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创意扎染教案(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22:31:11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通用20篇)
时间:2023-11-06 22:31:11     小编:紫薇儿

教案是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设计教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相信这些优秀的教案范文能帮助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在做做、说说、玩玩中,了解中国结的基本特征,知道它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体验其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能大胆想象、积极创作,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教具:3块中国结的版面(红色中国结、各种颜色中国结、改良后的中国结)、中国结1个、背景音乐a(抒情音乐)、b(大班音乐:喜洋洋)。

学具:编(红绳)、剪(剪刀、蜡光纸、笔)。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小朋友,新年快到了,我们一起来说句祝福的话吧!”

幼儿说说祝福的话,例如: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知道表示祝福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息、送花……中国结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3、为什么叫“中国结”?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图形刺激。

1、了解中国结的来源。

2、了解中国最基本的颜色、形状、材料及所蕴涵的情感。

“你们看,这里也有很多中国结,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展示第1、2块版面,针对性地指导个别幼儿。

交流:

(1)颜色。

最多最突出的是哪种颜色?

红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经常在什么场合看到红色?

还有其他什么颜色?

(2)造型。

这是什么形状?

菱形有一个特点左右怎么样?

周围有什么?

了解流苏的样子。

学一学流苏飘动的样子。

(3)材料。

一般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长长的丝线是怎样盘成一个中国结的?

(4)情感。

老师有感情地讲述台湾同胞与中国结的故事,加背景音乐a。

3、了解中国结所蕴涵的特殊含义。

(1)出示第3块版面:“它们与刚才的中国结有什么不一样?”

三、幼儿创作。

第一组:编。

第二组:剪。

四、作品赏析。

幼儿把完成的中国结送给亲人、老师、同伴,以表达自己的祝福。

活动反思:

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国结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新《纲要》中提到,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理解尊重及热爱的情感。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二

知识引入: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一、活动目标。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三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四

1、能够根据象形文字进行借形想象、大胆添画新形象。

2、对象形文字感兴趣,在借形想象中体验绘画的乐趣。

1、文字变变变视频、背景音乐。

2、象形文字若干、记号笔、油画棒、黑板。

一、欣赏视频,引起兴趣。

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感受中国人的智慧,萌发创作欲望。

刚才你们看到的古代的文字叫做象形文字,古代人为了表达他们的意思而发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些字宝宝们做一个“文字变变变”的游戏。

二、出示象形文字,幼儿共同想象添画

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有小朋友写的象形文字,它像什么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尝试借形想象。

幼儿选择喜欢的象形文字进行借形想象。

教师巡回指导。

1、师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丰富画面。

2、提醒幼儿主体物要大,线头要接住,线条要一笔完成

3、对有创意、画面安排合理的幼儿进行及时的点评,起到推广作用

4、提醒动作快的幼儿可以在画面上添画相应的背景

5、指导幼儿用油画棒一笔跟着一笔涂,颜色深的在下面,留白的地方用浅色来润色,感受用平涂、圈涂、抹边的方法可以加快涂色速度提升画面效果。

三、展示欣赏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表扬画面色彩搭配和整体布局好的作品,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3、引导幼儿说说画面里的故事,进一步感受文字变变变的乐趣。

4、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四、结束语:

小朋友的画充满了想象力,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有趣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古代的文字更是丰富多样,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活动后继续寻找你喜欢的象形字宝宝进行借形想象,创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五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漂亮妈妈们为了追求时尚,家中都会有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包包,大班诗画教案:漂亮的包包。

这些包包时时刻刻都吸引着孩子们。于是我结合《有趣的服饰》主题,顺应孩子的兴趣点,结合诗画的特点,在幼儿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设计了此课。让幼儿在兴趣点上再结合诗画的知识点,给予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并且采取了“少示范,少规定,多启发,多拓展”的方法。以便每个幼儿都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包包。都能体会想象和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包,对它的样式、颜色和功能进一步了解。

2、创造性的设计包,并有不同的花纹设计包包的图案。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各样的包包以及资料展板背景图小熊玩具一个彩笔若干

四、活动过程

(二)推想设计包包的方法

1、出示背景图一幅,并在图上边说儿歌变化出老师设想的包包。然后让幼儿自己推想包包的模样,还可以仿照老师的儿歌仿编一首儿歌,也可以模仿老师的儿歌都可以。如:(一条线,二条线,连在方方的框上面,教案《大班诗画教案:漂亮的包包》。扣子作装饰,花纹真好看,漂亮的包包就出现。)

2、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推想试着画一画。引导:老师的在这很孤单,需要多种包包朋友来陪他,那有谁来帮他呢?要求:边讲儿歌边画画;宝宝不要相同;花纹要多样。把自己的设想在背景上边讲儿歌边画画。

3、作品展示今天包包可高兴了,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也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幼儿一一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难点讨论

1、包包很漂亮,可是柄放在不一样的地方就会有不一样的功能吗?

