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立秋散文随笔篇一
听说今天已是立秋,光阴荏苒,一叶知秋的季节,喜欢怀旧,怀念故人、怀念人生的一些片断,寻找心底的一些记忆,仿佛有一只留声机为你播放着动听的乐曲。
在这样的日子里,你可泡上一壶茶,邀三五好友叙谈,慢慢地消磨时光。慢生活,好享受呀。
心里想着,知心姐姐来了电话,邀我到芦墟玩,约在"一滴水"茶楼见面。她点了牛排,说她和家人尝过几遍味不错。这种洋荦我平时很少吃,说实话有点笨手笨脚,但我知道这位姐姐是不会笑话我的,两人边吃边聊。
我有这样的姐姐真好,不过大家不知道,我是在二年前才认识她的。
那天.我的书法老师眠桥让我早点到芦墟,说带我去看看老房子,说不定有好多故事等你来写。老师知道我喜欢人文历史,我当然很高兴。
走进一家小院,四五户人家,并没有我想像的老房子,原来陈家老房子在别处,因是危房,现空置着。这里住着陈家90多岁的奶奶和她侄女、侄女婿,陈家奶奶见我,像见到了久别的朋友,口中直念叨太像了,太像你父亲了。
我知道父亲吴江简师毕业后分派在芦墟九曲弄小学教书,奶奶难道是父亲的同事?果真,奶奶对父亲是如数家珍,说他17岁教书,教课声音宏亮,刻得一手好钢板,人缘特好。她拿出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给我看,我一看照片上注明民国36年教职工合影,奶奶是第二排左三陈韵华。我家也有一张父亲学校合影,但与此不同,奶奶家的侄女说,几时让我老师来翻拍好了。
泛黄的照片揭开了尘封的那段历史。抗战期间,芦墟镇九曲弄小学一些进步老师参加了薛永辉领导的太湖游击队,父亲、夏怡曾、王仲煊等人加入了地下团组织,冒着生命危险,听电台,记消息,送传单等,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出生入死,九死一生,迎接苏州解放。陈家奶奶的弟弟陈力和我父亲是同事,更是亲密的战友。
叙旧是让我欢心的,一时差点忘记眠桥老师要带我去看陈家老房子。老房子坐落在混堂弄,一走进弄堂就闻到一股沁人的芳香,不像是香皂味,我一抬头,见绿色的藤枝簇拥着朵朵淡淡地小黄花爬满了斑驳的围墙,枝枝条条,低低的垂落。呵,是夏日的金银花呀,长长幽深的弄堂,远远的、一阵阵的馨香,弥久不散。
陈家大院深藏在小巷里,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陈瑜姐姐的丈夫、人称专家陪我们一起去,他学识渊博,尤其是地方掌故说起来更是如数家珍,据说他还是位文艺票友,懂乐理,会弹古琴,拉得一手好二胡,受此熏陶,他的女儿女婿都是音乐老师。
他告诉我,陈家大院是芦墟名家大院之首,祖先陈敬.他爱人陈瑜是陈家第十七代嫡子,平时张工戏称她为陈家大小姐。
古老的传说总会让人引发出许多的联想,遥远的故事并非无法触摸,我们可以慢慢挖掘,其实眼前,每天都在发生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有年快到端午节了,眠桥老师在松陵举办个人书画展,他的学生都去观摩,我记得写了一首小诗赠老师,以示祝贺。就在那次展览上,我见到了陈瑜,她是老师的同学,当然要来捧场。临走前我和她、她爱人三人合影留念。
第二天我们就加了qq好友。
她自称是"居里夫人",我不明白,原来是指代她退休了,现在公司帮忙做会计。自那天起,我们算真正认识了。她一直称我小妹,我尊称她姐姐,时相往来,情同亲姐妹。
有次,小家伙让公公把他的小脚丫印在宣纸上,为此,眠桥老师在图案边题诗一首.后一直挂在小雨辰卧室里,小家伙很满意。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将来要和公公一样当书法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姐姐说,现在你就是老师收的最小学生了。
姐姐家是充满着欢乐和情趣的家庭。
不久前,姐姐会约请我、眠桥老师、郑工叙谈,另加一位顾老师作陪。顾老师和郑工原是机械厂的同事,一文一武,黄金搭档。一个管营销,一个搞行政。
说起顾老师,那是芦墟镇上的活字典,哪街哪巷,开什么店,出什么人物,一问他都知道。
眠桥老师、郑工、顾老师、姐夫张专家,他们商量着将来合作出本地方风情书,顾老师画老街地图讲故事,郑工负责撰文,眠桥老师帮助题写书法,姐夫总策划。四人合作,天衣无缝,可谓珠联璧合,为古镇历史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我听了满心欢喜,期盼着他们的大作早日问世。
就在前两天,姐夫欣喜地告诉我,陈家又发现了新史料,他摘抄一点赠我。看来陈家的空白又填补一点,神秘的面纱又揭了一点。
