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势视角论文(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8:16:17
最新优势视角论文(汇总13篇)
时间:2023-11-08 08:16:17     小编:LZ文人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总结,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提高。坚持写作并保持热情,只有通过实践和不断尝试才能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总结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

优势视角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电影音乐可以展现人物的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行动发展的脉络,突出一个民族集体的、一个人物个体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的轨迹。以邓丽君的音乐和她的形象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背景来塑造人物形象正是影片《甜蜜蜜》的一个重要的特色。

一、电影音乐与电影之密切关系。

电影音乐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通常,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关系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音画同步,即用音乐来复述、强调画面的视觉内容,音乐与画面的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用音乐直接表现画面的情绪、气氛,由此产生了音画对位的结合方式,即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所呈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反衬,烘托出画面的内容。这种结合方式有利于音乐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从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管什么样的电影音乐,对其进行评价,并不是以音乐的音响效果为标准的,而是以是否体现了影片的总体构思为准绳。电影音乐首先应该是属于电影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符合电影的观念和需要,无论是主题创作音乐,还是资料性音乐,都必须与影片风格统一,与叙事节奏相辅相成,与电影其他的元素相匹配。电影音乐的结构形态语言以及长度,都必须由电影的要求来决定,而不能离开影片孤立地强调音乐的表现性和完整性。总之,电影音乐必须是为电影的整体要求服务,并自然地发展和分寸适当地存在。只有设计自然,在审美主体不知不觉中起作用的电影音乐才是电影音乐的上乘之作。

二、电影音乐具有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功能。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和视觉影像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特定民族的风俗、信念与习惯,传达着知识、艺术、道德与法律的信息,暗示着一种历史的与人文的气息。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形或无形地受到自身民族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具体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一个群体的心灵状态、习惯与性格特征,是一种物质上、知识上、精神上的生活状态的整体显现。作为一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是一种从学习中得到的行为方式,也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共有的。因此,一部影片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实际上是对一个民族集体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表述。

电影音乐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往往是以音乐主题的方式实现的。音乐主题是影片音乐的“核心”部分,是描绘人物形象最突出、最富于乐思的旋律与节奏。美国电影理论家迈克尔•拉毕格在《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中说:“一种特殊的管弦乐法或特殊的音乐节拍贯穿整部电影是由角色、场合或情绪所设定的。”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不是理性的诠释,而是感性的刻画,是通过感性的节拍、旋律、节奏以及不同器乐音色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文化传统与性格特征的。在电影音乐中,不同的乐思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立意,不同的乐器拥有不同的地域色彩与特性,这种旋律的立意与特性不仅能够突出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特质,也能为某些场面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民族的氛围。例如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影片《廊桥遗梦》中,导演在两个主要的场景里通过收音机传递出来的、有声源的意大利歌剧音乐交代了女主人公弗兰西斯卡的出生地域、文化背景和人物的兴趣、品味,并通过歌剧音乐刻画出主人公内心那种多情浪漫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美好的个人理想与沉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影片中这对男女之间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具有人物性格上的依据和可信性。

总之,一个完美的电影音乐主题的灵感应该首先来自于电影故事文化内涵的启发,来自于电影人物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性格的影响,应该展现人物的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行动发展的脉络,突出一个民族集体的、一个人物个体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的轨迹。

三、电影《甜蜜蜜》的个案分析。

由陈可辛执导,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十大佳片之一的《甜蜜蜜》是一部典型的运用音乐来表现一个时代文化、一个民族文化与历史特征的优秀影片。这部影片将现代钢琴音乐、双簧管音乐和流行歌曲融为一体,并着重运用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于内地的邓丽君的歌曲来贯穿影片的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了李翘与黎小军之间动人心弦的爱情旅程,刻画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独特言行与性格特征,并富有韵味地传达出两个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化与矛盾冲突。

