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通过思考和沉淀对书籍中精髓和意义的体悟和领悟的表达。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热门书籍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一
随着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从山川到草原到河流到沙漠的穿越…。
所以,当它终于被我读完后,竟有了被释放的轻松感。
我一直以为自己和所谓的丰富的生活毫无关系。如果说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我也曾信誓旦旦的说要过精彩的不一样的人生,总觉得平淡对不起稍纵即逝的青春。
也许粗茶淡饭的日子还是适合我,因为生活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这里的天还没有冷下来,但是有种预感,觉得气温随时随地可能自由落体地降下来。
所以每天早上醒来,都有隐隐的焦虑……。
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遍,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这话虽然听起来那么知音但它的确很肺腑……。
也许,也可能只是我其实没什么出息而已。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二
我好喜欢刘瑜女士这种接地气的学者。可能前半句非常精巧体面地表现出她的学者风范,后半句忽然急转直下,开始“傻叉”、“扒拉”,生猛不留情面地开始吐槽。就好像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学问家中突围,乒铃乓啷地扯垮那些端着的架子。
同样是社科学者,罗翔老师不谈张三的时候会苦口婆心地劝你读好书提前感知高雅快乐的能力,而刘瑜会大喇喇地说越形而下就越有趣——“读历史比读哲学有趣,读八卦比读历史有趣,看电影比读书有趣,站在大街上看打群架最有趣。”这样的女人太有趣味了。我也是“有胃口的灵魂”
当然,相比她絮絮叨叨的吐槽和插科打诨,我更喜欢穿插在这本书里的各种书评影评,比如她那句很著名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对斯特里克兰德的辩护立刻高深起来;比如她描述张爱玲晚年的落寞寂寥,想象那样骄傲的传奇女性为何用沉默来守护曾经的光芒;又比如《朗读者》和《兔子快跑》……对文艺作品发表评论的时候她总是多几分柔情少几分调笑,多几分同情少几分刻薄。或者说,因为写评论不是写博客,明显感觉写得更用心、更耐读。
我很喜欢刘瑜、梁文道这样很红的公共知识分子多写写像本书以及《常识》《我读》这样的小集子——确实很碎片也不太成体系,但知识分子的畅销书总比网红的畅销书好,时间拿来看几页书总比拿来刷微博好。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三
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送你一颗子弹",在这一篇里作者就《送你一颗子弹》这部电影对拉美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评论,作为一个政治学者,自然观点深刻,分析透彻深入,让人受益匪浅!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不应当流于表象和可见的,而应当看到更深刻更本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想要带给读者的或许也就是这么一种人生态度吧,所以选用了这个标题来作为正本书的名字。
“如果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红军在与敌人的对抗中爬雪山过草地,那么我这几年的生活就是一只骆驼在默默无言的穿越撒哈拉沙漠。”表达的多好啊!“作为一个无限悲观的人,我常常以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这种悲观,以掩饰自己还死皮赖脸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带来的尴尬。别人往往记住了说话的语气,却忘记这语气之下的信息。事实是我觉得人生的确充满了不可知与不可能,对此我心意难平,一气之下唠叨出这么多文字,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人类学笔记而不是心灵随笔,或者看作一部精神疾患大全也行。”这些文字简直就是一类人的精神写照,真是观点精辟,句句箴言!纵然都是些胡思乱想,但是作者站在不一样的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未尝不是一场激励人心的指引。可能每个人读完后的收益都不同,可能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更加不同,但是你读到了什么,那就是你的收获!与我而言,对于一直向往的更高层次有了略微的一睥,对于一些问题的思索有了更深入明确的认识!