家族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的家庭才能汇集成大中国,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祖先,关切自己的根在哪里?人们寻根思源,实是文化的一脉相承。陈瑜姐姐家只是一个缩影。
姐姐上午来黎里,办点事,顺便来看看我。我接到电话马上赶到黎新桥去,见了面,就亲热地喊小妹。我陪她一起到刚修复的老街去走走,又去柳亚子纪念馆看了看,想留她吃午饭,她说不了。下次还到芦墟来,喝喝茶,可以换个地方,去静悟堂,那是个开张不久的私人藏馆,名人字画,奇宝珍玩,多得不得了。姐姐送了一副手链给我,是在静悟堂里买的。
姐姐匆匆忙忙地走了,远去的背影满是成熟女性的韵味。雨后的老街更显得幽静,是立秋了。
立秋散文随笔篇二
20立秋的时间是:年8月7日(农历闰六月十六)星期一
立秋的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日期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例外:的计算结果加1日。
未来立秋时间
2017年立秋时间:8月7日15:39:58,农历2017年六月(小)十六
立秋时间:8月7日21:30:34,农历20六月(小)廿六
立秋时间:8月8日03:12:57,农历20七月(小)初八
立秋时间:8月7日09:06:03,农历20六月(小)十八
立秋时间:8月7日14:53:48,农历20六月(小)廿九
2022年立秋时间:8月7日20:28:57,农历2022年七月(小)初十
2023年立秋时间:8月8日02:22:41,农历2023年六月(大)廿三
2024年立秋时间:8月7日08:09:01,农历2024年七月(大)初四
2025年立秋时间:8月7日13:51:19,农历2025年六月(大)十四
立秋散文随笔篇三
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
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
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
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有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得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
立秋散文随笔篇四
古往今来,焚香请愿,祈祷神灵,是一种被国人普遍接受的方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国人的礼佛思想古而有之。古代的香客们有着一颗虔诚的心,祈求平安和五谷丰登,现在的香客也带着一份红尘夙愿,祈求一生好运和盛世太平。
有庙宇的山,那如丝如缕升腾着的袅袅的香雾,和着山间清松之香,仿佛五脏六腑被重新洗涤一番。专门的香室里有罗汉榻、四仙桌、条案、坐椅等,取火罐、香炭盒、香盒、香渣碟放在于桌上,以供信徒和游人燃拜。
人类是天生喜欢好味道的灵物,犹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在中国,古人就懂得采集香气花草佩戴在身上,屈原的香草美人的文化意象,选择的是一种美的凝缩。它不仅代表着身份高贵,更代表着精神的无上享受。人们每当端午节都要带上香囊等各种的小玩意,释放的不仅仅是怡人的馨香,更惬意地表达了一种雅致的情趣。“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暗香浮盈,不绝如缕,闻之思之,令人心神荡漾。
“香文化”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之举。在许多曲径通幽的高档精舍和私人会所里,衣着精致的雅士们,或席地而坐,或悠然踱步,在一片沉香浓郁、琴箫悠扬的氛围中,享受着香文化带来的静然。宋人朱熹《香界》诗云:“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在古代,香道是上流社会人士推崇的文化和交往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更多人参与中来。在现代都市人的客厅里,几块香料,放于铜制香炉之中,一缕青烟袅袅,不绝如缕,香气四溢,芬芳清新,沁人心脾。
