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写总结需要注重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准确性,力求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内控案例论文篇一
摘要:本文以富林饭店为例,介绍说明了饭店厨房成本审计过程,根据审计结果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饭店厨房审计建议。
富林饭店属大中型综合饭店,各种设施较为齐全,且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餐饮部分设两个中餐厅和两个西餐厅。中餐厅经营情况一直良好,餐食成本率能够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客源比较稳定。西餐厅经营情况不稳定,餐食成本率指标一度达到92.67%。
基于上述情况,审计人员于20*3年*月7日至8日对西雅、西景两个西餐厅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情况如下:
向餐厅、厨房不同职位的相关人员进行询问,旨在通过沟通使他们能够向审计人员传递一些信息,以便了解饭店的内控环境,部门员工队伍管理情况,工作效率,广泛听取他们对餐厅管理和厨房餐饮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于*月7日下午3:00,对西雅、西景两个西厨房所有库房(无死角)进行突击全面检查。每个月末审计人员对所有厨房的库存原材物料均实施现场监盘。本次突击检查当中未发现违规、异常情况,如物品放在不该放的地方或过多积存等。
分别于餐前(11.00配菜加工环节)、餐中和收档三次进入厨房、餐厅进行现场观察和检查。通过观察看出员工的节约意识较强,原材料的边角料能够尽量充分利用,如香菇根切下来炒牛柳,片下的鱼骨头炖汤,西兰花根去皮炒进去等等,查看垃圾筒内除了烂菜叶、蛋壳等没有其它可利用的东西。下午2:00和晚上9:30连续两次进厨房,看到案板上摆放有从餐厅撤下来客人未动准备重复利用的肉类、鱼类、明档类等。至此,未发现浪费情况。
进入饭店的自动餐饮系统将20*2年的11月份和12月份西雅、西景两个西餐厅的就餐人数进行逐日统计。
从统计情况看,西雅餐厅11月份成本率57.25%,12月份成本率56.96%。而客源12月份每天平均180人,11月份平均每天103人,12月份的就餐人数高出11月份75%,成本率却仅降低0.5%,由此看来,西雅餐厅客源升降与成本的关系表现的不是很明显。西景餐厅11月份成本率67.73%,12月份成本率92.67%,而客源12月份每天平均45人,11月份平均每天47人,12月份低于11月份4.3%,成本率却高出36.8%,由此看来,客源与成本率之间的关系是不正常的。
要求部门提供了各自的标准菜单,详细了解西雅、西景两个西餐厅的餐饮成本构成情况。午、晚正餐每台的基本成本西雅厨房在3000元左右,西景厨房在1550元左右。
通过上述审计程序未能找到西景厨房12月份成本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的原因。审计人员把质疑转移到成本的日常管理上。对12月份各吃虾、三文鱼进行单品核查,结果消耗的数量远远低于就餐人数,部门解释是有些团队标准较低,不提供各吃或仅提供虾或三文鱼其中之一。审计人员要求提供详细的证据,部门表示未进行相关记录,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有的客人想多要只虾有时也会赠送。12月份就餐人数1212人(该月度为27天,通常每月盘点定在22号,因年底结账提前至19号进行),实际消耗白虾690只左右(26-30只/板*23板),三文鱼消耗73.9千克,每份50克左右,能出各吃1470份,但是,实际情况有时会给的`多一点,做寿司卷也会使用一部分。非各吃菜品无法核查使用量是否超标。
对11月份和12月份超过900元的进货价格进行比较。
上述统计只是部分数据,仅供说明价格变化、增加火锅品种是导致厨房成本率变动的因素之一。西景餐厅若剔除上述统计数据(有局限性)的影响,则成本率为78.27%。
二、情况汇总或原因分析。
通过对两个厨房菜品进行比较,在菜品设计上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倾向。除了热茶西景厨房比西雅厨房档次低以外,凉菜、沙拉、水果、面食、甜品等完全一样,没有特色区分。这是由部门的经营思路决定的。
原材料进价随着市场变化,趋势是上升的,而消费金额不变。目前客人绝大部分持充值卡消费,65元/位或75元/位,应该说这个价位是有优势的,但价格优势并没有带来预期稳定而充足客源(西景餐厅每天45人,平均每餐为22人)。
内部激励机制、服务质量、营销策略等由饭店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审计人员在此没做深入探讨。
三、建议。
经营方面:产品设计上,两个厨房尽可能避免高度相似性,做到各具特色。如西景餐厅海景很好。夏天(5-10月份)烤肉,巴西烤肉辅助简单的菜类就可以了;冬天(11-次年4月份)主营火锅,只提供部分小凉菜,其他不上,大大节约成本,还不会造成内部竞争客源。
营销方面:在营销上下功夫,能否考虑搞包价产品。比如西景客人入住时,房费本身比较便宜,推出组合产品,每间房价另加58元可免费任选午、晚其中一餐西餐自助,以此吸引客人,还可以提高客房的住客率。表面上价格低于单项价值,实际上却可以减少浪费,西景餐厅一台菜的成本至少1550元,若就餐的客人少于23人,可能会出现收入和成本倒挂的情况,这也是餐厅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随着就餐人数的上升,成本率自然会降低,客源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良好的管理,成本率就会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这样做,客房和餐厅互为犄角,既可以宣传酒店,方便客人,又增加收入。
客源与成本率呈函数关系。如图。
外包。鉴于饭店餐饮规模并不是很大,同时搞两个自助餐厅,(产品又雷同,没形成各自的特色)确实经营难度大。算一笔账:外租2元/m2*500m2(估计)*360天=36万元,省下的人工工资3万元/年*16人=48万元,还有税金、能源消耗等。
上述建议,只是个人的肤浅考虑,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实现饭店的愿景。
参考文献:
[1]黄蕾.论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成本控制[j].旅游论坛,
[2]庞莉.基于效益提升的酒店成本控制结构优化策略[j].中国商贸,2011。
内控案例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审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所以企业应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加强对审计信息的整合,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在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部审计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逐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形成信息化的审计发展战略,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审计效率,优化了企业审计工作的组织结构,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并不十分成熟,所以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企业不断加强改进。
一、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今天,企业的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审计工作中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改革,增加了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进了内部审计对象及职能的改变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靠于工作人员对企业内各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纸质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是一种事后审计的处理方式,管理工作较为被动,而且效率较低[1]。而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主要依靠计算机系统来进行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磁盘等现代化的载体逐渐代替纸质来进行信息的存储,信息储存量更大,共享率更高。另外,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审计工作也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它已不仅仅局限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方面,而且可以通过对企业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
2.信息化环境增加了审计风险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保存,一方面能够提高审计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2]。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被外部设备非法侵入的现象,威胁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此外,当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被人为篡改后不易被发现,而且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对数据的依赖性又较大,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审计的风险[3]。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信息的共享率较高,如果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威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会给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成果,企业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4]。而且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企业发展信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掌握网络环境,将审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要求。
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还未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1.审计目标异化、审计职能不清我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呈现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企业领导层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又是国家监督企业的主要工具,我国设立专门的审计机关来负责对企业审计工作的管理,以防止企业有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对于企业而言,国家的这种监督很明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这就造成审计目标的异化。而且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的审计方式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工作的过渡阶段,企业的审计职能逐渐扩大,管理范围越来越广,这就造成审计职能较为模糊,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不明。
2.企业内部审计观念落后目前,我国企业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审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清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观念相对落后,无法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真正作用。而且对于审计人员来讲,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员,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其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改革。
3.缺乏统一的计算机审计标准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还不十分成熟,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目前在行业内并未形成完善的审计标准,而且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在进行审计标准的制定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也不完全相同,这就增加了建立统一标准的难度。另外,会计是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快,变化的内容也较多,这就为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的统一标准不仅要适应现代发展的要求,还要能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4.计算机审计软件研发滞后我国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审计软件都是引自国外,国内自主研发的审计软件较少,相关方面的开发人员也较为短缺,创新能力较差,而且现使用的软件一般功能较少,只能实现对简单会计数据的收集,对于其它审计工作也只能完成基础的环节,无法对深层次的工作进行管理。另外,软件本身的安全性能较低,当系统出现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等现象时很难对其进行检测,而且修复能力较差,信息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5.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相对匮乏我国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工作仍然仅限在对专业技能的教授,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因为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较强,而计算机技术本身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他们能够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检查和维护。但是,我国企业现有的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不够,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也不够专业,对于计算机深层次的知识更是缺乏,难以满足实际的要求。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变革,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1.增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要想保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增强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在企业内形成积极的氛围,从而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企业领导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另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审计标准,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历程。
2.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内部审计问题时主要依赖于软件的作用,软件功能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反应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企业应加大对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首先,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学习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审计工作中;其次,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软件开发的创新,引进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从而使开发的软件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现状,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企业开发的审计软件要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不断提高企业开发软件的能力。
3.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企业应积极鼓励审计人员进行再深造,学习先进的审计和计算机知识,另外,企业还要定期组织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邀请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组织讲座,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应用加深对信息化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失误的发生,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要想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但是我国企业目前在审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还不够,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功效,所以企业应不断完善审计准则,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内部审计,从而促进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倩.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广角,,(16):248.
