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5:27:00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模板17篇)
时间:2023-11-07 15:27:00     小编:雅蕊

幸福是自己给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增强文笔和修辞的运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和参考。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一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核心内容,学校教学工作是在学校组织下,由学校的主体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和课堂。今天我调查的教学是指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带着这个问题,以本人所在学校为例,对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注意到,教学实践中既有高效的课堂,也有低效的课堂,甚至有不少负效的课堂。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现状。

我校地处全县边远地区,属少数民族集聚地。学校办学规模较小,师资缺乏,人才短缺。教学设施落后,使课改缺乏基本保障。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学校虽然有公用经费维持正常的教学,但功能室配备不齐全,教学仪器的配备还是不够,全校只配备一间远程教育接收室,尽管国家配备了一部分器材,仍无济于事。同时有限的器材使用率也很低,究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虽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列,但办学条件差和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观念陈旧,“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各方面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课堂在现实教学中问题最多,集中表现为效率低下。教师对组织课堂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还没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高素质教师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课改以后尤为突出,水平低,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导致课改流于形式。再加之大多是单班,无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同时很少外出学习,长期“闭门造车”,课堂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观念远远滞后于时代,学生厌学情绪较大。上课时,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仍是我校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仍是“填鸭式”,这些给新课堂理念的实施带来了不少困难,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改变。归纳我校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知识结构老化,不适应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教学方式落后,满堂灌、随意性、演讲式的教学比比皆是;三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只以教材、教辅资料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四是课堂过于程式化而缺乏灵活。部分学科随意性太强,没有经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如体育课存在“先让学生跑几圈,然后发皮球耍一阵”的现状;音乐课存在“老师弹弹琴,学生唱唱歌”的现状;科学课存在“黑板上种田,课本上栽树”的现状;美术课存在“照猫画虎”的现象。因此,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1.提高教师素质,是改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知识陈旧老化现象普遍存在,它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及时补充年轻教师,改变教师年龄结构,使教师群体充满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理念和思想。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落实措施,把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之中。

3.优化教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优质、公平的授课教学资源,以保证师生间的互动达到最佳效果。我们期盼实施“爱”的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力求发展好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学校要为每一个班级配备先进的课堂资源,例如教室内的设备、光线、视听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工具的展示。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生命活力有效发挥的关键,是解决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措施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应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对待学生,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德是一个教师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实现教学公平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市场经济功利之风甚浓的环境下,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尤其重要。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神圣职量,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民主、公平的职业道德观;加强专业学习,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教师的转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调节自己的教学情绪,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教学心境,在教书育人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快乐,尊重每一个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公平。

5.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从而直接关涉到课堂教学的公平。传统的“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教师评价,普遍实行的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并把学生考试成绩同学校对教师的奖惩、评聘直接挂钩,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生:课堂的教学内容难度、教学方式都以优秀生为参照,全然不顾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显露出课堂教学的极端不公平:因此,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应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劳动,使教师评价体现出教师劳动“育人”的根本特点,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个体性以及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滞后性等特点,而摒弃那种唯学生考试成绩是举的片面的教师评价方式。

6.完善课堂结构,因材施教。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及其学习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改变“秧田式”的座位结构,因地制宜地采用马蹄形、组块形、伞状形等多种布局模式,这样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视与非语言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班级具体情况,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是较流行的一种因材施教之法。只需将学习可能性大致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班内形成若干个分层学习小组,以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师生问答式、对组式、四人小组式、小组集体式、全班式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努力为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和创造均等的机会,力求适应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虽然有前面调查的许多问题,但只要政府有科学的决策,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动向,促使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开拓创新,把握新课程理念。我校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知识拓展:

调查报告主要类型。

(一)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例如,北京太阳谷经济信息中心就是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四)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类似《北京人出游记——北京居民京、津、沪地区旅游消费调查》、《中国夫妻过得怎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二

摘要: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情感教育。正是这些积累的知识结构成情感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感情;语文;课堂;教师;交流;气氛;教学;回报。

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能荒芜了学生的心田?尤其是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情感教育。

一、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

做老师不容易,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更不容易,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甚至是几桶水。当你让你的学生知道你能“通晓一切”的时候,当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望着你,认真地听你每一句话的时候,这不正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体现吗?还记得在给学生讲《最后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想起了余秋雨的《道士塔》,当我将其中的数据一一列出:“1910月,俄国人博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7月,法国人帕西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取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还不等我把这些数据念完,下面已经有了小小的骚动,这小小的骚动恰恰是学生爱国情感的流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应该是只关注书本教材,同样也需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当一个教师的知识面让在座的学生吃惊,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什么都懂的时候,他才会仰起他的头来看你,当他觉得你行的时候,他才会心甘情愿地认真听你上课,这就是所谓的“听其言,信其道”吧。正是这些积累的知识构成了情感教学的基础。

