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09:19:12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优质18篇)
时间:2023-11-07 09:19:12     小编:紫衣梦

在报告中,引用他人观点或研究成果时要注明出处,保护知识产权。在写报告时,要注重文字的排版和格式,使报告整洁美观。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一

1 )时间:

2 )地点:我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4 )实践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 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动笔写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xx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二

这是非常兴奋来到**医院临床护理实践,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焦虑和紧张,当我把我的实习报告到医院门槛**n,心理学,感到特别兴奋,因为从今天起,我将是一名护士的身份,医院实习。原来的混乱和无知结束后的今天,这种做法,它是一个有用的经验。临床实践,是巩固和加强理论学习阶段,但也护理技能培训和锻炼的运作,我们有最好的培训,就业前。虽然这个时间很短,但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觉得,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教练的感觉。之前的做法,科学,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工作要求,包括统一的师资培训安排:我们医院的概述。二,了解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三,要了解治安管理常识。第四,医德教育的认识。为了了解医疗器械的写作。,掌握护理知识。

院内感染的意识。要了解手术室的知识。科学教师,穿插组织,我们可以看到,你的病史,每个病房观看视频专家讲座和在实际临床工作的紧急医疗纠纷的处理,我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奠定了正式上岗的基矗刚进入病房,采取照顾的损失在一个陌生的国家的感觉,但也能够做到,在这个新环境,或形成的概念。幸运的是,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有关的病房结构,就业,并具有丰富的经验教教师,使我们能够迅速适应医院护理。能够迅速适应医院环境,医院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基础,应考虑在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新的经济增长和生活环境。护士的工作是非常艰巨的,杂乱的,尽管在过去的一些意见,但真正进入病房的感觉更好。事实上,护士的生活是很零碎,很杂乱,但也可以说是非常低的,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独特的魅力。医院的护士,这显示了护士的重要性。病人的医生和护士不能分开,不能分开,从护士和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发挥其独特作用,导致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在临床实践中,它是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护理工作的更具体的和详细了解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发展良好的工作态度实践的第一天早上,我早早到医院,8:00转变尚未开始,我跟着护士帮助患者更换床单,并帮助他们的体温。八点钟,医生和护士在门口,守夜人,医生和护士将昨晚报道,病人的病情然后,每个管床查房,我跟着他们,并认真听取了他们如何检查病人,并问他们,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何,我的心不能帮助,但充满崇敬第一,医生问病人,询问他们的'情况,如,:有无发热,无疼痛,饮食,排泄正常,少尿或无尿,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标志,有时下水龙头,和医生的意见,终于来到了在这时候护士比医生的订单紧张,并按照1医生获得药物和治疗的意见,护士检查我的体温每四个小时,并绘制温度曲线,医生每半小时轮以检查中是否有异常下午,医生为14例研讨会悄然打开,倾听他们的讨论,并指出要放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回到宿舍,我总结的成果和问题。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三

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家乡变化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作用。

机械工程学院

08xxxxxx32

xxx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家乡的变化——乡镇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个人感想。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滋润了后起的华夏大地。30年的风雨洗礼,30年的改革发展,30年的风云巨变让一个大国重新崛起,让中华民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让世界为中国的辉煌而喝彩。改革的浪潮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解放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使其更加适应了中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世界也在不断的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因为我们的发展影响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回忆往昔那段童年的记忆,耳畔依稀萦绕着一个名词-供销社。记住中,当时我幼小的身影也曾来回穿梭其间。我幼小的心灵感觉偌大的一个供销社有些空荡荡的,记住有些模糊,只记得那展柜上的商品不多而且都有点古董的感觉。里面的灯光也有些昏暗。现在供销社的面貌基本完全被颠覆了。由一个变成了五六个小店面,由国营变为了个体经营。商品的品种变繁多而且门面变得更加敞亮了。不言而喻,不难看出我们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物质需求也增长了。这种个体经营模式也更适应了人们的人生观个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还没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观念和觉悟而且人们的趋利性更趋向于金钱和权力。纵观这几十年的发展这种趋势越发明显。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副作用似乎有些不恰当,或许说这是社会发展的水平限制了教育水平,影响了人民的素质水平。

看着脚下的路慢慢由黄变灰,少了些风尘仆仆,多了些平坦舒心。镇上的小洋房也如雨后春笋,慢慢取代了黑旧歪斜的老木屋。这些面小洋房也更注重外表了,不再是红砖残露,水泥粉面。个个都安上了磁砖,显得分外夺目。房子好了车子有了!记得我只有五六岁时,当时有自行车的也没有几家。没过两年自行车几乎是每家每户必有的。当时,谁家要是有摩托车就算有钱了。看着人家骑摩托车,我就会羡慕好一阵。因为我至今还没机会学骑摩托车。这几年镇上有轿车的人也渐渐多了。没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觉得能买的起轿车就很有钱的行为。来到沈阳后发现我错了,其实有车也不是难事。

随着求学轨迹的不断变化和要求,我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对家的感觉全在我的记忆深处,回忆的画面似乎已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已不能反映家乡的现貌。记得镇上卫生院附近的一片老房子在一场火灾中化为了灰烬,据悉,火灾的原因是因一个单身汉醉酒后,不小心引起的。那一片都黑炭堆成的废墟,真让人惋惜!不过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政府的关怀下,不到半年时间这里已经洋房林立了。此景更胜当年呀!

历史的年轮碾过,苍老了往昔的德胜舞厅,记得小时这里歌舞升平。每当夜幕降临这个古老的小镇时,往来于此的人络绎不绝。几年后这条街上又出现了好几家卡拉ok,渐渐地,舞厅就没落了。这个过程中,我的邻居当年也承包过一阵,但好景不长。不几年就将其转手给了其他人,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五金店,还卖水泥。生意还挺火的。

寻觅着古老的足迹,追忆着流逝的历史。在、镇上有着好几处危墙,说是危墙,但人们并不将其放在眼里,依旧健在,只是有些被拆了建房子。又有些方砖老堵被列入危墙行列看着老墙的减少心中总是有些不舍,但小镇的发展改革的要求,人民生活需求要求这一切必须进行。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悠闲的记忆里,深邃的烙印着改革的痕迹,我们这代人有种承前店后的骄傲,却也含着无奈与遗憾,记得我们小学三年级,的离开中心小学本校区到一个木质结构的学校上课,这是一座古老的房子,木桩已被岁月腐蚀了根基,木制的墙板布满了无数被冲洗后留下的凹槽。有效地我们并没有因环境而又自卑与不乐。依旧将童真洒满了这片土地,将快乐的三年级留在了这。四年级我们又辗转来到另一座老房子了,这是个土墙建筑,木质地板。比三年级那更有学校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我现在才有。当年没哟一个人谈论学校设施怎么样,当时的我们除了学习,考虑的最多的如何养蚕,抓蝌蚪,小青蛙…. 着这里我们见证了98洪灾。当年那些老建筑就在河畔,都经不起喝水的亲吻,为安全起见校领导决定我们停课放假更让我们兴奋的是期末考取消。五年级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但我们没有被安排进新教学楼,在旧教学楼有度过了快乐的五年级,;六年级我们终于如愿,到崭新的教学楼上课了。这时的操场表达了,是原来的两倍。而且我们还有了让我们自豪的塑胶跑道。这么好的跑道,中学都还没有啊,而且知道后来我市高中念高中是,美丽的高中校园内也没有,直到我们毕业了才听说我们高中更建操场才有了自己的塑胶跑道。

新菜市场建成后我发现里面卖的菜比以前多了,买菜者带回的菜也更多更营养。以前卖牛肉的人不多现在卖牛肉羊肉的摊主就有了好几家,走上大街感觉现在的大姐是彩色的。特别是年青人,发型多变,衣着新潮,连手边的宠物也让人眼睛一亮。

改革的三十年,我见证了二十年,这三十年的变化,这二十年的发展是让人欣喜的,祖国的二十年发展也是让人自豪的,我相信祖国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四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逐步增多,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能力,推动林区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本人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对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此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我局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党委和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综治委的指导下,紧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推进“平安xx局”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治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综治领导机构、综治办事机构与林场(所)社区协管站和社区管委会相结合的优势,努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局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管理格局。具体措施是:以创建“平安xx局”活动为载体,从加强组织体系、管理体系、防范体系入手,把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和居民区防撬防盗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两条主线,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社会治安的防范控制能力得到增强。

近年来,因社会矛盾增多而导致治安问题的'增多,局通过强化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利用基层综治工作机构、社区协管站和群防群治队伍进行排查稳控,使治安形势有较大好转,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三是大力加强校园安保和技防建设。在全国、全省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对拓宽警务工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高危人员的管控、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校园技防设施投入六项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落实。对校园技防建设工作中,我局党委政法委组织有关部门并请专业人员到全局5所中小学校实地进行了研究和测算,划定了监控区域,购置了先进的技防设备,在林业局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1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技防建设。

通过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局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局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淡薄。一方面是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对综治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综治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表现为综治责任追究制执行的不够好,影响了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工作思路陈旧。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抓综治工作上,创新精神不够,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基层群防群治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技防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原因,技防覆盖面还不完善,特别是林场(所)、矿区、旅游景点的监控设施还没有与公安局达到同步联网。根据新时期防范工作的要求,技防设施覆盖网络还需进一步增强。四是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但一些基层单位因人员编制的问题,还没有配备专职的综治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就必须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既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转变;“以警为主”向“警民结合、以民为本”转变。要从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整体防控能力,有效维护好社会稳定。

