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同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以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写报告时,要注重文风和形象,使报告内容生动有趣。以下报告范例为你提供了一个模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家乡建设报告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法治建设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就目前来讲,农村仍然是最薄弱的区域,农业仍然是最弱质的产业,农民仍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基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加快建设法治农村刻不容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可喜进步,农村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一是三十多年来制定和颁布了20多部农业法律、60多部农业行政法规、460多部部门规章以及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推动“三农”工作步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二是经过三十年有计划、有组织、持续的普法活动,“法律进乡村”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普遍实行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得到广泛推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机制不断优化。四是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和其他基层机构为主的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法律保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执法司法环境、社会治理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社会总体保持安全、和谐、稳定。
但与城市法治建设相比较、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较、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较,农村法治建设总体仍然薄弱,有的方面还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民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仍然淡薄。在农村,普法学法相当难,一些地区成为普法的“死角”、“盲区”,群众很少接受法律的灌输和熏陶,“讲人情、讲关系”的思想普遍存在,“遇事找人”成为习惯。很多农民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小纠纷演变成大案件、民事纠纷演变为刑事犯罪时有发生。二是用法难、执法难。“用法难”,一个是不懂法,一个是用不起法。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素质偏低,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依法搞经济建设、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从普通群众来看,法律意识淡薄、用法意愿低,往往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另一方面,用法程序多、耗时长、费用高,群众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法律帮助,形成“有法难用”的困局。
“执法难”,主要反映在受长期以来形成的“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在极少数地方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执法、司法执行难以顺利落实,良好的法律没有完全通过公平有效的执法行为得到体现,降低了法律权威。三是信访不信法。农村涉法涉诉信访呈现出多样化、诉求利益化、过程长期化、缠访闹访常态化的趋势,一些信访人往往寄望于通过领导干预争取利益最大化,有的讨价要价越来越高。有些上访群众有极端化倾向,甚至丢下农活缠访闹访、敏感时节集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农村法治建设。四是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盛行。有些地方盲目兴修寺庙,有的打着宗教的幌子,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对人们思想形成束缚,对老百姓观念形成误导,影响着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些邪教组织在边远农村地区时有活动,对法治农村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五是一些边远农村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左右农村局面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农民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不是求助于法律,而是依赖家族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尤其在一些偏远地方,有的以家族势力对抗基层政权、干涉执法司法,个别还出现了家族式、集团化犯罪。同时,利用婚丧嫁娶、升学乔迁等各种名目大操大办在农村成风,人情消费令老百姓不堪重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事务管理无序。
制约法治农村建设的原因分析。
涉及“三农”的立法修法相对滞后。一方面,涉农立法总量不足,有的领域还是空白,一些急需的法律尚未制定出来。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造成城乡立法差别过大,城乡公民权利事实上“不平等”,确立和保障农民享有平等公民权利的法制缺失,保证中央农村政策落实的法制缺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方面的法制缺失,农民的“三权”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立法修法质量不高,涉及农业农村的立法反映“三农”客观规律不够,计划管理的成分过重,利益化痕迹明显,经常出现“政策搬家”,生硬把政策入法,不少还停留在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层次上,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
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法治建设构成新的挑战。从农村人口结构来看,“未富先老”相当突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面临许多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难题。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承认,但政治上并没有得到完全承认,选举权、被选举权无形之中被剥夺。从农村经济结构来看,产业形态既有农业、又有工业、还有服务业,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一产业的范畴,经营方式既有国有、又有集体、也有个体私营,已经走出了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基本制度的范畴,公司制、股权化、股份合作化进入农村,已经形成了城乡互动、行业互联。
农村基层组织比较薄弱。农村基层干部岗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村干部后备队伍匮乏,一些地方班子人员严重老化,缺乏公信力、号召力、凝聚力,也缺乏执行力,既无动力也无能力实行村民自治,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面对纷繁复杂、变化迅速的农村社会环境,缺乏应对挑战的能力,很多村委会只能当“二传手”、“传声筒”,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停留在守土、守业、守旧。
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当前,执法和法律服务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状况,广大农村普遍缺少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一些乡镇司法所有其名无其实,一个中心法庭管辖数个乡镇,一个派出所辖区四五万人,经济越是落后的地方,管辖范围越大,执法力量越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向基层延伸越不够,无法适应广大农民的法律需求。
传统观念、传统思维对法治农村建设构成消极影响。由于自然的原因,很多农村地方较为闭塞,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消极思想一时难以消除,农民接受现代的民主法治意识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封建思想、家族观念、宗族意识对农村治理方式的转型造成了一定阻碍,部分地区家族势力影响着农村基层政治生活。
建设法治农村的对策建议。
法治农村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强农惠农的重要保障。在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今天,法治建设也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切实加大农村学法普法的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法律意识不会自发产生,必须有灌输”。要始终把学法普法作为农村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农村普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在新形势下,尤其要注意加强和改进学法普法的手段和方式,突出“多网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选准“结合点”,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让各项法律真正走进基层、走进农户,培养出大批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村干部,培育出信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新型农民,让法律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让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
加大针对“三农”的立法修法力度,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好农业、保护好农村,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一靠政策,二靠法治,法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保障。要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原则,与时俱进加大涉农立法修法力度,有效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立法修法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有针对性,尤其要加强农村改革与立法修法的衔接,正确处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确保与农村有关的法律制度符合农村的发展需要和客观实际。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完善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良好的法律服务可以推动农民群众形成亲法、信法、学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加强农村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机制,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有效实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降低群众用法成本,让法律的服务功能、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满足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
