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10:07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专业14篇)
时间:2023-11-11 21:10:07     小编:GZ才子

偶尔我们需要暂停一下并思考一下我们的方向。如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社交媒体专家整理的社交技巧,希望对大家的社交生活有所帮助。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出生于1980年的王亚平,是个“天生的运动苗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学校运动队的长跑选手。800米,1500米的耐力训练,不仅练就了她过硬的身体素质,更练就了她坚韧的意志。不到终点不能停下,再累,也要努力,这是王亚平经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凭着这份意志,王亚平不仅体育出众,学习更是出类拔萃。

1997年7月,王亚平以超出分数线130分的高考成绩考取了长春飞行学院,叩开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扇幸运之门。可是走进飞行之门我她,发现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真是谈何容易。在长春飞行学院的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王亚平和她的同学们除了要学习大学理论课程外,每天还要进行大量的常规体能和军事训练。不仅如此,还要进行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训练。记得在第一次跳伞训练时,王亚平和另外7个女学员看着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时,都兴奋不已。等到跳伞指令一出,八个女学员一个接一个稀里糊涂地跳下去后,望着几千米高的地面,恐惧迅速袭击了她们。虽然最终安全着陆,但总感觉惊魂未定。训练返回的车上,8个人一边唱着《真心英雄》,一边泪流满面。但是最终王亚平靠着那份坚韧地意志和努力同队友们一起战胜了自我。

1999年4月,出众的身体素质加上她的刻苦努力,王亚平顺利地转入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曾一同学习和训练的37名学员,淘汰了7个,王亚平庆幸自己离飞行梦更近了。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传乘坐神舟五号飞天。当时只有23岁的王亚平还是一名刚刚加入空空飞行部队两年的运输机飞行员。看着神五飞天的那个瞬间,王亚平在想,中国能有女飞行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如果呆能,她一定要成为一名女宇航员,她要挑战太空。

机会在五年后,真的来了。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首次向女性天启了大门。有着9年驾驶各类机型在蓝天上安全飞行1600小时的王亚平,经过层层选拔,幸运地成为首批女航天员之一。当然,迎接她的还是更加超出寻常的训练。很长时间里,王亚平一直不能突破二级,身体的极限简直让她难以承受。该怎样超越自我呢?王亚平想着自己那句,不到终点不能停下,再累,也要努力的话,深思。之后,她一面向“老大哥”们讨教,一面加班加点增强心血管和肌肉练习。终于在第二年,他的超重训练成绩轻松达到了一级。

2013年6月11日,曾和“神九”擦肩而过的王亚平,自信满满地走进了神舟十号运载火箭。几天后,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上一堂实实在的“太空物理课”。

王亚平幸运地成为在太空进行授课的中国第一人和世界第二人。回忆过往,王亚平始终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当人们从电视、广播等各新闻媒体中了解和掌握基本防控知识时,“钟南山说动才动”“如何洗手要听钟南山”“钟南山教你正确摘口罩”等等,逐渐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导引。一时间,钟南山也成为了近期的“偶像级英雄”。在民间还流传着:“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毒,医者心仁者心中国心万众一心”的励志对联等。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他临危受命,亲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担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治及防护工作。作为国内外呼吸病防控治疗领域的翘楚,钟南山不仅在病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领域学识渊博,贯通中西,甚至连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生活细节也要亲自示范、普及。尤其是当他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时,他眼含泪花,看到他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一定要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时,人们对这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当看到他四处奔波,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网友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体。正是这样一个可爱、可敬,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构成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脊梁”。

危难之中显身手。钟南山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样也让全国人民再次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

一个偶像级英雄的诞生,不仅在于他的非凡业绩、过人的智慧,还在于他对祖国、对人民健康事业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的民族引以为豪、不断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栋梁,才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钟南山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无数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相信有一天,当我们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钟南山的形象,以及对于科学知识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对于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新偶像和人生奋斗目标,会不断激励着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护佑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

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如今的东杨家卓村,早已是运城民航机场所在的空港开发区的一部分。因为离机场不远,海鹏从小就有当飞行员的梦想。

