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可以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思辨能力。写读后感时应注意突出作品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体现个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写作读后感提供一些启示。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一
近年来,联校开展了“读经”活动,这项活动也十分受各个学校的认可,所以也为我们各年级各推荐了一本书,这些书各不相同,各年级有各自的特色,我们班的特色便是《宋词》,我们在晨会上都会读宋词。背宋词,因为它是儿童启蒙文库,更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书中所记载的文章,全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的著作,文章内涵深刻,所以直接了白的去看文章,到最后也什么都不懂,所以还要借助下面的'解词和解说。先读解词,把词中不懂的字弄懂,后读解说,把文章的全意搞懂。在了解了词意后,为了使自己记牢,所以还要用两天时间去背,较长的也只用三天。
每当进入校门的时候,进入走廊,总能听到遍布全校的朗朗的读书声,是那样的富含韵味,我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宋词,欣赏着配诗的一幅幅图画,使人身临其境,看着那生动的荷花,使人感觉夏天来了,看着那发芽的柳枝,让人感觉春天来了;看着满地的落叶,使人感觉秋天来了;看着傲骨的梅花一眼就可以让人断定那是冬天。的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想象能力丰富了。学起课文来轻松了。
读了《我站在铁索桥上》一文,当我读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者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时,眼前便出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场面,看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大大无畏精神。这时,我就会下决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珍惜。
当我读到古诗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时,这幅美景呈现在我的面前:春光明媚,柳色清新,人们有意的呼吸着新鲜空气,真是美及了。
真的,宋词很美,它能给人以启迪,在学习中,我们少不了它,它是对我们有益的课外读物,所以我们欢迎大家,请“走进宋词,两天一文。”你会有收获的!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二
读完《唐诗宋词元曲》,我认为著名理学家程颢的《春日偶成二首》(其二)颇耐人寻味,他将浅白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融为一体,强调了“天道”和“人道”“自然”是相通的。这首诗要人类摒弃浮躁心态,抛弃狭隘的私欲杂念,本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静观万物。如此,我们也才能真正与自然合一。
时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各得其所,各有自己的位置、轨迹。程颢在《春日偶成二首》(其二)中这么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各有自己的兴衰更替,各有各的魅力所在,就好似每个人的人生,各有其特色和定为,不可强求。
当春花落枝,冬雪消融,黄叶满地······不必为那一抹娇美而感到遗憾,不必为那澄澈的冬雪感到落寞,更不必为那青翠感到不安······当美好逝去,不必埋怨,不必彷徨,静下心来,细细回味,便会知晓万物的兴替,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自然赐予他们的自得与自在。“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给自己一方净土,给自己一片晴空,给自己一种心境,同样,你也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圣洁与自得自在。
诗人杜荀鹤在《小松》中写过“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若你的价值无人赏识,那是别人没有眼光。小松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是必然的事实,不会改变。因为松的品性注定了它将会高耸入云,成为时人眼中伟岸的代表。而你也一样,静下心来,找准目标并坚持它,尽心去打造最好的自己。然后,静心聆听蝴蝶浅吟清唱。自得,然后去看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你会发现一切都在簇拥着你前行。
若为木,当欣欣以向荣。
若为草,当萋萋以摇绿。
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你必将发现,我们依靠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只要静下心,你便明了,万物皆自得;静下心,便知晓,万物皆自在。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三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800,宋词里的哪一首最让你深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800,欢迎阅读!
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
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
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
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
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
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那断肠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沧桑,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让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
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
品宋词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读一个人。
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
的'确,我钟爱着宋词,但也有个小小建议:不要太过于钻研它们的情感,会让你走向“林黛玉”呀。
但仍要说:“我爱宋词!”
