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写总结时,要注意用词得当,避免使用太过模糊的词语。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一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研课题管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中的作用,强化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使我园教育科研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以下制度。
1、遵循科研工作的特点,参照上级课题指南精神,幼儿园科研室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每学年列出部分课题指南,可供教师选择。
2、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园研究内容和每学期研究重点,针对日常教学工作,选择适当的课题。
1、本校教职工均有资格向园教科室提出课题申报意向,并以书面形式提交教科室。原则上每学年组织一次课题立项活动。
2、幼儿园科研室根据立项原则确定部分课题为园级课题,在园级课题中推荐部分课题申报区级、市级及国家级课题。
3、立项原则。
鼓励性原则:鼓励全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并通过科研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
可行性原则:课题研究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深入开展研究的精力。能制定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
实用性原则:强调教育科研对本园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现实指导作用,强调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正确,研究目标明确,立项根据充分。
4、各立项课题必须填写申报表,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一份)交校科研室保管。
1、校科研室管理的课题范围是园级课题和以我园名义申报的各级各类课题。
2、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3、周期较长的课题每学期必须制定阶段性课题研究计划,应按时写出阶段性研究总结。
4、课题组长要组织教师研讨,收集资料,及时记录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研究体会,按月向校科研室汇报。
5、课题实施过程中,科研室必须召开立项研讨会、开题论证会、中期交流会、结题总结会。
6、课题实施过程中必须开展课题研究课。
7、过程做到定期汇报和适时检查相结合、科研和教研相结合、科研和科研相结合。
1、凡符合结题条件的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园教科室递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由园教科室负责鉴定工作。
2、园级以上课题由上级教科部门给出鉴定。
3、课题的成果形式有教育科研论文、教育专着和教育产品,幼儿园有权对成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推广。
1、分级考核,由课题组长负责各课题成员的考核,科研室负责对课题组长的考核,园长负责对教科室主任的考核。
2、教师在教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将作为幼儿园对其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也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1、园科研室划出一定经费作为立项课题研究用。教科室监督经费的使用,课题结束或中止时,由课题负责人向教科室书面报告经费的使用情况。上级部门拨发的课题经费归学校安排使用。
2、课题经费必须精打细算,专款专用,并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经费使用范围为:咨询费、资料费、必要的文具费、外出调查的费用、奖励研究成员等。除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的实验论证会由学校统一安排外,幼儿园视具体情况,另拔经费用于园级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应及时向科研室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3、若发现课题组有经费使用不当、研究工作不得力的现象,园科研室有权停止经费拔发和取消该项课题的权利。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二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
论文。
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1)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边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
报告。
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
报告。
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结题,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三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在“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课题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1——20xx.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1)。
1.落实研究内容。
2.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
(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
4.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5.教学课例:强调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四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开题报告《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本文来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会计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9月--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年12月--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月--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等等。那么,作为幼儿园如何贯彻其有关语言内容与要求的精神,掌握先进的理念,科学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已是实践工作中面临的课题。
我园地处农村,许多家长不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懂得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以前,教师们曾自发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实践,例如:仿编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文学活动欣赏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研究等。但这种认识较肤浅,实践上缺乏理论指导。因此,试图以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教师探索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经和策略。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人才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幼儿园当务之急的事。
二、概念界定: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陈述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说的愿望,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三、理论依据: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具备,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在关键期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语言发展的优势。
全语言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教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自然而然的;是整合的、开放而平等的;是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们将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形式,给幼儿提供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杜威幼儿本位主义主张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幼儿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人的作用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机会。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引导他们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等。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教师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幼儿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幼儿发展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响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四、理论假设: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具备,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在关键期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语言发展的优势全语言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教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自然而然的;是整合的、开放而平等的;是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们将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形式,给幼儿提供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杜威幼儿本位主义主张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幼儿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人的作用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机会。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引导他们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等。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教师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幼儿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幼儿发展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响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以早期阅读、听说游戏、日常生活活动为切入口,探索出适合本园幼儿实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改变目前教学活动中零碎、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现状,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师语言教育的素质,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幼儿语言的敏感性,丰富幼儿的语言内涵,养成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态度和基本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理解、领悟思维等能力,为幼儿的后继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六、研究内容:子课题1、“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探索如何组织安排游戏活动,优化听与说的过程,为幼儿创设各种群体语言交往的情节、情景,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机智性、灵活性。子课题2、早期阅读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探索适合幼儿实际的早期阅读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幼儿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丰富阅读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子课题3、日常生活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探索如何提供日常生活中各种非正式语言交流机会,抓住一些偶发事件和生活管理的环节,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讲述,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七、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与原则:1、行动研究法:创设多样化、生活化的情境;建立良好的语言示范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尊重、支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喜欢愿意说;建构一个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的语言环境。
2、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全程个案跟踪分析评价,了解幼儿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反映,以点代面,了解研究的进展和效果,便于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了解幼儿和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经验总结法:分析评价支持性环境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应用的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报告。
八、实施措施及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子课题工作计划;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重要性,家园形成合力。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3月)
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语言教育等相关理论,实施研究;开展园内观摩活动;组织中期汇报,回顾前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
3、结题鉴定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优秀活动设计等;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九、预期研究成果
(一) 创设良好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说话愿望。
(二)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三)亲历课题研究,促进师幼同步发展
十、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乙 伟伟 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郑飞燕 方案制定
孙迎娟 理论培训
戚丽丽 问卷设计
桑灵巧 调查分析
顾迎丽 课件制作
曹江红 数据整理
孙 雁 资料收集
孙芹娣 资料收集
武 娟 资料整理
张 丽 资料整理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六
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一)、创设良好的“悦读”环境,营造浓厚的“悦读”氛围。
1、建立幼儿借阅室和幼儿阅览室。
2、创设幼儿园中的公共阅读环境。
3、班级中阅读环境创设。
(二)、以“分享阅读”为载体,开展绘本教学研究。
1、分享阅读活动设计与创新的研究。
2、不同阶段幼儿的绘本素材选择与开发的研究。
3、在绘本教学中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
(三)、开展亲子阅读,实现家园共育。
1、叩响阅读之门,激发阅读兴趣。
2、奏响阅读“三步曲”,发展阅读能力。
3、搭建展示平台,丰富阅读体验。
(四)、开展“悦读”特色活动,补充完善“悦读”课程。
1、小班的一句话故事。
2、中班的亲子童话剧表演。
3、大班的故事大王比赛。
4、故事创编与手工制作。
5、角色扮演游戏。
6、图书推荐会.
