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准确把握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人的价值最大化。写总结需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避免使用太过复杂和晦涩难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每个人的总结风格和写作风格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保持个人特色。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一
摘要:大学生的实践着手才干,是进步大学生立异才干的首要途径,是培育大学生科学研讨才干的根底,也是制约高等教育开展的首要因素。本文对大学生试验教育与实践才干的培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字:实践;立异;科学研讨。
0导言。
试验教育和实践才干培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培育大学生立异才干和工程实践才干的首要途径和场合。跨入21世纪的高校有必要建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的试验室,特别是理工科高校,更要不断立异试验室建造形式,变革试验教育体制,完善试验教育课程体系[1]。
要培育具有立异精力和着手才干强的人才,就离不开试验教育这一关键环节。试验室是高校进行试验研讨与教育的首要场合,试验教育是培育学生实践才干和科研才干归纳本质的首要环节。现在,国家提出“全部推动本质教育”即是为了大力培育具有立异精力和立异才干的人才。学生在试验室中能够经过探究实践,学习和把握新的常识,充沛和进步自己的本质和才干。因而,怎么进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着手才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疑问,也是需求努力尽快加以解决的疑问[2]。
1啥是大学生的实践才干培育。
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育高本质的人才,培育高本质人才应该建立本质教育的理念,以学生全部开展为本的理念。理工科大学生是将来的工程师,工程实践才干的培育将影响他们的终身。注重对大学生实践才干的培育,是引导学生特性开展,贯彻施行本质教育,培育高本质人才的首要环节。
培育学生的实践才干是养成大学生广泛才干的`根底,也是构成大学生广泛才干的首要组成部分。才干是顺畅地完结各项作业的根底,大学生实践才干的培育要在实践教育中施行进行[3]。实践才干培育首要包含:大学生的着手实践才干的培育,大学生立异才干的培育,大学生科学研讨才干和精力的培育。
2亲历试验进程,真实练习大学生的实践才干。
大学生实践才干的练习,要经过大学生亲历试验进程来完成的。在亲历试验进程中,大学生能够接触到讲义以外实践的东西,包含试验用仪器设备的作业原理及其操作办法,东西的根本使用,以及各种试验办法的使用,然后使大学生的视界得到拓展,着手实践才干得到充沛练习,进一步开阔思维办法。所以,必定要让大学生亲历试验的每一个进程。
3试验与理论常识遥遥相对。
大学的试验教育环节根本包含两个方面:为了证实讲义理论的验证性试验,为了培育归纳解决疑问才干的归纳(或规划)性试验。这两个方面的终究意图是共同的,只是在培育层次上有所区别,他们都能够让大学生完成理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理性的腾跃。
4在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立异和科学研讨才干。
立异型人才培育更注重学生的科研认识、科研才干和立异认识的培育。经过试验教育,使大学生在亲历试验的进程中逐步养成考虑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习气,构成必定的科学研讨思路,使他们发现疑问的才干、组织科学研讨的才干、信息处理的才干、开拓立异的才干、成果表达才干以及团队精力得到提升,在遇到疑问时,知道怎么下手和解决疑问。
5选用自动式教育形式。
立异型人才培育应具有一种教育与研讨相结合的空气,老师和学生都是其间的学习者和研讨者,在试验教育进程中构建一种根据研讨探究的自动式教育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规划试验教育和试验进程,然后进步试验教育效果。老师和学生的彼此交流和合作,以推进学术和智力环境的健康开展。要给大学生供给更多的科研练习时机,以期学生尽早、尽多地感触科研空气、建立科学立异认识、承受科研办法及实践技术等多方面的严厉练习,然后从根本上进步学生的科研立异才干,完成学生特性的自立开展。
6敞开试验室。
试验室是进行试验教育、开展科学研讨、培育立异才干、进步归纳本质的首要基地。这些年,高校试验室敞开关于进步学生的实践才干,激发学生立异思维和最大极限利用试验室资本拓荒了一条新途径。试验室敞开不是简略意义上空间、时刻的敞开,它的施行涉及试验课程体系的变革,老师与试验技术人员教育思维的改变,学生参与敞开试验的积极性和试验室办理体制的变革与建造等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体系工程。因而,自动运用体系论的观点对试验室敞开进行体系考虑和归纳剖析,关于坚持试验室敞开继续健康开展是十分必要的[4]。在对试验室敞开进程中,教育单位要给老师全方位的支撑,老师要在各方面给予大学生全力合作。
7加强专业实践教育的建造。
注重老师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练习和培育;加强老师实践教育认识,加强老师对学生实践教育的辅导;对实践基地规范化办理,加大实践经费投入力度,更新试验仪器设备,使大学生能不断了解本学科的现状,激发大学生立异才干的进步。
试验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作业中占有十分首要的位置,只要不断改变思维观念,深化试验教育变革,强化质量认识,才干有助于试验教育水平的进步,有利于培育具有较强实践才干和立异才干的高本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克明,梁宪生。电子信息类大学生试验教育变革与实践[j]。试验室研讨与探究,2005(s1)。
[2]周凡。进步学生立异认识和着手才干[j]。试验室研讨与探究,2006(8)。
[3]殷淑华。对大学生实践才干培育疑问的几点考虑[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
[4]李勇,付庆玖,柳中海。试验室敞开的体系考虑[j]。试验室研讨与探究,2006(8)。
[5]张玉英,刘迎春。机械类专业实践教育变革探究与实践[j]。我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8)。
[6]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变革[j]。我国大学教法,2002(10)。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二
想要加强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培养,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还应加强思辨问题的设计,以便通过提出充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學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得到锻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回忆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和自身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思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提出理解性问题,促使学生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理解,寻求问题的`解决答案。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出创新性的问题,以便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非黑即白”的理论,以至于学生的思辨欲望未能得到释放。设计思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继而达成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目标。
2.2营造课堂思辨氛围。
在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想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想法和意见,还要完成课堂思辨氛围的营造。具体来讲,就是教师需要完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营造,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从而更好的参与课堂互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也容易产生新的想法,突破旧实行的束缚。通过大胆表达,可以使学生得到鼓励,久而久之则能形成主动思考和质疑的习惯,继而得到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引导者,重新实现自身定位,以朋友身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2.3组织课堂辩论活动。
辩论是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较好办法,所以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辩论活动的组织,以便使学生更好的将语文学习与思考结合在一起。围绕教学主题,教师可以提出辩论主题,然后将学生划分为多个辩论小组,就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而各小组应选出一名组长,同时选出两名候补辩手,由组长代表小组发表第一轮演讲,由候补辩手展开自由式辩论。确定辩论主题后,教师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观点,并围绕观点进行表述。开展该项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锻炼理清语言逻辑,保持清晰的思维,掌握大量的思辨方法,因此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得到培养。实际上,采取该种措施,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体验机制,促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获得启发和良好体会,继而形成思辨的良好习惯。
