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3:41:47
最新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17篇)
时间:2023-01-10 13:41:47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一

一、建立师生关系的两个“和谐”

1.生活中的师生“和谐”。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心存感激,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对立,那么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就不会被你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甚至会导致师生冲突,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和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要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把握数学课堂的高效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如再加上有的教师平淡的语言,处于初中阶段的我们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如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这些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

三、采取适当、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没有固定的、万能的教学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情,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失败的。如概念教学、计算题教学、几何教学、应用题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宜于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1)有些课上概念多、定理多、解题格式、注意事项多,老师边讲边写比较困难,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课堂学习得效果也会相当差。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并可以用不同颜色文字进行区分,突出重、难点。如苏科版八上内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图形较多,概念的区分较多,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形的特征,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动手实践教学:如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制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指导学生反思的教学反思。教学对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可以使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可以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学情,必须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必须是学生想听的、爱听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布置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

作业布置要讲究“活”:布置作业时,将要做的题先整理一下,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之“,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不等于不要质量。相反更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二

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初探

昆仑小学 朱红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着悄然变化。许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内课外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也有一部分人或因操之过急、或因方法不当,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迷茫了,学生在课堂上迷糊了。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改“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正确理解“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

首先,应该明确“减负”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理念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

其次,正确把握“增效”增什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说明“减负”并不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而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重知识灌输,轻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轻视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和行为仪表等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要加强和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奋、刻苦、探索、博闻慎思的学习品质,自尊自重、团结友爱的人格品质等。

第三,“减负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增效”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减负”是“增效”的前提,“增效”是“减负”的最终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做到“增效”,“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减负”,“增效”则完全一句空谈。同样,“减负”为“增效”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增效”又为“减负”提供了动力,二者相符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高质量完成任务,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的根本途径,也是贯彻新课改“减负增效”理念最重要的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准备充分,搞好备课环节

一是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二是备学生。要用心去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特点和差异,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例如:某班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做了很多工作,都没能起到作用。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担任科代表,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他。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初就应该用成绩好的。新的科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的成绩更差。可几节课下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始做作业了。当上科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他的行为的转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做实验等等,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试时,数学不仅考了82分,还是他唯一及格的学科。让我想不到的是,班上那几名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包括上一任课代表在看到他的进步,听到很多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表扬后,提出要用成绩和他争课代表的位子,其实他们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也渴望进步。一位同学的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三是备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的目地。

(二)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环节

一是由旧入新,注意引导得法。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是为新授课做好铺垫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合理运用过渡,不仅便于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而且能够减缓掌握新知识的思维坡度,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为学生顺利掌握新内容和构件新的认知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引导不得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因此,要重视过渡题的设计,力求过渡自然、巧妙,起到为新知识铺垫的作用。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道过渡题,题目是填运算符号:

18○3=6 180○30=6 1800○300=6

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三道题只能填“÷”?这样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二是使学生领悟,只有除法计算时,才有商不变的性质。由于学生很快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可以举一反三,顺利学习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是突出重点,注意由浅入深。例题的讲解,是学习新课的关键,因为例题是学生练习的示范性题目,学得好,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反之讲会给学生造成练习上的困难,因此,讲例题时,教师应该对例题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例如叫“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成数,得到的积的末尾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是重点,也是转折点,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才不会产生“对错位”的错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和启发,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和掌握。在例题的教学上,教师更必须通过启发、引导、点拨,多角度地引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能讲得教师一定不讲,让学生主动的讲解。对于复杂、深奥的难点,应按照这个难点知识的层次,逐层分散,逐层铺垫,放缓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避免学生因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心理负担。

三是形式多样,注意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任何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引导他们提出新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是时间区分合理,注重课堂结构。一堂课45分钟,实践证明合理的区分方法是:10―25分钟讲新课,10分钟与学生互动,10分钟用来练习巩固和反馈。这叫一课一得,精讲多练,作业当堂完成,课后学生自学复习和预习,没有作业负担。教师讲的精练而轻松,学生学得牢固而轻松,我觉得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其实每节课的新的知识点就那么一点点,而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能掌握,于是唠唠叨叨,反反复复地讲,甚至填鸭式和满堂灌,致使学生厌倦而疲劳,反而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三)有的放矢,搞好练习环节

一是增强习题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有很大关系。练习是新授知识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及时进行巩固性的联系,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

(1)尝试练习。

52800÷400 8060÷620 83310÷260(验算)

(2)判断。

下面两竖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80÷50=7……3 4900÷300=16……100

(3)加深题:

根据400÷25=(400×4)÷(25×4)=1600÷100=16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算:

9200÷25

在这3题练习中,第(1)题是基础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这步主要为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第(2)(3)两题中提高了练习难度,可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的水平。

二是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下面是我在乘法教学中所举开放性练习例子。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a、3+3+3+3=( )×

b、3+3+3+3+4+5=( )×()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3×8、4×6、6×4等。在改写b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2)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的练习。

a、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3568、938……

b、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56□

b在a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先确定千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也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确定千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思路可得出不同的结果。

三是增强习题的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做好新课改“减负增效”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切实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和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三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立足课堂,减负增效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立足课堂,减负增效

文/陈五耀

摘 要:目前在中考升学率的压力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满堂灌”,课后的课业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根据20多年来亲身的教学经历,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减轻学业负担,规范教学和管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谈了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教学效率

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后的课业负担重、教学质量偏低已成为教育界有关人士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要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措施,精心备课,注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减负”不单纯指减少课时、课本内容、作业量,它不仅是形式上的减少,更是一场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和管理的改革。

笔者在使用浙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五方面就如何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总结体会如下。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传统与现代等各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

初中生正处青春期,自我表现欲突出,心理呈现出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数学课堂上,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主动学习等现象。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1.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减轻学业负担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减负”这场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的45分钟教学时间应当合理地利用,任何人都不能浪费,所以教师必须下工夫、花气力去认真钻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全面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每节课的关键,然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好课堂进程的快慢以及课堂教学的时间。

