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2:05:07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21篇)
时间:2023-11-08 02:05:07     小编:雨中梧

总结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回顾,是我们对过去经历的再思考和升华。除了文字描述,我们还可以运用图表、表格等形式来展示数据和信息,使总结更加直观和清晰。这是一些分享的写作经验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一

《故事两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配合第三组教材“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设置的拓展性练习。

《故事两则》第一则故事为《加了一句话》,讲一位法国著名诗人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天什么也没讨到,在她的乞讨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让那些路过的人主动投币,表现了语言的强大魔力。

第二则故事《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对“万”字图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理解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机智巧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精炼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积累优美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精妙的进一步感悟和拓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通过拓展性练习,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达到只是建物的拓展目的。

1、教师根据本课拓展性练习的教学思路,利用网络资源和媒体效应,收集资料,拓展性练习作辐射准备。

2、学生一是重温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二是收集相关的事例,作好交流准备。

(一)课题导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阅读理解。

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找出变化的原因,边读边动笔圈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组交流,合作学习。

2、检验阅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3)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3、品读理解。

(1)“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a: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b:对加上“春天到了”课文是怎么解读的?

c:你是怎么想的?(课件:百花争艳的'春天)。

d:这句话精妙在哪?(加了一句,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引读:师:春天到了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多美好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2)“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

填空: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a:“法西斯”在这句话里指什么?

b:“消灭”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c:论一论这句话的幽默之意。

(三)感悟内化。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精妙句子。

2、大家评定,把肯定的写在黑板上。

3、课件展示练习内容。

广告词:请不要把手伸向向你微笑的花朵!

(1)故事中的语言(找—议)。

(2)根据漫画写一句话。

(四)总结。

精妙的语言是智慧果,愿同学们尽情享受语言艺术的快乐之果。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二

学校:彬县中学设计者:王娟梅时间:6月。

一、微课基本信息。

1、知识点名称: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教学内容:高中历史必修1,高一年级学生。

3、学时:1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

1、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2、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3、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4、教学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5、教学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

解。

四、设计理念: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三

1、抓关键词句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

2、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把事物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

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中积累语言。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四

教学步骤: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

(五)回到第四段。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最主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

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刚扑上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琥珀的样子就是提纲(4)想象的依据;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最毒,气温最高,松树才能渗出松脂,并且不断地往下滴,这是提纲(2)想象的依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约摸就是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所以说约摸算来。但这个推测、估算又是有根据的,比较准确。从下文看,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合起来时间约摸有一万年了。

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因为由松脂球变成化石就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埋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海在很远的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五

语教学的模式。本课程的目标在于既要让学生能学习中方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要能熟悉国外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教学模式,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理解各电气设备的中英文名称并掌握各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掌握各电气设备的作用,掌握开关设备的基本操作顺序。课程的重点为:理解各电气设备的符号、实物及其作用,掌握开关设备的基本操作顺序。

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并利用一些相关例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负担,甚至会同时影响到两方面的学习。在微课的内容设计时就要注意克服这个点,能够将英文与中文的学习同时实行。例如在学习设备名称时,能够同时给出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复习时也同时实行)在学习设备作用时,同时将英文原文书中摘取出的简单易懂的相对应内容来实行对照,使学生敢学,愿学,能学。

出,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长篇大论让学生不知所措从而感到厌烦的情况。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六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演唱这首歌时,曾使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是啊,台岛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乡愁四韵》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来研读于光中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乡愁》。

第一乐章作家身影。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七

----。

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展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参加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三、教学设计要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展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1、适合教学对象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展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2、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开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承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开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

----。

----。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八

摘要:语文微课的设计在促进学生的人生发展上,要葆有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注重浸染性,选题要“小、新、实”,元素要多样化,体现“语文即人生”的理念,并重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微课;设计。

当下我国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是一个简化、细分的教学,是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确立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课型。

一、要强调语言文字的浸染性。

语文学科的关注点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训练,更负有文化传承和精神塑造的人文责任。因为它既具有文化的内涵,更具有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性。语文微课的语言除了通用的严谨、规范的要求,更多的应着眼于形象的美感、丰富的意蕴等。例如,上述微课笔者引用了下面的导入语言:“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徜徉如此的文字海洋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被召唤和融入,情感世界会逐渐变得丰盈饱满,人格会逐渐实现自我矫正和完善,可以这么说,真正热爱语文、热爱文字的人,必然会是一个珍爱于己、怜惜他者、感恩社会、践行奉献的人。

二、微课的选题求“小、新、实”

语文微课选材空间巨大,自由度极高,这就很考验老师的智慧、眼光和视野。一旦选题不当,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再好的呈现形式都成了无本之木。设计微课一定要指向教学的关键处、学生的薄弱点、考试的热点处或者学生的感兴趣处,可以是某诗歌主题归类、一种词类活用归纳、一种特殊句式讲解、一种语用类型讲授,还可以是细节描写的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题段的写作等,“点”的选择妥当和巧妙与否关系着整个微课的成败。有的教师作微课时还是恋战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的形式,这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却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在微课上的期待,有没有常规课堂以外的知识精髓,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否有一定的助力。我们不能只注重高密度的知识呈现,使学习者始终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以笔者的微课《怎样写议论文提纲》为例,议论文的写作体系健全、论者众多、环节操作成熟。相对来讲,我们在平时强调的是写之前要想清楚、要写大略的提纲,但具体到提纲究竟应该怎么写,它和具体的成文有什么关系,哪些东西在提纲中应该成为重难点,我们要么根本没引起重视,训练的比较少,或者训练出来的是无效的提纲,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的写作过程。

三、体现“语文即人生”的思想。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充分落实“语文为人生,语文即人生”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和人生、生活的鱼水相依,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乃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现行语文教材不足以完全成为德育的依凭,教材选文虽然绝大多数都可算是文质兼美,但整册整套由于其特殊性,很难有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体系。语文微课要落到实处,为现实而著作,为生活而发声,关爱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把广阔而生动的生活充分地引入课堂。微课程作为常规课程的有效补充,就是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贴近学生的实际基础和需求,在应试和实际功用中相对容易地获得巧妙的平衡,弥补相对滞后、片面的课程内容的缺陷,增进课程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四、微课元素多样性。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而设计的,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特点。因此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想学和乐学落到实处。基于此,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和丰富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风云涌动的课堂辩论,也可以是诗配画的解读,或者是想象力的接龙以及微博的写作等。

五、要重视语文微课的“思维力”培养。

微课的价值和贡献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而微课的思维力目标也就体现在它能否引起学生对内容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提问和思考,即一个问题或一种回答能否使学生延伸到另一个问题或另一种回答。因此,优秀的微课应是“智慧”、“美貌”与“技术”的兼容体。微课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当中,集中精力观看、体会和思考所呈现的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在看到微课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挑战和冲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它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良好的机遇。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勇于借鉴微课理念,努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继英.人生语文的教学向度与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2013,(7).