在影片《甜蜜蜜》中用钢琴演奏的舒缓优美、恬静动人的乐句,主要是用来表现影片中人物内心美好的憧憬、纯真的思念以及愉快的心灵感受;用双簧管演奏的、具有孤独悲凉、忧郁伤感色彩的旋律,主要是用来表现人物离乡背井的迷茫、生活失意的痛楚、无奈分手的伤感和客死异乡的悲哀;而邓丽君演唱的流行歌曲则在影片情节发展的过程之中贯串始终,用来表达男女主人公喜怒哀乐的心境与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如果说钢琴主题和双簧管主题注重表现的是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那么,邓丽君的歌曲所表现的重点却是人物的趣味、爱好与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

影片《甜蜜蜜》一共选用了邓丽君四首经典的爱情歌曲《甜蜜蜜》《泪的小雨》《再见,我的爱人》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来传达人物复杂的情感流程。其中,歌曲《甜蜜蜜》的三次重复运用不仅使这首歌曲成为揭示影片主题立意的.音乐,还表达出一种令人回味深长的情感效果。第一次出现是在黎小军与李翘骑自行车的段落中由李翘情不自禁地哼唱出来的,歌曲传递出人物之间一种烂漫的初恋感觉,那连贯运动的摄影机镜头、慢速叠化的诗意画面以及由轻松的人声演唱到抒情的器乐演奏的转化,传达出一种甜美温馨、悠远情长的美妙情意。歌曲第二次出现是在李翘与黎小军经常幽会的527客房中,当时,李翘的情绪非常低落,显得心事重重,黎小军感觉到了李翘的那种疲惫与冷淡,在一种百无聊赖的状态中,他用干涩的声音哼唱出了《甜蜜蜜》的曲调。歌声完全失去了歌曲本身具有的欢乐甜蜜的韵味,而展现出人物尴尬矛盾的内心活动。此时,他们已经走到了甜蜜爱情生活的尽头,面临着情感上的艰难抉择。歌曲《甜蜜蜜》的第三次出现是在影片的结尾处,那是歌后邓丽君与世长辞的日子——1995年5月8日,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与艰辛,李翘终于移民美国成为一名导游小姐,黎小军也在纽约的一家餐馆当了厨师,就在他们再次偶然相聚的时刻,《甜蜜蜜》的歌声又一次响起,强烈地表达出人物甜蜜快乐、情意如初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影片导演为了突出表达主题歌曲唱词中的那种涵义与意境,在音乐结构的编织与安排上的匠心独运。

与主题歌曲《甜蜜蜜》相比,歌曲《泪的小雨》没有被重复地强化使用,而只是作为一种背景音乐运用在1987年除夕的那个雨夜,李翘与黎小军贩卖邓丽君录音带的场景之中的。歌曲里的绵绵细雨与大年夜的倾盆大雨遥相呼应搅乱了他们卖录音带挣钱的如意盘算;歌曲中失去爱情的泪水与现实中生意清冷失败的泪水使他们明白了现实生活的严酷无情。歌曲中的情与现实中的景的密切交融表现出人物在一种艰辛凄凉的困境中回天无术、欲哭无泪的酸楚心境。歌曲《再见,我的爱人》是一首略带忧伤、感情炽热、缅怀旧情的流行歌曲,被用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旧情重燃的段落中,一方面表现出黎小军与李翘对已逝情爱的珍视与向往;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他们那种真情难耐、爱心依旧的内心感受。另外一首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影片之中是作为表意性非常强的无声源音乐出现的。男女主人公是歌后邓丽君的崇拜者,当突然听到邓丽君英年早逝的消息,无疑在他们的心底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此时,《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声四起,歌曲亲切委婉、韵味动人,唱出了他们对歌星邓丽君的真情真爱以及李翘和黎小军之间爱心不变、思念如初的感情。歌声配合着人物在纽约街头情绪低迷的漫步,表现出人物心中的一丝酸楚与一片诗意,从偶像生命的陨落到人物分分合合、失之交臂的情爱周折,让人们得到一种人生如梦、生命无常的感叹,体味到一种充满着酸甜苦辣的未了情缘。

