2023年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9:44:18
2023年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时间:2023-11-06 19:44:18     小编:QJ墨客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流逝,总结让我们记住成长的足迹。如何撰写一篇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作文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能够克服。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对做早餐、沏茶、烙饼等家务劳动的分析、研究,体会如何安排节省时间。

2、了解运筹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实际问题。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多媒体课件、每名学生3张圆片。

1、师:上课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你们早上几点起床?起床之后做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2、师:小明是早上7:00起床的,他是一个非常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先洗脸刷牙(10分钟)(边说边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自己做早餐,小明用锅煮鸡蛋,煮鸡蛋时间要长一点,这样才能预防禽流感,他就耐心地等呀等呀,15分钟后,鸡蛋煮熟了;接着他又用微波炉热牛奶,花了5分钟;最后他开始吃早餐,用了15分钟。

3、师:小明做好这几件事情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生:45分钟

师:现在是早上7:45,小明大叫一声“我迟到了!”

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示改进方案。

师:“为什么要把洗脸刷牙、热牛奶与煮鸡蛋同时进行呢?”

(预设:生:“因为利用等待鸡蛋煮熟的时间洗脸刷牙和热牛奶,就可以节省15分钟,现在总共只要30分。”)

师:从这件事说明,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事情,时间是可以节省的,相信小明以后会合理安排早上的时间,再也不迟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揭示并板书课题。

1、教学例2。

(1)课件展示:中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说)

(2)师:想一想,你平常沏茶的时候,需要做哪些事呢?

(学生说到一点贴相应的图片)(请2—3名学生说)

(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课件出示)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4)师: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让客人能尽快地喝上茶,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算一算,你们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生讨论并计算)

(5)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安排的?(生在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版书)

预设:

如果学生摆出最优的方案,即需11分钟的那种,则直接引入到后面。

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最优方案,那么师继续问:有没有比它更快的方法?(学生肯定会找到11分钟的那个方案)

师: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一种方案能使客人尽快喝上茶呢?

(生:因为在烧水的时候,在同时干其他事情)

总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指着11分钟的方案)最省时间,他同时做了三件事。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也就越短。

2、教学例1。

(2)(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锅里只能放两张饼;每张饼需要烙两面;每面需要3分钟)

师:如果妈妈要烙一张饼,最少要几分钟?

生:6分钟(生演示)

(3)师: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少要几分钟,为什么只需要6分钟?(演示)

师:为什么烙一张饼和两张饼的时间一样?(生:同时开始)

(4)师:如果李阿姨、小明、妈妈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生:一共要烙3张饼)

师:请你帮小明的妈妈想一想,她怎么样烙,才能尽快地让大家吃上饼呢?四人小组,用圆片摆一摆,然后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什么?

(投影展示学生方案)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快的方法?

(直到出现最优方法:先烙饼1和饼2的正面,再同时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最后同时烙饼2,饼3的反面。)

师:哪种方案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请生回答)

师:为什么呢?你从这个方案当中观察到了什么?

(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

师:是不是这样呢?请一个小组来给我们大家演示一下。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锅,三张饼(用3张圆,边说边演示烙的过程)

(请同学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需要……(生:9分钟)(板书:3张9分钟)

师: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我们该怎么烙呢?请四人小组利用圆片来摆一摆,互相说一说。

反馈:烙4张饼可以2张2张烙,最快需要12分钟;烙5张饼可以先同时烙2张,再用烙3张的最佳方法烙后3张,最快需要15分钟。

(5)总结:我们发现,烙饼时我们要尽量使每次锅里都有2块饼在烙,这样最省时间。

2、如何安排炒菜顺序?

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的第1题:怎样给餐厅里的三位客人安排炒菜顺序才合理?

(题略,教科书第114页“做一做”第一题。)

预设:

生1:“可以安排两个厨师给1、2号桌分别炒一个菜;再分别给2、3号桌炒一个菜;再分别给1、3号桌炒一个菜。这样就比较公平,不会让任何一位客人等待的时间特别长。”

生2:“我们不同意。因为2号桌是位老人,所以先让两个厨师都给2号桌炒菜;再分别给1、3号桌的客人炒菜。这样对两位年轻顾客还是公平的。”

师:刚才我们有的从客人等待时间长短的角度,有的从尊敬老人的角度谈了各自的意见,都很有道理。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1、本节课你学会哪些新本领?

