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14:56:14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8 14:56:14     小编:琉璃

招聘广告是一种用于招募人才的通知或广告,它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表、数据和实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些范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借鉴其中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从未过时,在米粒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个人踏入小学阶段学的第一首诗便是《悯农》,字里行间都在告诉人们不能浪费粮食。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代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到宋代朱柏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到明代薛瑄的“节俭朴素,人之美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节俭”二字一以贯之,代代相传,从未过时。

居安思危,在米粒里。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饿得啃树叶树皮,哪里还有粮食可浪费呢?一粒米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么能浪费呢?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愁温饱的情况下很多人渐渐忘却了粮食的珍贵。据央视报道,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作为人口大国,任何个人小事乘以14亿,都是关乎安危的国之大事。“饱时不忘饿时饥”,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对于粮食安全我们更应该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仓廪足也应居安思危。

达成共识,在米粒里。节约粮食绝不是一句标语,一句口号,而应该实实在在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除了需要广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外,还应该从法制层面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应不断完善立法,强化监管,扎紧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笼子,让人们从“不敢浪费”“不能浪费”,逐步形成“不想浪费”的良好风尚,真正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国民共识。

米粒虽小,却关乎文明,关乎安危,关乎发展。珍重每一粒米,从这一刻开始。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综合生産能力不断增强,取得歷史性的“十六连丰”。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然而,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産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各环节浪费不容忽视。要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从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做好节粮减损,让节粮爱粮成为一种新风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不同寻常的丰收,沉甸甸的收获。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后,我国粮食生産即将实现“十七连丰”。俯瞰祖国大江南北,红橙黄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五谷丰登图。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産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歷史性转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疫情的大考和检验,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将坚定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係。”张务锋表示,中国将推动现代粮食供应链建设,推动粮食産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粮食産购促销体係,加强粮食供应链法律制度保障,扩大粮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

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

餐桌上的浪费、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浪费……一係列浪费带来的粮食损失,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为促进节粮减损,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广适用于农户的多型规模储粮新装具,推广应用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现代粮仓建设和物流配套,以及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加强“智慧粮库”建设,促进节粮减损。

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餐饮行业积极开展“光盘行动”,营造“适量用餐、杜绝浪费”的文化氛围。各餐饮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把控好採购量,避免食品存储过期、变质等造成浪费;根据餐食烹饪实际情况,严控食用油消耗;合理搭配荤素菜品比例,减少剩菜剩饭,真正实现“光盘行动”等。相关部门也毫不放松,打好监督“组合拳”,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亮剑”。

“要统筹抓好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减损工作,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支持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优化塬粮散粮物流运输体係;研究探索社会多元储粮新机制,指导帮助农民实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把粮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係,发挥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营造爱粮节粮的浓厚社会氛围。”张务锋説。

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数据显示,1996年以来,我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了20多个多边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100人次粮农技术专家和技术员,约佔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派出总人数的60%。

我国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20多份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60多份进出口粮食检疫议定书,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係,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工作组,粮食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从粮食生産大国向粮食産业强国迈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建立起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绿色、高效是粮食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国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是39.8%和39.2%。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加大对农机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补助,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为了激发创新热情,“十三五”时期,国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的田野处处涌动金色的希望。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四

当前,全国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工作有弱化趋势,安全生产隐患还不能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全面贯彻落实_,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巩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促进粮食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领导已经做出了一些指导意见:要构建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宗旨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政府承担监管责任,企业负责事故责任,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责的原则,努力构建部门指导有力、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格局。

其次指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意识;及时制(修)订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颁布粮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淘汰影响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督促检查粮食行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规定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并根据需要组织救援;组织或参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或救援措施。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管辖区域内认真履行上述职责。

然后说明了当前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应粮食行业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经济财产损失明显下降;淘汰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规范操作程序和方法。

最后提出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落实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对行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报送渠道;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程,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切实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重点防范化学药剂丢失被盗、设备伤人、粮堆倒塌、粉尘爆炸以及火灾等安全生产事故;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安全生产事故救援能。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五

小康,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盼了很多代,奔了很多年的愿景。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这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不愁吃”。

“不愁吃”起源于“小康梦”的追求。最早在《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就有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仁人志士“四海为忧,思欲小康”。古往今来,人们对吃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一直是第一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填饱人民的肚子是国家面临的难题。从到20连续十七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追求小康的路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都已迈入“不愁吃”的行列,在迈向“车厘子自由”的路上了。

“不愁吃”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些“不愁吃”的关键因素,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好的政策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4月,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在今年底超过2.5亿人。反观我国,国家预计今年我们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不失为对中国农业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事实证明我们扛得住!

