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19:52:24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1-08 19:52:24     小编:书香墨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坚持不懈地反思和总结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基本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欣赏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一

近来,每当闲下来就去榕树下读文,总是觉得榕树下是所有里最纯净的一个,自然文字大多清新而自然,明媚温暖,而尤其看到同桌,校园,致闺蜜,我的高中时代,十年之约,回忆中的高中生活,这样字眼尤其敏感,必须得戳进去读完并写上给作者的留言才能酣畅。是的,这些关联词无一例外都是在写那段青葱的美好的一去不复返的--高中时代。

记得那是20xx年的夏天吧,我就那么不知不觉的成了一名高中生,那一年没什么特别,太阳仍然例行着自己的职责,一年一次不留情面的烘烤着大地,蝉儿在树荫里吱吱的叫着,学校后面的池子里莲花盛开的正好,围着池子跑着转着追逐着打闹玩笑的是童年的弟弟和小伙伴们,他们还在不知忧愁的年龄里享受着欢乐的童年时光。而池子楼上坐在房间里的我一边学着即将升入的高中高一书本里的新内容,一边羡慕者童年时期的他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因为父母职业缘故,那时我们一家仍是在学校校园里住。)

另一间房屋母亲做完家务正和邻居闲谈,邻居许阿姨是一位刚毕业来学校当教师的大学生,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已婚,当时刚满十六岁的我并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难题,却也大致听得出来是生活上的,发现她经常来家里和妈妈闲聊,聊的内容我已不怎么记得,只是妈妈大了她十几岁,作为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吧,她总是在耐心的听我妈妈的说话,不时的请教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这一天仍旧是这样,她们仍旧继续交谈着,我则在一旁做作业,许阿姨或许听到我的长吁短叹,便笑着对我说:“你啊,叹什么气呢,你这个年纪真的是最幸福的了,什么也不用愁啊,单纯的幸福,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知道阿姨有多么羡慕呀。”每每看到许阿姨温柔的笑脸,我便感觉很亲切:“哪有啊,小时候才是真的无忧无虑呢,现在大了,每天都要做功课,哪有弟弟那样幸福。”阿姨继续接着我的话说道:“我倒不觉得,小时候虽然无忧无虑,可是因为年龄小什么也不懂,回忆里只有玩啊玩,可是高中时代就不一样,什么都慢慢懂了,这样的快乐将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回忆起来才更加真实鲜明,而真正生活上的烦恼根本不是做卷子,考试,等待分数那样简单的了。考试再差也有分数,也有自己可以克服的难题,可是生活的烦恼根本是你想不到的琐碎啊。”

其实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差的人,平日里总记得不得好多事情,可能是脑袋的储存量只有1兆吧。但是这段谈话,如今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从未忘记,确定当时听了这段话,是若有所悟的,不然也不会记住,但内心里却总也不以为然,那时候的我还是极度的不能理解,就像许阿姨这么淡雅安静,睿智通情,勤劳善良的人,却能明显感受到生活带给她的脸上露出的烦闷,到底会有什么生活上的难题让她愁眉不展呢,待到许阿姨走后,我便跑过来问妈妈:“生活不就是过日子么,两个人相互体谅,以诚相待不就好了么。”妈妈一句小孩子家不懂,别操心那么多。就把我打发了。

带着疑问我坐到了高中的教室里,或许也算不得什么疑问吧,那时候关心的只是自己青春期的小情绪以及一些考试成绩的变化,早已经把那些抛诸脑后,在那个年龄里没有那样的烦恼,而往往没有体会到的烦恼,在自己这里永远也称不上是烦恼,如今自己在慢慢成长的道路上已经学会心理换位的时候,就已经不去巴巴的问妈妈,那个是为什么,这个是为什么,这个那个我都不能理解,是的,你不能理解是因为你阅历不足,假使你是上帝的幸运儿,永生也或许不会碰上那样的烦恼,那就用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世上的每一种烦恼吧,用自己的心胸和智慧试着理解每个人的苦楚,慰藉别人,借以自省,提高自己,至少不要做到重蹈覆辙,人就是这样慢慢长大成熟的吧。那时候的母亲或许就是用这样的智慧开解许阿姨,而许阿姨不是上帝的宠儿,正在经受着生活必经的过程。而八年后,当我坐在电脑前敲这些文字的时候,也已经知道自己亦不是上帝的宠儿,尽管妈妈竭力的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生活的干扰,简单快乐的成长,可是很明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逃过这一遭,成长过程中的磨难和痛苦还是要亲身一一经受,没有亲身经历人大多仍然还是不会借别人来自省,不会睿智到洞悉世事,不会顺手拈来,不会无忧无愁,那一种理想的未经历便开化的境界吧,人自身的局限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就像仙剑奇侠传里的剑圣。而人言可畏,人世纷繁,人际错综,人情复杂至极不是亲身体会又怎么能得到痛彻心扉的领悟呢。如若实在领悟不了,那就仅仅做到包容二字吧,海纳百川,心胸自然开阔。

那是20xx年的高二,一次期中考试,hz,fj,hy和我,我们一起被肥肥的讨厌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挨训,原因是考试考的太高,噗,那次考试因为我们抄了j的试卷,老师自然不信任我们的分数,都说这么可耻的事还怎么拿出来晒,哈哈,如今回想起来直觉得特别好玩,大概一生也只有这一次的好玩吧,作弊云云都可以自动忽略了。

记忆的画面零零碎碎,似乎二高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我们风风火火的身影,那时候的我们谈天说地,明明只有十分钟的下课时间,我们也不浪费一分钟的全部利用,我们一起谈论诗词歌赋,人生哲理,少年时的梦,成长的烦恼等等,我们无话不说的日子里,聊过暗恋,聊过忧愁,hy还记得吗,我们聊天聊嗨的时候,那个时候真奇怪,每次老师都会说你打扰我,或者故意在课堂上叫你起来回答问题,还把你与我的座位调开,嘿,谁让你长得那么黑呢。

接着说高二吧,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没有提,xmgg,这四个英文字母或许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吧,还记得那个像风一样的少年,第一次见面,是在晚自习放学后的路灯底下,那个如风般潇洒的背影,闯进了我的视线,那样帅气的背影我是第一次见,所以我故意悄悄的跑到你的面前,温暖执着的眼神在那晚橘黄色的路灯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在教室里教室外他总是一身白衣或者黑衣,从容的窗外走过,我远远的望着你,你从未发觉,我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你,默默地引你为知音,默默地为你写诗,终于有一天鼓起勇气把那些诗词拿给你看,却听到你辍学的消息,我看着你送我的丝巾不知所措,不舍,留恋,难过各种情绪都有,就是没有挽留,是的,对于你,始终是一颗祝福的纯净的心,感情来的莫名,去的也悄然,只能说少年时候的好感不能称之为爱情,那是鉴于友情和爱情之上的感情,像伯牙子期一般的感觉,只是当我认为你是我的伯牙的时候,我却不是你的子期。感谢你像风一样来过我的青春,没有遗憾,没有留恋,只有美好和回忆里的想念。不知道我为你写的诗你是否还保存,唯一遗憾的事,本期许要好好保护的那本贴满了你的信的本子却被我因为各种原因丢失,如今回忆也已经没有实物,只能凭心感受了。

日子就是那般如水一样慢慢流淌而过,在做过的每一张试卷中,在我们不知道的点点滴滴中,高三的那一年,感觉那般漫长又是那般短暂。漫长的是黑板上永恒不变的高考倒计时的三数位,短暂的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记忆。我们也会在压抑的书桌底下犒劳一下自己,又是hy踩着铃声来了,下着雨买了奶茶,那时的我们会因为一块五一杯的珍珠奶茶在课堂上因为老师转身而板书时,就着桌上堆满书成山的掩盖下偷偷的喝一口,而开心一整天,是啊,快乐就是那么简单,一扫阴霾的东西除了奶茶,就是和fj,谈论红楼梦,fj的记忆力是最好的,红楼梦电视剧里的歌曲,我是最先和她学着唱的,这本影响了我人生观的书籍和亲密知己的你一起分享真是人生幸事。那时候我们互相传看对方买的读者,意林,那时候我们下课的乐趣是去学校的书店买课外书和刘亦菲周杰伦以及喜欢的贴画,那时候我们共用一支笔,一个剪刀,一卷卫生纸,一个橡皮擦,甚至共吃一块馒头,共喝一碗粥,而之后的几年里,再也没有谁能够这么不客气,连带谢谢也不用说的走进我的生命里,那些温暖的人,温暖的画面,温暖的橡皮擦此生只留在了回忆里。