教师备好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情况、接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因人施教,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课堂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从而才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的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先导,也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以生动巧妙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把轻松和乐趣带进数学课堂,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可在讲课前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比如,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设置“摸奖游戏”:箱子里有10个白球,10个红球,每个学生可以摸5次,连续摸到4个红球就算中奖。通过对中奖概率的分析,学生更加明白“摸奖”的小概率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被概率的现实作用深深地吸引住了。

(2)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实例,或者利用情感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表现欲,适当设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不同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内容增添直观性和形象生动性。

总之,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3.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的课堂上,课堂的内容、模式、形式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思考、不会分析、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极大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却没有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遇到问题时还是一知半解。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以探究心理为基础的,所以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就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数学公式或定理,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再比如,遇到难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帮学生解出来,而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出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才可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做学习的主人。

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使基础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并获得同样的成就感。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因式分解”教学中,我设置了5个台阶:

①(x+3)2=x2+()x+()

②z2-10xz+25x2=()

③(x-y)2-8(x-y)+16=()

④x2y+6xy2+9y3=()

⑤若9x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5.重视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联想,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能力。比如,九年级数学中反比例函数,教师可将其与前面学到的一次函数y=kx+b(k≠0)联系起来,讨论当k分别为正值和负值时两函数图像的关系,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整合不仅指的是课本知识间的相互整合,更重要的是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的相整合。教学过程中所选的题材应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学“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其发现历史来讲解,并从生活中找出这一定理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将勾股定理与其他领域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解决其他相关问题时使用到勾股定理。这样通过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可以使一点一线的知识形成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应精心备课,把握好课堂45分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参考文献:

[1]曹嘉兴。浙教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的使用与建议[j].上海中学数学,(05):20-22.

[2]何本南。对浙教版七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的认识与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06):6-8.

(作者单位 浙江省衢江区后溪镇初中)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四

江西瑞金二中     邹武灵

内容提要:在课改和“减负”的双重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我们觉得可以从真正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地位和作用;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建立分层次教学的理念三个方面去做。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改  减负   增效

云南省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以下简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减负”工作也进行了多年。那么,在课改和“减负”的双重背景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谈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几点想法:

首先,真正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早于即已颁布。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并没有感受到“课标”的真正存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仍然着以前的老办法,采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生硬的拆卸。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除了讨厌就是反感,然而这样的教学又如何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呢?

“课标”就好似教学工作的指南针,它对整个学科的性质和地位,对语文学科的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指导。可以说“课标”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我们只有学习它,真正的了解它,吃透它的精神。然后结合教材,将“课标”的指导精神融入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符合“课标”的要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才是真正的“课改“。

其次,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

“减负”工作进行了多年,在今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汇报会”上,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同志,又专门强调了“减负”工作,并且明确指出了要“坚定不移地抓‘减负’工作。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习负担、精神负担、经济负担的全面减轻。”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减负但不能减效”!那么,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减?我们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减少,从而达到不减效的目的。

就“减负但不能减效”有不少的途径,但我们觉得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掌握的知识不减少,从而达到减负而不减效的目的,就教师方面来说,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要进行的每一堂课要有充分的计划。

我们觉得一名语文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首先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的精神;其次,熟悉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明确教材的设计理念,明确“课标”的精神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应对所教学段的教材进行相应的计划和分解,将“课标”对该学段的教学要求分解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以及教材的各个单元,建立起整个学段的知识框架;第四,教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着系统的计划,然后根据各单元的实际情况,将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融入各节课的备课中。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注意侧重点,注意将教学目标和重点有效的体现;第五,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学科的知识框架,要让学生对整本教材以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好的帮助;第六,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因为人的记忆需要反复,如果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没有适当的反复,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自然也会降低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建立分层次教学的理念。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那么,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了解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另一方--学生的客观真实的情况,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标”明确强调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个体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这就很好的回绝了过去那种“人人皆要成尧舜”,“人人都要十全十美”的工厂式的按同一标准加工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和“减负”的双重背景下,要想做到“减负但不能减效”,甚至减负增效的目标,我们觉得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不是将学生按照语文成绩的好坏,简单的分为优良中差,而是根据“课标”的要求,让全体学生在达到“课标”对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基本要求前提下,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优势,根据学生在语文方面的个体优势,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然,要想发现学生的个体优势,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师必须要下大力气,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要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正与学生交朋友。要了解现在的初中学生所了解和喜欢的东西,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成为初中学生所认同的朋友,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这样才能使分层次教学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课改和“减负”的双重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做,应该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邹武灵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几点想法]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五

试议数学探究式教学路径论文

探究式教学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对数学课堂的作用非常巨大。首先,数学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功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学生过度依赖老师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同学之间的合作性探究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把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互动的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知识学习得更加牢固,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探究式教学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应当在课堂探究式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有迫切需要获得知识的解答的需求。首先是要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勾股定理的学习,就可以先结合实际情境,向同学们提问:“一根电线杆高12米,如果想要从它的顶端处和地面上距离电线杆脚拉一段绳子来固定,需要准备多长的绳子?”这种问题就是现实生活中有可能碰见的问题,学生也许会意识到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之间会存在某种关系,但又不明确到底是什么关系,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其次还可以结合所学的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当新产生的问题与所学的旧知识有某种关联甚至是某种矛盾时,学生必然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从而积极学习新的知识。

2.引入实验和多媒体教学

探究式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同学们在讲台下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实验和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首先是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同学们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所需学习的知识,多用于几何的学习中。如教授椭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拿硬纸板,图钉和绳子亲手做出椭圆的形状,使同学们可以切实感受到真实的椭圆,并且通过实验对椭圆的相关知识如椭圆的性质进行讲解。其次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典型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数学中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3.引导同学间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些问题学生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共同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学习到新知识。有些问题可能超出了学生们的自身能力,但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相互交换不同的想法后是可以解决的,学生和自己同学之间交流也没有拘束,有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合作的积极性。

4.进行自我反思

在探究式教学中,自我反思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通过自己和小组合作获得新知识后,教师要注意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总结的能力,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引申,总结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以通过上台演讲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并鼓励同学们向反思部分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学习,鼓励同学们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还要注意本次探究式学习中结论失败的同学,鼓励其互相交流失败的原因,思维过程,明确自己不足的方面,并对大家的本次探究式教学进行总结,从实践中不断改进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内容。结语探究式教学使数学课堂中非常有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们脱离传统枯燥的老师灌输知识的方式,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所学的知识。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六