(五)、区域中的“悦读”活动与幼儿阅读个性的发展。
1、阅读区的设置。
2、“娃娃家”中的阅读活动。
3、区域活动中语言游戏的创设。
(一)前期研究阶段(209月——2008年6月):高起点定位,全园内实施。
1、高起点定位:邀请专家指导,引进国内先进教育理念。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曾先后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的李轶雄教授、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室季俊昌主任等专家、学者来幼儿园具体指导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还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的、非常珍贵的、前沿的早期阅读研究资料,为课题研究、实践的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嵌入式管理:制定科学体系的研究方案,实现研究工作常态化。
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制定了系统、可行的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内容、目标和任务,细化了子课题研究的内容,探讨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确定了研究重点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各年级组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同时,将研究工作方案和计划作为幼儿园发展规划和常规要求,保证了研究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二)中期研究及实践阶段(2008年9月----年6月)全面推进课题研究与实践,推动我园悦读课程的提高.
1、专家引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开展。
为了组织和管理好各年级组的课题探究进度,尽快将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确保各年级组能迅速、有效得开展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10月,我们园的8名课题骨干教师在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到济南参加“分享阅读现场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的李轶雄教授为领队,省教育教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本次学习的主要是一线的教研课题教师和课题的负责人,目的是想提高幼儿园教科研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为今后的课题实践和研究打好基础。
2、成果评选:梳理课研实践经验,提升悦读理论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对本课题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朝着目标努力实践与探索。我园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
——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反思及组织悦读活动的能力,不断转变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
——改变教学行为,使研究成为她们的日常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将观念和理论落实到行动上。
——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研究,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3)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观察、猜测、推理、想象等多元能力的提高。
(4)通过研究,使课题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3、课堂论战:探索和推进课堂教学,激发幼儿悦读兴趣。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并调整研究内容,使其更顺应研究目标,更有利于教师操作。通过课题研究、论文评选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带动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提高了她们的认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学目标的转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丰富了教师的内涵。
(三)后期研究阶段(2010年9月——年6月):适时调度研讨,展示课题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和课题成果总结工作,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1、研讨调度:
201x年3月,课题组组织了课题调度及研讨会,与会人员有课题组成员、中层、年级组长、班主任等相关教师。
会上,课题组组长张俊芳对“悦读”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课题组负责人苏艳红汇报了课题的进展情况,魏彩霞老师对课题前段研究做了小结,重点就结题工作作出安排,课题的负责人就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
2、全面展示课题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及课题成果总结工作。
2012年3月我园的课题小组组织了“悦读的研究成果展示、汇报”活动,本园的各个班级参加了成果展示和汇报活动。几年来,各班级根据幼儿阅读的需要和该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很多有特色、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悦读教育研究和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使悦读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当中,在教学整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园本课程的开发等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的促进了幼儿阅读能力和教师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展示、汇报活动,各班级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加深了解,对今后的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期间,很多年级组和班级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与阅读相关的教材,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课堂教学录像和阅读方面的图片等。
东营市教研室季主任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课题研究和成果的推广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寄予了厚望。总课题组还就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结题准备工作作了安排。之后,课题组评选表彰了20名课题研究的优秀教师,颁发了证书。
3、总结提升:推广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结题事宜。
近期,课题组组织专门人员,对各课题小组的成果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对于取得的有价值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和一定范围内的推广。同时,课题组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兄弟园的关于“悦读”方面的研究成果,撰写了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报告。
三、成果出版、发表情况。
《浓浓书香沁童心》。
——以“分享阅读”为载体,打造特色书香校园发表于20《东营教育研究》第六期。
《浅谈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论文。
分享童心世界的色、香、味。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七
我园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和区域活动的现状开展了前期调查。调查发现:幼儿的科学玩教具材料奇缺。幼儿的操作材料多为购置的,只是供观看,探索性不强。能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过少。幼儿科学探究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让儿童亲历活动过程,去体验,去挖掘答案。但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偏重讲解演示。班级人数较多,许多集体活动都有意无意的被教师删除,适合个人或小组探究的活动也极少。教师的教学仍偏重认知目标,忽略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教师缺乏指导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策略。区域活动是被许多实践证明符合幼儿需要的,能促进幼儿主体充分发挥的平台。我园自开展区域活动以来,一直只是重视室内区域的研究,时至今日,经历了最初的对区域活动基本知识、内涵、性质、特点、任务的认识,到重点解决区域材料的系列化投放,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和指导,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等。全体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探讨出了一套与本园幼儿学习相适应的区域活动系列化材料投放方案;一套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法,其运用时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反复的思辨和验证。
但是在区域活动实施和完备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区域活动空间不够大。由于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势必要求区域空间增大和区域个数增加,但是各活动室空间相对固定,班级区域活动开展困难重重;二是某些区域在室内难以完成。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相继地生成了某些活动,想将这些活动创意放到区域中来开展,例如:木工区、沙水区但是开展这些区域活动需要的空间相对要求要大一些,在室内难以完成。
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及幼儿的活动现状,把《在户外区域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我们的科研课题,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在科学研究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如:解决我园科学玩教具材料奇缺、幼儿的操作材料多为购置的、室内区域空间不足的问题,尝试进行户外探究性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幼儿提供探究性的材料、创设愉快、充实的研究环境,使他们在丰富的区域活动中获取无穷的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新度中心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厝柄幼儿园中大班幼儿。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户外区域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各个感官,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创设合理的户外区域活动环境,,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3、从幼儿的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中提炼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师生共同建构生成一系列活动。
(二)研究的内容。
1、在户外区域沙水区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林志华、林荔仙)。