2.4通过读写培养逻辑。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逻辑思辨能力培养渗透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促使学生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材料讨论时,通过提供开放性的答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各自的想法,则能使学生更好的思考阅读材料,得到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锻炼。具体来讲,就是提出一个写作主题,同时不规定写作方法、文体和字数,然后由学生结合各自的理解进行写作。而采取该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依靠自身思考完成写作,所以能够避免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实际上,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材料和方法,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加强思考对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继而使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3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语文教学还应加强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以便使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运用,从而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营造课堂思辨氛围、设计思辨问题和开展辩论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继而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三
摘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应该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加强自我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挑战。自主创业能力需要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创业能力既不是一个人先天的潜能,也不具有遗传的特征,是创业者在创办事业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具有进取性的、科学利用各种条件的、善于捕捉机会的、全面把握国家政策和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综合协调分析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创业。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已突破200万大关,达212万人,2005年又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38万,2006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13万人。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早在2004年就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大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是34万,2002年是37万,2003年是52万,2004年是69万,2005年达到了79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自主创业能力的构成创业是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要完成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实际上,自主创业需要哪些能力,应该由具体的创业性质、目标、内容、方式、环境以及创业者的个性特点综合决定。对自主创业能力的构成认识,有综合能力说、认知能力说、心理品质说、整合能力说、基本能力说、综合素质说等观点,其中综合能力说更能够突出能力的实际应用方面。
综合能力说认为,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种能力。专业能力就是基本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这是从事一切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指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是创业教育的对象;社会能力是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这些往往是我们在校大学生所欠缺或者需要加强培养的。
三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勇于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并结合自身的大学实践经历,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1)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理工科的学生要做物理、化学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文科学生安排有各种调研实验;体育、艺术学科的学生安排有一定的设计制作或训练实验。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
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性思维的内在动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实验操作是锻炼我们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途径。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讲,实验一般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对于验证性实验,我们应该注重试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作风;而对于探索性实验,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
(2)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我们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大学课程的学习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程等三个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全面系统,扎实掌握基本的内容及原理,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大学学习规划广泛地展开学习,要敢于跳出主要的专业学科领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学习校内或校际间开设的辅修或者第二学位课程。
(3)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基本方法和原则。
此外,通过选择性地参与教师的在研课题,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为“升堂入室”奠定基础。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参加某些力所能及的子课题研究,这样将提高我们大学生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学科的前沿与发展趋向,拓宽科研思想,发现适应自己的科研问题,促使自己在专业上向纵深发展。
(4)善始善终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目前,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当今,国家和社会上都十分注意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不同方式的奖励或认可。在参加竞赛活动时,可能会受精神和肉体的考验,经受一些痛苦。象我们土建学院有关的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我们土建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大学生就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四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初学者,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加强自身基本素养。
所谓基本素养,是指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亦即对翻译者的基本要求。译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养,即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大量的翻译实践表明,这三方面的素养越高,越能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关于英语水平,应注意打牢基础,扩大词汇量,广泛阅读,最好能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训练同时并进,较之单攻翻译能更快提高英语水平。在汉语修养方面,应加强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知识的研修,多阅读、多写作、多练习修改文章。
2.在翻译实践中锤炼。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通过大量的实践而要提高翻译能力,无异于想学游泳却又不下水一样。当然,实践也要讲究科学性。初学者若无行家里手的指点,最好是先找一些难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汉语译文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自己的译文写成后同人家的译文相对照。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准确,其次看看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从中找到不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坚持每天都多少搞点翻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大有长进。
3.向他人学习并勇于创新。
初学者一方面可多读些英汉对照类阅读材料或有汉语注释的英语读物;另一方面还可根据译文类杂志上提供的某篇译文的原文出处去查找到相应的原文,继而进行对照阅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学习和吸收他人在理解原文精神和翻译表达等方面的长处,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如果是自己选材进行翻译,当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要虚心向他人求教。另外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翻译技巧的书籍,也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翻译过程中,既不能拘泥于别人提供的译文,也不能受囿于以往形成的条条框框。随着翻译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根据翻译标准的要求去创造新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完善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有志于从事翻译的同学,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只要勇于实践,在翻译的田园里辛勤耕耘,翻译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另外:
关于怎样提高。王佐良说:“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翻译者本身要有长期的、多方面的实践,从中积累甘苦自知的经验,在一定时候同其他的翻译者交流一下,其好处远超过读任何语言学或翻译理论的著作。”“世界文学里的好作品多得很,问题在于我们所知太少。翻译的作用,就是能帮助不懂外文的读者了解到更多关于外面世界的事情。首先,当然译者自己得大大打开眼界。”“作为一个译者,我总是感到需要不断锻炼,要使自己的汉语炼得纯净而又锐利。”他还说:“翻译无论是当作艺术也好,科学也好,甚至叫它技术也好,它是有无限广阔的前途的。它是一个生长点,它正在生长。它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有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做。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深入观察,不断地深入实践。翻译者是一个永恒的学生。”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五
1.分译法。
翻译部分的句子,大多为复杂从句,而汉语中没有与之一一对应的从句,因此,要翻译出来让别人能看懂,就必须将其拆开,分译成各个单句。
2.转译法。
很多被动语态如果机械的翻成被动语态,可能会让人看了觉得别扭,因此需要转为主动态。此外,还有否定转译等各种情况。
3.添减词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英文看上去比较正常的句子,译成汉语时,如果不或增或减一些词可能无法把英文的原意表达出来,这样就需要适当地运用添减词法。
4.单复数译法。
单复数要译出。如“birdsinthetree”可译为“树上的鸟儿们”。
5.时态的译法。
英语中有专门表示时态的句子成分,而汉语则没有,因此,为准确地翻译出英语的意思,有时必须加一些表时间的副词,如“着,了,在”等。
6.代词的译法。
代词一般需要转译成名词,即把其所指代的意义译出。
7.人名地名的译法,
知道的可以译出来,不知道就保持原文。
英语翻译实践步骤。
一、理解。
对于源文件的理解主要通过上下文来实现。考生必须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来探求正确的译法。所谓上下文可以指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指整篇文章。对原文作透彻理解是确切翻译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提醒大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语言现象。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每一种语言现象都代表着特定的意义。因此,把握好了语言结构和现象,必然对原文的理解带来速度和准确度两方面的好处。各种从句和句式以及固定搭配无疑是我们备考的重点。
2.解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
二、表达。
表达阶段就是考生把自己对原文所表达的内容用汉语重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表达的好坏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及汉语的修养程度、表达涉及到翻译的方法及技巧等问题。基本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要意译,要杜绝明显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和翻译腔调。准确为第一要务。
三、校对。
校对是为了保证译文完全符合原文所陈述的内容。在检查译文时,考生必须借助原文才能确认自己翻译的准确性。另外,校核也包括对文字的润色,因此,提醒大家校核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并非可有可无。通过校核,我们可以发现译文的一些问题,确保自己理解的内容很多把握地得到分数。在校核阶段,万学海文提醒大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数字的翻译;
2.汉语译文的词与句有无遗漏;。
3.汉语译文中句子修饰成分的位置;。
4.有无错别字;。
5.标点符号有无错误等。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六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作用匪浅,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却常常成为学生做出正确理解与进行翻译的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文化“瓶颈”,旨在探讨培养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国家统筹分配转变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但是如今,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使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能力培养,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有很大的帮助。笔者从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现状等内容。
近十多年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以每年50万以上的总量增加,毕业生的增加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率的降低。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就业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在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将会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及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间,十年来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从338万增长到727万人。剧增的毕业生人数产生了就业总量大,就业方向窄的问题,毕业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毕业之后能够很好的应对就业问题,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有助于提升高校自身发展。就业率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个高等院校如果每年的就业率很高,就会吸引更多的考生来报考本学校,帮助了学生的就业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的生源,也促进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作为为社会输出人才的教育基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责无旁贷。
3.有利于发展学生自身综合素养。高校逐年扩招,生源质量大不如前,这样也是就业率低的一个原因,眼高手低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通病,要想提高学生自身素养,除教师传授的知识外,更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想等多元化的素养,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的合理,符合社会的发展观,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1.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化。大学生在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之后,专业能力是必要的素质基础。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具备较强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和科学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熟练专业实践,增强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教学的成果。
2.系统的职业化指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指导应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的指导,深入的挖掘学生的职业潜力,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系列的职业化指导,使学生端正态度,自觉提升自身素养,思考专业发展及规划自身未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职业意识,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人而异,全面了解职业规范与准则,凸显个性化和特定化,逐步提升每个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实施的能力。
3.提供校企合作与定岗实习。校企合作是大学生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校园与企业直接连接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设模拟的职场环境,学生熟悉环境和流程之后,学生具备了符合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直接上岗,企业也可以向学校提出所需的人才标准和需求,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达到教育的现代化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度融合。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假期进行专业的实习、实践,这样有助于积累社会经验,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可以具备某些优势。