试议体育教学困局论文

由于有了这些框,教学时既可利用这个场地进行羽毛球的训练,又可利用这些框进行各个项目的教学,如前滚翻教学、跳绳教学。接着整合“大操场”。每个学校都有一个自己的大操场,看起来,这些大操场都被利用起来,其实不然,由于“趋近性”的心理,很多处于大操场的边缘地带常常被“浪费”掉了,针对这种情况,对这些“浪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将其设置为“杠体运动区”“跳远跳高区”……这样就使得“浪费掉的资源”再次被利用起来,也让体育运动变得“无处不在”。

一、合理改造器械,让体育运动精妙得当

随着运动形式的不断创新,那些单纯依靠“肢体”进行运动的项目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于是运用器械的运动项目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并成为学生体育锻炼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教学的方便,国家教委为全国各校都配备了多种多样的运动器械,然而有的`器械并不能适应学生的运动训练,使得这些器械白白地被浪费,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器械进行改造,使得它们更加适合于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运动锻炼。对跳高器械的改造。跳高器械是针对学生跳跃性、协调性而设计的,然而由于跳高器械的金属性与“冰冷性”,使得很多学生因担心受伤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恐惧,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为让这个跳高器械更加“亲近于”学生,让学生消除内心的恐惧,我对跳高器械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改造:首先利用学生们手中的皮筋替代跳高器械中的横杆,由于皮筋的弹性与柔软性,学生一下子接受它了,在跳高练习中,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都表现出争先恐后的样子。然而由于皮筋的弹性,很多学生产生只有腿脚跨过就能过的思想,以至于他们都不能很好地对待此项训练,为此我又进行二次改造,将皮筋的两头与中间分别挂上三个铃铛,只要触碰它,就会发生响声,由于有了这个“提示”,训练时,学生一下子就改掉了“漫不经心”的心态,使得运动训练得到大幅提高。

二、合理创设教材,让体育运动灵活多样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这句话不适用于语文学科,更适合于体育教学,由于运动无处不在,又由于运动项目极其繁多———同样一种上肢力量训练,既可以采用杠体训练,又可采用徒手训练。更何况,教材中罗列的运动项目,有时受场地、器械的限制,根本无法开展起来。我们可以合理地创设,改编教学内容,让体育运动灵活多样。对教材中的前滚翻教学内容的改编。“前滚翻”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协调性、柔韧性的一种训练项目,但由于学生身体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支配四肢的过程还不够协调,为此该项的教学内容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在教学时,对教材中的前滚翻进行了改编,将其分解三个独立的动作“蹬腿”“团身“”滚动”,并依据这三个动作特点设置三个小游戏:“蹦蹦鼠”“不倒翁“”小皮球”。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三个游戏动作进行分项训练。待学生“熟练”掌握这三个动作后,我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动作串联起来,并示范给学生看,由于有了“运动铺垫”,故而学生在进行前滚翻的训练中,都能很好地完成课标规定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原本枯燥的前滚翻教学变得有趣起来。只要我们合理、有效地规划、改造、创设身边的资源,那些原本影响我们的因素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七

试议思想品德教育下的体育课论文

1、榜样教育法

首先,利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或本区域知名的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家为家乡争得荣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优秀运动员的榜样,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在平时学习及锻炼中,培养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以教师的人格为榜样去教育、感化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运动场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所,双方性格行为、道德观念处在相互交织之中,其形象给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因此,教师的思想品行与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言行仪表、教学风格、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会产生积极榜样教育的效果。教师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言行,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后,利用学校和班级的体育积极分子推动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通过他们的无私帮助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其他同学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

2、意志训练法

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往往从兴趣出发,兴趣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单凭这一点是不够的,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意志方面的训练。如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武术很有兴趣,但真正要练好一套动作,达到较高水平,必须从基本功开始,反复练习,才能成功。而这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就是枯燥的阶段,学生的兴趣就容易减退,所以只有兴趣,没有意志作为依托,学习是不可以真正实现目标的。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置各种困难环境,增强练习的次数,改变练习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动作的难度,改变动作的节奏和幅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因素,培养学生坚定的意识品质,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3、行为规范法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因此,行为规范法就是以行为规范标准为依托,通过体育教学、指导学生练习,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手段,例如游戏、教育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练习,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如,集合要快、静、齐,轮换练习要按队列顺序、不准插队。老师要经常观察学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纠正,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予奖励与惩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内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健全高尚的人格精神。

4、集体主义法

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除了进行体育训练外,还应当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积极挖掘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中,只强调自我,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团队成员配合,都会给集体带来损害。同时,通过集体运动,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队协作,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对抗与竞赛法

勇于竞争的精神,适应社会的竞争需要。学生这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身心承受力,培养勇于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6、利用课堂常规和教学条件进行教育

室外的体育教学,其条件和环境相对是较差的,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寒风呼啸的冬天,学生往往会产生怕晒、怕热、怕冷、怕苦等思想,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思想动向及情绪变化,利用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体育教师常年累月地辛勤工作和不断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八

减负背景下高一数学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江苏省新出台了高中减负政策并已经实施,当前的数学高考难度并未明显降低,教学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删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数学教学,尤其是对于刚进高中的高一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模式,这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为此结合自己几年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オ

一、学情分析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内容多,概念较为抽象,数学符号多,不易理解掌握,同时涉及许多思想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同时,学生来自各个学校,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所以必然会带来两极分化的现象,在高一显得尤为明显,有少数学生会出现上课听不懂的现象,而大多数学生则是听得懂,不会做.多数学生习惯了初中的被动学习模式,主动学习的习惯差,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了,尤其是现在双休制度下,一些学生反而觉得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锻炼,而初高中的知识点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脱节,这些都导致了高一新生在理科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上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也会带来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往往觉得高中的数学太难,老师讲得题目太深,作业太难做,从而对数学丧失兴趣,不愿去学,恶性循环,越学越糟,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极低分的现象.