香道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帝王将相、文人府宅中,家里都会焚香,用来安神静气。后来,燃香熏香便形成一种流行的文化样式和礼仪形式。古人喜欢将香囊挟带于肋下和腋下,还有人将香料涂在靴子上,就如现代多人给皮鞋打上高级而有香味的鞋油一样。熏衣从魏晋时期开始流行,文人雅士的美名相伴随。师学艺,开业行刑,迎来送往,传旨科考,都要专设香案。
焚香、闻香,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高雅之事。香,不仅仅是靠焚香来表达人们对香的钟情。比如古人所说的“兰汤熏衣”,就是用熏蒸的方法,将水和香料一起放入容器中,将衣物等需要熏香的物品置于容器上方,给容器逐渐加热,温度适度,最好选择一个空间狭小的大容器,罩于帷帐中,防止香气逸散。香大多时候是为寺庙而制,为焚香而设的。作为参拜者的人类,必须心怀虔诚和敬畏走向代表着神灵的供案,点燃一炷香,那香便袅袅地焚起来,然后将它插在香炉里,接着跪在蒲团上参拜礼佛或诵经祈福。
人类以鼻闻香,能通七窍,以心领会,能怡性情,杯盏通透,五心澄明,凝气安神,妙不可言。上大学时候,有一个知识渊博、知性优雅的女老师,脸上永远带着天光微泻的恬然之笑。她的母亲信奉佛教,总要隔三岔五去庙里烧香,她很小就迷上了上香。能迷上香道,那是一种前身今世的缘分。据她说,香,就是一个人的味道,一个人灵魂的形式。得道高僧圆寂的时候,法师做道场的时候,燃香无数。香,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无处不在,浸散在你的意识里,在你每一根细小的血脉。一支沉香在青烟袅娜中,慢慢香消玉殒,催人禅思不断、浮想千古。
品香也是一种礼仪。左手拇指扣住炉的上沿,四指拖住香炉底座,右手呈虎口状。一手微微地罩住,用来聚敛香气,一手轻轻拢一拢,慢慢地扇动。双肩抬起,轻呼慢吸。香客云集,香雾氤氲,把香炉顺时针逐一传香三周,复归香案。这是一种追慕古典的时尚。唐代香文化已经流行,此有李商隐《无题》为证: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金蟾是用铜制成蛤蟆状的香炉,专门用来烧线香,延长香料燃烧的时间,避免香味过浓。古人不但在寺庙居室里焚香,女子也在闺阁中焚香。“贾氏窥帘韩掾少”其实就是写一个女子用香熏衣或佩戴的故事。汉朝贾充手下有一个姓韩的幕僚,才貌非凡。韩到贾家,贾女帘后边偷窥了,一窥倾心,于是偷偷相恋了。有人来给贾充送礼,礼品是一种叫龙涎香的名贵香料。贾充送给了女儿,女儿送给了情人。韩挟在身上到贾充家里,贾充一闻,不好言明,很快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记得唐玄宗曾有一名叫鸾儿的爱妾,常和董贵人微服出行。她用轻罗制成梨花散蕊的样子,裹以月麟香,称之为“袖里春”,所经之处,留香不留痕,来去无影踪。“袖里香”香味独特,制法精奇,暗香回旋于有无之间。暗香之妙,妙在美人天生一段风流,美上生香,红袖添香。
香文化,是滋养心灵的一种美好的'方式。古人焚香,是把高雅的精神生活张扬到极致的一种形式。今人闻香,大都是为了在喧闹的世俗生活中寻一份心灵的安慰与宁静。电视剧《活色生香》里说,制香先要选择上乘的花。乐颜说,香就和刀一样,它本身并没有所谓的善与恶,全在于使用之人的一念之间。安秋声的蝶恋花是用若欢的体香调制出的,也是另一种香的传奇吧?《圣经·出埃及记》中也有上帝指导摩西制作圣香,吩咐他要把香制成纯洁和神圣之物,将它当成圣物看待。可见,中国的香文化其实都源远流长,香已经超越俗世感官享受的层面,成为一种高贵圣洁的精神象征。
总之,不论香道文化、香道生活,其实,时刻都蕴含着一种超越的自在,有着一种超越感官的审美体验,是灵魂的一种安静形式。点燃心中一簇香,点燃云水禅心,其实也是点燃人生的一种雅致方式。
立秋散文随笔篇五
埙音,是古时的留殇。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话:“宁为春季的一只蜂,不为历史的一尊塑像。”那么,埙算是历史的一尊塑像吧?听着埙曲《追梦》幽悠的韵律,我深深屏住呼吸,仿佛被带入了遥远的空间,充满着一种缥缈不定的思绪。
我国古书上对乐器埙的文字记载并不多。《诗经》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唐代郑希稷在《埙赋》中说:“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乐器埙圣人贵焉。”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音色优美、典雅、有韵味,绵长不绝。埙音历经几千年,寄托了人们对时光,流逝如斯的一种无奈、惘然,地老天荒中,萦绕在泛黄书页上空,又像在讲述一段段古老的故事,借着今世的吹奏,寻回遗失的历史。
