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思考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案名字3]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一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经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经过自我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所以,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经过自我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我以扁鹊四次给蔡桓公看病为主线,经过研读蔡桓公的反应,来探究文本,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经过想象来丰富文本。然而课堂总是生成与思考共同存在的,本课在结课时有了别样的精彩:
教学片段:
学生1:“我懂得了必须要听取别人正确的劝告。”
学生2:“我认为像蔡桓公这样不听取别人善意的提醒,最终后悔莫及。”
学生3:“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
看得出来,学生都是站在蔡桓公的角度来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无论从编者的意图还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来看都是顺理成章的,按理说在教师系统化地小结之后,这节课也能够水到渠成地结束了。
然而这时,坐在后排的崔泽宇没有把手放下,我让他发言,他却以语惊四座:“教师,我觉得扁鹊不能见死不救,这样一声不响地跑掉不应当!”“为什么不能跑掉?”我追问一句。“虽然蔡桓公已经病入骨髓,但扁鹊用自我的医术至少还能够减少他的痛苦,延长他的生命。他这样跑掉不是个好医生。”发言的孩子平时就很有自我的主见,他的意见得到了许多学生的附和,议论声纷纷响起,我做了个手势让他们安静下来,问:“你们认为这时扁鹊该怎样办?”这下举手的比刚才还多,有的说:“扁鹊应当想方设法给蔡桓公治病,救人最要紧!”也有学生反驳:“如果治不好的话,蔡桓公会杀了扁鹊,我觉得扁鹊应当,逃走。他的生命更宝贵。”“那此刻蔡桓公他想活命,肯定会进取治疗的,我认为扁鹊应当留下来。”“……”
立刻要下课了,学生的争论热情不减,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们根据同学的讨论,结合自我的想法,随文练笔,题目叫《扁鹊该不该逃走》……如果一节课中有这样的节外生枝,“一石击起千层浪”,这是教师最惊喜的收获。这节课上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受到到了学生的世界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我独特的感受。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我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当学生进取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时候,教师就成了课堂生成的发现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到底该不该跑呢?他应当怎样做呢?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发表了自我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此刻的医生治病救人进行比较,能够看出学生地的确确地思考了,探究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现了语文教学开放式的特点。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一样体验和独特感受,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角度的欣赏。
二、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十分趣味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资料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扁鹊该不该逃走,他应当怎样办?这样的问题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当课堂上出现精彩的一幕,我们应当去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解决,日记收上来之后,由于经过了课堂的整理与交流,课后的反复思考,比说的更加有力有据。崔泽宇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扁鹊,虽然你是一代名医,以往创下了‘起死回生’的神话,当然你也很负责,一次次拜见蔡桓公,期望他能够理解你的治疗。人总是有很多的缺点,况且蔡桓公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当他意识到自我的错误时,你在哪里?是啊!保命要紧,可你怎样不能去减轻蔡桓公的痛苦呢?也许病是好不了了,可是他也许仍然会感激你,在死之前不带着遗憾。试想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年后的今日,医院里到处是患有绝症的病人,难道你也扭头就走吗?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大夫在极力减轻将死之人的痛苦……我欣赏你的才华,但你的做法我实在不能认同……”这孩子以小到大,以古喻今,给这课留下了精彩的回味。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二
生:医术高明(师板书:医术高明)从这则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扁鹊的医术真的是十分高明。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于扁鹊的一则寓言,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过渡: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度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想一想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读可谓,完成两个要求:
1、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出示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扁鹊、蔡桓公。(教师相机指导蔡的书写,学生书空);第二行词语:拜见、不理睬。(相机指导不理睬的意思);第三行词语:肠胃、骨髓。(教师夸奖学生骨髓的发音到位);第四行:敷烫、几剂汤药。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呢,你能不能根据这篇课文的课题或者抓住这些关键的词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他的高明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课文,把课文当中描写扁鹊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师:扁鹊医术高明在哪儿?找到描写扁鹊说的话多读读体会体会生读扁鹊的话(出示扁鹊的四次话)师:请你去读一读,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扁鹊医术高明的。
生:我从“站了一会儿”看出,扁鹊就站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公生病了,说明他高明。
生:扁鹊能看出蔡桓公的病一点点严重起来,并能对症下药很厉害?师:同学们,一开始,扁鹊发现蔡桓公的病只是在皮肤上,接着发展到皮肉之间,然后发展到肠胃里,最后是深入骨髓。这个病情是由表及里,由外向内,是越来越严重。扁鹊可真是高明。师: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生读这四句。
师:是啊,扁鹊眼看着大王的病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中间二、三两句话,老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生读二、三句。
师: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扁鹊真的是心急如焚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读一读。生齐读二、三两句。
师: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能治好蔡桓公得的病。这跟谁有关系?(蔡桓公)大家都觉得跟蔡桓公有关系。找一找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1、把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句子1:指名朗读,根据插图,想象一下当时蔡桓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交流,在说前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心不在焉、毫不在意、不以为然、若无其事??)。
3、句子2、3:
(1)比较着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句都写蔡桓公的不高兴,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不高兴。
(2)口语交际,体会蔡桓公的固执。
师:当扁鹊走后,蔡桓公会对旁人说些什么呢?师:左右的人连声附和——。
正是这君臣的一唱一和,使蔡桓公根本听不进扁鹊的劝告。(板书:不听劝告)。
师:十几天以后,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这是为什么呢?
