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篇记录读者对所读书籍感受和思考的文章。那么如何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呢?首先,要充分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确保自己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真实的情感去表达对作品的认同或者反思。此外,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思想和感受。以下是一些独特而有见地的读后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问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很伤心。朱总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也就是说他同意了把毛岸英的尸体安葬朝鲜。
但尽管如此,伟大的毛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这前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毛主席无比伤心,却仍旧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而顺从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无私,多么伟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诗,多么有道理!它象征着壮士仁人,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象征着毛主席博大、宽广的胸怀。学了这一课,我更加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是有了像毛岸英这样为国捐躯的人,我们才会有幸福生活。沐浴在历史的阳光下,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为这大好河山捐出生命的壮士!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学习了这篇课文,颇有感触。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参加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极度悲伤。朱总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借用此句,体现出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当我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踌躇了一会时。我也深为主席惋惜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决定呀。但尽管如此,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丧子割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三
这件事发生在缓美时期,讲了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被汽油弹轰炸而亡。而此时的毛主席非常悲痛,如果是其他的父亲,肯定会号啕大哭,可是毛主席只是一支一支的吸着烟,一整天都没说话。
之后,彭德怀来电,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可是朝鲜的首相又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葬在朝鲜,此时,毛主席很难做出选择。
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间,就让我看看遗体吧!可是这种意愿很快就被打消了。毛主席咬了咬牙,说:“就照朝鲜首相说的做吧。”是啊,就像王昌龄写的“从军行”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毛主席竟然忍住悲痛,遵从朝鲜首相说的做。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悲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四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当时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而此时的毛主席心里十分悲痛,如果换作其他父亲,肯定会号啕大哭,但毛主席没有哭,他强忍着悲痛,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一整天都没有说话。
之后,彭德怀来电,要求把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可朝鲜首相又要求把毛岸英的尸体葬在朝鲜。此时,毛主席很难作出选择。
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见面,那就让我看看遗体吧。可是这意愿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他设身处地地想到了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最后,毛主席按照朝鲜首相说的,把毛岸英的尸体葬在了朝鲜。老年失子失多么悲痛啊!可是他却深明大义,把儿子葬身朝鲜,这又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坚强的品质!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的.一身坎坷。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他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创作的曲子不计其数:c大调第一交响曲,b大调第三交响曲……世界没有给他带来欢乐,可他给人类带来了欢乐!
贝多芬这些伟人在悲痛面前选择了勇于面对。老年丧子;贝多芬双耳失聪,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五
《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一本多好的书。它向我们介绍了雷锋的爱国精神,我就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处处不忘节约》。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雷锋很节约。运动会时,他买汽水,但又见有人送白开水来,又收起钱来,去喝白开水。一个战友问他为什么不买汽水,雷峰说每人每天节约一角钱,全国能节约多少钱?部队每年发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但是他才领一套。还说这套补丁的衣服比以前好。他还有一个节约箱,里面放的'是一些捡来的东西,尽量为国家节约开支。
啊!雷锋勤俭节约,是一个我们学习的榜样。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帮助我们的垃圾。那我有勤俭节约吗?我妈妈一天给我1元钱,我只用5角钱。虽然我只用5角钱,但是我比得上雷锋吗?我每一个月底都会向妈妈拿20元钱用,而且不剩于10元,真不懂得珍惜。
如果我也懂得节约,那也只是雷锋叔叔的一点点。如果我一天不看电视那又节约多少钱。如果我一天不用钱,现在又有多少钱。向雷锋叔叔学习吧,每天节约1元钱,克勤克俭,厉行节约。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六
这本书由不同背景的社工参与写作。除了广泛的地区和社会差异之外,有些人已经从事社会工作超过三分之一世纪,也有刚毕业不久的社工;有些人在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场景里工作,也有人仍在探索社会工作的定位和角色。作者们任职的单位也非常多样化,有在社区组织、服务机构的实务最前线的,也有在学院搞教学和科研的;有的人投身社会工作服务的第一场所,也有人在别的专业主导的第二场所里工作。由于不同地区的职业化过程不一样,引致彼此对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专业活动范围和性质持有不同的看法。每位作者谈到的是自己的故事和看法,虽然都能够反映社会工作的一个方面,但并不代表社会工作者整个群体。我们深切体会到,现阶段在中国界定什么是社会工作、谁是社工,本身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作者都是从自己与社工的机遇开始,之后是学习深入实践,在困难中成长,最后是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也说明了大家在社工路上相似的经历。从港澳等地的社会工作者的诉说中,我看到了内陆与港澳的差距。港澳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早于我们也比我们过早地形成了体系,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比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不过,不管是大陆还是港澳台社会工作都渗透着同一种理念“社工不是学理论,而是做出来的”。