也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欢读宋词、背宋词。
从小学二年级到现在,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好几本宋词书了呢!并且让我把喜欢的背下来了。
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宋词,妈妈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篇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中深刻的含义。
刚开始,我以为唐诗和宋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上网一查才知道,它们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唐诗要有工整的诗体,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要平仄押韵。
而宋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
词,作为一种用来歌唱的配乐诗体,它要按照音韵填词,而音乐成了他的第一要素,从五代到晚唐,到了宋代,宋词到了最辉煌最优秀的时代。
所以人们现在把词统称为宋词。
唐诗和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世代传诵。
在这些伟大的宋词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也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苏轼的出现,改变了晚唐婉约的词风,突破了五代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旧框子,扩大了题材,提高了意境。
他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
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
还有表现壮志凌云保卫国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的好词数不胜数。
还有一位南宋诗人辛弃疾,他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和爱国情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写了少年和晚年时的不同人生体验,很是贴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收复失地的决心。
读来令人振奋。
在女词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
早年她的生活幸福,夫妻恩爱,写得多是些游大自然,夫妻间的幸福生活的词。
让人读来心情不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的意境优美,让人过目不忘。
但到了晚年,由于丈夫去世,国家沦陷,她的词风变的凄凉、悲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颠沛的生活和家愁国愁的无奈。
宋词中的名作也说不完。
真的是这样,生活中也会有宋词的影子。
有许多人以为宋词离我们很遥远,学了也没用,要知道学无止境,在生活中,你要运用你学过的知识。
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古代女人,一看内容才知道是《李清照》。
片中出现了许多我学过的诗句,由于奶奶不了解历史背景,听不懂宋词中的意思,也就看不懂电视中的内容了,于是我就给奶奶当起了小老师,我耐心地把李清照的历史背景和宋词中的意思讲给奶奶听。
奶奶听后还夸我是一个“小博士”呢!现在,我又参加了语文课外知识小社团,对宋词更感兴趣了,在小社团里,老师教了我们好多方面的知识,使我更加深刻了宋词的魅力!
同学们,你们也快快加入读宋词的队伍中来吧!它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说不定还能和几千年前的宋词交上朋友呢!大家都成为爱读书的人吧!
读了宋词三百首,我知道了许多著名的宋词家,他们是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苏轼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
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
还有表现壮志凌云保卫国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的好词数不胜数。
在女词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的意境优美,让人过目不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颠沛的生活和家愁国愁的无奈。
宋词中的名作说也说不完。
想学好宋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平时要慢慢积累,学会把宋词运用到学习中,生活中,才能真正领悟宋词的魅力。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四
我爱宋词,爱它的婉约,爱它的豪放,喜欢斟一杯清茗,和半阙婉词,寻找千年前古仁人之心,感悟词中耀眼的智慧,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泛着智慧的金光。
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总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词”,他还更名为“柳永”继续参加考试,怎奈屡考屡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终于他看开了,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只要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倍受打击之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气定神闲的智慧,“针线闲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呢,他放弃了功名,却拥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声誉,千年之后,仍然还有人不断低吟浅唱的是婉约柳词,再也无人记得当年的高官姓甚名谁。
从柳词中,我感受到的是历经磨难之后洒脱的智慧。
与柳永同一时代的苏轼在官场上也是倍受打击,但相比柳永来说,苏轼还是要幸运得多,总能够东山再起,似乎他更有一个豪放的心态,从来不会被挫折打倒,“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啊,人生总是有不顺心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去面对,等到风散云开,自会发现“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他豪迈,“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忠诚,“西北望,射天狼”,他也有愁,但很快又不介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他才得以成为那个年代少见的长寿者。
从苏词中,我品味出的是面对挫折之后豁达的智慧。
柳词智慧得洒脱,苏词智慧得豁达,他们的词不过是宋词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闪现的智慧也不过是众多智慧的冰山一角;宋词千万,词人千百,每一首词都是词人灵性的歌唱,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见解与智慧,这智慧承载于宋词,历尽千年,流传不息。
轻吟一首小词,细聆其间智慧,我不禁想说:智慧就在宋词中……。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五
这本《中国古诗》如封面所示,包括四个部分:神童诗词、诗经、唐诗和宋词。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有一个相关的“古书上的故事”。在神童诗词这部分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宋代王安石写的《伤仲永》,那句“泯然众人矣,”是多么的记忆深刻。如今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他一样很喜欢。之后的《乞巧》、《咏鹅》、《送兄》、《秋词》《登楼词》《栀子花》和《牧童》,都是古代神童的杰作,短短数语,朗朗上口,配上精美的图片,孩子很喜欢。
书的第二部分是《诗经》,诗经是多么遥远的作品,我自己读的很少,除了当年课本上的,其他知之甚少,如今,跟着孩子一起读诗经、学诗经,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至少孩子还是很容易理解,很容易上口的。
唐诗是书的第三部分,这本书选取的唐诗有《鸟鸣涧 》、《春晓》、《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回乡偶书》、《悯农》和《绝句》,都是大家非常熟悉,且对于孩子来讲容易理解的代表作,加之我的孩子正读小学一年级,学校里也有背唐诗的要求,其中有些都已经背过了,孩子很是自豪,很愿意学习。
宋词是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宋词相对唐诗,会比较难一些。而本书中选取了苏轼的《浣溪沙》、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李清照的《如梦令》、欧阳修的《采桑子》、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刘克庄的《卜算子》和无名氏的《柘枝引》,都是写实的,多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而且相对简洁,诺诺喜欢。
这本《中国古诗》,作为幼儿启蒙丛书,是一本不错的书,除了制作精良外,书中所选取的内容比较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易学、朗朗上口。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书房中传来我的读书声。不用说,我又在读 宋词三百首了。
啊,宋代的古诗真是妙不可言!