二、减负背景下高一数学的教学探索

1.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三年的教学打好基础

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初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差异,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后对高中数学的理解认识,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高中教学是在初中原有的知识体系下的延伸和扩展,高中的教学离不开初中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什么是会的,什么还没有接触过,高中的知识点在哪些地方与初中有联系,这样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其次,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在原有的知识体系、技能方法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是面向大多数人,同时也要照顾到少数基础较低的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做好个别的辅导工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难度和要求,尽量避免过早地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高一学生对于数学普遍的反应都是难,这都是很正常的,大量的新知识的补充,全新的思想方法,更为复杂的运算要求,这些往往让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无法适应.对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尽快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尤其是在减负的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如何调动其积极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减负背景下增效的保证

现在大多数学校普遍推行了学案制的教学方式,课上的例题、课后的作业都统一编写在学案上,因为有现成的题目,学生也忽略了以往的课堂笔记,或者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记笔记.首先要引导学生会记笔记,笔记是课堂知识的总结提炼,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心得体会,是考试的复习指南,会记笔记就是会听课.记笔记不应该是简单地抄录,而是要有自己的体会感悟,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其次要改变做作业的习惯.从对班上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了解来看,普遍的做法都是一边看书本、笔记,一边做作业,不会做的题目只是简单地问一下其他同学,缺乏自己的深入思考,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同时对做错的题目没有订正的习惯,只是被动等待老师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做作业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作业宁缺毋滥.对于当前的减负大环境下,减少了每周的晚自习和周六的补课,同时也减少了测验练习的机会.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养成作业考试化的习惯,自觉的限时限量完成,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计算能力、思维方式、书写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的考试过程中以平常心去对待,做到考试作业化.第三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理顺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提高能力.高中数学内容多,取消了平时的单元测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缺少认识和把握,培养其良好的复习习惯,合理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一周的复习回顾,消化吸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在新的形势下,寻找适合当前减负大环境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地开展合理的,符合高一新生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是关键

第一,控制数学教学的深度和进度

高中的知识起点就高,第一章的集合就涉及大量的符号,第二章的函数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费劲,后面的三角函数又涉及大量的公式变换和应用,所以高一的教学任务还是很重要的.应注重基础,尤其是概念课的教学要透彻,强化基础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减负之后,本来课时就少了,来不及讲完全是正常的,应避免那种赶进度的现象.当然在强调基础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分降低难度.低起点,但是要高要求.把所有的难点都留到高三复习去讲显然也不合适.

第二,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现在各校普遍采用的教学顺序是一四五二三,即高一上学期讲必修1和4,下学期讲必修5和2,最后讲必修3及选修的课程.那么各个章节之间是否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呢?比如集合的包含关系、函数的定义域问题,都会涉及一些求解不等式问题,而这部分内容在必修5的不等式一章中才会出现,是否可以先介绍简单常用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这并非是额外的补充,只不过是把后面的内容放到前面来上,因此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学生也会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第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理科教学本来就是方法的教学,尤其是高中数学,蕴含了大量的思想方法,例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整体代换、化归转换、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思想以及大量的运算技巧等.这些东西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同时这些思想又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之中的,掌握思想方法比机械地记住几个公式、几个题的解法更为重要.教学中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用这些思想来解决问题.

第四,合理安排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在当前的减负背景下,合理选择作业,充分利用作业,让学生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要进行作业的分层,有基础题,有常规题,有思考题,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认真完成.要避免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所以作业还要具有督促复习的功能,适时地布置一些前面的内容,经常性地回顾一下,同时还要及时地点评.

高一的数学教学是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要求.尤其在当前减负的大环境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安排教学,才能使减负真正出现增效的结果.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九

试议职校舞蹈教学计策论文

一、通过正确的与错误的比较,巩固正确的舞蹈动作

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们对舞蹈动作的练习,不可避免地对对某些动作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练习时动作要领把握不到位,进而引起肢体和动作上的变形,出现错误动作。对此,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不可过于急躁地训斥学生,而是要善于化不利为有利,通过正确的动作与错误的动作对比来教学,例如:可以将一位动作做得正确而标准的同学和一位动作做得不正确的同学同时进行展示,让其它同学亲眼见证什么是正确的动作和哪些是错误的动作,这种直观的比对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地发现合理动作技术和错误动作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非行之有效的纠正纠偏方法,进而建立正确动作的形象模型,可以减少教师很多详细讲解的口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采用这种正确的和错误的比较方法形式还比较灵活,例如:可以让学生来示范某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动作,也可以由教师亲对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动作进行示范,还可以采用错误动作纠正前与纠正后对比示范,等等,从而让学生发现错误动作和正确动作之间本质上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学会并掌握纠正错误动作的要领。

二、通过不同类型或关联动作的比较,区分把握舞蹈动作

在比较教学教学法中,不仅可以通过对立面的比对进行对照式教学,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或关联类型之间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是对类型属性的比对,这种比对可以查找相似之处,还可以找出本质差异。因此,教师在将不同类型的动作进行归类区分,将相关联的动作置于近似行列,从而让学生感受共性的深刻记忆,同时又体会到本质差异这强烈对比,进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区分并掌握好不同门类动作的相似与不同特征、相似与不同内涵,体会相通的声乐、相融的美术和相联的技艺,体悟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这舞蹈的真正深刻含义,区分生活动作与舞蹈动作的艺术价值,提升舞蹈是通过人体外在的美呈现人的内在精神美这一认识水平,进而让学生真正将自己的最真最诚的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用自己蕴含丰富内涵的肢体动作表达出真挚的思想情感。例如:通过对简单而基础的芭蕾舞动动作和基本古典身韵动作地类比,让学生们区分几截然不同的舞蹈种类,排除几种感觉互相干扰,真正感觉、感受、感怀和感悟出“开绷直立”的芭蕾特色,“拧倾圆曲”的中国古典舞内涵。从而从全局上有力提升舞蹈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通过借物言情的形象比较,关联把握舞蹈动作