总之,职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职业化能力的培养则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大学生具备职场人所需的技能和素质,能更好更快的适应于工作岗位,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素质优先的原则,职业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梅英.职业化——就业难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新思路[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4(3).
[3]刘润华.大学生职业化体系构建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14(10).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八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在求职中,应聘单位却希望高职学生能翻译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对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有所期待。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运用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英语翻译是学习英语的高级阶段,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刘宓庆认为“译是达到外语教学基本目标的手段”i,严复则提出翻译应做到“信、达、雅”,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要使翻译做到内容准确、语言美、形式美,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运用必不可少。笔者认为英语翻译学习策略即是通过人的主观意识将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翻译思维方式和技巧运用到英语翻译中去,是思维和行为的结合。
尤金.奈达把翻译分为“分析、转化、重建”三个过程。ii可见翻译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分析,掌握信息点,然后通过自己学习的语法知识和词汇对文本进行中英文转化,这个阶段只是词语的互换。经过了上述两个步骤,接着是重建,重建是体现英语翻译者水平的阶段,翻译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在重建的好坏上,平时注重培养和运用学习策略则重建能力强,翻译的文本水平也更高。
o’malley&chamot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iii元认知策略可以说是情商的体现,表现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自制能力、自觉能力,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经常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学生学习目标性强,能很好的管理自我。认知策略可以看成是知识的认知重组策略,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策略,包括语法的学习、词汇的学习、背诵等学习策略。情感策略则是学生的主观体验,受自己的思想认识影响,也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若干高职在读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中发现高职学生在英语翻译和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意识不强。即使在英语翻译中用到学习策略,高职学生对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使用的较多,对元认知策略使用较少。只有极少数高职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中使用了元认知策略,这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制定了计划并能很好的控制情绪。
接着访谈的五位高职学生,有三位说不喜欢英语课老师、对英语不感兴趣、英语翻译太难等原因影响了他们对英语翻译的学习。这三位学生的情感策略运用的不好,不能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英语翻译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另外两位则是比较喜欢教英语翻译的老师,所以英语翻译水平要相对好一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情感策略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时会经常运用。同时也表现出高职学生受情感策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自控力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因素诱导而影响自己英语翻译的学习。
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使用的比较多的学习策略是分析文本策略、语法和词汇策略、推理策略、概括策略。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通常都会对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弄懂文本的大概意思,然后运用语法和词汇策略,运用自己掌握的语法知识实现中英文词汇的互换,进而完成翻译。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占了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推理策略则也是高职学生会用到的英语翻译学习策略,根据上文的意思,就能推理出下文的大概情节,自己的脑中会有情节的连贯性,使英语翻译更加通顺和连贯。概括策略则是根据整个文本的意思,对文本进行抽象的概括,再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符合要求的文本。上述几种策略都可以看成是认知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认知策略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中使用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却不足。访谈的绝大多数学生均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或很少制定学习计划并朝着目标努力,自我监督、自我监控以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对元认知策略使用的缺失,也局限了翻译的水平,使英语翻译水平不能持续的.提高。
三、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学生翻译水平之间的关系。
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经常使用的是对知识的概括、整理归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以及情感策略。学习策略是特殊的信息处理方式,它有助于信息的理解、学习和储存。iv学习策略使用的越多,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也就越高。
从横向看高职学生中使用认知策略的占了多数,使用认知策略中多种的学生比使用认知策略一种或几种的学生英语翻译水平高。高职学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的比偶尔使用学习策略的翻译水平高。可见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和学习策略使用的数量和频率是成正相关的。
从纵向看,英语翻译水平较高的本科学生或者研究生中,英语翻译学习运用到元认知策略较多,使用的策略也更多元化,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也更高。可见学习策略的使用的程度对英语翻译水平也是有影响的。英语翻译学习中使用更高级的元认知策略比只使用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学生翻译水平好,而使用多种策略的学生又比只单纯使用一种或几种的学生翻译水平好。
四、结语。
高职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英语翻译的水平密不可分,我们探究英语翻译的学习策略可以更好的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自我,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策略是英语翻译的一种方法和技巧,高职学生掌握和培养学习策略,可以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翻译水平。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九
目前我国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和就业方面,特别是在长期以考试考核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下,简单地认为将学生招进来、再毕业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然而却大大忽视了学生是否有能力胜任职位,以及对于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等方面都缺乏较高的关注,也就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由于受到传统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陈旧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教育至今都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化课程体系。而课程的合理开设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如果高校缺乏职业化课程,那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则是一张空头支票,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也就毫无任何意义。
