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查报告(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07:09:13
农业调查报告(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9 07:09:13     小编:书香墨

报告的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以确保内容清晰明了,并能够得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确定报告的目的和受众。如果你正在撰写一份财务报告,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示例模板。

农业调查报告篇一

信息,它是一种资源,它是一门科学,它是一个产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如果我们抓住了信息化这个关键,就意味着抓住了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一、统计报表工作。

全年的统计报表任务圆满完成。每周二上报晋中市市场与经济信息科的农产品市场行情调查表40多期,每个数据都经过市场实际调查,做到准确、及时。今年蔬菜价格基本平稳,猪肉、羊肉、牛奶价格与往年持平。

二、基点调查工作。

此项工作从3月份开始,每月18日向全市5个乡镇7个村收回报表,统计汇总后连同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分析25日前以电子表格形式网上传输上报。汇总数据200余个,农情分析报告9份。

xx市3月份农情分析。

进入春季以来,我市农资部门备肥情况:尿素3000吨、碳氨5000吨、磷肥3000吨、复合肥4000吨、硝酸磷肥20xx吨。农药:6吨、农膜:60吨。玉米种子20万公斤。为我市春播春管准备了充足的物资。近日,我市农业局与工商、质检部门共同打击农用物资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化肥等的销售,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xx市6月份农情分析。

1、农业生产长势良好。今春以来,连续不断的降雨为我市小麦生长、秋作物播种都带来了很好的墒情,小麦预计比去年增产37。秋作物播种比较适时,苗情好,预计增产30。

2、畜牧业滑坡。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偏低,养殖户由于成本高,赔本养殖,每头猪赔本50-80元。仔猪价格低,但养殖户并不看好养殖,价格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3、沼气建设继续发展。由于政府的支持,我市新建沼气20xx立方,正筹备开工修建的有200余户。

上半年农村经济收入稳定,但生产支出较往年上涨,农民人均出收入上半年下滑。

xx市8月份农情信息分析。

1、大秋作物预计增产。今年由于风调雨顺,我市玉米、高粱、谷子长势良好,预计增产20。

2、畜牧业恢复性增长。近期随着猪肉市场价格高涨,养殖业又呈恢复性增长趋势。

3、蔬菜面积减少。由于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稳增,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但是蔬菜价格还比较稳定。

4、沼气发展进长迅速。

xx市9月农情分析。

秋粮丰收。我市秋粮面积26万亩,秋粮播种底墒好,中期生长雨水充足,产量增加。

小麦播种底墒好。今年雨水充足,利于小麦下种,我市丘陵小麦播种基本结束。

我市沼气建设进展迅速,到9月底,全市共建成朝气池900余座。

xx市10月份农情分析。

1、回茬冬小麦播种推迟。今年由于大豆收割较晚,冬小麦播种推迟了半个月。往年大部分在国庆节前后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但今年大部分回茬小麦播期推迟到10月15日左右.

2、农民家庭收入情况:由于今年上半年养殖业一直处于低迷,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打工。总体来说,今年大秋产量提高,玉米价格高,农民的收入还是略有提高。

三、市场信息工作。

(一)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目前我市10个乡镇基本达到了“六个一”标准,即有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一台微机;一条上网线;一处信息公务栏;一套服务制度,并注册应用了“一站通”。

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今年重点在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中介组织及村干部中发展。要求每个乡镇首先发展3-5名,全市发展了64名农村信息员队伍,并登记注册。尤其是我市义安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不仅涉及到农业技术、信息、农机等信息,而且涉及到房屋租赁、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空车搭载、广告代理等内容,服务群众,广泛接受信息,全方位服务。

(二)“‘三电合一’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实施情况。

从20xx-20xx年,我市将发展10400户农户通过电脑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电话自动语音系统了解信息。目前,我市9万农户,电脑拥有数量为3000台,其中能上网的占80,但大都为拨号上网,而且拥有者大都为龙头企业、村干部、农村网吧、专业户等;电视拥有者7万户,接入闭路占30;电话用户占40。20xx年11月24日我市组织了农资经营户、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营销大等50余名信息员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对农业信息做到“会收集、会分析、会发布”。今年在20xx年发展的3000户上网查询信息的基础上,我站继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关、宋古、绵山等乡镇进行宣传,大都数农户学会了自主通过电视接受转换器查询农业信息,逐步尝试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5000农户了解到可以通过拨打1600110电话查询有关农业知识和法律、医疗等信息。

(三)信息报送情况。

今年我站将我市的农业发展动态、重点工作的进展总结及重大农情等30余条信息及时地发布在晋商农网上,尤其是今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由于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乡镇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我市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止目前,我市农村户用沼气达1500余个。为了使这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卓有成效,我站负责编写十天一期的沼气简报,主要宣传全市沼气的建设动态、经验、注意事项和沼气建设的技术管理等情况,共出沼气简报12期,为我市沼气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支离破碎,农民不能及时得到信息。今年由于客观原因《信息快报》没能及时地送到乡镇、村民一级,原本逐步完善的信息网络未能更加完善,信息服务工作下不到农民手中。

2、信息获取的渠道窄。由于经费,工作能力等原因,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网络报刊,不能深入市场,更不能走出去,这样造成信息陈旧、落后、无效。

3、“三电合一”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进展缓慢。由于农民资金有限,对信息资源的投资不足,使机顶盒、电脑上网两项工作的推广进展缓慢。

今后打算:

1、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大户的信息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坚持以销促产的原则,重点对我市的优势农产品进行网络及跑市场的方式进行宣传,争取1—2项农产品能打开外面的市场,进一步扩大种植生产面积、规模,逐步把我市农业做强做大。

农业调查报告篇二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会议精神,狠抓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指导,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农业增加值9.04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全年目标的37.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全年目标的53.2,其中,来自一产的收入563元,增长4.1。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1、夏粮再创历史新高,秋熟生产基础扎实。夏粮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同步提高。夏粮实际播种面积82.34万亩,同比增加28.96万亩,其中小麦75.94万亩,同比增加29.10万亩。夏粮平均单产387公斤,其中小麦单产401公斤,同比分别增加31公斤和24公斤。夏粮总产31.86万吨,同比增加12.88万吨,增长67.9。油菜种植面积19.9万亩,同比减少2.78万亩,单产147.7公斤,同比增加13.7公斤;春播蔬菜11万亩,总产1.67亿公斤,同比增加220万公斤。粮油蔬菜生产实现了“以夏促秋”。今年全市栽植水稻66.63万亩,上争水稻良种补贴项目30万亩,农民直接受益300万元;重点推广了宁粳1号、武香粳14和盐稻9号等优良品种,机插和抛栽占水稻总面积的80,条纹叶枯病防治扎实开展。目前,水稻已进入搁田期,群体密度适宜,长势较好。

2、林业绿化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全市新栽意杨289.9万株,完成年度计划的138;成片造林面积3.4万亩(含农田林网折合1.6万亩),完成泰州考核指标的190;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60公里,建设绿色屏障310公里,新育苗木2494.8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8个百分点。全市新栽意杨的92由个人投资,实现了林业经济的“公退民进”。苗木成活率达85,同比增长12。春茧总产10万公斤,单价28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3。全市银杏挂果树102万株,预计今年白果产量40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3、畜禽品种改良加快,防疫进一步加强。在市委、市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励下,畜禽品种更新速度加快,规模养殖比重上升。目前,全市栏存二元母猪1.73万头,波杂山羊9.84万只,分别占养殖总量的22.6和37.4,波尔种公羊已超过40只。1-6月份,全市引进新扬州鹅16万羽,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全市新增栏存二元母猪5头以上和肉猪20头以上养殖户670户,其中新增千头猪场4家。上半年共注射牲畜口蹄疫(五号病)浓缩苗99.2万毫升,禽流感油乳苗261.7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苗12万羽份,猪链球菌苗54.5万毫升,免疫生猪105万头次,家禽585.5万羽次,抽样检测家禽血样948份,牲畜血样110份,规模养殖户防疫密度达到了10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三资”农业成效明显。1-6月份,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5.64亿元,实现利润634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8和24.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8和54.8。农产品出口创汇2889.8万美元。耗用农产品70万吨,同比增长26.9。11家列入泰州市统计考核的龙头企业新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8993万元,新增从业人数467人,二次分配返利农户456万元。全市农业利用“三资”在建及竣工项目159个,实际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8.1,其中外资项目1个,实际投资249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7.5,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2个。

5、新农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共栽植各类苗木16.54万株,新建垃圾箱538只,整治河沟77条,总长94.6公里,动工土方34万方,投入295.8万元。农村“52”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共完成水利建设总土方672万方,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疏浚整治干河39公里,中沟212.15公里,已竣工和开工建设桥梁41座。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1910万元。国家、省级项目示范区共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园区1万亩,完成各类土方58.8万亩,铺设道路55.4公里、硬质渠道48.9公里、中沟建筑物69座、小沟建筑物647座,新改建电站37座。新增插秧机226台、麦油高性能联合收割机64台,变型拖拉机120台,跨区作业42.6万亩,收入1784万元。上半年,共申报耕地占补平衡补充项目库项目99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30个、开发项目8个、复垦项目61个。68个已实施项目新增耕地2422亩。农业项目上。

申报省科技厅项目7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项攻关项目1项成果示范推广项目5项;申报省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项目2项、市财政支农入库项目105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3项。

6、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围绕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引进,不断加大经济薄弱乡镇扶贫开发力度,上半年共发放小额贷款1230万元。认真开展村级债权债务统计核实,扎实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合格乡村创建。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市一事一议筹资预算总额1426.8万元,总工日207.2万个。上半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向省争取扶持项目3个,至目前,全市经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6家,并在姚王镇成功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1-6月份,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83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8;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8.6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5.5万人,省内市外就业11.7万人,省外输出就业11.3万人,境外就业1340人。上半年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4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

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病虫害及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对水稻生产威胁大。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暴发,纵卷叶虫和褐飞虱预计呈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形势较前两年更为严峻,且秋季为台风多发季节。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台风等不确定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年的秋粮产量。