以邓丽君的音乐和她的形象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背景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影片《甜蜜蜜》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在影片中,邓丽君的歌声不只是贯穿在影片的听觉表意系统之中的一段一段音乐,而是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历史、文化、趣味、爱好特征的元素来刻画人物形象,并将这些独具时代与文化特点的歌曲融入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知、相爱的行动之中和故事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港台的流行音乐文化随着经贸交流的增加而逐渐流入内地,邓丽君的歌曲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大众音乐在80年代广泛地流行于内地。她的歌声表达着生命的真实情感和时代的节奏氛围,深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是内地社会中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而黎小军和李翘正是这些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对新生事物感受最快,反应最敏锐,成为这些通俗音乐文化的主体听众。并且,他们在多年的生活中培养出了对歌星邓丽君崇拜仰慕的感情和对她歌曲的由衷喜爱,他们两人这种相同的兴趣与爱好、共同的背景与感受是在一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成为他们性格发展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共同点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活动,也影响着他们对爱情的看法,成为男女主人公之间心灵碰撞的缘由和情感共鸣的基石。在影片中,邓丽君的歌声一方面表达出了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印象,造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另一方面成为表现这对质朴平凡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化的音乐语言,透过这些委婉动听的爱情歌曲,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兴趣与爱好、品味与修养,凸显出人物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生活经历对人物内心的深刻影响,从而生动鲜明地创造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优势视角论文篇二

没完没了的会议,从早到晚的宴会,城市繁华喧嚣,畸形滋长的欲望,都使我们的生命很满而生活很空。

丹麦人和孟子有一个共同的智慧——将小鱼放回大海,经过成长繁殖,反而能带来更多的鱼。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可我们实行的并不好,“余”仿佛一张通行证,贯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余,自然才得以平衡和谐。羊群吃草时懂得要一片一片地吃,不断迁移,使新草生长;虎豹捕猎,常常挑些老弱病残者,使猎物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不至于自己断粮。而我们人类,似乎将“有余”的哲理视为小儿科,对地下矿产无止地挖掘,对北极熊残害、杀戮。我不禁呐喊,贪婪的人类,请放下手中的猎枪,咽下对野味的垂涎吧!如今频发的灾害,不正是大自然对人类无尽抢夺,不留余地的“回报”吗?(人与自然)。

季羡林曾将和谐分为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和自己的和谐。对待人生,我们切不可抱着“悬肉为林,以酒为池”的贪欲占有人生,毋宁说人生是占有不了的,因为我们迟早要将它交还。为生活留下一片“余”的天空,能让我们更豁达地玩味人生。当有人提出为钱学森盖将军楼时,他委婉拒绝,回到生活中从容的“余”;当塞林格因《麦田的守望者》走红全美时他却躲回乡间一隅,因为那是他心灵宁静的余地。(人与人之间)。

留有余地,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留有余地,是生活中的平淡和从容,更是灵魂上的丰盈和豁达,留有余地,不仅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存观,还应成为一个社会的发展观。中国的gdp正在高速增长,然而,与其一同增长的是人们的腰围,下跌的不仅有股票,还有人们的幸福指数。人们的房子越住越大,而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都被迫成了房奴在外奔波,人们会在市场购物时斤斤计较,却对最珍贵的生命毫不珍惜。在中国,物质和精神的矛盾已经成为大家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从民生的建设到前几天长江中华鲟的放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我们正在学会如何留有余地!(人与社会)。

面对时代的进步,尤其是所处的这个国家取得的进步,我欣然落笔,化作墨痕,虽然前路或有许多艰辛,但只要我们对自然、对人生、对发展都留有余地,那么我们定会向阳光的方向生长。

舍小利以谋远。

近日“可持续”一词频现诸多媒体报端,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成员都努力谋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长远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寻求改变。我们应“舍小利以谋远”,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来谋求可继续发展。同样,这种“舍小利以谋远”的态度也适用于方方面面,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人生准则。

