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总结可以采用概括和归纳的方式表达。希望以下总结范文能够对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涉税风险论文篇一
老师:林宇。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朱光瑶。
学号:2009080503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也以惊人的速度出现,随之也给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与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的中国航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航油)因为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在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传出后,该事件很快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时间,金融衍生工具成为“罪魁祸首”。在1995年2月,我们都知道的英国巴林银行因投机于日经指数期货交易而失败,造成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使四百多年的基业顷刻间灰飞烟灭。一时间,金融衍生工具似乎成为了危机和灾难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它的一面。现在就从风险角度来分析它。
1.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这里的市场格变动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变动等。管理市场风险,要的是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市场价值,随后计算总敞口额度,严格交易程序,模拟在市场崩溃或流动性引发价格剧烈震荡情况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即所谓“压力测试”。
2.信用风险即交易合约的对方无力履行义务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一样,控制信用风险也是要测定和估算衍生商品的敞口头寸,并使敞口头寸与所确定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额度相匹配,然后可以像传统信贷业务一样,控制和减少风险。
3.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缺乏合约对手而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的风险。一是市场业务量不足或无法获得市场价格而造成的市场价格风险;二是由于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在市场上出现逆势时按要求追回保证金而造成的资金流动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利用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实现降低风险。
4.操作风险即人为因素或交易、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失误蒙受亏损的风险,它们本质上均属于管理问题。因此重点应放在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素质,提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效率,并在内部管理上实行职责分开,以确保风险处在可控制及可承受的范围。
5.法律风险指因合约在法律上的缺陷或无法履行导致损失的风险。在管理中,首先应保证一批熟悉衍生金融工具的专家参与交易法规的制定。另外,应尽量改善内部风险管理,增强交易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强化安全的结算制度以控制法律风险。
性,如有关会计处理方法、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信息通常未能在合约中得到充分披露,而合约双方在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2.从宏观层面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根源,即金融体系的固有缺陷和金融衍生市场不完全有效在现实中则往往表现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机失败和国际游资的肆意炒作引发。这些都会加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扭曲资本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实体经济金融虚拟化。金融体系中的储蓄并非全部转化为投资,而是一部分进入实体部门,转化为实物投资,另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中,成为虚拟资本,并没有实物资本与之相对应。虚拟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运动过程中有脱离实体部门的趋势,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向泡沫经济。而衍生金融工具正是金融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
3.从微观层面上看,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关。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风险爱好型管理层对于投机业务则跃跃欲试,很容易形成赌博心态,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针对上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大量风险和突发事件冲击,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衍生风险的划分和标准,各国都着手研究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措施并根据各自的经济金融体系特点订出了适合自身的不同的监管原则,以确保市场的有效性,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防止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为了控制风险,我们可以针对其不同类别的风险对衍生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1.加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第一,从制度方面进行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来促进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对于利率类衍生工具来说,由于我国银行商业化的转变进展缓慢,利率管制还直接控制着利率水平,资金价格无法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波动。所以,要发展利率类衍生品市场必须先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化的利率。但利率市场化是以银行充分商业化为前提的,而银行的商业化又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巨额呆账、坏账和以后的资金来源问题。因此,利率的市场化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要等国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清,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得以理顺后才有可能实现。第二,通过外部力量进行监管。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范不仅需要在金融企业内进行风险控制,而且还须要管理机构进行外部监管,以防风险扩大,酿成金融**,甚至产生金融体系风险,但衍生工具自身的许多特性导致监管面临许多困难。第三,建立合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对各类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分类,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和衡量指标,同时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级别的界定,最后根据风险的级别和风险的权重事先制定相应的规避风险或者减小风险的措施和方案。
2.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它是指对超过交易主体所能承受的风险总规模的市场风险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头寸重组的方法实行“自我保护”,采取任何可能的措施将市场风险转移给市场上的风险爱好者。
3.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机构应对市场上交易的所有品种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评估,控制风险。市场主体可以采用净额结算主协议和各种信用加强措施,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净额结算协议,指在实际交易中,机构通过双边或多边的支付净额结算的方法来降低信用风险。各种信用加强措施如交易双方通过提供担保的方式提升自己履约的信用度、在合约条款中加入一些条件来降低信用风险等。
4.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最主要的是控制参与流动性较低的产品的交易量,对这类产品,需要使用能够长期占用的资金。管理资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对资金流动缺口实行额度控制,从而保证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平衡。
5.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操作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比其他风险更为严重,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但它往往被机构所忽视,巴林事件就是很好的一例。完全避免操作风险是不可能的。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来说要培养和配备既精通衍生品交易,又具备准确迅速的业务处理能力的人才,还要配备相应的系统。
6.对于法律风险的管理。为了防范法律风险,交易方首先要确保其交易对手具有足够的权利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并确保对手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履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履行金融衍生品合约义务;其次,在合约条款中,明确规定交易对手的抵押品或保证金用于弥补交易方的损失,并清楚列明交易对手违约时应支付的罚金。中航油因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投机操作不当,导致巨额亏损,主要是对风险管理的处理不当,特别是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金融衍生交易实际上是利用交易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对冲式操作。所以,任何有经验的机构都会通过对冲交易,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很不幸的是,在中航油的金融衍生交易中,恰恰忘记了风险的规避,在卖出看涨期权之后,没有预见到可能由此带来的巨额损失,进行对冲操作,将风险降低,而是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坐等购买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而这样一来,中航油不仅仅损失了保证金,而且必须为购买人行使权利支付价款。这是其造成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工具非但不是风险的万恶之源,恰恰是风险管理的必备工具。有关政府部门及国内企业不可因噎废食,仅仅因为一些事件就放慢或停滞国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建设步伐。相反,国内的大型企业更应该积极介入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借助不同的金融工具,有效控制自身的经营风险。当然,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和学习,加强企业内部对操盘手和交易员的风险控制,是介入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前提条件。
涉税风险论文篇二
涉税风险防控是企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合规要求越来越高,违法税务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涉税风险防控能力,公司安排了一次实训。在本文中,将分享我参与实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实训内容。
我们的实训主要包括税务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模拟公司实操三个环节。在税务政策解读环节中,我们学习了最新的税法法规和税务政策,了解了涉税风险防控的基本原则。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我们分析了实际企业在涉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找到了解决方案。在模拟公司实操环节中,我们扮演了公司的财务人员角色,实际操作了一些涉税业务,提高了操作技能。
第三段:实训收获。
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意识到涉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税务政策变化快,不了解最新政策就很容易犯错。实际操作中,我注意到每一个步骤都要准确无误,一旦出错可能会导致巨额罚款。案例分析让我明白了一些常见的涉税陷阱和诱惑,提高了我的警惕性。此外,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共享知识和经验,共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第四段:实训反思。
这次实训中,我发现自己在税务政策解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时候,在阅读一些具体条文时,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我要加强对税法法规的学习,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税务法律素养。此外,我也发现在模拟公司实操环节中,有时候因为操作不熟练,导致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我会加强对涉税业务的实操练习,熟悉各种实际操作,减少错误的发生。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涉税风险防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认识到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我会持续学习、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涉税风险防控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涉税风险防控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需要不同角色的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协调,以确保企业的税务合规性。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参与这样的实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大致的五段式文章。每一段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涉税风险防控实训的内容、收获以及反思,并最终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这样的文章结构既能保持连贯性,又能清晰地表达主题。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文章的内容和段落的组织方式可以做一些调整。