加大农村执法监督力度,推动农村各方面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对现有农业法律法规要加大执行和实施力度,促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权益,推动农村依法治理。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村行政执法体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保证各项涉农法律严格执行和涉农法律问题的迅速合理解决。建立健全农村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执法者的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依法自治水平。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法治的实施者和维护者,是法治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培养大批重民主、讲法治、为民服务的村组干部至关重要。选准选好带头人,增强村“两委”班子公信力、执行力,把村民委员会建成村民自己的组织,保障好、维护好农民自主管理农村事务的民主权利。把法治农村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切实转变农村治理的观念和方式,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真正还权于民,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家乡建设报告篇二
指导老师 学院学号
姓名
民生建设,计划生育与科教兴国等国策给家乡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果。还有目前已然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失业问题,分配不公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在家乡的实际情况。简单陈述了一下未来发展方向。并重点对于城市转型提出一些意见。
认识极为浅薄,既不懂得调查方法也不懂调查内容,只是去询问父母有关衣食住行等简单的表面问题。现在大二下学期,趁着毛概课程作业有这一项调查报告,这次通过查阅文献,网上调查和询问长辈或中年人等等多种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希望能通过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进行一次简单而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准备对各类资料进行规划总结,进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并对实际问题简单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或想法.使我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的状态与人民群众对未来的预期,加深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时间:2014年5月——2014年六月
调查地点: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统计局等等
相关背景: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家乡背景: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6万(2012年),辖1区湖滨区、3县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代管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正文
一 家乡的发展经济发展
从城市化进程看,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32.91%相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反映家庭生活品质及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上看,2012年三门峡城镇恩格尔系数达
27.1%,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3.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8%,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5.6%左右。两项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1.48%,参合率99.44%,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计划生育与教育建设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226.79万人,常住人口224.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9%。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为4.12‰。
2013年国民经济在困境中爬升。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传统产业高
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支撑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小微企业活力尽显。重点领域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年三门峡市民间投资完成769.92亿元,比2012年增长27.7%,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市场保持繁荣。会展经济带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政策支持确保财政金融走势平稳。并随着三门峡海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和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投入运营,三门峡经济的外向度大幅度提升。
二 家乡面临的问题人口资源问题
三门峡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仍呈净流出状态,且流出人数呈递增趋势。人口过度外流的趋势,不仅不利于三门峡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而且还将拉大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差距,最终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负担加重,给新兴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从城市化进程看,虽然纵向比有较大发展,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4个百分点,说明三门峡城市化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6%,控制在省定4.5%的目标之内。
不同行业之间收入水平及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同,职工平均工资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企业对社保缺乏积极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尚不到位。社会福利的供给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参与程度低,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高。
三 家乡的发展方向
15%以上。
转型升级要有新突破。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超过85%;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
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到“十二五”末期城镇化率达到55%。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应稳步提升,完成省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20天。
四 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初步构思
危机面前,三门峡市应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三门峡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现低端、粗放、一般向高新、专属、特色转变。同时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不转没出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内化成加快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1变废为宝,深度发掘产品附加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专属产业链条
2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地区特色资源,如水能风能地热能利用,加大自然与人文资源利用。3招商引资,增加对新型低碳产业投入.4转型发展,应使用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措施。
5健全相关法制,鼓励创新行为
结束语: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2013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
2012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
三门峡市地方志
三门峡史志2014年第二期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樊新民
三门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金琴花 2013.12.12
201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对三门峡市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2013.12.10
家乡建设报告篇三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无锡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家乡居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公民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家乡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家乡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一)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二)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三)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家乡建设报告篇四
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超常规的思维和举措,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快文化名家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力度,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文化艺术人才;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培养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定向培养代表我州本土艺术和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人才,造就如:刀美兰、杨丽萍、康朗甩等一批德艺双馨、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和乡土文化名人。同时,把文化指导员和辅导员的待遇问题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享受八大员的同等待遇,调动基层文化管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家乡建设报告篇五
xx年1月,州委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名州的实施意见》后,各级党委、政府相应出台《分工方案》或《实施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名州目标责任书,强化组织,明确责任,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文化建设管理队伍,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全州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家乡建设报告篇六
