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方案应该能够为我们提供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确定方案的具体目标和关键步骤。这些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让我们更好地写出一份完美的方案。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一
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农办科„2015‟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各涉农高校,有关部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贯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新常态下农业科教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部属有关科教单位高度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并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贯彻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
2015年5月20日。
—1—。
为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建设,着力搭建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实现“互联网+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按照“体系工作法”,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有效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高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度,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
(一)统筹谋划,系统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协同为要旨,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有效整合相关农业科技、教育、资环等体系资源的基础上,吸引多方力量参与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规范云平台信息资源采集系统与交换标准,建立顺畅的从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技术成果信息流”和从生产技术难题到科技原始创新的“产业问题导向流”,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创新。
(三)高端引导,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完善农业科教大数据系统化、结构化设计,构建云平台业务系统,增强国家农业科教服务信息系统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科教服务全覆盖,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针对性强的科教服务。
—2—。
(四)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紧紧围绕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统一平台,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建立多元协同、资源共享、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云平台建设管理机制,实现云平台各系统间和每个系统内各功能板块间的互联互通,搭建“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包括1个大数据平台、6个专业子云和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一)1个大数据平台。即国家农业科技、教育、环境、能源大数据平台。
(二)6个专业子云。即体系综合业务云、智慧农民培育云、农技推广服务云、科技创新支撑云、成果转化服务云和美丽乡村创建云6个专业云。
(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即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村能源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美丽乡村创建综合业务平台系统、“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标准化生产科技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数据管理系统、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循环农业创新与推广支撑平台系统、军民融合产业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平台系统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四、重点建设内容。
—3—。
训、基层农技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等现有农业科教信息资源的全面梳理、规整、入库。积极拓展信息获取通道,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教体系资源,建立专业信息采集队伍。设置专门的数据处理机构,扩展建立国家云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地方、专业分中心,实现对获取信息资源的及时处理。
(二)全国农业科教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省级农业科教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为主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通农业科教系统的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信息快速交换通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支持对全国科教信息体系各项业务运行的动态监测和快速调查。建立业务信息调度制度,形成业务信息交换与报送机制,初步实现农业科教体系信息处理规范化、信息监测动态化、信息调度网络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和辅助决策模型化,有效支撑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支持健全完善全国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库。
(三)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档立卡和跟踪服务。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专业量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资源库,为全部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登记,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创新培育模式,搭建起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农民在线培训教育平台系统,建立与知识更新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服务机制,实现集中培训与全程辅导相结合,单项教学与交互教学相结合,引导农民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初步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认定管理考核和对接农村电商的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农村创业科技支撑建设,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等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4—。
(四)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互联互通,业务联动,分类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资源数据库,开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在线培训教育。为全部农技推广人员配发“智农卡”,开通基层农技人员“智农通”服务,实现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推进农技推广云平台基层工作站建设;创新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开展农业生产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农业科教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鼓励基层农技人员从云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全面升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智农通”与其所在区域农户实现互联互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并纳入业务考核。
(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与广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对接协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动态资源数据库,形成网上成果展示、学科群集成研发与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成果数据库共享、重大实验装备开放共享平台。建立包括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专家在内的农业专家库,为入库专家开通“智农通”服务,对接云平台,实现对专家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支持专家通过云平台为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循环农业与美丽乡村创建平台系统。收集、汇总我国相关农业水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数据、耕地质量安全评价数据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建设技术等,强化“一控两减三基本”科技支撑服务。建立循环农业集成服务系统,建成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数据库与绿色增产技术指导平台,启动农村生态能源管理与应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管理与成果展示。
—5—。
龙”式的成果转移服务机制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机衔接,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网络系统进行对接。
(八)“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智农卡”作为云平台联合电信运营商专门定制的手机卡,内置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直通系统,面向入库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发放。“智农通”作为云平台业务和服务的移动互联终端应用,包括:农业科教管理、农技推广、农民培育和农业专家、职业农民等不同的业务版本。2015年计划在全国发放不少于500万张“智农卡”,落实不少于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启用“智农卡”,最终计划全国发放不少于5000万人(户),逐步实现“智农卡”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的全覆盖,为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服务。落实不少于10000名专家、5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0万农户(包括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通“智农通”服务。
五、进度安排。
(一)2015年1-3月,开展前期调研,提出云平台的建设思路,利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进行云平台建设的宣传、部署与组织动员。
(二)2015年3-6月,统筹协调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相关资源,推进云平台各系统建设,初步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框架,启动支撑六大子云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启动省级平台的落地工作,组织部分试点省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
(三)2015年6-9月,组织开发面向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开展相关人员业务培训。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初步建立国家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
(五)2016年之后,进一步完善云平台各业务应用系统,扩大省级云平台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云平台应用等。
六、组织保障。
—6—。
云平台建设运行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司内各相关处和相关业务归口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成立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统筹协调云平台建设工作,包括前期调研、业务与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公共服务等。各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科教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云平台建设工作,明确负责人和责任处室,积极协调、支持和配合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强化资源整合。按照云平台建设要求,整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以及相关农业科教系统各单位相关信息资源,形成符合云平台建设要求的农业科教大数据。
(三)形成建设合力。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为云平台建设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整合各相关单位的基础资源数据;中央农广校负责云平台(国家)运营中心具体承建工作;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方云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并开展培训,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组织专家团队,聚集本地资源,做好云平台的信息服务工作;各云平台业务支持单位应积极配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要求提供云平台建设相关基础数据;北京中园永兴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云平台技术支撑与运营服务机构,负责云平台的系统建设和运营工作,协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做好平台运行的信息通道建设与服务开展。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四)实行全程督导。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将全程跟踪检查云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组织人员对云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资源整合、数据采集、试点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督导检查。
—7—。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二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7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 鹏 贺 东
