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个人和国家的长足进步。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用一颗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过去的经历。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写作形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例。
抓蝈蝈六年级篇一
中午,我们买了一只蝈蝈。它小小的脑袋,鼓鼓的肚子,浑身翠绿,简直像用碧玉雕成的一样,两只纤细的触角探来探去,三对腹足十分灵活,总之非常惹人喜爱。
我们去墙根儿给蝈蝈弄丝瓜花儿。它在笼子里活蹦乱跳,好像在着急地说:“别摘小的,别摘小的!”回了家蝈蝈迫不及待地吃起了花儿---那副狼吞虎咽的样子就像我见到了肯德基!它一会儿倒立,一会儿来个空中飞越,好不开心!可我总觉得它在坐监狱---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舞台啊。吃饱后,它美美的睡了一觉(这算不算“贪图享受失自由”啊)。到了晚上,我要睡觉了,它倒来了精神!曲曲曲曲叫个不停,吵得我不得安宁!真是“睡觉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天一早,我又不得不强打精神爬起来,冒着蒙蒙细雨出去给它弄早餐。唉:养了个小小的蝈蝈都这么不容易,何况养育我这样的小人儿呢?我忽然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
抓蝈蝈六年级篇二
蝈蝈有着长长的须子,两只跟小黑豆一样的眼睛,嘴上有小钳子,全身翠绿翠绿的,但随着时间它全身的颜色会变深,它有六条腿,四条小巧的前爪,细细的,小小的,两条健壮的后腿,一双薄如纱的翅膀,说是翅膀可从来没见它飞过,但也不是摆设,两只翅膀可以当作扇子使,这扇子扇起来还出声呢,尤其是在夏天,头上顶个大如车轮的太阳,蝈蝈就在下面发狂似的扇着翅膀,发出“蝈蝈蝈蝈”的声音,一阵阵,连绵不断,若是把好几只搁在一起,还真能开个小型音乐会呢!
蝈蝈就是音乐家,而我们是听众。
蝈蝈吃东西的时候也很有趣,它只吃蔬菜水果,尤其爱吃苹果和胡萝卜,若是把它饿极了再让它吃饭,那翅膀还会扇呢!
好象要告诉人们“我在吃饭别来烦我”若是把它的食物抢走,它可要发脾气了,别看它个头小,发起脾气来可不得了,不是叫个不停就是用他那两只小豆豆眼狠狠地瞪着你。
蝈蝈也很爱干净,它总是不时的用它那可以跟蚂蚁有一拼的小爪子,呼噜呼噜脸,还把它长长的须子放到嘴里清洗。
我家的蝈蝈就是我家的小音乐家,它总是有无限的精神迎接每一天的朝阳,完成它一百天的寿命,人们过它叫做“百日虫”应为他只有三个月的生命,它的生命是短暂的,却是快乐的,对于它来说,是快乐的……不用担心会发生什么,没有任何负担,似乎只是傻傻的过着自己悠闲的生活,过完它的一生。
抓蝈蝈六年级篇三
今天,我游过泳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夫子庙花鸟市场玩。
我们进去想买小鸡,可是花鸟市场没有买小鸡的了,我们就往回走。我看见卖蝈蝈的人那儿有蝈蝈笼,便对爸爸说:“我也想买一个。”爸爸让我回家自己做一个。我说不会做,就算会做也做得很差。爸爸就帮我买了一个。
我挑了一个最精美的绿色蝈蝈笼,它像一座精美的.小凉亭。它的前面有一个木头做成的小门,底部是用塑料做成的,上面还有尖尖的亭顶。
我回家后做了一个十分丑的蝈蝈笼,上面是用泡沫做的,下面也一样。中间是用牙签做的,我不会做门,所以没有门,这样是不是很差呢?想象一下吧!
