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告总结(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0:59:08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汇总18篇)
时间:2023-11-07 10:59:08     小编:文锋

报告需要经过仔细的策划和组织,确保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报告的开头应该引起听众或读者的兴趣,并提出清晰的论点或问题。善于运用统计和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科学、准确的处理。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一

所谓环境文化管理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与现代环境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紧急技术体系,促进人类自身行为的调整,以减少环境污染,重视保护自然资源,进而促进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的和谐稳定发展。事实上,人类社会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出“仁爱”“天人合一”“求同尚俭”的传统思想理论,利用已有的环境管理理念,逐步完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

2、阐释环境文化管理模式。

由上文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观念,明确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既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包容,又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保护。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论思想更凸显出了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体,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总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将三大系统看成是一种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并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在经济开发、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以整体性出发,做好环境问题的预防,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以实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同尚俭”的理论思想指出,人类的行为改变是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改变的基本路径和措施,而“崇尚道德”则支出,人类的行为改变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事实上,这样的环境伦理思想与管理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以制度为方针、发展理念等形式展现出来行为,通过创新科技与实施控制再作用于经济技术熊,并利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人类生活习惯作用于生态系统,构建完善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

3、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基础氛围。

在实际的环境文化管理工作中,要实现高效的环境文化管理,我们应加强对其的宣传力度,争取将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到整个社会、人类共同担当的责任中来。就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情况来讲,尽管已经有很多优秀的理论与实践,但就大多数的理论和实践来讲,大多都缺乏深入社会的分析,没能影响到个人的生产消费和生活,因此,根本起不到预防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效果。因此,对于未来的环境文化管理工作,要构建完善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一方面应加强环境管理的有限性,以保证现有的社会工作效果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环境管理的理论观念普及和推广,从根本上缩小环境问题的覆盖面以及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论思想,并将其应用到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以突出环境保护意识与节约资源能源意识,从根本上缓解问题。

4、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教育调控措施。

就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非常高。通过加强国家政体对社会观念的影响,在追求经济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市场的理性化约束,既要保证刺激发展,又不能过于放松思想建设。正如孔子在其教育理论中支出的礼乐教化,强调的是国家对于人民群众的教育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仁而爱人”的广泛现象。所以,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助力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人类生活消费、道德文化的影响。通过加强文化发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坚持四项原则,在保证稳步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二

1、了解南溪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2、影响南溪中学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因素。

调查内容:我于20xx年5月1日―20xx年6月20日对南溪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品质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并了解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三

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更主要的原因是广大公民缺乏基本的生态安全意识。因此,应当始终贯穿“以人为本”,从人抓起,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动员,人人动手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在全体公民中间进行生态安全意识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应当从小学开始开设生态安全课程教育。

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和公务员应当在思想深处形成一切以生态安全为主的意识,做好维护生态安全的表率。只有重视全民生态安全意识教育,始终贯穿“以人为本”,从人抓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懂得生态安全,个个维护生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生态安全立法和执法工作。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保护我国生态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快制订和完善我国生态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于各类破坏生态安全的违法案件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

对于积极保护生态安全的优秀事迹,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并给予重奖。另外,必须认真学习和积极借鉴国有关外生态安全保护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生态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道路。

经济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生态环境指标。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态安全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坚持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决放弃过去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对于新建项目,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绝不允许上马。

生态环境指标应当作考核领导业绩的重要内容,对于那些“污染型”领导,要坚决予以免职。

四、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国家应该像重视国防安全一样重视生态安全,建立相应的生态安全系统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于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能够有效地作出预警和快速反应,以减少国家生态安全的破坏,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五、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安全。

目前,我国生态安全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过去违背自然规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所造成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并采取有效措施。必须切实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蓝天碧水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生态重点保护区,对重点动植物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应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功能,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修复。

六、减少农业毒害和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合理调整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产品结构,坚决淘汰那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淘汰那些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化肥、除草剂产品,开发低毒低害及无毒无害的农药、化肥、除草剂产品,同是严格控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七、慎重对待生态技术推广和外来物种的引进。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特别是生物物种的安全,对于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外来物种的引进,一定要十分慎重,不能盲目随意和不顾整体利益。特别是对于转基因的研究应当采取“急研究、缓推广”的对策。只有慎重对待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外来物种的引进,才能减少外来物种及新物种对本地牲物种的威胁,有效保护本地生物物种的安全。