丹麦人钓鱼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鱼放归河中。有人或许会对这一做法生疑,辛苦钓到的鱼为何还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实,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鱼。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就像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鱼往后就无鱼可求。唯有暂释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后的满载。

日本的养鱼业有过这么一个事件。过去北海道渔场资源丰饶,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临海居民都肆意捕捞,不光金枪鱼等品种数量锐减,还威胁到鲸和海豚的生存,因此,日本政府下措施整顿渔业,规范捕鱼制度,特别加强对鲸和海豚等品种的捕杀控制,不能为了餐桌,损害了生灵也隔绝了后代与自然的接触。同样,这也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表现。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因为太多的无限制的索取,危害到了自然应有的平衡,唯有重拾这份和谐,才能长远、可持续地生存发展下去。

舍小利以谋远,关键在一个“舍”字,只有舍得,才能获得。可是急功近利的做法依旧屡见不鲜。股市的急转直下,潮起潮落,让一些人顿失方向;楼市的风起云涌,水涨船高,让一些人倾囊赴火。许多人在追逐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不能预料到日后长远的行动方向,因此常常“因小失大”。股神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滚雪球”的盈利的时候,就谈及过在最初投资阶段的不如意,但他面对不顺心,面对蝇头小利却不动心。舍小利以谋远,终成伟业。

舍小利以谋远,懂得舍得,谋求长远利益,才是发展之道。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提倡人们关注自然更长久的考虑,不因急于发展经济而难以谋远,不为未来更进一步考虑。丹麦人将小鱼扔回河中,不就是这样一种可持续的理念的体现,舍小利,方能谋远。

时代发展,物欲横流,必然会伴随着功利的心态。但请学会“舍小利以谋远”,宁得此时的一份释然与平衡,为今后人生蓝图插上腾飞的双翅。

优势视角论文篇三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听到“优势视角理论”的概念。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领域,并且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学习过程中,深深领悟到了这个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从理论来看,优势视角理论指的是通过发掘个体优势,来提升其学习和工作表现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这个理论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应用。比如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擅长的科目或者领域,将精力集中在这些方面。在工作中,通过发掘自己的优势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挥这些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成就。

在我的学习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个理论的效果。比如在英语学习中,我一直感到格外困难,但经过调整,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英语听力的技巧。在其他科目中也有类似的经历。这个理论不仅仅是让我们明白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更是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擅长的方面,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

当然,优势视角理论不仅仅可以用于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同样适用于团队协作和管理。在团队协作中,发掘每个成员的优势,从而针对性地分配任务,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在管理中,了解每个员工的优势和性格特点,从而将其分配到最适合的岗位,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优势视角理论的思想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我也深信这个理论将在现代教育和职业生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果。

优势视角论文篇四

(1)从教学理念角度入手。

当代音乐教学的主要核心为“创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学习,这样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可见国家在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随之做出调整。第一,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课堂中的引导者与信息的传递者;第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传播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第三,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教学内容角度入手。

传统的音乐教学普遍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对除教材以外的其他教学内容并没有充分考虑。而在传播视角下,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第一,要有利于音乐教学,帮助教师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第二,要以大学生普遍的音乐基础与音乐特点为基点,提升其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积极性,将大学生真正带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三,要让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性,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第四,中外音乐作品要相互结合。注重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要让学生了解同时代的流行音乐。

(3)从教学方法角度看。

改变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也就带动了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在传播视角下,大学音乐教学的方法也应该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师需要善于创设不同的音乐教学环境,充分利用乐器、多媒体等设备,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运用幻灯片、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从教学过程角度看。

大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播音乐知识的过程,音乐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拥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充分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5)从教学评价角度看。

首先,要对音乐教学过程的评价给予充分重视,不能单纯地依照学生最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确定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要将整个教学过程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改变原有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与教学进行评价,以得到更为客观与科学的结果。最后,需要将评价与反馈结合起来,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2.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事实上也是传播学的一种方式,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音乐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音乐教学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规律,从而提升大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优势视角论文篇五