[3]周继东.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审计,2014,(23):62.
内控案例论文篇三
内控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一项相对独立的保证与咨询工作,其最终的目标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升企业的运作经营效率。
【1】我国内部审计环境之swot分析。
一、内部审计及其环境概述。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于1983年开始建立,至今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
年中国加入wto以及美国发生安然、世通会计造假案件以来,我国更加关注与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建设。
中国也开始更多地借鉴和采用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也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以及具体实施进行了一些修订,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内部审计环境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对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适当战略的方法。
在本文中,对我国内部审计环境的swot分析就是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环境因素变化的国内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国际大的背景中遇到的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
(一)内部审计环境之优势分析。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公司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内审部门能够及时获得企业生产经营与内部管理的最新资料,洞悉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是企业内部的免疫系统。
鉴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大功能,审计署修订发布了与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揭示着我国的内部审计从国家审计的辅助地位变为独立行使监督职能的,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
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关于内部审计准则与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
具体而言,在1983年至今,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和审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使内部审计对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和政府及企业的需求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具备了更强的适应性。
(二)内部审计环境之劣势分析。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审设立在企业内部,独立性较差,尤其当内部审计直接隶属于管理层(ceo)的领导之下,审计独立性更差,导致内部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较低。
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不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与审计技术手段较国外相对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也不够强,导致了我国内部审计的质量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三)内部审计环境之机遇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腾飞,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得到更多体现,内部审计也将越来越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另外,我国政府也在大力加强“阳光政府”、“权力在阳光下”工程的建设,使得我国政府工作透明度的提高和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同也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与手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机遇”。
(四)内部审计环境之威胁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内部审计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威胁。
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提高了审计效率,但与此同时内部审计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信息化技术的提高给内部审计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突发状况的出现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干扰也很容易给审计工作造成困难。
“网络黑客”正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显著地威胁的代表。
因此,我国在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时时刻刻提防信息技术给我国内部审计带来的威胁。
信息化程度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人工智能,削减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需求。
除此之外,内部审计还存在一大威胁,即内部审计外包。
国内的学者李益求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活动对企业治理績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孙凌云()认为内审外包对于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蒋国发()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在于获得先进审计技术及优质服务、降低运营成本、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委托代理效益。
这些研究支持了内部审计外包,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的上市公司和一部分中小公司也开始了内部审计外包。
内部审计外包,将会威胁着企业内部审计岗位的存在和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也会威胁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三、研究结论。
根据上文,我们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内部审计环境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内部审计环境的面临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
因此,我国应正确对待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争取化劣势为优势,化威胁为挑战,使得我国内部审计得到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
(一)面对优势,我们应该采取增长型战略,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内部审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国际趋同道路。
(二)面对劣势,我们要冷静分析不足,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建设的积极经验,来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
(三)面对机遇,积极把握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大力发展我国内部审计。
(四)面对威胁,积极应对,不能消极逃避。
采取技术安全措施,充分应对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使得我们内部审计人员是高质量、高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使得信息化无法替代我们的工作。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把握内部审计环境现状,抓住机遇顺应形势进行调整,我国的内部审计就一定可以应对形势的变化,蓬勃发展。
【2】内控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内控审计能够对企业的诸多管理活动进行优化,比如企业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与风险预防等,良好的内控审计工作能够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对企业内控的有效性给予准确的评价判断,内控审计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首先,企业内控设计对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具备一定的审查监督作用,对企业进行的各项决策进行实时的监督审计,规范企业操作,对于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调整,保障企业各项决策的高效执行,准确判断企业所作出的各项决策的正确性,最终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企业内控审计有着杠杆性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风险管理上。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必须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定期的评估,才能保障企业战略规划的高效严谨性,而企业的内控审计在这方面所发挥的杠杆作用至关重要。
在企业管理里,内控审计的可信赖性较高,在保障企业管理系统健全完善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在把企业的管理决策贯穿到整个企业内部方面,更好地发挥了其杠杆作用。
最后,企业内控审计能对企业的各种控制活动进行非常客观公正的评价,比如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经营效率等,利用这些评价,判定企业控制活动的正确性,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进,最终保证企业控制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
内控设计是现代企业进行风险防范、强化企业各项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尽管目前我国企业的内控审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其逐渐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加上企业内控审计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内控环境复杂,导致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内控审计的相关工作者要以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为立足点,将企业的各项控制活动、经营风险的评估及内控环境等都融入进评估系统中,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大部分企业内控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仅仅是遵循错误改正的基本原则,将审计执行程序上授权审批的一些遗漏点和盖章审批上的一些小型风险进行披露,以及对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不规范的瑕疵进行披露,如此便破坏了企业内控的完整性,导致企业内控审计忽略了对一些重大经营风险的充分评估与把握,对企业内控审计的整体效用性的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
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控审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体系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较差,使内控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无序性,降低了整个内控审计体系的运行效率。
部分企业常常以部分制度替代内控,在对不同控制层级、不同业务单位进行评判时都采用同一个评判模型,在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行业的特色掌握不全面的状况下,对于企业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等都采用一刀切,很多评级尽管在这一级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在其子公司中的同等级别中却会显得很不合适或者死板,使其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使审计评价过于形式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
另外,企业内控审计评价的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缺乏审计管控的独立层级,审计部门的设立缺乏考虑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管控相对独立性,减弱了其制衡性,导致企业内部职能问题出现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内控审计的整改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得到企业的万分重视,企业在确认了企业控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后,应该针对这些缺陷与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不断的完善与优化,最终实现内控措施的完善、管理效果的提高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等目标。
而在现实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自身内部控制的整改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效率低下的问题仍旧普遍存在,甚至出现屡错屡犯的现象。
企业内控审计整改工作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工作人员尽管整改态度较好,但实效性较差,存在着应付交差的现象,再加上利益因素的影响,使内控审计整改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最后,我国的审计部门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控制權利非常有限,特别是奖惩权的缺乏,也导致企业内控审计工作整改落实不到位,最终使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得不到本应有的发挥空间。
社会经济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内控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新时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内控审计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内审与外部专家进行有效的结合,实施跨专业、跨部门的交叉性审计,提高对内控审计增值建议的重视性,提升业务管控的水平。
在企业内控审计的改革创新上,我们首先要改变单一的事后审计模式,将其转换为事前防控;其次,提高内控审计的动态性,对企业各项经营实施全程化的监督监控;最后,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优势,对企业内控审计的手段进行创新,强化内控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实地审计,完善企业风险控制的内控信息化系统建设,将内控制度融合到企业的所有控制系统中,最终实现对动态风险的自动化控制。