“不愁吃”得益于“高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从“吃不饱”到“不愁吃”再到“随便吃”。,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历史。在面对国外质疑中国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未来谁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上,袁隆平通过投身水稻研究给出了惊艳答案,我国水稻的世界单产记录已经提高到每亩1149.02公斤。除了粮食,我国蔬菜产量也在飞速增长,从1990年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70公斤,涨到年的400公斤,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此外,各种农业“黑科技”让我们竖起大拇指,“互联网+农业”的新兴产业模式也让我们足不出户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红利。

“不愁吃”得益于“供应链”的完善。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完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早已成为过去,人们一走进菜市场和超市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吃得越来越丰盛。而且,政府健全的保障体系也确保了农产品稳定供给,国家对副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开通了专用的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疫情期间,各地也纷纷支援湖北农副产品,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国“粮草先行”的强大供应实力。这一次,我们确实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丰富的“菜篮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保持着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战绩”,而在今年,我国的绝对贫困将被全面消除。一方方不断丰盛的餐桌,不仅上演着我们的生活百味,更折射出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的幸福历程!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六

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问题,自此它引起了群众的积极响应。怎样确保粮食安全,这也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

概念:

粮食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

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安全现状。

国际社会的粮食安全。

第一,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从20_年的情况分析,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认为,20_年世界谷物产量可达到22.16亿吨,而在需求量可能达到21.76亿吨的情况下,供大于需只有4000万吨。

第二,粮食价格滞留于高位。借助于需求增加和大宗资源价格上升的力量,国际市场粮价最近几年一路扶摇直上。

第三,饥饿人口有增无减。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_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而且这一数字今年将继续增加。

在中国,耕地仅占世界10%,人口却占世界的22%,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因此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这是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总目标。

影响因素。

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

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

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依照全球150个国家的人口指数预测,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91亿,粮食需求随之将增加50%。

第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第三,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解决方案。

提高全球性耕地的资本投入。

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

创建协调性与联动性的国际机制。

(1)联合国可建立一个全球性粮库,履行“世界粮食银行”职能,并制定“特别借粮权”,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应对粮食危机。

(2)世界贸易组织可以获得撤销相关国家粮食贸易限制性规定的职权,(3)经合组织负责制定全球性的生物燃料指南和保障措施。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负责评估相关国家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际市场粮食产品及期货的分析和监督。

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既要有近忧,也要有远虑,带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粮食安全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七

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我国虽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按人口算,人均有粮食仅36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多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据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个米粒,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可养活人。

朋友们,平时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呢?还记得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诗吗?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谈节约粮食是早该丢弃的陈词滥调。如果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会发现——粮食浪费几乎无处不在。

你想来世做饿鬼吗?你知道饥饿的滋味吗?

远离浪费珍惜粮食······。

“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罪恶;不要把节俭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每年都要从外国进口大量的玉米和小麦,为了养活13亿人口,我们的袁隆平教授,还在为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不断奋斗!而现在的社会对浪费现象却如此麻木!

在饭店,每天总有好多米饭、馒头、剩菜等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当我们在漠视餐桌上的粮食时,人们不曾想到,粮食危机正潜伏而来。中国的现实是人多地少,虽然,袁隆平的高产量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饥饿问题;但粮食短缺,对于十三亿多的中国人来说似乎不是一个遥远的记忆,现实的境遇似乎远没有如此乐观,一些粮食专家的分析结果更像是一种警告: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中国在3年后可能发生严重粮食短缺。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进口数量在逐年增加:再过二三十年,中国的粮食供应将严重地依赖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又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粮食,所以危机在所难免。到那时,你手中的钱能填饱肚子吗?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节约是一种光荣,浪费是一种可耻”这一口号永远都兴地过时。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饭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在单位食堂节约的方式也很多,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爱护公共财物都是一种节约的表现。如今,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是全体国民的共识,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古语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教养,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世界粮价目前仍在不断波动,我们更有必要重视“节约粮食”。让我们从节约餐桌上的饭菜做起,并把节约粮食培养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节约粮食,珍惜粮食,远离浪费粮食,为国分忧。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八

