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实调研报告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5:23:06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范文(18篇)
时间:2023-11-09 15:23:06     小编:XY字客

报告的撰写过程应该注重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确保按时完成。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的报告,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报告的撰写方式和思路。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一

现有人力资源,广泛调动和发掘基层人民银行每一名员工的潜能,激发其认真负责的责任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目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是基层人民银行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它还是基层人民银行是否能够科学管理银行运转的依据所在。

1、对人力资源配置了解不够深入。

上级领导与管理部门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意识不强,员工个人自我认知及自我调适能力,都将直接影响该项工作的资源投入力度和投入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配置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且优化资源配资的措施与方法较单一,无法达到优化的目的。管理部门更侧重于自我主观配置,缺少科学的策略与紧急应对措施,造成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停滞不前,员工积极性低的现状。

2、人力资源结构分配不合理。

员工的质量与其工作的积极性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缺乏优质人才的时期,大部分县支行员工整体素质低、工作积极性低、工作质量低。基层人民银行还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员工年龄与职位不符,造成员工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低。

3、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力度不足。

人力资源的优化需要一个过程,不应简单的只求效果而浅层次的进行调整。要不断实践,不断深入了解,制作出方案对症下药。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以实施了“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策略,不断提高员工自身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但是此方案效果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

1、增强人员工作适应性。

工作适应性是指工作性质和特点与从事工作的人员条件与特长相吻合。它是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管理部门应该合理配置人力,达到员工条件与工作性质高度匹配,实现按能配岗、因岗选人、优势互补,增强员工与组织间的彼此认同感,促进提升整体效能。

2、绩效增长性目标。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应能推动绩效产生积极变化,这也符合效能建设的基本要求。绩效管理的三大目的是:促活系统、开发员工潜能、使企业利润增长。实施绩效增长,首先要制定工作目标,然后再做出积极的策略,进而一步步去达成最终目标。

3、积极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人事工作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封闭。新时代我们就应接受新观念与新知识,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的新观念。管理层应活动于基层工作,了解工作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经验与创新,制作出独特且合适的管理方法。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合理的方面,提高人力资源分配的效率。

1、加强宏观指导,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理念。

基层人民银行员工与领导班子及职能部门一定充分的认识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结合自身工作性质与员工条件等实际情况,熟练运用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方法,实现优化配置。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还需要扎实完成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和人才测评等三项前期性工作。

2、优化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需要充分的考虑工作与现有员工能力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人员的补充与调动等问题,以达到人力资源与工作岗位的高度匹配。关键是要严格按照上级行“三定”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成基层人民银行人力的合理配置,明确内部员工的`责任与分工,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

3、循环管理,建立动态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在人员和岗位要求发生变化时,及时的对人员分配进行调整,保持人员的流动性,以达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的效果。随着金融事业的不断革新,人民银行的职能不断的在调整,基层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依照动态调节原理,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况下,及时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再次的调配,重新达到人岗匹配。

4、增强文化感召力,营造良好的配置氛围。

制度养成习惯、文化孕育奉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根据的管理文化,要积极构建基层人民银行“同创一份业,共建一个家”的组织文化,加强员工的职业理想、三观、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力度,营造人人和谐的文化氛围,增强引导员工自我奉献,勇于挑战难题的精神。引导员工成为忠诚于央行事业,热爱央行事业的积极劳动分子。总之,基层人民银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件艰难的事,它需要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银行管路部门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力度以及绩效鼓励机制的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努力将更多优秀的人才聚集到央行事业中,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从而大力的推动辖区经济、金融科学稳定的发展。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二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不断加大,惠农资金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补助补贴覆盖面越来越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但在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1.政策宣传不深入。惠农政策的项目较多,农民群众知晓率还不高,在少数地方还出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不知道的问题。个别村组干部还存在落实惠农政策上不公开,不公正,不负责,项目落实不透明等问题。在村务公开栏几乎没有公布惠农政策,只有享受户和区、乡主管部门知道,广大农民群众和不是主管部门的都不太清楚。村干部在宣传时,只是对家族、亲戚朋友个别讲,暗箱操作。如贫困生“两免一补”,大多数是让村组干部家族、亲戚朋友的学生得到。

2.贯彻落实有偏差。由于村组干部素质、精力等因素,导致农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贫对象、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等项目录入的基础信息资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对象定位不准。种粮直补没有实现应补尽补,甚致部分资金使用不规范,长期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土地承包权转让的、承包者没有耕种的仍然在享受种粮直补政策。在实施新农合医疗政策上,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较差,医生素质较低,服务意思淡薄,重收费现象较突出,导致农民主动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民是村组干部垫支参保,甚至有垫支上万元的。

3.预算标准不一致。同类工程预算定额标准不一致,项目推进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乡镇、同一整合区域,实施同类型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一致,但投资标准不一致,并且有的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差距还比较大,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福高铁”建设征地,过境各乡镇甚至同一个乡镇的相邻村组征地标准就不同,造成在推进过程中矛盾突出。

4.资金监管不严格。在工作中,受人力和经费限制,部分惠农政策资金监管力度不够,出现有的政策资金监管失控,违规违纪较突出。在种粮直补上,部分乡镇的村社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将农户种粮直补款扣去抵交医保费、村公路建设集资款等。有的村干部不给农户办直补卡,用他人的名字冒领种粮直补款。有的在农村低保中,不坚持原则,亲朋、好友和关系接近的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多。

5.政策执行成本高。要落实的惠农政策多、召开会议多,印制相关材料多,支出业务费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运行成本。上级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乡镇和部门经费支出压力大。没有工作经费,为单位、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套取政策资金提供了理由或借口。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补一发”,多头多次发放,造成了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1.强化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惠农政策,要把各项惠农政策及时传达到基层,把主要精神实质和操作程序向群众讲透彻,向村组干部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群众明白。要针对当前农村接受政策能力强的人群外出的现实,认真研究政策宣传的方式、方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方便、快速的宣传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效果,因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主要靠村支两委干部去落实。为此,信州区委、区政府及时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违法违纪工作方案》,区检察院还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教育读本》,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村组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服务水平。

3.强化各种关系理顺。在制定政策时,应对强农和惠农政策做一个基本的界定,强农政策应侧重从增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着手,着眼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惠农政策应侧重于让农民群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着眼于保障农民群众

生活

,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惠农是基础,强农是方向,应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梳理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简化程序,加大资金整合力,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综合效益和项目政策效应。

4.强化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政策落实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落实政策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对各项补贴在村组实行公开化,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农户认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5.强化政策资金兑现。针对部分政策资金兑现不够及时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惠农政策资金的争取、调度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力度,把政策资金按规定及时兑现给受益对象。要整合部门力量,深入乡镇明查暗防,有效预防和查处惠农政策实施中的挪用、套取、私分等违规违纪行为,提高监督实效。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惠农政策带来的真正实惠。

6.强化政策落实监督。区委、区政府要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措施和责任,切实加强政策贯彻落实过程监管。由区纪委监察局总体负责,敦促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等执法部门,将监督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工作纳入重点,安排人力,落实经费,保障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三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策要求,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措施落实,全县教育“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解读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双减”工作浓厚氛围。三是强化督导监管。坚持责任督学驻校督导,积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设立“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意见反映渠道,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治校育人水平持续提升。

(二)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坚持“目标明确、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学教融合、统筹实施”原则,完善《xx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导意见》,切实加强作业管理。一是精细作业设计。鼓励引导教师按照知识结构、能力提升、综合探究三个层次进行作业设计,合理设计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有效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二是强化过程监管。积极探索“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严控作业总量,规范作业布置,按照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积极推行家长签字免写作业制度,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在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作业批阅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作业总量审核、质量评价、校内公示、检查通报等制度,确保了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开展课后服务,学生需求有效满足。制定印发《xx县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确保了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有效衔接。一是探索课后服务方式。坚持自愿选择与全面发展原则,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主动向家长、学生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到97.18%。二是精选课后服务内容。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将完成作业与培养兴趣特长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辅导、体育活动、科普讲座、社团活动等,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三是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省市“园丁奖”获得者、学科骨干、名师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引领作用,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积极动员体育艺术科技工作者、退休教师进行“接力”“补位”,统筹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拓宽了课后服务渠道。

(四)突出从严管理,校外培训全面规范。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持续压实部门职责,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校外机构培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采取举办主题班会、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积极解疑释惑,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管控措施,理性认识校外培训,不盲目跟风报班,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细化职责分工,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对县内6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收回办学许可证,其中4所停办注销,2所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列出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县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清零,有效消除了培训乱象。三是加强运营监管。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先后4次开展联合检查,加强收费监管,规范广告宣传行为,综合评估办学情况,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办学能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深化教育改革,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认真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树立科学成才理念,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大教研力度,激发教研教改活力,积极开展校本化教研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二是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完善《xx县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实施细则》,对考试数量、组织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各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要求,没有超范围或变相组织考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未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标准,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通过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社团活动等日常表现,综合衡量学生,分等作出评价,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

二、困难和问题。

成绩,焦虑感还没有完全消除。

个别学校课后服务统一安排“作业辅导+文娱活动”,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较少;

课后服务渠道短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应用不足,部分学校场地较小,学生体育活动受限。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类教师短缺,一些教师在科普、文体、艺术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课后服务的专业性指导跟不上。

三是作业管理设计还不够精细。一些学校作业公示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不能坚持常态化;

作业管理还比较粗放,在减量与提质方面研究不够,作业类型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部分班额较大的班级在分层布置、弹性布置作业方面做得不够,体现不出学生个性化特点;

个别教师通过家长、手机布置作业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一些家长课后加压,额外布置作业,导致作业负担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

四是学科类培训仍有反弹风险。由于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还有需求,个别校外学科类培训没有彻底退出,从“地上”转为“地下”,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个别家长选择给孩子一对一补课,隐蔽性更强,导致监管更加困难,存在反弹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转变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健全家校育人机制,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努力凝聚减负共识,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修订完善《xx县学校综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双减”督导考核机制,把“双减”纳入常态化督导内容,加大督办、通报、追责问责力度,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类负担长效机制,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切实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到校提供专业辅导机制,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三是规范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坚持“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原则,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不同情况,精选作业内容,分层、弹性布置作业,保证作业设计、布置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加强作业指导批改,充分运用作业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辅导,引导学生进行精准反思、查漏补缺、诊断改进。做好作业反馈,鼓励学生定期向家长展示作业,让家长掌握学习情况,认同课后服务效果。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发挥课堂。

教育。

主阵地作用,着力深化教研教改,引导教师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进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课后服务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

防控。

等措施,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了全面掌握“双减”政策落实情况,为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3月上旬,县政协分管副主席带队,县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县政协办公室、县教育局负责人及部分县政协委员参加,深入汭丰中学、汭丰镇焦家会小学、王村镇中心小学、王村中学、xx二中、东街小学,采取现场看点、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围绕“精准落实“双减”政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法及成效。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策要求,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措施落实,全县教育“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持续深入。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一是全面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分层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了“双减”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深入开展宣传。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积极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广泛宣传解读“双减”政策,合理引导预期,积极争取家长、社会支持配合;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解读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双减”工作浓厚氛围。三是强化督导监管。坚持责任督学驻校督导,积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设立“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意见反映渠道,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治校育人水平持续提升。

