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论文(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2:40:16
山西古建筑论文(专业20篇)
时间:2023-11-09 22:40:16     小编:雨中梧

忍耐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写总结时可以采用时间线、主题分类等方式进行组织。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一

摘要: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东北部的静升村。王家大院由东宅院高家崖,西宅院红门堡以及宜安院、孝义祠、当铺院、王氏宗祠、戏台院、佣工院等共同组成。总共大小院落123座,总面积大约25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

关键词:艺术理论论文发表,发表艺术理论论文,艺术理论论文投稿。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东北部的静升村。王家大院由东宅院高家崖,西宅院红门堡以及宜安院、孝义祠、当铺院、王氏宗祠、戏台院、佣工院等共同组成。总共大小院落123座,总面积大约25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现已将西宅院内的红门堡作为中华王氏博物馆之用;东宅院内的高家崖已经成为了中国民居艺术馆。东西宅院中间有一条河沟,用桥联系起了东西宅院。东西宅院左右对称,相辅相成,气势宏大、壮观。院内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品,不但数量惊人,而且工艺水平更是精湛。所以更是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紫禁城”的盛誉。

王家大院由堡门、堡墙、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四道防御圈。四道防御圈是按古代已有的四合院的方式和规格建造的,形成前后高低各不同的中轴对称。这样既能满足待客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隐私性。使建筑有主有次,有高有低,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一种主体空间的节奏感,犹如一幅写意水墨画卷,更是有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气息。

王家大院的`建筑群落是中轴对称格局,是因为王家人经商富裕之后,有不少人参加科举考试并做了官。但王家大院也不是像北京故宫建筑群那样绝对对称。是由于王家是经商致富以后才有王氏子孙做了官。刚开始建的院落还是农民阶级的自由、安逸和不违背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总体来讲,王家大院既有中国儒家的礼教思想,又有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王家大院的建筑各有各的用途。等级不同的人住的房屋也有明确规定,像管家、管账先生与家丁、家兵居住在不同房屋。长辈和晚辈的住房也不一样,上房是长辈的卧室,东西厢楼是晚辈居住楼。其中,二楼是为小姐们专门建造的。接待不同身份的人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接待朝廷官员必须按照官员的职务等级同样等级的房屋来接待。厨房、餐厅、书塾都有各自的地方,不同身份的人也有不同的用餐餐厅。这无处不体现着封建等级制度,伦理思想,长幼有别,尊卑分等,贵贱有别。王家大院的建筑也显现了建筑的时代性和社会的民族性。

王家大院的建筑不但选址和规模上是山西大院中的佼佼者,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也可以说是清代集大成者于一身。其木雕、石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梁栋、照壁、柱础石、扁额、门窗、以及亭台楼阁等等。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内容丰富,技艺精湛,雕刻种类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平面线刻等等,应有尽有。题材有鲤鱼跃龙门、鹿鹤同春、岁寒三友、狮子滚绣球、四季花卉、二十四孝、辈辈封侯、福禄寿三星、婴戏图、五福捧寿等等。走进王家大院,只要你眼睛看到的地方基本上就会有图案的装饰。王家大院的装饰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选题儒雅、大方、构图饱满、画面简洁有力。王家大院的装饰图案大都采用民俗传统图案,而这些艺术品也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俗传统,丰富多彩,成为当时深受人们喜欢的建筑装饰品,也成为了王家大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家大院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品,给人以朴素、粗旷的感觉。它的每一个翼拱、照壁、柱础石,都是一组精美的艺术品,给人以丰富的感染力和想象力,好像每一块砖瓦木石都有自己的生命。既有生动可爱的造型,又有吉祥的寓意;既有民间美术的大俗之气,又有文人士大夫的大雅之风;既是民族传统积淀下来的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又是主人的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

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最为人们熟悉和认可的是庙前的午壁石雕。壁心为“鲤鱼跃龙门”双面镂空雕刻,高约7米,长约10米,厚约1米。整幅画面上,巍峨的龙门,波涛汹涌、不断翻滚的浪花,两条巨龙盘踞在上面,只显露出龙头,龙尾和龙爪则隐藏于茫茫的云雾之中,犹如仙境。其中的一条龙,张口吐水,直冲到龙门的中心。下面一条鲤鱼正面迎了过来,头已经变成龙头,尾还是鱼的尾巴,显然是正在跃进龙门,变身为龙。然而,鱼还没有完全跃进龙门变身为龙,这是给人留以悬念,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另外还有七条鲤鱼尾列其后,观察形势抓住机会准备一跃,变身为龙。静升村村民称这座石雕为“九龙壁”,它虽然比不上大同的“九龙壁”绚丽多彩,但其刀法精湛、朴素、大方、有自己的风格,时间也比较早,在国内也是少见的,堪称民间石雕精品之中的精品。全壁以石作画,画中有诗,诗中有寓意,寓意必定是吉祥之寓意。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二

今天是放七天长假的第四天,我、爸爸、妈妈、三姑、三姑父、小妹妹去晋祠公园玩。

一路上,我爸爸和三姑父问这问那,终于,我们到了晋祠公园,那时候己是上午了天空骄阳似火,我们有气无力的走向晋祠公园。刚到了晋祠公园门口我们就惊呆了,门口全是古老建筑我们马上交了费,进了公园。你知道晋祠吗?晋祠有三匾、三绝、三宝,三匾是难老匾、对越、水境台,三宝是:鱼沼飞梁、圣母大殿、献殿,三绝是:周柏树、难老泉的水、宋代伺女像。我们去了水境台,为什么叫水境台呢?就是因为那里的水太明亮了,亮的就像一面境子,所以叫水境台。

关于晋祠有很多传说,今天我就说一个著名的传说,名字叫独一无二的桥梁。古往今来世上桥梁多为一字形,惟有晋祠飞梁是十字形桥梁。

相传,鲁班有一个妹妹,是一位心灵手巧、容貌俊美姑娘。由于她的剪花刺绣闻名遐迩,所以,得到乡邻的敬佩。但她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自高自大,骄傲自满,有时还耍个小聪明。她见哥哥被称为祖师,心里很不服气,她绞尽脑汁想了十几天,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不由得喜上眉梢。吃晚饭的时候鲁妹说:“哥,听说你心灵手巧我偏不服,我给你出个题,比比看?”鲁班听了哈哈大笑说:“好。”鲁妹说:“世上的桥梁全是一字形的,我让你造一个东西南北都能走的'桥,行吗?”鲁班说:“好试一试。”鲁妹又说:“晚上就开工,鸡叫就收工,看谁先完工。”结果最后打了个平手。

啊,晋祠真是又美又神奇呀!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三

山西古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特色和风格而闻名于世。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到访了山西,亲眼目睹了这些古建筑的魅力。在这次旅行中,我对山西古建筑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从中体会到了许多道德和精神上的意义。

首先,山西古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山西古建筑多数源于明清时期,代表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古建筑在设计和结构上,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美学价值。例如,山西的寺庙、府邸和园林都注重平衡和谐的布局,注重尊重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山西古建筑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这些古建筑见证了山西的历史沧桑和风云变幻。例如,平遥古城是山西省最早的商贸中心之一,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另外,西岳华山的道教建筑也是山西古建筑的瑰宝之一,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和杰出,还蕴含了千百年来对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这些历史古建筑不仅是文化遗产的载体,更是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再者,山西古建筑也承载着丰富的道德和精神内涵。古代中国人注重道德的培养和修养,而山西古建筑则体现了这种精神追求。举个例子,晋商的豪宅宣扬了商人应该遵守诚信,不贪不污,体现了古代中国商业伦理的传统美德。而山西的寺庙则注重修身养性和修行禅定,他们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更高层次的思考空间。通过欣赏山西古建筑,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力量和引导。

最后,山西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追求,许多古建筑面临着被破坏和拆除的威胁。保护山西古建筑文化不仅是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修复山西古建筑,同时加强公众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山西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山西古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对山西古建筑的了解和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道德和精神追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山西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光芒万丈。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四

建筑装饰材料是指主要起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

建筑装饰石材包括天然石材和人工石材两种。建筑装饰用的饰面石材主要有大理石和花岗石两大类。

大理石是指变质或沉积的碳酸盐岩类的岩石,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因大理石板材价格高,属高档装饰材料,一般常用于宾馆、展览馆、影剧院、商场。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的室内墙面、柱面、栏杆、窗台板、服务台面等部位。现在也有装饰等级比较高的住宅用大理石板材做客厅的地面装饰,显得高贵典雅。但在住宅装饰中很少用大理石板材做墙面装饰,主要是因为墙面装饰大理石的施工操作技术要求很高。另外,还可制作各种大理石装饰品,如壁画、屏、座屏、挂屏、壁挂等进行室内点缀胜装饰。

天然花岗石属于硬石材。花岗石质地坚硬、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光照、耐冻、耐摩擦、耐久性好,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另外花岗石板材色彩丰富,晶格花纹均匀细致,经磨光处理后光亮如镜,质感强,有华丽高贵的装饰效果。而细琢板材有古朴坚实的装饰风格。

耐污染性、耐腐蚀性、耐久性等等),这些性能是保证装饰性能常久发挥的必要条件。

建筑装是陶瓷:

常用建筑装饰陶瓷:1.外墙面砖:铺贴于建筑外表面的陶瓷材料称为外墙面砖。按表面是否施釉分为彩釉砖和无釉砖俩大类。彩釉砖是彩色陶瓷墙转的简称,多用于外墙和室内地面的装饰。无釉砖又称外墙面砖,作为建筑物外墙装饰的一类建筑材料,有时也用于建筑物地面装饰。

