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特殊情感体验。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资深自媒体人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帮助。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一
浅论瓜果采摘机械臂的改进与试验研究。
摘要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而现有的瓜果采摘机械臂难以满足全方位采摘瓜果的需要,针对这种不足,通过改进瓜果采摘机械臂设计原理及方法,创制了能在任意空间目标点采摘瓜果的机械臂,并对新改进的机械臂进行了试验,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这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1.瓜果采摘机械的现状及改进的意义。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离不开机械化。而现有的瓜果采摘机器人的机械臂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它们大多直接购买现有工业机械手,而这些机械手不但成本较高,且所占空间大,在采摘瓜果的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农业生产。
因此针对现在瓜果采摘机械臂的这种不足,通过改进瓜果采摘机械臂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创制了能在采摘范围内的任意目标点采摘瓜果的机械臂,并对新改进的机械臂进行了验证试验,验证了这种新创制了瓜果采摘机械臂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2.农业采摘机械臂设计原的优化与创新。
瓜果采摘的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需要,而使用农用机械进行瓜果采摘仍需要遵循瓜果采摘的一般要求,那就是这些机械设备要占地面积小,采摘的范围要大,采摘瓜果要灵活且准确率高,并且要减少采摘给瓜果原株成长造成的伤害。
因此,这些就决定了瓜果采摘机械臂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这些要求,另外还要降低采摘成本,提高采摘瓜果的效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农用瓜果采摘机器人所使用的机械臂,多是直接购买现有工业机械手,它们不但成本较高,且所占空间大,在使用过程不尽人意。为了保证新改进的机械臂采摘的灵活性,研制出新型的`瓜果采摘机械臂,而改进了传统瓜果采摘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传统农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四大类:直角型、圆柱型、坐标型和关节型。对这四种机器人的优劣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对比,最终选择了关节型的瓜果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理论上6个自由度的机械臂设计虽然可以达到三维空间的任何点,但这种按照这种理论设计出来的机械臂往往结构比较复杂,在采摘瓜果的过程中不易控制。而同样是通过三维空间来确定采摘瓜果的目标位置,采用了4个自由度来控制机械臂灵活性的设计更具优势和实用性。
3.瓜果采摘机械臂设计方法的改进。
来改进设计机械臂的变量等。其次,还需要改进机械臂的结构参数,是机械臂设计结果更加合理。整个机械臂的改进都经过详细的计算和重新设计,才使新创制的机械臂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
4.对新创制机械臂的试验及分析。
为了验证新创制的瓜果采摘机械臂是否能准备定位目标果实的空间位置及是否能准确采摘到瓜果,因此对新创制的机械臂进行了试验。选择了目标瓜果采摘范围内的若干个制定的采摘位置,和随机选取的若干个采摘位置进行试验,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对比瓜果采摘的理论数值、实际采摘数值及误差值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创制的机械臂能准确到达目标采摘范围中的任意位置,并且在采摘过程中机械臂工作稳定、机械臂本身无明显抖动现象。这充分表明新创制的机械臂的合理与成功。
通过分析机械臂试验数据还可以发现,机械臂实际工作中的数值与理论数值之间存在着误差,对目标果实定位误差的存在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还是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机械臂个部件加工装配的原有误差,是机械臂各个连接杆之间产生了位置上的误差;。
第二,机械臂各关节的电动机采用的是独立的控制方法,它们在同时运行时由于惯性及重力等的影响,导致机械臂各关节在角度的控制上产生了误差。针对上述影响误差的因素,可在以后机械臂设计研究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补偿由加工装配偏差所引起的位置误差。其次,采用其他先进的控制方法或通过机械模型的控制方法,来提高机械臂在采摘瓜果工作中的精准度。
5.结论。
针对现有瓜果采摘机械手不但成本较高,且所占空间大,在使用过程不尽人意的诸多缺点,通过改进机械臂设计原理及方法,创制了能在任意空间目标点采摘瓜果的机械臂,这种机械臂设计不仅结构简单紧凑,采摘范围广而所占空间较少,且操作的灵活度高。
并且在采摘过程中工作稳定、机器本身无明显抖动现象,能满足瓜果采摘的任务需要。这无疑说明新创制的机械臂是合理且有效的,只是机械臂在精准定位瓜果的空间位置时存在一些误差,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做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赵金英,张铁中,杨丽.西红柿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目标提取[j].农业机械学报,,37(10):200~203.
[2]郭峰,曹其新,崔永杰等,用于草莓收获机器人的果实定位和果柄检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4(10):89~94.
[3]宋健.茄子采摘机器人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与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6(6):166~168.