结合我州文化资源、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各产业发展门类和区域发展重点,紧紧围绕西双版纳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西双版纳这一最大品牌,靠前站位,打造亮点,宣传和促销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这一中心,结合各地实际,努力打造一市(县)一品一乡(镇)一品文化精品,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度,进一步彰显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贝叶文化、普洱茶文化等魅力,让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让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最终形成突出特点,打造亮点,抓住卖点,形成经济增长点的文化发展格局。
家乡建设报告篇七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对宝塔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我深入宝塔村,采取走访党委*的形式,对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篇调研报告。
宝塔村位于皖宣城市狸桥镇,是一个由多个村合并而成的村。调研发现,调马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较为齐全。村里有文化活动室、祠堂、寺庙、广播等文化设施,另外村里还有好几个篮球场。
每到大型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划龙舟、庙会等文化活动,尤其每逢到了春节,都会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参赛和观看。
(一)数量较少。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里开展相关体育比赛时,都没有专业的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素质相对低。村里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缺乏引导。村里庆祝重要节日时,只能花钱请乐团来表演。
(三)经常性差。村里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
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村里搞一些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打牌等,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与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
家乡建设报告篇八
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州民族体育场改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块篮球场建设,勐腊县文化馆、勐海县城区休闲娱乐健身广场、勐海英茂公园竣工投入使用,乡镇(街道办、农场)完成18个综合文化站(室)、19个文体活动广场建设任务,各自然村(社区、居民小组),完成了303个综合文化室、527个文体活动场地、503个宣传栏、2906支文艺队、603支篮球队的建设和组建任务等文化建设项目,全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家乡建设报告篇九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和县政协2015年工作计划,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县政协主席陈新宏、副主席史衍岭带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会同有关县直部门和镇街,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访问群众、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的推进机制,成立了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搞好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围绕“五大工程”分别成立五个推进组,每个推进组均由副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任务分解、工程推进和检查指导。根据任务编制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镇街是实施主体,村(居)是创建主体。各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对各级确定重点建设的示范村、重点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工作力量,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县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考核,作为划拨“以奖代补”资金的重要依据。对未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年度工作任务的镇街、村居,当年度的农村工作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督导检查,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规划在先,明晰目标任务。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金乡县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创评活动”推进“家家美”的实施意见》、《金乡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示范村)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金乡县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2015年金乡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并且参考浙江省相关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组织人员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主题、总体要求、建设格局、建设时序及原则性、指导性的标准。创建镇街、村也对照有关文件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镇街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详细规划,充分考虑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规划、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明确工作重点、组织保障、实施步骤等,注重沿路、沿河、沿风景区一体规划,突出当地特色。试点村(居)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保护村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村庄风貌特色、提升产业特色为前提,明确每个单体项目的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规划编制完毕后报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规划部门牵头评审。
(三)、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首先,出台了奖补扶持政策。县财政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拿出专项奖补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大绿化攻坚会战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奖补。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生态文明村通过达标验收后,县财政将按照每个生态文明村6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各镇街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在通过达标验收后,除羊山镇和胡集镇两个示范片区外,县财政将按照每村3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今年拟安排胡集(大义)、鱼山进行“市级绿化示范镇”创建,凡通过市里验收的县里每镇补助50万元。继续对农村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要街道每公里21万元、对小街巷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次,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加大了与上级部门的项目对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尤其是省市的“连片治理”、“一事一议”、乡村旅游、改水改厕、城乡环卫一体化等资金。三是强化市场运作。抢抓棚改、治污、河湖治理等政策机遇,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四是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健全结对帮扶、包村联户机制,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观摩”推进机制,凡成员单位部门争取的和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推广实施的奖补政策、扶持资金、建设项目,均优先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四)、突出重点,建设初显成效。以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大工程”为重点,尤其是突出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设。今年又重点围绕“五个全覆盖”、“五个新突破”、“十大创评活动”进行打造,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差别大幅度缩小。“户户通”全覆盖: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村庄街巷硬化“户户通”拓展工程、乡村公路提升工程,建立“向上争一点、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2015年计划奖补约6000万元,20xx年计划奖补3000万元,全面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目前,2015年任务的`433个行政村达到了户户通要求完成了建设任务。“村村净”全覆盖: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将镇村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处理委托给专业公司负责。全县共配备保洁人员1532名、设置垃圾桶23000个、三立方垃圾箱242只、快速保洁车13辆、皮卡车13辆、三轮车1373辆、洒水车6辆、清扫车6辆、垃圾清运车辆35辆,垃圾收集量增加到42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处处绿”全覆盖:持续开展大绿化攻坚会战不动摇,全党动员、全员参战,大搞乡村绿化、水系绿化、庭院绿化,做到无水不映绿、无路不荫绿、无村不掩绿,保证绿化增量同过去相比实现倍增。今明两年,将全部完成全县4个绿化示范镇和2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6个生态文明村、237个环境整洁村的镇村绿化任务。“家家美”全覆盖: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创评活动”推进“家家美”的实施意见》,以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为主题,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十大创评活动”,积极引导各基层单位以及农村家庭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和卫生观,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生活舒适、环境优良、生态宜人的美丽乡村做出积极贡献。“街街亮”工程正在推进中。坑塘治理工作:2015年全县先后完成了环境整洁村545个村庄981处坑塘的现状调查,并对每个治理坑塘建立了电子档案,进行了典型设计、样板打造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县981处坑塘已全部治理完毕。示范片区建设:为抓点连线成面,扩大示范效应,集中主要精力和优势力量,突出区域建设重点,2015年着力进行胡集、羊山两个示范片区建设工作。利用省市政策,投资1800余万元,完成了羊山片区8个集中连片示范村的建设。胡集镇片区在投入300万元升级提升7个村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350万元,新建了张堂、仇寺两个村。