釉面砖是用于建筑物内墙装饰的薄板状精陶制品,又称为墙面砖。用釉面砖装饰建筑物内墙可是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卫生易清洗和装饰美观的效果。

地砖是装饰地面用的陶瓷材料,按尺寸分类,可分为尺寸较大的称为铺地砖,尺寸较小而且较薄的称为锦砖(马赛克)。

陶瓷锦砖俗称马赛克,是以优质的陶土烧制成的小块瓷砖。按表面的性质分为有釉和无釉俩种,目前各地的产品多无釉。产品的边长小于40mm,又因其有多种颜色和多种形状,拼成的颜色似织锦,故称作锦砖。

建筑装饰玻璃及制品:

3.夹层玻璃:能抵抗意外撞击的穿透隔音性能好具有防紫外线功能。

4.喷砂玻璃:透明的雾面效果,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多用于表现界定却不封闭的地方作为隔断。

5.彩绘玻璃:图案丰富亮丽。

如今比较流行的种类有:压花冰晶镜面磨砂磨边和各种颜色彩色玻璃,用铜或铝条金属金属框架略作不同精致搭配。

木质装饰材料:

主要是木地板,包括实木地板(漆班和素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复合地板。

2.实木复合地板:有三层和多层二种,实木复合地板具有实木地板木纹自然美观,脚感舒适,隔音环保,不易变形。而且规格大,铺设方便,但如果胶合质量差会出现脱胶。此外因为表层较薄(尤其是多层),使用中必须重视维护保养,所以使用场合有所限制。

3.强化复合地板:耐磨,约为普通漆饰地板的10~30倍以上,美观:可以用电脑仿真出各种木纹和图案颜色,稳定:彻底打散了原来木材的组织,破坏了破坏了各向异性及湿胀干缩的特性,尺寸稳定,尤其适用于地暖系统的房间。此外,还具有抗冲击抗静电耐污染耐光照耐香烟灼烧安装方便保养简单等,但水泡损坏后不可修复,脚感较差。

涂料主要包括外墙涂料地面顶棚涂料,防火涂料漆类涂料:

1.最常见的时低档水溶性涂料:分为106和803涂料。

2.乳胶漆:市场上常见的时立邦漆,分为高低档两种。高档的有丝的力(立邦漆)进口ici(多乐士),进口gfm马斯特乳胶漆。这类漆有丝光不用打的可直接涂刷,立邦漆遮盖能力强,色泽柔和持久,易施工可清洗。

3.多彩喷涂:是以水包油的形式分撒于水中,一经喷涂可形成多种颜色花纹,花纹典雅大方,有立体感,该涂料耐油性,耐碱性还可水洗,但是喷涂时的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而且价格高的多。

4.膏状内墙涂料:表面细腻,光洁如瓷,且不脱粉无毒无味透气性好价格低廉,但耐温耐擦洗性差。

薄膜制品主要用作壁纸印刷饰面薄膜防水材料及隔离层等,

2.薄板塑料装饰板材门面板彩色有机玻璃等。

3.异形板材玻璃钢屋面板内外墙板。

4.溶液和乳液主要用作胶粘剂建筑涂料。

吊棚天顶: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五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

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

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

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

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

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

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

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六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以其丰富的古建筑文化而闻名于世。在游览山西的古建筑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独特文化的魅力。山西的古建筑既有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又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山西古建筑的独特魅力,也对它们所传达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历史价值、民俗文化、建筑构造、艺术风格以及保护与传承五个方面,来探讨山西古建筑文化带给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山西古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山西自古就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山西的古建筑中,我看到了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的精湛,建筑物的雄伟壮丽。其中,木构建筑是山西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它不仅融合了汉代的建筑风格,同时还融入了少数民族特色。这些古建筑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带给人们一种历史的震撼力。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些古建筑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它们见证了山西曾经的繁华和辉煌。

其次,山西古建筑浸润了浓厚的民俗文化。山西人民保有着淳朴的民俗习惯,这些习俗融入了古建筑的各个方面。比如,大同木塔上的雕花、太原大槐树的百年风云以及娘子壁的故事,都是山西古建筑文化中的民间传说,它们代表着山西人民的信仰、智慧和审美情趣。这些细节让我对山西古建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潜心研究山西的历史与民俗文化。

第三,山西古建筑的建筑构造精湛。在参观古建筑时,我深刻体验到了山西的古建筑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在建筑结构上也有独到之处。山西的古建筑通常采用檐脊形式,檐口飞燕式的设计让人们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另外,木结构的斗拱、斗拱柱和斗栱等元素的运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建筑构造的精湛使山西的古建筑充满了神奇与美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山西的古建筑注重艺术风格的独创。历史悠久的山西是许多不同民族交流融合的地方,这种多元文化对山西古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太原的古建筑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而“山西四大雕”中的寂南雕和云岗雕展示了佛教的艺术风格。这些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山西的古建筑无论在外观还是内部装饰上都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山西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参观古建筑时,我发现许多建筑物都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单位,这是对山西古建筑文化的保护措施。同时,政府也投入大量资源来修复和保护这些古建筑。然而,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我认为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山西的古建筑文化。此外,应注重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强化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来说,山西古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在游览山西的古建筑时,我不仅感受到了这一独特文化的魅力,也对它们所传达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相信,只有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山西古建筑文化,我们才能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七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了的诗,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积淀而来的人文情怀。任何建筑,反映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趣,立体的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古代帝王与宫殿的恢宏精致凸显了皇权的威严与伦理的咄咄逼人;陵墓与坛庙的庄严肃穆昭示着古人对“慎终追远”的重视;叠山理水的山庄、园林,把山、水、石、树融汇一体,又是中国文化追求适意自然与诗意自然的表;中国古代建筑不张扬的个性,而以建筑群体的和谐为至境,也是中国文化追求有序、和谐的绝佳体现。

人类的文明是以人们学会使用工具为起点的,从此之后,人们学会发明使用各种工具,各种技术,并且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随着人们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不能忍受风餐露宿的生活,所以使用工具制造供人们进食,休息,并且能够遮风挡雨的场所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建筑也就随之产生了。

在世界不同的地域,由于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各种偶然或必然的事件的发生,形成了几乎全然不相同的技术,文化。归结起来,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中国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三大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之一。

中国古建筑在其千年的发展史中,以中华文化为脉络,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系。可以说,中国古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又使得中国建筑异彩纷呈,别具特色。藏族建筑粗狂豪放,傣族建筑玲珑纤巧,侗族建筑古拙质朴,苗家的吊脚楼别具风情,等等,都各有千秋,而又不同程度的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即使是汉族建筑,南北东西又风韵独具。北京四合院像中规中矩的士子,温文尔雅;山西的晋商大院,敦厚拘谨;江南水乡宛如处子,清新秀丽;天井式民居白墙青瓦,明朗而素雅;聚族而居的各家圆楼,亲切祥和。多元一体的文化,造就了和而不同的建筑,如繁星点点,共同组成了中国建筑的灿烂银河,使中国建筑以独特的风姿独立于世界之林。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又被称为世界奇观的万里长城,有造福后世的京杭大运河,有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有巍峨壮丽、气魄非凡的古都西安,有富丽堂皇的紫禁城,有代表天受神权的天坛,有千军万马之势的秦始皇兵马俑,有秀丽婉约的江南园林,有亲切祥和的四合院…….他们不但代表了中国的古老建筑文化,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与科学,是古代社会的全面载体。

大楼让人抬头看着很是压抑,我问学建筑的同学,为什么要把建筑设计成这样。他回答道为了更大的节省成本和创造效益,我默然。现代城市中的建筑大抵都是如此,在有限的土地上高高的树起钢筋水泥铸就的摩天大楼,生活其间忙碌的人们也许已经习惯这样的建筑,并且更多的人把建筑的高大宏伟作为财富的象征。

在一个文化系统里面,建筑无疑是最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比如中国南北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方多为砖石结构,南方多为木结构;北方多为平屋顶,南方多为斜屋顶。这是中学教科书上内容,笼统而概括,并不见得详实。而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国建筑史》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瑰丽华美的建筑有着深深地文化内涵,让我感受了一次不同建筑和文化的冲击。

现在建筑界的大师们对中国建筑文化有很多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就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大屋顶、廊子、院子;不了解中国这些特殊建筑形式形成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只会在现代建筑的楼体上硬搬某种廊子、亭子。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的一些西方建筑上面强加一些中国的建筑元素上去很可笑。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济南洪楼周围的一些建筑群,都是在现代的一些建筑的边上加一些中国建筑的屋檐之类的。也许建筑的设计者是想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但是那样一做后不是协调了,而是别扭了。所谓和谐,就是和而不同,和而同了就没有协调可言了。一些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已经过时了,感觉不够时尚气派。他们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认为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其实,梁思成先生早就提出,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

作为一个建筑师,不但满足人们对建筑的物质要求,而且给人类精神提供丰富的空间感受。文化,也就是要“人化”,每一种文化都是靠人的活动和思想来支撑的。

中国的建筑不仅有外观的瑰丽华美,更具深深地文化内涵。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庭院,还是巍巍高耸的殿堂,无论是斑驳陆离的雕饰,还是长河落日的雄关,都能于其中品味到历史的沧桑,与古人进行精神的沟通。

中国建筑往往把高潮和精华放在最里面、最后面,而前面则是质朴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本论文化解之中,农耕文化内向型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中国建筑造就了人们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