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有新意的设计方法,并帮助他们去完善。

3、教师小结柄放在各处会有不同的功能,花纹的不同会显示出包包的特别。那么今天小朋友们可要试一试设计不同的包包。

(四)幼儿设计包包

1、引导(出示小熊玩具)今天,小熊来我们班做客,可是他发现了刚才那幅画上的包包很漂亮,于是很想要得到,可那时老师的呀,小熊想了想说,还是让小朋友们来帮我一下吧。我想要漂亮的、特别的包包,你们可要帮我设计出来呀。

2、幼儿设计提供展示板,供幼儿展示作品。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操作设想,及时发现他们的创意。并鼓励他们尝试多种大胆的想法。制作出不同功能,不同样式,不同图案的包包。

3、展示(把作品放置展板上)小熊今天可高兴了,他在这里看到了这些包包真高兴,喜欢的不得了。他说自己收到的包包有各种各样的,有提包,挎包,背包,书包,钱包等太好了。谢谢小朋友们,我要把这些包包分享。再见!

(五)欣赏交流

1、与幼儿一起观察搜集到的个年代的包包,并了解几种包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2、师幼集中欣赏交流你最喜欢那种包包,为什么?你刚才设计了哪一款的什么包包?介绍一下。(关注幼儿欣赏角度,借助幼儿的介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花纹,功能,样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设想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款特别的包包。

活动反思整节课幼儿的兴趣很高,这些都是在课前幼儿做好了观察的准备。我想不管是在哪节课新授时,只要做好课前准备,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积累起来,那样会把课上的很成功。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常使用“川”字折法,点染与浸染相结合的方法染出漂亮的扎染图案。

2、正确使用毛笔等材料,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扎染的美丽。

活动准备:

1、染好图案的宣纸。

2、各种颜色的水彩颜料、长方形宣纸、报纸、毛笔等。

3、ppt(各种扎染的图案)。

活动过程:

一、欣赏染好图案的宣纸,感受鲜艳的颜色及有规律的图案,产生活动的愿望。

1、纸上有什么图案?有哪些颜色?他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讨论“川”字折法和点染的方法。

1、这些有规律的图案是怎么染出来的呢?

2、这些漂亮的小点是怎么染出来的?

三、教师讲解折纸的方法,并且示范。

交待如何使用笔和颜料,大胆的'在长方形宣纸上进行浸染和点染。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欣赏作品,并且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七

1、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2、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美术.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夹子、各色染料、脸盆、勺子、水。

1.清水浸润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后拧干备用。

2.根据染法和活动人数,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过程:(1)将方巾叠成w状长条再折成三角形;(2)用木夹夹住三个角固定造型;(3)戴上手套,滴染料;(4)装入密封袋放24小时;(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4.t恤染色过程:(1)准备t恤和扎染材料;(2)从衣服中间抓起,旋转;(3)用皮筋固定造型;(4)滴染料并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时;(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指导建议:

1.扎染的面积以及颜料的稀释程度都会影响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3.粉末里添加固定色剂,无需再调配颜色。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八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将纸撮起。

2、用毛线缠绕。

3、沾色。

4、干后打开。

(二)折扎。

1、将纸折起。

2、毛线缠绕。

3、沾色。

4、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上节课制成的扎染作品进行剪贴装饰。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思。

2、选材。

3、剪贴。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结。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纸巾。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

3.扎染材料:白色纸巾、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活动过程: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纸巾,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纸巾,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纸巾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纸巾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纸巾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纸巾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2)出示扎染好的纸巾,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纸巾,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纸巾。大家先要想好在纸巾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纸巾,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纸巾,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纸巾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