[2]董希旺.重拾文化自信,建设全新语文[j].新课程研究.2014,(10).

[3]迪种宝.二十集唐诗电视系列片《唐之韵》[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印象出版社.2007.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九

微课从定义来理解是指课程内容精炼、围绕教学标准或者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视频为载体来呈现课程重难点内容。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针对某一个小知识点来开展教学或者组织内容,一般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8分钟是教学效率是最高的,一个微课的课堂容量是有限的,它可以称之为是一个课例,但形式和内容上又小于课例,一般为十几兆或者几十兆,能实现在线或者下载的浏览,界面友好易于操作,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交流。教学资源的组织主题鲜明有特点,迅速切入主题,立场统一,一个微课就解决一个主题,不拖泥带水,选材内容要贴近生活或者专业,让学习者迅速找到感觉,知道我在学什么,通过学习我解决的问题或者知识点、技能点是什么,通过微课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比较,选择微课学习的方式是不是最优质最高效的。微课学习后,要能及时的进行反馈,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测验,这种测验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测验和对微课程本身的评价。这些就是我对微课程的理解和组织微课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在发动机课程的教学中,很多内容我就以微课程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时,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整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于是我把技能操作的过程微课化,分段式,将某个元件的检测方法首先录制成微课,放到校园平台,让学生课前先学习,通过微课后面的考核内容后,才有机会实车操作,这么做的效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微课的内容,由于有了前面微课教学的基础,学生实车操作时效率大大提高,也延长了实训车辆的使用寿命,不至于造成车辆的早期损耗。这样教学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微课的内容有了理性积累,通过实车操作有了直观认识,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大大提高,技能和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延长了记忆时间。

二、汽修专业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分析。

对于微课教学在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的应用,我做过一些调研,主要是针对某门课程哪些内容适宜采用微课教学,开展微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微课教学的优势等。通过调研发现,70%的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优势是肯定的,也乐于开展这类课程,有过微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但同时又有压力过大的方面,主要是由于课程教学资源匮乏,靠教师自己开发微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备课又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形成团队,开发效率低下。要让微课教学形成常态化,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微课程制作团队,分工明确,最优势的团队组合是要有一名有软件开发和视频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教师,一名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和一名语言组织能力强的教师,这样的组合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将微课程制作和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例如在开发发动机机油泵的微课程时,专业实训教师将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特点描述准确,由计算机教师开发视频和动画,通过教师的配音,将可以很方便的将原理阐述清除,省掉老师大量的课上时间去讲解,大大太高了教学效率、原理阐述更加合理化更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这个微课制作的过于单调和机械,就失去其创新的特色和制作的必要。汽修专业的微课程还要方便学生的在线学习和巩固,要能设置一些关卡,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乐学。例如在开发自动变速器的微课程时,除了阐述自动变速器的作用、原理和构造外,还要将自动变速器的结构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示,通过对比来呈现自动变速器相对于手动变速器的优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接收,加强教学效果,通过动画和视频讲解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将液力变矩器的涡流、环流、和螺旋流的特色进行动画演示,流动路线更清晰,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其工作机理。对于自动变速器传动比和传动效率来说,通过微课程展示是最合适的,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效果会很差。微课的结束部分要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学生的学习展开评价以及学生课后的拓展提出要求。这就是汽修专业一门课程某个微小知识点的一次微课教学,总体结构是提出目标、分析内容、重难点的突破和课程总结等几大部分,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微课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

三、微课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教学时,我就采用了微课程的教学形式,现对教学步骤做一个总结,首先是故障诊断之前的准备工作,大概3分钟,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示工作过程和安全要点,对于错误操作或者易发问题也进行展示,学生可以现场纠错,通过纠错训练减少学生操作时的错误,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车轮挡块的放置,易发问题是放置位置偏向外侧,通过视频纠错很容易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如果靠教师讲解效果就会打折扣,肯定有学生还会放错。机油液面的检查也通过动画展示,将机油尺的刻度放大,便于学生学习。接下来就是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分析,这个内容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效率很低,一节课只能完成少数同学的学习,通过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将数据内容展示就会效果提升很多,学生就不要挤到一起来读取数据流了,至少将教学效果提高2倍以上,无形中将有效教学时间放大了,避免了有人做有人闲的情况出现,课堂效果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学的更充实,更有成就感。接下来的元件测试和线路测试更能体现微课教学的优势,如果每个人都来操作,线束插头一节课就破坏了,教学成本太高,效率过低,将元件检测录制成视频就避免了车辆零部件的损坏,教学效果同样有效。线束的测量内容时,可以将接头放大,采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短路、断路和接触不实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在汽修专业微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四、结语。

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锻炼了教师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水平,这样教学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微课的内容有了理性积累,通过实车操作有了直观认识,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大大提高,技能和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延长了记忆时间。微课教学可以说使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受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

在教育领域,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越来越少,而零散的时间还很多,如:回家的路途中、课间休息时间、吃饭排队的时间、晚上泡脚的时间、公交车上的时间等。如果能够将这些时间加以利用,学生在学习上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学生琐碎零散时间而产生的微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由“微”和“学习”两部分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人们当今的学习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次只学一点点,学太久会疲倦。

微学习要有效地发展,必须依托一个新的载体--微课程。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的“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12”的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学习,它将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前景。

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二)微课程的特点1简洁精炼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时间越久,注意力越难保持,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微课程开创的5分钟学习模式,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内容精彩微课程拥有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选取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利于学习者接收和记忆。

3时间灵活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微课程学习者可以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出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安排,利用宝贵的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4易于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三、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微课程的设计,像建造大楼一样,需要从设计到施工,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一般而言,微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平台7个步骤(如图1所示)。

(一)选题微课程的选题一般分为以下两大类:。

1.需用活动图像呈现的教学环节一类是直接通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的课题。例如,在生物课的微课上,通过介绍某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本身活动有关的镜头就能概括出该类动物的生活习性。

另一类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图像论证、解释从而间接验证科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的课题。我们可以制作此类微课程讲解较大的论证题,清晰呈现解题思路和知识要点,克服黑板重现力差的缺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重点是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称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们可以选取此类课题,深入教材,认真准备,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

(二)设计设计是微课程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是形成微课程总体思路的过程,是微课程开发的具体蓝图。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结构知识,选择和设计恰当的策略和媒体,设计形成性练习和学习评价的过程。通常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4个主要环节。