稻菽飘香:在“苦难”中丰收“希望”

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粮食安全是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稳保秋粮丰收,端稳人民幸福“饭碗”。仓廪实,天下安。保持粮食增产增收,维护国家粮仓充盈,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团结稳定,国家方能复兴强大。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新冠疫情反反复复、迈过返春寒、遭遇病虫害,再遇旱涝洪灾,在这样艰难困境下,全国各地人民团结一致、尽心竭力,稳住了局势,夏粮获得了大丰收。稳定粮食生产,秋粮丰收才是大头,才是保证我国全年粮食获得丰收与成败的关键一环,重要一扣。面对疫情的大“考”、洪水的大“战”,还有各地遭遇不同旱情、虫害等重大灾难与风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国家发展大计为重,始终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一起战,一起防,一起赢,一起丰收。要克服秋粮丰收路上的种.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不惧酷暑与炙热,不惧疫情与洪水,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十四亿人民饱食终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饭碗”。

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的“镐锄镰犁”悄无声息地离场,现代农业生产的“金戈铁马”走马上任,悄然走进全国各个“粮仓”,走上农民百姓的田间地。科技化、智能化、高效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特征。面对自然灾害的频发、贸易之间的不和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为了稳好我国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米袋子”“菜篮子”,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与人们一起守好粮食安全的重要关卡,保持我国粮食产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标准发展,要时刻保证“仓里有粮”“手里有米”,才不会受制于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把握大局、遇事不慌、心中不乱。学习先进的技术,转变粮食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出口理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造“新理念”,走出“新路子”,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广大党员干部要和十四亿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确保秋粮增收,也要带领全国人民一起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耕作方式,走“新路子”,走“科技路子”、走“生态路子”,全力保证我国农业高质量、高效益、高标准发展,擦亮中国农业发展“底色”,绘染“天下粮仓”的“色彩”。

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仓廪之实,是国家之福,是百姓之盼。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一大世界难题,今年受非洲蝗灾、澳洲大火、美国流感、全球疫情的影响,面临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由1.35亿剧增到2.65亿,形式十分严峻。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粮食生产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们始终要将粮食安全放在治国安邦、国家发展头等位置之上,片刻不容疏忽,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粮食危机之中,我们要时常不忘灾荒之苦,要忆苦思甜,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世界粮食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份子,我们要始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能动摇,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行,抓住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的“粮仓”,做好“天下粮仓”。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在这片大有可为的热土中,我们要充满希望,敢于直面苦难,大有作为,才能大有可为。我们要不惧苦难,迎难而上,全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端牢人民幸福“饭碗”;我们要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做好、做实“天下粮仓”。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九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目前南方双季晚稻栽插已接近尾声,中稻正在抽穗扬花和灌浆;北方春玉米开始灌浆,夏玉米陆续开始抽雄吐丝,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3/4,今年全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超过13亿亩,大部地区秋粮作物长势好于上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有支撑、有条件。

稳产增产扎牢粮食安全根基。

“夏粮实收亩产927.02公斤!”听到来自专家组的实收测评结果,安徽省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的宋来宝笑了:“夏粮是小头,秋粮才是大头,要论丰收,秋粮产量必须跟上来。”宋来宝正忙着用智慧农机给打着苞儿的玉米追肥。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这个高平台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要以超常超强的力度,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藏粮于地,夺取秋粮丰收有底气。

“立秋有雨兜兜有,秋霖夜雨定丰收。”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东杨村党支部书记古保民说,“农田建设高质量,铁杆庄稼长在项目区,丰收增收有把握!”古保民介绍,麦收到手后,就播种玉米,已经选了高产稳产品种。小麦和玉米加一起,一年两季,每亩能赚2000多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耕地保护措施必须落地见效,只有守住了18亿亩这个底线,才能守住粮食安全。

到今年底,我国将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十四五”期间,我国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技,秋粮丰收有保障。