2、畜禽生产价格低迷,防疫体系日趋弱化。生猪及其产品价格前几年一直在高位运行,刺激了猪业发展,目前无论是母猪还是肉猪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滑,毛猪价格从年初370元/担跌至目前的280元/担,跌幅达24。家禽及禽蛋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不畅,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和家禽养殖利润下降,总量减少。至6月底,全市生猪栏存51.4万头,同比下降5.3,出栏肉猪42.4万头,同比下降4;家禽栏存524万羽,出栏358.6万羽,同比下降12.6和13.3。此外,基层防疫体系薄弱,乡镇兽医站防疫经费不到位,人员工资无保障,人心不稳,推进难度大,急需加快实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3、高效规模农业比重较小。全市亩纯效益超过元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1.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0.1。全市出口创汇农产品仅集中在银杏、肠衣、斑点叉尾t加工等少数农产品上,高效规模外向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偏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强。

4、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国家、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有的由于操作性不强,有的由于部门不协调,使优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影响企业发展。以饲料、兽药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因畜禽养殖总量下降导致生产、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5、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强化。由于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符合技能培训要求的.师资、资质和固定的培训场地,导致24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没有通过省级认定。

三、下半年思路及措施。

1、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农业增加值23.9亿元的全年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主攻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种植业上,积极开展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纵卷叶虫和褐飞虱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加强水浆管理,立足抗灾减灾,努力实现秋粮丰收;加强银杏园间套复种,提高短期效益;及早谋划秋播布局,狠抓秋播种子质量,做好秋播准备。养殖业上,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和生态养殖,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草食畜禽,提高市场占有率;组织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控和秋季防疫百日会战,确保畜牧生产平安发展;加强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扩大特水养殖,增加农民收益。林业上,认真抓好银杏树管理,促进白果丰产增收;加强意杨病虫害防治,提高意杨管护水平;开展造林潜力调查,推广机制创新典型,为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做好准备。

2、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召开全市“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会议,出台激励政策,突出扶大做强具有较强示范、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骨干农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农业新的增量,力争今年亩纯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增长3-5,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创新投入机制,培大培强龙头企业,从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中明确10-15家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从新发展的龙头企业中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较快发展速度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促使其成长为骨干企业。制定特殊扶持和引资政策,加快银杏产品的加工转化。

3、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半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扩大试点面,力争在下半年启动第二批14个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4、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通过政府推动,对24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整改,力争10月份通过省第二批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继续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围绕建筑、服装缝纫、机械制造等项目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辟电视电台专栏,完善职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技能培训和劳务转移信息,拓宽转移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5、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深入开展“221”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百村千户”挂扶,强化“关爱工程”实施,抓好小额贷款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直接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和村,扩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继续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督查。严格实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水稻直补项目。加强村级新增债务控制情况执法检查,组织好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创建考核验收,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申报省科技厅项目7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项攻关项目1项成果示范推广项目5项;申报省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项目2项、市财政支农入库项目105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3项。

6、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围绕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引进,不断加大经济薄弱乡镇扶贫开发力度,上半年共发放小额贷款1230万元。认真开展村级债权债务统计核实,扎实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合格乡村创建。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市一事一议筹资预算总额1426.8万元,总工日207.2万个。上半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向省争取扶持项目3个,至目前,全市经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6家,并在姚王镇成功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1-6月份,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83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8;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8.6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5.5万人,省内市外就业11.7万人,省外输出就业11.3万人,境外就业1340人。上半年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4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

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病虫害及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对水稻生产威胁大。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暴发,纵卷叶虫和褐飞虱预计呈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形势较前两年更为严峻,且秋季为台风多发季节。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台风等不确定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年的秋粮产量。

2、畜禽生产价格低迷,防疫体系日趋弱化。生猪及其产品价格前几年一直在高位运行,刺激了猪业发展,目前无论是母猪还是肉猪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滑,毛猪价格从年初370元/担跌至目前的280元/担,跌幅达24。家禽及禽蛋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不畅,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和家禽养殖利润下降,总量减少。至6月底,全市生猪栏存51.4万头,同比下降5.3,出栏肉猪42.4万头,同比下降4;家禽栏存524万羽,出栏358.6万羽,同比下降12.6和13.3。此外,基层防疫体系薄弱,乡镇兽医站防疫经费不到位,人员工资无保障,人心不稳,推进难度大,急需加快实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3、高效规模农业比重较小。全市亩纯效益超过2000元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1.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0.1。全市出口创汇农产品仅集中在银杏、肠衣、斑点叉尾t加工等少数农产品上,高效规模外向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偏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强。

4、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国家、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有的由于操作性不强,有的由于部门不协调,使优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影响企业发展。以饲料、兽药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因畜禽养殖总量下降导致生产、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5、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强化。由于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符合技能培训要求的师资、资质和固定的培训场地,导致24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没有通过省级认定。

三、下半年思路及措施。

1、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农业增加值23.9亿元的全年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主攻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种植业上,积极开展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纵卷叶虫和褐飞虱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加强水浆管理,立足抗灾减灾,努力实现秋粮丰收;加强银杏园间套复种,提高短期效益;及早谋划秋播布局,狠抓秋播种子质量,做好秋播准备。养殖业上,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和生态养殖,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草食畜禽,提高市场占有率;组织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控和秋季防疫百日会战,确保畜牧生产平安发展;加强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扩大特水养殖,增加农民收益。林业上,认真抓好银杏树管理,促进白果丰产增收;加强意杨病虫害防治,提高意杨管护水平;开展造林潜力调查,推广机制创新典型,为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做好准备。

2、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召开全市“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会议,出台激励政策,突出扶大做强具有较强示范、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骨干农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农业新的增量,力争今年亩纯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增长3-5,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创新投入机制,培大培强龙头企业,从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中明确10-15家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从新发展的龙头企业中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较快发展速度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促使其成长为骨干企业。制定特殊扶持和引资政策,加快银杏产品的加工转化。

3、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半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扩大试点面,力争在下半年启动第二批14个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4、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通过政府推动,对24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整改,力争10月份通过省第二批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继续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围绕建筑、服装缝纫、机械制造等项目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辟电视电台专栏,完善职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技能培训和劳务转移信息,拓宽转移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5、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深入开展“221”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百村千户”挂扶,强化“关爱工程”实施,抓好小额贷款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直接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和村,扩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继续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督查。严格实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水稻直补项目。加强村级新增债务控制情况执法检查,组织好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创建考核验收,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农业调查报告篇三

近年来,xxxx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现将“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报告如下:

一、

xxxx位于xxxx城以东15公里处,辖区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202国道、沈吉铁路、沈吉高速东西并行从镇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1个社区,总人口16828人,其中农业人口12273人。耕地确权面积为75875.8亩,林地面积23.38万亩,森林覆盖率62.5%,境内水资源丰富,是清河的发源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享有“东北药材生产第一镇”和“龙胆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以道地中药材种植为主导的农业乡镇。

在全镇现有耕地中玉米种植26000亩,水稻5000亩、大豆2500亩、中药材种植40000亩、绿化苗木1000亩。畜禽养殖86.8万只(头),其中养猪9500头,养牛3850头,养羊5100只,养鸡85万只。

xxxx种植中药材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药材产业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全镇13个村村村发展了中药材,有药材专业村6个,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户有3120户,有6120人以种植中药材为主业,全镇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8家,有规模药材加工企业9家,其中2020年新建1家,有家庭农场25家,农村经纪人55人,这些对当地的农产品流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药材的加工企业对稳定药材市场的价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一)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按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我镇在打好种业翻身仗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种植业方面,重点推广玉米抗旱和抗倒品种,鉴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18年、2019年、2020年风灾、旱灾、春季冻害对我镇大田作物、中药材造成严重影响,我镇玉米受灾面积达到5000亩,减产粮食1500吨,经济损失300万元,中药材受灾2000余亩,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因此我们农业部门在全镇推广玉米抗旱、抗倒伏品种,如108、先锋系列品种,根系发达,抗旱性强,以确保玉米的稳产。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优质水稻,全镇5000亩水稻,主要推广品种如稻花香这个品种既优质产量也较高,适合本地生产。中药材种植方面积极引导药农增加覆盖物等措施,抵御春季冻害保证药农增产增收。

二是在畜禽良种繁育方面,主要推广改良黄牛,推广品种,引进西门达尔牛品种,生长快,抗病强,全镇2020年改良达1000头,增加产值1000万元,农民收益显著增加。

三是种子经营方面,全镇有5家农资商店,销售各种粮食作物种子,农民购种的主渠道仍然在县城的种子商店购买,在xxxx商店购种的都是种地小户。种子经销商服务意识非常强,在孤山子村建设300亩的玉米品种示范田一处,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

四是在种子质量监管方面,镇农业站积极协助县执法大队,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对全镇种子销售点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抓源头,把质量,做好良种示范基地检查和市场监督检查,通过共同努力,我镇的种子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种子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近几年没有假种、假肥、假药情况发生。

(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药材产业再上新台阶

1、积极推进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推进有机中药材产业发展,全镇发展有机中药材种植2万多亩;因为药材产业是高效产业,刺激农户大量施用农家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地力。

2、秸杆综合利用方面,全镇每年新播药材8000亩,投入到药材覆盖的稻草为3200吨还田。近两年新建村集体养殖场三家,一些玉米秸杆转化为饲料。

3、药材生产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拣出,地膜使用量大大减少,近几年我镇很抓药材生产,龙胆草、苍术等药材根须在起挖的时候把残留在地里的地膜全部拣出,净化了土地。

4、农药使用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中高毒农药在农作物生产上使用的逐年减少。

5、畜禽粪便得到有效治理,农田地力得到有效改善。为更好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肉牛养殖产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民发展现代农业。例如:新民屯村,现存栏肉牛90头,新建蔬菜大棚10座,牛粪经生物发酵后还田,全部用于有机蔬菜生产,2020年新民屯村村集体分红收益达17.5万元,真正做到了村集体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孤山子村、幸福村、长春屯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每年除消化处理养牛场所产畜禽粪便外,还可消化处理周边地区秸杆1000余吨,有效改善和保护英额河上游水源地水质及防止农民焚烧秸杆污染空气,真正实现了养、排、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全镇养殖业蓬勃发展。

(三)取得成效。

1、全镇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我镇农业站在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试验了玉米秸杆覆盖种植技术试验,在丁家街、大石沟、英额门等村,采用免耕高留茬栽培的玉米每年在5000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增产明显,得到农户的认可。2021年落实重型农机免耕播种2060亩,采取保护性耕作模式,既起到培肥地力,保护土壤又能使玉米根系牢固,抗风抗倒。