[4]孙杏初.关节型机器人主连杆(手臂)参数的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2(4):509~512.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质量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使用周期、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加工与很多行业密切相关,机械加工的质量管理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该文通过分析机械加工中出现误差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加工质量原因方法。
要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就要先清楚机械加工的精度。加工的精度是说零件加工之后,包括尺寸、形状、各个表面的相对位置等等这些的实际值和设计方案的预期值是否相符,如果有偏差,那这个偏差就是加工误差。加工误差愈大就表示加工精度愈低;加工误差愈小就表示加工精度愈高。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相对位置精度。尺寸精度限制了加工面与基准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误差范围。几何形状精度限制了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如圆柱,圆柱度,直线度等的误差范围。相对位置精度限制了加工的表面和要求的基准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误差范围。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过程由加工件、加工机床、刀具和夹具构成,这一个整体即机械加工的工艺。不同的工作条件,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加工误差。要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就要分析整个加工工艺的过程。
2造成加工误差的原因。
(1)加工刀具形成的几何误差。在切削的过程中,刀具都会产生磨损。这些磨损就会造成加工件形状和尺寸上的变化。如果没有正确的选用合适的刀具,则会造成加工件几何误差的加大,甚至超出合理的误差范围。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加工误差的产生就需要选用合适的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刀具切削用量。这样既能减少加工误差,又能减少刀具磨损。
(2)加工夹具形成的几何误差。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加工件的误差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夹具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基准不重合造成的误差;一是定位不准确造成的误差。一方面,在对加工件进行加工时,要选取加工件上的几个点作为进行加工的定位基准。该基准是确定每一个工序所加工的工件成型后的位置、尺寸和形状。而设计基准则是指设计的零件图上面工件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如果定位不准确就会造成这两个基准之间无法重合,产生误差。另一方面,夹具在定位时用到的定位原件,其实际尺寸和位置都是存在误差的,不可能和基本尺寸制造的没有差别。这些误差也会影响加工件的加工精度。
(3)加工机床形成的几何误差。加工件的很多工序都是借助机床实现,所以,机床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件的精度。在机床的制造误差中,主轴回转误差,传动链误差以及导轨误差都会对加工件的精度产生加大的影响。主轴回转误差指的是每一瞬间,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的误差,它将对加工件的精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传动链误差,指的是传动链首尾两端的传动部件之间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这个误差的产生一般是因为传动链的组成部分在制造和装配中存在误差。导轨误差,除了其本身的制造原因外,主要是导轨的安装和日常磨损造成的。
(4)加工中受力、受热形成的误差。在工件加工中,如果机床、夹具、刀具的刚度高于加工件的刚度,那么,在切削工件的过程中就会由于刚度相对较低而变形,这样就产生了加工误差。在一些精密加工中,加工件也会因为起热变形产生加工误差,这种误差有时候会达到总误差的.50%之多。这两种误差如果不注意将会引起加工件精度的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要尽量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就需要安排合理的加工工艺系统,争取将误差影响控制的允许的范围。
(5)加工中调整、测量形成的几何误差。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加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些调整不可避免引起误差的产生,这就是在加工用具的原始精度之外要考虑的动态因素。同时,加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要进行测量,测量的精度会因为方法、量具或者人为的原因产生变化。这些误差的产生都是不可避免的。
3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方法。
(1)通过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条件、选择刀具几何角度、控制切削用量的方法减少加工的原始误差。针对工件产生原始误差的原因,逐项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提高机床、刀具、夹具自身的精度,一些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可以采用精密机床进行加工;改良加工工艺,针对不同加工件的加工要求对已有加工工艺进行调整,以改善加工件的受力、受热变形误差;在调整加工工艺和测量加工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控制动态误差的产生,或是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对一些原始误差进行误差补偿。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条件、主观原因而产生的原始误差,除了控制其误差范围外,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误差补偿。所谓误差补偿,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出误差,用这个新的误差来补偿甚至抵消原来固有的原始误差,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加工误差减少,加工精度就得以提高,也就是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3)对原始误差进行分化和均化。前者是通过将原始误差分组,按组加工来缩小误差范围;后者是通过不断地试加工,在有密切联系的加工件之间比较和修正,使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均化。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4)合理运用就地加工法。对于那些要求精度高的重要表面,可以在装配之后才进行精加工,这样可以整体提高加工件的精度。在有些情况下,要单独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是困难的,因为涉及到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使用就地加工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体,可以有效的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在日常加工中应用比较多。
4结语。
机械加工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对误差种类和原因的认真分析,把握误差的变化,进而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尽量减少加工误差的范围,达到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j].科技信息,(16).
[2]周星元,梅顺齐.机械制造技术(下册)[m].中国水利水电技术出版社,.
[3]司乃钧.机械加工工艺基础[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三
从事保险行业十多年来,我目前已经累计为近1500个家庭提供了完善的家庭理财规划。
这十多年里,我在保险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从刚开始时的艰辛――被客户拒绝、让家人替我担忧,到现在的从容――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与支持,他们经常会主动向我咨询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从开始的单打独斗――专注于个人业务,一心发展个人事业,到现在的团队作战――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我的个人经验,与团队一起成长。
这一切,与当初选择挑战自我,选择中意人寿这个平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机缘巧合结缘保险。
我进入保险行业源于一次偶然。
那是2005年的上半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我,在一家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拿着当时颇为可观的薪水。
前途一片光明的我,却在一次无心插柳之中接触到保险,了解到中意人寿,让不安于现状的我毅然决定挑战自己,放弃了当时那份稳定的工作,并在2005年6月加入了中意人寿北京分公司。
刚开始时,事情的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
当时,虽然已有一些工作经历,但毕竟刚大学毕业不久,身边的资源十分匮乏。
因此,我同当时的许多从业者一样,从陌拜开始了我的保险职业生涯。
那时的我,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最具挑战性的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客户的拒绝,一次次敲开客户的门,一次次被拒之门外;二是来自家人的担忧,从稳定的事业单位进入当时还不被多数人接受的保险行业,家人一度难以接受。
但很快,我就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赢得了家人的理解――6个月晋升经理,1年半晋升资深业务经理,3年将总监桂冠收入囊中,成为中意人寿北京分公司当时最年轻的总监。
过去12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获奖无数。
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3年以个人业绩、直辖组业绩全年北分排名第一,荣获中意人寿北京分公司全年荣誉会会长。
选择平台很重要。
从事保险行业能取得突出成绩,与个人的不懈努力有着巨大关系,而平台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
选择一个好的平台,不但能提供一个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能让努力与收获呈最大正相关,更重要的是,好的平台还能激发你的潜力,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台,达成自己以前可能都想象不到的成就。
中意人寿就是这样一个能激发你潜力的平台,拿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在中意人寿,你可能会被激发出未知属性,让你一路‘开挂’。
熟悉中意人寿的人可能知道,中意人寿的人员流动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尤其是像我这样的老员工,对中意的感情尤为深厚。
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意人寿以人带动公司,从员工出发,为员工服务的企业文化。
中意人寿在人才培养上不遗余力,会给员工充分的成长空间,并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哪怕是完全不懂保险的人,只要自己肯努力,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真心换真心。
在中意人寿这个优秀的平台上,我找到了保险这一让我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回顾这十几年的从业经历,我对保险这份事业的最大体会,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真心换真心。
真心倾听客户,让客户信任,从而充分表达需求。
现在,我所服务的客户,全部都是客户转介绍而来,我总在思考为什么客户愿意给我转介绍,为什么最终都会选择在我这里签单。
仔细分析后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擅于倾听和对保险的热爱、专业有关。
我并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但是如果让我谈保险、说产品,骨子里对保险的这种喜欢,让我可以讲三天三夜。
性格上的内向并没有给我的展业带来阻碍,相反,这种性格反倒让我更能坐下来听客户说话,能够通过客户各方面的反馈,细致入微地观察到客户的需求,并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建议。
这种真心倾听客户、替客户着想的思想,无形中让客户加强了对我的信任,从而能与我无所不谈,充分表达出他们的需求,使我的每一项建议,都能切合客户的需求。
真心倾听伙伴需求,为团队成员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其成长。
在个人业务上,虽然我已驾轻就熟,但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客户对我再信任,我所能服务的客户数量也很有限,如何能将我的这种个人能力传授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与我一起努力,是我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于是,发展团队取代个人业务,成为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的团队成员有40多人。
在我眼里,他们并不是我的下属,而是我的合作伙伴。
我时常跟大家说:“我是你们的引路人,你们是我的合作伙伴,我把你们引到这个行业来,未来的路,我们一起携手前行。
我希望加入我的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来到这里,并不只是简单地挣钱,而是能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因此,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是规则的制订者,而非单纯的参与者。
这一方面使成员之间建立起了牢固的感情;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使他们得到了提升。
在业务上,每一位进入团队的成员,我都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手把手帮助他们开展业务。
虽然这样比较累,但从心底讲,能看到他们的成长,比我自己签单都要来的开心。
很多业务经理在组建团队之后,就放轻个人业绩,在我看来,只要时间安排得当,个人业绩恰恰是带团队所必须的,否则,没有市场经验,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是无法有效辅导团队成员的。
如果我的市场经验很丰富,我就能给团队成员很多有价值的指导。
所以在带团队的同时,我的个人业务同样在稳定开展。
今年,已经是我进入保险行业的第12个年头,也是我在中意的第12年。
过去,我在中意成就了个人的辉煌,未来,我希望与更多伙伴一起,在中意创造更辉煌的团队成绩!