(一)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从过去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延伸和发展为巩固基层政权组织、排查调处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工作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依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责任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避免形式主义。党委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列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深入贯彻综治工作方针,实现综治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一方面要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防范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政法、综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重打轻防”的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在防范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按照《全市安全技术防范三年规划》要求,进一步在主要街区、繁华地段、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矿区和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安装适宜的技防设施并与公安局实现同步联网。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技防网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技防在社会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有效遏制犯罪的目的。

(三)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其管理和控制能力。适时掌握各基层单位组织建设情况,对战斗力不强、工作不适应、把握不好工作局面、治安形势不好的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对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要坚决进行整顿。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综治工作人员,确保综治工作在基层的工作实效。二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特殊的防范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群防群治队伍在治安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真抓好专兼职治安员队伍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自愿、自觉地参与到治安防范中来,通过扩大治安防控面,缩小违法犯罪的可实施空间。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五

20xx年,全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年目标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奋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总体定位,“三个加快”、“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以及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部署,以继续深入推进卫生“五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工作,整合医疗资源,发展优质资源,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受益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1、目标: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工程(一期)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

完成情况: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经济开发区征地340亩,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投资万元。

2、目标: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完成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1层,职工及专家楼完成15层,门诊住院综合楼、儿童医院完成平场。

完成情况: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专家住宿楼预计年底前完成15层;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项目12月开工建设;门诊住院综合楼正在办理土地和拆迁;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拆迁工作。

3、目标:市中医院二期工程主体施工,完成2楼及以下主体工程。

完成情况: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已于8月30日开工,预计年底完成2楼以下主体工程。

4、目标:完成xx区人民医院和xx县精神病医院建设。

完成情况:xx区人民医院和xx县精神病医院建设,已于9月底前完工。其中xx县精神病医院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5、目标:完成疾控中心1个,新建急救中心2个。

完成情况:xx区疾控中心已完工;xx区急救中心已完工;xx县急救中心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民生工程指标完成情况。

1、目标:下派内地医务人员对口支援80人次。

完成情况:1—10月,下派内地医务人员对口支援242人次,完成率302%。

2、目标:开展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重点监管监测:抽检样品1497个,快速检测品样本59400头份。

完成情况:抽检样品1390个,完成率93%;快速检测品样本57142头份,完成率96%。按进度年底前全面完成。

3、风险监测酿酒、肉制品等样品580个。

完成情况:风险监测酿酒、肉制品等样品756个,完成率130%。

4、目标:对参加新农合制度3年内未看病体检的55岁以上农村居民免费进行体检。

完成情况:已体检35674人。

5、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

完成情况: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320.53万人,参合率99.83%,完成率102.9%。

6、目标: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60%。

完成情况:1-10月,全市参合病人住院实际补偿比为62.22%,完成率103.7%。

7、目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92%。

完成情况: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2%,完成率103.48%。

8、目标: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2.4%;糖尿病患者管理率21.4%。

完成情况: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4.6%,完成率106.79%;糖尿病患者管理率24.9%,完成率116.36%。

9、目标:派遣三级医院医师支援县级医院198人;派遣二级医院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46人;选派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32人。

完成情况:1—10月,派遣三级医院医师支援县级医院226人,完成率114%;派遣二级医院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117人,完成率254%;选派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83人,完成率259%。

10、目标: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覆盖率达100%。

完成情况:10月1日起,全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工作,覆盖率达100%。

11、目标: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0个。

完成情况:目前已完成25个,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

12、目标:免费对农村妇女进行“两癌”筛查7.56万名。

完成情况:对全市756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完成率100%。

13、目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

完成情况: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5%,完成率100.96%。

14、目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84万户。

完成情况: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84万户,完成率100%。

15、目标: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0个。

完成情况:目前已完成25个,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

(三)其他目标完成情况。

1、目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80/10万以内。

完成情况:1—10月,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74.84/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3.69%。

2、目标: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疫苗接种率达到95%。

完成情况:1—10月,五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

3、目标:全年完成无偿献血2.53万人/份。

完成情况:1—10月,完成无偿献血3.04万人/份,完成全年目标的120%。

4、目标:做好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

完成情况: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一手抓创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环卫基础设施、背街小巷维修改造和旧城改造,一手抓城市日常监管,通过暗访督查有力推动各项创卫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各项创卫工作。10月23日,省爱卫办专家组对内江病媒生物防制达标进行了单项考核,鼠、蚊、蝇密度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考核合格。

5、目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全面落实国家补偿政策;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至少在一个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工作。

完成情况: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100%上网采购基本药物(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上网代购基本药物);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全面落实国家补偿政策;10月1日起,全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工作,覆盖率达100%。

6、目标:签约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协议投资资金0.5亿元,包装项目1个。

完成情况:已签约项目1个,协议投资资金0.51亿元,完成率100%;已完成包装项目2个,完成率200%。

7、目标: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完成情况:全市卫生系统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成率100%。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卫生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医疗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一是中央卫生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截止10月,已完成以来的项目173个,完成投资1.864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197亿元,地方配套4444万元)。其中:xx区人民医院和xx县精神病医院建设,提前3个月完工;xx区疾控中心已完工、xx区急救中心和xx县急救中心提前4个月完工。目前3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完成25个,其余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工。

二是自筹资金建设项目有力推进。20以来,我市医疗卫生机构自筹资金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10.5258万元。目前,已完工项目3个,完成投资5808万元。在建项目4个,总投资9.945亿万元。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经济开发区征地340亩,总投资3.4亿元新区医院一期工程,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结,完成投资2000万元;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专家住宿楼,总投资1.1亿元,预计年底前完成职工专家楼15层;总投资2990万元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项目1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3.16亿元的门诊住院综合楼正在办理土地和拆迁;总投资8920万元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拆迁工作,年底前完成平场;总投资2.285亿元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目前正进行地下室土石方工程,预计年底完成2楼以下主体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市中医院将继续征地85亩,规划三期项目建设,届时市中医院新征用地面积将达到180亩。

三是项目储备工作成效显著。今年8月,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储备了20-的卫生建设项目1226个(其中村卫生室1144个),确定了一批符合城乡卫生体系建设的项目上报省发改委和卫生厅。截止目前,我市争取到今年中央投资卫生项目82个,争取中央投资1.01亿元,争取项目资金额全省排名第四,仅次于成都、绵阳和雅安,其中市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300万元,是我市历年来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最大的项目。

四是外国政府贷款工作取得突破。今年我市成功争取到外国政府贷款8540万美元,其中:市一院2000万欧元德国促进贷款;市二院3500万欧元德国促进贷款;市中医院1500万美元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用于医疗机构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和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填补了xx市医疗卫生项目建设领域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空白。通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总量进一步增大,现有床位17874张,比新增床位721张,每千人口床位达4.19张,比20增加0.17张。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群众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

1、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一是全面执行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制度。由各县区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市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医疗费用相关控制指标、定点医疗机构的违约责任和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了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出院即时结报,简化了报销流程,为参合农民及时得到住院补偿提供了方便。二是综合考虑不同级别医院住院人次、费用增长等因素,开展了总额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三是开展了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力争定点医疗机构救治的这部分重大疾病患者的实际补偿比达到70%。四是出台了《xx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试行)》,目前正在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招标采购工作。五是对参加新农合制度3年内未看病体检的55岁以上农村居民免费进行体检共40122人。年全市参合农民达320.53万人,参合率99.83%,参合病人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2.22%,较年提高6.12个百分点。

2、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10月1日起,全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了取消药品加成工作。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我市按照《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一是认真落实各级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及时对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共调整了三大项11小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上调费用全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其中门(急)诊诊查费调增的6元全额报销,不增加患者负担。经初步测算,我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每年让利患者4500万元。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的实惠。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一是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定印发了《xx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2013年市级财政在2012年8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了180元。二是传染病发病率实现稳中有降。1-10月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74.84/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3.69%;五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建立起了预防疾病的免疫屏障。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目位居全省第二。传染病准确报告率达到100%。全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三是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今年我局加大了对疾控机构等级达标、免疫规划示范区、应急示范区、结核防控示范区、艾滋病防控示范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aaa级预防接种门诊等创建工作。xx区成功创建省级慢病示范区,标志着我市慢性病防控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xx县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xx县。四是卫生应急工作上新台阶。今年,建立起了全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调整充实了涵盖24个专业、共50人的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300余人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大力提高卫生应急队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了“4.20”芦山抗震救灾工作和成功应对了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

(四)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医疗质量管理上新台阶。一是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修订下发《xx市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管理办法》,明确质控分中心及其挂靠单位的工作职责,强化质控分中心全行业管理职能。今年在已有16个医疗质控分中心的基础上,新成立了7个医疗质控分中心。二是创新医疗质量控制检查模式。让质控分中心挂靠单位的质控办参与其中,协同各质控分中心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的督导。今年3月、6月、9月分别组织医疗质控分中心专家对全市2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质量管理专项检查。三是落实考核通报制度。将检查结果及各医疗机构排名情况每季度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全市医疗质控管理逐步规范化,医疗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2、重点学(专)科建设取得新成绩。为提高我市医疗卫生科技水平,今年我市在建成的20个市级重点学(专)科的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市级重点专科评选,组织专家对各医疗机构申报的16个市级重点学(专)科进行了现场评审。今年,xx县中医医院骨伤科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皮肤科通过市级重点专科验收,并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通过四川省重点专科立项评审。目前,我市建成和在建的西医类省级重点专科8个;中医类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已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7个。

