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教育心得(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36:06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9 21:36:06     小编:GZ才子

通过总结可以准确地评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果。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结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类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一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实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求知识、释疑破难;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显现,培养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二

早期教育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早期教育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早期教育心得通用3篇】,供你选择借鉴。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实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求知识、释疑破难;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显现,培养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最近读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写的一本书叫《早期教育与天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早期教育从何开始是最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最早可以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了。本人非常欣赏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根据老维特的经验“音乐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为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的从音乐中享受到它表达出来的东西。

书中小赛德慈的母亲在教小赛德慈“快乐、兴奋、幸福”时,小赛德慈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母亲在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明白他们的差别。母亲用迷人的吉他声告诉他,小赛德慈专注的听着,母亲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弹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个形容词,快乐就像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哇!原来是这样!”从那以后小赛德慈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很轻松。也许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因为小赛德慈的母亲会弹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们不会音乐那怎么办呢?在此我想说的是,音乐是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弦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达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孩子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并不是说每个家长必须什么都具备,但是知识面应该做到博而广。另外我还体会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2)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个向孩子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3)天才儿童既然是早期教育的结果,那么一旦停止早期教育,天才亦会变成庸才,所以早期教育并不是一劳永逸,必须坚持,否则,早期教育就会徒劳无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生重要的一课。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自己考虑问题的空间,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极为重要。给孩子增强信心的机会,让孩子去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现实世界,培养教给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让孩子有能力应对困难,面对现实,不受阻力影响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三

dq168训练营心得。

从孩子满10个月开始参加葆婴的dq168训练营,到现在孩子一岁半了.很多朋友和同学都问过我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培训班对于孩子的发展帮助到底有多大?其实我在当初报名的时候也不是十分的了解,但是总认为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完全是从家长最原始的初衷出发的.那么经过了8个月的时间,现在我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了.

从孩子的变化开始说起吧.

第一阶段课程的时候,我家孩子是属于比较活跃的,刚刚开始去训练营的时候,他就似乎是游离在班里的一个成员.因为从头到尾,他都是在自己跑来跑去,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根本就不会跟随着我们大人的步伐.而且总是能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当时我很烦恼,因为我的思路是成人化的,认为只有跟着训练营安排的游戏内容,那么这个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而训练营的李老师却一直在鼓励我,她说她并没有认为这样的孩子有什么不好,这只是他的个性而已.等到上到了第二阶段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能够很配合游戏的节奏.而且能够听从李老师的指令去做事情.我记得第一次,他听到李老师的指令,让他坐下,他竟然就乖乖的坐下了.那时候的感觉是孩子很乖.当时别提我的心情是多么高兴了.

到了第二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增强,已经形成了自我意识了.我看书上说,一般孩子到了2岁才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而我们家的在满一周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知道家里的衣服物品是属于谁的,并且有意识的不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了.跟着问题就出来了,有一次他的表哥来我家玩,我就把他的玩具给小哥哥玩,他就表现很不高兴,而且和小哥哥抢玩具.抢过来竟然就把玩具丢在地上.我觉得他和从前那个什么东西都分给别人吃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他开始独享了.这时候我记得在训练营的时候,李老师又讲过让小朋友在一起分发玩具,把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玩,那就是在有意识的训练孩子去分享.然后我就给我家的孩子讲,你还记得在训练营的`时候,李老师让你发玩具给其他小朋友吗?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发玩具,我就让他把玩具分给小哥哥,分给爸爸,分给爷爷等人.他这次就没有再拒绝了.而且再拿出新的玩具的时候,他就主动递给小哥哥玩了.

第三个阶段课程刚刚上了三节,最让我觉得他很棒的就是,正月十五那天的那节课,老师发了一张黑白的图片,然后讲图片上物品的名字,然后我就指给他看.我们就说了一次,然后就问他,他竟然就能把说过的都指认出来.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现在我对于早期教育培训班的认识,和当初完全不一样了.家长不能指望一周两个小时的课程就能把孩子培养的和别的孩子有多么的与众不同.早期教育培训班,提供的是一种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孩子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掌握.只是早晚的问题.而早期教育培训班,会指导家长什么时间是孩子掌握什么技能的关键期,在关键期训练孩子,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过了关键期,就可能要付出比别的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四