2、教师小结:合理安排时间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要做很多事情。如能合理安排,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希望大家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合理地安排自己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工作,希望你们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通过练习正确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学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结合具体题目合理选用合理口算或笔算。能进行一些基本的乘法估算。

教学重难点:

提高正确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做第1题

指名口算,说说口算想法。

2、做第2题

分组计算,计算后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做第3题

出示题目,不算出得数把积小于4000的算式圈出来。

直接完成在书上。

集体订正。

说说估算的'方法。

4、做第5题

看书填表。

说一说求总价的方法。

补充钢笔3支,总价24元,你能知道单价吗?

5、思考题

可以尝试填一填。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谁填的积最大。

二、练习小结

三、布置作业

p85第3题计算出得数、第4题。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1、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烙饼问题去学会怎样安排事情节省时间。通过沏茶问题去体会安排事情不但要节省时间还要合理。

3、培养学生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安排事情更合理,更节省时间。

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表格。

师: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与时间有关的名言?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我们要合理的安排才能提高做事效率,节省出来的时间去干更多有意义的事。那么怎样做才是合理安排时间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上课(板书课题)。

一、沏茶问题。

师:我们先来研究沏茶问题,请看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113页。

1、沏茶时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算一算做这些事一共要用多少时间?

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师点拨:为什么这样安排节省时间呢?

师小结:也就是做事情时,首先要明确做事的顺序,哪些事必须要先做,像刚才沏茶问题中,我们要先洗水壶,再接水。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像沏茶问题中在烧水的同时就可以做洗茶杯与找茶叶这两件事。

跟进训练:

生思考回答。

二、烙饼问题。

师点拨:烙哪一面就要让哪一面贴在锅底。烙2张饼用多长时间?怎么烙的?

2、3张饼怎么烙呢?请同学们拿数学书当锅,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写手中的表格,同桌之间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生2填表)。

师点拨:为什么9分钟也能烙好?关键在哪?

(师填表)。

师:烙5张饼怎么烙呢?用多长时间?

3、先用烙3张饼的方法去烙,再用烙两张饼的方法去烙,用15分钟。(师填表)要烙6张饼,7张饼,8张饼怎么烙呢?用多长时间?请小组同学研究讨论用什么方法烙最省时间,并填写手里的表格。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4、通过填表你们发现什么规律?

师点拨:烙一张饼用6分钟,为什么多烙一张饼却多3分钟呢?

师:还发现什么规律?

三、跟进训练:

1、书114页第一题。说说你怎么安排炒菜的顺序?

师小结:华罗庚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在研究泡茶、烙饼等问题中最早在我国提出了数学中的“优选法”理论——“合理安排”问题,并宣传推广了合理安排的思想和方法,为人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沏茶(1分)。

洗茶杯(2分)。

找茶叶(1分)。

1+1+8+1=11(分)。

饼的张数×烙一面的时间=所用的最短的时间。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被安排在第五单元《除法》的第二小节,是在学习了除法的相关知识并已经接触过和路程、时间与速度有关的问题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本部分内容教材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数量可以称之为速度,而不需要学生知道速度的定义,知道速度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比较哪个物体运动的快的问题情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路程、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也注意了算法的多样化。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景,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

2、在研究三者关系的过程忠,学生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难点: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

幻灯片演示课件。

创设情境,理解关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1、徒步大会。

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知道吗,大连还是一座国际徒步城市呢。上个周六周日就是大连市第五届国际徒步大会。淘气和笑笑也参加了这次徒步大会,我们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出示图片:

问:淘气和笑笑谁走得快些?

1)先估算一下谁走得快一些。

2)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很准确地知道谁走的快一些?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看谁的方法好还多。

3)教师巡视指导,估计会出现的正确情况如下。

a、看一看谁的速度快。

140÷2=70(米/分),300÷5=60(米/分),因为70>6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

b、看看在同样的时间内谁走的路程长。

140÷2=70(米/分),70×5=350(米),因为350>30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

300÷5=60(米/分),60×2=120(米),因为120<15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

c、看看谁在同样的时间内走的路程长(都走10分)。

140×5=700(米),300×2=600(米),因为700>600,所以淘气走得快一些。

4)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要说清是通过什么来比较的,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介绍速度及单位:因为路程单位是米,时间单位是分,所以这个速度单位就是米/分]怎么求速度?求速度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板书公式)。