定义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报道对象是科技,二是时效上要求新,指新近发生或是最新报道。然而,只具备这两点尚不充分。正如科技全方位渗入经济社会,科技新闻与经济、社会等其他新闻也存在诸多交叉,界限并不清晰。如果科技新闻只限于科技领域的新鲜事,则易将部分具有科技内涵的信息排除在科技新闻之外。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经济、社会发生的事件中,只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就应算为科技新闻,否则则是经济新闻或是社会新闻。应该说,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科技新闻更加容易亦更为清晰。笔者认为,明确科技新闻的分类比研究科技新闻的定义更具实际意义。但相对于后者,国内对科技新闻分类的研究更为缺乏,仅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亦不统一。胡钰将科技新闻分为科技成果类新闻、科技人物类新闻、科技政策类新闻三类。赵炎龙则认为科技新闻包括政策类科技新闻、建设类科技新闻(指科技队伍、科技工作理论方面的建设)、成果类科技新闻、人物类科技新闻、自然事件类科技新闻(指对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气候等自然界发生的事件进行科学解释或观察性的报道)、批评类科技新闻(对科技系统的新闻监督)等六类。赵炎龙的分类完全包含了胡钰的分类,不但政策类科技新闻、成果类科技新闻、人物类科技新闻表述的内涵比科技成果类新闻、科技人物类新闻、科技政策类更宽,而且还区分出了建设类、自然事件类和批评类三类科技新闻,更为全面地反映了科技新闻的全貌。

然而,赵炎龙的分类仍存在明显的瑕疵。一是自然事件类科技新闻过于狭窄。如sars疫情发生时,在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中,涉及防治和诊疗技术研究进展的,无疑可以列入成果类科技新闻,但是更多的关于sars发病原因、发病条件、疫情地区、防治要求等方面具有科技内涵的新闻,因不属自然事件,难以归类。其实,现实中后一类新闻越来越多。二是分类对象重叠。建设类科技新闻和批评类科技新闻的对象均为科技管理或是科技工作,而且我国批评类科技新闻数量很少,单独归类实际意义有限。因此,笔者认为,科技新闻除了包括意义明确的政策类科技新闻、成果类科技新闻、人物类科技新闻外,还应包括事件背景类科技新闻和管理类科技新闻两类。其中,事件背景类科技新闻指事件具有深厚的科技背景,如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月情况等类的新闻,或是需要通过科技阐释事件发生背景、预测发展趋势,如对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报道等,以及揭示事件背后科技现状的,如《华盛顿邮报》4月在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370航班失联事件报道中指出“全球航空业的数据通信、数据备份技术实在太落伍,今天的航空业仍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的落后技术”等。这类新闻与成果类新闻区别明显,应单成一类。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科技角度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将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入。管理类科技新闻指反映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推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举措或阶段性成果的新闻,包括科技工作进展、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等,如召开重大科技会议、发布科技规划、科技人才选聘等情况。

优势视角论文篇六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考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备战考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优势视角理论的重要性。优势视角理论,即以积极、乐观和信心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在学习中,我时常会有焦虑和压力。但是,当我开始用优势视角去看待自己和学习问题时,发现自己也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我开始着重发挥自己的优点,从而让自己更加专注和自信。这样的心态不仅能降低压力,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优势视角理论在考试中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备战考试时,我们往往会有许多疑虑和不安。但是如果用优势视角去看待考试,我们就能更加自信,更加关注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过度关注自己的短处,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事实上,许多考试大佬也会采用优势视角理论,他们能够在高强度的考试环境下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总而言之,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积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战胜考试,提高成绩和学习效率。在备战考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用优势视角去看待自己和学习问题,就能更加轻松自如地面对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优势视角论文篇七