3、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深化。今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目前,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其中,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医院、xx县、xx县、xx县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xx市中医医院杨梅荣获“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4、中医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我市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签订目标承诺书。年初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分管副县(区)长签订了2013年至目标承诺书,县(区)政府与县(区)相关部门、县卫生局与各医疗单位分别签订了目标承诺书,落实相关责任人,层层分解任务。二是推进标准化中医科室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开展标准化中医科室建设,今年共对各县(区)申报的21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目前,全市111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设置率达100%。三是提升中医人才队伍素质。各县(区)以县中医医院远程教育系统为平台,组织辖区内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利用中央补助培训项目对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目前,全市共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讲座10余次,远程集中培训学习7天,培训村卫生室人员782人。

(五)卫生监督工作有力推进,食品安全进一步巩固。

1、卫生监督工作有力推进。积极推行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监管模式,全面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和医疗服务市场监督工作。全面落实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片区派驻制度和推行协管员制度,提高基层卫生监督覆盖率。目前全市已设置覆盖111个乡镇的42各卫生监督派驻机构,派出监督员58名,设置协管员368人。所有住宿场所、沐浴场所、游泳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100%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受理举报投诉案件66件,查处66件,查处率100%。;查处案件494件,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金额377038元。

2、食品安全进一步巩固。充分发挥食安办综合协调职能,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部门职责,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食品监管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全市共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2万余份,出动食品安全执法人员6679人次,检查商户8226户次,办理制售假劣食品案件2起,制售假劣药品案件1起,刑事拘留6人,取保4人,逮捕2人,移送起诉3人。1-10月,全市开展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重点监管监测57142份,开展风险监测酿酒、肉制品等样品(个)756份,完成全年总目标的130%。全市未发起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六

根据省委组织部通知要求,7月上旬,我们专门组织人员,由部领导带队,对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大创新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全市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基层党建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要想抓好抓实,必须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1、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市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点,制定规划和各项工作目标,并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专门文件,明确要求,布置任务。市委组织部定期组织考核检查,年终总结评比,保证各级党委完成好各项任务。我们还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整套工作制度,特别是建立和健全了市、县、乡、村、党员之间的责任网络,抓好配套工作制度的完善。

2、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依靠政策来调动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市委对党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年考评一次,对党建工作扎实、绩效突出的党组织,除命名“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外,在经济上给予重奖,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对帮促工作成效明显的市直单位和工作队通报表扬,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工作队员予以提拔重用;对完不成任务的,除进行通报批评外,内不得评为各类先进。

3、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我们对先进党组织不搞一评定终身,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提出一年一回访、两年一复验,对先进乡、村党组织坚持一年一考证一审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及时解决,对问题严重的亮黄牌,直到取消荣誉称号。特别在农村党建工作中,我们通过开展“正排抓典型,倒查抓整顿”活动,加强对村级组织、“双强”支部书记的动态管理,使村级组织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育强争先树旗”活动(百面红旗竞赛活动)这一工作思路,树立乡镇党委10面红旗、村党支部50面红旗、乡镇站所20面红旗、农村基层干部10面红旗、党员10面红旗,激发了各级争创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三级联创”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机关党建上,我们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为统揽,组织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活动,推动机关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我们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一个主题”(与时俱进强素质,建功立业当先锋)、“开展四项活动”(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活动日、党员先进性教育、下岗职工党员再创业),全面提升全市党员队伍建设总体水平的整体思路,并按照这一思路抓好落实,有效地激活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发展、教育、管理、监督、清退“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严把入口关,广泛发扬民主,扩大监督范围,推动“两推两考两公示”,确保了新党员发展质量。在流动党员管理上,我们针对外出流动党员量大、分散、不易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联、建、转、定、评”五字工作法,逐步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65亿元,选上各类项目3000多个。通过驻村工作的全面帮促,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机关党建工作中,我们始终牢牢地定位在服务大局促发展上,通过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站式办公等便民利民措施,使“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涉农部门,把服务“三农”作为党建活动的主题,经常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团深入农村,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把农业科技宣传到千家万户,传播到田间地头,及时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深受群众好评。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岗位练兵、建言献策、评选技术标兵等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钻研技术、敬业奉献、拼搏进取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

(四)创新工作领域,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日趋多样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组织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一是适应新经济组织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设置,消除基层组织工作“空白点”。在新经济组织中,非公有制企业是大头,也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抓好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党的工作覆盖面就相应地扩大。为此,我们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开拓工作新领域的突破口,力争做到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到哪里,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通过采取“独建、联合、挂靠、选派”等方式,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全市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已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带动下,社会中介组织、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建立党组织也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出现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二是拓展活动范围,积极开展社区党建。我们把社区党员的管理融入社区管理,立足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组织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变8小时“单位党员”为24小时“社区党员”,探索出了一条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考核和监督的新路子。三是把握发展趋势,党员管理注重从固定向流动区域延伸。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批青壮劳力包括部分党员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区域和行业间形成了特殊的流动群体,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流动群体党员中建立党支部,加强联系和指导,并在外出的优秀分子中培养发展新党员;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动员并引导那些经过市场经济大潮锻炼、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返回本土,并将他们推选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让他们在家乡两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

(五)创新工作载体,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我们结合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发挥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工作载体,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任务中得到加强。一是实施了“领头雁”工程。以农村“双强”党员干部选拔为突破口,实施了“四个培养”,即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为村干部、把致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培养为村支部书记,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带动能力。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双强”村支部书记889名,占现任村支部书记总数的70%;“双强”型村干部3283名,占村干部总数的48%以上;“双强”党员10662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5%。舞阳县在“领头雁”工程中,提出并实施了“三百强”计划,通过集中培训、择优帮扶、设岗培育、奖惩激励等有效措施,在全县农村筛选出100名“双强”村党支部书记,100名“双强”村主任,100名“双强”党员进行重点培育。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了陈永新、杜民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党员干部典型,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先后有100多名“双强”党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制定了以针对性、实用性、开放式为重点的一系列教育培训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乡村干部党员培训基地。实施了“十百千”工程,每年选派10名村支部书记参加省农业高效科技知识培训,选派100名村干部到发达地区农村落地培训;选派1000名党员参加市内培训。举办乡镇党政干部短期强化班,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几年来,我们已在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山东青岛和潍坊等地举办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党建培训班6期,培训乡镇干部300多人。三是开展“双学双带”活动。即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学习理论、学习技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活动,全市农村有80%的党员通过这一活动,学习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各县区还开展了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党员联系户、党员奉献日、先锋杯等活动;成立党员种植协会、养殖协会、农产品销售协会等,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企业普遍开展了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一些地方还开展了“让党旗飘起来、让党组织强起来、让党员红起来”的活动,开展“德政工程”、“堡垒工程”、“两为”(为下岗职工排忧、为贫困户解难)、“双促双带”、“好班子”等活动,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工作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党组织立足单位实际,在组织建设,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但也有一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创新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创新工作贯彻到具体工作中。二是对创新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没有正确处理务实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些基层党组织虽然在创新思路和方法上做了一些工作,但重安排轻落实,虎头蛇尾,成效不是很明显。三是党建创新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的不够紧。

三、几点建议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拓创新,才能使之始终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要调整基层组织设置方式。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往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农村传统的以行政村设置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也不适应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中心村镇,农村城镇化的新发展。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等新经济和各类社团组织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自由择业,出现了一些党的工作延伸不到,覆盖不了的空白点,“有人群无党员,有党员无党组织”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适时调整党组织设置,拓展党组织的活动领域势在必行。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面,可以积极探索依托产业、股份公司、中介组织建立党组织和相对集中设置党组织进行管理的党建新模式。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设置方面,凡是具备条件的个体、私营、“三资”企事业以及各类学会、协会等群众团体和中介组织应抓紧建立党的组织,逐步形成以党(工)。

委为主体,党支部为核心,以新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为重点的党建格局,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取联合、上挂、区域统筹等多种形式组建党组织,力求做到哪里有人员活动,哪里就开展党员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不断壮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二要改进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紧紧围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新时期农村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改革选人办法,采取内育、外选、下派等多种方式,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和身份界限,把那些善于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人才推选出来,并予以重用。要通过“两推一选”和深化“双强”工程,不断探索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选拔的新路子,不断把农村党员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发展经济上,引导到带民致富奔小康上。

三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要严把入口,搞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阶段基础。要积极探索农民党员、机关党员离退休党员、企业党员等不同层次党员队伍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积极探索农村无职党员及离职退休党员的管理,促其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原则,不断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通过开展“一岗双责”、设置“先锋岗”、划分“责任区”等活动,在加强机关党员、企业党员管理上取得新进展。要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可以通过赴高校落地培训、外出参观、请进来施教、到沿海发达地区外派挂职锻炼等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进一步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要完善工作机制。要继续强力推进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提升“三级联创”标准,拓展“三级联创”范围,丰富“三级联创”内涵,创新“三级联创”载体,完善“三级联创”机制,务求“三级联创”实效;要进一步推进城市分行业创“五好”活动,引导企业党组织始终坚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争创活动;引导机关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完善争创机制,改进考评办法;要把社会团体党建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加强督查和分类指导,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动态管理、组织领导责任等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七

暑期八月中旬,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组成的小组这次实践的项目是“基层的卫生情况”,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实地考察,更加准确地了解各地基层的卫生情况,使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