成 员: 王 锋 孙雪峰 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17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17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17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
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17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17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学校计算机中心基本情况
学校拥有服务器29台,计算机终端1452台,其中笔记本152台、办公用机38台、图书阅览用机49台、机房学生用机1213台。学生机房24间,每间机房配备50~60个计算机机位,投影机或者大屏幕液晶电视机。学校在大部分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专任教师100%配备笔记本电脑, 90%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保证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教学。
p4c 赛扬4 2.66g,512m,17‘ 393 99%
p4c 赛扬2g,256m,17‘ 240 90%
p3c 赛扬1.3g,256m,15’ 200 90%
合 计 1213
生均拥有计算机台数
(以一、二年级在校生3503人为基数) 0.35
多媒体教室个数及主要设备配置情况 多媒体教室100间,每间配备计算机一台、投影仪或液晶电视机一台、音响设备一套、座位64个。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三
索引。
四、应用系统建设...........................................................................................................................4行政管理平台.......................................................................................................52行政审批平台........................................................................................................6.3行业监管平台......................................................................................................74版权创作平台.......................................................................................................85版权管理平台.......................................................................................................96版权展示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7版权交易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8版权保护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版权清算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产业发展模式多样性,各种新应用伴随着新技术层出不穷。版权行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越来越大。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才能更好的做好信息网络时代的版权管理,版权保护和促进版权发展的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版权行业“先授权,后传播”的次序,为保护各个领域作者作品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利用云计算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建立起一个位版权行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应用平台级服务和应用软件级服务的公用信息网络平台。
总体目标要实现管理重点机构用户5000家,10万个重点个人用户。实现五大国家级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无缝入驻本平台并开展版权业务和管理版权资源。建立文字,摄影,美术,音乐,音像,影视,软件作品版权标作品和权利人资源库。
三、技术方案。
系统建设包括应用系统建设、安全系统建设和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四.应用系统建设。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图如图所示。
1.版权行政资源状况管理平台。
版权资源状况管理主要包括资源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的管理。
数据库连接池数据库2.版权行政审批平台。
3.行业监管平台。
4、版权创作平台。
版权创作平台是为用户一个创作自己作品的平台,拥有优越的自助环境和内容处理操作。
4.1.在线作品创作:
在线创作平台主要面向注册用户,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创作平台,首先用户通过网站注册为会员后才能进入在线创作平台,在会员提交内容之后,后台将对提交的内容进行审核,如果发现内容中含有大量有关政治、邪教、及不良信息时给与不通过并返回的处理结果,若出现一到两个时予以屏蔽处理并通过提交,将作品归类到我的资源原创作品中。功能:
1、拥有用户自助服务。
2、即时保存用户录入内容,避免内容意外丢失。
3、加入美化工具,让内容更加具有特色。
4、过滤不良信息。
用户注册信息未通过注册审核在线创作未通过内容提交内容审核通过作品库。
在线创作流程图。
5、版权管理平台。
版权管理平台是对用户作品的一个统一的管理,能够根据不同类别对作品进行查询,用户还可申请办理各种业务,如:作品登记、发行、交易等。5.1、作品资源管理:
作品资源管理流程图。
5.2、权利人资源管理:
权利人资源管理是对和用户有关的权利人资源进行的管理。用户可以进行权利人录入操作,也可以从已有的权利人信息库中查找权利人并且添加权利人到自己的权利人管理中,方便查找和监测。通过该平台对外信息采集获取权利人的最新动态,用户也可以对权利人进行关注,观察权利人的权利改变和交易状况。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用户可以通过查询现有的权利人资源库选择权利人进行添加操作,然后填写信息并选择权利人类型,将数据录入权利人资源管理平台。用户还可以通过该平台的关注权利人,获得权利人的最新信息。
功能:
1、获得权利人最新动态。
2、便于查询权利人信息。
3、满足用户对权利人的关注需求。
权利人资源管理流程图。
5.3合同资源管理:
合同资源管理是用户对现有的权利合同进行的管理。用户可以上传合同信息,同时填写合同性质和权利人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用户上传合同信息后选择作为权利人的类型,经过专业人员审核后,用户也可以将填写的合同信息申请备案和展示。
该平台的操作具体流程如下:首先用户需要上传合同文件,然后填写好合同的性质,填写完整相关权利人信息,提交到后台等待审核,审核通过的合同信息可以进行备案、展示等业务。功能:
1、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2、保障权利、义务明确。
3、满足用户合同之间的交易(转让)。
用户上传合同文件未通过填写合同性质填写权利人信息审核通过申请备案、展示等业务。
合同资源管理流程图。
6、版权展示平台。
6.1平台功能版权展示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注册用户利用现有的资源,在适当的位置来实现作品或权利人的展示。
6.2展示形式展示分为集中展示和自助展示两种形式。
6.3展示流程。
用户发起展示的具体的流程是。
用户首先需要选择展位,然后后需要选择展示的形式,然后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作品或者权利人进行展示,最后提交等待审批。在这里允许多个用户针对同一个展位进行布展。用户提交展示以后,管理人员会在审批环节中会进行查看和审批。审批通过以后,作品和展示信息就会进入待展示状态。此时展示信息禁止用户进行修改删除操作,具体的展示时间由管理人员进行设置,一旦到了展示的时间系统就会进行展示,并且进行展位数据的更新。管理人员来也可以通过操作进行展位信息的更新。一旦展示结束,系统会查找同一展位上的更新信息,如果没有更新的展示,就继续保留现有的展示信息。如果有更新,系统会撤销旧的展示信息,更换新的信息。旧的信息将保留或经由管理员删除。
式
7.3交易流程。
7.3.1集中交易、委托交易、竞价交易流程。
注册用户需要进行交易,首先需要到作品库挑选一个或多个作品进行交易,选择交7.1平台功能版权交易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注册用户利用现有的作品或者权利进行交易。
7.2交易形式版权交易包括集中交易、委托交易、竞价交易、自助交易、数字产品销售等几种形易形式,填写价格,并上传相关权属的资质证明以及身份证明文件,进行交易申请。如果是委托交易,还需要提供委托证明等相关材料。管理人员会对用户的权利和资质以及交易信息进行审核和审批。审批通过以后,系统发布交易信息,并等待交易。审批通过的交易信息禁止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发出的交易信息可以由用户申请撤销,由管理员审批之后做撤销操作。
当有买家进行交易之后,发出交易公示,并由管理人员对进行交易审批。审批不通过的交易信息继续等待交易。审批通过的交易信息,并进入版权清算平台进行交易清算,系统会针对交易细节进行权属关系的变更并发出变更公告。
7.3.2自助交易、数字内容产品销售交易流程首先自助交易、数字内容产品销售交易既可以是作品的交易也可以是相关出版物的交易。所以注册用户首先需要到作品库挑选一个或多个作品进行交易,实体出版物或者数字出版物则需要填写相关出版物的信息。然后填写价格。并上传相关权属的出版资质证明以及身份证明文件,进行交易申请。如果是委托交易,还需要提供委托证明等相关材料。管理人员会对用户的权利和资质以及交易信息进行审核和审批。审批通过以后,系统发布交易信息,并等待交易。审批通过的交易信息禁止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发出的交易信息可以由用户申请撤销,由管理员审批之后做撤销操作。当有买家进行交易之后,更改交易状态,并进入版权清算平台进行交易清算。
8版权保护平台。
版权保护平台是对权利人、权属关系及权利人的作品进行一系列的保护,主要包括版权登记、合同备案、版权声明、侵权投诉、代理通知8.1版权登记:指的是权利人对自己原创作品在本平台上进行登记流程图如下:
8.5代理通知系统:指系统可以通过站内信息,手机短信,邮件告知用户作品的相关情况。
9版权清算平台。
版权清算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针对整个系统的交易情况进行交易金额的清算和整理。主要有版权交易清算、稿酬收转、数字内容产品销售清算、版权服务清算。
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涵盖四个层面: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层。为确保网上交易系统的安全、平稳、可靠运行,实现对所有风险的全周期管理和控制,安全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需由四个层面组成:网络安全体系、计算系统安全体系、应用安全体系和管理安全体系,如图所示:
网络层安全方面: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应用必须与面向大众用户的应用内外网隔离;交易系统的应用服务器部署在防火墙的中立区,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部署在防火墙的保护区内,实现严格的网络安全访问控制。
网络层安全高配方案:系统采用全冗余配置,包括internet接入双线路冗余、双防火墙冗余、双交换机冗余、双应用服务器冗余、双数据库服务器冗余、服务器双网卡冗余、双电源冗余。
系统层安全方面:交易系统病毒防御体系,实现网络病毒防御;建设入侵检测系统,对攻击行为进行防御等安全系统。
应用层安全方面:实现业务数据库在线异机备份,基础数据库离线本地备份;建立安全可靠认证系统,为网上交易系统提供安全服务,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建立web网页防篡改系统。
管理层安全方面:分级建立各级安全管理制度。
六、应急处理机制建设。
1应急故障发现机制。
判断故障原因所在:
2.1向主管领导或部门汇报情况。
2.2立即进入系统临时维护流程,终止应用各个应用程序,首页贴出系统维护告示。
2.3维护人员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故障,并记入故障原因,解决方案。2.4彻底排除故障,恢复运营。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四
环境数据中心
大数据平台分析
bigdataplatformanalysis
softwareproduct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目录
1.大数据背景。1
2.1.定位。4
3.1.背景定位。53.2.功能。5
i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1.大数据背景
1.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现在,业界普遍认同所谓“大数据”具有明显的“3v特征”:量级(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大数据普遍具有量级大,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本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甲骨文公司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文档里,都追加了第四个v——value,价值;而ibm在其相关文档中给出的第四个“v”则是真实性(veracity)。
大数据的价值:在海量的规则或不规则数据之中,用新的数据处理手段,以很快的速度计算或分析出潜在规律性、根本性的判断、趋势或预见。
1.2.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宽的增加和智能设备销售量的上升,互联网业迎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世界经济论坛一份有关大数据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全球几十亿人使用计算机、gps设备、电话和医疗设备,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用户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尚未被真正理解,如果能够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分析和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将有助于认识需求、提供预测和防范危机。
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大带宽和大存储,而在于对容量大且种类繁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萃取大价值。采用大数据处理方法,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制生产的流程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能力极高的计算机并行处理,同时进行大批量的仿真比较和筛选,大大提高科研和生产效率。数据已成为矿物和化学元素一样的原始材料,未来可能形成“数据探矿”、“数据化学”等新学科和新工艺模式。大数据处理的兴起也将改变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正在进入以aaas(分析即服务)为主要标志的cloud2.0时代。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项目使得卫生单位及早研制预防疫苗,及早控制疫情的扩散,大幅降低了流感的传播。
3、飞机票价高低和多早预购的关系
也许大家会直觉地认为越早买机票就越可以买到较便宜的机票。一家叫farecast公司的创始人从他的亲身经验启发了一个新的服务。他发现坐他旁边的人比他晚好几天购买机票却比他的购买价格还低。于是他搜集了所有航空公司的票价与提前订购时间的数据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现在我们任何人可以上到他的网站:,输入你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加上你要出发的时间,马上这个网页能告诉你是现在就赶快买票还是再等几天才买。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3.环境数据中心
3.1.背景定位