海鹏的父母都还记得,在海鹏的小时候,不远的邻村有一个青年人被验收通过当上了飞行员。在大家都议论此事时,海鹏就非常羡慕。平时一有空,他就想法打听,想知道一些有关这个邻村青年的成长故事。

海鹏是在解州中学上的高中。当时的解州中学,不仅是运城地区的重点中学,还是山西省中学里最有名的飞行员培养基地。在高二的时候,海鹏就摸上了招飞行员的程序道道,曾告家里人他想要报考飞行员。到海鹏上高三的时候,保定的十二航校来运城招飞行员。___就找班主任,要求请假参加第二天的体检。

在班主任的眼里,___的学习成绩很好,完全能够考上统招的普通高校。一听___要请假体检,根本就不同意;“说啥都行,验飞行员体检就是不准假!”

一直做着上天梦的___这次没有听老师的话。他后来偷偷溜出校门,和学校的其他同学一起相跟着来到运城,参加了体检。最终,他是3名合格的人员之一。

体检完之后,知道自己完全合格的___非常高兴,不顾自己刚做完散瞳检查一时还难以恢复,戴着为保护视力而发的墨镜,一路步行10多工里,从运城回到东杨家卓的家中。

景靠喜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海鹏回到家时,我们还在地里干农活,家门被大锁锁着。他就戴着墨镜跑到地里,告我说他的飞行员体检过了。我和他妈一时没有准备,听了儿子的话还有点发愣。后来明白过来,我和他妈再也无心干活,当下就和扛着锄头和儿子回了家。心里真是高兴啊。”

体检通过后,接下来是政审。___一路绿灯,成为保定的十二航校1986年在运城所招的飞行员之一。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王亚平,这不仅是她第二次进入太空,也会是她第二次太空授课。

早在2013年6月的“神舟十号”,王亚平就曾在太空给地面上的中小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和在线讲解,地面在线观看人数超6000万。

镜头前的她,从容得体、条理清晰,甚至被网友赞叹为“飞天神女”。时间倒回几十年前,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小亚平跟着整日辛勤劳作的父母,在农田里长大,养成了踏实、坚韧的品性,所以,无论后来的航天员训练多么艰苦,她都咬牙坚持着:

穿戴重达120公斤的装备,下水训练四小时,中间不能暂停;

每次训练结束,体重会少1-2公斤,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在体能消耗上相当于跑了场“全马”。

即便曾以微小的差距落选“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也没有沮丧、放弃,只是转身默默加强了训练力度。

如果说,质朴的父母教会王亚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如今已为人母的她,其实也是宝贝女儿的好榜样。

飞船发射前夕,女儿来到欢送现场,年仅5岁的她用力挥着手臂,在人群里喊道:“妈妈加油!”

以她的年纪,尚且不懂得“航天员”是什么意思,但已经本能地觉得这个职业神圣,会和老师说“我妈妈在舱里”,甚至许下一个可爱的愿望:希望妈妈摘星星回来。

对于太空的探索与向往,或许就在此刻种下。

而王亚平的“妈妈要去太空给你摘星星,不能食言”,也成为“神舟十三号”外最温柔动人的花絮。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1997年,17岁的王亚平通过了空军选拔进入长春飞行学院,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翱翔蓝天,让她对更广阔的天空充满了好奇和渴望。2003年,当她在电视机前看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画面时,探索太空、为国争光的“飞天梦”让她更加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2013年6月王亚平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历时15天,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历时183天,王亚平创下了多项纪录。作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不仅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还成为目前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

“我很幸运,赶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从事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谈及这些成就,王亚平总是心怀感恩,她说:“是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王亚平同乘组其他2名成员一起圆满完成数千项操作、数十项在轨科学实验。一堂几十分钟的太空授课,背后是200多个小时的反复试讲;一项简单的太空实验,背后是数百次的精心操练;一次惊艳的太空行走,背后是上千次的严苛训练。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她烂熟于心;数以万计的指令,化作条件反射式的肌肉记忆……在王亚平眼中,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

如今的王亚平已经实现了漫步太空“伸手摘星”的梦想,但是她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王楠给王亚平写了一封信:

“六年前,您在天宫一号里给还是高中生的我,讲解什么是‘陀螺的定轴性’;六年后的今天,我坐在北航的实验室里,又研究起了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