3、问:看看这两个数量关系式,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你能根据这种联系说说如何求时间吗?(板书公式)。

4、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知识(板书课题),知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关系来解决几个实际的问题。

5、练习:[学生的回答要说清楚解题的依据]。

2)谁先到达少年宫?(求时间)。

3)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练习: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得数。

50×4=20030×70=2100。

200÷4=2100÷30=。

200÷5=2100÷70=。

看到因数与积的关系,你认为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三个关系式中,其实我们只要记住哪个数量关系式就可以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

了解速度的实际意义。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一个很好的数据,那在生活中你都了解了哪些和速度有关的知识?(生举例)。

2、出示下面两幅图片。

然后才会听到打雷吗?

[看来数学还能帮我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呢]。

3、出示下面三幅图片。

飞机起飞的速度大约是()千米/时。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高速度。

不可以超过()千米/时。

4、高速公路上的违章。

1)师:2007年5月25日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出示新闻报道题目]。

宝马变“疯马”速度赛飞机。

2)你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出示新闻报道]。

引导读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到时间时问:根据这两个时间纪录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速度。

交流计算过程。

同学们,你知道吗,2006年因超速引发交通事故而发生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0000余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呀,只有遵纪守法才能生活的更美好!不过,有个物体它的速度快得不得了,交警就管不了。神舟五号飞船的运行速度就达到了8千米/秒,也就是(28800)千米/时。

解决实际问题。

1、从小敏家到高速公路入口车速为800米/分。

2、在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大约为110千米/时。

3、从小敏家到高速公路入口开车需要10分。

4、沈大高速公路全长大约有330千米。

5、在老虎屯收费站小敏的爸爸看到了下面的标志牌。

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

教具、学具准备

“文明顾客星”若干,玩具用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回收站所需的牌子,胸卡9个,让每人准备一个钱包(自制),学具人民币若干。

教学设计

引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开封最大的超市是哪家超市吗?

生:三毛时代广场。

师:来到三毛时代广场,你最喜欢哪个柜台的东西?为什么?

生1:玩具柜台,因为……

生2:食品柜台,因为……

师: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把它买下来吗?

生:愿意把它买下来。

师:你都自己用钱买过哪些东西?

生:面包、学习用品、剪刀、玩具熊……

新授

师:开一家综合性的商店,第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师:对,首先先将商品按不同种类放在柜台上,并挂上相应的牌子。谁愿意用你的巧手布置柜台?(点六名学生上台将商品分类放在货架上,并挂上相应的牌子。)

生:把玩具放在一起,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

师:这些商品上标的价钱,你都认识吗?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一只恐龙18元……

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现在我宣布我是“小小商店”的总经理(挂上胸卡)。现在我聘任8个组长担任“小小商店”的小经理和收银员,其余的小朋友当顾客,有请“小小商店”的成员和大家见面。(学生上场。)

a.玩具柜台经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b.学习用品柜台经理:看一看呀,瞧一瞧……

c.生活用品柜台经理:享受生活每一天……

生:瓶子、废纸、易拉罐、旧电池……

师:请回收站的站长为大家介绍一下。

(鼓掌。)

师:听了这几位小经理的介绍,我想许多小顾客也有点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到底“小小商店”能否使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是让我们的“上帝”做决定吧!

师:我们在购物时,人特别多,你们应注意什么?

生:注意……

(生答。)

(学生排队购物)教师巡视。

游戏

师:看得出来,每位小顾客都有收获,不知“小小商店”的服务是否得到大家的满意呢?(生答。)

[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

玩具柜台:收入……

生活用品柜台:收入……

学习用品柜台:收入……

师:请回收站站长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答。)

师:你们打算怎样处理这些东西。(生答。)

教师小结。师:通过这个购物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互相交流,谈感受。)

教师总结。

反思: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烙饼问题去学会怎样安排事情节省时间。通过沏茶问题去体会安排事情不但要节省时间还要合理。

3、培养学生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安排事情更合理,更节省时间。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与时间有关的名言?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我们要合理的安排才能提高做事效率,节省出来的时间去干更多有意义的事。那么怎样做才是合理安排时间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上课(板书课题)。

一、沏茶问题。

师:我们先来研究沏茶问题,请看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113页。

1、沏茶时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算一算做这些事一共要用多少时间?

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师点拨:为什么这样安排节省时间呢?