高三的我已经学了音乐,每天两个学校跑也着实辛苦,可是在音乐班里结识的好友们ly,xl,cd,mj姐妹,亦是好久也没了联系,不知道步入工作的你们是否还记得那年我们的高三。还记得高考集训时,同桌xl和ly对我的帮助最是大,她们不计高考的竞争残酷,很用心很耐心的一遍一遍的教我唱五线谱,教我难懂得乐理知识,这种情谊,这种纯真,这种友好,永远留在了高考前。工作中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和这份纯真比,哦,我错了,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哪有一点点的可比性呢。在我大学几年的时间里,每每看到乐理还会记得,这样的题目还是ly教过我怎么解的呢。呵呵。还有高三的元旦,可爱的王老师带着我们庆祝玩游戏,只是把班里同学分成两拨,每队轮流唱出关于某个字的歌词,无比简单的游戏,无比开心的我们,那时候为什么快乐就那么简单呢,仅仅是乐此不疲的玩着幼稚的游戏。说到这里,不得提一提我们可爱的王老师,王老师的敬业是我在音乐学习路上碰到的为数不多的最值得感谢的老师(还有一位便是我大学的声乐老师。)他幽默风趣,唱歌尤其动听,他满腔奉献教育事业,精心精细的育人,绝对值得当称一位好老师。其实单论他的音乐水平的造诣早已经超过某些大学老师,却默默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上,很累却能看到他的开心。大概他那满天下的桃李们,也如同我一样敬重他的,有很多很多。这也算是人生的财富和收获吧。

音乐考完之后,我就嘴馋又想吃学校门口的春卷了,那香喷喷的豆芽和鸡蛋被薄薄的春卷卷在一起,想起来就流口水啊。几年后回去,校园门口的春卷还是那么好吃,可惜奶茶店早已经关闭。校园里的意林,读者,火花自我们一届之后再没有卖的很火,刘亦菲早已经晋级为国际明星,贴画也已经没有嫣灵龙的身影,hy的周杰伦也沉寂多年蓄起了胡须,时间在走,人群在变,我们因为高考而各自东西。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每次班会过后都是人心惶惶,不知道那个站在讲台的凳子上发誓一定要考清华的数学课代表如今有没有实现她的理想,只知道一页页的同学录飘满桌前,同学们陆陆续续抽出时间照毕业照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预料到离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流行着一句话:“没有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我们几个除了hz和走的比较理想的学校外,剩下的纷纷留下来享受了高四的折磨,追求了人生的完整。其实那时候班里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高四,不是因为落榜,而是想通过高考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的让自己走一个更好的大学,可是清华北大只有一所啊,大家只想再在青春里努力一把,不争清华也争北大,都说心太高了跌的惨,我们就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我们的高四一样也会偶尔闲聊,偶尔吃好的犒劳自己,哈,是不是很没追求呢。

所以我们的高四也是多姿多彩的,因为学了音乐的关系,每次班里开班会,班长都会让我唱上一首歌,那时候的.我为同学们唱歌是开心的,自豪的,比起现在的慵懒,我只把歌声献给值得献给的人,无疑,你们是值得的。因为这歌声,不得不提一位少年,不知道你如今过得还好吗。我记得每次班会上唱完歌,你总是第一个递给我纸条,说喜欢我的歌,让我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语,你对我的鼓舞,我总是很开心的,虽然简短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真情实意,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介意过,只是一个心真就成了朋友。可是后来慢慢我发觉自己无意间已经闯进了你的心扉,并彻底扰乱了你的心扉时,而中断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以至于现在夜里常常梦到你责怪我,为什么没有给你留我的联系方式,呵呵,我只想你平平静静的生活,你的真诚,我无法投以回报,只会让我负罪感沉重,既然无缘,何需多言呢。后来大一组织高中聚会,见过你一次,也没和你搭话,更没有多余的解释,而今梦里常常还是愧疚于你,可是这样的解释你再也无法听到,你或许对我是带着疑惑的,时间久了你自然好了,又是几年过去了,此时你是不是早已立业成家我亦不得而知,此时的我只希望你一生幸福,一生平安。

都说戛然而止的回忆才会让人倍加怀念,而永恒的东西谁又会珍惜呢。我则不认同,大学也很短暂,但却很难再有这样深刻的记忆,那些年的珍贵在于人心的纯真,而这些一去不复返的纯真像幼时的口中吃的棉花糖一样,甜甜的,美美的,可是你吃了一口,还没细细品味的时候它就已经融化在胃里了。可是那甜甜的味道却让你回想起来心里仍然是美滋滋的,直到长大了,还想去买一个吃上一口,可是青春无价,纵是千金也难买得了,所以那些记忆只能像画面一样永恒的存在在脑海里,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都在不断的回忆和怀念。

还好我们幸运,活在这个有电话,有电脑,有发达通讯工具的年代。隔着千山万水,我们彼此联系紧密,大学毕业后,每当聚在一起翻看旧年的照片,谈论旧年的光阴时,就是我们最幸福最知足的事,而这样的幸福,因为各自工作的繁忙,也只会在年假后的小聚里悠闲几天。如今我们依然要面对生活的考验,在这无限的考验和措不及防中,我们慢慢学会适者生存,早已经收起来了我们曾经只喜欢黛玉特别讨厌宝钗的小性子,学会了包容和妥协。记得郭敬明说过:“如果成熟意味麻木,那我宁愿不去成熟”。因为这句话实在对小四欣赏不起来,因为在我心里,成熟并非麻木,成熟是淡然从容。成熟对于我来说是喜爱黛玉晴雯的同时,也能看到宝钗和袭人的优点。

许阿姨的话常常让我想起来就忍不住想念她,这次回家一定要去看看她。而成长的路上纵然崎岖坎坷,我们还是遇到了各自的缘分,尤其是fj马上就要订婚的你此时正沉浸在幸福的蜜缸里吧。但愿我们一路幸福着,一生平安着。我是还未踏入婚姻却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威力,可是终究对于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的,我还是没有发言权。还是把一切想的美好一些吧,就像民国结婚证书上的证词: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在未来,静待我们都炼成知性,美丽,自信,睿智的女人,是的,一眨眼之间我们都快奔了三,是该蜕变了,从女孩到女人,那就让我们做好面对一切未来未知繁琐之事的准备吧。

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字,就像许多无病呻吟的文字一样,我竟然也开始煽情的追忆起了我的似水年华。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一起去旅游啊,目的地是哪儿都好。只要和你们在一起,记得hy说一起九江的也因为各种事情未能实现,不如,在十年之期未到之前,在你我都未嫁之前,我们去开始一段旅程,好吗。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二

近一段时间,读普鲁斯特的《》。粗粗读过(洋洋240万字,够累的),叹为观止。若有时间和闲心细读,玩味之际可能快乐更多。这是一部奇妙的心灵独白史。没有紧凑的故事情节,只有滔滔不绝的文字奔涌至眼底,看了上句若不看下句,你猜不出作者会讲些什么;看了上段,下段的内涵你根本就推测不出来。几乎每句话、每段文字都是美的闪光、都是智慧的标题、都是真知灼见。

许多地方的文字,并不比人类历史上那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话逊色。这是一部散文式的`巨著。它好象撒满了五光十色的宝石的草原;草原上有花在开放,有草在生长,有虫儿在鸣唱,有蝴蝶在起舞,还有阳光雨露,电闪雷鸣,月辉彩虹。细看,在阳光下在草丛中随处可见宝石的闪闪烁烁。那是真的宝石,可他们象小石子一样多、一样不起眼。若没有阳光的映照,则看不见他们的闪光,还真不把它们当人间瑰宝看待。这阳光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读者的会心一笑或拍案一叹。而这些宝石也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作者随笔写的一个词或几句话。这词之精彩、这话之绝妙,不看想象不出来。

普鲁斯特对文学、美术、雕塑、音乐、建筑、美食、时装等高雅之物的欣赏知识达到专业人士的高度。普氏尤会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上流社会的男女心理活动。他笔下的少女和鲜花一样,自然而生动,敏感而娇美。他对人类的友情、亲情、爱情之体验之细腻,描述之细致达到空前之高度。他笔下的天空、大海、山坡、田野、教堂等美妙绝伦,变化莫测。我尤其喜欢他在乘车旅行时,透过车窗对沿途看到的风景之美的描写。

现实中,我也喜欢在乘火车时欣赏沿途的大好河山。可我的文笔之笨拙,难再现真实的风景之美的万分之一。普氏一代大家,那文笔就不同了。他能为大自然增色添彩。他对旭日和落日的描写我也赞叹不绝。红日初升的天空与落日的时分的晚霞被他的笔描写成天堂的景色。有趣的是,他很少描写满天繁星和月光皎洁的文字——我猜想这是因他身体不好,夜晚不大出门有关吧。普氏的文笔非常优美。

有的地方则是不露声色的幽默,语句或辛辣或俏皮。作者对上流社会那种无聊空洞而奢华的生活随时随地加以冷嘲热讽。他常常将某个实物东西当成有知觉、有思想的生命之活物来写,这颇符合佛家的万物平等之原则。他笔下的对话能非常逼真地再现书中当时当事的气氛和人物的背境。这些由书中人物说出来的原话是作者随心所欲地插进来的。由此可见作者的记忆力之强!有些地方,对于社会、人性的哲学议论有卢梭的风格。对于大自然风光的描写则有《瓦尔登湖》的影子——亦或反之;与《猎人笔记》迥异。

