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散文(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0:36:13
小学课本散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1-08 00:36:13     小编:纸韵

总结是心灵的反思之镜,让我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怎样塑造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这是一些关于总结写作的范文,展示了不同人的总结方式和风格。

小学课本散文篇一

1、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2、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3、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4、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

5、当前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的社会状况是空前的。

6、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7、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8、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9、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10、我的家乡在山东。泰山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11、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

12、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

13、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14、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15、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16、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17、梦里遇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18、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19、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20、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小学课本散文篇二

若说我最喜欢哪里的春天,我会说我喜欢南方的春天。

远处一棵树上开的雪白的花儿映入我的眼帘,走近一看,是满分一棵高大的玉兰树,树上的洁白的玉兰花仿佛是一只只飞动的纸鹤。一阵微风拂过,纸鹤轻轻的拍了拍翅膀,好想要展翅高飞。我情不自禁的凑上去,仔细的观察着,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我真想伸手摘一朵,可是又不忍心破坏这洁白的美丽,只好拾起掉落在地上的花瓣,闻一闻,哇!真香!香的沁人心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领着我们向前去!

春天使我浮想联翩……我想变成一朵娇艳的花,来点缀春天;我想变成一棵嫩嫩的芽,来增添春天;也想变成一只小鸟,用甜美的歌喉赞美春天。

小学课本散文篇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史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了,“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

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郁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这样一来,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董奉更是闻名遐迩,颂声载道。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小学课本散文篇四

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阵阵花香,我的心莫名的柔软起来,然后整个人都沉浸在了这鸟语花香的环境中,都说春意惹人醉,这话真不假。

我印象中的春天一直就是一个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景色宜人的季节。这要从我的小学语文课本带给我的审美体验说起。

先是在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我接触到了:杏花春雨江南这三个词,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词,但是这让当时的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从此,江南的春天在我的心里一直都是诗一样的存在。陆游的“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境更是耐人寻味又让人回味无穷。

到了三四年级时我又学到了一篇作者介绍自己家乡的课文,作者在文中说她(他)的家乡名叫:月亮湾。那里有一大片桃林,人们临水而居,而那穿城而过的小溪因为形似月亮,于是便有了他们村落名字的由来。这篇课文给当时小小的我带来了美的启蒙,从此以后,我便倾心于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

再之后,我学到了高鼎的《村居》,里面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配上语文课本里的插画,让我陷入了对春天这个季节的迷恋而无法自拔。在我的潜意识中认为:春天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藏宝匣,春天来了,就意味着将会享受到或明丽动人或清新淡雅的景致,同时也将会拥有一份雅致的情怀。

上小学的我那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嗅着微风拂面带来的淡淡花香,听着欢快的鸟啼声,欣赏着路上的某种不知名却香气扑鼻的粉红色的带刺的花朵,是当时的我所认为的世间最快乐的事了。

小学语文课本带给我的美的启蒙让我受益终生,也让我对春天一直心心念念。如今又是一年春色正好时,陌上花开,远方的人可缓缓归矣。

小学课本散文篇五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胭脂()朔方()褪尽()凛冽()

闪烁()眷念()脂粉奁()撒沙()

二、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a、单调博识滋闰隐约

b、美艳蓬勃弥漫连续

c、真切忙禄升腾孤独

d、温热壮键包藏旋转

三、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3、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4、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

2、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3、《雪》是鲁迅小说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4、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对塑罗汉的生动描写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

五、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二个含“雪”字的诗句。

六、填空。

1、《雪》的作者原名,浙江人。

2、本文选自《野草》,我们学过的选自该书的课文有。进入初中学过的.课文中,选自《朝花夕拾》的课文有、,选自《呐喊》的课文有。

七、语段阅读。

暧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5、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6、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7、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8、这段文字中写到了塑雪罗汉,作者的另一篇课文中写到过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呢?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答案

二、b

三、1.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2.指北方3.拟人手法。这里指雪罗汉塑得目光明亮,活灵活闪。4.拟人手法,这里指雪的融化。

四、1.×2.√3.×4.√

五、独钓寒江雪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1.“冰冷”“坚硬”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从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冬花雪野”图中和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中可以看出。

3.有,因为江南的雪的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

4.凸现了作者情感的倾向性,引出了为作者所称赞的朔方的雪。

5.孤独、奔放,从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和“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中可看出。

6.独立的个性,斗争的激情,献身的精神

7.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

8.略

小学课本散文篇六

文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小学课本散文篇七

这就是凤凰,一个在湘西群山掩藏千百年,却完整地保存了自己独特文化的美丽古城.

走在青石板的.街道上,左看是飞檐雕花、屋脊走龙的漂亮小楼,右看是竹木为墙、细瓦为楞、门分两截的苗式平房,房顶后面是葱茏的山峰.街上行走的黧黑的苗民,或背竹篓或挽竹篮,从容而行,气定神闲,即便跟人做买卖讨价还价,也是和风细雨、慢条斯理,绝无短斤少两的欺诈、风风火火的咶噪.古城的古朴斯文,原来不仅仅在山、在水、在风物,更在淳厚朴实的民风.