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应用【2】。
摘要统计工作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的总称,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统计工作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影响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工作的开展实施。
但是,当前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统计手段较为落后,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质量。
基于此,分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管理制度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统计工作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应用。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将统计工具应用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能够有效管理数据信息,促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
因此,有效利用统计工具,做好统计工作十分重要。
研究统计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是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的应用现状。
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身体指标,从而作出准确判断,节约时间,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病痛,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但是,当前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的应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应用效果。
[1]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多处于偏远地区,主要面对的`患者也是一些轻微病症的患者。
例如,感冒、腹泻、检测血压等常见问题,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检测。
因而,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感觉统计工作较为麻烦,不够实用。
第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素质较低。
在一般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普遍未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专业素质不过关,甚至一些工作人员从未学习过相关知识,只接受过短期岗前培训,不仅专业素质较低,对统计学知识也不理解,对一些常用的统计公式、统计算法都不够熟悉,无法及时反馈信息,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预测。
第三,统计手段较为落后,统计手段落后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统计领域,不仅提高了统计的准确性,还使统计工作更加便捷、快速。
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手段落后,主要依靠人工计算,缺乏专业的统计软件,不仅统计的准确性较差、效率较低,数据统计的主观性也较强,数据缺乏参考价值,不仅容易引起决策失误,还可能造成医疗损失,影响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应用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的必要手段,通过加强技术培训,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应用质量。
加强技术培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不仅需要做好岗前培训,还需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胜任统计工作。
[2]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为基层工作人员讲解信息技术应用要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保证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
卫生统计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出入院人数、床位周转次数、诊断符合率等内容,还包括无菌切口感染率、确诊以及手术符合率等。
因此,做好统计工作,需要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以便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医疗效益。
[3]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开展统计工作,深入研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统筹和管理,以便有效实施统计工作,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统计水平。
第二,定期通报,进行统计,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及时了解工作的执行情况,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工作计划。
(三)加大重视程度,有效开展工作。
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就是加大重视程度,只有重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有效开展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加大重视程度,有效开展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展讲座,转变工作人员的陈旧观念,使工作人员意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学习有关统计的相关知识,提高统计能力,增强自身专业素质。
第二,制定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使相关人员意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此外,对不重视统计工作的人员给予惩罚,实施负强化;在重视统计工作、有效开展统计工作的情况下,给予奖励,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质量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合理利用数据信息,辅助医疗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各种数据信息,保证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提高管理质量。
因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
统一的管理标准能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保证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实现统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四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3]程宪宝,艳芬.基于关联矩阵法的高校教材选用方案研究[j].教育探索,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五
1数控机床机械部分的简要分析。
数控机床的本题部分几乎与传统机床相同,都是由主轴传动装置、进给传动装置、工作台、液压气动系统、辅助运动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和床身八个大部分组合而成。其中数控机床的机械部分包括以下几个:
(1)主传动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动力源、传动件和主轴(主运动执行件),这一环节的作用主要是把驱动部分的动力传输给执行件,这样来实现主切削运动的进行。
(2)基础支承件:这一部分包括:床身、导轨、工作台、滑座和立柱。这些部分组成了机床整体的框架和支承机床的主要零件,是确保机床在工作时始终在限定位置内的装置。
(3)进给传动系统: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动力源、工作台、刀架和传动件。主要作用是将运动和动力传递到执行件,完成进给切削。
(4)辅助装置:辅助装置为浮球液位计提供支持作用,辅助其正常工作。
2数控机床机械维护和检修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多年的数控机床维护检修经验总结出,数控机床出现故障大部分情况下与数控机床维护工作不到位具有很大关系。因此,对使用数控机床的企业应当将工作用到平时,认真做好日常的数控机床维护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节省用于数控机床维修工作的开支。数控机床维护与检修的基本操作:第一,预防性维护。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时,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内容,对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进行必要的润滑、补充、校正和牢固处理。第二,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是指在已经对数控机床自身设备使用周期和故障周期有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对经常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重点检查。或者是通过机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对其进行预防性检查工作。第三,故障检修。故障检修工作是在故障已经发生,数控机床已经不可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检修工作。
3维护与检修。
3.1数控机床维护操作的常用方法。
第一,主传动链的维护,制定一定维护方案,按时对主轴驱动带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由于链带打滑而出现的掉转情况;对起润滑作用的恒温油箱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调节温度的范围,油量的检查,适时对过滤器进行清洗;主轴内存在被夹紧的刀具,刀具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通常会出现松动和间隙,影响刀具正常作用的发挥,应当及时对其进行调整。
第二,刀库及换刀机械手的维护,禁止将超出正常使用刀具型号的刀具放入刀库内,这样来避免发生机械手换刀时由于碰撞而掉落的情况;经常性的对刀库的回零位置进行检查,若存在一定误差时及时调整;开机时应注意,首先使刀库和机械手空运行,这时来检查各个部分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尤其是行程开关和电磁阀的部分重点进行检查;检查刀具的牢固程度,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第三,车床精度维护,按时对车床的水平位置进行检查,同时注意机械精度是否存在误差,出现问题时,及时对其校正。校正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软方法和硬方法。软方法主要是改变系统参数补偿,包括各坐标定位精度和和间隙补偿等;硬方法是在车床进行大范围修整时进行的.,例如导轨的修刮等。
3.2数控机床检修操作的常用方法。
由于数控机床的机械部分基本与传统机床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可以将传统机床的维修方法来借鉴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控机床大部分采用电气控制完成,其结构较为简单,因此故障率相对较低。
第一,进给传动链故障,多数数控机床的传动链使用的是滚动摩擦副连接,因此,这方面故障主要表现在运动品质的下降。一般指反向间隙相对扩大,定位精度未满足要求,出现机械爬行等情况。这些部分的故障通常是通过改变运动副的松动环、预紧力和补偿环达到调节的目的。
第二,atc刀具交换装置故障,这一故障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刀库运动故障,定位误差过大,机械手不稳定,机械手动作规范度下降。上述故障都是使换刀动作被迫停止,整体设备由于atc刀具未正常运行而关闭。