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与技术的映射。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很好途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学好中国古建筑史的必要条件。建筑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了中华历史的伟大篇章!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八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以土木结构为主题,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巧妙地熔于一炉,独具魅力。无论单体建筑,还是城市园林,代有杰作。凝聚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精华,也是全人类的珍贵遗产。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显存历代建筑18000余座。雄辉壮美的唐、五代、辽建筑,严谨端丽的宋、金建筑,朴实豪放的元代建筑和精巧繁缛的明清建筑,或巍峨于通衢大邑,或隐逸与深山远村成为历史变迁的无言见证。山西古建筑门类齐全,尤以宗教建筑居多。附属于其中的彩塑、壁画和玻璃艺术,已与古代建筑融为一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本展厅分“凝固音乐——古建筑艺术”、“古壁丹青——寺关壁画艺术”、“神工灵光——寺观彩塑艺术”和“流光溢彩——建筑玻璃艺术”四个单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多姿多彩杰作佳构,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充分能体现了中国古代匠师的高超智慧。

民族熔炉。

山西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不仅极具是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成为华夏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大熔炉”。

汉代起,北方各民族就不断与中原发生碰撞,金戈铁马和鲜血淋漓之余,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随之发生。魏晋南北朝,中原扰攘,漠北各民族相继崛起,雄踞山西,驰骋中原。300余年战乱和苦难的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新鲜血液注入华夏古老文明,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盛唐时代。

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粟特商人带来了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北魏首都平成和北齐别都晋阳,相机成为国际性都市。惊人的考古发现,无不透露出中外文化互动交融的夺目光彩。

本展厅分“长城内外”、“平成时代”、“别都晋阳”和“异域来风”四个单元,以平城(大同)和晋阳(太原)为中心的诸多墓葬出土文物,展示了自汉至隋800余年的民族文化融合进程。胡傅酒遵和温酒樽、木板漆画、娄睿葬壁画,虞弘墓汉白玉石等世界闻名的艺术品,标志着生机勃勃的艺术品,标志着生机勃勃的中华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巅峰。

夏商踪迹。

公元前12世纪,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父传子,家天下”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山西南部古有“夏墟”之称,夏文化遗存,分布密集,灿若繁星。东下冯遗址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晋南是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

继夏而起的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国家体制趋于完备,文明程度更高。山西南部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和完整城池,表明这里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

夏商时期,山西中西部梁山一线属于各部族“方国”这些方国与华夏民族长期交往,深受影响,文化丰富多彩而独具地域特色。时至今日,我们无缘窥视其全貌,但他们留在黄土地上时断时续的踪迹,却也清晰可辨。

本展厅分“大夏之墟”、“殷商重地”和“方国逸珍”三个单元,展示山西地区夏、商两代近千年的风貌。即可见中原古文化的灿烂辉煌,更可看到别具魅力的北方“方国”草原文化的多姿多彩。龙形觥,兽形觥晕、云雷地乳钉纹0、舞0等方国青铜器,独具而迷人。

文明摇篮。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华夏腹地,山川秀美,气候适宜,是中国远古人类的摇篮。

母亲河九曲如龙,奔流向东。在其最大最急的转弯处,

山川精英。

玉,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古老而神秘的山川之灵,晶莹其质,典雅其色。人类文明中,唯有中国人赋予它至高无上的灵性,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高贵与神圣,被人格化而又超乎自然,深深的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俗中。

历代能工巧匠,用鬼斧神工般的技艺,琢玉成器,并赋予丰富的内涵。祭祀神灵与天地神灵共语;佩戴装饰,彰显身份和品行;敛葬辟邪,希冀玉般的不朽;陈设赏玩,追求高雅和富有;生活实用,享受愉悦和温馨。

本展厅按照玉器功能分“礼仪器”、“佩饰器”、“丧葬器”、“陈设器”和“生活用器”五个单元,展示出自新石器以来的一万年间古人对治玉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历代审美价值的演变。芮城清凉寺遗址出土玉器,为山西最早;晋侯墓地出土的商周玉器,堪称经典之作,皆令人叹为观止。

风貌与人为色彩。不但为国人所好,也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本展厅分为“质朴的北方窑瓷器”和“绚丽多彩的瓷器”两个单元。前者着力展示独具特色的北方瓷器,从北朝瓷器,隋唐瓷器和白瓷,到宋、辽、金诸瓷,既有雅致细腻的名窑佳作,更多质朴野趣的民间精品,地方特色鲜明,引入注目。后者展出馆藏元以后历代彩瓷精品,缤纷绚丽,高贵典雅。

佛风遗韵。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南北朝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经帝王显贵推崇,炽烈传播,隋唐达到极盛。与之相应,佛教艺术发展迅速,辉煌迭现。佛教作为中国雕塑佛像,金铜造像,经久不衰。

早期佛教雕塑艺术外来风格浓郁。北朝至唐,民族风格日益明显。唐以后又走向世俗话。演变的过程,形象的映射出异域的宗教与哲学,是如何被改造和吸收,融入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的。

山西古代的佛教雕塑作品,既有享誉中外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更多隐于乡间古刹的各种佛像,宗教本虚幻,艺术却真实;千年的风霜,难以剥泐空灵的笑容:世道的变迁,岂能磨灭悲悯的情怀?——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针对近年来职业中专与高等工科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用科学思维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改研究。在教学体系方面,采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工程特色,系统地、科学地组织教材,引入前沿知识,增加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工程实例结合到相应内容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即将多媒体授课、软件仿真与电路实例相结合进行“电工学”教学。

论文关键词:电工学;科学思维;教学改革。

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是一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收敛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组合思维、质疑思维、系统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将科学思维应用于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学生思维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增强创新意识、增加工程经验、逐步培养创新能力。“电工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工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课程。但是目前的“电工学”课程体系只重理论的推导,不重实际的应用;只重课堂教学,不重实验和动手;只重考试成绩,不重知识的应用;只重本课程知识,不重知识的系统衔接;只重经典知识,不重前沿发展等。本文将科学思维应用于“电工学”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贯彻培养目标不充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工科类专业以“面向工程、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不断创新”为培养目标,但是目前的“电工学”教学体系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课堂教学,脱离工程本身,不关注工程特点,没有学以致用,“不断创新”和“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所以“电工学”教学应该从工程需求出发,结合专业特点与课程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融合。“电工学”课程包括了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等主要模块以及电子系统仿真、cad、eda技术与实践等辅助模块。不同模块在理论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将其有效融合,学生普遍感觉模块之间是孤立的,找不到内在的联系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电类知识全面了解,更达不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更为完善的、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电工学”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缺乏工程背景。“电工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广阔的电气工程背景,但在课程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求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只记结论而不注意知识的应用,知识来源渠道单一,范围比较狭窄,缺乏实用性,未能引导学生树立和训练工程意识。导致学生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不知道问题出处,即学生不知道为何学和学何用的问题,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实现理论知识和应用素质的内在统一。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质疑思维和逆向思维。首先,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已全部采用ppt教学,但多数时间仅局限于老师“教”,学生大多数属于被动学习,师生间的互动少,学生很少针对上课内容提出质疑,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多为上课听课、下课走人,完成作业、考试及格,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质疑,学习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学生创新精神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由于目前对学生的考核手段较为单一,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对所学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不愿积极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逆向思考,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点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思考,课外实验也只是注重验证定理和测量数据,不愿进行创新性试验,因此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二、科学思维在“电工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河南理工大学“电工学”课程组以培养“面向工程、注重实践、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科学思维应用于“电工学”教学改革与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1)教材建设。将科学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应用于《电工学》教材编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工程特色,使教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即用科学思维方法系统地、科学地组织教材,引入前沿知识,注重知识的启承、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增加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应在传统基本理论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实际的应用;将工程实例结合到相应内容中,使用具有真实数据和实际工程条件的习题以巩固理论知识;并恰当地引入新内容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钻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的注重知识内容的顺序教学方式与注重知识关系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相结合。从传统的注重知识讲授的课堂教学方法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互动式、工程案例教学法。

(3)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即将多媒体授课、软件仿真与电路实例相结合进行“电工学”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和板书结合,课堂上使用multsim仿真软件,通过仿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讲解时注重知识的联系、类比和延伸,从系统的角度提纲协领地讲授,注重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和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课后习题重在工程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加电子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优化课程体系。首先,将组合思维与系统思维融入“电工学”课程体系改革,从工程需求出发,结合专业特点与课程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工程实际、关注工程特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充分贯彻了“面向工程、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不断创新”的培养目标。其次,将课程的主要模块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以及电子系统仿真、cad、eda技术与实践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找出其内在的联系行,使各个模块间相互联系,有效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电类知识的全面了解,建立了完善的、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电工学”课程体系。

(5)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将联想思维与发散思维应用与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中来,贯彻“以工程背景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互动”的新的教学理念,从工程应用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再回归工程,注重学以致用。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既符合二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在实践教学中,摒弃传统的着“预习—讲解—操作—报告”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试验,开展创新试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鼓励并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目标。

三、结束语。

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将科学思维方式引入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中来,整合教学内容,将科学思维应用于“电工学”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活动导向性教学、发散性教学、联想性教学等。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以理论为基础、仿真软件为工具,以实用电路为案例讲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面向工程为导向,研究每一单元的理论出处,使课程内容更合理地体现工程背景。突出教学对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