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着力加以解决:
(一)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和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向上申报项目,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其余部分主要靠县级财政及镇村投入,由于我县财政实力有限,而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个别镇街反映因为整治村多、整治任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项目实施推进难度较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在目前的规划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由于涵盖面广,整治类别多、现状复杂、受制因素多,包含规划、交通、建筑、林业、水利、环卫、文化、旅游等诸多内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推进难度较大。此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要镇村、施工方进行配套和先行垫付,待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以“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补,结算周期较长、手续较为繁琐,镇街、施工方往往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配套项目资金和进行先期垫付。
(三)后续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落实。虽然目前我县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对农村地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有了专项资金保证,但只涵盖了保洁这一项,对于绿化、坑塘、路灯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养护等支出则不在保障范畴,只能由村级自行承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后,增加了许多景观和公共基础设施,村级相应增加了大量养护开支,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又有限,如果长效管理经费不能很好地解决,村级将背上沉重的包袱。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后续长效管理不及时跟进的话,就会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象,将带来很多问题和负面效应,美丽乡村建设已有的成果将前功尽弃。
(四)产业培植力度有待加强。近几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村庄面貌进一步美化,农村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产业发展上,农村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还不够,农村产业的发展没有取得质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尚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如何因地制宜指导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好产业基础、地域优势等,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五)建设缺少主动性。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农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
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战略目标任务,建议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
西双版纳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在于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名州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少数民族文化这一核心和关键。全力开掘这些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民族文化名州建设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文化名州必须有一大批文化名品文化精品作为基础和支撑;没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名品文化精品作为基础和支撑,文化名州就立不起来,名不起来。在建设民族文化名州进程中,应该从宏观上作出规划,着力扶植、打造、培育一批文化名品和文化精品,这些名品精品应该涵盖文学、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影视、戏剧、章哈演唱等多种文化门类,使其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一
我的家乡是农村,今年暑假回家,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一次调查。这几年家乡的变化还真是很大,以前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乱的村貌、闲散的亲人已经在短短的几年中一扫而光,展现在眼前的一幢幢砖混新房、宽阔的柏油路、整洁的村庄和忙碌的亲人们。对家乡的情况进行了解,用家乡人的话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咱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家乡的现状。
我们村位于宝鸡市凤翔县的一个村落,是以种植业为主,因此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村,当时曾经有人主张种植经济作物,又怕到季后道路泥泞运不出。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使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
1.村容村貌。
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
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房屋的更新,俗话说:“看一个村子的穷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16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混建筑,两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彻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设施。
村容的整治,近几年村里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干部挨家串户说服,将柴草垛和粪肥堆移到院内或移到村外,不允许堆放在村里道路两旁,解决了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美观的问题,并对一些道路进行取直修理,走在宽阔的村路上心情特别舒畅。
2.经济情况。
重视,取消农业税、增加粮食补贴等政策让农民得到越来越多优惠,但也不想让孩子子承父业在家务农,近几年每年都有10个以上的孩子外出读书就业。整个村子的贫富差距不大,全村只有几户低保户,其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国家帮助。
3.精神状态。
此次回家给我感受最大的是乡亲们的精神状态的变化。记得小时候农村生活是很苦,但是大家也乐哉悠哉,没有个目标,这是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现在就不一样了,种田越来越讲究,机械化种田代替,整个村子基本上都用农用拖拉机播种、喷洒农药、运输。耍钱的时间都用在研究致富的办法上来了,家家都有几本实用书籍,遇到困难就翻一翻,现在的游闲方式也改变了,村里经常组织种、养殖户到外面取经学习,来开眼界、搞引进、弥补自己不足。现在的农村可以说很忙,甚至没有休闲的日子,就是过年了也还得喂猪喂鸡、种植大棚户更是一进大棚就是一天的情况。现在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了自己发展方向、有了追求目标,但是他们还很谦虚得说:“我们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差多了”。
4.教育和医疗情况。
教育和医疗问题是最贴近农民的问题,也是乡亲们最关注的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现在孩子们都能上起学了,从2006年起彻底免除了学费,根据政策规定,邻村几个特困户家庭的孩子凭特困证明还享受了免费提供课本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调整在春节前也进行了补发,但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仍然不强。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全村人基本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户由村里出资也按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真正体验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
通过对家乡基本情况的了解,心情还是很凝重,家乡是变了,变富了、变美了、乡亲们变的精神了,但是乡亲们文化知识的欠缺、人居环境的任意破坏、对新事物认识的不敏感性、自主创新意识的不够仍然严重的束缚着农村前进的步伐。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仍对农村的发展担忧,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家乡人民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朴实的乡亲们很容易满足,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可知,安于现状、漠视先进文化的心理普遍存在,缺乏对生活的挑战,缺少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育负担依然繁重。
对于儿童教育问题,虽然实行了农村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儿童教育的附加费用,仅上学通勤费用、中午就餐费用每月每个孩子需要100元以上,这对农民来说负担还是很重。
3.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
村长虽然是通过全体乡亲们选举出来的,他们不是村官而是全村致富带头人,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在加上土生土长在农村,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能力已经严重限制了其发挥的作用。
4.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技术指导。
家乡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靠天吃饭”,虽然在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几本专业书籍,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的掌握;对外部先进科技信息的了解特别少,只能通过参观的形式到外部去学习,在内部无法获得系统的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
5.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认识不够。
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仍是造成广大农民贫困的主要因素。农民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的农村已经基本铺开,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通过与乡亲们谈话可知,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对合作医疗的认识还不是很高,对一些合作医疗的使用程序并没用真正了解,甚至非住院买药时,他们并不知道也可以报销,可见农民对合作医疗还没有真正了解。
6.注重收益,忽视环境保护。
现在的乡村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的规划设计还有差距。在村内大量养殖禽畜造成居住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对建设的村容村貌维护不够,往往因利益关系就会出现人为破坏的现象。村内的公共卫生没有专人来维护。