古代人习惯用简短的话表示长长的句子。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常记起那次在溪边小亭宴游,天色已晚,喝醉了不知道回家的路。游玩已尽兴,也该回家了,乘着小舟误入了荷花塘的深处。”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就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的!让我们一起改变吧!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六
唐诗宋词,在宋代这样一个人文荟萃的朝代,词作为一个特殊符号,引得无数后人竞折腰。王国维特别撰写《人间词话》进行解读。
可以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词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解读,但所有解读的背后都能够感受到词的魅力,无论是境界还是优美程度。
《纸短情长:美得窒息的宋词》就是这样的一个解读。与以往的解读不同的是,这本解读宋词的书籍,有英文、有中文、有解释、有分析,通过对一首词的对照解读,读者可以可取所需,可以学习宋词,更是可以学习宋词的英文版。
从“棠梨煎雪”、“相思已深”、“花事懒看”“江山为聘”“夜雨陈酒”“日暮归途”几个分类出发,能够让每个读者都能够分门别类,迅速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感悟宋词的无限魅力。
而那些大家的词纷纷向你袭来的时候,那些词背后的意境,也纷纷向着你铺陈开来。对于词人来说,词的出现不仅的表达心情,更是一种时代的折射,也是对人物的一种解读。就像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面对这样的风情景致,谁人不能够读懂作者背后的心酸故事呢?或许,没有人再次走进作者,但我们却能够通过他们留下的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那时那刻的感受。可能有些差距,但却能够无限接近。在词人和读者之间,在解读宋词的书籍和读者之间,理应能够形成这样的一种沟通和桥梁。在这样的桥梁上,每一首词都应该是有生命的。
所谓纸短情长,所谓日暮归途。大概也就是像这本书中的诠释那样吧!从每一首宋词的本意出发,带着读者自己的心境,或许能够渐渐领略到其中一二。
而这,也就是当我们捧着宋词,走进宋词的青纱帐内的感觉吧!
当《纸短情长》这样的书籍走进我们视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宋词的解读有了新的阶段,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在各取所需,在个体体验中,豁然能够感悟到一种文体之所以长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对美的无限追求,才是生命的本真所在!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七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那就是宋词三百首,下面是小为大家带来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000:
最爱徜徉书海,听那花开的喜悦,听那雨落的轻愁,听那诗人词人得意时的振臂高呼、失意时的踽踽独行。
绿肥红瘦李清照
她曾在那百花深处逢着扑蝶的人,她曾在那微醺的雨夜中梦到一滴冰冷的泪,可抖落历史的尘埃总见她在薄瘦的西风中卷起同样瘦弱的花帘,嗔怨着过庭的朔气。
“蹴罢秋千”一个镜头留下了少女如燕般轻快的身影,将那份荡秋千的愉悦天真烂漫流香了千年。
“起来慵懒纤纤手”的细节刻画了那慵懒可人的娇憨。
“露浓花瘦”薄汗湿轻衣,以静写动以花喻人将她的娇美衬托得淋漓尽致。
下片“金钗溜”的“溜”字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少女急忙回避客人的娇羞,“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则将她羞怯的大胆、清纯的妩媚永远流传。
(《点绛唇》)
萧萧的寒日爬上锁窗,染上了词人的百无聊赖与孤寂。
“喜”“宜”二字给酒阑梦醒之时的熏香更染清冷孤寂。
“莫负东篱菊蕊黄”,虽无心闲适仍痛饮樽中美酒,只求换得片刻的沉醉来忘记现实。
(《鹧鸪天》)
千年之后,人们依然能听到那曲调中的欢乐与忧伤起伏成不老的传说……
多情才子柳永
潇潇,淅淅,澌澌,沥沥……雨是多情人的季节,听雨落在纤细的柳叶上,宛若晶莹的泪,滴滴流入你的心中,吟笔哀弦与雨听!