2、在户外区域种植区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陈淑珍、黄晓昱)。
3、在户外区域体育区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与研究。(陈萍、林碧霞)。
五、本阶段的研究工作安排。
1、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
2、实验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方案。
3、积极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1、开课观摩研讨,吸取成功之处,诊治薄弱之处。
2、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组活动,学习相关理论,交流在实践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对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与调整。
2、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1、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
2、课题阶段材料收集整理,迎接区课题跟踪检查。
1、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2、对研究工作进行小结,根据研究情况逐步进行计划的调整。
3、整理资料,撰写课题“六个一”汇编材料。((1)各班组开学初制定好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课题组成员每月参加一次科研例会,汇报各班组的课题研究情况。(3)每月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课题教育随笔。(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对策)(4)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并进行自我评析。(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小结及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6)写好幼儿观察记录,期末形成个案报告。)。
六、研究经费估算(略)。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八
经过上学期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组成员在课程游戏化的引导下,在不同年龄段开展了班级科学区角的研究活动。在本学期中,所有课题组成员将深入开展研究,继续丰富材料及活动,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引导和帮助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活动开展的规律和原则,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促进幼儿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
1、深度挖掘幼儿科学区角活动资源,拓宽科学区角活动游戏化的形式。
2、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区角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3、探索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化区角活动的方式,总结大中小班幼儿科学区活动行为的特点,及时制定并试行对应的指导策略。
1、课题组各负责人制订好本学期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探讨本学期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目标。
2、在上学期科学区角活动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幼儿科学区角活动可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科学区角活动环境氛围。
3、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观察不同年龄段科学区角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时筛选与调整。
4、结合各种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初步收集各种活动方案和活动实录。
5、根据科学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研讨教师的有效指导方式。
6、课题组成员以科学区角活动为主题,课程游戏化理念为主导,每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相关的教育论文、随笔、案例等。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九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2017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十一五”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园讲座、指导、引领。
4、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5、邀请区教科室领导、专家开题论证,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xx年3月
1、分析全园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劳动学习习惯)
2、各班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
3、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4、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4月
1、各班进行活动观摩。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
3、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5--6月
1、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3、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3、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市、区的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指导帮助。
2、幼儿园投入一定的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园长,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园骨干教师,有一定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积累。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主题活动方案集
十、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方云琴(园长):课题主持人小一
2、姚豫:课题研究者。小高
3、颜春梅:课题研究者。小一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辩证的,有其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意外。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规所造成的,所以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正常的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保证幼儿安全,避免或减少出现幼儿因某种原因所导致的撞伤、抓伤、咬伤等小事件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是最最重要的。
幼儿园安全工作是保障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幼儿园良好的常规是一切活动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常规安全教育,不仅能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能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在常规安全方面,我园做的比较扎实,对教师进行安全专项培训与研讨,老师们认真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对幼儿餐后散步、睡前安全检查等都有专人每天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记录,虽然做的比较扎实,但是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研究提升。所以,向幼儿进行常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很重要,教师们更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游戏、教育教学、生活活动等形式,采取易于幼儿接受的方法,自然参加安全教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幼儿园安全大于天,幼儿园作为在园幼儿的间接监护人,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幼儿的在园安全,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袁贵仁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幼儿园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每一个家庭,同时可见幼儿常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它的实施基础就是为了保障每位幼儿的安全。
3-6岁幼儿无自我保护能力,并且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三位教师要面对二三十个孩子的同时又怎样才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呢?那就只有加强幼儿的常规安全教育。什么是安全常规教育呢?安全常规教育就是幼儿园长期以来积累和现在正在延用下去使用的规则,具有一定的标准、习惯和控制力,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幼儿在了解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幼儿园保育工作,“保”在先“教”在后,那就要从幼儿的入园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安全常规、入厕安全常规、饮水安全常规、进餐安全常规、散步安全常规、午休安全常规、离园安全常规教育等进行开展,每一个安全常规教育又包含更多的细致的安全教育。
根据我园的安全常规教育现状,还缺少更系统的安全常规教育计划。保教办对教师进行安全专项培训,根据班级情况,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解决;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在进行常规安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细小化、精准到位,重点是培养幼儿有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但相继于幼儿出现的安全状况,随即也会出现相应的难度。针对于幼儿常规安全,我园将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常规安全教育。
第一,将一日常规安全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掌控每个环节重点。
第二、加强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
第三、常规安全实施,除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外,并要求班级每日开展“一分钟安全教育”,根据班级幼儿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行为开展教育,如:关门的正确方式、区域活动时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等,并开展幼儿园“安全月”教育活动。
第四、加大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做到家园共育。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5—.9)。
