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一
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
2、填空。
5的倍数有:()
7的'倍数有:()
5和7的公倍数有:()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
(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4、完成练习四第6题。
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交流,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
(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56)
2、完成练习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月24日)
你是怎样知道的?
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和8的最小公倍数)
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二
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三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12+34=48偶数+偶数=偶数
11+37=48奇数+奇数=偶数
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四
(2)学生写算式后汇报
师:谁愿意把自己摆长方形的方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 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猜一猜,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交流一一演示。
师: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出不同的的长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就从这些算式中开始。我们就以最后一道乘法算式为例,(板书:3×4=12, 3和4在乘法算式叫(因数),那12呢?(积)因为: 3×4=12,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呢?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 (齐说3、4、12)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就象绕口令,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
(4)质疑:如果我说12是倍数,1是因数,行吗?引导学生说出12是谁的倍数,1是谁的因数。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5)举例内化
1、同桌出题互说。
师:你能写一道乘法算式,让同桌说说(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吗?生汇报。
2、老师根据学生出的一道乘法算式随机得到一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小结:看来,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都存在着倍数和因数关系。
师指明:,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说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因此以后小数与分数就不讨论因数倍数关系。
(3)、小结: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因数和倍数。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生说略。还有补充的吗?能不能说3是20的因数?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1、2、……)
师:看来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36的所有因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全部找出来呢?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找出36的所有因数,想一想怎么找不会遗漏?如果你全部找到了,填在作业纸的横线上。同时将你找因数的方法写在横线的下方框内。
生写后小组内交流。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2、交流作业。(略)
出示学生的不同作业。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师:出示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 6
你知道这个同学是怎样找出36的因数的吗?看着这个答案你能猜出一点吗?
生:他是有规律,一对一对找的,哪两个整数相乘得36,就写上。
师: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那为什么算到6,你们就不往后找了呢?相同的只写一个6。
师:他是用乘法找的,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师:老师发现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为什么?(板书:有序)
师:36的因数还可以这样表示。(小黑板:板书集合圈图)
4、启迪思考。
师:现在你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办法了吗? 怎样才能有序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3、学生小结。好,我们已经说了那么多,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4、尝试练习:
5、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找了36、20、18和5的因数,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数的所有因数。你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先思考,再交流)还有吗?36的因数除了这些还有吗?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判一判。(小黑板出示)
2、填一填。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五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同学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沛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同学独立考虑,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同学各自独立考虑,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假如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同学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同学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同学独立考虑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同学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同学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同学独立考虑,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同学考虑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假如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身的想法?(让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想法。)
2、让同学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认识》第5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互为关系的辨析(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这些关系的双方互相的关系表示为例,辨析互为关系)
2、小结互为关系,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因数与倍数
1、回顾学过学过的几类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2、揭示因数与倍数的研究范围,(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整除算式的辨别(给下面算式分类,并描述算式的特征)(出示课本p5例1)
4、学生自我分类,小组讨论分类结果,完善分类。
5、辨析整除的意义,自学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议一议,辨明因数与倍数。
6、全班交流,选择分类后的算式,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7、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p5下面的“做一做”(独立说、组内互相说、全班交流说)(2)判断:课本p7t5(1)
(二)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1、自学课本p6例2和例3,初步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求法。
(1)完成练习二t1(独立练习、组内交流完善、选择性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二t5(独立判断、组内交流完善、全班交流)
三、总结与分享
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你的收获与感悟。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会决定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潜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齐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样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样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能够吗?为什么?(不能够,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能够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必须是,而最大的必须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取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能够用集合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向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齐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样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状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能够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明白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样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齐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透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必须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30和36的因数,到达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又明确了像36当两个因数相等时,只写其中的一个6。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贴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八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探究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再进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1、解决: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5×4=20(元)
2、利用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说明含义。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0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举例说明。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第3页“说一说”先自己试说,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3、说明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给出“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这个规定。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第3页:找一找。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同时使学生领悟到:这个数是7的倍数,那么7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通过试一试:你还能找出7的其它倍数吗?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2、同桌练习:你写我说。在学生弄懂题目意思后,再开展活动。活动后让中后生进行全班交流。
3、比一比:看谁找的快。
(1)自己找,比比谁找的快。要求作出各自的符号。
(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
(3)归纳。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为学习公倍数作准备。
4、独立练习。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
5、讨论:根据除法算式如何说倍数和因数。例如:15÷3=5.
四、全课小结。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1、我能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收集电影票。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检查独学部分第1、2题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小组合作。
仔细回顾独学题2,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规律。
我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交流。我又发现了:
(二)奇数和偶数
1、自主阅读教材。根据自学内容,我知道:
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和两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组内交流,并讨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
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十
3的倍数的特征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结论:
12+34=48偶数+偶数=偶数
11+37=48奇数+奇数=偶数
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课件、投影
一、迁移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佳爸是佳佳的爸爸,佳佳是佳爸的儿子。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数与数回见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大平米,认识这些吗?(课件出示:0,1,2,3,4,5……)
这些自然数。(课件去“0”)
去0后这又是什么数?(非零自然数中。)这节课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中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理解整除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前面学习中,我们见过下面的算式。
12÷2=68÷3=2……230÷6=519÷7=2……59÷5=1.8
26÷8=3.2520÷10=221÷21=163÷9=7
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分类所得:
第
一
类
12÷2=620÷10=2
30÷6=521÷21=1
63÷9=7
第
二
类
8÷3=2……29÷5=1.8
19÷7=2……526÷8=3.25
(3)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观察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2、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
12÷2=6中,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由此可知:(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3、总结归纳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注意: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5、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36÷1375÷2581÷9
6、教学例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也可以这样用图表示。
18的因数
1,2,3,
6,9,18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7、教学例3
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2的倍数
2,4,6,
8,10,12,
14,……
3的倍数有哪些?5呢?
8、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填空。
(1)36是4的()数。
(2)5是25的()。
(3)2.5是0.5的()倍。
2、下面各组数中,有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18和3(2)120和60(3)45和15(4)33和7
3、24和35的因数都有哪些?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与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十二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71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