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学教案(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01:11:05
认识小学教案(优秀17篇)
时间:2023-11-09 01:11:05     小编:GZ才子

教案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你需要有关教案的范例和模板,可以参考下面的教案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认识小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一些常见的.夏季用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能按照物品的作用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太阳镜、帽子、扇子、电风扇、空调、短袖衫、裙子、凉鞋。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夏季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

难点:按照作用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了解哪些是夏季用品。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请你仔细的去看一看,然后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些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最后想一想哪些东西是夏天用的就将图片插在操作纸上,将不是夏天用的东西放在中间的盒子里。

(2)幼儿操作。

2、按照物品作用进行分类。

(1)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喜欢找好朋友,它们找好朋友的方法非常特别听仔细了:相同作用的就是它们的朋友了,请你来帮帮它们找到它们各自的朋友。如果是在一起的好朋友请你放在一条横线上,另外的朋友就放在第二条、第三条线上。

(2)幼儿操作。

(3)请问你有没有碰到困难?请你来说说你的困难,我们一起帮你解决?

3、对于夏季用品的作用进行小结。

(1)师小结:夏天是非常炎热的,有了这些夏季用品以后我们就不怕夏天了。夏天也会和其他季节一样开开心心地、舒舒服服地度过的。我们谢谢这些夏季用品。

(2)再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如果你完成了你就拿好你的操作纸,说说看谁和谁是好朋友都有什么用?如果还没完成的你可以继续完成你的操作。

认识小学教案篇二

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

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

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桌面有周长。(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

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

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

师:图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因为它有缺口。

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

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请叫出它的名字。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生1:用尺子量。

师:真会思考,你想到测量工具。怎样量请你来示范一下。

生1:选了长方形,边演示边说: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生2:(急切地):其实不用每条边都量,只要量出两条边就行了。

师:量哪两条边?为什么?

生2:量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宽也是相等的。

师:量完怎么办?

生2:长×2+宽×2。

认识小学教案篇三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的外观: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

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1-4。

认识小学教案篇四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认识小学教案篇五

(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2)不仅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

评:在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

认识小学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名称。

2、能够分辨出椭圆形物品。

3、分辨椭圆形的基础上能够勾画出图形。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熊猫大图一张、习题图人手一张。

2、黑色水彩笔、铅笔、三角形,圆形、各种椭圆形物品图及物品。

3、软(铅)丝。

活动重点:认识掌握椭圆形。

活动难点:能分辨椭圆形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变魔术引出――椭圆形。

“小朋友,你们猜猜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什么?‘百变丝’它非常厉害,快来看看!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圆形)在变变变,使百变丝变成椭圆形,问现在是什么图?

小结:长长的圆、扁扁的圆。我们都叫它椭圆形。

二基本部分。

2交流观察复习图形。

(1)教师依次出示其他图形,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形状?

(我们学过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个是椭圆形)。

(2)观察椭圆形图片。

(3)在相同的筐子力找到相同的物品。

游戏给图形宝宝找家(依次出示各图形的箱子)。

――把筐中椭圆形的纸卡送回家放入箱内。

――教师做确认。

3、画一画。

(1)再一堆物品中找出椭圆形并划横线(铅笔)。

(2)教师巡回指导。

(3)画熊猫(自己做)。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你们看看跟电视中有什么不一样?(没涂色)熊猫那些地方时椭圆形?请吧椭圆形部分涂黑。

三结束部分。

延伸:和圆形比较。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这节活动我们班小朋友很配合我,整个活动氛围都很不错、设计的环节也在一环紧凑一环、我觉得在教具上准备充分对于正堂活动的.推动很大作用、看着孩子在观察探索中摸出规律我很高兴、孩子们自身也在其中去认知、感知。

其实准备东西倒不难,最难得莫过于去引导孩子、让孩子跟你的流程走、我每次就会害怕去提问、害怕出错、有点可笑了、还好这节活动很顺利、我才舒口气、我是很想改变下自己有些教学方法。

这节活动除了这样上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去进行可以制作今天学的图型、让孩子在班中找图形等等・・・・・・・・我在教学上还得要继续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成熟。

设计意图:

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延伸认识椭圆形,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对椭圆形产生兴趣、整个活动轻松愉快、幼儿能够很容易的掌握内容、很有意义。让幼儿能在生活中找出有关椭圆形物品及能分辨与圆形。

认识小学教案篇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认识小学教案篇八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

(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

(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

(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认识小学教案篇九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1秒的价值。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生:(惊叹)。

生:12秒91。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

4、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

(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才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的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学生活动)。

(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在这时候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5、教学1分=60秒。

师:有没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学?