2.加强高素质审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审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等是企业实施高效i生的内控审计工作的前提,在企业的经营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审计相关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对内控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变其以往对内控审计不重视的态度,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定期对内控审计人员开展一些相关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内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
另外,企业还需要为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及外部环境,对审计人员自身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尊重,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考核,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保障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企业内控审计体系作为一项涉及面较广、实施过程复杂且长期性的工作,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控制不严格或者失控的现象,进而对企业的正常健康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这时企业拥有一支健全的监督监管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保障企业内控审计的质量,实施全程化、全面的内控审计监督管理十分必要,全程化监督监管体系可以保障内控审计工作的高效性与全面性,避免了过多遗漏点地出现,增强了企业管理的高效性与严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内控工作的健康发展。
内控案例论文篇四
企业内部审计一般是指企业的审计部门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作业手段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活动。企业内部审计对于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并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如何抓住机遇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和改善,成为人们迫切研究的热点。
1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的必要性。
纵观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审计阶段、计算机辅助阶段以及信息化管理阶段。本文所研究的便是第三阶段的信息化管理阶段。正如有关专家和领导指出的,将审计信息化看作是一场革命,革命的胜利与否直接影响了未来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前途。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是信息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时代,顾名思义,数据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数量极大,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冗杂、垃圾信息增多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及时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促使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企业经营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然而企业规模扩大,必然导致审计业务的增多,从而带来了大量的审计业务数据。由于大多数企业的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多,因此,为了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必然要通过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效的完成审计任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便是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办法之一。
(2)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入了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企业财务的信息载体已经由电子凭证代替了纸质版的文字记载,各项操作也都开始使用系统软件的方式,给一部分正常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暗箱操作的隐蔽性。因此,这就需要研究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方案来保证审计的顺利开展。
(3)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有助于企业从全面的信息数据中进行内部控制,而不是仅仅从单个环节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和要素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全局的、动态的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准确度和快速及时反应,促进其全面的转型和发展。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在我国刚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很多企业至今对它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虽然企业管理者在意识层面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之后便会打退堂鼓。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一些企业认为审计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因此对放缓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尤其是遇到困难之后便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进行进一步的尝试,或者只是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数据处理上。
2.2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企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跟不上在海量数据面前审计业务的需要,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更新的速度缓慢。其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大多数工作人员只对财务管理知识熟悉,而对审计系统软件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掌握以及数据分析和挖掘等能力欠缺。最后,虽然一部分企业开始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并开发了企业信息应用软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仍然存在传统的手工审计的现象,设备形同虚设。
2.3企内部审计信息化与企业自身发展不同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需求逐渐增多,开发商也相继开发出了很多具有强大功能的审计软件。然而,由于企业审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一些软件在培训、维护、推广以及升级等方面仍然滞后,并且还出现审计与财务不配套的情况。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企业在进行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战略需要,才导致了审计工作的困难和障碍,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降低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4风险隐蔽性强,信息系统监控能力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拓展,需要审计数据越来越多,审计对象应对监督和检查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现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有时并不能及时发现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能严格把控审计业务的管理工作。
3.1构建数据驱动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
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依靠工作人员的主观经验来进行判断,缺乏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查的过程,不但不利于审计成本的减少,还增加了审计风险。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企业要更新审计的的理念、优化审计应用模型、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引进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从信息化管理和数据驱动的角度出发构建审计技术方法体系。例如可以考虑运用关联分析、模糊聚类理论等。
3.2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
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管理的子系统如财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以及业务系统等彼此独立,互不相容,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为一项审计工作要综合考虑和使用多个有关的业务子系统,因此,企业应该尽快实现各种业务信息的资源整合以及数据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审计的信息化。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出一个可以将各个子系统串联起来的兼容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业务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的提取、分析等。
3.3加强系统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大多数的企业审计都只是起到了一个事后监督的功能。然而,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够降低审计的成本,还能有效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行,降低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提高其对风险的预警能力和监控能力,具体可以通过设置风险提示功能、及时评估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等手段来实现。
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应用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对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审计的专业素质,还要适应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熟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将计算机知识与审计知识相融合。企业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审计人才、加大在岗人员培训力度、改善绩效考核标准等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大数据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并提高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然而,虽然现阶段我国在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现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发现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途径。我们要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初级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4]企业审计制度方法与技术建设课题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审计的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内控案例论文篇五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审计信息化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此外,控制流程还可以使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便于企业内部人员调整之后的工作。
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来说,流程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高效的流程控制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
流程控制不合理,就会导致企业运行出现偏差,短期内可能仅仅会造成企业营业额降低,而从长期来看,甚至可以导致企业的运行管理混乱,危及企业的生存。
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的载体,是在管理者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创业经营理念,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后确立的。
控制流程对于企业的运行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控制流程通过企业经营关键节点的把握使得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基层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加的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其次,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使企业的结构组织框架更加明确和直观,便于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此外,控制流程还可以使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便于企业内部人员调整之后的工作。
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审计信息化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审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将原始的审计内容等进行信息化改进的工作。
审计信息化既兼顾了原有的审计工作过程,又由于其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因而相比于原始的审计工作,具有更加高效,正确率更高,减小了人员工工作量以及透明化程度更高的优势。
一、审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意义。
审计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方式改进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信息化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
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大大增加。
在传统的审计过程当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受到的限制较大,效率较低。
而信息化审计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效率更高,企业内部的信息及时性更强。