八、完善产权制度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许多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皆起因于对自然资源的产权不明晰及生态补偿制度的未实施。

必须改变目前资源所有权“虚拟”、产权不明晰的状况,进一步完善所有权制度,严格界定所有权、经营权和开发使用权,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同时有效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征收资源和生态补偿费。

两种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可以促使使用者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只有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和实施补偿制度,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四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分为8章,主要包括行业概述、行业运行环境分析、行业全球市场分析及预测、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包括行业销售渠道分析、进出口分析及预测)、行业成本价格分析及预测(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采购渠道、盈利能力分析预测)、行业竞争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行业集中度分析、产品价格与产品定位分析、行业竞争的核心关键点分析以及趋势预测等)、标杆企业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机会及风险分析等。

第一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定义及范围界定。

1、行业定义。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范围界定。

第二节、报告摘要及分析结果。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环境分析汇总(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及人口环境、产品与技术环境)。

第一节、全球及中国经济、贸易环境对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影响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国内外政策、法律、法规分析及影响。

2、社会及人口环境对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影响分析。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技术/服务环境分析。

1、技术/服务现状分析。

2、技术/服务发展趋势及预测。

(主要介绍环境污染治理全球市场供需、细分市场及领域等方面的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全球供需现状分析及xx-xx年预测。

1、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全球供需现状分析。

2、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全球供需预测。

第二节、xx年全球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预测。

(主要涉及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需求分析、销售渠道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给分析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进出口分析)。

xx-xx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需平衡分析汇总。

第一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需求分析。

1、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主要需求领域、潜在领域需求量及xx-xx年需求量预测(主要分析静态需求+潜在需求+更新需求)。

2、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增长速度、推动因素分析及预测。

3、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需求市场及需求饱和度分析(全球环境污染治理子行业需求分析)。

4、环境污染治理区域市场分析及预测。

5、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销售渠道及重点用户(消费者)需求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销售渠道模式及对比。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销售渠道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3)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重点用户(消费者)产品需求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用户/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评价及期望分析)。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给分析。

1、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产能产量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子行业供给分析)。

2、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新建拟建项目分析。

3、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给地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出口分析(主要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出口规模及区域市场)。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出口分析。

1)xx-xx年国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出口量及增长情况。

2)xx-xx年国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3)国内外主要出口国家、区域分布情况。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口分析。

1)xx-xx年全球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口量及增长情况。

2)xx-xx年全球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主要进口国分析。

3、xx-xx年进出口预测分析。

(主要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成本构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采购渠道、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价格)。

第一节、成本构成及成本结构比例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成本构成。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成本结构、比例。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产业链上游行业市场分析。

第三节、物流与采购。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运输半径。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物流方式、采购模式对比及对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成本的影响。

第四节、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毛利率及盈利能力分析及xx-xx年预测。

第五节、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价格走势分析及xx-xx年预测。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竞争分析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分析、行业集中度分析、产品价格与产品定位分析、行业竞争的核心关键点以及趋势预测等)。

第一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占有率及行业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产品价格分布及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主要企业/品牌产品定位。

第三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核心竞争点分析及趋势。

第四节、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所占地位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标杆企业简介及发展。

第二节、标杆企业优劣势对比分析(产品及结构、区域市场、销售渠道、r&d及技术等)。

第三节、标杆企业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第四节、标杆企业战略分析。

(一)、发展战略。

1、专业化发展战略。

1)市场渗透。

(现有客户、竞争对手顾客、潜在顾客)。

2)市场开发。

(原有销售区域内新的目标市场、新的销售渠道、新的销售地区)。

3)产品开发。

(新特色、新档次、新的替代品)。

2、一体化发展战略。

1)前向一体化。

2)后向一体化。

3)水平一体化。

3、多元化发展战略。

(二)、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战略。

第一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增长机会、细分区域机会、细分领域机会、行业整合机会分析)。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风险与挑战分析。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面临的经济风险、政策风险、竞争风险、产业链供应风险等)。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五