二、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

人的情感是多样化的,对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由于观察者着眼点和自身经历的不同,因而会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遐思迩想,那将是情感世界的一场盛会。这就需要教师融入学生之中,成为他们课堂中的朋友,要成为朋友,就必须以情感为纽带,这就需要师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来促进感情交流。

首先,上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语文虽是汉语言,但学生总是感觉离现实生活较远,往往给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就要对讲解的内容有所选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为上课的重点。还记得我在讲《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当时发现这篇文章虽然语言生动,但是内容繁多,各种云的形态又变化多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呢?我从网上找来与本课相关的云的图片及所对应的天气图片,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用天气预报的方式报道天气情况,并提醒大家应注意什么。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看哪一组预报天气最准确。当我班级中那个最不屑于听课的同学第一次站起来时,我充分感觉到他传达给我的情感信息。当我问到大家有没有掌握住看云识天气的本领时,所有学生给了我一个从未有过的响亮的回答。我知道这节课我成功了。那一节课,因为我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师生间产生了共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平时加强师生情感联系。

教师情感教学的状态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而一下了讲台就正儿八经,我想这也不会是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如果能做到在平时寻找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甚至当学生在学习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有求于教师的时候,我们也能出于真诚地去帮助他,与他们缩短年龄上的差距,身份上的距离,那么就能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施展情感教学的力量。

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职业,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相信你会收到应得的情感回报。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三

这学期来,我校推行高校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

一、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二、转变教师角色。

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四

湖北省黄石市第五中学孔祥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

走进大自然的作文教学。古人治学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要不是遍访名山大川,就不会有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史记》问世;李白如果不是“一生好入名山游”,则不会写出那么多气壮山河的浪漫诗篇;苏轼要不是亲游黄州,则断不会有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赤壁赋》闪耀文坛;陶潜王维孟浩然若不是钟情山水,则不会诞生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诗派。大自然是我们最博学的老师,她可教你怡情,教你增知,教你感悟,教你提高审美情趣。

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滑冰玩雪,爬山越野,都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兴趣与写作冲动。如果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学生的收获远比听几节课的写作指导大。12月,我将高一(5)班的学生带到汉朝名士东方朔先生曾隐居过的地方--黄石东方山脚下的水库边野炊,在恰当的时机提醒他们仔细观察此时同学们的行动与表情与在学校时的不同,怎样抓住重点描写野炊的过程,如何注意不要忘了周围的山水景色,如何选择合适的词句来表达,等等。回来后几乎每个同学都在周记里作了各种精彩纷呈的描述。有个叫刘福强的同学这样写:“蓝色的火焰已欢快地舔着锅底,舔得锅里咕嘟咕嘟地响;大家叮叮当当拨弄着炊具,演奏着欢快的交响曲,引得肚子里的馋虫与之里应外合。……一位嘴巴并不比别人小的女生(喝汤时)将上下唇撮成一颗樱桃大小,以匙尖触及口边,徐徐吮吸。古人以樱桃小嘴为美,此女认为也许如此用餐,一定楚楚动人。--这样子却着实牵动着掌勺人的心,他惴惴地问:‘不好喝吗?’女生答曰:‘it'slastwell!’掌勺人心中石头落了地,说:‘好喝干吗用这样子!’众人大笑,该女只好以正常方式喝起来。”如果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学生断难写出如此气息浓厚、妙趣横生的语句来。

20元月,几年难得一遇的大雪正值上课时纷纷扬扬的下起来,看着学生们频频将眼球投向窗外,我索性搁下正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搜索已学过的、知道的前人描写雪的诗句,老师适时扩展,以巩固和增加文化积累。然后将他们带到操场上、植物园里,让他们去疯狂。第二天,地上已铺了一层厚厚的雪。--干脆玩个尽兴,带他们去打雪仗!看着学生们东奔西窜、大呼小叫的高兴样儿,自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他们这个年龄,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当然,老师要有多挨雪球的.准备,因为时时有“冷弹”从背后袭来。此后,我布置了一篇《雪》的文章,让学生随便写来。结果,诸多文化气息浓厚的美文呈上案来。

走进大自然的散文教学。一篇好的散文,是一首诗、一幅画,具有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教学散文就是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析文明理,了解托物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尤其那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大自然的浓缩画,置身于自然,或许可以窥出那些风景画的色彩水墨与运笔技法甚至情感脉络。

《荷塘月色》堪称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品,司空见惯的荷塘上的淡淡月色和月色下淡淡的荷景,经朱自清先生的妙笔渲染,便成了生动传神、浓郁深邃、寓意深刻的风景。许多同学并不能真正认识到本文的美学价值,我将学生在某天带到班上一个同学家的藕池边,让他们七嘴八舌的谈论,怎么样将藕池描写得美,然后开始学习这篇散文。通过与自身的比较与对文章的品味分析,学生逐步明白本文的美在于对描写对象从荷叶、荷花、荷香、荷下的水、荷塘的四周等作了立体的描绘;还调动了视、听、嗅等感官,运用了新奇的比拟及精妙的通感,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及特殊的词语(如叠词)婉约地传达内心的情感。如此,本文的构思美、语言美、意境美则默化于心。

