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大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9:06:15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大全(21篇)
时间:2023-11-08 09:06:15     小编:JQ文豪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方案中。方案的评估应该基于客观的数据和事实。方案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一

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四、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六、中央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重要成果。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七、突出重点任务,确保中央企业改革抓落地见实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八、加大工作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央企改革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进。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二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监管的同级企业和逐级投资组建的企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一)国企党建工作情况。

2016年以来,在平顶山市委、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强化干部职工日常学习教育。公司党委每年年初结合发展形势和干部职工思想现状,召开党建工作部署大会,制定下发了《党委工作安排》和《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对全年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安排部署,并结合学习教育不同时段及时为各党支部购置下发相关学习资料,督促指导各党支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2、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执行《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党委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在中心组成员制定并实施个人学习计划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等内容,在学习形式上,将集中学习与自学充分结合,通过反复研读、深入探讨、精作笔记、撰写文章等形式,将中心组成员的学习与自身的党性修养和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达到了以学促思、以学促干、以学促进的目的。

3、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强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共组织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务知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党务干部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增强了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对各党支部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指导,加大干部学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4、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对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纪党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政治纪律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二是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庆祝建党系列活动,开展了知识答题活动,开展了党员读书活动,开展了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组织党员干部赴红旗渠、井冈山、遵义、信阳新县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意识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做好党员发展及管理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三年来共发展党员17名,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6年以来,公司党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加强作风建设,紧紧围绕公司改革调整、科学发展的大局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履行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实效,使得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坚强有力、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廉洁意识入脑入心,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1、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统筹推动公司各项党建工作。党委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采取措施,大大加强和改进公司党的建设。抓好顶层设计,建立制度框架。制定了《贯彻落实全面治党要求的实施意见》,对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人员从严治党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为扎实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学做并举,学做互进。做到“发动动员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资料配发到位、宣传引导到位”,推进过程做到“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突出创新”,不断将“两学一做”引向深处。

3、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近年来,公司党委以持续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主线,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和能力素质建设,搭建了中层以上领导人员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有规划、有重点地组织领导人员培训,促进了领导人员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1、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要相结合;

2、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要相结合;

3、坚持党建工作与突出问题导向相结合;

4、坚持党建工作与扶贫帮困相结合。

(一)存在的问题:党建工作方法枯燥单一,缺乏新意,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单调,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参与度还不是很高。

(二)下步打算。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全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新要求,总结新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的体制机制,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加严密。

2、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要求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结合起来,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3、认真落实市委的工作要求,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推进组织全覆盖工作的落实,以各种具有时代特色和企业特征的主题活动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凝聚青年,增添活力。继续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保持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

4、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开展深入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活动,使党员干部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和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三)意见建议。

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会议强调,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力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支撑政策,打好改革组合拳。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对近期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抓紧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补漏洞,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改革任务的落实同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安徽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该实施方案将扎实推动安徽省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为此,安徽省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实际,提出大力推动安徽省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引导国有企业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展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等特色做法,努力形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安徽版”。方案共8个部分41条改革举措,力求通过3年的努力,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推进江汽和大众合资合作。

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壮大“两类公司”资本实力。

加快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省属企业董事会建设全覆盖。

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建立省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积极推进库内项目上市挂牌。

在省属企业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省属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

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省级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

深入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改革试点,目前国元金控集团所属国元农保等5户企业已基本完成员工持股改革。

扎实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基本完成分离移交133.2万户,完成率100%。

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省属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截至10月末,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相比,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居全国第7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第3位。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吹风会上获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

翁杰明表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三年行动方案中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相信经过三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国资委将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资委统计,从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今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28%。

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翁杰明表示,一直以来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他同时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灵”,不能够“一刀切”,一窝蜂而上,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来加以推进。

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股比5%及以上战略投资者。

对此,翁杰明表示,对于下一步推进混改工作的安排,国资委将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

具体来看,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

第四,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翁杰明表示,推进混改工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是底线,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是具体路径。

本次发布会上,国资委还向媒体推荐了21个国有企业混改案例,包括:航天科技推动彩虹无人机相关资产注入民营上市公司南洋科技,合肥江航引入央企军工企业、地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实施核心骨干持股,中国电科所属海康威视引入外部民营资本并实现员工持股,中国电子收购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环球医疗通过增资引入中信资本和聚宝龙两家战略投资人,国机集团所说中国电器院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正泰电器,太盟集团受让中国宝武所属宝钢气体51%股权,中国宝武所属欧冶云商引进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和三井物产等六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物流和绿地集团等战略和财务投资者,中化集团所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战略入股荃银高科,国投高新引入华侨城资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国改双百基金等战略投资者等。

支持国企和民企兼并重组不设限。

9月27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市场有观点认为,这一提法将打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整合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

对此,翁杰明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在国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设置界限。国资委理所当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当然这肯定要适度,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都会做相应支持。”翁杰明说。

近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混改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翁杰明表示,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大概占a股市场的26%左右,市值大概占32%左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是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会在跟各类所有制不断合作当中进行股权改革,来进行多方面创新,来推进企业上市。

形成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金融运行模式。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中观层面行业升级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翁杰明再次强调,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翁杰明说。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翁杰明表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此外,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力争2022年央企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5%以上。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科创局,并从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9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190亿元,同比增长了17.5%。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研发投入效益加回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指标权重,加大科技奖励在考核当中的加分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力争到2022年,中央企业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5%以上。

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要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应用,加速国有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将持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国资委将积极履行出资人职责,制定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中央企业科技创新。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要求和首要任务。

1.主要改革亮点;

2.重点说明:落实不少于一次集中培训情况。

(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

2.重点说明:如何落实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三)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

2.重点说明:。

(1)企业“十四五”规划落实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情况;

(2)企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具体要求,以及截至目前的落实情况。

(三)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1.主要改革亮点。

2.重点说明:

(1)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2)企业内部整合重组情况。

(3)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以及僵尸企业处置情况,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情况。

(四)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重点说明:

(1)创新型试点企业情况。

(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投入情况。

(五)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

2.重点说明:

(1)落实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情况;

(2)落实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

2.重点说明:

(1)落实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情况;

(2)运用中长期激励工具开展激励的企业户数情况。

(七)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方面。

1.主要改革亮点;

2.重点说明:

(1)落实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情况。

(八)组织实施和政策保障。

1.主要改革亮点;

简要阐述在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三

20xx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xx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xx-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四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四、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六、中央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重要成果。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七、突出重点任务,确保中央企业改革抓落地见实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八、加大工作力度,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央企改革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进。

一张图看懂国企改革。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五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六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意味着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主要从:“一个方向、七大内容、五个发力点”着手。

深化国企改革,发挥国有经济制度优势。

以“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

济的制度优势”为方向,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所有制改革,突出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2020年,“全民战役”取得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证明了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和我国国有经济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及更高的总体效率,更加明确了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创世界一流企业。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

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对于董事会,要用权力清单来约束,“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经理层,要用负面清单来管理,“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监事会,则用责任清单来监管,“法定责任必须为”。从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来看,对于股东会的改革,就是“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董事会,要落实董事会职权,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作用;对于经理层,就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发挥经理层的“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

(二)加强党建工***治理的深度融合。2018年6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治理各环节,将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相结合,建立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能,可以看出,国企改革下一步要进入改革深化的过程,关键是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机制活起来,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国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国企改革可以做好三件事:体制、机制与制度。其中机制是企业效益和经营者、劳动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中长期激励等手段来实现;制度是国有企业的运作方式,是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执行者之间的关系;体制则是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高效运作的国资监管体系,也是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四)稳妥分类分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重点推进国有资本、***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坚持“以混促改”的“真混改”,杜绝“只混不改”的“伪混改”。通过混改深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提高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五)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联系起来了。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实现国有资本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

(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企改革“施工图”的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更有利于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功能作用,由国有资本投资、***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合理确定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和国有企业四个层次的权利边界,确定授权代理链条,建立授权监管闭环体系,最终实现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为创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基础。

(七)大力推进“双百行动”等专项工程。近年来,国企改革鼓励基层创新,“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做法,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推广经验。

三、突破“五个力”,实现改革目的。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方案发力的关键方向,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在三年行动里落实落地,发挥央企、国企的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在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上取得突破,实现改革目的。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七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动。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会议强调,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力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支撑政策,打好改革组合拳。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对近期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抓紧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补漏洞,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改革任务的落实同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

*****公司能够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体现了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国资委对****公司的重视,更是对我公司的殷切期望。在此,我代表****公司对各级组织和领导的支持、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公司“双百行动”工作推动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略)。

