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符号运算的作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按要求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老师,摆几个三角形呀?
老师: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四个。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分析:
三角形个数12345
火柴棍根数35791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老师: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多少?
学生:2根
老师:火柴棍根数是一组怎样的数?
生:连续奇数。
师:奇数可用整式2n+1(或2n-1)表示。
师:从多角度思考,也可以分析表格中火柴棍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生:怎样找?
师:如3=2×1+1,5=2×2+1
生:哦,明白了
师:从而得排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棍根数为什么?
生:2n+1
师:请同学们亲自拼一拼,想一想,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好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能否积极地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不要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活动。
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班组交流。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为多少?
生:2.3n元,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生:2.2n元。
生:观察这两个整式,当n=100时,需花钱230元,而当n=101时,只需花钱2.2×101=222.2(元),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所以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应该购买101本能省钱。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索,至少需要多少本时,可以按上面方式购买。
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探究,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再找几个方框试试,看自己的规律是否还成立
生:好
教学时,也可以先开放,让学生发现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讨论浅色方框中数字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关系课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整理这节课的内容。
[《整式加减》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
2.会先进行整式的加减,再求值。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复习“去括号法则”,请同学们先完成题目1:
教师根据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分析: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通过练习题1的分析后,再让学生继续完成练习题2,进行知识强化。(让4个学生出黑板板示,允许其他同学出来修改)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本节课我们学习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括号,第二件事是合并同类项。请看例6.
(按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两步先让生尝试)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步骤吗?
每一步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观察例题的过程,找出解题的路径。
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师:请学生4人出黑板板示,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迅速完成,作好改错准备。
生: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
板示学生返回座位后,发现有错误的学生可出黑板改正。
师:提问学生,要求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正。
生:?
学生练习,老师巡查并指导。
学生多数会漏写括号。
师: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生:思考回答?
师:观察本例,并说出本例与之前练习有什么区别?
生:此例最后给出x、y的值,要求多项式的值。
师:请用两种方法做一做,并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通过比较,都会认为先化简,后求值较为简单些。
教师再板书规范的书写过程。
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指导,及时提醒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正确合并同类项,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2.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会找同类项并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望、预习检查、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计算:
(1)100×2+252×2=__________,(2)100×(-2)+252×(-2)=__________,
(3)100t+252t=__________,
2.请根据上面得到结论的方法探究下面各式的结果:
(1)100t—252t=( )t (2)3x2 + 2 x2 = ( ) x2
(3)3ab2 - 4 ab2 = ( ) ab2
观察:100t和252t ;3x2 和 2 x2 ; 3ab2 与 -4 ab2 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类项的定义: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同类项。如3和-5是同类项。
3.游戏:
规则: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分组讨论、探究新知:
(学生分组讨论、交叉点评 ;老师设问引导、点拨疑难)
1.观察上面2题运算过程,讨论:具备什么特点的单项式可以合并呢?
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
4x2+2x+7+3x-8x2-2 (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 (交换律)
= (结合律)
= (分配律)
=
把多项式中的( )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 讨论交流: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归纳:
(1)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把( )相加,( )保持不变。
(2) 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 )
如-3ab2+3ab2=(-3+3)ab2=0·ab2=0。
注: 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3.试一试:
(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①xy2-5xy2;
②-3x2y+2x2y+3xy2-2xy2;
(2)求多项式3a+abc-2c2-3a+2c2的值,其中a=-1,b=2,c=-3。
4.实际问题: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指出本节课容易出现的错误。
四、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1.合并同类项:4a2+3b2+2ab-4a2-4b2
2.求多项式2x2-5x+x2 +4x-3x2 - 2的值,其中x=0.5。
五、拓展提高、分层巩固:
必做题:课本p66页,练习第1、2、:课本p71页,1题
选做题:1.课本p66页,练习第3题.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四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模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教学设计课题是《整式的加减》。
以下我就六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一数学第三章第四节。根据大纲要求,合并同类项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的运用有理数的运算,以及去括号,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因此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去括号。
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通过具体情境探究得出同类项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类比、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二、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联想→猜测→类比→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探究1:100t+252t=
学生合作完成探究1以后,再小组合作探究2:
(1)100t?252t?t
(2)3x2?2x2?( )x
222(3)3ab?4ab?( )ab 2
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 象10a和5a这种所含字母相同并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特别指出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1,-5等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五道抢答题,让学生快速识别同类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活动2】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
(1)3x2y与-3x2y(2)11abc与9bc
(3) 125与-30 (4)3m2n3与-n3m2
(5)4xy2z 与-4x2yz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情况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 之后类比数的运算,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合并同类项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
之后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习,进一步熟悉法则及应用。
练习:
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1)xy2?xy2;
(2)?3x2y?2x2y?3y2x?2xy2;
(3)4a2?3b2?2ab?4a2?4b2.
