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整理和归纳材料,避免碎片化的描述。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绚丽()喧闹()胸襟()包蕴()。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二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三
1、玩个文字游戏,老师出上联,同学们对下联。上联是:课堂小天地。(下联:天地大课堂)。
2、是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说:大自然是本无字书。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诗人孙友田先生去读一读大自然这本书。板书课题。
3、读一读课题,能读懂课题吗?读懂了什么?(在泛泛交流中抓住这几个要点:a、绿色的课本指的是大自然,是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b、对“课本”的已有认识。c、题目是一种呼唤。)通过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发学生猜想,让生泛泛而谈,唤起阅读期待。师适时总结引导:a、大自然会是一本怎样的绿色课本,从中能收获到什么。b、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c、如何去打开这绿色的课本。)。
4、从题目中,大家就想到了这么多,这真是个精彩的题目!那诗一定是更加精彩!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初读情况:(1)词与词组:敞开、芬芳、无限、云锦、黄昏、描绘、微风、相聚、苍劲、饱览、温馨、豪情、攀登、洋溢、胸襟、浩瀚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清凉的绿阴、绚丽的色彩、无限的风光、明媚的早晨。(2)指名分节朗读。
6、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打开了这绿色的课本,你收获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本,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等方面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7、这真是一本五彩缤纷的课本,一起来读读课文,再次感受感受。
8、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一起打开了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如果要用一个字来表达你对这课本的感受,你会用哪个字呢?(美)。
2、哦,美,美在哪里?让你感受到怎样的美?读读诗句,体会体会。
3、指名交流,扣词句谈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
4、总结:同学们打开了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还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了美。真是美不可言啊!下面就请大家美美地读一读,再次感受这其中的美。
5、选择自己读得最满意的一节全班朗读。
6、指名朗读。
7、那这绿色的课本如何去打开呢?请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8、指名交流,相机板书:发现——描绘——亲近——感悟(2——4节)。
9、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这首诗的首尾两节相同,这是无意义的重复吗?(不是,是从召唤起笔,又以召唤收笔,首尾呼应。)。
10、齐读全诗,整体感悟。
11、自由读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反复,首尾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诗意;领悟意境;超越课本。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问、悟、创,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读”诗歌的语言与情感,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怀。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要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再细细的去品读文本内容。然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把导入时学生提到的主线问题由浅入深的呈现出来,真正达到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1)自读诗歌,整体品读。
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第三个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分别找出了“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等表示景物的词语。点拨概括,适时指导朗读:“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入第三个“总结激疑,赏读课文”环节。
这里设计了三处激疑,实际就是围绕学生在读题之初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渗透解决。让学生更有主体意识,更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第一处激疑赏读:“大自然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课题中为什么说是绿色的?”
“同学们用那么多美妙的词语来概括形容大自然,我却根据文题想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你同意吗?大自然还有其他颜色吗?让我们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超越课本,在用心思考、全面感悟大自然的同时,不但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进一步提出:那为什么诗歌题目中却用到了“绿色”?要学生认识到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大自然是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啊,你让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禁不住要走进您的怀抱,去体会您的美好了。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大自然的美,读出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处激疑赏读:“大自然这课本如何打开?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在自学中明确“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让诗歌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同学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第三次激疑赏读:为什么把自然比作课本?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与“课本”的相同点,很容易地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同时,进一步提出“既然说大自然中有知识,那么,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扩展学生对大自然认识与感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对领略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努力。
(四)超越文本,创作诗歌。
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我们自己的诗歌创作。”
“读得美,悟得真,写的好。”是我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感悟诗情、语意之后,难道不正需要这种笔端的抒发吗?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围绕诗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展开学习主线,让学生明了的感受到,我们要跟随召唤,走进这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五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3)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d.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2)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第一题答案:
b.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交流第二题答案:
b.生思考、讨论;
c.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包蕴(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七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两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1.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d.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 诗人让我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 读课文、看图片等。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2)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引导学生想象绿色的大自然充满奇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3)。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设下悬念。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学生读题后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教学后记:学生对带着问题去学文很好奇也很有兴趣,给学习课文开了一个好头。)。
二、初读课文。