我真希望早日去郊区捉一只蝈蝈。
抓蝈蝈六年级篇四
我在家里养了许多可爱的小精灵,它们就是我家的小动物,有蚂蚁、小鸡、蝈蝈……我最喜欢的就是最近在养的蝈蝈。
它的头上有一对触角,脸上镶嵌着黑眼睛足有米粒般大小的,穿着像柳叶一样的绿的外衣,穿着木桩一样颜色的衬衫,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不停地鸣叫,我发现它的鸣叫声是通过翅膀相互摩擦而产生的。
它喜欢吃毛豆和西瓜皮,但是每次我塞到养蝈蝈用的笼子的几个洞上的时候,毛豆和西瓜皮都会被顶出来,但是毛豆和西瓜皮上总会有一些小牙印,我想可能是蝈蝈在吃的时候不小心顶出来了,所以每次我都会悄悄地再塞回养蝈蝈用的笼子上的一些洞上,生怕吵到蝈蝈。
我拿了一跟面条放在我的蝈蝈边上,我还告诉高杉这个小家伙有个坏毛病,就是给它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放到它的嘴边,要不然它还不理我,我示范给高杉看,果然它很快就把那根面条咬住了!只见它的两条前腿捧着那根面条津津有味得吃了起来,“真好玩!”,高杉边说边抢过面条去喂他的蝈蝈,结果还被他的蝈蝈咬了一口,这可把我乐坏了,谁让他那么急性子呢!喂食的时候手不能伸到笼子里面,要不然蝈蝈还以为那是吃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咬下,看你怎么办,它又不知道哪个是食物哪个不是,不过就算了被蝈蝈咬了也没事,因为它的力气很小。
我和蝈蝈之间发生过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蝈蝈也让我生气过,待我以后慢慢告诉你们。
抓蝈蝈六年级篇五
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
爱
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这是什么
?对,这就是在枝头高歌的蝈蝈。我家竹编的小笼子里,就住着一只漂亮的蝈蝈。我喜欢蝈蝈,喜欢端详蝈蝈的身姿。这位蝈蝈可是河南的远客。它细细的触角一长一短,呈褐色。两只大眼睛瞪得圆圆的。它身披一件绿褐相间的.条纹外衣,鼓鼓的腹部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斑,就似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翅膀是褐色的,隐隐约约看见是透明的。那四只细细小小的脚与那两条长腿如丝线般细滑,如羽毛般轻巧,却支撑着蝈蝈小小的身体。
我喜欢蝈蝈,喜欢聆听它高声歌唱。早晨,蝈蝈清脆悦耳歌声把我从甜美梦乡中拉回来。蝈蝈的啼叫又有些刺耳,催人奋进,让我不敢疏忽怠慢。夜晚,,宁静的夜空下,蝈蝈纺织出一曲曲婉转动听的曲子,星星、
月亮
陶醉了,陶醉在蝈蝈的歌声里,我随着蝈蝈的歌声,进入了梦乡。我喜欢蝈蝈,喜欢它的调皮可爱。我拿着丝瓜皮,伸进笼子。它不屑一顾地看了一眼便扭过头去,置之不理。我十分扫兴,只好躲在一边观察。蝈蝈看我走了,警惕地环绕四周,发现没人,才放心地、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哼,这小家伙,还挺害羞的呢!我悄悄站起来,小家伙有
心灵
感应似的,立刻不吃了,极目远方,懒得动一下。我喜欢蝈蝈的漂亮的身姿,喜欢聆听它高声歌唱,也喜欢它的调皮可爱,我更喜欢它快乐的样子,所以,轻轻剪开笼子,让蝈蝈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抓蝈蝈六年级篇六
有一天,在蝈蝈市最大的酒店里,市长正在主持一个投票大会dd投票选出蝈蝈市的“公虫”们今后的奋斗目标。
在大厅中央的桌子上摆放着两个箱子,一个箱子上写着“寻找欢乐”,另一个箱子上写着“寻找金钱”。dd这两个命题,可是前一个月在全体蝈蝈“公虫”中进行“虫意调查”得出的。现在要进行最后的表决。每个蝈蝈手中都捏着一张选票,他们认真地排着队,把选票投进自己选定的投票箱中。
投票结束,蝈蝈市长统计出“寻找快乐”和“寻找金钱”的“虫数”。虫数最多的是“寻找欢乐”的,因为小蝈蝈们喜欢玩,喜欢快乐;老蝈蝈们没事干,又不放心小虫们,所以也决定一块儿去寻找快乐。
过了三天,蝈蝈们来到市政府前的广场上,分成两队站好。出发前,市长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最后他满怀信心地说:“公虫们,向着我们的目标出发!”