1、感觉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

2、尝试用填词演唱的方法学唱第一段歌曲,发展倾听及演唱能力。

初步获得有关附点、休止符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自备图谱。

活动过程。

一、感知音乐,熟悉音乐旋律。

1、教师弹奏乐曲,幼儿欣赏。

2、幼儿自由发表听后的感受。

带领幼儿仔细倾听旋律及哼唱,使幼儿初步感受到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

二、理解歌词,学习歌词。

1、出示图谱。提问:看看图谱上她们怎样走?做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梳理歌词。

3、师幼一起学习歌词。

三、填写词学唱。

1、看着图谱和老师的指挥棒,听着音乐先在心里唱一唱。

2、幼儿尝试唱:跟着音乐,看教师指挥棒进行试唱。

3、重点学唱难句:教师范唱后,幼儿比较异同。

(教师将幼儿唱错的难句范唱,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从而自我感悟,学会正确的唱法)。

4、完整演唱:提示幼儿用怎样的歌声不唱出快乐的心情。

纽扣拼花。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多种花的图片,感受花的美丽。

技能目标:尝试运用纽扣进行拼、贴、画等技巧进行创作。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纽扣贴到画纸上。

活动难点幼儿能在纽扣下添画叶子。

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

1、课前幼儿观察过五颜六色的花。

2、幼儿已有使用双面胶和即时贴的经验。

物质准备:

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纽扣、双面胶。

绿色即时贴剪好的叶子。

活动过程导入:

导入活动,师生互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生共同跳舞蹈《茉莉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基本环节:

通过观察、欣赏,感受花的美丽。

带领幼儿欣赏梅花、菊花、牡丹花等花的图片。

请幼儿说说各种花的颜色及形状。

三、交代要求,幼儿动手操作。

1、请幼儿欣赏范画。

2、介绍操作材料。

3、教师交代贴纽扣的方法。使用即时贴贴叶子的方法。

分组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结束: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1、请幼儿自由评价。

2、将作品放入展示架大家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将纽扣等材料放入美工区供幼儿操作。

我是小豆子。

活动重点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在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

活动过程导入:

一、启发式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用小豆子制作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你们知道这只小兔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吗?(我们自己种的小豆子),引导幼儿来认识小豆子。

二、学习歌曲《我是小豆子》。

2、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小豆子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3、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教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跟唱。

拨浪鼓。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

2、在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原声和回声图1-8。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1、教师和配班教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

2、教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并尝试演唱。

3、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唱。

(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和回声,加入歌曲后半段,玩着呢演唱歌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一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二

活动设计意图: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其工艺从扎到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容易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本活动,意在让孩子了解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感受扎染的乐趣及图案出现所带来的惊喜。活动目标:1、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2、通过创作活动,体验扎染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2、裁剪好未扎染的衣物、剪刀,展示板、橡皮筋、颜料盆,清水桶,抹布3、课件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出示扎染成品,引起孩子兴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个服饰展览会,一起来看一看吧!2、回座。提问:这些服饰漂亮吗?哪儿漂亮?你看了这些颜色,有什么感觉?这是用中国民间古老的一种染布方法——扎染制作成的。扎染就是用绳捆扎白色的布,用颜料浸染,颜料在布上留下深浅不一的颜色,从而变成各种各样的花纹。扎紧的地方上不了色,呈现出白色花纹。二、了解扎染,学习扎染。1、播放课件,欣赏扎染作品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扎染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扎染服饰漂亮吗?你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扎染的吗?2、老师示范扎染。扎染分为两步。首先要扎布,扎布有多种扎法。可以。。。。。。提示扎的地方要扎紧,不然染出来的颜色就不漂亮。布可以有很多种扎法,如扎成竖条形、只扎四角等。然后是染色。手不小心粘到了颜色,应立即用纸巾擦干,以免又粘到自己的作品上或身上。3、打开欣赏。为什么一朵花上会出现几圈花纹?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4、小结:扎的方法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花纹。三、幼儿尝试扎染(配乐)你想扎染属于自己的作品吗?提要求:坏了的皮筋放绿篓子。颜料弄到手上、桌子上马上用湿布擦干净。四、模特秀。(配乐)1、展示作品。2、我们一起来走一走、秀一秀。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了解扎染这种民族工艺的基本过程;感受创作的多样性;自由的表现、创作。

活动准备:

手绢布(白色)一块,广告色或者扎染专用颜料,细绳。提前将广告色调出来(浓一些为好)。

活动过程:

1.出示白色手绢,引导小朋友注意到这块手绢是白色的,可以在上面进行创作,做出一块“花手绢”。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办法叫做“扎染”。

