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本开卷的书,总结是我们在其中不断做笔记的重要方式。如何避免拖延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和改进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在以下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不同人的总结方式和写作风格。
立春高中散文篇一
几点雪花几点雨,半含冬景半含春。
这是一句绝唱,描绘了一个素洁的容颜,晕染了一幅空濛的意境。
岁月如一个车轮,周而复始,总在这儿开始一程新的起点。
太阳站在起点线上,苍白的脸渐渐的红润,柔和的阳光,像温暖的情思,拂在光秃秃的枝丫上,树眼蕴藏的那份等待,在冰雪中融化,滋润一个春天的梦想。
冰依旧广袤坚硬,但它已触摸到太阳的温暖,呼吸到春天的气息,河水像一首压抑的歌,在缝隙里迸溅出些许力度。
冬眠的动物,僵硬的筋骨,冰冻的心脏,凝固的血液,在春的阳气中舒展,苏醒,蠕动。
即使大雪再一次彰显自己的风采,即使寒风再一次使出自己的魔力,但生命已在春天里吐露生机。
鲜红的对联,抒写生命对春天的呼唤,声声鞭炮,迎接崭新的开局,几树梅花,点缀山村,凌寒独自绽放,灿烂的花瓣像春天的精灵,在寒风中歌唱春的序曲。
春寒料峭,是立春的写照,但立春蕴含的哲理: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多永远不凋谢的花朵,启迪着生命迈开大步,走向春天,尽情地描绘春天。
立春高中散文篇二
“立春”是一个季节的序幕,刚掀开一角,春就像幽灵一般,携带着色彩、气味、能量、节奏、智慧与感情,四处游荡,无远弗至,无孔不入,无适也,无莫也。与此同时,天地万物,也不失时机开启互动程序,知春、感春、迎春,最终,让自身与春天融为一体。
对于春天的估量、把握、感知、融合,我有自己的方式,既传统又新潮——我让春从口入。我晓得,春虽无形,但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触摸,甚而可以想像。然而,很多人忽略了重要的一条:春是可以品尝的,比如我,还会用吃的方式吸纳春天。这事说来话长,作为乡下人的后代,我是从长辈那里,传承了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一场细雨,一阵微风,草色遥看近却无。约三两小伙伴,提上竹篮,去蔡大凹拾地衣,再到北山松林采松菇,待到晌午,第一缕春天的气息,就顺顺当当进入一家人的身体里了——这时,外公准会告诉我们,这叫:春从口入。接下来,不管是阴是晴,南塘埂有挖荠菜的,龙王岗有挑马兰头的,大桥畈有采青蒿的,此时此刻,不一定非得呼朋唤友,赵钱孙李,任凭各人所喜。只有一件,不宜单独行动,那就是到汤家小河湾里捞篓蒿,这小河湾虽然不曾见过岸芷汀兰,初春的沙洲上,却长满了的篓蒿,绿茵茵嫩生生的一片,无论刀割,或者手捞,轻易可得,但世事往往存在吊诡,危险与容易同在——春二三月,是桃花春汛常发的季节,刚才河水尚不能没膝,一眨眼,就窜到腰深,你一门心思割啊捞啊,河水趁你不备,把你推倒,这时若是没有同伴扶持,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野地,便是一家一户的菜园里,同样会爆出惊喜:越冬的青菜抽了苔,躲进地下的韭菜露了芽,缩成一团的豌豆伸长了腰……,它们同样是春的载体,同样富含春的元素,历来受人青睐,不然,怎么连诗圣都有“夜雨剪春韭”的兴致!
地衣、松菇、荠菜、马兰头、青蒿、蒌蒿、灰灰菜、香椿头、菜苔、春韭、豌豆苗……,一旦被挑选出来,就不单是野菜或家蔬了,它们成了春的化身,它们是有形之春。它们让春的色彩、气味、能量、节奏、智慧与感情,成为具像,让春从口入,成为可能。让春与人的交感、交流、交融,成为可能。
让春从口入,这样的好事,乡下人从来不敢专美——头一天,乡下的餐桌上有什么,第二天早晨,它们必定在城里的菜摊上现身。蒌蒿、香椿头,被扎成一把一把的,松菇按大小分类,灰灰菜、荠菜就论堆了吧。它们来自何方,城里人是不管的,见青见绿,就是见春。既然赏心悦目,即使惯于斤斤计较的人,也会慷慨解囊,把大地之春,变成自家之春。凉拌,爆炒,放汤,包饺子,抟圆子,摊煎饼,各显身手,各美其美。城里人爱讲究,他们会让春从嘴里经过之时,更有滋味些,甚或,更有情调些,这就是城乡差别吧,不过,春却殊途同归,无适也,无莫也。春的注意力,就放无远弗至、无孔不入上,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添加什么佐料,摆弄什么花头,无庸置喙。
我后来变成了城里人,并且读了点书。我在那些书中,偶尔会碰到零星的文字,记录古人怎样用舌尖同春拥抱,如何以杯盘与春共舞。然而,我翻捡许多典籍,却一直没查到“春从口入”的出处。多少年过去了,我才恍然大悟:那一定是外公杜撰的。
立春高中散文篇三
一本农历书,被时光之手轻轻翻开第一页,这是崭新的一页――“立春”。
立春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喻意春季的开始,时间在每年2月3-5日之间,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民间喜欢把立春称为打春,这一个“打”字,也精彩,为什么要打春?据说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的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在立春日这天用红的绿的鞭子抽打,祈祷丰年,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宋人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立春》里写道:“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农耕时代,耕牛可是人们的重要“劳动力”,是农人们劳作的好帮手,疼惜得很呢。当然不舍得真打,所以另塑了泥牛做替身。人和牛都闲了一个冬天,正好趁这个机会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活跃活跃冬天沉闷的气氛,打春活动正当时啊。
民以食为天。节气里的吃食也是少不了的。立春时的食品主要是春饼、春卷、萝卜、五辛盘等。立春日这天吃春饼、春卷等,叫“咬春”。咬春,也够带劲儿的。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着菜吃。最早的时候,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名为“春盘”。宋代《岁时广记》里引用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的风俗逐渐盛行。明《燕都游览志》里记载:“凡立春日,(皇上)于午门赐百官春饼。”皇帝在立春日赏赐百官春饼,可见当时风俗的隆重,连皇上都重视啦。立春日吃春饼,便被人们赋予了喜迎新春、祈盼丰收的美好意义,表达了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景。
二十四节气,立春是日子的分界线,是开在日子里的花,也是结在日子里的果,丰盈可爱。电影《立春》剧本里开篇有这么一句话,说立春一过城市里还没有什么春天的迹象,风就不一样了。星云大师有句话说得美妙: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在大地上立定了脚跟,更在人们的心里立定了脚跟。