社工需要实践,本书中张燕将社工比作拾海星的人,她从与社工的机缘巧遇写起让自己在助人自助中重拾了自信,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之后在大学参加社会实践帮助精神病患者,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是作者还是对自己这样评价:实践的过程缺乏专业性作为一名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这也告诫我们以后参加学校实践中注重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让事情有实际性的改变。
社工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环境的认可,从大部分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的路途艰辛和社会的认可度较低。一些社会制度的不健全影响着我们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社会环境制度让我们的理想抱负一点点磨灭,以致最后失败或无力的结局,所以长远看我们中国的社工之路比西方要长。
社会工作需要自我的肯定,虽然环境条件有待提高,但作为我们自己要对社工有信心,我们要在社会中改变自己,在工作中进行反思,社工既需要周旋于机构的权利框架内,又要尽力争取公平,公义的社会制度,这就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这本书,我想我们现在想得不是如何得迷茫,当然这也是我们社工人必须经历的时期,我们的社会工作之路才刚刚起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知识,收获点点滴滴。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七
在上完《青山处处理忠骨》这篇脍炙人口的课文时,我不禁热泪盈眶。课文内容是毛主席收到自己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了,心中无比的悲痛。然而朝鲜人民请求毛主席同意他们将毛岸英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说毛岸英同志是为解放朝鲜人民才牺牲的。让自己儿子的遗骨安葬在异国他乡,这件事情让毛主席作出抉择是多么痛心疾首,但毛主席还是同意了朝鲜人民的请求将毛岸英的遗骨葬在朝鲜这片土地上,这也许就是一代伟人胸怀。
我不禁想起就在几个月前,我敬爱的老太公不幸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而我却因为上学的原因,竟未见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当我知道这件事情时,是多么的伤心啊,那种心情是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的。当我看着老太公那安祥的姿态躺在冰冷的.棺木上,仿佛任何纷争都于他无关。我不由自主的抱住妈妈失声痛哭起来,那声音仿佛是我送老太公走好最后一件礼物了。失去亲人的悲伤只有自己知道,此刻,我体会到毛主席失去孩子的无奈与悲伤。
而不经意间。让我又想起了那动人心弦的电影《长津湖》。
那中间有无数英雄儿女在战场上拋头颅,洒热血。鲜血洒满了大地,将黄土大地染成一片红土。
是因为有这些革命先辈,牺牲自己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八
“微光处处”,您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中那些细小的亮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能使我们开心、温暖与感动的小事。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下,我们时常忽视了这些微光。本篇文章将探讨从何处可以更多地发现这些微光,学会感恩,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第二段:微光的来源。
微光无处不在,它可以来自于众多方面,甚至来自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与一份意外的关怀。这些微光可以是陌生人触动自己的生活感悟,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美好风景,也可以是自己坚持思考、认真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认为它们是琐碎的小事,而实际上这些生活细节是我们凭借的微薄力量,为我们生命带来光亮。
第三段:学会感恩。
微光虽然微小,却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因此学会感恩是显得非常重要的。感恩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与付出,感恩朋友与伴侣的陪伴与理解,感恩生命中点滴的进步与成就。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克服过的挑战,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成果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行。学会感恩,会使我们对生活更加满足,更从容自信地面对未来。
第四段:做一个分享微光的人。
当我们发现和感受到这些微光时,如何将这些微光传递出去呢?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往往忙于自身的事情,却很少抽出时间去关注他人。然而,我们将微光分享出去,不仅能够让他人获得心灵的感悟和温暖,也会令自己体验到分享的喜悦。通过微信朋友圈,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与朋友分享我们的心得与感受,这些小小的分享不仅能激励他人,也能够让更多人走出自己的小空间,开拓自我视野。
第五段:结语。
在追求物质享受膨胀的今天,不断寻找微光,学会感恩,做一个分享微光的人,会使我们更具活力,更具重心,同时也更能发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所在。生活中的细节小事,犹如微光向我们放射出来的深邃光辉,这些光辉可以让我们庆幸、沉淀、感恩和成长。我们要从小事中领会生命的真谛,让生活更加美好。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九
《人生处处是修行》是鬼脚七的新著,他文章总是有着禅意,给人以宁静的心情,应该泡上一壶清茶,一边品味茶香,一边细细品读他的美文。
读鬼脚七的文章,总会感受到一种令人感动的情怀,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总是有一颗菩提之心,以博大的悲悯情怀,林清玄的文字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思考。鬼脚七散文作品是非常质朴、清新。悲悯的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风格和精神特质。所以说,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
鬼脚七入山修行后写成这本书,他喜欢研究佛学、老子,曾短期出家,托钵行走,从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他写的《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启发了芸芸众生。
鬼脚七居山修行看世间,红尘滚滚,且放下;观自心,清心寡欲,一阵清风,一轮明月。这就是一个修行者的情怀。从这本文集上可以看出,鬼脚七的文章是深深地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禅理作品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总是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禅理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处于心中不安的状态里。城市的快节奏和职场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难处,感情生活的不如意。其实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看清楚事情的本质,把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放下,然后就会自由自在。