一是健全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公司“三会一层”治理机构健全;通过推行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制、干部工作任务书、全员合同制、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等管理形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二是推进创新驱动,提升运营质量。聚烯烃产业是***转型升级中拓展的新产业,公司项目集成利用14项国内外专利技术,“煤油气综合利用、碳氢互补”、“零排放”,较好的实践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聚烯烃行业激烈竞争的市场,消除产品同质化的弊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公司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率,探索构建“自主研发、成果引进、市场协作”的市场开发和产品研发体系,积极消除产品同质化的弊端,不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推动责任落实。积极推行多种形式“责任制”、构建绩效管理机制的同时,实行领导干部“三岗制(以编定岗、以岗定责、以岗带薪)”,着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公司党委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改革方向,贯彻“不动摇、不偏离、不能变、不放松”基本要求,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一是在法人治理体系运行中,存在基础管理能力不强,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专业支撑不够等问题,“接得住、用得好、行的稳”的能力有待增强;二是正向激励力度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强,“能升能降”、“能高能低”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活力不够、动力不足;三是党委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还不够清晰、规范,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机制需要健全完善。

一是加快推进上市,优化完善治理结构。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安排,计划2020年实现公司改制上市。结合上市工作,引入外部董事制度,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完善内部制衡治理机制;设立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提高董事会决策支撑能力;修订完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落实治理主体权责,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着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经营机制转换。

二是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四定”奠基,推动建设内外“两个人才市场”机制,优化人员配置;以开放式“三岗制”作为基本用人形式,“分类分级”建设(领军型干部、创新型技术、工匠型员工)“三支队伍”,加快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队伍体系。

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优化绩效管理基本制度的同时,拓展“活工资”薪酬渠道,提高“活工资”比例,健全和完善“奖金池”制度,对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做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加大激励力度,拉开分配档次;建立利润提成、分红制度,对在提高运营质量、技术管理创新、产品研发等重要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管人员、科技人才、技术骨干推行中长期激励机制。

在健全和完善以绩效管理为基础的“岗位能进能退、薪酬能高能低”机制的同时,搭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对外协作平台,拓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是持续加强企业党的领导。修订公司章程和党委会等相关议事规则,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的要求,保障党委发挥“两个核心”作用的地位落实,“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环节清楚、程序保障、责任明确。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在***集团“双百行动”改革协调指导小组的领导下,公司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根据改革目标任务,完善方案、配套措施,建立推进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进一步落实分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培训交流,理解领会和掌握“1+n”政策,贯彻落实中、省国资委和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精神;对标兄弟企业,结合公司实际,坚持重大改革举措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整改纠正不足,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生根。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督导机制,加强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并将完成进度、质量纳入考核,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期完成。

各位领导,我公司将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为契机,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着力追赶超越创一流,全面完成“双百行动”任务,实现改革目标,争当国企改革尖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实现公司“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

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一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范例的个性化设计,探索黄金股,ab股,同股不同表决权,同股不同分配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国家战略)、产业(领域)、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综合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3。

第三个突破: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

目前,全国已有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企业的边界更加清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在统一监管上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未来国资系统的智能化监管将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更为关注的战略性工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现乃至预警机制。

04。

第四个突破: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

十月底前出具推进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五”。

05。

第五个突破: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剥离任务。由于工作遇到太多阻碍因素,导致推进难度大、进度慢。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出大招,出真招,一企一策,多策齐下,采取整体移交,自治运营,托管运行,企业兜底加市场运作,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早先也曾强调,今年将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国企,你们身上最沉重的包袱,最难解决的那些问题,可以突破了!——这和中央领导要求今年年底前确保消除绝对贫困都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夯实地基之举,意味深长,作用关键,民心所向,信心所系!

06。

第六个突破: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31个地方改组组建超过10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加大“两类公司”试点力度,加强“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调节上的功能发挥。

国资委明确指出,今年将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功能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发挥作用,尤其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07。

第七个突破: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

在此指导下,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扩围升级,注重“改机制”。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改的关键领域,在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即将推出的当下,业内预测,未来国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精准化。

扩围上会把之前几期“双百行动”扩容到足够大,乃至按照深圳的做法就是不设家数指标,应混尽混。

升级上会在少数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推进“混改”的基础上(如中国联通),有可能推出更多整体上市公司层面此类“混改”,不排除对少数央企集团总部进行由多元股东共同推进的“混改”。

精准化上下一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并强调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知情权、参与权。

地方上,2020年,吉林省日前公布了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系统明确了47个国企“混改”项目,天津市国资系统推出60户精品国企“混改”项目。

08。

第八个突破: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继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的建设和运行调度国家管网公司,以及经营管理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的中国融通集团外,呼之欲出的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整合的消息时不时跳出来,包括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也是数度被猜测。

包括坊间一直在说的几大施工集团,航空类的几大企业(中航油,中航信,中航材),以及芯片领域的国家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队,包括业内一直在探索的校企,校办资产管理将往何处去,都有可能是此轮改革会触及的点。

09。

第九个突破:科技创新和激励再加码。

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成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子课题。

“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卡脖子攻坚专题战略。由此带出的科技创新和激励创新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命题。

合肥几次重大项目的重仓布局引发广泛热议背后,是大家痛定思痛,开始从制度和系统设计上开始反思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

上海推进的容错机制和三个“视同于”,早就被青岛等地学习和融合,广东甚至可以允许母公司的管理层跨层次在子孙公司内跟投项目(前提是新项目与集团没有内部交易),四川允许科技人员拥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产权,江苏的科技贷方兴未艾,深圳、重庆的科技金融走出了新路子。

深圳甚至探索在鼓励创新方面,健全市国资委直管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抵扣上缴利润、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工作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比例至50%以上。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深圳也伏线千里,汇聚了175家金融机构总部,打造了全球科技情报交易中心,仅深创投一家就累计投资162家上市公司。

10。

第十个突破:省部合作,省界进入新境界。

继八个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生态带、东北二次振兴、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二个准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海西经济区)之后,中央又推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双城都市圈战略。

其核心就是要从全局上、制度上、规划上、国资布局上解决中央企业与各地深化合作,各地用好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好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资本,运作好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组织编制央企总体规划和央企自身规划,并首次将地方国资规划和地方国企自身规划纳入体系,推动各地国资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强与全国国资规划的对接。

同时各地也加大协同力度。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资监管跨区域合作。成渝双城一体化有一个基础就是四川与重庆两地国资委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

总结。

改革,永远在路上,每当我们彷徨和犹豫的时候,还是要相信改革巨大的动能已经不是个别事件,因素可以影响和阻挠的,改革已经把中国国运,民众所盼,命运共同体国度所系,全球发展的正能量融合,共振到了一起。

这场旨在千年大计,旨在推动中国再出发的改革,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国资国企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更是其中的关键和主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一本密码本,一个昭示着全局的关键局部。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二

“国有企业改革已逐渐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即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顶层设计出台后试点运行、积累成势的四年,以及2020年到2022年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三年。”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记者表示,结合本次会议的表述来看,以国有企业市场化为改革方向的三年行动方案行将成为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行动纲领”。

会议强调,下一步国企改革要从国家整体战略出发,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国有企业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记者注意到,在明确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中,首先提到的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在此前,国务院国资委于11月8日和11月11日相继发布了《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由此可以看出,国企改革5天三大动作或加速央企混改的推进。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央企混改已到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随着国资委近日出台的央企混改操作细则以及央企控股上市股权激励的落地,预计未来央企混改将进一步深化与扩围,并有望迎来一波混改小高潮。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国资委:

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转发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地方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2020年12月以来,xx集团认真落实省国资委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有关要求,及时宣贯省国资委《关于落实全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有关工作的通知》,迅速成立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业务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13个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企业管理部,具体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任务清单,明晰责任分工,切实推进改革措施落实落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求,结合《xx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重点任务》文件精神,xx集团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了《xxxx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及《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任务清单》。实施方案共计10个改革方面,34项目标任务,72项具体改革举措及成果形式,其中2020年具体改革举措10项,2021年具体改革举措42项,2022年具体改革举措20项,2020年及2021年具体改革举措占全部任务的72%。截至2021底,共完成具体改革举措15项,其中2020年10项具体改革举措已全部完成,2021年已完成5项改革举措,剩余37项正加速推进中。

(一)首要任务。

xx集团把落实xx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首要任务,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已制定2021年度学习计划,全年安排两次集中培训。5月20日在延安开展一次深入学习贯彻xxx国企改革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集中培训学习,集团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集团计划8月份开展第二次集中培训学习,确保思想统一、上下贯通、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推动完成改革任务。

(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xx集团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确保党委(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目前3项改革举措已全部落实,具体如下:2020年12月已全面完成各子公司党建进章程工作,并持续加强对新成立公司党建进章程工作的规范管理。2020年12月22日正式印发了《******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试行)》,同时要求下属各单位结合企业实际,制订本单位党(总)支部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目前,xx集团全资和绝对控股的18家子公司已全部制订完成。修订完善了《xxxx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并于2020年5月正式印发,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为全面强化董事会建设,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支持董事会依法行使权利,确保董事会充分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重要作用,目前正加速推进落实4项改革举措,具体如下:

根据省国资委《省属企业董事会议事规则指引》,已修订完成《董事会议事规则草案》,并起草《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草案》,均待履行上会审议程序。正在制订《权属企业董事会管理暂行办法》《外派董事管理办法》,全面建立。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董事会决议跟踪落实及后评价机制,落实权属企业董事履职报告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并加快推动权属企业董事会队伍建设,加快配备外部董事,目前xx集团下属应建董事会企业59家,已经完成54家,完成率达91.53%。