“这个新型玉米播种机,效果好,能做到肥料种子一起播,还有多重功能,省时省工,一天可以播100多亩地,播种效率特别高。”山东省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期望之坡种植合作社农机手孔凡勇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表示,解决种子、耕地两大要害问题不断取得新成就,农业科技攻关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物联网、耕种收一体化、种业“芯片”……经过多年科技攻关,我国粮食的单位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科技已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驱动力。

抓品种、提品质,结构调整持续向优。

粮食生产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是居民消费转型升级需要,也是农业发展内生动力的要求。

——抓品种,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今年推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贵州省福泉市定希绿色农业公司来说是头一遭。公司今年流转了1000亩耕地,推进这种高效种植模式。在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罗灿江仰头摸摸玉米穗儿,低头摸摸大豆荚儿。“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采取两行玉米三行大豆的‘2+3’种植模式,庄稼长势喜人!从测产情况看,每亩地收入1000多元没问题!”罗灿江说。

确保大豆多增产,确保玉米不减产。今年以来,为了增加油料供给,各地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截至目前,全国有16个省份1047个县共4万多家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今年,农业农村部成立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赴各地指导。

一台台农机奔驰,一垄垄良种播撒。农业农村部提出,保夏粮、稳全年,扩大豆、增油料,今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6亿亩以上。今年,夏收油菜籽实现“三增”,面积超过1亿亩,单产创历史新高,产量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今年秋粮生产,落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500多万亩。

——提品质,转变粮食发展方式提效率。

“种下良种就有好收成,1600亩核心区全是优质小麦。”在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青农种子产销合作社的良种田里,合作社理事长侯元江说,小麦新品种“青农7号”连续两年亩产过800公斤,今年还将迎来丰收。近年来,侯元江将良种繁育与品种示范相结合,带动周边30多个村庄5000多户农民实施小麦育种,收购价高出市场10%。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今年粮食生产中,良种大显身手。山东发展优质专用品种,重点发展比较效益高的优质玉米、强筋小麦、鲜食玉米、高蛋白大豆、高油酸花生、特色杂粮杂豆。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抓品种、提品质,调整结构要实打实。今年各地着力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发展市场紧缺的优质专用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

党政同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粮食生产创造了制度条件。

——稳政策,压实责任,调动粮农积极性。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都比去年高。我家一季小麦,一季稻虾,种粮有赚。”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汤杨村种粮大户臧如军说。今年,江苏省继续对26个产粮大县奖补1.33亿元。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中央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调控目标,进一步压实了粮食生产责任。

今年,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2分钱,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市场价格都比较好。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财政安排3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进行一次性补贴。同时,中央财政下达了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粮(油)大县奖励等一揽子政策资金。国家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让粮农种粮有保障。

——统筹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确保秋粮丰收到手。

这阵子,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任堡村田间正忙着“三秋”田管,外出做生意的村民王振国并没有着急往家赶。“11亩玉米全交给了‘田保姆’。”王振国说,把土地托管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小麦春管施肥、病虫草害统防,再到小麦收获、运输、秸秆还田,全都由合作社完成。

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95.5万个,服务覆盖全国约38.4%的小农户。今年秋粮生产,各地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研究制定农业生产防疫具体办法,落实分级分类差异化防控措施。经过努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下摆总体正常,夏种夏管压茬推进,为夺取秋粮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大国粮仓稳,丰收基础牢。亿万农民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一环不松、一招不落,全力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服务中的短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需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有效方式。

针对边远山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邮储银行创新推出“双基联动”方式。

据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负责人马君兰介绍,所谓“双基联动”,是指基层银行业机构与农牧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对农牧户和城镇居民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及贷款管理。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发挥了双重优势,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组织、行政资源优势与基层银行乡镇机构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促进优势对接和整合。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城西庄村村民是双基联动的受益者。全村种植了1200亩藜麦田,藜麦种植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邮储银行信贷资金为稳产增收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以前,邮储银行在乌兰县并没有设立服务点,乡亲们如果有存贷款需求还得跑到德令哈市办理,来回一趟要花费好几天时间,现在不同了,我们把‘双基联动’办公室入驻乌兰县,离村民们更近了,两三天就能办理完贷款事宜,真正做到普惠于民。”邮储银行乌兰县“双基联动”办公室负责人朱晓强说。