前言:古建筑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鉴证,有其特有的参观价值和科研价值,其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由于我国文物古建筑多由木材建造,其耐火能力较低,极易被火灾损害。经过多年来国内外的古建筑防火研究和学术讨论发现,虽然,基础消防机构在古建筑防火方面重视程度不断很高,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指导工作,火灾预防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火灾预防工作思路陈旧,缺乏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办法。

一、建立完善的火灾消防体制。

很多古建筑群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人满为患的场景屡见不鲜,空间拥挤,导致安全保卫任务繁重,成为了相关部门预防火灾的一大隐患。根据文物古建筑“唯一性”的特点,其消防安全方案可以根据实际的火灾危险系数、文物保护要求、地理条件与水利条件等,通过科学、系统、合理的分析讨论进行制定和实施。一些特殊地区可以引进“消防技术专家评审机制”,在解决基层预防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文物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监督管理,从而形成与消防技术同步成长的古建筑火灾预防机制。

二、科学划分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区域。

通过大量的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经验表明,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消防机构的意识会陷入误区,对文物古建筑群不加区分,笼统的按照文物古建筑群进行保护和预防,导致消防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出现漏洞。针对于这种现象的正确做法是,对于真正的古建筑群,采取重点保护措施,作为重点安全区域进行火灾设防。而古建筑周围的配套设施,例如,酒店、宾馆等仿古建筑和场所与古建筑文物之间的关系不大,消防人员必须认真加以区分,将其划分成为独立的建筑区域,相对于古建筑群来说,建筑区域可以适当降低火灾危险评价系数和消防安全设防等级。

除此之外,在古建筑群、古城古镇等古建筑密集区,例如:中国的平遥古城、西塘古镇、五台山风景区等也可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耐火等级、人员数目等,合理划分不同的消防安全区域,明确对应的预防等级和预防措施。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消防安全体系,是实现现代科学消防管理的重要基础[1]。

古建筑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洗礼和历史的变迁,遗留至今,其中必定蕴含着古人在建筑学上的智慧。很多古建筑都具备简单、实用的防火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头墙的使用。建筑物高低起伏不定,土墙相对相接,将相邻的建筑完全隔绝。其原理类似于现代防火单元的使用。

一些古建筑内尚未安装照明设施,也没有其他火源存在。所以,针对于这些古建筑,消防部门不应增加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安装自动报警系统等于人为为古建筑物增加了火源,间接的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二)根据文物价值保护原则,不允许随意安装非必要的外来设施和金属管道等,不仅被破坏了文物原貌,其安全系数也比较低。因此,在评价古建筑火灾危险系数时一定要客观、真实,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评估论证,从而正确的制定消防安全保护方案。

四、有效控制关键火源,消除一切火灾隐患。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许多基层消防单位都没有意识到,火源控制是古建筑防火最有效、最实际、最可行的办法。由于古建筑使用功能比较单一,所以火源较少,容易控制。通过实践证明,有效控制关键火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

控制关键火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中,相关的火灾消防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应用。例如,统一寺庙燃香地点,在寺庙的其他地区严禁出现明火,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金属、石料等不燃材料作烛台,大殿内的香案表面用铜、铁制品包裹严实。大殿内不设电气照明,将所有的线路埋藏与地下。用最简单的'控制火源的办法排除一切火灾隐患[2]。

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火灾预防机制。

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古建筑资源会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很难与消防安全专业规划和消防设施建设同步。其中剩余的空间资源被持续开发利用,建设了新的现代化建筑,这些建筑与古建筑融为一体,使区域防火安全形势复杂化,火灾危险系数极高。因此,地方在发展旅游行业的同时,必须对古建筑的安全负责。在区域内情况发生改变后,相关部门要对古建筑群进行专业的消防规划、降低人员密度,设置火灾监控体系,完善区域自救能力。对于新建设的建筑,可以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提高建筑消防设计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3]。

六、第一时间控制火灾。

对于文物古建筑的火灾扑救工作,必须以快速反应为基础,将火势控制在初级阶段。对于单独存在的古建筑,一旦扑救反应时间过长,就已经丧失了扑救的可能和意义。所以,时间是古建筑火灾扑救工作的第一敌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古建筑周围要要安排专人24小轮流值守,定期检查古建筑群内的火灾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各类灭火器材是否能正常工作,避免使用时出现特殊状况,延误火灾扑救工作。

总结:保护古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合理的维修和利用古建筑文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而火灾是古建筑保护的最大威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门所面临的压力剧增,寻求一条科学合理的火灾预防道路,已经迫在眉睫。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得出,改善古建筑预防火灾预防效果要从普及科学的防火思维入手,建立专业的消防队伍,完善一系列的火灾预防体系。

参考文献。

[3]邓颖芝.试论东莞可园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和防火对策[j].科技风,2015,04(16):208.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一

烟草商业系统肩负着烟叶的收购、打包、运输、储存、复烤加工和卷烟的储存、销售等工作任务,烟叶、卷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麻片、麻绳、麻线、纸箱等物资都为易燃和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因此,必须加强烟草商业系统的防火管理工作,完善防火工作的对策和措施,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为两烟的生产经营工作保驾护航,不断促进烟草商业系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一、烟草商业系统“两烟”经营的火灾危险性:

烟草商业系统经营的“两烟”(烟叶和卷烟),都是可燃物品,自身存在着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一)烟草的火灾危险性。

1、烟草的燃烧烟草既能发生有焰燃烧,又能发生阴燃(无焰燃烧),阴燃是即将发生有焰燃烧的征兆,它的燃烧分为有着火源燃烧和自燃(不需要着火源)。

(1)有着火源燃烧当烟草的受热温度达到它的自燃点(172℃)的时候,就能够发生燃烧。

(2)自燃烟草发生自燃的条件:一是本身自行发热;二是产生热大于散失热;三是温度升高到自燃点。烟草的自燃是生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由于寄生微生物的繁殖和酵素的作用而发生生化反应放热,产生的热量积聚,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70-80℃的时候,微生物死亡,生化反应中止,但可使烟草生成一种不稳定的生成物,该生成物因氧化反应放热升温,当达到烟草的自燃点时,烟草就发生自行燃烧。

2、烟草的化学成分对燃烧的影响烟草有以下主要化学成分有助于燃烧:

(1)芳香性物质烟草中的芳香性物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挥发性芳香油;另一类是烟草树脂,在燃烧过程中可以增强火势,并散发香气。烟草中芳香性物质含量的提高能够增强烟草的燃烧性能。

(2)某些无机盐和有机酸无机盐在烟草中的含量越高,越能增强烟草的燃烧性能;苹果酸、柠檬酸及其盐类在烟草中含量越高,烟草的阴燃性能越强。

(3)钾烟草中的钾元素,能够增强烟草的燃烧能力和烟草的阴燃持火力。

(二)卷烟的火灾危险性燃着的烟头其表面温度可达300℃,燃烧锥(烟支燃烧时,燃烧部分呈锥体状,称为燃烧锥)中心温度可达900℃,而一般纸张的燃点为130℃,麻、绒的燃点为150℃,烟叶的燃点为172℃。因而,燃着的烟头极易引燃上述物质。

(三)两烟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纸箱、麻片、麻绳等辅料的火灾危险性麻片、麻线、纸箱等都是可燃、易燃物,热分解温度、自燃点都比较低。一般纸箱的燃点为130℃,麻类的热分解温度是107℃、自燃点是150-200℃。对受热能分解的可燃固体,其热分解温度(即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自燃点(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能自动燃烧的最低温度)是火灾危险性评定的主要参数之一。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越低,燃烧速度就越快,因而火灾危险性就越大;自燃点越低,燃烧的倾向性越大,因而火灾危险就越大。

二、烟草商业系统常见的火灾隐患:

烟草商业系统所辖点多、面广,烟叶、卷烟的数量较大,所涉及到的基本上都是可燃、易燃物资。这就使两烟的整个经营过程存在着许多火灾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源火灾隐患。

1、电源施工不规范。在电源施工中,无视国家相关规范及安全规程,无证上岗,使电源电路达不到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2、电源电路使用劣质材料。安装使用不合格的三无产品、伪劣材料,甚至偷工减料,导致阻燃管不阻燃、报警装置不报警、电路因电阻大而易发热等。

3、乱拉乱接。为了方便夜间作业、临时使用等,随便临时搭接电路,造成如电源电路连接不牢打出火花、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等火灾隐患。

4、用电制度不健全。如配电房未严格执行用电两票工作制等。

5、安全意识淡薄。在使用电气过程中,无专人管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如用电超负荷、离开忘记断开电源等。

(二)火源火灾隐患。

1、外来明火种。如汽车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飞到烟草物资上。

2、在堆放着烟草物资的周围用火。如生火做饭、烧开水等。

3、在堆放烟草物资的仓库内违章用火。如停电时用蜡烛照明、抽烟等。

4、需要电焊、氧焊等明火作业时,没有向有关部门申报,周围的可燃物没有清除就动火作业。

(三)熏蒸杀虫火灾隐患。

烟草熏蒸杀虫是利用化学药剂抑制烟草本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消灭害虫,从而防止烟草发热霉变和遭受虫害。熏蒸杀虫的常用药剂大多数都易燃,如磷化氢。不适当操作使用,会导致熏蒸杀虫药剂的放热、燃烧,从而引发火灾。

(四)消防设施隐患。

1、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能够正常工作的灭火器材。

2、没有消防池,或者消防池达不到要求。

3、无火花报警设施装置。

4、灭火水泵不能正常工作。

(五)防雷系统隐患。

防雷系统不规范,不能够完全防住直接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所有的雷电危害。

(六)机械摩擦隐患。

输送机、传动电机等无防护装置,可燃物进入,摩擦产生积热,导致火灾的发生。

(七)自燃隐患。

堆放烟草仓库的散热条件差,使温度积聚升高,导致阴燃、自燃,酿成火灾。

(八)管理隐患。

没有把防火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头上,职工的防火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平安的环境氛围。