2.教师演示扎染的方法:任意选取手绢中的一点,作为顶点,将手绢团成锥形,然后用皮筋扎紧,然后将这个扎好的头儿放到自己喜欢的彩色水里蘸一会儿,然后打开,就会发现白手绢上出现了一朵鲜亮的扎染花,小朋友可以继续选取别的点进行操作,还可以更换颜色。

活动结束:

可以将手绢换成大一点的白布,在白布上还可以用油画棒来画画,画完一个主题后再进行扎染,效果更佳。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四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纸巾。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

3、扎染材料:白色纸巾、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纸巾,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纸巾,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纸巾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纸巾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纸巾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纸巾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2)出示扎染好的纸巾,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纸巾,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纸巾。大家先要想好在纸巾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纸巾,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纸巾,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纸巾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假发。

2、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发型的图片ppt。

2、假发及多种经过清洁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随音乐进行模特表演。

引导语:老师今天漂亮吗?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发型变了)。

讨论:老师以前是什么发型?现在那?你留的是什么发型?

你喜欢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你的家人都留了什么发型?你喜欢谁的发型?为什么?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发型?

总结:女士的发型种类繁多,有长发、短发、卷发、直发,男士的发型种类少,并多为短发。

二、视野拓展。

欣赏ppt中发型图片,观察不同发型有不同的特点。

讨论:这些发型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创意制作。

1、出示假发体验假发的方便。

讨论:假发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方便呢?

(如:老人的白发戴上黑色的假发,就显得年轻;演员戴假发可以在短时间内变换发型等)。

2、观察自制假发,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3、出示材料,介绍基本制作方法。

引导语: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当小小发型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假发。

4、自己动手,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假发,教师观察辅导并及时将幼儿的作品拍下来。

四、作品展示。

引导语:老师把小朋友的作品都变到了大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看,找找那个是自己的。

五、模特表演。

听音乐进行“发型模特表演”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参加发型模特表演,把你们漂亮的发型展示出来吧!”孩子们随音乐一起表演,把本次活动推向高潮,使活动圆满结束。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理发店”和“表演区”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游戏。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六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沧源是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有句这样的俗话:佤族人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是个热情奔放、勤劳的民族。本活动把佤族人们传统的手工艺织布用音乐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感受家乡传统的手工艺织布,激发幼儿对家乡佤文化热爱和自豪。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佤族织布工艺并在活动中感受织布的乐趣。

2.幼儿能自主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感受织布的乐趣。

教学准备:

纺线和织布的图片,布条,纺线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教师服饰,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引入主题活动。

二、感受佤族的传统手工艺,自主创编动作。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佤族纺线和织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纺线和织布的。(边看图边自己创编动作)。

三、律动感应全曲。

(一)纺线。

1.听音乐,感受节奏带入动作。

前奏:预备,准备纺线。感受旋律的节拍。

2.反复跟音乐,教师规范幼儿动作。

(二)织布。

1.看图创编织布动作,感受四个八拍的律动。

2.动作带入音乐,仿佛感受音乐律动。

(三)缝制。

幼儿自己创缝制动作,结合音乐感受律动。

四、动作串联。

1.再次感受音乐的律动,让幼儿把纺线、织布、缝制的动作串联起来。

2.拿出准备好的布料,让幼儿两人合作一直织布。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纺线、织布、缝制,那我们就用自己织得布来打扮一下自己。想一想要怎么打扮自己呢?真漂亮!走,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教教其他小朋友织布吧!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扎染作品,感受扎染奇妙、多变的艺术美,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2.尝试用折、卷、扎、染等多种方法进行创作,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

3.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和创作的多样性,体验扎染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视频、ppt、棉布制作的`小布包、小围裙、小衣服、小肚兜、小手帕若干,扎染颜料每人一份、剪刀、皮筋、叉子若干,托盘20个、水5盆。

2.布置幼儿园娃娃家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宣传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美美小镇上新开了一家扎染服装厂,吸引来了很多人参观,非常的热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扎染,厂长还特别做了宣传片,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扎染。

小结:原来,扎染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工艺,把白色的布进行捆扎,再浸染上颜色就可以在布料上留下美丽的、有趣的花纹了。你们想去厂里参观吗?那我们也进去参观一下吧!

二、欣赏图片,感受扎染服装之美。(服装展示区)。

师:这些衣服哪里漂亮?原来用扎染的方法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花纹和图案那。布要怎么扎、怎么染呢?我们一起到扎染车间去看看工人阿姨是怎么做的。

三、欣赏视频(条纹型、螺旋形),了解扎染的过程和简单方法。(扎染车间)。

师幼小结扎染过程:卷布---扎布---湿水---染色---晾干---打开。

拓展幼儿扎布经验:除了视频中老师的扎布方法,你还想要怎么扎?