指名朗读扁鹊的话。
1、当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又会怎么想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揭示寓意。
生:蔡桓公悔恨交加,真是不听扁鹊言,丢掉信命在眼前生:我真应该听扁鹊的劝告,不然我的病就不会一点点加重。
师:《扁鹊治病》原名《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同学们课后可以去阅读这本书。
医术高明不听劝告。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三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四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师:“能手”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
二、背景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见解。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明白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异常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日,教师和同学们一齐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展示课题)20。
扁鹊治病。看看能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4、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样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团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资料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够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那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能够明白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经过看就明白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教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样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能够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我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经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明白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样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必须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板书设计:
皮肤(可治)-毫不在意。
皮肉(能治)-装作没听见。
肠胃(还能治)-满脸不高兴。
脊髓(等死)-奇怪。
防微杜渐。
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六
生:医术高明(师板书:医术高明)从这则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扁鹊的医术真的是十分高明。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于扁鹊的一则寓言,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过渡: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度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想一想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读可谓,完成两个要求:
1、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出示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扁鹊、蔡桓公。(教师相机指导蔡的书写,学生书空);第二行词语:拜见、不理睬。(相机指导不理睬的意思);第三行词语:肠胃、骨髓。(教师夸奖学生骨髓的发音到位);第四行:敷烫、几剂汤药。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呢,你能不能根据这篇课文的课题或者抓住这些关键的词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他的高明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课文,把课文当中描写扁鹊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师:扁鹊医术高明在哪儿?找到描写扁鹊说的话多读读体会体会生读扁鹊的话(出示扁鹊的四次话)师:请你去读一读,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扁鹊医术高明的。
生:我从“站了一会儿”看出,扁鹊就站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公生病了,说明他高明。
生:扁鹊能看出蔡桓公的病一点点严重起来,并能对症下药很厉害?师:同学们,一开始,扁鹊发现蔡桓公的病只是在皮肤上,接着发展到皮肉之间,然后发展到肠胃里,最后是深入骨髓。这个病情是由表及里,由外向内,是越来越严重。扁鹊可真是高明。师: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生读这四句。
师:是啊,扁鹊眼看着大王的病是一天比一天严重,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中间二、三两句话,老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生读二、三句。
师: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扁鹊真的是心急如焚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读一读。生齐读二、三两句。
师: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能治好蔡桓公得的病。这跟谁有关系?(蔡桓公)大家都觉得跟蔡桓公有关系。找一找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1、把描写蔡桓公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句子1:指名朗读,根据插图,想象一下当时蔡桓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交流,在说前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心不在焉、毫不在意、不以为然、若无其事??)
3、句子2、3:
(1)比较着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句都写蔡桓公的不高兴,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不高兴。
(2)口语交际,体会蔡桓公的固执
师:当扁鹊走后,蔡桓公会对旁人说些什么呢?师:左右的人连声附和——
正是这君臣的一唱一和,使蔡桓公根本听不进扁鹊的劝告。(板书:不听劝告)
师:十几天以后,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这是为什么呢?