2.结构设计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延续和具体反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照特定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组织教学内容顺序以及教学控制策略,就是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微课程结构体现着特定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思想、学习理论的不同,往往微课程的结构也不同。我们可以从总体结构、教学内容结构以及内容控制结构3个角度进行微课程的结构设计。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一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才和成功。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在新课改的体系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对文字的书写、预习的培养。作业的设计突出引导初中生养成书写规整、字体端正、字迹清晰的习惯;禁止学生对书写错误地方,使用涂改液、修正纸等改写,养成正确的书写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向上心。在预习方面,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记录、多思考。通过画报、杂志等读物,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增强学生对词句意思、语序等的理解和把握,为作业的书写积累素材,将平时不理解、易错的字、词、句,记录整理,并进行知识的归结。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和书写习惯。

知识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在于点滴的知识和汇聚。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中的佳句、美文、好段落、好词句等,引导学生进行汇聚,并将其应用在作业写作中。鼓励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和积累的知识进行分享。教师则起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创新形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针对语文中好的段落和文章,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交流。借助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针对课堂上的美文、佳句等涵盖的内容和知识,同课堂外的读物相结合,引导学生搜集名人佳话、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广告笑话、谜语趣味等,进行分享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为语文作业的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开拓人的视野,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语文还能够促进入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初中生而言,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此,语文作业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对知识的运用。

第一,打牢基础。语文写作基础是初中生奠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下,夯实语文写作基础是一项重要的硬性指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读本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后的知识进行温故。变革教学思想,不强求学生进行抄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积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对字形的认识和理解,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指导、监督和鼓励。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积极健康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运用小游戏等方式,鼓励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展现自身的才华,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第二,学习写作。写作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通过仿写改写促进学生运用已学和已掌握的知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想象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分纠结于语序的正确与否、词句应用的恰当与否,重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分析下,将知识与想象力结合,用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下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第三,重视实践。作业的设计应突出与实践的结合。为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作业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考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搜集新闻素材、广告传媒文章等形式,鼓励学生办画报,搜资料以及参与社会调查等。从而通过语文作业设计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创新离不开个性的培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性扼杀,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丰富作业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丰富语文作业内容,如采取画词、画句、画段,仿写、改写、续写、背诵、演讲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手能力。同时鼓励设计弹性化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命题和素材、交叉点评和分享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团体沟通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功底。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二

1、指名读。

2、选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还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3、老舍先生除了写作之外,最大的兴趣是什么?

4、揭题,板书课题。

出示课后题1、你是用什么查字法查的。

2、小结查字方法。

3、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4、说说词语的意思。

1、听录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3、指名读第一段。

4、老舍先生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他没有功夫支研究和试验。那么老舍先生是怎么养花的呢,在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第二、三段)。

5、指名读第二段,纠正朗读错误。

6、谁利用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来说说什么是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也可提示《桃花心木》一课)。

7、挑选了好种易活的花之后,接下来该怎样呢?指名读第三段。

8、找到了好种易活的花之后,(出示)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指名读后问你能体会老舍对花的感情吗?(爱花,待它们像好朋友一样)。再读。

9、过渡: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说说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答后读最后一段。

10、、你们能不能把这些乐趣分类?(喜、优、笑、泪是一类,花、果、香、色是一类,劳动、见识是一类。)(板书)。

11、喜、忧、笑、泪是人的思想感情,是情趣之乐;花、果、香、色是养花的成果,是成果之乐;既需劳动,又长见识,是养花的意义之乐。

12、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13、小组讨论:用课文具体的事例说说作者养花的乐趣。

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14、师生接读最后一段。有喜-有忧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5、出示:养花可以(),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16、小结:讲的真好。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花草,在他眼里,花草象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文内容;用渐渐说句子,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多个,小石子若干,道具一套,课件一组。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生读、一生对其评价,师指导读,再指生朗读,齐读。)。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乌鸦喝到水所想的办法。

(2)生分组按课文内容进行实验。

(3)用渐渐说句子。

(4)指导读二、三段。

(5)用一句话夸夸乌鸦。

3、学生创作课本剧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乐学、愿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设计改革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语文作为体现学生道德修养以及人文内涵的科目,语文作业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具有更为宽阔的范围,其所涉及的形式与内容也更为广泛。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作业,能够深入巩固已学的知识,而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够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的效率。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几点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按照教学目标重点在某个方面来安排学生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其一,在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相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其二,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但所获得的答案却是相同的;其三,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还应当将第三个问题进行整理,将自己的思路与教师进行探讨。设计这种反思形式的作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去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教育应当将自己所提供的知识变成一种重要的礼物来让学生去接受,而不是将其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去让学生承担。”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是首要条件。比如,教师在讲解对联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去社会中抄录门联,以及亭子、祠堂当中的一些对联,之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互相评比与欣赏。又比如,在讲解完古诗词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画配诗的作业,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作业形式中体现古诗词的韵味,感受学习的快乐。总之只有让学生在练习作业的进程中能够享受到快乐与趣味,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那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在人类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都希望自己属于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泰戈尔也曾经提出过:“无法将河水固定在一些规划好的河道中。”而新课标当中也着重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展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充分给予学生进行自由设计、自由抉择以及自由安排的权利,使得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动态的学习氛围当中,能够快乐、自主的学习[1]。比如,在学习完《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对作文的形式不作限制,让学生为范进规划人生。这种开放式、自主化的语文作业设计,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学生的探究性、积极性以及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语文知识,有效巩固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具有自主化、生活化、多元化以及趣味化的语文作业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语文作业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土,指引并帮助学生获得迁移、生成、巩固、构建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摘要: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改革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利用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旨在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给学生解决疑惑、讲解知识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而课后作业属于教师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法,对学生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十分有利。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针对班级当中各个层次学生的现状,合理设计作业,这也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将进一步阐述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

1.教师方面。在作业设置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应试色彩,不包含写作作业,其他作业全部都放眼在语文积累以及语言练习方面,重点是单一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统一的模式实施。作业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当中完成,具有特别显著的学科本位现象。

2.学生方面。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学生情感在作业过程中丧失,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无从谈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大量的题海,以及独立复杂的字和词以及句子盛行,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同时富有活力的,因此,课后作业设计一定要遵循开放性这一原则,使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使用本地资源,灵活地设计作业。

不一样的地区其特点和资源也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把其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这样既能够提升作业设计的灵活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和热爱。通过学习《济南的冬天》,让学生留意本地的冬天和地域特点,进而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属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只在课堂中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不断丰富其语言。并且针对每次课外阅读情况书写相应的读书报告,要求其内容简单明了,主题明确,方便讨论。

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在课余时间采集和本课主人公有关的资料,然后书写一份读书报告,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够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属于学生积极学习的不竭动力,而学生对于作业存在畏惧心理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几乎全部一样,十分枯燥。教师想要增加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兴趣当作出发点,让作业拥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完成作业,进而不断加强学生作业的质量,达到巩固学习这一目标。例如,在学习《香菱学诗》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去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同时采集和香菱相关的资料,思考香菱学诗的核心,以及黛玉与香菱二者的关系,这种带有探索意味的内容十分有趣,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