街上没有遮天蔽日的广告,没有闪烁耀眼的霓虹,没有震耳欲聋的音响,甚至没有汽车喇叭的喧嚣和红绿灯下的等待,行走在这样祥和、宁静的古城中,感觉生活的节奏倏然慢下来,复杂的人事瞬间变得简单.

信步于小城的任何一隅,都感觉得到她传递给你的信息:稍安勿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山民把谷子往晒坝里一铺,没有等到一支叶子烟的时间,天空一片乌云,霎时哗哗哗就是偏东雨.屋外有人大喊一声,下雨了,赶快收谷子.这时,大人、小人、老人从屋里跑出来,用铲子|、撮箕、扫把,用尽全身力气把谷子弄回家.山民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未扫干净的谷子顺着水流向了阴沟里.

不知道为什么,打谷子的天气,山里的太阳那么稀少,堆了几天的谷子有的长芽了,有的霉烂了.但是山民自有聪明的智慧,他们用风车翻车堆起如小山的谷子,车去水分,车去外壳和秕谷,车出了阳光,车圆了月亮.谷子车干了,可是山民的心却车碎了.

又是一个打谷子的秋天,早晨,我一出发,东方还是朝霞满天,不一会儿天空就是乌云密布.爸爸说,乌云拦东,不下雨就要吹风.山民们还是在田野里收获一个秋天的童话,收割一个秋天的故事.当山民割谷子割得正起劲时,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山民们的衣服湿透了,汗水和雨水顺着身子流淌.

山民渴望太阳,渴望太阳把谷子晒干.他们在稻田里打呀打呀,手都打起了血泡,皮子都磨穿了,他们依然抚摩着自己心爱的稻谷,他们亲近谷子,亲近山乡,亲近原野,亲近亲爱的土地.他们自言自语,打吧,把谷子打回家,我们相信,总有出太阳的时候.

于是,山民们挑着山一样的稻谷,盼呀,等呀,望呀,终于等到了太阳,。

山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堆满了沉甸甸的稻谷一样的感情。

小学课本散文篇八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小学课本散文篇九

据新华社11月24日报道,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第20课,题目为《长城砖》,在这篇以拟人手法赞美长城砖的散文中,有以下文字:“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但这一传说,被从太空归来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明确否定。在我国,在太空可看长城之说流传甚广,也曾为国人带来许多骄傲和自豪。然而从科学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是极其荒谬的。专家告诉我们,平均宽度不足10米、狭窄而不规则的长城,在20公里外就很难分辨。如果在太空看长城,还要考虑到大气层、云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生普遍使用的这套应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其实,早在20之前,“太空看长城”的荒谬已经一再被科学家和国外宇航员所证实。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的奥尔林德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就曾强调太空可看长城的说法是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这次杨利伟又再次明确否定了这一说法。语文课本应当尊重科学,面对课文里的这处硬伤,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各个学校及语文老师的反应是如此的迟缓。这大概跟误说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而不是自然科学类课本有关。难道语文课文的散文就不必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了吗?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任何错误都是不允许的,事实证明,文学作品出现的有违科学的错误,也会影响到人们对真相的认识。《长城砖》一文长期存在的'“太空可见长城”误说的广为流传就是例证。存在于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这种误说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及时的更正。即使现成的课本一时无法修改,教育部门至少应该明确下文,要求各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该课文时,向学生特别指出其中的错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还可以专门把天文专家请到语文课堂上来,让同学们在学到语文写作知识的同时,也提高科学认识。谬误终究是谬误,无论它出现在哪里;该改正的一定要改正,无论它流传了多久。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

201x年x月13日,阳光社会舞动青春社会实践队来到曲界镇中心小学第五天。今天我给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们上课,当我说出上课两个字时孩子们瞬时站起来说老师好时,我真的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实践队的老师们的尊重和喜爱,孩子们的聪明活泼的程度超出了我的想像,一种很奇妙的喜悦感萦绕在我的心间。

科学实验课是一门很奇妙很好玩的课程,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好奇地探索,想知道为什么。我衷心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各种有趣而又蕴含科学知识的实验来培养不断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精神,养成自主探究,思考探索的精神,更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健康快乐幸福美好的童年。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真正高大上的科学技术会离我们很远。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从小爱科学,不论他们长大以后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我都相信科学的思考方式是对他们来说是终生受用的。而且欢乐的童年回忆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财富。人生拥有快乐的童年在一生中会对一个人的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风的形成实验让他们在有趣的实验中认识了大自然的风与空气气流的关系,倒立水瓶和虹吸现象让孩子们认识大气压和气压,油与水的混合让他们认识了密度,三棱镜后美丽的彩虹让他们认识了奇妙的光的折射。其实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有许许多多的知识都非常有趣又有意义。希望孩子们能够保持这一份童心和好奇心,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勤思考,勇于尝试和探索。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一

(一)惜时,读书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长歌行》

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等闲:轻易。空:徒然。

3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钱鹤鸿《明日歌》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4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言》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 学而不厌,诲人不卷 《论语 述而》 诲:教导。