许多散文,含有深刻的道理、哲理,哲理源于作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如果学生能有相关的生活体验,能发现或理解了其中的“理趣”,那我们就找到了理解、分析、鉴赏这些文章的契机。有一次,我将学生带到湖北黄石市与鄂州市的分水岭--海拔400多米的白雉山去爬山,当学生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爬到山顶的小庙“一览众山小”后,许多人不由背出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一段充满哲理的论述:“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我适时点拨《雨中登泰山》中“人生如登山,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等有理趣的句子,在共同的玩味中,师生对文章内涵的挖掘更深了。

走进大自然的诗词教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诗是中华文化精华中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宝石。那么,新课标提高了中学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亦是情理之中了。

学诗最重要的是在落实背诵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因为诗的主题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师者引导学诗,就是要借助诗句的表层语言(意象)来领会诗人所传达的真意(意境)。譬如你问月亮在哪里?有人用手指着月亮说:“那就是月亮。”你不能认为手指头就是月亮,而应沿着手指头的方向去看月亮。诗的语言即手指头,诗的意境即月亮。寻找“月亮”的方法就是要抓住诗歌中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和联想,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想象和联想是需要生活积累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想象和联想的酵母。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朴实的语言和淡远的色调描绘了一幅清纯、幽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图景。其实所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实为平常之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的郊游中均能见到却熟视无睹,而《归》诗何以就表现出不平常之意呢?原来,即便是这样司空见惯的农村风光也让陶渊明宠爱有加,则正是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弃。这种淡远的文风,与诗人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是完全一致的,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高尚情操。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隐匿于云层后的“月亮”就容易找到了。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五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激活课堂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文中提出了一点教学体会,以便使语文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语文作为母语,人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乍一听,这应该是很好学啊。但其实现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长时间接触造成的学生学习心理疲劳,从而丧失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2)应试教育下的急功近利,使得语文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人们都说语文是厚积薄发,因此,有一部分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在高考前会战略性地放弃。这种放弃本身对语文就是一种伤害。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情况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作出了以下尝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掌握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呢?笔者认为,日常的座谈摸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分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措施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分析课文内容,设置课堂悬念。

高中语文课文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很多都是有比较完整的叙事情节的。有情节就有悬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适当的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

二、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够使课堂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激活他们的记忆力。比如,在教授游记散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心理,并要求学生站在自己立场上去理解,去与作者发生共鸣。在教授记叙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情节,在课堂上组织学习去模拟情境。通过模拟情境,使学生对文章本身有了更深的体会与理解,并最终升华课文意义,探寻作者心理。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使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比如,我们在教授散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并用心体会。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最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参考文献:

[1]张鹏翼。让中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甘肃教育,2006(14)。

[2]陈靖慧。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中学)。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六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一、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科学设计40分钟,合理调剂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倦之心理。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讨论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索,畅所欲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昨天,这儿一座村庄》这首诗歌是写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浅显易懂。教这首诗之前,我针对本县的特点,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改革开放后,我们青州市有了哪些变化?”学生便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新建的大道两旁如雨后春笋般地耸立了大楼……”“我爸做生意,买了汽车。”“我家买了别墅。”……整个教室热闹了,打破了串讲串问的沉闷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他们主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在充分的讨论中,学生已体会到了因为有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人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所以才有了深圳的变化。

二、讨论,活跃了学生思维。

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讨论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质疑,或老师提问,共同讨论。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马是吃草的动物,草地全是草,怎么课文中还说马是一匹瘦马?”初听这问题很简单,细一想这个问题又和红军过草地的困难紧密相连。于是我便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分四人一组讨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过草地时大批人马已把能吃的草吃光了。”有的说:“草地到处是泥潭,有草的地方马不一定可以过去吃。”还有的说:“陈赓,小红军都很疲惫,经过长途跋涉,马也累了、瘦了。”……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又使学生更加了解红军过草地时非常艰难。对小红军为什么三番五次拒绝陈赓的帮助,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讨论,提高了表达能力。

可见,讨论既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七

语言学习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充满着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立足于课程,结合适当的方法,在师生平等、合作的对话中,创设情境,积极鼓励开展评价,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和领悟,从而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教材与方法的密切结合。

英语教学中所选用的内容均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排列,包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科书的阅读单元,以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为依据,有通过语言和意象来陶冶性情的诗歌小说,有借助描写和叙事来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的描写叙事单元,也有介绍异域风情,自然之美的游记单元等。