作为当年聆听太空授课的第一届“太空班”学生,她高考时选择了航天相关专业。后来,研究生毕业,正式成为一名航天人……王楠追求梦想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像她这样热爱航天、投身航天事业的孩子还有很多。

第一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点燃他们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让他们逐渐走近航天、了解航天,也更加热爱航天。王亚平说:“这给了我再次飞天的动力,更激励我一定要把第二次、第三次太空授课讲得更好!”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再次开讲,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王亚平又讲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课堂的最后,还特别进行了“天地连线”,网友们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抛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3名航天员一一作答。这些问答,充满奇思妙想。

“我有没有机会成为一名能在太空中做实验的科学家呢?”有人问。

王亚平的授课搭档叶光富鼓励大家,“随着空间站的建成,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到空间站来开展科学实验,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到空间站上来做实验,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提交到空间站来,然后在地面上远程操作。”

太空授课,“天地互动”,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正如王楠给王亚平信的结尾写道:“或许一直以来,您并不知道我是谁,但您早已成了我追梦路上向往的光。未来我会继续以您为榜样,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

团结协作,共谱航天乐章。

奇妙无比的太空授课,背后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看似普通不过的实验,在太空操作起来可能也很费思量。

人在失重环境下连站稳都很难,何况还要开展授课、实验和拍摄?为了完美呈现,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一起携手,在地面进行了200多个小时的训练,做足了功课。

“就拿水球实验来说,动作轻了重了、水量多了少了,都可能导致水膜破裂。我们就一遍一遍地练;再比如‘冰雪’实验,状态很不稳定,一不小心它就会结晶。”王亚平说,“每次实验失败后,我都会和队友们认真查找原因,分析对策,找出窍门,做好预案。”

“天宫课堂”每持续一秒,天宫一号就在太空移动了7800米,王亚平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横跨了好几十公里。如何保证40多分钟空中课堂不间断天地传输、每一帧画面清晰稳定,是一次全新的挑战。王亚平介绍,她和专家团队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制定了几十种预案,确保万无一失,以达到最佳效果。

王亚平说:“太空授课是航天大协作的缩影!从设计实验内容到准备教案,从研制教具到天地协同配合,每个环节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努力。”

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从容。正是这种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激励航天人攻坚克难,让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一次又一次突破。

一堂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强大,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宽敞明亮的“天宫课堂”、流畅的天地双向互动……相比2013年在天宫一号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天宫课堂”是在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内进行,展示空间更大,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一个个细节见证着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日新月异。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在太空课堂上的这句结束语,深深扎根在热爱航天、崇尚科学的孩子心中,接力传承,共同谱写中国航天事业的动人乐章。

这些年,王亚平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王亚平动情地说:“我愿永远做一名孩子们心中的‘太空教师’,尽我所能,为孩子们打开神秘太空的大门,带着我们共同的梦想,在科学的世界里自在遨游,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景海鹏,山西省运城人,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曾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也是我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这一次,他将在太空度过自己50岁生日。

如果我说,从小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一定是骗你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航天员这种职业。我是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之后,才有了当航天员的梦想,才有了飞天的梦想。

你或许不相信,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但因为我个子矮,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拎包。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输就得练。我从邻居家借来一个瘪了的篮球,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篮筐,然后每天放学就对着那个“篮筐”投球,晚上也接着练。终于,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队里主力受伤下场,轮到我替补上场。我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2分球,为我们队赢得至关重要的胜利。这之后,我就成为篮球场上永远的主力。

有一个情景始终铭刻在我的脑海,多少年都挥之不去。那天,我拎着那种带着橡皮盖子的盐水瓶去供销社打酱油。供销社有个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我:你不是那个“海鸥五号”吗?当时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很快明白她说的是前几天公社组织的一场球赛。那天我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一开始上场没人注意你一个小个子,但接连几个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伙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没想到这个阿姨记住了我这个“海鸥五号”,从此“海鸥五号”就叫开了。打完酱油,我掏钱的时候,阿姨连忙说:球打得好,不要钱了!那一刻,应该是我人生一个巨大转折。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时候一句话足以点燃一个梦想。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所以“神七”飞天回来,我就有了“神九”飞天的梦想,“神九”回来之后,因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梦想的目标定在“神十一”。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置换。