学生接受同类项的定义不是很难,但是做到判断无误却很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同类项判断标准,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逐步提高准确度和熟练度.
试一试:
试着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4x+2y-3xy+7+3y-8x-2
学生先独立完成,之后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
教师巡视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做题格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再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困难点,以便在讲解过程中加以重视.
【活动3】课件展示问题
(1)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x?;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直接代入求值,先化简再求值,看哪种方法简便.
(2)求多项式3a?abc?c2?3a?c2的值,其中a??,b?2,c??3
加深理解。
【活动4】
比一比:规定时间内完成下面的练习,看谁做得既快又对.
(1)12x?20x; (2)x?7x?5x;
(3)?5a?0.3a?2.7a; 131316122215
(4)y?y?2y;
综合结论: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在合并同类项。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心愿!
六、板书设计:
课题
1. 什么是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3.去括号4.课题练习
以上就是我对整节课的理解,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
(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
(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
(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
(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1习题2.2第2题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六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具体数字发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准备;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利学习。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学生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索,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我所上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通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不够主动地参与课堂,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对所学过得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灵活。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均匀,两极分化很严重,为了照顾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现在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学习的能力很差,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去钻研其它的相关题目。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
4、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必须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化简求值。
4、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灵活运用法则去进行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活动2:应用同类项法则进行运算;
活动3:合并同类项的应用拓展与提高;
活动4:谈收获与体会;
活动5:布置作业。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七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课后作业出现了以下错误:
1、忘记圆周率p是常数
2、忘记次数是字母指数和
3、忘记字母的指数有一次
4、加强时没有完善在考虑各种要求。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八
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这节课从问题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了解数学归纳的思想;获得,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巩固提高:让学生加深对用整式表示数列规律的认识,提高对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启发,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归纳出其中的规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把握的非常好,所以这节课的知识我觉得学生理解掌握的比较好。
在课堂上运用实验,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本节课虽采用了合作教学,但还有些传统教学的模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为学生设计的知识延伸的题目。习题及课堂小结没有进行,我觉的是一大遗憾也是不成功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很好的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驾御课堂。在教学设计上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让不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大力度发展学习潜能,突出合作交流,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九
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虽小,但立意却很新颖。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背景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启迪。另外,活动设计很有梯度,一级级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逐步深化;同时,问题的设置给每个同学都提供表现、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使每一个同学数学素养都得到了培养,在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学会了如何“巧学”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觉得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善于探究,养成深入思考,优化选择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感觉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会更美好。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和自我评估,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
一节课进行3个应用活动太过累赘,最后一个活动完成得稍微仓促。另外,活动1中的问题1和2比较简单可以先提出来回答而不用讨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讨论问题2,从而使问题2的争论更加剧烈,出现都认为优惠方案合理但提出不同理由,或都认为优惠方案不合理但提出不同的合理方案,这节课就更加精彩啦!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十
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思考。
从教学内容方面
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本节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以及化简求值的简单应用。
从教师方面
我认识到了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从而求代数式的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进行复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去括号的法则。
2、先让学生自主独立列出整式,然后教师再给出“先列式,然后化简,再带代入”的方法,进而比较以前学习的“先化简,再代入”,让学生在感情上接受比“化简求值”有一个更新的要求。
3、提供“先列式子,再化简求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列方程做必要的准备。
从学生方面
1、学生要从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整式。
2、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在列出式子后就用已学知识化进行化简求值。
3、可适当加强练习,是学生再一次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验学习“会列出整式”的有用性。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设计篇十一
整式的加减是第一节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去观察家里的衣橱和碗柜,去看看餐具的摆放、衣服的摆放,课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得好处。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合并同类项”(把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讨论了引例后,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提出问题“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①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②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③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这样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同类项的`概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
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因为自主探究需要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给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但对于学困生原本就差的知识基础却成为他们参与课堂探索的障碍,探索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采用逆问我答的游戏为他们创造了切实参与学习的机会。有意的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组对,先让他们提问,然后倾听他人的回答,从中让他们能逐步学会识别同类项,然后再把回答的次序倒过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多激励,排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果他们的学习每天都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将减少学生的两极分化。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人获得数学知识的思想。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活动时间的把控上,活动的时间过长,以致后面的教学实践不足,进行的有些仓卒;评价的方式有些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今后应注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