(二)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坚持“目标明确、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学教融合、统筹实施”原则,完善《xx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导意见》,切实加强作业管理。一是精细作业设计。鼓励引导教师按照知识结构、能力提升、综合探究三个层次进行作业设计,合理设计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有效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二是强化过程监管。积极探索“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严控作业总量,规范作业布置,按照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积极推行家长签字免写作业制度,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在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作业批阅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作业总量审核、质量评价、校内公示、检查通报等制度,确保了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开展课后服务,学生需求有效满足。制定印发《xx县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确保了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有效衔接。一是探索课后服务方式。坚持自愿选择与全面发展原则,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主动向家长、学生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到97.18%。二是精选课后服务内容。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将完成作业与培养兴趣特长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辅导、体育活动、科普讲座、社团活动等,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三是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省市“园丁奖”获得者、学科骨干、名师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引领作用,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积极动员体育艺术科技工作者、退休教师进行“接力”“补位”,统筹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拓宽了课后服务渠道。

(四)突出从严管理,校外培训全面规范。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持续压实部门职责,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校外机构培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采取举办主题班会、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积极解疑释惑,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管控措施,理性认识校外培训,不盲目跟风报班,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细化职责分工,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对县内6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收回办学许可证,其中4所停办注销,2所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列出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县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清零,有效消除了培训乱象。三是加强运营监管。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先后4次开展联合检查,加强收费监管,规范广告宣传行为,综合评估办学情况,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办学能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深化教育改革,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认真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树立科学成才理念,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大教研力度,激发教研教改活力,积极开展校本化教研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二是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完善《xx县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实施细则》,对考试数量、组织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各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要求,没有超范围或变相组织考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未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标准,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通过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社团活动等日常表现,综合衡量学生,分等作出评价,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国家“双减”政策的宣传方式还不够灵活,覆盖面还不够广,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学校对“双减”政策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以印发文件、制定方案、召开会议代替工作落实,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些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将课后服务等政策措施当作额外负担,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一些家长将落实“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担心减少作业量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焦虑感还没有完全消除。

二是课后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总体安排上与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反映延长放学时间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相冲突,增加了学生回家途中的安全隐患;一些学校为了开展课后服务,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个别学校课后服务统一安排“作业辅导+文娱活动”,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较少;开展课后服务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低龄学生容易产生困、乏、饿等问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不到位,弹性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课后服务渠道短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应用不足,部分学校场地较小,学生体育活动受限。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类教师短缺,一些教师在科普、文体、艺术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课后服务的专业性指导跟不上。

三是作业管理设计还不够精细。一些学校作业公示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不能坚持常态化;作业管理还比较粗放,在减量与提质方面研究不够,作业类型单一,内容不够丰富;部分班额较大的班级在分层布置、弹性布置作业方面做得不够,体现不出学生个性化特点;个别教师通过家长、手机布置作业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一些家长课后加压,额外布置作业,导致作业负担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

四是学科类培训仍有反弹风险。由于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还有需求,个别校外学科类培训没有彻底退出,从“地上”转为“地下”,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个别家长选择给孩子一对一补课,隐蔽性更强,导致监管更加困难,存在反弹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双减”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阐释力度,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转变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健全家校育人机制,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努力凝聚减负共识,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修订完善《xx县学校综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双减”督导考核机制,把“双减”纳入常态化督导内容,加大督办、通报、追责问责力度,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坚持“一校一案”原则,指导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修改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适当缩短低年级学生课后服务时间,确保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相衔接。规范课后服务内容,指导教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采取财政补助、家长缴纳等措施,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教师每课时补助标准,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ab角轮班制度和减轻教师非教学类负担长效机制,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切实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到校提供专业辅导机制,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三是规范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坚持“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原则,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不同情况,精选作业内容,分层、弹性布置作业,保证作业设计、布置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加强作业指导批改,充分运用作业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辅导,引导学生进行精准反思、查漏补缺、诊断改进。做好作业反馈,鼓励学生定期向家长展示作业,让家长掌握学习情况,认同课后服务效果。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深化教研教改,引导教师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进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课后服务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

五是加强监管力度,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坚持“科学、法制、规范”思维,严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把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审批登记,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等方面管理,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加大整治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督促落实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措施,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五

(一)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持续深入。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一是全面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分层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了“双减”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深入开展宣传。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积极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广泛宣传解读“双减”政策,合理引导预期,积极争取家长、社会支持配合;
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解读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双减”工作浓厚氛围。三是强化督导监管。坚持责任督学驻校督导,积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设立“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意见反映渠道,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治校育人水平持续提升。

(三)开展课后服务,学生需求有效满足。制定印发《xx县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确保了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有效衔接。一是探索课后服务方式。坚持自愿选择与全面发展原则,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主动向家长、学生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到97.18%。二是精选课后服务内容。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将完成作业与培养兴趣特长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辅导、体育活动、科普讲座、社团活动等,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三是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省市“园丁奖”获得者、学科骨干、名师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引领作用,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积极动员体育艺术科技工作者、退休教师进行“接力”“补位”,统筹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拓宽了课后服务渠道。

(五)深化教育改革,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认真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树立科学成才理念,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大教研力度,激发教研教改活力,积极开展校本化教研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二是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完善《xx县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实施细则》,对考试数量、组织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各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要求,没有超范围或变相组织考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未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标准,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通过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社团活动等日常表现,综合衡量学生,分等作出评价,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

二、困难和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三是规范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坚持“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原则,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不同情况,精选作业内容,分层、弹性布置作业,保证作业设计、布置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加强作业指导批改,充分运用作业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辅导,引导学生进行精准反思、查漏补缺、诊断改进。做好作业反馈,鼓励学生定期向家长展示作业,让家长掌握学习情况,认同课后服务效果。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深化教研教改,引导教师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进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课后服务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六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从4月份开始,我立足民生主题,就城乡居民低保政策在我市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解我市低保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1997年,我市启动城乡低保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截止2017年底,全市享受低保的总户数为9693户,总人数为14997人,分别占全市总户数的4%、总人数的2.3%。其中城市低保对象为753户1288人,低保人数占全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1%,低保标准为280元/月,人均实际补差http://月;农村低保对象为7238户12017人,低保人数占全市农业人口2.2%,低保标准为168元/月,人均实际补差92.54元/月。全市集中供养1702户1702人,其中城镇“三无”人员为40人,农村敬老院“五保”人数为1662人。2017年全年累计低保类救助资金实际支出2491万元,比2017年增加了527万元。整个资金收支情况与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与金华其他周边县市相比中偏下,按照低保标准实行每年自然增长的要求,我市低保工作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目前,全市低保对象情况已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实行了微机联网管理,各乡镇、街道、社区都配备了一名专兼职民政工作助理,工作有人管,已基本达到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要求。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二、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为全市开展低保工作提供了保障。强化了组织领导,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牵头、多方协作”的低保工作格局,解决了涉及低保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诸多保障问题,健全了市、乡镇、街道、社区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2、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低保补助金额及时发放到位。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城乡低保户实行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对低保家庭每季复核,及时掌握生活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全市低保对象资金城镇每月、农村每季初足额发放。对全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进行了清理检查并纳入低保范围,保证了农村特困救助户向农村低保户的平稳过渡。

3、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创新机制。实行“两公示”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率先在兰江街道试点“低保申请村民代表签字制度”;实施了民政部门管人头,财政部门管资金,信用联社代发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低保资金方式;加强了对低保户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定期入户检查,有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施了对特困低保对象的特别救助;完善了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机制,工作步入规范管理和稳步发展的轨道。

和资金发放按程序运作,安全可靠。

三、低保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低保工作的开展,为社会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低保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处于低保边缘的群众因不明低保政策而争着要低保,认为低保“含金量”高。甚至有极少数人强要低保,思想工作难做,存在谩骂、侮辱、威胁及殴打低保干部的情况,个别不该吃低保的人吃了低保。

2、工作发展不平衡,救助标准低。虽然各乡镇、街道分担不同比例,但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仍存在一定资金压力,易发生保障不保险的情况,救助补差标准存在“一刀切”,而且补助标准偏低,与实际生活水平、救助对象需求差距较大。存在城市低保明显高于农村的实际,待遇规定不平等。

3、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难以界定。由于存在部分居民的隐性收入不愿如实反映,与子女分户的老人往往以子女无经济能力赡养或不赡养为借口,有些家庭收入不稳定等情况,给低保户的收入界定增加了困难。现在,低保家庭收入的确定不甚科学,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4、低保覆盖面与资金保证矛盾突出。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规定,我市从2017年起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相应的城乡低保对象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一定时期内,进入低保行列的低保户会越来越多,资金支出增幅大,明显产生资金保障与人数增加失衡的情况。

《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七

根据安排,我们于2017年5月,先后深入我市榆阳、横山和绥德3县区的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个行政村(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又是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人们“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保持了较低生育水平。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大、影响面广,使各项优生优育知识和妇幼保健知识不断深入人心,加之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执行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我们调查的6个乡镇(办事处)二胎及以下已婚育龄妇女占到90%,多胎育龄妇女很少,且大多数是年龄大的育龄妇女。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有两个孩子就满意了,再生多了父母会受累。2017年以来,全市人口年出生率最高是9.59‰,没有突破11‰;人口年自然增长率最高5.49‰;年计划生育率最低是95.93%,没有低于95%,较好的完成了当年的人口计划,保持了较低生育水平。但在全省的位次仍然靠后,去年有所好转。

(二)优惠政策兑现到位,起到了很好的利益导向作用。独生子女保健费由原来的5元提高到了50元,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农村独女户家庭奖励扶助、农村放弃生育二孩家庭奖励、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等各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都能够及时、足额兑现。有的地方还结合当地实际,加大了优惠幅度,榆阳区岔河子乡排子湾村人均1.6亩水浇地,给双女户多留一份地,鼓励双女户不要超生,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对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建立和完善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绥德县名州镇东街社区常住人口12839人,流入人口3577人,是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严格实行了“房主、业主”负责制,对流动人口实行挂袋插卡管理,按出租房屋一房一袋,对租房户按所租房屋制卡插袋,中心户长月月摸底,及时变更信息,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管得实,效果好。

(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县乡有服务站,村(社区)有服务室,普遍开展了“三查”和妇女病检查服务,重点对象的“三查”率达到了98%.以上。同时加强以“三网一库”( 政务信息系统、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和人口基础数据库)为主体的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横山县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形成了以县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为骨干,乡镇计生服务站为依托,村(社区)计生服务室为基础的格局,较好发挥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们在基层调查时发现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年,我市调整了农村生育政策,改变了原来的“两孩”政策,规定一胎生了男孩的家庭不能再生育,一胎生了女孩的家庭还能再生一胎。实际上农村真正只有一个男孩且不准备生育的家庭并不多,不少双女户也还想再生一胎男孩。干部职工超生的也不少,据调查,不少地方出现了无证结婚、非婚生育、包二奶、假离婚生孩子等现象。

(二)群众生育男孩的意愿仍然强烈,出生婴儿性别比居高不下。据我们对县、乡、村、医院近三年出生婴儿调查,性别比在100:125—100:165之间,其中一孩在100:100—100:144之间,二孩在100:158—100:250之间,多孩绝大多数是男孩。总体上看有几个特点,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性别比随孩次递升;性别比失衡主要在农村。