1.媒体播放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逐节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教学后记:在以后的朗读中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览,边音;芬、馨、襟,均为前鼻韵母。)。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第1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了什么意思?(开头这样写生动形象,“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荫”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表明了祖国热情召唤孩子去绿色的大自然探索。)。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是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含义是什么?(两个“去吧”是祖国深情的召唤。“芬芳”是香的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点题,指接触、认识大自然。)。
(3)指导朗读。
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荫,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节?(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集体读。
2.细读第二部分(第2—5节)。
(1)细读第2节。
指名读。
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启发学生张大“明亮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人描绘的画面: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景象、“沃野”的耕耘场面)。
指导朗读。
小结板书: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2)细读第3节。
女生齐读。
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小节板书: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3)细读4、5节。
男生读。
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教学后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谈,加深感悟。学生也能谈出写东西来。)。
指导朗读。
(4)朗读第二部分(第2—5节)。
3.细读第三部分(第6节)。
(1)齐读第6节。
(2)揭开新课开始设置的悬念,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课本”的缘由。(大自然神奇美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回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3)指导朗读。
(4)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4)。
1.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生字。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本诗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配乐磁带、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第二层(第2—5节):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丰富的馈赠的。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反复:诗歌第1节与最后一节反复出现,一方面使诗歌前后呼应,回环起伏,有鲜明的节奏感。另一方面使诗歌意境更为深远,进一步升华中心。
(2)押韵:句末“阴、馨、襟”等的押韵,读起来颇具韵律美。
(3)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引导学生举例谈并朗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熟读成诵。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背诵出来。
3.教学后记:评议指导朗读,并引导当场背诵。对于个人展示者配乐朗诵或背诵。学习气氛很活跃。
四、指导书写。
1.说说生字的结构。
提示: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紧右松,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紧下松。
2.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书写“馨、襟、瀚”几个字。
4.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预习第2课。
板书。
发现 翠竹、松柏。
绿色的课本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
当我读到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还有着一段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这两段我觉得很亲切,特别好听,听了还想听,想反复的听,不停地听。
当我读到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这、一段的第一句是要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植物,要我们打开大自然的'植物。第二句是要我们描绘大自然的绿色,这一段我也挺爱听的。
当我读到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这句话是让每一个少年都坚强起来。
这是一篇课文,很好的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反复,首位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想、悟,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能看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呢?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做好铺垫。
(二)把握诗意;领悟意境。
教学读悟课文的第二小节中,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分别找出了“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等表示景物的词语。之后在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自由朗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象这些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对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先抓景物,再抓特点,接着抓想象,既抓了语言文字,又训练了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培养了想象力。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畅谈体会,相互提示,丰富、发展、深化、升华想象。如此一来,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
在教学诗歌的第三到五小节的学习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出示文中的插图:大家来欣赏这张图片,如果你来到这里,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从青山、绿水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从天空、大地热情的招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适当的点拨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文中插图,再联系课文填空。多美的画面啊!你看,()的天空,()的草地;你听,黄鹂(),小溪();你闻,空气中还弥漫着();还有那(),这大自然就像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读悟第一、第六小节。教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两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诗歌里面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这两小节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小节首先描绘了“大自然绿色课本”的美丽神奇,吸引读者走了进去;而第六小节既呼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使得学生对诗歌写作的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整体诵读,合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配乐范读,学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并让学生在配乐下有感情的朗读,鼓励背诵。让学生们合作探究: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音乐的辅助效果有时可以超过语言的描述。在轻快活泼的音乐渲染中,学生美美地读,静静地想,默默地思。驰骋在文字的世界,飞扬在想象的天地,学生的收获是丰厚的。回归整体的合作探究,也让心灵的体悟更为清晰明朗。
(四)超越文本,拓展升华。
设计教学的最后一部分,超越文本,拓展升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绘画、观赏、摄影、写作等途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感受自然的美丽,获取丰富的知识,增长才干。在队会课上交流自己在“绿色课本”中的收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我们应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书中说得好:正如书中说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对教学充满渴望与兴奋,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兴奋无比。我们必须鼓励和鞭策他们,使他们渴望学习,期盼成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将诗歌的二至五小节内容中,作者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来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二
9月17日下午,我们年级组集体备课时,提出此课对于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把绿色大自然称为“课本”这一问时,认为有很大难度。当时讨论结果是: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是大自然的生物呈现的颜色,然后体会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自觉保护大自然。在第二天上课前,我又思考了一番,仍然没有清晰的思路。教学时,检查了学生读书情况,了解到学生课前的准备还比较充分,初读情况良好。在学生读题后,提出疑问:这本绿色课本上有什么知识?让我灵机一动,这样逐步展开教学:
师:快速读课文,思考:你从诗歌里了解到大自然里有什么?