三、烟草商业系统火灾预防对策。

(一)规范电源电气的使用和管理。

1、加强管理,杜绝隐患。烟草商业系统职能部门要严格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新建工程、改建工程、扩建工程、维修工程和装修工程电源电路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严格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2、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将险情消灭在事故之前。首先纠正电源电路安装过程中的低价现象,提倡合理价格。其次加强对施工单位使用电气设备、材料的监督管理,确保质量,从源头上杜绝险情的发生。

3、加大指导、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用电单位、部门和个人的防火意识,使他们懂得如何用好电、管好电,如何防止电源火灾,火灾发生后如何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禁止乱拉乱接电源线路和随意增设电器设备。

4、提高电气使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坚持持证上岗,配电房严格两票工作制。

5、物资仓库、复烤加工车间、烟叶收购站点的所有电路必须穿管,杜绝留明线,电源配备空气开关,全部装在盒内置于室外,照明灯必须是低于60w的防爆灯。

6、变、配电房、电源开关等的周围禁止放置易燃物品。

7、安装防火报警系统。

(二)强化对火源的管理。

1、在仓库、厂房、收购站点专设吸烟室,派专人进行管理。

2、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流动吸烟和火种进入仓库、厂房和生产加工区域。

3、需要在禁止火源的地方明火作业的,必须办理动火证,并且要清除周围的可燃、易燃物品,配备灭火器,方可动火作业。

4、机动车辆进入厂区和收购站点时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减速行驶,禁止进入仓库。

5、库房内禁止安装采暖设备。

(三)加强对熏蒸杀虫药剂存放和使用的管理。

1、熏蒸杀虫药剂应单独存放在危险品库中,禁止与烟叶、纸箱、麻片等混存。

2、由专人负责,按危险品库进行管理,做到使用多少就取多少。

3、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专人来完成熏蒸杀虫工序,严格按照熏蒸杀虫药剂的使用方法、步骤进行操作,禁止误操作。

(四)加强消防设施的配备和管理。

1、配足所需的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并确保其能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对所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普查、登记建档。

3、制定消防设施器材设置图,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器材。

4、落实管理人员,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

5、对干部职工进行消防设施、器材性能和使用技术培训。

(五)安装防雷系统厂区、仓库、收购站点、办公楼等重点部位按照国家有关防雷设计安装规范规定,设置防雷装置,并定期请防雷职能部门对防雷系统进行检测,确保能够防止因雷击引起的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对电器设备的管理。

1、电器设备必须由持合格证的电工进行安装、检测和维修。

2、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按规程操作,并对电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七)合理建设仓库。

1、仓库的门窗设计必须符合建筑规范要求,库顶应用防火涂料粉刷。按照相关规定留出消防通道。

2、仓库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烟叶堆垛碳化自燃。

(八)加强火灾预防、扑救的实战演习通过实战演习,使广大干部职工在面临火灾时做到有条不紊,能够坚持“堵截控制,灭火保烟”的原则,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保护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烟草和烟用物资。

(九)制定火灾救援预案制定火灾救援预案,明确在遇到火灾时,单位领导、部门和个人的职责,有利于大家共同协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火势,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点。火灾救援预案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机构,其中有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防护救护组。

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5、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十)加强防火检查督促力度防火工作要勤检查、多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把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十一)贯彻落实好防火工作要求。

1、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一号令《烟草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防火安全管理的责任制。

2、把防火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职工的头上,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使每个职工都知防火、懂防火,加入到防火工作队伍中来。

总之,安全生产是烟草商业系统的头等大事,防火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抓好防火工作,对烟草商业系统乃至全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二

摘要: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为研究建设项目,以实现在成本和过程监控进行决策规划建设项目的来控制成本。过程控制包括建设项目的监控目标的全过程。我们需要在决策阶段项目成本控制,需要控制过程投资金额为优化项目成本调整的标准偏差,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全过程,本文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分析与监控的每一个结对所处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来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证工程的成本最低。

关键词: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监控。

我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楼房的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造价分析就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贯穿整个建筑的始终。虽然建筑业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建筑造价分析就是其中的例子。相关企业为了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不断地对建筑造价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现状。

1.1市场机制不规范问题。虽然建筑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交易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和法则,造成在交易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纠纷,很多企业之间存在一些不良的竞争,相互私下压低承包的价格,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把原来较长的工期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整个工程分成很多部分[1],分别让水平不同的公司来承包建筑,这样就会使整个的工程质量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降低工程的质量。这种施工的单位一味地降低施工成本来增加本公司的竞争力,完全没有考虑到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建筑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机制,就使这种行为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2对施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在大多数认得印象中,施工企业的年龄越大,其施工的质量就有一些保证,导致很多的新兴企业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在公司的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处于一种信任度极差的企业。对于那些历史比较久的企业也会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企业的实际工作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高,很可能会令很多雇主失望。这个问题在建筑业的市场中面临着无形的危机。

1.3预算造价失误问题。预算造价失误问题在建筑业也是时有发生的,这样就会导致投资过度,给雇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造价失误存在很多方面的事情,可能由于将前期的建设项目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而忽略了后期建设,导致预算超标,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造价,严重的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造价分析存在漏洞。建筑工程包括很多的环节,一般包括几个主要的环节如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造价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其实工程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价格的基础[2],现在很多人认为设计阶段并不重要,工程质量全部都是与建筑施工阶段有重大联系,其实建筑设计在建筑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设计不合理,就会大大的增加了建筑的成本。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低,施工单位资金不足,施工单位就会采用很多方法来增加施工的费用。工程的验收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单位由于验收不及时审计不够准确,导致很多的建设资金流失。

2全过程造价分析的原则。

2.1设计阶段的控制原则。设计阶段是最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步骤,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基础,设计阶段以后的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造价都是以设计阶段造价为基础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造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保证在施工阶段和验收的阶段发现一些造价不合理的问题,从而需要修改设计的土质,导致重新建造或者拆修工程,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各个环节施工造价原则。校对法是很多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的方法,在很多的工程造价管理时,要随时进行校对,以此来降低工程控制出现问题的风险。如果工程造价的实际控制值与设计预想的值有差距时,就要立即进行偏差的比对,找出产生偏差的环节及原因,找出控制造价偏差的解决办法,降低由于造价偏差带来的风险。

3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措施。

3.1完善市场建筑造价市场分析机制。现如今的《建筑法》还不够完善,虽然建筑工程造价分析与监控都是完全依照国家的法规进行管理的,但是还有很多的事情法律上并没有进行明文的规定对于一些招标的法律、施工的劳动合同等方面都没有一定的明确规范[3],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些法律,使建筑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最好是在每一个建筑阶段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样就能够保证建筑市场平稳的发展。

3.2加强各阶段之间的联系,增加配合。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包含着很多的阶段,大多是这些阶段都会出现锯齿形的波浪状,也就是每个阶段的造价都会互相的牵制,一个阶段的造价增加,无疑会使接下来的一个或者多个阶段的造价降低,这样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设计进行造价分析与监控。掌握住资金链条,严格控制每个阶段的资金使用,并且进行各项监督控制工作,还要加强配合,避免某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影响工程的质量。

3.3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与监控制度。在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业主都会有相关的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的监控,并且好哦眼参与一些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这其中就会有监督人员对某个阶段的施工提出一定的意见和要求,尤其是资金控制这方面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和监控制度,既要使施工单位按照合同顺利的完工,还要保证业主所派遣的监督人员的干涉不能影响到整个施工建设。制度还应该保证施工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发言权和主动性,避免监督工作人员在建设中提出更多的要求,导致施工过程出现终止的现象。要将决策阶段的造价分析进行明确具体的规范,做到精益求精,极大的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整个公的影响。设计的阶段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施工的验收阶段,要将设计好的方案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很大的不同,就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如果施工单位将原来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擅自改动,或者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准许,预算超出造价,验收审核将不会通过。

3.4在各阶段做好造价的分析与监控工作。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建议瞎用严格限制数额的条件下进行,要使用合理的招标机制,最好是扩大招标的范围,大量的找到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投资企业的经济收益。招标还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更多优秀的专业的方案,既能够减少设计的时间还能够保证设计的质量,也有可能控制成本。还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时间,最好规定施工的时间,并且要求施工单位按时间完成工程,在最后的验收阶段,对工程的每一个小的细节都要进行精确的核算,最后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

4结论。

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并且其在建筑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想要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造价分析与监控,虽然我国的建筑造价分析和监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都需要建筑市场和政府部门严格要求和不断完善,积极的创新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建造出更加健康的建筑市场。

参考文献。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4、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和经验是经过多年的古建筑测绘教学探索、研究与实践,取得的一些成果。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仍然任重而道远。在进一步完善教学配置、教学设备、培养学生兴趣、推进古建筑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如果能不断提供一些新思路,那么就能使得古建筑测绘教学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生产实践中发挥重大的社会价值。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四

文物古建筑主管部门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将消防安全列入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对文物建筑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现场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坚决杜绝因忽于日常管理,片面追求文物古建筑的开发,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现象的发生。同时,文化、住建、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强化联动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存量,真正使“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落到实处。

一是在保持文物古建筑原状的前提下对木结构或其他可燃构件涂刷透明的防火涂料进行阻燃处理。二是减少文物古建筑内天帐、飘带等织物及其他易燃物品的使用,减少建筑内火灾负荷。三是在不影响文物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前提下,安装合格的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测试维护,避免因雷击引发的火灾事故。四是严格用火、用电管理,原则上在文物古建筑内要最大限度的杜绝或减少照明灯具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确需安装和使用的,电气线路的敷设必须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并用金属穿管或pvc阻燃套管敷设。

4.3因地制宜,加强消防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

一是推动政府将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二是结合文物古建筑的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周边的天然水源,建造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设置室外消火栓,并配置手抬机动泵、水带、水枪、灭火器消防设施和器材。同时,在连片的古建筑群、古村寨等地,特别是水源匮乏的地方,要鼓励村民在家中修建水池,并配置火钩,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烧连营局面的发生。三是建立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文物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安全或建立志愿消防队,有条件的建立专职消防队,同时依托当地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4.4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强文物古建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群众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的自觉性。同时,结合历史和地域文化特点,将消防知识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宣传栏、橱窗,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提示性消防常识宣传。文物古建筑要张贴防火警示标识、标牌,旅游景区要向游客宣传防火安全须知。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假日和民俗活动期间,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活动,并定期组织消防教育和灭火逃生体验,普及消防常识,不断提升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铁男.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s],2014.