7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 赵恒《劝学文》

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清/ 孙洙《唐诗三百首集》

(二) 写作 艺术

1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耽:沈迷。

2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原赞颂诗仙李白

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 白居易《琵琶行》

5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 赵翼《论诗绝句》风骚:泛指卓越的作品。

(三) 山川 景物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 张九龄《望月怀远》

2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王 维《鸟鸣涧》

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 / 杜牧《山行》

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 辛弃疾《西江月》 别枝:斜出的小枝。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6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 王安石《泊船瓜州》

7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 / 李白《望天门山》

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9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 / 王维《山居秋螟》

10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 李白《将进河》

11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四) 四时 花木

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 贺知章《咏柳》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 苏 轼《惠崇春江晚景》

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 朱 熹《春日》

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 / 白居易《忆江南》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 /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 / 杜 甫《春夜喜雨》

8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 宋 祁《玉楼春》

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 / 志 南《绝句》

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 / 杜 牧《清明》

11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 / 陆 游《马上作》

1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 叶绍翁《游园不值》

1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 杨万里《小池》

1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 /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1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茂盛的.样子。

16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 / 杜 牧〈山行〉 坐:因为。

1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 /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落花。

(五)志向 节操

1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 魏 / 曹植《白马篇》

3 将相本无帅,男儿当自强 宋 / 汪洙《神童诗》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 / 楚 / 屈原《离骚》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 王之焕《登鹳鹊楼》

6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 于谦《咏石灰》 浑:都。

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 / 李清照《绝句》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 文天祥《过零丁洋》

9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 / 李白《将进酒》

10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 / 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有心人:指有坚定志向的人 。

1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 / 虞韶《日记故事》

(六) 才貌 情思

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 杨万里《小池》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 苏 轼 《水调歌头》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 / 李 白《秋浦歌》

4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 唐 / 李 白《静夜思》

5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 / 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 / 杜 甫《春望》

8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 / 贺知章《回乡偶书》

9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 / 李 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 李商隐《无题》

1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 / 李商隐《无题》

1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 / 李商隐《无题 》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 唐 / 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 王 维《渭城曲》

1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 / 苏 轼《水调歌头》

17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 王风 》

19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 刘禹寓《竹枝词》晴:与“情”谐音双关。

20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 / 秦 观《鹊桥仙》

(七)人事 感受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 / 王 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酒缝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元 / 高则诚《琵琶记》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 高 适《别董大》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 / 刘禹锡《陋室铭》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缝何必曾相识。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6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7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宋 / 苏 轼〈水调歌头〉

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 / 贺知章〈回乡偶书〉

9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 唐 / 李 白 《秋浦歌》

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 / 李商隐《乐游原》

11 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 / 吴承恩《西游记》

1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3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 / 杨万里《竹枝词》

(八)事理 认识

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 / 无名氏诗

3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 / 魏 / 曹 植《七步诗》

5 沉舟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 叶绍翁《游园不值》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 / 孟浩然《春晓》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 陆 游《游山西村》

9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 / 杜 甫《登高》

10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 乐府古辞《长歌行》 德泽:恩惠。

11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 苏 轼《题西林壁》

1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岳阳楼记》)

2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梁意王下》)

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4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告子下》)

5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明 / 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 / 吴趼人《痛史》)

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 陈涉世家》)

8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 传》)

9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二

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加深对教材、生活的理解,增加与教材、社会的互动,多方位地汲取文化营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举办本届学生课本剧大赛。

10月30日各班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课本剧表演大赛的班级预备;11月01日以级部为单位组织评委开展级部课本剧比赛,各年级评选出一、二等奖,各班留好影像资料。采取错时举行的办法,一、二年级下午第一节课;三、四年级下午第二节课;五、六年级自习一。

(一)演出内容和形式

以剧本为主,既忠实于剧本,又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是小话剧、小歌剧、小歌舞剧、小品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内容要健康向上。 表演的节目必须由语文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精心挑选(含小话剧、小歌剧、小歌舞剧),每个节目表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演员人数不限。

(二)评分标准

剧本创作:30分;表演艺术:40分;语言:25分;服装、道具:5分。表演超时每分钟在总分中扣10分。

(三)要求

(1)舞台背景、道具以简练、明快为主,不能过于复杂和铺张,参赛的节目,如需要配音或配乐的要准备好。

(2)服装、道具要求自备,能够贴合时代特点。

(3)各参赛单位自行安排好上、下场更换布景道具的工作人员

(4)10月30日上交剧本1份给校务办。

(5)各年级组于10月31日上报节目名单及参赛人员名单到校务办。

比赛设一、二等奖。各年级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剩余班为三等奖。 请各参赛单位作好参赛准备,认真排练,踊跃参加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三