同时,信息化的审计过程还可以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和具体,每个部门的审计信息和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审计信息化不仅能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效率,使各部门的审计过程更加清晰,还能帮助各部门之间相互联动,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
(二)审计信息化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科学性。
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是在管理者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创业经营理念,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后确立的,其出发点是企业本身。
因此,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控制流程出现一些漏洞,不符合审计要求的情况出现。
而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的控制流程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因此,企业和审计人员在配合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控制流程的不合理之处,并相应地做出改进。
(三)审计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监管。
审计的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内部监管来说也是大有助益的。
审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展示,以达到审计人员的要求。
这样一来,不仅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杜绝了某项工作出了问题之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审计人员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便于监督。
二、审计信息化可能给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带来的问题。
审计信息化虽然给企业的控制流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随之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
(一)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审计信息化最基本的要求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而这一转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引发的一个潜在危險就是网络黑客的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
尤其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审计信息化有利也有弊。
(二)审计人员在面临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水平有限。
审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在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审计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擅长的是财务报表的撰写与处理,因而较为缺乏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的审计工作的知识储备,容易因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不足致使工作出现大的漏洞。
(三)不同行业之间的审计信息化程度不同。
对不同的企业来说,由于其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也不同,对审计信息化的需求层次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对于生产规模较小的传统行业来说,最基本的审计信息化,即生产经营数据的数字化转化已经满足其审计信息化的需要。
而对于电子商务等信息化要求较高的新兴行业以及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仅仅是数字化并不能满足其审计信息化的需要,还需要根据情况将数据联网,并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三、针对审计信息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虽然审计信息化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审计过程都带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要建立符合审计信息化需要的组织结构框架,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化起到的引导作用。
其次,在实现的企业内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企业的生产管理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还要提高人员的能力水平,在审计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内部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财会人员,审计人员,都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增加知识储备,以应对审计信息化给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内部流程控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业务协同研究。
审计作为监督和管理企业的一项措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模式,使得审计工作更加智能、规范和便利。
为了提供审计的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审计的作用,还应建立审计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协同机制。
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以收集公司运营资料、财务报表等为依据,对公司的经济效益、运营状态做出评估,并提出意见。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审计人员对公司状况的了解需要各部分的支持,协同实施审计;另一方面审计报告能够反映企业面临的风险状态,这种信息要及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实现审计成果的共享。
同时其他部门在生产生活中,也应注意维护和管理审计信息和数据,借助审计的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运营水平。
一、审计信息化的协同共享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整合。
企业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为审计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为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审计奠定了基础。
审计信息共享机制下,与审计相关的特定部门,进行信息的交换,实现信息的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了资源的配制。
在审计业务协同机制,根据审计项目的需求,整合了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加大专业的支持力度,使得审计更加全面、深入。
推进审计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的建立,优化整合企业、社会各种资源,使得审计工作更加顺利、全面以及专业。
(二)有助于提高审计监督的时效性。
在審计期间,审计部门将人力、物力等投入到审计工作中,按照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审计。
同时,应该认识到,审计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无法实现长期实时监督企业的业务活动,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差。
在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将审计资料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共享,并促使相应的部门对审计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审计监督的时效性。
当其他业务部门在运营过程中有疑问或者不解时,可利用审计信息对部门业务进行评估,进一步发挥审计的作用。
审计信息的共享,延长了审计监督的维度,使得审计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
(三)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审计活动逐渐摆脱空间的限制,为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进行协同审计创造了条件。
在对企业进行审计调查时,涉及到各种资料的收集,同时在对企业的某项内容进行评估时,还需要某些领域技术人员或者专家的指导,来协同完成审计。
各部门协同审计,避免了审计人员重复收集审计资料,降低了审计资料收集的难度,优化了资源的配制,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另外,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协同参与审计,弥补了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可信度。
二、企业审计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措施。
(一)建立标准化审计信息资料库。
从技术层面来看,要想实现审计信息化的信息共享与业务系统,还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审计信息资料库。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文件格式、软版本的问题,很多资料无法实现共享。
因此,建立标准化的审计信息资料库,才能够实现审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的进程,各种审计软件、审计系统也层出不穷。
而要想在不同的软件环境下,能够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那就要求审计资料具有标准的格式。
同时为了实现协同作业,审计信息系统能够在不同平台运行。
审计信息资料标准化包括数据标准化、文档标准化等方面,这一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尽管审计的信息化为审计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要求的降低。
相反,要想实现审计共享和业务协同,审计人员更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能够得出强有力的审计报告,才能够使得其他部门信服。
当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够为其他部门带来价值时,这种信息共享的机制才有意义。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关注公司面临的热点,确定合理的审计项目,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理,并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参考。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仅需要员工的自身努力,还需要企业根据需求,要求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一定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能力,进而提高审计的质量,使得审计信息共享更有价值。
(三)增强部门间沟通与交流。
在企业中,不仅审计部门有监管企业风险的责任,其他职能部门,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同样需要发挥自身部门的优势,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
因此,要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就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强培养合作理念,站在企业的高度看待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使其他部门了解到审计信息对其业务的作用,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同时根据工作实践,对审计部门提一些建议,增强审计部门的企业风险评估能力。
同时部门之间还可以相互派人员去对方部门学习,一方面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其他职能部门了解审计业务中的技能,方便后续审计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建立审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对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以及提高审计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机制的建立,一是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二是需要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三是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增强共享和业务协同意识。
内控案例论文篇六
受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审计风险。
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能力,能够体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运行状况,同时也能够反映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高低。
企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够往往是造成审计风险问题的最关键因素,这与当前我国整体审计风险规避的工作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阶段特点有直接的关系。
研究企业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课题,既能够丰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弥补国内对企业审计风险相关方面研究的不足;同时对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的优化策略时间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我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出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的问题反映在审计过程的不科学,审计计划的制定以及审计流程的执行存在着诸多方面的漏洞。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观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
企业管理层的不重视甚至是边缘化的态度使得企业审计风险的意识不高,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关于企业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除了证监会强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和审计的a+h上市公司及试点公司以外,其他企业的审计工作大都处于观望状态。
这种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企业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机率越来越高。
管理层面的观望态势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审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执行力度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企业的审计报告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