近年来,优势视角理论备受关注,并成为了现代教育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话题。作为一位在校学生,我也深有感受。在我看来,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发掘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首先,从学习的角度出发,优势视角理论能够guide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每个人天生都是有优点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并没有发掘出来。而对于优势视角理论而言,它正是强调了发现和利用个体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当我们对某一学科感到迷茫时,不妨从自身出发,思考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长处。比如,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可以从自身的语文和写作特长出发,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历史论文;在学习数学时,如果我们擅长逻辑性和推理能力,可以尝试解决更加复杂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和学习效率。

其次,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优势视角理论也指导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优势视角理论则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擅长沟通和表达,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在运动中,如果我们拥有超人的耐力和体魄,可以更好地挑战自我,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

然而,优势视角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优势视角理论并不是一种万能的理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其次,发掘自身优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过度在意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不清、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因此,在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时,我们需要注重平衡和度的把握。

综上所述,优势视角理论在现代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发掘自身的优势来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在运用这一理论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平衡和度的把握。

优势视角论文篇八

心理优势是一种思路和情绪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不断变化和演变,与人的个性、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本文将从自身的经验视角出发,谈谈心理优势视角的心得体会。

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信仰,是心理优势的一种重要体现。过程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支持自己向前发展的理由。这样,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或挑战,都可以稳健前行,不被挫折击倒。这种积极态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比如通过正面的思考或者和乐观的人交往等方式。

第三段:改善自我。

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不足上加以补充,也是心理优势的表现之一。一味地自我逞强会令人失去对真实的自我的认知,从而无法真实评估自己,反而更容易出现较大的挫败感。因此,要克服这种思维,应该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进步和成长。

第四段: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培养心理优势的另一重要因素。无论在家庭、社会还是职场上,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借助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意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图,并采取巧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是进行良好沟通的关键。能够在保持关系的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培养心理优势,成为成功人士。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优势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状态,是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实践方式,如心理练习法、学习、沉思等等。只有通过平时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强化和巩固心理优势,关键是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论,开阔视野。最终,我们将拥有高度自信和独立自主,不受外界干扰,持续发展和成长的能力。

优势视角论文篇九

我站在泰山之巅,群山匍匐在我的脚下,近处是茫茫雾海,那伟大的太阳自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光辉充斥天地。我按捺着心中的澎湃激情,灵魂却已飘向那更高更远的山峰。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视角与位置,相互影响着,互相制约着。有人说过,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地方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我深以为然,相较于所处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视角。

当我还仅仅是在泰山山脚下时,望着那耸入云端的高峰,心头浮起的是一阵阵的惶恐:这太高太高,我怎么爬得上去?然而内心那不可名状的自尊促使我放弃了那只属于弱者的观光缆车,选择了徒步踏上峰顶。

要想坐在那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享受成功,首先便要摒弃所有企图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将目光锁定在最高处,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努力拼搏,赢得那站在最高处的资格。

当我历尽艰辛,攀上那似乎可以将世界一览无余的峰顶时,内心豪情万丈!我登顶成功了!我将心中的“不可能”打破,将之化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这便是胜利,而我便是那骄傲的胜利者。那一瞬间是那么地激动人心!

但前进的脚步决不能因一时的风光而停止,我们的视角,要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要对着自己的内心大喊:我永不满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征服者必须具备的伟大品质。

泰山算得了什么!这日出虽美,这雾海虽美,但这就是尽头了吗?不!不!还有更美的风景等着我去追寻,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我去征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的胸中跳动着火热的岩浆,要将这冰冷的世界融化!我欲做世界的征服者!

我所站的是什么位置并不重要,因为我的视角指向的是无限深远的前方,那是比大地还要广袤,比海洋还要深邃,比天空还要宽广的远方!

视角决定着位置。光顾着眼下风景的人只会止步不前,而看向远方的人不会停息前进的脚步。只要有着自信的心,怀揣着远大的目标,奋斗不止,就能迈向成功!

高喊着“永不满足”的人们呐,我正怀着与你们一样的心态注视着远方!请让我们一起,一起高昂地唱着奋斗的战歌,去征服远方!