那是最好的了。如果我们想寻求清净无为,不妨打开这本书,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并得以安定的心。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幸福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当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充满自信,无私地为他人着想,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就是幸福的人,被幸福所围绕着。是不是,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也不难。我们如果用幸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就不会为一点小事二生气流泪,而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一切。
《人生处处是修行》是一本以“清净心”为主题的文集,在用心发现生活的清净美。作者在文中对事物的描写却是充满温情和经历世事的感悟。在世间纷扰中修得一颗清净心,就可以看云淡风轻,断却烦恼,得到自在。
封面色彩洁白无瑕,三座小岛清新自然,满含着禅意。让读者自然生出清静心来,读起来不忍释卷。书中附赠一本修心指南深蓝的颜色,蕴意深长的文字有如清风佛面,让人心生清净,是最佳的收藏品。这本书值得我们读一读。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十
今天,我学习了这篇课文,颇有感触。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长子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极度悲伤。朱总司令希望把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同志借用此句,体现出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当我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踌躇了一会时。我也深为主席惋惜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决定呀。但尽管如此,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丧子割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有个富有智慧的长者,曾经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就是毛泽东主席。今天,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后,我又看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另一面。
毛泽东让彭德怀带着军队去抗美援朝,谁料想儿子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毛主席十分悲痛。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另一个是将儿子的遗体安葬在朝鲜。安葬在朝鲜是朝鲜人民的意愿。毛主席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尽管他十分想见一见儿子的遗体。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一下子表达了毛泽东此时的全部心情。是呀!处处都能埋下忠良的骨头,那就不需把遗体运回来了。
毛泽东,一位伟大的共产党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常人的情感,令我感到敬佩。
在你心里,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可能大家会说:“是伟大的,是和蔼的……”但我却觉得毛主席是一位有着凡人情怀、伟人风采的领袖。
本周四,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的故事。当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同学们都埋下了头,泣不成声,就连一向坚强的张老师也哭了。
我们知道毛主席的心情,他作为一位国家领袖,虽让地位和身份与其他人不同,但是心和平常父母一样,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牺牲了,他一样悲痛,伤心,可他作为一个国家领袖,依然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宽容地把岸英的葬在朝鲜,他知道岸英虽然重要,但国家、朝中人民的友谊更重要。
我明白了毛主席为什么会成为一代伟人,因为他总是把国家、人民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家事放在最后,虽然他爱自己的儿子,这和普通父母的心都一样,但他的那种乐观、宽容的态度,不能不让我肃然起敬。
毛主席的精神值得永远我们学习!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十一
在美国与朝鲜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派出许多优秀儿女去援朝抗美,在这期间,他们中间牺牲了很多人,如今还埋葬在朝鲜的大地上。
在这些壮士中,其中就包括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的样子。对于这个年龄段(28岁),是一个美好的阶段,而他却为了战争而不幸身亡。
而对于毛主席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失去了心爱的长子,也是一个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情。朝鲜首相说岸英同志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把岸英葬在朝鲜。毛主席十分犹豫,因为儿子奔赴朝鲜前,因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所以,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可是,这种想法又很快被打消了,他觉得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就这样,他在纸上写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如果将你换成毛主席,想必你一定会把儿子的遗体运回来见上一面吧!然而,毛主席却与我们的想法恰恰相反,表示出了毛主席那种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我想,像毛主席这样的大领导,应该尊重他人,那,像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人更应该在生活中付出点点滴滴的爱,我相信,如果我们人人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看着电视剧《毛泽东》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听着电视上各位领导的演讲,我不禁想起了让我受益匪浅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
这件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主席的办公桌上的一张电报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在战争中不幸壮烈牺牲。自从收到电报起,主席没有嚎啕大哭,而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秘书走来,说彭德怀来电,要求把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首相却要求把遗体葬在朝鲜。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主席仰着头,眼中露出了无限的眷恋。虽然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但他签字前仍踌躇了一下。是啊,这一签,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再见到自己的爱子了啊!