普氏笔下的少女都是一些天真烂漫而又不乏任性的精灵。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嗔一笑都展现出其纯洁心灵之海的波光艳影。有些女孩还喜欢恶作剧——淘气而又不失节制。他们都是天堂的使者,所以她们脸上都洋溢着阳光。她们也是海的女儿,因此她们在蔚蓝的海滩边追逐浪花,那么投入、那么快乐。我能从这些女孩身上看到郝斯佳的影子亦或林黛玉的遗风。我想每个少女——哪怕最平凡、最乡气——也能成为作家或画家笔下的艺术女神。如果能真实地再现这个女孩的肉体和精神之美,我们会发现这种美中的率真与随心所欲。

小女孩的美随时随地灵光—现又转瞬即逝——连她自己也意识不到适才美神亲吻了她。一旦她意识到这种美对人的诱惑,而想通过各种手段固定下来,保存起来时,少女已堕落成交际花了。但凡自然之美是不能参有人之意志的刻意。自然就是自然,如同生命、如同日月星辰、青山绿水。普氏深得其趣——他以高出女孩们的智慧与敏感与她们一块游戏,以便欣赏之、享受之、影响之。他以此为乐、亦以此为业。若不是写出这部惊世之作,他的生活,我们可以认为是曲型的纨绔子弟的空虚无聊的人生游戏。女孩们老了,但其妙龄年华却在普氏的笔下复活,这于人类之精神文化多么有意义!

我想普氏的创作生活定然不象路遥创作《平凡世界》那样“苦行僧”吧。普氏下笔万言,恣意汪洋,随心信笔,为所欲为。我看起来却非常累。拿此书当小说读那是笑话,只能当散文读,最好是当哲学著作读。那种阅读时的快感全来自闲而又闲、静而又静的时候。要想读的“过瘾”,最好找《基都山伯爵》和《红与黑》之类的快意恩仇的书来读。说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去“探险”,“洗涤”人心,则找《追》来读不错。我以为梭罗的《瓦尔登湖》与《追》是同一类书。普氏是靠精雕细刻人物的心路历程,来展现人间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在普氏所写的人物中似乎没有一个是我所倾心欣赏的。勉强说一个,我选安德烈。这个女孩聪明高贵、机智灵活;另外还非常大度和善良。

我向往的是普氏笔下的海洋、小镇、山坡、田野。我对普氏所描述的教堂尤为感兴趣。普氏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描写这些教堂,我则更愿去亲身感受教堂里的宗教氛围和《圣经》有关的文化内涵。我最想去的不是那些大都市中游人如织的著名教堂,而是安静肃穆的小镇教堂。这种教堂最贴近上帝,也最能代表教徒之虔诚。我也想听听普氏醉心的那段音乐——看看是如何地动听迷人。普氏笔下的贡布雷是一个迷人的小镇。该镇的真实名字为伊利耶——系普鲁斯特父亲的故乡。浪漫的法国人现在已将此镇取名为伊利耶——贡布雷了。镇上有小说中的饭店、点心、餐馆、杂货店等实物招待游客。因此,你根本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普氏虚构。

有人说,人们的情感中有两种幸福观的辩证法:一是赞歌形式,一是挽歌形式。一是现实的前所未有的极乐的高峰;一是永恒的轮回,无尽的追怀回归太初,回归最初的幸福。在普鲁斯特看来,正是幸福的挽歌观念——亦可称之为伊利亚式的——将生活转化成回忆的宝藏。普氏把“没有要点的故事”写得“兴味盎然”,其实是在普普通通的故事上,通过回忆之手涂上了空灵的五光十色的彩粉。人的回忆是奇妙的魔术师,能将一件小事,一段小曲,一幅小景凭空变成意味深长的启迪,美妙无穷的享受,绚烂多姿的天堂花园。有人怀疑这些幻化后的瑰宝是否真实时,普氏理直气壮地说是真的,我的回忆告诉我就是这个样子。

再说,哪部伟大的小说不是回忆录?世间一切都变幻无常、流转不定,惟有人的记忆是永恒的。诚然,一个人若只能在回忆中再现过去的美好时光,那只能是“回光返照”,只能算是月光似的没有温度的热情,只能算是挽歌了。这表明我们得人生开始“往回走”——回到我们来得地方,回到我们本来之所——我们走在思想情感的归途。这种回忆的滋味虽甘美,必定还夹杂忧伤与哀婉——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三

戊戌年乙卯月丁巳日,东北大地春已至,草长莺飞,岳母自鲁东归,携妻与妻妹,妹夫,为岳父三年祭。凌晨接站,虽有间可小憩,然七时需起程。五时半,即起床备祭祀用品。餐后出发,观路边之树、草,均有春意,仍抵不过日夜相思。虽已三年期,然妻之思父之情,历千日而放不下。

车至山下,阡陌纵横间拾阶而上,摆案回望向口处,水汽氤氲间,远山含黛,似眼前之纸灰飞舞,岳母祈祷间,岳父之音容浮于眼前,不能忘亦不敢忘,遂一纸旧日祭文盈于心间,于生平见性情,不胜唏嘘,今现于世人,于似水年华慰长相思:

岳父,姓陈讳来,祖籍山东即墨,于公元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农历三月初一)生于吉林敦化。卒于公元二0一五年三月三十日(农历二月十一)。

祖父陈秉仁,祖母武学琴,育有四子:长子陈有,次子陈德,三子陈罘,四子陈来。岳父二岁丧母,父继弦关文芝,育二女陈桂清、陈桂莲。

岳父虽幼年失恃致早年艰辛,然未改初心,性情温良,兄恭弟谦,坚强乐观,亲善家人,和睦邻里。岳父爱好广泛,性喜渔猎,亦精通二胡,爱引吭高歌,其嗓音犹具乌苏里歌者之风采,常有掌声响于不同场合。

土改年间,陈家被定成份为富农。然祖父重视教育,令岳父念书,期间囿于经济之窘、成份之困及中国社会之现状,失去深造之遇,于一九六三年毕业于敦化市一中高中部。归故里官地南村务农,兼任电工,末已,因其学历符合需求,被官地小学聘为代课老师,教幼童之体育,其教育生涯伊始。

公元一九六五年,因岳父工作能力突出,被教育机构派出任四道沟大队小学代课老师,一人单打独斗二年有余,期间有四道沟大队支持,将濒于倒塌之校舍重新改建,是为四道沟小学之雏形。四道沟任教二年,正值后世谓之“社教”期间,多才多艺多面手之“陈老师”形象已深入村民之心。

公元一九六八年,时官地乡筹建官地农业中学,岳父调至该校任初中物理老师,二年后,该校并入敦化县三中(现官地中学),任高中物理老师。直至一九七0年转为正式老师。其间完成函授大学本科文凭。三中任教期间,岳父一直担任班主任之职,十八年间,桃李满天下,视学生如已出,弟子评价陈老师“特护犊子”,是其“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之真实写照,历届弟子相聚,每提及此事具不胜唏嘘。

公元一九八八年,上级鉴于岳父教学优秀,擢其为林胜乡中学校长。上任伊始,即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之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建设好德育工作队伍,坚持以教学为主,遵循教学规律,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虽因失察致林胜中学校舍走水,然能东奔西走,多方筹资,任期内重建林胜中学,弃平房而建教学楼。竣工后,已是一九九0年,调至官地镇政府任组织委员。

任职期内,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工作中素有:政治清醒、公道正派、勤奋务实、清正廉洁之美誉。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却时刻怀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危机感,不为物所累,不为色所诱,不为誉所喜,不为失所悲。当得桃李满天下,门生遍布镇内四十五村,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

公元二00三年,岳父光荣退休。

初,岳父娶妻王氏玉梅,花好月圆,然上天不佑,王氏难产,母子皆亡。后继弦高氏淑珍,育一子二女。曰晓罡、晓飞、晓凤。幼子待哺,助高氏于教师住宅区开间小铺,虽针头线脑,口挪肚攒,奈何王氏之妹、高氏之弟、岳父之甥侄,因求学次第而至,即致亏空,亦无怨无悔,王氏之妹多为教师,高氏之弟入京为工程之师,甥侄各有机缘,皆能堂堂正正做人。长子晓罡婚后远走日本,契妇将雏省亲日,即为岳父之幸福时。晓飞,晓凤学后入公职,亦能遵父嘱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处事。

岳父于公元二0一五年三月三十日(农历二月十一)因缠绵病榻二年有余,耗尽最后一滴心血,虽有以上之功德,却不能挽其生命,于敦化与世长辞。

春去春来自有时,天地苍茫两不识;二月初十三年祭,追思父爱泪沾衣。

故人言,离世之人三年后,魂魄才知将远去,故于岳父三年祭,行文纪念,并作告别。

虽身消道灭,在世之人生活仍将继续……。惟祝天堂之上开心快乐,事事如意!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四