说是写景,其实作者在用优美的语言描写雾凇美景的同时,也介绍了雾凇的形成过程,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束媛老师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既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又在颂情的基础上加以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会美的重要抓手,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老师找到了贯穿文章的主线。知道了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体会美,要让孩子感受体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学生生活在江南的地区,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学生带来了困难。因此,上课时束媛老师借助了网络解决了这个问题,制作了课件,运用大量的雾凇图片,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脑袋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束媛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化文本,超越文本。学生兼容并举,多种感官参与,以自读、自悟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吉林雾凇,当学生知道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为全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时,这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想一睹雾凇风采,于是老师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加上第一自然段的介绍,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然后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老师出示了:“吉林雾凇洁白晶莹,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从而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然后回到第二小节,由重点词语感悟,抓住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认识雾凇形成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接着通过读“弥漫、涌向、笼罩、淹没、模糊”这些词语,感受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了解了吉林这过于饱和的水汽从何而来。有了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让学生明白“遇冷凝结”,这里抓住“零下30摄氏度、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严寒季节”等词语体会温度的低,通过读强调了雾凇的形成还是需要足够的低温。读到这,学生已经很清楚知道雾凇形成所需要的条件,也了解到吉林能形成如此奇观的原因。此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雾凇形成过程之缓慢、轻柔,再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这样通过画面的感知、读说的结合,雾凇的形成过程也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人们情不自禁的赞叹也就自然流露,水到渠成。在本堂课上,“阅读”成了孩子本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天空里自由放飞。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四

很小的时候,我看过一个叫做“七色花”的故事,大概意思就是一个小女孩帮助了一位老奶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用七色花来帮助别人,快乐了自己。凭着这点模糊的记忆,在我还是幼儿教师的时候,我上过一堂故事课,我是这样讲这个故事的:

有一个小女孩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可怜的老奶奶,她满头白发,一脸疲惫地坐在路边,饿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小女孩把自己的饼干都给了老奶奶。老奶奶吃完饼干,送给小女孩一朵七色花,她说:“每一片花瓣能满足你一个愿望,你只要把它撕下来,说出你的.心愿就好了。”

小女孩听了,开心地谢过老奶奶,双手捧着七色花,蹦蹦跳跳地回到家,她端详着这朵七色花,不相信真的有那么神奇,她用大拇指和十指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红色的花瓣,轻轻地说:“七色花,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玩具”。话音刚落,奇迹发生了,无数各种各样的玩具,从门上,开着的窗户上飞了进来,很快玩具就堆满了屋子,小女孩急了,赶忙又撕下一片绿色的花瓣说:“七色花七色花,我不要玩具了,你快让它们飞走吧!”一屋子的玩具马上就不见了。小女孩这下相信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贝,非常高兴。

过了些日子,小女孩听到同学们说起北极,她很想知道北极的样子,想去看看,就摘下一片黄色的花瓣,说:“七色花,请把我送到北极吧!”说时迟,那时快,她听到耳边响起呼呼的风声,小女孩感觉自己在飞,吓得她紧闭双眼,不一会儿,她感到特别的冷,风声停了,她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冰天雪地里,都快要冻死了,她哆哆嗦嗦地撕下一片蓝色的花瓣,哭着说:“七色花,我要回家!”耳边又响起了呼呼的风声,很快她就回到了温暖的家里。

小女孩觉得七色花真是太神奇了,她为自己浪费了四片花瓣感到无比后悔,决心不再浪费花瓣了。

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小女孩发现她的同桌丁丁一来就不开心,趴在桌子上发呆,一问,他倒哭起来,原来,丁丁的妈妈得了眼病,什么也看不见了,小女孩对丁丁说:别哭,让我来帮你!”她从书包里拿出七色花,摘下一片紫色的花瓣,说:“七色花,请你快让丁丁妈妈的眼睛好起来吧!”中午放学的时候,丁丁的妈妈来接丁丁,她的眼睛果然好了。小女孩感到非常快乐。

讲到这里,我有意停下来,问他们:现在小女孩还剩几片花瓣?“两片!”如果给了你,你准备怎么用它呢?”孩子们兴致颇好,好像真的得到了剩下的花瓣,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有的说要帮邻居爷爷治腿,有的是为穷人盖房子,我趁机表扬他们是善良的助人3为乐的好孩子,紧接着,我又讲小女孩怎么用剩下的花瓣的:

有一天,村子里发生了地震,房子全倒塌了,许多人被埋到了下面,这时候,小女孩拿出了剩下的花瓣,说:“七色花,请你快救救被埋住的人吧!”转眼间,被埋住的人神奇地从废墟下走了出来。

小女孩用剩下的花瓣救了全村的人,她非常快乐。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我知道,我用这个故事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种子,悄然地播撒在一个个纯洁的心灵里,相信将来会开花、结果。

这堂课之所以难忘,还有一个原因,我感谢写“七色花”这篇童话的作者,是他让美好的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我才得以自然而然地把它传播给我的学生。尽管我压根就不知道他是谁。于是,我心里油然而生起对那些用文字传播真善美的人们的敬意,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我想,我正在努力去做这样的人。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五