三是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为依法落实经理层职权,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积极作用,确保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目前正加速推进落实2项改革举措,具体如下:已对权属企业进行充分调研,正根据调研结果逐步制订《董事会向经营层授权事项清单》。同时,将结合《省属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指引》及新制订出台的《董事会向经营层授权事项清单》,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

四是夯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xx集团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结合集团实际,向先进企业学习借鉴,梳理查找自身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不断筑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目前4项具体改革举措已完成1项,其余3项正在按计划推进落实,具体如下:2020年全面梳理现行88项管理制度以及9大类52项集团审批备案事项,完成了《总部权责事项清单》《规章制度修编清单》《审批事项流程图汇编》制定工作,印发了《控参股公司管理办法》《资产评估中介机构选聘管理办法》。目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报送管理办法》《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理和统计报送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版》、《承包工程项目备案报告管理办法》初稿已制订完成,待履行上会审议程序。同时,依据省国资委《省属企业公司章程管理办法》《省属企业公司章程指引》,深入开展集团和权属企业《章程》修订工作,于2021年4月10日正式印发《权属企业公司章程修订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内容开展了二级单位《公司章程》收集,《下属单位公司章程指引》拟定,机关有关部门意见征集及所有混合所有制二级单位《章程》修改意见梳理等工作,现正按计划逐步推进各项工作。按计划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启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的修订工作以及《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复核管理制度》《审计整改工作制度》的制定工作。

(三)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一是做强做优做精主业。xx集团积极落实《省属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主业发展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对下属单位投资管控督导,严禁新增非主业投资。同时,不断深化内部业务整合,适时梳理、调整同质化经营,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3项具体改革举措正加速推进落实,具体如下:完成《下属各单位明确主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初稿,下一步将根据修订意见,履行上会审议程序。解决危废业务同质经营方面,2021年3月以来,集团组织召开了下属单位经营范围调整专题会以及危废实际经营业务同质化问题专题会,并于5月17日至21日赴延安市、榆林市开展实地考察,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目前正加快推进中。根据2020年非主业梳理,下属9家公司涉及非主业,其中4家公司已按照整改要求完成营业执照变更,3家公司已经完成清算注销,其余2家公司已启动非主业整改工作。

二是持续推进“瘦身健体”。为进一步完善xx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主业、压减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处理僵尸企业和剥离非主业资产,促进集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xx集团积极推行“瘦身健体”。截至2020年底已治理完成15户,其中清算注销7户、重组整合6户、战略培育2户。2021年计划清算注销6户、重组整合2户,管理提升2户,目前已完成注销1户。为压实工作责任,集团将压减法人户数纳入2021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持续推进亏损企业治理专项工作,保障集团资产良性循环。

三是积极推动企业开放合作。xx集团积极搭建集团市场信息交流平台,汇聚合力,抢占市场先机。不断开拓与地方政府、央企、民企、境外客户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集团业务增长。深入拓展优质战略合作伙伴,定期联席会商,研究重大合作事项,确保实质性合作及项目落地。目前正加速推进落实2项改革举措,具体如下:xx集团已与央企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商洛市全域污水处理ppp项目,其中xx集团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商州区、商南县、丹凤县、洛南县项目,目前进入签署ppp合同阶段。

(四)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

一是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制。xx集团依据《xx省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深化所有制改革。目前3项改革举措已完成2项,另1项按计划安排尚未开展。具体情况如下:2020年xx集团对下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专题培训了《xx省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不断强化合规意识,切实提高混合所有制改制工作的规范性,有效防范风险。截至2020年底,xx集团所属企业户数共计133家,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92户,控股混改企业户数占集团企业总户数的64.66%。2021年1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今年以来,集团无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后续将按照需要持续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限度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二是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xx集团将按照中省出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风险防控。在总结内外部经验基础上,稳慎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稳慎开展骨干员工持股,对于不适合开展员工持股的企业,引导企业合理选择激励方式。

(五)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一是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按照中省相关要求,xx集团制定集团及下属二级单位“总部机关化”专项整改实施方案,并根据具体措施内容,有针对性的完成整改。2020年底共完成整改工作清单15项具体任务,完成率83.3%。剩余3项重点任务正按计划加快推动完成。

二是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xx集团以集团下属“双百企业”三秦xx股份公司为试点,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三秦xx股份公司及其子公司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本级9人,子公司22人均已签订了岗位聘任协议书及绩效责任书。根据试点结果,集团已着手起草《混合所有制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施意见》,待征集意见、修改完善后,履行上会审议程序。

三是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目前xx集团严格按照所制定的《人员招录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并已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管理,下一步将着手编制集团本部《岗位说明书》,大力推进健全集团本部岗位管理体系工作。

四是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xx集团按照省国资委总体部署,不断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目前集团本部已全面实施员工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励。下一步将着手编制集团本部《薪酬管理办法》,持续优化集团薪酬体系。

五是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xx集团积极探索实施超额贡献增量激励,鼓励下属“双百企业”xx股份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聚焦关键岗位人才,试点建立超额利润分享机制。目前三秦xx股份公司《超额业绩分红方案(修订稿)》及《2021年度实施细则》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待审议通过后出台实施。

(六)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是提高企业质量效益。今年以来,xx集团积极践行精细管理,加强成本管控,细化目标任务分解,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能释放。根据集团实际,统筹谋划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方向,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效率。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算细账、算实账、算紧账,规范销售费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压降销售费用占收比。开展降本节支专项行动,降低采购成本,压控运营成本。2021年一季度可控费用占总成本比重下降0.74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8个百分点,净利润比上年同期提升了7.8%。

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集团不断加强对各类风险管控,聚焦债务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安全xx风险等,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排查处置风险隐患。具体进展如下:以集团总部、三秦xx股份公司为试点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并形成了10项主要成果。全面开展投资后评价工作,有序对集团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全面地总结,不断改进和提高投资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水平。目前已经完成3个重点项目后评价初稿,正在与审计中介机构、相关单位对接修订完善。目前已启动合同标准化文本制定工作,完成了合同文本收集整理、现场尽调等任务,正在起草合同文本初稿。今年以来多次举办法律法规主题讲座,分层级对决策管理层业务骨干、全集团职工进行普法宣传。为实现法务工作“一套系统、一个平台、三级应用”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集团组织相关部门到陕投集团、延长集团、西部机场集团、法士特集团进行调研交流,学习其他兄弟企业法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经验,为下一步组建集团法务管控监督平台奠定基础。制定了《2021年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将重大投资项目专项审计纳入2021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已完成2020年度遗留的4个重大投资项目专项审计报告初稿,正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不断完善形成以落实各级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双重预防体系。2020年8月,在集团内开展了事故风险调研、企业及周边应急资源调查,根据调研结果编制了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同时,按照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29639-2020)要求,已完成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待评审后完成备案。

三是强化监督与责任追究。xx集团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和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效能。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2020年制定了《日常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xxxx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廉洁风险防控手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日常性约谈提醒工作办法》《违规经营投资问题收集移送、调查处置及协同工作办法(试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操作规程(试行)》《纪委书记办公会议事规则》等6项制度,督导22家二级单位成立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追责职能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等专门制度。同时编制《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管理台账》,及时登记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及处理情况。目前下属各单位已出台相关制度,并对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进行月报。切实做到责任追究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集团以意识形态工作、以案促改工作、“党建质量提升年”、巡察整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12个工作内容为重点,成立2个督导组,对下属22家单位二级单位进行督导,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发挥了日常监督的功效。将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纳入2021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目前已完成2020年度遗留的5个离任项目和2021年自行组织实施的1个离任项目报告初稿。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制,实行“挂号建账、对号结账、销号下账”管理模式,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监督检查,现场检查验收审计整改情况。强化社会监督方面,按规定对各类项目进展、人事聘任、科研突破等重点领域通过集团微信、网站、微博等“融媒体”平台进行公开。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到2022年,实现信息公开全覆盖。

(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加快商业模式创新。xx集团各板块紧跟xx政策,积极开拓市场,着力打造“一县(区)一策”精准治霾、智慧xx等服务标杆模式。目前2项具体改革举措正加速推进落实,具体如下: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搭建智能环境综合监测管理系统、环境大数据平台、科技治霾智慧xx平台等,打造xx咨询+运维全链条服务的标杆模式。先后开展铜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大数据和综合网格化监管项目、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西安民用航天基地科技治霾智慧xx平台运维管理项目,着力推进渭南市蒲城县科技治霾智慧xx平台项目建设运维和榆林市府谷县等地的科技治霾智慧xx平台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在2022年前,进一步开发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碳减排咨询服务、规划、环评等业务,为后端实体板块工业废气废水固废治提供市场信息资源。