环境管理部门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如环境监测数据、排污收费数据、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保信访数据、行政处罚数据、总量减排数据等。这些数据,往往存在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等问题,给环境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各业务系统也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共享,环境决策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环境数据中心,全面整合各类环境资源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使之成为环保各业务科室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成为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成为环保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3.2.功能
3.2.1.数据的管理
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主要于:
4.数据直报系统:系统提供定制的录入界面,用户手工填报。
3.2.2.数据的管理
1.文件的上传、修改、删除2.元数据的编辑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五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我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降教学质量。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校线上辅导水平,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如下方案。
成立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
组?长:xxx(负责全校停课不停学工作)
副组长:xxx
职?责:负责全校“停课不停学”业务指导工作,全面检查督导,了解各班各学科实施和落实情况,及时修改和调整工作方案。
成?员: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
各班主任职责:负责本班“停课不停学”工作的全面工作,了解本班学生和家长的实施落实情况,协调安排各科老师线上辅导,上报数据材料。任课教师负责线上教学辅导计划制定和教学落实,收集本学科教学相关信息。
1、作息时间
依据市教育局网上上课时间。
2、各级课程表
依市教育局线上学习课程表。
晨读由语文或英语老师布置10分钟左右的晨读任务,让学生自修完成。使学生养成早起的'习惯,不耽误上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3、线上教学方式
4、及时与乡镇网络技术指导员联系,对网络的开通提供技术指导工作。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六
“驾校视频云”app是一款针对驾校学员提供学习的视频展示终端。平台采用云视频在线教学模式,更够随时随地给驾校学员提供便捷的学习条件。
为了更够更好的用新媒体视频平台的形式连接驾校与学员,更好的让驾校更方便的服务广大学员,我们推出”驾校视频云”理念,用视频的形式进行驾校教学的相关课程,让学员随时随地,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在“驾校视频云”app终端进行学习和提升。
“驾校视频云”app不仅仅是驾校学员学习的软件平台,并且将会连接汽车资讯、汽车展会、汽车娱乐(搞笑、娱乐类生活视频)、汽车保养、汽车维修、汽车品牌及商家入驻。打造驾校学员的学、娱、购、修为一体的app汽车生活平台。
二、项目框架。
“驾校视频云”app项目框架:
1、频道分类:资讯、驾考、娱乐;a、资讯:驾校考试相关图文资讯展示;
b、驾考:包含科目。
一、科目。
二、科目。
三、科目四等各科目教学视频展示;
c、娱乐:驾校收集有关用车相关的娱乐视频汇总。
2、首页模块:海报轮播、资讯推荐、驾考教学、有车有笑、名车展厅、保养贴士;
a、海报轮播:app首页顶部轮播推荐模块;b、资讯推荐:驾校考试相关图文资讯推荐模块;c、驾考教学:驾校教学视频推荐模块;d、有车有笑:驾校娱乐视频推荐模块;e、名车展厅:知名品牌汽车展示视频模块;f、保养贴士:保养及维修汽车视频展示模块。
3、底部功能:首页、报名、约考、通知、我的;
4、用户功能:注册、登录、评论;
三、项目周期。
“驾校视频云”app从建设到上线周期:7个工作日,完成app框架、功能、内容、上线、发布,一站式便捷操作。
四、项目优势。
a、项目施工周期短(7天时间完成上线);
b、无须专业技术人员,只需要将驾校视频内容上传至云平台即可;
c、节省人员及硬件开支;
d、学员享受乐视网平台的体验效果;
e、加入乐视网平台大数据广告体系,快速实现平台广告盈利。
需要考生学习的科目共计三项,从学员具体学习来看,科目一完全可实现视频化教学。就科目一如何实现数字化视频教学,我们有以下建议:
1、驾校建立自己独有的app。优势:有利品牌形象提升。
2、app上搭载科目一老师讲课视频及动画演练。
优势:节省驾校教师、场地等成本,学员学习的时间成本,使学员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看视频学习,增加学员与驾校的粘性。
3、视频根据课时分段进行,学员按顺序点播观看。优势:监督学员认真观看完整学习。
4、视频内容可依据驾校要求,官方提供或各驾校现场录制。优势:自助选择,品质保证。
5、app功能涵盖驾校介绍、学习流程解读、科目一教学视频、科目二、三等现场学习或考试视频、学员签到互动等功能。优势:内容丰富,做学员学习的好帮手,提升服务。
6、app构建7个工作日可完成,视频录制15个工作可完成。优势:项目时间成本低。
7、app可搭载广告资源优势:从教学到盈利的一个升华。
五、项目费用。
app搭建费:8万元app运维费:3万元视频制作费:3万元。
项目费用总结:14万。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七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商建发〔20xx〕306号)文件精神及省市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以农村流通现代化为目标,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发展为方向,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范围,拓宽我县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动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根据省市要求,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全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推动全县电子商务规划发展、有序发展、集聚发展。
2、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政府通过加强示范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环境改善,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3、整合资源、畅通信息。建立和完善商务信息应用与共享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先选择公众急需、受益面广、信息密集的消费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行业开展示范,再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8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以上;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8家以上,打造综合性电子商务基地2个,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利用有较强影响力的第三方平台推出特色桃江馆等交易平台10个以上;培训电子商务人才1万人次以上,实现乡、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率达2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搭建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引进1-2家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物流体系全、金融保障强且有成功运作模式的知名电商企业,建立全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实现购销渠道双向畅通。
(二)提高农村电商应用水平。以农产品专业市场为依托,积极开展信息化、电商化改造提升,实现农产品线下展示、线上交易、产销对接等功能,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发展原产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直销、直供、分销、预售等新型农村农产品流通模式。鼓励现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3个乡镇商贸中心、426家农家店及邮政209家农村综合服务社等传统农村商贸网点实施信息化提升,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
(三)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以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建设为抓手,带动农村“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资配送企业、龙头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每年培养1-2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个示范网点。鼓励农村青年和大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每年培育10名以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
(四)完善涉农电商服务体系。建立“县级运营中心+乡镇联络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搭建县乡两级创业孵化平台,为农村网商、农村创业青年提供电子商务专业服务。鼓励邮政快递、乡村商贸和供销网点拓展自提、配送、电子支付、代购代销、小额取现等服务功能。鼓励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推动农村电子支付的普及应用,创新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鼓励专业电子商务企业深入农村市场,联合本地企业,提供涉农电子商务的方案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网店建设、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物流快递、代理运营等配套服务。
(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农村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六)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十大项目建设。结合县情实际,力争在3年内完成电子商务基地建设项目、农村应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及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建设项目、乡镇农村电子商务联络站建设项目、村级服务点建设项目、农村物流配送支撑体系建设项目、桃江特色桃江馆建设项目、人才培训项目、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推广项目、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乡镇、村级(社区)服务点创建项目等十大建设项目(详见附件1),完善和健全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运营、支撑、服务体系。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建立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桃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组织审核重点企业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制定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制定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启动桃江县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编制。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确定第三方合作对象,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完成十大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项目。
(三)验收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中上旬,由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商务、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示范项目建设进行初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验收结果报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初验合格后,向省商务厅、财政厅提交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并迎接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桃江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任顾问,任组长,常务副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统计局、县食药监局、县物价局、团、县电视台、县旅游局、县供销社、县规划局、县信息中心、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质监局、县人民银行、县移动公司、县邮政公司、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县金融办、各乡镇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县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商务局,由县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电子商务办公室,各部门要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分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具体职责详见附件2)。
(二)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向上争取电商产业项目和资金,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资金,发挥好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优先支持电子商务基地和农村电商主体培育,大力培育龙头电商企业和电商品牌,鼓励电子商务基地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xx〕67号)文件精神,对电子商务标杆企业、国内外龙头电子商务企业落户我县的重大电子商务项目建设,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商贸流通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安排。