2、镇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千亿斤粮食等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大,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完成了xx和xx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完成xxx8个村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护墙8000延长米,修田间作业路20公里,修防渗渠5000延长米,改良土壤1万亩,配套各种喷灌200多台套,打抗旱井14眼。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玉米产量每亩从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龙胆草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3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大型农机具120台套,中药材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处较高水平。

3、引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业站技术推广员多次深入到各村,向农户讲解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主要讲解施肥的时间、方式,农药的配比、喷施方式等等,哪些是禁用农药,以及农药瓶使用后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准随意扔掉造成二次污染。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改变农民的一些不良习惯要相信科学,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我们的产品让人吃的放心。

4、争取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做大中药材产业,2020年我镇积极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由于准备的不充分,没有申报成功。2021年我们又进行了申报,到目前为止,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获得省政府的推荐,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农业农村部。4月2日在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经审批后可获得国家补贴资金1000万元补贴。

强镇项目主要围绕扩大基地规模,建设道地药材集散中心和中药材深加工三个方面,具体提出了五个项目。分别是优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椽子沟流域万亩药材景观带建设、千亩龙胆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东北道地小药材集散中心(即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切片厂(原产地趁鲜切片)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xxxx万元,近期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落实。

1、药材种源复杂,急需审定提纯。目前全镇有20多个药材种植品种,主栽龙胆草已严重退化,从91年种植到现在已经30年了,近几年越冬冻害经常性发生,从而导致药材减产、甚至绝收。

2、关于龙胆草药材秧子焚烧的问题。我镇是药材产业特色乡镇,种植龙胆草近1.5万亩,其秸秆处理普遍性采取焚烧处理,优点是可以有效杀死各种越冬病虫害、补充土壤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确保药材更好的生长。处理秸秆的最佳时间在4月8日到12日之间,气温高的年份可能提前或延后,但此时正值防火戒严期,与上级要求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相冲突。

3、因没有回收机制,农药瓶袋随意丢弃现像仍十分普遍,易引发水源污染。

4、保护性耕作工作难度较大。我镇主导产业是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一些好的地块、大块地多是种植药材,玉米种植多是零散地块,现在上级要求大力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工作,实行重型免耕播种机播种,全镇任务数为2060亩。此项工作难度较大,一是村干部村民对此耕作方式不认可。二是土地零散机械播种难度较大。我镇保护性耕作是从2009年开始按照上级政策进行试验,当时采用玉米高留茬免耕技术,采用点播镐进行播种,大约做了3年,1万亩左右,试验表明秸杆覆盖在沙性地、干旱地块有所增产,一些低洼阴凉地块不适合免耕技术推广。

针对上述问题,镇党委、政府将高度重视,结合我镇实际,重点研究,确保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有效推行。

1、加强农村机耕路的维修、维护工作。农村机耕路建设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镇村自行实施等方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对比标准能高些,效果好些,但数量较少。因机耕路多是在沟沟岔岔,建设时因资金不足,建设标准不高且没有边沟等,一到雨季,一场山水就把路冲毁。在维护方面,每年镇村都要投入资金对破损地段进行维修,以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2、抓好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一是抓住制药厂和中药饮片厂“溯源”机遇,引进药企自建基地。实施封闭式、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把基地建成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实施企业带动农户。由药企或者药商按照市场要求向药农提供种子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确定中药材保护价,统一组织药材生产,降低药农的种植风险,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合作社联农户。利用已有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加,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提供市场信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采取土地流转或者入股的方式,提倡集中连片搞标准示范园建设,便于集中管理,进一步起到引领和推广示范作用。

3、弘扬健康养生新理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供货于市场,要做好上游下游产品开发。要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适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加快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融合。要推广中药材养生理念,将药膳、药浴、药熏等现代休闲方式引进中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发展药食同源品种。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在玉竹煎饼、紫苏油、黄精切片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药膳、药浴、药熏等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同时,重点打造农家游系列项目,将中药材景观带与果蔬采摘、满族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农庄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原生态观光旅游、中药健康体验的风景区和绿色旅游景观带。

农业调查报告篇四

2010年全市设施农业完成种植面积18650亩,其中温室6380亩,拱棚12270亩。新建保鲜库15200立方米、4200吨,贮藏窖10400立方米、2500吨。全市保鲜库储存量达到50000吨,贮藏窖储存量达到48000吨。2010年完成新建温室面积2789亩,2180座温室,15个基地。

设施农业生产情况。2010年设施农业生产面积18650亩,总产44460吨,产值13360万元,纯收入10800万元。其中温室生产6380亩,产值6065万元,纯收入4630万元;有2580亩,平均亩收入达15000元以上,平均纯收入达11500元以上。温室生产主要是番茄育苗和黄瓜、西红柿、叶菜类生产。

1、近几年昌吉市设施农业在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政策推动下,出台了设施农业资金补贴优惠政策。昌吉市总结上一轮设施农业发展经验,注重发展、巩固、提高的策略,温室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建造,重点发展有积极性的乡镇村组,注重抓好温室建造质量,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温室基地点多,但相对集中,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题,常抓不懈,坚持到底,通过上下联动,齐心努力,出色完成设施农业生产建设任务。

3、温室生产以农户为主体,使当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受益。

4、温室生产种类花样繁多,品种齐全。有蔬菜生产、加工番茄育苗、葡萄育苗、花卉生产、食用菌生产、温室养殖等。

5、设施农业生产者积极性高。今年蔬菜价格高,番茄育苗效益好,农民种植温室的积极性在提高。新建温室全部实现“当年建成、当年生产、当年见效”,所有老棚全部投入生产。

6、昌吉市2010年设施农业补助政策制定的好,基地建设规模大,补助高;规模小,补助低,促进了温室基地规模发展。

7、温室建造全市用统一结构标准,设计的新型温室结构建造成本低(比普通温室低10-15%),坚固、实用、性能好,建造过程简单,目前已推广到全州其他县市。

式配套组合,引进了全国先进的彩虹双钢架双膜温室结构进行试验示范。

9、结合“万元棚”活动,政府拿出20万元鼓励技术人员开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每座温室生产经验收达到合同签订指标,奖励技术人员100元。

1、温室建造和生产投入成本高。建造一座50米长温室,投入生产需要36000元,我市农民平均人均收入8000余元,仅靠农民的这种收入水平是无法承担温室建造和生产成本投入能力的,这是制约设施农业温室生产最重要的因素。虽然政府每座温室补助10000元,但相对农民来说投资还是过大。

2、设施生产技术含量高,农民掌握技术需要时间。设施农业生产的种类多,生产技术各不相同,设施内气候条件控制技术复杂,细致,种植大田农民刚进入设施农业生产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设施农业发展的巩固提高尤为重要,而技术力量和技术传授成了新建基地发展的瓶颈。

高,年底核算下来,那两个温室不赔不赚。当地农民进行温室常规蔬菜生产没有雇长工的,每户农民种植温室数量有限。在这种条件下,一个村组超规模发展就会受到阻力。

除此之外,温室还可以经营其它许多短平快低成本或收入高的项目,如加工番茄育苗,时间短、收入高、成本低;花卉生产收益高。经营这些项目除去固定资产分摊、生产投入和人工成本,利润还是可观的,因此今年50%温室经营加工番茄育苗项目,50%新建温室也准备经营加工番茄育苗项目。

4、农民受传统生产影响太深,对发展设施农业认识不足。农民多年经营大田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多,习惯于简单的农事耕作,不愿意经营技术复杂的设施农业生产,对设施农业认识不足,从而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

5、农民经营的土地过多,无力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据调查农民人均拥有土地大于4亩地区,设施农业生产和大田生产是兼顾的,由于大田农活的冲突,温室秋延晚生产是放弃的。人均拥有土地过多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性不高。

6、土地调整困难,影响设施农业规模发展。二轮土地承包后,每户农民土地不集中,在规模连片发展设施农业初期,部分农民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发展设施农业,调整臵换土地就成了乡镇村组目前最大的困难,土地调整直接影响设施农业规模发展。

月底进行各种蔬菜生产,称之为“春提早”“秋延晚”生产。而温室深冬生产由于气候条件影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8、技术力量不足,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不够,推广经费缺乏。

三、今后的打算。

1、明确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自治州、市党委、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2、理清工作思路。

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确立本地设施农业生产战略,以科技为先导,坚持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以发展现代日光温室为主,实现日光温室建造规范化、标准化。根据本地自然气候条件、地理位臵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节本增效,合理规划设施农业生产区域、生产季节、生产模式和设施结构。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在平原地区定位于春提早、秋延晚,即保证3月上旬至11月下旬规模性生产。合理布局,增加投入,加快发展以日光节能温室为重点,大中小拱棚相结合的设施建设步伐,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

3、坚持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农民主体原则。坚持政府积极引导,充分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加快发展。

(2)因地制宜、规模推进原则。依托资源,规划先行,合理布局,集中连片。

(3)市场导向、品牌带动原则。围绕市场,调整结构,创建品牌,提高质量,提升效益。

(4)专业生产、多元联动原则。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农民转入专业化设施生产。引导农民、种植大户、合作组织、大企业和大集团参与设施农业发展。

(5)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原则。不断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推行设施农业发展补助政策,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减少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投入成本,加快设施农业发展。

昌吉市农业局2010.11.20。

农业调查报告篇五

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政府,及时于20xx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县长王彩春作了题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大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主题报告。新一界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投融资体制、产业培植(包括木材精深加工、茶叶、烤烟、晾晒烟、干果、香料、药材、香菇、雪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等6个方面分13个专题开展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立足于研究解决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普遍性的问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于5月12日与这项工作的责任人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

一九九八以来,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根据腾冲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柯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xx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x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叶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腾冲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农业调查报告篇六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二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两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过程: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1+5=1+19=。

2+3=2+4=2+18=。

4+1=3+3=……3+17=。

3+2=4+2=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8+7=。

3-1=……15-7=……。

3-2=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农业调查报告篇七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业,“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来,我县以发展“三特”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特”水果、烤烟、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两大优质特色产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6.6万吨。实施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平均亩产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增89.5公斤。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去冬今春种植核桃2.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20万亩;种植毛竹5000亩,种植“三特”水果3万亩,全县**珍珠李面积达8.6万亩。今年种植甘蔗3400亩、蔬菜12.5万亩、烟叶2600亩、蚕桑1.15万亩、食用菌万棒,中草药2.5万亩。科学规范养鱼2.6万亩,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出栏1.53万头、鸡出栏638万羽。