我的职业是航天员,航天员的使命是时刻准备执行飞天任务,并不是完成一次壮举就可以了。国家花了那么高的代价培养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只有时刻准备祖国挑选,时刻准备去飞,才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我为什么对小时候打篮球的事印象这么深?我人生的底色其实在那时候就开始涂了。打篮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身高不占优势、其他不占优势,你凭什么?你必须有个绝活。绝活从哪里来?时刻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我这一年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九

生于1966年10月的景海鹏,在“五十而知天命”时展开他的第三次飞天。这也开创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执行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景海鹏来自山西运城杨家卓村,家中是很普通的农户。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为了供兄妹三个上学,除了种地,还要用高粱穗编扫帚卖钱补贴家用。景海鹏上中学住校后,每周回家时,都要带走30个馍馍,吃饭时,就用热水把馍泡开,就着咸菜,就算是一餐饭。

当时在运城有一座老飞机场,后来,又建起一所航校。所以当地人经常可以看到飞机飞过空中,许多孩子也从小就梦想当飞行员。当空军招考飞行员时,景海鹏马上报了名,冲过重重关卡,考入了飞行学院。

飞行学院有着残酷的淘汰机制,出生在北方农村的景海鹏,一上来就差点被淘汰:因为根据规定,飞行员必须会游泳。他只好在周末休息时泡在游泳池里苦学了一天,最后到考试时,他一口气游了200米,拿了个优秀。

1990年,景海鹏从航校毕业,之后分配到无锡。当时,他在战友中有两件事特别,一是飞行技术好,特别能钻研,二是篮球打得好,据说他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航校、飞行部队,只要在哪个队,哪个队就是冠军,堪称航天员里的灌篮高手。

1996年年底,景海鹏参加了航天员的选拔,就在同时,他的妻子怀孕。1998年1月,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当时儿子已经4个月了。因为在训练中表现优异,神舟六号飞天时,他就被选为了梯队成员。

陈冬:曾抓小辫当“女孩”、公认的“孩子王”

两位航天员中,外界比较陌生的是陈冬。他出生于1978年,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陈冬出生在河南洛阳,从小在工厂长大,调皮捣蛋的事没少干,是公认的“孩子王”。高中毕业那年,他参加了飞行员招考体检,没想到一举通过,最后顺利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

最开始,他飞的是强击机,每天都想着能飞得再高一点。25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杨利伟首次“飞天”,顿时燃起了一个梦想:我也想到太空去看看。

不过在当时,这个梦想还十分缥缈。陈冬只是一个飞行新手,每天要面对的是严格的训练和繁重的任务。这一晃,就过了十来年。

在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成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当上了飞行大队大队长。但最终能被选上当航天员,还要感谢机缘巧合。本来,陈冬因为参加演习,错过了招收第二批航天员的体检。但因为他所在的区域体检淘汰率比较高,他和参加演习的战友又获得了一次机会。结果,他还真通过了体检。

更让他激动的是,在面试时,他的考官竟然是杨利伟,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最终,陈冬被自己的偶像亲手带进了航天员的团队。

在航天城与世隔绝的6年,对陈冬来说,一开始“很煎熬”。一方面,航天员的训练号称“魔鬼训练”,包括超重耐力训练、低压缺氧训练、隔绝训练、过载曲线体验、跳伞训练、血液重新分配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共计8大类58个小项。

航天员同行中,对陈冬最多的评价,就是沉着冷静,而且做事特别有条理。这次他被选中执行航天任务,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即将踏上征程,陈冬最挂念的是他那一对双胞胎宝贝儿子。平时,他很少有时间陪伴两个5岁的孩子,只能在有空闲时,给他们讲《铁臂阿童木》的故事,对他们说,爸爸会像故事里那样,一不小心就飞上天了。

这次临行前,他又告诉孩子说,“这次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天空,去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跟爸爸打个招呼……”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十

在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完成了首次出舱,这也是中国女航天员的第一次出舱。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我守候着、期盼着、注视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直播的画面在我的眼前放映。只见她身穿舱外航天服,醒目的五星红旗牢牢地“刻”在她的“战袍”的衣袖上。