(三)强化资金管理。严格项目立项。由县商务部门严格把关上报的项目建设内容,经县财政及相关单位实地勘察后,联合行文上报。健全审批和支付管理制度。县财政严格按照上级资金预算文件要求,通过规范审批后拨付项目资金,对较大的资金项目,会同商务部门实地察看后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格报账管理。对电子商务基地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区域服务站点建设、产品开发、人才培训等项目,严格按规定履行报账职责并实行专账核算。同时,按规定完整保存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报账资料,确保相关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完整。实行资金动态监管。建立大额资金支付动态跟踪制度,县财政会同商务部门加强对大额专项资金使用跟踪、监控,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及时对重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开展检查。成立由县监察、财政、商务、审计等部门为成员的督查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开展专项资金重点检查工作,逐项进行核实。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积极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建设,采取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同时改进监管方式,由重资金使用、轻项目建设监管向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并重转变,实现对电子商务发展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坚持项目公开、政策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主动接受上级机关、纪检监察、审计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完善考核制度。县商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计划,针对各部门单位和乡镇的工作职责,健全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制定考核细则,按年度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八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工作动员会,动员和部署我市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工作。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精神的一项具体工作,也是今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打基础、利长远”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全面提升机构编制改革、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业的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从企业理论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单一的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扩散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中央编办组织对“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机构编制”深度融合,提出了构筑机构编制云平台的重要部署。
今年5月,自治区被中央编办确定为全国5个机构编制云平台升级应用试点省区之一。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今天我市正式启动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这既是顺应机构编制管理新形势、新常态,加强全市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也是对全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效能的必由之路。
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指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这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好落实好。机构编制部门是党的重要工作部门,肩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机构编制管理、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机构编制部门职能不断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党政机关网站管理的职能从中央、自治区层面都交给了机构编制部门。面对迅速增加的工作任务,如果还以过去的传统模式推进工作,将难以适应高速高效的工作要求,难以破解当前工作热点难题。因此,机构编制乃至其它部门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跳出原来的套路,抓住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重要契机,借机借势借力,利用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把基础数据、基本情况掌握清楚,把政策和依据搞明白,把参谋服务和支持决策搞到位,切实把机构编制运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和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摆在首位,全面提升各级各部门机构编制管理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二)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推进当前系列重大改革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机构编制工作呈现出工作任务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工作重点从审批向顶层设计迈进等特点。市、县(市、区)编办承担的各项改革任务日益繁重。以2017年改革为例,就有纪检派驻机构改革、群团改革、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盐业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多项改革,此外还要开展权责清单“两单融合”梳理、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审批联动、控编减编等工作,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已经由后台走向了前台,走到了改革的第一线。但是,在全市贯彻执行李克强总理“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既不突破现有机构、职数、人员编制基数,又能保障一系列重大改革等重点工作的机构编制需求,就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机构编制云平台的建设,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机构编制业务的深度融合,为及时掌握机构编制实情、科学调配机构编制资源、优化机构编制结构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途径,为加快推进当前一系列重大改革提供了突破口和载体平台。因此,一定要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科学运用好机构编制大数据,大力推进系列重大改革。
(三)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保障。
过去,我们各部门的履职、评估、核定人员编制等都是采用定性、静态的工作方法,这样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有的部门配置的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有的部门“三定”定性描述的职能可能十来条,但在实际执行中,则会衍生出大批非行政许可事项。这说明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控编减编的机构编制工作新常态。现在我们动员建设的机构编制云平台,就是从机构职责入手,将机构职能逐条梳理、录入到云平台中,结合正在开展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做到机构权力和责任的一一对应,实现颗粒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将云平台数据与政务服务数据相对接,对照机构权责,通过对网上审批事项的办结数量、时长等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掌握机构的履职情况,给出评价,为机构编制部门管理机构编制资源提供科学的参考。
(四)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有效破解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可靠平台。
目前,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部门建立的信息系统,虽然能够保证本部门的基本业务需求,但基本上都是封闭运转的,没有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互联共享。这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沟通协调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各部门的政务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这是当前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也是亟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了“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的要求。这为我们各部门指明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编办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部门,应尽心履职,充分利用机构编制云平台的建设,加强与组织、人社和财政等部门的数据对接,推动各部门数据互联共享,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目标,为党委、政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数据服务。
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的重要现实意义,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不折不扣地抓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抓住重点,着力推进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
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很大,问题也不会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工作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
(一)明确工作的目标。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目的就是要整合机构职责、职数、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加强数据的科学分析,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调配机构编制资源、整合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等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改革、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和进度。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分为动员培训、数据审录、系统试用、检查评估、完善提升五个阶段。为抓好我市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市编委已于2017年9月印发了机构编制云平台实施方案,市直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按要求不折不扣地推进。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计划,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三定”和权责清单等基础数据的审录工作。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基础信息收集环节。信息收集是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做到实事求是、应录尽录,不重不混不漏。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市、县(市、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皆已提前完成,权责清单的信息采集将比“三定”信息采集相对容易些;而在“三定”信息收集中,事业单位比机关单位的困难些。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科学组织、通力配合,过细做好基础信息梳理、收集工作。二是数据审核环节。数据审核的快慢,决定单位历史沿革等其他数据录入的快慢。数据审核工作量很大,要求认真细致。各级编办要创新工作方法,保障审核人手,提高审核效率,确保数据审核有序开展,不延误基础数据录入。三是云平台功能创新设置环节。数据审录完成,只是做完了云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该平台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让这些数据跑起来。一方面,各级在云平台建设中,要立足工作实际需要,提出完善云平台的科学意见,要及时研究并争取自治区编办的支持,完善功能,真正用好云平台。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自治区编办的要求,配合做好与行政审批等平台、系统的对接工作,加强对政务服务等数据的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四是数据更新环节。云平台建成后,各单位的“三定”信息、权责清单等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录入云平台,确保云平台数据的准确性。
(三)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一是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工作保密规定。机构的“三定”信息如果是保密件,则不能录入机构编制云平台,这点各单位一定要注意把控好。二是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管理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批,录入机构编制云平台管理。三是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对机构“三定”信息等机构编制数据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不准弄虚作假,坚决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强化措施保障,高质量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工作。
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今年下半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直各单位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按质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牵头抓好工作落实。要主动向编委领导汇报,争取编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成立由编办主任为组长的专门工作组,指定专人负责推进和督促该项工作开展。主要领导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要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加强协调。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涉及市、县(市、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量特别大,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很多。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在党委、政府和编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发挥牵头组织、协调和把关作用;各机关、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抓好下属、二层和挂牌机构的相关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积极配合好机构编制部门建设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要及时向市编办反映,市编办要及时向中央编办事业发展中心和自治区编办请示报告,及时回复,妥善解决。
三要保障经费。市、县(市、区)编办要在自治区编办的指导下,根据建设成本、系统运行维护等综合考虑经费预算,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支持,保障建设工作正常进行。
四要加强督查。通过网上数据核对、实地调研等方式督查各县(市、区)机构编制云平台的建设情况,及时通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问题整改,确保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同志们,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中央编办交给我区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也是我市主动适应机构编制管理新常态,转变机构编制工作理念,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一次重要实践。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好这个机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为我市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尽早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九