指名朗读扁鹊的话
1、当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又会怎么想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揭示寓意
师:《扁鹊治病》原名《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同学们课后可以去阅读这本书。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不听劝告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七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八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1、教学重点: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九
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
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行吗?
生:行。
师:你们知道周杰伦吗?
生:(诧异、兴奋、踊跃)知道!
师:知道谢霆锋吗?
生:(更踊跃)知道!
师:(故做神秘状,强调)知道“罗爱丽”吗?
(一小会儿犹豫后,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知道)
师:知道的请举手。
(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请你说一说她是谁?
生:(有些羞涩地笑)是你!
师:(惊奇)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几分得意地笑)刚才主持的老师说出了你的名字!
生:敢。
师:好像信心不够喔。
生:(坚定、响亮)敢!
师:(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生:守株待兔。
(师依次出示后两幅图片)
生:拔苗助长,(思考一会儿后)亡羊补牢。
生:(纷纷举手)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归类盘点词语。)
师:好,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则新的寓言,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师:请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
生:我想知道扁鹊给谁治病?
生:他是怎么治的呢?
生:扁鹊是谁?
师:学习中提出了问题后,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式去解决问题,你会采用哪些方式呢?
生:可以查工具书。
生:可以从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
生:可以查其他资料。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上图书馆查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和身边的人请教。今天,请允许老师帮你们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扁鹊是何许人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中扁鹊的图像及文字简介)
师:好,剩下的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你们自己来解决好吗?
生:好。
师:刚才你们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善于积累,所以,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平时积累的与医术和医德有关的几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中的六个词语,生齐读)
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
(所有学生都沉默,无人举手)
师:打开记忆的大门,好好想一想。
(学生还是沉默,无人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是吧?(部分学生点头)可见老师送给你的这些词语是多么珍贵呀!把他们抄写下来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又正确。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学生抄写词语)
师:只有注意了积累,你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这就是善于积累的重要性。好,就让我们运用观察、思考、发现、积累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寓言吧。(中段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词语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出示自读要求一,主要解决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2、再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二,主要解决初步疑问,概括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教师在学生自读前告诉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读书加强自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把课文内容说一说,谁来试一试?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开头,谁还能说具体点?
生:扁鹊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后来蔡桓公病死了。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谁能把中间的过程补充出来完整的说一说?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后来就病死了。
三、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师:读书要注意方法,我们努力把一本书读薄,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再读成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现在,请你仔细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如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生:第5自然段。
师:请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了方便你们学习,老师把他说的这几句话复制在了大屏幕上,请读一读。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师:请看这几句话中红颜色的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边问边把“皮肤、皮肉、肠胃、骨髓”这四个词变为红色。)
生1:我发现这些词都指的是人身上的一些部位。
生2:我发现这些词都是从外向内变化的。
师:请再看这几句话中划横线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热水敷烫、扎针、几剂汤药”这三个词画上横线。)
生:我发现这些词指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
师:请最后看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能够、可以、还能、无能为力”这四个词加上红点。)
生:我发现了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的……(一时语塞)
师:(补充)治疗的效果,是吧?
生满意地笑笑。 (教师巧妙的把重点段让学生找出来,然后抓住词语的教学,把词语归类整理、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生:(抢着说)怪他自己!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扁鹊要给他治病,他不让治。
生2:因为扁鹊劝他几次他都不听。
师:扁鹊劝了他几次呀?
生:三次。
师:每次是怎么劝的?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
生: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又把这几句话复制到了大屏幕上,请齐读一遍。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生1:越来越着急。
生2:越来越担心。
(指名学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你真了不起。
(再指名学生读)
师:你也表现出了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体现出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
(生齐读)
师:那扁鹊是怎样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生:看出来的。
生1:医术高超。
生2:医术高明。
生1:他是一个负责的医生。
生2: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
生3:他是一个有耐心的医生。
生4: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医生。
师:在这儿把“别人”换成哪个词会更准确呢?