二是推动技术创新。xx集团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加强科技制度建设,强化科研项目管理,着力推进集团科技平台建设。目前4项具体改革举措正加速推进落实,具体如下:集团召开了《2020-2022年创新行动方案》工作部署会。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初稿,开展《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科研资金管理办法》编制前期准备工作。编制科技类项目投资计划,2021年计划开展研发类项目34个,计划年内完成立项并实施投资资金4323万元。由研究院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xx主题省属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xx省生态环境众创空间,已顺利通过xx省科技厅和xx省国资委省属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认定。

三是持续推进管理创新。xx集团积极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制定集团《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标提升行动任务清单》,工作清单共九大对标领域,细分29个管控提升领域。按照方案计划,目前已完成1项重点任务及13项具体措施,其它重点任务正加速推进落实。具体如下:在财务运作方面,2021年新增两家金融合作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同时,与银行展开深入合作,申请银行低利率长期贷款资金,对利率高于5%的短款进行严格控制,降低财务费用,减少企业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审计管理方面,加强对所属单位经营管理、效益状况、预算执行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下属二级单位投资项目进行投资专项审计,并对已审计完成的二级单位出具《投资专项审计报告》。在风险控制方面,不断优化内控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了内控体系建设要求中的10项工作成果。在法务管理方面,于2020年9月16日修订印发《合同管理办法》,目前正在进行合同框架性模板及二级单位常见业务合同模板的编制工作。在岗位职能优化方面,目前已开展《岗位职责汇编》《部门职能汇编》《权限指引表》的编制工作。在效率管理方面,为优化工作流程,提升运行效率,xx集团结合管控实际,已制定《总部权责事项清单》《审批事项流程图汇编》等。

(八)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

持续推动“双百企业”三秦xx股份公司在全面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等方面实现率先突破。根据改革任务要求,将原定于2022年完成的7项改革任务完成时点调整至2021年,28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4项:完成了经营层岗位聘用协议和2021年度绩效责任书签订工作;市场化引进6名技术、管理、财务类的中高端人才;完善党建考评机制,将党建考核与年度经营业绩挂钩,签订《2021年党建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监事会工作细则》。

(九)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一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xx集团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目前已完成建立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工作,明确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xxx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各二级公司全面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完善坚定维护党***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已完成建立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后续完善跟进督办制度,后续推进建立完善跟进督办制度工作。

二是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xx集团严格贯彻落实xxx“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的要求,全力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2020年制定印发了《xxxx集团党委2020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xx省委宣传部、xx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申报工作,以《新时代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驱动发展探究》为课题获xx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立项,目前该项目已取得结项证书。

三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xx集团认真贯彻落实xxx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推动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加大对优秀年轻企业领导人员培养力度。2020年至今,集团党委共提拔任用35岁以下年轻干部13人次,目前正开展集团党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修订工作。

四是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担当作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对2020年度经营管理过程中涌现出的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40名企业领导人员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下一步计划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将充分运用集团微信、网站、微博等“融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2020年修订印发《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严格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谋私的界限,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合理容错的良好环境,同时正确运用“三个区分开来”和“三项机制”,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专章规定免责或从轻减轻处罚七种情形的适用条款,目前正在进行经营投资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相关资料搜集工作。

五是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xx集团深入学习贯彻xxx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持和完善监督体系,推动责任全面覆盖、层层传导,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落细。目前4项具体改革举措已完成2项,其余2项正加速推进落实。具体如下:2020年制定印发了《xxxx集团党委2020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巡察工作流程(试行)》《巡察工作纪律》《巡察报告问题底稿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完成了对中圣公司、绿色能源公司2家下属二级单位巡察工作。2021年制定印发了《纪委会议事规则》《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制度》,计划于今年7月安排巡察12家下属二级单位。

(十)强化总结宣传。

为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下一步将充分运用集团微信、网站、微博等“融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推广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的成效。

(一)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方面。

目前,xx集团仍存在着少数下属单位董事会应建未建情况。同时,在集团已组建董事会的全资企业中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这一任务还很繁重。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集团将认真学习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制定的相关标准,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标准,形成集团应建子企业名单,加强对名单内子企业的督导、大力推进其依法合规建立董事会。此外,集团将加快推动权属全资企业《章程》修订工作,并建立后备董事队伍库,为所属全资企业董事会择优选拔外部董事拓宽来源渠道。

(二)深化市场化改革方面。

部分子企业经理层成员尚未实现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尚未实现全面覆盖。xx集团下一步将大力推广试点经验,加快在子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同时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稳步推进竞争上岗、末等调账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建立健全。

(一)不断深入学习,推动改革举措落实处。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xxx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紧盯改革重点内容,用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思维深入研究改革,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各项改革。吃透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借鉴国企改革优秀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破解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年底顺利实现三年改革任务70%以上的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督导工作机制。一是形成定期报告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逐条逐项统计改革进展,每月向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每季度向集团党委会汇报改革进展情况。二是形成督办通报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对改革任务进展滞后、推进力度弱的单位进行通报,督促改革工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做到扎实有效、高效推进。

(三)注重统筹协作,高效推进改革工作。一是按照***要求对落实董事会职权开展深层次改革,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论证涉及企业的重大决策事项,积极稳妥开展相关工作,合理选取具备条件的重要子企业试点先行,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有序组织实施,规范落实各项职权。二是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找准突破口,牵好“牛鼻子”,全面规范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契约目标,强化薪酬激励约束,严格退出管理,加快从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岗位管理”的转变,树立“要薪酬就得要业绩”的理念,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三是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两项改革任务有机结合,责任部门之间加强协同、高效联动,聚势突破改革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四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横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之战,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国企对中国发展的牵引力,意在更为紧凑的用好“十四五”期间,不是在“十四五”期间均匀用力,而是抢着用好是“十四五”前半段,所谓起手定江山,只有用好前半段,才能更好地抢时间,推转型,促突破。

通过《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把整个十四五划分为两端:十四五前期——改革突破期,和十四五中后期——上台阶和见成效期。也更好与全球共振——把疫情之后的近两三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三五年期间的再全球化期间,中国必须采用不同的策略与布局。

天下熬改革久矣,2015年的22号文所勾勒的国改顶层设计之后,陆陆续续出台诸多政策,而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将之前很多政策的症结,落实不下去的障碍,与现实的冲突及政策空白地带,要做个拉网式巡查和系统整合,以一揽子政策及举措的出台,全面推进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使得国改进入快速推进、综合推进,实质进展,出成效,出模式,出创新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pixabay。

01。

第一个突破:再顶层设计。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行动方案的中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其核心目标。

方案有四个核心集成:

第一个集成,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有资本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针对性,靶向,高强度落实到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去。

第二个集成,是把2015年的22号文出台以来,“1+n”的改革政策系统整合,结构化梳理,拾遗补缺,变若干单项改革为综合改革、系统改革,对国资国企改革明现状,找问题,确症结,定任务,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未来的三年行动中加快落实,促进见效,滚动推进,定点攻坚。

第三个集成,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三去一降一补、新旧动能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董事会试点、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改革行动推进过程中,国资国企界所探索的理论,创造的一些经验,模式,路径,综合,融合,跨界,推广更广阔,更深度的国改中去。

第四个集成,是之前的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将会作为吃过螃蟹的改革样板进一步推动更为全面的综合改革,以期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成效,引领改革信心。

02。

第二个突破:聚焦七个关键抓手。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范例的个性化设计,探索黄金股,ab股,同股不同表决权,同股不同分配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国家战略)、产业(领域)、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综合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3。

第三个突破: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

目前,全国已有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企业的边界更加清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在统一监管上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未来国资系统的智能化监管将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更为关注的战略性工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现乃至预警机制。

04。

第四个突破: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

十月底前出具推进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五”。

05。

第五个突破: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剥离任务。由于工作遇到太多阻碍因素,导致推进难度大、进度慢。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出大招,出真招,一企一策,多策齐下,采取整体移交,自治运营,托管运行,企业兜底加市场运作,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早先也曾强调,今年将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国企,你们身上最沉重的包袱,最难解决的那些问题,可以突破了!——这和中央领导要求今年年底前确保消除绝对贫困都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夯实地基之举,意味深长,作用关键,民心所向,信心所系!