截至目前,一年级组数学的新课教学任务已全部完成;语文还有两课和一个语文园地。我们打算让学生在家借助拼音先把课文读熟,生字认会、会写,等疫情散后返校再上,其他非统考科目已完成当堂学习评价。
1、以本册教材为本,根据家长、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确定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会。
2、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业,用复习要点引领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于不具备线上授课条件的学生,教师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做好教学和辅导工作,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4、做好学生语、数双科的线上复课工作,指导好学生扎实有效开展居家学习。按课表以按时推送每日学习内容,及时对作业进行批阅、反馈,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语文学科:
1、自主借助拼音朗读13、14课课文,自主认读二类字,自主练习一类字。
2、背诵古诗《风》,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
3、复习一到八单元。
4、运动小健将: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质。
5、家务小能手:每天帮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6、光盘行动:吃饭不挑食、不剩饭菜。
7、快乐阅读:每天亲子阅读10分钟,背诵一个好词,一个好句。
8、认字达人:每天认字不少于三个,口头组词。可以亲子共学,制作生字卡。
9、小小书法家:根据老师的指导,每天练习几个字,做到精细高效。
数学学科:自主复习
语文学科:
1.第18周(3月x至x日),复习第5单元,完成“第5单元提升练习”。
2.第19周(4月x日至x日)复习第6和第7单元,完成“单元提升6”和“单元提升7”。
3.第20周(4月xx日至xx日)
周一本册生字过关,认读所有生字,选容易出错的生字进行听写。
周二本册词语过关,复习词语表中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周三本册课本背诵内容过关,自己检查要求背诵的'课文、古诗、重点段落,名言警句等所有内容。
周四自主抓漏补缺,完成“综合提升一”。
周五总结本学期的收获,完成“综合提升二”。
数学学科:
1、自主复习;
2、每天练习口算10道
截至目前,三年级组各科的新课教学任务已全部完成,语、数、英三科已进入复课阶段将近一周,其他非统考科目已完成当堂学习评价。
语文学科:
1、指导家长利用疫情居家隔离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坚持体育锻炼习惯、坚持分担家务的习惯,做好学生身心健康指导。
2、做好学生语、数、英三科的线上学习指导,根据各科的复课工作安排,指导好学生扎实有效开展居家学习。
3、学习任务:
(1)每天熟读一篇课文,复习一课生字词。
(2)每周完成两份语文练习题。(放假已安排)
(3)每天读半小时课外书,练字10分钟。
(4)每天完成半页数学总复习题。
(5)每天熟记一课的英语单词,熟读课本内容。
(6)每天关注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7)按时作息,适当运动,每天帮父母干一件家务劳动,居家少外出,不聚集,不串门。
(8)每周写一篇周记。
数学学科:
1、自主复习;
2、每天完成速算15题。
英语学科:
1、听写单词;
2、家人练习口语表达;
3、对照电视上学英语。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
商务部、财政部确定我市秀山、酉阳、彭水、石柱、城口、巫溪、云阳、忠县等8个县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以促进农特产品触网营销、开拓农村电商消费市场为主攻方向,推进电商、流通、邮政、供销等资源整合,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一批涉农企业开展网上经营,建设一批农村电商服务站,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经销户),组织一批农网对接活动,探索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二、遵循原则
——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结合各示范县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模式、彰显特色,实现各区域统筹协调、错位发展,及时跟进配套服务措施。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市场、信息资源,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示范县的带动作用,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重点在农副加工产品、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取得突破。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示范县电商进农村“五个一批”得到较好落实,探索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取得突破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电商推广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大力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市场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指导生产、搞活流通效果明显;组织涉农企业(含加工)和农场主、农民合作组织、种养经销大户等网上销售。
——电商运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建成1个以上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建设1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每个村建设1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县、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衔接顺畅。
——物流配送体系逐渐完善。建设1个以上县级快递物流综合公共配送中心,培育2-3家快递物流配送企业,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基本实现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明显提高,物流成本有所下降,初步形成效率高、损耗低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农村电商交易额大幅提升。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网上销售明显增多,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0%;网络购物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县域网络消费额占当地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15%左右。
四、主要任务
(一)选准用好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础和前提。重在发展和完善一批综合性或专业化交易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现有涉农电商平台,借助或利用一批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要在拓展功能、整合信息、扩大服务上下功夫,打造特色商网。一是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建设重庆特色产品馆或区县专区,将各地农副土特产品组织进馆、上网销售。二是培育自主品牌,支持并培育本地涉农电商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休闲娱乐旅游等,构建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物流仓储、快递配送等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做出影响做出品牌。三是积极推进电商平台间合作,鼓励示范县加强与农村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平台的合作,依托知名电商平台销售本土农特产品,支持本地电商企业以代理商、开设窗口等形式谋求共同发展,开展农网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触网营销,开拓农村电商消费市场。
(二)构建电商运营服务体系
1、在县建设电商服务中心。示范县要结合实际建设县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和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一是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挖掘本地特色优势产品,建设线上线下特色产品馆,销售本地产品,开展网销商品的集采统储、互采分销、加工分拣、统配统送、售后服务,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及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二是有条件的县可利用现有电子商务园区、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在知名平台建馆,共同改造和新建电商服务网点设施。
2、在乡镇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站。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牵头,依托已建乡镇超市(直营店)、邮政所、供销社等合作建设乡镇电商服务站,完善充实功能,使其具备网络销售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送)}、信息采集、缴费支付、创业等生活服务。
3、在村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点。选择农产品特色村和交通便利、人口集聚的村,依托已建农家店、村级服务中心、涉农企业等建设电商服务点,销售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农产品信息采集、农村生活服务、缴费支付等。
(三)着力促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
1、支持涉农企业开展网上营销。鼓励传统企业利用产品优势上网触电,组织涉农及加工、流通企业包括农民合作组织、农场主、种养大户、经销大户、农家乐等触电,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特别是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有实力有经验的第三方代运营电商企业开设网上旗舰店或专卖店或特色农产品展销厅或开展网上营销,推销农特产品和农村生活服务,拓展网上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提高适销对路产品上网销售能力。示范县要认真梳理汇总当地农特产品,引导和推动农特产品生产市场化、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形成适合网上销售的系列产品,挖掘产品的特色、卖点,集中力量,着力打造2-3个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知名电商品牌。培育引进熟悉电商营销、具备产品设计改造能力的创意企业,按照有特色、可包装、易保存以及方便快递等电商要求对农特产品进行包装推销。通过县域整体、企业自主等宣传推广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报刊、电视等媒体,通过季节、时段、事件、热点等各种营销手段,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区域特色产品。按照“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要求,完善农特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等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
3、广泛开展农网对接。发挥好电商平台、区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代理商、经纪人)作用,通过举办网商采购大会等农网对接活动,有效组织一批农特产品与电商企业或代理商对接,使更多农特产品在网上交易。鼓励京东、苏宁易购等自建自营平台与涉农企业合作,将农特产品纳入自采渠道并网上销售。积极举办特产网购节(网上行)、乡村体验季等一批季节性、固定式的农网促销活动。继续做好新农村商网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数据分析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农产品按需种植、定制化生产,解决农户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卖难”问题。
(四)推进电商配送体系建设
建设市级物流分拨中心、县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体系,开展城乡物流共同配送,推广网订店取、末端整合等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销售配送同步,打造高效、快捷、顺畅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1、推进县级电商公共配送中心建设。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进资源整合,从商贸、供销等农村商品流通企业和电商、邮政快递、仓储物流、电商运营企业中选择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县级公共配送中心。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公共配送中心开展统一配送,提升县域快递物流配送能力。
2、建设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点)。依托商贸流通、供销、快递物流等各类企业,强化乡镇政府支持作用,建设与乡镇电商服务站融合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作为电子商务农村共同配送主体和快递包裹下乡进村承接主体,实现快递包裹仓储、自提、进村分拨的功能。以村级服务中心、农家店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为依托,建设村级电商配送点。鼓励乡镇超市、村农家店等参与,为其提供仓储、自提和送货上门等服务。
3、培育县域配送龙头企业。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鼓励电商、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城乡供应链、物流链整合,优势互补,每个县组建2-3家快递物流配送骨干企业,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网上通道,提高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
(五)加强技能培训
各示范县要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计划,重点培训网上开店技巧、网购操作和特色产品信息采集发布、创意设计、包装、营销等技能,提高农村电商运营能力。合理安排培训经费,适时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和相关人员。鼓励支持电商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开展针对性案例教学和体验式实训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实战培训。每个乡镇全市培养4名市级农村电商带头人,村村都有县级农村电商带头人。
四、推进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6月)
20xx年5月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申报工作,各县提出申请上报,市商委、财政局组织评审,报商务部、财政部评审确定示范县名单。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细化推进措施。各示范县抓紧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推进工作方案,并于7月底报市商委。各示范县依照工作方案,科学确定思路,探索发展模式,确定实施主体,分解任务责任,细化工作措施。