雨水:顺应四时颐养情志。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说得真是佳妙。雨水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冬季干冷天气即将结束,气温回升,同时湿度增大,雨水增多,雨水节气名副其实。
古人讲“天人合一”,讲“道法自然”,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透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都是告诫人们要顺生,要顺应四时自然变化,顺应本性。可以说,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重视养生,而节气养生,尤其为人们所看重。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还要预防“倒春寒”。春捂秋冻,一年无病。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夏不露腹,冬不露肩。这古老的穿衣经还是要念一念的。
养生,既要调养好自己的身体,更要注意调养好自己的情绪、心理、精神等等,正如《黄帝内经》上所说:“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在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低沉,应该做到心胸开阔,恬然自在,欣悦,朝气勃勃。
立春高中散文篇四
记得母亲在世的时候,她对立春这个节气是非常重视的。
总是离立春还有好些时日——或者刚刚进入大寒的节气,她就从日历上获知了立春的准确时间。母亲望望依然是满眼肃杀的山野,满脸欣喜地说道:“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马上要来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家乡俗话:“新春大过年。”
意思是立春比过年还重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谁能说春天的到来不是大事呢?是春天让土地有了温暖,是春天让土地变得柔软,是春天让土地生长出了万物啊!迎春——在我们家乡叫接春,这个习俗今天仍然兴盛不衰。我尚幼时,总记得母亲嘱咐父亲千万要买好接春的鞭炮。后来父亲走了,母亲又嘱咐我,每年都是早早就备下了,从不怠慢。
幼时倒不觉得,待读书后,看到家乡接春的习俗,又见日历上分明写着几时几分立春,我就把春天想象成了一列火车,只有火车才载得下春天带来的万物,鸟语、花香、贵如油的春雨……以及万物的生长。那一刻,村庄里鞭炮齐鸣,放得震天价响,家家都在燃炮接春。春天象征着吉利,象征着兴旺,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不放鞭炮内心就不爽,会感觉一年到头都会不顺利似的。除夕年夜饭、正月初一开大门、立春,这三个日子我家乡人几乎是家家都会很隆重地放鞭炮的。
春天这列火车有时是白天到站,有时是半夜到站,即使是半夜到站,鞭炮照旧放得热烈。父亲在时,接春放鞭炮的事情都是他办;父亲不在后,我就听母亲的话,半夜也准点进来“砰啪”地燃放;母亲又走后,再没人嘱咐我买鞭炮接春了,可我和妻子每年都不落下放鞭炮接春这件事。
总是放鞭炮接过春后,母亲就去菜园里连根剜来两棵碧绿的小白菜,拿出一个碗,碗里搁些泥土,然后把一棵小白菜种在碗里,置于正堂的香几上,还要在小白菜的“腰”里松松地给绕一匝红纸,很喜庆的样子。厨房的水缸里也要放带根须的小白菜,只是那一棵小白菜则洗得干干净净。这于母亲而言,仿佛是一个神圣的仪式,她活着时,每年都是如此。当然,很多人家也是这样的。
对于一年四季,我不像有些人那样有着鲜明的爱恶态度。我从小就觉得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比如夏天,可以上山摘杨梅,在门前的小河里游泳,捉鱼;秋天,家乡的板栗、柿子成熟了,可以享受季节赐给我们的收获;冬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春天里,那漫山火红的杜鹃花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而四季又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组成的,它们就像一群名称各异、脾性不同、活泼可爱的姐妹般;所以对于每个节气的到来,我都看作是大自然的一次更新,是一群漂亮姐妹才艺的轮流表演,才让大自然变得如此美好而殊异。我总觉得我们的华夏民族就是有智慧,单是节气一词中的“气”字就用得很有水平,气者无形,而其冷暖却是万物自知,人活一口气,万物活的也是这天地之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朵气质不同的姐妹花,每一朵都有一个动人的名字!
还有一件事可说明我家乡人是非常重视立春这个节气的。按照阴历的算法,总会有些年份,从正月初一到除夕之间没有立春,这个年份便被说成是“寡妇年”,据说在这样的年份里办婚娶之事是不吉利的。记得有一年的腊月,恰好逢着第二年是无立春节气之年,于是一座百十来多口人的村庄争相着办喜事,而那年婚娶的又多,因此有的便同一个日子办,以致弄得连帮忙弄酒宴的人手都不够,人数少的人家更是连吃喜酒的都分派不过来,着实有趣得很。
我对于春的盼望是始于冬至的,冬至也就是进九了。虽寒风凛冽,山野苍黄,万木萧疏,属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我却是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阳历二月四日(也就是农历腊月廿六日),十七时四十六分,立春。日历上清楚地写着。薄薄的纸页上,画着几行垂柳,三羽燕子斜飞,水面上几痕波纹,春的意境便是呼之欲出了。此刻,我所居住的江南深山里的小村落,几乎是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还有直冲云天而起的烟花,拖着尾巴尖叫着在空中“嗵嗵”地炸响,整个村庄顷刻之间烟雾缭绕,加上又快过年了,满是喜庆的味道。鞭炮放过,人们就立即抓起扫把将红通通的纸屑打扫得干干净净。
“呵呵,几十块钱眨眼工夫就成了一堆纸,还忙活一场,这真是花钱买劳碌的事。”
“辛苦赚钱快活花,图的就是个热闹与吉利嘛。”
“你家儿子和媳妇还没回家?还有两天就是除夕了。”
“明天到家的。”
说着话的当儿,鞭炮纸屑就扫得干净了。
这位递一根烟过去,那位接过来,口袋里掏出气体打火机“噌”一声点燃了香烟,深吸一口,嘴巴和鼻眼直喷出三股蓝烟。阳光很好,两人抽着烟,继续说着话,反正快过年了,年货也置办得差不多了,不忙。
“现在过年真没从前的气氛了,年糕不蒸了,糖也不熬了,年猪也少有宰了。”
“是啊,以前,熬糖、蒸糕、宰猪,是过年的三件大事,家家忙得热火朝天。现在好了,都是拿着钱儿到街上去买。你看我们村里,加起来五头猪都没有,真是一村子的懒货哦。”
“嘿嘿,你不嫌烦也可以自己蒸年糕的,老婆老公,灶上灶下,压糕。”
“哪还有当年的那份热火劲儿,一甑糕哪还端得动的,端一碗糕吃倒是行的,哈哈。”
“都怪那想着法子赚钱的人,让我们都不蒸糕了,米送去,糕拿回来,多自在的。”
“嘀嘀——”一辆红色的小轿车驶进了村,不一会儿,村子的西北角上就燃起了鞭炮。说话的两个人立即支起了耳朵皱起了眉头。
“去看看?”
“看看去。”
找到了放鞭炮的人家,原来是这家人的儿子领新媳妇上门了,主人正拿着烟敬给前来看热闹的人呢。
两个人也接着了,嘴里笑着说:“好事情啊!”