7.资金短缺束缚着农村的发展。
当谈到现在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时,大部分人认为资金问题是最大问题,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政策性银行贷款外,再向银行贷款很难。乡亲们为了创业甚至还存在“高利贷”借款行为,因此资金短缺成了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1.解放思想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一是要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文艺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净化农民的思想意识,引导农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断开拓进取。二是要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帮助他们转变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观点、新理念,从根本上克服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激发敢闯市场经济大潮、迎接各种挑战的豪情和勇气。
2.加大农村的教育补助投入。
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办法就是从娃娃抓起,从根本上改变娃娃的思想观念,进而带动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在实行农村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由国家投入补贴孩子教育的附加费用,保证适学儿童全部入学,杜绝辍学现象,减轻儿童入学带给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
3.加强村政府领导班子建设。
建议村级领导也实行人才引进道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在农村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制度,让大学生来担任村长职务,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大学生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做农民创业的带头人,向农民传授良好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还能进行思想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的收获。关于大学生的选拔工作,可以选拔志愿者参加,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国家适当给予补助,来鼓励他们在农村这块天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4.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
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农民采取“股份式”、“个体式”、“协会式”等多种形式自办科研机构,使农民既做科学技术的实施者和传播者,又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者和推广者。三是逐步构建农业信息平台。建立具有较强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建议今后的“农村三下乡”活动要坚持下去,并且不要流于形式,要真正下到农村,融到农民中去,与农民一起研究农业、从事劳动。
5.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
建议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以后要加强向农民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做到定期深入农村搞宣讲,或者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案例讲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农民了解合作医疗,享受应得的待遇。
6.加强农村村容村貌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一是建立独立于人居地区的禽畜养殖区,人与禽畜混居,必然造成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要彻底将人与禽畜分开,在村外建立规模的禽畜养殖场,解决禽畜对人居环境的污染。二是建议搞村级物业管理,按照城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在农村招聘物业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负责村内的环境保持工作,其物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在地方环境治理费用中支付。
7.切实解决农村的资金问题。
要积极探索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发挥农民主动性。新农村建设完全依靠政府,或者向农民强行摊派,都是不实际的。建立起农民主动提要求、地方政府全力组织、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各方协调,合理分担成本的建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建议根据城市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制定小额农户贷款政策,国家拨一部分资金,地方配比一部分资金,根据农户的需要贷给农民,帮助农民尽快走出困境,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年8月29日。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乡》。
而我独喜欢家乡这朴素的景色,淳朴的民风,敦厚的农人。
我的家乡是一个被重重大山环抱的乡村,这里的水映着这里的山,这里的山环抱着这里的人,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祥和。
家乡的山没有诗词里那份“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伟岸苍凉,也不似江南的山水郁郁葱葱,钟灵毓秀,土山者,积土成山也,祖祖辈辈的汗水浸透之后山上山下有了四季农作,山脊上一行行深深足迹的承载了春的希望和秋的收获。
我是地地道道的西和人,西和的一山一水都融入了我的心灵,并伴随着我一天天的成长。
之中的。此时的我,仍会不由的感叹:西和真美,西和人真幸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有极个别人无视周边的环境,肆意乱扔垃圾、吐痰等给西和添加了不协调的音符。同学们,让我们爱护环境,不要乱扔一块垃圾、不要随便吐一痰,多植一点树,多种一些草,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家乡西和变得更美。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后,将我们智慧、汗水和全部身心融入到美丽的家乡西和的建设中。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更富饶。那时,我们就能无限骄傲和无比自豪地对着全国、全世界的人高喊:西和是我美丽的家乡,我爱我们的西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三
xx镇全体居民:
家乡,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有我们儿时的记忆,有我们更改不了的乡音,有我们割舍不掉的浓浓乡愁。自去年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下,为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广大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彭城镇在全镇域范围内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一个清洁、整齐、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依靠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因此,镇党委、政府向全镇人民倡议:
彭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广大居民要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大家投工投劳、美化庭院、绿化街道、拆除违章建筑,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创建,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
美丽乡村建设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家要把它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好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保持家居院落、门前屋后整洁,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建,不乱贴乱画,不乱扔乱倒,保障公共空间畅通美观,争做庭院美的.践行者、村庄美的倡导者、生活美的引领者。
大家要以文明居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保持村容环境整洁,爱护公共设施。主动监督、劝阻损害公共卫生行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形成户户齐参与、人人争美丽的良好氛围,让脏、乱、差远离我们的生活,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参与、贵在坚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共享“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魅力彭城,让我们的家乡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生活更幸福!
建议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四
xx镇全体居民:
家乡,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有我们儿时的记忆,有我们更改不了的乡音,有我们割舍不掉的浓浓乡愁......自去年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下,为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广大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彭城镇在全镇域范围内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一个清洁、整齐、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依靠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因此,镇党委、政府向全镇人民倡议:
从我做起主动参与。彭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广大居民要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大家投工投劳、美化庭院、绿化街道、拆除违章建筑,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创建,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
自觉融入立说立行。美丽乡村建设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家要把它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好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保持家居院落、门前屋后整洁,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建,不乱贴乱画,不乱扔乱倒,保障公共空间畅通美观,争做庭院美的践行者、村庄美的倡导者、生活美的'引领者。
倡导文明模范先行。大家要以文明居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保持村容环境整洁,爱护公共设施。主动监督、劝阻损害公共卫生行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形成户户齐参与、人人争美丽的良好氛围,让脏、乱、差远离我们的生活,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参与、贵在坚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共享“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魅力彭城,让我们的家乡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生活更幸福!