孤独学习研究知识的人们,不免会有各种疑问与思索!但同时这些思想的火花也是那么短暂易逝,其实大家都这么健忘!有点像《初恋50次》里的情形,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又都有所积累!于是不断的疑惑思索,只是要有耐心,要把握好平衡,保持自我的思考,不断学习。潜移默化的积累总会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相信自己,保持好奇,守住耐心,去创造自己的日子,构建自己的人生吧!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四
在这纷纷扰扰的社会,无论你是学生、上班族、还是宝妈,总是忙忙碌碌,有时觉得自己一天下来,一个月下来成长甚少,甚至庸庸碌碌不知道自己都忙活些什么?无目标,无趣味。
那么《365子弹笔记》带你制定目标,整理时间,记录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的重点事项与生活足迹。但是这不是普通的笔记,是一本能让人发挥想象力的绘本手账,你哪怕没有绘画功底,这本书教给你怎么描绘整合重要事项,怎么记录有意义的一天,让你的生活随着你的笔,过的五彩缤纷。
这本书的作者齐诺·康普顿,是一个敏锐的作家,涂鸦强迫症患者,文具谜,住在伦敦,从事出版工作,由于作者的痴迷与对生活的热爱,用各种涂鸦把生活工作绘制在笔记本上,最后被朋友同事喜欢,效仿和认可。
最后她整理了这本《365子弹笔记》,把自己所记录的各项手账记录形式、表格、涂鸦都汇总与此,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人来管理时间,记录生活。
此书出版后,成为了风靡全球的神奇高效笔记法,席卷欧洲社交网络、手账圈。
它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录生活点滴、整理杂乱工作,还可以逐步提高你的创造力、丰富你的内心感知。
书中说:“子弹笔记法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思维整理和时间管理法,能有效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与创造力”。
我看完整本书,在实践中觉得子弹笔记法是一种发挥个人潜力,提升自己的有效管理工具。不仅能让我全面的看到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每天发生了什么,还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涂鸦记录自己需要的事项和明细。让生活,工作变得有色彩。
这本书它分为四大部分,有学习篇、工作篇、生活篇、娱乐篇,可以覆盖我们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增加删减,总之,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地方记录,用涂鸦以及表格线条等汇总,让我们生活变得有规划,有推进,有色彩。
看完这本书,我根据上面的形式,开始绘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子弹笔记。以下是我的感触。
1、让我的各种计划,不像以前那么单调,开始有了涂鸦和不一样的形式,感觉一目了然。
2、让我有了更多的记录形式,开拓了我的视野;
3、让我在绘制的时候多了一些乐趣和思维,成长了不少。
4、让我的生活,有了记忆和收获,把爱遗忘的东西,开始慢慢有了推动;
5、做完各种手工绘制表格,让女儿对我有了一定的夸赞,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6、让我慢慢变成一个有规律,有自律性的人。
7、时间掌控更好,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
8、让自己拥有了一个记忆的手绘本,可以随时翻阅见证自己的成长。
总之,这本子弹笔记,可以让我清晰看到自己要做什么,重点是什么,方向是什么,变成了有目标,更有向往的一个人。同时我在手账本里,也有一部分家庭账务方面的记录,让家庭里的财务支出等,也明确有了出处。知道了钱哪里该花,钱哪里该控制,对资金也有了掌控。
最后,我想说,这本手册很实用,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删减增加创意,让我们每天可以活得更充实,更美好。
如果你一天漫无目标,不知道要干啥,那么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让自己动起来吧!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五
任何事物都具有表面和内涵双层含义,《子弹笔记》也不例外,其双层含义分别是形式与实质,形式是如何做好笔记,实质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因此我的文章也分为上下两篇——实践篇与读后感,让我与大家分享子弹笔记的硬货与软货吧!
我入坑手账也有几年了,手账本、胶带买了一箩筐,却日渐荒废,看到《子弹笔记》我才明白,笔记不应成为生活的负担,不能为了写而写,应为了梳理人生而立。
在下文中,我没有完全按照作者的目录,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说是满满的干货,希望我们共同进步哦!
序言。
虽然书中将序言归为第一部分,我仍认为序言需要单独列出,毕竟它记录了子弹笔记的诞生及其内涵。作者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身为多动症患者的他,从小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后,他摸索出了子弹笔记来辅助自己工作和生活。恰好我刚看过介绍多动症的文章,对作者所说深有感触,在了解了这个背景的情况下,定会相信子弹笔记对于工作和生活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的人大有裨益。
这一章是从理论角度,讲述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子弹笔记来掌管人生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时间和精力。
第一步是深度挖掘自我意识,遵从本心,无悔过往,屏蔽外界的声音,活出自我,甚至觉得“明言明语”存在即合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
第二步是把意识具体化,写下自己的思想清单,比如准备司法考试、每天阅读、坚持健身、不喝碳酸饮料等,并按重要性排序,在执行时倾斜生产力和注意力。
第三步是将文字转化为行动,再转化为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子弹笔记连通思想与行动,帮助我们过好这一生,体现了子弹笔记的现实。
以上就是子弹笔记的形成步骤,不在乎是不是手账本、无所谓有没有胶带装饰,而关注自我的思想是不是准确、无压力、无负担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任笔尖滑动,是心灵的驰骋!