主人满脸堆笑,累累笑意如秋天树上挂着的沉甸甸的果实,好像摇一摇脑袋,那笑意就会嗒嗒掉落到地上。
有人唱:“春天里那个百花开,我和那妹妹把手牵,到那山上走一遍,看到了满山的红杜鹃,我心里头笑得是哟嗬咿嘿哟……”
有人打断说:“小伙子,别唱了,现在还是刚好立春,离杜鹃花开还早着呢——看见别人讲老婆,是不是也想老婆了?赶紧搞一个回来!”
“我是想老婆了,把你的女儿给了我去行不?”
“想我女儿别对我说,去对我女儿说,她同意我就同意了,嘻嘻。”
“欸,菊叶,等下到我家来陪新媳妇坐会儿。”新媳妇进门的主人在打招呼请人去他家吃喜酒了。
天扯下了黑色的帷幕。
虽说已立春了,但植物却还没有什么动静,小河两岸枯草黄,柿子树、板栗树、杨柳树仍旧向天空伸展着黑色的枝丫。天气依然冷,早上起来,霜还很重,菜园里的白菜、大蒜、芫荽、胡萝卜等冻得蔫不拉叽的。但只要是晴天,白天里的阳光已然温暖多了,风吹在脸上也少了那种刺骨的寒冷。
因为除夕和春节处在立春的时段,自然令这个节气里倍添了许多的热闹,也故而要说说家乡的春节了。时至今日,时代进步了,年味较我儿时淡了许多,但有些东西还保留着。糯米糕几乎每家都有,有白糕和肉糕。白糕呈阴白色,尽是糯米粉蒸制;肉糕呈红色,是在糯米粉里放了切碎的猪肉、红曲米和食盐搅拌均匀后蒸制而成。糕与“高”谐音,大过年的,这个吉利还是要讨的。当然,糯米糕本身也是一种很好吃的农家食品,我家乡的很多人都喜欢吃,有胃病的人则不宜食之,难消化。特别是到了白菜抽芯的时候,用切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白菜芯和白糕混在一起炒,糕菜各半,是很好吃的。
又想起从前舂粉的碓屋了。那时的碓屋在村子的东边,板壁,茅草苫的屋顶。每到年终岁杪,碓屋里就传出“吱——呀——嗵,吱——呀——嗵”的舂粉声,几乎昼夜不断。全村人蒸年糕的糯米粉都要从碓臼里舂出来。
舂粉是个体力活,一般都是两家合伙工作。两个妇人趺坐在碓臼的两边,每人面前一个边沿盈六寸的竹制容器,那是一根根篾条编织成的,严严实实,几乎可以盛水。另一头两个男人就双手扶着面前一根木栏杆,下面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往一个土坑中一下一下地踩着踏板,大冬天的,汗涔涔下。两个妇人虽趺坐着,可活儿并不轻松的,男人那头踏板踩下去,妇人这头石杵从石臼中抬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只手就赶快伸到石臼中捞出一把米粉到细筛子里,然后绕着圈儿摇那筛子,细细的米粉就如细雨般纷纷落到了容器里。
粉舂好了,接下来就是蒸年糕了。先把两个大木甑洗得干干净净,再在木甑腰部的栏屉上铺一层白土布,放在锅里蒸热了,然后把粉捏成一个一个的粉团搁进木甑里面去蒸制。这是要见功夫的,如果技艺不熟练的话,蒸出的年糕里就会有小块小块的生粉,叫“癞痢壳”。蒸出这种年糕主人一般都会不高兴,因为这带有不吉利的意思。一个年糕多少粉由主人自己确定,可大可小。等到两个木甑里的粉都蒸得熟透了,灶堂里的旺火撤去,就把两个木甑里的年糕合并到一个木甑里来,再就是拿工具使劲按压了,这叫压糕。压实了,才从木甑里把一个圆圆的年糕倒在洗净的棕榈叶上,蒸制的工作就算是结束了。等到年糕冷却变得较硬了,最后拿出一把两端都有握柄的长刀,把一个圆圆的糕切成条块状,再放入容器中拿水浸住,至此大功告成。想吃时从水中捞出切成块就好了。
如今,碓屋早就拆掉了,有人已在地基上面造了房子,连那石杵和石臼也都无处寻觅了。回忆碓屋,回忆当年的舂粉情形,虽贫穷落后,倒也有些许的诗意,生活毕竟是进步了,这是好事!
除夕这天,早上一起来,男人忙着贴对联,贴完了,又是门前屋后打扫干净。虽说生活进步了,日常生活皆是燃气灶取代了从前的柴火灶,若不是逢着婚丧大事,一般都不会烧了,但除夕这天却是家家柴火灶熊熊燃烧,又见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袅袅炊烟,大锅里蒸,小锅里炒,整个村子香气弥漫。
男人贴好对联,就该去祭祖了。这是除夕这天的一项重要的活动,表达的是后辈子孙们对已逝先辈的一片孝心。在一座座荒草遮盖的坟墓前,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儿孙,虔诚祭拜,口中说着请祖先魂灵来用膳的话,还斟上了酒。烧纸钱,放炮仗,都是其中的必要环节。男人们祭完祖回来,女人们已将饭菜弄得差不多了,弥漫在村子里的香气更浓了,有人就吸吸鼻子说:“好香啊!”口水已是在嘴里汩汩而出了。
年夜饭开始了,吃之前要打鞭炮,声音惊天动地,满屋子里都是浓烟。一张桌子上搁满了菜,鸡、鸭、鱼、肉,煎、蒸、炸、煮,色香味俱全。倒上酒,一家人围桌团团坐定,吃吧,喝吧,其乐融融,个个喜眉笑脸,灿若花朵。长辈敬晚辈,晚辈敬长辈。酒一杯又一杯地下肚,脸红起来了,喝酒就不怕脸红。这餐饭吃的时间好长,可以说是吃得疲倦了,才一个个打着饱嗝,腆着肚皮下了桌。
吃过后,就是洗;洗过后,新衣服穿起来了,人人新鲜靓丽。大家聚到村中的场地里尽情地谈笑着,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除夕要守岁的,在我家乡,据说儿女守岁可为父母亲添寿。新房子的大门两边,大红灯笼挂起来了,喜气洋洋。看春晚的看春晚,打麻将的打麻将,熬到半夜,吃顿夜宵,继续热闹。
正月初一这天,天还没亮,全村就在震天响的鞭炮声中打开了大门。这个鞭炮也是一定要放的,不放怕一年到头都不吉利。当地习俗,正月初一这天是不出门的,拜年要到初二才开始。所以这一天可以一家人自在尽情地玩乐。到了初二,拜年就开始了,亲戚朋友之间,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忆起孩提时,总是除夕这天,母亲还在准备年夜饭时,就嘱咐我们兄弟姐妹在年夜饭桌上和正月初一不能把肉骨头叫骨头的,要叫“元宝”,叫骨头是不吉利的。有一次不小心叫了骨头,父母亲都拿冷眼瞪我,让我幼小的心灵紧张极了。内心却不服气:“骨头就是骨头,干嘛要叫元宝,它能是元宝吗?”如今我也为人父了,也同样嘱咐孩子除夕饭桌上和正月初一的饭桌上都要把骨头叫“元宝”,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虽然,但今日的乡村比起以往来,过年的气氛要寡淡了好多。
一年过去了,村里秋生的老婆又没有回来过年,她已经两年没回来过年了。
秋生的老婆是外省来的,经人介绍嫁到了这个小山村,刚来那些年,与秋生倒也生儿育女,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都怪这个秋生,不好好务实干活,成天的就思量挖古墓发财,人已经是达到走火入魔的境地了。偶尔也会挖到一点小物件,诱惑了他,到底没有实现发财的梦想。女人劝他,架也不知吵了多少,就是劝阻不住。家务事都扔给了女人。眼见得别人家新房子都矗起来了,秋生家还是一幢矮矮的木式结构房屋。女人一气之下就跑了出去。如此一来,可苦了一双儿女。
“这女人心肠也忒硬了,你看一双儿女多可怜的。”
“也不能全怪女人啊,你看看秋生那样子,跟他过下去也真不易的,不走正道,专干掏人祖坟的事情,说不定掏的就是自己八辈子的祖宗。”
“现在的不少年轻人,只要有钱,才不管那么多的。”
“这损阴德的事情也不怕遭报应?”