蝈蝈们开始出发了。寻找快乐的蝈蝈们向着早已选定的目标dd银花朵朵的湖泊进军。
蝈蝈军团走到湖边时,忽然一株蒲公英大声叫起来:“蝈蝈们,你们不要再向前走了,那波光粼粼的地方并不是快乐老家,那是湖泊。”
蝈蝈们奇怪地问:“你怎么肯定那是湖泊,不是快乐老家?”
抓蝈蝈六年级篇七
李阳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于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1986年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
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博,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李阳,绝对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榜样。基础差不要紧,笨鸟先飞嘛,关键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讲一口流利、纯正、地道的英语,我们也一定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抓蝈蝈六年级篇八
我的蝈蝈不乐意叫,所以,它大伤我的脑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后来,我只好又到山上抓蝈蝈,这回,我抓到了一只非常爱叫的蝈蝈,我非常高兴,弄得我爱不释手。我想:这么好的心情,不如看看它的外貌,写一篇!说干就干,我拿起它,仔细的端详起它来。(铁头蝈蝈)(青头蝈蝈)。
蝈蝈有两种,一种是青头蝈蝈,一种是铁头蝈蝈,它们都长着长长的触角,前面回来个弯,也都长着两只豆大的眼睛,长着一张爱吃的嘴,长着一对绿色的翅膀。它们不同的地方是:青头蝈蝈的脖子是绿色的,而铁头蝈蝈的脖子是黑色的,而且还比青头蝈蝈的脖子坚硬,所以,它就叫铁头蝈蝈。母蝈蝈也很特别,不仅分铁头蝈蝈和青头蝈蝈,比公蝈蝈多的是,后面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它的翅膀很特别,很短,不会发出声音,所以,我不太喜欢母蝈蝈。
这只蝈蝈也太热闹了,我把它装进了一个透明的塑料瓶里,让它能看见外面。我本以为它不会叫了,可是,还不等到一分钟,它就“色拉色了”的叫了起来,叫声非常大,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我又掐自己的脸又掐自己的手,想让我从“梦中醒来”。可是,不论我怎么掐自己,它就是直叫,过了二十秒钟多,才停下来。可见,这只蝈蝈是这么爱叫呀。
正巧,柴佳宾回来了,他带着5只蝈蝈,其中有一只,是暴力大王。你可别小看它,它可厉害着呢。柴佳宾把蚂蚱给它吃,柴佳宾伸进笼子里,想把这只蝈蝈拿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拉了上来。可是,柴佳宾没有抓住这只蝈蝈,这只蝈蝈趁机逃脱。哈,这只蝈蝈条的可真高,一下子从柴佳宾这1.35米的个上越了过去,然后,连蹦带跳地向外跑。幸好我跑得快,从门口截住了它,我猫下腰,想去抓它,可是,这只蝈蝈蹦蹦跳跳,不给我一点机会抓它,终于,在我的尽力围捕下,它终于有了破绽,我一下子按住了他的脖子,把它拿了起来。柴佳宾给这只蝈蝈喂食了,这只蝈蝈吃得可真欢,它先把蚱蜢的肠子掏了出来,然后,猛咬,把蚱蜢撕烂了。这只蝈蝈可真是疯狂的很,惹不得,惹不得。
呵,这蝈蝈太厉害了,还能“传递信息”。“唱歌大王”(就是我的那只蝈蝈)一唱,这可不打紧,可是,柴佳宾笼子里的那只“暴力大王”也很着“唱”了起来。用此办法,我们再去山上抓蝈蝈,果真,又抓来了不少。
怎么样,蝈蝈有趣吧!