该部分主要分为快速记录法、集子、任务迁移、来信等几个部分,其中快速记录法和集子是主干,我将作为重点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集子的字面意思有点晦涩,遂用集合替代,引用数学概念的集合更能体现其意义。
1.快速记录法。
顾名思义,该方法有“快速”和“记录”两层含义。
快速主要体现在特殊符号、迅速定位(标题和页码)及短语运用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作者的方式,根据自己的习惯执行。
记录则包括任务、事件、笔记三种类型。任务是日程笔记中重要的一部分,认真记录待完成和已完成的任务,辅助工作和生活;事件主要记录与生活有关的内容,作者建议简明扼要记录核心内容,而我由于思绪比较繁杂,更倾向于记录某件事引发的当下感受;笔记可以简单理解为“课堂”笔记,不过把课堂转化为生活,也就是可以让我们变得生活更好的做法!
2.集合。
集合主要包括子集和将它们串联起来的索引。
索引的存在看似是为了更快地找到所需内容,在我看来更是为了建立某一领域的架构。因为子弹笔记推崇一个笔记本记录生活中的一切琐事,以此提高效率,副作用就是笔记杂乱无章,因此需要通过索引整合前后记载同一话题的部分,从而建立整体思维体系。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数种实用而正向的思维模式,前文也提到,该书不是简单的教我们怎么样记笔记,而是教我们如何让工作更轻松,让生活更快乐,让关系更融洽!
为了脉络清晰和结构完整,我将思维模式简单粗暴的分为过去、当下和未来三部分,这里的分类不是“一刀切”,比如接受不完美就贯穿我们整个人生,只是按个人理解将其归为某个时间段罢了。
1.过去。
反思——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由于附加在躯体上的身份,会导致对自己或对他人的评价产生偏颇,抑或是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并不客观。最近我就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强化了初心——反思使我们更好的前行。
2.当下。
意义、时间、掌控——毫无意义地活着,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最近我在上加入了一个小组,名字是如果我们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只有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做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积累和沉淀,才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惶恐,学会感受当下的力量。
感恩、辐射力、忍耐——用一颗爱心而不是用语言与这个世界沟通,有意识地强化对健康、家人的付出、朋友的支持等感恩,就会发现,生活中不缺少爱,只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而我相信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无力感、不完美——人生的道路不会全是坦途,在低谷时要接受现实,学会调节心态,书中推荐了“橡皮鸭调试法”(发泄法)和停顿目标法(比如我喜欢在考试前洗衣服),我们要认识到完美是违背自然的,不完美才是真实而美丽的,及时调整心态,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生而为人,我们已经尽力!
3.未来。
目标、循序渐进、拆解——正是前些年的所有目标把我们引导成为了现在的样子,而每一个大目标都是由无数个小目标缓步达成的,班级倒数的人不会奢望通过一次高考进入top2大学,只有一步步从认真听讲、多做习题、月考前十、期中前五、期末前三、高考第一稳步达成,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一起来做短期和长期计划吧!希望人人心愿达成,努力兑现!
该书还有艺术创作和结尾两个部分,以及穿插在其中的案例,都是为了促使我们更好的运用子弹笔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在此不做详述。
最后以作者引用的塞涅卡在《道德书简》中的一句话作结:
让我们不要拖延。
让我们每天清点生活。
每天都作为生活最后润色的人,永远不会缺少时间。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六
刘瑜这本书,当时吸引我的是书名,觉得很有新意,想看看讲的是什么。看了下目录,发现记录的是一些生活随笔,很贴近现实生活,一篇一篇的生活随笔十分短小,有着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
很难想象这样的文字出于一位学政治的女博士之手。慢慢读进去,便惊叹于作者学识如此广泛,历史事件、文学书籍、政治社会理论信手拈来,文笔时而细腻丰富,一草一木,一事一人皆能牵扯无限思绪,引出不断遐想,如一股清泉缓缓注入,透彻人心;时而辛辣老道,眼光犀利,抽丝剥茧,总是一语,在你没反应过来之时于现象中毫不留情地直抓本质,真如一颗子弹,爆裂而出,直击人心,令人酣畅淋漓!