(二)产业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达98家,农户覆盖率达23%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达4家以上,家庭农场14家。

(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山鸡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珍珠李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珍珠李”、“**油桃”、“都隆香米”、“尧山茶”等特优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同时抓好示范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已认定基地的产品申报工作,不断提升特色品牌效应。目前,共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3个,无公害大米认定面积24990亩、无公害杨梅基地认定面积2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860亩。正在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家。

(四)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来我县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1000多万元,建设**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及帮扶力度,抓好“三特”农业种植管护工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系统技术培训1个月以上。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县培育种植能手500人,养殖能手50人,农村加工能手200人,农机手150人。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带动农户20户以上,目前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2000户。

(五)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库除险加固完工4座、新开工建设2座,全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全部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达3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1.3%。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动物防疫开展面达100%。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特色农业品牌多,但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如**油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少,特色农业“有品牌、无规模”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特色农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此外,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县虽成立注册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仍然相对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技术,特别是缺乏能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导致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我县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同时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难以真正形成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

(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难度大。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很多,流转困难。一是土地承包时,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形成插花地,要流转这类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且农户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难还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工作难开展。二是受我县山区特点制约,除少数乡镇有成片大面积耕地外,多数都是缓坡耕地,地块面积小,灌溉条件差,机耕条件差,需进行改造,受让方开发成本增加。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科技服务支撑、质量安全保障、电商销售等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发生产高精产品、特色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着力推进发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好一个农产品加工区域,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农产品品牌效应。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加快“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开展haccp、iso900、iso9001等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质量认证。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贡献份额。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节水栽培技术等成熟技术。继续实施**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在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示范区的现代元素。二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大力改革农技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需求的现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的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三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加快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我县产业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特色、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形成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支撑,乡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互联网助力产品销售。近年来,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了县“12316”服务热线、县农业信息网等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全县涉农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时下最火热的销售渠道,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业态,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消费。初,****珍珠李产业合作社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电子商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正在有效地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今后拓展销售市场的过程中,要努力突破传统农业地域性强、季节性强带来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认真解决好资源、质量、包装、销售、网络和成本等问题,细分市场,找准定位,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瓶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与提升。

(五)抓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壮大农业综合实力。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种植业工程。继续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业工程。加快推进六画山鸡、黑山羊、生猪规模化养殖,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六画山鸡生态养殖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三是抓好林业经济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种植;实施生态林业体系工程,做强做大木材加工业。四是抓好新一轮开发扶贫工程。创新开发扶贫思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发展“八大”扶贫产业,不断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范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同时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示范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提高示范区规模经营水平。

农业调查报告篇八

广陈镇位于平湖市的东北部,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长三角开放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1999年政府机构进行精简,新广陈镇由原来的广陈和前港合并成立,合并后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

广陈镇历来是我市的农业大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农业产业比重大。广陈镇拥有从农人员3.95万,耕地5.64万亩。04年广陈镇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占整个广陈经济总值的73.2%,同比增长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广陈镇近年来发展了以桤木、香樟、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总面积达20xx亩;以番茄、黄瓜、茄子、葡萄、李树为主的蔬菜水果业,常年蔬菜面积3860亩,果树708亩;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太湖白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面积达4000多亩;此外还有蘑菇面积31万平方尺,红菱1000亩。

三是工业发展相对弱。广陈镇的乡镇工业企业主要经营针织、服装为主,由于起步晚,行业经营分散等原因,除了悦莱春毛衫制衣有限公司、春竹毛衫时装有限公司等少数大规模企业外,其他的规模都普遍小,而且总体数量少,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外出比例相对比较高。

四是发展种养业优势明显。在广成镇现有各类种养业规模大户400多户,主要经营蔬菜、水产、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种养业的收入一向是广陈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收入颇丰。04年广陈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18元,而其中光养殖业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人均近3000元,在整个农业收入中达到了40%以上。

近年来,广陈镇乘借“三农”东风,整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两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花卉苗木、果蔬、双低油菜、水产、畜牧等为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有悦莱春、高新、民主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0亩;一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345亩;水产养殖面积4035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规模猪场43个,规模禽场61个;四个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双低油菜、生猪繁殖基地正在申报立项中。总结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金达3800万元。

二是做好“新三资”文章,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及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引进新三资800多万元,兴办各类农业“新三资”企业,建立各种绿色产业基地近千亩。例如:平湖兰卉园艺有限公司,它座落在广陈高新村,占地63亩,是台商方进才、李正辉于20xx年5月共同投资创建的独资农业企业,常年以种植世界级名花——大花蕙兰为主,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已在广陈“生根开花”,成了平湖花卉产业的一枝独秀。去年大花蕙兰销售了1.5万盆,每盆平均价格150元,销售收入达225万元。

三是鼓励农户联合建基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为纽带联合建基地,目前镇上的民主蔬菜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民主蔬菜基地是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1035亩,常年以种植茄子、黄瓜、丝瓜、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为主,主要销往平湖、嘉兴、上海等农贸市场。规模经营农户200多户,他们凭借着交通便利、技术经验丰富的优势,种植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如果按照每户3亩蔬菜田计算,每年每户纯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产业化进程,广陈镇分别在20xx年与20xx年组建了“广陈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水产生产专业合作社”、“广陈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专业化合作社。合作社在承接农业订单,制定种植模式和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广陈镇水产专业合作社长期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年收购订单水产1200多吨。今年上半年,水产合作社又与海宁、嘉善水产公司订立诚信合同,销售南美白对虾18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五是争创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市场入场券。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广陈镇充分认识到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农业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位于高新村的上海威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达500万元,主要从事肉猪养殖、苗猪培育,是广陈镇最大的规模养猪场。养猪按照高科技要求,在猪场内搭建了小床、隔木门,实行环保式养殖。这家养猪场每年可出售商品猪一万头以上,创利100万元。它不光解决了本村不少散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农户养猪致富。今年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已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广陈镇围绕优势产业,做足产品包装,打响市场品牌。现有各类农产品注册商标4个,蔬菜有“广新”,水产有“广渔”,水果有“妙农缘”,苗木有“福你家”。

训,受训人员361人。通过为农民传授林业、果树、蔬菜、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效益增长。

七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长效管理。广陈镇农技站协助各村做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由分散农户组成的基地管理工作,通过示范种植、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来规范基地的生产管理,并建立了完备的田间生产档案。今年年初严格按照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要求,引进了省定点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定期对基地各类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今年上半年共上传72个批次,瓜果蔬菜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广陈镇的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产业区域比较凌乱分散,给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规模效益不凸现。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缺,流通渠道相对单一。

农业调查报告篇九

**村位于**县**镇,距离县城140公里,既不近路,也不靠水,曾是典型的穷山僻壤。然而,今天的**村却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新景象,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新农业。据调查,经过多年发展,烟叶、蔬菜、茶叶已经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总面积达到14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人均拥有2.5亩。依托新农业,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达到4500元。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富家兴村的热情也随之上涨。近年来,他们远离了打牌赌博等陋习,形成了学习新技术、做大新产业的自觉性。分析“**现象”,我们发现: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把产业当船,把市场当海,置身市场之“海”,齐心协力划“船”。

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要在市场之海找到适航之线,必须要有“领航之灯”。在**村新农业建设中,善于分析市场、敢于率先垂范、勤于解民之难的共产党员和村组干部就如一盏盏明亮的“航灯”,给人方向、给人自信、领人前进。他们乐当宣传员。每年冬季农闲时,党员和干部都要分片包干,深入农户宣传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每次集中开会时,党员和干部都要推荐合适人员,给农民讲经济效益、讲成功经验、讲市场形势;平时还安排有党员和干部及时更新《**之窗》宣传内容。他们甘当示范者。为了现身说法,党员和干部带头搞专业。今年,全村26名党员和干部农户,户户都是烟叶、茶叶或蔬菜专业户。其中,22户种植规模在10亩以上。几名村干部表现更为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康新春家种了20亩烤烟,村主任康村尧家种了25亩烤烟,村文书康新云家种了15亩青椒。他们勤当帮带人。为了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农户,党员和干部每年都要分别联系3-5名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备耕备肥,联系产品销售,甚至提供资金扶持。

村主任康存尧上任两年以来,一直联系着5个烟叶生产户,既指导技术,又提供烤房,还先后为3个农户借款2万多元。在党员和干部的引领和帮助下,广大农民对新农业建设认识深、热情高、行动快。都已60多岁的李运之老两口,前年还在村主任的数番劝说下才种了1.1亩烤烟,没想到一下获利3500元。今年,他俩非常积极,硬是向村里争取了2.5亩种烟计划。

**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深刻的理解,他们高度重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新农业的推进之“桨”。近年来,该村通过与农科部门合作建立了技术上门服务机制,经常邀请专家现场讲课,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开设有农民夜校,增强了全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全村科技兴农的水平。

一是推广了实用技术。该村已经广泛实行了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技术,特别是随着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落户,项目参建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定期派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现场指导。今年,该村烟叶生产在大田移栽、揭膜培土、抹芽打顶、分级扎把等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推广了烟叶漂浮育苗、自动排湿控温烤制等最新技术,该村烟叶生产技术和烟叶质量已经达到全国一流水准。

二是推广了优质品种。该村成功推广了天超1号、天椒17号等辣椒新品种,推广了k326、云烟78等烟叶新品种,推广了富顶大白等茶叶新品种。目前,该村辣椒、烟叶、茶叶优质率都达到了70以上,实现了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双提高。

三是引进了先进机械。该村已经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30个劳动力日量的采茶机8台,拥有单机日量相当于20个劳动力日量的耕整机2台,此外还拥有大小动力运输车38台、大型加工机械28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是形成了生态品牌。该村在重视技术兴农的同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态品牌的打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全面施用生态肥、有机肥,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该村所产农产品已经达到无公害标准,该村已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茶叶生产基地。

三、挥桨之人:专业大户。

速发展推动了该村整个产业的做大做强。xx年,该村烟叶面积突破600亩、茶叶面积达到400亩、蔬菜面积达到350亩。

**人相信: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产业之“船”前进的扬帆之风,它能够广泛凝聚民心民力,充分激发创业热情。

近年来,一方面,他们坚持及时深入地宣传上级惠农政策,动员全民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政策机遇,加快产业发展。20xx年以来,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成功实现了烟叶千担村的目标、争取了国家烟叶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等项目,先后获得各级蔬菜基地补贴、公路建设补贴、烟水工程补贴、烟叶苗池和烤房补贴等各种特殊扶持资金4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该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