由于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她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身体,在她出舱的一瞬间,一只手向太空挥了挥,随后又继续扶住舱门。这是王亚平第二次上太空。2013年,神舟十号发射升空,王亚平第一次上太空,与聂海胜、张晓光三人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2021年她再次踏上探索太空的旅程,并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在这荣誉的背后,是她为梦想奋斗坚守、为自身所热爱事业拼搏的态度。她曾在采访中说,太空带给她的是震撼,从太空看地球是一种独特的美。航天员的训练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注意控制每天的饮食,需要扛住四至六小时的水下训练,来模拟、适应在太空中失重的感觉。

通过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经过层层选拔,王亚平依靠自身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付出艰辛与汗水,为我们展现出中国航天员的飒爽英姿,也展现出新一代航天员身上艰苦奋斗、勇敢拼搏的精神。

在生活中,王亚平是一位妈妈,有一个5岁的小女儿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身为女性,她巾帼不让须眉,2013年被授予了“英雄航天员”的荣誉称号,获得“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她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致敬勇敢的航天英雄们!他们用专业素养和技能在自身的领域闪闪发光,也替我们实现了目睹浩瀚宇宙的梦想。航天员的职业是神圣而特殊的,他们身上凝聚着我们每个人对太空的向往和希冀。登上太空是富有挑战性和使命感的任务。他们需要经历一道又一道的考验,才能磨砺出钻石一般璀璨耀眼的光芒,最终亲身感受宇宙的浩瀚、探索宇宙的奥秘。

王亚平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人生的美丽篇章,带着探索科学、超越自我的勇气与决心,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中国航天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

她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歌词中所吟唱的“我向你奔赴而来,你就是星辰大海”,那深邃的蓝紫色星际,那一身航天“战袍”,我将永远铭记!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一

在天长东乡,住着一户有钱的老员外,名叫沈万山,外号神万山。老夫妻二人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名唤沈凤仙。据说,以前他家和别人一样,祖辈种田为生,轮到沈万山,家里渐渐发了起来,但真正发财的原因还真亏他的女儿。这故事得从头说起。

沈凤仙从出生起就与众不同,自幼聪明过人,无论针功还是习文,她一看就知。她会纺纱织布、描龙绣凤,还会吟诗答对、能歌善舞,而且长得十分漂亮,有沉鱼落雁之容,老夫妻爱如掌上明珠,想找一个合适的后生招婿在家,继承家业,可上门求亲的不计其数,跑破了门坎,女儿也不同意,老夫妻拿她没办法。

原来凤仙十七岁时,晚上睡梦中被一美貌后生惊醒,姑娘哭着不允,可那青年说了多少知冷知热的话,并说自己是财神化身,能让她一生富贵。姑娘自知已经失身,也就不哭了。姑娘二十岁时,突然怀孕了,这事被老员外知道了,大发雷霆,无论谁说情,都不依,说她犯了家规,这是犯七律之罪。他给女儿一把菜刀和一条绳子,要她自己去死。姑娘绝望了,哭得泪人一般,母亲只是哭,也没有办法。