这种分类意在为学生人文内涵的形成提供载体,为实现英语教学人文性的实现提供依据与指引。

如何选择方法呢?正如杜威曾指出:“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方法从来不是教材以外的东西。”因此,只有以文本为依据,方法与教材相结合,深入挖掘文章人文内涵,同时,结合学生经验确定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内化、生成教学内容,使个人的情感、态度与民族的、人类的情感和态度在对话中走向和谐,才是实现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正确路径与方向。

当前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侧重记忆,如过分关注语法结构,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翻译,“满堂灌”等问题,而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必流于形式。

2.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作为完整的个体,相互影响,共享着知识和经验,共同体验着人际关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并能不断收获成功喜悦的知识构建,通过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知识面得以拓展,逐步形成新旧知识整合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同时,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体验到了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工作的愉悦,丰富了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为教学工作的展开获得更多的动力和能量。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口语能力低下,自我效能感不强等弊病,教师多为学生创作条件,让学生自由表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任务在于提供刺激学生的反应和指导学生学习工程的环境。”关注教学中的人文性不只是提供现成结论,让学生认真听讲、快速记住已有的标准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理解、尊重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大胆质疑、主动选择、独立判断、去经历尝试,经历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获得生命品质的彰显和升华。

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意在“唤醒”,唤醒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智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活力,使教学不只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是深达人的存在的本性和无意识的深处。

这种唤醒是知、情、意的整体唤醒,处于唤醒状态的学生,其智慧和心灵都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亮。

如在学习“地震”一单元时,可以结合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地震的无情和可怕;同时结合汶川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学会善待生命,地震无情,而人间有爱,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胜灾难,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4.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从关注个体的生命发展的角度来激励学生充满生机地、持续不断地生长。

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长”,“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作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评价的方面不仅限于知识的能力,还应关注学生态度的生发、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不仅评价最后的学习结果,而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处在生成、变化中的生命的点滴进步。

同时,教学的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生命的差异,不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剪裁原本就不一样的生命,而是促进每个独特的生命最大的可能实现其价值。

在英语教学中,因为学生个体的学习经历、方法、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鼓励每个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进步。

四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播使者。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关注英语的工具性效用的同时,深入挖掘语言的人文内涵,促进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交融,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辛继湘.教学价值的生命视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向晶.人文精神在英语教学中的展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

[4]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5]杨忠.培养技能发展智能――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外语学刊,2007(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八

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方式的落后,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初中生在学习和社会竞争的双层压力下,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易于浮躁,对课堂知识吸收效果慢,学习状态不佳。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以简单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语文成绩下降;第二,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脱节,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降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语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逐步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实际操作运用性也越来越强,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在围绕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对语文课程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等等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改造,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推行与发展。教师的授课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师生教学的束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教师要通过案例引出课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幽默问答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讨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转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自己的童年出发,如那个年代与现代社会相比经济较落后,当时人们只局限于实现温饱。还记得当时玩具很少,并没有现在的电脑和游戏机,但是孩子们仍然有许多淳朴的童年时光。现在同龄人存在着许多沟通问题、以及目前独生子女常常有自私、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问题,而那是的孩子们虽然没有过多玩具,但是当时孩子的心灵淳朴、善于沟通,充满着生活乐趣。通过介绍教师的自身经历,引出童趣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关于童年的作文。第二,长时间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与相关课程有关的课外话题,转换学生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贯穿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把“学习是有用的”这一观念传输到学生思维层面。第三,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教师教学任务,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群体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团体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以优带劣,减小学生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互相探讨,交换意见,形成双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弥补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培养自信心。

三、创新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还会延续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即简单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长期学习。因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是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的来说,自主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考试知识复习资料,自己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利用此方式通过考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养成总结和整理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试题改错本,把错题总结归纳在改粗本上,经常性翻阅、回顾,以防犯第二次错误;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语文整体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归纳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积累成语、优美的作文语段。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建立专门的摘抄本,其中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等。并附上名词解释,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会有明显的改善,学生也能从积累中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要想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归位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式教育方式,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培养重点。教师要学会转化教学思维,仔细聆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做奋斗。

四、把语文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成为惯性。

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实施教学课程研究,亦有助于让学生增加对语文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兴趣,这也能为学生在以后的语文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的具体应用中,学生主动融入语文生活,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惯性。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语文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生活处处都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则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应该在社会大的环境背景下,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探索中文这门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课堂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初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想联系,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仔细研究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教师要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成绩。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九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交流谈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关系到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和正确思想观点的塑造;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学生本身对人生认识的基础课,更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础课,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多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主要内容进行,现如今一切教育都从学生发展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也要进行必要的改变,研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也势在必行。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进行探索。