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够自我创新,出台一些融入情感的“土政策”,表彰先进,鞭策后劲,努力营造自我加压、相互赶超的创业氛围。20xx年以来,他们每年都安排有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初在村级经济会议上对民主评议产生的产业功臣进行集中表彰,给这些功臣奖励一个红包、戴上一朵鲜花、献上一片掌声,对有突出贡献的服务部门和个人还敲锣打鼓、放鞭炮、送锦旗。这些措施看似很小,但足以令每一个在场的人感动不已,得到表彰的人告诫自己“不负众望再努力”,没得到奖励的人告诫自己“瞄准目标快超越”。

市场之海讲究“合作共渡”、“合作共赢”,而合作的纽带是诚信。在新农业建设过程中,**人始终保持了山里人朴实无华的本性,始终做到诚信友善招徕天下客。

一是热情接待。只要你进入该村,你就会发现,他们早就打出了“**村欢迎您”的巨幅标语,他们一定会拿出上好的香烟、酒水和饭菜招待外地客人。特别是几位村干部和几位营销大户,每年都会为相约而聚的蔬菜老板安排最好的房间,且房间布置从清晰的彩电、舒适的布鞋到专用的澡盆一应俱全。

二是周到服务。凡是外来人在本地碰到的矛盾纠纷,他们都优先调处;凡是外来人在本地遇到的特殊困难,他们都尽力帮助;凡是外来人向本地提出的合理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比如,对进村运菜运茶的车辆,不论进村多么晚,出村多么早,党员、干部和流通大户都会及时号召村民组织货源,按时装车,及时发车。

三是诚信交易。**人不讲假话,说话算话。客商千里之外打电话形成的口头订货合同都绝对有效。他们出售蔬菜、茶叶等产品从来不搀假,不短斤少量,不欺行霸市、漫天要价。他们付出的是诚信友善,赢得的是丰厚回报。

每年,总有100多人从湖北和周边其他乡村赶来打工,有效地弥补了该村产业发展中劳动力的不足。每年,总有数十名来自常德、益阳、长沙、南京、广州等方向的客商前来购货,为该村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

农业产业建设在市场之海的每一个“航程”都以农产品销售为终点。上“岸”之桥对于实现农产品价值十分重要。在**村新农业建设过程中,由部分村干部、种植大户和流通大户组成的营销协会,就如市海旅船的“上岸之桥”,总能帮助该村不同的农产品找到不同的“搭桥”之法,实现理想的价值。在茶叶销售上,每年冬季,营销协会就会从全镇30多家茶厂中选出几位有实力、讲诚信的老板,然后再组织村民统一与这些老板签订茶叶销售合同,要求这些老板承诺保低收购价格、并支付部分订金,有效保证了茶农来年能够稳稳当当捞收入。

在烟叶销售上,每到销售季节,营销协会就会组织技术人员逐户上门预检,敦促烟农将烟叶分好级、扎好把、打好捆,然后成立几个烟叶销售小组,每组安排有村干部、技术人员、烟叶户主和运输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批分次集中销售,有效保证了烟叶收购公平公正、价格合理、秩序井然。在蔬菜销售上,每到上市时期,营销协会就会将各个方面的客商组织起来,协调各方统一收购价格,有效避免了客商之间相互抬压价格;同时,派出协会成员包干负责到地块,组织菜农有序采摘,避免多采乱货、少采错市,有效保护了菜农的利益。

农业调查报告篇十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文范文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

农业调查报告篇十一

××县发展有机农业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农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该模式以订单为载体,对订单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户

予以订单信贷支持,被当地农民形象地传颂为:“今天的订单、明天的存单”。

1、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相结合支持订单企业。该县将破解订单企业融资难的路径确定在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结合上。政府成立“订单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500万元,为订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地人民银行推出“订单企业退税账户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由退税账户对订单企业贷款进行反担保。双重担保支持订单信贷与订单企业对接,既防范了订单信贷风险,又提升了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当地农业银行针对订单企业农产品收购期集中、瞬时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创新推出“简式快速通道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将商业性信贷的重点放在订单信贷上,同时增加订单项目的中长期贷款。

2、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相结合支持订单农户。该县将资金支持订单农户的路径选定在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结合上。当地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企业的订单计划及实施情况,按信贷规定对企业垫付化肥、农药、种子和收购资金的缺口给予信贷支持,并在结算上进行监督,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农户的需求分别进行信贷投入,包括订单农户农林牧渔项目的大额农贷,订单农户其它生产经营的小额农贷,订单农户套种订单品种的短期农贷等,并创新发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和“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贷款”,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妇女的创业示范作用。

3、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相结合支持订单信贷。信贷安全是“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关键。当地人行在支持政府科学运作这一模式的同时,非常重视信贷创新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适时出台了四大管理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定位管理。规定订单信贷对订单农业的供、产、销环节进行服务,实行归口经营、适当业务交叉。二是业务管理。规定订单信贷的短期信用和保证贷款方式,订单企业实行资质等级评定,订单农户实行信用等级评定。三是流程管理。订单企业实施授权授信和应抵尽抵方式,aa以上企业可在授信额度内周转使用,订单农户实行大、小额农贷方式,一次放贷利随本清,借新还旧须经报批。四是风险管理。建立和运作订单信贷的评价、监控机制。

4、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支持订单经济。该县将促进订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在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上,当地人行作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注重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资信评定主要执行金融机构现行办法,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区别优惠待遇,对信用缺失企业实行相应惩诫手段;订单农户实行“文明信用农户”评定,配之以优惠政策。在诚信建设方面,坚持以订单为基础、信贷为纽带、诚信为核心,重点加强企业订单真实性、农户订单履约性、订单信贷安全性、订单农业集约性、订单经济市场性的“五位一体”建设,以确保订单经济的规范运行。

该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自20xx年全面推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以来,土地抛荒少了,有机农业超常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1、订单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实现规模扩展。至20xx年底,全县订单贷款余额8750万元,累计发放额32587万元,是当年有机农业产值的1.2倍。在订单信贷的强力支持下,有机农业推广到全县60%的乡镇,土地抛荒率由20xx年山区的6.5%和平原的3%,分别下降到1.5%和0.4%;新增原生态有机产品种植土地17万亩,有机认证耕地23万亩,占全国的4%;通过德国欧格耳公司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达34个,其中有机水稻5.1万亩,产量1.7万吨,有机农业产值25966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6.3%。订单农业的规模扩展,使××有机农业成为享誉江南的第一品牌。

近11倍,产值增加1.85倍,订单垫付资金增加7.11倍,实现税利增长3.5倍,解决下岗职工就业达8300人。

方式后,收益达2850元,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4倍。20xx年,该县大宗订单农产品中,有机水稻40000亩,有机毛豆2300亩,有机木姜1420亩,草莓500亩,帮助全县农民增收20849.4万元,其中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20xx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3556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发展有机农业所产业的收入占18%。

4、订单信贷支持订单经济形成长效机制。在订单信贷的支持下,该县订单经济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订单企业的支持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外引与内联相结合,确保订单企业对订单农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订单农业的组织机制,农户自愿组织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订单农业的组织形式进行配套;三是建立科技帮扶的服务机制,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现有机农业生产与科研对接;四是建立有机农业的环保机制,县、乡、村、户四级设立监控体系和队伍,实现从种子、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和监控;五是建立订单农业的促进机制,包括有机农田的基本建设、有机生态链的梯度转移和有机农业的新型套种方式。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特别是当前,国际粮价高涨,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如何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该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1、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增加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改进农业经营方式并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归纳起来是“三个依靠”,即一是依靠科技帮扶,二是依靠市场机制,三是依靠金融支持。“三个依靠”中金融支持存有制度障碍,是政府强力推进的重点和难点。“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金融手段,化解了制度障碍,使金融支持发挥了促进金融资本与农业资本融合的功能,进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集约与规模,确保了农业统筹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经营体制是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有强力的金融支持。“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对在现行农业生产关系基础上有效实现形式进行成功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归纳起来是“三个促进”,即一是促进组织建设,二是促进农业服务,三是促进教育培训。该县打造以“订单信贷+订单农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进而建立以金融为纽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长效机制,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3、改善金融支持是保证。完善支持农业的金融服务,包括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和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是对现有的部分金融手段进行整合,归纳起来是“三个抓好”,即一是抓好金融手段创新。该县实践表明,通过整合金融手段,同样可以起到化解现行金融制度障碍的效果;二是抓好金融风险防范。政府熟悉金融知识,尊重金融规律,促进金融创新,着力防范风险,是改善金融服务的关键;三是抓好金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经济日趋成为商品经济、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生态作保证,否则传统农业发展不好,现代农业也发展不了。

4、坚持生态农业是方向。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发展战略,实行生态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做法,对我省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有必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其次,我省境内河流大多汇入鄱阳湖,降低农业污染不可忽视。各地在完成污水处理项目的同时,还可采用“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流域上游的丘陵山区加快推广有机农业,在流域的中下游按比例地逐步推行有机农业,确保流入鄱阳湖的水质达标,从而保护好鄱阳湖区域良好的生态体系。再次,可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在全省开展金融支持农业的推广工作,通过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真正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

农业调查报告篇十二

观光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观光休闲农业作为适应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变化的最佳产业结合点,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建设现代农业、传承农耕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市供销社组成调研组,赴**、**、**、**、**等地,就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报告呈报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五.一”、国庆长假、双休日的实施,工薪阶层全年假日达到三分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230家、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5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2家,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我市观光休闲农业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发展势头良好。一是企业数量多。截止目前,全市已有各类观光休闲农业企业237家,直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200多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人员600多人,关联从业人员近万人。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蔡庄村生态旅游家园和**的瑞阳生态农业大观园,这3家观光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投资规模都在500万元以上。三是经济效益好。20xx年,全市观光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达一亿元,已成为我市农村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经营模式多样。全市观光休闲农业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形成了以**白羊峪村为代表的生态家园旅游模式;以**大黑坨村为代表的农业新村旅游模式;以**东**满族乡为代表的农村文化旅游模式;以**老渔尖村为代表的当代渔村旅游模式;以**沙石峪村为代表的农业景观旅游模式;以**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旅游模式。

