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 中国式父母的散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3:31:07
中国式父母 中国式父母的散文(汇总9篇)
时间:2023-11-07 03:31:07     小编:影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式父母篇一

每年端午节来临前几天,妈妈都会提早准备包粽子的用料,粽子叶、糯米等等。那是我的两位姨姨也会来帮忙。

嫦姨、芸姨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总要包一个早上的。全部包完之后,就到火上去煲,粽子需要煲几个少时才会煲熟透。

她们包的粽子真的很香,很好吃,比在超市里面买回来那些粽子,好吃得多了。

表妹表弟他们特别喜欢吃妈妈包的粽子。

还记得小时候,每年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我就会穿上一条不新不旧的裙子,很漂亮的一条裙子,然后,我们一家人会到阿公家里去吃饭。那天,因为是传统节日,大人们都是很忙碌,要杀鸡、烧鹅、煮菜。等饭做好了,大大小小的家人也都到齐了,围坐在一起,和气融融,真的很快乐。

现在想起来过去小的时候,真的希望时光倒流,让我再体会以此儿时的时光。

我觉得以前的人,是很重视过节日的。也许是以前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当时过节和长辈生日才会有鸡鹅鸭吃。那有像现在那么多肉吃啊。

小时候我好喜欢过节的,最喜欢是就过年。过春节可以拿到红包,还有新衣服穿了,又有好东西吃的,小孩子不就是这样想的么。

我觉得小时候过节日是很有气氛很热闹的',反而觉得现在过节,没有什么气氛了,再加上我不能走路到去外面,家里人聚会的少了,就感受不到过节气氛。

记得看一部电视剧,听到主角很无奈这样说:“如果有时光倒流就好啦。”

在现实生活中那有时光倒流那一回事呢。

时光倒流只不过是有人自己空想出来而已。可是这样一种希冀,还是使得许多人在梦想着。我也是这样啊。

无论你的生活是怎么样过,无论你过得快乐与不快乐,时间总会一分一秒地流逝了,时间不会为谁而停留。

我们只能看着以前的相片来怀念过去,在有的时候,比如过节时,会觉得回忆有一点点恍惚。

抽象的、但是过去了的那些事情是真真实实发生过了,最重要是自己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要做令自己感到后悔的事情就行啊。

人要学会凡事不要那么执着,人要学会知足常乐。这样才会过得自在和快乐。只可惜我抓不住属于自己生命里的时间,去做自己想的事,在过节的时候,想想过去的日子,还真的要抓住时间,以后过节时,就不会再思念时间倒流了。

中国式父母篇二

“中国式”教育就是以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的弱点,一次又一次的将孩子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父母孩子固然没错,但也要适可而止,孩子也不能就此沉浸在父母的溺爱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国式父母

演讲稿

,希望能帮到你。

儿子发烧了。当他姑姑打电话的时候,正坐着公交车、徜徉在林间小道、享受惬意春风的我们,再也无暇顾及眼前的美景了。

挂了电话,轻叹了一口气。丈夫问我孩子现在在哪里。我说离我们下公交车不远。他只说了一句,快到的时候提前打电话给他姑姑。我说好。

虽然嘴里不说,也没有埋怨,但能明显感觉到,彼此心里的慌张。以往,从老家回城里的路上,丈夫总喜欢上了车就眯一会儿,或者拿出手机随意翻看新闻。这会儿,他只是头往窗外望着,还不时抬头看看司机,巴望着车能再开快点。而我则是一门心思地回忆,努力地回忆呆在老家的这两天的每时每刻,到底哪里让儿子受凉了,吃凉了,受惊了。总也想不起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儿子今天中午就表现出情绪不高、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了。然后就是狠狠地自责,觉得我这做母亲的真不称职,为什么没有早发现孩子发热了,还毅然决然地同意他跟着姑姑先回城里。

其实,见到儿子的时候,一切都坦然了。事情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坏,儿子是因为在老家里吃得太多没有消化开,积食了。医生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不必担心,过两天就好了。可看到儿子蔫儿蔫儿的样子,又觉得医生一定是在安慰我们,孩子都发烧了怎么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呢?医生看出我的不屑,笑着说了一句:“事情都是你们大人想坏了。”

是吗?好像也是那么回事。曾几何时,身为人父人母,我们都忘了还有个“我”。满脑子都是“孩子孩子”,眼里见不得孩子淘气,可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就难受得像抬头看不见钟表,不知道这一天到晚过得是几时几刻。难道我们真老了吗?像歌词里唱得那样,“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儿子听到我的哭声,慌忙赶了过来,问也不问就跟我一起哭。原来他以为是爸爸欺负了妈妈,我告诉他,是妈妈害怕自己老了,不是爸爸欺负了妈妈。这才止住了哭。儿子一把抱住了我的头,安慰我说,“妈妈不老,妈妈很漂亮。”这一句让我破涕为笑。

这天晚上,我做了很多很多的梦。关于我老了。等我老了,牙也掉了,说话漏风,还能唱歌吗?等我老了,满脸褶子,该怎么笑呢?等我老了,眼也花了,字儿都看不清了,该怎么写我挚爱的文字呢?正满脸疑惑、愁眉不展呢,突然听见我有人叫我。原来是身边的儿子要尿尿了。原来是梦。我赶紧习惯性地打开台灯,照照镜子,噢,我依然还算年轻呢!牙齿都在、褶子寥寥、眼睛明亮、身材保持得也算完好。哈哈,年轻真好。“儿子,你要尿尿吗?好,老妈我背你去厕所!”