时光苒苒,我们一起走过的痕迹成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我们一起走过,代表我们曾经拥有;我们一起走过,代表我们同过去不再是一张空白的纸章;我们一起走过,代表你陪同着我一天天长大。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三年的时光,我们曾在一起哭过,笑过,感动过,叛逆过。虽然有过争吵,但也会很快忘掉。虽然快乐的时光已经过去,但那份最纯真的回忆将会埋在心底。有时候觉得每天只会做两件事,一是数着中考来临的日子,二是数着离别的日子。无论是哪一个都会让人害怕。现在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将成为过去。无论是快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离别。我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在一起的每一秒都不会转瞬即逝。

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向前走,走过的就成了最美好的回味。

似曾相识燕归来

记得我们班曾取得各种优异成绩,我们有着我们的骄傲。记得我们曾在楼上楼下追赶,快乐的奔跑,总是那样乐此不疲。记得我们也曾成为学校最头疼的班级,各种教育接踵而至,老师对我们闻风丧胆,虽然总装作若无其事,但心里还是很介意。记得我们曾一起见证学校的改变,记得我们曾在一起在军训中挥洒汗水。。。。。。转眼间我们竟有了这麽多回忆。

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向前走,走过的就成了最有价值的经历。

小园香径独徘徊

我们一边对未来憧憬,一边对过去眷恋。现在我们只能选择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关卡。我们是快乐的相逢,我们也要一个快乐的离别或是不要离别。只希望回忆走过的路时会有遗憾,但绝不后悔。追忆似水年华,憧憬美好未来。好像伴随我们一生就是“回忆”与“希望”。我相信当我们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时,幸福会听我们的话。

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向前走,走过的就成了五彩缤纷的回忆。

走过流金岁月,追忆似水年华,延续花样青春。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五

一张照片,是一个回首的故事;一张纸,是一把飞扬的彩笔;一个人,是床上的背面朝天。

心情不好时,吃麻婆豆腐,因为麻辣的味道让人陶醉。心情好时,吃麻婆豆腐,因为麻辣的味道让我清醒:吃不住辣的还吃,呆瓜!

总有一个闪过的梦,想站在最高处大喊一声:我来啦…其实我从来没有去过高一点的地方,因为总是让围墙挡住了视野,挡住了心的启航。

时常看到美的事,美的人,当然还有美的文,赏心悦目只是说给别人听的。从来都以为自己和别人的世界格格不入,不然为何我看到的是黑夜,别人看到了璀璨的星光。

朦胧的视野也是好的,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时刻是不是撞到了桃花运。其实我想说:大雨倾盆时,透着窗户,你的世界,你的心已然浇上了朦胧。

当故事有了结尾,当天气又变得晴朗,其实一切都还是那么美好,变得只是人,一颗心……。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六

星光灿烂,我听到天使从屋顶走过的声音;繁星点点,趁着无人的夜开始倒转。回想当初分别的失控,眼中泪珠失控。

哎,放不下吗?最终还是舍不得吗?“只是同窗了3年的同学而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我就这样告诫自己很多遍,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想着朋友的脸庞,念着属于我们的欢笑,重复着一遍又一遍伴着泪水与欢笑的歌谣,曾经的美好,似乎再也找不到。

我突然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在朋友这辆车上,有人要上来,就一定会有人要下去。可当列车停下来时,突然发现只剩下自己站在车上东张西望。

风吹打在脸上有点疼,耳朵也在嗡嗡作响。我开始断断续续地拼凑那一张张定格在心底的某个角落的底片,心里一半涩涩的,一半辣辣的,望着身边一张张更加张扬的面孔,我犹豫着到底应该舍弃哪一边。可我知道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已失去和未得到,而是把握现在。渐渐地,这些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终于消失不见,随风成烟。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七

秋日的阳光愈发显得可爱,放肆的再见黄的树叶上跳动,折射出一片晕眼的金黄。独自一人走在生活的路上,一如秋天的安静,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映衬着我的孤独的心,就这样,我不停的奔跑,不停的咆哮,感叹我的似水年华。

即使大宴宾朋于觥筹交错中,我内心依旧孤独。昔日知心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记忆深处的痕迹。

突然想起出现在我生命中的许多人,有的给我痛苦,有的给我欢乐。但是随着时间不知疲倦的向前奔跑,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慢慢的离我远去。

还记的刚刚懂得感情是什么东西的时候的我,曾经喜欢的那个女生,不知道暗暗做了多少承诺。现在再次看见她的照片时,再也没有了那种揪心的悸动。现在想起那时的我,站在人生转弯的路口时不知所措的样子,嘴角总是不由自主的滑出一丝笑意,这笑与嘲笑无关。

还记得在中学时意气风发的我,与知心好友高谈阔论,雄心勃勃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大声的朗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几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艰难的前行,再次见面时,已经少了年少时的张狂,多了几丝生活的皱纹。

时间使我慢慢地明白,我们正在渐渐的失去原来的生活,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年华似流水一样向前流走,而我们,只是河底的一株水草,任凭生活在我们身边溜走,想伸手抓住什么,却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无力。

已经有一些人开始走远,渐渐的就与我毫不相关,各自都有不同的方向,停不下来然后就越来越陌生,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相互背离。

记忆总是所有惆怅的根源,总是有些事情在不停的沉淀,让我们不忍触碰,直到慢慢地变为深不可测,变得我们自己也学会遗忘。

但是我知道,我们依然会记得对方,即便他给我带来不只欢乐,还有忧伤,还有泪水。只是却将对方放任心底,连同少年时的梦想一起。

身边的人在不断的变更,有人慢慢的离我远去,有人有加入我的生活,没有什么是会一成不变的,我们都没有能力去恒久的去对待一个人,没有勇气去面对守候一份感情。想要的东西总是很多,所遇的追求都无法停止。生活总是矛盾的,选择一些,放弃一些,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我们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规则,慢慢的变得冷漠,慢慢地变的眼中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因为似水年华,所以一再的回头都是不能被原谅的错误;因为似水年华,所以一切伤痛都会像流水一样滑过;因为似水年华,所以时间在摩擦,风在沉淀,树在开花。抬起头来,灰尘在阳光里飘摇,纠缠,然后落地,变得沉默,一如我们的记忆。时光急速的奔跑,像风一样从指缝间溜走,留下一地光的碎片。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头从哪些泛黄的记忆中抬起来,忘记那些飞舞的灰尘,然后,看见窗外那如水一样明净的阳光。

似水年华,一去就不会再回来。我们没有人能遇见未来,所以我们不知道现在做的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成功。当年的我喜欢在时间的河边放下希望的小船,却不知道它最后会被时间的河水无情的打翻,沉入时间的河底,最后只有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美好的希冀。今天的我若能够重新回到那时的河边,看见那时的我,不会粗鲁的阻止他,告诉他真相,告诉他未来会让他失望。我会说,孩子,放吧,一切都会像你想的一样。

时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太多的无奈甚至还有太多的伤痕。但是我们无法选择,放弃与选择,得到与失去,快乐与痛苦,这些矛盾的兄弟是时间留给我们的。而我们能做的只有把他们留在心底,任他们蒙上厚厚的灰尘,直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老眼昏花的时候,躺在摇椅上,把他们从心底取出,吹去上面的灰尘,静静的翻阅我们年少时的记忆,到那时不论是什么,哪怕是泪水,我想,它们中也全是温暖。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八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似水年华》)确实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小说。不但在法国,即使在国际间,都认为《似水年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这早已成为定论。英国的法国文学专家乔伊斯·m·h·雷德在他所编写的《牛津法国文学辞典》中,就是这样评价《似水年华》的。

人们早就说过,小说是生活的镜子,也是现实生活的横断面,是生物学或生理学上的切片。无论是短篇或长篇小说,在它的有限的范围的,强烈地深刻地反映某一个生活机体或生命机体的特性,而且不是一般的生活机体或生命机体,而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的典型的生活或生命机体。在世界各国一切文学产品中,小说是人类生活的最切实可靠的见证。然而在各国文学史上,能够负担这样重要任务的伟大小说并不多见。举例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这样的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普鲁斯特的《似水年华》也是这样的小说。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断面。几乎可以说:都是人类生活有血有肉的切片。

《似水年华》另一个艺术特点是“我”与“非我”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普鲁斯特曾经给友人写信时说:“我决定写这样一部小说,这小说中有一位‘先生’,他到处自称‘我’,我如何如何……”这位“先生”就是作者自己,这是无疑的。这么说,《似水年华》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吗?不完全是。小说贡彻始终的线索是“我”,但作者常常把“我”放在一边,用很长的篇幅写别人。正如哲学家阿兰指出,《似水年华》的作者要写“此物”时,必先写“彼物”对“此物”的反映。世界上没有不是彼此联系着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有我”,也没有绝对的“无我”。在这里,又可以指出《似水年华”的艺术手法与《人间喜剧》不同之处。巴尔扎克着重写“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巴尔扎克把作为他叙述故事的“物”的背景描写得仔细周全,凡是小说人物的住屋、屋子里的木器家具、人物的财产、现金帐目等等,巨细无遗,令人叹绝。可是巴尔扎克从来不写自然的背景,不写山水草木;也不写活的背景,也就是说,不写小说主人翁周围的其他活人。好象他心目中只有高老头、葛朗代等主要人物,把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深刻、生动。至于次要的人物,往往一笔带过,决不多费笔罢。其实巴尔扎克心中只有一个“钱”字。