一、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依托于教学板书和教师的口语表达,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即学生在下面“听”和“记”,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致使上课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情绪低沉,上课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的课堂不良现象。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进而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辅,进行创新教学。简单来说便是:教师要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盲点,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倾听学生的学习想法,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教学;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差,而且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力也差,需要教师变化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以其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分组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以放影像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扮演动画人物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的求胜心理,在对字词的记忆内容上,以比赛的方法,进行生词生字的教学,如此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三、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裨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教学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相比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感性认识的特点,教师在上课前,为学生安排一定的知识进行预习,或者进行导学案教学,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能提前有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能减少对新知识的引导时间,也使节约的时间能花在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也要为学生安排一定量的课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总结,使学生能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强化和巩固,这些强化和巩固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四、重视手抄背诵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写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抄生字生词,对于小学生生字生词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现如今,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小学生受到社会或成年人的影响,喜欢玩电子产品,主观的认为手写生字生词毫无意义或者意义不大,这种错误观念,造成学生或者教师对于课后抄写生词生字有抵触心理。所以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手抄生词生字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还要引导小学生转变观念,勤于手写,少用电子工具代替手写。采用手抄方法使学生在生字生词学习方面能有牢靠的记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间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育是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重视手抄背诵等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希望能给广大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者提供参考。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小学生心理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教师也要结合教育和学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探索,对课堂的具体流程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文字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给学生带来知识熏陶,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的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怀,表达自己的感情。

目前小学教学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按照语文教学大纲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别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往往碍于面子,特别看重个人与个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成绩的比较,导致学生的作业增多,压力增大,心理出现种种问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短时间提高学生的成绩,可是就教育全局来看,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语文教育现状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要积极的反思教学,开拓思路,重新燃起语文教学的热情。

2.1在画中学人教版低年级的教材,活泼生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发展。如果教师不局限于课本自身的内容,而是拓展内容。将学习变成有趣的事,给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平台。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想必我们语文的教学会大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节课时,首先教师将本文中所涉及到的事物让学生先画出来,比如主角荷叶,然后是鱼、蜻蜓、青蛙、小水珠。然后可以在教师的阅读中,将鱼等事物与荷叶联系起来,感受文章的韵味。当然,如果在学习之前,请家长带领学生去实际生活中去看荷叶,会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荷叶有个形象的感知,那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课下学生的体验,学生在脑海里会形成荷叶的整体形象,从而会发现夏天的美好,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达到了教学的最初目的。

2.2在情景中学在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在讲授《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学生第一次学习到古诗。当然,学生对于古诗并不陌生,因为在幼儿园期间,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一些古诗,但是,绝大数学生只是囫囵吞枣,不懂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仅仅局限于会背的条件下。如果教师像往常一样,对古诗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复阅读,解释相关字、词的含义,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懂得了古诗的整体意思,却感悟不到作者的内心感情,这无疑是教师教学上的失败。为了让学生有个很好的感悟,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笔者在网络找到一些思乡的视频,然后通过沙画的形式给表现出来,学生在结束观看的时候,笔者总结出这沙画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之情,古代人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呢?请看下面的视频并跟随朗诵《静夜思》。然后教师就讲解在表达方面,现代的沙画艺术是给观者视觉上的享受,创造了思乡的意境,而古诗短小精悍,则给读者意境上的构建,给读者刻画了李白当时的思想的情景。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笔者找了一些古人思乡的诗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尽管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在词汇量上可能会出现点困难。但是在字典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熟练地朗读了相关的语句,这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的理解能力。

2.3在演中学小学生表现能力强,对于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高。在教学《丑小鸭》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仅仅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平平。后来,由于家长的从旁协助,学生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后来,笔者向大家提议,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表达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小组表现特别好,能够大体上表演出了课文的内容。有的小组尽管有的学生记不住。

台词。

但是最终还是坚持表演。学生通过表演能够展现鸭妈妈慈祥、丑小鸭的坚强、鸭哥哥、姐姐的盛气凌人。学生们的表演绘声绘色从而表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对人性的尊重对挫折的抗争对美好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

2.4在说中学语文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让课堂动起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的积极发言。例如,在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量也丰富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要求每节课前十分钟里,按照学号的顺序,逐个上来演说。刚开始很多学生不懂得演说的形式,笔者鼓励学生多看《我是演说家》这样子的节目,可以谈谈自己的理想,可以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的事,可以讲讲先进科技的发展、可以讲讲对社会热点的评价。学生从刚开始的吞吞吐吐,到后来的娓娓道来,克服了困难,展示了自身的优点,提高了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

2.5在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要。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要重视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让学生有线索地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在黑板上给与一定的提示内容,让学生能够自读并理解课文:为什么在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在第二、三轮避三又赢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读了本节课有什么领悟?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了课文,既抓住了中心思想,又懂得田忌赢得比赛主要靠决策正确。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课的时候,教师同样采取了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比如围绕关键词“借”提问,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为什么?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这课的时候,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向学生提问:妈妈遇到什么情况了?爱迪生如何救妈妈的?结果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潜移默化地将本文线索给学生梳理,学生通过梳理相关问题,读了文章,学生能够为小爱迪生的聪明和智慧赞叹,同时也看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肯动脑筋,善于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所收获。通过问题启发阅读,能够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方向。让学生真正的学会阅读,提升语文的素养。