其实人老了又能怎么样呢?看着妈妈、婆婆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身体硬朗、儿孙绕膝、家庭和美,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吗?终老一生,别无所求,惟愿儿孙幸福。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中国式幸福。我是这么诠释的。

这次去悉尼,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会议中间,有一天空闲,我们上午去动物园看考拉和袋鼠,下午去看海水和沙滩。

在动物园和海滩游玩的时候,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嬉戏。与国内不同的是,澳洲基本上都是父母陪着孩子在玩,偶尔也有爷爷奶奶带着玩的,但一看就是华裔。

前段时间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毕胜男、婆婆孙雅娴、父亲毕大千、同事杜峰都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即进行全方位管头管脚,孩子学习、就业、结婚生子乃至孙辈的一切,无处不见父母的如影随形。

澳洲的袋鼠一向被看作是慈母的代言者,因为袋鼠妈妈有一个神奇的保育袋,小袋鼠生下后立即被存放在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一年后正式断奶才离开保育袋。中国的父母远比袋鼠妈妈了不起,他们为子女搭建的避风港终身有效,而且功能十分齐全,应有尽有。

婴儿时期自不必说,这是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从上幼儿园开始,父母便各显神通,有钱的早早地买了学区房,有关系的早早地托了人。小学更不用说了,毕胜男宁愿让女儿迟上一年学,也要坚持选择名校。北京的学区房每平米30万还是大有市场的,因为有数量庞大的中国式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

父母的做法还不算奇葩,爷爷奶奶的行为更是匪夷所思。国外极少有爷爷奶奶帮忙带孙子的,都是一代管一代,中国则不然,儿孙满堂是中国老人最美的中国梦。为了子孙,他们甘愿做牛做马。因担心孙子在幼儿园被老师体罚,爷爷每天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去幼儿园栅栏边偷偷观察孙子上幼儿园的情况,最多的一天往幼儿园跑了五趟。

还有个孙子在小学里与同学打架,奶奶过来扇了同学耳光并且脱鞋将其打倒,最后被行政拘留十天。这样奇葩的事情对中国家长来说一点都不奇怪。

中国式父母分为两个极端,一端是毫无原则的溺爱娇惯,这种父母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端则是永无止境的望子成龙,这种父母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溺爱娇惯的为数众多,单位有个女同事,儿子都快三十岁了,每天晚上照样把儿子第二天上班要穿的衣服提前准备好,这些都是培养弱智孩子的三八红旗手。他们大多没什么文化,小时候又吃过苦,总想着要让子女过上幸福生活,只不过他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以为一味地对子女好就是爱他们,殊不知子女并不领情。前几天看电视,有这么一则新闻,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任何工作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繁重,要早起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过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这足以让很多父母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自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隐患?民间有句俗语,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孩子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孩子什么都不会,是因为父母保护得太好了,他们没必要会。但成年以后,对社会是个负担,对同事是个麻烦,对小家庭是个灾难,最终会毁了孩子一生。

随着全民文化程度的提升,望子成龙的虎妈狼爸也与日俱增,他们自己尝到了读书、奋斗的甜头,就一味地希望子承父业,于是对子女从严管理。就像毕大千,一个县城的中学校长,深知读书是小地方孩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所以用“必胜诀”对毕胜男严格要求。毕胜男的成功更让他相信“必胜诀”无往而不胜,于是对外孙女如法炮制,不曾想外孙女从小娇生惯养,经受不住高压患了儿童抑郁症,一场闹剧至此收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对自己有益的,对子女未必有益。毕大千以为毕胜男能够出人头地,应该归功于他的严格管教,却不知毕胜男内心伤痕累累,时常恶梦缠绕,毫无幸福感可言。

父母对儿女的爱肯定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他们对子女的干涉太多,一句“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便让子女丧失了选择权,再一句“我们是为你好”,便让子女心服口服,乖乖交出了自主权,一切交由父母做主。周国平道:“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眼里,子女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第一类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娇惯纵容,却从不教育。这样的孩子低能脆弱,经不起风吹浪打,稍不留意就摔个大跟头,看看那些动不动就弃世轻生的报道就知道了,都不为个事。第二类父母把孩子当机器人,让你向东,不得朝西,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的孩子内心压抑,行事易走极端,即便成名成家也难以成熟,心理不够健全。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做父母的需要终身研究的学问,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怎么做父母。中国式父母不是极左便是极右,极少有把儿女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的,这点我们真的应该像西方父母好好学习,把子女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唯有这样,他们的人格才能独立,将来进入社会才能独当一面,成立小家庭后才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最重要的是,将来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更好地教育子女。如此,社会才能更进步,民众才能拥有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

中国式父母,该学会放手了。

news 1

宁波某小学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半数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面对虾却傻眼了,有的拿起来闻一闻,有的拿起来舔一舔,然后忍痛割爱,望“虾”兴叹。

老师问及原因:“原来是不!会!剥!虾!”