舞蹈最大的一个行为特征就是其常常采用“借物抒情、借物言情”的方式来表达各种意境,通过对世间各种类事物的模仿来表达某一主题思想或抒发某种情感。例如:在蒙古族的舞蹈中经常夹带着大雁翱翔、骏马奔腾的浩瀚场面,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奔放豪情。又如:傣族舞蹈中经常出现模仿孔雀的动作来祈祷吉祥如意和追求美丽善良,在幼儿园的舞蹈中常常富有非常多的动植物的模仿,展现出他们对万物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这种通过借物言情的形象比较可以很好地发挥传统优势,即通过比对舞蹈形象和生活形象之间的类似和差异,渗透不同的情感意境表达,传递不同思想情感,升华不同灵魂品质,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好模仿的要领。采到这种借物言情的形象比较教学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低年级或进行新动作教学,这是由于这种方法对于舞蹈知识比较薄弱,舞蹈技能储备不丰富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尤为明显。教师通过形象比较,将较为抽象的舞蹈动作通过生活化的形象对比,显得更加直观、更加简洁、更加通俗和更加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键性和要领性的舞蹈动作。

四、结束语

运用比较教学法进行舞蹈教学,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加强运用,切莫盲目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比较教学法加以运用。比较是了解和掌握不同内容的一种方法,它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比对提升理解和认识层次。因此,在采用比较教学法时,越是采取针对性越强的比对,教学效果就越好。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

“减负增效”背景下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情感动力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困生的形成过程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等多种因素,在如今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采取心理疏导、情感疏通的方法来打开学困生的心结、激发其学习热情,效果较佳。我们可从情感上关爱、过程中重视、实践中激励等几个方面具体实践。

关键词:减负增效 数学基础教育 学困生转化 情感因素

中学阶段,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复杂和单调,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面对过重的课业压力,学困生的学习面临较大困难。今天,在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素质教育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减负增效”成为教育前线热议的新话题。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发挥好情感助力,打好“情感牌”,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在情感上关爱学困生

1.心理上不抛弃。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有很强的启发作用。从许多教师的角度来说,心理天平总是向优秀生那一方倾斜,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静心细想,有优等生就会有学困生,应该给予他们与其他学生同等的机会与信心。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加强情感教育是解决当前数学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应从学习兴趣、数学价值、学习方法、成功感等方面入手,加强情感教育,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

2.备课中不放弃。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作为对象,这就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困生先一步造成了学习障碍。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先将习题中的较难题列出来,等最后复习时再处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就会略有降低;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为学困生开一盏“小绿灯”,避免抄作业和丧失学习信心等现象的发生;在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授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凑成一平角,从而发现定理。

3.课堂上多鼓励。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多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鼓励学困生,如在课堂上讲述我国数学史以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数学家对人类的贡献,从而激发他们向数学家学习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引入成功机制和多渠道的评价方式,给每个学生均等的表演机会,让他们尝尝甜头,让每个人都有进步,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埋怨,让每个人都不断取得成功的喜悦,消除畏难情绪,通过不断尝试成功,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授之以渔,以人为本——在过程中重视学困生

1.传授方法,让学困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只停留在查漏补缺、订正改错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步调一致,和谐发展,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由于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虽然有的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新旧知识总是凌乱、孤立地储存在头脑中。因而教师要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解,并通过一定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连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困生学好数学。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课的特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等。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对分率和数量混淆不清,常常出现错误。我就引导学生从这些算式的读法、表达的意义上进行类比,从而减少思维上混乱,做到防患于未然。

2.因材施教,针对能力差异安排教学。针对学困生在思维能力素质方面的差异,可以把作业中的各种解法选出来让他们板演到黑板上,进行对比、评讲。为了避免作业比葫芦画瓢地死抄,可以让他们把前边做过的作业到黑板上板演,一方面强迫他们去思考,另一方面也“避实就虚”地给他们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只要上课专心,做作业肯动脑,不会多问,就可以学会。逐渐使他们战胜自卑,培养“我也行”的意识。

针对学困生在记忆能力素质方面的差异,应该遵循“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用对课本中的例题,做过的习题,隔些天到黑板上“再现”让他们板演的办法来促其多复习,从“熟”中生出“巧”来,同时也是利用他们机械记忆较意义记忆好的特点,来弥补其不足,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逐渐从中培养意义记忆。 针对学困生在观察能力素质方面的差异,可以给学困生创造较多的动口动手机会,有时事先指明阅读后某问题要哪部分学生回答,哪部分学生来判定对错,逐渐引导他们观察时集中注意力,督促其多动手动口,并且对他们做到优先提问、优先板演,甚至在排座位上也要他们坐在老师易注意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提醒、了解和指导。

3.细化要求,小细节收获高回报。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往往是在小细节处累积而来的,因此,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就要从小处入手,从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小步骤开始。如作业方面,应该细化要求为:书写规范,包括作业的格式、数字、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书写清洁,不能乱涂乱画;细心审题,独立完成作业,计算题要用草稿纸,做完认真检查。课前预习方面,应该细化要求为预习时划出知识点,圈注不懂点;准备好上课所用的书本和学具,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4.紧扣心理,在评价中求得满足感。在评价中,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好评。在教学中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多鼓励、少批评等方法为其创设成功的机遇,让他们能够经过努力,基本上能达到课标要求。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都应及时肯定,予以表扬,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同伴们的鼓励,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在一次课上,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了一名学困生上黑板板演。这道题有两个答案,而他只求出一种计算结果。我没有立即指出来,首先肯定他解题思路的方法正确,有很大进步。我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这道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式子满足的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再请这位同学想想还有哪几种可能?”经过我的点拨,该生悟出道理,经过思考又重新做出了答案。他做好后全班以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

三、多种渠道,及时有效——在实践中激励学困生

1.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困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与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通过课余兴趣小组,使学困生充分体会到集体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如此坚持下去,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习的无穷热情,又培养了他们学习沟通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动优等生帮助差生,互帮互学,消除了学困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便于学困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要求我们做更多更深入的工作,首要一点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学困生对老师产生亲近的心理,自然想要学好这位老师所任教的科目。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一样,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见到成效,所以要不厌其烦的做工作,倾听他们的心事,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如我所任教班级的一名学困生,内心十分敏感,抵触交流。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很热爱运动,我便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带他一起去打篮球。几场球赛下来,这位沉默寡言的同学终于露出了笑容,也愿意让我帮助他的学习了,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数学成绩从个位数进步了20多分,虽然仍没有摆脱低分的行列,但是对于他个人而言是非常巨大的进步。

3.通畅家校联系机制,动员一切力量帮助学困生。随着新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如今家长的文化素养也普遍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能够并且乐于为孩子的学习出一份力,家庭的教育因素不可小觑。因此,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建立与学困生家长零距离的沟通机制,充分利用每天晚上和周末学生在家的时间,让家长切实抓好学困生在家里的学习,改变以往“学校紧、家里松”的状况,实现5+2>7(即在学校5天加上周末在家2天的学习效果大于7天总的学习效果)的跨越,实现学校、家庭、学生“三赢”的良好局面。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家庭成员交流情感的过程,这对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不无裨益。

学困生是一天天地由“量变”的积累,到最后引起“质变”而形成的,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绝对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老师付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我们不但要注意学困生行为上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变化,只要有些许进步,就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推进,不断促使他们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又艰巨的任务,相信通过以上这些做法,打好“情感”这张牌,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从“学困生”到“学优生”的成功大变身!