2.6在唱中学刚刚踏入小学的学生,大多好玩、爱动,爱唱、爱跳。因此,要在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在歌唱中得到熏陶。例如,在教学《王二小》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歌唱二信牛郎》,让学生聆听歌曲,体会歌词的含义,比如歌词中写到“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有的学生在听歌的同时热泪盈眶,潜移默化地理解了王二小爱国的精神,听后学生由衷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热爱祖国的情感,长大后要为祖国做出贡献。新时期,我们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这需要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使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我们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让学生更加的融入语文生活,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彻底的改变原有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语文素养的舞台。

[2]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3(3).

[3]纪国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4]江阿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初探[j].华章,2010(14).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一

自从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这样就牵扯了学生不少的精力。可是高考这个大指挥棒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最想走的一条路还是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于是总想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总是以勤奋认真为美德,于是总想多抓些时间,多讲些题目。可是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反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存在不少的低效性和无效性行为。具体如下:

一、“课件”弱化“解读”

因此,使用课件要慎之又慎,课件只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二、“朗读”冲淡“理解”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要使学生动起来,于是走进课堂,琅琅读书声犹如春风乍起。曾听过一堂课,教师采用了自由读、点名读、分组读、轮流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合读、若师范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读,生怕课堂安静下来,好像安静就代表着冷场。因此,“书声琅琅”成了该类课堂最值得炫耀的亮点。发出声音的读在阅读教学中找到了本位,得到了回归,但是,不发出声音的读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隐去了。

其实,学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因而,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相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发散,想象才能自由飞翔。

三、课堂指导顾此失彼。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一个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举手回答者只占少数,当老师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的时候,参与的学生就更少了,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或者某一个能说会道的学生独霸课堂,演独角戏的现象。此时,其他学生在干什么?当听众,当观众,或者已经被老师忽略。其思维已经游离于课堂之外,有时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非常少,而成为课堂的局外人。正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这些学生,使得课堂成了优生的演练场所,课后成了差生的补课时间。没有全体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量和质的参与,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重要原因。45分钟里,面对几十个学生,要真正让优生有所发展,让差生有所长进,的确不是那么简单。但它确实是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四、教学节奏张驰无度。

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调控作用,依据学生学习状况调控教学节奏,使教学节奏张驰有度,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无视学情的快节奏或者慢节奏会使课堂教学落不到实处,或者费时太多,收效甚微。

我们主张,课堂教学节奏张驰有度,何度之有?依学情而定。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不可单调与琐碎,松紧适度,难易交替,使课堂形成张驰的'生动整体。一句话,少花时间多做事,做得紧凑些,做得实在些,效果更好些!

五、“无效”讨论。

组织学生课堂上展开讨论,是体现新课程“合作探究”一个重要的方面。

再看看我们现在课堂上的讨论,教师问题抛出后,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冷场,学生不知怎么办;一是表面很热闹,但有不少学生游离于问题之外。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二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教学程序可用下图式表示: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

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

3、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

4、自我回顾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

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6、开拓延伸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三、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2、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三

摘要:当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使用不当,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面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有必要结合小学教育实际,采取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使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应有的教育价值,展现应有的教育魅力。本文致力于对教学策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露了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的缺失,指出今后教学策略的发展方向。

教学策略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桥梁,回答的是教学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学策略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是当前由于内外双方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使用不当。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早已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如何把教学策略落到实处,是目前所有教育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内涵。

“策略”,通常来说指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概念内涵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在呈现出某些共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分歧。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成果而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体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展现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则更加具体化,更有针对性。它指的是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小学生为对象,以实现教学任务为目标,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组,以使教学效果渐趋于最优化的手段与方法。邵瑞珍把课堂教学策略理解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1]。李晓文、王莹把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一分为二,认为它既包括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也包括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2]。该观点虽然分别从静态的和动态的双重角度来综合考虑,但侧重点仍然在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皮连生则更加看重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的服务。他认为教学策略的内涵外延非常宽广,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3]。由此可见,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概念内涵,不同研究者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方法手段,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教学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

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课堂情境,可以促进不同类型知识的掌握。通过对教学策略的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帮助教育者对教学策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教学策略的划分,国内外学者也各有看法。李伯黍、燕国材认为教学策略应属于“教学心理”的一个分支,包括“指导的”和“发现的”两大教学策略[4]。施良方则根据教学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把教学策略分为了三大类,包括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5]。加涅则把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的策略和指导的策略,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指导策略,更重要的是能把这些策略组织好,运用得当,并且其中许多环节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6]。由此可见,教学策略可从多个角度和不同侧面来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划分的种类自然不同。虽然它们彼此各有侧重,但亦相互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最合适、最恰当的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活动。