次日,电文稿上留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读完这句话,我望着天空,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前失声痛哭。是的,老来丧子,谁不哀思啊!
是谁能有如此宽广的胸怀?是谁能如此伟大?唯有我们的毛主席。毛泽东,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领导,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权利,但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啊!天底下有哪一位父母亲不想再见见自己的儿子啊!
俗话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而毛主席竟拒绝了与儿子的最后一次见面,要求把遗体直接葬在朝鲜。做出这样的决定,得拥有多大的勇气,得承受多大的痛苦啊!毛主席并不是冷漠不想见到自己的儿子。这是因为他是平凡的,但他也是伟大的!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的电报,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知道,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甚至没有了理智,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希望别人一起悲伤,秘书这时走来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对,就应该运回国,是主席的儿子,应该运回国厚葬,朝鲜就不同了,那边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顶多埋到土里,这怎么行?可毛泽东却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身上同时具有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在极度的悲伤时竞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是我们平常人所不及的。在主席签字的瞬间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多么那决定呀。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问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儿子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很伤心。朱总司令希望把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也就是说他同意了把的尸体安葬朝鲜。
但尽管如此,伟大的毛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这前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毛主席无比伤心,却仍旧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而顺从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无私,多么伟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诗,多么有道理!它象征着壮士仁人,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象征着毛主席博大、宽广的胸怀。学了这一课,我更加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是有了像这样为国捐躯的人,我们才会有幸福生活。沐浴在历史的阳光下,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为这大好河山捐出生命的壮士!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十二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被血染红的旗帜。在1949年10月1日终于飘起,至今已看到那鲜艳的旗帜,我心中就会热血澎湃,似乎又穿越时空,看到伟大领袖毛泽东这血汗一生。他肩负着多么大的责任啊,一生要承担多少。
还记得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不怕分离之痛,让自己的长子参与了战争可是他牺牲了。
这对毛主席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啊,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痛。他也会为自己儿子担心害怕,和儿子聚少离多,国家大事缠身日理万机的忙碌,儿子却一去不复返。
失去儿子毛主席多么伤心,当他听到噩耗时,多么盼望儿子到自己的身边。自己心爱的长子离他而去,心如刀绞般心痛,像风浪中行驶的.小船迟迟无法平静。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主席毅然决定将自己心爱的长子葬在朝鲜,这个决定又让主席多么难受,而在临死的无法相见,但主席却站在别人父母的角度上去想。朝鲜战场上的优秀儿女牺牲他们的父母不悲痛吗?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与圆了自己的愿望。
这位伟大父亲的抉择,足以看出一位领袖的理智。即使岸英是我儿子也不能破例,例外。
微光处处读后感篇十三
有个富有智慧的长者,曾经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就是毛泽东主席。今天,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后,我又看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另一面。
毛泽东让彭德怀带着军队去抗美援朝,谁料想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毛主席十分悲痛。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另一个是将儿子的遗体安葬在朝鲜。安葬在朝鲜是朝鲜人民的意愿。毛主席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尽管他十分想见一见儿子的遗体。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一下子表达了毛泽东此时的全部心情。是呀!处处都能埋下忠良的骨头,那就不需把遗体运回来了。
毛泽东,一位伟大的共产党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常人的情感,令我感到敬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66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