06。

第六个突破: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31个地方改组组建超过10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加大“两类公司”试点力度,加强“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调节上的功能发挥。

国资委明确指出,今年将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功能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发挥作用,尤其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07。

第七个突破: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

在此指导下,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扩围升级,注重“改机制”。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改的关键领域,在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即将推出的当下,业内预测,未来国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精准化。

扩围上会把之前几期“双百行动”扩容到足够大,乃至按照深圳的做法就是不设家数指标,应混尽混。

升级上会在少数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推进“混改”的基础上(如中国联通),有可能推出更多整体上市公司层面此类“混改”,不排除对少数央企集团总部进行由多元股东共同推进的“混改”。

精准化上下一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并强调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知情权、参与权。

地方上,2020年,吉林省日前公布了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系统明确了47个国企“混改”项目,天津市国资系统推出60户精品国企“混改”项目。

08。

第八个突破: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继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的建设和运行调度国家管网公司,以及经营管理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的中国融通集团外,呼之欲出的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整合的消息时不时跳出来,包括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也是数度被猜测。

包括坊间一直在说的几大施工集团,航空类的几大企业(中航油,中航信,中航材),以及芯片领域的国家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队,包括业内一直在探索的校企,校办资产管理将往何处去,都有可能是此轮改革会触及的点。

09。

第九个突破:科技创新和激励再加码。

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成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子课题。

“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卡脖子攻坚专题战略。由此带出的科技创新和激励创新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命题。

合肥几次重大项目的重仓布局引发广泛热议背后,是大家痛定思痛,开始从制度和系统设计上开始反思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

上海推进的容错机制和三个“视同于”,早就被青岛等地学习和融合,广东甚至可以允许母公司的管理层跨层次在子孙公司内跟投项目(前提是新项目与集团没有内部交易),四川允许科技人员拥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产权,江苏的科技贷方兴未艾,深圳、重庆的科技金融走出了新路子。

深圳甚至探索在鼓励创新方面,健全市国资委直管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抵扣上缴利润、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工作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比例至50%以上。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深圳也伏线千里,汇聚了175家金融机构总部,打造了全球科技情报交易中心,仅深创投一家就累计投资162家上市公司。

10。

第十个突破:省部合作,省界进入新境界。

继八个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生态带、东北二次振兴、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二个准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海西经济区)之后,中央又推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双城都市圈战略。

其核心就是要从全局上、制度上、规划上、国资布局上解决中央企业与各地深化合作,各地用好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好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资本,运作好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组织编制央企总体规划和央企自身规划,并首次将地方国资规划和地方国企自身规划纳入体系,推动各地国资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强与全国国资规划的对接。

同时各地也加大协同力度。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资监管跨区域合作。成渝双城一体化有一个基础就是四川与重庆两地国资委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

总结。

改革,永远在路上,每当我们彷徨和犹豫的时候,还是要相信改革巨大的动能已经不是个别事件,因素可以影响和阻挠的,改革已经把中国国运,民众所盼,命运共同体国度所系,全球发展的正能量融合,共振到了一起。

这场旨在千年大计,旨在推动中国再出发的改革,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国资国企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更是其中的关键和主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一本密码本,一个昭示着全局的关键局部。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会议强调,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力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支撑政策,打好改革组合拳。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对近期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抓紧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补漏洞,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改革任务的落实同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吹风会上获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

翁杰明表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三年行动方案中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相信经过三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国资委将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资委统计,从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今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28%。

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翁杰明表示,一直以来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他同时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灵”,不能够“一刀切”,一窝蜂而上,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来加以推进。

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股比5%及以上战略投资者。

对此,翁杰明表示,对于下一步推进混改工作的安排,国资委将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

具体来看,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

第四,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翁杰明表示,推进混改工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是底线,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是具体路径。

本次发布会上,国资委还向媒体推荐了21个国有企业混改案例,包括:航天科技推动彩虹无人机相关资产注入民营上市公司南洋科技,合肥江航引入央企军工企业、地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实施核心骨干持股,中国电科所属海康威视引入外部民营资本并实现员工持股,中国电子收购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环球医疗通过增资引入中信资本和聚宝龙两家战略投资人,国机集团所说中国电器院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正泰电器,太盟集团受让中国宝武所属宝钢气体51%股权,中国宝武所属欧冶云商引进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和三井物产等六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物流和绿地集团等战略和财务投资者,中化集团所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战略入股荃银高科,国投高新引入华侨城资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国改双百基金等战略投资者等。

支持国企和民企兼并重组不设限。

9月27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市场有观点认为,这一提法将打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整合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

对此,翁杰明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在国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设置界限。国资委理所当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当然这肯定要适度,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都会做相应支持。”翁杰明说。

近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混改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翁杰明表示,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大概占a股市场的26%左右,市值大概占32%左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是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会在跟各类所有制不断合作当中进行股权改革,来进行多方面创新,来推进企业上市。

形成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金融运行模式。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中观层面行业升级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翁杰明再次强调,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翁杰明说。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翁杰明表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此外,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力争2022年央企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5%以上。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科创局,并从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9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190亿元,同比增长了17.5%。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研发投入效。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会议强调,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力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支撑政策,打好改革组合拳。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对近期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抓紧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补漏洞,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改革任务的落实同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进。

《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横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之战,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国企对中国发展的牵引力,意在更为紧凑的用好“十四五”期间,不是在“十四五”期间均匀用力,而是抢着用好是“十四五”前半段,所谓起手定江山,只有用好前半段,才能更好地抢时间,推转型,促突破。

通过《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把整个十四五划分为两端:十四五前期——改革突破期,和十四五中后期——上台阶和见成效期。也更好与全球共振——把疫情之后的近两三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三五年期间的再全球化期间,中国必须采用不同的策略与布局。

天下熬改革久矣,2015年的22号文所勾勒的国改顶层设计之后,陆陆续续出台诸多政策,而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将之前很多政策的症结,落实不下去的障碍,与现实的冲突及政策空白地带,要做个拉网式巡查和系统整合,以一揽子政策及举措的出台,全面推进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使得国改进入快速推进、综合推进,实质进展,出成效,出模式,出创新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pixabay。

01。

第一个突破:再顶层设计。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行动方案的中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其核心目标。

方案有四个核心集成:

第一个集成,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有资本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针对性,靶向,高强度落实到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去。

第二个集成,是把2015年的22号文出台以来,“1+n”的改革政策系统整合,结构化梳理,拾遗补缺,变若干单项改革为综合改革、系统改革,对国资国企改革明现状,找问题,确症结,定任务,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未来的三年行动中加快落实,促进见效,滚动推进,定点攻坚。

第三个集成,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三去一降一补、新旧动能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董事会试点、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改革行动推进过程中,国资国企界所探索的理论,创造的一些经验,模式,路径,综合,融合,跨界,推广更广阔,更深度的国改中去。

第四个集成,是之前的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将会作为吃过螃蟹的改革样板进一步推动更为全面的综合改革,以期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成效,引领改革信心。

02。

第二个突破:聚焦七个关键抓手。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范例的个性化设计,探索黄金股,ab股,同股不同表决权,同股不同分配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国家战略)、产业(领域)、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综合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3。

第三个突破: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

目前,全国已有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企业的边界更加清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在统一监管上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未来国资系统的智能化监管将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更为关注的战略性工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现乃至预警机制。

04。

第四个突破: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

十月底前出具推进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五”。

05。

第五个突破: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剥离任务。由于工作遇到太多阻碍因素,导致推进难度大、进度慢。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出大招,出真招,一企一策,多策齐下,采取整体移交,自治运营,托管运行,企业兜底加市场运作,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早先也曾强调,今年将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国企,你们身上最沉重的包袱,最难解决的那些问题,可以突破了!——这和中央领导要求今年年底前确保消除绝对贫困都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夯实地基之举,意味深长,作用关键,民心所向,信心所系!

06。

第六个突破: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31个地方改组组建超过10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加大“两类公司”试点力度,加强“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调节上的功能发挥。

国资委明确指出,今年将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功能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发挥作用,尤其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07。

第七个突破: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

在此指导下,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扩围升级,注重“改机制”。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改的关键领域,在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即将推出的当下,业内预测,未来国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精准化。

扩围上会把之前几期“双百行动”扩容到足够大,乃至按照深圳的做法就是不设家数指标,应混尽混。

升级上会在少数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推进“混改”的基础上(如中国联通),有可能推出更多整体上市公司层面此类“混改”,不排除对少数央企集团总部进行由多元股东共同推进的“混改”。

精准化上下一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并强调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知情权、参与权。

地方上,2020年,吉林省日前公布了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系统明确了47个国企“混改”项目,天津市国资系统推出60户精品国企“混改”项目。

08。

第八个突破: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继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的建设和运行调度国家管网公司,以及经营管理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的中国融通集团外,呼之欲出的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整合的消息时不时跳出来,包括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也是数度被猜测。

包括坊间一直在说的几大施工集团,航空类的几大企业(中航油,中航信,中航材),以及芯片领域的国家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队,包括业内一直在探索的校企,校办资产管理将往何处去,都有可能是此轮改革会触及的点。

09。

第九个突破:科技创新和激励再加码。

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成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子课题。

“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卡脖子攻坚专题战略。由此带出的科技创新和激励创新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命题。

合肥几次重大项目的重仓布局引发广泛热议背后,是大家痛定思痛,开始从制度和系统设计上开始反思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

上海推进的容错机制和三个“视同于”,早就被青岛等地学习和融合,广东甚至可以允许母公司的管理层跨层次在子孙公司内跟投项目(前提是新项目与集团没有内部交易),四川允许科技人员拥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产权,江苏的科技贷方兴未艾,深圳、重庆的科技金融走出了新路子。

深圳甚至探索在鼓励创新方面,健全市国资委直管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抵扣上缴利润、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工作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比例至50%以上。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深圳也伏线千里,汇聚了175家金融机构总部,打造了全球科技情报交易中心,仅深创投一家就累计投资162家上市公司。

10。

第十个突破:省部合作,省界进入新境界。

继八个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生态带、东北二次振兴、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二个准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海西经济区)之后,中央又推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双城都市圈战略。