一群从小琴棋书画恨不得样样精通, 成绩单张张拿得出手的孩子,却“不会吃饭”, 答案当然只有一个——这些不重要的“小事”,平时自有父母代劳,他们只要学习好就行。

那么,真的如我们所愿,孩子“学习好”了以后又如何呢?

news 2

“清华男神”博士学霸梁植出场演讲。

这是让许多人期待的高材生,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播各种从本科到博士的学历,可以说是名校宠儿、跨界人才。

但在演讲中, 他却说了一句话,让一直笑呵呵的蔡康永老师, 不动声色地按下淘汰铃。

那就话是“我现在即将面临毕业,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请三位导师给些建议。”

耿直的大叔高晓松火力全开:“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十多年的教育?”

这样的例子其实不胜枚举,父母在儿时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后又怎能渴望他扛住世界。

我们真的爱过吗?还是在自以为是爱的狭隘中,消磨着自己孩子的生命?

当孩子想自己系鞋带、自己吃饭,我们觉得太慢,索性包办;因为你想让他把时间用在你认为有用的事上。

当孩子想做些家务,家长觉得孩子是捣乱,对孩子嚷嚷“去,去,一边写作业去”。因为你想让他把时间用在你认为有用的事上。

孩子不想上补习班,家长冠以“我都是为你好”,强迫他去,因为你想让他把时间用在你认为有用的事上。

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其失去思考能力,让他们活在“有用”的世界,满足我们对他们的期许,也局限在我们一手为他们构建的自私、狭隘、毫无承担力的“无用”的心态中。

case i

“我们每天要自己做公车上学,稍长大些就要勤工俭学 、做侍应生、高尔夫球童……”

他们的父亲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case 2

他,从小是个熊孩子,打架,扯女孩子头发,欺负低年级同学,上课捣蛋,向老师扔橡皮擦……差一点被学校开除。父亲勃然大怒之下决定将特朗普送去城外的纽约军事学院住校就读。纽约军事学院却与一般私校不同,里面的学生,大多是家里无法约束才被父母送进军事学院严加看管的学生。

度过了被严苛对待的少年时期,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的他, 也未从富有的家族得到多少利益,父亲只给了他一小笔启动资金, 让他自谋生路。他经历了四次破产,四次崛起,一路跌宕后,靠实力赢来了成功。

他,就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

曾担任了十年耶鲁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理查德·莱文说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刚过24岁,被父母逼得有点崩溃。母亲哭诉为了我吃不好睡不好,说我变得固执不孝,仅仅是因为我不愿意去相亲。每日电话监视,从闺蜜处窥探我身边结交的异性朋友。某日和我说:忙完家里装修我最大的任务就是看着你恋爱,结婚,一年后生孩子。操控我的人事竟然成了母亲后半生最大的‘任务’,深感悲哀。”

越是控制欲极强的父母,越是喜欢以“无私”为名,干预孩子的小至生活琐事,大至人生抉择。而这背后的真实心态,是视儿女为个人“财产”,希望自己的“投资”,能最终,或安抚自己的心灵,或回馈自己的晚年。

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新闻:

“卖房送女留学却嫁老外 父母崩溃大哭 女儿就这样抛弃了我们俩老”:

工人张勇今年61岁,妻子朱静今年60岁。夫妇为了满足女儿心愿送她出国留学,卖掉了家里的大房子换成一套小房子,为女儿凑学费送她出了国。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张照片——一个妈妈给可爱的宝宝喂奶的照片,照片后边有四个字:“何时反哺?”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经常想起这张照片,它让我感动过,下决心要做个反馈父母的人。也让我困惑过,爱的终极意义是回报吗?一切似乎要合我们的心意,才“不负”今生的付出。我们似乎是爱了一辈子,其实是在拿着隐形计算器算了一辈子。

如何让孩子成长为有情有义、有能力、有智慧、有承担的人? 答案很简单, 我们先把自己变成有辽阔视野与宽广胸襟的人。

放下管制的思路,让自己真正和家人成为两个理解互动的生命体,爱他,就陪他成长。

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秉性优秀,能够快乐生活的人,那就请给予家人更多的理解。否则你的快乐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任性,是自我狭隘的另一种形式,并不比任何人高明。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省略号部分貌似吞没了无尽委曲,其实隐藏的却是一句话“……我从未真正爱过你。”

爱的本质是能给人带来宁静,温暖,自在的,让自己和他人同时找到心的归属,从劳碌、痛苦、纠结中解脱。

正如宗萨说:“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种回报,因为他沒有自我需要被喂养。他不需要计算付出的爱和收到的爱是否均衡,因此他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我们假模假式的爱。”

真爱很难,但却是此生最值得做的功课。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生的儿女。

他们经由你所生,但不是从你而来,

虽然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昨日留连。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弦上发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着永恒之路上的箭靶,

他会施全力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你们欣喜地在弓箭手手中弯曲吧!