南京。

南京的徐亦诺和丁雅璐同学在新街口附近以及一些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问题。社区附近的公共厕所修建完备,但是散发着异味,影响过往行人的心情。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的维护也并是太好,造成环境的压力,比如建筑废料的回收与处理,建筑方的疏忽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与建筑内部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垃圾能够分类这一点倒是做得很到位。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培养了路人分类垃圾的意识,并且垃圾桶附近的卫生状况还不错,没有残留垃圾溢出来。

无锡。

无锡市的朱羽佳同学近日在无锡滨湖区某小区附近的大众公园对基层卫生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该公园提供有健身器材、篮球场、小型足球场,公园里的绿化也很好,还有一个小湖。她了解到该公园里垃圾桶很多,定点有人来清理垃圾,并且会对公园的卫生(地面及厕所等)进行清扫,然而朱仍在草丛边发现一些白色垃圾,且小湖上有很多枯树叶,这可能是公园管理人员清扫时疏忽的地方。对此,我们的组员一致认为公园管理人员应多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并在公园中设立一些标牌提醒人们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盐城。

盐城市的冯玥同学利用暑期时间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具体考察内容为基层卫生状况,具体考察地点为盐城市某辆公交车。考察基层公交车卫生状况时,我们主要针对公交车的地面,座椅,车窗,车内垃圾桶等进行观察,并辅助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考察。就具体情况来看,盐城公交车卫生状况基本良好,公交车内地面整洁,无垃圾纸屑,工作人员有经常拖扫地面;车内座椅干净,车窗明亮整洁,车内垃圾桶清理及时。通过几个乘客对调查问卷的填写,我们发现公交车常年都是卫生状况良好,市民们都很满意。

江阴。

无锡江阴的陈波同学在当地进行了调查。由于近几日的连续高温天气,基层卫生情况也备受关注。她来到了江阴市霞客镇南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实地考察。首先观察到地面卫生情况,没有纸屑等物,没有污垢比较干净。办公桌上没有灰尘,物品摆放比较整洁。垃圾桶内垃圾不多,可以看出是及时更换垃圾袋的。而供挂水者休息的病床上,换上了凉席,被子是干净并且叠放整齐的。由此看来,基层卫生状况较为良好。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发现社会才是我们永远的学校,大学生应该通过接触社会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实现人生价值。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八

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基层党建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要想抓好抓实,必须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1、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街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点,制定规划和各项工作目标,并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专门文件,明确要求,布置任务。区委组织部定期组织考核检查,年终总结评比,保证各级党委完成好各项任务。我们还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整套工作制度,特别是建立和健全了市、县、乡、村、党员之间的责任网络,抓好配套工作制度的完善。

2、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依靠政策来调动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街道对党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年考评一次,对党建工作扎实、绩效突出的党组织,除命名“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外,在经济上给予重奖,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对帮促工作成效明显的市直单位和工作队通报表扬,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工作队员予以提拔重用;对完不成任务的,除进行通报批评外,内不得评为各类先进。

3、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我们对先进党组织不搞一评定终身,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提出一年一回访、两年一复验,对先进村社区党组织坚持一年一考证一审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及时解决,对问题严重的亮黄牌,直到取消荣誉称号。特别在农村党建工作中,我们通过开展“正排抓典型,倒查抓整顿”活动,加强对村级组织、“双强”支部书记的动态管理,使村级组织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二)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全新的工作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我们围绕深化党建“三级联创”和城市分行业创“五好”活动这一主线,通过创新机制、丰富内涵、拓展范围,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农村党建工作上,我们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农村工作实际来开展争创工作,提出了“育强争先树旗”活动(百面红旗竞赛活动)这一工作思路,树立乡镇党委10面红旗、村党支部50面红旗、乡镇站所20面红旗、农村基层干部10面红旗、党员10面红旗,激发了各级争创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三级联创”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机关党建上,我们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为统揽,组织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活动,推动机关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我们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一个主题”(与时俱进强素质,建功立业当先锋)、“开展四项活动”(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活动日、党员先进性教育、下岗职工党员再创业),全面提升街道党员队伍建设总体水平的整体思路,并按照这一思路抓好落实,有效地激活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发展、教育、管理、监督、清退“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严把入口关,广泛发扬民主,扩大监督范围,推动“两推两考两公示”,确保了新党员发展质量。在流动党员管理上,我们针对外出流动党员量大、分散、不易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联、建、转、定、评”五字工作法,逐步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和推广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街道先后对农村涌现出“双强”村党支部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广泛的宣传,有效地带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二是注重分类指导。在“三级联创”活动中,为增强争创效果,我们根据农村班子状况、经济基础、农民素质和治安状况等因素,划分不同的类型,努力使先进的上台阶,中间的赶先进,后进的变面貌,实现逐型升级,层层转化。在村级类别划分上,对全市有知名度,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强村,划分为“示范型”,通过提升发展标准,项目倾斜,派工作队帮扶等手段,鼓励其干大事、创大业,努力达到小康示范村标准。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九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永恒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并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进入21世纪,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的重大变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创新”上大胆实践,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我们党在9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合党的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在继承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以观念的创新推动基层党建的创新。

一是要树立党员有利益需求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个人的合理利益无法得到实现时,人的思想就会失衡,直接影响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树立新的个人利益理念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党员有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党员有实现合理的个人利益需求的权力,党组织有保护党员合理个人利益的责任。只要党员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不矛盾,就不能要求党员放弃个人利益,就不应当被视为思想落后。党组织只有承认党员有追求和实现个人合理利益需求的权利,才有可能主动研究和解决党员的个人需求,消除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距离感。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党员个人价值理念。个人价值是指个人的知识、能力、能量作用于社会,并得到社会的肯定。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积极的要求。过去从宣传教育到社会实践,过多地要求人的同一性而忽视抹煞了特殊性,对集体的服从影响了人的个性发挥。党组织要求党员做“革命的螺丝钉”,却忽视了研究如何把“革命的螺丝钉”拧在最适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功效,把个人价值的追求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划了等号。树立新的个人价值理念,就要认识到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不仅是党员个人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工作,作用于社会。要把党员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变成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过程,作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员群众的心凝聚起来。

三是要树立科学的党员先进性评判理念。过去评判党员的先进性习惯以“思想好、干劲足、肯吃苦”为标准。新时期,先进性被赋予新的含意,强调党员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统一,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要重态度、重精神,更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不仅要有老黄牛精神,还要勇于开拓创新,能够成为工作骨干和业务能手。

四是树立积极的基层党组织维权服务理念。党章规定,严格管理党员是维护党的利益和党员个人利益,同时党组织也要为党员提供各方面的服务,维护党员的政治、工作、生活的权利,使党员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协调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营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环境氛围,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集体更具凝聚力。

五是树立全新的党建与业务融合理念。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党代政、党务冲击业务的现象,也出现过忽视政治、弱化党建工作的现象,都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对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没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答案,二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不论是党建工作要围绕业务工作开展的“围绕论”,还是党建工作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中心论”,或是党建工作要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的“结合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也都有其提出并存在的合理性。而现阶段,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越来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因此,要树立全面的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理念,把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管理体制,推动自身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体现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经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通过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这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近几年,特别是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在工作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完善目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与中心工作目标有机统一。北运河管理处党委建立了基层党支部目标考核、工作管理等项制度。在去年进行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和要求。在完善支部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为实现水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共同奋斗。处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党员责任区制度。各党支部根据党员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确定党员责任区范围,明确了每位党员的职责、任务和所分工联系的单位或群众。对党支部的工作制度、工作目标以及党员责任区划分情况,制作成展板上墙,进行公示,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加大了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二是改善决策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决策与水务中心工作决策有序衔接。基层党组织在集体决策、参与决策、监督决策的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畅通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旗帜鲜明地发挥政治领导和监督保证作用。

三是完善组织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建立健全处、所两级党组织,选拔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领导和协调水平强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同时根据党员队伍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等8项党员长期受教育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北运河管理处2005-2008年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纲要》,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了严把入口关,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从源头上保持党员先进性,在发展党员中我们实行了“双推双公示”制度和党建党史理论考试制度。即在确定发展对象和吸收预备党员前实行“双推”制度,在吸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前实行“双公示”制度。这种形式,扩大了党内民主,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便于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通过完善目标机制、决策机制、组织机制,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环境,激发了党建工作的动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员的思想更加活跃,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判断呈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趋势,如果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上,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就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也不符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要求。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针对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对基层的党务工作是个新的挑战。几年来,处党委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创新党建基础工作,实行党建工作的“双册”管理。为了使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处党委印制下发了《党支部活动手册》和《党员活动手册》,将党员管理的长效制度、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及支部活动、党员活动的各项内容及时记录,使党建工作一目了然,便于工作的检查和总结。

2、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提高班子成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相结合。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符合时代特点和党员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每年都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例如邀请专家、教授做辅导报告,组织一些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召开学习交流会和论文交流会,组织参观活动、典型宣讲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等,把严肃的政治教育寓于生动的形式和载体中。

在教育活动中,转变教育理念,注意发挥党员自身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在学习党章的系列教育活动中,我们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党章。在此基础上,分两批对全处在职党员进行了培训,党委主要领导以“学习党章,增强党性,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为题,采取互动的形式,为党员讲党课。在全处党员中广泛开展了“遵守党章从我做起”的研讨征文活动。在小组座谈的基础上,12名党员代表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大会上作了学习交流。这种自己教育自己,同时也使大家共同受到教育的方式很受党员欢迎。