其核心就是要从全局上、制度上、规划上、国资布局上解决中央企业与各地深化合作,各地用好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好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资本,运作好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组织编制央企总体规划和央企自身规划,并首次将地方国资规划和地方国企自身规划纳入体系,推动各地国资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强与全国国资规划的对接。

同时各地也加大协同力度。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资监管跨区域合作。成渝双城一体化有一个基础就是四川与重庆两地国资委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

总结。

改革,永远在路上,每当我们彷徨和犹豫的时候,还是要相信改革巨大的动能已经不是个别事件,因素可以影响和阻挠的,改革已经把中国国运,民众所盼,命运共同体国度所系,全球发展的正能量融合,共振到了一起。

这场旨在千年大计,旨在推动中国再出发的改革,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国资国企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更是其中的关键和主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一本密码本,一个昭示着全局的关键局部。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吹风会上获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

翁杰明表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三年行动方案中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相信经过三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国资委将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资委统计,从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今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28%。

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翁杰明表示,一直以来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他同时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灵”,不能够“一刀切”,一窝蜂而上,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来加以推进。

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股比5%及以上战略投资者。

对此,翁杰明表示,对于下一步推进混改工作的安排,国资委将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

具体来看,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

第四,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翁杰明表示,推进混改工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是底线,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是具体路径。

本次发布会上,国资委还向媒体推荐了21个国有企业混改案例,包括:航天科技推动彩虹无人机相关资产注入民营上市公司南洋科技,合肥江航引入央企军工企业、地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实施核心骨干持股,中国电科所属海康威视引入外部民营资本并实现员工持股,中国电子收购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环球医疗通过增资引入中信资本和聚宝龙两家战略投资人,国机集团所说中国电器院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正泰电器,太盟集团受让中国宝武所属宝钢气体51%股权,中国宝武所属欧冶云商引进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和三井物产等六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物流和绿地集团等战略和财务投资者,中化集团所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战略入股荃银高科,国投高新引入华侨城资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国改双百基金等战略投资者等。

支持国企和民企兼并重组不设限。

9月27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市场有观点认为,这一提法将打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整合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

对此,翁杰明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在国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设置界限。国资委理所当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当然这肯定要适度,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都会做相应支持。”翁杰明说。

近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混改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翁杰明表示,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大概占a股市场的26%左右,市值大概占32%左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是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会在跟各类所有制不断合作当中进行股权改革,来进行多方面创新,来推进企业上市。

形成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金融运行模式。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中观层面行业升级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翁杰明再次强调,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翁杰明说。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翁杰明表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此外,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力争2022年央企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5%以上。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科创局,并从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9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190亿元,同比增长了17.5%。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六

国务院13日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今日表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方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吹风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喜武、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介绍《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国企高管将实行差异化薪酬制度。

张义珍在吹风会上介绍,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改革任务:

一是坚持分类管理,建立与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对由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企业负责人,重点是严格规范薪酬结构(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构成),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形成机制,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对通过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其薪酬结构和水平,由董事会按照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确定。可以采取当中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二是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建立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其基本年薪根据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和承担风险等因素决定;绩效年薪以基本年薪为基数,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结合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确定;任期激励收入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确定。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确定其薪酬也要考虑所在企业的不同功能性质、不同经营规模的区别以及本人承担的经营责任等方面的差异性。加强经营业绩考核。同时,实行契约化任期制管理,严格退出机制,对未完成约定目标任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无论对组织任命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还是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都要在综合考虑有关群体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其薪酬水平,推动形成企业负责人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合理工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国企改革红利不能成为个别人的私利。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喜武表示,《意见》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

谈及如何从总体上认识此次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张喜武认为,一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精准性。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改什么问题。二是更加注重改革的规范性。先定规则再改革,于法有据搞改革。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强化改革政策之间、措施之间、工作之间的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四是更加注重改革的公开性。坚持阳光透明,国企改革的政策、方案、措施、过程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决不让改革的红利成为个别人的私利。

国资收益上缴比例将提高到30%。

此外,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围绕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定位、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国有资本收益全面共享三个方面向介绍了有关情况。

许宏才表示,《意见》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定位和有关政策。目标就是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

许宏才指出,《意见》要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样的制度设计,将改变以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直接对所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的运作模式,而改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授权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实质上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设立了一个“界面”和“隔离带”,这个“界面”和“隔离带”就是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指令主要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个平台,按照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化”的方式层层传导,规避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经过连续多年的调整,国有资本收益的收取比例已经从2007年设立之初的10%、5%、暂缓三年收取和免交等四档,逐步提高到目前的25%、20%、15%、10%和免收等五档,今后还要逐步提高,到2020年提高到30%。”许宏才表示,自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建立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几年调入力度逐年加大,今后会进一步提高,体现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的要求。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不设时间表。

期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就《意见》中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部分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目标原则。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要区分不同类型。一是区分“已经混合”和“适宜混合”的国有企业。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相关改革要求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坚持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也就是说,适合独资的就独资,适合控股的就控股,适合参股的就参股。坚持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不下达指标,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方式和进度要服从于效果,服务于发展。

二是区分商业类和公益类国有企业。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三是区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等不同层级。集团公司层面,在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特定领域,坚持国有控股;在其他领域,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子公司层面,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二级及以下企业,以研发创新、生产服务等实体企业为重点,引入非国有资本,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再次,鼓励多种方式。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二是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

在能源、交通等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

谈及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连维良认为,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指导意见》明确要多领域、多方式、多途径推进。

“多领域”意味着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要积极引导发展。同时,在能源、交通、通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进入门槛较高的领域,也要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

“多方式”包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多途径”在于依托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途径参与。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企业自愿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各类股东的合法权益。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七

为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甘肃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精神,近日,集团公司结合实际,印发了《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

2019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要落实好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集团公司密切关注国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关政策走向和方案制定情况,及时将制定集团公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纳入集团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先后根据国家和我省政策解读和导向,多次修订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纲。2020年11月16日,按照省政府国资委的要求,集团公司改革办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编写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攻坚,配备精干队伍,全力推进集团公司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在广泛征求各有关公司、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历时一个多月,研究制定了集团公司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集团公司制定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共提出七个方面71项改革任务。计划从2020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好阶段性的改革任务,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提升集团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集团公司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公司发展活力动力;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履行好授权监管职能;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发挥改革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冲锋号已经吹响。集团公司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方案,拿出“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全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争当排头兵,在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中勇挑重担。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八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十九

该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部署的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在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在案例之前呈现,即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横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之战,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国企对中国发展的牵引力,意在更为紧凑的用好“十四五”期间,不是在“十四五”期间均匀用力,而是抢着用好是“十四五”前半段,所谓起手定江山,只有用好前半段,才能更好地抢时间,推转型,促突破。

通过《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把整个十四五划分为两端:十四五前期——改革突破期,和十四五中后期——上台阶和见成效期。也更好与全球共振——把疫情之后的近两三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三五年期间的再全球化期间,中国必须采用不同的策略与布局。

天下熬改革久矣,2015年的22号文所勾勒的国改顶层设计之后,陆陆续续出台诸多政策,而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将之前很多政策的症结,落实不下去的障碍,与现实的冲突及政策空白地带,要做个拉网式巡查和系统整合,以一揽子政策及举措的出台,全面推进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使得国改进入快速推进、综合推进,实质进展,出成效,出模式,出创新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pixabay。

01。

第一个突破:再顶层设计。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行动方案的中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其核心目标。

方案有四个核心集成:

第一个集成,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有资本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针对性,靶向,高强度落实到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去。

第二个集成,是把2015年的22号文出台以来,“1+n”的改革政策系统整合,结构化梳理,拾遗补缺,变若干单项改革为综合改革、系统改革,对国资国企改革明现状,找问题,确症结,定任务,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未来的三年行动中加快落实,促进见效,滚动推进,定点攻坚。

第三个集成,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三去一降一补、新旧动能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董事会试点、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改革行动推进过程中,国资国企界所探索的理论,创造的一些经验,模式,路径,综合,融合,跨界,推广更广阔,更深度的国改中去。

第四个集成,是之前的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将会作为吃过螃蟹的改革样板进一步推动更为全面的综合改革,以期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成效,引领改革信心。

02。

第二个突破:聚焦七个关键抓手。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范例的个性化设计,探索黄金股,ab股,同股不同表决权,同股不同分配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国家战略)、产业(领域)、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综合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3。

第三个突破: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

目前,全国已有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企业的边界更加清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在统一监管上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未来国资系统的智能化监管将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更为关注的战略性工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现乃至预警机制。

04。

第四个突破: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

十月底前出具推进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五”。

05。

第五个突破: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剥离任务。由于工作遇到太多阻碍因素,导致推进难度大、进度慢。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出大招,出真招,一企一策,多策齐下,采取整体移交,自治运营,托管运行,企业兜底加市场运作,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早先也曾强调,今年将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国企,你们身上最沉重的包袱,最难解决的那些问题,可以突破了!——这和中央领导要求今年年底前确保消除绝对贫困都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夯实地基之举,意味深长,作用关键,民心所向,信心所系!