卢梭的父亲钟表匠伊萨克,在工作台上一边工作一边教三岁的卢梭学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在他的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经啃完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以及莫里哀的戏剧。博览群书使卢梭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早在女儿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探索性的发掘。经过观察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思维跳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她的天赋是文艺。正是运用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居里夫人最终使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也使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父亲罗伯茨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罗伯茨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五

1、巩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巩固数字1—10。

3、培养幼儿懂得在某些公共场合应注意的礼仪及文明。

1、1-10的号码牌、1-10不颜色的的数字、

2、幼儿已基本掌握了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及排列顺序。

3、幼儿贴着十二生肖中某一动物的头饰。

一、全体幼儿站四队,教师提出:“今天森林里召开十二生肖动物表演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去吗?”

“但老师还不知道十二生肖动物有哪些呢?你们能够告诉我吗?”(幼儿回答)。

二、开汽车到森林歌舞剧院看表演。

1、和幼儿共同讨论公共场合应该注意的礼仪。

2、请小朋友对号入座,并看准数字的颜色。

3、管理员检查观众是否坐对了痤位。

三、剧院里帮助演员排序的管理员今天生病没来,请小朋友帮助动物们排列好出场的顺序。

1、清查人数,看是否到齐了。(了解十二生肖的数量)。

2、十二生肖站队。(巩固十二生肖排列顺序)并回答出某某前面的动物是谁?

3、请小朋友分组来排队。

4、给十二生肖挂号码牌,以提示小动物何时出场。并说出几号选手是谁?

5、请小朋友到各类动物准备室帮助其他生肖动物挂号码牌。(巩固对生肖动物的分类)。

四、小朋友和生肖动物们一起表演节目。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六

摘要:近20年,早期教育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但受到不同国情的影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日趋成熟,而我国早期教育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对中美早期教育的现状,然后从教育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关系4个角度对中美两国早期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就中国早期教育存在的诸多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体现对婴幼儿早期的人性化关怀;确立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早期教育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重视早期教育;加强国际早期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改变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我国早教健康且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早期教育,对比,问题,措施。

早期教育作为教育的开始,对孩子一生的教育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竞争力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早期教育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许多中国的早教人士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却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足以导致孩子一生教育的失败。早教机构作为我国早教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都首先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教育模式,然后不加修改直接照搬照抄,这阻碍了我国早教的跨越式发展。而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在早期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已有多年,这与其教育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中国早期教育的现状与西方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早期教育模式。

(一)、中美对早期教育的定义。

中国学者对早期教育的定义: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美国教育协会的定义,早期教育是指对0~8岁儿童实施的教育,某些情况下,早期教育特指0~3岁儿童的教育或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出,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不仅对于其日后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影响,而且对其整个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更加尖锐,也更加莫衷一是。困惑的父母们左摇右摆,怕带给宝宝太多的压力,怕耽误了宝宝的发展。所以必须对早期教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2、研究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关脑的研究进展,使人们对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和终身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同时,国内外学者对早期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利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对早期儿童服务的更大关注。早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消除贫困、缩小不利人群和主流社会的差距,乃至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早期教育现状。

1、早教理念。国内的早教理念承袭与中国的应试教育,所以着重于规矩的教养。虽然有些家长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同时也陷入了一种盲目的状态。国外各种早教机构不断涌入,许多家长一哄而上,以为把孩子放在有外教、豪华奢侈的设施环境的机构里面就保障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很多品牌背景差异太大,很难衡量其价值到底有多大。

2、早教内容。我国早期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运动教育。运动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第二,感官教育。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是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个世界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第三,日常生活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于他人交往的能力。第四,语言教育。包括一岁左右开始的基础语言(母语)能力的教育和三岁左右开始的外语教育。第五,初步知识教育。3~6岁幼儿已经具有学习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互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第六,音乐及其它方面潜能开发教育。针对幼儿天生的潜能特质和兴趣方向培养幼儿在音乐、绘画等专长领域的潜能开发和素质培养。

考虑的问题之一。第三,随着教育一体化思想的发展,家园共育也成为我国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亲子园、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这关系到园所的品牌建设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美国早期教育现状。