在此特意选三篇能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文章,摘录如下。
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孤独生活,她说这需要像适应残疾一样去适应。在长期的孤独中,就像一个圆点脱离了坐标系,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称其为问题,你时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个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黑。但就在这样的圈子中,多年来仅仅凭着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我也坚持了思考,保持了表达欲,可见要把一个人的意志的皮筋给撑断,也没有那么容易。
”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内心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审视生活,我们才能享受生活。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七
看完了这本书,里面有些句子是好的,有些观点是启发灵感的,不过为了某些句子某些观点去看这部书,不能说是完全浪费时间,但可以说是没有创造性的利用时间,读这本书更像是浏览微博,看了好几页,能看到一句值得再看转发或评论的,然后继续下拉滚动条。
总体上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如果恰好有富裕的时间,可以在碎片时间看完它并整理下作者叙述生活之外的句子,不过整理出的句子,也大都“观点多于道理”。
对于豆瓣上的评分,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嫌。
书名很好,第一次看见就被吸引了。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八
《送你一颗子弹》,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什么书,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书,没什么还看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不断看见关于《送你一颗子弹》的介绍,还有什么推荐的。反正是很火,所以呢,我就特意找到看看,感觉还不错,就有意要买一本,现在已经看完了觉得作者很有想法,观点也很犀利,语言很大胆,还很幽默,其中经典的语录,现在有人已经摘录下来,网上可以看到,看时让人忍俊不禁的想笑。有时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本书是随笔体,写的大都是作者生活最后中求学中的点点滴滴。写的随意自如,有时会感叹,这样的语言也可以啊!呵呵,对也可以。现在好书不多,值得看的更少。小说太长了,没时间看,只有这些随笔类的小书,能在下班后抽出闲暇,躺在被窝,伴着淡黄的灯光,在宁静的夜里品读几许,体会一下别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安然睡去。呵呵多么安逸!
这是作者的简介:刘瑜生于1975年12月。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为《南方周末》写时评专栏、《新周刊》写书评影评专栏。《南方周末》20xx年度年度专栏作者。
个人作品:《民主的细节》(美国政治观察专栏集,20xx年南方周末年度图书)、《余欢》(小说)、《送你一颗子弹》(随笔)。
大家有时间就去阅读一下吧!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九
这是一本作者的生活随笔,用批判性思维和调侃性语气记录身边的事情,记录自己的思考。特别赞成作者说的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的生活色彩。
感觉作者是认清了生活的悲观本质,并把它撕碎揉烂之后用嬉皮笑脸的语气描述出来的。
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碎碎念的朋友聊天,这位朋友幽默,风趣,说话毒蛇又一针见血,并且还十分的接地气。惊讶于她看事情的态度和角度,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比如提到亲密关系和小圈子时,她认为有一个小圈子固然可以相互取暖,但是结果是往往是大家集体“坐井观天”,有时候温暖也会成为压迫。
特别喜欢她说的:文字不是我记录生活的方式,而是我体验生活的方式,因为书写的过程拉近了我和被书写对象的距离,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现了五官和表情。
这就是我喜欢写的原因呀!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
今天终于得到免费,继续阅读几篇文章向后。几个喜欢,有几个困惑。
亲密讨论圈。不明白。
像不相干的人一样,徐是由于命运的命运。哈哈。
阅读集体的早晨练习,我似乎突然意识到,他们的军事化系统管理的蜂蜜迷恋来自。
耸人听闻的艺术,我真的发现刘玉的修辞技巧是惊人的啊micha啊micha,多么我支持你的事业,但是,在这个高耸的海绵胸罩面前,我真的很尴尬。-她太耸人听闻比海绵作为一个海绵的胸罩垫高出-真的聪明。
诗风乍一看,从韩汉和沉浩波的话语战争-我也特别检查了沉浩波是谁。但是从我身上,即使他是百度,我知道我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不是很冷。因为诗的这个是一个很迷惑的事啊!-再次预览,我认为有必要澄清下一个,我不明白不是诗的存在。我不明白是...我不知道啊。
今天不行歌,因为最近的歌曲列表是我的拥抱歌曲。放在这里,跟这篇文章不太合适。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一
以前写文章之前总想着起一个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名字,这样才会自认有成就感以及很有文采。都说读书笔记这东西不时兴了,可是如今的我越发觉得读书笔记才是洗涤心灵的灵修方式。首先,它免去了你起名字的烦恼,其次你的文章中可以大量自然且明目张胆的出现该作者的文章段落,因为你是带着崇拜的心去引用,而不是龌龊的抄袭,最后你会借由别人的思想进行自己的思想革命。
刘瑜,真是一个神奇的女人呀,她怎么一面可以像个好学生那样在学业上取得了那样的成就,一方面又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拒绝长大,拒绝一切外界的浸染,而遗世独立呢?她的成就保证了她可以为所欲为的进行着她的那些小梦想,小心思,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却又给人可以迷恋的力量。《送你一颗子弹》是早就听说过的好书,各大贩书网站都一致好评,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一度很怀疑这本老少皆宜的小书是炒作的果实,但当我烦乱时终于下定决心读读强大女人的随笔时:我不禁一身冷汗,因为幸好,我没有错过一本好书,对我影响如此之大的一本书。