生:换成“病人”。
师:对。由此可以看出,扁鹊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面对这样一个名医的多次劝说,蔡桓公为什么就是不听他的劝说接受治疗呢?(教师抓住人物的三次对话,反复体会人物心理,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饱饱满满。)
生1:因为他认为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2:因为他没有觉得身体不舒服。
生3: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没生病。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与之相关的句子。
师: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另一份礼物,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讳疾忌医”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1: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还很不高兴。
生2:扁鹊劝他治病,他就是不听。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
生:不要!
(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师: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生:不是。
师: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明他病情的变化过程吗?
生1:严重。
生2:深入。
生3:加深。
生1:我发现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生2:我发现蔡桓公的病是慢慢变严重的。
师:那么“慢慢”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渐渐。
(师板书“渐”)
师: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生1:应该从还是小病的时候就开始治。
生2:应该早点治。
师:说得好,应该在还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
(师板书“防”)
生:(只有一个学生举手)防微杜渐。
师:(惊喜)你真了不起,居然知道这个词,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好吗?
生:我是从其他书上看到的。
生:要。
师:在“防微杜渐”前板书“要” (教师紧紧抓住课文内容,通过语言的理解学习发现积累词语。)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
生1:有一天,我穿得很薄,妈妈叫我穿厚点,我没听她的,还跑出去玩,结果感冒了。
师:嗯,这就是不听妈妈正确的意见,结果感冒了吧。
生2:有一次,我没有做完作业,组长叫我补上,我不听他的,后来被老师惩罚了。
生1:我会给他讲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生2:我会一直给他说,解释给他听。
师: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生1:我会听从扁鹊的劝告,接受治疗。
生2:我会问扁鹊为什么总是劝我治病。
生1:我想对自己说,以后要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
生2:我想对自己说,要知错就改。
生3:我想对自己说,有了小毛病要及早改正,不要讳疾忌医。
生4:我想对自己说,不要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师: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培养学生学习、积累寓言的兴趣。)
师:亲爱的同学们,真高兴和你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我会想念你们的,再见!
生:老师,再见!
(这节课教师紧紧抓住词语教学设计所有的活动,朴实有效,在每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对中段的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学习、积累词语,训练语言得到落实。一开课从寓言的复习引入,再通过图画激发学生兴趣整理学过的寓言,然后通过课题的学习归纳出关于医生医术高明的词语,让学生抄写积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对词语的归类学习,让学生对扁鹊的病所在部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归类体会,反复朗读体会病情的日渐变化。又从病情的变化引出三次对话,通过反复研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知,从而得到饱饱满满的体验。总结课文也抓住重点词语讳疾忌医、防为杜渐总结课文。教者在最后环节拓展活动时也是紧紧围绕词语的训练活动进行。从整个流程来看流畅、舒缓给人和谐之感,通过各个活动让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要学习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落得个可悲下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终,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我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一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3、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二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1、教学重点: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三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
今天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
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生字:
2、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呢?请再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疑问或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
1、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质疑: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吗?看谁能提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交流疑问: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学生交流汇报。
(2)师小结: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什么?
1)是病吗?
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2)不是病,那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我们走进蔡桓公、扁鹊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是怎样的人?也许会找到答案。
用“―――”划出扁鹊说的话,用“……“划出蔡桓公的表现。
生汇报:
(1)扁鹊对蔡桓公提了几次建议?第一次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2)第二次拜见,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3)第三次拜见,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5)分角色读:
(6)读到这,你认为扁鹊是个怎样的人?蔡桓公呢?
蔡桓公---固执。
扁鹊---医德高尚;
(四)拓展想象。
1教师创设情景,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本来他可以好好的活着,却因自己的固执,因不懂防微杜渐的道理而丧命,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
1)对蔡桓公说:
2) 对扁鹊说:
3)对自己说:
4)对所有的同学说:
2、请大家看下面这则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了什么意思呢?
1)(出示短文)有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上吃菱角,这个北方人连壳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这个北方人却掩饰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把壳一起吃进去, 为的是想清火解热呀”问话的人又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这个北方人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2)这则寓言有什么含义呢?