作为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似水年华》和一般的回忆录以及一般的自传小说都有所不同。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回忆录。作者对回忆的概念,对于时间的概念都与众不同。他把今昔两个时间概念融合起来,形成特殊的回忆方式。比如他在儿童时期早晨喝一杯热茶,把一块俗名“玛德莱娜”的甜点心泡在热茶里,一边喝茶,同时吃点心,他觉得其味无穷。等到他写《似水年华》的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时,他重新提起这件事,好象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儿童时代,把当时的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人物都想起来了,好象“昔”就是“今”,“今”就是“昔”,“今”与“昔”结合,形成真正的生活。

所谓时间,实际上是指生命延续。“延续”一词是柏格森哲学的重要术语,所谓生命,就是延续与记忆。如果没有记忆,思想中就没有“昔”的概念。没有“昔”也就没有“今”,“今”“昔”两个概念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昔”与“今”的结合,就没有延续的概念,也就没有生命。所以有人说,普鲁斯特生命的最后十五六年是关在斗室中度过的,他把窗帘都掩上,室中无光,白昼点灯,他的时钟与我们的时钟不同,我们的时钟上的指针是向前走的,他的时钟的指针是向后退的。他愈活愈年轻,复得了失去的时光,创造了断的生命。

《似水年华》和传统的小说不同,它虽然有一个中心人物“我”,但没有贯彻始终的中心情节。只有回忆,没有情节。这是普鲁斯特对于法国小说的创新,但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表现他对于生命的特殊感受而创造的新艺术手法。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九

我站在那片斑斓交织的鲜艳花园,望着园子里祖父亲手栽培的植物,记忆之轮开始旋转,逐渐定格在那美丽花园。那曾经的美,已经随着老人愈来愈远的步伐,变得颓废起来,只不过最初的样子,依旧缠绕着祖父的笑容留在我的心里。

祖父喜欢花草,他曾无数次对我说:“植物的生命是可以带给我们感悟的,就像那仙人掌,”他指着角落里满是尖刺,格格不入的小植物,“即使它与这个世界相差甚远,它仍然好好地活着。”“原来仙人掌也可以活的这么美!”我暗暗地想着。

祖父退休后便成日地躲在家中的小花园里。那里是我儿时的天堂,高低丛簇的绿丛上总会缀着我数不清的礼物:越橘、蔓越莓,鲜亮的小果子埋藏在深邃的绿丛中,宛如几个顽皮的孩子,放荡不羁地在丛中玩耍,多么自在!

我总喜欢把摘下的果子对着金灿灿的阳光,眯起眼,灿烂的阳光照的我都睁不开眼睛了,我揉揉眼睛,回过头,就能望见祖父扬起的满是皱纹的嘴角。当我再长大一些,慈祥的祖父就拿捏着我的小手,握着铲子一点点一点点地挖开松软的泥土,再将种子轻轻地放进去。浇水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我会抢过祖父的喷壶,在空中肆虐地挥洒。祖父也不躲,就任由水珠落在身上,笑吟吟地看着我。

春去秋来,小小的花园容纳了越来越多的生灵,一阵清风吹去,五颜六色的花园便带着美丽在风中轻轻地摇曳。

直到那天祖父走了,留下后园的一片姹紫嫣红给我,正逢秋天,园子里的果树垂挂着殷殷的果实,树下的.花开得泼泼洒洒,无意之中,就愣愣地塞给我一团悲伤。

长大后,我又回到了这个地方。

祖父留下的那一片鲜艳已被疯狂的绿色所取代,它们自生自灭,有些凌乱,湿润了我的眼睛。我再次捡起角落的生锈的铲子和剪刀,深吸一口气,开始修剪那些枝叶。在园子里一块毫不起眼的角落里,长着一株无名小草。想当年,那就是我与祖父一起埋下的种子。在深邃的绿丛中,那一窜窜鲜亮的小果子招来了我的注意力。我像儿时那样摘下果子,在阳光下眯起眼,可是,当我转过身时,却看不见祖父的微笑。在园子里的另一头,我看到了那颗仙人掌,它的头上顶着一朵盛开的花,又为这园子增添了一番色彩。忙活了一整天,努力去重现那曾经美丽活泼的园子。

夏日的阳光有点刺眼,可轻轻地照亮了满园的翠绿,我看着披挂在墙上的爬山虎,覆盖了墙角的青苔,出墙的绿枝,以及地上不计其数的花。它们在风中开得随意而自由,像无数叛逆的孩子,恣意地释放自己最美的姿态。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

手捧普鲁斯特厚厚两册的《追忆似水年华》,我心中无限感慨。

这本书我其实并没有读完,所以这篇文章可以暂且算为它的“读中感”。普鲁斯特睿智的思想在我头脑中不断反射和共振,让我的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两个词:“时间”和“回忆”。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毛病,也从没想过用文字去表达这些时候的心绪与意念,可是普鲁斯特比我早一个世纪想到并做到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它并非描写他有多么愁、有多么痛、有多么苦,而是通过一种更巧妙却很自然的手段让读者自己去在哪一页页平常的文字下体验一种掩饰不住的惨淡的伤感——这个手段就是回忆。

回忆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你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想要去回忆一件事或一个物品时,我担保你十之八九的可能性是失败。可是,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原来你所经历的或拥有过的,在一个恍惚的瞬间与你正在经历或拥有着的现实重合了——比如贡布雷的形象和在莱奥妮姨妈家曾经吃过的小玛德莱纳点心的滋味——像一把钥匙正确地插入了一把锁,然后回忆的大门便被启开了,往事如潮水般涌进脑海。而这第二种回忆的方式确是强求不来的,也许在这一刻,也许在下一刻,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导致往事与现实重合的事物同样地捉摸不定。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你回避不开,也找寻不来。

时空的迷雾终要掩盖一切。而回忆,这种与时间相反抗而注定要失败的行为从本质上就是悲剧性的。我们都说,最珍贵的便是已失去的,将已经失去的重新搬进你的心灵,定然就会引发感慨、伤感,但同时又觉得快乐、满足。没有什么能比回忆更加伤情,却又没有什么能比回忆更加美好。回忆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却又是一切幸福的开端。我想,这本身并不矛盾,相反却是一种完美的统一。

普鲁斯特用他的笔将他心中无限的忧郁用时间当线,用回忆作针织成了《追忆似水年华》。他其实是一个过于敏感的人,一个小小的伤害在他来说就是无法承受的痛苦(妈妈临睡前没有吻他就使他难受了一晚上)。我也承认没有亲身经历这些痛苦,是写不出来这部小说的。但普鲁斯特的痛苦在我们多数普通人的眼中又不同了,它减淡为一种若有还无的愁思,相反却更能令人魂牵梦绕。时间在你的血管里流动,把一切已过去的或还未发生的循环到你的心——我们普通人依赖着它来生活,而普鲁斯特听到了心跳的声音。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一

就算光阴泯灭所有记忆,每颗心上某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题记

阳光灿烂的午后,我来到河边,静静地坐着,在寒冷的冬日里,这样温暖的阳光已经很少了。我望着那条大河,看它的流动,看它的波纹与浪花,看它将几只野鸭或是几片树叶带走,看大小不一的船在它的胸膛上驶过,看阳光将它染成金色,看鱼从它的绿波中跃起,在蓝色的天空,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然后跌落下去。

不知怎的,看着这些,我心中竟想起那即将逝去的初中生活。三年里,一直陪着我成长的一张张熟悉面孔一一在我脑海中呈现。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雨,一起放声大笑,一起伤心落泪,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功与失败,我们一起努力过,拼搏过。转眼间,我们就要分开了,我真的有太多不舍。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多年后,我是否还能清楚地记得你们每一个人,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脑海中的画面定格,画面上的你开心地笑着。我想:就算光阴泯灭所有记忆,但是你——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朋友,我应该永远也不会忘记吧。曾经你的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

我就这么在阳光下花了好长时间追忆我的似水年华,我发现我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你,笑的、哭的、哄我的`、安慰我的,那个在我生病时给我买药的你。我的青春从你身上流淌过去,一切的时光经过你的洗涤之后都带上了你的味道,我可以逃避一切,可这种味道一直围绕在我身边,挥也挥不散。

你送的那只生日小熊,我已经装好放回盒子里。现在的我已经可以不再握着那只小熊睡觉了,只是这样,我睡得没有过去那么踏实了,常会在半夜醒来,然后总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一样。现在的我仍然喜欢在雨天散步,可是你再也不会替我打伞,然后说:“不要淋雨,小心感冒了!”现在的我仍然不喜欢吃药,只是你再也不会买来药叫我吃了。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回忆。可最痛苦的是,消失了的东西,它就永远的不见了,永远的不会再回来了,却偏还要留下一根细而尖的针,一直插在我心头,一直拔不去,它想让我疼我就得疼。