优势视角论文篇十

人通常会通过视角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向上看会认为自己在下面,向下看则觉得自己在上面。在确定位置之后,人所采取的行动也会不同。

维克多?雨果在抬头的瞬间,看到了钟楼墙上像是怀着人生所有苦难者写下的“命运”二字,于是《巴黎圣母院》诞生;而在他的另一部作品《悲惨世界》中追捕主人公冉?阿让,以正义为名的警察先生,无数次踏上高桥从上往下望,他在自己构筑的正义之塔上无助地踱步,向下望的眼神中透出信念的动摇,最后一跃而下,回到了最初始的位置。

于是,我开始认为,“在下面”是个好位置,不让你觉得高高在上,岌岌可危,还可以让你发现更多的可能与挑战。

我个子矮,所以习惯了向上看,而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不服输的劲儿,更所幸的是多年处于“在下面”这个位置并没有磨去我的斗志。我总是充满干劲,因“上面”的风景告诉我永远不要安于现状,向上看的人生注定马不停蹄。

刚进高中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没有来学校上课,于是落下了很多课业。“落后”使我不得不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下面”的位置,自然而然地仰视着周围的人。这样的状态让我吃了很多初中不曾吃过的苦,尝尽了落后于人的滋味。于是我开始相信一句话:命运是会一直关注着你的,它发现你过于安逸,觉得这样会毁了你,于是就帮你改变。因了命运的关照,我到现在仍旧是直直地仰着头,不敢有半分松懈。

这样向上看的视角一直提醒着我,也给我许多的动力。

你永远以谦卑的下者姿态观察事物,就不会被附加的东西所累,向上看的视角带来的总是新的、充满挑战的。我期待新的挑战,这样的视角与位置让我处在一个全新的吸收者的姿态,享受不断前进上升的喜悦。

选择向上看的视角和在下面的位置,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不断攀登的快感和永远没有尽头的挑战。这样不就永无止境了吗?对,享受的就是没有边界没有最大值的人生!

优势视角论文篇十一

向上看或向下看,改变的是视角,不变的是位置,决定高低的则是心态。

便从登山说起,从山脚开始攀登的人只能向上看,视线越过重重山林直尽山顶。处于底层的人要有的是雄心,有的.是欲望,有的是用不尽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一直处于仰望的状态。正值祖国六十五华诞,回想起以往中国的拼搏历程便如同山底起始攀登一般,因为意识到自身的落后,能将自身姿态放到最低,所以有不断赶超的动力。向上看,放低自己,其实一直在前进。

努力攀登至半山腰的人应不时地转换视角。向上看,勉励自己;向下看,给自己存一份希冀。身处于这个位置,便是要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传说琴匠制作一把好琴,其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便是将制好的琴放置于暗室五日,凝聚自然之气,发空灵之音。处于这个位置,便可领悟山中宰相的怡然自得,隐者陶潜的舍与得,西山柳宗元的放浪形骸之外。转换视角,调整人生的位置,便可品尝人生的美妙之处。

攀登至山顶的人,享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却不免也会感受到精神上的空虚。向下看,是傲视群雄的霸气,是高高在上的优越与虚荣,看久了,也会晕眩与疲惫。此时你仍需要向上看,即使你身位最高处,但仍需如同在山脚开始攀登那般将自己放在最低处,这绝不是终点,这只会是另一段挑战的开始。人生也只是一环套着一环罢了。

如此说来,你处在哪个位置又有何关系呢?孔子即使漂泊于各国,卑微落魄,他的智慧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熠熠生辉;拿破仑拥有铁一样的军队,他站在至高点上主宰一个国家的命运,然而最后仍被国家拒绝,流亡在外。位置不能限制自由去放声高歌,有限的视角也绝不会阻止无限的思考。拥有一颗通达的心,人生便如明镜一般透澈。