师小结:也就是做事情时,首先要明确做事的顺序,哪些事必须要先做,像刚才沏茶问题中,我们要先洗水壶,再接水。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像沏茶问题中在烧水的同时就可以做洗茶杯与找茶叶这两件事。

跟进训练:

生思考回答。

二、烙饼问题。

师点拨:烙哪一面就要让哪一面贴在锅底。烙2张饼用多长时间?怎么烙的?

2、3张饼怎么烙呢?请同学们拿数学书当锅,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写手中的表格,同桌之间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生2填表)。

师点拨:为什么9分钟也能烙好?关键在哪?

(师填表)。

师:烙5张饼怎么烙呢?用多长时间?

3、先用烙3张饼的方法去烙,再用烙两张饼的方法去烙,用15分钟。(师填表)要烙6张饼,7张饼,8张饼怎么烙呢?用多长时间?请小组同学研究讨论用什么方法烙最省时间,并填写手里的表格。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4、通过填表你们发现什么规律?

师点拨:烙一张饼用6分钟,为什么多烙一张饼却多3分钟呢?

师:还发现什么规律?

三、跟进训练:

1、书114页第一题。说说你怎么安排炒菜的顺序?

师小结:华罗庚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在研究泡茶、烙饼等问题中最早在我国提出了数学中的“优选法”理论——“合理安排”问题,并宣传推广了合理安排的思想和方法,为人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板书设计:

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沏茶(1分)。

洗茶杯(2分)。

找茶叶(1分)。

1+1+8+1=11(分)。

饼的张数×烙一面的时间=所用的最短的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难点: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早晨几时上学?下午几时放学?

说说表上安排了哪些学习活动内容。

师:下午放学回到家,到晚上睡觉之间的一段时间,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制定一张这样的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电脑出示图1(图上,学生小红放学后背着书包回到家。)。

提问:图上画的什么?

小红几时放学回到家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提问:你是怎样根据钟面看时间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先看时针,时针过几时就是几时多,多几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格,就是几时几分。

(2)、电脑出示图2(图上,小红做在客厅中拉二胡。)。

提问:回到家后她先做什么?

拉二胡拉到几时几分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4:10-4:40拉二胡。

(3)、电脑出示图3(图上,小红在书房做作业。)。

提问:小红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做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4:10-4:40拉二胡。

4:50-5;20做作业。

(1)、讨论制定内容。

a师:小朋友们,你回到家,经常做些什么事呢?

同组内的小朋友互相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b在班内交流。

c师:请把你的活动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填写在表格上。

(2)学会制定时间。

a师:我们通常下午3时45分放学,你回家需要多少时间呢?

拿出钟面拨一拨,你回到家是几时几分?

然后记录在表格上的第一栏上。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b师:就这样,边拨边记录。给自己的生活内容安排时间。

(三)、交流制定的作息时间表。

(1)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2)指名学生汇报。

师:其余学生听听她这样安排课余时间合理不合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实际运用,熟练方法。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从上午早读课是7:40开始,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操是20分。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并及时点拨。

3、学生到展示台上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对有特色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如: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四)、全课总结:

我们给自己的课余生活作了一个安排,平时没有特殊情况就要执行《作息时间表》。过几天就要放“五一”长假了,小朋友可以与父母亲一起商量制定一张《“五一”作息时间表》。过寒暑假了,可以制定一张《寒暑假作息时间表》。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科书第59~61页,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数学和价值,对数学产生求知欲,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出一位航天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聂海胜)同学们看他来了(出示聂海胜出征时图片和时刻)这是聂海胜和他的同伴即将出征飞天的时刻,这是几时几分呢?(指生认时间)。

师:英雄已准备就绪,飞船要点火升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

人心的时刻(播放飞船点火前倒计时录像,30秒准备,20秒准备,10、9……2、1,点火)。

师:在刚才的录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秒。

师:秒虽然是计量短暂时间的单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秒呢?(马路上红绿灯、运动员赛跑计时等等)。

师:秒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计录秒的钟表。

认识秒针,发现秒针的特点。(钟面上三根针中秒针又细又长,秒针走得最快)。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1,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6,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走到5,是几秒?怎样想的?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5还多2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6走到11还多3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从12走到12,是几秒?