现在,我真的好想好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可是,你还会再次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让我哭个够吗?我想应该不会了吧。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谢谢过去的一切,也谢谢你让我认识了另一个值得去珍惜的女孩。那个女孩会对我说:“我希望可以抱着你,让你好好地哭一次!”那个女孩还会对我说:“傻瓜。难过的时候,我一直都在。”

阳光太刺眼了,不然,为什么我的眼中会有泪水呢?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二

拿到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在整个年假期间竟然没怎么翻阅,着实觉得惭愧,于是,给自己定下了计划,刻下了时间,用任务来激发自己的纸质书阅读兴趣,很明显,效果还不错,于是就有了这篇随笔。

这是本意识流的书,所以,只研究书序就用了将近十多个小时,莫洛亚点评的很到位,我觉得,不比小说本身差。

目前印象最深的是这三点。

一,小说的主题:毁坏一切的时间和拯救一切的记忆对峙着。这对峙之间,其实就是我们彼此的人生。记忆胜利,你活在了过去;时间胜利,你没有了未来。得失之间,取舍之间,矛盾之间,颇多玩味。

二,一种奇特的表达方式—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用记忆里最深刻的食物味道可以形容你想表达的一切。书中文字这样呈现:好好看,世界的全部秘密都藏在这些简单的形式下面了。

三,除了上述两点,其实书还没开始读多少,但是收获已是满满,尤其是关于如何捕捉生活中美的本质理解,更是精辟:在一项描写中,人们可以无穷尽的罗列位于被描写地点的各种物体;但是真相仅在作家择定两件不同物体、指出它们的相互关系的那个瞬间开始披露。艺术世界中这一相互关系类似科学世界中唯一的因果关系。

每次读到这些,心里总是拿来印证自己觉察到的一切,深感无有不是,似乎是为自己曾经的疑惑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当然,书还没读完,当然会继续,就像人还活着,所以也要继续一样,带着过去,珍惜着现在,走向未来。

未来就应该是我小时候吃过的大白兔软糖:简单不失纯真,线条轮廓清晰,以及还没吃到嘴里时,心里就溢满的口水,到处是香甜。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三

我站在那片斑斓交织的鲜艳花园,望着园子里祖父亲手栽培的植物,记忆之轮开始旋转,逐渐定格在那美丽花园。那曾经的美,已经随着老人愈来愈远的步伐,变得颓废起来,只不过最初的样子,依旧缠绕着祖父的笑容留在我的心里。

祖父喜欢花草,他曾无数次对我说:植物的生命是可以带给我们感悟的,就像那仙人掌,”他指着角落里满是尖刺,格格不入的小植物,即使它与这个世界相差甚远,它仍然好好地活着。”原来仙人掌也可以活的这么美!”我暗暗地想着。

祖父退休后便成日地躲在家中的小花园里。那里是我儿时的天堂,高低丛簇的绿丛上总会缀着我数不清的礼物:越橘、蔓越莓,鲜亮的小果子埋藏在深邃的绿丛中,宛如几个顽皮的孩子,放荡不羁地在丛中玩耍,多么自在!

我总喜欢把摘下的果子对着金灿灿的阳光,眯起眼,灿烂的阳光照的我都睁不开眼睛了,我揉揉眼睛,回过头,就能望见祖父扬起的满是皱纹的嘴角。当我再长大一些,慈祥的`祖父就拿捏着我的小手,握着铲子一点点一点点地挖开松软的泥土,再将种子轻轻地放进去。浇水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我会抢过祖父的喷壶,在空中肆虐地挥洒。祖父也不躲,就任由水珠落在身上,笑吟吟地看着我。

春去秋来,小小的花园容纳了越来越多的生灵,一阵清风吹去,五颜六色的花园便带着美丽在风中轻轻地摇曳。

直到那天祖父走了,留下后园的一片姹紫嫣红给我,正逢秋天,园子里的果树垂挂着殷殷的果实,树下的花开得泼泼洒洒,无意之中,就愣愣地塞给我一团悲伤。

长大后,我又回到了这个地方。

祖父留下的那一片鲜艳已被疯狂的绿色所取代,它们自生自灭,有些凌乱,湿润了我的眼睛。我再次捡起角落的生锈的铲子和剪刀,深吸一口气,开始修剪那些枝叶。在园子里一块毫不起眼的角落里,长着一株无名小草。想当年,那就是我与祖父一起埋下的种子。在深邃的绿丛中,那一窜窜鲜亮的小果子招来了我的注意力。我像儿时那样摘下果子,在阳光下眯起眼,可是,当我转过身时,却看不见祖父的微笑。在园子里的另一头,我看到了那颗仙人掌,它的头上顶着一朵盛开的花,又为这园子增添了一番色彩。忙活了一整天,努力去重现那曾经美丽活泼的园子。

夏日的阳光有点刺眼,可轻轻地照亮了满园的翠绿,我看着披挂在墙上的爬山虎,覆盖了墙角的青苔,出墙的绿枝,以及地上不计其数的花。它们在风中开得随意而自由,像无数叛逆的孩子,恣意地释放自己最美的姿态。

我舀起一瓢清水向空中泼洒,水珠在阳光下滚动,我仿佛又看到了祖父的笑容,又看到了那曾经美丽的园子。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四

《追忆似水年华》是20世纪法国伟大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这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全书共七大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追忆似水年华》长期占据“买了来读不下去的书”榜单前三甲。在普鲁斯特生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阅读的切入点,谈谈如何不厌倦、不放弃地读下去吧。

1我们先来看看毛姆的建议。

对于《追忆似水年华》,毛姆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就在我们这个时代,法国产生了一位堪与历代大师媲美的伟大小说家。那就是马塞尔•普鲁斯特。……我自己就曾说过,我宁愿读普鲁斯特读得厌烦,也不愿意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解闷。”

“重读这部作品,我们大多数人的态度也许会变得比较清醒:普鲁斯特其实经常重复,他的自我剖析也许繁琐,对妒忌心理的分析冗长而乏味,即使最有耐心的读者最后也不免生厌。”

觉得看不下去的小伙伴们,你们不要对自己的耐心和鉴赏力产生怀疑!就连毛姆也会这样觉得呢!在产生了这个认知之后,你们从自我怀疑中解脱,心态就会平静得多了。再遇到不耐烦的地方,就不要强迫自己非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下去了。

普鲁斯特毕生所学所思,都融汇到这一本书里。这本“一生之书”所承载,远远超出一般书。而且,作为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他继承了雨果、巴尔扎克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观。因此他的书里囊括了美术、音乐、军事、词源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解。按照毛姆的这条建议,其实你大可以把不感兴趣的知识大段大段跳过去。比如,如果你不是对词源学特别感兴趣,第一册和第四册里面各十几页的词源辨析就可以不太有罪恶感地粗粗浏览了。

2“尽管如此,他的优点还是远远超过他的缺点。他是个具有独创精神的伟大作家。他的观察细致入微,他的创造力与心理透视力无与伦比。”

毛姆指出了《追忆》的重大优点。你可以看看普鲁斯特是怎么样观察和去描写的,如果你仔细想想他的巨大的好奇心、独创性的视野和视角,应该会对你的观察和思考方式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美妙的影响,其实是很少有作家能够提供的。

3毛姆钦佩地列举了普鲁斯特小说中的一长串人物,说从未有作家在一本书里写活这么多人物,给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他对普鲁斯特的幽默感也非常钦佩。“我相信,他在未来将作为一个卓越的幽默作家而受人称颂。”“我劝你在读这部大作时,虽然有许多枯燥的地方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但是那些描写维尔杜兰夫人和夏吕斯男爵的文字却千万不能遗漏。这是两个刻画得最淋漓尽致的喜剧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多见的。”——这可能是一种矮化的读法,因为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不存在完全的喜剧性或悲剧性,这些人物有多个侧面,如同被精琢的钻石,每个面都在太阳下熠熠生光,达到一种悲欣交集的、几乎是上帝视角下的和谐。但无论如何,从欣赏书中人物的幽默感出发去阅读,是一种快乐的、也不容易吓到自己的方式。

4我们再来看看本雅明是怎么说的。

“这个无足轻重的势利眼、花花公子、社会名流竟若无其事地捕获了这个颓败时代最惊人的秘密,好像它不过是另一个疲惫不堪的斯旺。普鲁斯特被挑中了来为记忆把十九世纪孕育成熟。” “普鲁斯特对那些进入贵族圈子所必需具备的训练从不厌倦……”

本雅明非常干脆地指出普鲁斯特是个看透上流社会秘密的势利眼、花花公子、社会名流。如果要做一个我们熟悉的类比,这本书以其描写的社会阶层而言,就是西方世界的《红楼梦》:吃穿用度,起居交际,语言习惯,人生遭遇,一应俱全。有一千年家族历史的大贵族和掌握法兰西命脉的大金融家的终极对决——这也是一个阅读的切入点——有这样真实的上流社会的恋爱、饮宴和斗争,谁还要看yy出来的总裁文宫斗文呢!