就在这天晚上,那后生来了,说:“凤仙,你的事我知道了,你明天和你母亲说好,暗地里买一个丫头赔你,乘坐你家推磨的小驴车,让它自己走,它在什么人家门口停下,你就嫁给他,穷你别怕,我会来帮助你。”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姑娘下楼来到母亲房中,趁父亲不在说出此话,母亲转忧为喜,并买了一个叫小红的丫头。这天晚上,女儿给母亲叩了三个头,上车了。由丫头小红赶车,就这样慢慢地走了。女儿走后,老夫人把后楼放了一把火给烧了,还哭着说“女儿被火烧死了”,老员外信以为真,也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主仆二人坐上车后,小驴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姑娘也不知东南西北,只好听天由命了。当天晚上,小驴车来到南阳(今汊涧)一小户人家门口停下,不走了,丫头狠命赶驴,它就是不走。姑娘知道了,叫丫头下车。这家老妈妈看见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到他家来,赶紧让坐、倒茶,问长问短,姑娘问他家有多少人、以何职业为生,老妈妈笑着说:“我家姓王,老头子早死了,只有母子二人,儿子叫王喜,给人家挑水,挣钱糊口,别人都叫他王挑水的,今年二十岁了,只因家穷,到现在还没有老婆。”老太太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又问:“天这么晚了,姑娘到哪里去?是不是走错路了?”姑娘说:“我到外婆家,多年未来,找不着了,想借宿一宵,明天就走。”老太太犯难了:“我家地方太小,住哪里呢?”说着儿子回来了,虽然衣服破旧些,但人品很好,浓眉大眼,说话满脸笑,忠厚老实。姑娘暗自高兴,但无法开口,只见小伙子用帽子捧来一点米,这是明天一天的口粮,全部放在了锅里,煮成了干饭,来招待客人。小伙子一边忙着,一边老是看着姑娘笑,姑娘很不好意思。还是丫头小红心灵,说:“老太太,大哥,我告诉你,我们小姐父母双亡,没有亲人,烧纸时,不小心把火弄出来把房子烧了,现在投亲不着,如果大哥不嫌,小姐愿意与你结成百年之好,你看如何?”老太太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小伙子不知说什么才好,心里像是吃了蜜糖,甜到心。老太太说:“我这里房子少,正愁没法住,既然姑娘愿意,今晚就成亲,今天是八月十六好日子。”说完就叫儿子去买菜,买鞭炮,由小红伴着小姐,当晚连丫头四口人高高兴兴地热闹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王喜起床,准备去借早饭米,凤仙看出他的心思,走到外面破墙根,拿出一块石头,用手轻轻一掰,拿一点给丈夫,叫他去当钱,王喜拿着小石头来到银器店,一看是一块乌金,当下换成银锭,买米买菜,老太太高兴地笑着对人说:“我家娶了位仙女媳妇。”

说也奇怪,别人怀孕九个月就生了,而凤仙整整十二个月才生,王喜得了贵子,但他不知道媳妇怀的是别人孩子。可凤仙知道,她给孩子取名叫王胎来,意思是胎里带来的,可孩子眼睛、鼻子、嘴和脸没有一处不像王喜的,从此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王挑水也不再给人挑水了,他不知哪来那么多钱,开始建房,开店,并在南头买了一大片地,建了圩子,直到现在这地方还叫王圩。

他家富了,也叫起员外来了,别人如不称他员外,叫王挑水的那可不得了。据说天长知县母亲过七十大寿,全县大户人家都接了请帖,王胎来回家问父亲,有没有请他去吃酒,王喜说没有。王胎来人小,说话倒是可以,他说:“这太不像话,怎么看不起我家?我家在南阳也是大户人家,虽没有官,但有的是钱。”这话被路人听见,当时为了讨好,跑到天长,告诉县太爷。县太爷知道后,立即叫人送去请帖。来人很会说话,说:“县太爷叫我负责送请帖,怪小人忙忘了,小人罪该万死,请王老员外父子要高抬贵手,如果让县太爷知道了,说小人办事不妥,小人是要吃皮肉之苦的,千万千万要原谅小人。”王员外听了说:“好,我不怪你。”到了这一天,王员外忙于事务,分不开身,由十三岁的儿子王胎来前去拜寿。吃完酒上帐时,王胎来到帐房,叫先生写白银两骡车。先生没有下笔,看这孩子笑笑,管钱人在先生耳边轻声说:“你写,到明天就去取钱,看他怎么讲。”哪知轻声说话也被王胎来听见了,他大声说:“请先生下笔,明天到南阳王府取钱,王胎来决不妄言。”当场人都看着这个不平凡的孩子。先生写下了。第二天派人前去南阳王府,确实拖了两骡车银子。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天长。