1、早教理念。美国的早教理念是释放潜能,让孩子在游戏和体验中学习。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美国的早教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教育从第一天起’的观念在美国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国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重视体验”多于“知识传授”,老师认为教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加重要。在美国,最为知名的早教学校金宝贝就是以“游戏+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闻名遐迩的。金宝贝的老师们不会将不属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知识灌输给孩子,而是崇尚让他们多动手、多体验,在各种益智、团队游戏中学会体验和探索的本领,更主动的认识周围的事物,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孩子从小会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的习惯,成为真正的探知者、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

2、早教内容。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对于早期教育特别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情感、智力和语言发展。实际上,早期教育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些内容大致分为十二个方面:大脑与五官刺激、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情绪能力和心理健康、语言能力、良好个性和人格、良好生活习惯、社会性能力、求知欲开发和保护、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读、写、算)、审美趣味和能力、特殊才能发现和特殊技能培养。

3、发展趋势。根据中国早期教育园长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教研主任、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赵红梅发言,0~3岁亲子教育纳入幼教体系,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婴幼教育一体化在国际上呈现如下发展特点:第一,将0~6岁一体化早期教育放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来考虑,从师资、教材、教具包括政治各方面来支持,可称为真正的“一体化”教育;第二,婴幼一体化教育呈现“家庭、园所、社会”三者的密切结合,形成早期教育的点、线、面网状结构;第三,婴幼一体化教育呈现常态化、普遍化。越来越多的公私立幼儿园开办了亲子园和亲子班。

从早教理念和早教内容来看,除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运动能力、语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感官刺激)外,中国早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获取,而不是对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并且非常不重视人格、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教育。而美国非常重视个性与人格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孩子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开发,而不单单关注知识的获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制度。

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位,但智育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应。

试教育从应试者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渡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题以外的各自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由于这种制度的影响,多数家长关注的是让早期教育服务于高考竞争,追求自由、纯真、快乐、健康、个性、内涵等教育目标,在很多家长眼里更多让位于知识教育,一些家长把早期教育看作是超前进行的学校教育,理解为认字、背诗、阅读、学特长等智力开发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孩子的发展。

美国开展的主要是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自学和自我表达能力。总的来说,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注重“广”和“博”。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讲师严冷的总结,美国早期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认知(包括逻辑数学认知、科学认知和社会认知)、社会领域、健康、艺术、学习品质六方面能力。美国教育者相信,儿童早期的语言、认知、社会、健康、艺术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对孩子终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更是他们做好“入学准备”的基础。美国早期教育着重于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研究表明,游戏很玩耍时释放孩子天赋,激发孩子潜能,,塑造孩子性格最基本了最理想的手段。而中国的孩子不会玩,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要认真反思教育的根本思路,放眼世界,寻找激发孩子潜能和塑造孩子好性格的最佳方法。

(二)、文化背景。

当今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然而又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不考虑其它方面导致孩子依赖他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缺乏自立意识,不懂得与同伴共处。从早期教育的内容来看,不难发现中国的早期教育对独立能力和良好个性与人格的培养关注的比较少,而美国则很注重这方面能力。原因大致有一下两点。

首先,中国父母受封建制度及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重视读书,偏重智力开发和投资,忽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美国文化是外来文化移民文化的融合,具有多元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受基督教义影响,美国人强调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父母与子女民主意识强,讲究平等。他们认为,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不仅仅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应该是为人的目标,并且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其次,中国提倡群体本位,社会重于个体,,中国传统文化忽略了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价值,强调群体人格的塑造,所以在强调整体的发展中,忽视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张扬。而美国强调个体本位,注重个体意识,偏重功利,注重个性人格的培养。发现在早期教育中就是能够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资基础,生产力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首先,从教师群体来说,经济发展得好,可以为早期教育提供更好的师资条件,培养更高素质的早教教师队伍。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资待遇,使更多有才能的人从事早期教育,从而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其次,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得好,可以更好的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早教环境。最后,经济发展得好,不仅可以使国家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会影响一个国家对早期教育进行研究的深度。