当然了,就像《红楼梦》一样,《追忆》也超越了他的阶级性。“普鲁斯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铁石心肠,是一个走在其阶级前面的人的桀傲不驯。他是他创造出来的世界的主人。”(《本雅明论普鲁斯特》,张旭东 译)

5《追忆》不是一部“拿起来就必须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强迫症类型的作品。普鲁斯特在细节上的趣味,对意象的感受力和优美的行文,使得随手翻开一页就读的碎片化阅读成为可能。每天晚上睡前读半个小时,像吃甜品一样慢慢的,一口一口的来,怎么样?以下引文同样来自本雅明:

马克斯•乌诺尔德是一位具有洞察力的普鲁斯特读者,他指出“无聊感”就是这样从普鲁斯特的行文中产生出来的。他把这称为“没有要点的故事”。他写道:“普鲁斯特能使没有要点的故事变得兴味盎然。他说‘想想看,亲爱的读者,当昨天我把一块小饼干浸泡在茶里时我想起了孩提时在乡间度过的一段时光’。他为此用了八十页的篇幅,然而这一切是这样迷人,以致于你不再是一个听故事的人,而是变成了白日梦患者本人。”在普鲁斯特笔下,“平平常常的梦一旦被讲述出来就立即变成了没有要点的故事”。

6《追忆》对于爱情、尤其是对于性嫉妒的描写独树一帜,非常适合打算恋爱、正在恋爱、以及失恋了的读者来读。

个人非常推荐第一卷的《斯万之恋》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是书中最为完整而微的一个故事。如果你希望从《追忆》里面读到一个故事,那么就只读一读《斯万之恋》吧。这也是非常好的。

哈罗德•布鲁姆指出了《追忆似水年华》的“治愈系”的一面:

“……我总会想,普鲁斯特确实是医治那些身陷不幸爱情或者迟早如此的恋人们的良医。可惜的是,他的药方也与其他所有疗治爱情的药物一样,只有在病痛——甚至是其纯粹的形式即嫉妒——结束之后才会发挥效用。他提供的是追寻往昔的抚慰,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够接受的。当我们终于知道嫉妒不过是一首淡淡的诗,甚至显露不出它其中深藏着的三四张面孔时,这是一种姗姗来迟的喜悦。”(《西方正典》,江宁康 译)

还想再说一句,个人觉得读过的最好看的爱情故事,就是《斯万之恋》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了。

7对于普鲁斯特来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一生之书”,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如此。初读,再读,随着岁月增长再读,我们的理解和体会也会不断加深。让我们开始初读吧。开始再读吧。开始再一次重读吧。安德烈·莫洛亚说,没有人比他更善于帮助我们在自己身上把握生命从童年到壮年,然后到老年的过程。

最后,分享本雅明一段让人眼眶湿润的文字:“普鲁斯特不可思议地使得整个世界随着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一同衰老,同时又把这个生命过程表现为一个瞬间。那些本来会消退、停滞的事物在这种浓缩状态中化为一道耀眼的闪光,这个瞬间使人重又变得年轻。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时时刻刻在试图给一个人生整体灌注最彻底的意识。普鲁斯特的方法是展现,而不是反思。他的直觉是:我们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各自生活的真正的戏剧。这正是我们衰老的原因。我们脸上的皱褶登记着激情、罪恶和真知灼见的一次次造访,然而我们这些主人却不在家。”

《追忆似水年华》被康诺利评为“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作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说实话,我没读过完整版的《追忆似水年华》,只是看过一些简易版的,所以在这里,我只是简单谈一谈它在体裁上的创新之处。

首先,作者将现实和梦想联系在一起,是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小说,这是它的创新之处。作者在回忆和现实中徘徊,虽然讲的都不过是简单易懂的事情,但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起的效果完全不同。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讲述同样的故事,因为人的生活本质没有变,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命在无时无刻走向死亡这一事实,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用回忆的方式来抗拒死亡,抗拒遗忘,在梦中,或许一切都不同,但于再另一面反应社会现实,逃避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面对。小说将现实与梦想之间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虚幻来表现真实往往直接比揭露现实更有震撼力。

其次,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很特别,不仅仅叙事,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特定的中心人物,都不是完整的故事,也没有明显的贯穿全书的线索。它主要以描写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活动为主,看似一个个之间支离破碎的,但是却是形散神不散,可以分为多个独立完整的小说,这和传统的小说截然不同,没有特定的主题比只有一个主题更能吸引人,真所谓单音节的旋律是无法与宏大的交响乐相提并论的。

《追忆》在叙述角度和结构形式上的创新是具有革命性的,但在有些方面又具有两面性,呈现出一种转折点的面貌。首先,它的叙述者不是全知全能的形象,具有多重性,即有自我的多重存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主导的自我也发生变化,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变化。但是在每一个断片也就是分裂的时间段内的自我并不呈现为分裂状态,而是呈现为单一显性自我的主导性和多种隐性自我的和平共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小说中的“我”应分成两个主体,一个是行为的主体即主人公,一个是叙述的主体即叙述者,“叙述者秉持着叙述大权,但是他把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权利交给了主人公;叙述者虽然拥有全知的意识,而身在局中的主人公只有有限的意识。但是叙述者尊重主人公的局限性,并不要求他跟自己一致”。

这与卡夫卡是不同的,卡夫卡的分裂的自我是同时存在的。这也是昆德拉认为卡夫卡作为真正现代性的开始在文学史上具有比普鲁斯特更重要的地位的原因所在。在昆德拉心目中的小说史里,“是卡夫卡开辟了新的方向:后普鲁斯特方向。他构思自我的方式是人们完全意料不到的。……卡夫卡确实时时表现k的各种想法,但这些想法都仅仅是关于即时处境的……任何可能超越于这一处境之外的东西都没有向我们展示。”

以上内容由本站站整理提供。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五

对已逝生活的回忆是我们短暂人生里可以把握住的东西。它只属于我们自己,绝不会有人来偷,来抢。所以,面对回忆时我们获得了在直面仓促的现实和遥望不可预知的的未来时所不能得到的一种平静。

我有时候想象,回忆或许是时间在浩瀚宇宙里经过时遗落在人间的礼物。

时间是刮在某个人生命里的风,它带来了每一个人生命里的一切。

它还想带走一切。

而人类用全部的文明所能抓住的,不过是一点灰烬,一些叶子,它们从时间远去的指缝间向四面八方飘落,无穷无尽地飘落下来,覆盖了整个地球,这就是我们的文明。

文明就是我们的整个记忆,整个人类的集体记忆。我们永不会忘记,她从时间的指缝中怎样落下来,她从整个人类面向天空的仰望中怎样落下来,她怎样落在我们的纸笔和文字里。

多么渺小,又多么辉煌。

而我想,刮在每一个人生命中的大风,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总有一些东西是只属于你自己的。她在我们文字记录的文明之外。

文字和图画记录不了她,没有别的人能拥有她,她只在每一个人的内在的世界里。

她是的'。

所以,遗忘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

遗忘之外,我们一无所有。

而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一定是你所不忍猝读的。

它讲述着,在与时间的抗争里,我们终于失败。

它讲述着普鲁斯特一个人与时间的战争。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会有一种被淹没,被覆盖的窒息感。他来自普鲁斯特不厌其烦的描述,和那些细致到纤毫可见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普鲁斯特一生多病,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所以现代人普遍的时间焦虑在他身上几乎成为一种神经质。

他奇特的一生在逼仄的现实与已逝的过去之间不断交织往来,即使是一件在当时毫无意义的小事,当它成为回忆并且幸运地在某个时刻进入现实,他也会用一种极度重视的眼光去打量它。

我说过,回忆是美的,它具有一种温柔的品质,和安稳的力量。

可是我也许错了。美也是一种毁灭的力量。回忆的确曾逃过时间的虏获,可是他仍然是不安定的,如果我们不注意,他随时会从我们的记忆中再次逃逸,永恒消失。他仍然是我们焦虑的根源。你可以想象,普鲁斯特面对一件已逝的事情突然再一次降临时的心情,我想那一定不是满足,也不是安慰,他像看着一个深爱的人突然出现在幽深的黑暗之渊,她很近,近到你可以清晰地看清她的眉眼,可是她又离你很远,她随时可能再一次滑落深渊进入永恒的黑暗。

