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它能够提供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制定教案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这些教案都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一
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从实际于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从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点,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突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方法给出答案,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能围绕问题开展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得了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练习和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4、渗透建模的思想。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从当堂练习和作业情况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实际问题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但也有少数几个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列出方程。
【拓展阅读】。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二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2.彻底理解题意。
一、情境引入。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三、练习。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五、作业。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三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四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五
1、这堂课从简单问题入手,由浅至深,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性,学生了解了概念后马上让他们开启自己的智慧大门,并让学生自己找到符合概念的条件,加深印象。穿插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趁热打铁,更加熟练的掌握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概念。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探索学习,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动起脑来,阶梯型问题的设置使得一些后进生也投入到课堂中来,体现了差异性的教学。在学生慢慢列出方程的同时其实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体会到了列方程它与算式相比较之下的优点,合作式的学生活动增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我并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在列完方程的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学会标准的数学用语。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本节课本着“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所以再讲解前面概念的时候,我稍稍放慢速度让后进生听的明白,因为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基础,抓住基础知识再去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后进生是十分重要的。
三、从学生反馈反思。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作业质量较好,但是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得列式还是有一些问题。在应用题的列式方面是所有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如何去教会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去列方程。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近似值才接近。
学习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习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七
【过程与方法】。
先运用实际问题引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再类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方法,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最后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为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纸币各多少张.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八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点: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活动时间复备标注。
二、典例回顾。
(1)。x=5(2)。x2+3x=2(3)。2x+3y=5。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课件出示问题明确知识要点。
学生练习基础上,教师点拨。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九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沿部分,在教材中起着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会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知识的独立性。
三、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来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通过列表求解、讨论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建模意识来理解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
在教法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七年级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二主方针。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篮球比赛积分问题,这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当然本课开始并不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而是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为今后学习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对有些学生我们可以直接给他列出方程,让他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的好处。从而体现新课标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情境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从问题到方程。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活中的实例问题,“李明和妈妈买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探究一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中引入二元一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在用数学语表述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方程现实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二”例题分析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由重量、总重量,价格、花费入手设未知量、列方程。列好方程后,引导学生用等量关系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采用代入法求解。这一点并不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探究三”在例题讲解中,教师要注意讲清楚要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确定性,方程思想的进一步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跟踪反馈。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时适量的的巩固与练习仍然是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故而,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三道巩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解题,由教师示范解题过程,期间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通过“变式延伸、引申重构”加入与概念相关的深层次题目,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及时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四)收获园地。
在此,通过总结结论、强化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提问:“你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吗?主要步骤有那些吗?”以加深学生对代入法的掌握。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五)、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我将课后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学练习即课后习题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数学思考即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本堂课所获得经验体会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同学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醒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记忆,逐步拉近他们观念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_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_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_多了2人。设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_多2人且男_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_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一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三、练习。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五、作业。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概念之后的学习内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之一,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学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完以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也是为了今后学习函数、线性方程组及高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化归思想。
2、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转为较简便的过程。
(1)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追问其他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此过程通过播放洋葱视频中的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播放致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后点击暂停,先让学生考虑想清楚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有何异同?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渗透消元的思想,然后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完整的解题过程,并在每一步做出相应的`解释,怎么变化而来。
播放视频完后先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教师引导总结。接着完成配套的3个习题,强化训练。
(3)例题讲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例1和例2的对比,引出如何选择变化有利于计算的问题。
预想大部分学生例2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到底选择哪个方程变形,当学生做出例1,犹豫例2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1)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中变形的过程我们应当如何变形?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式子表示y(或含y的式子表示x)。
(2)选择哪个方程变形比较简便呢?
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洋葱视频继续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在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在变形的过程选择那一个方程,选择那一个未知数变形能简便的进行运算。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分享?
xxx。
通过洋葱视频辅助教学,使得学生容易体会到“消元”思想的渗透,学生能够学会规范解题。通过视频的讲解能够准确的选择要变形的方程,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出现很多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但通过洋葱数学短小精辟的视频讲解一下子让学生理解透!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三
1、 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2、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信息社会,人们沟通交流方式多样化,移动电话已很普及,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理实意义。
出示教科书80页的例2;观察下列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全球通神州行
月租费50元/月0
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
1、 你能从中表中获得哪些信息,试用自己的话说说。
2、 猜一猜,使用哪一种计费方式合算?