06。

第六个突破: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31个地方改组组建超过10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加大“两类公司”试点力度,加强“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调节上的功能发挥。

国资委明确指出,今年将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功能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发挥作用,尤其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07。

第七个突破: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

在此指导下,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扩围升级,注重“改机制”。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改的关键领域,在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即将推出的当下,业内预测,未来国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精准化。

扩围上会把之前几期“双百行动”扩容到足够大,乃至按照深圳的做法就是不设家数指标,应混尽混。

升级上会在少数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推进“混改”的基础上(如中国联通),有可能推出更多整体上市公司层面此类“混改”,不排除对少数央企集团总部进行由多元股东共同推进的“混改”。

精准化上下一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并强调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知情权、参与权。

地方上,2020年,吉林省日前公布了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系统明确了47个国企“混改”项目,天津市国资系统推出60户精品国企“混改”项目。

08。

第八个突破: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继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的建设和运行调度国家管网公司,以及经营管理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的中国融通集团外,呼之欲出的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整合的消息时不时跳出来,包括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也是数度被猜测。

包括坊间一直在说的几大施工集团,航空类的几大企业(中航油,中航信,中航材),以及芯片领域的国家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队,包括业内一直在探索的校企,校办资产管理将往何处去,都有可能是此轮改革会触及的点。

09。

第九个突破:科技创新和激励再加码。

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成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子课题。

“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卡脖子攻坚专题战略。由此带出的科技创新和激励创新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命题。

合肥几次重大项目的重仓布局引发广泛热议背后,是大家痛定思痛,开始从制度和系统设计上开始反思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

上海推进的容错机制和三个“视同于”,早就被青岛等地学习和融合,广东甚至可以允许母公司的管理层跨层次在子孙公司内跟投项目(前提是新项目与集团没有内部交易),四川允许科技人员拥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产权,江苏的科技贷方兴未艾,深圳、重庆的科技金融走出了新路子。

深圳甚至探索在鼓励创新方面,健全市国资委直管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抵扣上缴利润、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工作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比例至50%以上。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深圳也伏线千里,汇聚了175家金融机构总部,打造了全球科技情报交易中心,仅深创投一家就累计投资162家上市公司。

10。

第十个突破:省部合作,省界进入新境界。

继八个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生态带、东北二次振兴、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二个准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海西经济区)之后,中央又推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双城都市圈战略。

其核心就是要从全局上、制度上、规划上、国资布局上解决中央企业与各地深化合作,各地用好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好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资本,运作好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组织编制央企总体规划和央企自身规划,并首次将地方国资规划和地方国企自身规划纳入体系,推动各地国资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强与全国国资规划的对接。

同时各地也加大协同力度。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资监管跨区域合作。成渝双城一体化有一个基础就是四川与重庆两地国资委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

总结。

改革,永远在路上,每当我们彷徨和犹豫的时候,还是要相信改革巨大的动能已经不是个别事件,因素可以影响和阻挠的,改革已经把中国国运,民众所盼,命运共同体国度所系,全球发展的正能量融合,共振到了一起。

这场旨在千年大计,旨在推动中国再出发的改革,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国资国企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更是其中的关键和主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一本密码本,一个昭示着全局的关键局部。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吹风会上获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

翁杰明表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三年行动方案中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相信经过三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国资委将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资委统计,从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今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28%。

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翁杰明表示,一直以来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他同时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灵”,不能够“一刀切”,一窝蜂而上,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来加以推进。

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股比5%及以上战略投资者。

对此,翁杰明表示,对于下一步推进混改工作的安排,国资委将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

具体来看,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

第四,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翁杰明表示,推进混改工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是底线,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是具体路径。

本次发布会上,国资委还向媒体推荐了21个国有企业混改案例,包括:航天科技推动彩虹无人机相关资产注入民营上市公司南洋科技,合肥江航引入央企军工企业、地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实施核心骨干持股,中国电科所属海康威视引入外部民营资本并实现员工持股,中国电子收购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环球医疗通过增资引入中信资本和聚宝龙两家战略投资人,国机集团所说中国电器院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正泰电器,太盟集团受让中国宝武所属宝钢气体51%股权,中国宝武所属欧冶云商引进首钢基金、普洛斯、建信信托和三井物产等六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物流和绿地集团等战略和财务投资者,中化集团所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战略入股荃银高科,国投高新引入华侨城资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国改双百基金等战略投资者等。

支持国企和民企兼并重组不设限。

9月27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市场有观点认为,这一提法将打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整合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

对此,翁杰明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在国企和民企的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设置界限。国资委理所当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兼并重组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能够比较好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当然这肯定要适度,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都会做相应支持。”翁杰明说。

近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混改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翁杰明表示,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家,大概占a股市场的26%左右,市值大概占32%左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是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会在跟各类所有制不断合作当中进行股权改革,来进行多方面创新,来推进企业上市。

形成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金融运行模式。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中观层面行业升级创新突破的主攻任务,更是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

翁杰明再次强调,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翁杰明说。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翁杰明表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此外,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力争2022年央企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5%以上。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科创局,并从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9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190亿元,同比增长了17.5%。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研发投入效益加回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指标权重,加大科技奖励在考核当中的加分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力争到2022年,中央企业重点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5%以上。

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要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应用,加速国有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将持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国资委将积极履行出资人职责,制定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中央企业科技创新。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会议强调,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力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支撑政策,打好改革组合拳。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对近期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抓紧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补漏洞,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改革任务的落实同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二十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国有企业改革已逐渐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即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顶层设计出台后试点运行、积累成势的四年,以及2020年到2022年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三年。”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记者表示,结合本次会议的表述来看,以国有企业市场化为改革方向的三年行动方案行将成为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行动纲领”。

会议强调,下一步国企改革要从国家整体战略出发,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国有企业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记者注意到,在明确任务举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中,首先提到的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在此前,国务院国资委于11月8日和11月11日相继发布了《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由此可以看出,国企改革5天三大动作或加速央企混改的推进。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央企混改已到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随着国资委近日出台的央企混改操作细则以及央企控股上市股权激励的落地,预计未来央企混改将进一步深化与扩围,并有望迎来一波混改小高潮。

国务院13日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今日表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方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吹风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喜武、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介绍《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国企高管将实行差异化薪酬制度

张义珍在吹风会上介绍,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改革任务:

一是坚持分类管理,建立与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对由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企业负责人,重点是严格规范薪酬结构(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构成),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形成机制,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对通过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其薪酬结构和水平,由董事会按照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确定。可以采取当中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

二是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建立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其基本年薪根据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和承担风险等因素决定;绩效年薪以基本年薪为基数,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结合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确定;任期激励收入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确定。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确定其薪酬也要考虑所在企业的不同功能性质、不同经营规模的区别以及本人承担的经营责任等方面的差异性。加强经营业绩考核。同时,实行契约化任期制管理,严格退出机制,对未完成约定目标任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无论对组织任命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还是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都要在综合考虑有关群体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其薪酬水平,推动形成企业负责人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合理工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国企改革红利不能成为个别人的私利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喜武表示,《意见》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

谈及如何从总体上认识此次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张喜武认为,一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精准性。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改什么问题。二是更加注重改革的规范性。先定规则再改革,于法有据搞改革。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强化改革政策之间、措施之间、工作之间的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四是更加注重改革的公开性。坚持阳光透明,国企改革的政策、方案、措施、过程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决不让改革的红利成为个别人的私利。

国资收益上缴比例将提高到30%

此外,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围绕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定位、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国有资本收益全面共享三个方面向介绍了有关情况。

许宏才表示,《意见》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定位和有关政策。目标就是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

许宏才指出,《意见》要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样的制度设计,将改变以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直接对所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的运作模式,而改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授权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实质上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设立了一个“界面”和“隔离带”,这个“界面”和“隔离带”就是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指令主要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个平台,按照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化”的方式层层传导,规避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经过连续多年的调整,国有资本收益的收取比例已经从2007年设立之初的10%、5%、暂缓三年收取和免交等四档,逐步提高到目前的25%、20%、15%、10%和免收等五档,今后还要逐步提高,到2020年提高到30%。”许宏才表示,自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建立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几年调入力度逐年加大,今后会进一步提高,体现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的要求。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不设时间表

期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就《意见》中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部分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目标原则。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要区分不同类型。一是区分“已经混合”和“适宜混合”的国有企业。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相关改革要求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坚持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也就是说,适合独资的就独资,适合控股的就控股,适合参股的就参股。坚持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不下达指标,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方式和进度要服从于效果,服务于发展。

二是区分商业类和公益类国有企业。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三是区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等不同层级。集团公司层面,在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特定领域,坚持国有控股;在其他领域,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子公司层面,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二级及以下企业,以研发创新、生产服务等实体企业为重点,引入非国有资本,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再次,鼓励多种方式。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二是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

在能源、交通等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

谈及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连维良认为,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指导意见》明确要多领域、多方式、多途径推进。