整本书分成了五个部分: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就我个人浅薄的程度而言,我最喜欢“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这两个章节,或许这与我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有关也说不定,这一阶段面临毕业的学生症候群以及面临找工作的无经验惶恐论,目前我对我人生意义的迷失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所以突然有人告诉我人生意义本身就是不可知,顿时我就松了一口气,呼~我找到了解脱的出口。而面临爱情,我根本就是不抱有期待的,面对着一个个相亲的对象,我找寻着最适合的那个,可是当我找到了之后,我发现你必须先忍受得了他的说话方式才能真的容忍自己与他过得下去日子,此时这一句“爱情之不可能”便又为我的爱无能找到了释放的出口,我想:啊,不光是我,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可能存在爱情的感情,所以我与生活做的不是妥协,而是我过的本就是生活。
说到这时,我不禁看了眼外面的天空,只看到窗子对面层层的高楼,以及永远不会通透的蓝的沈阳的天空,我好似又变成了那个悲观的自己,看不到我想要看到的瑰丽的未来。最近特别爱听汪峰的《光明》“也许迷途的惆怅会折碎我的脚步,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虽然失败的苦痛已让我遍体鳞伤,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都说失意以及没有归属感的人都爱听汪峰,他总给你编织一个梦,让你还会傻傻地面向未知的荆棘,会依然盲目地相信自己就是传说中的骑士,不会有诺曼底登陆,不会有复辟王朝的阻挠,你会从一个平民变成一个坐拥天下的拿破仑,嗯,或许会吧。
我会慢慢地细细地品这本书,就想我愿意慢慢地品味我的人生,跟着任何智者与清醒的头脑。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二
十年前的一本书,到现在,整个中国可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也从剑桥回到清华。第一次接触到刘瑜的书,应该是在大一,那个时候匆匆打开,也匆匆合上了。
再次打开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读了前面两页,觉得尚且还算有趣,花了几个小时也就读完了。书里的某些观点可能是我有在思考过,但是作者将其写了出来。
作者所过的一种生活,正是我一直想过的,但是我远没有她这么优秀。但是怎么说,有时候没也是有赶上时机。其实大学的时候,我就在思索孤独的意义。高中时代的我的确是孤独的,但是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总是僵硬。再后来到了大学,孤独只是和成长交融在了一起,一个人的目标更明确,倒是也结交了三五好友,也不算是孤独。
孤独就孤独吧,只要是行走着,就不是孤独。读书的意义在于什么,读书的意义在于让你思考,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你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层次。
这是我想说的,接下来希望你好好读书,别抛弃孤独。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三
作为一个愤青,而且还是政治学博士,刘瑜可以说是什么都敢说,不过她说的都挺有道理,批判也批判的入木三分,撇开这些愤青的思想不谈,我觉得就写写自己的生活还是挺好,尤其是这么一个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人大,清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最后又去了剑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她这么丰富的经历,更难能可贵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的人,到了30岁还是单身,这也正好让她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天天缠着老公买这买那,或者给孩子洗澡换尿布,所以,这也是一种不幸中的大幸。
在此特意选两三篇文章摘录下,觉得不错,甚至和我的想法也有相似之处。
在《有关的和无关的人》中,作者写到自己在闲来无事的情况下清理手机通讯录,发现了一大堆根本没有太多交往的人,这些都是一些若有若无的人,认识的越多,忘记的也就越多。而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都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的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在《一天长一点》中,作者认为马克思把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活也是如此。吃饭睡觉买日用品是为了维持生命的“简单再生产”,而看一本好书,发掘一个好cd,看一个好电影,写一篇饱满的文章,进行一场会心的谈话,跟好朋友吃一场欢声笑语的饭,这才是“扩大再生产”。可悲的是,一些“简单再生产”往往霸占了我们的“扩大再生产”,那些不得不做的事隔断了我们与自己想做的事。我想,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毕竟时间是有限的。但至少人可以选择调整和改变,通过合理安排,通过把自己的事情分为第一类事务和第二类事务差别对待,“扩大的再生产”还是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孤独生活,她说这需要像适应残疾一样去适应。在长期的孤独中,就像一个圆点脱离了坐标系,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成其为问题,你时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个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黑。但就在这样的圈子中,多年来仅仅凭这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我也坚持了思考,保持了表达欲,可见要把一个人的意志的皮筋给撑断,也没有那么容易。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它让你只能重返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们彼此可以对话,你还可以学习观察微小事物的变化,万事万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打量它。绝望不是气馁,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的”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就是它是自由。