抓蝈蝈六年级篇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蚂蚁(mayi)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蚂”和“蚁”都是第三声。当两个第三声在一起时,第一个字要读得像阳平。教者示范。领读。
再板书:蝈蝈(guoguo)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重叠式的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教者示范。领读。
最后用彩色粉笔写“和”,问:从“和”字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写的什么事?这件事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小小组交流:读了第一遍后,懂得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处理好长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的停顿。
3.全文一共三个自然段,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第二自然段写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笑蚂蚁是傻;第三自然段写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结果。
4.学生提出本课生字词: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
洞里又冷又饿躲乘凉刮风。
躺装饿。
(1)自主拼读,读准字音,互相检查。
(2)小小组交流;机警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教者检查“自由自在”的意思。
讲:“自在”也是“自由”的意思。“自由自在”讲的是很自由,一点儿不受拘束。
(4)用生字口头组词:
汗()冬()由()冷()。
(5)互相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5.读读、记记、写写生字词。
同桌互报词语听写,订正。
6.自由读课文,质疑。
三、作业。
1.组词。
冬()乎()玩()元()。
东()呼()完()原()。
2.看课文插图,结合朗读课文,说说两幅插图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结合正音。
二、精读训练。
1.讨论:书上几幅插图的内容,从事情发生的时间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为什么?
(1)自由看通版图,自由练说。
指名当众说图意。
(2)仔细观察另外两幅插图,说说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什么内容?
2.课文是怎么说的呢?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a.想象“天气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b.这时,蚂蚁们在干什么?怎么干的?
(板书:搬粮食蚂蚁夏天背拉满头大汗)。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蚂蚁的表现。(板书:勤)。
(3)用赞扬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突出重音:真、背、拉、满头大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问:这一段写了什么?(谁干什么怎么干的)。
a.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象一下,会说些什么呀?
b.蝈蝈这时在做什么呀?(板书:乘凉唱睡自由自在)。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板书:懒)。
(3)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讽刺)突出重音:笑躲唱睡自由自在。
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指名读。
a.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b.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教者问:句a中的“有的”指谁?
句b中的“有的”又指谁?
(让学生知道,像这类句子,“有的……有的……”指前面整体中的一部分)。
练习说:
a.小小组练说;
b.指名当众用“有的……有的……”说话。
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结尾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他们什么时候神气过?
(3)为什么现在蝈蝈现在神气不起来了?
(4)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这一道理的?
(采用对比手法,从一“勤”一“懒”已经他们不同的结局上让我们知道只有辛勤老,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c.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2.继续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3.想一想怎么演这个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扩词。
由()()过()()。
冷()()冬()()。
2.填空:
夏天,一群小蚂蚁在搬(),一个个忙得();蝈蝈躲到()下乘凉,一个个()。
冬天到了,蚂蚁躺在()过冬,蝈蝈(),再也()不起来了。
二、背诵指导。
1.理文章层次。
轻轻读全文,回忆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冬天到了,蚂蚁安全过冬,蝈蝈又冷又饿)。
2.记关键词语。
第一自然段:夏天搬背拉满头大汗。
第二自然段:笑乘凉唱歌睡觉自由自在。
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躺装满粮食蝈蝈又冷又饿。
3.各自试背,发现疏漏,继续练习背诵。
4.同座互相背,教者抽查。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粮汗由冬呼洞过冷。
2.自主观察生字,分析各个生字的特点,指出写时的注意点。
3.教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
“粮、汗、洞、呼、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都要左让右,左边偏窄,右边稍宽。“氵”并不是从上到下直线排列,而是略呈弧度,第二点稍稍向外露一点,落在横中线上。
教“米”字旁,“米”字作“粮”的左偏旁,捺要改成点,整个字才能显得紧凑。
“由”,独体字。要居中安排,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笔顺规则:先里边,后封口。
“冬”上下结构。“夂”(折文旁)的交叉点落在竖中线上,最后的两点是上下排列,不能左右并列。
4.按笔顺描红。
四、研究分角色演课本剧。
试演。
1.采用自愿报名担当某个角色的办法,确定上台表演的人选。
2.试演,表演后对“演员”的表演一分为二地提出意见。
3.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到底该怎么演?