涉税风险论文篇三
随着税法改革成果的日益显现,“税收法定原则”的重申与强化,税务律师在律师整个业务体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大,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税务风险管理对税务律师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一、税务律师法律业务的基本内容。
自20xx年全国律协成立财税法专业委员会以来,税务律师的业务在司法实践中渐渐明晰,现阶段主要有6个基本业务:1、基础法律服务,税务律师作为常年税法顾问提供税务咨询和税法培训等法律服务;2、基础税收筹划,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所制定的优惠税收政策,帮助企业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将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企业税负降低;3、重大事项的税收筹划及涉税审计,企业在进行重大股权交易、资产并购、境外投资等重大资产处置和重组时,税务律师不仅仅解决税法问题,同时就关系到《证券法》、《公司法》、《民法》等基础法律关系的税务问题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就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土地增值税清算及房地产项目清算等;4、境外税收服务,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中国税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务、转让定价和进出口交易税务等涉税法律服务;5、纳税人权利救济,税务律师有别于税务师之处就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权利救济。主要包括:税企关系协调、税务稽查应对、税务听证代理、税务行政复议代理和税务行政诉讼代理等;6、除以上基本业务外,税务律师也为税务机关合法行政提供法律意见以及相关培训。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税务律师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法律服务,实际上就是基于上述基础法律业务来协助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准确评估外部环境,从而把税务风险降至最低。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及防控目标。
(一)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总会面临税务风险,这主要源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宏观背景。第一、中小企业内部环境是税务风险产生的本源。中小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或“夫妻店”,企业管理者之间多为亲属关系,在经营目标上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非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角度;另外,家族管理下的企业管理权与所有权统一,因此,独断自利的决策方式和风险管理资源的缺少导致中小企业的税务筹划质量并不高。第二、适逢我国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更以及税务机关在此基础上对条文的解释也经常更新,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也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增加的外部原因。此外,经营规模小、营业收入较低、人力资源的缺乏都影响着中小企业对风险的防控能力,一旦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补交税款,企业后续经营往往因此受到重大影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外部宏观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特别是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变更,但是管理者可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对经营投资活动以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审查来降低税务风险,达到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1、税务决策合法合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合法合规是指企业制定的税务目标或税务决策必须考虑到现行的法律法规,以避免因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导致决策无效并带来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一是税务决策的内容需要符合当时有效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务机关发布的税收规则或政策,二是企业作出税务决策的程序需要符合公司章程及其相应的议事规则。
2、纳税申报及缴纳操作合法合规。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是中小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表现形式,也是税收征管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要做到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合法合规需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一是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并审核申报数据的正确性;二是如期缴纳应纳税款。
3、税务凭证的保管和报备合法合规。中小企业的账簿凭证管理实际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税负公平、税收征管等一系列问题。《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均规定企业应重视账簿凭证管理,具体而言:一是明确中小企业账簿凭证管理的部门和主要负责人,二是制定并完善账簿凭证管理的相应配套制度。
税务律师参与到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特别是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减轻税负,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走出“税负最小化”的误区,指导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合理控制由此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税务律师具备传统律师的基础业务能力,在参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不仅能够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也能从议事制度、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规范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相结合,健全企业内部的防控机制。
1、降低中小企业税务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税务律师通过到中小企业内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的讲解、培训,特别是对最新税务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解读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更新,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税务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税务风险。
2、帮助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化变被动为主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通常存在“潜伏期”,而这一期间往往不被管理者重视,一旦税务风险全面爆发,企业就要承担巨额罚款的压力,甚至管理人员被追究行政及刑事责任。税务律师参与到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可以通过事前防控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3、协助企业应对税务检查。税务检查过程往往伴随着税务风险,从外部环境看,税法体系自身缺陷会引起税务风险。从内部环境来看,一是日常疏忽对财务风险管理,二是企业涉税人员缺少相应的税务基本专业素质或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税务律师参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因内部环境而增加的税务风险。一方面,通过前期税务筹划和税务顾问来规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在企业面对税务机关检查时,税务律师协助企业与税务稽查机关加强沟通,就税收检查中出现的疑问及时做好双向交流,避免企业承担额外的纳税责任。
此外,一旦企业不得不面对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甚至是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税务律师也能通过法定权利救济途径来降低因税务风险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使该影响最小化。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税务风险并不局限于损失,同样也有收益的可能。税务律师凭借其专业的税务基础知识和税务风险防控的规划能力协助中小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使企业在合法合理的条件下最大程度节约企业成本,获得税收收益。
涉税风险论文篇四
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是由该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来支撑的,并最终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起飞。
以中部和东部为例,中部和东部存在的差距很关键的一方面就表现在企业结构上。从拉动经济的企业性质看,中部省份经济增长仍然得力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湖南为53.29%,山西为56.38%,安徽为55.13%,湖北为56.76%,而浙江仅为13.11%;中部非公有制经济比例最高的河南,其私营企业数目仅仅是广东、浙江、江苏私营企业数目的三分之一。
20,全国工商联对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入选的2268家企业东部地区占78%,中西部地区仅占22%;被选为500强的民营企业中,中部地区只有31家,仅占总数的6.2%。全国100强企业中,中部六省只有7家企业;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看,中部六省占全国的比重为13.12%,东部为68.20%。
在东中部的对比研究中,可清楚地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成功企业为基础的;中部经济发展滞后,或者说“中部塌陷”的部分原因是中部企业的整体层次不高,无法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实现中部崛起的出发点应放在如何培育中部企业发展上。
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受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在创造工作机会、开发新产品和取得技术突破上明显强于大公司,不仅如此,这些公司的成长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美国在20世纪末能保持经济持续繁荣的一个原因是高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超过50%。而风险投资在高新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比如微软、苹果、英特尔等企业就是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它还使得美国科技领先于其他国家,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风险投资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因是它的特殊性。国际风险投资界认为,风险投资并不仅是指风险资金或钱,实质是指高技术产业化中一个资金有效使用过程中的支持系统,是一种科研、企业和金融有机结合的投资机制。它的这种特征决定了风险投资不仅对创业企业提供资本金,还积极介入企业管理,参与企业治理机制构建、战略制定、财务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市场营销等方面。
可以看出,风险投资通过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技术产业化,最终实现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中部要实现崛起,只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技术产业化,以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投资的作用无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自身优点帮助企业发展,提高本地企业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三、中部地区风险投资及技术产业化现状。
1、中部地区风险投资现状。中部地区拥有风险投资机构25家,占全国的7.8%,而东部有200家、西部有66家、东北有26家。20上半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部地区也略有起色,但风险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周边地区。从项目数和融资金额来看,中部地区10个风险投资项目,共获得融资2.71亿元,占全国项目数的6%,占全国融资金额的4.5%。这些数据表明中部地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相当滞后。
2、中部地区技术产业化现状。中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上仅次于环渤海地区,科研开发能力较强,先进的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拥有“中国光谷”、“中国药谷”高科技产业品牌,光电子产业、医药产业、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统计显示,中部地区科研成果占全国的17%左右,但中部地区的授权专利仅占全国的9.1%,科研成果转化率仅占全国的9.5%。少量“创新科技”转化为“创新经济”的成果中,又有2/3左右变成了沿海地区的成果。
