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热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8:26:03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热门12篇)
时间:2023-11-09 18:26:03     小编:LZ文人

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规划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和连贯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下是来自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华,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上午好!我任教的科目是小学数学。我的抽签号是13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找最大公因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

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

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

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板书出集合图形。

4、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

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

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在做书45页练一练中的1、2两题: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

8的因数有:1、2、4、8。

16的因数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随着老师的问题提出来就独立的思考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自行解决。

(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小组内得到发展,对后进生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5的因数有:1、5。

7的因数有:1、7。

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引导生小结: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

练习:4和5,11和7,8和9。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在讲解找最大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

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

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三

1.出示动画8用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动画,请同学们帮帮忙,试着设计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

(2)为什么找16和12公有的因数就可以?出示动画9、找16和12公因数的动画。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最大公因数。

7.试一试:你能找到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4和624和85和76和11。

问:你是怎样答出的?能说一说过程吗?

9.除了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呢?

分解质因数法。

10.练习: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用喜欢的方法求)。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四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让老师先来考考你吧!

课件出示:

师:你能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指名回答。

追问:这里的2和3是分子分母的什么?(公因数)。

师:你能说一说这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解决的吗?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指名回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分数的基本性质吧!

师:再来想一想怎样直接把18/24化成和它相等的3/4呢?(课件出示)。

生:分子分母同时除以6.

师:这里的6是分子分母的什么?(最大公因数)。

生:变小了。

师:分数的大小变了吗?

生:没变。

引出概念: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约分的概念。

生齐读。

师:你认为在约分的概念里哪句话最重要?

汇报: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小。

(板书这两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约分的有关知识!

·探究约分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4。

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按照题目要求也就是把24/30怎么样?为什么?

汇报:把24/30约分,因为题目要求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比较小,而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这就是约分。

(鼓励,看来你对约分的概念理解的非常深刻)。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对24/30进行约分,把约分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指导。

汇报并说出约分的方法。

(课件出示四种方法)。

师:同学们约分的方法可真多!谁来说一说这里的2﹑3﹑6是24和30的什么数呢?(公因数)。

师:也就是说约分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生: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

师:这就是约分的方法。

课件出示:(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

继续约分之后是多少?

生:继续约分之后是4/5。

追问:4/5还能继续约分吗?

生:不能,因为现在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分子分母不能变的更小。

回答的非常棒,请把掌声送给他!

师:也就是说约分时能用公因数1去除分子分母吗?(不能)。

这样看来约分的方法(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1除外。(课件出示)。

师:像4/5这样,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板书)。

强调:在约分时我们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生思考后汇报,并说出为什么是最简分数。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约分后等于最简分数4/5的这两种方法,第三种方法经过几次约分得到4/5?(两次)。

第四种方法呢?(一次)。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啊?

生:我更喜欢第四种,因为它一次就能约成最简分数。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这里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了谁?

你说的非常棒!请把掌声送给她!

师:在约分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用最大公因数去除,这样一次就能约成最简分数。

2.对于这两种约分成4/5的方法我们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请同学们结合着问题自学这种简便写法。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指名汇报。

师同步板书。

·巩固练习。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强调什么是最简分数。

剩下的分数你能用刚学的简便写法约成最简分数吗?请完成在课本上。

指名回答,引导说出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2.老师这儿还有两行分数,你能继续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吗?请大家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下面让我们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

汇报。

强调按要求用最简分数表示。

2.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这儿有两组分数,(课件出示)。

问:它们的分母相同吗?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吗?

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

强调用约分的方法。(对于用把分子分母变大的方法也给予赞赏)。

四.全课总结。

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到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在浩瀚的分数海洋里,最简分数就像一粒粒的金子,通过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五

教材第82、83页练习十五的第2一9题。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3一5题。

学生独立填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体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

4.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7一11题。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然后试着解答,集体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提问: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六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出示课件)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出示课件)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自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相应地,指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习。

五、教具、学具。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我要求学生准备长方形方格纸等教具。

六、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行。这样设计符合教研室倡导的学导练三三教学原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形式,也体现出蔡林森教授所创新的洋思教学方法。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

(一)玩一玩。

这一步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学号是16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12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为什么?

(新课开始,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看一看:

这一步骤,我出示自学了提示,让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80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6和12的因数分别有哪些?