3、 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200分和300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
4、 对于某个本地通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 本例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移动电话收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现实意义。
理解问题是本身是列方程的基础,本例是通过表格形式给出已知数据的,通过设计问题1、2、3让学生展开讨论,帮助理解,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充分交流讨论、整理归纳
解:1、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费50元,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40元/分加收通话费;用神州行不收月租费,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60元/分收通话费。
2、 不一定,具体由当月累计通话时间决定。
3、全球通神州行
200分130元120元
300分170元180元
0.6t=50+0.4t
移项得 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数化为1,得t=250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简单明了,易于比较。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讨论解是否合理
知识梳理 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实际问题题
列方程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的答案
数学问题的解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82页习题2.2第2题。
2、 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移动电话收费,旅游费用等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答案的合性的活动,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前面几节学习中,已经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行多次渗透,逐步细化,本节要求学生用框图概括,使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四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2.彻底理解题意。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2.p38练习第1题。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五
本节课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两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模型间的联系.。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交点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数学模型关系的探究发展学生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1.某水箱有5吨水,若用水管向外排水,每小时排水1吨,则x小时后还剩余y吨水。
(1)请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你能列出x,y的关系式吗?
(3)x,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形。(注意xy的取值范围).
2.(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你能写出这个方程的几个解吗?
(3).在一次函数y=?x?5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x+y=5与y=?x?5表示的关系相同。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1.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是相应的二元。
(2)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适合哪个方程?
xy5(3).解方程组?验证一下你的发现。2xy1。
练习:随堂练习1。巩固由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找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xy2(1)解?
2xy5(2)以方程x+y=2。
(3)以方程2x+y=5(4)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在图象上是哪个点?
练习:知识技能1。巩固由方程组的解求相应的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更深入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1.某公司要印制产品宣传材料。
印刷厂的费用。
(1)请分别表示出两个印刷厂费用与x的关系式。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3)如何根据印刷材料的份数选择印刷厂比较合算?
想一想。
内容: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x+1和y=x-2的图象(教材。
么?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2.。
(1)观察发现直线平行无交点;
(2)小组研究计算发现方程组无解;
(3)从侧面验证了两直线有交点,对应的方程组有解,反之也成立;
(4)归纳小结:两平行直线的k相等;方程组中两方程未知数的系数对应成比例方程组无解。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挖掘出两直线平行与k的关系。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习题5.7。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13篇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六
问题:(投影)。
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多少只?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做出解答,教师巡视.最后,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给出各种解法.
解法一:在分析时,可提出如下问题:
1.50只动物都是鸡,对吗?
(不对,因为50只鸡有100只脚,脚数少了.)。
2.50只动物都是兔子对吗?
(不对,因为50只兔子共有200只脚,脚数多了.)。
3.一半是鸡,一半是兔子对吗?
(不对,因为25只鸡,25只兔共有150只脚,多10只脚.)。
怎么办?(在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我们可采取逐步调整,验算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4.若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那么动物总只数,脚数分别怎样变化?
(当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时,动物的总只数不变,脚数比原来少两只.)。
5.现在你是否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
(若学生回答还是感到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一半是鸡,一半是兔时多10只脚,做出5次如问题4所述的方法进行调整,即增加5只鸡,减少5只兔,则多出的10只脚就没有了,故答案是30只鸡、20只兔.)。
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是解决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50和140比较小,比较简单,若它们相当大且又很复杂,那么像上述方法这样一次次的试算就很麻烦了.然后提出问题:是否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若学生在思考后,还很茫然,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可否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行完成)。
解法二:设有x只鸡,则有(50-x)只兔.根据题意,得2x+4(50-x)=140.
(解方程略)。
追问:对于上面的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可解,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解?(若学生想不到,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要求的是两个未知数,能否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呢?让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方程.然后请一名学生板演解所列的方程.)。
七年级从算式到方程教案篇十七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说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填空:二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________。
思考:
(1)直线上任意一点一定是方程的解吗?
(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此时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解法1:设上网时间为分,若按方式a则收元;若按方式b则收元。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计算出交点坐标,结合图象,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得到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省钱;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b没有区别;当上网时间多于4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
解法2:设上网时间为分,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元,得到一次函数:,即,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答案。
注意:所画的函数图象都是射线。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1)、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_____的图象上。
(2)、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由此可知,一次函数与的图象必有一个交点,且交点坐标是________。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34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