1、组织教师针对课题的选定进行讨论。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前的培训工作。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剖析,结合幼儿园实际,了解幼儿园常规安全现状,并搜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9—.2)。
(一)幼儿园常规安全教育中良好环境的创设。
1、将一日常规安全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掌控每个环节重点。
2、加强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如:幼儿入厕男女分开,每组五名幼儿入厕,教育幼儿不打闹、不推挤,入厕后有秩序的排队洗手,提高警惕,小心地滑等。
(二)对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的开展,重点在安全月中进行深入研究。
1、常规安全实施,除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外,并要求班级每日开展“一分钟安全教育”,根据班级幼儿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行为开展教育,如:关门的正确方式、区域活动时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等。幼儿园相继开展“安全月”教育活动,制作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宣传展板,中大班幼儿开展“争做小小安全员”。将安全教育真正的渗透于幼儿在园每一环节内。
2、加大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做到家园共育,将幼儿园常规安全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利用半日开放活动家长来园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家长看到的常规安全隐患。
3、转变角度,让幼儿成为主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寻找发现常规安全隐患。
4、教师分阶段开展课题研讨,开展安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5、班级之间进行对比。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3—.5)。
1、发放后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通过教师教育后、幼儿学习后的改善情况。
2、通过交流、座谈、汇编有关成果等形式,整理归纳总结,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准备阶段:
1、课题选定讨论的会议记录。
2、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前的培训资料。
3、本园常规安全教育现状总结,搜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资料。
4、安全教育计划。
实施阶段:
1、良好环境创设的方案及成果展现。
2、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的培训内容。
3、幼儿园安全月的开展方案。
4、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单及前期家长问卷调查表。
5、安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设计。
6、根据研究现状进行教育笔记、论文撰写。
总结阶段:
1、后期家长调查问卷。
2、班级对比分析表。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一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教育科研的实践充分证明,课题研究对学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一些学校有收获,有成果。但我们不可否认,课题研究闹忙一阵子,唱了一路的歌,结果却发现无词、无曲。即课题研究不能常态化,没有实效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加强课题研究常态化对策的思考,是学校科研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过程。
“申请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这是现在很多学校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个程序里面,开题轰轰烈烈,有关人员都到场,笔记做得很完整,只是为了充实材料;而结题要么是草草收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交出一份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就结束了,要么在结题前搞临时集中进行材料突击,忽视最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过程,以至于很多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是短期内胡拼乱凑的结晶,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二)重演绎轻实践。
有些课题选题宽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资料、闭门造车、做些文字资料,缺少实际的调查、测量、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只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三)重完成轻有效。
课题研究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但一些学校的培训的问题也诸多。如课题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这些理论的学习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追求所谓“眼球效应”,许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喜欢标新立异。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殊不知,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许多老师一下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和理会,反而拉大他们与课题研究之间的距离,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一味地求新求异,使教师教育科研缺乏主体性,阻碍对自身实际面临问题的洞察和捕捉;也让教师的课题研究变得曲高和寡,极大地挫伤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五)研究成果单一,只求编撰论文。
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认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一些教师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论文发表、获奖的数量,忽视平时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许多老师的论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并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论文只是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论结合,就能彰显论文的力度和分量,进而造成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以及论点论据的空泛松散。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论文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教育科研真正的实践探讨。
(一)领导层原因。
1。重视不够。一些学校领导虽然是课题的负责人,但是由于思想上并没有把课题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参与,真正潜心研究课题的时间并不多,花在学校教学研究的精力比花在课题研究上的精力多。
2。水平不够。学校领导应该有引领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水平,但由于一些领导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造成理论功底逐渐减退,实际工作深入不够,因此,在指导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上就力不从心。
3。时间不够。现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也越来越细,每个部门对学校进行直接的管理,这就造成学校管理工作存在压力,甚至忙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如检查、比赛、活动等,如不完成就通报公示,在考核中扣罚。这样一来,领导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充电、学习,这也是课题研究不能深入的原因。
4。管理不够。虽然现在学校科研管理制度、管理网络都齐全,但实际工作中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即课题管理者缺乏对学校课题管理的实质性、有效性的管理。因此有些课题管理者只是完成表面的一些工作,真正对一些课题研究工作思考甚少。如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等一系列问题。
5。评价不够。对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质量考核目前还存在软性的评价,如果要说量化,也就是每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课题的一些过程性表格是否完成,论文是否完成。只要这些完成了,教师的课题工作也算基本完成。而对在课题研究中的实效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缺乏的、困惑的,这是造成课题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不前的一个原因。
(二)教师层原因。
1。教师对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看似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但实质上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课题任务,真正重视课题研究,真正把课题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方式的老师非常少,造成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非常浅。
2。教师对研究的方法掌握甚少。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但目前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实质内涵、操作步骤都不太明确,重视不够,不深入思考和探索研究的价值与研究的方式方法,不会研究也就显而易见了。
3。教师对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课题研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及研究能力,需要不断学习,但很多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研究的主动性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做到什么份上也不追究,没有强烈的自我成就需要,必然出现操作不规范、不到位、不成型的结果。比如,课题培训学习,只是应付而已,学习时参而不与,心不在焉。
4。教师承担的保教任务过重。目前学校的现状不仅是领导没有时间深入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同样面临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的现状。一线教师要完成学校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备课、上课、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保育工作、比赛活动等,认真完成这些工作已经很忙,那么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研究只能成为一种愿望。