年过完了,秋生又扛着他的工具出门了,他皱起眉头,打量着那一座座起伏的青山,坚信自己的发财梦一定埋藏在哪座山上的古墓里——他已经多次在梦中实现了——那一天,就是他秋生时来运转咸鱼翻身的一天!好多人都出去打工,秋生就不出去,秋生就要窝在家里,挖坟,实现他的发财梦!
青年男女们往往是还没等到过元宵节,就拖着包儿外出了。这一出去,再回到小山村时,已是把一年的光阴又放在了异乡。家乡于他们而言,已然成了一个文字符号。
你在他乡还好吗。
可有泪水打湿双眼。
你在他乡还好吗。
是否想过靠着我的双肩。
你那不再熟悉的笑容。
对我可是一种敷衍。
春天虽说来了,但春的迹象并未有着些许的显露。阳光却是增加了温暖,眯着眼睛看一眼明媚的天空,仿佛那天空中有千万张春的笑脸在对我们欢笑。
我渴望那勃勃生机的春天赶快来到!
立春高中散文篇五
立春在我国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古时春大于年,在立春当天迎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重视。自唐朝开始就有“吃春饼”、“打春牛”、“簪春燕”的习俗。每逢立春这天,皇帝会领着大臣们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然后赐春盘与近臣,众臣一起吃春饼(用面皮包着各种时令蔬菜)、三生菜(三种生的蔬菜)、五辛盘(葱、蒜、韭、蓼蒿、芥五种辛辣之菜)。
民间讲究立春之日“咬春”。“咬春”,就是在立春这天,男女老少、不分贵贱,必须要吃个萝卜。寓意“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一个“咬”字,是心情,是心底埋下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风俗。
我们金华的习俗:立春这天,在冬去春来的那个时辰要放鞭炮接春。然后做春饼,吃春卷。春饼烙得薄薄的,将韭芽肉馅包于其中做成春卷,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捞起,醮着蕃茄酱吃。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是立春时节金华人最爱吃的一道时令美食。也有的人家会在门上插松柏枝,苍翠的松柏象征朝气蓬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打春牛”也称鞭春。“春牛”用桑木做成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牛形,放置各州府衙门门口。迎春之日有“春官”牵“牛”扶“犁”,用彩鞭抽打“春牛”。百姓同唱栽秧歌,祈求丰年。最后用彩杖击碎“春牛”。大家纷纷抢得“春牛”的碎片带回家视为吉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时“打春牛”的活动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
“簪春燕”也是立春的一个习俗。古时女子挽长发,梳高髻,在立春之日都爱在发髻上插春燕形状的鎏金簪子。宋《梦窗词》中云:“花鬓愁,钗股笼寒,彩燕沾云腻……”描写的就是“簪春燕”的情景:美貌娇羞的女子在乌黑的云鬓中斜斜插一支流光溢彩的春燕簪,莲步轻移时发簪微微颤动,青丝上“春燕”欲飞。想来这也是立春一道靓丽的风景。“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簪春燕”寄托了古时女子对春天的美好愿望:希望也能象春燕般在蓝天自由飞翔。
春寒料峭,俗话说“春捂秋冻”,立春时节为了健康起见还是得多穿点衣服,以防感冒。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并适量运动。
窗外有风,这样的夜晚适合听一曲古筝《寒鸦戏水》。在曼妙的音乐中感受春天的到来……。
立春高中散文篇六
春节将至,天气依然寒冷,人们在置备年货的忙碌中期待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快快到来。走在街上,似乎在不经意间嗅到了空气中一丝丝春天的气息。哦,立春了!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传统意义的立春,意味着冰雪开始融化,寒风不再刺骨,万物逐渐复苏。但今年的冬天却让人捉摸不透,专家预测是暖冬,却遭遇了多年罕至的极寒天气,零下近二十度的严寒让人们对春天更多了一份期待。虽然立春的节气到了,但好像并无立刻转暖的意思。古人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打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冷天气”,可见,立春只是固定的节气,离春暖花开还有些时日,立春后的倒春寒并不稀罕,春寒料峭、冰天雪地也不少见。
前几天,按照工作安排,去包扶村走访联系户,为了让在外求学的女儿接地气,我特意带上了她。路上,她开车,我边指挥边介绍着路两边的冬日景致,她并不感兴趣,淡淡来了句“我不喜欢冬天,太凄凉,还是喜欢春天”。想想也有道理,放眼望去,大地一片灰蒙蒙,没有了春的生机、夏的繁茂、秋的硕果,到处是光秃秃的山岭、枯枝败叶的树木,田野里不见了劳作的身影,难怪有凄凉之感。但静心一想,难道这不是黎明前黑暗的节奏吗?厚重苍凉的大地之下,不知有多少万物与生灵蛰伏了一个冬天,汲取着冰雪的滋润,养精蓄锐,早已憋足了力量,渐渐舒展开蜷缩的身体,只待春雷炸响,便争相钻出土壤,争得装扮春天的一席之地。如此遐想,女儿便欣欣然,再看崇山峻岭,已没有了悲催的感觉,仿佛漫山遍野的红花春绿很快出现在眼前。
我的联系户散落在孙家麻裕一片山坳里,依山而居,没走几户,便已近黄昏,山村一片寂静,偶尔有一两声狗叫,间或有炊烟升起,冬末的山风依然刺骨。走访中,休养生息了一冬的村民早已憋足干劲,谈起年后如何开局,各家各户信心十足。在村民宋老汉家里,我们和他老两口围炉而坐,老人前几年得过脑血栓,但生活能够自理,老伴身体很好,平日里,喂养着羊、鸡,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倒也吃穿不愁。他有三个儿子,就住附近,都有自己的桃园,还包了山场。山里温度低,前几天的一场雪还没融化,山地仍未开冻,农具家什早已准备妥当,只等立春过后,天气转暖,便开始披挂上阵,整理桃园,翻地施肥,播种下一年的希望,精心侍弄,等到秋高气爽,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
立春,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情怀,对于孩子们,自然是换上俏丽的春装,扑向大自然的怀中,放飞梦想,任思绪随春风飞扬。但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春天,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全家人的梦想与希望。他们心里明白,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才能换来春华秋实的收获。
一个桃红柳绿、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真的来了!