话说沈万山自从女儿走后,他以为女儿真的死了,大哭了一场后,也病了很久,从此家境越过越贫,赌钱场场输,坐吃山空,房子烧的烧了,卖的卖了,老太太哭瞎了眼、愁白了头,心想:我女儿若在家该多好呀!说也奇怪,老太太正在思念女儿,突然女儿打发儿子王胎来赶着当年的驴车来了,原来女儿也在思念母亲,所以叫儿子前来看望外祖母,但她万万不知道父母会落到如此地步。王胎来赶着驴车随着驴走,到了一座破屋前,不知不觉小驴停下了。他下车看见门外坐着白发老人,也不问,就直接上前说:“外祖母,孙儿接你来了。”老太太问:“你是谁家孩子?”孩子说:“您老人家看看我就知道了。”老人家听了眼睛一亮,瞎了十年的眼睛陡然就好了,她望着虎头虎脑的孩子问:“孩子,你是谁?”孩子赶忙跪下说:“外婆,我叫王胎来,今年十三岁了,是您女儿沈凤仙的儿子,你要不信,你问问您家这头当年推磨的驴子,它是见证。”这毛驴像听懂人话似的,向老人点点头,还嗷嗷地叫了两声。老人家心里想:女儿走了整整十三年,这孩子真是外孙无疑了。当时把喜讯告诉了老头子,孩子跪着叫外公,老人家以为女儿死了,现在看来沈家没有绝后,真是喜从天降!第二天,孩子要外公外婆一同去南阳,老夫人倒没有意见,可老头子说:“我当年要处死你母亲,他不会认我的,再说这路也不好走啊!”王胎来看出老人家心思,说:“外公,我母亲叫我来接你,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双鞋子。”老人穿上,腿也好使了,精神百倍,祖孙三人同时坐着驴车来到了南阳。

这时,王喜母亲已经病故,丫头小红也早就嫁了人,家里只有三口人。当岳父来到之时,这父女情、母女爱就无法表达了。说也奇怪,现在女儿家住的房子前前后后都和沈家当年的一模一样,楼房、耳房、前厅,到处都是原来的样子。母亲问女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连锅灶都像女儿在家的样子。女儿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暗中有人指点,按照我在娘家住房的样子建的。”女儿问母亲:“那些房子还在吗?”母亲说:“后楼烧了,前厅卖了只有耳房,我们住着,也坏了。”孙子胎来笑着说:“都被我们抬到这里来了。”所以有句古话:“沈万山家宝贝是活的。”

后来,老夫妻俩在女儿家度过了幸福的晚年。再后来,王胎来又娶了亲、生了子。王家虽未做官,但王家世代忠厚、人丁兴旺,逐渐成为南阳首富大户。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二

吴__,是一个农村普通家庭出生的女人,自从2007年嫁至天赐湾城河村鱼山组的婆家,她就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个好媳妇、做一个好母亲。10多年的时间,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做着一个媳妇、一个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妈妈应该做的一切,也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不值一提的事情,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孝”与“贤”。慢慢地成就了她为人处事的良好品德。

一、孝敬老人。

自结婚后,她就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总是开口不离爸妈,闭口不离爸妈,刚结婚的前两年,她陪着老人住在深山里的老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居所,她也毫不嫌弃,每天带着孩子做好饭菜、打扫好庭院、清洗好家里的衣服、缝缝补补、整理的干干净净,静待老人劳作回来,盛饭、倒水、洗涮,样样安排妥当。有时候父母在门前种地,她领着孩子看着两个老人忙不过来,就会后背背着孩子,前面抱着“肥盆”也忙碌在地里,又或者远远看着父亲背不动满背的柴草,她就会主动跑下去扛在自己的肩上……这些小小的举动,看似简单,日积月累,却说也说不完。

2013年婆婆脑出血大病一场,靖边转到延安又转至西安,整整一个多月,她关了自己的小店儿,守在老人的病床前,服侍着起居,最后婆婆转危为安,病情稳定,她才从医院回来照看自己多日未看管的孩子。

无论家里谁的生日,她都记的清楚,每年都会回去给过个生日,目的是为了让独居的老人见到自己的儿女,孙子能够开心快乐。逢年过节也不例外,她都会拎着大包小包全家跑回去陪着两位老人。她的婆婆说她就是自己另一个女儿。每次说起媳妇,两个老人总是满意地点头微笑,合不拢嘴。