(四)、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关系。

美国历来重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参与的形式主要有:家长与幼儿园协作、沟通,为幼儿园提供帮助和支持;家长帮助幼儿学习;家长参与幼儿园有关政策和制度的协商及制定;设置宣传栏,宣传家长参与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此激励家长参与意识的增强;设置专门的家长接待室,随时欢迎家长的来访,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家长社区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方案和家庭教育活动的实施等。而我国大多数家长在参与过程中较为被动,参与的水平较低,目前主要通过家长会和家长活动日来参加。这样就使得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很少,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会有很大的出入。早期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影响很大,若老师和家长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就会造成孩子的混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这也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课程设置拿来化。

早期教育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指导,将幼儿园或者国外早期教育的内容毫无修改的照搬照抄到亲子园,更加注重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使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学习,知识化倾向严重。这与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婴幼儿求知欲的开发和保护,增加其审美趣味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生活习惯的早期教育目标并不相符,同时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以及尊重需求。这样的教育理念并不适合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课程定位不准确。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婴幼儿身体、大脑、自我意识、感知觉等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早期教育的定位以及游戏的设计上明显偏重智力的提高,重视知识的灌输,倾向于标准化和系统化,忽视了不同孩子的不同身心需要,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以及婴幼儿生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过多的规则束缚和压抑孩子的天性。这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管理理念滞后性。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七

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宝宝的家长们:

您好!做为一个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做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也许我提的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在意,有人会问我:你能让我的孩子三岁时背一百首唐诗儿歌吗?能让三岁的孩子从1数到1000吗?能让三岁的孩子认几千个汉字吗?老实告诉大家,不能,我不能。

我还是准妈妈时,也曾盲目热衷于了解幼儿识字法、背圆周率后一千位数等有关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后来随着对各种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步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逐步展开后,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见,常见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大部分所谓的神童都只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规律,孩子将失去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清华学子用硫酸泼伤狗熊的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现代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情商的同步培育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所以现在我只有一个目的: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推己及人,我想,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如果大部分家庭能够达成目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打下这样的人格基础,进入小学、中学,对于学校里的那些知识性的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

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刚才发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上帝会看见的。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了学,听老师的,遵守这个遵守那个,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有责备的意思。)

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八

你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将自己的决定合理化,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怀疑。不要试图去和孩子解释你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

2.父母要协调和孩子的关系。

当你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想办法协调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遗憾的是,这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们还有和你协商的机会。这时候,父母不能向孩子妥协,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3.不要试图在亲子关系中讨价还价。

你有权利惩罚孩子。向孩子解释如果他么不遵守家里的规则的话,会出现一些怎样的事情。

4.对孩子的行为做记录。

记录下来你的孩子在上一周做了哪些你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注意哪些时间哪些地点你可能会将孩子宠坏。这会帮助你避免那些不好的行为。

5.对孩子大叫或者是威胁他们只会宠坏他们。

在你惩罚孩子的时候,你可以拿走他们的零用钱,他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是玩具,不让他们看电视,这样的方法比对孩子大声说话要有用的多。用你的行动证明你是认真的。

6.你的育儿方法可能会让你感到非常痛苦。

你可能会对孩子感到内疚,这可能是由于你因为工作的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导致在孩子小的时候你没有陪在孩子的身边或者是因为你太累了才会对孩子生气。

7.坚持使用自己的方法。

要确保和你的孩子接触的你的家人都意识到你不宠坏孩子的策略和努力。在你测试新的教育方法的时候要坚定,并且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和你一起完成你的计划。

8.让你的孩子知道钱的价值。

告诉孩子,钱并不是万能的。孩子必须知道自己的愿望没有满足是没关系的。

9.不要总是给孩子买奢侈的玩具。

不要因为同龄的孩子穿什么,玩什么就给你的孩子买一样的东西。你可以在孩子有好表现的时候给他买。

10.教孩子分享和感恩。

让你的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和东西捐赠给那些不幸的人。

11.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不好的行为。

父母在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孩子的好的行为。在孩子克制住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或者是陪他们玩游戏,聊天。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九

这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也就是说婴幼儿的早期行为决定其长大后的表现。要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习惯等,培养孩子的爱心,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避免“唯我独尊”。家长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优良道德品质,并不需要特别给孩子上课来讲授,例如吃饭时应让孩子与大人一起进餐,避免把孩子爱吃的菜放在他跟前任他吃,而是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美食和快乐。

因此,婴幼儿早期教育不仅是智力训练,而且还包括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孩子如何做人等等。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十