参考文献:

1.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4).

2.骆伯巍、陈家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j].教育评论,(2).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一

试议大学体育教学的价值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的价值探析

(一)大学教学活动的目标概述

作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大学教学有着较为明显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大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社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具有时效性,其活动形式又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流程,活动开展是对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大学教育比较自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综合素质过关的学生,其课程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考核内容中进行知识教学,还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帮助学生积极的应对社会挑战和就业压力。从这些实际上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是符合大学教学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二)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探析

第一,从拓展训练的形式上看。拓展训练的开展是在设定的环境和规则内,其活动具有挑战性,活动内容的危险性小,对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的要求较高。大学体育教学在其教学内容和课程形式上与拓展训练的相同,首先,大学体育的课堂内容既包含基础性的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活动,也涵盖了技术性较强的诸如乒乓球技能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而拓展训练的活动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技能要求,学生在参与拓展训练课程时,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挑战事物的勇气,从而促进拓展训练目标的实现。其次,拓展训练在进行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并制定出相应的规则,体育教学的模式也是一样,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讲解和演示基础性的体育技能。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训练中的应用是符合大学体育的教学方针的。

第二,从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关系上看。拓展训练作为一项综合性强、挑战性大、能力要求不高的训练活动,其实际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起其挑战事物的勇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这些特点上讲,拓展训练能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补充,是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另外,拓展训练是提高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良好举措。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较大的作用。

首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和科学化,从大学走向社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生存压力逐渐增大的新环境,在拓展训练开展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团队协作以及对活动设定条件的积极思考,能够形成一定的应变能力,及时的调整方案,开展下一步行动。

其次,体育教学活动对拓展训练起着引导的作用,两者互相支撑和补充。

二、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协调合作,教师需要结合拓展训练的项目和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性别比例进行活动形式的变革,将大学教学与拓展训练相融合,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优势。从目前国内各企业中拓展训练开展的实际效果来看,拓展训练对个人能力和应变反映的锻炼是比较到位的,推动该项活动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二

试议体育教学中的音乐论文

一.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采用合适的音乐

音乐会引起人内心情感的变化,有时会使人精神充沛、充满力量,有时会让人心情放松,这取决于不同音乐的运用。例如,在熟知的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伴随着动感的旋律,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又如,在武术教学中,一般会选择《中国功夫》、《精忠报国》等类型的音乐,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位武林高人,从而热血沸腾地投入到练习中。体育运动种类丰富,针对不同的种类要选择相匹配的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2针对不同的运动阶段选择合适的音乐

体育运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运动准备阶段、教学阶段、放松阶段。不同的阶段要采用合适的音乐,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如果运用的不合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运用准备阶段是教学活动开始的基础,身体从放松的状态过渡到紧张的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音乐的使用会缩短这个适应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早早进入状态。准备阶段应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能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的音乐,使学生取得良好的热身效果,为接下来的训练打好基础。教学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音乐运用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根据不同种类体育项目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音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把握,使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将动作充分地展现出来,还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放松阶段是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驱逐疲劳感的阶段。紧张的训练会使学生身心疲惫,此时,应选择一些节奏舒缓、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肌肉、舒缓心情。

3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

受年龄、性别等的影响,学生喜欢的音乐会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尽量选择一些该年龄段学生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能将音乐跟体育很好地融合起来,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熟悉的音乐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激情澎湃地投入到训练中。

二.结语

音乐不仅能使人消除紧张感、身心愉悦,还能使人精神焕发、注意力集中,将音乐引入体育教学可谓是成功之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合理的音乐,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同的运动阶段、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发挥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美育和体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三

试议幼儿园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论文

一、利用真实物品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看图例进行仿编,展示教材中的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幼儿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语言得到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相应发展。还可让幼儿根据各自的书包、文具盒和口袋里的物品进行互相提问猜测,这样既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句子。要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就应多鼓励幼儿,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也要对幼儿进行赞美,让他们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只要幼儿有进步,就给予表扬,给他们戴上小红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胆怯的幼儿,要从他们的性格入手,努力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多提供锻炼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条件,这样,提高了幼儿学习热情,他们学得非常快乐也非常投入,幼儿便能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

二、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良策,幼儿好奇心强,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教学时对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让幼儿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能提高他们投入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活动中巧妙设计悬念式情境,在新颖的问题情境中,引发幼儿思考,给幼儿留下质疑空间,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也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发展语言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内容从幼儿自身实际出发,创设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让学生活跃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教师应经常创设各种悬念式情境,如在辩论过程中,让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问题情境必须创设在生活与教材的连接处,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效果很好。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幼儿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幼儿在活动中尽情想象、表达他们编出来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悬念式情境中,不仅乐意用语言积极表达,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

三、利用艺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再现课文情境,往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设计一幅或几幅连贯的简笔画,在语言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图进行情景对话。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入幼儿语言活动中,把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发下去,运用在课堂上,然后要求学生看图复述课文或看图答问题,学生兴趣盎然。音乐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形象,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同时巩固了所涉及的语言知识,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从而发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语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我根据语言情境进行配乐,请幼儿欣赏音乐,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安静下来,放松下来,更愿意学习。此外画图片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引导了幼儿进入艺术境界,使得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容易而深刻,开发幼儿的智力,在一段欢快的音乐后,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达到预习的目的,一举多得。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教得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在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设适宜情境,不断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语言教学情境真正自由、宽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四