3.分层设计作业。每个学生对于知识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存在差异,学习成绩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全部学生分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三个层次。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层次学生情况分别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班级当中成绩优秀和较差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小,成绩中等的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能够满足中等生要求的作业,这样能够将作业的激励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所有学生均能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掌握知识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针对那些成绩不好同时不愿主动完成作业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进而使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

4.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主动权放到学生的手中,尽可能地让作业多样化,具有一定的梯度,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选择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作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具有创意性的作业。

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和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及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这些方式不断提升初中语文作业的创意性,使其满足每一个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将作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纪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课文后作业认知过程维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02:5-6。

[2]张应鑫海南省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01:8-9。

(一)单一的作业形式,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初中语文作业的形式非常的单一,教师的作业设计主要是四大绝招。一是抄写。对课文中的生字词采用抄写的模式;二是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回答在课堂上教师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背诵。让学生背诵一些指定的课文和段落。四是做题。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这四种模式就几乎包含了教师的所有作业的形式,没有更多的更有创意的方式。这些形式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严重的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语文是非常呆板和格式化的,没有新颖的乐趣,长此以往,终将削弱学生的语文兴趣。

(二)作业难度的分界不明确。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减轻作业设计和作用批改的负担,在作业设计时总不会主动的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而是采取统一的作业。这样一来虽然方便了作用的设计和批改,却严重损害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作业需求得到不满足。对统一布置的作业,成绩较好的同学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好,而且题目对于他们太过简单,他们的能力得不到更好地提升,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能花费很多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对于他们所需要的基础巩固也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总的来说,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对于他们所需要的基础巩固也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总的来说,这样的作业设计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三)教师对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一些初中教师根本上不重视作业的布置,所以对作业布置的比较随意。许多的教师对于作业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导致作业的布置出现无计划、无准备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表现在教师只是在临时的根据情况随意的选择几道与课文配套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都非常的统一,没有针对性,而且难易程度差距较大,学生难以把握。学生的完成难度较大,造成完成情况质量不高的情况。

(四)作业答案太过固定,不利于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后,进行作业批改使,都喜欢参照所谓的“参考答案”,对学生的作业用非常固定的答案进行评价,与参考答案相符的就是正确的,与参考答案不相符合的就是错误的。却从未考虑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表达的不同看法。事实上,那些不同答案也是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的结果,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他们的答案也是正确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的重视这些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探讨,得出不同结论。让答案多样化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一)加强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开发而活跃的,相应地,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以开放性为原则,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教师应该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地设计作业。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区特色与资源,而且这些特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把地区特色融入到语文作业之中。比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可以融入当地的特色,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的季节。让学生更爱家乡的同时,增强文字的表达能力,强化对《济南的冬天》课文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讨厌写作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业太过无聊和枯燥。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首先可以从加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出发。让学生体会到作用的乐趣,实现巩固学的目标。比如在进行《香菱学诗》的作业设计时,因为课文是节选,内容并不完整,造成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整体,把香菱这个人物还原到整个故事之中,进行更加深入理解和探究,思考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这样的作用布置提高了作用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乐于完成作业。

在一个初中班级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有差异,学习成绩也存在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加强作用设计的层次性。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提高,让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巩固和加强,让成绩较差的同学把基础先打牢,然后寻求进步。总体上,一个班级中,中等层次的学生最多,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尽量的满足中等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作业适合于大部分学生。而对于另外两个层次的学生的作用,就可以采用单独的辅导模式,保证班级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收获。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出多元化、充满特色的作业。让作业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才和成功。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在新课改的体系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对文字的书写、预习的培养。作业的设计突出引导初中生养成书写规整、字体端正、字迹清晰的习惯;禁止学生对书写错误地方,使用涂改液、修正纸等改写,养成正确的书写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向上心。在预习方面,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记录、多思考。通过画报、杂志等读物,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增强学生对词句意思、语序等的理解和把握,为作业的书写积累素材,将平时不理解、易错的字、词、句,记录整理,并进行知识的归结。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和书写习惯。

知识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在于点滴的知识和汇聚。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中的佳句、美文、好段落、好词句等,引导学生进行汇聚,并将其应用在作业写作中。鼓励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和积累的知识进行分享。教师则起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创新形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针对语文中好的段落和文章,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交流。借助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针对课堂上的美文、佳句等涵盖的内容和知识,同课堂外的读物相结合,引导学生搜集名人佳话、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广告笑话、谜语趣味等,进行分享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为语文作业的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开拓人的视野,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语文还能够促进入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初中生而言,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此,语文作业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对知识的运用。

第一,打牢基础。语文写作基础是初中生奠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下,夯实语文写作基础是一项重要的硬性指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读本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后的知识进行温故。变革教学思想,不强求学生进行抄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积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对字形的认识和理解,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指导、监督和鼓励。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积极健康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运用小游戏等方式,鼓励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展现自身的才华,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第二,学习写作。写作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通过仿写改写促进学生运用已学和已掌握的知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想象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分纠结于语序的正确与否、词句应用的恰当与否,重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分析下,将知识与想象力结合,用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下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第三,重视实践。作业的设计应突出与实践的结合。为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作业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考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搜集新闻素材、广告传媒文章等形式,鼓励学生办画报,搜资料以及参与社会调查等。从而通过语文作业设计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创新离不开个性的培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性扼杀,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丰富作业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丰富语文作业内容,如采取画词、画句、画段,仿写、改写、续写、背诵、演讲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手能力。同时鼓励设计弹性化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命题和素材、交叉点评和分享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团体沟通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功底。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相关学科知识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作业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应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

所谓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确定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题目、内容及其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作业的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要以自身水平为选题尺度,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评价中促交流,教师的批阅与评价是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生命源泉,要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既要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还要紧密联系生活。新课程实施以后,作业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其功能被拓展,其中个性发展的功能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探讨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已开始成为热点。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现就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和广大教师交流学习。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个人价值展开。勿容置疑,初中阶段的学生课程明显增多,学习任务明显加重。相对于小学阶段,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科分量多多少少有所下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逐渐降低。当然这也和语文老师的教学有关,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为背诵、做题、写作等,这样的作业方式显然既费时又费力,枯燥乏味。老师负责布置作业,学生负责完成,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不够,就更加别说什么个性化设计了。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是以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了多少为标准,而是看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提高。有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以后,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难关”和“困惑点”设为作业内容,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为作业内容,这样的作业既可以查漏补缺,攻克难关,也可以挖掘学生自身学习潜能,深入探究问题,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体现个人价值。显然,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己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既可以避免作业的划一性所带来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抄袭别人的作业或乱做一通敷衍了事的现象。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自主、自由的学习时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做作业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作业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与思、才与情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舞台。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极大地活化他们思维训练形式。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分层次教学的一种独特方式,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尝试。它集中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可根据对方水平把握出题的深度和难度,同时在给对方出题的过程中又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自查。这是一种作业教学中的创造性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点,及时复习记忆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好处。