(一)提高课题意识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前提。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幼儿园一定要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增强课题意识。一是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学习,明确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当好学校课题的领头羊。二是要创造全园深入研究的氛围。学校要给教师正确的引导。如聘请专家或教科室的领导来园进行培训,开展座谈讨论等活动,让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明确课题研究不只是教授、专家的事情,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二)强化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核心。
一是要加强对课题负责人的培训。首先要提高课题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主动性。可以通过签订课题负责人责任书,课题负责人的课题工作的每周每月汇报,课题负责人的管理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课题负责人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提高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管理的实效。如课题方案的管理。课题负责人要对课题进行剖析,找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了解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教师课题计划的管理。要从教师课题计划开始抓起,指导教师如何制订课题计划,并要对教师的每份课题计划细心阅读,并及时给予教师意见和建议,使教师的课题计划有质量、可操作;课题过程的管理。要经常深入一线,对于教师的研究现状,研究困难,研究亮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即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课题学习的管理。要避免学习随意性、无效性的现象,因此,课题负责人要在培训上多加思考,学期开始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学期中的培训过程要有坚持性和实效性。用心组织,用心指导,才会培养出用心的教师。
(三)提高研究能力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关键。
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思考;分析问题需要教师做出判断,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了解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体会到“原来这样做更好”。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方法多样,一是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和学习,学习形式多样,可请专家进行讲座、骨干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研讨交流等;二是创造条件给予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教师走出校门学习,这种学习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三是搭建舞台。学校要给予教师锻炼的机会,开展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比赛活动,这种比赛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的展示,可以涵盖很多,如课题记录的比赛,课题心得的比赛,课题活动组织的比赛,课题情境创设的比赛等,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发挥。让教师感受到自身在研究中获得的成绩,这对教师研究自信心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四)完善课题制度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保障。
完善、落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是确保课题研究有序、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一是要将制度深入人心。可以制作制度小手册,人手一份,随时可以翻看,做到人人知晓。二是要严格执行制度。可以层层签订课题研究责任书,做到研究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三是政策鼓励。学校可制定一定的政策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让教师获得参与研究的好处,如有利于评职称、物质奖励或获得一定的荣誉等。有了一系列的保障后,促进学校的课题研究趋于常态化、深入化。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二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2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4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7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课标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三
《幼儿生源问题初探》。
二、问题的提出:
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四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发生种种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本学期以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为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区角活动的评价形式为专题的研究,把这些作为进一步深化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标,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建构和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学期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一点做法。
二、研究策略。
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
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
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
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达到最优。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
1、继续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
2、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
3、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4、重视活动的交流评价。
四、研究步骤与措施。
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本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有效指导》,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继续进一步领悟其中精神。
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本学期我们加强了主题前审议的管理。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本学期初我们课题组通过观摩发现了部分主题的区角内容的材料还存在目标过于单一,缺乏与主题阶段目标吻合和缺乏层次性,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观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我们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我们在认真学习、把握主题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进行自备,其次以汇报的形式交流(主要是围绕区角材料的设计、区角活动材料各阶段的投放与活动的重难点展开),再次根据研讨的结果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区角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最后加强教学沟通,课题组教师相互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探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逐渐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4.开展观摩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如果说,学习理论、剖析案例是教师广泛吸纳各种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构自己的“有关区域活动教育理念”的过程的话,那么,观摩研讨则是教师形成新的区域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的过程。为此,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进行了观摩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执教者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新的灵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颇多,对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还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到了大胆尝试、研究的成功感;培养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同时,我们做好每次研讨活动资料的梳理与整理工作,做到有内容,有记录。
5、以优秀“案例”为载体,开展研讨活动。课题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每位老师总结自己在实践中介入指导和交流评价的优秀案例,并展开研讨——研活动的价值点;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并结合案例谈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这活动中该怎么处理?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成长。
五、研究的成效对教师而言:
1.强化了教师的角色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由原来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开始学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各种做法和想法,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了观察和把握孩子的发展上,并在此基础上有依据地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师生“对话”,逐渐形成两者之间的理解、沟通、互信、尊重、融洽的良好氛围,继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2、学会有目的地组织评价活动。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重视区角活动的交流和评价。她们根据每个区角活动目标的制定能灵活的、有目的地去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常常会使用以下一些方法:
(1)激发孩子对多种活动内容的兴趣。通常孩子在选择区域时,很容易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事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等,这很容易使孩子在一个地方或固定区域中,兴趣单一。所以老师要像做“广告”一样,充分利用交流评价来把区域内容“推销”出去,使幼儿关注未涉及的活动区域,进一步诱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比如在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昆虫”中,老师在交流评价时展示了一名幼儿的喷画作品,幼儿从画的效果中对作画的方式感到新奇,这样,交流就激发了孩子对未涉及的活动内容的兴趣。