(三)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而且将越来越严重。榆阳区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突破10%,绥德县2017年以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在10%以上,且逐年增加,全市201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2.25%,突破了10%。

《关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八

县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按照县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7月下旬至8月上旬,县政协副主席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教育、民政、人社、工商等部门单位和西渠、东湖、大坝等乡镇部分村社及城区街道办部分社区的残疾人家庭,对全县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人,占办证人数的%;

三、四级残疾人2536人,占办证人数的%。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围绕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保障、教育培训、扶贫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目前,全县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残疾人615人,占全县城市低保对象的%,月人均补差241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2180人,占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的%,月人均补差101元。保障残疾五保人员411人,占全县五保对象的30%。

医疗保险方面:全县共有5476名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100%,其中:

一、二级残疾人2973人,政府代缴个人参合资金148650元;

三、四类残疾人2503人,政府代缴个人参合资金62575元。上半年共有172人次享受新农合住院补偿万元,1684人次享受门诊统筹补偿万元,累计共享受补偿万元,其中:

1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

扶贫救助方面:1-6月共救助残疾人患者219人,发放救助资金万元。累计为4名残疾人提供了总额20万元的担保贷款;70周岁以上残疾老人享受每人每年200元定额生活补助,近三年累计有1000多人受惠,累计发放资金20多万元;有200名残疾人享受每人每年260元代步工具燃油补贴,力争实现应补尽补的目标。

班就读的有146人,县教师进修学校聋儿语训部有残疾儿童7人,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8%。自聋儿语训部创办以来,累计收训聋儿300余名。,争取国家投资94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的民勤县特殊教育学校。为确保特殊教育学校在秋季投入使用,今年5月份,教育局选派4名教师到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培训学习,使县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教师人数达到5名,基本可满足特殊教育的教学需要。经费保障方面:,县财政预算安排残疾人事业经费万元,具体标准为:村残联专职委员月每人补助100元,全县249个行政村每村1名专职委员,合计每年补助万元。全县共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万元。

企业单位没有把扶助残疾人当作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落实优惠政策方面表现不主动不积极。近年来的社会助残活动,大多为临时性、个体性,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残疾人缺乏经常性的社会扶助。

二是保障机制尚待健全。尽管围绕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调查发现一些因病致残人员需要长期吃药,药费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还有个别家庭因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而一筹莫展。三是政策落实尚待跟进。调查发现城镇残疾人和农村一、二级残疾人基本按政策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但部分农村三、四级残疾人因种种原因未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还存在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减免等部分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础的残疾人受资金的制约,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已有一门技术的残疾人因无启动资金而望业兴叹;有些残疾人本身无就业要求,依赖心强。这些原因导致残疾人就业机会少、入门困难多、就业率低。

五是基层基础尚待加强。首先是无障碍建设相对落后。我县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落实无障碍设计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后于其他地方,车站、广场等很多公共场所很少有无障碍设施。其次是康复服务设施缺乏。全县各综合医院未设立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立残疾人康复室,致使大部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不到康复治疗。第三是基层工作力量相对薄弱。虽然今年县上为农村各村委会配备了村残联专职委员,但乡镇一级的残疾人工作还没有按规定配备专职人员,工作基本上都由民政助理员承担,由于任务过重,个别地方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努力提高残疾人优惠政策知晓率。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县扶残助残相关政策,教育引导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积极宣传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帮助引导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及时发现和宣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先进典型,鼓励引导社会各界自觉投身残疾人事业,多种形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促使社会扶残助残活动常态化。

救济评估单位,即采取同健全人有所区别的收入计算标准和生活补助标准。二是逐步探索建立长期患病残疾人医药费补助制度,对不需住院治疗但又要长期吃药且年药费数额较大的残疾人给予适当比例的药费补助。三是健全完善残疾人子女上学就业救助制度,对重度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就业,要整合助学贷款、就业援助等资源给予特别救助。四是探索建立残疾人集中抚养或托养服务制度,谋划建设残疾人抚养中心或托养站,解除无法定抚养人或法定抚养人无力抚养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动为契机,加大优惠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对照全市“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落实年”活动重点落实的30条政策内容,逐项检查,逐条落实。

4、进一步创新拓展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残疾人创业就业成功率。一是县残联、人社局要根据残疾人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让每一个有能力的残疾人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增加残疾人创业就业机会。二是财政、人社、扶贫、农业等相关部门要整合项目,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启动资金和帮扶资金,重点扶持有技术有条件的残疾人从事其力所能及的产业,帮助已有一定规模的残疾人个体户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残疾人就业条例》的有关规定尽可能安排残疾人就业;落实残疾人就业优惠扶持政策,激励民营企业吸纳安排残疾人就业。

5、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残疾人基本需求惠及率。一是建设局、城管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凡今后新上的城市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落实无障碍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没有按设计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一律不予骏工验收。同时在今后的城市公共设施改造中逐步增加无障碍设施。二是卫生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在全县各综合医院设立残疾人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残疾人康复室,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施设备,保证能够正常开展康复治疗,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三是健全完善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配齐、配强乡镇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精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三级网络”。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九

今年4月份以来,保康县纪委监察局结合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组建9个工作专班分别由9名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为其两个月的走访调查、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在督促各地各单位及时纠偏、认真整改的基础上,对突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以期有效服务领导决策。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各乡镇、县直各涉农部门上报的自查情况和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专班监督检查来看,近三年来,虽然我县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方面工作力度较大,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报冒领资金问题时有发生。惠农政策资金落实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如在落实“家电下乡”惠农政策中,我们通过对购买2台以上家电产品农户进行逐户核查,发现存在经销商和农户串通,虚报冒领、套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的现象。在调查中职学生补助政策落实中,发现承担政策兑现的中职学校对提前退学、辍学、就业的学生不是及时主动上报名册申请减少资金拨付,而是故意隐瞒事实,截留财政划拨的补助款。在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中,原县劳动和就业保障局在2017年至2017年,采取重复申报参加培训人员的方式,套取就业培训补贴39450元(2017年已处理)。

(二)少数项目资金存在挪用现象。部分基层单位为发挥项目建设的综合效应,存在未经审批即自行调整项目资金用途的现象,如两峪乡、龙坪镇将个别村危房改造等部分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改变了资金用途。环保局在落实村庄连片整治项目政策时,未按要求实施项目,将上级下达的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资金,补助给农户用于开展庭院绿化。

(三)增加农民负担苗头亟待遏制。部分单位对农民负担问题重视不够,如在落实新农保政策中,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县人社局不经公开招标,私自指定农民群众定点照相单位,从中收取赞助费,迫使定点照相单位及其委托照相单位(个人)将照相费用从过去的10元/人涨为15元/人,加重了群众负担,目前此案正在查处之中。

(四)非法占有侵民利问题依然存在。尽管我们近年来查处了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侵犯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并进行了公开处理,但是仍有个别村干部心存侥幸非法占有惠农资金。如今年我们查处的某村支部书记刘某非法侵占案,刘某在为该村复员军人屈某代办申领优抚款手续时,将镇民政办核发给屈吉军的优抚存折据为已有,并于2017年元月至2011年元月先后取出现金1万余元供自己使用,刘某被给予留党察看两年之处分。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因

(一)法纪观念不强,思想认识模糊。一些部门、单位在贯彻减轻群众负担、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各项规定中,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不积极,行动上不能同上级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小团体思想占了上风,没有意识到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事关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甚至错误地认为,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巧立名目多收点费和截留政策资金是给地方财政分忧解愁,为经济发展多渠道筹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旦查处,至多追究单位责任,不会追究个人责任。

(二)服务理念不浓,滥用手中职权。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党员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没有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日常为基层群众服务之中,没有把工作职务和岗位当作服务群众的窗口,而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借助手中权力“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造成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甚至贪腐。

没有得到解决,为了维持单位运转和保障职工工资福利,部分单位通过乱收费和截留政策资金增加收入。二是小团体利益作祟,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制定政策只顾及局部和个人,没有从全局着想;有的为给自己出政绩,不切合实际地乱上项目、铺大摊子。三是满足违规开支的需要,乱收费和截留政策资金的收入除一部分纳入财政专户外,其余则入了单位“小金库”,用于单位接待费用、职工福利等支出。

(四)监管不够到位,惩戒教育不力。一是工作力度不强。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逐级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齐抓共管,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工作看,工作力量仍显单薄,协调配合力度不够,监管层面狭窄。二是监督管理不力,现行管理部门都是本级政府的组成、直属部门,尽管在工作上有明确的分工和管辖范围,但由于违背政策乱收费或不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对象大多是其系统内二级单位或基层人民政府,对出现的问题一般仅限于提出整改建议,至于整改结果如何,群众是否满意,没有硬性规定。三是惩戒力度不够。很多情况下,当执纪执法机关查处部门乱收费和截留强农惠农政策资金问题时,就会出现诸如上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干预和说情、违纪违法单位恶意抵制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只对收费主体进行经济处罚,而很少对收费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更谈不上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导致管理部门不能严格依法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违纪违法者起不到惩治教育的作用。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

2002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帮扶困难职工活动的意见》。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单位的努力配合下,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下,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出了“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帮、机关单位对口帮、党员干部结对帮”的特点,受到了困难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拥戴和盛赞。尤其是职能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成为帮扶活动的主渠道,许多困难职工从中受益,摆脱了贫困。为了进一步深化帮扶活动,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按照市领导要求,市帮扶活动办公室近期就我市帮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汇报如下:

一、有关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

1、市工商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2、市地税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3、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

4、市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对困难职工实行医疗卫生保障帮扶的通知》。

5、市房管局制定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

6、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再就业优惠正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7、市民政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特困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8、市司法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市职工法律服务站的通知》。

9、市财政局转发了省财政厅《关于贯彻落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

以上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是基于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制定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帮扶机制,强化了帮扶活动。

1、领导重视建立组织。

在调查中发现,各单位都能充分认识到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帮扶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漯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举措来抓,努力做到服务帮扶活动、服务困难职工。为了加强领导,均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活动,督促优惠政策的落实,深化帮扶活动的开展。

2、采取措施落实政策。

为了使与困难职工息息相关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帮扶活动中的作用,各职能部门采取措施,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创造良好的帮扶环境。如市工商局通过开辟困难职工再就业“绿色通道”、设立下岗职工再就业信息咨询服务热线、引导和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支持国有企业提高自我消化富余人员的能力等四条途径扶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下岗、困难职工开展了“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渠道援助、政策援助、职业指导援助、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援助、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等。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内组织开展与特困学生结对救助活动的通知》,对各学校明确要求,广泛动员,层层落实;并就实行的教育优惠政策在市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报道,在漯河内陆特区报教育周刊推出系列通讯《爱如潮涌》,宣传教育扶贫典型事例。市地税局把国家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制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编印成册2000余本,简介2000余份,免费发给困难职工,并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办理税收减免。市民政局按照xx“应保尽保”的要求,积极把特困职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准备建立“扶贫超市”和经常性的捐助站,以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力度。卫生局、司法局、财政局和房管局也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保证优惠政策在帮扶活动中及时到位,使每一位困难职工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3、政策到位效果明显。