《语文学习》第9期肖家芸老师的《本须归本》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现实中有时会存在这种现象,有的教学非常优秀的教师,他的学生在高(中)考中成绩却很一般。除却生源、应试等各种不合理因素构成的不可比性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这类教师注重发挥学生性情中有利于教的方面,将趣味搞得很浓,课堂搞得很活,气氛搞得很热,效果自然很好,教师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在对于学生如何习,尤其是习中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习性,则缺乏严格的要求与足够的耐心及策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与纠正,甚至不以为意。事实上,课堂的效果与学生实际所能并非简单成正比,课堂‘学’的东西需要课下‘习’去检验、巩固、迁移拓展,并在反复运用之中,才能逐渐成为能力。”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读了这段话深有感触。的确,如果教师只注重课堂中的教、学生在课堂中的学,注重表面上的活跃,上完课后就潇洒离去,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所学东西通过必要的练习进行检查,课内和课外也不大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实践活动,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以学生发展为本”又何从谈起。这一问题在普通中学中尤其应引起重视,毕竟普通中学的学生与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差距既在智力,又在习惯。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再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我个人以为对于“习得”还可多一层理解,即让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获益。所以,我以为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师,重学注重学生真正的体验习得,重习更让学生在游泳中操练习得,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到实处。以下就谈谈我在重习方面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注重纠正学生“习”中的不良习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坐在同一教室中学习的学生,最终的成绩有优劣之分,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是关键因素之一。我以为普通中学学生与重点中学学生的差别很大程度在于此。故而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应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纠正学生“习”中的不良习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这些事情看似琐碎,可能为某些人所不屑,却最能显现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最能测出教师心中“以生为本”的分量。

普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几乎不接触除课本外的书籍,更遑论名著;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特别是大部分男生,不愿认真写字;缺乏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表达习惯,表达时错别字多、病句多,常常词不达意……部分学生在堂上堂下时不时地会表现出不利于自身学习进步的随性、任性行为。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可谓任重道远。心中真正有学生的教师必然会直面现实,采取必要的措施。实践证明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实际工作是很有效的:如上课的习惯,新课标对高中生口语交际中聆听一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尊重他人发言、认真听话的习惯,能在听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应在上课伊始就将此要求明示学生。事实上,在普通中学,听讲习惯差的学生大有人在,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地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眼神、带“潜台词”的语言等暗示督促有此不良习惯的学生,引起他们的重视,改掉不良习性,使他们逐渐养成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再有课上记笔记的习惯,教师就要花一段时间教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而且要学会捕捉关键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在开始阶段以课前提问、做课后小测验等方式作检查,促使他们养成好习惯。还有诸如鼓励学生与他人大胆交流,在交流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想法不断走向成熟等好习惯。又如课后的习惯,应先复习再完成书面作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让学生明白端端正正地写字,既是自己“内秀”的外显,又是对人的尊重。当然,并不是让学生明白了道理,这项工作就会一蹴而就。学生往往在教师刚提出要求时会认真写字,但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故伎重演,教师就要有耐心在学生松懈时不断地以各种方式督促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严格要求学生,直至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另外还要养成每天阅读报刊的习惯,能了解各种信息,记住重大事件,并及时与他人交流。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推荐适合高中生的阅读书目,并且通过下文将提及的训练内容,如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方式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能相互交流阅读感悟、体会,逐步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正的,因此需要时时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语文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时常表现、时常起作用的,因此需要时常检查。真正做好这项工作的确很烦琐,需教师付出大量精力,但如果说一阵,抓一阵,以后就放任自流,很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真正出于为学生考虑的教师必须认真耐心,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受益非浅,学生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练习,在“习”中检查“学”的效果

此外,对学生每周还可安排一次随笔和剪贴(摘抄)的作业,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这项作业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是养成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具体措施,同时通过点评剪贴的材料,会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而且不规定内容的随笔,也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表达,逐步消除书面表达的恐惧心理,并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样的作业也少不了教师的督促鼓励,教师除了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外,还应将学生所做的优秀作业与全班同学作交流,受表扬的学生自然会干劲十足,其他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习”何愁学生不得?只要教师想方设法,从教材、学生、课外阅读等多方面设计好适量又适当的练习,必然会带动学生在“习”中巩固“学”的知识,并转化成语文能力,让学生既可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可受用终身。

三.创设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教师除了针对课内教材设计练习,让全体学生经常进行语言实践外,还应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习”中得。因为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必须独立地、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取得成就。在这过程中,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检验和提高。如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我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各个不同阶段学习的特点安排演讲内容,高一是结合教师每周介绍课外名言,以“我喜爱的一句名言”为题演讲,高二是根据古典诗歌鉴赏的学习,以鉴赏一首古典诗歌为内容演讲。虽然只是课前几分钟的演讲,但学生在幕后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需要收集材料、组织整理材料、编写成文,并基本成诵,最终完成演讲。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在阅读、在整理自己的思想、在完成书面的及口头的语言表达,在“习”中收获良多。再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校就开设了文学社、影评组、写作班、阅读•鉴赏•写作组,让不同年级的爱好语文的学生能在更高层次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兴趣,提高能力。我就鼓励喜爱语文的学生报名参加这些社团,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社团是我校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学校安排每周一次活动课,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活动内容或开展系列文学讲座,或交流文学鉴赏感受,或互评习作瑕瑜,或到田野、企业采风……使学生视野拓宽,兴趣激发,创作热情高涨,写作能力也随之有所提高。社团中学生的习作经常能被辅导老师推荐到《当代学生》、《小作家》等报刊上发表。这也会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我们确信,最伟大的真理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训诫是易于理解的。”“大多数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常识。每个婴儿都通过许多这样的方法学习。”(《学习的革命》)套用这些话,我想强调一句:普通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建立在良好的习惯及扎实的基础上,而这些不过就是学习语文的常识。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六