很明显,中部地区没有很好地实现技术产业化。由于缺少市场经济意识或者管理能力,大量的创新科技,包括新的科学发明、技术发现和工艺发现,除了转化为科学文献,变成世界级工程外,技术沦落为仅仅是评职称或评奖的工具。
四、支持风险投资发展,加快中部崛起。
技术创新必须与创新资本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创新经济。因此,中部地区要崛起,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发展和吸引风险投资,通过它们实现技术产业化,以提升本地企业层次和发展本地经济。
1、加大风险投资宣传。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安徽59%的被调查者不清楚风险投资,20%的被调查者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风险投资。所以,要发展风险投资,要将创新科技转化为创新经济,必须进行风险投资宣传,使得有技术、有创新、想创业的科技工作者能够熟练地和风险投资企业共同创业,实现技术产业化、创新经济。
2、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国内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起初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比如上海市政府资金来源占71%,这在起始阶段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个人、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力量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风险投资。而国外,比如欧洲,政府资金只占2.2%,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资金供应占绝对比重,美国同样如此,这保证了风险投资行业充足的资金供应,也使得他们的风险投资规模膨胀水到渠成。中部地区要发展风险投资,就要鼓励个人、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将资金变成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年上半年,有几十家境外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中国,资金的总量达到几十亿美元。而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却由的400多家,降为不足100家,其中还有一些挂着风险投资招牌,实际却做房地产和股票。造成中国风险投资业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体制不顺。目前国内95%的风险投资企业由各级政府组建,其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并未完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具备了国有企业的通病,结果造成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不独立,不能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权责不明确;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不能取得与其所承受的风险相匹配的收益,风险资本初始提供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比如管理人的业绩没有与其收入直接挂钩。因此,中部地区要吸引风险投资,首先应对自己本地区风险机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投资管理人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对其业绩与报酬挂钩,进行浮动管理;定期公布投资结果,加大投资经理的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工作等。
4、完善退出机制。风险资本最终的撤出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投资对投资者是否具有吸引力,以及风险投资机制的运行能否流畅和持久。由于国内目前创业板上市、柜台交易、兼并收购等风险资本变现的重要方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而风险投资的绝大部分滞留在被投资企业中无法撤出。中部地区要吸引、利用风险投资,必须首先解决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鉴于现实情况,在短期内,中部省份可考虑mbo这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相对于公开上市,它操作简单,费用低,可以实现一次性全部撤出且适合各种规模类型的公司,对企业管理层还有激励作用。国际经验表明,mbo使得管理者由单一的经营者变为所有者和经营者,自身利益和企业经营成果关系更加紧密,有助于激励管理人员,减少代理成本。
5、加强市场支持体系建设。风险投资是一个系统,并不仅仅是资金加企业的简单组合,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十分发达的中介体系,国外风险投资的发达就体现在他们中介行业的发达上,这已经成为衡量一国风险投资行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中部省份,急需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机构、投资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合格的.风险投资经理、完善的企业信息及评估等,达到为外来风险投资提供良好服务的目的。
6、进行税收优惠,实行担保制度。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行为,仅仅依靠市场去配置风险资本是远远不够的。国际上风险投资业发达的国家都对风险企业实行一些税收优惠,并且对他们的投资行为进行担保。比如法国,规定风险投资公司从持有非上市公司股票中获得的收益或资本净收益可免除所得税,免税额最高达收益的1/3;对技术更新的投资,可获得国家60%的担保。
当前中部省份有的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山西省政府已经在筹集设立包括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在内共6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但若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是六个省份共同进行这方面优惠和担保,比如:可以对个人投资者投资所得免税;降低或者取消风险资本利得税;降低风险投资贷款利率;从税收中取出一定份额作为风险资本的担保金,当风险投资受到损失时,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部分补偿等。
7、加大研发投入,降低风险源风险。风险企业要取得良好业绩,就要有良好的风险源。美国硅谷地区风险投资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周边地区科技环境,特别是临近世界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有密切关系,与美国强大的科技投入和实力密切相关。国内陈德棉等人比较分析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高科技产业发展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除了税收政策等方面因素之外,高科技产业发展与当地科技投入和科技实力直接相关。由此可以看到,中部地区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这样才能保证风险投资所需要的风险源高质量,才能吸引风险投资企业。
但年的统计结果令人担忧,中部六省科技综合进步平均水平只有28.94%,比全国38.46%的平均水平低9.52%。因此,中部要崛起,必须提高区域创新力,建立充满活力的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在短期内中部六省除了发挥各自特长,做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外,搭建公共科技平台,建立灵活的运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对于有共同需求又有一定优势的科技创新领域,可选择若干重点实验室实行合作共建,尤其是要发挥各省区在人才或学科上的优势,在交叉学科领域共建重点实验室;大力倡导平时交流和小型会议,增进科学交流,造就开放的科学环境,因为开放是创新的灵魂和源泉,交流是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德棉、蔡莉著: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2]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投资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3]元征:试论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客观推动作用,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
[4]覃成林、唐永: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塌陷”特征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10月。
涉税风险论文篇五
系统考察金融衍生产品自诞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与风险,分析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无疑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金融衍生产品作用。
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可分为利率产品、外汇产品和股指期货产品。从这三类产品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和金融的促进作用,更主要地表现为风险管理。
一是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据统计,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中,系统性风险占50%左右,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证券投资组合等均无法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却能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规避利率、汇率或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1993年以来,资产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几乎全部使用衍生工具防范利率等系统性风险。
二是增强金融体系整体抗风险能力。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可将风险由承受能力较弱的个体转移至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体,将金融风险对承受力较弱企业的强大冲击,转化为对承受力较强的企业或投机者的较小或适当冲击,有的甚至转化为投机者的盈利机会,强化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三是提高经济效率。这主要是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前者体现为给企业提供更好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后者体现为以多达2万余种的产品种类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提高定价效率等。
四是拓展了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二十年里,国际活跃的金融机构大幅度提高了衍生工具利润在其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当前每天的全球交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60%。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发展,但因其自身特点以及投机者的过度投机,导致日本东京证券公司、巴林银行、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破产,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那么,金融衍生产品在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在实践中是增加还是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呢?实证分析表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产品并未增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更多的是降低了其风险。
在减少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9组表明不增加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1组表明增加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总体看是减少了整个金融市场风险。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身风险变化,国际清算银行(bis)进行了大量研究,以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为分析区间,分别对美国10年国债和标准普尔500的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波动性与交易量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基本呈现不相关或负相关,具体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说明,在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后,该市场波动性急剧上升时,投机者会因风险过大难以把握而主动减少交易,交易量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波动性持续走高,反过来有助于降低该市场的整体风险。
从国际上出现重大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机时期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表现看,在金融动荡加剧时期,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剧增,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规避风险功能,极大缓冲和弱化了全球金融风险。如表2所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6月至12月期间,各个季度末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名义本金余额和交易量均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前者从危机前的9.9%增至危机期间的14.3%、21.5%和14.8%。在其后爆发的俄罗斯危机、“9·11”事件、世通案件期间,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均一致地出现大幅上升。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需求分析。
金融风险按金融产品划分,可分为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市风险。笔者认为,能够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已经存在较强烈的需求。