总之,对于环境问题来讲,要实现完善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构建,应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多种思想理论,包括“仁爱”“天人合一”“求同尚俭”以及“崇尚道德”等理论思想,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影响措施,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人类意识的提高以及行为的改善,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应的公共发展。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六

摘要: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是指导现代环境文化管理的重要理论。随着环境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异常重要,要建立以环境伦理思想和环境管理为理念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如何运用这样的模式,加强环境管理的普及程度,挖掘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人们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促进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就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出具体策略。

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越来越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使得环境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环境问题的产生多事因人类的自然观和系统观造成,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就应从人类的观念和行为上出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思想出发,寻求中国文化传统理论中的一些理论思想,构建起环境文化管理模式,以促进当前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发展方式,从而改善环境问题。下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论思想展开分析,就如何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展开具体的研究。

1、“仁爱”凸显的环境管理基本关系。

就中国传统来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的一生应做到首先孝顺父母,然后将这种仁爱扩大到爱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博爱,扩大到爱社会、爱国家以及爱护自然环境和天地万物。而我国传统学说,儒家学说也说到,要以“仁”找作为个人道德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则,而应将其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推广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充分发挥仁爱精神和情感,关注到自然万物中。要实现仁爱人民、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思想对于环境文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当前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不仅会导致全球岂会变暖,海平面上升,使得很多太平洋岛国和沿海地区沉没,严重的可能会危机到相关地区的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人都有仁慈之心,看到人类同胞正在受到侵害和苦难,都会有一定的仁爱之心,主动从自己的生活中改善生活作风、行为以及方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提倡绿色文明出行等一系列的减缓全球变暖措施。这种仁爱的思想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家庭幸福、更有利于全球环境,为子孙万代的利益考虑。

2、“天人合一”体现的整体性思维。

事实上,就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来看,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于人和自然的想法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天与地、人和自然属于一个整体。在《庄子·齐物论》中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之本也”等理论思想;在《朱熹·朱子语类》中也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等语录。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质就是人类社会系统、经济技术系统以及自然系统的一个整体系统,是将其作为一种整体而言的。如果只顾及到经济技术的发展,而未得到自然环境无止境的资源消耗,势必会引起最终严重深刻的生存危机。

例如,地球的淡水资源以及石油资源已经逐渐呈现匮乏的情况,很多地区的石油和淡水资源甚至呈现出枯竭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到了当前部分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更严重危害到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仅如此,恶劣的环境和枯竭的资源还正在朝着越发严重的情况发展,这也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共同繁荣发展,更危机到了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

3、“求同尚俭”突出的社会性思维。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在《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中孟子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理论,他认为人应“性善论”的思想生活,认为只有将人的先天本性普及到每一个人身上,建立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构建。人在社会上生活必须要关注到衣食住行等方面,但通过这些基本需求要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物质供给系统,以把保障社会制度等。实施上,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和谐,社会的财富要累积到一定的程度,通过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系统化的物质供给系统,并逐步扩大到全社会。

由此可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提倡“求同尚俭”的理论思想,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的力量以促进进一步长足发展。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自然能源,促进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并充分发挥社会基础与物质基础,最终实现人类社会色和谐发展。

4、道德人格思想体现的永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自身的主体意识与修养,提倡人应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事业理想,积极努力的参与到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和责任担当中去。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需求重要性,强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生命与道义不能兼得,舍生取义也变成了自觉的选择。而传统文化更强调求新求变,不仅要最求财富和资源的占有,更追求人生的只会和精神所得,最后更要以精神财富等方式流传后世。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追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以汇聚成强大的道德约束力量并影响人类文明。

而建立这种合理化的社会文明氛围,有助于促进人们合理的消费观念养成,更能促进人们珍视资源,合理运用资源,以改善逐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根源上抑制环境问题产生,构建平稳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综合发展。

1、环境文化管理模式定义。

所谓环境文化管理就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与现代环境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紧急技术体系,促进人类自身行为的调整,以减少环境污染,重视保护自然资源,进而促进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的和谐稳定发展。事实上,人类社会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出“仁爱”“天人合一”“求同尚俭”的传统思想理论,利用已有的环境管理理念,逐步完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