“寒蝉”“长亭”“雨”无处不凄凉,无处不伤怀,恋人将要远走,兰舟催发,帐饮怎不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于无声中见真情,。
“千里”“烟波”,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暮霭沉沉楚天阔”更显离情之深之远。
酒醒于“杨柳岸、晓风残月”以虚景写真情,何等凄凉。
“经年”与“今宵”相对,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几多伤感“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听,潇潇,淅淅,澌澌,沥沥……雨,幽幽浅吟着花间凄婉优柔的离愁。
豪放旷达苏轼
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再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同样的情形,多份旷达的心境,即是不同的境界。
把“明月几时有”向青天问之,气势恢宏豪放,将豪放派词人的气势展露得淋漓尽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词人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其旷达显而易见。
(《水调歌头》)
又一个中秋,又一次月圆人不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合上书卷,心头再次萦绕宋词之韵,精巧宫丽的、凄婉优柔的、抑或豪放旷达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
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
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
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
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
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
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
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
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八
心之所向,古国之风,唐诗宋词,纷纷洒洒照华夏。
——题记。
窗外清风拂面。用一轮明月下,苏东坡题下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萦绕于心。我仰望星空,想唱吟一曲,却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触。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逐月,同古人同吟诗词曲赋,这是多么奇妙而惬意的事啊!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羡她词作上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妈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多少绮丽的回忆?畅游词海,恍若点亮心灯,涤荡精神心智,品味古国之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九
老师要求我们在暑假熟读抄写诗词70首,出于好奇看到了这本《宋词三百首》,里面有那么多的彩图,借过来看看吧!就借了它。
《宋词三百首》挑选了宋朝57位着名文人250多首词。我读时,又感后悔,它难懂难朗读。只得强打精神看一遍译词,再读一遍原词,像读散文那样的很费劲地读完了它。
我喜欢岳飞的《满江红》中‘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作为一个男儿,我要学岳飞那样的有志气,虽然出身农民的孩子,却能文武双全,写出这么好的词!成为浮流芳百百世的民族英雄。
我也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要像苏轼那样的心胸开宽,虽然人间有离合悲欢,尽管我留守在爷爷家,虽然月儿有阴晴圆缺,虽然我很少能跟父母亲相见,这些事难以求全,只要把思念父母的情留在心间,在同一个月亮下,我们一家人不是欢聚在同一月光之下!
我不喜欢那些离愁怨女,可是它们占了200来首,写得最好,对我们小孩子有什么益处?
朗读时,我读不出感情也读不出韵味,爷爷对我说,词比诗还难呢?要学词牌,平仄,押韵,唉!古代的的诗词,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规则。
如果在词中,能有励志,劝学内容,能有专为儿童写的东西,哪该多好啊!
一本借错了的书,《宋词三百首》不适合小学生阅读。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十
一本借错了的书,《宋词三百首》不适合小学生阅读。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十一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十二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十三
每一个中国人与唐诗宋词有一种不解之缘,唐诗宋词就像长江黄河里的一滴水滋润着祖国大地,滋润着炎黄子孙,它们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里自由的飞翔,它们在祖国的每个角落里自由的飞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生生不息的情结与眷恋。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孕育了一些诗人、词人,他们的诗词照亮了中国文学的殿堂,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这就是唐诗宋词。
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唐诗宋词,虽然那时知识非常薄弱的我,无法理解其中的`韵味、道理,但是我每一页读起来都是那么的认真与专注,记得小时候我每一首会背的诗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的《鹅》,这首诗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舒畅,琅琅上口,读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来。
我们都知道唐代出名的是唐诗,那么宋代呢?顾名思议,不就是宋词吗?
唐代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说起初唐,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他们一扫萎靡的宫廷诗风,描写了真实生活。盛唐诗人流派较多,有田园派的孟浩然、有边塞派的王之涣……谈起盛唐人们都会想起诗仙李白,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豪侠的气概,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但中唐最为代表的诗人是李贺,他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都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最后要说起的诗人是晚唐的“小李杜”,以别盛唐的大李杜,为晚唐诗坛雄长的杜牧,豪爽悲慨、风骨豪迈,李商隐归于沉郁寓深倚思自成一体,我们中国都知道,中国有一个丝绸之路,那么中国古典文化的璀璨明珠——唐诗,则可以称为唐诗之路。
唐诗宋词给我们祖国文化历史增加了辉煌而又灿烂的一页,我们从小就受唐诗宋词的熏陶,感受它的精神与恢弘的气派,体现不尽的意境与回味。它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想象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十四
每当我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就好像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好像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大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唐诗宋词三百首》中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宋词故事读后感篇十五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芬芳淡雅。“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遐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待。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芬芳。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数次遭贬,一生飘零,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e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
我喜欢宋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66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