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处党委将4月7日作为全处“荣辱观”教育日,组织职工收看辅导报告,收看了《道德的力量》、《感动中国》等系列辅导光盘,并向全处党员发出号召:“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开展了“讲述我身边的荣辱故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等专题讨论。使广大党员切实掌握“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明确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启迪,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群众共同奋斗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增强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具体讲就是做好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基层。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时,首先要从基层的实际出发,要建立和实施联系基层制度,工作调研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工作状况,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千方百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决议在基层贯彻落实。

二是服务党员。结合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为党员提供学习教育的机会和实现价值的舞台。几年来,我们利用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培训、走访慰问老党员和一线党员、评优创先等多种形式,为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达到了启发觉悟、提高素质、凝聚人心的目的。

三是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拓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途径和方法。如:坚持三级谈心制度,即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和分管单位的干部职工之间、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广泛开展谈心。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基金,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为年老体弱、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同志上门服务。同时,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和各种扶贫帮困活动等等,用维权服务的真情温暖人心,使党群、干群之间更融洽、和谐,党组织更具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四是服务中心。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把党务工作融合于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任务上同担”。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治河、污水治理等水务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运河通讯》大力宣传中心工作和身边的先进典型,制作宣传中心工作的专题片、台历、展板,开展各种争优创先、岗位练兵等各种劳动竞赛,处党委向全体职工提出了“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种新技能,应用一项新技术”的要求,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倡导职工做有“心”人:善于学习,心中有新观点;善于发现,心中有新情况;善于调研,心中有新思路;善于总结,心中有新经验。几年来,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在本岗位建功立业成才,涌现出了许多技术领先的机闸工、水文工、电焊工和科技创新人才。这些都为推动中心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一切力量,使基层党组织不论在重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事件中,还是在平常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都能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

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20xx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一

时光飞逝,转眼间,寒假就快过去,新的学年就要开始。在学生们看来,暑假寒假向来是学生们最期盼的事情,在假期可以做很多事情,看闲书、外出旅游、朋友聚会,还可以睡个懒觉而没有闹钟的催促。。。。。。。但是常常也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没有了学习生活的那种紧张的旋律,反而觉得生活有点无章可循。有很多同学过完假期回来总是说“啊,又荒废了一个假期。”在这个寒假里,我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我加入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感谢学校给我们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不知不觉,寒假转眼即将过去,在寒假这短时间里,我体会到了很多,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内心体会到工作的光荣和快乐。

寒假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不断关注家乡动态实践报告。我唯一庆幸的是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我只有真正的把本领学好,才能在未来真正进入社会时不至于这样不知所措。这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人民群众,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这个寒假,我先去盘算已久的益民超市打工,幸好我们西北的冬天已经不是太冷,一个月下来,我也还算坚持得住,每天整理货架,帮顾客称散装食品、、、做得还算舒心,到了完工之际,店内员工都分的了过新年的礼品,瓜子啦,饮料啦,等等,算然只是小小的一份礼物,但更增添了我们新年的喜庆与欢悦。这样一个小小举动也让我觉到了不少的人文关怀。让我觉得倡导内部管理人性化,合理化,明主化,同时培养员工的文化素质与工作能力,是多么重要的一大举措。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找到乐趣,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有一位同在超市做事的姐姐(长我两三岁的样子)每每当顾客向她请求帮助的时候,不管有多忙,都会给一个微笑,随之赶过去帮助顾客,哪怕她在忙着整理账本,哪怕她已经很累了,又哪怕,那位顾客只是随便问问,并看不出想买的样子、、、这些,那位姐姐不是不知道,不是不在乎,而是,她觉得自己的服务态度就代表了这个超市的气度与魅力,品格与形象,她不想因为自己不经意的一个小小举动而给顾客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记,继而使超市损失一名顾客。

趁着过年访亲拜友,我去了好多以前没去过的山区,见到了以前没见过的风景,感受到了不同的风俗习气,与别样热情好客,虽然那里房屋简陋,道路崎岖,但又何妨,依然阻挡不了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过年的欢腾劲洋溢四方。

通过这次寒假实践活动,我对村里村外有了更深刻解了。对于建国60年来,我的家乡的变化,全离不开党的英民领导与不懈努力。理解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作用。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党的领导下,我的家乡将越来越好。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二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三

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后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时至今日,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年期间全国各地究竟有什么变化?为此,北京科技大学以寒假假期为契机,组织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调研。共有560名同学加入调研行列,计回收48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调研报告,同学们调研的足迹北抵齐齐哈尔南到南宁,东到上海西至张掖,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综合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各自家乡三十年间的变化进行调研,回校后,经过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整合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作用。

在4865份有效问卷中,问卷填写者的男女比例为2684:1181,年龄由最小18岁到最高81岁,年龄跨度为63岁,调查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县)、农村的比重大约为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区的变化。

东部基本概况: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东部地区不仅自己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对西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城市在经过三十年的变化后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村的人民生活在贫瘠土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山里面,那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过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闭贫困。自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百姓也渐渐觉醒了。他们不甘一辈子都困在这贫穷的大山里。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借着这股改革开放的风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路不止,默默奉献。于是,公路网如叶脉从城里向乡村延伸,一条条公路抛向崇山峻岭,一座座桥梁飞架于大河两岸,乡与乡,山城与乡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携手连成一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机耕道,路面狭窄,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难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几次冲击下就坍塌了。而且农村人想出一趟远门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去一个地方,人们常常要花上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要车、船等不断的周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不过20**年以来,中央加大“三农”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人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拼搏,迎难而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农村交通的变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农村里没有人会想到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

2、农村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到农村教育的深化,从农村政策的改良到农村休闲方式的更新,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福建某地为例,在农业品种的引进方面,以前人们主要种植的是山药,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目的是养家糊口,储备粮食。随着改革开放,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胡萝卜、药材等经济作物,来获取更大的收入,发展本地经济,建立胡萝卜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开市场,才能引进更好品种,才能卖出农产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农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河北某地农业结构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单纯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麦轮番种植,现在作物的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先前的麦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弃置的荒地已经变成今天的蘑菇基地,当初不景气的小店已经养起了奶牛为附近居民提供鲜奶,而原来被堆在路边的秸秆现在已被放入沼气池发酵成了燃气。这些举措不仅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与此同时,农村也发展了其他的经济,希望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手工业增多,随着改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以唐奉镇为例,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丝网产业。目前,入驻唐奉镇丝网小区的丝网企业已近20家。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农村在民营企业发展浪潮中有了长足的发展。

3、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人们大多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两户人家共用一间房屋,村里的厕所也是乱七八糟、臭气熏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层四层,即使是五层的也不少,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浴室、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医疗保险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每人仅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

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甚至拉马,只要能抵偿农业税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让农民用钱来赎,有时候会出现打斗现象,农民自行组织多次的上告现象,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5、教育方面的变化。

作为觉悟比较早的东部人来说,是绝对不会置教育于不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东部人对外来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他们明白正是知识让美国、英国等地区迅猛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知识都有着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时就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的。不过幸好有国家的政策帮助人们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对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直在帮助他们,保证让他们都能上的起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农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虽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狮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而以前由于贫穷,很少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近年来,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原本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民间艺术也重放异彩。村中扭秧歌,唱戏,书法社等民俗活动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在闲暇时或是拿起扇子跳两下,或是撩起嗓子唱两句。舞步与歌声真正体现了人们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数字电视、电脑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动态,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从以上东部地区的城市以及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对东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飞速发展,东部紧随其后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序幕。

中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社会福利、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从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从休闲方式到思想观念,在各个地点、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让世人称赞不已。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个城市一样,三十年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况差,下雨后有积水,没有路灯;交通干线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规划不科学;城市电网连接混乱,输电能力差,断电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小城甚至还没有通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没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大部分城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两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还有较好的街边绿化。现在各个城市的交通干线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不仅输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电网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楼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供热供暖设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据了解,近7年间,大同市区的配套城市道路灯光工程投资达6000多万元,共安装1.5万盏灯。

下面是对近七年来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的简单统计。

时间投资/元项目。

20**年9000万新建北路、迎宾东西路、宾西街道。

20**年1.1亿“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工程。

20**年4亿“1111”道路拓宽工程。

2004年2.6亿同泉路、新胜东西街、迎宾大道续建工程。

20**年1.4亿同泉路等8条主干道拓宽工程。

20**年1.8亿迎宾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0**年3.6亿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续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低下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落后,工人们虽然端着“铁饭碗”,但是“铁饭碗”里的“馍馍”并不多。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相对比较困难。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在3050元左右。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十年前,绝大多数民房面积小、装修差,配套设施极不完善。那时人们住的是十分拥挤的筒子楼。九十年代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的三室一厅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到了21世纪人们对住房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房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较好的环境、购物条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学等。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该市6年来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513条老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年的27.2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年末,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家庭达到89%,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达到91.25%,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到94.25%。

4、医疗社会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大小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机构不多,从医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中部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调查显示太原市到07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职业医师11924人,职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

5、教育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项投入的首位。同时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视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朔州市的教育事业以不断改革为动力向前快速发展,截至到2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3所、幼儿园24个,教职工17853人,在校学生312105人,在园幼儿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变都不如思想的改变来的深刻和影响持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民众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变得活跃和开放、变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个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研,1978年以前农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间的均占45%。而现在的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2000元之间的占63%。很多乡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增多价格升高,猪羊牛鸡等副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在农副产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自然多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人从事建筑或服务等行业,还有的做小生意。

当然有的地区还利用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某些历史文化遗址来开发旅游业,增建一些文化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当地人的创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为例:1978年以来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如下。

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是较贫困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群众住的仍是旧社会时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为屋顶以竹篾土胚为墙的房子。现在的中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修起了小洋楼,过起了住别墅般的生活。