(一)外汇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元的币值与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而美元是自由浮动货币,美元对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会间接影响人民币对他国货币汇率,使持有外汇或以外币结算的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而我国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行限额管理,其限额原则上为上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境外机构可以保留外汇,不用结售汇。这样,持有外汇的境内机构、外资机构以及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均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需要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从我国外汇金融资产总量看,2002年末银行外币存款达12159.0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银行总资产的7%左右,银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为31746.34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2003年3月末已达到3160.1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2002年交易量达971.9亿美元。随着我国外汇资产总量增大,交易规模快速增加,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对外汇衍生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从外资外贸角度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1384.23亿元,外贸依存度达到50.18%,外商直接投资达527.43亿美元,若按照留存20%的比例计算,外资外贸企业每年约10000亿人民币的外汇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加之近年来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以年均10%和2%~3%的速度增长,未来汇率风险将随之增加。尽管结售汇管理规定已允许有远期支付合同或者偿债协议的用汇单位可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远期买卖及其他保值业务,但受风险意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国内企业未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另外,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相对贬值,对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产生了不同影响,特别是加大了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从美国以外的国家进口材料的成本,从而使其经营利润下降。因此,这类企业会对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套期保值或对冲等方式锁定进口成本,规避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
总体看,较大规模的外汇金融资产和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和实体外资外贸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外汇风险,客观上对外汇衍生产品等避险工具提出了需求。今后,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这一需求将会在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种类和交易规模上呈现更快的增长。
(二)利率衍生产品需求逐步加大。
我国自1995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以来,利率波动性逐步增加,变动频率加快,利率风险不断加大。1996年至2002年,我国连续8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8.96%下调至1.98%,波动性较大。在市场利率方面,已形成了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回购市场、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为基础的二级市场利率;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已放开;国债和金融债券发行采取市场化招标方式;在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改革范围不断放宽,利率风险逐步增大,如放宽县以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在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可以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等。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步升高,迫切需要通过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降低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与利率变动密切相关的金融资产规模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达182295.33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为139436.56亿元,各类有价证券余额为34267.11,面临利率风险的资产总量很大,对利率衍生产品需求规模较高。
从金融资产品种特点看,由于同业拆借和回购品种交易期限品种较少,且期限较短,二级市场短期利率波动性相对较低。而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固息债占比较高,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在目前利率低谷时期,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短期无风险收益,大量投资中长期债券,若未来利率上升,该种投资结构将引致很大风险,使这些金融机构对利率类衍生产品存在较强的需求。
总体看,尽管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
涉税风险论文篇六
内容提要: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一号提案”――《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受到我国高层决策机构的高度重视。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对风险投资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发挥其独到的作用,这早已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法规,对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借鉴国外经验,针对现行税法在促进风险投资进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税收法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将取代产业经济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型、智力支撑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从本质上讲,知识经济是以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源,而且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力军和主要支柱。
风险投资指运用股权或准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创业公司,通过协助企业发展使其资产增值,在适当时机以上市交易或转让企业股权的方式回收投资并获得高额资本收益。
同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有如下基本特点:
1.该项投资特定于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基础的'新建企业;
2.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4.风险投资同时投资多个项目,以某些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
税收这种集经济手段和法律于一身的属性,使它对风险投资有着其它经济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从表现形式上看,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税收的征收与否、起征点的高低、纳税环节的多少、税率的高低等,直接与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的有无与多少紧密相关。从其实质而论,税收是一种法律行为。税法使每个社会关系领域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受制于何种税收法律关系的调整,应当承担多大的纳税义务,以何种方法,在什么时间,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投资的投入将主要依靠各个市场主体,而各个市场主体投资的动因又取决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和政府有关经济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的诱导。通过税法对风险投资规定优惠条款,就可使投资者尽可能地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创造较多的风险投资效益,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便得到保护和调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分配以多种方式与价格机制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社会的投资方向和规模,各市场主体在其它市场条件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开展竞争时,税收负担的轻重和税收优惠的多少自然成为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若国家在税法中赋予风险投资产业较轻的税负或较多的优惠,风险投资产业便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因为当有关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付诸实施后,各市场主体便进行经济利益的权衡,在可预见的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显示出投资于风险投资产业的强烈欲望,最终大量的社会资本将会向风险投资产业转移。而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以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高回报率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和不断壮大,一大批配套产业、辅助产业或相关的新兴产业便会相继问世。这一局面的形成不但为国家税收创造了丰富的税源,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更优惠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可见,税收政策处于推动风险投资及高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其所产生的强烈“加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1][2][3][4]。
涉税风险论文篇七
近年来,涉税风险防控成为企业经营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了解涉税风险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范和控制,我们在实训中进行了涉税风险防控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涉税风险的严重性,同时也受益匪浅。
首先,这次实训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涉税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涉税风险是指企业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经济、法律和声誉等方面的损失。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了解了税务部门在涉税风险防控中的角色和功能。我们了解到,涉税风险可能包括税收政策的漏洞、不当避税行为、虚开发票、税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这次实训使我对涉税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其次,实训中的互动式学习帮助我们加深了对涉税风险防控方法的理解。在实训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合作,通过讨论、研究和模拟操作,共同探索如何应对不同的涉税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模拟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涉税风险防控方案。实践中的尝试和总结让我更加理解并掌握了涉税风险防控的核心方法和技巧。
第三,实训中的实战演练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通过与税务部门合作进行实战演练,我们得以亲身体验税务部门如何进行涉税风险防控工作。在实战演练中,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的涉税风险,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实践中的挑战和压力不仅提醒了我们涉税风险的严峻性,更锻炼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这次实战演练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实际工作中的涉税风险防控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第四,实训中的案例分析培养了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训中,我们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分析案例,我们了解到不同企业面临的涉税风险可能有所不同,涉税风险的发生原因也存在差异。而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其他企业如何遭受涉税风险,对其冲击和损失有何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这对我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涉税风险时的判断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实训还提醒我们注重道德风险和声誉风险的防范。在涉税风险防控中,道德风险和声誉风险同样重要。实践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确保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同时,做到良好的商业道德和企业声誉。只有在全面防范涉税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道德和声誉因素,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