2.审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在企业审计风险工作中,审计人员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和企业审计报告的准确程度,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计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整合审计的经验和不具备专业的审计能力直接导致了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能力欠缺的现象出现。
例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两者的审计认识还不够到位,不能够平衡和处理好两种审计之间的关系,没有经验和能力运用审计结果指导现实工作开展的能力。
另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以及会计实务人才的缺失以及相应的技术设别的更新落后,导致了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的能力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状态。
因此企业有必要在内部会计人员的素养以及制定专门的培养目标建设上下足功夫,培养和引入相关专业人员的策略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技术和系统的更显换代。
1.我国企业控制审计处在初级探索阶段的客观原因。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各方面工作才刚刚起步,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制定都没有可以拿来的直接经验进行建设,从企业审计风险规避角度分析,企业审计风险意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以及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短缺以及相关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都收到这个客观因素的直接影响。
2.整合审计流程不够具体。
整合审计流程的工作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默契程度不够,导致整合审计流程在方案制定以及执行环节以及各项重要审计环节都出现了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状况出现,缺乏实践的适应性。
另外,在整合审计流程的实际方案制定上,没有一个明确性、具体化的思路作指导,导致方案的实践应用性差,某些环节出现突发问题应对能力和经验不足。
总之,对审计流程整合不具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一旦管理不到位极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优化策略。
第一,制定风险导向型审计计划。
以风险导向来制定审计计划,选拔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通过认真完成审计计划的各个关注要点,发挥风险评估在审计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舞弊事件作出严格的处理与预防,以此方式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准确性,提高企业审计预防各项风险的能力;第二,以企业内部控制测试为重点的审计计划的实施。
在灵活多变的基础上,确保测试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测试的准确性,控制测试的范围和样本的选取要以范围广、实际的样本量大为准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识别关键控制点、并能够记录测试关键控制点为基本的执行测试的准则。
从定性与定量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定;第三,在完成审计工作阶段,要整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的步骤,获取管理层面的声明书,保证审计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并通过及时的`沟通在充分考虑审计完成后各项审计事项的影响,记录审计工作,使企业评估审计证据确凿,从而生成企业内部审计意见。
另外就重大缺陷如行业或者企业的政策变化以及技术革新、关键人才的离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提高企业应对各项事审计更显的应对能力。
2.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以及职业操作能力的提高。
审计工作的制定到执行和完成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参与,首先,当前我国会计事务所关于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的专业会计人才有很大的缺口,人才的不专业或者缺失现象是制约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审计风险避免和控制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应对这样的现状问题,会计事务所要加大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既有实际工作能力又有相关从业经历的项目经理级别以上人才的引入。
其次,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方面,要做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以及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以及专业业务素养和执业水平的能力培训,确保核算的方法能够符合企业的利益,能够负责任地完成企业交给的重要任务,保障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和有效控制。
四、结语。
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是我国企业实现发展的客观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关于企业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制定也会越来越规范,特别是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上要求越来越细化和规范化。
未来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发展趋势将会使全面性的和更加专业化。
当然,由于可参照经验不多,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的策略还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摸索,因此,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还需要得到政府以及学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理论的支持。
【2】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一、新三板审计风险现状。
新三板脱胎于2001年成立的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经过十多年来不断的探索,股转系统不断扩容,制度不断完善,方有了现在扩容后的新二板。
从2013年新三板扩容至今不过三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多达7600余家,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发现,在新三板扩容初期,新二板监管相对宽松。
正如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采访中所说,“包容是新三板的一大特色。
”新三板市场包容了很多主板和创业板难以接纳的企业,这些企业或者规模小,或者经营风险大,或者具有新兴的业态,或者年亏损。
然而这些包容却绝不意味着对新三板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纵容。
”
从2013到2015年,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数量逐步增多,表现形态日益多样化,而且已带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性。
这种现象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从2016年开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明显加大监管工作的力度,查出了对一大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并对各个违规行为参与主体按情节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同时将一批涉嫌违法的案件移交证监会。
2016年更是号称新三板监管最严的一年,2016年年中,参仙源因为少计成本、虚增利润和关联方交易,成为新三板第一家被证监会开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企业。
不久后新三板元老企业现代农装同样因为虚增利润和关联交易收到了证监会开出的第二张罚单。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下半年,就有瑞华、众华、天健、北京天圆等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到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出的监管决定。
其中,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出具专项审计意见时存在违规行为,被采取约见谈话自律监管措施,北京天圆会计师事务所和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分别由于出具的《财务报表及审计意见》等申请挂牌文件中存在信息披露遗漏和提交的审计报告中存在违规行为被采取提交书面承诺自律监管措施,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处罚较前三家更为严重,由于被审计企业申报财务报表未能公允反应2014年经营成果,但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收到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出的警示函。
(一)新三板挂牌企业重大错报风险高。
1.创业期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新三板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所以,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还是处于初创期或者成长期的早期,这便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中大量处于成熟期和盛年期的大型企业在企业经营风险上有了很大的区别。
类似的企业在经营方面存在很多共性的特点:第一,高新企业多,一旦长时间企业研发不成功或者研发难以大规模商业化,企业财务状况会急剧恶化;第二,中小微企业体量小,难以抵抗市场风险。
这些市场风险既包括行业本身的市场风险,也包括行业内大公司通过价格战等方式恶化市场环境的风险;第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其创业和成长阶段风险偏好较高,为了快速发展扩张,企业管理层的融资和投资行为更为激进。
而相伴而生的是企业不太完备的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滋生经营风险。
而较高的经营风险又会增加被审计机构在财务编制过程中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增加被审计企业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况下,依旧对这些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发表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则很可能造成相关报表使用人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
2.企业粉饰报表动机。
一直有一种观点,由于新二板挂牌制度设计并没有必然的融资计划,再加上新三板挂牌过程中没有类似于ipo一样硬性的财务业绩指标,因此新二板企业粉饰报表或者财务造假的动机并不强烈,甚至根本没有财务造假的必要。
随着新三板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不断发生,我们发现认为现实并非如此,新三板依旧存在强烈的舞弊动机。
通过对新三板市场违规案件进行统计发现,當企业存在一些特定融资事项之时,企业更容易发生重大错报风险。
这些常见事项有以下几条:
(1)挂牌公司与投资机构存在对赌的情形时,企业为了满足对赌协议业绩的要求可能会粉饰报表。
(2)挂牌企业短期内将进行定向增发的融资,企业为了提高发行价格增加融资额可能会粉饰报表。
(3)挂牌企业后续可能会有直接ipo的计划,企业为了保持财务数据的一致[生可能会进行数据调整。
3.内部控制风险。
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且企业规模不大,导致其内部控制风险远高于主板企业。
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上,大部分新二板企业都是在挂牌之前才按照股转公司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的。
这些企业在有限公司阶段,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合规治理意识薄弱。
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后,由于股份制改造完成时间尚短,管理层及员工对规范运作的意识都有待提高,而公司上下对相关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制度完全理解和切实执行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执行效果可能欠佳。
在股权结构上,新二板的股权集中度要远远高于主板市场。
这些新三板企业往往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容易利用其特殊地位对公司的经营、投资、财务等进行不当控制,可能对公司及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新三板挂牌企业检查风险。
1.审计资源不充足。
新三板和场内市场一样,参与挂牌和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具备证券业务资格,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全国只有不到五十家,这些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全国所有场内市场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审计工作。
内控案例论文篇七
信息化是将传感、通信、计算机、控制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某一领域,全面改造业务流程、建立并完善新的生产方式、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转变过程。而审计信息化是通过一个转变过程,使审计工作以最大程度处于体现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状态。审计信息化是有效应对信息化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挑战的有力武器。
一、审计信息化在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现状。
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铁路局直管站段等重大体制改革的实施,以及铁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化水平是一件相当迫切的工作。
1、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应用。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应用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目前在全铁路审计部门推广使用的《铁路运输企业审计信息系统》。铁路审计部门在现场审计阶段采用审计信息系统后,审计人员审计的手段和方式有了重大的变化,审计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审计信息系统是铁路审计人员必备的工具,它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信息化下审计方式的重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审计前期账簿准备的变化。传统的查账方式,是从纸质的报表和账簿入手的。因此在到审计现场前,审计人员应通知被审计单位要将被审计年度的账页提前打印,也包括不足一年的账页。而信息化条件下,被审计单位则无需提供纸质账页。审计人员直接从会计部门取得电子账套,导入审计信息系统中,即可进行查账。
