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工作总结(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6:02:19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专业16篇)
时间:2023-11-12 06:02:19     小编:紫衣梦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使得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有条理。做好总结需要充分的思考和整理。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总结,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二

海洋是一个有着巨大时空尺度的开放性复杂系统。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海洋经济活动的低层面较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技术是21世纪向地球的内向拓展。现代海洋经济是以知识和高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海洋开发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撑。

作者:周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刊名:天府新论cssci英文刊名:tianfunewidea年,卷(期):2000“”(6)分类号:f127关键词:海洋海洋经济探析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三

海洋经济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一个领域,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培养更多的海洋人才,我参加了一场海洋经济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验,让我对于海洋经济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第二段:理论学习。

在海洋经济培训班中,我们首先进行的是理论学习,包括海洋经济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重要意义等方面的讲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对于海洋经济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了海洋经济的发展道路以及产业结构的特点,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海洋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段:实践体验。

随后,我们还进行了实践体验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企业家以及行业专家的视角出发,深入了解了海洋产业的运营管理、市场推广、产品研发等方面。同时,还有关于海洋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政府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第四段:交流互动。

交流互动环节是这次培训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和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和观点,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相互学习和启发,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为自己和学习团队的发展添砖加瓦。

通过这次海洋经济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了海洋经济的运营管理、市场推广、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面对的挑战。这次培训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励我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让我明确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在海洋经济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做出努力。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鼓舞士气,加快发展,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年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刚才,我们对在*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珍惜荣誉,不断进取,再创佳绩!当然,今天能够站在领奖台上的毕竟是少数,全区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干部职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区委、政府衷心地感谢你们!一会儿,薛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三区建设”,高倡政德,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1亿元,增长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8亿元,增长24。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完成1。12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825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071元,增长2%。全年实际到位外资672万美元,同比增长322。6%;完成出口创汇8948万美元,同比增长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70。6亿元;增加值完成28。8亿元,增长7%。投资千万元以上竣工、续建、新开工、前期、谋划项目达到70个,总投资65。1亿元。新华工业区率先启动,实现了“四通一平”,共引进了15个项目;旧城改造快速推进;商贸聚集带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市年度考核中保持先进位次;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建华小学已投入使用,九中实验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并成立了新华区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并与各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社区建设再掀新高潮,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和省市的前列;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我区争得了多项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离不开辖区各单位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注和支持新华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年前,我们召开了全区干部大会,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工作重点,加大力度,密切配合,力争各项工作都实现大的跨越。

我区的王御史和王希鲁两个村是市定的今年改造重点,这两个村的“两委”班子千万不要错失良机,要切实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引导广大村民看长远,看大利,力争年内有实质性的进展。其他城中村也要积极做好改造前的准备工作,提早谋划,着手动员,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实施整村改造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做到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同时,民政、卫生、人劳部门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着手研究制定城中村的养老、低保、医保等保障政策,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让广大村民自觉主动地支持城中村改造,确保如期完成市定目标。要坚持建管并举,在加快城市开发改造的同时,逐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行政执法局和环卫局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一定要管紧、管严、管出成效,努力打造一个洁净美的新华区。

(二)积极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我区是传统的商业区,商贸流通业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但档次不高。年初,刘市长所做的政府报告中,把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中心城市的工作重点。因此,商务局在今年的招商工作中要拓展招商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批发、零售大企业,进一步完善城区的商业设施,改善购物环境,打造市区商业中心区,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商贸区指挥部要结合黄河东路和长芦大道的拓宽改造,搞好沿路两侧建设规划,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显明的商贸走廊。同时,要切实加大服务力度,对在建项目要解决好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尽快投入运营;对前期项目要积极帮助跑办各种手续,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谋划的项目要积极洽谈,加强联系,使其尽快签约落户。

(三)加快工业区项目建设,促其尽快形成规模。去年,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现正在抓紧建设35千伏变电站,4月份将投入使用。目前园区已引进了15个工业项目,其中有两个已建成投产,两个已经市规划审批会通过,具备了开工条件。工业区建设指挥部要加大飞达石油设备等四个项目的跟进力度,尽快办理前期手续,尽早开工建设;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的7个项目要抓紧跑办,争取尽快批复。工业区力争年内有一个好的形象进度,真正把工业区打造成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平台。同时,重点抓好达力普公司与汗鼎亚太公司合资4。5亿元的石油钻采设备项目、9000万元的螺旋钢管厂扩建项目,年内争取开工建设;加大几个外资工业项目的跟进力度,争取早日签约。加强与市发改委及华润公司的联系,及时掌握华润热电二期的工作进展,要积极争取,坚决把项目落到我区。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五