立春高中散文篇七
母亲说:“已经是冬天了,怎么还穿这么少?快点!快点,把这毛衣穿上!”木木本想潇洒转身,笑着说:“要风度就不要温度。”却打了一个哆嗦。于是在母亲的威逼下穿上了厚重毛衣。
重庆的天气变化的极快,不等穿几天毛衣,街上已经有人穿上了防寒服。“娇气。”木木撇了撇嘴。“那你就穿单衣出去试试!”母亲一语中的,木木哑口无言。
木木最喜欢的历史教授王立群曾说过:“一个人要能,第一自己要能,二是别人要说你能……”木木正是那种总认为自己能,却没人承认的人。木木有过敏性慢性鼻炎,到底是慢性还是过敏性的,木木自己也弄不清了。不愿去充满消毒药水味的医院检查,只好一天三碗地灌中药,苦得木木不想说话。木木从小身体弱,频繁感冒又落下陈寒,就更怕冷了。
晚上裹在被子里,木木说那是最幸福的日子,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在床上滚来滚去,最终成为一个“棉花包子”。她拍拍松软的被子,深呼吸,然后紧紧的抱住棉被,一脸享受。有时母亲在场,半是溺爱半是关心地说:“快睡,不早了。”木木这才放弃折腾。在梦里,木木好像拥住整个世界的柔软,舒服得无以言喻,她想自己一定露出了最甜的笑容。
有时半夜醒来,木木知道——当她将自己完全塞进“棉花包子”后,总是有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将她鼻子解救出来,握握她冰冷的脚,搭上一床薄毯,再打开早先关得严严实实的窗户,然后才带上门离开。窗外的风飘进来柔柔地不敢影响了那个看似沉睡的孩子,轻轻吹拂,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房间,一阵清新。于是那孩子堵得厉害的鼻子慢慢也通了。
二清晨,木木总是在母亲的轻拍声中醒来。然后一看时间,七点了,知道又快赶不及了却还是打不起精神。六点四十五,六点五十,六点五十五,六点五十八,木木的手机上整整设了4个闹钟,还开启了“懒人模式”,却从未将她叫起来过。只有等七点了,母亲强行将她拉起来,这才离开了心爱的被窝。
木木懒床那是有名的,一个“再睡一分钟”便可以拖出半小时来。就是去军训的时候,哨响后大家都赶紧起床了,她也舍不得离开,懒了几分钟才慢悠起来,结果总是没时间漱口洗脸,便去吃饭。“睡觉时间一秒钟也不能放弃!”木木说的理直气壮,满脸灿烂又有些调皮的笑,明媚得便如阳光。
出门上学,一打开家门便寒风扑面。木木执意不肯和上衣领,心想:我不怕冷,我从来不怕冷!却又如同说了谎话般地将头使劲往下低。沿着街道快步走,身边的汽车“呼啦……呼啦”的飞驰,下垂的短发也随之翻飞。要理理头发么?木木犹豫了很久才将手从衣袋里拿出来,理好头发又赶紧将手塞进衣袋,埋怨到:“清晨怎么这么多“奔驰”?”
终于走进教室,一阵热气扑面却又混着些细不可闻的脚臭。木木在庆幸自己不受冷风侵蚀的同时,又有些抱怨为什么鼻子偏偏要在这个时候通了?笑着说与死党听,死党立马扑了过来:“木木!难道你自己脚不臭?”原来自己也是其中一者。
立春高中散文篇八
四季交替自然之理,天地轮回亘古流长,转眼间冬季戛然而至,春天莅临人间,春天是一个万物峥嵘的时节,是一个绿意盎然的节气,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是一个激情燃烧时光。
岁末腊月已是早春,冰雪行将消融,残骸犹存,斑驳陆离,河水解冻融化,清溪汩汩,东流不复,“草长莺飞二月天,鸿雁北归又一年”可是人们依旧紧裹冬天的故事,川流在二月的料峭里,天空开始绽开了笑颜,暖意融融,春晖和煦,微风放牧着一群白云,形象万千,飘逸迷离。
千水的潜流冲刷了禁锢,气流腐蚀着坚实。汹涌而下,给春天打开了一闪心窗。升腾的热情填补着冰冷,为春雨甘露而冲动,两岸行人沐浴着惠风暖阳,踏青赏景,谈笑生风,远眺南山残雪尚存,白绿相间,恰似一幅雪落南山的水墨丹青,婆娑迷离,雄伟俊逸,甚为壮观。板结的田间,麦苗绿意葱茏,随风摇曳,广袤无垠的荒野,小草破土而出,已经有了小生命的轨迹。月夜暗淡的天,树影婀娜,那枝条轻柔的摆动展现着他欣欣向荣的生机活力。一切都在默默地疯长着,复苏了冬眠已久的沉寂,缝合着残酷季节的断裂,突破地底,浴火重生。
机灵小巧的候鸟衔来一片春容,燕雀流连婉转的歌声奏响了春天华丽乐章,于是竞争的气氛使含蓄和羞涩都成了多余,万物好似一群萌动的小孩子,竞相争春,互不相让的纷争春姑娘的青睐宠幸,为春色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比早春还早的雪,就成了她出嫁的婚纱,圣洁无暇,飘逸俊美,轻盈妩媚。屋檐下的水滴落寞着冬的伤感,展现着春晖满院的光景,叩响了一扇刚开启的门。
月落乌啼,木笔书天,在九州大地,一次次写下了四季交替,春色三分的词话,而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葱茏的苍山,到冰雪消失殆尽的春泥,一切都欢腾悦雀起来。春天是那样的娇柔,那样的敏感。却又混沌无涯,一声春雷可以无端的惹起一团乌云,春风化雨便成就一场甘霖,一阵阵杜鹃一展歌喉便可以唤醒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阵惠风便可以生发漫天飘舞的柳絮,一寸春光就可以招惹含苞待放的琼芳桃李,春天就是那么妙不可言,蠢蠢欲动,蓄势待发,封尘冰冻的世界一下子复苏活脱起来。
满塘的枯枝败根度过了隆冬一劫开始挣脱出一片新绿,北方的千家万户的屋檐饱经风雪肆无忌惮的摧残,而春光又送回了那燕雀呢喃绕梁的动人画面,然而有一天桃花最终会把所有的水村山郭都吐艳了,青柳归根结底会把河岸的小园香径都繁华笼罩起来,春天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占据了整个朝野城乡。春天展现了大自然势不可挡的伟力。一只小虫在蚕食绿叶时顿然会感到甘甜多汁,小孩子放风筝时猛然间看到飞腾,小伙子采风的时不觉间发觉柳枝的招展,一双冰冷已久的双手和脸颊突然感到暖意十足,阳光不再那么阴冷严寒,而是沐浴爱抚着整个天地。