三、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接受和吸收语言最快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小学更是整个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作为起跑阶段的助推器———小学语文,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课堂的每一处,教学策略的选择与组织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使用,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预期。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策略,无疑会为课堂注入生命力,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对小学生来说,可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既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最后,通过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促进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现如今的教学理论还未形成科学严密的体系,内容驳杂,范围不精确。通过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丰富教学理论,完善理论体系,促进教学理论的完整性与科学化。理论要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最终必须要归于实践,而教学策略就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中间环节。教学理论是抽象的、概括的,它与实践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但是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不完善,以及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压力下,使得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变得困难,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造成了困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尝试、总结、修正,让教学策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80。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3]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伯黎,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19。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严厉和严肃,他们在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压抑、死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除了在学习上对学生投入关注,教师还要关心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他们能从心理上信任教师,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中。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能从语文基础知识学起,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处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来提高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二、有选择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课堂互动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成为了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对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用思考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就会打击他们探究的兴趣,使合作探究方式失去效果。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散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语言描述“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思路获得拓展,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由于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具有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的作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能够使他们对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使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获得实效。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提高自学能力。

在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在预习时,教师可以用问题来指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例如,在让学生预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以下几个问题:这篇课文哪段描写最让你感动?文章几处写到了“背影”?作者用“背影”作为文章的题目的深意是什么?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来阅读课文,并通过解决问题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预习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四、运用综合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地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知识探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初步形成的启蒙时期,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倡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纷纷采取肯定式、积极式、富有激励性式的评价。这种评价对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我眼中的秋天》作文教学导入部分,教师选用了一段舒缓的音乐作为教学背景,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听完音乐,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仿佛来到了秋天的田野,风轻轻地吹,金色的稻子也在风中跳起舞来了!”教师听完学生回答,对该生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你说得真好!非常形象!”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开始发言,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的秋景分享出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使他们的素质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

五、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用不断追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最为教学的目标。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提高。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五

本课题首先研究当今语文课堂出现的现状与问题,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如何改善当今高中语文课堂现状,作出以下分析解释。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培养学生们内心树立一种意识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利用语文课本的资源内容想法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一定的引导,学习的方法影响着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主体性思想,让学生主动、生动、灵活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首要提高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达到课堂教学质量。

3.2渗透语文“人文精神”体现语文课堂真正价值:重点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文性,应体现语文的文之美、句之美,这不仅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且丰富学生的思维想法,使学生们能积极面对生活,这就是语文课的价值魅力,关于这一点,教师们应以新课改编为前提,做到重新认真研究语文教学,认真感悟语文教材,很多文章可以反映出人之间的真、善、美,所以教师加强运用文本里的素材,将美感悟到生活中,带到学生心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感悟语文课堂的真正价值。

3.3优化课堂组织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死板、无趣、死记硬背、单调,不如理科活跃性,学生犯困,难以提高热情。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并关注学生,学生心里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好好表现,从而提升心理上的一种变化,课堂上老师带动学生们进入有趣的氛围中,可以转化教学形式,可以采用话剧表演、演讲、辩论一系列有趣的组织模式,不要局限于分组讨论等死板的组织,学生并未理解到语文的有趣性,可以在课堂上举些小例子,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也让学生们认真投入进去。

4结论。

综上分析可得,课堂教学的改革是需要老师传递思想,带动学生积极性,它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想法、一种理念,培养学生主体性思想,提高语文课堂上教学质量,在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有效的互动,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六

小学生有着和其他学段学生有不一样的特点,他们充满朝气活泼可爱,同时感性特点明显,尤其是在个人的感情表示方面,在个人的思维能力方面也开始日益独立化,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过程。因此,老师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更要注意孩子在行为方面的细节改变,主动关心学生,同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径那个重要的带路人。平时的工作中要更加有耐心,更加主动的关心学生的每一个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比如,在平时的授课课堂上,要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对班级中存在学习困难的孩子们说,学习不能急躁,要按部就班地慢慢来。同时,在课后时间主动跟学生交流,重点是协助学习暂时存在困难,学习成绩不太令人满意,同时在性格上又存在一定的内向且不自信的孩子。有时候会将这些孩子带到办公室进行私下交流鼓励,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并给予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要树立信心。同时在平时的课堂中,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逐步帮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并要求这些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改进学习的主要措施,对于学生的一点进步,要及时发现并予以鼓励。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平时授课时候,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问题,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长期努力之后,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暂时困难的孩子,经过训练之后,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会不断增强,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频率会不断增多。