——纪伯伦《论孩子》

中国式父母篇三

唯先有平等,才能有分享,然后才有其他,如果单纯以商业成功作为唯一标准,我们无法决断地说原始组织和初级组织就是“不好”的组织形态。但,如果从企业在变动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似乎谁也无法否认现阶段和未来的商业成功越来越依赖于组织智慧。

个体中国人的“聪明”能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得到印证;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地走到了“智慧型组织”阶段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会将此归咎于“体制”,但如果对照上面这个模型来看智慧型组织形成的基石――价值观的分享、能力的分享和财富的分享,再对照中国的文化基因,颇能引人深思。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重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王,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西人众评议。其于财政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了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是率先将西方的文化和政治思想介绍到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严复对中西文化的比较(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

这一段话可能是国人首度以中西对照的方式,公开地颂扬西方环绕着“自由”的价值观念,认为因为自由观念的有无,使中西双方在思想与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包括“正规约束”和“非正规约束”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征”,即制度主要是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其中,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政治规则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并构成历代相传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时间比较长,对正式制度的选择会有影响。

严复在100多年前所做的中西比较涉及了中国的非正式制度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无论是以自由、民主为终极“目的”还是强国“手段”的思想启蒙和道路选择都没有成为中国的选择。时过境迁,但1前中国的选择依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选择和选择成本。

举凡可用者,多为“器具”。守纲常、亲亲、尊权贵的制度(伦理)环境下的中国古代统御之器真的可以应用在现代商业组织管理中吗?以首重平等、尚贤、求公益为精神核心的西方管理之器真的能在中国的企业组织中管用吗?答案不是绝对的。真正能不能用,要看组织的文化根基中是怎样的制度渊源,特别是那些“非正式制度”――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能够感知的公司政治中的潜规则。

凭借私人关系结构的原始组织不是只在中国出现,这种组织形式并不必然带来“亲亲”的弊端,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由“志同道合”的私人关系开始的,关键是其后选择的成长之路――初期的私人关系是如何随着组织的发展而适当地调适成为怎样的同事关系,以及选择通过怎样的标准和手段来吸纳和评估以后不断加入组织的其他人的。

军事化管理也绝非中国企业家独创,令行禁止,上司让做什么就没有借口地去做,像机器一样追求高效率运作也并非就一定是落后的组织管理形式,关键的问题是“为谁打仗”和“为什么打仗”。中国很多企业昙花一现的转折发生在从“跟我拼”到“给我拼”的不经意之间,但是把破坏企业文化的“黑锅”扣到了“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头上――很是耐人寻味。

有人特别推崇“无为而治”式管理,我不认为“无为”是在企业中担当特定职责和使命的管理者应该存有的思想。有不少津津乐道于宣扬自己“无为”的“企业领袖”,从其言谈话语中,你时时可以感觉到――他是把自己当作帝王。

在中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交流时,经常能够谈及真正有效的管理结果往往来自对每一个员工以同等的尊重,帮助并促使企业中的每个员工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并能够获得与其选择相应的回报这个话题。我想,这其实就是构建智慧型组织的重要的一个价值核心:平等。

唯先有平等,才能有分享,然后才有其他。

中国式父母篇四

"千万别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中国父母的口头禅,几乎是打娘胎起,中国父母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一出生,那就更了不得了,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也不管孩子是否乐意,孩子长大后,中国父母又开始干涉:你应该考上哪所好学校,应该什么时候结婚生子等等诸如此类的命令。

然而,这只是中国父母的一面,中国父母有无数张不同的面孔。

比如,每当小孩哭闹的时候,中国父母总是说出他们所认为的善意的谎言:乖,不哭,等一会爸爸妈妈买糖给你吃。而小孩则停止了哭泣,开始等待他的糖果。可是等到爸爸妈妈回来后,小孩并没有发现糖果就放声大哭。好一点的中国父母则会说:“哎呀,忘了买糖给宝宝吃,下次一定买,行吗?我们拉钩钩。”“坏”一点的中国父母则会说:“哭什么哭,一边去,没见我正犯困呢!”于是,在中国父母的一次次承诺,小孩的一次次失望里,小孩也学会了中国父母的“一诺不千金”。