2、全力推进实施。各示范县要围绕破解制约农村电商发展难题,大胆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整合各种资源,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加强检查交流。对示范县工作情况加强检查调研,督促进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适时开展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适时中期评估。各示范县对实施情况及时开展中期评估,结合实际调整建设项目,完善推进措施。市商委、市财政组织开展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深化阶段(20xx年6月后)
全面检查和验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并接受绩效评价。总结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工作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整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按照“属地推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推进,各示范县政府是推进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推进措施,着力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现有流通企业整合并完善网络体系。各乡镇政府要主动跟进,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场地、产品等问题,负责收集农产品和生产生活资料需求信息的上报、购销对接等服务。各示范县商务、农业、经信、供销社等要各司其职,确保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共同推进电商进农村各项工作。
(二)加大支持。各县政府要结合实际,适时出台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促进电子商务与商贸、通信、快递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的措施;注重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支持电商、涉农、商贸、快递物流企业的融合,共同改造完善农村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服务及配送网络设施等;筛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彰显地域特色的本土农特产品,支持打造适合网上销售的品牌,促进农产品上网营销;支持开展技能培训。
(三)宣传推广。各县要利用电视台、广播、报纸、微信、微博、qq群等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心、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发现典型,示范引导,广泛宣传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网上营销的经验,扩大社会影响。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一
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健康吴忠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居民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力争到20xx年,全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重大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努力完成自治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的指标要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xx%,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5‰和14/10万。
(一)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1.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六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及疾病防控知识等。深入推进“三减三健”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2.推进全民健身。加大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举办品牌赛事及体育活动。
(二)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
3.开展健康社区(乡村)建设。加大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治理垃圾污水,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合理布局社区健身设施,开展居(村)民健康监测评估、健康管理和扶老、爱幼、助残、心理咨询等服务,完善社区健康公约和居(村)民健康守则。
4.开展健康企业建设。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加大废水、废气及固废垃圾处理力度,严格落实工作场所健康防护措施。支持节能环保低碳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5.开展健康机关建设。加大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和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做好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完善机关基础卫生设施及体育锻炼设施建设,推行工间健身制度,积极开展符合各单位特点的健康知识讲座和体育健身活动。加强机关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建设健康食堂,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6.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和无烟学校建设。做好学校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学生近视、肥胖和营养不良等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和干预。加强医校协同联动,按要求设置学校医务室或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认真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7.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推进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对影响家庭健康因素进行干预,加大家庭基本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和培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家庭、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三)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工程
8.加强重大疾病筛查救治。对心血管病、脑卒中等9种重大慢性病开展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干预,实施上消化道肿瘤精准防治项目。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救治及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和分类管理,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加大产前检查和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等。
9.加大意外死亡综合防治。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落实溺水、踩踏等易发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加强乡村及城市公路养护管理,加大急弯陡坡、长大桥隧等路段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及适老环境建设。加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防护技能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0.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市级营养健康专家库,各县(市、区)成立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和会商。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三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和信息化追溯体系,强化药品流通监管。
(四)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工程
11.促进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全面开展市县两级医院等级提升行动,重点支持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功能科室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县域医疗分中心。
12.规范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有效增加产科床位,全面改善产科、儿科诊疗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
(五)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3.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积极建设心血管、呼吸、妇产、儿科、创伤、传染病专科类市级区域医疗中心。
14.加强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健康集团,加快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中心建设,提升县域影像、心电、超声诊断等能力。
15.加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加快市级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区和4个县级综合医院标准化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重症病区(病房)建设。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设置和管理。
(六)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6.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标准,新建红寺堡区中医医院,改扩建同心县中医医院。加强市、县中医医院呼吸科、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基础条件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提标扩能。
17.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重点,推进技术、管理和品牌扩容提升。加快中医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七)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18.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实施人才交流、潜力人才培养计划及紧缺人才、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瞄准国内知名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通过校院、院院、校企合作,引进全日制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或团队。
19.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配合自治区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安置工作,支持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落实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职称“凡晋必下”制度,推进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
20.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晋升和倾斜政策,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八)实施智慧医疗健康升级工程
xx.加快信息一体化建设。加快建成全市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专网,加大医疗机构应用、服务、资源等云化部署,对接涵盖互联网医疗、诊断、医药、运营监管的一体化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平台。
xx.推进标准化应用。加快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数据库标准化应用,逐步推动“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健康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应用,加强传染病、免疫规划、慢性病、食品安全、120急救、血液等业务领域信息标准化应用。
23.加大服务智能化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推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预住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病床试点工作,实现远程影像、心电、病理、超声诊疗系统全覆盖。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对辖区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
(九)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工程
24.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新、改(扩)建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和实验室,配齐实验室仪器设备,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完善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
25.深化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落实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五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要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分级诊疗落地见效,县域内群众就诊率达到90%以上。
26.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支付方式改革措施,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付费改革试点,积极开展调整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及比价关系试点工作。
27.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审批程序,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支持政策,完善多元化办医格局。
(十)实施健康产业培育工程
28.加快医养康养产业发展。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及社区等服务功能。加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活动。