在应用技术类型大学中,实践教学处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实践型教师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系统不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不规范,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实践教学脱离内容、止于形式,进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应用技术类型大学的教材内容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教材内容应该着重凸显实践应用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尤其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将社会实践与职业化教学过程紧密连结在一起,进而建立健全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应用知识深厚、职业能力较高的应用技术类型教材体系。另一方面,在体现时代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内容系统性的把握,依据各个学科发展规律,将学科内容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系统性。再者,高校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保持一定的针对性,摆脱过去盲目、被动的教学模式,教材应该注重满足各个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和教学效果的要求,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更好地将教材中的基础、重难点凸显出来,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
教师的职业培训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培训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整体上提高职业化教学能力和素质;另外,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职业化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进行校企联合,通过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士壮大教师队伍,建构专职和兼职二者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充分发挥当前教育科技与网络途径,给教师开展实践型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从根本上做到将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发展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应用技术型教学的考核体系。
目前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应用技术型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技术型教学考核体系。首先,可以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考核,不单单只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同时应该把平时作业的完成与否、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其他考核形式纳入考核体系中。其次,可以进行任务型考核模式,在特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对于任务给予开放性的答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能力评价。最后,可以选用捆绑型考核方式,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诸多讨论小组,在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从中随意选择一名学生,并以其成绩作为小组其他成员的考核分数,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
摘要:新世纪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掌握者的层面,而更多的需要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新课改提到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物理这门偏重于理性思维的学科,与其不厌其烦地讲解题目,不如着重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思维能力的角度来探讨。
所谓形象思维,一般指认识主体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于所见到的事物的表象以及事物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从外部形象上对事物进行理解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到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以物理表象为材料对其进行形象上的加工,使其转化为自己更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物理教学有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定律。就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而言,很多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来源于实际的生活经验,这些规律通过深度的解析之后应用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多年以来,物理教学一直偏重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如,记忆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公式、定量计算、理性思考等等,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模型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讲解扩散作用时,教师可以直接拿两个分别装有不同颜色气体的瓶子,将瓶口对接后,让学生观察瓶内气体的混合过程。其次,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投影片、挂图、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仔细、广泛、全面地观察,形成感知,强化对物理问题的记忆表象。此外,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实验,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通过初步的形象思维对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解决真正的问题,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判断。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用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推理的引导。比如,一道光的折射题目,在学生尚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目前的数学水平分步骤进行讲解,通过作图,利用数学公式计算角度、折射点位置,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推理过程。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步骤后,教师就要大胆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手握矿泉水瓶,问学生“瓶子为什么不会落下?”“此时摩擦力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为什么?”通过设疑,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独立讲解题目,将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从头到尾讲给其他同学听,而其他同学没听懂的还可以发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更理清了分析的思路,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新课标中,由过去偏重于教学结果即考试成绩转为偏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这个转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它将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给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转化,其次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为他们补充相关的知识,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在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时,通过肯定鼓励他们沿着思路继续探索。在学生对自己有疑问时,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积累、查找资料等方式分析自己思路是否行得通。
初中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会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时时刻刻以此为己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我们相信经过长期的努力,定能为国家发展培育出全面的人才。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一
传染科工作繁杂琐碎,危重紧急情况诸多,病情特殊变化多端。例如,临床经常遇见肺结核病人大咯血、狂犬病人躁动不止、破伤风窒息的病人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等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传染科护士必须心中有数,对病人要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快速反应、缜密的思考、迅速处理、如实记录、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一般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惊慌,不能坦然自如,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影响到急救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的得心应手,这样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因此,传染科临床护士一定要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沉着、稳健、敏捷、迅速、果断、干练的处事方法。