调查显示,山西省昔阳县三十年前人们住得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窑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沥小雨,锅碗瓢盆摆了一地接着落下的雨水。窑洞里早已漫进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现在,小楼平地而起,配套着一个个清新干净的小院,错落有致的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宽敞明亮的屋子,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调查问卷显示,有62、5%的人觉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条件变化较大,居住质量及环境都大幅改善。

农村的医疗和保险。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一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医生少甚至没有,医生医术、素质低。农村基本没有医院。在当时的农村保险事业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大多数医院设备落后,医务人员少。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乡里的医生顾虑重重,都敢医治,只有申请将患者转到市医院去。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只能靠水路运输或是直接步行,这很容易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近几年,公路的全面建设兴起,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于是医院也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乡镇居民的医疗条件有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医疗社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使乡民们在生病时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可以放心的到医院就医了。

建国以来至70年代前期,在国家建设三线地区等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形成了一批城镇。而70年代中后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经济重点开始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在世纪之交,西部大开放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以极快的步伐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脚步。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能力差,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极不完善。城镇普遍存在工业区、居住区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而城镇里的交通及城镇之间的公路联通状况均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城镇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区,由于电网及供水线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比较缺少,再加上没有足够设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导致居民用水困难。

西部地区城镇存在的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至今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经过三十年的积极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城镇内部的规划越来越趋向合理化,环城路、网状路等使城镇内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而城际间相互连接的铁路、省道、国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会城市或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还建起了机场,方便当地居民及国内外的游客的出行与来访。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受地区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制约,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镇中第二产业不发达。据统计,1978年西部城镇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产业,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些基本的服务行业由于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四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滋润了后起的华夏大地。30年的风雨洗礼,30年的改革发展,30年的风云巨变让一个大国重新崛起,让中华民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让世界为中国的辉煌而喝彩。改革的浪潮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解放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使其更加适应了中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世界也在不断的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因为我们的发展影响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回忆往昔那段童年的记忆,耳畔依稀萦绕着一个名词—供销社。记住中,当时我幼小的身影也曾来回穿梭其间。我幼小的心灵感觉偌大的一个供销社有些空荡荡的,记住有些模糊,只记得那展柜上的商品不多而且都有点古董的感觉。里面的灯光也有些昏暗。现在供销社的面貌基本完全被颠覆了。由一个变成了五六个小店面,由国营变为了个体经营。商品的品种变繁多而且门面变得更加敞亮了。不言而喻,不难看出我们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物质需求也增长了。这种个体经营模式也更适应了人们的人生观个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还没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观念和觉悟而且人们的趋利性更趋向于金钱和权力。纵观这几十年的发展这种趋势越发明显。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副作用似乎有些不恰当,或许说这是社会发展的水平限制了教育水平,影响了人民的素质水平。

看着脚下的路慢慢由黄变灰,少了些风尘仆仆,多了些平坦舒心。镇上的小洋房也如雨后春笋,慢慢取代了黑旧歪斜的老木屋。这些面小洋房也更注重外表了,不再是红砖残露,水泥粉面。个个都安上了磁砖,显得分外夺目。房子好了车子有了!记得我只有五六岁时,当时有自行车的也没有几家。没过两年自行车几乎是每家每户必有的。当时,谁家要是有摩托车就算有钱了。看着人家骑摩托车,我就会羡慕好一阵。因为我至今还没机会学骑摩托车。这几年镇上有轿车的人也渐渐多了。没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觉得能买的起轿车就很有钱的行为。来到沈阳后发现我错了,其实有车也不是难事。

随着求学轨迹的不断变化和要求,我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对家的感觉全在我的记忆深处,回忆的画面似乎已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已不能反映家乡的现貌。记得镇上卫生院附近的一片老房子在一场火灾中化为了灰烬,据悉,火灾的原因是因一个单身汉醉酒后,不小心引起的。那一片都黑炭堆成的废墟,真让人惋惜!不过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政府的关怀下,不到半年时间这里已经洋房林立了。此景更胜当年呀!

历史的年轮碾过,苍老了往昔的德胜舞厅,记得小时这里歌舞升平。每当夜幕降临这个古老的小镇时,往来于此的人络绎不绝。几年后这条街上又出现了好几家卡拉ok,渐渐地,舞厅就没落了。这个过程中,我的邻居当年也承包过一阵,但好景不长。不几年就将其转手给了其他人,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五金店,还卖水泥。生意还挺火的。

寻觅着古老的足迹,追忆着流逝的历史。在、镇上有着好几处危墙,说是危墙,但人们并不将其放在眼里,依旧健在,只是有些被拆了建房子。又有些方砖老堵被列入危墙行列看着老墙的减少心中总是有些不舍,但小镇的发展改革的要求,人民生活需求要求这一切必须进行。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悠闲的记忆里,深邃的烙印着改革的痕迹,我们这代人有种承前店后的骄傲,却也含着无奈与遗憾,记得我们小学三年级,的离开中心小学本校区到一个木质结构的学校上课,这是一座古老的房子,木桩已被岁月腐蚀了根基,木制的墙板布满了无数被冲洗后留下的凹槽。有效地我们并没有因环境而又自卑与不乐。依旧将童真洒满了这片土地,将快乐的三年级留在了这。四年级我们又辗转来到另一座老房子了,这是个土墙建筑,木质地板。比三年级那更有学校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我现在才有。当年没哟一个人谈论学校设施怎么样,当时的我们除了学习,考虑的最多的如何养蚕,抓蝌蚪,小青蛙…。着这里我们见证了98洪灾。当年那些老建筑就在河畔,都经不起喝水的亲吻,为安全起见校领导决定我们停课放假更让我们兴奋的是期末考取消。五年级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但我们没有被安排进新教学楼,在旧教学楼有度过了快乐的五年级,;六年级我们终于如愿,到崭新的教学楼上课了。这时的操场表达了,是原来的两倍。而且我们还有了让我们自豪的塑胶跑道。这么好的跑道,中学都还没有啊,而且知道后来我市高中念高中是,美丽的高中校园内也没有,直到我们毕业了才听说我们高中更建操场才有了自己的塑胶跑道。

新菜市场建成后我发现里面卖的菜比以前多了,买菜者带回的菜也更多更营养。以前卖牛肉的人不多现在卖牛肉羊肉的摊主就有了好几家,走上大街感觉现在的大姐是彩色的。特别是年青人,发型多变,衣着新潮,连手边的宠物也让人眼睛一亮。

改革的三十年,我见证了二十年,这三十年的变化,这二十年的发展是让人欣喜的,祖国的二十年发展也是让人自豪的,我相信祖国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它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产业兴、乡村旺是所有农民的奔头,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契机下,xxxx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和富民产业主要抓手,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作为新举措,依托其地理区域优势,抓住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开发等机遇,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整体推进,整村推进,宜栽则栽,宜改则改的工作举措,大力发展柑桔、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镇柑桔种植面积约40000亩、葡萄1000亩,覆盖全镇60%的农户。xxxx镇2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2015年退出户除外)中除去长期在外务工和家中无劳动力的,剩余178户贫困户均发展了种植、养殖产业,2016、2017年有5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

(一)环境适宜。“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柑桔树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受命不迁”是因为离不开“南国”。即便是在“南国”的柑桔树,要想能生长出好的柑桔,则更需要好的立地条件和优良品种相匹配。大自然总是恩赐于有信仰、有追求的环境地域。xxxx镇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带,辖区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1℃,年平均日照1475.9小时,年平均雨量1992.6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59,4天,非常适宜于居住和各类植物及农作物生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xxxx重要的商品粮、柑桔、葡萄、凉薯生产基地。xxxx镇作为漓江的上游区域,境内的植被保存得非常完整,森林覆盖率达70.88%。再加之我镇无工业三废、无重金属污染,秀美的山川更是成为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二)政策支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国策,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切实增强贫困户发展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群众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能力,发挥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共xxxx县委员会《关于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总体部署,我镇坚持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为目标导向,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为基本原则,通过扶贫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如期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种植产业类项目最高每亩奖励资金不超过1000元,每户不超过2000元/每年。并且根据《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解决了贫困户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发展种养产业项目的难题。

(三)农户积极性高。70年代以来,人们的思想还处于原始的农耕文化之中,广大农民还存在“靠天吃饭”的传统意识中,还并不知道发展集体产业是怎么回事。在国家农业更新时代来临后,人民政府通过积极调整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形态,通过政策的宣传、技术的讲解,大部分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和种植粮食价格比较后选择了发展经济作物,如xxxx镇合群村委江州村种植凉薯、萝卜,其中萝卜素有“江州萝卜”美称,凉薯年种植面积100亩、萝卜年复种面积300亩。合群、码头村委在柑桔幼树果园套种青皮豆,价格在4-8元/公斤,在柑桔有收益之前也解决了生产成本并获得良好收益。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价格上涨,农民发展经济作物产业的积极性将会更高。

(四)技术支撑。为了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职业技能,提高“造血式”扶贫效果,镇党委、政府积极申请县农技部门、人社部门组织专家在我镇开展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开办精准扶贫实用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60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定期组织贫困户开展柑桔、葡萄等种植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技术人员为贫困户讲解柑桔、葡萄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技术员深入村屯,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户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用技术进行指导与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科学种果的水平。通过农家课堂培训、现场参观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对贫困户新种果园、果园标准化生产等技术进行培训;抓好低产果园改造工作,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加大对果园土壤改良、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创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果农的果园管理技术,推进果园改低创高技术的应用。