2、阐释环境文化管理模式。

由上文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观念,明确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既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包容,又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保护。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论思想更凸显出了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体,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总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将三大系统看成是一种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并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在经济开发、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以整体性出发,做好环境问题的预防,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以实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同尚俭”的理论思想指出,人类的行为改变是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改变的基本路径和措施,而“崇尚道德”则支出,人类的行为改变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事实上,这样的环境伦理思想与管理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以制度为方针、发展理念等形式展现出来行为,通过创新科技与实施控制再作用于经济技术熊,并利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人类生活习惯作用于生态系统,构建完善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

3、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基础氛围。

在实际的环境文化管理工作中,要实现高效的环境文化管理,我们应加强对其的宣传力度,争取将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到整个社会、人类共同担当的责任中来。就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情况来讲,尽管已经有很多优秀的理论与实践,但就大多数的理论和实践来讲,大多都缺乏深入社会的分析,没能影响到个人的生产消费和生活,因此,根本起不到预防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效果。因此,对于未来的环境文化管理工作,要构建完善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一方面应加强环境管理的有限性,以保证现有的社会工作效果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环境管理的理论观念普及和推广,从根本上缩小环境问题的覆盖面以及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论思想,并将其应用到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以突出环境保护意识与节约资源能源意识,从根本上缓解问题。

4、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教育调控措施。

就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非常高。通过加强国家政体对社会观念的影响,在追求经济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市场的理性化约束,既要保证刺激发展,又不能过于放松思想建设。正如孔子在其教育理论中支出的礼乐教化,强调的是国家对于人民群众的教育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仁而爱人”的广泛现象。所以,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助力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人类生活消费、道德文化的影响。通过加强文化发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坚持四项原则,在保证稳步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

总之,对于环境问题来讲,要实现完善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构建,应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多种思想理论,包括“仁爱”“天人合一”“求同尚俭”以及“崇尚道德”等理论思想,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影响措施,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人类意识的提高以及行为的改善,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应的公共发展。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七

(主要涉及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需求分析、销售渠道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给分析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进出口分析)。

xx-xx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需平衡分析汇总。

第一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需求分析。

1、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主要需求领域、潜在领域需求量及xx-xx年需求量预测(主要分析静态需求+潜在需求+更新需求)。

2、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增长速度、推动因素分析及预测。

3、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需求市场及需求饱和度分析(全球环境污染治理子行业需求分析)。

4、环境污染治理区域市场分析及预测。

5、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销售渠道及重点用户(消费者)需求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销售渠道模式及对比。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销售渠道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3)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重点用户(消费者)产品需求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用户/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评价及期望分析)。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给分析。

1、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产能产量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子行业供给分析)。

2、xx-xx年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新建拟建项目分析。

3、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给地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出口分析(主要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出口规模及区域市场)。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出口分析。

1)xx-xx年国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出口量及增长情况。

2)xx-xx年国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3)国内外主要出口国家、区域分布情况。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口分析。

1)xx-xx年全球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进口量及增长情况。

2)xx-xx年全球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主要进口国分析。

3、xx-xx年进出口预测分析。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八

1、了解南溪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情况。

2、具体分析影响南溪中学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因素。

(二)调查方法。

1、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两次教师座谈会,两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2、家访,实地调查。整个调查共走访了20个家庭。通过访问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为分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理性依据。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九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13亿人口压力,加上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数量的增加,做过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我国的生态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在国土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4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国土资源安全问题。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37.08%。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年因水土流失而丧失耕地267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地6.7万公顷,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倍多,并且还在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沙化一个中等县。

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其中中度以上退化的草地已达1.3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三)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xx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我国有660多个城市,其中400多个城市缺水,有110多个城市经常闹水荒,全国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影响4000万居民的正常生活。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海洋污染也相当严重,据1999年统计,我国近海海域,4类和劣4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东海劣4类海水比例高达53%以上,因此,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敲响了警钟。