(2)现场审计的变化。一是数据筛查的快捷。数据筛查对于审计人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传统审计时,数据筛查需要手工从大量的数据中筛查出要用到的数据,过程相对繁琐,工作量相当大。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提供了数据筛查和分析的功能,比如:对科目发生额的分析,可以对某一科目的发生额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生额、占总期间比重、平均金额的比率、平均单张金额等项目可自动列表,提供审计人员的分析结果,同时可以通过图形显示,而且这种分析几乎是随时分析随时出结果的。另外也可以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将数据导入excel表格当中,利用表格对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等功能进行分析。二是数据统计的便利。数据统计是审计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要将需要被统计的数据手工填写进纸质表格,然后通过计算器进行累加。这项工作需要审计人员要有绝对的细心和耐心来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一般是将需要被统计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中,让软件自动累加,为保证结果准确,只需要复查输入是否正确。如果是利用审计信息系统的话,在查账过程中,将需要累加的账目选中,可自动生成excel表格,然后再让软件自动累加。这中间过程均为自动生成,基本保证结果的准确。三是数据的趋势分析。在传统审计方式下进行数据的趋势分析,需要将被分析的数据手工填写进纸质表格,手工计算比率,根据计算结果通过表格或另外制作图表来分析数据趋势。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信息系统可以直接针对某一科目的数据进行计算,然后直接显示该数据在一年内各月趋势分析图。由于电脑处理数据的高速性,审计人员几乎不用等待,就可以直观的看到数据的趋势。同时,由于审计信息系统可以导入某一个单位连续数年的财务数据,趋势分析不仅可以分析一年内的趋势,也可以扩展到连续数年的分析,这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很难办到的。四是计算工具的使用。在传统审计方式下,要检查对某些账务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例如:折旧、存货的差异等,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正常的计算方式重新计算,再与账面上数字核对,另一种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计算步骤,确认其计算的正确性。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审计信息系统来检查以上计算的准确性。检查时,审计人员只需要指定相关的参数后,系统可自动计算并显示出相应结果,结果准确并一目了然。五是法规文件查询方式的变化。在未采用电子化文档时,审计人员要随身携带大量常用的法规文件。在对问题进行定性时,还需要在大量文件中找到所需要的文件。在使用电子文档后,特别是在应用审计信息系统后,法规文件的查询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审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审计法规库的功能。审计人员可以将全部电子化的法规文件导入系统当中,作为备用。在审计时,可随时查看,也可利用分类或按照关键字搜索等方式直接找到所需要的法规文件。
2、审计管理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转变。
(1)电子文档的使用。在非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文书的撰写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工作。由于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都要经过初稿、复核等过程,在完全采用手工书写的情况下,需要不断的修改,并不断书写。在信息化环境下,在电脑上采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撰写、修改,令审计文书的撰写工作变得不再繁琐,特别是在修改上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工作方式,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2)档案存放的新途径。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档案存放增加了一种新的方式,除了将纸质的资料装订存档外,还可以将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电子版的审计档案存储在电脑中。如果要调用审计档案,审计人员可以随时从电脑中调用电子档案,而不必专门跑到档案馆去。
(3)网络的使用。网络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审计管理的方式。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向审计人员下达审计计划、审计指导方案、上级文件等,审计人员也可以向管理人员上传审计报告、工作总结等。审计人员之间以及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之间也可以相互传送审计文档。由于审计人员审计地点的分散性,网络的特性能帮助审计管理人员更好进行审计管理工作,也帮助审计人员之间更好的交流。
(4)审计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原来审计对外宣传的途径是非常少的,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审计工作。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设立审计部门网站来增加审计对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干部职工了解铁路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增加内部审计的影响力。
二、审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1、审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尽管审计信息化的应用给审计工作方式带来了重大转变,但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仍存在不足,审计信息系统仍不完善,制约了其在新形势下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工作中对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仅处于低层次。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对于审计信息系统,部分审计人员还把它仅仅看做是在电脑上看账,主观上不愿去使用审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丰富功能。客观上,由于被审计单位有各自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不能全部适用;或者由于审计部门自身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只有个别审计部门能够使用。
(2)审计与会计的信息系统未能实现完全数据共享。目前审计信息系统仅能处理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和会计报表子系统中取得的数据,没有针对固定资产、材料、工资等子系统数据的处理模块,对于这些子系统的审计工作只能依靠其他替代手段。
(3)审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培训不及时,审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系统功能。自从推广审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始,相关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随着审计人员的新老交替,新加入审计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没有培训,也没有相应的指导书,仅靠自身摸索很难让新审计人员全面掌握审计信息系统的丰富功能。
(4)审计信息系统的后续更新处于停滞状态。审计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版本更新后进行过相应更新,但其他的后续更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客观上看,由于审计信息系统是由审计部门和信息部门联合开发,软件开发完成以后,开发人员各自回到原岗位,进行后续更新确实有困难。
(5)审计管理系统未能建立。对于审计信息化来说,审计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目前全铁路还没有一个审计管理系统,也没有在审计信息系统当中设立相应的审计管理模块,对审计计划、审计电子档案、审计人员等的管理没有做到系统化。
2、审计信息化应用存在不足的解决办法。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建立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加强审计信息化的后续教育,逐步实现审计信息系统的高层次应用。审计信息化需要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信息化的审计队伍,要从源头抓起。吸收人员进入审计队伍前,要将信息化素质作为一个考量因素。同时,通过建立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体系,加强信息化后续教育,并定期召开审计信息化建设研讨交流,来提高信息化素质,树立信息化思维方式,用信息化的新武器来武装审计队伍。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达到对审计信息系统的熟练掌握,实现审计信息系统的高层次应用。
(2)对审计信息系统定期进行后续更新,弥补功能缺失,实现审计与会计的信息系统完全数据共享。考虑到设立专职的审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不现实,可考虑设立兼职的维护人员。维护人员要定期向全铁路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系统征求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在遇到会计信息系统出现较大变动时,应同步更新。维护人员在对审计信息系统修改更新后,应编写相应的使用手册,方便审计人员随时学习新增功能。维护人员还可以充当顾问,让审计人员在使用系统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咨询。
目前审计信息系统急需改变的,是让审计与会计的信息系统能实现完全数据共享,让审计信息系统不仅能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账务子系统和报表子系统取得数据,还能从固定资产、材料、工资等子系统中取得相关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审计。
三、在铁路运输企业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开展网络审计试点由于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已经初步形成,今后网络审计是审计的发展方向。通过在审计信息系统添加网络审计功能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逐步进行网络审计的尝试。网络审计可以大大缩短现场审计时间,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网络审计通过进行试点,逐步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2、进一步发展审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今后审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要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计划、审计质量控制、审计人员以及审计成果和审计案例等管理工作逐渐系统化。
3、建立健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标准和规范审计信息化不断开展的同时,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标准和规范也有待细化和完善。为促进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今后应加快修订和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相关审计标准和规范,包括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制定时可侧重于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评价、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电子审计档案保存使用等方面。
总之,只要坚定的走信息化审计的道路,通过解决在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进程中的遇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审计信息化就一定能使铁路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为正确决策和有效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内控案例论文篇八
内控合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内控合规风险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以一个内控合规警示案例为例,围绕案例展开,探讨内控合规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企业的重视,并总结出有远见的内控合规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内控合规的背景和意义
内控合规是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正常经营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它强调的是规范和规则约束。准确而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资产安全。然而,许多企业在内控合规方面并不重视,导致了一系列的违规行为。因此,加强内控合规意识和措施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段:分析内控合规案例的具体情况
选取一起曝光的内控合规案例,详细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原因、后果等。例如,某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严格,导致部分员工侵占公司资金,最终引发了资金链断裂和企业破产的危机。这个案例不仅揭示了内控合规的重要性,也给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警示。
第三段:总结案例中的不足与教训
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可以总结出案例中存在的不足与教训。比如,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考虑全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员工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等。这些不足导致了内控合规风险的放大,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第四段:提出加强内控合规的建议与措施
以案例为鉴,可以提出加强内控合规的建议与措施。首先,企业应该重视内控合规,将其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同时,企业应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和审计,并且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内控合规意识。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升内控合规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五段:对内控合规案例的心得体会与展望
通过对内控合规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我们不仅深刻认识到内控合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未来,企业在加强内控合规方面需要更多地关注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外部监管合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结:本文以一个内控合规警示案例为例,围绕案例展开,探讨了内控合规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同时总结出一些有远见的内控合规心得体会。通过阅读本文,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内控合规的意义,提高自身的内控合规意识,从而更好地防范内控合规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内控案例论文篇九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控”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随着中国企业内控的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内控案例中学到很多经验和教训。下面就来谈一谈我对内控案例的心得体会。