3、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我市地处京、津、**的金三角中心,丰富的山水资源,秀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形成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促进观光休闲农业逐步步入了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强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发展形势虽然喜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模效应不强。各地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基本属于自发行为,缺乏区域统筹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观光休闲农庄设施简陋、项目雷同、活动单一、服务水平较低,还停留在钓鱼、打牌、吃土菜这一层次上,缺乏更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三是扶持力度不够。涉农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不够协调,还未形成部门合力。许多观光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难,无法加大投入,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农村水、电、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相对薄弱,也影响观光休闲农庄的接待能力。

抢抓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方向,实现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地措施强力推进,具体来讲,要做到“五个坚持”。

二是坚持突出特色。观光休闲农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开发观光休闲农业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因此,要指导和帮助经营者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将富有农业特色休闲项目引入农庄企业,打造特色招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农事体验于一体。要注重吸引游客参与,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三是坚持加大投入。投入不足始终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观光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配套产业。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转让股权、出让冠名权、拍卖经营权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动观光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是坚持提升品牌。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加强对观光休闲农业质量的控制,制定完善观光休闲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机制;要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尤其对于上餐桌的食品,质监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一定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观光休闲农业企业的产品和餐桌上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五是坚持优化服务。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工作合力,要自觉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优质服务。要十分重视观光休闲农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观光休闲农业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农业、旅游、农合联等部门要整合乡村旅游与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紧密型工作机制,共同承担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典型推广等工作。

二〇xx年十月一日。

农业调查报告篇十三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调查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市县立足区位优势,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以规模农业、精品农业为特色的农业特色县”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葡萄成为农民增收重要产业。xx县是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是广西葡萄之乡,到20xx年底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2.5万亩,总产量18万吨,产值达12亿元,创建了馨荣现代农业千亩示范园、溶江镇葡萄基地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兴安葡萄在全区优质鲜食葡萄评比15个金奖,兴安葡萄荣获10个。“十二五”期间,xx县将大力发展山地葡萄,计划在稳定现有葡萄的基础上,往山地发展3万亩欧亚系列葡萄品种,其中早熟品种维多利亚、夏黑,晚熟品种温克、红玫瑰等,到2015年全县葡萄种植总面积预计可超过15万亩。

2.柑桔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

兴安柑桔产业曾受黄龙病的危害,几近崩溃,在县委、政府重振柑桔产业的政策扶持下,“十一五”期间以南丰蜜柑为主共扩(改)种柑桔6万亩,到20xx年柑桔种植面积发展到10.6万亩的规模,并有2个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柑桔生产基地取得了出口注册登记果园资格。

目前已形成10.6万亩的种植规模,年产量11万多吨,年总产值达4.5亿元。有连片100亩以上示范基地6个,其中两个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柑桔生产基地取得了出口注册登记果园资格:兴安镇半冲柑桔专业合作社柑桔园和界首镇兴田村祉福田柑桔园。未来五年内,xx县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发展种植柑桔12万亩。

亩,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20万亩。

4.兴安是全国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生猪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生猪饲养量80万头,千头猪场发展到56家。未来五年内,力争建成万头标准化商品猪场3-5个,5000头以上肉猪场8-10个。

5.食用菌、甜玉米两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到600万平方米,实现了由原来家庭作坊式的季节性零星生产转变成反季节规模性经营生产,形成了食用菌科研、产销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并率先在全区开创从单一食用向食药两用高端方向发展的新局面;甜玉米从20xx年开始发展到现在10.7万亩的规模,并形成了“甜玉米种植+肉牛养殖+食用菌栽培+甜玉米、菇、牛肉深加工”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极其明显。

6.秋马铃薯成为钱粮双增新渠道。

兴安秋马铃薯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xx年xx县试种436亩秋马铃薯,获得成功后,20xx年迅速扩大到10730亩,20xx年全县已落实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15000亩,总种植面积约3万亩,主要在兴安镇的五里徘和崔家的高泽和上塘。示范片经专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15.9公斤,比预计产量高出65.9公斤发展速度很快。兴安作为全区4个马铃薯重点示xx县之一,以葡萄间种、柑桔间种和水稻+秋马铃薯三种种植方式的已成为兴安秋冬粮食生产的亮点。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全县的1100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主要分为农产品加工和大型养殖两大类。

1.农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制品加工,全县有竹制品加工企业上百家,主要加工竹签、竹衣架、竹筷、竹针、竹席、竹碳、竹笋等产品,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美国等地,重点企业有威宇竹木制品公司、全义竹木业公司、白竹竹木工艺厂,并计划在溶江生态产业园布局竹木加工业,促成其产业聚集。20xx年xx县竹制品加工行业总产值达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5亿元,并保持30%的增长速度和解决了2.5万人的就业问题。全县力争“十二五”末实现竹制品加工企业总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以上。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和米酒酿造。果蔬加工以三大食品罐头加工企业(桂果食品、皇冠食品、日盛食品)为龙头,各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利用当地农业种植优势,主要生产加工甜玉米、桔子、白果、马蹄、荔枝、龙眼、菠萝、葡萄等;米酒酿造集中在溶江产业园,主要以溶江三花酒业、三花宏兴为龙头。20xx年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近20亿元,其中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5.2亿元。

2.大型养殖方面。主要有千头母猪场万头肉猪场的桂林荣发畜牧公司和存栏近500头牛的广西桂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依托参皇公司、桂柳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养鸡、养鸭,带动农户形成规模养禽的产业格局。20xx年1月,广西桂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桂林荣发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荣誉称号。养殖范围包括生猪、肉牛、能繁母猪等多个产业,标志着全县禽畜标准化养殖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到目前为止,全县有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6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1.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成为全区首家在中小板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2.桂林日盛食品有限公司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是“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第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是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桂牛公司20xx年被评为“广西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20xx年被评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目前是广西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重点合作基地”。

20xx年全县24家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8.3698亿元,实交税金3.58亿元,企业净利润达2.8亿元。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企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7537人,农民工从企业得到的收入总额达8000万元;另一方面,企业共建有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54个,面积达66000亩,与农户签定农产品生产销售合同13000份,金额达6020万元,实际履行订单成交额达6520万元,占92%。以上两方面农民收入14020万元,全县农民因企业直接带动人均增收409元。此外,企业直接带动农户45750户发展生产,真正发挥了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当中的“龙头”作用。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xx县到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88家,有工商登记注册成员1440人,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的各行各业,其中以葡萄、柑桔、食用菌等种植业为主,有50家。20xx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量达4.5万吨,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产值达14677万元。目前已成功打造“兴田冰糖橙”、“漓江果蔬”、“南源禾花鱼”、“宏旺食用菌”、“漠川三木药材”等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幅射帮助作用进一步加强,如兴田村冰糖橙协会,带动周边群众改造老果园,建设高标准果园示范园2000多亩;宏旺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宏旺”牌商标,包装销售云耳等食用菌,价格好,销路畅,带动6000多户群众发展食用菌,走上了致富路。

20xx年12月9日在xx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xx县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桂林日盛食品有限公司、溶江三花酒有限公司、兴安鸿达食品有限公司、宏旺食用菌合作社、湘漓唐水生禾花鱼合作社以及农业局和林业局参加了交易会展,成交额突破百万大关。

xx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一是成立了xx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xx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二是每年年初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以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农业产业化专题会议,落实订单农业生产。如今年桂果、日盛、皇冠等企业发展了以甜玉米为主的订单农业生产,与农户签订13000多份甜玉米订单合同,面积达6万多亩,实现产值3500万元。

(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产业发展。20xx年县政府下发了《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xx年以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33.82万亩,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6.4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16.26%,从而涌现了大批规模种养基地。

(三)出台奖励政策,扶持规模基地。20xx年出台了《xx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扶持办法》,从财政拨出200万元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办原料基地。今年已下发《xx县规模农业开发经营奖励办法》,由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对符合产业规划、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规模种养基地给予奖励扶持,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信心。

(四)切实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总体要求,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到企业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一些龙头企业扩张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例如:桂果公司在崔家乡长冲村新厂区的果蔬生产线新厂房建设已顺利竣工,年生产能力为30000吨;云峰公司在县工业集中区c区投资500万元的兴桂分公司也已投产,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桂林荣发公司千头母猪场和万头肉猪场续建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桂牛公司拟投资1500万元建设秸秆养牛和10万头肉牛分割加工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五)加大科技投入。今年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的1.38%,通过农口单位自身业务开展和技术培训,请外向型甜玉米产业技术开发和聘请罗汉果专家大院、葡萄专家大院的首席专家的技术传授,强化了创新科技服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20xx年5月19日县农业局在在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北京代表处的帮助下,引进cabi在全球开办“植物诊所”的经验,并借鉴医院诊断与开方的模式,在溶江镇开办全区第一个“植物诊所”试点,让兴安成为全国第二个植物智慧项目的合作伙伴,为农民提供及时、针对性强、专业化的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处方服务。

20xx年4月12-13日,全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会在xx县召开,农业部种植业司胡元坤副司长,农业厅张明沛厅长对xx县近年来开展的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4月27日,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为组长的国家农业部督导组在兴安督查春耕生产时对兴安春耕工作也予以充分肯定;7月22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徐世宏站长带领自治区、xx市测产验收专家组来到兴安,对早稻高产创建及超级稻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测算该示范片干谷平均亩产达到615.9公斤,超过了目标产量65.9公斤/亩,鉴定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工作;8月2-3日全区农民增收现场会在灌阳、兴安两县召开,陈章良副主席对兴安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更是赞口不绝。

(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建议增加财政性资金支出,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农业、高新农业、订单农业、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每年都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企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同时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水利专项资金要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结合起来,形成各级各部门共抓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局面。二是制定相关的优惠金融政策。根据企业前三年的经营情况和资产状况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给予信誉贷款,适当降低抵押贷款门坎和实行三个以上企业联保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优先列为贷款对象,加大投放力度,特别要满足企业在农产品收购旺季对资金的季节性需求。三是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探索建立银行、企业、农户风险共担机制。