29.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逐步培育2―3个中药材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实施中医药养生保健行动,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与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吴忠特色中药资源,开展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的集成创新与应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市、县(区)级领导同志包抓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各部门(单位)要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或清单。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具体工作清单,明确重点任务、重点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立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补助等及时足额到位。对履责到位、成效显著的县(市、区)通过以奖代补机制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支持。各县(市、区)要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统筹安排经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健康需求的投入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三)强化宣传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和健康吴忠建设考核内容,建立考核约束奖惩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每年12月将各县(市、区)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考核情况及时报市委和政府。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二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xx〕16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深入开展,制定本方案。
全面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积极推广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大力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广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到20xx年实现以下目标:
(一)各类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创建不少于1500家。
(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活跃人数达到60%。
(三)人均每日食用盐、食用油摄入量及人群吸烟率、有害饮酒率持续降低,遏制肥胖率的上升趋势。
(四)人群健康体检率、血脂检测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持续提高。
(五)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
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一)扩大“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内涵
1.针对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餐饮从业人员、家庭主厨、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广泛开展核心信息宣传及主题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少盐少油低糖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帮助群众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倡导科学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增强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警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开展餐饮行业减盐减油减糖行动,通过开展人员培训、健康菜品征集评选、烹饪比赛等活动,引导餐饮企业、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盐少油限糖措施。联合餐饮行业研发低盐少油菜品及套餐并进行推广。
3.落实《北京市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xx-20xx年)》,开展重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监测。进一步关口前移,开展0-3岁儿童口腔保健综合干预工作。不断完善口腔保健服务机制,继续做好北京市儿童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推广合理膳食行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工间操、健身等活动,举办“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组织开展运动处方培训。
5.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身操、健步走、太极拳、骑行等群众体育活动,加强居民肌肉骨骼疾病监测调查,开展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基地建设及骨质疏松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1.健康社区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5%或达到40%以上后每年至少增加2家。将《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等融入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管理要求,丰富、提升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内涵。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超市、健康单位每类机构每年至少新建2个,中小学校健康食堂每年创建不少于4所。各类健康机构管理要求详见附件1。
2.继续推进“健康学校”、“健康加油站/小屋”、“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街区”、“健康社团”、“健康家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并逐年有增加,各类环境建设要求见附件1。
3.各区每年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不少于14个,加强对本区域内健康支持性环境的检查指导,每年至少开展1次。
(三)强化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建设
1.进一步扩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招募范围,积极吸纳营养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加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在各类健康机构中应具备一定数量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各区每年新招募指导员不少于100名,并做好考核、认定工作。
2.加强指导员能力建设,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开展定期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评估(附件2),每年举办或者组织参加“三减三健”相关培训至少1次,人员不少于200人。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工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指导员健康指导能力,并从中遴选出优秀指导员。
3.持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五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为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和技能指导服务。
(四)加大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宣传力度
1.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每年围绕一个健康宣传主题,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主题宣传与科普宣教互辅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推进的形式,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品牌,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
2.每年针对生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不同场所的不同人群,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民营养周、世界无烟日等各类健康主题日,至少组织4次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每次活动累计参与人数不少于xx人。
3.积极开发健康促进适宜技术,持续推广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等支持性工具,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技能。
市卫生健康委将组织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不定期开展市级现场督导,适时评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并对各区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三
2、发言人管理,可以添加或删除发言人,设置发言人以后,发言人可以在移动客户端上直接回复用户反馈的消息。
2)企业管理员修改以后可以直接在这里审核。
3)消息类公共服务号在订阅消息里关注,应用类公共服务号在应用里关注。
4、公共服务号属性设置,可以修改跟公共服务号相关的属性,
5、自定义菜单先添加菜单名称选择菜单类型然后保存。6、自定义菜单链接类型选择链接类型然后直接添加链接即可用户点击菜单直接跳转到链接地址页面;7、自定义菜单菜单类型添加菜单类型可以添加二级菜单;8、自定义菜单按钮类型点击按钮菜单会直接给用户推送消息选择消息模板进行推送;9、自定义菜单轻应用类型;。
1)轻应用涉及业务系统,需要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2)业务系统和云之家的用户要提前进行关联。
3)轻应用开发商要集成云之家的账号验证。
10、自定义菜单移动原生应用类型,可以直接链接到应用市场下载地址,让用户直接下载应用。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四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根据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创建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服务、体系完善、发展平衡、就近便利、惠及全民的原则,突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到7月,初步建成固定设施、流动设施与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标准化四个100%。完成公共文化设施比较健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相对充足、文化资金人才保障有力、群众文化权益大幅提升、文化服务较为满意的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建设阶段(204月至6月)
按照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建设标准,对标全国第一方阵,落实推进举措、任务分工、财力投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创建指标。
(二)完善阶段(年7月至9月)
根据创建标准和我县创建方案,逐项进行检查,完善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结创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三)验收阶段(2014年10月)
全面总结创建工作成效,形成创建报告上报上级部门。迎接省示范县评估验收小组的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建工作,推动和完成创建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文广新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文广新局局长兼任,各乡镇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将创建工作责任分解到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并签订工作责任书。
(三)确保资金投入
1.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建立健全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保证示范县建设的资金需要。
2.整合项目资金,逐步加大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购置公共文化产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所必需的资金。
3.按照创建要求和分级负责原则,认真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免费开放,保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文化市场执法、农家书屋、送戏下乡演出等活动正常开展。
4.建立健全村级文化管理人员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村级文化工作正常开展。
5.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补助,并管好用好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四)加大宣传力度
各单位、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公共文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信息》、电视台要开辟专栏,大张旗鼓进行报道;各乡镇、文广新局要出动宣传车,巡回各村搞好宣传;各村要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宣传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凝聚全社会创建力量。
(五)建立健全督办问责机制
为确保我县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工作顺利进行,政府督查室要严格督查,及时反馈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创建工作情况,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通报,对影响创建工作的要严厉追究责任。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五
1技术路线
1.1客户端技术路线
支持个人电脑设备:在目前的个人电脑用户当中,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依然保持着绝对的市场占有率,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采用瘦客户端与富客户端相结合的方式,基于目前成熟的展现技术,支持个人电脑设备的接入与使用。兼容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中,谷歌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phone操作系统占据了个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系统的展现层建设需要考虑对这三大主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兼容与支持。
1.2服务端技术路线
鉴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建议采取统一的技术路线:系统建设基于以xmlwebservice为核心的当前最先进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microsoft.net,同时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标准。系统采用多层服务结构体系,表示层、业务层、服务层、组件层、数据层分开,以满足系统松耦合性、位置透明性以及协议无关性要求。
1.3基础设施技术路线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采取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服务器、存储等资源的统一管控,形成资源池,做到基础设施的最大化利用及智能调度,形成按需交付的it能力。