总结而言,涉税风险防控实训让我收获颇丰。通过与同学和税务部门的合作学习,我了解了涉税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掌握了一些防范和控制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战演练和案例分析,我提高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次实训不仅为我提供了涉税风险防控的实践经验,也培养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涉税风险时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运用所学知识,严格遵守税法,坚守商业道德,努力做好涉税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
涉税风险论文篇八
案例分析。
题目:美国国际集团破产危机案例分析编号:39姓名:高楠楠成绩:
美国国际集团破产危机。
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犹如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同时也给国际保险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球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正是深陷次贷危机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走到破产边缘,最终被美国政府变相接管。
一、案情回顾。
在07年至08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aig连续五个季度巨额亏损:200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52.9亿美元,2008年四个季度亏损额分别为78亿、53.6亿、244.68亿、617亿,而2007年净利润仅62亿。2008年8月6日,aig公布第二季财报,因房贷相关部位减记价值及减损金额超过110亿美元,净损53.6亿美元,该公司连续第三季出现亏损。截至08年6月底,aig信贷违约掉期业务累计亏损达250亿美元,其他业务亏损累计达150亿美元。9月12日,aig股价暴跌了31%,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向aig发出警告,称由于该公司股价大幅下挫,债券息差上升,标普可能会将该公司信用评级下调一至三档。为避免主要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aig便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筹资。
时任aig首席执行长的维尔伦斯坦德认为只要筹措到200亿美元就能使公司避免灾难发生。但13日早晨,却发现它的证券借款业务也需要200亿美元资金,所需资金数额已增至400亿美元。此时,aig筹集到的资金只有从其下属保险子公司抽取的200亿美元。
13日,aig与kkr、s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进行了磋商。但考虑到他们所提方案附带的某项选择权可能使aig的控制权实际落入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之手,s&co.为首的一群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提出的注资方案。14日晚间,亚洲市场开盘,aig资产价值处于更大的压力,该公司需要逾60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维尔伦斯坦德决定另辟蹊径,转向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寻求400亿美元贷款资金援助。
达到200亿至250亿美元,公司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9月16日,aig做了最后的一搏,即用尽自己的循环信贷额度。但是大多数银行都拒绝了aig的贷款申请,他们表示在aig债券评级遭到下调的情况下不会为其提供贷款。同时,aig股价再跌31%,在连续三个交易日中跌幅达79%。
该天下午4点,政府将拯救方案交给aig管理层。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痛苦权衡,aig董事会接受了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美国政府仿照接管“两房”模式接管了该集团。但美联储的“援助”并没有缓解保险市场愈发恐慌的局面。不只是在中国香港,在中国台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美国友邦的分支机构都出现了客户退保潮。退保潮出现使得aig雪上加霜,危机再次升级。10月8日,美联邦政府由于担心这家保险巨头可能再度出现现金短缺,决定对aig再增378亿美元的援助,这比当初承诺向该公司提供的资金数额高出近50%。
二、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连锁反应之祸。美国金融机构犹如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底层是和物质产业与实际消费相关的接口,如工商企业贷款、房贷、消费贷款等,以此为基础构造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厦。美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实物类贷款不到20万亿美元,但衍生金融产品的规模却达到了400万亿美元。随着底层垮台,上面庞大的衍生金融产品大厦也随之倒垮。因为购买次级债衍生品的投资者遍布全球,危机便能够通过资金链条传导给各国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造成了整个信用市场危机和投资者恐慌,最终演变成为金融风暴。此外,金融市场脆弱,投资者信心不足,致使股票价格持续承压下挫,使得aig本已虚弱的财务状况更加恶化。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告破产保护当天,aig的股价暴跌61%,跌至4.76,之前aig的股价曾达到72.65美元。如此以来,受抵押贷款投资不当相关的衍生品资产减记拖累,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金融风暴扼杀了aig公司9月25日公布业务复兴方案的计划。
2.信用评级下调推波助澜。9月12日,aig股价暴跌了31%,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发出调降评级警告,使得aig的筹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紧接着美国穆迪投资服务、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于9月15日分别将aig的信用级别下调至少两个等级。信用评级下调在助推融资成本升高的同时,200亿至250亿美元,导致aig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也正是因为信用评级的下调,致使aig在试图利用信贷循环额度作最后一搏时,遭到了银行的拒绝。
(二)企业内部分析。
1.资产管理不慎,资金运用不当。aig的风险不是由保险主业产生,而是源于衍生金融产品。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伦敦子公司早期以衍生金融业务利率互换为主,由于aig从事的传统保险业务一直都是中等的成长型业务,公司为追求成长性,为大量的金融产品提供保险,包括风险极高的cdo和次级债产品。aig从9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介人为担保债务权证cdo提供担保的cds业务。2005营业收人在aig所占比率由4.2%上升到17.5%。其中,由于泡沫经济时期抵押债券实现的高额利润远高于房屋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以及汽车保险业务,aig仅对该债券的担保金额就高达4000亿美元。正是受抵押贷款投资不当相关的衍生品资产减记拖累,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其旗下一家出售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子公司,在过去三个季度累计亏损180亿美元,致使aig不得不追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品,导致公司财务吃紧。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虽可带来一定的资产损失及借贷困难,但这对于资产上千亿的aig来说,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正是由于公司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带来额外信贷成本,使公司最终陷入财务困境。
廉·恩道尔比喻成已启动的定时炸弹。但大家都觉得自己够聪明,不会拿到最后一棒,因此就疏于防范cds存在的潜在隐患。引爆aig危机的金融产品部门(aigfp)成立于1987年,在其为aig持续获取丰厚利润的背景下,集团管理层逐渐放松了监督。而aigfp经营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片面追求利润,忽视风险控制,完全不顾来自多方的风险预警。单纯利润导向下的内控机制失效,使经营风险迅速累积。aig公司也正是因为心存侥幸和疏于对cds风险的防范,当2006年cds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次级债**出现兆头时,aig没有对cds做出严肃的处理,为后来公司陷入危机埋下了祸根。
三、启示。
1.坚持风险管理为本的保险发展方向。向全社会提供综合的风险保障是保险的立业之本,这也是保险业区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重要特征。只有不断挖掘和提升保险产品的独特价值,保险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的自身优势。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市场细分、产品和业务创新成为保险公司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应认识到,在保险发展与创新中,必须始终围绕风险管理这一主线,在努力发掘和满足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方面做足文章,切实发挥保险产品在承担和转移风险方面的优势。保险行业投资渠道放开要注重风险控制。案例中的aig投资领域广泛,包括房产抵押贷款、金融租赁、衍生品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等。放开投资渠道虽然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如金融租赁利润丰厚,但是同时投资风险也相应提高。保险行业须在强调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放开投资渠道。
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房地产、股权等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应加强对资产风险的监管。同时,探索对金融机构杠杆率的监管,通过设置合理上限,防范高杠杆经营带来的风险。
3.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风险监管体系。保险机构内部控制是政府保险监管的基础。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个别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还很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和制约。对此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按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的要求,不断强化各项内部管理机制、基础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严格分离资金运用业务与保险业务,建立独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和投资行为监督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充分发挥保险经纪人的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保险经纪人是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保险经纪人不仅能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还能够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其全面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帮助客户以最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的风险保障。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高技术的风险管理项目中,保险经纪人除了协助客户通过保险转移风险外,还可以提供风险自留、风险回避、风险控制等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这就决定了保险经纪人在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架起了保险公司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桥梁。
4.另外,有必要培育真正对投资者负责的、能够预警系统性风险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次贷衍生品的复杂设计,投资者只能依靠评级机构来衡量相关风险。但是评级机构的后知后觉及迟缓而猛烈的评级调整反而加剧了危机。实际上,评级机构的收入来源于投行,却要求它们对投资者负责,本身就是制度的错位。随着无担保公司债和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应建立对投资者负责的信用评级机构。
业务相匹配融合才能对内外部的风险做到更好的防范。透彻了解风险偏好,能够有效沟通有关内部和外部的一切风险来源信息,是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框架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包括管理提升和下降两方面的风险。企业应该视之为捕捉机遇、防范风险和损失的方法。
涉税风险论文篇九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股权转让合同涉税条款风险,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在收购企业股权,收购方最担心的是企业之前的税务风险(尤其在收购个体工商户或民营企业时),如果收购以后被税务机关稽查补税,可能面临巨额的补税和罚款等。所以,收购方要求转让方承诺承担之前的税务风险,一些股权转让协议就写上“标的企业股权转让日之前产生的任何补税、滞纳金、税收违法的罚款由转让方承担”。
但是,根据税法的规定,如果标的企业产生补税、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处罚的对象是标的企业,这是一种行政责任,不会因双方的民事合同约定而改变。
建议的表达方式:可以将表述转化为“并购企业承担的任何股权转让日之前的税收补税、滞纳金、罚款,股权转让方保证向并购企业做出等额赔偿”。通过合同条款,将补税的行政责任转化为双方的民事关系。
在投资或并购交易中,投资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防止投资时由于对被投资企业的估值过高而遭受损失,往往会通过“对赌条款”来对被投资企业的估值做出修正以保证自身的利益。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业绩达到预定或超过预定目标,投资者可能会以货币或股权等形式补偿原股东。
根据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第9条的规定,“纳税人按照合同约定,在满足约定条件后取得的后续收入,应当作为股权转让收入”。按此逻辑,转让方在获取对赌协获得的补偿应调整股权转让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并补缴个人所得税。