哪些是16和12独有的因数,

哪些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

什么叫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6分钟后检测。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自学、探究。体现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练。)。

独有公有最大。

16的因数:1,2,4,8,168,16。

12的因数:1,2,3,4,6,123,6,12。

可以看出: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所以说: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的公因数。

2、议一议:学生再看1、2、4这三个数,你想说点什么?(学生知道了1是最小的公因数,4是最大的公因数)。

(三)、做一做:

学生自学完毕,请程度偏下的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答题卡上完成。这一步能检查出学生自学的效果。体现出学生的尝试探究,体现出科学的学习态度。

1、填一填:

(1)10和15的公因数有:

(2)14和49的公因数有:()。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四)、议一议:

1、初议:做对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做错的同学对照课本找错因,找不出错因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忙改正。

3、运用:现在,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了吗?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a、找对应因数。

b、从18的因数中找27的因数。

或者从27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

c、排序法。

d、短除法。

e、分解法。

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先找出它们的`因数,

再找出它们独有的和公有的因数,然后找出在公有的因数中,谁最大?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整个议一议环节,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了以学定教。)。

(五)练一练: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进行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出示课件)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把下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1,2,3,4,6,9,12,18,

12的因数:

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

2、填一填:

8的因数:

16的因数:

8和16的公因数:

(出示课件)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5和118和95和8。

4和89和328和7。

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七、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科学、醒目、美观,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八、反思:

回顾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但要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七

《最大公因数》这一课,新教材要求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导出最大公因数这一概念,使得学生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亲密关系,同时为后面的约分、通分作铺垫,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葛老师在本节课中,努力将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个性得到发挥,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不乏是一节成功的代表课。

本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去学习。

以帮助王叔叔家解决铺地砖的问题,引入课题,设计巧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去学习新知。

葛老师通过让学生在一张纸上“铺地砖”来让学生尽情摆一摆,观察、分析、思考,找到规律,必须是两数的共同因数才满足王叔叔的要求,得出公因数概念,选择哪种地砖铺的最快,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在充分的动手中获得新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新知。

总之,教师能变教学生学会知识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能变重视结论的记忆力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能变模仿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式学习来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参与面广,教学效果非常好。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八

各位老师:

分析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分为五个步骤: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p/55—56页例1、例2、例3,完成“练一练”及p/58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意义。掌握特殊的两数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表象。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三种情况下求两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特殊的两数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请你回忆并说说有关约数的知识。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一人板演。

12的约数有:1、2、3、4、6、12。

30的约数有:1、2、3、5、6、10、15、30。

12和30的公因数有:1、2、3、6。

其中最大的一个约数是:6。

(3)教师用集合图表示:

12的约数30的约数。

(4)请你做一回数学家,给上述12和30公有的约数及其最大的约数起一个名称。

(5)完成p/56练一练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尝试。

(3)交流。

(4)把p/55的图填完整。

(5)观察、思考:你有没有发现2和3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别?

到书上找一找看,象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

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数吗?找一找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你发现了没有,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几?

3、教学例3。

(1)出示例7。

(2)自己完成。

(4)请你举例验证。

(5)得出结论:如果较小的那个数是较大的那个数的约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那个数。

4、完成p/56“练一练”第2题。

三、课内作业。p/58练习十第1、2、3、4、5。

四、课内。

五、课外作业。

求出p58练习十第2、3题中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出示课件)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出示课件)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自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相应地,指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习。

五、教具、学具。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我要求学生准备长方形方格纸等教具。

六、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行。这样设计符合教研室倡导的学导练三三教学原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形式,也体现出蔡林森教授所创新的洋思教学方法。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

(一)玩一玩。

这一步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学号是16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12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为什么?

(新课开始,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看一看:

这一步骤,我出示自学了提示,让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80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6和12的因数分别有哪些?

哪些是16和12独有的因数,

哪些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

6分钟后检测。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自学、探究。体现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练。)。

独有公有最大。

16的因数:1,2,4,8,168,16。

12的因数:1,2,3,4,6,123,6,12。

可以看出: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所以说: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的公因数。

2、议一议:学生再看1、2、4这三个数,你想说点什么?(学生知道了1是最小的公因数,4是最大的公因数)。

(三)、做一做:

学生自学完毕,请程度偏下的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答题卡上完成。这一步能检查出学生自学的效果。体现出学生的尝试探究,体现出科学的学习态度。

1、填一填:

(1)10和15的公因数有:

(2)14和49的公因数有:()。

(四)、议一议:

1、初议:做对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做错的同学对照课本找错因,找不出错因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忙改正。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十一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胸有课而上课堂,这是我一直希望能做到的。昨天晚上备课,我认真研读教材,对于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需要解决和认识。

1.复习寻找因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体会学习寻找公因数的必要性。

6.结合短除法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个在人教版中作为了解,在本课中,我向孩子们了解介绍,但未做要求)。

在课上,我以为长16dm宽12dm的客厅铺上正方形方砖,刚好铺满,能选用集中方砖,这在无形中蕴含这寻找16和12的因数,这样能够孩子们体会寻找公因数的必要性,引起探究欲望。

孩子们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去表示公因数的方式,在最后介绍集合方式,在交集中更直观现实公因数,这样更直观的显示,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十二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a、找对应因数。

b、从18的因数中找27的因数。

或者从27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

c、排序法。

d、短除法。

e、分解法。

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先找出它们的因数,

再找出它们独有的和公有的因数,然后找出在公有的因数中,谁最大?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整个议一议环节,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了以学定教。)。

(五)练一练: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进行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出示课件)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把下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1,2,3,4,6,9,12,18,

12的因数:

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

2、填一填:

8的因数:

16的因数:

8和16的公因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569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