沧海桑田,忽然觉得长长的时间好像只在我回头的一瞬间,经不住似水的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我在怀念,你也在怀念的,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了过往。

一切还是记忆犹新,风华是一指流沙,那歪歪扭扭但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小字,包含着妈妈的气氛和我的泪水,小时候的我,是个大大咧咧的假小子,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像是一个女孩子能做出来的,我写的字也不例外,一点都不文静,一种要飞的感觉,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又写分家,总之是乱的不能再乱了,为了这个妈妈还给我报了书法班,每天让我练写字,我不服气就乱写,就是因为这件事,妈妈第一次打了我,看着那张练习纸上还残留着的,已经风干了的泪滴,就像烙在了我的心了,挥之不去。

翻看老课本,翻看过去的日子,像一曲无字的歌,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你如彼岸的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年又一老;一日又一日,一生一梦里。

初一。

作文。

:唤醒。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七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引下的初步认识过程,也是在课内外或者家庭等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先是从感知出发,再到理解,最后是巩固和应用,笔者在这里主要谈的是巩固和应用环节,现阶段能使学生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练习。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练习题要紧扣教材内容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材的重点确定教学目标。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地、重复地练习,做到练有目的,练有成效。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节时,就要抓住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图形变换,由繁化简,把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转化成长方形求解。设计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知道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如何转化。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了教材的精髓,做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二、学生薄弱环节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习题的设计不但目的要明确,还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和易错的地方要设计专项练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疑难易错的地方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在讲授百分数的应用一节时,发现学生对于百分数应用的理解比较吃力。现实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为了增强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首先笔者从学生身边能接触到的事情谈起,设计一些带有百分数的习题。例如:周日小明跟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总共带了200元钱,其中50元给小明买了一双鞋,90元给小明买了一套运动服,40元给妈妈买了一个围巾,问去超市购物消费的钱数占总钱数的百分之几?其中为小明消费的钱数占购物消费钱数的百分之几?通过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设计习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设计习题时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生的习题。在具体的设计中,练习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设计题目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并适当提高习题的难度。对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设计习题要从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练习题。

例如,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减少1/4,问圆柱的底面积减少多少?体积变成原来的百分之几?要使圆柱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4/3,问现在圆柱的高和原来的高比例是多少?解:根据底面周长减少1/4可以得出,现在的周长是原来的3/4,那么底面半径也是原来的3/4。根据底面积跟半径的平方成比例得到,面积就是原来的9/16,因为开始圆柱高度不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是原来的9/16。假设原来的体积是1,现在的体积就变为9/16,要使体积增加到4/3,底面积也是原来的9/16,根据圆柱体积公式得:圆柱现在的高=圆柱现在的体积底面积=4/39/16=64/27得出圆柱现在的高跟原来的高的比例是64/27。这样的习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兼顾全体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循序渐进解答习题,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设计习题要有创新性

解:面对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要想知道小轿车在150公里之内能不能追上大客车,首先要求出小轿车能追上大客车的最短时间,知道行驶时间和车速,就知道经过多长距离追上大客车。

设行驶的时间是x,则80x=60x+40,求得x=2,知道了行驶时间,小轿车的行驶距离就是80x2=160公里,根据已知ab两地相距150公里,得出到达b地之前,小轿车追不上大客车。

学生弄懂了这样的习题,以后对于相对速度的问题就容易理解了。根据这类问题,学生还可以自由发挥,自己设计题目,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思维能力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设计习题坚决反对千篇一律的重复,如果让学生感觉作业是一种负担,那是教学的失败。习题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全体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八

二年级上册(3)

1、花灯,也称“灯彩”。每逢喜庆时节,我国民间喜爱张灯结彩,祝贺祈福。民间巧匠广取天然或人造材料,并用扎湖、雕塑、绘画、剪贴和刺绣等技法,创造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艺术。二年级下册(4)

1、青花瓷是景德镇最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工艺品。

2、景德镇被称为“瓷都”,盛产各种精美瓷器。

三年级上册(5)

1、插图,是指插附在书籍中的图画。有的用插页方式,有的插在文中,用来帮助说明内容或加强文字的感染力,也可以透过这些图画来了解书籍内容。

2、《星月夜》,作者凡高(荷兰)。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动力和变化的星空。波浪形、螺旋形的笔触,把深蓝色的夜空点缀的多姿多彩。月亮像一团火球,被漩涡围住。大树枝像火苗一样旋转上升,努力地伸向天空。

3、红、黄、蓝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色彩,称为三原色。

4、橙、绿、紫称为三间色。

5、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马头、鹿角、蛇身、鹰爪、鱼尾,是人们想象中龙的形象。

6、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是扶正镇邪的“保护神”。

四年级上册(7)