教师的批阅与评价是“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生命源泉,也就是说学生的设计题做得究竟好不好,教师的检查必不可少。对比较好的设计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分析“好”在何处,“巧”在哪里,在表扬的基础上倡导其他同学也学会创造性设计;对设计不好的,要分析“弊”在何处:或难或易,或重复,或雷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语文题设计较好,但接下来的落实环节不好等,或表达不准确,要以理服人。以评价促设计,以评价促创新,在评价中促交流,这是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良好循环。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要建立在相互交流、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之间在作业设计时,能够相互交流,积极合作,这是学习中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你有一种技巧,我有一种技巧,如果不交流,我们都只拥有一种技巧,但如果交流了,你我就拥有两种技巧,这就是开放与交流的回报。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设计作业。如两位同学或者小组间彼此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来考考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彼此间再进行批阅和探讨。这种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个性化作业是是课堂的延伸,是较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所以,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务,要尽量保持传统作业的优点,力求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这种情况特别突出。另外有些作业题目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以及丰富的生活硬生生和实践隔离开来,就语文对语文,浪费了取之不竭的生活语言,忽视了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就可以让学生做到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健全他们的知识体系,让他们成为全面健康的人。要保持传统作业的优点,还必须与生活联系,发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优秀健康的人才,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因为给学生提供了选择作业形式或内容的自由,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对传统作业的升级,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大力展示学生个性,真正把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化思维习惯、加强团队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所谓“合适”,是指教师要控制好课外练习的数量与难度。作业过多过难,不仅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做事马虎的坏习惯,挫伤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业过少过易,不仅起不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语文学习的思想。如在执教九下第一单元(均为表达“爱国思乡”之情的现代诗歌)时,遵守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诵读”的精神,我抛开了学校征订的有关教辅资料上的所有习题,除字词积累、名句赏析、仿句训练外,着重布置学生感情朗读教科书范文与课外收集的诗歌,举行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歌朗诵会。因为我觉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朗读是一种眼看、手到、脑思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而且使人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通过感情朗读,该单元所选的六首诗歌及课外诗歌那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深远的意境、饱满的感情在学生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设计难度系数呈阶梯状的作业,并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得到充分发展,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的一般做法是:将每次作业任务分解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三类,供学生自主选择,允许优秀生不做基本作业,也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试做选择作业与超额作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如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后,基本作业是:从《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景象?(书本“研讨与练习”原题);背诵中间两联。选择作业是:列举写春天与写西湖的古诗词名句;背诵全诗。超额作业是:诗中的“几处”、“谁家”为什么不能分别改为“处处”、“家家”?比较杜甫《丽春》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刺激物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干篇一律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喜欢新鲜,不好呆板、枯燥,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设计既紧扣教学实际,又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面对作业跃跃欲试,先做为快,不做不快。如布置《看云识天气》预习作业时,考虑到书本练习一的填表题做起来比较枯燥与烦琐,我把这题改换成如下题目:请你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的演读。拟人手法的演读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好表现自我的初一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由于班内大部分学生准备充分,课堂发言十分踊跃与精彩,课堂气氛十分轻松。如有学生这样介绍卷云与积雨云:hello,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又如学习《孔乙己》前,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填写《孔乙己履历表》(内容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出生年月、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工作生活简历、主要成绩、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体评价等),以一“表”带动全文预习,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杨修之死》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幅挽联(实质就是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概括),不少学生一下课就开始认真琢磨,拟出了“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等切合课文内容的好挽联。上完《天上的街市》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画一幅画,以“诗画转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味天街生活的情趣和诗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学生兴趣盎然。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好的语文课外作业(主要指文学类作品)应该紧扣一个“情”字,延续课文的思想,强化得到的熏陶,升华已有的感情。如上完《金色花》后,我要求学生像泰戈尔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假如我变成(是)……我要……”为句式进行仿写练习,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并将仿写的诗句抄在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上,把书签(其实是一份爱)送给母亲。上《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要求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亲情被金钱奴役,人际关系异化的现实,激发同情、憎恨之情。课后又留下一篇习作《于勒来到我们身边》来对比迁移,使这种情感得到延续和升华。学习《我的信念》后,我要求学生搜集与居里夫人有关的资料,加深对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把握和精神世界的探寻。学习《鱼我所欲也》后,我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体现“舍生取义”精神的诗文名句与感人事例。学完《行道树》后,让学生寻找身边具有行道树那样不求报酬,只有付出的人并写成片段,以加深对奉献精神的感悟。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五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大篇幅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部分,而略写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意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尤其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六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按照教学目标重点在某个方面来安排学生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其一,在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相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其二,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但所获得的答案却是相同的;其三,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还应当将第三个问题进行整理,将自己的思路与教师进行探讨。设计这种反思形式的作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去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教育应当将自己所提供的知识变成一种重要的礼物来让学生去接受,而不是将其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去让学生承担。”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是首要条件。比如,教师在讲解对联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去社会中抄录门联,以及亭子、祠堂当中的一些对联,之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互相评比与欣赏。又比如,在讲解完古诗词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画配诗的作业,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作业形式中体现古诗词的韵味,感受学习的快乐。总之只有让学生在练习作业的进程中能够享受到快乐与趣味,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那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在人类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都希望自己属于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泰戈尔也曾经提出过:“无法将河水固定在一些规划好的河道中。”而新课标当中也着重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展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充分给予学生进行自由设计、自由抉择以及自由安排的权利,使得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动态的学习氛围当中,能够快乐、自主的学习[1]。比如,在学习完《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对作文的形式不作限制,让学生为范进规划人生。这种开放式、自主化的语文作业设计,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学生的探究性、积极性以及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语文知识,有效巩固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具有自主化、生活化、多元化以及趣味化的语文作业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语文作业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土,指引并帮助学生获得迁移、生成、巩固、构建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七

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初中语文作业的形式非常的单一,教师的作业设计主要是四大绝招。一是抄写。对课文中的生字词采用抄写的模式;二是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回答在课堂上教师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背诵。让学生背诵一些指定的课文和段落。四是做题。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这四种模式就几乎包含了教师的所有作业的形式,没有更多的更有创意的方式。这些形式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严重的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语文是非常呆板和格式化的,没有新颖的乐趣,长此以往,终将削弱学生的语文兴趣。