向上看还是向下看,不是视角在选择你人生的位置,而是你的心在衡量你人生的高低。。

优势视角论文篇十二

当我们在栈道上仰望四周群山,我们顿觉山之巍峨、自身之渺小,而当我们俯视深谷时,处身之高又令人胆寒。其实,所处的绝对位置并无差别,只是视角的改变,改变了我们的相对位置。

春风得意时向下看,穷愁潦倒时向上看,这是一般人的通病。白居易金榜题名时,他作为“十九人中最少年”,自然傲气,而屡遭贬谪时,他对比长安的“朱紫尽公侯”,不知又是何种感想?正是因为他得志时与下面那些不如他的进士们比较,远谪他乡时和高官显贵比较,所以他虽然字“乐天”,也曾有过一时的快乐,却长期郁郁不得志。一般人的视角中,向下看时的快乐固然会加倍,向上看时的痛苦也一样。

如果调换一下,得意时向上看,失意时向下看,人生便快乐许多。如哲人所画的圆:知道的越多,所接触的未知也越大——当我们取得进步时,向上看,才知道我们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而当我们经受失败的打击、颓丧消沉时,若向下看,便知道在他人眼中我们已拥有他们遥不可及的幸福。这样,也许一时的幸福感被冲淡了,但我们也不会在逆境中郁郁寡欢,而会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为人如此,处世却相反。中国传统士大夫有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准则:身居高位向下看,执政者便有责任感在胸,才能看见民间疾苦,从而兼济天下,若一味向上看,则只见当权者一隅而不见泰山;作为一个普通人,身居低处,我们不能只向下看,一味咒骂社会不公平,而应当同时向上看,发挥“旁观者清”的监督作用,积极影响社会环境。

也许,作为时代大潮中的一滴水,我们不能彻底改变我们所处的绝对位置,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视角,改变我们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自己的心境。这样,一滴水无论在海洋中还是草叶上,都不会无所适从,处蓝天之高则为云雾,处旱田之下则润万物;一个人无论在顺境还是困厄中都恬然自适,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起点的位置,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视角去改变人生的处境、态度和方向。绝对位置不能影响视角,视角却可以决定人生的相对位置。

——仰望青山或俯视深谷时所见的差距,远比海拔高度那一串数字更重要。

优势视角论文篇十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压力等负面情绪的情况。然而,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并保持积极的心态较为常见,因此需要一种心理优势视角来帮我们理性思考。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以及案例分析的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心理优势视角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心理优势视角主要是指一种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并主动应对的心态。在实践中,这种心态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被消极情绪所控制,增强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具体来说,我个人认为心理优势视角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固有思维:心理优势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从消极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更有利于我们制定理性决策,以及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2.增强自信心:心理优势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发掘自身潜力,这对于我们的事业、学业、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都非常有帮助。

3.提升抗压能力: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我们需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问题。心理优势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抗压能力。

第三段:案例分析。

除了从理论地角度入手分析心理优势视角的实际意义外,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其运用。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对案例的分析:

Case1.张先生是一位比较优秀的销售代表,但最近他的成绩却有些下滑。心理治疗师最初在深入分析过张先生的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后,将注意力放在了张先生的心态上。他意识到张先生心境的负面影响,而这些影响正影响着他的行为。于是,张先生得到了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找到了自己的心理优势视角,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和抗压能力,最终推销业绩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Case2.刘女士高中学历,现在在一家公司从事前台工作。她的工作很忙,但因为学历问题,她用自己的思想去打压自己。因此心理医生建议她采取心理优势视角,摆脱自我否定的思维,积极面对未来,并通过学习、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她感到格外地成就感并更加积极地处理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心理优势视角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提高效率和应对困境等问题。

虽然心理优势视角的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心态转化为实际行动呢?我认为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缺点以及目标,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加主动积极的心态来处理事情。

2.从积极角度看待问题:无论遇到如何棘手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方案。

3.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保持心态的平衡。

第五段:总结。

心理优势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它是我们实现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对心理优势视角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找到自己应用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掌握这一心态,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2220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