四、幼儿尝试扎染。(扎染体验区)。

师:扎染车间参观完了,厂长还特别给我们准备了体验区,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也动手试一试(出示物品图片:小肚兜、小布包、小手帕、小衣服……)。

要求:

1.卷布时小手用力,捏紧布,皮筋也要扎紧,不能松。

2.染布时一格用一种颜色,用完一种颜色盖紧盖子,再换下一种颜色,在桌子上操作,不把颜料弄地上。

3.桌上有擦手毛巾,可以用来擦手。

五、展示评价作品。

师:同样是布,用了同样的染料,染出来的花纹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来扎布的方法不一样,染出来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扎染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扎染的魅力。

结束语:把我们扎染的作品布置到班级娃娃家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

2.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感受扎染的'奇妙。

3.尝试用捆扎大小不同的珠子扎染t恤。

活动准备:

1.收集纯棉浅色t恤。

2.各种扎染作品(花布、衣服、围巾、包等)。

3.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玻璃球、皮筋或毛线,染料。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你见过好看的花布吗?为什么好看?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扎染。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引导幼儿讨论花布上有哪些图案?花布上图案的颜色特点。

(2)欣赏用裹珠子的方法扎染而成的t恤,感受图案的奇特。

2.教师示范扎染的材料与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学习扎染。

3.尝试在t恤上进行扎染,布置图案。

(1)鼓励幼儿用大小珠子在t恤上进行扎染,设置图案。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并给予指导。

三、结束部分:

1、把扎染的作品晾干的同时阅读幼儿用书加深对扎染的认识。

2、欣赏同伴作品并点评。分组整理材料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穿上自己扎染的衣服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十九

1、仔细观察幼儿园四周的环境。

2、以大壁画表现观察的心得。

3、愿意与同伴共同的创作壁画。

活动准备。

美术:《幼儿园附近》。

大张白纸,水彩用具、蜡笔。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看教师的照片,回想昨天散步时所看到的景象:

——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有哪些熟悉的东西?

——有哪些特别的东西?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上的《幼儿园的附近》的画面,介绍表现的技法。

3、拿出大张白纸,请幼儿说一说;

——如果要将学校附近的环境画在一张大纸上,变成一个大壁画,该画些什么?

——引导幼儿一起构思、设计。

3、小组操作活动.

——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利用幼儿在散步的时候获得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散布的见闻。

——小组活动时,各组幼儿讨论,并将讨论的内容绘画在大白纸上,可采用分组方式轮流的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5、全班幼儿分享完成的壁画,并将壁画挂起来展示。

小朋友都很积极的举手回答昨天在路上所看到建筑物与商店等,以及看到了汽车、公用电话、超市、建设银行等等,说的非常得多。

由于我们班的小朋友太多,我把小朋友分成了2组,一组一组的画,对于小朋友所画的我感觉还是非常的好的,其中周意杭能够按照方向把我们所散步的路线以及所见到的建筑物等景色画出来,非常的棒。

他们在画完后,小朋友们都在讨论这自己所画的建筑物与商店和超市等景色。

我们把大壁画张贴在我们的主题栏中,感觉还是非常得不错的。

学习经验延伸。

美工活动区;

提供纸笔,让幼儿继续完成关于学校附近的环境的壁画创作活动;或尝试试用纸盒、彩色纸等其他的材料,表现制作学校附近的环境和设施。

角色活动区:

参考大壁画的内容,让幼儿利用纸箱、纸盒、胶带等搭建景物,如幼儿圆、商店、公园、住宅小区等,构建一个可以玩扮演游戏的“小人国”

大班创意扎染教案篇二十

典型经验:

美术、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玩具准备: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夹子、各色染料、脸盆、勺子、水。

游戏玩法:

1、清水浸润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后拧干备用。

2、根据染法和活动人数,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过程:

(1)将方巾叠成w状长条再折成三角形;

(2)用木夹夹住三个角固定造型;

(3)戴上手套,滴染料;

(4)装入密封袋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4、t恤染色过程:

(1)准备t恤和扎染材料;

(2)从衣服中间抓起,旋转;

(3)用皮筋固定造型;

(4)滴染料并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指导建议:

1、扎染的面积以及颜料的稀释程度都会影响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3、粉末里添加固定色剂,无需再调配颜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5435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