(五)总结深化。
师小结寓意。
(六)课外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再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四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认识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朗读感悟法。
一课时。
1、看图猜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介绍寓言,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明确了寓言的特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词语。
蔡桓公理睬高明无能为力。
敷烫几剂汤药肠胃骨髓。
3、辨析生字,指导书写。
肠:与身体有关。烫:温度很高。汤:能喝的。
书写:蔡。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改变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一)感受“医术高明”。
1、默读课文,用“”划出能体现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交流、汇报。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站着看了一会)。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就知道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拜见,对蔡桓公说:“你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你,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知道病情十分严重)。
d: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老远望,看了几眼)。
e:扁鹊解释道:“皮肤病…………所以我不再请求给她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医治,分析得很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扁鹊通过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真不愧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二)感受“医德高尚”。
医术如此高明的神医扁鹊为什么还会让蔡桓公死去呢?难道是他不想给蔡桓公治病吗?(不是)是蔡桓公拒绝治疗,他劝蔡桓公了吗?几次劝说?(三次)请用双横线划出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句子。
句子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指导朗读:恭敬、诚恳的态度和语气。指名读,齐读)。
句子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指导朗读:着急的语气,语速稍快。)。
句子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指导朗读:更加着急,语速更快。)。
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说蔡桓公,你认为,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医德高尚)。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本环节重视朗读的指导,以读促悟,体会人物形象。
既然他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结果大王蔡桓公还是死了,究其最终根源是——蔡桓公拒绝治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蔡桓公拒绝治疗的句子。
交流汇报。
第一次: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看插图。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板书;听不进意见、傲慢、不以为然)那你能带着这种自以为是,不以为然的语气读读这段话吗?(指名读)(评价)。
第二次: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为什么没有理睬他?表现出他怎么了?(不耐烦,生气)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可能会想什么?(指名说)。
想象补白:蔡桓公很不高兴,他心想()。
第三次: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当扁鹊第三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很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的不高兴吗?(愤怒)想象补白:蔡桓公非常不高兴,他心想()。
如果扁鹊再次劝告下去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了。
几次劝说都不听,还可以看出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固执己见)。
2、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态度。(个别学生展示)。
3、想象补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蔡桓公最终自食其果,五六天之后,蔡桓公的病的病已经到了骨髓,躺在床上,急着派人请扁鹊的时候,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可是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补白,理解蔡桓公的态度,以及蔡桓公的人物形象。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要防微杜渐。(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这就叫做“防微杜渐”。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例,如:(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出示幻灯片)。
(现在,我们理解了故事,明白了道理,那么这个寓言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呢?)(时间顺序)找出时间顺序的词语。
(有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后,不久。)。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几个时间,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不错,能够根据这几个时间把故事清楚地讲出来)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平时的说话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会条理清楚,简洁明了。
设计意图:能够复述故事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环节旨在教给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去复述故事内容。
1、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
《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老马识途》《郑人买履》。
设计意图:课后通过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巩固复述故事内容。推荐阅读书目,扩大孩子的阅读量。
板书设计:
医术高明讳疾忌医。
医德高尚自以为是。
听取意见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拜见、理睬、无能为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简介主角。
(一)、一位古人踏着时光的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齐读)。这位古人到底是何许人士,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二)、你们从这些成语里知道了扁鹊是一个什么人?
(三)、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请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试着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故事的内容。(学生读课文)。
(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扁鹊?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不是)。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蔡桓公?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有一天,我穿得很薄,妈妈叫我穿厚点,我没听她的,还跑出去玩,结果感冒了;有一次,我没有做完作业,组长叫我补上,我不听他的,后来被老师批评了。)。
(二)、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点名说)。
(三)、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点名说)。
(四)、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点名说)。
(五)、请你把想对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六)、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做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板书设计:
不要讳疾忌医。
要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七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明,但道理深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帮助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导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寓言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新词,会写9个生字。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古代医生扁鹊的故事,想听吗?
2.出示故事,师读,生听。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3.指名汇报。
4.交流扁鹊资料:课件出示幻灯片1扁鹊图片,介绍扁鹊。
5.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自然段的的序号。
2.检查认读词语:(幻灯片2)。
(1)检查正音:蔡桓公敷烫肠胃几剂汤药骨髓。
(2)相机指导书写:汤肠。
(3)检查读文,理清课文思路。(读带有“拜见理睬无能为力医治”这四个词语的句子。)。
3.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幻灯片3:借助关键词语概括)。
三、全文质疑,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问题要问吗?