“多领域”意味着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要积极引导发展。同时,在能源、交通、通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进入门槛较高的领域,也要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

“多方式”包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多途径”在于依托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途径参与。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企业自愿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各类股东的合法权益。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次深改委会议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1

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

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

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4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5

两个“一以贯之”继续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加速破局。

改革的内容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个字。这是对扭住关键,突出实效而言。因为具体内容并没有公布,不可妄言。但是“抓重点”中重点,还是可以想到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肯定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意味深层问题要解决。给人联想到,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优先股将推出,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这些,如果写上去,便显出探索意义了。作为承担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上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下接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的“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改革也会加速推进,成熟一批,组建一批,是可以期待的。

“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感觉特别在意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有戏看的是抓重点。方案主考虑三方面重要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没有落实到位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在三年行动里加快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过程中。

7

改革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结合

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现在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联系起来了。主责主业是写入两会报告的。央企的设立都有各自的职责,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是央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企业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责主业还有一个任务,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这样一来,使得国企放下包袱。

8

“三做五力”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将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我估计,做强、做优、做大,肯定会说的。最后的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两会报告因为短,只留下竞争力。

9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通过,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

预计在半月以后公布。因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是2015年8月24日通过的,发布时间是2015年9月13日,时间是20天,按照规律推测预计半月后将系统地全面公布《方案》内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

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会议强调,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着力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患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重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支撑政策,打好改革组合拳。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对近期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抓紧从体制机制上想办法、补漏洞,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改革任务的落实同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横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之战,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国企对中国发展的牵引力,意在更为紧凑的用好“十四五”期间,不是在“十四五”期间均匀用力,而是抢着用好是“十四五”前半段,所谓起手定江山,只有用好前半段,才能更好地抢时间,推转型,促突破。

通过《国企三年行动方案》,把整个十四五划分为两端:十四五前期——改革突破期,和十四五中后期——上台阶和见成效期。也更好与全球共振——把疫情之后的近两三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三五年期间的再全球化期间,中国必须采用不同的策略与布局。

天下熬改革久矣,2015年的22号文所勾勒的国改顶层设计之后,陆陆续续出台诸多政策,而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将之前很多政策的症结,落实不下去的障碍,与现实的冲突及政策空白地带,要做个拉网式巡查和系统整合,以一揽子政策及举措的出台,全面推进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使得国改进入快速推进、综合推进,实质进展,出成效,出模式,出创新的新阶段。

华彩咨询建议各级国资深入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在十个方面的大突破,理解好中央布局,结合政策,贯彻措施,发动共振。

图片来源:pixabay

01

第一个突破:再顶层设计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行动方案的中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其核心目标。

方案有四个核心集成:

第一个集成,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有资本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针对性,靶向,高强度落实到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去。

第二个集成,是把2015年的22号文出台以来,“1+n”的改革政策系统整合,结构化梳理,拾遗补缺,变若干单项改革为综合改革、系统改革,对国资国企改革明现状,找问题,确症结,定任务,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未来的三年行动中加快落实,促进见效,滚动推进,定点攻坚。

第三个集成,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三去一降一补、新旧动能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董事会试点、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改革行动推进过程中,国资国企界所探索的理论,创造的一些经验,模式,路径,综合,融合,跨界,推广更广阔,更深度的国改中去。

第四个集成,是之前的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将会作为吃过螃蟹的改革样板进一步推动更为全面的综合改革,以期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成效,引领改革信心。

02

第二个突破:聚焦七个关键抓手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范例的个性化设计,探索黄金股,ab股,同股不同表决权,同股不同分配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国家战略)、产业(领域)、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综合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3

第三个突破: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

目前,全国已有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企业的边界更加清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在统一监管上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未来国资系统的智能化监管将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更为关注的战略性工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现乃至预警机制。

04

第四个突破: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

十月底前出具推进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五”。

05

第五个突破: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剥离任务。由于工作遇到太多阻碍因素,导致推进难度大、进度慢。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出大招,出真招,一企一策,多策齐下,采取整体移交,自治运营,托管运行,企业兜底加市场运作,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早先也曾强调,今年将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国企,你们身上最沉重的包袱,最难解决的那些问题,可以突破了!——这和中央领导要求今年年底前确保消除绝对贫困都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夯实地基之举,意味深长,作用关键,民心所向,信心所系!

06

第六个突破: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31个地方改组组建超过10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加大“两类公司”试点力度,加强“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调节上的功能发挥。

国资委明确指出,今年将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功能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发挥作用,尤其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07

第七个突破: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

在此指导下,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扩围升级,注重“改机制”。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改的关键领域,在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即将推出的当下,业内预测,未来国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精准化。

扩围上会把之前几期“双百行动”扩容到足够大,乃至按照深圳的做法就是不设家数指标,应混尽混。

升级上会在少数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推进“混改”的基础上(如中国联通),有可能推出更多整体上市公司层面此类“混改”,不排除对少数央企集团总部进行由多元股东共同推进的“混改”。

精准化上下一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并强调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知情权、参与权。

地方上,2020年,吉林省日前公布了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系统明确了47个国企“混改”项目,天津市国资系统推出60户精品国企“混改”项目。

08

第八个突破: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继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的建设和运行调度国家管网公司,以及经营管理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的中国融通集团外,呼之欲出的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整合的消息时不时跳出来,包括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也是数度被猜测。

包括坊间一直在说的几大施工集团,航空类的几大企业(中航油,中航信,中航材),以及芯片领域的国家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队,包括业内一直在探索的校企,校办资产管理将往何处去,都有可能是此轮改革会触及的点。

09

第九个突破:科技创新和激励再加码

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成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子课题。

“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卡脖子攻坚专题战略。由此带出的科技创新和激励创新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命题。

合肥几次重大项目的重仓布局引发广泛热议背后,是大家痛定思痛,开始从制度和系统设计上开始反思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

上海推进的容错机制和三个“视同于”,早就被青岛等地学习和融合,广东甚至可以允许母公司的管理层跨层次在子孙公司内跟投项目(前提是新项目与集团没有内部交易),四川允许科技人员拥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产权,江苏的科技贷方兴未艾,深圳、重庆的科技金融走出了新路子。

深圳甚至探索在鼓励创新方面,健全市国资委直管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抵扣上缴利润、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工作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比例至50%以上。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深圳也伏线千里,汇聚了175家金融机构总部,打造了全球科技情报交易中心,仅深创投一家就累计投资162家上市公司。

10

第十个突破:省部合作,省界进入新境界

继八个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生态带、东北二次振兴、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二个准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海西经济区)之后,中央又推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双城都市圈战略。

其核心就是要从全局上、制度上、规划上、国资布局上解决中央企业与各地深化合作,各地用好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好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资本,运作好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组织编制央企总体规划和央企自身规划,并首次将地方国资规划和地方国企自身规划纳入体系,推动各地国资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强与全国国资规划的对接。

同时各地也加大协同力度。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资监管跨区域合作。成渝双城一体化有一个基础就是四川与重庆两地国资委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

总结

改革,永远在路上,每当我们彷徨和犹豫的时候,还是要相信改革巨大的动能已经不是个别事件,因素可以影响和阻挠的,改革已经把中国国运,民众所盼,命运共同体国度所系,全球发展的正能量融合,共振到了一起。

这场旨在千年大计,旨在推动中国再出发的改革,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国资国企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更是其中的关键和主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一本密码本,一个昭示着全局的关键局部。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进。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吹风会上获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

翁杰明表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尽管三年行动方案中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相信经过三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国资委将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资委统计,从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统计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中央企业整体的68%,利润占到了86%。今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了28%。

同时,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翁杰明表示,一直以来国资委积极推动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序探索电力、电信、军工、民航等重要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改,切实推动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混促改,涌现出了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标杆意义的混改企业。

他同时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不存在“一混就灵”,不能够“一刀切”,一窝蜂而上,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来加以推进。

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股比5%及以上战略投资者

对此,翁杰明表示,对于下一步推进混改工作的安排,国资委将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

具体来看,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更多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

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篇二十一

2020年9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定准了基调。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出,着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一、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硬实力畅通大循环。要以创新为突破口,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中央企业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防控好各类风险。

四、国有企业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承担公益类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现。

五、国有企业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

一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也由此提高效率。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一,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促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对于需要进的领域,我们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他们的效率,也提高他们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也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他企业有效互动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我们也要构建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在产业链、供应链整个领域探索新的有效的金融运行模式,提升产融结合的效果。

第三,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央地合作的良好机制,也充分运用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四,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我们经常说的几个原则,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我们的混改更多是要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

第二,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我们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也就是刚才说的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第三,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我们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希望混改的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机制方面率先突破,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四,我们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第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批改革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一批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蹚出新路,“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

一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要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

六要突出抓好“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二是逐级压实领导责任。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要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竿子扎到底”。

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

四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将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指标,倒排工期,动态跟踪,对明确要求今年或2021年、2022年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要全力攻关,确保如期。

五是着力做好宣传引导。要着力做好宣传引导,回应各方关切,讲好改革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改革深入推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2367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