那就是遗忘,它残酷得接近了永恒。

普鲁斯特一生都在拒绝遗忘。

那是一种伟大的拒绝。

它源于在时间伟大而人类渺小之间却依然保持的人类尊严。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六

为什么人类对于嗅觉记忆十分敏感?这和我们的生存也息息相关。相比于视觉,闻到风中传来的血腥味往往意味着附近有猛兽出没,这让我们的祖先更加警觉,也更能够提防可能随时出现的危险。如果对食物特有的气味更敏感,我们的祖先也会增加生存的概率。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最为人称道的“麦德兰场景”里,叙事者普鲁斯特在品尝麦德兰小蛋糕时,感到“一种舒坦的快感”,普鲁斯特想要知道这种奇妙的感觉从何而来,然而这种感觉却在第二口第三口中越来越淡薄。他苦苦思索第一口蘸茶点心带给他的强烈感觉,“这渺茫的回忆,这由同样的瞬间的吸引力从遥遥远方来到内心深处,触动、震撼和撩拨起来往昔的瞬间”,最后,回忆终于“从混沌的黑暗中浮升起来”,“浮升到清醒的意识表面”,他终于不自觉地记忆回放,回想起小时候礼拜天去教堂做弥撒之前,姨妈给他吃蘸茶的小蛋糕的情形,大街小巷和花园此时都从他的茶杯中脱颖而出。麦德兰的滋味从此镌刻在普鲁斯特的脑海里,让他日后一尝到这种“精致的欢愉”就会想到永远逝去的童真、亲情和家人。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七

《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着,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普鲁斯特看来,人最真实的世界是在回忆之中,因为回忆,人们才感受到时间的存在。而当前的瞬间,却常常因为有太多各种各样的考虑而平淡地掠过去了,直到变成回忆之时才显示出其真实的价值来。而回忆的产生,不是靠对某个细节,某个情景的主动的追忆。而是在某个时候,因为某个微小的感受与昔日所经历的契合,从这个小小的感受,回忆便自然地展开到面前来。

读《追忆似水年华》,很自然地让人想起雨果的话:“比海洋和天空更为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普鲁斯特的生活不算太曲折,生活阅历也不算太丰富,生活所见也是有局限性的。他没有高尔基这样的坎坷多难的青少年时代,也没有杰克·伦敦和海明威那样的传奇经历。如果没有写《追忆似水年华》,人们在墓地回顾他的一生时大概非常平淡。

作者整本书都在写他一生的回忆,我觉得虽然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将那些幸福快乐的事情留在回忆当中,可是当离开《追忆似水年华》,离开普鲁斯特,在我们平凡的现实之中,当岁月凋零,时光落寞,青春了无凭据的时候,又有谁会守在谁归家的那条林荫路旁,等待着永远不会出现的谁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要只生活在过去的世界里,即使过去的回忆再美好,那也只是过去,现在的世界才是真的,我们要好好的度过现实中的每份每秒,让自己在以后能够真的追忆属于我们自己的似水年华。

这本书极其细腻的描写,把每一个细节刻画到几千字。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强,每个人的鲜明特点都在每个记叙中很明显的显露出来,即使是再多的人物,作者也能很深刻的描写出想要通过此人所要阐述的一些人世间的看法。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八

读《追忆似水年华》,我意识到了一种开合有度的张力。作者善于铺开、积累、丰富、充分展示,圆满合围,在别有情趣的描述中,活画生活,活画人物,抒发感受,浓郁生活气息久久弥漫,从而形成耐人寻味的美感与力度。

一种内在的东西(力量),让你看到这部分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联想下一部分。以后会怎样呢?是啊,作者将有哪些(什么)有趣的东西来满足你呢?在作者徐徐渐进的叙述中,那些人物内心流程,豁然呈现于你眼前,与作品整体和谐相融,缓缓流露出迷人的气息,极像是一张巨大严实的网。你无处可逃;你深深迷醉。那种富含激情的语言显得那么雅致。我觉得自己的心追随着作品内在的那种激情,与自己的躯壳渐行渐远,与作品融为一体。这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渴望得到了满足的快感。就像是流连于一所风光旖旎的公园或者其它什么地方。你会舍不得停下你的脚步。对,不舍得有些许停留。你会一直兴味盎然地游走、顾盼,将目光所及摄入心扉,一点一滴都不肯放过、遗漏。对,就是这样。品读有如散步。有如在空气良好、环境幽雅的场所放飞心情。或许你能感觉到,鸟鸣,风动,花香,以及浓郁的人情世事。那种纷繁庞大的场面调动,激起你内心由衷的愉悦。你没有理由排斥、拒绝它们。你满心欢喜地接纳它们。那些天使一样的感触、那些精灵一样的思想——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摧毁你不竭的关注它们的热望。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而代之。没有理由。不用辩驳。一切如行云流水。一切顺理成章。

落笔总在人物内心。姨妈对“变故”的“排练”与“演出”之乐此不疲——“把她热衷于虚构的曲折情节引进自己的日常生活,好让日子过得有点意思。她有时心血来潮,突然假设弗郎索瓦斯偷她的东西。于是她巧施心计……她只消一句话便能使弗郎索瓦斯顿时吓得脸色发白,这种直戳对方心窝的做法似乎很使我的姨妈尝到一种残忍的乐趣……”;姨妈那极富情趣的“小日子”——“她装做轻蔑、其实很深情地把这种日子称之为“我的小日子”。……”;那妙趣横生的“连天空也改变了模样”的星期六——“人们一早起床,……就开始无缘无故地感到一股团结的力量而精神抖擞起来……”;与人为善、谨小慎微的凡德伊先生和他的虽然一副假小子相却楚楚动人的女儿凡德伊小姐——“当仆人通报我的父母来访时,我看见凡德伊先生忙把一首曲子放在钢琴架上显眼的地方。但是当我的父母走进客厅,他却又把曲谱收了回来,塞到角落里去。他一定怕我的父母以为他之所以见到他们如此高兴只是为了可以给他们演奏自己的作品。……”“那位脸上布满雀斑的莽撞的女孩子,目光中往往流露出温柔、敏感、甚至羞怯的表情……我突然闻到山楂花发出的一阵阵……气味。这时我注意到山楂花的花瓣上有几处发黄的斑点,我想像这气味就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就像从点心的焦皮下发出蛋黄的香味,从凡德伊小姐的雀斑下散发出她双颊的异香……”

一方面,作者笔触进入人物内心,精心刻画,无所不到,另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剖析人物内心。感性与理性巧妙交织,结成一张大网。让人既能够切实意识到时间的流逝、美好生活的一去不复返,又会自觉地反观这种流逝,感叹这种流逝,思索这种流逝。对人物细腻准确的心理刻画,使得作品行文深情优美,蕴藉隽永,丝丝入扣,纷繁不乱,动人心弦。无数这样美妙而富有张力的描述,使我们的阅读欲望得到了满足。另外,正在进行中的(正在回忆中的)生活情景与时间关系的交错变化,也带给人极好的艺术享受。

能够源源不断地激发你的阅读欲望,使你不计疲累,忘记辰光,情绪饱满,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沉浸其中,敢说不是普鲁斯特的馈赠?尽管你与作者毫无瓜葛,置身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与他心灵有所沟通,意识达到了交流。这便是不朽巨著的魅力。

追忆似水年华论文篇十九

——题记

雨水如鞭,抽打着窗,雷声如雨,大骂着地,闪电如眼,怒瞪世间。我坐在桌前,触目惊心的红叉让我不敢直视,被揉成一团的草稿纸一个接着一个地跳进了桶里,树在雨中叹气,直不起腰的小草也犹如我这般黯然神伤,那沉重的雨点也在不甘,我的心好似蒙上了一层捉摸不透的黑纱,迷茫不已。

我呆若木鸡地望着窗外,手中攥着那张令我忧伤的试卷,心中没有任何思绪,头脑一片空白,耳边绕着心生厌烦的“嗡嗡”声,奶奶带着老花眼镜,半眯着眼,手中端着一份报纸,殊不知她已打盹过数次了,有时还有轻微的呼噜声在房间里回响,这让屡受重创的我心生厌恶之感:“你出去,我作业还没有写完呐!”奶奶从半梦中惊醒,缓缓地摘下眼镜:“好吧,我先出去,写完了叫我,还有……”我已不想听奶奶的絮絮叨叨了,赶忙打断:“知道了,快出去。”奶奶迈着沉重的步伐出去了,门也“吱呀”刺耳一响,好像在责怪我。

当我正暗自庆幸着,准备再次回到那悲惨世界时,一阵欢快的脚步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嘭”的一声撞在墙上,“来来来,尝尝这茶,刚泡的,还热乎着呢,快尝尝!”我接过这茶,轻抿一口,苦涩得让人眉头紧皱,整个味觉都好像要丧失了那般,怎么会这么苦?我刚想将它搁在桌子上,随即,竟有一股淡淡的难以察觉的清甜在我的味蕾展开,它的香气逐渐在整个房间蔓延开来。是呀,几次考试失利了又怎样?多加练习就好了,何必这么沮丧?所谓先苦后甜不是吗?这样的一个念头由一个细微的光点慢慢增大,逐渐布满了我的整个思想。是呀!我应该乐观面对,积极向上,就像这杯茶一样!

我顿时觉着,手中的这杯香茗更清香了,奶奶笑了,我也笑了,整个房间洋溢着快乐的.气氛,我的眼前氤氲起一片雾气,一滴热泪悄然滑落,继续喝茶,心中的黑纱被温暖的手缓缓揭开,窗外的乌云也散开了,我的心就如干涸的田再受滋润。

年华似流水。回首追忆,我已长大,不再迷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4520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