从调查中得知,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确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无奈之困,对于促进我市的帮扶困难职工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市工商局扶持下岗职工柴联营、刘慧敏在中华路市场经营服装生意,每月减免工商费用220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二针脑梗塞患者周大娟减免医疗费用1000多元,为世林冶金有限公司心脏病患者李宝福、气泵厂脑梗塞患者王海军各免医疗费2000多元;市实验幼儿园学生魏婉的家长双双下岗,生活贫困,该园在免除她的全部学杂费后,还送去救助金500元,解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困难职工韦勇受到工伤后,企业不但不支付医疗费,反而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在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协调下,司法局法援中心受理了此案,无偿进行法律援助,依法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此次调查显示:工商系统共帮助203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减免各项工商费用75.6万元;税务系统有1141人享受了优惠政策,减免税款157万多元;教育系统帮扶困难学生7000多人次,减免学杂费140多万元;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7495个,仅今年就安排3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卫生系统为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达236万元;房管局已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1万多平方米,2005年拟再建7.8万平方米,已享受廉租住房政策20人,另有200名困难职工即将搬进廉租住房;民政局发放《低保证》17656个,涉及人员39711人,今年支出低保金2321.4万元;司法局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1起,减免费用22万元,为困难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00万元左右。财政局元--8月份,累计拨付各类社保资金6591万元。

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帮扶优惠政策的宣传上存在漏洞。

许多企业和职工在谈到帮扶优惠政策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体内容,当然就无法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了。市帮扶办和优惠政策制定部门曾经采取措施进行了宣传,如印制《帮扶手册》和宣传品等,现在看来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加大宣传是当前帮扶活动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工作。

2、职能部门的硬性规定制约了优惠政策的落实。

工商、税务等部门每年都要制定管理费和税收目标任务,为了完成工作,他们采取了把征收税费与工资挂钩的方法,基层所和工作人员头上都戴了一顶“任务帽”。教育系统自从实行了“一费制”,学校收费大幅度下降,资金比较紧张。卫生系统由于无主病人增加,需要减免的困难病人多,医院表态快无法承受。这些因素削弱了单位执行政策的积极性,无形中制约了优惠政策的落实。

3、具体执行单位认识不到位造成政策棚架。个别医院、学校、工商所和税务所等优惠政策具体执行部门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或其他原因,未按照主管部门制定的文件规定执行,引发不良影响;据反映,市煤炭公司一下岗职工为了维持生活,在夜市上摆摊卖小百货;当手持《再就业优惠证》到工商所要求减免有关费用时,遭到了拒绝;泰山南路小学的困难学生也不能享受到应有的费用减免政策。职工不解地问:国家规定有用吗?另外还存在变相棚架的现象,就是在原来收费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免,其实与原收费一样。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职工的感情,也与国家的政策格格不入。

4、有虚假证件的现象。一些职工其实不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但是为了私利,自己制作了《再就业优惠证》、《低保证》和《特困职工证》,或借用他人的有效证件,骗取政策执行单位的信任,规避法律法规。

5、资金匮乏造成落实力度不够。有些优惠政策的落实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才能建立起长效机制。如在法援案件中,不能收取困难职工的任何费用,但办案成本是不可避免的,如交通费、出差费等。困难职工没有钱,律师更不会倒贴钱,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律师的主观能动性,也将影响司法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四、建议。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扶优惠政策是解决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实际问题的法律武器,为帮扶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展创造了政策空间和制度保障。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或借助会议、开办培训班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报道,让下岗职工、困难职工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依靠政策。

2、规范整合优惠政策。帮扶优惠政策是政府部门根据职能特点制定出台的,各自为政,管理比较混乱。应把各家的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汇总,整合政策资源后,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统一下文,明确责任,强化落实,才能达到帮扶困难职工活动的最佳效果。

3、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为了使帮扶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建议由政府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实行分组包干的办法,利用明查暗访的形式对全市帮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弄虚作假、棚架政策的行为坚决给与严肃查处。要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把贯彻帮扶优惠政策工作纳入到考核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年底进行总结考核。

4、提高执行政策水平。帮扶优惠政策直接关系到下岗、困难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加强对各政策执行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执行政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为下岗、困难职工提供优质服务、高效服务,让下岗、困难职工真正从中受益,尽快脱离贫困。

5、设立投诉热线电话。为了方便职工对违反政策规定行为的举报,加大协调、查处力度,各优惠政策制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投诉热线电话,或由政府指定某综合部门设立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对于所举报的违规行为,要责令相关单位限时解决,责任人给与严肃处理。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一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指基于结果导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流程、相对统一的指标及标准,对政府公共政策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性测量与分析的活动。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有利于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率、效益,有利于实现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不仅能总结经验教训和及时纠正政策失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还能对公共政策参与人员起到重要的间接监督作用,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一、我国政府公共政策评估实践和研究。

党的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xx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20xx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科学民主决策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执政和行政的基本理念,公共决策机制日趋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正逐步形成。重大项目上马前和重大决策出台前进行社会稳定与经济效益“双评估”的机制已在全国推广。四川、海南、贵州、广西、黑龙江、天津等地积极探索,取得可喜成效。四川省在实践中总结出五方面重大事项、五项重点评估内容、五步工作法、五种责任追究措施、五条监督渠道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五个五工程”科学评估体系。海南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三大矛盾突出领域:一是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的出台;二是重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三是其他重大事项。包括影响大、涉众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等。评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广东省政府颁布《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规定“政府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府规章的立法质量、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并提出评估意见”。总体看,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使政府部门公共决策水平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就政策评估的类型、标准、作用及影响政策绩效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但总体而言,相对于实践探索,我国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明显滞后,已有的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又多数停留在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评估主体、评估价值取向等方面,严格来说,是政策的执行力评估,与以“结果导向”和“公众满意度导向”为核心理念的绩效导向相距甚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且与已有实践相结合的公共政策评估方面的研究更加鲜见。

二、政府实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

客观来讲,公共政策的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政策及其绩效之间不一定是直接的对应关系,绩效一方面是一种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主观判断,所以绩效是既客观又主观的存在,是对比政策实际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判断,所以它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同时,政策绩效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之间、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之间也可能存在不一致,这些都增加了政策绩效评估的困难。但这些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不能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实际上,有很多因素恰恰说明进行政策绩效评估势在必行。

1.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的需要。

过去政府管理中计划占主导地位,对公共政策进行绩效评估的需求不迫切。提出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众作为服务受体,其意见和利益被摆在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政府管理和服务需要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公正,从而使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需求显化。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主要围绕政策目标规划与设定、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目标评审与修正、目标实施过程监控与分析、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绩效学习改进与提升等六方面内容,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全面、可行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机制和制度框架,其本身就是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的体现。

2.政府公共政策数量增加、干预范围扩大,风险增加。

作为公共产品的政策是国家的重要产出,随着公共服务的加强,政策产品总量不断增大,政策内容越来越细化,政策风险增加,政策的绩效评估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近年来,我国因公共政策不当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如20xx年8月份爆发的大连市民抗议px项目和各地大量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自焚事件,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有利于检验政策的绩效水平,及时纠正政策失误和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政府成本,回应公众诉求,提升政府形象,是进行政策调整、完善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

3.已有的评估实践处于探索阶段,亟须进一步规范。

目前已有的政策评估实践还处于起步和粗放阶段,虽然有了一定的探索,但评估制度还不规范,实施的随意性较大,评估指标、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缺乏规范性;重官意、轻民意,评估主体相对单一,专门的绩效评估部门、专家和民众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存在重评比轻改进现象,没有把评估与政府部门的持续改进结合起来;评估手段的量化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改进,使评估实现规范化、系统化。

4.公民参与意识与参政积极性增强。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建设正在加强,公民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各种行业性的利益团体迅速成长,政治权利所直接支配的范围日益缩小,民主、利益、自由、法治、平等理念不断强化。社会领域壮大与发展的趋势必然发生治理社会主体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的参政提供了便利。这就要求政府提高政策制定的参与程度,通过参与政策绩效评价、满意度的参评等多种方式了解政策执行效果,并最终影响政策制定。

5.技术条件的改善为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评估的技术条件,主要是指评估模型构造、评估标准设定、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设计、评估的技术路径等。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评估大都在定性基础上构建定量模型。我国与西方国情有别,不论是单一政策或综合政策,政策制订、执行及结果的衡量标准存在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但这并不是说不可以借鉴其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信息技术、统计技术、调研技术、监测技术等。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政策属性差异分类,建立有针对性及适用性政策评估的技术体系,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设立大量具有可比性、可测量性和可计算性的绩效指标。

三、国外公共政策评估的经验。

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策评估在世界各国中逐渐成为一种“成长工业”,成为监督政府公共开支、促进政策系统优化的系统工程。一些大学也纷纷建立了政策研究机构,提供研究数据,并为不断扩大的政策分析市场培养人才,关于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都已大体走向成熟。概括来看,其特点如下:

1.发达国家政府普遍推行了政策评估。

随着各国政府改革的推进,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韩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开展了公共政策评估等。其类型大体可分为综合政策评估和单项政策评估两种。

实行综合评估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英国和法国等。日本不仅对内阁和政府各部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而且对政府各部实施的政策评价进行再评价等。英国的政策评估将政府各部门的所有重大开支,以及政策在实施之前的各种建议,也纳入到评价范围。

实行单项政策评估的国家很多,几乎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实施了财政政策评估。美国、荷兰、加拿大、西班牙、德国、丹麦、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实行了环境政策评估。新加坡等国家实行了住房政策评估。还有许多国家在土地政策、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的评估方面作了探索。

2.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完备。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是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活动开展的组织载体,主要指评估主体与模式、评估机制与流程、评估结果应用等,涉及组织权、管理权与评价权。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功能的实现和发挥。发达国家的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在评价组织上体现了如下特点:

组建专门的政策评估主管部门,总领政策绩效评估全局。美国的“国家绩效评议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政府的政策制定框架和政策绩效进行评价。法国的全国评价委员会,领导跨部门的评价工作。韩国除了专门的政策评价委员会,还有直属于国务的政策协调办公室,以及在政府内部专门设立的政策分析与评价局。日本的行政评价局,负责对内阁和政府部门的各项政策实施全面深入的绩效评价,同时对政府部门已实施的政策评价实施再评价。有一个专门进行政策评估的主管部门,能增强政策评估的组织保障,从而避免政策评估成为政府部门运动式或阶段式的活动,使政策绩效评估工作趋于连续,并使评估的权威性得到保障。

政策绩效评估活动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在发达国家,政策评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职业活动。政策绩效评估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素质要求很高。美国的政府和许多大学的政策研究机构,培训了一大批职业政策分析人员。法国政策评价从业人员的选择极其严格规范,必须接受资格认定,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要在专门的政策评价培训学校受训,接受严格的考核后才能成为正式的评价师。从业人员的高素质使政策评价的能力和水平日益提升,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评价主体的参与多元化,注重保障民意的表达。发达国家的政策评估活动中,参与者除了纯官方的政府部门外,其余有半官方组织(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如美国兰德公司、韩国的公共行政研究所等)、完全独立的民间组织(如美国布鲁金斯学院等)。在政策评估的过程中,除了专业政策评估从业人员外,会积极吸纳民间人士的参与,使政策评估不再局限于精英阶层,公众意志得到充分表达和尊重。法国的大区委员会由公务员、民选议员和评价专家组成。日本的政策评估和独立行政机构评价委员会,从全国专家学者和名望较高的人中选出5000名作为委员。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使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了政策评价活动中来,民众政策参与的扩大,使公众的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提升了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内容全面。