学生活动:同学两两合作,一生拨动秒针,另一生说时间,然后互换。

2、认识1分=60秒。

师:我们已经知道秒会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

小组合作:观察钟表,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指生说。

得出结论: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时间珍贵。

1、感受1秒。

师:1秒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师播放1秒时间,生试做。)。

生汇报自己1秒钟能完成什么?

课件播放:1秒钟里,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蜂鸟振翅55次,

植物中生长最快的竹子长10微米。

三峡电站1秒钟可发电2700千瓦时,

汽车1秒钟奔跑20米,

神舟六号飞船1秒飞行7.8千米,

1秒钟里,全球植树造林的面积约1414平方米……。

师:观看了生活中的1秒钟,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2、体验1分钟。

师:1秒钟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不能小瞧这短暂的时间。那么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师播放1分钟时间的滴答声,生静静观察体会)。

说说自己的感受。

游戏活动:尝试1分钟记忆词语。比一比谁记得多。

四、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1、填空。

1分=()秒()秒=3分。

2、练习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每天要睡眠9()系红领巾大约要用20()。

用电饭锅煮饭要用25()刘翔110米跨栏大约用13()。

3、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课后使用钟表统计。

4、全课总结。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用耳朵去感受生活中的声音。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

二、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的示意线作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歌曲速度较快,演唱时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是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一组学生唱歌,共同合作完成歌曲表现。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调皮的小闹钟》。

二、歌曲表演《这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调皮的小闹钟》。

2、听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

二、歌曲表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提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听录音填画钟表。

2、听教师范唱,随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老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嘀哒”要唱得整齐轻巧,“当当”相对要强,连贯。

5、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下课。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小时=60分。

四人小组合作。

钟表模型。

一、谈话导入。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我的一天”。

二、活动展开。

1、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或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活动纸上写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教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分针的方法表示。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一天作息时间安排。

3、班内展示、评议。

(1)“我说我拨”形式。即自己边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

(2)“我拨你说”形式。即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其他同学读写是几时几分。

(3)“我说你拨”形式。即汇报同学说出时间,其他同学在钟面上拨出时间。

4、提高性练习。教师拨钟面让学生说出几时几分。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

5、调整完善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三、活动延伸。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的时间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还要完成作业,他该怎么安排时间呢?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明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

明明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

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时间找出来。

2、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检查一下,解答正确吗?

4、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根据做事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时间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找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帮亮亮找出正在做某项事情的时间。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韵文,结合句子认识姓氏,并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认识姓氏。

教学准备:

了解周围人的姓氏。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2和练习十五4—6题。

三、教学目标:结合已有知识,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

表示的几时几分,建立时间观念。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读准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五、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知道时、分之间的进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图略)。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读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

今天,老师继续和小朋友们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请小朋友自己认识1分1分地拔出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查同学们讨论的结果。

(2)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斩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用钟面模型动态演示,分针从4时15分开始,把分针一分一分地往下拔,让学生跟着读出所经过的时间,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

(3)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2、感受1分钟。

(1)电脑计时,1分钟结束后,提问:1分钟进行多少口算?1分钟读多少词语?1分钟读多少数?1分钟写多少字?每组两人汇报。

(2)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我们可要珍惜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啊!

3、动手操作,拔一拔。

(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先看时针走过数是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分,特别注意不是整5分、整10分时要看准对应的小格,然后读准。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第82页第2题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都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做82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教师评讲。

2、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表扬又对又快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小朋友。

3、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老师报时间。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十、课后小结: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四

(1).能认识钟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情分析。

教材84页设计了一副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自己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的去感受那是早上七时。教材第84页下半部分,将钟面和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2.知道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评价任务。

1.会通过钟表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会说出分针、时针。

2.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学生了解钟表与生活密切相连会认读整时。

资源与建议。

1.《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2.本节课流程:谜语导入认识钟表练习拨钟课堂总结3.本节课重点:正确读写闹钟上的整时。

本节课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4.课前准备: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2.谈谈闹钟的作用。

通过听钟表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钟表。

环节二。

教学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

3.动手操作。

(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上拨时刻。

(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2时、6时、12时)。

(3)对比6时和12时,你有什么发现?