试议高校体育分层式教学论文

1大学体育教育分层教育的依据

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分层教育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有了很多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上提出的。首先,但从分层教育法来看,其非常符合每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客观个别差异,我们称之为因材施教。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是由先天的身体因素以及后天的生活环境所造就的。体育教育中每个人个体差异方面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身体素质水平的差异以及运动能力。这些不同的个性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的不同以及发展水平在表现时间上的差别。分层教育法正是依据了每个单独个体在能力方面的不同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分层教育法非常符合教学阶段的目标性,体现依据不同时间来教育。由于每个学生在身体天赋方面的差异,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在教学环节都能够挖掘出自身最大的潜能,在学习中充分发展,就不能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定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分类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针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而学生在接到任务要求之后采取何种方式达到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因材施教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以及动作技能等多方面出发,将新课标作为施教的依据,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以贯穿于大学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最后,分层教育方法非常适合“掌握”和“接受”这一对不同的概念范畴。学生的可接受原则要求我们安排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要以能够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为标准,让他们不论从智力方面,还是体力和精神上都不会感觉到过重的负担,同时还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或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以超过95%的学生能够达到此标准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否做到了符合学生实际接收能力的原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能力差异来自学生学习一类体育项目的速度,而不是最终达到的高度。

2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在对分层教育法的目的以及意义有所了解后,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实施方法的合理性。大学体育教育要面对的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在思想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因此对于体育教学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与学生沟通,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精心研究教学方法的改动措施中更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许多学生由于自身运动细胞较少,所以体育教育方面产生一定意见,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育教育。教师要针对这一类学生做好相应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

1科学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并不是在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方面都过硬的,所以制定的目标不可太高。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个人基本能力之后,要注意整体目标与每个学生的个人目标相结合,同时制定出长期的训练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目标的达标测试过程中,都会有部分的大学生在该项目中表现的不如人意。针对该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将这些大学生集中起来,从思想上给予支持,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要明白这项达标测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每个人都要在达标测试中放松自己的心态,将最好的状态拿出来,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让他们明白体育项目是需要长期坚持加以锻炼才能够提高的项目,那些能够达标的同学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这方面能力的锻炼才做到的,并不是天赋有多高。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演示,让每个大学生亲演练,然后让他们在课下多做这方面的训练,挑战自我。其次,大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将课中目标与学生的课外目标相结合,将课外目标作为实现课内目标的有效手段。在面对这些运动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时,不能去挖苦,而是通过耐心指导,加强锻炼。事实表明,这些学生通过课外目标的设定,加上坚持不断的锻炼,在体育项目中都表现得非常好。

2客观来把握学生的层次大学生的分层与老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大学体育分层教育法中一定要以大学生为基础,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期来进行,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来调控整个教学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目标,分布进行体育项目的教学。首先是练习手段和方法的编制,这些手段和方法也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手段编制,让学生更快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对照目标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工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及时的`了解,进行反馈和矫正。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其次,学生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学生在开始阶段可能表现平平,但是运动天赋比较高,会让他们通过不断的训练,能够很好完成教师制定的目标。所以,学生的层次划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此为依据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的评价,不断调整教学的方法。

3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分层教学方法是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所以个别指导工作是否成功,直接关系着不同层次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这也是分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在坚持分类对待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提出不同要求,让技能较好的同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程既定的目标。教师要注意在实施个别辅导的过程中,要看到针对性与及时性,同时注意教学的反复性,一定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放弃个别教育。

3结语

大学教育中的分层教育,要充分结合授课、教学指导,对于场地器材的布局也要分层进行。虽然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将会大大提高,但是为了能够全面提高整体的体育素质水平,是非常值得的。于此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单靠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更需要学生的家庭以及社会多方面配合,让学生能够在课下也有一个很好的锻炼环境和锻炼机会,更好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五

试议小学体育的教学变革论文

高年级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目标高年级体育创新目标相较于中年级创新教育目标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让学生爱上体育,并愿意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其次在锻炼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能够尽量保证体育活动的质和量,同时在竞技活动中能够充分应用到已掌握的运动技能;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1实现小学创新教学目标的途径

1创设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热情小学生天生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且活动好动,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仅仅进行枯燥单纯的体育项目学习。教师应当把握好小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的教学环境,即不是单纯的学而学,而是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让孩子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既玩的好也学得好,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体育,真正学会如何去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体育活动中跳跃教学是一项基本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个较枯燥的教学活动,如果让孩子一遍一遍的重复跳跃这个动作,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枯燥感并失去耐心。但是如果教师结合动作的不同,让孩子在跳跃过程中模仿不同的动物进行跳跃练习,不仅让孩子更加容易记住跳跃的动作,同时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份简单的乐趣。例如,笔者在进行半蹲跳跳跃教学时,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想想青蛙跳跃时的.动作并尽力模仿,结果很多孩子都热情的举手说知道青蛙“半蹲跳”的样子,并愿意做出示范。由于跳出了单纯教学的框条,学生更愿意去尝试联系,而在多次联系和笔者的辅导下,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孩子们对半蹲跳这个动作的掌握也更熟练。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小孩子不仅好奇心强,表现欲和学习欲望也同样强烈。笔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发现,每次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对学习新动作表现出很强烈的兴趣,同时很多学生也愿意在学习了新动作之后勇敢站出来做动作尝试,如果教学者能够在学生做完动作之后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不仅表演的孩子会更努力去练习,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学者应当抓住这一特性,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流程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风采,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获得学习的乐趣。在小沙包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先向学生演示沙包自抛自接、互投互接、投掷等多种体育技能,并让孩子选择投掷飞机、海绵球等来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小沙包练习的基本动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沙包投掷基本动作之后,笔者还鼓励学生运用相类似的体育器械进行自主创新练习,找出自己觉得最好、最适合的投掷方式,并让学生在下节课进行演示,对有新意的投掷方法给予适当表演,从而鼓励学生在接受传统体育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创造。

2结语

创新教学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教育质量,同时对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要想做好创新教学,就应当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式教学目标制定,并结合不同目标进行教学方案上的调整,笔者在此基础上就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还进行了适当解析,希望能给广大同行以借鉴。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六