一年来我乡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品种结构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循环农业,大大提升了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排除困难,完成了各项农业工作任务,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初露端倪。现将20xx年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我乡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培植大产业,谋求大发展,求得大突破。抓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总量,对于刘备寨就要靠抓产业拉动,靠抓项目带动。举全乡之力千方百计上项目求发展。

按项目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围绕项目规划,抓好山地综合治理。项目区本着“山地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相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调整优化山地种植结构。按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区已完成了低产果园和劣质果园的更新清场,坡耕地等高水平梯田工程已具雏形,目前,已在山地打鱼鳞坑1000亩,坡耕地打树坑1000亩,客土3280方。

(2)认真做好绿化工程、环境整治工作。

加快经济林苗木定植。为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从3月20日开始,全力抓好苗木定植工作,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20多万元,栽植优质核桃苗4.4万株,圆满完成了春季定植任务。

(3)基本完成了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框架工程建设。按照xx市办“突破弱项年”的通知要求,今年以来,我市把框架工程建设作为项目的中心工作来抓,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目前,项目区已新修道路1.2千米,完成了主路网建设;确定了道路绿化方案,栽植龙爪槐550棵,项目区整体框架基本完成。

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的前提下,市农开办结合项目乡镇,聘请市林业局技术人员重点对项目区涉及村书记、村长、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及林果种植大户等进行了5期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林果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山地综合开发治理的有关知识”,培训人员150多人次。

一是菌类基地初具规模。

二是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据调查,今年种植的双孢菇,今年5月1日开始全面出菇。每个双孢菇大棚日产双孢菇300斤左右,市场价4—8元/斤,据了解,预计亩效益可达3—5万元,全乡仅此一项可促农增收400多万元。双孢菇产业正在把老百姓从牛粪和秸秆中点燃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根据对香菇种植户调查,一座50米长的菌棚,每棚可放置香菇菌10000棒,每袋产量平均可达1公斤,每公斤平均价格7.5元,每袋收入7.5元,扣除袋料成本2.5元/棒,每袋净收入5元,每棚净收入50000元,是种植小麦收入的20—30倍。食用菌种植不但经济效益明显,而且还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食用菌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可以就地取材,就地生产,提高了农作物秸杆、牲畜粪便的利用率,把影响村容村貌的废物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宝贵资源;四是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生产的食用菌已有来自xx、郑州、北京以及广州、深圳等地客商争相收购,产品供不应求。伴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还涌现出了一批食用菌收购运输的农民经纪人,在全乡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规避市场风险,解决销售后顾之忧,切实保障菇农的经济利益,该乡党委政府正着手组织兴建盐渍菇加工厂、菌种厂、双孢菇精品厂,建成后,刘备寨乡将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双孢菇三位一体双孢菇之乡。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六

二、创新工作方式,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立足地处市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实际,坚持把发展商贸经济作为繁荣市场、促进就业的有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市场、商场等载体建设,促进了全街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xx年,北关社区投资200万元利用原铸造厂改造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北关文化市场。西关社区引进1000万元投资改建了新旭东鞋城,使全街商场、市场的营业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为商贸、民营经济的发展搭建了良好载体。截止到目前,全街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5302个,从业人员2.6万人。民营经济实现总利税2.9亿元,上交税金603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22%。

 xx年6月27日。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我深深意识到海洋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现代海洋经济的研讨会,通过与专家学者们的交流和经验分享,我对现代海洋经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1.开拓海洋经济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海洋经济是与陆地经济并行发展的重要领域。作为我国地域广阔的海洋国家,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海域面积庞大,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等。开拓海洋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产业链,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缓解陆地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然的经济发展选择。

在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海洋科技创新可以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重点讲述了我国在海洋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例如,我国成功开发了深海探险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技术和高效海洋养殖技术等,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我国可以提高竞争力,加速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环境的保护是现代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海洋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强调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例如,减少海洋污染、限制捕捞数量和保护珊瑚礁等。只有保护好海洋环境,才能保障海洋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海洋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际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海洋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还可以开展海洋科技创新和保护海洋环境。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们介绍了我国在海洋经济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与沿海国家合作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和油气开采技术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人才是一项重要的保障。与会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在海洋经济的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等。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培养海洋经济人才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投入、加强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只有培养好人才,才能推动现代海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结起来,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对现代海洋经济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深切体会到,开拓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保护海洋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和培养人才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障。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我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并促进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繁荣和富强作出贡献。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八