埙音,带着秋的气息,拥有它,仿佛拥有大自然的乐章。
这原始、古朴的声音,让我想起高广无边的蓝天,孤独的飞鸿,绵长深幽的`丹林,清凉的碧水;而埙音落于大漠,旷野,秋草,楼兰,胡杨……这是让人沉醉的感觉。蒹葭苍苍,伊人在水一方,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名白衣如霜的男子,月光下,吹奏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愫,埙音伴着羁旅的忧思,在渺渺水波上千回百转,婉约流连。埙不同于平常乐器,不同于浮躁的流行音乐,含蓄的声音,却让人心里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悸动。所以对埙的理解,绝不能只用表面的浅薄,而要从心灵的深度判断:很多乐器是用来娱乐的,惟有埙,是用来沉思的。
对于埙的喜爱,我曾在闹市里寻觅过它的踪影,终于在一家不起眼的乐器店找到。小店位于巷子里,门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没有人注意摆放的物品。旁边有烧烤摊子,风味小吃,水果飘香,小店挣不到多少钱。埙的几近失传,也是有原因,重获新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店主人是一名老者,柜台上摆了本旧书,说是自己编的,介绍埙的有关知识。我见到几个孩童,穿的花红柳绿,在老者地教授下,鼓着腮帮,脸蛋子通红学吹埙。如此认真卖力,不过是为了得到好吃的酥糖,这可是买不到的美味,孩子们没有谁关心音准、音量、音色。
埙,安静地如一枚枚守望的头颅,上面的孔洞,是它们眺望的眼睛。
经得过风雨,经得起平凡,如此态度,是它们的真实表现。
想起古人做的乐器极具奇妙,土鼓、骨笛、苇哨,石磬……埙也是智慧的凝结。吹土为声,给了我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效果,精神得到慰籍。埙声,不仅有远古的苍凉,穿过秦时明月汉时关,唐风宋雨,历经多少晨昏。《废1都》是贾平娃写出的一部小说,有一位倚着城墙根吹埙的周敏,是一名落魄的文人,给我留下较深印象。他早晚都去吹一阵子,手里的埙,似乎让他体会到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繁杂与冷清。这是不是周敏身內传统意识的流露呢?是他寻梦一般的精神寄托呢?我知道“埙”,最初不是读过小说,是源于埙曲,有了自己的“埙”,却无法吹出曲子,只能放在书桌上当摆设。闲暇时,好友来玩,几个人聚而观之,欣欣然开心罢了。
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埙是这篇文章的主角,我只算是附庸风雅。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我不想抬高自身评价,摆弄知识显得太过于矫情:“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清秋季节,不论其他,月下醉埙音,情意益笃。
立秋散文随笔篇六
1.时间过得好快,秋天悄悄走来。尽管桑拿难耐,凉爽秋风已在。白天避暑防晒,晚上小肚要盖。短信留下思念,感悟快乐情怀。立秋祝福众友,生活快乐精彩!
2.皇天在上头,后土在下头。夏天在前头,秋天在后头。好运在里头,快乐在外头。平安到手头,幸福无尽头。只要你低头,立秋祝福到心头。
3.立秋到,万物笑,清爽早早来报到!心情好,烦恼少,身体健康最重要!发点财,别骄傲,心想事成才算妙!愿你立秋如意,天天欢笑,事事可乐,生活美妙!
4.今天是立秋,传说:若在这天收到这个祝福,从此心情会秋高气爽常有人暗送秋波事业如春华秋实,所以立刻送上最凉爽的祝福,快乐健康!幸福美满!
5.立秋祝福:自来水在流,秋刀鱼在游,忘掉所有烦恼和忧愁;秋风在吹,秋雨在下,很想让你笑一下;立秋到,祝福事顺利一切好!
6.若你在立秋的今天收到我的祝福,心情会秋高气爽,常有人暗送秋波,事业如春花秋实,生活会独有千秋,烦恼像秋天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7.今日立秋,短信对你暗送秋波!收到此祝福,你的心情将秋高气爽,收获好比秋天果实硕果累累,烦恼同秋风扫落叶般干净,幸福还闹着跟你秋后算账!