[3]文化部,公安部.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s].1984.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五

文物古建筑泛指我国历史上保存至今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民居等建筑。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文物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难以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尤为重要。

(1)2014年1月11日凌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烧毁242栋房屋,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部分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受损,财产损失上亿。

(2)2014年1月25日晚,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年历史侗族村寨100余栋房屋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报京大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3)2014年3月31日,一场大火将距今千年的唐代古刹圆智寺千佛殿的屋顶几近烧毁,殿内壁画也有些许脱落,圆智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金天会九年(1132年)重修,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015年1月3日,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大火中化为废墟。此次火灾事故损失严重,拱辰楼木构部分基本烧毁,烧毁面积约765平方米。建筑物多为简易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加工企业修建木梁木柱木版墙加石棉瓦屋顶的简易建筑作为车间、厂房使用,钢屋架车间厂房未经防火阻燃处理,耐火等级低,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的局面。

2.1耐火等级低。

由于建造时间早,文物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大多采用柏、松、杉、香樟等含油性的木质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大多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同时,不少文物古建筑内还存放有字画、天帐、飘带等其他易燃物品,而且不少文物古建筑在修复过程中木构件表面涂刷过油漆,火灾负荷高,一旦起火,易形成立体燃烧,火势迅猛,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

2.2无防火间距。

大多数文物古建筑由于受建造时期建筑艺术等局限性的影响,建筑间相互毗邻,通廊相连,未设置防火间距或防火间距不足,形成连片的古建筑群,一旦发生火灾,如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毗邻的建筑物很快就会大面积燃烧,容易火烧连营。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影响较大的连片被烧毁的古村落、大村寨的火灾,正是由于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而导致蔓延扩大。

2.3无消防车通道。

文物古建筑尤其是寺、庙、道观、陵墓等古建筑,大多建造在崇山峻岭、远离城镇的偏僻地区,交通不便,无满足现行消防车运行的消防通道。即便消防车能驶入到文物古建筑周围,因文物古建筑大多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建筑内部,往往给火灾的扑救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延误火灾扑救的最佳战机。

2.4消防设施缺失。

由于文物古建筑建盖位置往往较为偏僻,因此大多数文物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建筑周边除设置满足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池外,很少考虑到消防用水的需要,未设置消防水池;建筑内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外,无其他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因此,文物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少基本的消防设施和装备,往往只能望“火”兴叹,易造成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的局面。

2.5节令时节防控难。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到远离城市喧嚣繁华依山而建的文物古建筑旅游区,在那放松身心,瞻仰人文,了解历史。特别是遇到节令时节或是旅游黄金周,到寺庙上香的游客和香客大量涌入,游客骤增与景区管理人员数量有限的矛盾凸显,火灾防控工作压力大,当遇到干燥炎热的夏秋季节或大风天气,若景区内管理人员忽视了对香火区及游客吸烟现象的管理,也容易引发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发生。

导致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但人为因素造成的居多。文物古建筑的火灾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3.1生活用火用电不慎。

这也是造成文物古建筑火灾得主要原因。用火方面主要表现为做饭、照明、取暖等用火过程中不慎引发火灾。用电方面主要表现为随意在文物古建筑的可燃构件上铺设电线且未采用金属管或pvc阻燃套管加以隔离保护,由于线路老化,绝缘破损引起火灾;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者照明灯具的安装靠近可燃构建时,未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因长时间使用、烘烤起火。

3.2宗教用火不慎。

民用佛教信徒进行烧香拜佛等宗教活动者甚众,而古建筑古寺庙是民间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宗教活动常见的用火形式主要有烧香化纸、燃点蜡烛、供龛上的植物油灯,喇嘛庙宇中的酥油供灯、灯节等大型用火活动。此外,还有定时的庙会,临时性的超度道场等宗教用火活动。这些都无形之中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埋下了众多火灾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

3.3雷击起火。

文物古建筑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崇山峻岭之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

1959年9月13日,陕西省碑林博物馆(原文庙所在地)明代建筑大成殿因雷击起火,五间殿宇全部烧毁,展室内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原始社会时期的文物263件及极其珍贵的猿人头骨化石等在火灾中烧毁。

3.4其它原因。

比如自然界引发的朽木遇氧燃烧、泥石流引火、地震致文物古建筑发生的火灾以及人为因素如小孩玩火、报复纵火、放火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六

近年来,古建筑火灾不断发生,年11月28日,重庆黔江濯水古镇失火,“亚洲第一廊桥”濯水风雨廊桥被毁;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烧毁房屋242栋,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损失财产上亿;年1月3日凌晨,云南大理拱辰楼发生火灾,城楼大部分被烧毁,烧毁面积约765m2;2015年2月20日,安徽歙县一数百年古建筑发生大火,文物几乎全部被烧毁。频繁发生的古建筑火灾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古建筑火灾的研究[1-6].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古建筑的火灾原因进行分析,从火灾风险评估技术、消防设施设备、材料阻燃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火灾防控措施,希望减少类似火灾的发生,减小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

1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可燃物数量多,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小,总体表现出容易发生火灾,形成火烧连营的情形,由于固有的消防条件限制,容易造成巨大的文物价值损失。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如下:

1.1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核心筒结构、木结构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因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同,建筑的耐火等级也不同,木结构建筑和砖木结构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梁、板、柱、椽也以木材为主,因此以三、四级耐火等级为主,木材大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干燥,含水量少,可燃性高,而且由于屋顶结构严实紧密,火灾时烟气和热量集聚在屋顶内部,不易散发,温度极容易积聚,火灾危险性极大。

1.2古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火灾易造成大面积蔓延古建筑大多是连片建设,房屋之间飞檐相接,通过廊道相连,而且廊道耐火等级低,无防火保护,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甚至没有防火间距,庭院格局表现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的形式,这种格局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间距,建筑一旦某处起火,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延烧。由于防火间距不足,一旦着火,建筑燃烧产生的辐射热容易被相邻建筑吸收,导致相邻建筑间接致燃,抑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飞火”导致燃烧蔓延。

1.3古建筑规划不合理,火灾扑救困难古建筑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规划不合理,大多偏离城镇地区,或依山而建,或建在半山腰,基础消防设施严重缺乏,距离天然水源较远,市政供水更是困难,消防用水无法得到保障,一旦发生火灾,初期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小火酿成大火,导致古建筑火灾损失十分惨重。并且由于古建筑内部院高巷窄,且设置有台阶,导致消防车难以驶入,对扑救十分不利。大多数建筑高度在10~30m之间,如此建筑高度,加之燃烧时较强的辐射热和高浓度烟雾影响,使得救援人员难以靠近着火部位,消防水枪难以发挥正常威力。此外,古建筑屋顶具有坚硬密实与防水防潮性强的特点,建筑屋顶未被烧穿以前很难存水渗水,再加上梁、枋阻挡影响,造成有水难攻局面。

1.4古建筑内文物众多,火灾损失较为严重古建筑内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如字画、法器、典籍等,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古建筑一般都采用油漆彩绘以及木制屏风,悬挂大量纸画和织物垂帘等可燃装饰,加之常年诸如蜡烛、油灯传统照明灯具不灭,香火不断,火灾危险性较大。

1.5古建筑游客迅速增加,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加入到旅游的行列,近些年来,古建筑旅游呈现升温趋势,尤其遇到宗教节日和旅游高峰季节时,人流量大大增加,人员又相对拥挤集中,火患进一步加大。火灾时将产生严重的安全疏散问题,且人群中又有较多妇女、儿童和老人,火灾时惊慌失措,盲目逃生,极易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笔者通过相关网络新闻报道和火灾文献,收集到1949-2015年近66年的80个古建筑火灾事故案例[7-9],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古建筑的结构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80个着火建筑中,木结构所占的比例为76%,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占18%;引起古建筑火灾因素大致分为电气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人为因素占火灾致灾因素的64%,其中用火不慎占人为因素的53%,见表1、图1.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分为客观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电气引起火灾、易燃物品着火引起火灾、气象等自然因素引起火灾。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吸烟引起火灾、人为纵火等。