第三,位置检查故障处理,在数控机床上配置了多个起限制作用的行程开关,在设备运行一定时间之后,部件出现一定变化,行程开关的可靠性和自身的质量都会下降,从而影响整体设备的运动,这时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和调试。
第四,配套附件的可靠性不足,数控机床具有多个配套设备,包括冷却部分、排屑部分、防护部分、主轴冷却恒温箱、气动泵和液压油箱等。这些辅助设备出现问题时都会对设备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强制关闭机床。因此在对机床本身进行检修同样也要对这些部分进行检查,必须在保证这些部分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其报警系统才会关闭。
4结束语。
在实际数控机床维修过程中,故障类型复杂多样,而且不仅机械部分需要仔细检查,电路环节也要在考虑范围之内,因此在对数控机床进行检修时,必须综合对其进行检测,逐步排除正常部分,然后找到故障点进行维修更换。同时,在数控机床的使用时,应重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曲贵臣.数控机床机械维护与检修[j].湖南农机,(7).
[2]张永星.进口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检修[j].重型机械科技,(04).
[3]陈怀宝.浅谈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j].教育论坛,(33).
[4]刘金梁.关于数控机床维护的几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09(08).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六
(1)不同于科研和工程的实际需要,毕业设计的课题首先考虑满足教学要求。因为,学生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与实际生产接触机会很少。因此,课题内容要贴近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通过毕业设计,来总结学生在大学四年内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把这些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课本内容基本上都懂,作业也都会做,考试也都不挂科,但就是不能做到应用的状态。(2)课题不能太大、太空。例如,提高机械效率的优化设计、世界先进机械的研究等,类似课题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暂时还无法把握。
1.2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适宜、适当提前毕业设计开始时间。
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的毕业设计安排的是12周时间。但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用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就一两个月甚至更少,因为在这个时间里,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去找工作,或者进入工作实习期,不能很好地保证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因此,如果课题难度太难,或者工作量太大,会造成学生失去信心,进而出现随便抄袭应付的现象。不能达到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所以,为了保证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所选的项目难度、工作量要适中。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可以安排在机械设计的课程结束后。这时候,学生基本具备了设计的初步知识,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课题,让部分学生开始试住做些大体跟毕业设计内容基本一致的工作,到真正毕业设计的时候,一是可以把课题做深,二是学生也不感到时间紧张,三是有可能的话还做出实物。给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空间,留够申请专利和论文的时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能力。近年来,我校每年有数十名学生,是用这种方式完成毕业设计的,毕业时他们已经申请好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做出了实物。从创意、设计、制造到装配调试和改进过程,对学生来说收获很大,毕业后,学生在企业很快就进入岗位角色,企业也比较欢迎这样的学生。
1.3选题要灵活。
课题所涉及的行业要多种多样。例如,装备制造、矿山设备、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及特种设备等。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又减少了雷同现象,指导教师也可以把难度相对大的课题,按照工艺或结构分成几个小课题再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使他们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合作,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除指导教师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要求命题之外,可以与企业联系,设计一些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课题,增加项目实用性的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爱好,由自己提出课题。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工作,也可以根据其所在的企业的行业性质和产品特点,设计有关产品。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商议共同提出课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将来或现有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帮助。
1.4减少论文在整个毕业设计课题中所占比例,增加机械结构设计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20xx年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600多所大学本科学校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大部分大学本科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将是生产一线。因此,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论文题目在课题中的比例应当减少,更多地增加和体现生产实践中实际应用的课题。同时,也是由于论文内容是学生更容易抄袭,降低了教学质量,达不到学校开展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2.1参考资料的收集。
拿到设计题目后,学生最直接想到的是从网络中搜集资料。学生无疑能够很快地找到与自己题目相关的各种资料,但涉及到具体技术问题和具体结构问题的内容,网络中可参考的资料很少,能够具体解答的更少,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这就是现代大学生的通病。之所以有这种惯性的思维,是由于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当造成的。在大学学期期间,学生们遇到问题后就去查找课本上的现在公式,只要套用就可以了,然后实际的设计却并非这样简单,要靠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查找相关文献。因此,在此期间建议学生到图书馆,到企业去,更广泛地搜集资料。另外,随着标准化的完善,有许多设备的设计制造都已经有了国家或行业标准和规范设计。例如,特种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和计量设备等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甚至结构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建议学生在查阅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学会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2设计方案的确定。
学生在经过了资料的搜集和总结后,根据自己的课题的要求,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然后对机构的运动部分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此时,机构的选择,前提是要满足课题要求和机器功能的实现。但是,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个过程,基本上在这个阶段都是画草图,懒于计算,导致在真正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返工的现象。而且在方案设计时,要设计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甚至要做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实验比较。比较的过程中,不仅考虑机构是否达到生产率的要求,还要考虑机构的运动的平稳性,最终确定出更合理的方案,并绘制出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2.3设计计算。
毕业设计中的计算主要包括执行机构和原动机所需的功率、运动学计算、动力学计算。
2.3.1类比法确定执行机构所需功率。
首先,确定直接参与工作的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力、力矩、速度、加速度和位置等技术参数,从而计算出执行机构的功率;然后,计算出整个传动系统中的传动功率。很多种情况下,执行机构所需的功率比较容易确定,例如,起重机起吊重物所需要的力、钢筋的弯曲切断所需要的力等。然而有时,这些重要的参数无法用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因为这些参数与其机器加工的对象和加工工艺有关,例如,压球机的设计。压球机压制过程中的径向压力是要通过模型试验而测定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有困难。因此,这种情况下,就要去找似的工况所耗用的功率,总之就是要用类比的方法来确定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功率。确定了使用功率就可以确定原动机的功率,按国家相关标准选取电机类型,如三相(或单相)交流异步电机、直流调速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其中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主要参数是根据扭矩确定的。
2.3.2运动学计算。
在确定了电机转速之后,设计者需要对传动系统的各机构进行速比的分配。在速比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是按照课本推荐的数据来分配的,例如,带传动,课本上推荐的传动比是2~7,但在大功率带传动的机器中,小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后,如果按照传动比2~7来设计大带轮时,大带轮的直径会很大,有可能不满足实际的结构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速比的大部分应该是由减速器来承担,所以先确定减速器的型号。具体的步骤是:首先根据速比,对应的功率查到减速器型号,再根据型号(一般其主要结构参数是中心距)查得其联系尺寸。机器其余的速比部分再由其传动形式来补充。
2.3.3动力学计算。
在载荷计算中有时候会遇到较复杂的力的分析,如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载荷等,学生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将这些力进行简化,做出受力分析。因此,在此时建议学生去查找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里有无所规定的计算过程要求,若设计题目属于特种设备的卷扬机,起重机设备等,国家标准里都规定有计算内容和推荐公式,以及各种参数的选择,这时学生就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若标准里没有规定的就得查阅相似情况有没有其他设计人员发表的论文或者专著等,作为计算时的参考;若没有标准规定的,没有资料的,就得做模型试验,来确定相关参数。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建议借助于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如ansys、creo、adams、recdyn等,其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结构主要零件的尺寸,同时还是要保证机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与可靠性,为下一步的机构设计打下基础。在此阶段里,许多学生甚至个别老师误解地认为设计就是计算,也就是要把包括结构在内的所有零部件的尺寸都计算出来,才能开始绘图,其实这是错误的。计算是基础,有了基础计算数据,就可以开始绘制结构图,很多结构和一些零件的尺寸是在绘图的过程中去确定的。