“双基联动”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为村民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基础金融服务,打造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足不出村”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窗口,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在全省共建立“双基联动”信贷工作室53个,累计发放贷款超3.4亿元,服务农户4056户,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5亿元,增速25%。

为支持粮油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发展银行创新供应链金融信贷支持模式。工作中,农发行积极推进产销对接,通过供应链金融信贷支持模式支持优质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参与市场化收购。2021年度秋粮收购期间,农发行累计向211家企业发放贷款391亿元,实现粮食交易333亿斤;2022年度夏粮收购期间,促成企业达成购销合作意向75项,涉及购销需求154亿斤,发放贷款115亿元。

为助力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更加便捷地获得贷款,商业银行作出积极创新。

农业银行将粮食领域产品创新权限下放分行。今年1月至8月,农业银行全行创新“强村规模种植贷”“信保基金贷”“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新粮通”等区域特色产品14个。聚焦粮食领域担保难问题,因地制宜采用政府增信、粮食存货抵押、种业知识产权质押、农业设施抵押等特色担保方式,积极满足粮食领域各主体融资需求。大力推广支持市场化运作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已在江苏、湖南等地支持项目36个、发放贷款25.89亿元。

农业银行还对接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通过“惠农e贷”“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等线上产品和平台,开展针对性金融服务。鼓励粮食主产区网点增设服务窗口,延长营业时间,为各类粮食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一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14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责任,粮食安全的总体情况是较好的。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稳定粮食生产的大局不能动摇,粮食安全这根弦决不能放松,否则粮食生产容易出现大的滑坡。一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在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后,继续稳产增产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二是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粮食消费将继续刚性增长,“紧平衡”将成为我国粮食供求的长期态势;三是在“十一连增”和当前部分粮食品种供求相对宽松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存在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中央、国务院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到新的高度,对粮食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2013年,中央明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国务院在充分征求地方人民政府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出台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明确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事权与责任,强化考核与问责。

陈锡文说,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199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了粮食省长负责制,此后在多个文件和规划中多次予以强调。这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是对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国务院第一次以专门文件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

陈锡文分析,《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进一步强调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意见》强调,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和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快速攀升、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保障民生工作的基本任务,常抓不懈,毫不动摇。

第二,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规定更全面、更系统。《意见》强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意见》明确的责任,涵盖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重要内容,不仅强调了粮食的数量安全,还强调了粮食的质量安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等。

第三,对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规定更明确、更具体。《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任务很明确、很具体。比如,在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方面,明确要求落实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离任审计制度,主产区要增加粮食产量,主销区要确立粮食种植面积底线,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等。在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储备规模和完成时限,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定期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数量和布局等信息报送国家有关部门等。在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方面,要求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作为重要农业基础设施抓紧建设等。

第四,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机制上更严格、更严肃。《意见》通篇都在强调要建立健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各项制度与机制,特别是明确要求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强化了对各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考核、追责和问责制度,增强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严肃性,有利于形成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在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

陈锡文介绍,《意见》共有十个方面29项内容,围绕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明确了省长(主席、市长)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的责任。

这十个方面包括: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管好地方粮食储备;增强粮食流通能力;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治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督考核。

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方面,《意见》提出,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建立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同时,《意见》还根据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明确了各地在粮食生产方面的责任。

在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方面,要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抓好粮食收购,努力提高种粮比较收益。《意见》还强调,要提高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要严厉打击“转圈粮”和“打白条”、压级压价等坑农害农行为。

在管好地方粮食储备方面,要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确保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调用高效。《意见》还明确,要落实储备费用和利息补贴资金,完善轮换管理和库存监管机制,建立地方和中央粮食储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调控市场、稳定粮价的协同效应。