xxx。
时间:xx年xx月xx日。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五
我的家在安徽宿州市,那里的地势优越,风景优美,其中的黄藏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奇石馆,五柳龙泉风景名胜区,圣泉寺等等,让游客都流连忘返与其间,还有我们家乡有好多特产,其中砀山水果、灵璧奇石、萧县皮毛、灵泗和墉桥区的小麦、棉花、油料都畅销海内,给我们家乡带来了很多的财富。
重点发展水果、小麦、畜产品、林产品的精深加工,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培育壮大一批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转化率和附加值。
(1)水果加工。
升级改造砀山冠隆集团酥梨原汁生产线,扩建安徽丰原、安徽砀园果业集团、宿州科技食品公司,积极扶持安徽古井和萧县红双喜葡萄酒有限公司,以干红、干白葡萄酒为主,形成年产果酒3万吨的生产规模。
(2)小麦加工。
重点建设东方面粉厂年产260吨小麦胚芽油、年产12.5万吨绿色营。
养强化小麦生产线;以皖北面粉厂为龙头,组建皖北面粉股份有限公司;以宿州丰原生化公司的粮食深加工为龙头,带动商品麦的精深加工,提高小麦的加工效益;扶持萧县锦丰集团小麦专用粉和方便面生产等项目的建设。
(3)畜产品加工。
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大力开发冷却肉、分割肉、直接食用熟肉、乳制品及皮革加工等。推进宿州福润肉类、汉森“荷金来”、符离烧鸡加工、裴顿肉鸡加工、天牧乳业等项目建设。
(4)林产品加工扶持宿州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宿州申博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中高密度板加工企业。继续扶持砀山富林、宿州华凯、泗北创伟、宿北木业等胶合板、细木工板加工龙头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以上。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总之,如果有机会我会将付出我的全部精力为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让家乡的人生活的越来越好。
信息来源:宿州市政府网。
【关闭】。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责任。
首先,我们应该积极行动,争做“热爱家乡-从我做起”的宣传者。勤劳善良的40万西和儿女继承和发扬了先民们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的厚重文化积淀、淳朴民风民俗,特别是近年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奋勇向前,开拓进取,在5.12地震灾后重建、城镇建设、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经济社会建设上实现了新的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家乡这片热土日新月异的变化,亲身感受到这片热土生机勃勃的活力。作为一名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西和人,我们应该常怀知恩之心、心存感恩之情,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亲朋好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推介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劲,充分激发社会各界“热爱家乡-从我做起”的参与热情,形成人人感恩发展的浓厚氛围。
其次,我们应该各尽所能,争做“热爱家乡-从我做起”的维护者。虽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去为国家为人民做什么大事,但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这个共同的目标是不会变的,我们同样的抱有人人代表西和形象,形象事关西和发展大局这个认识,因此,我们也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自觉做“热爱家乡-从我做起”活动的维护者,把“热爱家乡-从我做起”具体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努力营造出整洁优美的校园生活环境、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安宁祥和的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西和人民的热情、淳朴、朝气和开放,形成人人维护发展的浓厚氛围。
习惯升华为一种文明素养;四是要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我们要时刻的关注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把“交通安全”这四个字在心里永远扎下根,让交通事故永远在我们生活中消失,让我们的明天充满鲜花,充满阳光。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要学会自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屏蔽不利的信息,正确使用网络,不沉溺不上瘾,与同学们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最后,我们要凝心聚力,争做“热爱家乡-从我做起”的推动者。“热爱家乡-从我做起”是我们每个人的光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既是活动的受益者,也是活动的推动者。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未来主人的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从自身做起,争做“热爱家乡-从我做起”的模范个人,形成人人争相参与发展的浓厚氛围,使活动如火如荼的不断推进。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一份热爱家乡之情,会激发更多的人爱我家乡;一次从我做起之举,会唤起更多的人从我做起;一份努力,会让西和的形象更加美好;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县“热爱家乡-从我做起”增光一抹亮丽的光彩。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美好家乡从我做起》。
提起我的家乡——大平,我的心中便充满骄傲和自豪。改革开放xx年来,家乡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大平镇政府“繁荣大平,和谐大平”的响亮口号下,家乡人民用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使大平焕发了青春,一个“文明、诚信、平安、温馨”的大平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其独具魅力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是广西木薯生产第一乡镇,这里有朱董的锰矿、林渌的西红柿、新联的香蕉,更有生态家园美丽迷人的林渌村下岜屯。
首先,我们要从现在起自觉培养勤劳的品质。如果我们一味贪图享受丢弃了勤劳的精神,家乡的建设事业,还能继续发展吗?同学们,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并不容易,只有踏踏实实地依靠勤劳才有希望。
其次,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前,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落后,在建设家乡的道路上,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先进的理论,是科学技术推动了家乡建设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竟争是综合国力的竟争,是科学技术的竟争,要想家乡得到发展,就必须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同学们,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应该成为我们大平新一代少年儿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光荣责任。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体魄,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我们要自觉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质,争做文明、守纪、奋发、向上的大洼新一代,用实际行动,投入家乡的建设中去。
勤劳的太平人民,更会以百倍的努力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一条条马路在延伸,一座座高楼在拔起,一个个项目在落实,我们的家乡充满希望!太平啊太平,我的家乡,我一定会用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我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用我青春的花朵来装扮你的形象,我要用稚嫩的歌喉为你歌唱。太平啊,我的家乡,你一定会因我而美丽,你一定会因我而富强!