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由于三岁前的儿童身心各方面发育还很不成熟,比较娇嫩,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因此,早期教育主要是结合生活护理进行,把保健与教育结合起来。

早期教育与婴幼儿健康是相辅相成的。早期教育要以保健为基础,而且年龄越小越要和保健结合。因为身体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保不好,也就教不好。所说教,就要结合生活护理用丰富多采的刺激物来发展婴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功能,再后,由易到难进行发音和说话的训练,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活动,引导孩子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周围世界,从一些感性材料和一般直接生活经验,发展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初步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对孩子的保健。儿童早期教育的目的,还不是硬性灌输孩子所不能接受的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孩子在体格、智能和品德方面的良好素质,为今后接受系统的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进行。要按科学规律办事,真正做到科学育儿。为此,做父母的,要学一点儿童生理、心理、营养、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以使自己的方法合乎科学要求,克服那些违反科学的不正确的方法,以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采取多种形式,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中,生动活泼地向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长得更健康、更活泼、更聪明,使祖国建设的幼苗茁壮成长。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十一

要给宝宝提供一个使他们得到满足的环境,必须努力了解宝宝的需要,当宝宝被放在自然的环境里,他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应该把这种宝宝的神秘的力量当作某种神圣的东西,由宝宝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蒙特梭利的教学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维持宝宝的高度兴趣和强烈持续的注意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观念,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宝宝学什么,而是启发、发掘宝宝生而具有的。习性。通过游戏式、即兴性的奏乐本身,自然地、音乐地表露自己的感受、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提高宝宝的音乐素质。音乐舞蹈对宝宝说来,首要的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的流露、相互的交流,是生活的必需,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元智能理论。

资料。

理论认为没有必要把8种智能都融入课程教学中去,而是应从宝宝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找到“切入点”。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宝宝。

感统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爱尔斯博士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宝宝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对宝宝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甚至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

杰立卡脑力开发。

杰立卡脑力开发是适合3~6岁宝宝的自我学习课程,籍由激发潜能的原理与方法,利用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操作,由浅入深的引导宝宝们做多程序的思考,启发宝宝的创意潜质,促进宝宝的思考发展空间,以及生活习惯常规的建立,以因应未来的挑战,开创更宽广的空间。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十二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十三

人的智力核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发展儿童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

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3~4倍,即3岁达800~1000个;4岁16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自言自语;一是说个不停。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且唠唠叨叨。幼儿这种“自我中心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她)并非为了和别人交往,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这样能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它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幼儿经常这样做,能使动作内化为表象,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

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包括保姆),应当注意和幼儿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想象力的发展帮助智力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参与思维过程。想象力贫乏,思维就狭窄,智力就不可能充分发展。想象可成为幼儿意志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想象力弱的儿童,往往依赖于动作,其攻击行为较多。心理投射测验证实:鼓励儿童想象,可使好动的儿童安静下来,逐渐集中注意和思考某一对象或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儿童品格的培养。

音乐在发展幼儿想象力中有相当作用。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作用于幼儿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便与肌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同时陶冶孩子的性情。

此外,运用情节迷人的故事、绚丽多彩的绘画、生动活泼的影视、形象有趣的玩具、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甚至俯身可拾的沙土、木块等,都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这是因为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游戏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显著发展。幼儿通过游戏,视觉敏感度增大,记忆力提高。游戏可推动幼儿积极的认知活动,并尝试解决问题。

游戏还可使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会不怕挫折,不受诱惑,积极合作去解决问题。可见,寓教育于游戏的乐趣之中,极容易使成人的要求变成孩子的意愿,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幼儿期以后,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众所周知,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总是静悄悄地学习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作并为最好的榜样。家庭生活乐趣是陶冶孩子优秀品格和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有效条件。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十四

我想很多父母应该也不是很了解,不乏有些父母还不想了解。今天我所说的早教教育主要指:针对0-3岁孩子的教育,因为0-3岁孩子是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3岁以前孩子的大脑已经成型,也就意味发育停止,这个时期如果你想再次启蒙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晚了。

3岁后孩子的大脑就像我们电脑里面硬盘,容量已经固定,我们能做的知识利用现有的容量来做事情。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认识世界和周围的事物,0-3岁之前对孩子进行早教教育,就可以放大孩子大脑的容量,为以后孩子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这也是我认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方法/步骤。