(四)环境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向环境排放的各种废物数量远远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20xx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7亿吨,市政污水排放量为220.9亿吨,而废水处理率却很低,工业废水处理率小于70%,市政污水处理率在15%以下,许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排入江河湖海。20xx年我国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达l995.1万吨和1165.4万吨。

据统计1999年全国338个主要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66.9%的城市均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还有137个城市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我国平均每天产生城市垃圾l.5万吨,每年要吞噬掉25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来处理这些垃圾。另外还有一些难解、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引发环境危害,因此,我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五)生物物种安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已有4000~5000种高等植物濒危或接近濒危,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经过确认的我国珍稀濒危重点动植物分别达258种和354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国际贸易公约》所列的640个物种中,我国占有156个。

外来物种不断侵入我国,严重威胁我国生物物种的安全。如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侵入我国的红脂大小蠹,1997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大片油松在数月间毁灭。目前该物种已经蔓延到河北、河南两省,严重危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另外还有美国白蛾、大米草、麝鼠、豚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外来物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许多地区,对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威胁,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我国生物物种安全问题严重。

(六)生态环境安全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有加速恶化的趋势。例如:

土地沙化也在加速,50~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沙化土地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沙化土地2100平方公里,进入90年代后,则平均每年沙化土地2400平方公里。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种种表现,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正在加速恶化。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

摘要: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是指导现代环境文化管理的重要理论。随着环境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异常重要,要建立以环境伦理思想和环境管理为理念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如何运用这样的模式,加强环境管理的普及程度,挖掘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人们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促进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就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出具体策略。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一

就中国传统来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的一生应做到首先孝顺父母,然后将这种仁爱扩大到爱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博爱,扩大到爱社会、爱国家以及爱护自然环境和天地万物。而我国传统学说,儒家学说也说到,要以“仁”找作为个人道德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则,而应将其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并推广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充分发挥仁爱精神和情感,关注到自然万物中。要实现仁爱人民、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思想对于环境文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当前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不仅会导致全球岂会变暖,海平面上升,使得很多太平洋岛国和沿海地区沉没,严重的可能会危机到相关地区的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人都有仁慈之心,看到人类同胞正在受到侵害和苦难,都会有一定的仁爱之心,主动从自己的生活中改善生活作风、行为以及方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提倡绿色文明出行等一系列的减缓全球变暖措施。这种仁爱的思想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家庭幸福、更有利于全球环境,为子孙万代的利益考虑。

2、“天人合一”体现的整体性思维。

事实上,就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来看,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于人和自然的想法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天与地、人和自然属于一个整体。在《庄子・齐物论》中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之本也”等理论思想;在《朱熹・朱子语类》中也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等语录。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质就是人类社会系统、经济技术系统以及自然系统的一个整体系统,是将其作为一种整体而言的。如果只顾及到经济技术的发展,而未得到自然环境无止境的资源消耗,势必会引起最终严重深刻的生存危机。

例如,地球的淡水资源以及石油资源已经逐渐呈现匮乏的情况,很多地区的石油和淡水资源甚至呈现出枯竭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到了当前部分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更严重危害到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仅如此,恶劣的环境和枯竭的资源还正在朝着越发严重的情况发展,这也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共同繁荣发展,更危机到了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

3、“求同尚俭”突出的社会性思维。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在《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中孟子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理论,他认为人应“性善论”的思想生活,认为只有将人的先天本性普及到每一个人身上,建立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构建。人在社会上生活必须要关注到衣食住行等方面,但通过这些基本需求要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物质供给系统,以把保障社会制度等。实施上,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和谐,社会的财富要累积到一定的程度,通过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系统化的物质供给系统,并逐步扩大到全社会。

由此可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提倡“求同尚俭”的理论思想,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的力量以促进进一步长足发展。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自然能源,促进环境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并充分发挥社会基础与物质基础,最终实现人类社会色和谐发展。

4、道德人格思想体现的永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自身的主体意识与修养,提倡人应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事业理想,积极努力的参与到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和责任担当中去。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需求重要性,强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生命与道义不能兼得,舍生取义也变成了自觉的选择。而传统文化更强调求新求变,不仅要最求财富和资源的占有,更追求人生的只会和精神所得,最后更要以精神财富等方式流传后世。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追求良好的道德与修养,以汇聚成强大的道德约束力量并影响人类文明。