8.又是一年立秋时,一层秋雨一层凉。整日奔波挺辛苦,天气变化要健康。爱惜身体加餐饭,珍视友情常想想。短信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
9.送走高温的夏,对生活依然热情;迎来思念的秋,对朋友关怀依旧。立秋了,回首耕耘的春,挥别拼搏的夏,展望收获的秋,翘首悠闲的冬,祝你四季都精彩!
10.立秋立秋把扇丢,凉风习习热浪走;丢掉赤日炎炎热,迎来天高气爽秋;丢去树上知了闹,迎来春华秋实福星搂;此时手机一定响,秋日祝福马上吼:立秋了,祝你每天笑开口。
11.立秋了,秋天高,秋气爽;秋风起,秋意凉;秋雨绵,秋心潮;秋夜浓,秋思扬;日日思君不见君,只愿君心似我心!
12.藏在寒冬的前头,躲在炎夏的后头,正是四季最好的时候,远在家乡的外头,想在心房的里头,正是怀念友人的时候,编在大脑的上头,写在屏幕的下头,正是发送祝福的时候:立秋当头,常开笑口。
13.有一种牵挂萦绕心头,有一种祝福温馨如酒,有一群哥们叫做朋友,有一个节气叫做立秋。朋友,祝:立秋快乐无忧!
14.立秋到了,暑热去金秋来,和夏天说声拜拜;焦灼去清爽来,和秋月一起幸福期待;烦恼去快乐来,和秋光共同乐开怀。愿你立秋快乐。
15.让阳光在落叶上写一首小诗,灿烂就是情调,让清风在日记里弹一首名曲,凉爽就是旋律,让灿烂带动你生活的情调,让旋律感染你幸福的生活,立秋,好运。
立秋散文随笔篇七
今日立秋,夏尽头。凉爽伴随着秋的来临,又走过了一季。夏天的多姿多彩,在秋季里沉淀出了金黄色的样子。秋天来了,再也没有懒惰的理由。夏天因为炎热可以放任自流,可是这注定收获的秋天里,勤劳依然是最美丽的身姿。那就用我们的满腔热情,付出,收获,去拥抱秋天。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叶知秋,沉甸甸的季节里,唯有懂得,落地生根。
秋天里,写满了童话。七夕在立秋之后来临,有情的人们,在这个季节里播种爱情。奥运会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健儿们在这个秋季,挥汗如雨,为梦想拼搏。秋天里,到处都有情怀。落叶,稻香。秋天里,不再张望,而是扎扎实实的,在秋季里认真对待。
我们总是不断的奔跑不断的跌倒,却依然没有放弃心中执着的梦。用爱去涂抹着梦想的颜色,用执着去兑现梦想的谜底。受伤过,也想放弃过。回到最初的地方,才发现,再也回不去的是这一路走过的四季风情。只有,向前。
人生之秋,格外沉重。肩上扛着世界的希望,心里装着家人的期望。不能停留,不能闪失。累了,就站在山顶,或凝眸远眺,或放声嘹亮。苦了,就默默的在安静的地方,不想被人安慰,自己一个人疗养。就连笑容,也少了张狂,更多的是稳妥的,走着余生。
我热爱着每一个现在,过去的也许很值得留恋。可是,每一个现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点亮,心中的灯塔,在汪洋中,一如既往。等到了生命的彼岸,回首处,但愿我们还会热泪盈眶。
秋,内敛也。当我们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壮年索求,来到中年之秋。学会了藏起尖锐,学会了圆通温润,学会了不去斤斤计较,学会了包容生活。于是,云淡风轻,月白清明。正如这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月明星朗。在饱满中,执着而勇敢,安静而内涵的,绽放。俯首拾得,满地金黄。
我热爱着每一个现在,过去的也许很值得留恋。可是,每一个现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点亮,心中的灯塔,在汪洋中,一如既往。等到了生命的彼岸,回首处,但愿我们还会热泪盈眶。
秋,内敛也。当我们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壮年索求,来到中年之秋。学会了藏起尖锐,学会了圆通温润,学会了不去斤斤计较,学会了包容生活。于是,云淡风轻,月白清明。正如这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月明星朗。在饱满中,执着而勇敢,安静而内涵的,绽放。俯首拾得,满地金黄。
立秋的午后