1、漫画是表现幽默形象的主要形式。它运用简约、夸张的手法,强化人物的某一特征,或通过比拟、象征的方法,简练概括出种种画面,从而表现出幽默诙谐的形象和画面效果。

2、人物动态的各种变化都是由于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动而形成。

3、镶嵌是一种工艺,指把东西卡在空隙里或镶进凹陷处。人们用这种技术制作精美工艺品,还将大理石、彩色玻璃等材料,镶嵌在建筑物的墙壁和窗户等地方,进行装饰和美化。

4、水墨画用笔的方法为:中锋、侧锋、逆锋。用笔的轻、重、快、慢可形成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中锋执笔垂直,笔尖正好在墨线中间,画出来的线条浑圆、挺拔。侧锋执笔稍倾斜,笔尖不在墨线中间而靠在一边,画出的线条灵活多变。

逆锋执笔逆向推出,画出的线条凝滞、苍劲。

5、中国画的用墨与用水关系很大,墨与不同分量的水的巧妙调和,产生出了墨色的焦、农、重、淡、清的变化,在画面中能表现出明暗、远近、质感等笔墨效果。

6、齐白石的《虾》,以淡墨表现透明的虾壳,用重墨和刚劲有力的线条表现虾的大臂和双钳。灵活地运用墨色的干湿浓淡,把虾表现得栩栩如生。

7、静物写生就是对静止的物体进行描绘。写生时首先要构图,将

物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是画面具有美感。

画面的主体物应放在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上,这样既能突出主体,又不会显得呆板。

8对比强烈的色彩,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谐统一的色彩,给人平和沉稳的感觉。

黑脸包公,红脸关羽,白脸曹操。

脸谱一般分:净行脸谱和丑行脸谱。净行包括黑、红、白脸,丑行主要在鼻梁上勾画白粉块,俗称豆腐块脸。

红脸代表忠诚,黑脸代表无私,白脸代表奸诈。

京剧的基本脸谱式有:整脸、水白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等十多种。

10、多变的款式、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纹样、精巧的戴饰,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装文化。美丽的民族服饰蕴含了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银帽,银饰是苗族服饰的标志,装饰图案以龙凤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为主,寓意高贵、华美。

丰收、兴旺的寓意。

六年级上册(11)

1、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因地理环境、文化观念、审美追求的不同而浩繁丰富。在美术作品中,赞美自然、讴歌劳动、崇尚理想一直是历代美术家表现的重要内容。

2、唐代阎立本的中国画《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是反映历史上汉藏团结友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图卷。画家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唐太宗和吐蕃使者禄东赞等人的神态。整个画面通过人物的神情交流,生动地表现了主题。

3、五代顾闳中的中国画《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五代南唐不得志的政治家韩熙载为免遭政治迫害,故意纵情声色,夜宴宾客的情景。全画分为听乐、赏舞、休息、清吹、散宴五个场面,构思巧妙自然,人物生动传神。在欢乐、热闹环境的反衬下,揭示出韩熙载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4、法国吕德的雕塑《马赛曲》:装饰在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上的雕塑,以1972年法奥战争中马赛人奔赴巴黎保卫年轻的`共和国的史实为背景,表现当时法国人民高昂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热情。

5、俄国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描绘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生活。从生活取材,表现了他们面对苦难命运的坚毅、顽强和他们的鲜明个性。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鼓舞人们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6、色彩的相貌叫色相,如红、橙、黄、绿、蓝、紫、黑。

7、明度:色彩由深到浅的明暗程度。写生能培养敏锐的色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8、纯度:色彩的饱和度叫纯度。

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

9、摄影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拍摄、暗房洗印等技术手段来表现摄影人的创作构思,完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

摄影作品在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物摄影、风光摄影、动物或静物摄影等。

10、标志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视觉语言,具有识别、象征、审美等功能。标志设计要求简洁、美观、醒目,易于识别,有的赋予一定的含义,具有鲜明的特点。

标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国家、民族、语言、文化程度的限制,大多数人都能识别和运用。它的图形、文字、色彩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尤其是国际通用的交通标志。

标志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字构成的标志、图形构成的标志、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等。

11、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传达信息最基本的符号。文字图形的设计首先是要具有实用功能,同时要符合一个时代、一个区域的审美标准;文字设计既是建立在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又必须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小学课本散文篇十九

1、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4、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5、他的脸色,仿佛被一阵阵小风吹得云散天开,渐渐明朗起来。

6、你看,她那明亮的大眼睛,那天真活泼的笑脸,多么像一株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呀!