再比如,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不管小孩是男还是女,都是一家人的宝贝,要什么有什么,堪比古代的皇帝。而家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孩的`,要么是男孩受重视,要么是最小的那个受重视。在这里就只说后面的一种情况(因为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家庭里所占比例颇重)。家里有多个小孩的,最大的那个就要多做事,给小点的孩子树立榜样,另外做错了事你先挨打,而最小的那个做错了事,中国父母则会说:“她还小,不懂事,你是大孩子,难道不应该帮助她吗?”好了,这就是中国父母的“72”变中的一变。

中国父母的“72”变,每每一变,必定有大事发生。

中国式父母篇五

儿子发烧了。当他姑姑打电话的时候,正坐着公交车、徜徉在林间小道、享受惬意春风的我们,再也无暇顾及眼前的美景了。

挂了电话,轻叹了一口气。丈夫问我孩子现在在哪里。我说离我们下公交车不远。他只说了一句,快到的时候提前打电话给他姑姑。我说好。

虽然嘴里不说,也没有埋怨,但能明显感觉到,彼此心里的慌张。以往,从老家回城里的路上,丈夫总喜欢上了车就眯一会儿,或者拿出手机随意翻看新闻。这会儿,他只是头往窗外望着,还不时抬头看看司机,巴望着车能再开快点。而我则是一门心思地回忆,努力地回忆呆在老家的这两天的每时每刻,到底哪里让儿子受凉了,吃凉了,受惊了。总也想不起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儿子今天中午就表现出情绪不高、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了。然后就是狠狠地自责,觉得我这做母亲的真不称职,为什么没有早发现孩子发热了,还毅然决然地同意他跟着姑姑先回城里。

其实,见到儿子的时候,一切都坦然了。事情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坏,儿子是因为在老家里吃得太多没有消化开,积食了。医生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不必担心,过两天就好了。可看到儿子蔫儿蔫儿的样子,又觉得医生一定是在安慰我们,孩子都发烧了怎么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呢?医生看出我的不屑,笑着说了一句:“事情都是你们大人想坏了。”

是吗?好像也是那么回事。曾几何时,身为人父人母,我们都忘了还有个“我”。满脑子都是“孩子孩子”,眼里见不得孩子淘气,可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就难受得像抬头看不见钟表,不知道这一天到晚过得是几时几刻。难道我们真老了吗?像歌词里唱得那样,“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儿子听到我的哭声,慌忙赶了过来,问也不问就跟我一起哭。原来他以为是爸爸欺负了妈妈,我告诉他,是妈妈害怕自己老了,不是爸爸欺负了妈妈。这才止住了哭。儿子一把抱住了我的头,安慰我说,“妈妈不老,妈妈很漂亮。”这一句让我破涕为笑。

这天晚上,我做了很多很多的梦。关于我老了。等我老了,牙也掉了,说话漏风,还能唱歌吗?等我老了,满脸褶子,该怎么笑呢?等我老了,眼也花了,字儿都看不清了,该怎么写我挚爱的文字呢?正满脸疑惑、愁眉不展呢,突然听见我有人叫我。原来是身边的儿子要尿尿了。原来是梦。我赶紧习惯性地打开台灯,照照镜子,噢,我依然还算年轻呢!牙齿都在、褶子寥寥、眼睛明亮、身材保持得也算完好。哈哈,年轻真好。“儿子,你要尿尿吗?好,老妈我背你去厕所!”

其实人老了又能怎么样呢?看着妈妈、婆婆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身体硬朗、儿孙绕膝、家庭和美,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吗?终老一生,别无所求,惟愿儿孙幸福。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中国式幸福。我是这么诠释的。

中国式父母篇六

父母就交给你一项使命,

光宗耀祖,

做人上之人.

于是,

你开始习惯做一件事,

门门考满分,

让父母高兴.

可怎奈资质不行,

天赋平平,

虽时时尽力,

但父母的`老脸仍是常常由晴转阴.

几何时,

父母习惯了攀比,

拿你比优等生,

拿你比

天才,

拿你比邻家小明.

可往往一脸失落,

因为你怎是个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你无奈,

你委屈,

你抗争,

螃蟹的孩子怎能竖行?

于是,

一家三口便在较量中,

演绎着

中国式父母篇七

中国式“结婚”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股份制公司。截至到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为14.64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44.7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创立初期的人民币1.2亿元增长至的111.8亿元人民币,集团合并收入达到161亿元人民币。

京东方拥有国内外5个研发中心,6个制造基地,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全球各主要地区的跨国高科技企业集团。下属几十家独立核算企业,此次实施erp的分别是京东方现代和京东方电子材料。

关于需求

甲方:京东方集团下属几十家子公司,其中大部分独立核算。在这些分公司中,大型企业的销售额能达到几十亿,中型企业的销售额在5亿左右,最小的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也能达到1000多万。总部对分公司的控制主要靠派财务人员、总经理、人事主管驻扎在下面,扮演总部代表的角色。我们公司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真正地提高企业效率,踏踏实实地提高整个集团的信息化管理水准。