在实行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国家,其评价内容一般既包括政策结果评价也包括政策过程或政策能力评价。如韩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通过了《政策评估框架法案》和《政府业务评价基本法》等法案,规定评价内容包括了政策结果评价、政策实施能力评价、公民或客户对政府提供的服务和政策实施的满意度的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三个方面的评估主体及所侧重的方面各有不同。

政策结果评估主要是对政府机关及其代理机构所实施的政策进行绩效评估,强调通过评估来不断完善公共政策的制定,提高政府系统的服务效果。其做法主要是在办公室的协助下由政策评价者实施,政策评价者都来自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价委员会,他们根据国家事务评价和协调规则制定评价的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并对政策进行评价。

政策实施能力的评价主要关注政府机构实际执行政策的能力。评价主要由办公室官员来实施,他们包括了政府绩效评价单位的成员,并对其执行政策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有政策协调办公室人员和政策评价者出席的联合会议上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公民满意度的调查由民间人士主导,体现公众对政府公共政策的主观感受,保障国民的公共利益表达,督促政府官员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整改,实现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公正化和科学化。同时,韩国的政策评价委员会中仅有一位只挂职而并不履行评价的国务调整室室长是政府官员,其余皆为民间专家,表明他们对民间评估力量的重视和信任。

4.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技术精细。

政策绩效的评估技术体系,主要是指评估标准设定、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设计、评估模型的构造、评估的技术路径等。目前西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大都体现了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为手段、十分注重细化指标设计的特征。如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指导下,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政策的质量、经济、效率、效果等绩效标准。法国国家审计学院为政府设计了40大使命,使命下面又细分不同计划,每个计划设5个目标,每个目标又设有2—3个具体指标,并明确具体任务的承担人。各部门在做政策绩效评价时,只需根据评价需求,在众多的目标中选择几个做,接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和检查。法国的公共政策评价方式因政府行政级别不同而有区分。中央公共政策,由国家级的评价机构组织实施;大区公共政策,一般采用大区自己的集体评价机构,如大区评价委员会;省级政策,省政府下设评价处;中小城市,一般界定为5万人以上,则设评价专员。

在已开展的政策评估中,日本政府部门多采用pdca的评价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planning)——执行(do:implementation)——检查(check:evaluation)——行动(act:reflectedinplanning),取代传统的计划——做——看(plan—do—see)和计划——操作——评价(plan—operation—evaluation)等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pdca有两个主要优点:一是评价广泛应用在了管理的每个环节。二是评价结果能及时得到反馈,并充分应用于下一阶段政策的制定。pdca模式能及时发现项目、政策在设计和实施上的问题,对不合理或不恰当的项目、政策进行及时整改,并最终完善政策机构。资料显示,日本20xx—20xx财年,各部门共有241个公共建设项目因政策评价结果而被推迟或取消,涉及金额约4.1万亿日元(约3300亿人民币)。20xx财年各部门评价的389项政策中,有163项(占42%)在当年得到了修订或改进。

5.政策绩效评估有具体的法律规章作为保障。

发达国家的政策评价工作十分重视程序化,对政策评价工作的步骤一般都有明文规定,细化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流程有力推进了政策执行。如法国的《研究政策与技术开发的评估》、日本的《政策评估法》、英国的《政策评估绿皮书》等都为政策评估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国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立法较早,法律条文也更加细化。1985年,法国政府颁布《研究政策与技术开发的评估》,对科技评价做出明确规定,其中指出:“法国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计划需根据各自的指标受到评价,在计划实施之前,评价的指标和方法都要确定,公共研究机构必须定期按照评价的程序实施绩效评价。”1989年成立的法国国家研究评价委员会,要受到16个法律条款的约束,其机构职能、人员组成、评价费用乃至出差旅费都有明文规定。

日本政府20xx年通过了《关于政策评价的标准方针》,政策评价的客体、评价主体、评价视角和评价方式都有具体规定。同年还发布的《政策评价基本方针》,拉开了日本政府政策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的序幕。20xx年发布实施《关于行政机关实施政策评价的法律》(文献一般简称为《政策评价法》),对政策评价的目的和宗旨、范围和范畴、原则、评价主体、评价流程、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应用作了明确规定。

在实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时,为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法律通常赋予评价机构一些特定权力。如法国规定,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外,评价机构能接触所有被评价相关单位的资料,对任何地方进行检查。如评价人认为有必要,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形成有价值的报告。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如有异议,可以阐述其自身观点,由评价人员进行权衡。但评价报告一经确定,被评价者必须无条件服从,根据报告建议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四、我国实施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研究,条件成熟时设立专门负责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机构。

政策评估是政府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工具。科学化、制度化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不仅反映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效果,而且决定和影响整个政府的效能。目前,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公共政策的数量日益增加,干预规模日益扩大,政策实施的各种风险增加,社会对政策效果的要求和预期也日益提高,如何加强应对,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尽管已有一些社会中介组织和高校的研究人员在做相关评估工作,但这并不能替代政府自身的主导性研究。

2.以重点领域的公共政策评估为切入点,逐步扩大政策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纳入公共政策制定的议事日程,也不是所有的公共政策问题都需要同步进行评估。我们认为,可以先对那些事关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影响并亟待解决的、具有优先性的公共政策进行系统化的评估研究,如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调节收入差距政策、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治理贪污腐败政策、治安整顿政策、婚姻政策等,并逐步扩大到政策过程、政策能力的评估研究。

3.完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组织体系。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主体要进一步规范,使参与评估的机构、组织、公众在资格、条件等方面有章可循。一是国家机关专门绩效评估机构要由国家和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组织原则,按法定程序建立。二是中介机构性质的专门绩效评估机构要依据各类社会组织、教学研究机构的章程,经申请批准而设立。三是公民个人作为公共政策的对象和公共服务的消费者,要明确其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责任、采集政府绩效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同时,对这三种评估主体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也需要有统筹考虑。

4.探索构建科学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指标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系统与简便相结合。评估指标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抓住关键,工作方式方法既要综合配套,又要简便易行。二是能力指标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把结果作为绩效评估的目标,把决策过程和能力作为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三是客观评价与满意度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客观上“做出了什么”和主观感受上“做得怎么样”,在注重客观评价的同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增强满意度评价的科学合理性,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全面、可行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和制度框架。我国地区差异较大,要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市情等,从有利于改进组织管理、改造业务流程、关注绩效结果三个方面入手,以职能为依据,以各级政府中心工作为导向,构建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各级政府重大决策的评价力度,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有针对性的评价,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开展前瞻性和导向性的评价。

5.加快建设公共政策绩效信息平台。

加快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技术平台建设,完善数据采集、反馈、分析和改进机制。一是开发“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优化数据采集及反馈功能,被评对象报送各项指标的结果信息,经系统采集处理后反馈被评估单位,以促进被评估单位改进工作。二是建设公共政策绩效管理信息库。分类收集各单位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意见和建议、问题和不足、改进措施,加强交流反馈、跟踪处理和统计分析,使之成为绩效管理工作的“电子智库”。三是实行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状况分析。充分利用实时评估和信息库数据,每半年对公共政策绩效的总体状况、实际效果和落后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改进绩效提供依据。

6.加强运用评估结果。

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结果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可借鉴韩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公布,同时在政策评估者、政府机构和代理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联合会议上报告给和总统的做法,以及日本总务省和政府各部门每年除向国会提交年度政策评价报告书外,还将报告书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做法。建立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结果内部通报制度,将政策绩效分析报告以简报等形式印发各单位,互相借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定期向政府报告。

7.突出公众满意导向。

完善满意度评估机制,突出公众满意导向。除涉及隐私、产权、国家和商业秘密外,把政策评估结论公示于互联网上,同时注明资料来源、模型假设、方法采用、数据分析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让社会能够清楚地理解政策分析的过程和结论。要充分听取和收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开展常态化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如20xx年中秋国庆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群众议论很多,建议有关部门就“好事办得怎么样”进行政策评价,将决策始末、执行过程等做出认真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还政府一个公道,而且让社会了解今后该项政策会怎样改进。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二

省分行工作会议之后,xx分行迅速召开党委会、行务会和机关员工大会,在认真学习全面传达省分行季末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对的各项工作行了再部署、再动员,再安排,并结合我行实际讨论研究制订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农行分行长会议精神意见》,并于当夜将《意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迅速传达到各县(区)支行。为了切实将《意见》贯彻落实到各部门、各网点和每位员工,2月16日,市分行党委班子成员率领市分行机关各部室经理、副经理及业务骨干共32人组成的工作组分头深入各县支行、各营业网点督促指导工作抓落实。工作组下乡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重点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督促各县支行开好民主生活会。三是督促抓好部门自律监管工作。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总体要求针对我行目前存在的有效贷款营销乏力,资金运用不足、行际之间项目之间进度差异较大、以及基础管理薄弱,内部监控不到位等问题,市分行党委在研究部署全年重点工作时特别强调指出:全行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盲目乐观思想,“走出镇江看开源”,既要正确对待我行自身阶段性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系统内兄弟行存在的巨大差距,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更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为了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加快全行有效发展,市分行党委对全年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要切实以“赶超计划、提升排名、抢占份额、增加效益”为目标,牢牢把握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的有利时机,再鼓干劲,奋力拼搏,全面掀起“五抓、四收、一拓展”工作的新高潮,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行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清查与清降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清查与清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三要突出重点抓营销,努力提高资金运用效益。要抓紧做好已审批贷款限定性条款的落实工作,力争开江电站10亿元和江华公司统一授信下的3亿元首笔贷款尽早投放到位;要积极争取协调已上报贷款项目的审批工作,力争镇江区医院、市一中、开平县医院、浙苏县医院、绿湖大华公司、滨江县城信公司等3亿元贷款投放到位;要千方百计抓好浙苏、皖南二矿、成兴草业有限公司、宏达公司重点客户贷款的前期调查论证及推荐上报工作,为今年及今后的贷款营销打好基础;要加大对个人信贷业务的营销力度,突出加大对小额质押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铺抵押贷款、工资履约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的营销力度,全面培植和发展一大批经营和收入相对稳定的个人客户群体,特别是个人贷款余额下降较多的行,必须加大营销力度,确保年初余额。四要狠抓表外利息清收和中间业务收入,努力提高盈利能力。首先,要加大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的清收力度,对所有欠息抓紧进行全面分析清理,重新分解靠实相关部门及岗位的收息任务及责任,在确保正常贷款利息及当年新增表内利息足额收回的前提下,切实在清收表外挂账利息上挖掘潜力。其次,坚持以开展“银行卡质量效益年”活动和“保险代理业务集中营销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对银行卡、保险代理、基金销售等业务的营销力度,确保年度计划全面超额完成。要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大力拓展代收水电费、学杂费、代理税费和电信、移动话费等各类代理业务,努力提高收益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农发行、建行、石油公司、养路费征稽站等客户的合作,认真做好已开办业务的代理工作,确保全年中间业务收入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再次,要严格加强费用管理,在确保个人费用和正常开门营业费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会议费、差旅费和系统内招待费用,努力减少成本支出。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三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近期,我们对4年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户进行座谈,听取农民和购机户的反映和意见,他们普遍认为“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实在事”。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确实深得民心,收效较好,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继续实施下去。同时,执行中的一些工作细节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并进一步改进,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四两拨千斤”的巨大带动作用,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更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探索。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4年来,xx县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xx万元(中央、省资金xxxx万元,市累加资金xx万元,县资金xx万元),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经过我们严格审核,规范操作,确定了xx户农民享受这批补贴资金,由此带动农户投资xx万元,(其中50马力以上拖拉机60台,10马力手扶拖拉机150台、旋耕机45台、深耕犁14台、免耕播种机9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5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38台,花生覆膜播种机1台),补贴机具作业收入321万元,4年来,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全面杜绝弄虚作假现象,xx县农机局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关于“八不准、四严禁”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落实的领导,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组织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建档、喷号等工作,认真核对购机手续,做到购机户姓名与所购机型相统一,确保了补贴机具发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xx县20xx年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xx万元,机具补贴价格由去年的20%增加到今年的30%,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是20xx年度补贴重点。主要解决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我们印发了5000份宣传资料,在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对购机户进行了摸底,由于宣传到位,方法得当,农民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出乎意料,在短短的6天就完成了任务,尽管补贴资金比往年都多,但还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对于后来报名的农民,由于补贴资金已用完,只有等到明年争取。今年,徐家楼村农民宋西华在交了xx万元后,高高兴兴地将总价xx万元的一台天拖8202大型拖拉机、一台国丰二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机、一台郓农产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买回了家。他高兴地说:“感谢国家、感谢政府、谢谢农机局,有了农机补贴,我们农民才能买到这么便宜的农机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是太好了,让我买这套机具省了近4万元。