再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由过粮。
2.背诵课文。
3.自由结合组成《蚂蚁和蝈蝈》表演小组,排练课本剧,争取“六一”儿童节把这个小故事演给大家看。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
作文。
课上老师给我们请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蝈蝈,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它闪亮登场。
你看,这个小家伙长得小巧玲珑漂亮极了。它有一双黄绿色的小眼睛,朦朦胧胧的,嘴的四周长着许多极短的触须,像长了胡子,背上长着深绿色的三角形的外壳,最漂亮的要数它的翅膀,翅膀像两片翠绿的叶子,绿的那样鲜艳,看着十分舒服,仔细看一看还是半透明的呢!就像穿上了翠绿的纱衣。别看它的个头不大,触角和大腿却是身长的两倍,大腿经常折叠着的,像两座小山。它静静地趴在那儿像翠玉雕成的工艺品。
蝈蝈十分机警,它的两根长长的触须像雷达的天线,不停地转来转去,在搜索周围的敌情,稍有风吹草动,它不是躲到一边,就是猛得往后一跳,静静地观察一会儿,看没什么危险,便在笼子里散起步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其实它会不时地停下脚步,观察周围的动静。老师把糖放进笼子里,它一下闪到了旁边。又抬起头看了看,确定没有危险才大胆的用前足按着小糖,不一会儿糖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豁口。
蝈蝈一点也不挑食。大葱、辣椒、水果、昆虫……都来者不拒,你看它正在吃苹果,仔细听听还可以听到细微地清脆地“沙沙”声。听老师说蝈蝈天生就是一个歌唱家。每当夜幕降临,它的个人演唱会就打开帷幕,那一串串嘹亮的歌都充满了激情,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有趣的是它的叫声不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而是从翅膀摩擦发出来的。
蝈蝈,可爱的蝈蝈,你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快乐与美好的写话课,你就是快乐的小天使。
四年级:季韩鹏。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一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现在老师让大家听一首歌,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歌里唱的是谁?(学生听后回答)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就与小蚂蚁有关系,题目就是《蚂蚁和蝈蝈》(师生同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啊?(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3、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4、指名读--自我评价--指名评价。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夏天”和“冬天”)。
2、夏天给你们是什么感觉?这么热的天气,小蚂蚁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搬粮食呢?(指导朗读第一段、板书“勤劳”)。
3、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4、正当小蚂蚁在辛辛苦苦地搬粮食的时候,被谁看到了?(指导朗读第二段、板书“懒惰”)。
5、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一转眼冬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冬天刮这么大的西北风,你是什么感觉?这么冷的天气,小蚂蚁和蝈蝈它们又分别在做什么啊?(指导朗读第三段,板书“幸福”和“痛苦”)。
四、动画配音、指导背诵。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蚂蚁和蝈蝈》的动画片,可是没有声音。同学们,你们愿意当一个配音演员,给这部动画片配音吗?(教师指导学生边看动画片,边配音。利用配音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五、师生小结、发散思维。
1、课文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都学会了什么?都懂得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板书总结课文)。
3、是啊,幸福的生活是靠我们的双手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得来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从小爱劳动,因为劳动最光荣。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作者邮箱:chenhui5566@。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三
在一个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的下午,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棵参天大树正在“呼呼”的打瞌睡。
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蚂蚁正在忙着搬运食物。它们有的背着食物,有的推着食物,还有的互相合作抬着食物,它们一直来来回回,十分忙碌。它们全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不远处的一群蝈蝈们却在树下乘凉。它们有的弹着狗尾巴琴,唱着悠扬的歌;有的跳着优美的舞蹈,像是高贵的芭蕾舞者;还有的在睡觉,嘴角还流出了一滴滴口水,它们个个自由自在。
一只蚂蚁停了下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疑惑地问:“蝈蝈,你们怎么还不准备食物呀!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到时候食物可不好找!”“哼”蝈蝈听完,眼都不抬一下便说:“还早呢!我们还要准备开演唱会,哪有时间呀!我劝你们还是休息休息,等冬天来了再说吧!”小蚂蚁们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蝈蝈们却摆摆手说:“走开,走开,别多管闲事,我们还要排练呢!”