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内心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摘抄到此结束,不知道你能感受到什么,在脑海中肯定也有好几种声音在说话吧。
在本书后记中作者提到了自己爱写,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她记录生活的方式,而是她体验生活的方式。多年的书写,使“回忆”对她来说变得可能,重读以前的文字,沉没的世界重新浮现,就像捡到满大街的钱包一样捡回无数个过去的自己。在此我想回答一下大头曾经问我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我能记住这么多事情?这篇后记中作者的观点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完美回答,从上大学到现在,自己确实坚持写了很多字,我能体会到作者说的这些,只是我并不习惯重读以前的文字,唯一能做的就是进行阶段总结而已,所以我还是捡回到了若干个过去的自己。再回到本书后记,作者相信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这样的人生态度就是这本书中所有文章的来源,而这也是度过有意义人生的唯一方式。
我想作者把这本书命名为“送你一颗子弹”的道理也就在此,她告诉你她体会到的,她感受到的,她所理解的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至于你现在懂不懂完全与她无关,反正她把子弹给你了,你如果有一把刚好与子弹型号相符的枪,就把子弹装进去,然后狠狠地朝自己的生活射击吧。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四
《送你一颗子弹》是《南方周末》年度专栏作者刘瑜的随笔集,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大到制度,小到老鼠。作者认为,“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我不得不说这类型的书算得上是我最喜欢的,没有之一。我喜欢这样的书,有故事,有情感,最主要的是有意思。有意思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给出的一个夸赞,能说有意思的书,就我而言是不多的。能被我称为最喜欢的类型,不乏三个特点,要真诚,要现实,要幽默。
我喜欢这样的书,刘瑜写的书很符合我的审美。对我来说,写作手法可以简单,语言优美也是在内容吸引人的基础上的锦绣添花,文字大胆,另类,带着书中人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样的书总会令我看得欲罢不能。
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就完全符合我所说的特点,会让人看得舒服,通俗来说就是“合我胃口的书”。人的一生有几十年的漫漫长路,除去那段不记事的年纪,大多数热还是有几十年,何况还有些长寿的人。每个人大致对一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有句话不是说“thereareathousandhamletsinathousandpeople'seyes”。但是要是完全不同的话,世界早就不缺idea(创意)这种东西了。有一种叫惺惺相惜,书中所说“我觉得,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这种话只有刘瑜说的这般自然真实了。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的有好事坏事,爱情仇恨,真实虚荣,伪善贪婪,这些展现的不留一丝后路,不掺一份虚假的,就是人性。
我喜欢这种真实,连带着贪婪,仇恨,虚荣的,也都爱上了。我看到的一个小社会,没有半分修饰,没有遮掩其上的所谓“正能量”,让我却呼吸到了自由与真实。他告诉我的就是“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何必虚假的遮掩起来,自欺欺人罢了。”
人性的真实,美或丑,善或恶,都有我们自己回去判断,如果有一天,报纸,新闻登上的多一点真实,我想也许不会再有那么多哭的稀里哗啦,令我整个人都不太好的采访了。
青春,我这个年纪还没结束,刘瑜又有这个年纪的赞美,也有批评。我崇拜一些追梦的人,竟然可以放弃自己的学业去追求梦想,但是我不得不说,同学们有时候也不要太倔强,和父母吵翻什么的,请先准备好可以让自己活下去的计划,离家出走什么的,也要至少带好饭钱,追梦的前提是自己身体健康。
上面纯属个人的玩笑话,其实有一句话是很多人想说的,特别是在自己已经决定的情况下:“每个人有自己的思量和打算,你的思想我不干预,我的想法请你闭嘴。”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从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笑得甜甜蜜蜜,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三年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但是人的一生还是大的喷嚏比较多。
生活里的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坚持而打拼,我们不需要对于别人评价过多,毕竟那是他的人生,自有法律,条规约束每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代价和后果,那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坚持自己该坚持的。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五
第二次读此书,最最佩服作者的还是她总能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的例子讲述自己对于社会、人生和生活的一些领悟,金句不断。
比如『没有喊出薄荷的那一秒简直就是动物园里隔绝狮子和人类的那道铁丝网』。
比如『人类活得虚张声势,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把活不活下去重新变成一个问题』。
比如『送礼物其实是送意义,而意义又如同新娘的红盖头还是不掀开来的好』。
如今“有趣”已经成为一个备受追捧的标签,在我看来,作者就是一个有趣的人。经常觉得自己无趣得很,希望这一年多读书,多做增长见识的事情,减少无意义的时间浪费,努力让自己离有趣靠得更近一点。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六
少见地,用5次读书时间学习了《子弹笔记》这本书。
其一:它不是一本注水书,像很多日本作家写的(因此电子书是最合适的)。非常“干”,甚至读第一遍没有理解清楚。
其三:严密、开放并存。所谓严密:几个基本功能,如每日、每月、迁移、未来看似不复杂,然而想随意变动却发现互相之间的关联,甚至它几个简单的符号,第一眼就想改动但至今未找到更好的替代;再说开放:很多方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建议,就像作者所说,是一个个“模块”,如果照单全受基本会“噎死”。无怪它有一个庞大的子弹笔记bujo社区!