乙方:根据我们的调研,京东方一方面要集中式管理,一方面要分布式经营。由于下面各自分公司都是独立的,因此erp第一要解决分公司自己经营管理问题,第二是解决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问题。

甲方:坦白地说,我认为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不适合用mrpii。大多数制造企业不注重制造管理水平的提高,他们不愿意花钱提升工人的素质,企业唯一的竞争力就是尽量把工人的工资压低。由于员工工资低,因此员工个人也没钱去自我培训,很难掌握信息化的应用。同时,中国的大部分制造类企业制造过程比较简单,产品却多变,用mrpii来管理生产项目实施变数极大,风险无法控制。

关于投入

甲方:我想问问,如果一个病人要上手术台,他会与医生砍价吗?就一个项目而言,如果企业已经投了1000万,就不会再与对方就10万讨价还价。这是一个价值对比的问题。如果甲方一定要砍到990万,那对方顾问没准就少来5天,甲方不是一样要受损失?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谁也骗不了谁。

乙方:有些时候,项目额太少会导致企业领导不重视,失败的可能性也可能增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事实上,如果把信息化的投入看成是费用,实际上不花钱最佳,如果把它看成是投资的话,那就要看你的企业要多少回报了。所以不应该单纯地看价格因素,应考虑性价比才对。

甲方:当然,也不能说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甲方自己抬高价钱,这是绝对不行的。不过,为了顺利地完成项目,甲方需要理智地算一个动态的价格。比如我这个项目,咨询公司派5个顾问在我这里做了5个半月,如果一个顾问的月薪7000元,算上呆滞成本和交通费用、劳保等等,一个人一个月要14000元,5个顾问5个半月就需要38.5万的费用。乙方要付出这么多成本,我不可能把项目投入压得太低。

主持人:事实上我觉得像你这么理智的甲方并不多见,没有人会不喜欢“便宜”。

甲方:有的时候贵与便宜是相对的。比方说,我虽然在前期投入上多投了几十万,但是优秀的实施顾问使我的项目早上线了一个月,早一个月使库存下降50%,就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1000万。你说我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呢?如果重新做这个项目,我会多给他增加10万到20万。那样他就会派更有经验的顾问来,多呆一段时间,把前期的培训做得更好。要知道,实施是有风险的。

甲方: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态系统是一样的,大家需要互助。

乙方:因此企业要理性地善待乙方,善待乙方就是善待自己。去看医生的时候,你不会去招标,看谁便宜谁做吧……(笑)如果乙方出的价格太低,甲方就应该果断地拒绝。

主持人:那么从乙方的角度讲,应该如何对待甲方呢?

乙方:一个合格的乙方是要选择甲方的,有的时候,不该你赚的钱你就别赚,也就是说,应该有选择地做客户,这和结婚一样,不是一方同意就可以的。

乙方:首先,甲方对信息化的理解应该和乙方差不多。也就是说,这个客户是可以沟通的。如果由于甲方的不成熟造成项目失败,前面所有投入的时间、人力都是成本。而如果耗了很长时间没签下来,也是一种成本上的浪费。

关于信任

主持人:能谈谈你们具体的合作吗?董博士对刘总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甲方:在具体的实施中,说服工作很重要。因为要改变人的观念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些时候,我出面说服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乙方出面。我觉得他们说服力不够。(笑)当然我知道这也不能怪他们,人的观念是最难改的。实施过程中,阻力确实很大。

乙方:事实上使用erp的都是部门的骨干,过去部门之间靠人来协同,如今过去的上下级都变成了系统中的角色,他会觉得以前都到我这来签字,但是现在不来了,他会感到比较失落,“权力感”下降。

主持人:技术上实施最难的时候是哪个阶段?

&nbs

p;甲方:系统刚上线,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样,很多数据就对不上了。那个时候我会怀疑系统,怀疑乙方项目经理说的不对,怀疑服务能力有问题,怀疑指导思路有问题。我想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所有甲方的脑海里都会闪现这些念头。

主持人:那刘总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乙方:人都会首先怀疑别人,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他们说出了一堆问题,我一点也不担心,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怀疑过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在欧洲有多家用户在用,如果真有毛病,不会只在这里出现问题。erp的实施有一个幸福曲线,出现问题是必然的。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当时我就跟他们讲,查找问题,最后发现哪里都没问题,只是统计口径不一致或是某个地方设的参数后来变了。事实证明我们的服务能力没有问题。

甲方:(笑)从我的角度讲,有的时候我虽然知道问题可以解决,但我要与乙方保持相当的联系,我要让这些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过,从另一方面看,管理者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怀疑随意地表现出来,影响到下面的执行者。因为执行者千万不能怀疑系统,再好的东西,军心散了,也不会实施成功。所以,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推进中也要有策略才行。

关于如何成功

主持人:如果再做一次,你们觉得哪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

甲方:我觉得事前培训第一重要,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笑)属于初次结婚,没经验。应该在实施以前先给使用者做2~3个星期的培训,告诉大家怎么操作这个项目,告诉他们自己在项目中扮演什么角色。先把这些人的观念统一起来,这样实施阻力就能小很多。

主持人:这个培训应该由哪方来做呢?