时间过得飞快,树叶像只调皮的枯叶蝶飘落在树妈妈的脚下,转眼就到了冬天。眼看冬天来了,小蚂蚁们窝在温暖的家里。它们正在准备晚饭,它们互相合作,有的烧水,有的切菜,还有的在煮菜,全都开开心心,脸上像一朵笑开的花。另一边,蝈蝈们在皑皑白雪中吹着冷风,它们又冷又饿。突然,一只已经非常虚弱的蝈蝈说:“伙伴们,我们去找别人借食物吧。”其它蝈蝈说:“我们去找谁借呢?”“要不我们去找小蚂蚁借吧!”虚弱的蝈蝈说。“那我们出发吧。”它们互相搀扶着走啊走啊,终于走到了小蚂蚁家里。“呯…呯…呯…”蝈蝈们有气无力地敲门。门打开了小蚂蚁说:“蝈蝈们你找我们干什么呀?”蝈蝈们羞愧的说:“小蚂蚁借我们一些食物好吗?”小蚂蚁说:“不行,不行,借了你们我们也会饿死的'。”蝈蝈们想了想,一只蝈蝈说:“我们可以帮你们煮菜,烧火,打扫卫生,你们给我们一点食物吧。”小蚂蚁们想了想就答应了。
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吸取教训的蝈蝈们春天就开始储存食物了,当冬天再次来临的时候蝈蝈们又舒服又开心。经过这件事以后让蝈蝈们懂得了:要做事情要提前准备,还有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四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学生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五
刚上一课《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形象对比很鲜明。为此,在确定教学重点时反而令我犯难,举棋不定。思忖再三,为课堂教学设置以下三步:
一、定主线。该课的主线我就定在能有感情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文上,沿着这根主线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这是基础。第二步是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着读好课文,这是理解的深入,感情的深化。第三步就是让学生根据板书板画复述课文,考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得以提高。第四步基本上就是让学生尽量做到边背课文边表演,真正地让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统一。这根主线是整堂课的主脉,把握这根脉去组织教学、组织课堂。所以很想说老师是导演,强调的就是导的作用。
二、引副线。有主线就有副线,有主干就有支干,整个过程才显得完整、充实,而富有生气,副线的引导是随机而出现出示的。我把副线的重点放在词句训练上。
1、需要重点提显的词是两个,即“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而领会这两个词时,我所做的工作也并不多,基本是三步曲:第一步读好带有该词的句子,读出前者的累、后者的舒服;第二步就是给句子配以动作表演,让学生体会深刻些;第三步是联系生活中所见所感来为这两个词儿说句话,应该是水到渠成,学生不难表达。
2、在教学的无意识中,我偏隐性设置的词语有“神气”、“躺”等等。教学中涉及到前者时,我就让学生来表演神气和不神气的情态,以此来确定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也从中加以理解、领会。后者“躺”的原句是“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一读就是一种舒服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躺”字上尤显浓烈。那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字眼的了得呢?于是,我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感悟――“如果把‘躺’换成‘躲’好不好呢?”这样一问一引,学生很自然也很愿意进行积极的思维,也就不难找到那种舒服之感的共鸣了。
3、还有蜻蜓点水的句式训练,这主要显示在“有的……有的……”这一句式。教学时没有刻意地让学生对它进行说话,几乎是蜻蜓点水了一下,而这水就点在自己做老虎大王复述课文时故意出错这一步:蚂蚁搬粮食的方法很多,但不需要全写;蝈蝈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很多,想补充也行。“有的……有的……”是个有弹性、很自由的句式,学生表达的空间是游刃有余的,对它有个模糊的认识就可以了,不必给它设置框架而约束词的范围延伸。
我想语文课始终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去积累去运用,这也正是设计这些个训练的出发点吧。当然,如果让训练不显山露水地进行,则就是最佳境界了。
三、设情境。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薄弱,持续注意的有效时间较短,这都很正常,所以我尽量让自己的每个问话方式、每个体态言语都带上磁性,这样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思维。我在课堂中的简笔板画:
还有戴老虎大王头饰的童话情境,以及一些过渡的语言链接,无不是为此而设计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忘记疲累,在自发的兴致中上好一堂课。所以,现在我还想说自己是个演员,进入状态就是个好演员。当然,这个舞台的主角永远是面前的学生。