生:没有。

师:同学们真棒!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是吧?

生:是。

师: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主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或者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闹表,然后把结果跟小组成员汇报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1分=秒)。

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师:老师也观察一下。同学们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和习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位置上。)。

6、体验1分的长短。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师:1分钟呢?

生:60下。

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裁。

(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

(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写了35个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

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1.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与其它图形区分开来。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圆形蛋糕,小兔、小猪、小猫的头饰图片各一张,各种图形的饼干若干。

2.教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的物品。

活动流程。

一、引题,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小兔要过生日,有两个朋友来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吧。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并请幼儿向小动物问好。

噢,原来是小猪和小猫来啦。

2.朋友们送来了一个蛋糕还有各种美味的饼干。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饼干。(通过教具吸引幼儿的眼球,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认识图形。

1.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可以提问个别幼儿。回答圆形。然后讲解圆形的特征:边不是直的,没有角,摸一摸是光滑的。

2.因为小兔喜欢吃圆形的蛋糕。看看美味的饼干里有没有圆形,小兔还喜欢吃圆形的饼干。请幼儿在各种形状的饼干里找到圆形的饼干,并检查幼儿是否拿对。

3.现在宝宝们来告诉老师小兔、小猪、小猫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4.请宝宝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苹果,西瓜,篮球,碗,盆等)。

活动结束。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一

这是一节小班认识圆形数学课,刚开始我准备了圆形教具,孩子们只在刚开始很好奇,整节课效果不好。课后经过反思我发现小班年龄很小,对图形的概念完全没有。所以我选择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领着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圆形,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教具吃的、玩的、用的、穿的。因为是孩子们了解的,所以他们兴趣很高。领着他们发现所有圆形物品共同的特点。等他们了解以后,再带领他们寻找圆形,这时孩子们就能准确的找到生活中的圆形。整节课孩子们兴趣很高,从中我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接受起来比较快的,记得比较牢。

小班认识图形《图形食品品尝会》教学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有许多小朋友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以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一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小班认识图形《玩手帕》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认识图形的延伸课,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加以巩固,教具学具是孩子们熟悉的小手帕,天天与孩子们做伴的小手帕,还能变出其他图形,这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也是本节课亮点。平常的小手帕在孩子们手中会变出各种不同的图形,随着折叠的方法、折叠次数不同,可以把手帕变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又变出了其他图形,孩子们边变边说兴趣很高。从而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别幼儿还不能顺利折出其他图形,在我的提示下最后可以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二

活动安。

星期三。

教学内容。

数学《认识圆形》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1、播放dvd,故事欣赏。2、问题解决。(1)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活动过程(2)让幼儿在教室找一找圆形的物,:找到后,和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征:圆形是圆滚滚的,光滑的,没有角的。(3)用圆形泡棉和圆形印章进行操作,再次感受圆形的特征。3、巩固拓展。4、集体检查操作结果。5、表扬能找到圆形物品和说出圆形特征的小朋友,结束课堂。

活动延伸。

园内活动:游戏:圆形变变变。

教学反思。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三

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表现夏天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选用颜色,表现夏天的特征。

准备:幼儿观察了解夏天的特征、彩笔等。

过程:

1、幼儿讨论:

(1)你们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

(2)人们在夏天里做些什么?

(3)怎样才能凉快些?

(4)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夏天的炎热?

(5)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

2、小组合作画。

学会商量,分配各自画的内容及布局、颜色等。

3、交流分享,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谈谈夏天的风景、对夏天的感受。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四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四中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及时鼓励。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这道题就藏在数学书中36页,谁能找到它,快速的练一练。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快速的找到37页练一练第二题,看谁涂得又快又漂亮。

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谁的动作最轻画的又快又好。

4、数一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

5、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五

小班《认识圆形》的教学反思《认识圆形》这节课在开始部分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玩抛皮球的游戏,然后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什么物体和这个球的形状一样的呢?借助故事情节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孩子们给小兔送生日礼物的办法了解,圆形的特征,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并且在动手将圆形的物体从许多物体中拿出来,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紧接着提供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橡皮泥手工制作,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给了幼儿一个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再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了经验。学会了自主的学习。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六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认识小学教案篇十七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三、游戏—铺路。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5343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