谢谢大家!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八
主题:家乡棚户区改造问题。
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让我们利用清明节放假这几天对自己的家乡建设做一个调查研究,仔细考虑了一番,近几年来对于我的家乡双鸭山来说,最让人关心和引人注目的是棚户区改造问题,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特意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划定为棚户区的地方做了以下调查研究。
先来介绍一下双鸭山的由来,和简单的历史。双鸭山地名是以境内的两座山而得名。这两座山形如双鸭,故名双鸭山。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脉北麓,依托于煤炭而发展形成,西北、东北与集贤县、友谊县毗邻,东南与宝清县接壤,西南与桦南县相连。全市总面积1614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54平方千米。双鸭山市共辖尖山、岭东、四方台、宝山4个市辖区,领导集贤、友谊、宝清3个县。1992年末全市(不含辖县)总人口4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8万人;少数民族有满、蒙古、朝鲜、回族等。市政府驻地尖山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影响,政府加大了对棚户区的改造工作,为此做出啦一系列的相关工作,而人们对于这个工作的了解还不是特别全面和透彻,所以我利用清明节放假回家的这几天特意的去了解了相关的问题。
棚户区是东北一些资源型城市在建设中形成的特定历史产物。按照国家的要求,棚户区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矿工家庭占50%以上,集中连片200户以上,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房屋质量差,交通不便、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有人形容它是“城市里的农村”。
经省发改委批复,双鸭山市共有14片棚户区列入中央下发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范围,分布于尖山、岭东、宝山、四方台四个区,占地1768.64公顷。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范围内没有搬迁的城镇居民住宅纳入棚户区治理。双鸭山市计划完成投资58亿元,这些低矮潮湿的棚户区将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消失”,392.5万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将拔地而起,取而代之,配套公建26.4万平方米,预计安置居民65417户,19万人。
2008年,双鸭山市计划投资11.51亿元,改造煤矿棚户区住宅面积85万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8.18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4099户,争取完成100万平方米。其中:尖山区2008年计划建设南市居住区,建设住宅2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3165户;岭东区2008年计划在定国山水库东侧建设长安居住区(东湖新区),建设住宅25万平方米,安置居民4604户;四方台区2008年计划建设北苑居住区,建设住宅2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3165户;宝山区2008年计划建设文南小区,建设住宅2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3165户。建设中学4所,建筑面积为38310平方米;小学3所,建筑面积17200平方米;幼儿园7所,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派出所4所,建筑面积540平方米。
截至2008年9月,已开工面积为26.68万平方米。其中,尖山区10万平方米;岭东区3.5万平方米;宝山区4.18万平方米;四方台区9万平方米。完成工程总投资24400万元,将安置棚户区居民42800户。
据了解,双鸭山市煤矿棚户区改造新建小区住宅面积设计为45至85平方米之间,其中,60平方米户型要占总户数的70%左右。在双鸭山市棚户区入户核查工作中,现已核查尖山区棚户区居民7500户,宝山区5000户,四方台区1000户,岭东区1000户,目前,双鸭山市棚户区改造的相关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
“《双鸭山市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搬迁安置细则》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它根据的是黑龙江省政府下发的《黑龙江省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和双鸭山市政府下发的《双鸭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参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结合《双鸭山市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双鸭山市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搬迁安置细则》。”
“那到底什么是煤矿棚户区呢?”
“煤矿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矿工家庭占50%以上,200户以上集中连片、居住环境极差、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配套不齐全、居住面积狭小的居民区域。”
“我市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期限是几年?”
“我市的棚户区改造期限大致在5至7年。”
“那请问煤矿棚户区改造涉及哪些区域呢?”“经省发改委批复,我市共有14片棚户区列入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范围,分布于尖山、岭东、宝山、四方台四个行政区,分别为光明棚户区、铁路三角线棚户区、跃进棚户区、铁西棚户区、河西路西侧棚户区、南环路南侧棚户区、南小市棚户区、方圆社区棚户区、岭东棚户区、岭西棚户区、钢联社区棚户区、四方台棚户区、宝山棚户区、七星棚户区等。总占地1768.64公顷,计划建设住宅392.5万平方米,安置居民65417户,19万人。”
“煤矿棚户区改造对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有没有优惠政策?”
“这个当然有,低保户在选择产权调换时,减免3000元购房差价款。如补交房款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安置廉租房或有限产权房屋;建国前军人或省、部级劳动模范在选择产权调换时,减免3000元购房差价款;同意楼房安置的住宅产权人家庭户籍成员中有70周岁以上或持有双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二级以上视力残证、肢体残证的特殊群体等,可优先安置住宅一楼层。经审核后享受低保户优惠政策的居民只能享受一次优惠,不能重复享受。”“什么是原址回迁?什么是异地安置?所享受的政策是否一样?”
愿申请的原则。”
“有些无照房屋符合那些条件才能予以补偿?”“无照房屋符合《双鸭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独立户”标准的给予货币补偿。“独立户”是指建设在规划法颁布之前的无照建筑;具备15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具备居住条件的有取暖设施和厨房的房屋;确无其他住处的住户。”“棚户区改造中负责评估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具备那些条件?评估的依据是什么?值得老百姓信任吗?”“接受委托的房地产评估部门应当具有省建设厅颁发的职业资质证书,评估人员应具有全国注册的房地产评估师的职业资格和房地产助理评估师职业资格。评估的依据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这个可以完全放心。”“什么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有限产权?”“有限产权是棚户区居民在产权调换中按照优惠价格交纳购房差价款的住房部分,棚户区居民享有完全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有限的处分权、收益权。”
“生活条件极度困难的棚户区居民在棚改过程中上不起楼,怎么办?”“棚改工程是中央对地方煤矿城市的优惠照顾,政府充分考虑到对于低保贫困户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政策照顾,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对低保特困户超出被搬迁房屋建筑面积部分给予补助等,但在产权调整过程中经济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安置有限产权住房或廉租住房。”“那什么是住宅房屋?什么是非住宅房屋?”