(2)介绍多样的学习方法,激发探索欲望,鼓励创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体差异,而区域活动是通过材料与孩子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每个孩子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组织的交流评价,向孩子展示各种成功的方法,为幼儿的“学会学习”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如:在“我居住的地方”主题活动中,一个孩子用和老师不一样的方法成功设计了“未来的小区”时,老师关注了这样的个案,在交流评价中请他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方法,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事实证明,只要你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发挥,他们的表现肯定让你意想不到!
(3)通过评价交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够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个性品质,如:遵守活动常规、与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等一些个案,作为交流评价的内容,她们没有在意孩子的认知技能在这次的区域活动中又提高了多少,做得像或是不像,而把良好的心理品质(坚持性、自信心、目的性等)的培养作为价值取向,作为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评价的一部分,这样能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通过研究提升了教师观察、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预测、经验等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专业成长。为此,在每个阶段的活动中和活动后,我们都通过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方法,提高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通过自我反思,让教师着眼于组织自己区域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作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是借助教师自己的教学档案进行,包括区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反思调整、典型案例等。通过集体反思,以“旁人”的眼光来审查自己的区域教育实践,要求教师互相观察彼此的区域活动教学,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每个教师以自己教学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如:观摩后,面对三个主要反思问题:你从活动汇总得到那些启发/你有哪些建议?对此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共同谈讨,切实地解决区域活动中一些困惑。通过反复研究反思,教师们真正成长起来。他们不仅逐渐养成了善于反思的习惯,而且形成了一个学习研究共同体,每位教师的能力都获得提高,区域活动研究也随之得到深入。
4、提升了教师撰写案例的能力。我们要求老师们把在活动过程中挖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事件和情景,多思考多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观察指导以及交流评价的经验,并将过程记录下来撰写成案例在课题组内展开研讨——研活动的价值点;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教师们的案例遵循观察、记录案例、解读、分析、对应策略的流程,在总结、撰写案例的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们更是知道了教育案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她们在每天的反思中积淀与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收获,不仅强化了教师们的观察意识,也是帮助教师自身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进而推进课题组教师有效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课题研究的进程。对幼儿而言:
1、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评价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许多感知经验,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幼儿自我反思,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
2、综合能力的发展。
(1)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各种做法和想法,把区角活动看成是幼儿的工作,让他们自己决定干什么工作,怎么干,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如:在“一切都在变”主题区域中,幼儿在操作“有趣的手影”材料时,需要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半圆形拼成一个戴帽子的人头,幼儿不断的调整三角形透明片的位置,可是三角形与半圆形仍然无法吻合,教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提示幼儿找找看除了位置不同还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发现了透明胶片中还有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于是幼儿一一尝试,最终找到了相匹配的两个图形。除此之外,教师在提供材料上也做到有层次性,递进性地投放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并努力引导幼儿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就这样,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评价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很好的提高了幼儿对评价活动这一环节的兴趣,孩子们能认真的与老师共同完成评价活动,宽松自由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幼儿自主表达、评价能力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评价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能更好的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六、小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1、区域活动的设计、指导材料汇编。
2、形成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与记录方法记录表。
七、对今后开展区域活动的思考。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反思与自省。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更深层次进行探究的问题:
1、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尽量考虑材料的再次利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是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材料投放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结篇,本学期少数班级还存在虽然区域活动能够与当前的教学主题联系起来,但是区域投放材料层次性与阶段性不够的现象。这样投放的材料就出现了重复为同一目标服务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材料发挥的作用也不大。在材料与主题各阶段目标切合的前提下,同一份材料,由于操作的要求、角度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操作效果,达成不同的目标,根据活动要求,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材料,让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要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区域材料的投放与调整,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
2、研究区域活动的评价方法、手段的多元化。目前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集体评价的形式,什么样的点评形式能提升孩子的经验,提高幼儿对评价活动这一环节的兴趣,更好的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促进孩子的个体发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教师如何把握观察和指导的重点。在活动中还存在教师指导过多或教师观察指导不够深入的情况。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怎样抓准观察点,以幼儿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进行指导。在不破坏、干涉幼儿自主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有建设性、启发性的指导,以促进幼儿的提高与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还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相信在反复观摩、反思、改进的有效途径中,会不断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五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选题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四、操作实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习有关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四、成员组成与分工。
组长:肖国苗上林苑幼儿园园长,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五、研究内容。
略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六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1、第一阶段(20xx.3—20xx.5)。
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
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结题阶段(20xx.12—20xx.3)。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精选小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七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资料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务必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90%,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明白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好处。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潜力,研究潜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务必思考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十一五”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贴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礼貌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构成的,它能够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资料能够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透过研究,使幼儿构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礼貌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研究的资料。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资料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资料包括哪些方面。