股权转让方如果是个人(包括境外个人)、境外企业(注:境内企业由于股权转让收益与公司的盈亏合并纳税,不涉及单独计税问题),由于股权转让需要单独计算纳税,合同中通常需要明确涉及的税务成本由谁承担,也就是转让对价是税后的还是含税的问题。
在实务中,股权转让合同通常喜欢写“一切税费由**方承担”。其实,股权转让只涉及所得税(个人:个人所得税,境外企业: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通常合同只需要明确所得税由哪一方承担即可,根据税法的规定,印花税通常是双方都要承担的,股权转让应该是转让方取得收益承担纳税义务。纳税义务由税法规定,不能由民事合同自行约定,交易双方自行约定纳税义务属于违法、无效。
建议的表达方式:在合约中的表述改为“股权转让价格为税后价格”。
在实际中,许多自然人在转让股权时通常私自签订平价或折价的股权转让协议,在当地的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后不去税务局备案,这个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会受到税务的稽核和处罚。
自然人在转让股权后,应该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股权转让协议、银行回单凭证等在税务机关备案,如果不是平价转让的,还要申报个人所得税。
许多自然人为了少申报或不申报个人所得税,通常会在合同中约定不符合独立交易交易原则的条款,比如折价或平价转让,甚至有些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转股系统中以很低的价格转让,以规避所得税。
67号文规定,被转让企业拥有土地、房屋等重大资产的,应以股权对应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为标准来衡量股权的转让价格是否偏低。如果符合67号文12条规定的情形,税务机构可以认为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可以进行核定征收。
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的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建议:在发生股权转让时,可以先将留存收益进行分配(居民企业股东分配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免税),降低净资产,再转让股权,从而降低股权转让的价格和转让所得,介绍企业的所得税。
涉税风险论文篇十
摘要:在国家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一些相关文件对这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国有企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这更大的经营风险,出现越来越多问题。跟我国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缺乏。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我国现有的企业风险管理现状,本着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对我国国有企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开展了全面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相对价值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限制,使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发生偏离,导致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无法按照计划实现。在国有企业内部,良好的财务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各方面的数据,通过合理分析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内部风险进行有效化解,通过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损失。
一、国有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主要原因。
1。国有企业内部风险预警机制相对薄弱。在国有企业经营内部经营模式中,最初是由原本的计划经济演变而来的,国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思想意识薄弱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中,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企业风险防范知识严重缺失,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只是将重点放在做好账和管好钱两个方面,没有将财务风险管理的范畴拓展到市场,在企业的各项债务、资金和投资等方面,处处存在隐患和风险,使固有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2。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存在一些欠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公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审批程序过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内部各个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对各类风险惊醒有效的梳理。比如,在国有企业内部的事监会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在企业内部同样缺乏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中,存在这各种各样的缺点,对审计的严重不重视,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可行性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对风险预防方面都是在形式层面上的操作,或者是风险预警投入的成本过高,这种成本风险预警机制根本不符合国有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可行性方面比较差,企业在对面风险的时候没有科学合理的措施。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不惜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现金管理模式,国内大型企业都要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是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会面临这更多的挑战,根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无法收回的款额多达千亿美元,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十分紧迫。
二、国有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原则。
1。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在国有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财务风险一般都是出现在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在建立预警机制的同时,必须要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建立的机制更加便于操作和执行。风险预警机制必须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特点,在难度方面要相对降低,使那些具备一般财务知识的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范就可以进行实施。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国有企业必须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将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数据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对日常监督手段的强化来有效避免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企业实际经营效果。
2。要科学考虑成本效益。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由于其本身特点,预警机制在考核方面不方便执行,所以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方面,很容易出现只增加成本而不产生效益的顾虑,这种成本方面的问题导致风险预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故此,在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实际情况,通过财务措施的方法来进行考量,有效地减少成本,全面夯实企业内部的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多方面改革有效降低风险预警方面的成本费用,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重点全面和激励的原则。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保证企业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受别的方面影响,在预警模块的设置上要保持独立性,使其科学合理地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有效结合。比如,在一些国有的商贸企业中,需要将内部预警机制的资金、存货等方面监控工作结合,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更多的是需要考虑融资和投资,在预警机制中,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在企业内部的存在财务风险的工作模块全部建立起预警机制。风险预警要与企业内部的财务考核有效结合在一起,对风险预警进行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保证预警机制的科学实施,以此来促进预警机制的全面提升,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三、国有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措施。
1。进一步明确部门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来进行落实,归口落实部门一般是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在工作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找出相应的办法,来完成企业日常的核算和内部管理,通过核算或者统计的方式,来完相关的数据统计,在完成风险预警的过程中不需要再设计专门的部门。这样做可以科学有效地节约企业内部的经营成本呢,在进行风险预警防范的过程中,相关财务负责人要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比如,某国有企业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将企业的总会计师当作第一责任人,这样可以达到更加方面推动企业预警机制的实施。
2。完善跟踪监控预警工作体系。在国有企业内部,相关财务人员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梳理,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企业内部的预算和执行情况,通过年度工作考核等有效方式,来完成对风险的敏感性分析预测,工作人员要充分关注企业内部的敏感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跟踪体系,设置跟踪表来作为风险预警的有效依据。比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费用,可以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按月跟踪,也可以通过周期跟踪的方式来完成企业内部的成本预测,在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预警级别。
3。科学合理制定风险预警步骤和方法。要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将前期工作进行有效统一,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按照科学的原则和预警方式,对整改和奖惩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再通过制定相应的流程化准则,来有效推动风险预警机制的贯彻落实。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特别是在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必须要增强自身在管理和预防风险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盈利的最终目的。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简单易行和考虑成本等方面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采用内部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肖华,李建发。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74―80。
[2]李梅。对建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9,12:42―44。
[3]郭华。关于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4,17:59―60。
涉税风险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并对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企业外汇风险交易风险。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代理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4]杨春红:汇率市场化形势下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7,(05)。
[5]吕素香:商业银行价格歧视定价策略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涉税风险论文篇十二
1.筹措资金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主要靠筹借来解决。
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在扩张重组后,将有若干个规模不同的企业归入旗下而成为子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企业无论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筹资能力均与母公司存在很大差距。
企业集团为了维持它们的正常运营,必须出面帮它们筹集运营资金。
筹资方式有好多种,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借款融资都是有偿的,是要付利息的。
筹资企业的期望是通过筹得资金运转后,自己的资金利润率能高于借款利息率。
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风险,这便是筹资风险。
2.技改投资风险。
企业筹集资金后除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有一大部分会投入技术改造。