甲方:这个培训两方谁做都行。目的并不是让他多熟悉这个软件,而是让他明白公司没有这个系统不行,不是可有可无。

主持人:刘总的看法呢?

乙方:培训确实很重要,但我觉得项目管理更重要。乙方项目经理不是被动地接受甲方的意见,而是要影响甲方按照一个正确的流程走,这是一个沟通、博弈的过程。如果再做一次,我想我们不会用这么长的时间(5个半月)。在实施中,我们确实走了一些弯路。

甲方:刘总说的没错,这个项目流程组织得还应该更科学。我们当时是先调研、制定方案然后实施,如果再做就可以在做方案的时候进行培训。

乙方:成功的婚姻就是两个人都成功了,不可能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很多人都认为erp是否成功在乙方,所以大家在选型的时候会那么慎重。实际上,erp是否成功有80%在甲方。

甲方:刘总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最后很多准备都需要甲方做。但是婚姻里也有主动和被动,我更愿意认为项目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大家其实都没有功利色彩。从更高的层次看,甲方乙方是应该门当户对的。如果与我合作的不是刘总,而是一个能力比较弱的人,我一定会不自觉地鄙视他,并且过多地发表意见,而乙方过分地依附。事实上,我的意见不可能完全对,这对项目的实施是很不利的。相反,甲方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企业培训很重要,因为乙方相对来说已经专业化了。甲方在水平上也要与乙方基本差不多,不能被乙方牵着走。erp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双方的不均衡。在博弈的过程中,如果一方非要强压另一方,项目一定会失败。因为甲方对很多系统知识不了解,而乙方虽然是专家,但对企业不了解。

主持人:如果产品确实选错了呢?双方要怎么解决?

甲方:如果确实产品有问题,我觉得双方都应该承担责任。

乙方:其实一个产品不可能100%地满足你的要求,就和结婚一样,当你决定结婚的时候就一定要开始面对包容。如果对方有缺点你一定就会离婚吗?你是不是因为erp有某个缺点就不用了呢?如果这个软件实现不了,别的软件也可能实现不了,也有可能所有的erp都不能实现。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挑的缺点天下所有的男人都有,那你显然就是不想过了。(笑)曾经有一个客户问我,上了erp以后还用excel表吗?我说为什么上erp之后就不用excel表了呢?可能会用得更多了呢!这是两个互相补充的系统。我觉得系统上线以后只要能满足企业60%的管理需求就行,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解决剩下40%中的60%,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式父母篇八

这次去悉尼,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会议中间,有一天空闲,我们上午去动物园看考拉和袋鼠,下午去看海水和沙滩。

在动物园和海滩游玩的时候,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嬉戏。与国内不同的是,澳洲基本上都是父母陪着孩子在玩,偶尔也有爷爷奶奶带着玩的,但一看就是华裔。

前段时间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毕胜男、婆婆孙雅娴、父亲毕大千、同事杜峰都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即进行全方位管头管脚,孩子学习、就业、结婚生子乃至孙辈的一切,无处不见父母的如影随形。

澳洲的袋鼠一向被看作是慈母的代言者,因为袋鼠妈妈有一个神奇的保育袋,小袋鼠生下后立即被存放在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一年后正式断奶才离开保育袋。中国的父母远比袋鼠妈妈了不起,他们为子女搭建的避风港终身有效,而且功能十分齐全,应有尽有。

婴儿时期自不必说,这是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从上幼儿园开始,父母便各显神通,有钱的早早地买了学区房,有关系的早早地托了人。小学更不用说了,毕胜男宁愿让女儿迟上一年学,也要坚持选择名校。北京的学区房每平米30万还是大有市场的,因为有数量庞大的中国式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

父母的做法还不算奇葩,爷爷奶奶的行为更是匪夷所思。国外极少有爷爷奶奶帮忙带孙子的,都是一代管一代,中国则不然,儿孙满堂是中国老人最美的中国梦。为了子孙,他们甘愿做牛做马。因担心孙子在幼儿园被老师体罚,爷爷每天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去幼儿园栅栏边偷偷观察孙子上幼儿园的情况,最多的一天往幼儿园跑了五趟。

还有个孙子在小学里与同学打架,奶奶过来扇了同学耳光并且脱鞋将其打倒,最后被行政拘留十天。这样奇葩的事情对中国家长来说一点都不奇怪。

中国式父母分为两个极端,一端是毫无原则的溺爱娇惯,这种父母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端则是永无止境的望子成龙,这种父母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溺爱娇惯的为数众多,单位有个女同事,儿子都快三十岁了,每天晚上照样把儿子第二天上班要穿的衣服提前准备好,这些都是培养弱智孩子的三八红旗手。他们大多没什么文化,小时候又吃过苦,总想着要让子女过上幸福生活,只不过他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以为一味地对子女好就是爱他们,殊不知子女并不领情。前几天看电视,有这么一则新闻,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任何工作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繁重,要早起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过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这足以让很多父母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自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隐患?民间有句俗语,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孩子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孩子什么都不会,是因为父母保护得太好了,他们没必要会。但成年以后,对社会是个负担,对同事是个麻烦,对小家庭是个灾难,最终会毁了孩子一生。