1. 要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推进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其基本具有盈利性、风险防范和政策合规合法的特征。企业需要对这一方面认识更加深入,并通过不断调整内部机制,形成完备的风险管理和信用保障体系。
例如,某制药企业曾发生销售人员直接予以回扣交易等诸多违法行为。此处企业无论是拥有公司内部调查部门,还是聘请公共调查机构等都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审核和追责。只有企业更加重视内部控制,才能更好地发现并纠正企业内部违法行为。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以树立正面企业声誉,并保护社会信誉度。
2. 保持制度的严谨性
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与保证。对于企业而言,制度的严谨性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企业应新建和调整旧有制度体系,实现排除潜在风险和解决内部管理漏洞的目标,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有一次我曾去一家熟人开的超市购物。看到有顾客将商品从不同过道取出来,最后却仅支付了其中一件,导致小店收的价格明显低于应收价格。经查询发现,这种行为是由于店家在货品的下架处理和处置上存在漏洞,以致有人趁此方式行骗。如果企业坚守制度,从进货到销售、收银,所有环节都有标准程序,这种恶意抢单也不会发生。
3. 涵盖内部控制机制的各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仅是针对风险的控制策略,而是一个涵盖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全领域控制系统。因此,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需要整合各项资源,构建全面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强调企业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和互补性。
比如某出版社发现其图书销售额十分单一,主要是依靠大客户的政府采购。后期发现,由于采购信用存在波动,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收入大幅缩水,导致企业不得不采纳降价措施增大销量。如果企业在销售方面也同步完善了内部控制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和标准化流程归档,应该会更好地规避此类明显风险。
4. 保持制度的持续性和进化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信息共享和流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同时,企业更应关注制度的可持续性和进化性。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
以某家大型跨国公司为例,该公司定期重新制定控制手册、风险控制方案等,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并为未来提出新的控制措施。这个做法证明,企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新方向,选取恰当的控制手段。只要制度能够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企业内部变化,企业就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经营需要建立稳定、有序、完备的内部管理规范。仅仅依靠经验,无法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对内控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它是一个持续、不断推进的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模式、管理方式,还是向外扩张业务,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内部控制所需要的相应调整方案。这才是企业不断进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内控案例论文篇十
财务内控是指企业为了保护企业财务安全和有效管理企业财务活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措施。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内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践中的案例学习和体会,我深刻认识到了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财务内控能有效预防内部风险。一家公司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保证财务安全。内部风险是导致企业财务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财务记录等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减少内部风险的发生。
例如,由于某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混乱,员工之间存在着内外勾结的情况,导致大量资金被侵吞。公司经过调查后发现,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员工对资金操作的权限、加强内部审计等。经过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内部风险得到了明显减少,公司的财务安全得到了保障。
其次,财务内控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在财务管理中,时间等资源是极其宝贵的。通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对财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在某公司的财务管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及时获得公司各业务部门的最新财务数据。这不仅影响了财务决策的准确性,还延误了大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建立了财务内控制度,要求各业务部门及时向财务部门报送财务数据。通过内部流程的规范化和通信渠道的畅通,财务部门可以快速获得最新的财务数据,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此外,财务内控还能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公开透明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护企业形象和信誉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透明度,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内对外都具有较高的可查性和可信度。
举个例子,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披露中存在虚假信息,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公司经过反思发现,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为了重建投资者的信任,公司采取了严格的财务内控措施,包括加强财务报告的审计和验真,强化内部信息披露等。通过这些措施,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得到了明显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信誉度也明显增强。
总结起来,财务内控对企业财务安全和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以上的案例学习和体会,我深刻认识到了财务内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必要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有效预防内部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进一步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内控案例论文篇十一
邮政作为国家级的重要行业,承担着邮件管理、物流服务、金融业务等多项重要职责。然而,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内控漏洞。本文将以一个邮政内控案例为切入点,结合个人实际经验,对邮政内控进行思考和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第二段:案例回顾。
邮政内控案例中,主要涉及客户信用管理环节的不完善,导致恶意透支、信用卡套现等问题频发。在具体案例中,一位客户通过伪造身份证明和银行卡,成功注册了多个借记卡,并借此进行套现操作。虽然邮政机构意识到这一问题,但由于内部审计与监控机制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致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第三段:思考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合理的内控机制能够对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在邮政行业中,客户信用管理环节是一个重要的风险点,若内控机制不完善,将给金融机构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是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第四段:优化内控机制的思路。
针对上述案例中的不足,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内控机制的思路。首先,建立完善的客户身份认证体系,通过多重认证手段,有效防止伪造身份信息的情况。其次,加强内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风险点的监控力度和效果。再次,建立内部控制评估机制,对内控制度和措施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确保其与企业实际运营的有效结合。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在邮政内控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通过案例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完善内控机制对于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以及优化内控机制的必要性。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和风险的不断增加,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避免类似的风险事件再次出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种改革的推进,邮政行业的内部控制将更加完善,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
内控案例论文篇十二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内控案件频频发生,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财务损失和声誉风险。内控案件的高发也给企业和个人敲响了警钟,迫使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内控案例,以便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类似的风险。在此,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内控案例,分享我对内控案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案件分析和原因探究。
案例中,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发生了巨额资金流失的内控案件。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和内部员工道德意识的缺失是导致该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未能有效监督资金流动和使用情况。其次,内部员工缺乏高度的道德意识,一些员工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甚至利用内部控制漏洞进行内部盗窃。
第三段:案例启示和借鉴。
正所谓“以案为鉴”,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责任,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防止类似的内控案件再次发生。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监督。通过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减少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发现并举报内部违规行为,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通过对内控案例的分析和借鉴,我对内控案防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基石,企业应高度重视内控建设,并将其纳入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内部员工是内控的重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此外,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第五段:展望未来。
未来,内控案防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压力,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改进和优化内控机制,以更好地应对内控案件的风险。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管和指导,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结:通过这个内控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我深切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和内部员工的关键作用。企业应加强内控建设,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发展。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内控案件将会得到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企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内控案例论文篇十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内控案防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确保企业的经营安全和发展稳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也深刻体会到了内控案防所带来的改变和益处。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总结和分享我对内控案防的心得体会。
首先,内控案防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的风险。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通过案例研究,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之所以面临风险,往往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而那些成功规避风险的企业,往往在内控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不断加强内控意识和能力。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应对风险的首要手段。
其次,内控案防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能够将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营效果。例如,在某公司的内控案例中,他们通过建立清晰的责任分工和内部审批制度,实现了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的执行力。这说明了内部控制与运营效率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第三,内控案防是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信用度往往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保证企业的合规运作,有效预防潜在风险,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声誉。例如,在某公司内控案例中,他们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制度,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赢得了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与支持。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升自身的信用度。