实践从昨天开始:就是那几个简单,我开始没有瞧上的符号,itwors!
分析了一下,主要的两个作用:划掉任务后小小的成功感,还有更重要的“迁移”动作,即可以审视,有保证事事有着落。
如此,原来头脑中的一团乱麻至少可以抽出几根或几缕(才发现之前的我是多么高超,完全靠“灵机一动”来运转),不会在头脑中缠绕、打结、死机!
不过,正由于bujo的开放性,借助它的经验建立自己的体系需要不断的实践,好在,有一个庞大的子弹笔记bujo社区。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七
这本书就有这样的魔力,让我凌晨1点都舍不得爬上床,恨不得抱着一口气读完。可,这么好的一本书,岂是简简单单一天就能翻完的?一定是要花些时间去用心体会和思考。
“晚上和朋友打电话,说到“自然”。我说,早九晚五的生活不自然!每天早晨,挣扎着起床,衣冠楚楚地赶到一个格子间里,从事着和“意义”有着无限曲折因而无限微弱联系的.工作,然后和一群群陌生人挤在罐头车厢里,汗流浃背地回家,回家之后累得只剩下力气吃饭睡觉了。这不自然!”
“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得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这一切,据说都是“因了冥冥中的缘分”
让子弹飞读后感篇十八
让子弹飞,是什么意思说全了,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如何理解我已经开枪了,你什么都没有看到,不要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你就会看到结果。给我时间。
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是子弹,电影的上映,就代表了姜文已经开枪了,也许只是第一枪,也许还有第二第三枪。他想要击中什么他想要什么结果此刻你们看不明白,不要着急,就让子弹飞吧。
事实上,这部电影中鲜明的对现实的影射,是任何一个对现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观察到的。
最直接的最明显的就是,县长买官,上任后再玩命捞钱。县长想的只是和当地恶霸同流合污,欺压百姓,然后分赃而已。而故事就是从这个买官的县长开始的。
而故事的发生地,为什么叫鹅城呢虽然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县城,可是象征的正是我们的祖国啊。我们的版图是什么样貌呢是啊,我们常说它是一只雄鸡,可是,我想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威风。与其说是雄鸡,不如说是肥大呆滞的一头蠢鹅吧。我们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鹅城之中。
在这鹅城中,有县长,有恶霸,还有无数浑浑噩噩的百姓。而县长,恶霸,这些有钱人靠什么发家呢他们靠洗劫老百姓的财富发家。他们把老百姓当做廉价劳动力,贩卖到美国,挣得美元供自我挥霍。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我国高企的外汇储备,两房和美国债券的巨额亏损,已经无以为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时,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在电影中有着无比强大实力和对穷苦大众慈悲的恻隐之心的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张麻子来到了那里。彻底打破的鹅城往日的“和谐”。
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赚钱,不去富人身上赚,却要在穷人身上赚师爷告诉他,现实就是这样的,依靠着的乡绅,富豪的支持,他这个县长才有油水捞,他所能欺负的也仅有老百姓而已,否则,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师爷告诉他,县长从来是没有胆量去剿匪的,可是却很有胆量以剿匪的名义来收钱。正如,从来没有胆量去降房价却有胆量以将房价的名义来收税,从来没有胆量去抓贼,却有胆量以维护治安的名义去扫黄,从来没有胆量去挑战美国,却有胆量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
不信邪的张麻子[姜]不想这样。师爷告诉他,要想赚钱,必须跪着。可是他想站着把钱赚了。这其实是姜文的内心独白。姜文的电影多次被大陆禁映,因为他喜欢挑战权威,喜欢叫板,可能有人告诉他,想赚钱,你就要认怂,就要妥协,就要装孙子,就要主旋律,可是他在那里告诉所有人,我不跪着,我要站着把钱赚了。
如何站着,也即是有尊严的,把钱赚了,也即是维护自我的权益,电影告诉我们,枪和醒木,就是有实力对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之后,姜文说,我要给所有人公平,有名无实的冤鼓,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让大家来鸣冤,要给大家主持公道。这就好像上访制度一般,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却没有人有机会经过它来洗刷冤屈。