今年秋季,我要参加农机局组织的秋季跨区作业,争取2至3年时间把成本赚回来。”据调查,去年金庄镇三角湾村农民郭中东购买了一台天拖8002型拖拉机配玉米收获机、深耕犁和旋耕机,一个秋季作业获得了1.8万元的纯收入,预计今年最高可达2万多元。当通过购机补贴使大型农业机械增加以后,其他没有买农机、没享受到农机补贴的农户也间接的享受了农机购机补贴的实惠。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欲购机但苦于没钱的农民借助农机补贴政策的东风满足了心愿,充分体现了国家关心和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些机具的购置大大的促进了我县农机具数量的增加,在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泗水县农机化装备水平,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淘汰了落后的耕作方式,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先进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区在逐步扩大,即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又解决了让各级政府头疼的焚烧问题,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据我们调查:

一是农机作业技术性较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安全要求严格,没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很难经营。

二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打工环境的改善,农民致富的路子宽了,很多农民到城市打工不用筹措资金就能有所收入。因此,国家实施农机购机补贴,降低了农机经营风险,减轻了农民筹措资金的困难,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有效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非常拥护,报名时,农民购机一直络绎不绝,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和推动力量。对于调动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县农机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4年来,认真贯彻落实购置补贴政策,各项操作规范透明,真正做到了支农惠农,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是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机具售价偏高。

一般地,补贴机具销售价和市场上的零售价差不多,市场上零售价中包含了工商管理、质检、仓储、维护管理、场地等费用,而供货企业把机具从生产厂家直接运到购机者手中,不存在上述费用,且为订单货,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不存在货物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但其销售价却比市场零售价还高。

2、机具使用中问题多。

一是由于绝大部分机手是第一次接触和使用新型机具,存在着操作不熟练,调整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

二是部分机具产品质量欠佳,售后服务跟不上,零部件供应不到位,由于机械数量少,个别部件损坏后,市场上买不到,致使农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厂家发货需要等很长时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

3、售后尚缺乏有效跟踪服务。

一是补贴机具生产供货企业的产品、经营、服务的品牌意识普遍差,缺乏战略性市场思维。有些企业抢占补贴机具份额踊跃,售后服务意识淡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使供货商和购机户之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机具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部分供货商的供货时间较长,随货同行没有发票,购机户不能及时办理报户手续。

三是供货企业重数量轻质量,按订单送货,购机户没有挑选的余地。在补贴实施过程中,供货企业一再要求多介绍、订购他们的产品,但对质量保证方面却不那么热情、认真,造成补贴机具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有些机具轮胎质量不过关,胎体布满裂纹;刹车橡胶管老化断裂;个别喇叭按钮锈死失灵;个别厂家的产品出厂前就没有试机(润滑油箱里没油),机油压力表、水温表不显示等等。按订单送货,供货企业不会多拉一台,购机户没有挑选余地,只能被动接受,农民有意见,后来虽然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对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补贴机械缺乏顾大兼小。

泗水县经济规模小、地块小,经济条件、农民购买能力差,对于玉米联合收获机,由于受种植模式的影响,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不高。缺少一些中小型适用机械,受补贴机具种类和补贴资金的限制,影响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在补贴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区域特色的实际,进一步拓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使小农机也发挥出大作用。

5、农业机械自主创新和技术更新步伐过于缓慢。

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给农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部分农机企业产品自主创新和技术更新步伐过于缓慢,致使补贴中大型复式作业机械,尤其是高科技、高效能机械还是缺乏。部分机械关键技术研发进展过缓,其适应性、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不太符合农艺要求。如田园管理机、沼气出渣机、经济作物(花生、地瓜、土豆、大蒜、黄姜等)的机械化收获机至今无定型过关机械,此外,有关部门缺乏对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的有效支持,使农民听不见,看不到。再是,虽然补贴资金力度逐年加大,但现有补贴资金规模仍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6、补贴比例偏低,致使农民购买能力低,又由于山区丘陵地区好多地方没有机耕道,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操作使用,由于今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补贴机具价格随之上涨。经销商按规定的补贴价调不到货,影响了购机补贴进程。

7、承担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机管理部门需做大量宣传、推广、培训、演示工作,由于办公经费不足,没能够拿出充足的力量开展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8、新型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看不到样机,选购机具摸着石头过河。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商品的广告词连小孩都能倒背如流,而农业机械产品的广告宣传在大众媒体上难得一见,这就使得许多想购机的农户不知道都有哪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更不知这些农业机械的性能是否适应当地农业生产要求,享受补贴购机前,对所购机具心底还没个数,有的送货产品的价格、型号、样式、功能与材料上宣传的不一样,造成有的购机户要求退货。

9、农民对使用农机的成本加大有顾虑,柴油补贴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机户手中。

希望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时间尽量提前,不能影响了农民春耕备播,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应早安排、早落实,利于农民及早得到购机补贴信息,便于筹集配套资金。另外农民迫切希望“三秋”前有一次补贴,以便“三秋”生产。

2、加大补贴额度和资金数量。

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机械价格高的实际,应加大补贴额度和资金数量,中央、省补贴额度争取提高到40%——50%,若补贴额度低,机械价格上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会下降,另外,由于补贴资金少,有的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享受不了补贴。

3、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要体现贫困山区的个性。

要符合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原则性中要有充分的灵活性,不能铁板一块,也就是要反映贫困县山区的个性。贫困山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要有多样化、小型化、灵活性、经济性的特点。多样化就是补贴机具不能仅局限于补贴拖拉机、收获机等产品,补贴机具要涵盖农用柴油机、汽油机等动力机械,抽水机、滴灌机、微灌机、喷灌机等排灌和节水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园艺等设施农业机械,提高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小型化、灵活型就是贫困山区补贴的农机具要以中小型为主,而不仅局限于大中型农业机械。山区山高路陡,溪谷纵横,耕地面积不大,只适合于中小型灵活高效的农机作业。经济性就是补贴农机的价格范围要确定以补贴价格在几千元的农机为主,这符合贫困山区农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低价位农机的普及,必将极大提高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了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补贴金额应当根据泗水县的山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该县经济规模、经济条件、农民购买能力差,因此,适当补贴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复合式小型机械,如经济作物(花生、地瓜、土豆、大蒜、黄姜等)收获机械等。

4、理顺农机用油的补贴程序和范围。

农机用油补贴应重点倾斜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型农机具,兼顾中小型机械用油,制定优惠政策,以充分发挥其效能,飞涨的燃油价格造成农机作业利润低,加重了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成本回收周期相对较长,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农机用油补贴应有农机管理部门按所属机械保有量,按标准核定发放,正在实行的按农民的地亩多少直补柴油的方法不当,不利于农机的推广应用,真正的农机手享受不到油补的政策,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受挫。

5、企业按标准生产。

进入补贴目录的各生产企业,不要认为是补贴产品,已享受政府补贴了,就偷工减料,不按标准生产,或者将一些原配的零部件改为选配装置,一农民去企业提货,机手问车间生产的技术工人,怎么不装这,不配那,这位工人说:“你已经享受政府农机购置补贴了,还想什么都给你装上。”我们认为农机装备不完整也是重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工人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

6、加大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农机行业是个弱势行业,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机行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要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宣传自己的先进适用产品。

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农机宣传“绿色通道”,使农机产品在各个大众媒体上的广告宣传费用减半或免收。

三是农机推广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让农民群众了解、认识和使用农业机械。

7、适当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

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请新闻媒体宣传和公示,印发补贴合同等,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农机管理部门的开支。在实行部门预算,经费包干的情况下,要按程序按要求做好工作,又没有可靠的工作经费,将会使项目操作单位处于为难境地,从而最终影响工作开展。为保证工作质量,建议在项目经费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项目操作管理。

8、补贴目录价格应实行最高限价。

若取消最高限价,价格随意变动,与购机户签定的合同怎么办?因为合同是不能随便更改的,企业在受到原材料涨价和交易成本增加双重压力的情况下,会水涨船高,提高农机产品的销售价格,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应把原材料涨价和交易成本增加的费用让政府承担,提高补贴额度和数量,减少农民的支出,让利于农民。

9、增加供货企业的数量及监管力度。

补贴机具不能按时到位,售后服务跟不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供货企业偏少,行不成竟争,部分供货企业因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致使补贴机具不能按时到位,售后服务跟不上;另一方面是供货企业敬业精神欠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不强。建议增加供货企业的数量,并制定农机购置补贴供货企业奖惩制度,对于发生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供货企业,建议取消当年或永久供货资格:一般性投诉3次以上,一般性违规3次以上,重大违规1次以上,未开展培训和售后服务3次以上的事件。

同时,对于严格执行有关程序、规定,有让利于购机户之善举的,认真开展售前咨询、售中培训和售后服务,用户抽查满意率达到100%的,售后服务网络比较完善,与农机推广部门、维修企业有良好联营合作关系,服务面大,效率高、效果好的供货企业,推荐为全省供货优秀企业,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某些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配合质监、工商和农机投诉部门逐步建立制约监督机制,督促生产厂家生产质优价廉性能优越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四