作为传染科的护士,首先要熟练地掌握专科性的护理知识及护理技术;还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对课内引进的新设备要做到熟练掌握,动态跟进;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基本操作和专科操作的训练,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操作技巧,从而提高护理业务能力。并具有宣传和指导病人防病治病能力,对传染病病情变化有高度警觉,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处理,并准确向医生报告,防止疫情传播。注意收集临床护理资料,及时总结经验,为疾控中心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为防病治病提出宝贵意见。一名合格的感染科护士,应具备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才能完成本职工作。只有了解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才能懂得如何治疗和护理,才能掌握护理工作的主动权,不至于盲目执行医嘱。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从观察病情变化到各种护理操作都需要科学的依据,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面,每个环节都要有细致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工作作风,才能出色地完成护理工作。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是护士最基础的素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处理日常工作,才能顺利解决日常工作的技术性问题,才能处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要具备这种能力,护士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形成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并有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自觉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技能操作。
传染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各种急救知识,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要争分夺秒。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前做出正确判断及妥善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配血、熟练使用约束带、正确使用输液泵及多参数监护仪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应当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参加各种护理学术讲座、优化教学示范、规范护理查房、严格“三基”考核,全方位提高护士的抢救技能。其中要特别强调传染科护士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得传染科护士做到遇事不乱、思维敏捷,处理问题果断、抢救有条不絮。促进传染科护士的护理技术不断提高。
传染科工作时刻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公共突发事件如: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及各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是没有规律可言的,作为一名传染科护士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关的应急预案。对于如紧急输血,保护病人隐私,做好心理疏导,艾滋病患者自杀可能存在着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能及时细致的观察病人、如实的记录病情。涉及到各种危险性操作,如输血、输蛋白、介入等,对病人机体损害大,要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要求传染科护士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说明输血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同意。这样既为抢救病人解除顾虑,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为保护自己提供依据。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二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应试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最根本的是妨碍了兴趣的发展。一般来讲,许多人谈创新总是从系统论、控制论等方面说,对学生来说,不妨从最简单的入手,兴趣正是纷繁芜杂的大理论下所掩盖的创新的基本要素。语文课本应是最具魅力的课堂,学生学起来热门、有趣、投入。只有先调动了学生兴趣,然后才能谈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语文课讲得妙趣横生,满堂皆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胃口,然后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设计成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使得每堂课都是内容尽而趣未尽,课结束而味幽远,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向往语文课的状态。
只要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有利于民主教学思想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课堂上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语文教师只需要起到引领作用,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要坚决予以杜绝,空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情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中,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能挖掘出创新潜能。开展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课前几分钟演讲、诗歌朗诵、开辩论会等,还可以编演课本剧。
这些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等能力。另外搞好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语文课外活动的范围很广泛,方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举行演讲和辩论,可以开展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或在自行实验和制作中去大胆创新等。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创新理念的培养。大量书籍的阅读,拓宽思维的领域,进行大胆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冲破精神的枷锁,突破思维的定势,垒筑思维的支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以及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高中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走向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应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教师应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开辟学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交友,向劳动人民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造储存,给学生创造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教师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生活的拓展过程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创造性。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实践活动上,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提供给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深切的活动体验。
提倡质疑问难,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宝贵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思考。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注重开发学生智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开辟多种训练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三
摘要:文章围绕如何解决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问题,从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丰富口语教学模式和促进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增加口语考试的环节入手探讨解决此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永州市小学英语课堂。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用英语在日常生活进行简单交流,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英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运用英语进行简单地交流?怎样让他们积极地学习英语??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于涉外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突出地表现在更加注重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方面。因此,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能激发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潜力,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口语交际是指人们在进行演讲、交流等过程中所应用的口头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不仅涉及到语言,还涉及听说能力,因而口语交际是一种能体现一个人多方面能力的社会活动,能展现人多方面的素质。总的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指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中交际的综合能力。