“住宅房屋是人们用于日常居住和进行生活活动的场所。非住宅房屋是按其使用性质分为办公用房、生产用房、商业经营用房、公共设施用房。”“占用您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好意思,打扰您拉!”“没什么。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应该做的!”
离开了政府办公室,我的心忽然开朗了许多,我觉得由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明天一定会高楼林立,摆脱现在的土坯房,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回家以后我把我了解到的更多的关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我爸妈不懂得地方告诉给了他们,乐的他们合不拢嘴,高兴的说还是社会好啊!花点钱土坯房就能换成楼真是高兴!
现在当我做这份报告的时候,心里的高兴和欣喜都还存在,除了看到政府部门的工作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它们的不足之处,例如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私自倒卖棚户区房屋,哄抬房价,造成房价混乱,居民意识混乱,等等这一些列问题都值得大家去思考,值得政府部门去监督和管理!
家乡建设报告篇十九
丰润,我美丽的家!
之中呢?
我是土生土长的丰润人,家乡的一切都融入了我幼小的心灵,并伴随着我的成长。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我家住得是房上长着草的灰黑色的低瓦房,很窄很暗,而且不久一家四口又挤进了一间土坯累的小草房,小草房里除了灶台,就是只能容一人通过的过道连着里面的土炕,屋顶、墙壁用报纸糊了,其余就再也没有一件摆设了。听母亲说,是地震震坏了爷爷留下的老房子,所以才搭了这间小土坯房。不仅我家如此,当时,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形都差不多,土坯房、窝窝头,甚至有的人家还吃喂猪用的粉渣。因为父亲是县城的正式工人,每月有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所以我家的家境比别家还要稍好一些。就这样,小土坯房伴我渡过了童年,记载了我儿时的喜怒哀乐。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八十年代初,有一天我忽的发现,父母和左邻右舍乡亲们的脸上都挂着久违的笑容,喜气洋洋的,而且说着什么要散社了,要搞联产承包了等等我不懂的话题。(这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就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袭卷全国农村的打破大锅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体制改革在我的家乡丰润开始实施了。)但当时我还小,我不懂体制改革是个什么概念,但我也跟着大人们身后傻傻地乐,因为从大人们久违的笑容里,我朦胧的感到,好日子就要来了!
正是这次震撼中国五千年农业历史的改革,犹如一记春雷,震响了家乡封冻的土地,震开了人们枯萎的心扉。伴随着父母、乡亲们热火朝天、没日没夜的劳动,终于,家家有了剩余的粮食,吃上了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能见到的白面馒头,在1982年年底,我家同几家乡亲一同盖起了红砖墙、玻璃窗、水泥瓦的大新房。新房子高大、宽敞,足足能装下五间小土坯房,成了当时村里最美的风景。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我家第一天搬进新房时,我久久地跪在铺着新床单的坑上用手抚摸着明亮的玻璃窗对母亲说:妈,我永远就住这新房子里!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长大了,住进了母亲仰慕一生的“高楼大厦”,楼里有电梯,装了空调、电话,电脑等现代化设施,宽敞、优雅、舒适,站在窗前,俯瞰市区,又是另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一座座现代化高楼矗立在蓝天白云间,“试与天公竞比高”;一条条高标准的现代化公路象金蛇玉带将整个丰润连成一体,四通八达;而京沈、津唐等数条高速公路横跨丰润,又象巨龙将丰润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连接贯通;一辆辆小汽车一字长龙蜿蜒其上,不见尽头;转目再望,楼台亭榭、小桥碧水、鲜花绿草、翠柏苍松,又构致成一座座古典与现代巧妙融合的园林公园点缀在城市绿波之中,象一颗颗悦目的明珠;而街道上、商场里琳琅满目、质美充足的商品、人们轻松购物的笑脸和那五彩缤纷耀人眼目的衣裙都不得不让人由衷地感叹:丰润真美,丰润人真幸福!
从小土坯房到红砖瓦房再到如今的现代化高楼大厦,这只是丰润二十年来发展巨变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然而,以点映面,以局部见一般,这又如何不能反映出我们丰润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的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呢?如何不能反映我们勤劳、智慧的丰润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中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那拼搏不辍、奋斗不止的昂扬斗志呢?我深深地感动、我无比地庆幸,我是一名丰润人!甘甜的还乡河水滋养了我纯洁的心灵,深厚的黄土地造就了我坚韧的品格,可亲可敬的丰润父老乡亲赐予了我勤劳、勇敢、拼搏不辍的龙的风骨、龙的精神,如今,我成了一名丰润的建筑工人,我正在将我的智慧、汗水和全部身心融入到我美丽家乡——丰润的建设中,我要同88万丰润人民一起将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建设成冀东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到那时,我就能无限骄傲和无比自豪地对着全国、全世界的人高喊:我是丰润人,丰润是我美丽的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55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