二十四个节气里,有很多不被人提及,就匆匆而过。但是对于立秋,大家总是记得的。还没有到秋天呢,甚至隔着秋的到来还差着一天,就有人在喊,在急切地提醒人家,很快了,要立秋了呢,明天就是了。更有人精确地将将要到来的秋天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几时几分都说得清清楚楚。似乎秋的到来,是人间的一件大事。也是怪不了人们,夏天太热了,太长了,整个一个夏天皮肤和贴着皮肤的衣服格外的亲热,稍稍一动,便湿湿地粘在了一起。于是,秋天的到来,给了怕热的人一种心灵的期许与惊喜。是不是有人会在秋后的庭院,看着户外的蓝天白天,吹一点南来的清风,惬意地拖着长声,舒缓地大叫上一句,天凉好个秋。
秋也终于到了,可是天还是热得和往常一样。
中午时分,我穿着拖鞋的脚突然有点不舒服,低头一看,原来脚边起了一个小小的水泡。如果继续穿下去,水泡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终将磨破,后果会更加严重。走下楼梯,我只好手提着鞋,光着脚踩在大厅磨光的地板上,地板凉凉地感觉从脚底直窜上来,空气里的风也确乎比往日温和了一些。但是一走出门外,太阳还是响亮地在头顶上白着,闪着刺目的光。光的脚在露天里黑色的马路上跳了起来,裹上了厚厚一层黑的沥青的小石子很烫,像是火中的栗子,还发着黝亮的光,隐隐约约脚底来还有一种被柏油要粘住的味道。我赶紧三两步跑到了人行道上的树荫底来。树荫下铺着长方的青灰色的砖头,整整齐齐地,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的拐弯处。没有被阳光照着树底下树的影儿落在灰色的砖砌的路上,形成一片片淡淡的影儿,相互牵边着,绵延着,里边有着无数斑驳的大大小小的光的圈儿重叠着、交织着。光着的脚板在这影与光里穿行,没有了炙热,隐约着的是一丝丝透心的清凉,便似是穿行在时光里有形又无形的邃道中,飘飘忽忽地,眼睛也有些迷离了。
一片叶子,落了下来。
马路边,是一片黄土的开阔的高地,离马路边的灰色的砖路有一人多高。隔着砖路还有约两米来宽的青草地。春天的时候,草长得很旺,也很清,里面杂生着一丛丛地三叶草。于是,下课的时候,长长的学生回宿舍地队伍里,总有几个女孩从队伍里走出来,走进草地,俯下身来,一手怀抱着几本刚刚上课老师叫翻动地书,一手便轻轻地拨开青草中的三叶的苗儿小心翼翼地寻觅着。突然,有人惊喜地大叫起来,蹦跳到人行道上,高高地举起带着绿里透着晶莹的水一样的茎上的一片叶子向同伴炫耀道,看着么,四片叶子连在一起,幸运草,哈,我的好运来了。人群里便起了一阵阵笑声,引得更多地人直进了那青青的绿色里。
可是,眼前的这一片绿已不复存在,变成了一片焦黄,干枯的草,叶儿全耷拉着,蔫着边儿缩成了一具没有了生命的壳儿。只有直立着纤细的黄的茎,稀稀疏疏地长长短短地直立在荒芜之中,像是刚刚经过了一次大的火的灾难后,留下的一片没有燃尽的荒原。自然,三叶的草那娇嫩的叶和水一样的绿色的茎早已变成了灰褐的干枯,萎然匍匐在乱草丛中。
落在我脚边的,是一片叶子,宽大的叶子。带着一点微黄,从马路边开阔的黄土地高处的树巅处飘了下来,落在了我的脚边。这是一片梧桐的树叶。
马路边开阔的黄土地以前是一片贫瘠的荒地,面积很大,三边是马路,一边的下面一丈来下去却又是一个用黑色煤渣铺着的跑道环绕着的操场。荒地上后来种上了樟树,成了樟树林。十多年后,樟树林长得高高矮矮的、精精瘦瘦的。可是林子边却突兀地长出几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来。
早春的清晨,不论阴晴,只要是没有下雨,我都会出来走走,来到跑道边时,就在煤渣铺着的跑道上慢慢地跑上几圈。早晨跑的人不太多,有带着耳机的学生从我身边快速地跑过,也有只穿件背心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带着沉重的呼吸从我身后赶来。而我,却是慢慢儿,慢慢儿地抬着步子。脚底下,是一片细密而轻微地沙沙响声,仔细地听,这沙沙地声响,有高有低,有急有缓,密密匝匝地,像是下着一阵突如其来的春雨呢。这种感觉便是一种如酥的味道了,只有在这煤渣的跑道上,慢慢地,细细地才能品味得到。所以,有这种感觉,我就不太喜欢跑在塑胶铺成的路面上的。但是那戴着耳机的年青人,那喘着大气的中青男子,他们会有我这般地感觉么。
春天的跑道上,可以看着红的太阳从远处的高楼边消失,一会儿,太阳又从楼的另一侧更高处一点的地方露出它那已是金黄的光芒。但是,这时,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路边高处那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人工植下去的樟树十多年来,长得娇娇黄黄的。可是,偶然飞来的大鸟将从天边衔来的几颗梧桐的种子遗落在这里,在林子的四周,生长起来,却长成了参天的大树。