一、永州市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
笔者深入调查了永州市的几所小学,发现阻碍英语口语课堂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落后。
笔者走访了永州市的几所小学,发现大多数的英语老师习惯于在课堂上使用录音机这类简单教学媒体,而录音带里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单一重复的句型模板,与现实生活无法很好的衔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从而无法成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简单的教学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英语教学课堂的需要,学生对英语信息输入的质量和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的学习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多媒体教室、投影仪、互联网等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说材料,利用现代网络及电脑技术,老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视听素材,再根据上课内容制作适合于学生的多媒体课件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永州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致使教学硬件无法及时的更新换代。而作为学习英语的微观环境,也就是英语课堂,必须是一个真正的英语学习环境,课堂上要求有丰富多彩的语言信息输入,比如各种影视资料和小学生英语阅读资料。光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
(二)师资力量不高,教学理念落后。
经过笔者的'在永州几所小学的走访调查,许多在一线教学的小学英语老师,尤其是乡镇小学的英语老师,其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与新课标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差较大。他们在自身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无法接受新时代下的教学新技术和新理念,从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无法创造一个视听说完整的教学环境。同时,一些老师对英语教学理论抱着漠然的态度。因为每天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老师无法分出精力去关注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因此,由于缺少新的理论的指导,在日常的小学生口语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采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法和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小学生的英语素养无法得到系统的培养和提高,对未来的英语学习也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应试倾向明显,口语教学缺失。
在永州很多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基本不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主要任务是复习应考。小学英语课堂基本是师生对题,教师讲题。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无法得到全面完整的视听说学习,自然而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另外,由于在课堂上英语口语交际得不到锻炼,中国小学生更会羞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表达,从而造成英语口语能力的断层,不利于学生个人英语素养的培养。
二、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一)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就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根据各班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积极开展基于主题和任务型的多样化活动。在课堂上开展种类丰富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英语语法的枯燥练习。寓教于乐,老师可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游戏,让孩子们在进行口语交际的同时获得乐趣,培养小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日常表达的习惯,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能力等。此外,从永州地区的小学英语课堂来看,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多媒体教室对于塑造良好英语口语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提供近于真实、自然的虚拟交际环境,能很大程度使小学生很快进入到英语语言学习的环境之中。比如,根据课堂内容,播放一些适合于小学生理解的英语小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相结合,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向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输入。
(二)提升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丰富口语教学模式。
永州市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都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比如微课的出现就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课堂。小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内容更加精简。笔者了解到在永州市的小学英语教师中还没有普及微课的理念,甚至很多教师还都不会做幻灯片。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老师的口语是一种非常好的信息输入方式,在永州市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英语老师使用的是普通话甚至是永州话来和学生交流沟通,这也是永州市的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技能薄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永州市各小学的人数急增,据笔者了解永州市徐家井小学和黄古山小学每个班达到70人之多,由于沿用的还是以前的教室,致使座位的安排由以前的两个人同桌改为三个人同桌,整个教室坐得满满的,学生多,空间小,课堂纪律差,这些都使得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开展口语训练。久而久之,老师上课就是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然后带读或者孩子们跟着录音机读,最后把课文翻译一遍,让孩子们做好笔记。如此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严重挫伤了小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积极性,也难以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三)促进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增加口语考试的环节。
在永州市小学英语的考试中,只侧重英语的语言知识,比如阅读理解及语法等能力,而对英语口语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测试。没有良好的评价方式,教师就不知道教学效果如何,也就不知如何去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在现行的英语考试体系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适当加入一定比例的口语成绩,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平时口语的表现计入成绩,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时候按相应的比例涵盖进去。口语的成绩可以包括回答问题的次数,发音的标准程度和努力程度等。如果有了口语也占期末分数的这一导向后,家长和学生们也会加强对英语口语的重视,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说英语的习惯,进而可以增加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近日获悉,国家教育部已对中考和高考做了重大的调整,在中考中,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在高考中,从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从这些举措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已经非常重视英语的口语和听力了。对此,北京市第十六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赵盈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将迅速影响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彻底杜绝死记硬背、应试以及“哑巴英语”。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
[2]马冬梅.英语教学中小组口语活动后的学生自我纠错[j].外语教学与研究,,(2).
[3]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3).
[4]何旭明.西方关于兴趣的界定与分类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4).