这种变化,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根据上面的事例可以发现,师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感情交流,可以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进步,形成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情感体验,换位思考。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在教学中采用情感体验法,就很容易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寓理于情的教学效果,并指导着学生明白事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小学语文课的魅力。比如,在教学《沉香救母》的时候,首先进行角色设计,讲述一个现实中关于父母在旅游过程中出现险情,并舍身挽救自己孩子的案例,这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到一个景区旅游,在乘坐高空缆车的时候,缆车的绳子突然断掉,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这危急时刻,这对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孩子高高举起。

最终,父母双双遇难,但是孩子因为父母用手托起的缓冲力而得以存活。这个时候,教室里的孩子都被这个案例所震撼,孩子们在听案例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笔者利用这个窗口期及时设计相应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周安信小朋友演唱的《天之大》视频,孩子们被周安信的天籁之声所感动,在歌声中纷纷留下了感动的泪水,都为伟大的母爱父爱而感动。视频结束之后,笔者对这节内容进行概况,小沉香通过不懈的努力,受尽了各种苦难,为了救出自己的母亲,虽然他还只是个孩子,但是仍然要承受这份困难,就是为了实现救母,回报母亲对自己的抚养之情。然后我接着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抚养之恩么?你们的父母在平时都是如何对你们进行关爱的呢?大家可以都来谈谈。”这时候,学生都被调动了起来,主动抢着说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疼爱自己,呵护自己的。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母是如何的给予自己细致的呵护;有的讲述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让家庭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如何辛勤工作;还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安全,不论风雨每天都按时接送自己。这时候,笔者又利用同学们的这个热情,给他们留下了一份课后作业,就是“放学到家以后用自己的方式来感谢父母的抚养之恩”。

第二天上课时候,学生都十分积极的讲述他们在家的行动过程,有的同学讲述自己上街帮助父母买菜,有的在家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有的帮助父母按摩,也有的同学为自己的父母设计了一份生日卡片。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可以更好达成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发挥语文的情感教育功能。

3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是可行的,但是情感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而有所调整,实现该教学方法和语文课堂的完美融合,方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丰富情感教学的内涵,使之发挥理想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佟兴波.加强情感教学优化语文课堂[j].今日科苑,04期.

[2]李忠强.小学语文课与情感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论文题目篇十七

摘要:

语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文气息最浓的学科,随着新课标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但是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实际,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研究甚少。本论文围绕语文课程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结合新疆地域特色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就培养新型教师观来落实语文人文性。

关键词:

一、引言。

近年来,新疆地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力度逐渐加大,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始大量使用人教版的各学科教材,汉语文开始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并且成为文科课程的授课语言。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小学阶段只接触母语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基础较差,师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

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回归到语文课程的本质,就是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闪耀人文精神的光芒,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应包好以下内容:观念层面培养学生对人、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能力层面使学生具备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素质层面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收获健康人格。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应该紧紧围绕人文精神这一核心理念,旨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染人文底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的个体价值。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语文课上成“填鸭式”,完全忽视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和能力生成,更体会不到语文的人文美。人文性课程开发离不开以下教育理论。首先生命化教育理论,强调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建立起一种内在联系,使学生受教育过程也是获得生活经验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内在体验和个性体验,使教学不在是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尊重个体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内外兼备的美好人格。其次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等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发掘人潜在的人性,利用好每个人积极向上的发展特点,来规划人的教育。语文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使得学生内在潜能获得最大的开发。最后终极关怀理论,终极关怀强调着眼当下,但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它充分体现了对人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当下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的开发应该树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怀意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

四、加强汉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人文素养。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队伍,开展人文性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第一,教师自身人文知识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师素养,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要求教师多阅读,增加自己知识量,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才能将语文课文演绎为感染学生心灵的诗。第二,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的品格。教师的`自身道德水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养成。加里宁曾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不仅是诗意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向学生播撒真善美的人师。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语文学科是承载人文精神的最重要学科,语文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足,积极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第三,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念。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将实现课堂教学任务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新型的教师观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指出“语文教育要有更高的起点、更新的观念、更宽的视野,语文教育是对后代的精神的哺育。”同时,语文教师能够在现有的教材中发掘出更多人文精神内涵,尤其少数民族语文教师要能够结合民族地域特色,让学生体会到汉语文的魅力,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五、结合地域特色整合课程资源,对语文课本进行重组,建立起人文视域下的校本课程。

第一,完成课本内的整合。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删减,教材中课文篇幅较长,生字量较大的文章从教材中删除,可以利用集中识字的办法学习被删减部分的生字。另外,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个别语段进行适当删减,争取做到教材适应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第二,各学科间的整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尽快适应汉语学习,可以通过口语训练的方式,编写与《语文》配套的口语教材,使口语教材成为理解语文教材的助手,口语教材的内容应满足各学科之间同步教学的要求,以此加强学生对汉语运用能力。第三,语文课之外整合。将新疆地区民族节日、风俗、文化等加入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8847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