整个课堂的状态和预想没有细节设置,只是体现我的思路,学生怎样,得看临场发挥、表现了。当然,不管学生的思维要走哪条道,我不会强迫他们一定要跟我走,我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跋涉的路途上留下矿泉水或面包或其它实用的东西,因为终点只有一个。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六
今年端午节,我去了香炉山公园,我的收获还真不小,捉到了两只蝈蝈,一大一小。
这两只蝈蝈可好了!大大的肚子,长长的腿,牙齿像一把大钳子,亮亮的翅膀像玻璃片儿;还有两条长胡须,一甩一甩的;叫起来声音特别大,震得人耳朵响,太阳越晒,它们叫得越响。
这两只蝈蝈很好斗,这天,它们因为吃食而发生了“争执”,只见它们挺起触角,露出大门牙,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我看了哈哈大笑,待我笑后,只见它们后腿一蹬,像发出大必杀一样,就打了起来。它们互相用脚踢打,用大门牙咬,在地上滚来滚去。先是大蝈蝈压倒小蝈蝈,小蝈蝈用大腿一踢,把大蝈蝈踢飞,翻身压倒大蝈蝈。大蝈蝈也不甘示弱,用力一滚,小蝈蝈又被滚翻了。两只蝈蝈就这样又打,又咬,又滚,直到斗得精疲力竭,这场恶战才得已结束。它们趴在地上直喘气,它们的大门牙各掉了一颗,头也歪了,我看着笑得更欢了。
我喜欢我的两只蝈蝈。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四年级:秦楷强。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
课前准备:
1、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
2、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板书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用简洁语言归纳)。
讨论并归纳:声、形、斗、食、居。
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
明确: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或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原因。
形式: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总结指导。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1、学生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
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学生发言,教师夸赞有所体验的同学,调节说出具体细节和规律,避免泛泛而谈。
五、课堂小结。
(1)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2)我们应该去读读《昆虫记》,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世界,也让我们更加富有爱心。昆虫学家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只要同学们专心探索,还有很多个世界等待我们去打开。
抓蝈蝈六年级篇十八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一、情境教学法: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入景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蚂蚁和蝈蝈的活动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了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二、品读感悟法: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比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达到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解决重难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读,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站起来读这段话,所以教师应适当的进行鼓励,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让学生理解蚂蚁的勤劳,是教学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突破了难点。在解决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见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6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