4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礼貌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1、调查法;透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状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状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透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透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透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带给理论指导,帮忙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善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构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园讲座、指导、引领。
5、邀请区教科室领导、专家开题论证,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1、分析全园幼儿基本状况,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礼貌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劳动学习习惯)。
2、各班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
3、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1、各班进行活动观摩。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
xx年5--6月。
1、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3、根据小结的状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和经验论文,构成文集。
3、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1、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市、区的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指导帮忙。
3、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园长,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潜力和组织潜力。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园骨干教师,有必须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积累。
2、研究论文集。
3、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主题活动方案集。
十、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方云琴(园长):课题主持人小一。
3、颜春梅:课题研究者。小一。
4、王昌琴:课题研究者。小一。
5、魏晓静:课题研究者。小一。
6、纪静萍:课题研究者。小一。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八
根据我园“十二五”规划中发展幼儿艺术特色为办园方向的目标,并结合区教育局以创造游戏为重点的教学安排,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通过常态课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园实际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模式,使园本教研成为有效的、动态的、整合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促进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年轻教师在“一课三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包括目标定位、环节安排、提问设计等;习得有效的课堂回应策略,在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3、在“多研”的循环过程中,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争辩反思的过程中,新老教师共同积累经验,提高反思能力,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落实《纲要》精神。
4、创建善于学习、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研群体,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对象。
全园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及教师。
四、研究的形式。
1、常规教学观摩。
2、公开课观摩。
3、专题研讨。
4、教学反思、个案观察交流。
5、一课三研。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选择内容---设计方案---展示活动--研讨反思”为循环模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逐步形成一课多研园本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幼儿文学作品以及表演游戏相关的资料、案例,了解课题的研究方向,在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
3、案例研究法。
通过观摩表演案例,围绕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各年级组对这些表演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确定最终的表演方案。
4、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演技能以及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分析,收集相关信息。
六、研究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中心组开展讨论研究,认真分析园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
3、设计、论证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1、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选择相关的表演作品,并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2、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各年龄段幼儿表演的作品,讨论具体人员安排并设计活动方案。
3、大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4、中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5、小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6、进行阶段总结,提升经验,调整策略,开展下一轮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
1、收集教案、图片等,整理相关资料。
2、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八、预期成果。
1、优秀教案资料集。
2、教育随笔、案例及论文等。
3、课堂教学实录。
年级教研组长:金桂琴、杨蒂、赵艳霞组员:各班教师。
十、研究人员分工。
王春梅:园长,负责检查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及时提出调整计划,保证研究顺利实施,审查研究成果。
程莉:副园长,组织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一同分析资料并撰写总结。
董莉:撰写教育教研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协助教学园长落实课题实施的过程。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大班)。
2011年9月----2012年1月。
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具体措施。
1、收集、改编并整理出适合大班幼儿的优秀文学作品,积累幼儿园园本教材,进一步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3、以专题研讨、公开课、一课三研、教学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
活动,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以及组织文学欣赏活动的能力,总结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4、认真实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将文学作品渗透于主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多种形式加深大班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6、认真观察记录幼儿个体在表演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形成个案观察记录册,为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欣赏及表演游戏对幼儿影响与促进作用积累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安排。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十九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营造开放、民主的教研氛围。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学习、领会、引领、实践,因此我们将以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合每周的年段例会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注意采用一些有效的教研形式,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录像视屏回放等形式,营造开放、民主的教研氛围。每周每位教师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好文章、理论知识拿出来共享,或提出自己对课题研究的困惑、质疑及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大家积极交流、大胆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见解,畅谈各自独特的意见建议,理清课题研究思路,使大家在学习、讨论、质疑中不断交流总结获得感性认识,教师从中及时了解掌握了幼教课程改革的新动向,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理论视野,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由于信息技术声画并茂,图文交互等特点,对同样一个环节内容的处理或一个问题的解决,它可以用语言、色彩、动画、音乐、特技等不同方式的有机结合,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经过优化处理的各种信息。在园课题教育活动中老师重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组织。增强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大班《有趣的沙画》,由于沙画在桌面上不好操作演示方法,通过视屏演示整个沙画的操作过程,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和文字信息,使教育活动的表达更生动活泼、直观、有趣。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老师采用视频片段回放、或相机拍照在视屏播放的形式进行讲评,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播放,使幼儿产生创作的成功感、自豪感,幼儿特别喜欢。