鸟儿可以丈量天空自由翱翔了,有责任丈量天的蓝度,天的广袤,天的明朗,风的和畅。至于所有的花就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蜜交给蜜蜂去品,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点缀,所有的绿茵交给春雨去滋养,春天的帷幕一旦拉开便是万木逢春则峥嵘,百鸟欢歌而悠扬,花草怒放而妖娆的盛季。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去春回,万物俱兴,春天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季节,新春呈现新气象,孕育新希冀,谱写新华章,再续新辉煌。“春光一刻值千金,千里之行争朝夕”让我们扬帆起航,迎着复兴的春风,伴着春晖,携着春雨一路放歌,直挂云帆,重获春的憧憬和温馨,走向春晖灿烂,繁华似锦的康庄大道。
立春高中散文篇九
清早上乘班车到达班上的时候,太阳早已经隐藏不住满心的欢喜,匆匆忙忙地从东边升起来,悄悄在蔚蓝色的天空里绽放开红彤彤的笑脸。
或许立春的缘故,一大早太阳就将自己的触角拉得长长的,就像辛勤的蜘蛛儿在不停地编织着一张亮晶晶的大网,将远处的近处的一切都网到身边,到处都是白花花的一片,哪怕是人们稍稍抬起头都感觉刺眼。
既高且远的天空,像极深秋十月的情景,既纯粹又透彻。时不时有成群的鸽子在一片湛蓝里尽情地翱翔着,雪白的羽毛颜色可与绵软的云朵媲美,飞过又将阵阵悠扬鸽哨声儿留给后来者。厂房檐板边上停留一排麻雀儿,它们将羡慕的目光投向天空里的鸽群,却将叹息留给了大地。
厂院一隅的一棵光秃秃的毛白杨的树枝顶端儿,一只花喜鹊正在喳喳地叫着。清脆的声音越过一片绿化带,仿佛想要击碎昨晚湖面上昨晚刚刚凝结成的一片片稍显零碎的薄冰儿。风儿夹带着这冬天里仅剩的一点儿尊严,不断在附近的草坪里,建筑物及闪着暗绿色的冬青丛旁来回地逡巡着,仿佛在寻找着想要留下来的理由。
“今天立春了,看这天气多好啊!”身边经过的同事们无不重复着这样一个相同的话题。
“真想不到,今天竟有如此好的天气来迎接立春的到来!”我随口迎合着。
不是吗,今冬虽然经过三九四九后,又经过大寒小寒的这样极具冬天代表的节气,但最终还是没有等来一场冬雪,且室外的温度连续多日都维持在十几度,实在令这鲁中的冬天没有一点冬天的模样儿。倒是不请自来的雾霾天,将整个天空涂抹得灰眉土脸的,难免不使人精神压抑,心气也自然烦躁不断。
我的办公室因为被包夹在众多办公室之间,一年大部分季节里都很难见到阳光的影子,更何况这冬脖子渐短的寒日呢。今天令我意想不到的却是,我只是刚刚打开房门的一瞬儿,竟然发现有一束变了形的光线尾随我一同挤了进门来,然后在沙发旁的茶几边上微微颤动着,如一个初来乍到的远方客,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又如见到主人还家的狗狗,四只脚乱跳地兴奋起来,一会儿摇头摆尾地亲亲主人的双腿,一会儿又跳将起来,表达着自己对主人的无比忠诚与想念。
整整一个白日,阳光都毫不吝啬地泼洒自己的柔情,感动地料峭的风儿都浑身酥酥的,痒痒的。这不禁使我想起我家门前的几棵玉兰树了。前几天的时候,就有人曾经发现玉兰树的枝头已经鼓起紫红或是弱白的花骨朵儿,偶尔会随着阵阵冷风晃动着铃铛一样的小头颅,在这穷冬里煞是抢人眼。如果按现在天气的发展,估计春节前后就能怒放开来,独领春意满枝头了。
虽然立春一过,这春天的脚步就真地是一天近似一天了。也许还有料峭的寒风等着,也许那那场积攒了些时日的冬雪还会光临,也或许这个严冬就这样落败了,这都是无从料想的。但立春毕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春天又跑在四季的前边,仿佛所有和春天有关的念想都催促着我,鞭策着我一直向前呢。
立春高中散文篇十
风儿吹动了脚下的沙石,我从无感觉它的存在,仍然走著这路上。
每一脚步,我的影子总会彷佛不动,看到这碎石上的雨水,石制的灯台,屋形成为了它的身影,但是它仍然在这孤独起来,无人注意到它的身影。
但……它却在无名为我,照亮了我的道路,每走一个阶级,总感觉它仍然照亮我所走过的路。
我身边的树影,无论多么可怕,也有它的陪伴,脆弱的光芒,总指引我在那里。
绽红的大鸟居,仿佛指引到我己经到达了目的地。
我回身看了身后的路,如此长的阶梯,竟然在它的陪伴已经走完了,光芒默默地照亮附近,泥土的湿透,阶梯上的水点,似乎在七彩灯光中告诉我「这是非常美丽的路」。
它在默默地等待,阳光的到来,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树叶上的雾气,也渐渐浓气来,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梦幻世界。
无人问津的地方,这儿遍布了我的踪影,长长的阶梯,散发了它的古老气息,石造的阶梯和灯台的石头,己经在这里安静很久,从来也无人问过这些石阶从而可来,仿佛以前已经在。
立春高中散文篇十一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只知道打猎,不知道种田,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很苦。后来,出了个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人们才开始种庄稼,生活慢慢好起来。所以,前三皇后五帝都很关心农事,到了周朝的时候更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与民同耕。那时的仪式很隆重,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洗完澡,穿上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摆桌上供,烧香磕头,并在供桌前做一个象征春牛的土牛,让衙役扮做象征丰收的勾芒神举鞭去打,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把土牛当春牛,也不知打了多少年,后来,不再打土牛了,开始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在打春的前一天,叫勾芒神举鞭狠打。牛倒了,纸破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可他写了这两句,就搁下了笔。上任以后,他常常脱去官服,走到田间,和老农谈桑论麻。有时,他还从农夫手中拿鞭,扶着犁把学犁地。上任的第一个春天,他就把迎春的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也不垒土牛,也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并让衙役们弄个竹筒子扎在地上,里面装根绒鸡毛。