7、小男孩儿正睡得香甜,圆圆的苹果脸上,半开半合的小嘴儿像一颗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睡梦中常常笑出声来。

8、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9、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0、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11、近来,姐姐像吃过一枚“顺心丸”,脸上老漂着笑影。

12、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13、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

14、那姑娘脸上冷不丁地绽出了笑意,满脸绯红,像一朵醉了的`芍药花。

15、这朵莲花,好似亭中抚媚的女子,在轻歌曼舞。

16、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里。

17、当潇潇雨下,夜色深沉的时候,长安街像一条静静的长河。

18、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

19、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20、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21、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22、他的眼睛、眉毛乱动,得意得像是在他脸上跳舞。

23、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24、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被理想、信心和勇气燃烧着的十八岁青年人特有的异彩。

25、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6、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了笑意,连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一种轻快的节奏。

27、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28、她浑身都带着感情,那感情像开了闸的洪水,从她的眼底、唇边溢了出来。

29、书是智慧的钥匙。

小学课本散文篇二十

小学课本剧是根据小学课本内容改编而成,可以由学生演出完成的戏剧作品。下面是有小学课本剧比赛方案,欢迎参阅。

为了加快推进新课改,积极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加深对教材、生活的理解,增加与教材、社会的互动,多方位地汲取文化营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举办学生课本剧表演。

一、参赛形式及时间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排练课本剧。

比赛时间:星期二

二、比赛办法和要求

(一)演出内容和形式

以新教育必读书目为主,既忠实于原著,又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是小话剧、小歌剧、小歌舞剧、小品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内容要健康向上。

表演的节目参照各班的课本剧剧本,主要以《草船借箭》《景阳冈》《金色的鱼钩》为题材,每个节目表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演员人数不限。节目间的出场退场时间合共不超过2分钟。

(二)评分标准

剧本创作:30分;表演艺术:40分;语言:25分;服装、道具:5分。

(三)要求

(1)道具以简练、明快为主,不能过于复杂和铺张,参赛的节目,如需要配音或配乐的,要自备u盘。

(2)各参赛班级自行安排好上、下场的顺序。

三、奖励办法

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注:希望各班干部和同学认真配合阅读老师搞好各组作好参赛准备(特别是课本剧编写工作),认真排练,踊跃参加,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为同学们展示个人风采提供舞台。同时进一步提高课文的演读能力,体悟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感受文本的艺术魅力,特举办本次学生课本剧大赛。

一、参赛形式及时间

17周,学生以班为单位参加学校比赛。(每个节目不少于5人。)低段和高段分上、下午比。

二、比赛办法和要求

(一)演出内容和形式

表演的节目以课本为主,课外读物也可以。既忠实于课本,又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是小话剧、小歌剧、小歌舞剧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内容要健康向上。

每个节目表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2分钟,节目间的出场退场时间合共不超过3分钟。

(二)要求

1.舞台背景、道具以简练、明快为主,建议可以让学生来演道具(比如学生来演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之类的。)参赛的节目,如需要配音或配乐的,请自备(并按规定时间提交)。

2.服装、道具要求自备,能够贴合时代特点。

3.各参赛班级自行安排好上、下场更换布景道具的工作人员.

4.各班于11月30日前报节目名单到教务处。

三、课本剧表演评分标准细则

(一)节目基本要求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1.节目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思想性;

2.形式活泼、主题突出、艺术性强;

3.服装整齐、动作大方、整体效果好;

4.班级重视、组织有序、积极参与。

(二)评分标准

剧本创作 :主题鲜明,故事情节完整 25

有创造性 10

服装:符合剧情 10

姿态:落落大方,自然,手势与内容相符,能表现人物性格 15

表达:语言流畅、感情基调与内容相符,感情流露自然得体 30

效果:有感染力,观众反映好 10

注:节目时间太短或太长应酌情扣分。

(三)计分评奖办法

1、满分100分,小数点后计数一位;

2、将评委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四、评委

低段:林海滨、陈国华、徐普龙、沈文龙、胡宇娇、钟秋波、张译尹

高段:林海滨、陈国华、沈文龙、钟秋波、郑卫琴、吴赛、方洒洒

五、奖励办法

集体奖项:一个年级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个人奖项: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配角、最佳道具等。

请各参赛班级作好参赛准备(特别是课本剧编写工作),认真排练,踊跃参加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加深对教材、生活的理解,增加与教材、社会的互动,多方位地汲取文化营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举办本届学生课本剧大赛。

一、参赛形式及时间

10月30日各班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课本剧表演大赛的班级预备;11月01日以级部为单位组织评委开展级部课本剧比赛,各年级评选出一、二等奖,各班留好影像资料。采取错时举行的办法,一、二年级下午第一节课;三、四年级下午第二节课;五、六年级自习一。

二、 比赛办法和要求

(一)演出内容和形式

以剧本为主,既忠实于剧本,又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是小话剧、小歌剧、小歌舞剧、小品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内容要健康向上。 表演的节目必须由语文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精心挑选(含小话剧、小歌剧、小歌舞剧),每个节目表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演员人数不限。

(二)评分标准

剧本创作:30分;表演艺术:40分;语言:25分;服装、道具:5分。表演超时每分钟在总分中扣10分。

(三)要求

(1)舞台背景、道具以简练、明快为主,不能过于复杂和铺张,参赛的节目,如需要配音或配乐的要准备好。

(2)服装、道具要求自备,能够贴合时代特点。

(3)各参赛单位自行安排好上、下场更换布景道具的工作人员

(4)10月30日上交剧本1份给校务办。

(5)各年级组于10月31日上报节目名单及参赛人员名单到校务办。

三、奖励办法

比赛设一、二等奖。各年级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剩余班为三等奖。 请各参赛单位作好参赛准备,认真排练,踊跃参加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680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