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

结婚后的第三年她开起了自己的小店,虽然年龄小,可是她就没有让两位老人为她的生活担过一点儿心,什么事儿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她婆家的嫂子去世的早,有个儿子,自从她成家后,孩子就跟着她住,衣食住行一管就是10多年,让一个三岁就缺了母爱的孩子,从此有了家,有了个“妈妈”管着。一个比自己侄儿大不了几岁的她,早早地承担起了一个家里所有的责任。父母每次提起,都觉得愧疚。而她却说:“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她既然嫁到了这个家里,她就应该担起这些责任,她年轻,她能扛,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事儿做错了请老人耐心教导,她一定改正”。她省吃俭用,合理持家,日子过的不算富裕,却其乐融融。

三、团结友善,助人为乐。

她是一个热情自信的人,什么愁事儿到了她那儿,也就一会儿的事儿,过了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在任何地方碰到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主动上去帮一把,面对别人的“谢谢”她就回一句:“小事儿,小事儿,不值一提”。远新不如近邻,在邻居的嘴里,她总是一个热心的女人,只要有什么需要总是24小时随叫随到。她周围的人总会说,有这么一个热心的人在身边,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幸福,她一个能说到就能做到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也是中国道文化的核心,连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12年前,一位大学生背着疯娘读书,感动国人,如同他怎样了呢。

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贵州本就以大山居多,望谟县更是深度贫困县,山高坡陡,沟谷纵横,读书成了孩子们走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刘秀祥也是一个奋发图强的学子。

但是命运并没与眷顾他,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深受打击,精神愈发不稳定,哥哥姐姐成了家中劳动力,但日子愈发艰难,贫困的生活压得哥哥姐姐喘不过气,10岁那年,哥哥姐姐相继离家。

支离破碎的家庭只剩下刘秀祥和精神失常的母亲,年仅10岁的他成了家中唯一的主心骨,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他将自家的田地租给了别人,每年有500斤的稻谷维持生活,有时候,他就上山挖草药,捡废品,睡猪圈,就这样他读完了小学。

对他来说,读书是改变贫困生活的唯一道路,虽然他成绩好,但中学他拿不出学费,他自己找到了民办了乾坤学校,他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免费入学的机会,6年的读书生涯,异常艰辛,他拾废品,又在工地上打工,20__年,他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

由于家里面没人照顾母亲,刘秀祥毅然带着母亲来到了大学,他没有太多的奢求,只要能够在学校照顾母亲,他干什么都行,他的事迹触动了校方,他们也同意了,在多人的帮助下,刘秀祥母子俩在大学“安了家”,大学的生活开支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他每天要兼职四五份工作。

在媒体的报道下,刘秀祥“背疯娘”上学的事迹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各界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之手,20__年,刘秀祥大学毕业,北京、西安、南京、山东多家企业都为他提供了一份优厚的工作岗位。

他随便接受一份,他都实现了脱贫,而他其实也已经逃离的贫困,但他只是大山当中艰难求学中的一员,只是他比别人更加幸运,那些不幸运的人依旧还在挣扎,他放弃了所有的优厚待遇,回到了望谟县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这里教育条件非常艰辛,任务最重的时候,他一个人要担任三个班的班主任,给五个班带历史课,同时身兼德育处、团委、历史教研部、政教处多个学习岗位的工作,他就像是一颗火种,点燃了望谟县的教育之火。

大山的孩子因为贫困大多数都放弃了读书,他四处宣传自己的事迹,让他重新点燃梦想的火种,梦想太重要了,没有梦想,生命当中任何一个坎都很难跨过去,当送学生考上大学时,问题接踵而来——学费。

20年前,望谟县高考本科人数为0,其实并不是没人考上大学,而是没有学费,刘秀祥利自己的影响力牵线资助山区的孩子,20__年,望谟县高科本科线人数达到了1267名考生,这是一个重举。

没有谁的梦想是一蹴而就的,只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在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上继续坚守,刘秀祥坚守了8年,他成功了,他改变了望谟县的教育面貌,也改变了1267名大山孩子的命运。

航天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十四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2000年12月参加工作,2014年至今任职医院办公室主任兼后勤部主管。

作为一名党员,他政治思想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近几年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北方红阳机电公司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工作中,他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协调院内物资、人员安排,规范制作标示、地标线及新冠肺炎预防相关知识宣传栏,为我院抗疫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保证了医院工作有序进行,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889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