2功能设计
根据职业教育资源产生的基本流程,设置了个人资源中心、学校资源展示中心、市级资源管理中心、智能搜索引擎四个功能模块。
2.1资源建设流程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构想了资源构建的流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录播教室录课:教师登陆资源公共平台录制课程;第二步: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到私有资源库;第三步:各学校将资源汇总到武汉市资源公共服务总平台,形成资源云;第四步:资源云在人人通、班班通平台中的多种实际应用。
2.2个人资源中心
普通教师个人设有私有资源库,用于普通教师管理自己的资源。教师可上传资源,上传后可以暂时不发布(保存),也可以发布资源,发布后由学校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的资源可以供共享范围内的人员下载、预览、评分、评价。还有我的工作室功能,用以发布个人动态、公告、接收消息。
2.3学校资源展示中心
以校为单位建立的资源集中管理和展示的平台,可以管理教师提交的资源信息,建议校级管理员按照市级资源目录来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以便资源继续上传到市级展示平台使用。
2.4市级资源管理中心
各个学校上传的资源如果设置为完全公开的,教育局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的资源列表界面,批量选择资源,采集到教育局资源分类下。教育局管理员统一管理全市资源目录,将所有资源汇总展示。
(1)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支持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资源进行多种分类管理,一个资源可以属于多个分类,用户按照每种分类依据均可以查找到资源。系统不但支持资源分类的增、删、改操作,而且支持资源分类的`合并、分拆、层级移动、排序等操作。
(2)课程管理系统资源建设以课程为中心,管理员可以增、删、改、检索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标准。同时还可以将课程同文档、案例等参考资料的进行关联,设置课程的相关试题、试卷,设置课程包含的知识点,查看、填写课程评估结果,查看课程评分等级。系统对课程进行统一管理,同一门课程学习信息可以被不同的培训项目共享,又可以根据各培训项目自己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即支持一门课程包含在不同的培训项目中,在一个培训项目中学习完毕,则其他培训项目中的学习状态也同时变更。系统创建课件上传工具,使课件管理员可以直接在网页上操作,将课件内容上传到服务器上,即使是包含视音频的大容量课件也可以直接上传,并自动将流媒体文件分拣到流媒体的发布目录。整个课件内容上传过程就像给邮件添加附件一样简单。
(3)参考资料管理增、删、改、参考资料基本信息,上传各种格式文件的参考资料文件,同可以统计参考资料的被查看、下载的次数和学生对参考资料的评价。系统支持大文件参考资料文件的直接上传。
2.5智能搜索引擎
为用户架设资源搜索引擎,方便用户在系统中查找所需的资源,搜索引擎应具备:支持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结构化数据;支持概念搜索、可视化搜索;支持信息自动关联;支持信息自动分类;自动聚类分析;信息多维关联分析。综上所述,搭建市级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能有效支持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促进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顺应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必将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六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市局的通知要求,现将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多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更好地适应了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市现设12个镇、10处街道办事处(崖头镇6月撤镇,成立了崖头、崂山、寻山、城西四个街道办事处,但未获上级部门认定,统计部门仍按崖头镇统计数据),辖属826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未列入统计部门范围,自然村即村管村)、125个社区,总人口67万。
镇、街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各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现有编制一般为5-7人,全市共125人,经费来源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
社区(行政村)人员情况。全市各社区(行政村)都聘用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总人数987人,主要由村委会会计兼任,熟悉村里情况,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市规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500元岗位补贴。崖头、石岛27处城区非农社区,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1、下半年,部分镇、街道按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改造,并设立了服务大厅及专用的档案室,每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办公场所面积大约在120—350平方米,全市总计3571平方米。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配备了微机(7-9台)、复印打印一体机(2-3台)、传真机(1-2台)、电子显示屏、社保卡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要职责、服务项目等规章制度,规范化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统一更新制作了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刊板,并挂牌上墙。
2、崖头、石岛27处非农社区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相对较好,设施设备也比较齐全。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一般在村委会办公,办公场所平均面积约50平方米。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中心社区(行政村),优先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方便基层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二、开展基层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
1、政策上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始终高度重视,明确制定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和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的目标要求,并纳入了对各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考核。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正式聘用并有效开展工作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订印发了《镇(街道)劳动保障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对正式聘用并有效开展工作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岗位补贴,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市人社局、发改局、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荣人社发[]64号)、《关于成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荣人社发[]68号),进一步对全市基层平台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经过各级督导建设,目前市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已基本达到省级考核标准的要求。市财政将镇、街道基层平台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共安排专项资金260万元(按辖区内人口数,一类补助30万元,二类补助20万元,三类补助10万元)。全市共为986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落实岗位补贴49.3万元。同时,落实农保奖励政策,按不低于当年收缴额1%的标准提取财政奖励资金,用于弥补基层工作人员的交通、通讯等费用,这些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2、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加强岗位培训。为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平台规范运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作职能,近年来,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5万元,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省、市各类专业化职业资格培训。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了国家级协理员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经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市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书》。目前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持证率达到100%。二是优化人员结构。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市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工作人员队伍中。目前镇(街道)的工作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人员总数的90%以上。
3、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积极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连续两年投入资金600多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22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350处重点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购置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电脑、身份证识别仪等先进的办公设备。此外,对人口多、业务量大的镇、街道实施重点打造,在办公场所增设大型led显示屏,触摸屏等,用于发布就业信息和宣传就业政策。目前,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27处非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使用劳动99三版信息软件,既可以对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失业登记,开展技能培训、办理新农保等服务,也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资金、场地制约,缺少一处建筑面积4000㎡以上的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大部分镇(街道)一级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受镇(街道)领导,往往身兼数职,难以专职从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制约了工作及时开展。
三是目前部分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劳动99三版”新软件缺乏有效的培训,软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工作安排。
1、加强基层平台体系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威人社发[]67号、[]28号两个文件,指导全市各镇(街道)、社区(行政村)进一步完善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至底,我市将全面建成覆盖所有街道(镇)和城乡社区的基层平台网络。实现机构名称统一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工作经费保障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城乡居民和单位、职工就近享受便捷优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2、提高基层平台管理服务水平。统一制定印发基层平台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办事流程等,编印公共就业服务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基层协理员培训,使全市所有基层平台全部能够使用劳动99系统三版软件;推进就业、人才服务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平台管理服务水平。
年五月二十二日。
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七
攸县融媒体中心的空间平台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整合空间平台,提供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功能。既可呈现中心全景运营情况,也能支撑任务的调控、指挥,满足融媒体中心所有业务人员在一个空间内协同作业的需求。
(1)架构先进。项目整体建设中,选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架构,让县融媒体中心有较长的生命周期。(2)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当前采购和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选择既能经济可行又能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
(3)确保安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采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稳定运行。
(4)保护投资。充分利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资源、成果、设备,整体升级改造,不搞重复建设。
(1)将现有69平方米的演播室,扩建成全景约11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设计上资源节约、功能融合、安全可靠,具有新闻口播、娱乐互动、虚拟实景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直播和录播,满足不同节目生产的需求。
(2)将现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整合,利用新闻制作室改建成一间编单室和一间审片室;把两间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改建成一间集中节目制作室,一间小型化妆更衣室,一间配音室,这样有利节目制作的整体化、优越化,工作空间的最大化。打通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流程,实现内容互融互通。完成演播室高清化升级,为以后流程统一生产提供支撑。
(二)融媒体中心主体建设,基础环境的建设与装修。包括形象展示大厅、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门窗、吊顶、电气照明、墙面等内部修缮装修。配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新增设备配套强弱电设施设备,防雷设施,公用电缆沟及双路供电电缆铺设。机房空调、中央空调设备安装和消防系统建设。(三)融媒体中心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中型会议桌1套,办公座椅8套,记者办公座椅8套以及综合布线、强弱电调试等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62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