19、20日,党政工作部利用两天时间,对各单位传达贯彻公司职代会精神和公司上产量动员会会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1.2月19日下午动员会后,很多单位当天即召开了班子会或工长、室主任会,传达公司职代会和增产会的精神,讨论、布置增产期间的'工作安排,并采取办法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职工。如201等车间在17、18日就对职工进行了提前吹风;206车间在20日将整理的“动员材料”由车间领导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动员;204车间每个车间领导负责一个工段,由班子成员亲自进行宣传。

2.各单位充分利用班前会、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如213、201、202、205等车间分别采取形式新颖的“两会”、增产宣传板报和大字块大造声势;202、203、204、206、210等车间将结合公司形势开展劳动竞赛和质量竞赛;213车间每个工段都上交了上产量保证书;205车间实行了上产量的质量责任状等。

3.各单位都针对上产量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准备工作。如201、202、203、207等单位将适当调整班次,个别关键工序实行24小时工作制,并要求工段长现场解决问题,各业务室密切配合生产;所有车间都加强了设备和技安管理;201车间要求干部晚上尽量都进厂,202、204、210、211等车间每天配备一名值班干部;锻铸厂联系延风至4:00;201、203、213等车间在动员会前就提前做了增产准备。

4.各单位都能结合实际关心职工生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如213等车间为职工配备了暖水瓶等;203等车间打算在上产量期间给职工供应盒饭等。

5.各业务部门也都做好了上产量的配合准备工作。如制造工程部加强现场协调和技安工作;生准部加强了设备管理工作;供配部加强了与配套厂家的沟通,保证配套件供应;质保部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树立形象工程;党政部做好烧水热饭、通勤、入托等后勤保障工作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劳动竞赛)等。

二、上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绝大多数车间都表示没什么困难,有困难也可以自己克服,如上产量期间碰到什么困难再和党政部沟通。

2.203车间建议公司能否给生产紧张单位适当投入部分资金。如由公司给解决一部分盒饭(去年上产量期间公司曾在大食堂给订了一部分)。

3.212车间反映设备备件少,能否同意购一部分备件。如无心磨备件缺乏,一旦设备出现大故障,难以保证产量。

4.213车间反映部分小区没有路灯,在长时间上产量的情况下,职工夜班下班较晚。希望公司能够帮助协调解决。

三、职工思想动态。

1.因为公司近两年来有过多次上产量的经验。绝大多数单位的职工都有上产量的心理准备。多数职工对上产量感到振奋。

2.部分职工担心增产计件奖金再下调、增产不增收;部分职工反映经济责任制中有产量下限下调奖金系数的措施,但没有上调系数的产量上限。

3.部分职工担心现在市场看好,6月份以后产量是否会滑坡。

4.涉及到产品结构调整的几个单位:202、203车间职工思想较稳定,职工主要关心去向、今后的身份、待遇等,并表示了对实业公司管理水平的担心,多数都想留下来;211车间流传要成立变速器分厂、6月份进气管线要调整的传言,因方向不明了,职工思想波动较大,工人对个人出路很关心;212车间干部、职工思想波动最大(已另有报告呈报)。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五

××镇地处永胜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镇辖胜利、灵源、文化、凤鸣、南华、凉水、西南街、东北街8个居委会和兴营、中和、大厂、黎明4个村委会,全镇有农业人口10328户,38693人。

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监督检查。按照市、县支农惠农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切实增强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减轻农民负担和惠及农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支农惠农资金基本情况。

(一)发放种粮农民补贴资金元,受益农户9791户;

(二)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资金元,受益农户9791户;

(三)发放粮种元。

(四)发放20xx年退耕还林款1086504元。

(五)办理家电下乡补贴1090台(件),发放补贴资金元,办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94辆,发放补贴资金元。

(六)安居工程配套支出45万元,按每户5000元标准补助,全镇补助90户。

(七)发放抚恤金万元,临时救济款万元,发放农村低保846人,发放资金万元,社保补贴682人。

(八)发放农村独生子女教育奖学金资金万元。

(九)争取现代烟草农业、黎明易地扶贫开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利灌渠、道路硬化等项目资金万元。

(十)教育基础设施投入510万元。

二、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传统农业稳步发展。

20xx年,全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3622亩,产量达14030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963亩,总产量吨,玉米总产量3708吨。全镇大小牲畜存栏57297(匹、只),肉、奶、蛋总产量3188吨,畜牧业总产值3855万元。

(二)狠抓烤烟产业,促进烤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镇被列为省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实现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要求,以“稳定规模、改善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烤烟工作会议精神,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突破口,以扎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双控”政策,实现八个100:100基础设施配套,100工场化育苗,100机械化作业,100密集式集约化烘烤,100专业化植保,100建立非烟物质控制体系,100确保四项技术落实到位,100施用高温腐熟农家肥的工作目标。20xx年,全镇烤烟面积落实涉及8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389户,种植面积7317亩(地烟1917亩,田烟5400亩),(其中中和核心区亩,户均种烟亩;兴营核心示范区亩,户均种烟亩)。全镇种烟户户均种烟面积达亩。烤烟收购工作于10月28日结束,共收购烟叶担,超任务完成担,中上等烟叶达担,支付烟农元。其中丰产烟叶担,支付烟农交烟款元,任务指标中上等烟叶均价元/公斤,平均亩产值元,单产达169公斤同比增加28公斤,增长。烟叶收购指标、上等烟叶比例、烟农收入、财政税收、户均收入、均价等六大指标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示范区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各个生产环节的同时,突出商品化育苗、机耕、集中连片、规范化移栽、病虫害统防统治、集中烘烤等各项措施,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真正做到烤烟产业得到发展、农民收入的到增加,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三)后续产业发展势头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截止到20xx年底,全镇已成片种植蓝桉36994亩,实现总产值万元,。桉树产业在××镇逐渐成为除烤烟产业以外的又一项重要产业。同时按照“一村一品一业”的思路,积极培育蔬菜、经济林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20xx年,全镇共种植冬早蔬菜1365亩,经济林果3927亩,中药材250亩,为促进农民增收,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转移输出劳动力1267人,劳务输出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入资金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县财政协调资金万元,社会捐资和群众投工投劳折资万元。实施了长2公里,宽米的新修道路及硬化工程;新建文化活动中心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含文化长廊、公厕),活动场所550平方米;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03亩,积极组织引导建立了新农村农民烤烟种植协会。

(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经济增长。

20xx年,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的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争取到现代烟草农业、黎明易地扶贫开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利灌渠、道路硬化等项目资金万元。新建和维修水沟共公里,解决和改善了1600亩耕地的灌溉条件,受益人口3500人;投资45万元实施了仙人河人饮项目;投资21万元实施土官坪人饮项目;硬化村组道路公里;新建烤房80座,改造三面光水沟公里;以上项目资金的投入,极大的改善了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条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为××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扶贫开发全面推进。

20xx年,我镇实施了黎明罗降地的易地搬迁安置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274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或自筹74万元,易地搬迁80户400人。项目包括安居工程、公路建设、农田开垦、引水干渠、人畜饮水、输电线路、卫生室、节柴灶和广播电视共九项工程。该项目于20xx年3月中旬启动,镇人民政府认真加强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的管理,确保按质按量完成了项目工程,项目工程于今年4月通过验收。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完成了《××镇20xx度第二批省级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目前,黎明村大湾子、耍腊叉两个村小组省级整村推进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3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万元;项目内容包括公路建设,通电工程,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目前项目工程正有序推进。

(七)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

20xx年,在中和、兴营、南华、胜利等居(村)委会进行土地流转1109亩,其中烤烟连片种植150亩,烤烟育苗基地50亩,苗圃基地200亩,花卉、养殖等其他产业550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业主和经营者的双赢,促进了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推动了现代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的规范应用,节约了市场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值。

三、加强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对于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要求进行管理,实行法人代表“一支笔”审批报销制度。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专设帐户,专人负责,坚持专款专用,杜绝了将资金挪作他用、浪费,强化了财务审计和监督,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审批程序进行。对于中央下拨的支农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发放,杜绝了人为滞留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按照统一支付和统一管理的原则,由各居(村)上报应补助户数和面积,经农经、民政、计生等部门审核确认,制定兑现方案,并提交镇长办公会通过后,经公开通报、公示确认无误后,由财政统一将资金直接打人到农民“一折通”存折账户。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有了新内容和新变化,落实各项政策、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任务仍很艰巨,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直接影响了支农惠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虽然公益性筹资符合有关规定,没有超标,但由于个别项目一次性投入过大,建设资金尚有部分缺口,需要上级部门在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中给予扶持解决。

五、20xx年工作打算。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对照新形势,把握新要求,采取新措施,超前谋划,创新思路,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做好20xx年的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对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的认识。继续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执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杜绝重大案(事)件的发生。

二是继续落实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把减轻农民负担和惠及农民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通过加强监管、推动改革、健全法制、促进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减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

三是积极探索治本措施,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体制上、源头上逐步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隐患,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稳定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六

根据县政府紧急通知精神,我局及有关责任单位全面开展了民生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自查工作,努力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深入学习国务院《意见》,领会精神实质。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我县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研学,深入学习研究《意见》,统一思想认识迅速贯彻落实,《意见》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上升为养老服务业,扩大了养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把养老服务业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努力使其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转型的重要力量,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最新认识和定位。《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在发展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政府要摒弃过去直管直办、大包大揽的做法,其主要职责是保障基本、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培育市场、加强监管。在机构养老中,政府主要承担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托底供养城乡“三无”老人、孤老优抚对象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着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机构,重点发展家庭托老所、社区养老院等小型养老机构,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政府主要承担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打造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提供多样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县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全面建立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我县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构建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1.对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大投入。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民政、体育部门要列支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给予相应配套。

2.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扶持。对按标准建设、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实行与公办养老机构同等的待遇,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贴。用房自建且建成投入使用的,由县财政按建设规模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300张(含)床位以上的按20xx元/床位予以补贴,300张床位以下、50张(含)床位以上的按1000元/床位予以补贴;用房属租用且租用期5年以上的,按核定床位数分5年每年给予100元/床位的租赁补贴。对已开业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入住老人实际占有床位数,由县财政每年给予600元/床位的运营补贴。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安置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的,县财政按上述对象的供养标准将费用直接转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与自费养老最低标准相比的不足部分,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3.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给予补助。县财政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县里实行“以奖代补”,县财政一次性给予3-5万元的建设补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年正常开放260天以上的,由县财政每年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运营补助。县财政对以下本地居家重点老年人对象:即“三无”、“五保”、高龄、独居中的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75周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低保对象、持有特困残疾证和特困职工证的特困老年人,发给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政府给予购买补贴,老年人凭券选择居家养老中心(站)内明码标价的服务项目。

4.对养老服务机构相关税费予以减免。经民政、财税部门审批认定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国家、省政策规定可以减免的税费全部减免;暂免征收自用房产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免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建筑行业上级管理费、白蚁防治费、房屋产权登记费、卫生质量检验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建筑施工超标噪音排污费、各类行政性执照费、城市煤气和供水的增容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新型墙体专项资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地方教育附加、防洪保安资金、价格调节基金等规费。用电、用水、用气按民用价格缴费,减半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有线电视初装费减半,收视维护费按居民收费标准收取。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个人所得税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5.对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提供保障。将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纳入常规的各级政府用地计划。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对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用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优先保障,并可予以行政划拨或者利用存量用地办理划转手续;采用有偿方式协议出让供地的,协议出让价按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拆迁)补偿费以及按国家规定应缴纳的有关税费之和或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30%予以优惠;同一宗地块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的,应采用招拍挂公开出让的方式供地。对社会福利设施用地,免收土地权属调查费。规划部门应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规划。对纳入建设规划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优先审批。乡镇、居(村)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使用集体土地。鼓励社会力量将闲置厂房、学校、民用等设施改(扩)建成民办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新建住宅小区要按规定配备养老服务用房,居住小区配建的社区管理用房可作养老服务用房调配使用。