春天里,其他的树都披上了绿的叶子,可是梧桐树显得一点儿也不急。粗糙的乌黑的枝干直指苍茫的高空,枝与枝之间又相互牵连着、交叉着。远远看出,像是一张庞大的缕空的黑色地大网,撒向空中,形成一个凝固了的姿势,静静地张开着,像是在等待着乌鹊们从春天里回来么。确实,树杈之间,有枯枝织成的结实的鸟的巢儿安安稳稳地坐落那里。小麻雀们是没有这么大的胆儿,也没有这么强的能耐将自己的窝放在光的树丫中经风傲雪的,它们只会将枯草垒成的小窝寄居在人家屋檐的某一个角落,每天叽叽喳喳地在那里飞进飞去,闹得人心烦。
梧桐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我在跑道上边跑边抬头着急地看着这一天一天光光的树枝。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树的细小的树条上好像生出了什么似的,像小小的青褐色的小心脏一样,一颗挤着一颗,将直的枝慢慢地压弯了。只有几天的工夫,小心脏样的花骨朵越来越大,越来越沉,压得枝条们都垂了下来。而那青褐色的不起眼的骨朵儿像是得到了什么号令一般,几乎在春雨过后的一夜间,全都在枝头绽放了。第二天清晨,我再去看时,不觉被眼前的似锦样的繁花给惊住了。乌黑的枝干不见了,整棵整棵的树全都开满了像是一个个张开的小喇叭一样的梧桐花朵,每一朵花开得是那样的生气,那样的旺盛,花瓣的前沿是洁白洁白的,偶然有几点浅红或是绛紫,将整朵花装点得格外的喜庆。长长的花萼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喇叭,喇叭里边又像是染着了一层鲜亮的紫色,越是深处紫色越浓。花们一束束在枝头你挤我,我推你,热烈地盛开着,远远地,让人看了便不由想起了一个词,花团锦簇。古人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放在这里,也会黯然失色啊。突然,我有点明白了,不要小看那之前枝头不起眼的青褐色呀,原来,美丽就诞生在不起眼的平凡处。
待梧桐花开了好久,它们便慢慢地、慢慢地消褪,被一片浓密的绿叶给换了颜色。枝叶之间,传来了鸟的欢唱。天气也次第地热了起来。于时,早上跑步也就被其他的活动所替代了。
我将脚边的梧桐叶拾起,与微黄对视。春天的哪一个清晨,我在煤渣的跑道上,肯定也看到了繁花过后千百片叶子里的这一片,那时,只是远远地,可是这次近视,却是立秋之后的第二天,已经历春天、夏天和秋天。
悄然立秋
若不是连着几天阴雨,空气稍微转凉了些,我都没有意识到,已悄然立秋。
那些夏日的烈阳,让我每一步都焦灼难耐,我仿佛就像是一只铁皮屋顶上的猫,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只得在屋顶来回踱步。偶尔几场倾盆的大雨,还未透彻地下净,就如同被一块巨大的海绵吸走了雨水一般,留下雨后的湿热,热得更令人窒息。
而如今连绵的雨,最后凉快了不少。
母亲打电话老是问我这边天气如何,当她挺好我这边凉快起来了之后,她便开心地说起了家里的天气,说着说着,电话里总还会传来几声狸花猫叫和母亲抽身逗它的声音。从她的语气中,我能听出她的开心,我不在她身边的日子,狸花成了她的孩子一般,陪伴着她,狸花从幼猫到长大,从长大到生崽,到此刻自己的孩子围在母亲身边,都已悄然一年光景了。算上读书时就离开了家,这竟然都五六年了。
以前自己总是想着去外面,离开那个生活多年的小区,离开那些熟悉的人,离开那个不知究竟从何谈起热爱的城市。
我厌恶把离家的人比作风筝,父母在后面拉着风筝线的比喻。我也厌烦信息爆炸的当今,不断涌现年轻人孤身到大城市,就应如何努力的鸡汤文。决定出去的人是你自己,父母不是放风筝的人,每个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必强行告诉我要怎样做。
挂完电话后,我脑海中不断想象着母亲和我打电话时她在那边的场景是什么样,或许她那里是同样阴雨的天,乌云密布透但是一丝阳光,房间灯光昏暗,狸花在她脚边发出呼噜声撒着娇;又或许她那边太阳正西垂在地平线,橘红色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她的面庞,狸花缩在她大腿上睡觉,阳光洒进来,让空气仿佛转成了凝胶一样,狸花掉落了些许毛发缓缓向地板飘落。