同志们: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日照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生态海洋、和谐海洋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海、可持续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立足我区临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突出发展粮油、浆纸、船舶工业、水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加快发展临港物流等海洋服务业,全区海洋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区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26%,占gdp的比重达到69%。

一是临港工业呈现集群效应。日照市因港而立,日照开发区临港而建。近年来,港口的迅猛发展,为我区实施区港联动、发展临港大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构筑了很好的平台。为此,我们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引进临港大工业和加工贸易项目,培育形成了以森博浆纸、华能电厂、新良油脂、邦基三维油脂、凌云海制糖五大企业为龙头的临港工业集群,产值已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

二是特色渔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渔民增收为目的,科学筹划,不断调整优化渔业结构,促进了渔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已建有蔡家滩、夹仓两个大型水产工厂化养殖园区,养殖户176家,养殖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工厂化养参40余户,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贻贝、牡蛎为主的浅海养殖已达1.9余万亩,年浅海养殖产量可达2.5万吨,实现产值6000万元。

三是临海服务业有了新突破。始终把发展以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作为提升经济增长内涵的重要举措来抓。目前,在建拟建物流项目12个,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新引进物流企业100余家。总投资1.2亿元的我市第一家以临港商务为主题的西岸工社项目,已基本建成,近期将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有35家包括粮油、煤炭、矿石、集装箱、货代、船代等物流企业入驻。总投资2.4亿元的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港口物流园、国泰物流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德兴国贸、山东汇安物流园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虽然,我区海洋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海洋经济产业层次不高,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水产品加工业以初加工为主,精加工、深加工不够;海洋产业增加值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临港物流等产业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和环境问题开始显现,等等。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全省实施“一体两翼”、加快鲁南临海产业发展的机遇,以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为目标,实施科技兴海、可持续发展和区港联动战略,发挥和放大我区港路、产业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以能源、粮油、浆纸、海上装备为主体的临港大工业,繁荣发展以临港物流业为主体的海洋服务业,稳定发展以产业化养殖为主体的海洋渔业,开创全区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经过三五年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临港大工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今年确保完成海洋经济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26%,占gdp的60%。到20xx年达到13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0%左右。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大和发挥港路优势,加快发展临港大工业和先进制造业。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以大项目为龙头,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浆纸制造、能源、粮油加工、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和海上装备“五大临港基地”。能源基地:以华能电厂二、三期扩建为契机,以煤电二次能源转化为重点,按照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力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努力降低供电煤耗。确保华能二期2×68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于20xx年底实现双机双投,年发电量74亿千瓦时;明年上马扩建三期2×680mw级燃煤机组,到20xx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左右,逐步将开发区打造成鲁南乃至山东省重要的电源基地。制浆造纸与关联产业基地:以亚太森博为依托,积极发展木浆造纸和高档高强纸、高档文化纸等产品,加快发展白卡纸、牛皮箱板纸等,支持发展进口替代产品,着力延伸造纸产业链,形成大型造纸及原料产业集群。力争到20xx年,形成200万吨浆和200万吨纸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造纸基地。发动机及汽车配件产业基地:以韩国威亚汽车发动机项目为依托,在一期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的基础上,加快第二三条生产线的建设,努力打造鲁南发动机制造业基地。以配件工业园为载体,加大发动机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的招引和建设,到20xx年,争取配件企业达到30家,总投资6亿美元以上,超过主体项目的投资,形成山东省较大的发动机配件生产基地。粮油产业及深加工基地:加快推进投资1亿美元的中纺粮油、投资7亿元的中储粮油项目,促其二、三期跟进;推动棕榈油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力争到20xx年,粮油产业园加工、中转大豆能力突破500万吨,销售收入过200亿元,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集粮油加工、仓储、中转为一体的粮油产业基地。海上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港口、电力、钢铁、环境四大优势,加快规划建设海上装备制造产业园,突出抓好“填海造地、项目招引、市场运作”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推进造船、钻井平台、港口机械等项目建设,经过3—5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较大规模的海上装备制造基地。

二、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发展临港物流业。主动顺应现代港口从“运输中心”经“配送中心”向着“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尽快形成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物流中心为集散点的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物流网络。围绕港口综合运输和贸易服务,以煤炭、矿石、粮油、液化品、木材、建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为重点,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上海路工业走廊物流园、奎山货运站物流园、奎山南大型综合物流园、大连路物流园五个重点物流园区,以此为载体,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引进产业基地型和专业市场型的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产业群体,努力建设区域物流总部基地、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基地和鲁南地区物流中转配送基地。加快保税区的申请设立,启动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尽快发挥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区港联动,促进港口及腹地外向型经济和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粮油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港口粮食年吞吐量近千万吨的优势,打造全省大型粮油物流配送基地。依托龙鼎花生、凌非华商交割库、新良油脂期货交割库等载体,逐步扩大交易品种,增加交易量,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以矿石、煤炭、粮油、糖业、浆纸等为主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