2.4结构设计。
作为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常见机械和机构的设计与机械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绘图过程相对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三维透视能力,学生们害怕画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在此之前没有进行充足的绘图训练,所画的机械图纸问题较多,与正规图纸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虽然此阶段必要的计算已经结束,但大部分学生对绘图仍然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应该在与学生共同分析结构的特点、视图的合理布置、标准件和外购件的选用、润滑的选用以及安全措施的应用等,重点指导结构设计和图纸的绘制。结构设计一般从执行机构先绘出,然后,逐渐向其他部分展开,边画图边修改,直到完成整个装配图的绘制。相对于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图的绘制设计、更多的要求是视图的正确表达、尺寸及加工要求的准确标注、零件材质的合适选择、合理加工工艺性等。所以,零件图要求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高。大部分毕业生觉得零件图好画,但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有许多学生仍然还是画了几张在课程设计时的零件图,比如传动轴、齿轮、带轮等,反应出学生对零件设计工作的欠缺和不自信;也有一些同学,先用三维软件建立一个三维的模型,让软件自动生成二维的工程图纸,又不加于修正,致使零件图表达不完善,不能作为实际生产用图纸。所以,在整个结构设计阶段,指导教师要不断地检查学生的进度情况,及时指出图纸表达中的错误和不合理,避免设计出现重大的返工现象。
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和学习阶段,做好毕业设计,就是要给学生,把在学校的学习知识与就业的岗位要求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因此,在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学生做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科学、严谨、务实地命题;提前将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调研和实验,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广泛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多方案设计和比较和优化,正确地按工作量要求完成绘制装配和零部件图纸;规范格式化地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师生要定时见面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避免重大返工现象。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七
摘要:机械加工工艺在机械加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复杂性决定了从事机加工人员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本文通过一下的讨论来说明了一些机械工艺设计和工艺艺术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向大家展示一个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机械加工的便捷,同时彰显工艺艺术的价值性。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方法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开始意识到,纵使手工业再发达,不发展机械类工业等于是杯水车薪。从此机械加工便被人们所熟知,而在此基础上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机械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美观,精密,质地渐渐成为了衡量机械产品的好坏尺度,这便是机械加工所体现的工艺艺术。机械加工工艺是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全过程,加工工艺是工人进行加工的一个依据。机械加工工艺就是在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
对于加工的复杂性,决定了从事机加工人员(无论是普通机加工还是数控编程加工)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1工艺规程是指导施工的技术性文件。
一般而言,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工时定额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设备等。而工艺规程则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特征,质量的参照及依据标准,原材料辅助原料特征以及用于生产的质量标准和主要经济指标和成品质量指标的检查项目及次数另外专用器材特征及质量标准。
1.2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每一项机械加工需要制定的生产计划、人员的调度,检验加工的零件,核算加工成本,都是以工艺规程为核心,并严格按照其使用及操作说明逐步成形的。而处理生产中的问题,通常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共同依据。如若加工时出现质量事故,应该及时以工艺规程为依据来判定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1.3工艺规程是新建机械制造类厂的基本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先制定出机械加工车间所需机床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在车间进行具体的布置,接着依据工艺规程和摆放的机床物确定车间的面积大小,以及以后所需要的人工和动力等辅助需求等。不仅如此,加工车间还可以适时地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进加工工艺艺术里,加工出新的机械加工艺术。
2.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2.1机床的几何误差。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1)主轴回转误差;(2)导轨误差;(3)传动链误差。
2.2刀具的几何误差。
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定尺寸刀具成形刀具展成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对一般刀具,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2.3定位误差。
一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二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2.4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
(1)工件刚度。工艺系统中如果工件刚度相对于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较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于刚度不足而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比较大。(3)刀具刚度。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镗直径较小的内孔,刀杆刚度很差,刀杆受力变形对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响。(3)机床部件刚度。机床部件由许多零件组成,机床部件刚度迄今尚无合适的简易计算方法,目前主要还是用实验方法来测定机床部件刚度。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滞后于加载曲线。两曲线线间所包容的面积就是载加载和卸载循环中所损耗的能量,它消耗于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接触变形功;第一次卸载后,变形恢复不到第一次加载的起点,这说明有残余变形存在,经多次加载卸载后,加载曲线起点才和卸载曲线终点重合,残余变形才逐渐减小到零。
2.5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精密加工和大件加工中,由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有时可占工件总误差的50%。
2.6调整误差。
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
3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3.1减少原始误差。
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3.2误差补偿法。
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1)误差补偿法:该方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原始误差,从而补偿或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2)误差抵消法: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
3.3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
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1)分化原始误差(分组)法:根据误差反映规律,将毛坯或工序的工件尺寸经测量按大小分为n组,每组工件的尺寸范围就缩减为原来的1/n。然后按各组的误差范围分别调整刀具相对工件的准确位置,使各组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中心基本一致,以使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大大缩小。
(2)均化原始误差:这种方法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均化的原理就是通过有密切联系的工件或工具表面的相互比较和检查,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进行相互修正加工或基准加工。
3.4转移原始误差。
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
4结语。
总之,在机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加工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机加工的精度。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9。
[2]苏文玉《浅谈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8)。
[3]梁炳文《机械加工工艺与窍门精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八
机械和设备的设计,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创新创造新的产品,或实施新的技术,必须要有新的机械和设备的支持。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提高,因此,它是必要的设计和机械设备的发展过程中的讨论,因为在国民经济中,生产设备具有非常大的比例,在本文的讨论主要是针对这种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1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开发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目标概括起来,是基于使用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能够有效地实现机械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2机械设备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的基本步骤,应进行以下步骤:
2.2.1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的需求:机械设备,首先必须有一个要求,提供应用的需求。
2.2.2确认需求:机械和设备的需求,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和批准。
2.2.3设计任务书发行:机械设备,需要申请获得批准,提炼成具体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任务,任务和目标的设计,组织实施,任务书是部承担的任务。
2.2.4设计的r&d项目组:承接设计任务书设计研发部门接到任务,根据任务书的要求,选配合适的,每一种专业设计,研发项目的形成组,各自的职责,明确项目团队成员。
2.2.5初步计划:设计研发项目团队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设计方案,并形成原设计方案的讨论。如果它是一个大型机械设备或一组,应优先考虑的设计样品机器或程序的关键部分。
2.2.6设计草图(阴谋计划的形成和部分组成图):根据初步计划,对相关人员的有关部分的设计草图。
2.2.7设计草图的评论:草图设计完成后,项目小组应再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部分关键零部件,以及建议和意见,形成一个经修订的建议。
2.2.8修改计划,正式的设计:根据该计划的设计方案是正确的,正式的设计和发展。
2.2.9图纸审查,批准设计完成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由领导批准后正式地图。
2.2.10交货处理:前完成配送单位加工,制造,设计图纸,根据图纸和制造单位做了深入的沟通,讨论一些问题,在图纸上,以确保制造单位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的设计思路和要求,施工方便。
2.2.11跟踪处理及制造工艺: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制造单位加工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另外的问题作出回应,而且要处理这个问题,使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
2.2.12机械:加工制造机械设备的验收完成后,设计师应该设备验收,尽可能连续试运行机械设备制造单位,观察是否正在运行的作用和可靠性来满足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制造单位予以纠正。验收合格后,可以允许发送,以避免设备的安装现场,发现难以处理的问题。
2.2.13机械:机械及设备安装现场安装,调试,设计者应亲临现场,指导整个过程设备的安装,调试,跟踪和监测技术,这一时期的设计人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安装的质量,机械设备调试阶段的工作,最后的结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14试验鉴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联合举办的机械和设备的生产,使得其使用效果的评价和鉴定。如果满足使用要求,交货;如果不符合要求的,需要找到原因,措施,试点后的修正调试,直到符合要求。如果是样品机或关键零部件的发展,这一步完成,整个过程应该是之前的总结,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的测试设备,发展至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测试设备。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新一轮的原型及关键零部件开发试验。
2.2.15交付:机械和设备的生产标准,设计者必须理清机械设备运行的相关图纸和数据,维修技术,运输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此基础上,机械和设备,正式交付使用。
3、设计方法和在实施过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要正确掌握方法,以确保设计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
3.1方法发展阶段和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基础阶段的设计方案,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设计,甚至影响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在这个阶段,除了制造单位应注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也应加强的设计者和制造商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经常关注有关制造商的制造过程中,讨论处理方法是合理的,并听取生产现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结构,加工精度。不要以为:制造工艺制造单位,设计者可以根据设计图纸加工,也使得处理器本身。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应该知道,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制造单位有话语权,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们甚至判断,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3.2机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使用阶段的问题和需要注意在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过程的最后阶段,设计开发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效果如何,在这个阶段可以决定。在这个阶段,设计者必须参观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督安装,调试的全过程,及时处理领域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个阶段是最好的舞台设计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机器及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有什么问题,这是必要和可能的,得到的答案和信息,通过各阶段的工作。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改善。安装完成后,调试,试生产遵循识别,检查设备,通过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价或产品的质量,确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机械设备。鉴定,必须理清各种相关的机械和设备的使用,操作,维修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尽快,培训操作员和维修。同时,应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员工培训完成后,所有必要的技术数据是完整的,可以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机械和设备的运输部。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九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已学习了大学英语及一定专业知识后,进一步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外语知识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外语特点和翻译方法,学会用外文书写论文摘要,准确流畅地阅读翻译专业资料和科技论文,为以后更好的吸收和交流国内外机械专业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打好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在专业氛围中掌握英语表达方式,同时在英语思维中学习专业知识,这使得机制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性。但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提出应从教学安排、教学方式与手段、考核方式、师资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全面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1机制专业英语的特点。
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课程之后,两者虽然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它在内容上与相关专业知识联系紧密,更多地侧重于阐述机制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介绍学科发展新的领域、技术等。在词汇方面,机制专业英语涉及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专业性很强的词汇,例如柔性设计(flexibledesign)、伺服机构(servomechanism)、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等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难以掌握。在句子方面,专业英语句子一般较长,句型复杂,并列谓语动词多,定语从句、状语、过去分词短语也很多,使句子看似长且凌乱,且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容易带来阅读困难。
2机制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机制专业英语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1)学生未能深刻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要学好机制专业英语”,没有意识到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是进一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改进专业素质的重要部分。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认为专业英语学习仅是为了掌握复杂的机制专业术语,或能基本看懂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而且许多学生在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后就懈怠了对英语的学习。如果能让学生对学习机制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不断完善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等。
2)虽然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却缺乏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内容的专业英语教材。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优秀的机制专业英语教材较少,内容涉及面比较宽泛,听说方面的内容不足,缺乏教学的系统性。而且,教材内容未选录机制专业领域较新的文献,甚至有些内容早已过时,不能反映发展迅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教材未配备对应的辅助材料,不利于巩固教学成果,使学生很难实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素质的目的。以至于有些学生在学完专业英语之后,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部分仍然错误百出,不了解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日常英语的区别。
3)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受限于目前流通的专业英语教材,常见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仍是以照本宣科为主,教师容易陷入把专业英语课上成了变相的课文翻译课,教学方法多以单纯的阅读翻译为主,对于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弱。同时,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师很少使用ppt、录音、影视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单调和教学手段落后导致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不高,使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致使很多学生学到的都是“哑巴”专业英语,难以读准稍微复杂的专业术语,更别提去满足工作中用英语交流表达的需求。而且,从以往的毕业论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把专业知识准确地表达为书面英语的能力。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十