1早教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

早教教育虽然是对孩子的教育,但是0-3岁的孩子还没有脱离父母,父母和周围的人是给孩子实施教育的老师,因此,早期教育教育的对象,最终目的港是孩子,中间对父母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父母没有意识的0-3岁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质和方法,孩子同样得不到更好的早教教育效果。父母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些早教机构和潜力开发中心,先不说效果,就是时间上也很少。每天1-2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是起到决定性的做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和最早的老师,没有人比你更爱你的孩子,孩子的早教教育也是父母在跟孩子平时生活中交流中实施的哦,这样的早期教育不会让孩子反感,而且能提高宝宝认识世界的兴趣。

2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孩子生长过程中,有很多敏感期,如果父母错过这个敏感期的教育和引导,会给孩子将来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在特定时期,给孩子提供认知世界、情感培养、语言能力、个人爱好、面对困难等引导和措施,能够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打下坚定的基础。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对于早教教育都很重视,很多国家对于弱势的群体孩子的早期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补助,比如:英国的“surestart”美国的“earlyheadstart”。因此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早教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专家认为:只要在孩子幼儿期发现的任何问题,只要即使处理,都会能弥补上的,也就是说幼儿时期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的问题,都是可以预防和化解的。

早期教育实施者是家长,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在给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时候,也学会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给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添一把力。

3早教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是需要符合型的人才,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只会一种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早期教育不仅让孩子大脑的到开发,而且在一系列亲子活动和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小让孩子懂得克服困难,对孩子以后面对和处理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孩子素质的提高,也会提高了个社会的整体素质。

[早期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早期教育心得篇十五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才能更好地对宝宝进行有效的早教?下面请随小编一同来了解下吧。

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性情。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时已具有9方面天生的特点,这些特点组成了每个婴儿不同的性情。

指宝宝一天活动中,所表现的动作节奏快慢与活动频率多寡。活动量无关个性的活泼,而与自身的创造力、生理性有关。通常活动量大的宝宝所需的睡眠时间较少,活动量小的宝宝所需的睡眠时间较长。

指宝宝的生理机能如睡眠时间、食量、排泄的规律性。如果宝宝睡觉,起床、大小便、肚子饿……都很准时,就是规律性强的孩子;反之,如果饮食生活不定时、定量,就是规律性差的孩子。

指宝宝适应新的人事物、情况、环境的难易程度与时间的长短。适应性与趋避性是直接的反应,而适应性则是自我调整后的反应。适应性高的孩子可以很快、很轻松地学习、接受陌生的事物,能从容应付突发的状况,因此,趋进性也较强;而适应性低的孩子则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接受新事物,常会显现出退避性。

指宝宝正在或想要做事情时,如果遇到困难、阻碍、挫折的话,继续进行原活动的态度。坚持性高的宝宝遇到困难时,会想办法克服,相对的个性就比较固执;坚持性低的宝宝遇到困难可能很快就放弃,但是个性通常较随和。

指宝宝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干扰,而改变他原来进行的.活动。注意力分散度与坚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互有关联,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宝宝则不容易分心,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目的,较具坚持性。

指宝宝快乐和不快乐、友善和不友善、勇敢和害怕等正负向情绪的表现比例。情绪本质正向的孩子经常笑咪咪的,容易结交朋友,态度积极而生活快乐;情绪本质偏向负向的孩子则多愁善感或是爱闹别扭,容易对人产生敌意。

指可以引起宝宝反应的刺激量,包括视、听、味、嗅、触觉、社会觉等。反应阈是内显的现象,反应阈低的宝宝只要一点点刺激,就会感到不舒服,譬如洗澡水的温度稍高或稍低,他就会排斥,抱的姿势稍微不对劲,就号啕大哭;反应阈高的宝宝则对刺激较不敏感,尿布里有大便,奶粉换一种厂牌,他都可以接受,不受任何影响。

指宝宝对内在、外在刺激所产生反应的激烈程度。反应强度是一种外显的现象,反应强度高的宝宝,他的喜怒哀乐情绪及需求较容易被人察觉;反应强度低的宝宝因为外显出来的信息太微弱,容易被人忽视他的反应与需求,然而这并不代表宝宝没有那样的需求,只是父母很难察觉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221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