《意见》明确,要加强粮食生产指导、重大技术推广、环境监测治理、统计信息服务、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力量。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工作。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及时足额安排粮食风险基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农业、粮食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意见抓紧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二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日前,农业农村部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可谓是在特殊的年份完成了特殊的壮举,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来自于田埂上的信心和底气。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率先在农业领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小岗村“大包干”打响改革第一枪,再到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围,创下了连续16个夏粮丰收季,养育了世界近1/5人口,等等,这一个个丰功伟绩,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而今年春耕与疫情“撞期”,再加上倒春寒的不利因素,夏粮仍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他们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继续书写着“中国奇迹”,彰显“中国自信”。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金扁担”的“科技范”。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金扁担”持续发力,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大马力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智能插秧机、智能化灌溉等“硬核”农业科技“装备”飞入寻常百姓家,“扬鞭催马送粮忙”的“三夏”大忙时节变成了“只见农机不见人”收获之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也变成了“脚不沾泥、手不碰水,开着机器种田”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疫情期间,“金扁担”更是发挥重要作用,北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遥控、机械化自动收割等新农机、新技术把粮食生产基础夯得又牢又实。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国家的支持。“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央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而保粮食能源安全处于“六保”中基础性、前提性的地位,同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硬”举措,有发放稻谷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直接领取的政策“红包”,还有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优惠券”,这些“拆到手软”的政策“福利”为应对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调动并保护农民和地方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不亏、地方抓粮不难,托举起亿万农民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信心。

谁的“丰收”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犹如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后而收获的信心,璀璨夺目、光辉灿烂。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三

充裕的粮食储备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优势所在。我国要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储备家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构建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古话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国粮食储备充足,是市场供求的“调节器”、救灾应急的“蓄水池”和战略安全的“压舱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涉粮违规案件时有发生,威胁粮食安全。我国要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储备家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综合运用法防、技防、人防等手段,构建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党的_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安全,粮食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库存管理逐步规范,粮食储备能力稳步提升。面对世纪疫情和全球性粮食危机,我国充分发挥储备粮“稳定器”作用,通过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了国内粮食基本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国内市场粮价始终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与国际粮价大起大落、频繁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充裕的粮食储备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优势所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疫情、极端天气和地区冲突等突发事件出现的风险较高。党的_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聚焦粮食安全补短板的同时,更要锻造粮食储备这个长板,树立“大储备”意识,坚持“一盘棋”推进。要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结构;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联动机制,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储备粮数量是否真实、质量是否良好、储备是否安全,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近年来,粮食和储备部门在每年例行粮食库存检查基础上,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手段,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摸清了“天下粮仓”家底,交出了实实在在的“明白账”,建立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为党中央、国务院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近年来涉粮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储粮安全。为进一步强化监管,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积极配合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腐败。2021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认真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重拳打击之下,一批胆大妄为、贪得无厌的粮仓“硕鼠”“蛀虫”“蝇贪”被绳之以法,“人情粮”“关系粮”“空气粮”“转圈粮”“升溢粮”等靠粮吃粮的腐败现象有所减少。不过,要杜绝储备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仍任重道远、丝毫不能放松。

我国储备粮库遍及全国各地,守护好“大国粮仓”,将各种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高悬监管利剑。除定期检查外,还须运用“飞行检查”“突击检查”“12325热线举报”等创新手段,构建全方位监督检查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运用先进的科技实现储备粮库穿透式监管,能够弥补传统监管手段的不足和短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粮食储备管理从粗放式管理逐步向全程化监控、立体式监管、全社会监督转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库实现全程即时在线穿透式监管,能够以在线视频随机抽查、跨省份交叉检查等方式随时随地开展检查,真正实现粮食储备安全“看得见摸得着”,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四

冬日的田野里,耕作不息。

这是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种子包衣、精量播种,破土而出的冬小麦苗齐苗壮,全国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5亿亩以上;这是更加完善的农业生产基础,冬修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是更加顺畅的流通储备体系,遍布全国的标准仓房总库容达7亿吨,确保正在集中上市的秋粮颗粒归仓。

回望今年的粮食生产,丰收来之不易。

各粮食产区克服了罕见秋汛导致的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的新冠疫情、南方严重高温干旱等重重困难。夏粮、早稻实现增产,多个秋粮主产区玉米、大豆单产提高明显,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今年,中央首次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以超常超强的力度促进粮食生产。

今年,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先后下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今年,我国已实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826个产粮大县的全覆盖,农民种粮更有保障。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到今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1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既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更高要求,也是对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迈上新征程,一个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正在逐步构建,“中国饭碗”必将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3545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