常言说:立春时刻阳气升。他守着竹竿筒等啊等啊,等到立春的时刻,只见那绒鸡毛轻轻地向上浮动,飞出了竹筒,待飘上天时,便扯了个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犁了一遍又一遍,直犁到日头落山的时候才回衙去。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在上一年写的两句《春牛榜子》诗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就从这时起,人们又把立春那天叫“打春”。
立春高中散文篇十二
南方的冬季,今年似乎比往年更冷。虽然不曾下过雪,但冷风一阵接着一阵,寒气逼人。
街上,行人稀少,人们都不敢轻易出门。但春的脚步,却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立春”的节气,在年前的腊月十九就到了。
也许这便是早春的前兆。在南方,春寒更比严冬料峭。这料峭,催发了树木的开花和发芽。山里人称之为“冻树木芽”。这一冻,树木和庄稼便都活泛过来。庄稼见风就长,树木经风一吹仿佛就醒了,于是纷纷绽放新芽。一些枝上含苞的花,也渐渐绽放。
俗谚里说:“正月桃花开,二月李花白。”春交过后,桃花经风一吹就开了。更有开得早些的,春节就绽放三两瓣。于是乡下人春节里拜年,偶尔点一个鞭炮扔到门前的桃树上,那鞭炮一炸,便会抖落三两片桃花来。那桃花跟鞭炮纸一样红,分不出哪是鞭炮纸哪是桃花。
前两天看电视,听说广东有些地方桃花已经开放。我当时真不敢相信,天还这么冷,年还未到,春节还有些远,广东的桃花竟然就开了。我家乡的桃花,应该不会开得这么早。
我于是想起一些旧事,想起桃花、桃树和桃子。
小时候,偶尔有村里女人见了人家闺女,总爱习惯的夸一句:“这姑娘长得俊俏,脸粉嫩粉嫩的,像开了的桃花一样!”我不知道那是拿了人家闺女夸桃花呢,还是拿了桃花比闺女。后来我学会一个词,叫“面若桃花”。我想,那或许跟拿了桃花比闺女是同一个意思吧。
后来我听人说,春天桃树开花时,砍下的枝条插进地里,那桃树枝便能活过来。于是有一回,我偷偷从人家开花的桃树上,砍下一根桃树枝插在自家门前。一天两天过去,那枝条上的桃花开得鲜艳。三四天过去了,那枝条上的桃花谢了,却慢慢地发出绿叶来。但日子久了以后,那桃树枝便渐渐枯萎。我不知道是我扦插的方法不对呢,还是那桃树枝根本就不能像柳条、无花果枝一样能扦插成活。
村前的池塘边,有一棵桃树,桃花落时,花瓣掉进池塘里,浮在池塘的水面上。有时候有鱼游过来,便张开嘴吞吃水面的花瓣。但岸上的桃树,一到挂果时便让一圈荆棘围起来,怕有小孩没等桃子成熟时便爬上树去偷吃树上的桃子。
小时候,还真没少偷吃过这种生涩没有成熟的桃子,偶尔一口咬重了,咬透了里面没成熟的桃核,便苦得人直想吐。
但渐渐地,桃子便不再那么稀罕。极盛时,村子里有过一片桃林。各家的门前,也都留有三两株桃树。
我家门前,就曾栽有两棵,一棵是水蜜桃,一棵是毛桃树。水蜜桃个大果甜。毛桃个小果酸,而且多毛。水蜜桃开花早,毛桃开花迟,前后开花相隔近一个月时间。水蜜桃开花时,满树全是花,粉红粉红的,不着一叶。而毛桃,却是一边开花,一边发嫩叶的。水蜜桃需要嫁接,而毛桃是原生的。水蜜桃吃过后的果核扔进土里长出树来,依然是毛桃树。
我家门前的那棵毛桃树,是我家菜地的一颗桃树苗移栽过来的。那年跟了母亲给菜地锄草,忽然发现地里长出一棵桃树苗。也不知是谁扔下的果核。我想把桃树苗拔了,母亲拦住说:“别拔,这也是生命。”后来桃树苗稍大些,母亲就对我说:“把这棵桃树移栽到家门前去吧,好看管。”我于是把桃树苗挖了移栽到家门前的空地上。后来桃树长大,一直没来得及嫁接,便长成了一棵毛桃树。不过,毛桃成熟迟,水蜜桃成熟早,没了水蜜桃,正好可以吃毛桃。这也算是弥补了一种空缺。于是每一年,水蜜桃的花开过了,毛桃树的花接着开。
但那棵水蜜桃,说起来话儿就有些长了。那是当年队上新栽了一片桃林,买回的桃树苗剩下了,便每家每户分发了一两株。于是各家便都栽在自家门前。
那是集体临解散之前,队上新选了位队长。那队长心里颇有想法,也想带着大家摆脱贫穷,做出些成绩来。
那一年,正碰上大队的集体林场无法延续,面临解散,原有的场地即将归还。于是,一批之前嫁接培育好的桃树苗无法留存,急需出手。队长听说了后,便与大伙商定,低价买下了那批水蜜桃树苗,并决心将村子周围那些常年被家禽家畜糟蹋得不长庄稼的荒地辟为桃林。
就在那一年,我们村里栽下了十几亩桃林。余下的树苗,便分发到各户了。
俗话说:“爬地栽梨,拄棍栽桃”。那意思是说,你要想吃上梨,得生下来还在地上爬的时候就栽下梨树。但你如果想吃上桃,哪怕你老了拄上拐棍了,栽下桃树也能吃上桃。
水蜜桃长势快,受益早,没两年功夫,我们村就掩映在一片桃林之中。每年桃花开时,整个村子夹杂在一片红红的花海里。
到了水蜜桃成熟的季节,附近来买水蜜桃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挑着箩挽着筐。有些是来买了吃的,有些是水果贩子,买了再拿去别处卖的。
几年后,随着土地的分包到户,那些桃树也分到了各家各户。于是各家都分得三五株。那些年,正是桃树盛产的高峰期,于是各家要有个用钱的地方,便都指望着那些桃树。
但队长,却在栽下那片桃林以后就去世了。这之前,他就患上了心脏病,后终因心脏病不愈而离开了人世。他没能看到那片桃林的受益,也没能等到那桃树分给自己一株。
后来每一年,桃子挂果时都会有人想起他,说那是他为村里人造下的福,是他给村里人留下的一份念想。
渐渐地,那桃林也随着这故事远去。有时候,我甚至会忘了许多事。我忘了我小时候吃桃子时,有时候会把吃剩的桃核埋进土里,然后非得看着那埋下的桃核长出一棵桃树来。但日子一长,那桃树有没有长出来我却再没有去留意。
也有时候,我听说了那桃仁能入药,我于是便砸开桃核取出桃仁,想尝尝那桃仁到底是什么味道,结果一口吃下去,苦得我直想吐。
不管怎样,我想我今年回家,一定能赶在春节出来前看到桃花。因为今年的春来得特别早,桃花也会开得早。
开吧,开吧,但愿每一枝桃花,都能开得鲜艳!