2.质疑归纳。
3.理出需深入追究的问题。
四、深入读文,追究原因。
1.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原因。有这样的名医伴随,蔡桓公怎么会病死呢?读课文找原因。
2.指名汇报。
3.明明是有法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幻灯片4)究竟是什么要了蔡桓公的命?仔细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批注原因。
4.指名汇报。
5.小结:我们发现原来是蔡桓公的不听劝告和固执己见要了他的命。(板书: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五、穿越时空,体会寓意。
1.面对这样一个蔡桓公,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幻灯片5)(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指名说。
3.春秋战国时期,好多辩士都喜欢讲些故事或引用熟语来劝说,你能在刚才的发言中用上一句这样的熟语对他说说吗?(幻灯片6)。
六、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2.指名说。
3.课文学到这,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吗?追究寓言的价值。
4.感受寓言故事的体裁特点。
5.借韩非说寓言的寄托性。
6.如何去读懂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本身只是一个跳板,我们要学会借故事去明白寓意。每则寓言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引导自读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7.小结。
七、布置作业:(幻灯片7)。
1.推荐阅读《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板书设计: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不听劝告。
固执己见。
扁鹊蔡桓公。
(善听意见及早改错)。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以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执教的《扁鹊治病》是本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写了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为他治病,而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拒绝治疗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以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有问题及时改正,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堂课的设计力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并联系有关词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想法,明白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感受寓言的特点。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并在学生自主读文后,以词语为抓手,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此同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而突出了重点。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由此引发“为什么有扁鹊这样的名医,蔡桓公还是病死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在深入研读中最终明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是蔡桓公丧命的根本原因,突破了难点,使体会寓意,水到渠成。
从课堂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来看,教学的设计还需改进,这要求教师具有更高层面的对课的把握,才能使课堂更具创新、更有活力。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八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祸,无药可医,警示人们姚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使用的时浙教版的语文教材,对于人教版试验教材的课文掌握有一定困难,但是本篇寓言语言浅显易懂,应该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能按课后生字表所示进行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进行调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简介扁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导生字词。
三、读悟感知。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区拜见蔡桓公。
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拜见”、“名医”。
蔡桓公相信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名医的?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们同意蔡桓公的观点吗?你认为怎样的医生才能称得上名医?
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扁鹊是个名医?用横线划下来。
2、交流。
估计学生会围绕着扁鹊医术高明来回答,先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对扁鹊医术高明的钦佩。(抓住“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等处体会。)。
是不是医术高明的医生都能称为名医?(学生讨论)(板书:医德高尚。)。
我们来看看课文,扁鹊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这样傲慢无礼,而你如果是扁鹊,你会怎么想?
想象病入膏肓的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四、小结拓展。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
2、我们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可以得到哪些教训?(板书:防微杜渐)。
3、介绍作者韩非。
4、(机动环节)读课文的原文(文言文):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课后反思]。
此次研修班活动,我执教了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一文。文章主要人物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是通过扁鹊的医术高明理解防微杜渐,还是在蔡桓公的言行举止中明白讳疾忌医,成为难以抉择的问题。我反复推敲,最后决定沿着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为其治病的傲慢态度为线索,进行课堂引领,教学设计流程为: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的句子。
3、感悟课文深刻的寓意。
第一次试教时,课堂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指名朗读。
讨论交流。
生:蔡桓公肯定会想,我真是太傻了,当扁鹊说我生病的时候,我就应该相信他,让他帮我医治,现在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而且就要死了,后悔啊!
师:你说得真是太对了,当小毛病出现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要早点医治,不要让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用成语来说叫“防微杜渐”(板书)。
生:(高举着手)老师,我有问题。
师:好的,请你说以说?
生:老师,为什么蔡桓公原来对扁鹊的态度很傲慢,而这时却派人去“请”扁鹊。
(他重点强调了“请”字,我当时一愣:多好的一个问题啊!)。
师:你很会读书,古人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打进。从你这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上看,你已经进了一大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蔡桓公这时候已经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自己又病得很严重,需要扁鹊帮助治病,不敢再对扁鹊不恭敬,所以要去“请”扁鹊治病。这个提问的学生也很满意讨论的结果。)。
下课了,许多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个环节生成得很精彩,可是我当我再次阅读文本,发现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如果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不是成功解决了文本两个主角的取舍问题吗?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蔡桓公认为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医生的?