而技改投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技改项目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地有资金注入。
一旦项目不能如期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或者建成后达不到预期回报效果,将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这便是技改投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广泛依赖商业信用。
近年来因冶金、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库存产品积压而造成赊销和货到付款,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
因为有的用户企业经营困难确实无法偿还货款,有的丧失商业信用恶意拖欠,使应收款不能及时催收到位。
应收款的长期挂账或者变成死账,将为企业造成资金回收风险。
当企业对《税法》等税收法律法规的收集、研究、学习和理解不透时,会因为应纳税而未纳或少纳而遭受法律制裁,税务稽查发现后,不但需要补缴税款还要加罚滞纳金,造成企业的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
另一方面是因为对税收优惠扶持政策不了解,致使能享受的减免政策却没有申请享受,增加了税收负担,从而形成税务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存在于股息分配和投入再生产的比例矛盾上。
企业想留足资金用于销售和扩大再生产,而股东想多多分红返现,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确定影响,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知和超前防范。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超前防范的前提是系统建立完善并且正常运行,是对“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探索。
我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做到风险预知、超前防范,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1.筹资风险预知和超前防范。
企业理想的资本结构是能承受的筹资比例最大和总资产成本最低。
筹资之前应当先预算资产负债率,也可用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对筹资风险进行衡量。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支撑,用以考察自身历年来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趋势,确定预警线,并借鉴行业指标的平均值与先进企业的指标值来判断本身财务状况的好坏,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超过预警线后立即报警,从而采取措施对筹资风险有效控制。
2.技改投资的风险预知和超前防范。
技改项目决策启动建设前必须进行严密科学地可行性分析,对产品产量、未来市场、技术水平、盈利能力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论证评估。
建设期内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而追加投资,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竣工投产。
充分考虑项目建成竣工投产后要投入的流动资金,保证项目的原材燃料和动力供应,开拓新产品的市场渠道,尽快实现预期效益,收回投资,实现回报。
3.生产经营风险预知和超前防范。
一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降低意外的生产成本损失。
降低生产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
二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减少或杜绝赊销,必须货到付款的,合同明确规定付款时间和拖欠惩罚条款。
对长期催不回的应收款要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
三是负责税务的会计人员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比对,建立与税务局信息交流传递制度,照章纳税,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
4.建立全员民主管理企业风险机制。
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汇报上年决算和下期预算,对收益分配方案要集体研究决定。
三、小结。
总而言之,让财务专业人员参与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要有话语权,财务人员要以风险预知和风险的超前防范为己任,着力研究财务资本运作,正确地认识风险,识别风险,及时向企业的决策层提供财务和资金风险预报,适时地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更加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和技术进步的健康发展。
涉税风险论文篇十三
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指企业向金融机构购买以外汇为基础的金融产品来锁定汇率,有效地降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兑损失,从而规避外汇风险。在国外,金融衍生工具品种丰富且已运用得十分成熟,而我国衍生工具的使用还不够成熟,我国银行的衍生业务开展尚需发展过程。我国企业在规避交易风险时,可以考虑使用以下较为成熟金融衍生工具:
1.远期合约交易。由于相比于其他金融工具,远期合约操作比较简单,更加符合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中小型企业中这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多的金融工具。外汇远期合约即远期结售汇,适用于外币与人民币的远期交易,具体来说它是指可以办理相关业务的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签订一份远期结售汇的协议,协议中约定未来办理售汇或结汇的外币币种、汇率、期限和金额,协议到期时按照该远期协议约定的外币币种、汇率、期限和金额来办理该结售汇业务。由于该业务将汇率的时间结构从未来转移到签订协议即交易发生时,事先把将来同银行办理售汇或结汇业务的汇率确定下来,锁定了汇率,因此此方法可以消除大部分的外汇风险。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开办外汇远期业务要遵循实需的原则,不得用于外汇投机。对于报价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大小来进行;对于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期限,目前国家已放开了对其交易期限的限制,可办理相关业务的银行能够自己确定展期次数和交易期限,最短期限一般为7天,最长可达一年;对于交割日期既可以固定也可以选择在事先约定的协议有效期内的任意一天办理资金的交割;银行报价、交割日期、展期次数和交易期限都较为灵活。因此远期结售汇业务具有操作灵活简单的特点,也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首选的规避外汇风险的产品。
2.掉期业务。外币与人民币掉期业务指的是在按一种期限卖出或买入一定数额的某种货币的同时,再按另一种期限买入或卖出相同数额的同种外币的一种外汇交易。掉期交易最重要的特点是其中的两笔外汇交易交割期限是不同的,交割的方向相反。买卖的货币金额相等且币种相同。由于两个相反交易的金额与币种相同,持有的外币净头寸不会改变,在这个业务中改变的是企业持有外汇的时间结构,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因时间不同造成的汇率变动的风险。企业在远期外汇买卖后,如果因为其他原因需要提前交割或者未能按时交割,需要进行展期时则可以通过外汇掉期业务对原远期业务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虽然掉期业务在中小型企业运用得不多,但也不失为今后考虑的一个方法。
3.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货交易指的是交易双方达成合约,且该合约是在期货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达成的,合约内容是约定在将来规定的地点、日期、以规定的价格卖出或买进规定数量的外汇。这份期货交易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每个合约根据货币的种类拥有固定的金额。并且在交易时关于交易金额、货币种类和交割日期必须严格遵照外汇期货市场的统一标准来进行,费用上,买进卖出时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成交后还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
4.外汇期权。外汇期权指的是在约定的期限内,交易双方(在本文中即为中小型企业和可以开展外汇期权交易的银行)以约定的汇率和约定的数量进行外汇出售权或购买权的买卖。在进行此交易时,买卖双方还需要签订期权合约。外汇期权与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期权的买方购买到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买方有权利出售或购买某种外汇,并且买方可以根据汇率的变动,在对自己有利时行使这一权利即履行合约;若汇率的变动对自己不利时则可以放弃这一权利。放弃期权时买方唯一的代价就是期权费用。因此这个损失是有限的。相反,外汇期权的卖方将这份期权的行使权卖给买方后,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当期权买方履行外汇期权时,卖方有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当外汇期权的买方放弃履行时,卖方只可获得期权费用。外汇期权比外汇远期交易更具灵活性,期权的买方即企业可以在到期时根据当时的合约的汇率是否有利来决定是否执行合约,因此可以从汇率的有利变动中获得好处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规避汇率不利带来的损失。但美中不足的是期权交易费用远高于远期的交易费用。签订外汇远期合约后到期后企业必须执行,在汇率变动对企业有利时可能会失去了获利的机会。
涉税风险论文篇十四
摘要::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不但涉及到相对较长的建设工期及较高的建设投资,项目建设还会受到周边环境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针对工程项目有必要施行多层次的项目风险管理,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推进风险管理。因此针对当前建设中的各类工程项目而言,有关部门都要着眼于全面施行风险管理,确保将风险管理的举措渗透在项目建设的整个流程中。
工程风险管理本身包含了识别项目风险、评估风险以及管理项目建设风险等各项相关要素。从项目建设的整个流程来看,有关部门都要格外关注多层次的风险管理,运用综合性的手段与举措来健全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针对整个工程项目来讲,其中牵涉的风险可以分为社会政治性、经济性、自然性及技术性的较多层次内容。在上述多种多样的项目建设风险中,有关部门针对某些潜在性的工程风险应当予以密切关注,及时消除项目建设的隐患与威胁。
1识别工程建设风险。
2全面评估风险。
开展风险识别的根本宗旨为全面评估风险,其中涉及到多层次的评估风险流程。具体在评估工程风险时,应当侧重于判断风险存在空间、风险发生时间、出现危险源的条件、工程建设的期望值及潜在损失等。近些年来,有关部门针对评估项目风险已经开始着眼于构建多层次的评估模型,其评估范围覆盖于质量事故、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举措、组织方式及其他要素。从模型评估的视角来看,针对风险评估通常而言可以适用决策树、cim建模评估或者分析敏感性的措施。此外在必要时,项目决策人员还可以借助多目标分析及ahp(层次分析法)来全面估测当前现有的项目建设风险,见表2。除此以外,全面评估项目建设风险还需紧密结合定量评估及定性评估,通过运用层次分析的举措来实现全方位的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识别。从基本用途来看,风险评估的侧重点在于识别风险源、推测出现特定风险的概率、分析并且统计风险频率、估测风险后果及给出可行性较强的防控风险决策。作为评估项目风险的负责人员,其应当全面着眼于当前现有的项目建设合同、相关法规以及项目管理技术,结合项目建设的真实状况来全面优化整个评估流程。
3拟定方案并且施行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在客观上不能够欠缺风险评估作为基本保障,只有建立于精确评估前提下的风险管理才能体现其应有的成效性。因此可见,风险管理是否能够获得最优的实效性,其在根本上决定于风险管控方案及后期的管理落实。
3.1健全现有的风险管控体系。
在目前状况下,某些工程建设企业虽然能够着眼于评估风险,但没能给出可行性较强的风险管控手段及管控对策。有关部门在拟定风险管控方案时,应当能够辨别深层次的风险源,然后给出有效性及适用性较强的风险管控方案。开展风险管控也要保障其应有的方案合理性、方案先进性及经济性等特征。企业有必要凭借信息化手段来全面优化当前的风险管理流程,从而将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风险管理体现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因此在着手施行风险管控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都需遵照全方位与体系化的基本宗旨。项目风险通常来源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引发严重的项目风险。如企业如果忽视了变更项目合同引发的某些风险,则有可能将会面对后期的索赔,以至于增添额外性的工程建设成本。因此可见,工程建设牵涉的各方都要着眼于优化风险管控的流程,在彼此配合的前提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推行风险管理在客观上不仅需要拟定规划,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后期的管理落实。在工程建设中,某些风险具备隐藏性的特征,对于此类潜在性的风险都要全面加以监管。因此在施行风险管理时,有关部门还需紧密结合该项目的各项基本特征,因地制宜划分与之相应的风险管控责任。风险管理包含多层次的管理目标,具体在实行目标时都应当密切结合特定时间段的期望值及最大损失指标,从而显著优化了风险管控涉及到的各项基本职责。对于类别与属性各异的项目风险而言,有关部门对此就要给出针对性较强的风险管控举措,确保将其全面纳入当前的项目监管流程中。整个项目建设都要遵照现有的规划来管控短期性与长期性的风险,尤其需要关注远期风险的全面消除。
4结语。
经过分析可以得知,风险管理在当前的项目与工程建设中体现为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全面推行风险管理的途径与举措,应当能够从源头入手来化解风险,并且改进现有的项目运行状态。截至目前,多数企业及其有关部门都已认识到了推进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在此前提下也尝试运用多样化的举措来消除项目建设风险。在未来实践中,有关部门针对工程风险管理仍需进行经验的总结归纳,运用风险管理来提升项目建设能够达到的整体水准。
参考文献:。
涉税风险论文篇十五
摘要:大学生在信用卡消费中是一特殊群体,大学生具有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特点,特别是西方“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观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现状的阐述,分析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各种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一、背景。
9月20日,金诚信用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了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后,在我国银行界引发了争相办理大学生信用卡的热潮,如建设银行的龙卡名校卡、招商银行的young卡、兴业银行的加菲猫信用卡、中信银行的中信i卡、工商银行的牡丹学生卡等。这种大学生信用卡不仅具有一般信用卡的特征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只需要填一张申请表,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就可以申请办理信用卡。