(二)作业难度的分界不明确。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减轻作业设计和作用批改的负担,在作业设计时总不会主动的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而是采取统一的作业。这样一来虽然方便了作用的设计和批改,却严重损害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作业需求得到不满足。对统一布置的作业,成绩较好的同学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好,而且题目对于他们太过简单,他们的能力得不到更好地提升,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能花费很多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对于他们所需要的基础巩固也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总的来说,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对于他们所需要的基础巩固也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总的来说,这样的作业设计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三)教师对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一些初中教师根本上不重视作业的布置,所以对作业布置的比较随意。许多的教师对于作业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导致作业的布置出现无计划、无准备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表现在教师只是在临时的根据情况随意的选择几道与课文配套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都非常的统一,没有针对性,而且难易程度差距较大,学生难以把握。学生的完成难度较大,造成完成情况质量不高的情况。

(四)作业答案太过固定,不利于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后,进行作业批改使,都喜欢参照所谓的“参考答案”,对学生的作业用非常固定的答案进行评价,与参考答案相符的就是正确的,与参考答案不相符合的就是错误的。却从未考虑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表达的不同看法。事实上,那些不同答案也是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的结果,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他们的答案也是正确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的重视这些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探讨,得出不同结论。让答案多样化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一)加强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开发而活跃的,相应地,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以开放性为原则,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教师应该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地设计作业。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区特色与资源,而且这些特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把地区特色融入到语文作业之中。比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可以融入当地的特色,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的季节。让学生更爱家乡的同时,增强文字的表达能力,强化对《济南的冬天》课文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讨厌写作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业太过无聊和枯燥。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首先可以从加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出发。让学生体会到作用的乐趣,实现巩固学的目标。比如在进行《香菱学诗》的作业设计时,因为课文是节选,内容并不完整,造成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整体,把香菱这个人物还原到整个故事之中,进行更加深入理解和探究,思考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这样的作用布置提高了作用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乐于完成作业。

在一个初中班级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有差异,学习成绩也存在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加强作用设计的层次性。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提高,让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巩固和加强,让成绩较差的同学把基础先打牢,然后寻求进步。总体上,一个班级中,中等层次的学生最多,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尽量的满足中等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作业适合于大部分学生。而对于另外两个层次的学生的作用,就可以采用单独的辅导模式,保证班级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收获。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出多元化、充满特色的作业。让作业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作为体现学生道德修养以及人文内涵的科目,语文作业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具有更为宽阔的范围,其所涉及的形式与内容也更为广泛。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作业,能够深入巩固已学的知识,而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够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的效率。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几点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按照教学目标重点在某个方面来安排学生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其一,在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相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其二,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但所获得的答案却是相同的;其三,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还应当将第三个问题进行整理,将自己的思路与教师进行探讨。设计这种反思形式的作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去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教育应当将自己所提供的知识变成一种重要的礼物来让学生去接受,而不是将其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去让学生承担。”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是首要条件。比如,教师在讲解对联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去社会中抄录门联,以及亭子、祠堂当中的一些对联,之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互相评比与欣赏。又比如,在讲解完古诗词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画配诗的作业,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作业形式中体现古诗词的韵味,感受学习的快乐。总之只有让学生在练习作业的进程中能够享受到快乐与趣味,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那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在人类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都希望自己属于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泰戈尔也曾经提出过:“无法将河水固定在一些规划好的河道中。”而新课标当中也着重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展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充分给予学生进行自由设计、自由抉择以及自由安排的权利,使得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动态的学习氛围当中,能够快乐、自主的学习[1]。比如,在学习完《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对作文的形式不作限制,让学生为范进规划人生。这种开放式、自主化的语文作业设计,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学生的探究性、积极性以及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语文知识,有效巩固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具有自主化、生活化、多元化以及趣味化的语文作业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语文作业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土,指引并帮助学生获得迁移、生成、巩固、构建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相关学科知识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作业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应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

所谓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确定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题目、内容及其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作业的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要以自身水平为选题尺度,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评价中促交流,教师的批阅与评价是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生命源泉,要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既要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还要紧密联系生活。新课程实施以后,作业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其功能被拓展,其中个性发展的功能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探讨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已开始成为热点。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现就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和广大教师交流学习。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个人价值展开。勿容置疑,初中阶段的学生课程明显增多,学习任务明显加重。相对于小学阶段,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科分量多多少少有所下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逐渐降低。当然这也和语文老师的教学有关,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为背诵、做题、写作等,这样的作业方式显然既费时又费力,枯燥乏味。老师负责布置作业,学生负责完成,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不够,就更加别说什么个性化设计了。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是以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了多少为标准,而是看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提高。有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以后,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难关”和“困惑点”设为作业内容,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为作业内容,这样的作业既可以查漏补缺,攻克难关,也可以挖掘学生自身学习潜能,深入探究问题,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体现个人价值。显然,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己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既可以避免作业的划一性所带来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抄袭别人的作业或乱做一通敷衍了事的现象。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自主、自由的学习时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做作业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作业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与思、才与情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舞台。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极大地活化他们思维训练形式。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分层次教学的一种独特方式,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尝试。它集中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可根据对方水平把握出题的深度和难度,同时在给对方出题的过程中又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自查。这是一种作业教学中的创造性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点,及时复习记忆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好处。

教师的批阅与评价是“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生命源泉,也就是说学生的设计题做得究竟好不好,教师的检查必不可少。对比较好的设计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分析“好”在何处,“巧”在哪里,在表扬的基础上倡导其他同学也学会创造性设计;对设计不好的,要分析“弊”在何处:或难或易,或重复,或雷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语文题设计较好,但接下来的落实环节不好等,或表达不准确,要以理服人。以评价促设计,以评价促创新,在评价中促交流,这是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良好循环。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要建立在相互交流、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之间在作业设计时,能够相互交流,积极合作,这是学习中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你有一种技巧,我有一种技巧,如果不交流,我们都只拥有一种技巧,但如果交流了,你我就拥有两种技巧,这就是开放与交流的回报。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设计作业。如两位同学或者小组间彼此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来考考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彼此间再进行批阅和探讨。这种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个性化作业是是课堂的延伸,是较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所以,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务,要尽量保持传统作业的优点,力求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这种情况特别突出。另外有些作业题目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以及丰富的生活硬生生和实践隔离开来,就语文对语文,浪费了取之不竭的生活语言,忽视了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就可以让学生做到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健全他们的知识体系,让他们成为全面健康的人。要保持传统作业的优点,还必须与生活联系,发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优秀健康的人才,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因为给学生提供了选择作业形式或内容的自由,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对传统作业的升级,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大力展示学生个性,真正把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化思维习惯、加强团队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才和成功。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在新课改的体系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对文字的书写、预习的培养。作业的设计突出引导初中生养成书写规整、字体端正、字迹清晰的习惯;禁止学生对书写错误地方,使用涂改液、修正纸等改写,养成正确的书写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向上心。在预习方面,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记录、多思考。通过画报、杂志等读物,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增强学生对词句意思、语序等的理解和把握,为作业的书写积累素材,将平时不理解、易错的字、词、句,记录整理,并进行知识的归结。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和书写习惯。