立春高中散文篇十三
这是一句绝唱,描绘了一个素洁的容颜,晕染了一幅空蒙的意境。
岁月如一个车轮,周而复始,总在这儿开始一程新的起点。
太阳站在起点线上,苍白的脸渐渐的红润,柔和的阳光,像温暖的情思,拂在光秃秃的枝丫上,树眼蕴藏的那份等待,在冰雪中融化,滋润一个春天的梦想。
冰依旧广袤坚硬,但它已触摸到太阳的温暖,呼吸到春天的气息,河水像一首压抑的歌,在缝隙里迸溅出些许力度。
冬眠的动物,僵硬的筋骨,冰冻的心脏,凝固的血液,在春的阳气中舒展,苏醒,蠕动。
即使大雪再一次彰显自己的风采,即使寒风再一次使出自己的魔力,但生命已在春天里吐露生机。
鲜红的对联,抒写生命对春天的呼唤,声声鞭炮,迎接崭新的'开局,几树梅花,点缀山村,凌寒独自绽放,灿烂的花瓣像春天的精灵,在寒风中歌唱春的序曲。
春寒料峭,是立春的写照,但立春蕴含的哲理: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多永远不凋谢的花朵,启迪着生命迈开大步,走向春天,尽情地描绘春天。
立春高中散文篇十四
一个盹儿打到晌午一点来钟,从土炕上爬起来,感到燥热。朝南的窗子格外明亮,充足的阳光可着口拥进来。
屋子里,就剩我一个人了,父亲和母亲都去了后趟房舍的村民家窜门儿。
家里今年新修了炕,炕面加宽,且购得了现成的水泥板搪搭,又换了一领新炕席。
席面清爽,天蓝色底,洒满了大大小小肥皂泡似的各色圆点子,大的如草帽,小的若杯口,呈五彩,其中大的以绿色为最。我面朝着南,迎着那绺子光线,安坐着,感受着火炕热腾腾的温度,竟想到了佛,就感觉自己是坐在一池青荷上。空间里,听不到水响和其它别的声音,只有炕墙上的一口石英钟哒哒着。
下地,推开房门,走到院子里。猛地感到天气柔和起来,呼吸顺畅。天挺蓝,像那领席子的底,扯着几条子白色的云。我诧异,北方的冬天是没有云的,那云似乎也怕冷,全都躲起来。可这当,它们却凭空冒出来。
转到屋后的墙角,想撒泼尿。尿撒在石墙上,没有冻住,哩哩啦啦地淌下来。抬头看到屋后的那一趟村舍和舍后枯黄的山。母鸡咯哒咯哒欢快的叫声从山脚下李家的院子里传出来,一群麻雀停在一棵大杨树上唧唧喳喳地吵得热闹。
我想到以往的夏。中午,沉沉的午睡醒来,人还精神恍惚,院子里刚下过蛋的母鸡也是这么欢快地叫着,像蝈蝈和蝉一样的闹腾,把我闹腾回梦里去。院落里阳光强烈,照着大地和村舍,阳光下的什物都披着古铜色,就像院墙上挂的那几个谷草串成的鸡窝。我永远地记住了那样的几个夏天。
邻居的屋后有一棵小榆树,我总以为那上面也落了十来只麻雀,细看又不是,是夏里的一株倭瓜爬到树上,秋了枯在那里,一团团的叶子僵在蔓上。
站在房前的院子里,望到村南的田野,还有四外里的山,依旧土色,那山似乎比印象中的矮下来,退避三舍。那道河在远处闪亮着,河上有曲曲弯弯的地气升腾。老姐从河西岸来,摩托的后轱辘压碎了冰面险些掉到河里,说河里冒出了老多的沿流水。
回到老家来,我是彻底地闲了,整日无所事事,吃饭,看几页书,困了就栽在火炕上贴着火墙睡一觉。醒了,再重复前面的事。这两天,网欠费停了,从而不能再发稿了,和我的朋友们也暂时断了联系,仿佛又回到了上个世纪,靠书信往来的年月,感到无法适应。我想如今的网络像一张蛛网,我们都是蜘蛛,各踞一角,一个人有点风吹草动,其他人很快就会知道,我们已依赖于这种生活,网一旦消失了,谁能保证我们不会掉到地上。
母亲回来,我同她谈起今天的好天气,她说今天打春。我眼睛重又望向窗外,打量着那妩媚的春光,可此刻春天却还没到,我仍在冬里。
晚上,同往常一样,来了好几个老太,躬着腰的,拄着棒子的,都戴着线帽子,那帽子东歪一个,西歪一个。这伙子人好打扑克取乐,消磨时光,也东家长西家短村里村外地闲唠,又抽旱烟,从而经常一屋子的烟气,要敞开里屋门放。这帮人热火地你一言我一语聊着,我的心就被闹腾着,没处搁,只有这些人走了才能静下来。
等人散去,一看钟已经七点多了。我知道,早已经过了18点22分这道春的门槛,一棵青萝卜在菜板子上撂着,可居然忘了啃春,而春在我的恍惚里却真地来了。
立春高中散文篇十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阴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民间迎春活动更是热闹,春日时,四合院与农家院里要高挂“春幡”,各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一门欢笑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院里一片红彤彤的景色。大人孩子要换上洁净的新装,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绫罗,剪出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取鸡与“吉”谐音,满怀对生活的祝愿。
立春高中散文篇十六
密密麻麻的小雨打拍在石头上,石头上的水珠仿佛在看到执伞的人,轻轻蹲下了用手巾拭擦她身前的石碑。
石碑上的刻有几个字「铃下小次郎太之墓」。
她看住石碑上的细小刻字,眼神仿彿失神,旁边的小手拉了一下她。
「妈妈,妈妈……」年幼的女声再呼喊着她。
「花梨,我们回家。」她蹲下去和花梨说,站起来拉着走在路边已经长满了杂草。
「妈妈,那那个墓是?」花梨看着她,出于年幼的好奇的问道。
「花梨的祖父,妈妈的父亲。」她柔声细语回答着花梨。
「哦。」花梨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黄色小雨靴,无聊着踩在路边的小水池,她带着花梨走出墓园。
「父亲去世的那一天,刚好那是下雨?」她看着伞外的雨细声问着自己,似乎不让花梨听见自己的声音。
十二年前,羽前小町的老家。
那一天,大雪把街道上的东西掩盖,非常寒冷的天气,父亲从房间里发出打破玻璃的声响,打破了老家的宁静。
老家的摆设非常古老,用木做的地板,纸门的设计让老家非常辛苦。
「早苗,快来。」母亲的叫声从父亲房间传出,呼唤着她。
「母亲,怎么了?」她走到父亲间的门前,看到父亲倒在地上,她片刻脚软坐在地上,看著母亲爬在父亲的身体上哭泣。
「妈妈……你怎么哭了?」花梨看到了她的面上眼泪,掉到了她的衣服。
「花梨,妈妈没事,没事。」她拭擦着面上的眼泪。
两人走到了墓园外的公交车站,花梨似乎知道了她的心情,静静地站着她的身边,一声不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7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