随着全民文化程度的提升,望子成龙的虎妈狼爸也与日俱增,他们自己尝到了读书、奋斗的甜头,就一味地希望子承父业,于是对子女从严管理。就像毕大千,一个县城的中学校长,深知读书是小地方孩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所以用“必胜诀”对毕胜男严格要求。毕胜男的成功更让他相信“必胜诀”无往而不胜,于是对外孙女如法炮制,不曾想外孙女从小娇生惯养,经受不住高压患了儿童抑郁症,一场闹剧至此收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对自己有益的,对子女未必有益。毕大千以为毕胜男能够出人头地,应该归功于他的严格管教,却不知毕胜男内心伤痕累累,时常恶梦缠绕,毫无幸福感可言。

父母对儿女的爱肯定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他们对子女的干涉太多,一句“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便让子女丧失了选择权,再一句“我们是为你好”,便让子女心服口服,乖乖交出了自主权,一切交由父母做主。周国平道:“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眼里,子女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第一类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娇惯纵容,却从不教育。这样的孩子低能脆弱,经不起风吹浪打,稍不留意就摔个大跟头,看看那些动不动就弃世轻生的报道就知道了,都不为个事。第二类父母把孩子当机器人,让你向东,不得朝西,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的孩子内心压抑,行事易走极端,即便成名成家也难以成熟,心理不够健全。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做父母的需要终身研究的学问,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怎么做父母。中国式父母不是极左便是极右,极少有把儿女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的,这点我们真的应该像西方父母好好学习,把子女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唯有这样,他们的人格才能独立,将来进入社会才能独当一面,成立小家庭后才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最重要的是,将来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更好地教育子女。如此,社会才能更进步,民众才能拥有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

中国式父母,该学会放手了。

中国式父母篇九

一场饭局,既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时刻,也是给生意伙伴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好时机。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有识之士往往能透过饭局见微知著,识人用人,洞察饮食之道里的商业机遇、社会关系和文化滋味。在首先跟大家讲饭局礼仪之前,大家先看看几个例子,看看礼仪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多么重要。

一、名人饭局论

每一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方法,虽各有妙招,但不外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饭局,作为平时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企业家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1、李嘉诚选座看人

李嘉诚喜欢从选座位识人。如果吃饭时,有哪位喜欢选领导身边的位置坐,他觉得此人过于积极,心术可能不正;而有的人却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他也不看好。

2、潘石屹饭局选人

潘石屹有一次想挑一名财务人员,本来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可是一次吃饭时,他发现那小伙看到桌上有名牌香烟,便很主动地拿着烟来给大家发。不过由于很多人不抽烟,于是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直到吃饭结束后,还剩下不少,他就把剩下的烟放进自己口袋带走了。就这样,潘石屹否定了此人。

3、董明珠看吃相用人

董明珠很在乎吃相,她不喜欢女孩子吃东西不注意形象,有的人在餐桌上把食物咬得碎碎的,再吐到桌上,她看见就会摇头。对于不注意形象的人,她是不会重用的。

4、曹德旺细节决定成败

玻璃大王曹德旺喜欢吃饭时非常清醒的人。早年有一次他招人,四个年轻人都很优秀,让他难以定夺,于是他便请四个人去吃饺子。吃的时候,他与大家谈笑风生,饭后他问四个人吃了几个饺子,其中三个人都说不知道,只有一个人说自己吃了32个。于是,这个人被录用了。

5、马云饭局以酒论英雄

马云喜欢看人在饭桌上喝酒的表现:自己不会喝酒,但好强硬撑,结果三杯未下肚,就面红耳赤,开始手舞足蹈,之后又是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类人我不会重用;自己很能喝,但装着不会喝,并一边想方设法唆使别人喝,不看到别人烂醉倒地不罢休,这类人阴险狡诈,我也不会重用;那种自己会喝酒,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对别人不劝酒、不唆使,悉听尊便,则可以放心重用。

二、饭局上注意事项

1、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餐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2、以酒助兴,事半功倍

酒可谓是聚会宴请的灵魂,打开话闸的,往往是酒;搞定一个生意的,酒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畅快地喝了一次酒,成了兄弟姐妹的也不在少数。所以,中国人的饭局,还不如说是酒局。

3、携酒赴宴,必不可少

你带一瓶什么好酒,将决定了一场酒局的成败!好酒不但能很好地表达愿意赴宴的心情,还能显示对宴会的重视程度,它既能凸显菜式的美味,还可提升聚会气氛,使得这一顿晚宴更加完整。

4、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

5、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餐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450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