摘要:机械加工工艺在机械加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复杂性决定了从事机加工人员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本文通过一下的讨论来说明了一些机械工艺设计和工艺艺术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向大家展示一个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机械加工的便捷,同时彰显工艺艺术的价值性。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方法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开始意识到,纵使手工业再发达,不发展机械类工业等于是杯水车薪。从此机械加工便被人们所熟知,而在此基础上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机械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美观,精密,质地渐渐成为了衡量机械产品的好坏尺度,这便是机械加工所体现的工艺艺术。机械加工工艺是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全过程,加工工艺是工人进行加工的一个依据。机械加工工艺就是在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
对于加工的复杂性,决定了从事机加工人员(无论是普通机加工还是数控编程加工)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1工艺规程是指导施工的技术性文件。
一般而言,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工时定额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设备等。而工艺规程则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特征,质量的参照及依据标准,原材料辅助原料特征以及用于生产的质量标准和主要经济指标和成品质量指标的检查项目及次数另外专用器材特征及质量标准。
1.2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每一项机械加工需要制定的生产计划、人员的调度,检验加工的零件,核算加工成本,都是以工艺规程为核心,并严格按照其使用及操作说明逐步成形的。而处理生产中的问题,通常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共同依据。如若加工时出现质量事故,应该及时以工艺规程为依据来判定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1.3工艺规程是新建机械制造类厂的基本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先制定出机械加工车间所需机床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在车间进行具体的布置,接着依据工艺规程和摆放的机床物确定车间的面积大小,以及以后所需要的人工和动力等辅助需求等。不仅如此,加工车间还可以适时地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进加工工艺艺术里,加工出新的机械加工艺术。
2.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2.1机床的几何误差。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1)主轴回转误差;(2)导轨误差;(3)传动链误差。
2.2刀具的几何误差。
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定尺寸刀具成形刀具展成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对一般刀具,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2.3定位误差。
一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二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2.4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
(1)工件刚度。工艺系统中如果工件刚度相对于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较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于刚度不足而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比较大。(3)刀具刚度。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镗直径较小的内孔,刀杆刚度很差,刀杆受力变形对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响。(3)机床部件刚度。机床部件由许多零件组成,机床部件刚度迄今尚无合适的简易计算方法,目前主要还是用实验方法来测定机床部件刚度。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滞后于加载曲线。两曲线线间所包容的面积就是载加载和卸载循环中所损耗的能量,它消耗于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接触变形功;第一次卸载后,变形恢复不到第一次加载的起点,这说明有残余变形存在,经多次加载卸载后,加载曲线起点才和卸载曲线终点重合,残余变形才逐渐减小到零。
2.5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精密加工和大件加工中,由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有时可占工件总误差的50%。
2.6调整误差。
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
3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3.1减少原始误差。
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
3.2误差补偿法。
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1)误差补偿法:该方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原始误差,从而补偿或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2)误差抵消法: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
3.3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
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1)分化原始误差(分组)法:根据误差反映规律,将毛坯或工序的工件尺寸经测量按大小分为n组,每组工件的尺寸范围就缩减为原来的1/n。然后按各组的误差范围分别调整刀具相对工件的准确位置,使各组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中心基本一致,以使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大大缩小。
(2)均化原始误差:这种方法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均化的原理就是通过有密切联系的工件或工具表面的相互比较和检查,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进行相互修正加工或基准加工。
3.4转移原始误差。
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
4结语。
总之,在机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加工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机加工的精度。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2011.9。
[2]苏文玉《浅谈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2010.(8)。
[3]梁炳文《机械加工工艺与窍门精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十一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姓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清远。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清远。
身材:
173cm?55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工作年限:
职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清远。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务:
业务,司机。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绘图员。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食宿问题。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实习。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实习。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
担任职务:
兼职。
工作描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代理。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所学专业一: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学校(机构)。
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cad绘图。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
081900000043683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铣床操作。
数控铣床操作。
0819010000426024。
广东国防高级技工学校。
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操作。
0819001009300500。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英语四级。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选修民法、刑法、行政法、俄语、交际与口才。
奖励与证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9届优秀毕业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三等奖学金”
学院“优秀团员”
机械系第三届职业规划三等奖。
第4届省大学生职业规划,院级“十佳职业规划之星”
第5届技能比武,“优秀电气技术”“优秀设计奖”《模具模型类》二等奖。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详细个人自传。
在大学期间,本人认真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于5月成为党员,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学院“优秀团员”,并且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异,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和协作,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爱好广泛,为人诚实守信,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工作主动性高,做事认真负责,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十二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机械设备;维护。