三、立足推动区港一体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一是全方位加强与港口合作。充分发挥日照瑞盛造船公司的作用,加快造船基地填海工程建设,为建设大型造船基地、发展海上装备产业搭建良好平台。严格保护开发区16公里海岸线,按照日照港未来吞吐能力6亿吨的要求,像保护深海岸线一样保护近港陆域,严禁滥占港口陆域,保障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承载临海产业发展的能力。按照“奋战三年,冲破基础设施制约瓶颈”的目标,力争三年投入25亿元,加快推进“搭建框架、完善配套、精细管理、改善生态”四大重点,确保全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都能达到“今天项目能签约,明天项目就落地”的标准。同时,抓住薄弱环节,加快构筑快捷通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体系,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下坚实的平台。三是加快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整合日照港、开发区、临港产业区乃至鲁南经济带区域各城市的经济、科技、社会、环境、港口、海洋等信息资源,构建以地理信息环境、资源环境及社会和人文环境为背景的基础信息平台,打造“数字开发区”。广泛应用mis、edi等技术,实现与银行、保险、税务、海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有关信息共享和电子报文交换尽加快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根据开发区部分村居依赖渔业生产增收的实际,继续稳定发展海洋渔业。稳定现有的海捕渔船队伍,加快旧船淘汰再建步伐,发展大马力渔船,推动远海捕捞业的发展。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搞好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浅海养殖业,继续做好海区规划、海上管护和养殖服务工作,巩固发展以贻贝、牡蛎为主的浅海养殖业,保持浅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促进全省海洋经济再上新台阶。刚才,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孙局长的讲话,从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我省海洋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对于推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李书记还要作重要指示,对加快发展我省海洋经济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海洋经济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度、海域面积等资源条件都位居沿海省市前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海上山东”建设的领导不断加强,措施不断强化,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20xx年达到138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20xx年以来年均增长19.5%,高于全省经济增长率6个百分点。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20xx年达到19:38:43。海洋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一)海洋渔业持续稳定发展。我省水产品总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首位。20xx年,全省海洋渔业产量达到640万吨,总产值达到1260亿元;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73.5万吨,远洋渔业产量达到20万吨,水产品出口达到32.4亿美元,占全省农业出口的40%。

(二)海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全省海洋工业产值达到1020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产值502亿元,盐及盐化工产值197亿元,海洋油气产值68亿元,海洋船舶修造产值108亿元。原盐、纯碱、烧碱、溴素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海洋资源精深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精细化工、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新兴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三)滨海旅游开发力度加大。沿海各市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新的旅游景区,景区管理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和档次明显提高,海滨4a级旅游景区(点)达到9家、3a级12家、2a级24家,有7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初步形成了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为主体的“黄金海岸”旅游线。20xx年全省滨海旅游业收入达到718.5亿元,其中外汇收入8.4亿美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xx年,全省沿海港口达到24个,深水泊位136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7亿吨,海运客运量1417万人次。陆海交通网络建设进程加快,九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烟大跨海轮渡投入运营,德龙烟铁路正在建设。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海上救援体系、防潮堤建设得到加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科技兴海”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我省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多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一直是我国海洋教学和研究的中心。农业部黄海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都设在我省,是海洋研究的重要力量。目前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研究所又正式落户烟台,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正在筹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正式进入审批程序。我省已经拥有涉海独立科技机构56家,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驻鲁海洋界两院院士16人,占全国的一半。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973”计划和“863”计划等海洋科技项目60多项。1998年以来全省共取得海洋重大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有28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海洋科技贡献率达到60%。