(五)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合作社带动。1.按照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带动作用。镇委镇政府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地企业,推动种养植、加工、营销一体化进程,培育和创建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持发展多形式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生产指导、产品营销和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加强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在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通过企业自身发展有效带动全镇贫困农户“抱团取暖”,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镇已有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70多家,吸纳社员2000多户。镇引导桔红甘棠江核心示范区的柏林芳、新桥、码头、伊泉等32家种植分社,组建xxxx县xxxx种植专业合作联社,种植基地100%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完成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5000亩,完成创建农业部挂牌的标准示范园2000亩,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注册了“江头一品”商标。现示范区内建有20000㎡村级农产品市场,并引进16条分级打蜡选果生产线,提升柑桔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xxxx县xxxx镇合群黄柏村的柏林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新模式,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柑桔产业,吸纳社员256户。现合作社拥有柑桔基地8000亩,年产量10000多吨,年产值3000万元,合作社所在地xxxx县xxxx镇黄柏村人均果品收入达10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蜜桔村”。3.以新宅塘村800亩优质葡萄为核心区的xxxx葡香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以本镇2016年荣获自治区示范社的绿宝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由合作社向社员提供苗木栽培、生产标准、技术培训、组织销售等服务,并通过加强葡萄种植的组织化建设,稳步提升葡萄种植产业效益,并使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并成功注册了“新宅塘”的商标,优质果品远销东盟市场和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由于葡萄品质优良,技术成熟,新宅塘村种植的800亩无公害优质葡萄成为xxxx镇乃至xxxx县水果产业的一大亮点,更成了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一)以特色产业为主,依托我镇具有优势的柑桔产业,重点落实“产业脱贫一批”,将柑桔产业覆盖到全镇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优势产业,狠抓脱贫攻坚,打好精准扶贫产业牌。依托桔红甘棠江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区域优势,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对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镇2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2015年退出户除外)中除去长期在外务工和家中无劳动力的,剩余178户贫困户均发展了种植、养殖产业,截至目前贫困户共发展柑桔种植580多亩,2016、2017年有5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柑桔产业实现了脱贫。一是土地流转租金。农民将耕地或山地流转出去能得到每亩400-1000元/年土地出租收益。二是打工薪金。贫困户、留守妇女以及年龄较大的农民可进入专业种植合作社打工,每天能得到60-120元不等的劳动报酬,在柑桔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摘期等,各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农民种植大户均需招聘大量临时农民工,在果实采摘高峰期示范区内xxxx段一天的用工量就达到600人左右。三是种植柑桔收入。带动了178户贫困户种植优质柑桔450多亩,柑桔到达挂果期后按现在市场价每亩收入可达2-6万元。

(二)以短、平、快产业项目为辅,充分挖掘本土民间特色技艺,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土特产。为解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难以实现产业脱贫问题,xxxx镇于7月6日成立了以贫困户于石刚为社长的甘美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成立大庙村委豆酱合作社,目前正着手建设厂房,组织劳动力薄弱的贫困户加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价格,统一通过电商渠道及综合体农业特色产品展示厅进行销售。现已有28户贫困户加入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养蜂,且截至目前已对8户贫困户养殖的蜜蜂进行了取蜜,平均每户摇出蜂蜜8斤,为家庭增收1000元。

近年来,xxxx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已基本形成了xxxx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但从总体上看,xxxx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多年来xxxx镇虽然在道路、供电、灌溉等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xxxx大部分七八十年代建立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设施运行时间长,人为或自然损坏严量,加之年久失修,现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灌区工程基本完好率仅为33%,年久老化,效益衰退现象十分普遍。2.农业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广缓慢。大多数贫困户及农民没有掌握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常规管理技术,多数果园都存在严重失管,导致产量下降、效益减收、果树误退甚至干枯死亡。果农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找不到咨询的地方,只有购买农药、肥料时向农资门市询问,很多农资门市的从业人员没有掌握果树田间管理技术,导致投资花了但没有效果。目前xxxx镇农业科技的现状,存在“三低一高”现象:一是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转化成果普及率低。四是农村留守老人及妇女占比较高。农业科技水平低已经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农业生产规模狭小,滞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xxxx镇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植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一般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平均只有5~6亩,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这样小的家庭经营规模,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科学化管理,不利于统一供种、机械作业、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采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大了经营成本,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1.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农民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的发展,还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得到收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农民只是种养一个环节取得收入。积极吸收村干部、供销社负责人、致富能手、科技爱好者参加,引导他们学习技术,收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产前购种、产中技术咨询、产后销售的服务,并逐步使其过渡为公司。

2.科学规划特色产业。科学规划是发展生产的第一步。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耕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现状,做到四个注意。一要注意突出重点。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重点打造优质柑桔主导产业。二是注意长短结合。柑桔为多年生经济林木,规划发展地点时要适当分开,每地选择一种配以一年生的蔬菜等短效作物即可,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三要注意相对集中成片。集中成片便于科学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四是注意科学搭配品种。在突出优势品种的前提下,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以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3.加强扶持引导,强化保障机制。政府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个方面。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培训、参观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农民的管理水平,使农产品品质上档升位,占领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方式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真正实现产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六

我的家乡在皖北农村,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家乡这几年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衣食住行文卫几个方面,家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以前的建筑多以低矮的草房土房为主,现在大部分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条件好的盖起了小洋楼,有的年轻人在外工作还选择在城市里买房。室内的家居设备也信息化,现代化。原来用电都困难,使用的是煤油灯,土质锅灶,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现在用电那是最最基本的,室内从白炽灯过渡到了节能灯,彩电已不足为奇,液晶电视开始受到亲睐;农民也开始接触到了计算机,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真正体会到了地球村的感觉;太阳能,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等,全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通讯方面,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固定电话,手机也越来越普及,人们享受到了无线通讯的快捷与方便。

以前的农村,通的是最难走的泥路,路上跑的是笨重的大三轮,手扶车,牲畜拉的车走起来颠簸不用说,还扬起漫天灰尘;现在村村通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国家的汽车下乡让有条件的家庭配上了面包车,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代步工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还通上了公交车,远近交通都很方便。

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重视三农,努力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三下乡活动,使得农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上不起学,买不起书,到现在的义务教育,设立助学金等,农村孩子摆托了文盲的束缚,接收到了文化教育,素质提高了。老一代农村人深刻体会到了没文化的痛苦,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读书,期盼能把孩子送到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的孩子发奋读书,考高中,考大学,乃至出国深造,在外打拼,让农村人都扬眉吐气了。

原来农村人看病难,没钱看病,也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大病小病都没个着落。而现在,农村的卫生条件大为改善,药店,诊所,大的医院都基本上能解决农民的身体问题。为了照顾农村,国家还给农村办了医疗保险,看病报销让农村人看病更加省钱,农民有病不再拖延,健康状况较以前提高了许多。 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改变了中国的道路,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必然奔小康。

新丰镇,隶属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简称新丰,又有新风之称,是饶平县北部最大的两个镇之一。几十年前,新丰镇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小镇,几十年过去,我们看到了新丰镇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小镇,各方面都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城市化进程加快了。经济发展了,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在政府和党的领导下,新丰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我们将走近新丰,回顾新丰人探索之路,目睹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对新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现状加以思考。

关键字温泉铁皮石斛 围屋 国家政策

一、 谋求出路

先以我的家人亲戚的现在的工作地点为例吧,他们都生在新丰,如今父母亲、叔、舅在汕头,姑在县城黄冈、三姨在深圳,其他一些亲戚有的'在潮州,有的在广州,有的在珠海,有的还留在新丰这也代表了新丰人成就事业的两个基本方向:留下来和闯出去。

1. 留下来

皮石斛这种植物原药材。公司预计有不错的销售前景,目前该公司种植“仙草”的面积正在扩大。其他的,投身矿石、陶瓷等(新丰是中国现代日用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有一当地村民如是说:“新丰人做生意很聪明,这种聪明往往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善于利用这里的条件,非常踏实。”

2. 闯出去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越来越多人思想由保守变为开放,许多人和父亲的想法一样,于是便陆陆续续进城,大部分去了汕头和深圳(被划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找工作,而且都是干正经工作,没听说谁干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个个守法,踏踏实实。如今看来,当初往城里发展的如今大多数都过上了满意的生活。每每闲聊时总能听到邻里乡亲说:“他啊当初进城发展,现在自己开小车了!”先富起来的那帮人也没有数典忘祖,不时会回乡为公路、路灯、学校等捐款,过年也会回家看看,目睹他们的家乡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新丰人,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二、 昨今生活面面观

1. 衣

好不容易找到张30年前老照片(见图2),是我父亲小时候和弟妹的合照。这张照片中,穿的是布衣布鞋,被的是布包,穿着十分简陋。我奶奶跟我讲:“你爸是到长大是才有鞋穿的,上小学时大家都是赤脚或者穿着木屐鞋的。衣服以前也不像现在这样易买,一件衣服穿破了补了又补,不忍心扔掉,有时三个小孩轮流穿。现在,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衣服鞋子质量好,款式又多。”的确,走在公路上,可以看到路边多了很多卖衣服鞋子的商店,甚至有名牌商店在此设点经营(见图3)。

2. 食

题,我请教了新丰一位农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农民种的东西有相当大一部分要上缴为公粮,再加上当时粮食产量低,农民留下的粮食可谓非常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后,党和国家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的方法,并于1980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田为农民私有,交足国家的,剩下的留给自己,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再加上种植技术愈发成熟,产量越来越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农民弃耕从商,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有人把地卖给了开发商开发,导致农田面积越来越小,再加上人们对食物种类选择要求日益丰富,从外引进的食品增多了,种类更是多样。