而建立这种合理化的社会文明氛围,有助于促进人们合理的消费观念养成,更能促进人们珍视资源,合理运用资源,以改善逐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根源上抑制环境问题产生,构建平稳的环境文化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综合发展。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二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生态环境安全日益恶化,因而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究其原因也是由于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安全日益恶化造成的,这次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人民币2642亿元。

上述损失只是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无法计算的潜在经济损失,而潜在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该经济损失通常为直接经济损失的2~3倍,甚至上10倍。

在一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安全非常恶化的地区,生态难民已经出现,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居延海干涸,迫使2.5万牧民背井离乡,青海、甘肃、宁夏、海南等省区也相继发生了因生态安全严重恶化,人口被迫迁移的事件。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三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增长机会、细分区域机会、细分领域机会、行业整合机会分析)。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风险与挑战分析。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面临的经济风险、政策风险、竞争风险、产业链供应风险等)。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四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分为8章,主要包括行业概述、行业运行环境分析、行业全球市场分析及预测、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包括行业销售渠道分析、进出口分析及预测)、行业成本价格分析及预测(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采购渠道、盈利能力分析预测)、行业竞争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行业集中度分析、产品价格与产品定位分析、行业竞争的核心关键点分析以及趋势预测等)、标杆企业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机会及风险分析等。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五

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越来越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使得环境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环境问题的产生多事因人类的自然观和系统观造成,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就应从人类的观念和行为上出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思想出发,寻求中国文化传统理论中的一些理论思想,构建起环境文化管理模式,以促进当前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发展方式,从而改善环境问题。下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论思想展开分析,就如何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展开具体的研究。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六

中国环境报告是面向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了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阅读这份报告后,我深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对我个人和整个社会的责任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环境报告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在我看来,中国环境报告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报告指出,中国的空气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尤其是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这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许多城市的雾霾问题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不仅给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风险,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认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例如加强对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

其次,中国环境报告还提到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问题。据报告显示,中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都存在问题,而这对于人类饮用水的供应和农田灌溉都产生了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例如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治理。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减少浪费、节约用水等,共同保护宝贵的水资源。

另外,中国环境报告还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大量的森林砍伐、物种灭绝和土地沙漠化等现象都给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捕杀和非法贩运,同时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恢复。此外,教育和宣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中国环境报告也提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导致了灾害频发、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报告建议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此外,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总之,中国环境报告对于我们认识环境问题、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阅读这份报告后,我深感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同时也认识到每个个体的责任和作用。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地球。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七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环境状况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我浏览了最新发布的中国环境报告,深感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下将从环境治理、环保产业、生态保护、环境法制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阐述我的体会。

首先,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报告中提到,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了环境标准和排放限制。在工业、农业和交通领域,政府通过推动节能减排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为环境治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中国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报告中提到,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这一政策的推动使得中国的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中国的太阳能、风能以及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的领导者。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第三,生态保护成果显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例如,中国启动了长江经济带、黄河保护等重点工程,加强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工作。同时,中国还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这些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中国丰富的生态资源。

第四,中国在环境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报告中提到,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的实施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推动了环境法制的完善和实施。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大了环境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中国政府注重公众参与,形成了推动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报告中提到,中国政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环境意识和环保习惯。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了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的配合,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公众参与的推动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得以广泛开展,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中国环境报告,我深感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环境治理,加大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保护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完善了环境法制体系,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保护地球家园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期待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为全球环境治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环境报告总结篇十八

1、教肓价值观。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肓价值观。7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8%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高中和大学,12%的初中学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害怕学习。

3、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90%的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班集体,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友同学,同时还具有团结合作、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强烈爱国主义等精神。

4、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调查结果表明,有10%的厌学初中生,在校表现为我行我素,老师苦口婆心的忠言一句也听不进去。背着老师的面,抽烟、喝酒、赌博,没有一点班集体荣誉感,也没有羞耻之心和自尊心,出口就是脏话连篇,更不懂得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学生。总之逆反心理及为严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7966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