试议体育教学的机制及作用研究论文

一、善于烘托教学气氛

教学气氛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体育课来说是一种无形资源。体育教学时教师习惯在教学的硬环境布置上花功夫,而对教学气氛这一心理学范畴的软环境渲染不够。试想学生长期处于郁闷、压抑的气氛之中哪有快乐可言,相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学习兴趣的下降,这明显不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宗旨。当然体育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学习方式,部分运动项目的枯燥无味和练习后较强的生理反应,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真正拿出导演的本领,及时采用目标激励法、环境教学法、游戏法、比赛法、表扬法、激将法、师生互动法等手段去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教学气氛,努力化枯燥为神奇、变单调为有趣,把无情感成分的枯燥的.练习情境化,人性化,使学生突破时空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享受快乐。

二、善于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

体育教学的动态性以及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矛盾发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科学。学生中的调皮捣蛋、恶作剧、怕苦畏难、及违反课堂常规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如果处理得不好则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把握教育的时机很重要;对课堂教学暂无大碍的问题对学生或一笑了之、或视而不见、或暂时回避、采用除当事人外一般人不知情的语言提醒法、目光警告法、手势平息法等解决问题。对较严重影响教学行为的学生则宜采用点到为止、课后处理的办法,以防止浪费时间或造成事态的扩大。对那些不采取断然措施加以制止则会造成伤害事故或其他偶发事件的行为,不要拖泥带水。不管出现什么类型的问题,教师切忌当面羞辱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整个过程要保护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真正做到“教育无痕”。

三、善于随机应变

课堂中有许多事情是事先预想不到的;比方说偶发事件发生后师生的愕然,教师示范失误后的尴尬、学生练习失败后的恐慌、教学中途学生的节外生枝等,这些问题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次能力的考验,需要教师在瞬时内作出反应,最好不留痕迹的处理好,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教师示范失误后就可以采取顺水推舟法、将错就错法、重铸形象法加以补救。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要立即判断出事故的性质并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处理。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冷静克制,把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切不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迁怒于学生或处理不果断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善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生理特点、身体状况、认知能力、操作性知识的接受能力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运用最适宜的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成分的手段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保护他们的人格,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因材施教的直接受益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区分具体人的具体情况搞一言堂、一刀切,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则会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善于修正教学方法

一堂课教学方法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要依据不断变化着的情况灵活而及时地修正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如通过运动量大小的调整、练习密度的改变、保护与帮助措施的完整、游戏与竞赛规则的补充及限制等措施不断修正教学方法。

减负增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篇十七

试议体育教学社会体育发展的联系论文

一、新世纪我过社会体育的几种主要类型

随着全民终身体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新世纪社会体育的迅速发展呈现多元化,根据社会体育的不同形式与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健身型所谓健身型就是指进行社会体育锻炼的目的单纯只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参加这种社会体育的人们,没有任何的功利思想,在运动量上往往都是应人而异、量力而行,但是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认为运动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达到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目的。

2.娱乐型娱乐型的社会体育活动是指为了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精神压力或调整情绪波动而进行的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如跳舞等等。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很多人们生活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长久如此,使得人身心疲惫,不仅有害与心理健康,还会造成很多身体上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为了摆脱生活上的压抑,释放自己的重压,很多人会选择这种娱乐性的社会体育,这也是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可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娱乐性的社会体育项目会作为未来的一种主要的社会体育类型得到不断的发展。

3.职业型职业型的社会体育项目是指以高水平竞技为主的运动。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传播,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各种竞技类的比赛越来越多,由于这类比赛的社会观赏性,决定了职业型的社会运动得到了不断发展。随着职业竞技的要求越来越高,竞技比赛的公平性与观赏性的不断提升,使得职业竞技已然成为促进各国之间友谊的一种方式。我国的.职业型社会运动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新世纪我过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高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旨在社会型人才的培养,所谓社会型人才是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体能素质作为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一种素养。因此高校应该与社会相适应,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基本点与出发点,展望未来。然而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系统并不是很完善,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进行相关改革。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可以看出,未来高校体育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培养出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评价一个国家社会体育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体育人口的百分率,高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属种,自然也需要高度重视。经过高校对于学生锻炼意识与体育精神的教育,使得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健身的好习惯,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还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对于生活更加热爱,并且使社会的体育人口比例得到增加。因此,作为高校培育人才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高校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与健身好习惯的养成,激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参加室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加适应以后的社会。

(2)高校应加大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得体育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高校的体育设施越来越齐全,然而一些高校的室内体育场合依旧实施收费制度。这种制度的设定是极不合理的。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进入图书馆;对于身体的锻炼,却只有一些室外的场合可以进行选择,而一些室内的运动场合却需要收费,且收费一般比较高。这显然不利于高校体育的发展。并且体育项目繁多,体育教学课程时间又少,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多种体育项目了解却又没有一项精通,自然不会提起他们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爱好与热情,显然不利于高校体育的开展。所以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资,放宽学生对于体育场所的局限,高校体育课程争取使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运动项目,使他们有所特长,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进而带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3)对于体育专业型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应贯穿于高校体育教育之中,提升专业型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专业型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保证的同时,对于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升也同样重要。同时还应当注重于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等等社会技能,否则就会导致大量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出现,这种情况应当予以避免。就算是一名职业型的运动员,其素质和涵养与他们的竞技能力同样重要。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运动员才更容易得到对手的尊重。

(4)高校体育将在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竞技运动职业化的不断推进,高素质、高水平的运动员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因此高校对于职业型运动员的培养将肩负更大的作用与意义。目前专业运动队和单纯的运动学校有很多的弊端,例如不注重文化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得运动员没有文凭,在退役之后很难就业,这无疑会造成一个国家的负担;运动学校的管理水平不够,使得培养的运动员的道德水准低下。而高校在这一方面就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可以为专业型体育学生提供独到的校园生活环境,可以给他们进行相关文化课程的学习与熏陶,所以高校将在培养优秀运动型人才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对于社会体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一些久而久之所导致的问题不断阻碍着高校体育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时间和探索来慢慢改进的。不论如何,相信以后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会越来越完善,使他们更加适应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700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