知识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在于点滴的知识和汇聚。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中的佳句、美文、好段落、好词句等,引导学生进行汇聚,并将其应用在作业写作中。鼓励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和积累的知识进行分享。教师则起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创新形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针对语文中好的段落和文章,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交流。借助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针对课堂上的美文、佳句等涵盖的内容和知识,同课堂外的读物相结合,引导学生搜集名人佳话、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广告笑话、谜语趣味等,进行分享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为语文作业的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开拓人的视野,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语文还能够促进入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初中生而言,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此,语文作业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对知识的运用。

第一,打牢基础。语文写作基础是初中生奠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下,夯实语文写作基础是一项重要的硬性指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读本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后的知识进行温故。变革教学思想,不强求学生进行抄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积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对字形的认识和理解,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指导、监督和鼓励。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积极健康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运用小游戏等方式,鼓励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展现自身的才华,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第二,学习写作。写作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通过仿写改写促进学生运用已学和已掌握的知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想象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分纠结于语序的正确与否、词句应用的恰当与否,重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分析下,将知识与想象力结合,用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下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第三,重视实践。作业的设计应突出与实践的结合。为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作业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考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搜集新闻素材、广告传媒文章等形式,鼓励学生办画报,搜资料以及参与社会调查等。从而通过语文作业设计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创新离不开个性的培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性扼杀,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丰富作业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丰富语文作业内容,如采取画词、画句、画段,仿写、改写、续写、背诵、演讲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手能力。同时鼓励设计弹性化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命题和素材、交叉点评和分享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团体沟通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功底。

摘要: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改革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利用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旨在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给学生解决疑惑、讲解知识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而课后作业属于教师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法,对学生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十分有利。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针对班级当中各个层次学生的现状,合理设计作业,这也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将进一步阐述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

1.教师方面。在作业设置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应试色彩,不包含写作作业,其他作业全部都放眼在语文积累以及语言练习方面,重点是单一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统一的模式实施。作业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当中完成,具有特别显著的学科本位现象。

2.学生方面。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学生情感在作业过程中丧失,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无从谈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大量的题海,以及独立复杂的字和词以及句子盛行,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同时富有活力的,因此,课后作业设计一定要遵循开放性这一原则,使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使用本地资源,灵活地设计作业。

不一样的地区其特点和资源也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把其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这样既能够提升作业设计的灵活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和热爱。通过学习《济南的冬天》,让学生留意本地的冬天和地域特点,进而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属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只在课堂中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不断丰富其语言。并且针对每次课外阅读情况书写相应的读书报告,要求其内容简单明了,主题明确,方便讨论。

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在课余时间采集和本课主人公有关的资料,然后书写一份读书报告,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够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属于学生积极学习的不竭动力,而学生对于作业存在畏惧心理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几乎全部一样,十分枯燥。教师想要增加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兴趣当作出发点,让作业拥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完成作业,进而不断加强学生作业的质量,达到巩固学习这一目标。例如,在学习《香菱学诗》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去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同时采集和香菱相关的资料,思考香菱学诗的核心,以及黛玉与香菱二者的关系,这种带有探索意味的内容十分有趣,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

3.分层设计作业。每个学生对于知识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存在差异,学习成绩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全部学生分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三个层次。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层次学生情况分别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班级当中成绩优秀和较差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小,成绩中等的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能够满足中等生要求的作业,这样能够将作业的激励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所有学生均能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掌握知识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针对那些成绩不好同时不愿主动完成作业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进而使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

4.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主动权放到学生的手中,尽可能地让作业多样化,具有一定的梯度,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选择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作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具有创意性的作业。

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和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及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这些方式不断提升初中语文作业的创意性,使其满足每一个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将作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纪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课文后作业认知过程维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02:5-6。

[2]张应鑫海南省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01:8-9。

所谓“合适”,是指教师要控制好课外练习的数量与难度。作业过多过难,不仅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做事马虎的坏习惯,挫伤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业过少过易,不仅起不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语文学习的思想。如在执教九下第一单元(均为表达“爱国思乡”之情的现代诗歌)时,遵守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诵读”的精神,我抛开了学校征订的有关教辅资料上的所有习题,除字词积累、名句赏析、仿句训练外,着重布置学生感情朗读教科书范文与课外收集的诗歌,举行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歌朗诵会。因为我觉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朗读是一种眼看、手到、脑思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而且使人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通过感情朗读,该单元所选的六首诗歌及课外诗歌那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深远的意境、饱满的感情在学生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设计难度系数呈阶梯状的作业,并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得到充分发展,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的一般做法是:将每次作业任务分解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三类,供学生自主选择,允许优秀生不做基本作业,也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试做选择作业与超额作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如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后,基本作业是:从《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景象?(书本“研讨与练习”原题);背诵中间两联。选择作业是:列举写春天与写西湖的古诗词名句;背诵全诗。超额作业是:诗中的“几处”、“谁家”为什么不能分别改为“处处”、“家家”?比较杜甫《丽春》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刺激物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干篇一律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喜欢新鲜,不好呆板、枯燥,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设计既紧扣教学实际,又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面对作业跃跃欲试,先做为快,不做不快。如布置《看云识天气》预习作业时,考虑到书本练习一的填表题做起来比较枯燥与烦琐,我把这题改换成如下题目:请你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的演读。拟人手法的演读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好表现自我的初一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由于班内大部分学生准备充分,课堂发言十分踊跃与精彩,课堂气氛十分轻松。如有学生这样介绍卷云与积雨云:hello,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又如学习《孔乙己》前,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填写《孔乙己履历表》(内容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出生年月、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工作生活简历、主要成绩、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体评价等),以一“表”带动全文预习,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杨修之死》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幅挽联(实质就是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概括),不少学生一下课就开始认真琢磨,拟出了“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等切合课文内容的好挽联。上完《天上的街市》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画一幅画,以“诗画转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味天街生活的情趣和诗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学生兴趣盎然。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好的语文课外作业(主要指文学类作品)应该紧扣一个“情”字,延续课文的思想,强化得到的熏陶,升华已有的感情。如上完《金色花》后,我要求学生像泰戈尔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假如我变成(是)……我要……”为句式进行仿写练习,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并将仿写的诗句抄在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上,把书签(其实是一份爱)送给母亲。上《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要求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亲情被金钱奴役,人际关系异化的现实,激发同情、憎恨之情。课后又留下一篇习作《于勒来到我们身边》来对比迁移,使这种情感得到延续和升华。学习《我的信念》后,我要求学生搜集与居里夫人有关的资料,加深对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把握和精神世界的探寻。学习《鱼我所欲也》后,我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体现“舍生取义”精神的诗文名句与感人事例。学完《行道树》后,让学生寻找身边具有行道树那样不求报酬,只有付出的人并写成片段,以加深对奉献精神的感悟。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八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听了许颖凡老师上了这一课,感受颇深。细细品味,觉得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来,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但许老师基本功深,在“导”上激活了学生。