管理生产机械是当前企业从事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产机械在现代化企业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设法搞好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生产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生产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生产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生产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项目的生产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生产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4、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生产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生产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生产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
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结语。
总结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生产,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其次,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都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机械数控毕业论文篇十三
摘要:机械加工过程中过量的误差影响机械产品性能。在研究分析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来源的基础之上,确定了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定位误差、机床制造误差和工具几何误差;分析了相应的误差控制方法,包括误差补偿法、直接减小误差法和误差分组法,并加以比较;最终提出了三种误差控制方法在不同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特征。对实践工作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械产品;加工工艺;误差分析;误差控制;精度。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械产品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近年来,受产品精细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人们对机械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加工所得产品的参数与规划设计之间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如果误差超过标准范围,必然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因此,必须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中的误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提升工艺技术的措施,从而确保产品质量最优化。
1、机械加工工艺。
在机械加工中,工艺员根据加工设备条件、待加工产品数量,以及工人加工素质等实际情况,确定应采用的工艺过程,并把相关加工内容和要求制成工艺文件,这些工艺文件也称为工艺规程,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由于各个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工艺流程各不相同,因此工艺规程的针对性较强。
所谓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通过机械加工改变毛坯的表面质量、尺寸与形状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例如,一个普通零件的粗加工、精加工、装配、检验、包装等过程,为一套完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以上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称作机械加工工艺技术。
2、误差来源。
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会受到加工环境、人员操作以及车床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加工所得工件与设计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紧密度要求较高的“高精尖”设备,如果误差过大,将会失去利用价值,造成材料浪费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详细分析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来源,为误差控制奠定基础[1]。
2.1、定位误差。
在利用机床进行产品加工时,往往需要选择该产品上的某一几何要素作为定位基准。然而,受到人为操作或零件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基准定位不准确,为后期机械加工造成负面影响。通常来说,在机械加工阶段所产生的定位误差主要分为两大类:定位参照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
2.1.1、定位参照误差。
使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时,工件是以计算机上的数字模型为基准,通过程序控制指令进行复制加工。然而,如果数字模型与待加工工件之间的定位参照存在明显误差,就会导致后期出现配合间隙,所加工出来的工件与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造成材料浪费。
2.1.2、基准不重合误差。
除了参照计算机数字模型进行工件加工外,还可利用已有的实际工件进行工件加工复制。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标准件与加工模板对齐,保证两者之间的基准重合。然而,由于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机床振动,导致两者之间的基准出现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基准调整,后期加工出来的工件往往会出现变形等问题。
2.2、机床制造误差。
根据机床制造误差的产生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类:传动链误差、导轨误差和主轴回转误差。
2.2.1、传动链误差。
机床传动链的传动来自位于机床两端的传动滚筒引导。由于两端滚筒存在一定的水平高度差,因此在相对运动阶段就会产生传动误差。通常来说,这种传动误差并不会直接影响机床工件的加工精度。然而,由于机床自身装配和结构特点的制约,传动链在运动过程中,还会使得机床其他构件发生同步运动,有可能对机床工件的加工精度造成负面影响。
2.2.2、导轨误差。
机床导轨除了用于固定工件外,还能够为工件基准位置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然而,随着机床使用年限的增长,导轨表面磨损、不均匀等问题也会逐渐突显,如果仍以导轨作为衡量基准,必然会产生误差。
2.2.3、主轴回转误差。
导致主轴回转误差的因素较多,除了轴承自身磨损、老化外,还有在加工阶段出现的同轴转速误差、主轴绕素误差,以及回转误差等。由于主轴在机械加工中发挥主要作用,因此其一旦出现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精度[2]。
2.3、工具几何误差。
除了上述必要加工设备外,在进行机械加工时,还需应用到各类辅助工具,如果工具选用不合理,或是工具本身存在一定问题,也有可能导致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误差。以夹具为例,其主要作用是将被加工模板固定在机床上,其产生的几何误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夹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或松动,导致工件固定不稳,那么后期加工就容易出现工件位移,造成加工误差;二是夹具的加工位置出现偏差。以刀具为例,其作为一种易耗材料,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在预定的加工时间内就难以取得预期的加工效果,使得工件尺寸、加工进度等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除了刀具精度以外,刀具种类的选择、刀具尺寸的选用等,也会成为影响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要因素。
3、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控制。
3.1、误差补偿法。
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可通过人为参数修改和机械调整实现误差补偿,达到误差控制的目的。实施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机械加工中的误差可见,即在进行加工之前,相关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清晰了解造成工件加工误差的直接原因,从而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采用误差补偿措施。例如,在制作数控机床上的滚珠丝杠时,考虑到其后期会因频繁操作出现磨损,导致其螺距减小,因此在装配时预加了一拉伸力,间接增长了其螺距,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3.2、直接减小误差法。
对于一些单独工件,往往不适宜采取误差补偿法。对于这些一次性加工完成的工件来说,其误差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加工硬件的精度,例如章节2.3中提到的刀具误差、夹具误差等。因此对于此类问题,首先需分析影响工件误差的决定性因素,随后采取直接减小误差法。直接减小误差法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极大简化了机械加工流程[3]。与其他几类误差处理方法相比,直接减小误差法不需在后期进行设备调整和器具更换,因此极大提升了机械加工效率;其次,误差处理效果好。直接减小误差法的目的是从机械加工的源头上进行误差防控,从而避免后续加工过程中不可控因素的发生。
3.3、误差分组法。
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下列问题:虽然其中一个工序的工艺能力充足、加工精度稳定,但在上一工序对半成品的加工时,由于精度太低,引起复映误差或定位误差过多,从而难以保证精度。若要求提供上一工序加工精度或毛坯精度,通常不是经济合理的做法。这时可采用误差分组法,将半成品或毛坯尺寸按照误差大小分成若干组,每组毛坯误差就会相应缩小[4]。尔后,调整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或调整定位元件,以缩小整批工件尺寸分布范围。误差分组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改误差。在章节3.1和3.2的两种误差控制方法中,一旦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出现明显误差,只能终止加工过程,影响整个工件的加工效率。误差分组法可在加工过程中实现误差分化,从而确保机械加工的持续性和经济性[5]。
4、结语。
机械加工精确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尺之一。在我国工业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保证机械加工工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已逐渐成为机械加工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客观来说,机械加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就不会对工件使用产生明显影响。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做好加工阶段的质量检测,为机械加工的精确度提供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2]江敦清.浅谈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16):7.
[5]刘东凯.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精度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10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71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