3、你认为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
4、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又从什么地方看出扁鹊医德高尚?
5、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再次试教时,明显感觉学生对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形象,教学效果也好了许多。通过这次磨课的经历,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立足宏观,落实微观,不要对学生牵引、牵制过多,一个个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教师人为地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扁鹊和蔡桓公三次见面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只是在老师的预设中盲从。而第二个教学设计牢牢抓住了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从“名医”一词入手,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主动学习,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十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落得个可悲下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终,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我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二十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师:“能手”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
二、背景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是那个故事?请用一个成语把故事概括出来。你发现这些故事都属于哪一类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有什么特点?(小故事大道理)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新寓言。齐读课题30.扁鹊治病.
二、检查预习,感悟全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有哪两个主要人物?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3.填表格。
时间。
蔡桓公的病。
蔡桓公的态度。
有一天。
病在。
拜见,站了一会,说。
不以为然。
过了十来天。
病在。
又来拜见。
十来天后 。
病在。
再一次来拜见。
又过了十几天。
病在。
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五六天之后。
跑到秦国。
4.复述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同学们预习的这么好,扁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划出扁鹊三次劝治的语言,同位互补,批注式阅读。找好后在小组内揣摩体会人物品格读一读。
交流:
同学们看表格,这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来写,,这些时间词在每一段的什么位置?大家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借鉴。
有一天,扁鹊在蔡桓公旁边站了一会儿,怎样的对蔡桓公说?加上一个恰当的词,有感情朗读并说明理由。
教师补充资料:
古人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扁鹊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脉,他在拜见蔡桓公时,只在蔡桓公旁边站了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潜藏在皮肤上的小疾病,病情发展到那种程度会有相应的治疗方法,足见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古人把医术高明的人都称为扁鹊,扁鹊是名医的总称,我们这则寓言里讲到的扁鹊,真名叫秦越人。
据史料记载:扁鹊在危重病人面前,敢于承担风险,从来不怕治不好病人,坏了自己神医的名声。百姓传言“扁鹊能决定人的生死”都是对扁鹊医术的敬佩。同学们作文离不开好词好句的日积月累,老师积累了一些描写医德医术的词语,读一读: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枯骨生肉 仁心仁术。
手到病除 华佗在世 。
悬丝切脉 望闻问切。
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四、品味文章讲述的道理。
1、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
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2、朗读下面的句子,想象蔡桓公的动作表情和心理,体会蔡桓公的性格: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一直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补充想象蔡桓公的几次心理活动: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朗读+表演(教师读旁白,一生读扁鹊,另请学生表演说出蔡桓公的心理活动)。
3、懂得寓言讲述的道理。
蔡桓公身体有病,大家猜想:他是不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呢?(应该有)可是他不但不承认,而且在别人指出自己有病时大发雷霆,这说明什么?(他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有疾病,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病,畏惧医生的诊治。)。
对疾病: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疾病,不要讳疾忌医。
大家猜想一下:蔡桓公临死前心里会怎样想?算一算:从扁鹊发现蔡桓公皮肤有点小病开始至病死,多长时间?(一个多月)当初如果治好了皮肤上的小病,蔡桓公还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么?(不会)。
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呢?(如果你让扁鹊早点给你治病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讳疾忌医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蔡桓公的病一个月前在——,然后逐渐扩展到——、——、——,最后——,正如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所说——————————————————————,蔡桓公不是猝死,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慢慢,就是渐渐,引出防微杜渐。怎样做到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寓意:从蔡桓公的结局,你受到什么启发?
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五、作业。
1、给家里人讲述《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有条件的几位同学合作表演。
2、阅读《扁鹊拜师》等古代名医的故事。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重要结晶,经历朝历代的不断实践和渐进发展,是现今世界上作为一个体系所能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时至今日,中医在世界各地更是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里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针灸之祖——黄帝 脉学介导者——扁鹊。
外科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药王——孙思邈。
儿科之祖——钱乙 法医之祖——宋慈。
药圣——李时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正是他们创造了中医的辉煌!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好好读一读。
板书设计: 30. 扁鹊治病。
寓意: 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41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