2.1电气引起火灾古建筑内的电线老化,绝缘破坏,由于没有穿管保护,容易造成短路、漏电引发火灾。另外,超负荷使用用电设备等用电不当行为,容易造成电气线路过载,从而引发火灾。有些古建筑区存在乱拉乱扯电线情况,有的直接把电线敷设在木材等可燃物表面,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导致局部高温容易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的蔓延。

为了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可燃物应避免靠近这些电器设备,否则应进行阻燃处理;另外,除了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进行维护保养外,有必要设置电气火灾报警装置。

2.2自然因素引起火灾火灾的起因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影响火灾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大风、高温、地震以及雷击。大风天气容易招来别处“飞火”,高温天气直接把干燥的.古建筑引燃,雷击产生高温也能将未装避雷针的古建筑引燃。

2.3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一种是僧、尼、道士和居住在古建筑内的其他人员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另一种是同古建筑毗连的居民、商店等用火不慎发生火灾,殃及古建筑。

2.4吸烟引起火灾进入古建筑内的人员违规吸烟,随便乱扔烟蒂、无意落下烟灰、忘记熄灭烟蒂等不良吸烟行为引燃可燃物,火灾蔓延引起古建筑火灾,因为炽热的香烟温度,从理论上讲足以引起大多数可燃固体。

2.5不规范作业引发火灾古建筑在改扩建的过程中,不严格遵守动火制度,违章焊接、切割器物,高温电焊焊渣和切割火花溅到可燃物上引发火灾。

2.6人为纵火人为纵火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可分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和敌对势力蓄意破坏,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排除在外。

3.1运用火灾风险评估,寻找火灾防控切入点。

火灾风险评估是对目标对象可能面临的火灾危险、被保护对象的脆弱性,控制风险措施的有效性,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消防性能进行评估[10].运用现代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对古建筑进行风险评估,找出火灾因素并按主次进行排序,有利于寻找古建筑火灾防控切入点,使对古建筑的火灾防控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可结合城市的消防规划加强市政消防设施、市政道路、古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建设;分析评估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通过逐步控制可燃物、提高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增设防火隔墙、配备灵活机动的灭火设施等措施以弥补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

3.2研究适用于古建筑保护特点的阻燃材料和阻燃技术。

古建筑内棉、麻、丝、毛织物众多,特别是寺庙、道观建筑中到处可见悬挂的帐幔、飘带、幡幢等物品,这些物品是易燃的,运用现代阻燃技术对其处理,能够改变物品的燃烧性能,即使遇到明火也不易燃烧,发生火灾时也不至于蔓延。采用最新纳米阻燃技术与微胶囊处理技术,在保持原有物质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建筑中的木制结构、饰物、帷幔等各种易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降低其燃烧性能,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降低潜在火灾危险性。

3.3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灭火技术。

由于古建筑内有大量的文物需要保护,对古建筑进行灭火时,需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目前有专家学者研究了古建筑细水雾灭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推广;另外,在探测报警方面,由于传统的感烟探测器在古建筑场所存在容易误报、探测延迟的缺点,需要研究和开发极早期火灾预警智能系统并对其成果加以推广。

3.4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

针对古建筑的防火保护,除了技术防范之外,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同样重要。首先,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伍,提高从业及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其次,应结合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旅游旺季、淡季和重大活动的人员情况,分析主要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最后,应做好宣传、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练,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4结束语。

本文通过统计的方法对历年来的古建筑火灾事故进行分析,以寻找古建筑火灾的规律,探寻古建筑的火灾原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火灾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古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控制,为古建筑的消防管理与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7]徐钟铭。木结构古镇消防安全现状调查及火灾风险评估研究---以四川某古镇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8]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

[9]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七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思维表达和语言表达于一体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需要他们掌握最基础的字词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思维上的开拓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特点,分析做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途径。

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误区。

在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中,语言训练的模式和思维训练模式存在差异,然而,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训练方法和训练思想上存在误区。

(一)教学思想被应试教育禁锢,阻碍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发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不可避免的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评价模式依然广泛存在于小学中。而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不可避免的仍然会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来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手段,更多的倾向于对于小学生语言文字等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一定程度上出现固化,没有更加广泛的拓展。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中,语言能力的训练侧重点更高,教师沿用传统的语言训练方法,带给学生的是以考试测验成绩为目标的学习标准。所以,在此类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会把传统的语文知识更多的倾向于客观知识结构的灌输,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对问题的答案形成一种固定的理解模式,教师往往给出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也就延续着标准答案的路线不进行深入或者广泛的思考。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模式中,教师对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手段禁锢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阻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教学引导性过强,学生思考片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被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所束缚,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统一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被禁锢了思考的能力,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训练发挥。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发挥思维的引导能力,培养学生去思考。然而,在这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表现在,很多教师拘泥于教参标准上的课文教学引导方向,教参上对知识培养的目标比较单一,一篇课文往往只给出一个中心主旨含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这个唯一的中心主旨含义就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标准性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体会文章内容,揣摩文章主旨,但是这种教学思维训练的引导倾向性非常明显,教师的引导是以教参给出的中心主旨思想为核心,虽然也对学生进行的启发,给学生创造机会来发散思维去思考,但是事实上,这种思考完全被教师划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的思考范围不能有所偏差,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文章中心主旨的认识也在教师的引导中按照教师给出的思维路径去延伸。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思维训练的范围还比较狭隘,教师对思维训练的引导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小学语文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对策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做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要研究更加适合教学的发展对策。

首先,作为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上有所改观,教师要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教学重视起来,在教学工作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思考,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知识的主动理解能力,只有教师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他们才能够有机会在学习中表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要合理分配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比重,把思维训练提升到一个和语言训练并重的高度,强化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知识思维能力的发挥。

其次,在语言教学和思维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语言教学和思维教学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思维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的环境,例如增加课堂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集思广益,对于学生知识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教参给出的标准之中。所以,这种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学习中思维能力发挥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教师要合理安排两种训练方式的比重,研究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训练方式。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八

摘要:生物理念的灌输,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进行。由于各阶段教育理念的不同,各阶段的生物教学方式有所区别,教育内容与教育理论深入情况也呈现分化。中小学生物课程实际内容相差较大,由于教育人员相互独立,教育衔接工作难度较大。由于中小学生物教学内容差距较大,且具体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导致学生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将教学衔接工作做好,才能使学生形成如一的生命科学发展观,同时使理念消化进度与实际教学内容结合,提升理论知识构建,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从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生物;教学衔接。

一、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异同性比较。

(一)相同性。

在课程设计上,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都是为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看待事物变化进而探索内在原因的能力。两种课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供探索条件,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出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在发展学生对生物认识的同时,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角度进行探究,进而学成有特色的思考方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现象及原因描述,充分展现自由化个性化学习方式。教育内容上,两者也是围绕普遍现象与常见事物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较贴近生活,并且实用性强,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以全面的知识体系看待事物的发展,使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及时进行知识消化并且得到运用。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发展正确看待自身身体的观念,从小学到高中都以相同的主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身体与器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养保持健康意识。这些观念的相同性,为后续做融合工作构造了良好塑造环境。

(二)差异性。

由于小学科学课侧重全面认识意识构造,初中生物课则侧重深入了解知识体系,两者的目的性不同,因此必然会产生分歧。前者在课程中展现的是整体自然界,而后者则是将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后者在分析上更为细致,需要的专业知识也要更加深厚。科学课只要形成对身边事物的整体意识就可以满足基本需要,教育目的就初步达成。生物课则需要对具体事物进行了解,明白其中的内在结构与形态特征,并且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对比性。两种课程在设计理念上表现得深入层次不一,小学课程满足知识获取,加上少许实践能力就已经足够。初中课程中,除了足够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起来,培养学生进行思考发现事物关系,深入研究科学内容的能力。由于科学课重要在培养全面意识,因此在课程上并不限于生物内容,也掺杂了其他基础常识,如天文地理以及化学等知识,教育中心并不在专业能力上。生物课则将题材进行限定,规定只以生物知识为主体,看待世界的视角限定,中途只会掺杂其他知识作为辅助。小学内容只需要学生了解事物,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观察到课程内容与实际的统一性。进入初中之后,就要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要求了,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小学知识的向外扩展的过程,逐渐形成对外部的认识,知识体系只需要完成理解过程就足够。初中知识则是内外交互的,对外部知识深入,同时对内在关系开始建立联系,将事物的交互关系进行了解,知识体系向更深入化运用,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二、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的实际衔接问题。

(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从教师的角度看,科学课在小学体系中属于副课,没有考试考核需要,因此放太多资源在此类课程上,收到的成效不高。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教师挪用科学课用于上其他课的情况。课程设计也受学校实际情况制约,课程中实例少,学习过程也大量以书面文字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科学课知识有趣,趣味性高于学习性,但是课程过于古板,课堂上约束也较多,实际内容没有课本上讲的有趣。由于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计上也敷衍了事,讲课方式古板无趣,传授知识时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在实践实验上,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或者嫌麻烦不愿安排,种种原因导致课程实践上出现误区,实验迟迟不到位,关于实验内容与结果,用口语讲述的方式代替实验进行,内容空洞且枯燥,学生关于实验发生条件与实际结果,不能形成有效的意识。不能形成清晰而一贯的认知,将会影响后续教育过程。由于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这点并不只在科学课上出现,生物课同样也有类似情况,分值少教学比例不多,整体课程的安排都没有很合理。衔接工作的完善程度,会极大被具体工作质量所影响。因此,在课程设计与完整程度上,还有很大发挥空间,能够将实际衔接工作进行完善。