老百姓看到张麻子[姜]的铁面无私,一齐给他下跪。张麻子骂到,早他妈没有皇帝了,没有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说,不要做奴才,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人应当是平等的。看得出,对国人的无奈。
张麻子[姜]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当官,也不是当匪,不是有钱,也不是有权,而是读书,留洋,学知识,学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乐。这一段,看得出姜文对知识和艺术的向往,对钱和权的鄙视。他期望人们能够看看外面的世界,能够了解人类已经拥有的礼貌。去真正陶冶自我的心灵,去追随自我的精神。
之后,胡万在陷害六子的时候说,县长的儿子,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这就是不公平,我们要公平,要公平!虽然电影中的六子并没有以权谋私,可是现实中,我们不是恰恰需要吃一碗粉给一碗钱的公平吗而这看似简单的公平,离我们却最遥远。
六子被诬陷,倍感冤屈,他的选择是切腹以证明自我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强拆被侵犯的受害人选择自残来抗争一样。
接下来,张麻子[姜]和黄四爷正式展开了较量,张麻子抢来富人的钱,发给穷人,这是一段浪漫主义的畅快淋漓的发泄,打破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义,让无耻的剥削者付出代价,让善良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可是,也只能在电影中得到短暂的宣泄罢了。
在最终与黄四爷的决战中,张麻子[姜]仅有势单力薄的四个人,而黄四爷则有数百之众,实力比较如此悬殊。张麻子向民众发钱,可是第二天民众乖乖把钱交给了黄四爷。张麻子问手下人为何答曰,怕。张麻子说,怕之中有的是怒。我们要把这怒引出来。我想,这也就是让子弹飞的真实意图所在。它要煽动要挑动的正是观众心中压抑的怒。这怒指向谁我不必多说。
于是,第二天,他们不发钱,而发枪。给人民抵抗的力量。可是,人们依然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四人骑着马在空荡荡的广场上一遍遍呐喊,却没有回音。那里姜文想告诉我们他的孤独和寂寞,颇类似鲁迅所说的呐喊。想唤起民众的觉醒,可是收获的只是凄凉。没有人响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麻木冷漠忍耐受欺,这就是中国人。
张麻子[姜]说,他们只帮忙赢了的人。于是他们四个人继续前往黄四爷的堡垒。某种势力的大本营。他们四人势单力薄,形单影孤,应对的是黄四爷家门口的一扇大铁门。严丝合缝,透露出威严和强大,将他们死死挡在门外。
而黄四爷,也即是高层人物,对于他们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却颇有些不屑。显示出某阶层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最终,靠着替身的帮忙,他们最终发动了群众,暴怒的人群,降黄四爷的铁门冲的粉碎。人们肆意的宣泄,拿走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张麻子[姜]问黄四爷,你重要,还是钱重要黄四爷说我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钱重要。张麻子说,你再想想。黄四爷说,那还是我重要。张麻子说:没有你,最重要。
那里姜文想说的是,权重要,还是钱重要。他最终说的是,没有不受监督的、凌驾于人民至上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全片凌乱而随意的向我们暗示了很多东西,影射了很多东西。除去这些,其他时间是姜文的自由发挥。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风采,不失时机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来尽情宣泄,体会造物主的无所不能。
总之,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抗争,愤怒和呐喊于一体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浪漫主义,而又充满了随意和肆意的作品。
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说的东西太多了,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愤怒了,他也太想唤醒出一些东西了。
他开枪了,他需要时间,他要让子弹飞。
最终,于姜文而言,比起已经彻底沦为靠忽悠观众来骗取票房,诅纣为虐之流,他至少还想说些什么,还想表达些什么,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90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