[5]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四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最有价值的资本。而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培养下,可以说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了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是社会上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可谓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很显然,高校若能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快更好更准的挑到自己心仪的职业,就能更加理性的采用一种独立的更加成熟的自我就业方式。通过开办自己企业来成就自己事业,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2004年底2006年,高校招生急速增长,全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6年的430万,但由于毕业供给超过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失业”已经不再是一个空虚的概念,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等教育大众化,最大的困难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果大家都等待国家,企业给予的就业机会,那么未就业的人员就等于是智力资源,同时,对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的国家来讲,如果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而无法找到工作,高等教育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方面有业不就,一方面无业可就,存在着“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就业心态。因此,作为高校,一定要适应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把就业指导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不仅可以自己就业,还可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大学生择业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校送出毕业生,在社会上就业如何,创业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声誉。而对这种严峻挑战,作为高校,需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内,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就业观,艰苦奋斗,有胆有识,有眼光,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此,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创业意识。
对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使他们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远见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经验积累和扎实的技能,业务基础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对他们创业的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意志、毅力得到培养,使他们对就业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仅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要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真正成为服务提高综合国力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在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五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说明只有贯彻就业导向原则,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结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因此,我们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就业的目的。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业能力研究。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根据课程开发的要求,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二)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和立体化。
按照就业导向原则,我们设计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延展模块和创业就业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弹性,而且对职业化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实行双证融通,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按照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要求,我们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就与会计证的取得融为一体;《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与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证书的取得融为一体。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基于素质、创新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亮点。这些教学模式主要有:
1.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学生由吸纳向创新、创造转变,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
2.自主式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的模式在专业学习模块时进行的,将使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用能力很有好处,并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取消了见习期。
4.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紧密结合,以科研部门参与为基础,促进教育、科研、产业互动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教师刘玉祥教授主持研究的“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桃树系列晚熟、极晚熟新品种和果品安全生产技术,作为我市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我国高职课程改革颇受关注,其中课程评价更令人关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高职课程评价问题不仅是国际高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高职课程自身发展与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
1.高职课程评价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随着高职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形成性评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要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同时,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依然是课程评价中的常用方法。但是,为了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课程评价的效率,采用客观测量、实验设计和统计推论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按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结果三个环节加强过程控制,构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主体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结合。在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反馈是课程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是课程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评价的反馈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全面分析,为今后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高职课程评价的内容。
(1)文本评价的内容。文本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其中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是否完全覆盖或反映出课程评价目标,应该如何表征课程方案及课程方案的合法性,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主要指课程方案的创新度、课程方案的契合度即能反映出地域特色,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否检验课程本身及其各个工作环节的效率,课程评价的结论是否可以为课程控制提供依据,对课程可行性的分析,课程方案的科学性评价、课程方案的影响力评价等。
(2)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以内部教学质量为视角,从课程的开发、决策、设计等开始介入到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开发、课程决策、以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所涉及的因素进行评价,它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效果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掌握的程度、应用的能力等方面)、教师的教学角度(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成果等方面)以及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表现(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等进行评价。
[1]吴亚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2]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06,(06)。
[3]葛振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2004(3)。
[4]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六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基本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是数学的灵魂,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题做了很多,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1.领悟。
如: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等。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以让学生在摆、画、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已达到领悟。
2.明理。
如:小学教材中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我首先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已达到明理。
二。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讲究训练形式,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计算练习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
2.用故事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养成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一般来说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主要表现是平时做作业或者考试时粗心大意,不主动、不愿意检查。因此,要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习习惯。
四。组织学生有计划的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的教学,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还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练习。
1.明确计算的要求。
几年教学实践证明,要求偏低,不仅能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影响教学任务完成;反之要求偏高,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根据课改课标大纲要求,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学生年龄特点,把握住各种计算的尺度。
2.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3.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4.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5.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
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中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作者通联:025357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宇宙地热水小学)。
论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七
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他还提出了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理念,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这么说,中西方的教育家都强调学与思的统一,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
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教师提醒或分析下,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反思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常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1.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意义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渐进性原则。
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3.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元认知理论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的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此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反思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行为。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经常有许多错解题,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学生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错误解法(大多数学生):。
对于学生的这种错误解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即。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明白当br被氧化50%时,fe2+已全部被氧化,从而得出正确结果。
通过纠错,可以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化学教学中,要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形式的训练,特别是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再将问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得问题得到推广,从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行反思训练。所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问题情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这组变式题,学生必定会对它进行比较、分析,虽然阴极都是析出氢气amol,由于阳极材料的不同将使阳极的电极反应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电解消耗的水不相等。通过对这组变式题的反思,将使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
例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和资料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阅读选学内容“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并与已学内容进行对比、反思,深刻领会在有机化学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就有可能造成产物不同,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应。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站在如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角度上,对实验原理、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法设计,让学生进行动手、思考,从现象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铜锌原电池实验时,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上也会产生少量气泡。此时教师不应回避这一现象,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锌片上也会有少量气泡?实际上金属锌还是能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及锌片不纯产生许多微电池,也能使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质疑、反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新课程理念需要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地反思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46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