但说不定又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样貌呢。
雨下着下着变细碎了起来,远处投过几缕阳光,正是暖人的夕阳的光芒。其实我想那么多,也只是在心里叨念着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去一趟,我不想离开那里,我不想和那里的人分别,我不愿离开影响了我生活所有细节的城市,我爱那里。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立秋散文随笔篇八
云烟转眼即逝,漂浮的云总是易消散,就像我们的记忆总是很容易消散,就像是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记忆,总是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给我们留下的是如此残缺的记忆,以致于我们不借助其他东西根本就无法回忆起那段岁月,那段已经被尘封的记忆。
有很多职业都是这样,当走过人生中的每一小段路,都必须将我们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些人,一些事搬出自己的记忆,否则自己将会无法生存下去,自己的大脑将无法承受这样的重荷。就像是老师·导游这些职业,都必须要拥有这样的特点呀,否则自己真的不知道要如何生存下去了,以前总不咋么去想老师,认为那是一个任何人都能够做好的`职业。可是现在才发现那其实并不是很简单的,因为那是一个需要一颗学会遗忘,学会舍弃,学会放弃,学会处理那一种特殊记忆的能力,需要的是一种知道将心如刀绞的痛化得对自己伤害更浅才行,对于一个正常的人类来说,那将是一种咋样的挑战呀,但是在这样的循环反复中,也必须要好好地走下去,肯定会很累吧,但是,一些仍然要继续下去的。
割舍记忆是罪痛苦的事情,但有时我们又必须有时放弃一些,就让我们好好地放弃,好好地拥有吧。
一切都会成为回忆,但愿不要再转眼便成为回忆。
立秋散文随笔篇九
立秋,夏日尽头。凉爽伴随着秋的来临,又走过了一季。夏天的多姿多彩,在秋季里沉淀出了金黄色的样子。秋天来了,再也没有懒惰的理由。夏天因为炎热可以放任自流,可是这注定收获的秋天里,勤劳依然是最美丽的身姿。那就用我们的满腔热情,付出,收获,去拥抱秋天。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叶知秋,沉甸甸的季节里,唯有懂得,落地生根。
秋天里,写满了童话。七夕在立秋之后来临,有情的人们,在这个季节里播种爱情。奥运会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健儿们在这个秋季,挥汗如雨,为梦想拼搏。秋天里,到处都有情怀。落叶,稻香。秋天里,不再张望,而是扎扎实实的,在秋季里认真对待。
我们总是不断的奔跑不断的跌倒,却依然没有放弃心中执着的梦。用爱去涂抹着梦想的颜色,用执着去兑现梦想的谜底。受伤过,也想放弃过。回到最初的地方,才发现,再也回不去的是这一路走过的四季风情。只有,向前。
人生之秋,格外沉重。肩上扛着世界的希望,心里装着家人的期望。不能停留,不能闪失。累了,就站在山顶,或凝眸远眺,或放声嘹亮。苦了,就默默的在安静的地方,不想被人安慰,自己一个人疗养。就连笑容,也少了张狂,更多的是稳妥的,走着余生。
我热爱着每一个现在,过去的也许很值得留恋。可是,每一个现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点亮,心中的灯塔,在汪洋中,一如既往。等到了生命的彼岸,回首处,但愿我们还会热泪盈眶。
秋,内敛也。当我们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壮年索求,来到中年之秋。学会了藏起尖锐,学会了圆通温润,学会了不去斤斤计较,学会了包容生活。于是,云淡风轻,月白清明。正如这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月明星朗。在饱满中,执着而勇敢,安静而内涵的,绽放。俯首拾得,满地金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6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