(二)教育方法差异大。

如果以学生的喜好角度进行课程内容排序,科学课与生物课的排名都很高,其中科学课还比生物课排名稍高。但是实际课程表现中,学生对科学课与生物课的反馈都不高,说明后天教育方法对学生造成极大影响,教师无形中对学生灌输了极多自身对课程教育的理解。教育内容设计有差别,教育方法有极大差异,造成衔接工作质量低,影响学生理解学习,从而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交流上,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对彼此的课程内容互不了解,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方式与理念。首先体现在课程安排上,科学课安排得更多的是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观测并理解发生原因,安排的实践课也是为了加深理解,也就是说教育方法侧重于观察与融汇。而生物课上,课程内容偏向于专业,对知识的获取与了解重于其他,教师将各种理念传授给学生,然后安排实验内容进行实践与测试,教育方法侧重于知识供给与运用。教育方法转变巨大,将会影响学生理解适应,产生的教育成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衔接教学工作的调整与改良。

(一)教育方式调整。

科学课与生物课的衔接工作,需要从调整教育方式入手。将两种课程的教育方式向统一化靠拢,尤其是实验课程的比例。教师的教育方式都应该侧重于课本内容,同时以相类似的讲述方式,使学生有连贯的学习感觉。教育方式上,尤其是接近衔接过程的课程,更应该运用相近的教育模式,将教学方法设计得更复杂一些,以便学生们在课程转变之后更快上手。同时培养起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充分理解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后面接触更深入的知识时,能够套用现有的知识结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育中,逐渐将主导权由教师过渡给学生,加强讨论环节在课堂中的比例,使学生进入中学时,能够快速地适应教学环境。教育方式的统一化,可以将衔接教学在实践工作中得到运用。

(二)教师理念转变。

提升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是衔接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育是个长期,可以延长至终生的过程,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无比重要。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进行调整,并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师从理解教育的阶段性与统一性开始,将教育内容的层次感进行探明。教师在教学中随着进度逐渐将知识的传导转换为对知识的运用,且倡导学生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独立寻找解决方法。科学教师与生物教师彼此要互相了解课程内容,找出课程内的共同之处,将衔接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同化,共同推进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在出现有学生不能很好适应课程衔接过程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殊性,安排小范围辅导训练,使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如果出现不适应的学生团体较大,将课程要求进行调低,使学生能够跟上整体学习进度,减轻学习中的挫折感。教师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极大。

(三)教育内容优化。

由于两种课程相似性较高,所以可以安排一些类似内容用于前期衔接工作,以相似的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有课程内容的熟悉感,但是内容又较以前深入,从而使教育内容衔接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内容越接近,前期衔接工作效果越好。而且,前期安排的实验也要根据实际教育进度进行调整,将教育内容插入实验操作的频率增多,激发学生探索意识,从自己探索事物变化开始,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验证。在衔接教育阶段,以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能够将教育内容优化到实践可用的程度,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持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提升生物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验内容上,以简单实用为标准,做到教育内容有效而实际。从教育内容层次上,逐渐以独立概念向事物交互影响概念进行转变,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科学有效的思路。教育内容的设计与优化,始终以传授科学有效的知识为基础,进而切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其更好为衔接工作服务。

四、结语。

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出发,结合实际课程中的共同理念,将各因素进行动态融合,共同形成学生对生物的科学认识,培养认识生命科学的专业素质。首先着手于认识课程共同点,将两种课程视为一体进行层次辨别,开始构建内容的深浅度,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生物内容,同时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内容,以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这项工作需要教师们的协同努力,达成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的完美衔接,实现教育成果共同分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2]杨伟.对中小学衔接教育的思考[j].教育战绩,2014(1):117.。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十九

一是材料因素。就目前而言,现代高层住宅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一些保温材料和可燃的一些装饰材料。进而致使室内可燃物大增。鉴于这种状况,这些高层住宅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和有毒有害热烟气必然就会很大。在这种状况下,极易发生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

二是在一些高层住宅的周围缺乏必要的消防通道,缺乏必要的消防车停靠地。

再加上人们对于消防意识的淡薄,违章侵占消防停车位、疏散通道,以及消防车道。在火灾发生以后,涌入到疏散通道的人群会被烟火所封堵死,影响消防人员的工作的展开。

三是由于高层住宅本身的结构和高度这两个因素,在发生火灾以后,最容易发生烟囱效应,导致火灾迅速扩散蔓延,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顶棚和楼梯的坍塌,疏散、救援工作不能及时展开,导致群伤群死时间发生。

2.高层住宅防火安全存在的误区分析。

误区之一:居于高层建筑的居民有一种普遍的认识,以为高层建筑都是新建造的,其电路必然也是新的,在用电的时候家里又有人,也就不存在火灾的发生。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中,多是用气、用电、用油不慎,以及生活用火、吸烟等等。也就是说,不论高层建筑还是新建筑都可能会发生火灾,而大部分火灾都是由于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缺乏而导致。

误区之二: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都配置有消防设施,从理论上来说,及时高层住宅发生了火宅,在通过高层住宅中的这些消防设施完全可以将火宅消灭。但是,在这些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主要是由小区物业负责。但是小区物业在维修资金上严重缺乏,在实际中不能及时对消防设施进行维修和保养,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以及自动报警等设备未曾检测,这些设施年深月久后,几乎成为了一种摆设,一旦高层住宅发生了火宅,消防设施不能发挥出消防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三:居民认为在发生了火灾之后,只要跑到楼外或楼顶或者是疏散楼梯间,就会安全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季节的变化,居于高层的居民在通风和采光因素人为地将封闭式疏散楼梯间中的一些常闭式的防火门打开,这种情况很普遍。当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以后,疏散楼梯间也就不能达到对烟尘的封闭。

在这样状况下,进入到原本要封闭的而又没有封闭的疏散楼梯通道,在滚滚烟尘中反而更加危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死者都是由于烟雾毒气所致命。

误区之四:居民认为高层住宅火灾不必怕,认为在居室中备上高层建筑救生缓降器这些设备,完全可以进行自行逃离火场,也不必要等消防队员来救援。当然,居民配置这些逃生的设备,的确适用于高层建筑逃生和救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对这些救生缓降器进行常规的维护操作,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对于一般的民众而言,不曾受到严格的操作训练,在火灾发生以后,不能准确地使用这些设备,反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危险。

3.高层住宅类火灾的预防措施。

3.1积极强化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消防安全职能。

在高层住宅类火灾的预防中,必须派专人负责小区物业公司的管理,而业主委员会主要是对小区物业公司进行督促,促使小区物业公司在每一个月中启动一次消火栓泵和喷淋泵。另外敦促小区物业公司每3个月中在湿式报警阀处,实施一次放水测试。主要测试整个供水管网、水力警铃,以及水流指示器和消防控制柜的反馈信号,还包括消防水泵等是否存在完好。

对于这些情况必须全面测试。做好定期的`防火检查和巡查工作,真正确保水带、水枪、室内栓,以及消火栓等设施的完好无缺,保证消防管道中的进水阀门处于一种开启的状态,以及疏散指示标志和急照明设施的完好状况。

3.2加强消防意识、积极宣传。

消防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情,需要全民积极的配合,故而积极地提高居民的消防意识相当重要。有必要做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根据物业公司、街道办事处以及派出所和公安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在每年中,应该定期地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其中重点应该对住宅消防安全,尤其是高楼住宅消防安全教育进行宣传,教给居民如何防火、如何灭火以及如何在火中逃生等消防知识,积极建立起消防法制观念,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建筑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救的能力。

3.3强化法律规章的作用。

积极强化法律规章,必须强化对消防监督的力量。在对居民住宅建筑楼中所有消防设施的监管,可以通过适度地增加合同制消防员人数来达到监管的目的。有必要让物业公司、建设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处罚地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充分地建立起政府消防保障的平台。促使物业公司维护和管理好建筑消防设施、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以及疏散通道等,积极提供防火消防的有效服务。对于一些住宅小区,由于没有委托物业公司实施管理,该社区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必要积极组织使用人和业主签署防火协议,将消防管理责任给予明确,做好建筑消防设施、安全出口,以及消防车通道和疏散通道的正常维护管理。这样,通过积极的法律制约,有效地提高高层住宅消防设施维护和保障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层住宅火灾进行预防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大家一起来努力,积极做好对身边的消防设施的有效保护,且保证高层建筑有一个能及时疏通的通道,对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消防安全意识给予强化,做好消防安全的宣传,强化法律规章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住宅的安全。

参考文献:

山西古建筑论文篇二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客观的说,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题,因此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2、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二)重点。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二者之间历来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而古建筑保护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因而在这两方面之中,偏重的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三)难点。

文物建设和历史地段具有重要而丰富的阶值,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我们本课所要阐述的古建筑保护的出发点和原则,因此确定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活动: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这节在本课是引导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存在矛盾,而往往是后者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阐述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通过建筑家梁思成与老北京城保护的故事,来树立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问题:

a、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对这些古建筑你有什么看法?

b、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他们?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这一问题巫待得到重视,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全面的保护古建筑。

(三)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不可分。

这一节是本课的基础部分,主要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古建筑的价值来说明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说明古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文化的标志和特征。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巴黎城市古建筑和我国周庄风景。提出问题:

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

2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能够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调。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璀璨夺目,并使之与现代城市风景相得益彰。

(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这节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让学生明确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和冲突,对这些利益冲突我们该如何协调。

教师活动:

1、展示各国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北京平安大街、法兰克富火车站等。

学生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分4组进行讨论,并且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最后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但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特别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五)、小结本课,提示下节安排。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430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