(四)采用趣味教学与乡土资源的融合,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本地的特有的乡土资源,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游戏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经过实践教学,认为有几种趣味画的种类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开展:砂纸画结合粉笔、蜡笔作画—五彩的烟花;流淌画—下雨啦;毛线拖画—美丽的彩虹;粘贴画—春天的花;家乡的九龙江(棉签、折纸、手掌印画、流淌画综合);吹画—青青草地;折纸—九龙江的小鱼;滚珠画—家乡的小路等等。这些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有富有新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易操作,是孩子感兴趣的,又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如:小班美术活动:下雨啦(流淌画)。
(五)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与情感体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以生态游的方式,在户外感受大自然赋予的色彩与景色,使幼儿自然而然得到美的熏陶。华安既有巍巍雄山,也有潺潺小溪、奔腾大河,自然景色美不胜收,色彩的强烈与柔和、明与暗,线条的笔直与曲折,此时最能体会,对幼儿无疑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幼儿也最能积极参与。请家长带幼儿一起游览名胜古迹,感受其建造风格与历史文化背景。游玩各种园林,了解各种植物的造型,认识各种动物,初步感知各种事物的特征,从而激发幼儿的美术欣赏与情感体验。如,参观“二宜楼”,幼儿感受土楼高大雄伟,欣赏土楼壁画、雕刻、独特的结构设计,给幼儿美的艺术欣赏和体验,有助于幼儿了解本土的美术历史。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一番,自然能得到愉悦情绪,并陶冶情操,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灵感,热爱家乡、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油然而生。
2.欣赏各种民族服饰(如高山族)、民间工艺品。了解民族服饰的制作,民间工艺的工艺流程,感知服饰、物品上各种图案与色彩的搭配与应用,激发幼儿对民族服饰、民间工艺的好奇与探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品尝各种土特产及风味饮食,了解其制作材料、制作方法。我们华安土特产丰富,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风味饮食,通过让幼儿观察了解其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并品尝其美味,使幼儿获得了传统饮食工艺的艺术体验、欣赏、创作,由此产生了浓浓的家乡情。由此我们开展:家乡的土楼(豆贴画)、(刮蜡画)、(泥塑);石头画—有趣的石头;拓印画—多彩的叶子;沙画—美丽的二宜楼;泥塑—桃花朵朵开;手掌印画—九龙江的螃蟹。
(六)挖掘乡土资源,拓展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新途径。
1.开设创意角,收集大量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调动孩子的美术创作兴趣。
在班级开辟创意活动角,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舒适、安全、卫生的创作空间。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二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日之计在于晨,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黄金时间段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每天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有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2、现状呼唤效能课堂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能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故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
3、游戏激发主动、愉快的学习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1、概念界定
晨间户外活动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其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性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激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孩子以自发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研究定位
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研究原则
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
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
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理论基础
皮亚杰活动理论对晨间活动游戏化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5、研究目标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研究内容
(1)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性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平衡凳,梯子”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始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等,孩子们则活动兴趣更高。
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2)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竞赛性、趣味性等游戏的开展。
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孩子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孩子投入其中。更多的是针对小托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竞赛性游戏:为了激发孩子们创造竞争意识,友谊竞赛是比不可少的。一般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逐步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自选性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孩子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托小段孩子喜欢群体追着大滚球跑,教师可以灵机推动大滚球,孩子追着球滚动的方向练习朝一个方向跑,这就是一种对跑的学习方式。
(3)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孩子自由游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4)探索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
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进程。
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
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平行班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同时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三轮车或脚踏车等。
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揉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地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段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地跳绳等。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2、研究对象:全园648名幼儿
3、研究时间: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4、研究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20xx、9-----20xx、10月)
(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正式研究阶段:(20xx、11月----20xx、6月)
(1)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网上主题论坛,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总结整理阶段:(20xx、7月---20xx、9月)
(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
(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4、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
1、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
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非常细化的研究思考,课题成果《纲要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旨在继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对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作系统的研究。
2、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本人自xx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科学历,区二层次骨干教师,xx年至今一直承担分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领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协助园长共同承担负责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式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并获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负责的课题《幼儿园环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其他成员均为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她们都属幼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平时团结好学、开拓、创新,有较强课题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二十一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习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长:xx,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二十二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1、第一阶段(20xx.3-20xx.5)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竹的课题篇二十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训练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长:肖国苗上林苑幼儿园园长,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24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