一、利用多媒体,引导感知。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片的形象中无拘无束地感受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画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画面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利用教材,引导表演。

在理解“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蹦向无边的草原。”这句时,许老师引导学生表演出“涌出”、“蹦跳”等词,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体会到了草原上羊儿的欢快。

三、利用音乐,引导感悟。

在讲解“回荡”一词时,许老师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来意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十九

在日常的教学体会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作业布置之前,并没有精心的做好准备,缺少科学的计划与标准。一些教师只是在课程结束之后,盲目草率地简单布置一些日常练习作为当天的作业内容,有的作业内容甚至与当前的教学进度并不相符,有的教师胡乱地在学习资料中随意安排几道题目,命令同学抄写下来,或者将现成的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来完成,这种在匆忙状态下所布置的作业不仅不能够及时的巩固课堂知识,更使得学生思维混乱,布置作业的目的也无从实现。

2.各学科的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新课标引导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全面重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在新时期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各学科之间的教师并没有做到良好的沟通,有的教师一味的布置本科目的作业内容,而忽略了众多科目压在学生身上的沉重负担。造成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效率自然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下滑。

3.语文作业数量大,涵盖范围广,缺少科学性。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我们的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运用题海战术来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语文老师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希望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掉更多的重点和难点。这种枯燥的作业往往让学生心生抵触。还有的个别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满足与现阶段的教学成绩,而是从中考试卷中选取题目,强迫学生进行拔高训练。这样的练习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同,能力存在着差异的特点。我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角度出发,采取作业分层布置;评语引导批改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完成作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成绩得以提高。

1.分层次布置作业。

把作业设计成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我常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布置作业。如c层次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层次的题型稍难一点,偏向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而a层次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2.是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目标。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让学生学会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作业目标。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给自己选择“积累、拓展、创作、”性的作业目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给自己降低要求,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的实际,把掌握课文中基本的生字词,熟悉课文,摘抄喜爱的段落,背诵优美的语句作为目标。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学完后。我班一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自己制订的作业目标是:(1)摘抄词语,如抖擞、抚摸等;(2)摘抄部分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3)背诵对春天赞美的句子,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自己确定较高的目标:(1)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2)搜集关于春的古诗词和散文;(3)课外阅读朱自清的优美散文《背影》《荷塘月色》。(4)对句子进行仿写等,如:春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给大地别上美丽的发卡。(5)根据课文仿写《故乡的春》。这样根据学生要求选择的作业,既达到了适当、适宜,又能按时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是带着感情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向进步的方向发展。

作业批改上,我尝试采用以下评价方式:首先改变作业封面。指导学生在封面上写上一句格言或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就像鲁迅先生少年时刻的“早”字一样,以此鼓励自己。有的学生写上:“山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的学生在封面画上“雄鹰和蜗牛”图形写上“天才和勤奋”。这样学生每次在打开作业时就受到鼓励。其次在分层的基础上达到“小题勤改”。即每次布置的作业在数量上要“少”,在批阅的次数上要“勤”。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先做那些短、小、快的题目,对大的、难的题目往往最后做。三是在批改上多用评语来引导学生。对于作业出错特别多的学生,我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写道:“你一直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关注他,激发他们改掉缺点的决心。对学生做题思路不正确的,我常在题的旁边写这样的评语:“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有更好的答案吗?”“这道题的回答可以再精炼些!”不仅激励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开启学生的心灵;对于一些做得好的学生,写上:“你回答得巧,方法妙!”“你真棒!只要用心就会更好。”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又鼓励了学生大胆尝试。对于作业书写潦草的,我常说:“你很聪明,如果把这个字的竖写直了,这个字就漂亮多了。一方面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一方面又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倾向,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批阅虽然老师在作业本上仅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但学生能在鼓励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想,所做和所思,我觉得这些不但符合“生活即语文”的内涵,而且巧妙的布置作业,就如春雨一样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二十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篇二十一

为什么要设计语文作业?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有些语文教师没有认真思考过,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漫无目标。为了不让学生贪玩,随意布置一些语文作业,或难或易;目标不当。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目标不清楚、不明确,作业的针对性不强,除了字词句训练、思想内容的训练,很少有能体现课文特色的。

2.作业量失控。

当前初中语文作业量失控,可以用“量多类杂”来形容。在初中语文练习中,除了与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本》外,还有学校配发的各种学习辅助资料以及家长购买的教辅练习册。不少语文教师懒于设计作业,指定一两本练习册让学生课外完成。家长普遍认为,学生放学后一定要有事干,那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果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或布置的作业偏少,家长就不满意了,给老师提意见,说布置的作业少了,孩子在家贪玩。如果布置的作业多,违背素质教育精神;如果布置作业少,家长不满意,老师们只能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来做——该多则多,该少则少。但家长不这样认为,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买各种补习资料,报补习班,学生到晚上十点了还不能休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孩子最终能学习到的知识有多少?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很低下,长期如此还会形成厌学情绪,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3.缺乏作业指导。

所以说,有些作业是虚的,只停留在布置上,而没有体现在落实上。老师们布置作业要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既锻炼了能力又达到巩固教学成果为目的。

4.作业内容随意而定。

有效作业的设计前提是必须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从目前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课外作业多于课内作业,书面作业多于实践作业,识记理解作业多于表达运用作业,形式求新求异却不落实……这种作业内容上的随意性不同程度地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减弱,作业的质量下降,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1.要注重作业内容的目标化。

作业内容目标化,就是语文教师布置作业要紧紧围绕着语文教学目标进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语文课外作业,同样要求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统一。要科学、具体、合理地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符合初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既要把握全体学生的认知情况,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教师设计的语文作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作业的设计方法很值得研究,既要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及时有效地批改作业,并善于利用批改捕捉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诊断,改善教学行为。

2.要注重语文作业题材的生活化,设计作业要尽量联系初中学生的生活:如四月初我们学校举行了“书画钱江源”春游活动,在学生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春之美景。

3.要注重作业过程的自主化。曾经,作业被误认为是将课堂内容升华为知识实践的单一过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要么,就是把学生捆在练习上不放手,结果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被动地操作,难有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交流,背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

为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我布置作业大部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或是学生共同讨论,得出一个很圆满的答案。让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就完成了作业要求。这样做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很好地体现出来。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阵地,那么语文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助推器”。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语文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以致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而,我认为设计作业时可以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969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