1.认识钟面。

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钟表,知道怎样看表,怎样读时间。

环节三。

巩固练习1、找朋友:看桌面连线。

2、猜一猜,小明几时在看电视,拨出一个时间。

3、过1时是几时,教材94页第3题。

4、同样是10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做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教师:今天有小闹钟相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谈谈收获。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1、钟面上:(1)时针和分针。

(2)12个大格。

(3)12个数。

(2)电子计时法:7:008:002:00。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五

1.了解时钟的种类,知道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时钟的钟面,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懂得辨认整点。

1.课件准备:谜语音频,时钟的实拍图片,幼儿日常生活情景插图,时钟相关图片。

2.纸面教具:打印老狼、小羊头饰,打印简易时钟制作图。

一、播放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猜谜,并了解钟的种类和用途。

1.播放谜语音频。

——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在哪里看过钟?都是哪些形状的种?

3.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时钟有什么作用(看时间,知道几点了;还有闹钟,叫人们起床等)。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时钟的钟面,掌握时针分针的名称。

1.让幼儿认真观察钟面的结构。

——有什么在钟面上?(数字、两根针),还有哪些数字?

2.让幼儿仔细看一看,时钟上的两根针有什么不同?

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两根针长度不同,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三、播放图片,让幼儿反复观察时钟运转的动图,引导幼儿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大家看看下面的动图,有什么规律吗?

小结:钟上的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跑完一整圈,时针就走一格或者一个数字,就代表时间过了1小时。

四、播放幼儿日常生活的情景图及时钟图片(7点起床、8点上学、10点上课、11点吃午饭)让幼儿仔细看一看、辨认整点。

——图片中的时钟时针分别指在数字几?分针指在数字几?表示的时间是几点?

小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表示几点整。

五、出示教具,组织幼儿参与“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进一步了解整点。

1.游戏玩法:教师扮演老狼,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羊。小羊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给出时钟图片,小羊说出对应几点。当老狼给出6点时,小羊要跑回家,否则就会被老狼抓住。

2.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先示范游戏。

3.将幼儿分组,依次进行游戏。

1.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放置简易时钟,其中包含:钟面、时针、分针、暗扣(可用牙签等替换),引导幼儿玩拨钟的游戏。

2.家园共育。

父母参与制定幼儿的日常作息表,引导幼儿自己看时钟整点时间来进行作息。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5、巩固练习: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认识巩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七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初步认识新笔画“撇点”、“弯钩”和“卧钩”。

2、正确认读十三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材分析。

全世界儿童无论何种肤色,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手和手,拉一起,心和心,永远贴一起。和平与友爱是这首儿歌的主题,让生活在各地的儿童都能幸福、安宁地生活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儿歌采用反复的手法,反复吟咏,语言浅显活泼,读来琅琅上口。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八

新一轮“课改”要求要有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中编入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操作,《认识钟表》就是其中之一。本次《认识钟表》将以前的半时取消了,只认识整时并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渗透一天有24时、渗透一天有两个9时。这些属于准备性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要学习的时、分、秒,三年级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铺垫。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直观、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注重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掌握所学内容。

重点。同时还让学生感知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我安排了大量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实现认识钟面,会看整时的教学目标。同时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我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低年级学生小,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九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珍惜时间,不随便浪费时间,抓紧时间学习。

理解“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并落实在行动中。

引导、点拨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欣赏法:教师适时点评,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在探讨与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件、小黑板、卡片。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

2、检查字词。

三、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可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来读这部分内容。在读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桌之间相互探讨句子的意思。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让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最疼爱自己而已经去世的长辈的照片,。谈谈疼爱自己的人逝去了你有什么感受。

读文中父亲的话,看看父亲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读读“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及“我”的生活体验。

2、同桌合作,交流对第二至四句的理解、体会。并通过朗读,从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3、播放课件,感受时间的消失。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2、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找出“我”跑赢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朗读时,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面前的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三)学习九、十自然段。

全体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收益无穷的喜悦,把自己的感受融会到读书中去。

四、了解珍惜时间的格言。(课件)。

五、渗透思想教育。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篇二十

课本第90页内容。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

钟面上一共有()大格。

1大格有()小格。

一共有()小格。

2、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分。

3、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

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

1、让学生观察几个分钟正指向每大格的刻度时的钟面。通过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的方式说说钟面的时间,并归纳看钟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

2、让学生观察一般情况的几时几分,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看分针的方法:可以先确定接近分针的大格刻度是几分,再用1分1分顺数或倒数的方法读出是几分。

四、读读拨拨、初步实践应用。

1、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一起拨一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

3、小组一起拨一拨,交流所拨的时间,并说说所发生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865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