6.建设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在各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安排1-2个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水平,全面落实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待遇,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稳定。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推进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制度,加强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业务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力争在5年内全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三)做好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工作。

县政府《实施意见》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任务分解为5项,并明确我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具体任务内容、负责单位和时间进度。

(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截至20xx年12月底,全县城乡养老机构已达29个,养老床位总数1196张,已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拥有日间照料床位46张,成立老年协会303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约16张,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社会福利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积极保障公益养老、健康服务业用地的选址供地,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全县累计筹集资金2.1亿元(包括中央、省级福彩公益金和县级民政结余资金等),新、改、扩建项目13个等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一期、二期工程项目),全县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基本上实现了自愿条件下的集中供养,供养条件明显改善,供养水平大幅提高。部分民资充分利用富余的场地、人力、服务经验等资源开门办院,对周边社区老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日托服务,充分发挥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幅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我县建设了梅林镇光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吉埠镇吉埠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吉埠镇建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配餐送餐、卫生保洁、医疗保健等服务,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县城光彩社区居委会接纳街社区及社会上的老年人组建了舞蹈队、老年合唱团、高翘队等近100位老人的日间托老任务。

2.落实敬老院人员编制、经费规定,规范敬老院管理。为解决农村敬老院院管理人员不足问题,20xx年11月我县通过“以钱养事”的方式公开招聘乡镇敬老院管理人员,招聘了9个乡镇敬老院院长、7个乡镇敬老院会计,充实到敬老院管理队伍,改变敬老院管理队伍人员少、结构老的现状。顺利完成了南塘镇清溪院与南塘光荣院、吉埠镇建节院与吉埠光荣院的合并工作。服务经费按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每人每月2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大幅提高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工资标准由原来的院长600元、其他人员500元提高到1700元和1500元,加上省级福利机构人员工资补贴,院长待遇每月达20xx元,其他人员达到1800元。

3.完善养老保障措施落实。对高龄老人发放补贴。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龄老人补贴增长机制,从20xx年1月1日起,对全县高龄老人补贴进行扩面提标,补贴对象由原来的年龄85周岁以上扩大到80周岁以上,对持有本地户口年满80至84周岁、85至89周岁、90至94周岁、95至99周岁、10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发给不低于50元、100元、200元、300元、1000元的补贴。补补贴人数多人,补贴资金万元;为70周岁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县财政投入保险费29.53万元。

二、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落实情况。

1、规范管理,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始终坚持动态管理,严格执行低保申报程序,坚持“三级审查、三榜公示、三级评议”制度,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截止5月,我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户、人,发放低保金万元,人均补差水平达到270.1元;农村低保对象户、人,发放低保金万元,人均补差水平达到145元。

2、稳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实现有序开展。按照“严格救助原则、严格对象界定、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救助办法、灵活救助比例”的办法和“注重大病救助、降低小病救助门槛,倾斜低保边缘群体”的总体思路,着力完善各项救助制度,将解决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的医疗难作为重点,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标准,分层次实施救助。不断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截止5月,农村医疗累计救助人次,发放救助金额万元,并资助名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资助金额万元;城市医疗累计救助人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看病难问题。

3、加大力度,临时救助实现救急救难。按照救急难原则,我县加大力度,对生活出现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家庭实行临时救助。截止5月,共救助130人,发放救助金万元。

4、加大投入,完善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我县不断加大投入,逐年提高社会助标准。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0xx年我县再次提高救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2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120元,实现了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5.农村五保、三无人员供养政策落实到位。

从今年1月起我县分散供养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640元提高到312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2940元提高到3300元。全县有五保供养对象3405人,1-6月发放五保供养经费万元、孤儿人生活补助资金万元。

6.扎实抓好救济救灾工作。20xx年5月,我县出现了一定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7197人,县民政局先后拨付救灾款万元,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

(二)教育类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三)医疗卫生类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四)劳动就业类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资金保障机制和筹措机制不够健全,不能满足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民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能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同步协调发展创新,工作地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队伍素质、经费投入、工作手段等,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影响了民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

5、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因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地处山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例如:我县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无职工宿舍,甚至住集体宿舍或院外租房),待遇偏低,造成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

6、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由于地理、地域、交通和自然人文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设施比较差,如白石、小坪、攸镇等边远山区,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远远低于医改的要求。

7、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补助标准较低,资金缺口较大。近年来,随着人工工资和建材价格的不断一涨,使建筑造价上涨,导致新建项目资金出现缺口,缺口资金基本上是靠项目单位自筹资金解决,挫伤了项目单位的积极性,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实施。

8、村卫生室人员未纳入社保,使得村卫生室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导致部分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质量难以满足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四、相关建议。

一是要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我县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摒弃过去直管直办、大包大揽的做法。

二是出台对民办兴办社会养老机构更具操作性、力度更大的支持政策,从机构建设用地、财政资金支持、税收支持等方面大力支持民办养老事业发展,提高民办养老机构比例。

三是加快探索公办城市养老机构实施“公建民营”改革,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探索以承包、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将公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转给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运营,以增强公办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的内在生机和活力。即租赁经营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合资合作模式、bot模式。

四根据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每年由卫生部门提出人员招聘计划。在编制数内,县人社局、编办优先上报卫生系统人员招聘计划,补充紧缺卫技人员。

五是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方面的建设。

六是将....纳入社保,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七

xx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17年来,我镇的残联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县残联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任务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突出改善残疾人生存发展这一重点目标全镇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现将2017年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镇本着“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坚持“打好基础,讲求实效”的发展方针和社会化工作方式,认真贯彻执行《残保法》,努力探索残疾人事业发展新路子,着力为残疾人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在残疾人康复、扶贫、社会保障和残疾预防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员),其中视力残x人,听力残x人,言语残x人,肢体残x人,智力残x人,精神残x人,多重残x人。目前,全镇共办理残疾证x本,其中男性x人,女性x人。

(二)扶贫济困,残疾人康复及社会保障稳步推进。近年来,镇政府对残疾人采取特别的扶助,加大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自2017年以来,我镇共有x名白内障患者享受了复明工程;二是政府采取各项积极的社会救济措施,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近年来,共有x名城镇残疾人享受了城镇低保,名农村残疾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名农村三无残疾人享受了五保,名残疾人享受过社会救助,名伤残军人享受优抚政策。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残疾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户万元,帮助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条件。四是积极贯彻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为农村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并对名残疾人减免个人缴费部分元。五是对五保、低保残疾人实行医疗救助,分别给予医前、医中、医后救助,有效的解决了贫困残疾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六是积极争取残疾人“阳光家园”居家托养项目,自x年该项目实施以来,共为x户残疾人家庭争取项目资金元。

人的社会风尚和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各村委会和学校抓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我镇共有残疾人学龄儿童x人,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x名,其中有x名在州特教校就读。对有求职要求和能适应一定生产劳动的残疾人,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让残疾人掌握种植、养殖、盲人按摩等技术,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残疾人仍然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由于自身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甚至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需求还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残疾人在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指标也明显落后。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任重道远。一是目前我镇辖区内的医院未设立专门接待残疾人的康复科,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在统一门诊看病,这给残疾人就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二是辅助器具品种少,水平低,多数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三是“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没有形成,大量精神病患者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康复。

三、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一)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和谐友爱社会的形成。

发挥宣传主力军作用,开展形式多样、重在实效的“全国助

残日”宣传活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将扶残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鼓励社会群众对残疾人开展邻里互助、亲情关怀等活动,努力消除残疾人与社会的思想隔阂和感情障碍,建立关爱帮助残疾人的长效机制,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政策落实调研报告篇十八

19、20日,党政工作部利用两天时间,对各单位传达贯彻公司职代会精神和公司上产量动员会会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1.    2月19日下午动员会后,很多单位当天即召开了班子会或工长、室主任会,传达公司职代会和增产会的精神,讨论、布置增产期间的工作安排,并采取办法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职工。如201等车间在17、18日就对职工进行了提前吹风;206车间在20日将整理的“动员材料”由车间领导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动员;204车间每个车间领导负责一个工段,由班子成员亲自进行宣传。

2.    各单位充分利用班前会、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如213、201、202、205等车间分别采取形式新颖的“两会”、增产宣传板报和大字块大造声势;202、203、204、206、210等车间将结合公司形势开展劳动竞赛和质量竞赛;213车间每个工段都上交了上产量。

保证书。

;205车间实行了上产量的质量责任状等。

3.    各单位都针对上产量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准备工作。如201、202、203、207等单位将适当调整班次,个别关键工序实行24小时工作制,并要求工段长现场解决问题,各业务室密切配合生产;所有车间都加强了设备和技安管理;201车间要求干部晚上尽量都进厂,202、204、210、211等车间每天配备一名值班干部;锻铸厂联系延风至4:00;201、203、213等车间在动员会前就提前做了增产准备。

4.    各单位都能结合实际关心职工生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如213等车间为职工配备了暖水瓶等;203等车间打算在上产量期间给职工供应盒饭等。

5.    各业务部门也都做好了上产量的配合准备工作。如制造工程部加强现场协调和技安工作;生准部加强了设备管理工作;供配部加强了与配套厂家的沟通,保证配套件供应;质保部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树立形象工程;党政部做好烧水热饭、通勤、入托等后勤保障工作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劳动竞赛)等。

二、        上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绝大多数车间都表示没什么困难,有困难也可以自己克服,如上产量期间碰到什么困难再和党政部沟通。

2.    203车间建议公司能否给生产紧张单位适当投入部分资金。如由公司给解决一部分盒饭(去年上产量期间公司曾在大食堂给订了一部分)。

3.    212车间反映设备备件少,能否同意购一部分备件。如无心磨备件缺乏,一旦设备出现大故障,难以保证产量。

4.    213车间反映部分小区没有路灯,在长时间上产量的情况下,职工夜班下班较晚。希望公司能够帮助协调解决。

三、        职工思想动态。

1.因为公司近两年来有过多次上产量的经验。绝大多数单位的职工都有上产量的心理准备。多数职工对上产量感到振奋。

2.部分职工担心增产计件奖金再下调、增产不增收;部分职工反映经济责任制中有产量下限下调奖金系数的措施,但没有上调系数的产量上限。

3.部分职工担心现在市场看好,6月份以后产量是否会滑坡。

4.涉及到产品结构调整的几个单位:202、203车间职工思想较稳定,职工主要关心去向、今后的身份、待遇等,并表示了对实业公司管理水平的担心,多数都想留下来;211车间流传要成立变速器分厂、6月份进气管线要调整的传言,因方向不明了,职工思想波动较大,工人对个人出路很关心;212车间干部、职工思想波动最大(已另有报告呈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7937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