(七)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继续努力打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要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要及时抓住当前的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多引资、多招商、多承接项目,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特别是税收、企业融资、劳动用工、企业周边社会稳定工作等方面充分给予政策支持,做到更优惠、更宽松、更和谐,力求达到以商招商、以商带商、以商引商的效果,努力促进兴安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科技培训的投入力度,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增收中的作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农业产业化尽管发展很快,但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规模不大,农产品的加工能力还不够强,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订单农业履行困难,在订单合同履行方面既存在公司拒收产品的个别现象,也存在农民朋友把农产品高价走鲜货,造成企业收不够原料的情况。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少、履盖面不广,幅射带动作用不大。有很多合作社都是几个核心成员在操纵合作社的活动,没有发挥民主管理,一般社员没有参与合作社的经济活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三是招工困难。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企业大生产时期,用工缺口很大,需远赴湖南、贺州等地招工,增加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平稳生产。

四是部分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有脱节现象,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如今年的葡萄出现了“卖难”的苗头,产品质量下降,农民效益增少。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

五是缺乏品牌意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没有建立,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

六是生态保护与建设机制有待完善。环保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生态保护统一协调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有待增强,消费方式需进一步转变,参与生态建设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七是科技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运行机制,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技术储备不足,高新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经费少而分散,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三、生态循环农业是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八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一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在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生态循环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的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国情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由此可见,生态循环农业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生态循环农业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兴安农业发展走生态循环之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四、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总体目标及任务。

规划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全面普及应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以农产品、畜禽产品、林产品、水产水禽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构建具有兴安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农业农村废弃物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fromhttp://end#;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方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规划发展任务:

1、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解决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生态家园;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

2、拓展延伸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利用新燃料、新饲料、新肥料、新材料;全面普及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发展以沼气管理和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物业服务;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乡村文化、增加城乡就业。

3、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冬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强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化外来有害入侵生物的监测预警和防治。

4、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循环农业实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作物培育、土壤污染修复、节约型农业等技术研究;总结和提升不同经济条件、生态类型的循环农业实用技术和模式,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循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五、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重点。

1、以优质稻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2、以水果生产为主、“养殖―沼气―种果”三位一体循环农业经济链。积极探索“猪―沼―果”发展新模式,主攻发展适用于大中型养殖场的沼气规模化大循环,建设集中的养殖基地和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用管道将沼气和沼液分别输送到农户家庭和果园。

3、以蔬菜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利用“十二五”菜篮子工程的年度实施,不断纵深发展全县蔬菜生产,主攻方向是加强特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强化特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培育名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4、以食用菌为重点的“稻―灯―鱼―菇”循环农业经济链。

即在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草做食用菌的培养基,通过食用菌二次发酵,收菇后菇下脚料还田,可培肥土壤,减少化肥用量。此外,在稻田中安装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被诱杀的害虫可喂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兴安发展食用菌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原材料资源优势,又有稻田养鱼基础,湘漓唐水生禾花鱼合作社在20xx年xx市举办的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推出的“兴安秦堤禾花鱼”,就是这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十二五”期主要在食用菌加工、销售环节求突破,抢占市场,实现农民增收。

5、以玉米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玉米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加工成饲料,另有少量甜玉米供应市场鲜食。目前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是兴安甜玉米种植“订单农业”的龙头加工企业,其欲纵深发展的基地(玉米、洋藓)―加工罐头―产生下脚料―养牛―牛粪种蘑菇―加工蘑菇罐头―蘑菇基料(肥料)种植甜玉米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6、以农作物秸秆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大桂林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在30亿公斤以上,目前综合利用率只有30%左右,利用空间很大。同时,农作物秸秆乱堆放,影响村容村貌。因此,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氨化或科学加工与调剂,压成块状或颗粒饲料,用来饲养牛、羊等牲畜,发展畜牧业;二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废弃料生产有机肥;三是农作物秸秆通过农业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同时,在兴安投资落户,正做开工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凯迪兴安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30mw机组工程,即是以农作物秸秆为生产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年消耗燃料量为24.64万吨,日消耗燃料量约722.70吨。该项目计划设建xx县、xx县麻市、xx县新圩、xx县中锋、xx县三街5个生产原料收储站。本项目建成后预计未来**年内,仅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质燃料的供应,大桂林区域年需农作物秸秆34.89万吨,林木生物质资源生态原料21.92万吨。这无形中也为这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以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xx县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最美小城”、广西十佳休闲目的地。近年来吸引中央、区内外媒体来兴拍摄,在中央电视台cctv1早间6:55和cctv4国际频道7:45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兴安旅游形象宣传片,比如有:电影《远山在呼唤》;央视cctv-4《中国古镇》走遍中国20xx年第296期--兴安镇:寻找陡军,cctv-4桂林兴安清凉一夏:远方的家,地理中国:千古一渠;广西卫视的《美在广西》魅力兴安红色之旅、广西公共频道的水荡兴安,综合频道的红旗漫卷八桂第13集突破湘江;以及湖南株洲《湘东地理》第2期山水兴安等等陆继播出,极大地提高了兴安的旅游知名度。据旅游部门统计20xx年预计全县接待旅游人数49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实现旅游总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9.6%。

为推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xx县委托资质单位也陆继编制完成了《xx县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湘江战役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湘江源旅游规划》、《漓江源生态旅游规划》、《马头山、七甲、屯川旅游规划》,协助完成《漓江上游古镇及生态农业旅游概念规划》、《xx市一山五库旅游发展规划》等等。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拓宽农业功能和领域,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与农业旅游相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与农业旅游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是:整合部门力量,重点建设好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以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漓江、湘江流域生态优势为依托,在编制规划项目的指引下开发或挖掘农业景点、农耕文化资源,确定开发重点和发展项目;建设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产业开发。

8、建立以畜禽产品加工和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公司+养殖小区+农户”、“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以畜禽为主导产品、粪便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在循环农业示范村(屯),逐步推广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统一建池、统一供气模式,既节省能源,又利于清洁卫生,有效改变村屯内畜禽到处养、污水到处流、粪便到处排的.状况。特别是中、大型养殖场兴建大型沼气池,为村屯统一供气,或利用沼气发电,沼液通过管网为果园施肥,既节省了煤电等传统能源,又可以发展其它附属产业,如酿酒、供暖等;沼渣、沼液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肥,可用于粮食生产、种果、种菜等。

9、建立以林产品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建立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林产品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主要发展以森林景观为资源的循环农业经济链。配合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基本形成以猫儿山、资源、龙胜为三角黄金带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发展以竹木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和以木材下脚料为原料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充分发挥兴安作为全国毛竹生产基地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提高竹木资源利用率;发展以松脂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发展以“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生产加工销售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10、建立以水产与水禽结合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重点发展稻田养殖基地、水禽养殖,促使规模迅速扩大,为发展水禽与水产结合的立体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六、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值得借鉴的企业模板。

为加强全县生态循环农业的纵深发展,xx县20xx年计划重点推出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建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有两块:一是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由企业提供养牛饲料(用罐头食品下脚料加工牛饲料),交给农户分散养殖;二是企业新建优质肉牛加工生产线,对屠宰的牛肉加工成冷却肉销售。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达到如下成效。

一是首先通过订单扶持,带动农户大面积种植甜玉米,为企业提供充足原料,延长了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甜玉米等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企业罐头加工提供了优质、价廉、稳定的加工原料,利于罐头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成本降低。

二是利用桂果实业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玉米下脚料和鲜秸杆供应桂牛农牧,作为肉牛养殖的原料供应。目前该公司仅罐头加工后所剩下废弃的下脚料就有20万吨,即使不扩大原料生产基地,将下脚料加工成工牛饲料,即可满足饲养1万头肉牛的养殖需要,产生产值近8000万元,利润1600万元。桂果公司自20xx年始与农民签订“订单养殖肉牛”,发展了一批肉牛养殖专业户。据调查现全县规模肉牛养殖专业户只有546户,养殖肉牛6000多头。公司回收牛仔500余头,回收架子牛1800多头,养殖遍及养殖的母牛、肉牛、牛仔平均每头获利都在3000元以上,户均获利万元以上。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发动,农户眼见为实,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据统计有500余户农民有规模养殖肉牛的意向,要求与公司签订肉牛养殖合同。

如果这些罐头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不加以利用,任其废弃,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据畜牧部门鉴定,每年废弃的玉米蕊、玉米包叶、菠萝皮、洋蓟渣等下脚料营养十分丰富,是上等的牛饲料),而且堆成垃圾,易糗易繁殖细菌,对厂区及周边村庄产生严重的环境破坏,而将这些罐头产品的下脚料,加工成牛饲料,可以饲养近万头肉牛,实现变废为宝,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目前兴安的农民养殖肉牛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农民在冬季枯草季节没有饲料给肉牛吃,而喂玉米及精饲料生产成本又太高。第二个原因是没有龙头企业长期收购肉牛进行屠宰加工,活牛市场销售价格波动较大,肉牛价格低时会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第三个原因是缺乏资金投入。农民养殖肉牛,饲料特别是冬季枯草季节,更需要有稳定的饲料来源,而桂果公司罐头生产规模扩大后有充足的下脚料加工成牛饲料,确保冬季枯草季节饲料供应;三是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后,又能产生大量的牛粪,为蘑茹种植和甜玉米种植提供了更多的有机肥。蘑菇生产后的菇肥,又可以为甜玉米等种植提供更多的优质肥料。

三是通过养牛产生的牛粪生产成高效有机肥料,是种植蘑菇、玉米、洋藓等经济农作物的绝好肥料,供应大规模种植优质蘑菇基地,促进企业罐头原料基地产品产量的提高,确保原料的品质。同时每年蘑菇基地种植后生产菌渣达到32万kg,转化有机肥96万kg,供给周边5000农户的果林、田地使用。

上述几个环节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这样“种、养、加工”紧密结合,“公司+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占。基地(玉米、洋藓)―加工罐头―产生下脚料―养牛―牛粪种蘑菇―加工蘑菇罐头―蘑菇基料(肥料)种植甜玉米的完整产业链模式,环环相扣,互为整体,相得益彰,完全实现了“种、养、加”的立体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路子,这种变废为宝的循环链条环环相扣,首尾相接,不仅为企业和农户产生了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种、养、加工过程对环境基本无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环境,社会效益明显,是高效农业的一个成功典范,是生态循环经济的优秀标杆。

七、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会议精神的伟大实践,更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农民的社会工程。因此,省(区)、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应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常抓不懈,每年对此项工作定任务、定项目、定责任、定奖惩,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县、乡(镇)两级政府及县直各式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做好“三农”工作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仅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安排,关键是要做到“行动上”有“效果”,身体力行地投身到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为兴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