师:这是同学们快速阅读后,所认识的大自然。是啊,大自然中有万事万物。我们来给它归归类。(生依次答,师板书。)。
师:看板书,想想大自然这本课本教给了我们什么?
生:我们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我们了解到了它们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
师借机追问:由此,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我们要保护水资源、空气,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这课本告诉我们植物给我们美的享受,植物里的树给了我们清新的空气、清凉的绿荫,我们要爱护树木。
生:对,我们要保护树木,不要乱砍乱伐,以免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生:现在,人们认为野生动物的肉香甜,都想吃。破坏了生态平衡。为此,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要保护动物。
………。
(师根据回答板书)。
师:对,大自然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了解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这是科学知识。除此外,这万事万物还教会了我们什么?仔细阅读第二到四小节,睁大眼睛,开动脑筋,用心去读。
生:我知道,人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往上走,视野才开阔。正如古诗所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青山告诉我们要上进。
生:竹迎风而立,面对困难与挫折毫不屈服。
生;正如梅迎寒而开,松永远那么直立。
师点拨:不愧称为“岁寒三友”。(板书)。
师;大自然这本课本教给我们这么多知识,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赞美、感激。
生:自觉保护。 ……。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去读读诗歌。
板书: 。
动物(鸣禽等)。
大自然 植物(竹、松、野花等) 保护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
(绿色的课本) 生存环境(空气、水资源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三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3)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d.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
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1.理解打开的含义。
1.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2)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第一题答案:
a.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交流第二题答案:
b.生思考、讨论;。
c.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1.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四
昨天我学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读了题目我就知道是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打开这绿色的课本,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景色。
田野边,挺立着几十颗硕大的白菜,叶片又绿又肥,放眼望去,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田野旁,有一丛丛扁豆,扁豆全身都是紫色的,像一弯紫色的新月。
你会发现,所看到的都是和往常不一样的,这些景物,给了们一种美的享受!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五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2)引导学生想象绿色的大自然奇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文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说设计理念。
让学生想象出最美的画面,诵读出最真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时,我把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全过程。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采取朗读感悟、启发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主要以“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展示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赛读、配乐读、整体诵读”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想象情境,使学生不但能从读中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启发想象的教学方式,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谈话引入,激起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语文是一门前后富有联系的情趣之课,教师应该擅长穿针引线,唤起学生已有经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课堂的情趣。我从复习回顾入手,用激情的语言自然地引出新课,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积累在跃跃欲试中走向文本。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文。这首现代诗语言比较浅显,内容不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诗意会有所领悟。但由于文本容量较大,又有些“形散”,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文教学我安排了充分的读,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去感受和体会诗意。如引导学生想象绿色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两个“去吧”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热切的召唤。又如教学时,调动经验,引导交流,抓取景物,寻找特点,想象画面,引领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身临其境。通过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使学生从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朗读后进行评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阅读诗歌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因此,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让文字返回到原本真实的状态,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声音、情感,逼真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欣赏着最美的画面,逐层渐进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之中。如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艳丽和对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又如学生朗读第六小节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体会在诗的意境和情感上的变化,让学生初步认识诗句反复的特点和作用。
(四)整体诵读,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如诗中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组织学生分组交流体会。引导学生紧扣诗句去体会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洋溢着欢乐和温馨”。在合作探究中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作探究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课外要求:通过阅读、绘画、观赏、描写等途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感受自然的美丽,获取丰富的知识,增长才干。几天后反馈交流,你在“绿色的课本”中收获了什么?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大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建设自然。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思路、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发现 翠竹 松柏。
描绘 果园 沃野 联欢 鸣禽 野花。
相聚 青山 绿水。
热爱、探索大自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六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曲春天的歌。
生:我也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哗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着一曲古老的歌谣。空中,小鸟在赛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娇莺恰恰啼”嘛;林间,野兽在狂吼,那都是摇滚。(生大笑)。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师:好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气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是舞蹈课本等等。就像我们心中各有一种大自然的色彩一样,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七
姓名 。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 呼吸( ) 打开( ) 。
描绘( ) 显示( )。
二、按要求用“苍劲”造句。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号召我们少年儿童( )。
四、拓展练习。
在诗人眼里,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在你的眼里,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课本?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打开大自然)。
此问转载。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篇十八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词正音。
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
(3)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洋溢绚丽温馨浩瀚胸襟耕耘苍劲。
(4)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齐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完成习字册(一):1、抄写生字2、补充成语3、组词。
(五)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教后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7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