二、现状。
1。有关数据表明53。7%的大学生拥有信用卡,说明大学生对信用卡消费持有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在持卡数量方面,持有一张信用卡的比例高达68。3%,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申办了两张信用卡。
2。办理信用卡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方便和可以透支,此外,还有刷卡时尚方便,获得小礼品,增加信用积分和信用等。
3。大学生对信用卡的各项有关条款并不很清楚,由此反映出银行在向大学生推广信用卡时并没有对信用卡的.各项条款和功能进行详尽介绍,而很多学生在办理信用卡时也未对各项条款仔细阅读。
大学生信用卡虽然可以给银行和大学生带来许多方面的好处,但是它是在无担保人的情况下发行的,所以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一些银行如广发银行就已经暂时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发行,其原因就主要在此。因为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它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追求的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特殊群体,缺乏还贷能力,导致安全性不高。同时,银行提供免费服务,导致赢利性不强。我国的大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消费能力,所以流动性也不强。
指大学生持卡人透支后违反约定、不按时足额还款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尚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稳定可靠的薪酬收入,主要经济来源依赖父母,所以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
此外消费观也不成熟,很有可能冲动消费而到期无法偿还;收入与消费的严重不对等性,使大学生信用卡的违约风险较大。
2。欺诈风险。
是指大学生恶意透支、骗取、冒用、使用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许多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知识,他们进行高科技伪造信用卡透支给银行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威胁。
3。成本风险。
很多大学生办卡并非出于消费需要,对信用卡使用率低,给银行带来了成本风险。
4。法律风险。
发卡行向透支额度大、毕业前不能偿还债务学生的监护人追偿欠债,存在巨大法律风险。目前银行在办理大学生信用卡时,没有征得监护人许可,监护人在银行发卡时并没有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
四、控制风险的办法分析。
(一)在发卡环节,加强审批,严格把关,做好风险的预防。
在发卡环节,商业银行应加强审批,提高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门槛,提高办卡质量。除了要对大学生的经济能力、信用情况严格审查之外,要求申卡学生提交家长担保人证明和电话,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额度而言并没有必要太高,对于一般的本科生,一个月2500元或者最多3000元的额度就足够了。
(二)加强账户监控及追讨拖欠款。
对大学生账户进行日常监控,便于商业银行及时处理并制止大学生的恶意透支行为。对恶意拖欠的账户,商业银行应根据超期天数分别进行处理。
商业银行应该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并随着大学生消费和还贷情况的变化,相应降低或者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等级和额度,从而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社会共享的信用档案。发卡银行应联合起来成立信用卡同业协会,共同防范风险。发卡机构建立信用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内控制度。
(四)学校对大学生加强用卡知识与理财知识的普及,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大学生是负有法律刑事责任却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群体,在办信用卡时应该更为谨慎。
五、总结。
大学生信用卡虽然蓬勃发展但处于阶段初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在以后的推行中,银行和大学生应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从而促进大学生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会振,大学生信用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分析[j]中国信用卡2007―12。
[2]韩长锐,我国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8。18。
[3]黄文土,黄婉丽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投资理财2010。5。
[4]王明伟,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状分析[m]现代经济信息。
涉税风险论文篇十六
在对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整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行业投资风险的概念特点,借鉴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过程中运用的比较成功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与应对方法,对交通未来城投资建设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最终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1)交通未来城项目概况。交通未来城项目处于菏泽市开发区核心位置,西临人民路,南临长江路,东临振兴街,是一个集精品住宅、时尚公寓、高档写字楼等多种物业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致力于打造菏泽商住社区的新标杆。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是一个集居住、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顶级城市综合体。泽联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西邻人民路,南邻长江路,东临振兴路,占地48131㎡,总建筑面积182819㎡,绿化高于35%,由5栋高层住宅、1栋公寓和1栋写字楼组成,十一个集精品住宅、时尚公寓、高档写字楼等多种物业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致力于打造“缔造现在,引领未来”的菏泽商住社区新地标。周边银座商圈、开发区人民医院,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成熟生活配套一应俱全;毗邻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菏泽一中等名校,尊享一站式教育配套;距离火车站和新汽车站仅1公里之遥,5公里直通日东高速。
(2)交通未来城项目风险管理概况。交通未来城是菏泽市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牡丹区东部核心商业圈中的重点示范项目,为了确保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功,菏泽交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立了项目部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在项目开发初期,开发部、行政部负责项目审批、土地交易、施工设计等工作;在施工期,工程部、行政部负责承建企业选择、具体施工等工作,同时,销售部门进行施工期间的前期销售工作;销售期,销售部门负责预售、现房销售等工作。在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全面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来保障其实施运行。
(1)项目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在项目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项目风险去在于开发全过程,而不局限与某个部门或某个开发阶段。风险防控需要项目全员的参与,只有各个部门通过相互合作才能一定程度上把风险降到最低。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就会带来相应的沟通问题,从而会使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2)项目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交通未来城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风险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工程施工建设阶段,而在前期的施工设计、土地交易及销售阶段的预售、现房销售环节存在的风险同样不能忽视。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简单,都会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
(3)项目风险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交通未来城项目团队中,设在工程部下的风险管理组现有成员4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人,有相关开发经验的2人,35岁以上的2人,相比于其他项目团队来说,风险管理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一般,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一般。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防控等工作对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很大关系,如果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同样会给整个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风险。
(4)项目风险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项目风险管理经费一般包括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工资、培训及其他费用,从交通未来城项目经费投入占比中可以看出,项目风险管理经费投入相对较少,项目对风险管理的经费支持较少。一般情况下,管理经费的投入支持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5)项目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较为合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投资比较大,维持在60%左右较为合理,如果超过80%以上,意味着房地产项目开发面临着巨大风险。交通未来城项目前期投资比较大,资产负债率为69%,可以看出,该项目现阶段资产负债率相对来说较高,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风险预防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避免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说要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来减少损失。
(1)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沟通机制。主动与菏泽市委、市政府、金融机构、建筑企业、监理企业、税收财务职能部门等政府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建立健全有效沟通机制,最大限度争取其支持,为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从而在项目进程中会无形较少一系列风险因素,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政策分析,有效规避政策风险。密切关注菏泽市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的发布及变化,要及时、适时根据政策的调整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加强对其的关注与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策风险的产生对项目建设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政策风险。
(3)加强项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一般情况下,质量管理以事前控制、合同管理为主。一要委托具备相应监理资质的专业公司对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程监督;二要加强对承包商及分包商的专业能力、资质的严格审查;三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四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质量管理的专业水平;五要依靠先进的工艺技术及施工技术为质量提供保障。
(4)加强安全意识,严控安全事故风险。加强安全意识,以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严格防止安全事故风险的发生。要做好事故风险的防控,一要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切实从思想上加强事故安全意识;二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四是侧重人员安全事故的监督;五要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六要明确安全责任;七要全额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做好风险转移。
(5)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避免财务风险。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战略,创建并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来确保开发项目的财务安全。一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引导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二要做好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前期规划与可行性研究分析,为财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三要进一步拓展项目开发融资渠道,提供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四要建立健全项目预算控制体系,并做好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科学合理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62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