3. 住

4. 行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新丰公路尚未修完,四处坑坑洼洼,让经过的车辆无不颠簸。后来政府投入资金大修公路和路灯,路面状况这才好转。另外在我小时候,对新丰最大的印象就是三轮车(见图6)。这种大型的三轮车,用于载人运货,声音很大,是一个农村的显著标志。以前这里的人,有钱的骑摩托和自行车,穷的人来回两地只能靠这种三轮车和步行。现在可谓天壤之别啊,在公路上不时能看到一辆小车驰骋而过,一到重大节日时,小车更是跟接龙一样一辆接一辆(见图7),而且不乏名牌车,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有了摩托,出行很方便。

三、 现状和思考

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新丰也不例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赤裸裸地摆在面前,也迫使新丰镇探索新的发展之路。“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让我们深思。

1. 环境与资源

天空似乎不再那么蔚蓝,路边看不到树的影子,汩汩清泉,片片绿田,只存在我们的记忆中。生活垃圾堆在路边,堵塞河道,牲畜粪便往往而是。几十年前大家一起洗澡的那个池塘,由于后期作为公厕和工厂的排污点,已经成为一片死水这让我们感叹留恋过去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资源也是越用越少。自从新丰人做起了温泉生意,为获取温泉资源,地越钻越深,水位越来越低,使得温泉和水资源越来越少。这次暑假回老家,大姨那家温泉店突然泵不进温泉,心急如焚,花了几十万买了个能泵得很深的水泵,买回来后,温泉有了,冷水却也泵不上来了。这正是资源枯竭的警告啊!

事实上,新丰镇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问题早在其他发达城市出现过,如何解决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矛盾呢?早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党和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经过一番运筹帷幄,在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也许是农村的滞后性,再加上镇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尚未深入新丰人民人心,发展模式仍大多为传统模式。此次“温泉无水”事件必会反映到镇政府,温泉业是新丰的一大特色,相信镇政府一定会重视并会有所行动。可以向村民们说明现实温泉资源状况,加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教育和宣传力度,鼓励大家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让新丰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乡镇。

2. 消失的围屋

农村有着比城市丰富的耕地资源,近年来,许多开发商都来新丰买地,

甚至把旧的围屋拆了(当然会给住户补贴)建基地。如今,很多这些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建筑不是因老旧而倒塌就是被强拆。也许,人们没有认识到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性。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色,是一个地区的财富,它已成为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围屋代表着当地的客家文化,我认为镇政府应该加以保护和修复,不该眼睁睁地让自己宝贵的文化流逝。以后如果居民都搬走了,还可考虑将这些开发为特色旅游景点。

3. 转型“旅游名镇”

就在今年2月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新丰镇“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也是粤东首个荣获此称号的乡镇(见图8)。除上文介绍的拥有围屋、土楼等客家建筑外,新丰还是著名的“克拉克青花瓷”故乡,拥有粤东地区最大地下温泉资源,还有蕴含客家文化教育的桂山书院遗址,700多年陶瓷生产史和古窑址前面说到温泉资源有枯竭的一天,新丰发展不能单靠温泉业,因此旅游业也许是新丰接下来的发展模式,以特色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关键在于人们对发展当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是否认同,发展模式的转型将可以说取决于人们对之的态度。

4. 特色农业

补益脾胃、护肝利胆、强筋降脂、降低血糖、抑制肿瘤、明亮眼睛、滋养肌肤、延年益寿十大功效。饶平县已经成立铁皮石斛产业领导小组,作好发展规划,一方面争取资金扶持并与科研单位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创造适宜的种植条件,为该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今后将以新丰镇为中心逐步向中、北部地区辐射带动,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铁皮石斛的市场广阔,我觉得这对新丰发展经济,提高区域竞争力是个难得的机会,镇政府和人民应当抓住机遇,积极生产。

四、 总结

改革开放后,新丰镇迎上时代潮流,人民积极探索发展之路,艰苦奋斗,让新丰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新丰镇的可喜变化不仅仅是当地人民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更是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我们发现,新丰镇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以国家推行的政策为大背景的,党和国家的正确决策,为新丰人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新丰人民在发展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虽然避免不了失败挫折,虽然浮现了新的问题,但凭借新丰人吃苦、踏实的品质和政府正确的指引,我们相信难关终究会攻破,问题将得到解决,新丰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实践报告背景:

在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下,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村、和谐安康的社会。

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2. 总体状况及分析

生活水平提高

这几年来,家乡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善,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主要表现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营养结构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增加许多。

另外还表现在住房上边,很多人都去县城买房,在家乡的房子也愈来愈大,愈来愈豪华,愈来愈和谐。

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去地干活儿,而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家乡定期会有电影放映,人们都会积极去观看。娱乐设施也不断完善。人们的科学意识也不断提升,会科学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一些纠纷,违法事件。

学习环境的改善

本来家乡只是土路,下雨天人们无法出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力倡导下,政府终于修建了村村通,这下可好啦,人们出行方便了许多。俗话说:致富要通路。这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们的精力可谓大大节省。

在通讯方面,几乎家家都有电话或手机,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方便多多。 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辣椒、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了许多大牲畜冻配站点。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平。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请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帮助和支持搞生产。特别是大棚花木的建设和优质经济树木的栽种,潜力很大,相信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大收益。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迷信活动

佛教徒大约有80%,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其他人存在烧香等迷信现象。

(二)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最后通过分析家乡的变化,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围绕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切实把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筑具有家乡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基础。调优经济结构,就是在粮牧企、产供销、农科教、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关系;调强主导产业,就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调活运行机制,就是积极完善健全土地经营、金融服务、中介组织联结机制等,大胆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保障等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调高经济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全新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围绕科技创新挖掘增收潜力。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种植业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成熟早、脱水快的优质品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注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产品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自觉性。

围绕项目建设加大增收力度。利用结构调整上项目,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技术改造、机制创新发展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商贸型的龙头企业。

围绕家乡建设扩大增收载体。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建设以从事商品流通和为城乡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商贸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游客和货物集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主导型城镇。完全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限制,与原居住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围绕市场流通抢抓增收关键。大力支持兴办各类经贸公司,支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围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与市、县、乡三级劳动信息管理的交流,形成家乡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劳动管理部门主渠道作用,在家乡建立劳动保障站,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

围绕减轻负担强化增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坚决杜绝加重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扎实开展农村“三乱”的专项治理工作。把减负工作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与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结合起来。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七

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区位于山西省xx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xx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xx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xx州变化最为显着的地方--xx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xx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xx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xx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往西,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xx州腾飞”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xx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xx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xx州悠远的文化传承。借鉴xx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xx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xx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走基层看变化实践报告篇十八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中部,辖2镇6乡,158个村,总人口14.6万人,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其中农业区域占了很大的比例,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农业办公室是农村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对全县的农村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主要表现在搞好农业区划,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布局、实行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提供依据;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操作规程——即监督实施进行工程管理和资金的协调工作,后期的工程验收工作,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等。例如20xx年5月份县农业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抓好坡改梯工程的县级验收工作;。

第二抓好“两基”联系学校帮扶工作;。

第三抓好帮扶村联系工作;。

第四指导抢收抢种工作;。

第五抓好农广校的招生工作;。

第六迎接州对象县的坡改梯验收工作。

由于台江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粮食均徘徊在4万吨左右,为了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农委政府把以工代赈坡改梯基本农田建设作为解决全县“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来加以落实,在省州农办的指导下,台江县农办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合理布局,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20xx年州下达给我县的任务是3600亩,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全县共完成工程面积3725亩,占州下达任务的103.5%。其中坡改梯土2338亩,中低产田改良3102亩,恢复水毁540亩,建设配套工程小水池3个560立方米,小山塘1个1050立方米,排灌沟2条1.6公里,累计投入工日7.312万个,挖填土石方13.84万方,投入资金204.2万元,其中省州投入资金108万元,县财政配套1.2万元,乡自筹15万元,农民投工投资折合80万元,投入水泥887.5吨,新增耕地1612亩,治理恢复保护耕地1811亩,雨季年新增粮食81万公斤,增钱120万元,受益达1804户9130人。

我的实习期间是在七月末和八月初,正值农闲时节,农办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一般只是办公室领导到实施坡改梯的乡镇视察领导。而办公室里就只是学习文件精神,写写工作的年中总结,协同县植保站和气象局等搞好农村的防治病虫害和防洪抗旱的工作。

台江县农办是农村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部门,由主任室、副主任室及书记室、综合办公室、业务办公室这四个办公室组成。实习期间,恰好是农闲时节,农办也是没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当时办公室的党政机关报纸很多,我便结合本专业所学知识,抓住热点问题阅读报刊,从中了解了不少时事,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诸如“三农问题”的理解。

由于办公室人员对计算机操作不是很熟悉,于是本人便协助完成电子文本的处理工作。例如7月27日打印排版完成了《20xx年至20xx年以工代赈坡改梯项目自查报告》,8月2日协同办公室人员顺利接收来自县气象局的一组关于今年洪灾的图文资料等。

根据台计通(xx)44号文件精神,我们自20xx年7月19日至26日,对我办组织管理实施使用的xx至20xx年度的以工代赈坡改梯项目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金到位情况。

20xx年度我办共获拨入以工代赈坡改梯项目资金26万元;20xx年度我办未获以工代赈项目资金;20xx年度我办获拨入以工代赈资金20万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7611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