第四,在内控案防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员工的责任和职责,并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内控案例中反映出,员工的失职和行为不端常常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分析和总结案例,企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员工的角色和责任,并为员工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员工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更需要良好的员工配合和执行。
最后,内控案防不仅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治理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相互关联日益紧密,内控案防的成功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存亡,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例如,在金融业的内控案例中,他们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防控机制,大大减少了金融风险的发生,并提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全社会的发展和治理。
综上所述,内控案防案例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经验和启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加强内控建设,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塑造企业信用、加强员工教育和提升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内控案例论文篇十四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被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执行日常运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因此,内控案例的核查和分析变得愈加重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内控案例,其中的经验和体会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内控案例中获得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了解内控案例的重要性(介绍内控案例)。
内控案例是一种综合性的企业内部管理工具。它是一组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中风险评估、控制环节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实践案例。通常,内控案例涉及企业内部控制规定的制定、内部计量、审计推进等方面。通过对内控案例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度和风险,并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相关风险。
第二段:从内控案例中获得的体会(内控案例对企业的意义)。
内控案例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潜在风险,也能够优化各项业务模块,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从中,我们能学到许多经验,帮助我们加强检测内部风险的能力,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和实践,提高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同时,内控案例也可以引导企业管理层主动响应环境变化和风险挑战。
第三段:案例分析的准备(如何更好地完成内控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的完成内控案例分析,我们需要做好案例研究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内控管理情况,保证自己掌握完整的案例材料。其次,对案例所涉及的各项控制要素进行整体梳理,精细化分析,并根据实际信息,进行充分的解读和理解。最后,我们需要将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精细汇总,得到完整的分析报告,并从这些报告中抽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优化整个企业的运作环节。
第四段:分析结果的总结(如何更好地从内控案例中学习)。
在分析内控案例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把案例的结果和分析报告集中起来,并从中梳理出对企业运营更有意义的内控要素,总结出分析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和得到的有效控制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整个分析过程所能帮助我们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内控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那么我们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就能更好地运用它们所提供的内控管理方法。
第五段:内控管理实践中的启示(如何更好地巩固内控管理)。
要实现优化内控管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反思和思考。尤其是在执行内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沟通和协调,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给予员工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员工自身也需要注重学习和沉淀,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控管理水平。
总之,内控案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内部控制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各项业务模块,找到弱点并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对内控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能够构建更加有效的控制机制,在企业的实践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不仅对个人有所帮助,也会繁荣整个企业的经营。
内控案例论文篇十五
财务内控是企业重要管理方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经营风险。通过规范和优化财务流程,财务内控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减少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实践中,财务内控案例经常发生,这些案例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通过学习案例,我深刻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并得到一些宝贵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财务内控案例教会了我重视细节的重要性。财务内控中的许多错误和漏洞往往源于对细节的忽视。例如,过去有一家企业因为未及时核对收入数据,导致大量收入被错误地计入了下一个月的收入中,最终引发了巨额损失。这个案例表明,在财务内控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被认真对待,细致入微地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其次,财务内控案例让我明白企业中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信息共享是财务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减少信息孤岛和信息滞后的风险。曾有一家企业因为财务人员没有与其他部门及时沟通,导致了采购部门盲目采购了大量库存,最终引发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从这个案例中,我意识到财务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运营情况,以确保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再者,财务内控案例使我认识到绩效评估的重要性。财务内控不仅要贯穿企业运营的始终,还要与企业的绩效评估相结合,以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曾有一家企业因为对财务内控绩效评估体系缺乏重视,导致了内控体系的僵化和失效。这个案例告诉我,财务内控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制度,而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以实现长期的持续改进。
最后,财务内控案例也提醒我风险意识的重要性。财务内控的目的是识别和管理风险,因此风险意识应该贯穿整个财务内控的过程。曾有一家企业在内控制度建立后,未能认真监控内控的执行情况,导致了内控制度的形同虚设。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仅仅有了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监控和评估内控的执行情况,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运作。
通过学习和总结财务内控案例,我意识到财务内控不只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体现。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财务内控的原则和要求,才能够真正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财务风险。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细节、加强信息共享、推动绩效评估以及加强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重视财务内控,加强对内控案例的总结与借鉴,共同推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内控案例论文篇十六
一是防患意识不强,疏于管理。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片面追究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
二是内控制度、管理制度不落实,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内部制度执行管理及员工不良行为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到位,柜员卡使用、授权及密码、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现金等基础会计管理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业务操作随意性,岗位制约缺乏有效性,部分重点业务环节存在操作风险。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对于银行风险内控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让我认识到了内部控制是无时不控的,是无处不控的,是无人不控的,是无事不控的。比照本人在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一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对自己的岗位要充满热情,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并做到遵纪守法,严以律己,尽职尽责,恪守职业道德。通过此次活动的有效开展,使我一定以此为契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出成效,多创佳绩,为促进工行的各项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太平支行 王荣
近期,我支行组织深入学习“内控与案防典型案例”,我认真参加了学习,并对“内控与案防典型案例”反复品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法律是无情的,并不会因你平时疏于学习,对法律知之甚少,思想中罪与非罪、违规与违法的界限模糊或无知犯罪而免于处罚;那一篇篇惊人的挪用、盗用和贪污巨款等案例,轻信和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为所有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员工敲响了警钟。沉思之后,颇多感慨:
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作奸犯科的人要想在现场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都是不可能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耳熟能详的话历经了无数前人的经验提炼,而作案的人却总带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高明,不会被发现,铤而走险。然而最终还是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而最终陷入痛苦的深渊。或许你们曾有过短暂的“成就感”或者提心吊胆地挥霍金钱的“幸福感”,但你们想过没有,你的这种所谓“成就”和“幸福”是建立在无数领导、同事、前辈,甚至无数后辈们辛勤劳动的果实之上?不用问你们是否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因为这些太抽象了,扪心自问,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人吗?你们拿什么来留给下一代?你们肆意践踏领导、同事对你们的信任,辜负父母对你的殷切希望,又与自己的目标——幸福、快乐背道而驰,而最终承受最多痛苦的人是你们自己和你们的亲人。
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识人并合理用人是将单位经营得好与坏的要害,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能力和兵力数倍于自己的袁绍,刘邦之所以能打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楚霸王项羽,用人得当就是他们制胜的法宝。就发案的那些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工作能力强的人,但属于那种很会抓老鼠又要偷主人东西的猫。对于这种人就应该用品质好、责任心强、原则性强、工作踏实的人与之搭档,那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骏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说的就是再能干的人假如放错了位置,那就会收效甚微,甚至酿成悲剧。对于我们这种非凡的金融单位来说,能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当然最好,假如二者只居其一,那么用人时“德”绝对应大于“才”。因此我希望领导在落实和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同时,也要注重各种人才的合理配置。
三、我十分珍惜我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它让我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跟男人一样养家糊口的成就感。我深知,假如放弃现在的工作而想再就业绝非易事。在这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人面前都布满着巨大的诱惑。但是,只要学会了在寂寞中坚守住人间最宝贵的真、善、美,坚守住生命的最朴实自然与纯净,学会将诱惑放在适当的距离之外,让它维持一贯的魅力,那么我就征服了自己。
的可能就是你自己。因此,在工作中和一起共事的同事共同坚持制度,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有效地抑制案件发生;新的规章制度涉及了日常业务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网点中的一员我将会认真执行上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规定程序办理业务每次一笔业务,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完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39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