建议在每年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向上级对口部门及时反映利于有利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积极引求上级部门在资金使用安排的倾斜;银行切实落实好国家生态循环农业信贷优惠政策,对符合信贷条件从事循环农业建设的企业或个人,在贷款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策,提倡生态富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引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议政府每年从排污费中提取1%设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金,用于生态循环农业滚动发展,基金存续期限为2015―2018年。

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国债、国家专项引导资金、国外政府贷款及各种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大力筹措资金,拓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引导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按照本规划所策划的项目,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包装,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循环农业投入机制。建立促进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新技术示范建设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奖励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成多元化投资新局面。

强化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建全生态农业补偿机制,调动生态农业建设区域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提高管理经验,根据本县的资源、地理优势,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挖掘潜力,研发高端产品,积极开拓市场,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一是要树立质量意识。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企业诚信度、知名度。二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和保护品牌,积极注册、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省部级名牌产品,申报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部级名牌产品的企业要给予一定奖励,对冒牌侵权行为要严厉打击。三是鼓励支持企业参加有关的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塑造产品品牌。四是组建联营式的集团公司,走“小企业、大舰队、集团化”的道路。如联合几十家竹席加工企业,组建联合公司,生产某品牌竹席,确保质量和品质,打统一品牌和包装,做出品牌,做出效益。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方面要把原有的特色农产品做强做大,做专业化;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注重引进、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之专业化、规模化,成为农民创收新的增长点。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食品等,增强农产品的销售。

(六)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确保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优势服务。根据xx县葡萄今年有“滞销”的苗头,县政府应统筹规划,下决心,花力气建设一个集聚、幅射功能较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解决农民葡萄等农产品卖难的困难。

(七)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推动兴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各级农业、畜牧主管部门及科技普及部门,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推广成功种植户、养殖户的经验,让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技术,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在做好科技普及宣传的同时,各级专业主管部门更应做好种植、养殖等服务工作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到企业、到田头、到养殖场等地做好服务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协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成果转化,争取在新品种、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扶持民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加速循环先进技术向产业化、市场化转化。

同时,根据各县(区)自然资源、产业特点、种养习惯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发展外向、特色、绿色、精品农业为重点,大力开展进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资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先期启动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循环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八)整合支农资金的各项资源,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撑,国家扶持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基础上,还要多渠道、多种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一是国家级、省市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生态循环农业资金,有偿无息借给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的项目业主,流动发展,使用3年后定期收回,再支持其它好项目使用。

二是对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时间短,效益显著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开展农民投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原料入股和设备入股等形式筹集资金。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发达国家及国际环保机构环保资金的支持,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到循环农业建设领域直接投资。

四是争取金融机构对循环农业建设的信贷支持。

(九)扶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盘。

农业调查报告篇十五

为了助推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xx月中旬,区人大调研组分别到区农委、xx、xx、xx以及xx柠檬、xx豆瓣厂、xx食品有限公司、xx生态园露营基地、xx农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xx农民新村和柠檬、花椒、草莓、花卉苗木、~鳅、观赏鱼等种养殖基地,通过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业主意见和相关单位情况汇报,对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实施“百村百园”和“三线四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多举措促进农村居民快速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7.82亿元,同比增长4.8%;农业增加值达到47.15亿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82元,同比增长11.5%.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xx市现代农业建设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全国、全市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和重大活动多次在我区召开,有力的提升了xx农业综合影响力。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渐成规模。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集聚资源,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提档升级土地面积1万余亩,核心区内实施了道路、天然气、自来水、高规格节水灌溉、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韦灌路产业大道、琼江大桥已建成通车,新增人行道路灯100余盏,实施道路景观绿化1万余平米,建成蔬菜博览园和现代农业展览馆,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现代化生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机械化率达到76%。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围绕绿色蔬菜、生态畜禽、优质粮油、观光农业四大产业,以罐坝、渔溅、郭坡、中渡四个村为主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基本建成,全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xx年,核心区内新发展龙头企业34家,新增收入158154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达7000余户。核心区内,太安镇发展有龙头企业10余家,发展有机蔬菜基地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余亩、渔业基地4000亩、苗木基地1500亩和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三是产品营销体系提档升级。农村电商有序推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互联网+”工程,大力培育xx电子商务协会及汇达集团等本土企业建设涉农电商平台,以“潼惠网”、“三块石”为基础,搭建xx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目前,朴真、润优、农龙、汇达柠檬、健能等近20家农业企业在京东、阿里巴巴、一亩田、易田、西部电商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各农业企业授权在各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网店、微店也在逐日增加,农产品交易额突破6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特色效益农业异彩纷呈。

一是发挥品牌效应,农旅融合度逐步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树立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积极打造崇龛油菜花、太安蔬菜博览园、农业展览馆等农业产区,开发阳台盆栽蔬菜,建设农民新村,创建“xx农家”,促进“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大力开展菜博会、菜花节、玫瑰花节、桑椹节、梨花节、柚子节等农业节会,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79个、绿色食品65个、有机食品42个,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农旅融合理念不断深化。如xx镇,目前发展有大小规模和接待能力各类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点60多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0%.

二是发挥规模效应,农业带动力显著增强。在核心区内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集群,引进了帝安、汇达、岩泉豆瓣等柠檬、蔬菜、水果冷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明显,基本建成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成为xx主城“大菜园”.目前,全区农业专业大户有3000个,注册家庭农场2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10个,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个。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0万亩,产量39.05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83万亩,总产4.68万吨,其中油菜面积28.3万亩,总产3.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特色经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40.9万吨,其中柠檬种植面积13万亩;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生猪年出栏达到10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142万只;生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产量3.8万吨。

三是发挥项目优势,农业多样化特色鲜明。全区实施了“百村百园”工程,围绕蔬菜、粮油、水产、经果、中药材等,培育主导产业,助推“百村百园”工程村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89个专业村和标准园。从我们调研的太安、柏梓、寿桥等镇情况,特色效益农业也各具特色,效果显著。柏梓镇,以“五线”建设为抓手,以“蔬菜、柠檬为主导产业,花卉、苗木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引进种植大户115户,发展林果经济3.4万亩、苗林花卉亩,种植蔬菜3.5万亩。寿桥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1个,发展专业种养殖大户12户,微商电商3户;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累计达1300余亩,部分蔬菜远销香港、韩国等地,年产值800余万元;新栽植撑绿竹1000亩,产值340余万元;观赏鱼养殖基地规模达到350亩,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

(三)政府服务务实有效。

一是认真指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职能部门认真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对流转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的流转项目协助做好资质、经营能力等审查,逐步建立风险预防、控制和处置机制。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近60万亩。寿桥镇革新农业发展体制,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采用折资入股、转包、互换、代耕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9880亩,规模经营耕地面积7412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4%和60.8%.

二是注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60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2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868人,培训农民707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农机安全宣传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力度。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宣传种粮直补政策,圆满完成种粮直补审核、汇总、兑付各项工作,全区共计兑付种粮直补资金5931.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041万元。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做好了农机购置补贴,全年推广补贴农机具5882台,下达国家补贴资金700余万元。

四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建立了优质粮油、蔬菜、玉米、高粱、生猪等农业生产保险,水稻保险达到7.2万亩,玉米、高粱保险达到4.3万亩,蔬菜植保保险完成0.5万亩,蔬菜价格保险达到1.2万亩,生猪保险达到33.6万头。

现代农业示区带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保障乏力,制约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融资困难,缺乏资金保障。农业投入周期相对长、风险又大,加之没有实业抵押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硬伤”.在太安龙鳅农业调研中反映,目前企业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入资金1000余万,除享受30万元的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补助资金支持外,金融机构基本未融到资。二是用地困难,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流转的农村土地多为基本农田,缺乏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用地,土地经营面的狭小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人才支撑乏力。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工业、商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要素之一,现在的年轻一代,愿意投身农业的不多,大学生农业专业毕业的愿意在最基层的也非常少。在家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低、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加之基层农技干部的缺失,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如帝安农业2000多亩的用地规模,日常能用的工人也仅20-30人,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用工需求。

(二)一些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经营效益较低。由于农产品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对未来市场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研判,加之现阶段我区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容易导致供求失衡,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核心区内不少农业企业存在拖欠租金和工资的现象。

(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种植过程中的污染不断发生。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大部分农膜就地丢弃或焚烧,造成大气环境和土壤污染,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养殖业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区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部分养殖场虽建有沼气池和简易污水粪便沉淀池,但实际处理能力远远达不到排放要求,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道、土壤等,对周边环境及水库、次级河流导致污染.三是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镇街垃圾收运设施缺乏,废弃蔬菜随意堆放,任意倾倒,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乱堆放、填埋或焚烧,多数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一是政府对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还不够,在实施中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阵现象依然存在,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布局,有的涉农项目、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二是镇街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够平衡,南北差距较大。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村农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一)科学布局产业项目,突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中的“六大产业片”的布局,坚持农旅融合理念,科学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及项目,兼顾全区均衡发展,因地制宜,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树立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注重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坚持适度规模经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立足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引导农业向多样化、精品化发展,突出特色、品牌和效益,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生态环保、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镇街村污水垃圾处理和农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平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着力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扎实做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带头人,努力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物流“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坚持“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农业向功能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狠抓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特色效益农业竞争力。一是抓好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完善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引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街)、村两级监管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建立“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交易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四是继续推进农产品保险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品种及项目保险的范围和领域,有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涉及的多方利益关系,积极指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二是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通过土地信息收集、资产评估、政策咨询、信用担保等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居民新村建设步伐,节约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家庭农场或股份制合作企业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从而让土地集中、联营,在更大范围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融资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一是加大设施投入,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投入,以设施项目撬动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规模效应。二是着力提高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组建工作队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搭建银企平台,切实帮助企业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创新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便业主、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贷融资模式,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七)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控制农产品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提高检测精准度,对于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予进入市场。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经快速检测达标的产品,要求张贴产家标识,并登记,以便于查找和售后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监管。在产品准入、流通、甚至售后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依法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严把质量关,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八)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业主的环保意识;二是采取措施,加强综合防治。建立安全用药制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废弃农膜、化肥、农药包装袋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加大投入,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是完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防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化肥农药投入监测体系、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养殖业环评监测体系等,力求面源污染防治有章可循;四是依法监管,有力防控面源污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管,对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运行、企业排污情况等进行认真督促检查,严格执法,有力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6288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