(六)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省里通过了《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和《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海域开发秩序显著改善,海洋综合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全省共选划海洋自然保护区31处,建立了2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沿海各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40余座,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力开展海上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海上走私,加强了海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抢险救助工作,维护了我省海洋权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对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认识远远不够。偏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物流、海洋调查、海洋教育、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海洋信息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够配套。二是对海洋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认识远远不够。科技兴海意识不强,靠科技创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资源、培育海洋资源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海洋科研、成果开发、产业化生产都存在很大差距。三是对海岸线资源有序开发、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认识远远不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完善,海洋研究开发设施、陆海一体交通设施、港口设施及腹地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加强。四是对近海海域生态面临的环境威胁认识远远不够。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形势比较严峻。渤海海域近十多年来,多次发生赤潮和原油污染,我省境内几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非常不稳定,部分近海海域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海洋可持续发展压力很大。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承载着人类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希望。纵观当前国内外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海洋科技飞速发展。海洋科技的发展正在从单纯注重单项技术的研发向重大技术集成转变,从单纯注重海洋传统产业向海洋新兴产业转变,从单纯注重资源利用向与陆海统筹、综合开发并重转变。海洋生物、海水深度利用、深海探测等一大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催生了一批海洋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了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海洋经济开发的深度、广度和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海洋正更多地成为人类未来经济的载体、交流的通道、资源的宝库,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关专家预测,到20xx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到4.5万亿美元,20xx年将达到10万亿美元。二是临港经济迅速崛起。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表明,港口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不仅能够为沿海城市带来大量的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还以其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带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银行、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以及旅游、商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使港口与沿海城市及其周边城市群之间形成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据业内人士初步测算,我国沿海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和20xx人的就业机会。环视我省周边,港口建设呈现出大型化、集群化、信息化和集装箱化的趋势。韩国、日本高度重视港口建设,韩国规划要把釜山港建成“21世纪环太平洋中心港”,日本也明确提出要把神户港建成“亚洲母港”。国内竞争更为激烈,拿环渤海湾地区来说,天津港、大连港都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加大了投入,加快了建设速度,与我省形成竞争之势。三是海洋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人们对海洋的态度,正在从单纯的开发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海洋观,转变为生态文明的“蓝色家园”观。建设和谐海洋,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存,保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四是海洋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为取得海洋开发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海洋经济政策。美国提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疆域”,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制定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制定了《加拿大海洋战略》;英国则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新世纪的一次革命。我国周边国家也在加快海洋开发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韩国建立了一体化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提出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日本确定了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的措施;东南亚各国也都加快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步伐。在国内,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等沿海省份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目标。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谁对海洋经济认识深刻,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谁就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领先机,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实力。强调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科学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努力实现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转变。

二、积极创新思路,推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牢固树立海洋经济既是水体经济又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观念,努力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相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构筑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努力把我省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扩大,三个增强”:

一是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海洋经济增长高于全省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xx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

二是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海洋经济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到20xx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海洋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海洋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5%。三是区域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局面基本形成,经济关联更加紧密。到20xx年,全省海港吞吐能力达到6亿吨,成为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重要物资集散基地和产业承接与聚集基地。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和谐海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到20xx年,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初步修复,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关系更为协调。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海洋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渔业是我省重要的优势产业之一,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得益于改革开放,也得益于海洋渔业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十多年来“海上山东”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科技含量高、产业素质强、生态环境好的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要加快修复近海资源,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大力发展海珍品健康养殖,培育名牌、宣传名牌,在提高价值、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对野生的优质海产品,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捕捞的关系,同时要积极研究人工繁育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更多海洋生物产品,实现海洋产品多次增值。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山东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壮大远洋捕捞加工船队,积极探索到国外发展海水养殖,增强我省海洋渔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二是突出发展临港物流业。要充分发挥港口作为现代物流核心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主要环节的作用,把发展临港物流业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布局。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集中培育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临港物流中心,培植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海洋运输体系,努力建成国际性集装箱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矿石进口转运基地、原油装卸与储备基地以及煤炭出口基地,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三是加快发展船舶工业。“”期间胶东半岛制造业要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加快造船产业发展,积极承接日韩等国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强技术引进吸收与集成创新,提高独立设计、独立制造现代化船舶的能力,着力发展现代化总装造船,大力发展船舶零部件制造业,突出搞好青岛、烟台、威海三大修造船基地建设,努力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修造船基地。青岛港与我国北方、南方几个大港相比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要大力支持中船重工在青岛的发展,同时引进国际造船以及相关零部件企业,努力扩大集装箱的生产。四是优化发展海洋石油和盐化工业。要以大型化、集约化、基地化、精细化为方向,以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发油气和盐卤资源及其深度加工产品。积极推进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两大产业链有机结合,形成可循环、高效益的发展新格局,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青岛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全心全意支持中石化大炼油项目建设,争取一期工程结束后尽快上马二期工程。沿海有条件的市都要积极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开展广泛合作。五是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要按照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突出特点、错位发展的思路,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半岛地区“无障碍滨海旅游区”建设,集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海洋旅游精品工程,努力打造“黄金海岸”和“旅游度假胜地”两大品牌。

(二)优化区域布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地区要根据各自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开发潜力,科学进行功能区划,立足优势,错位竞争,加快发展,努力构建功能定位明晰、产业优势突出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是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渤海湾乃至沿海地区中未利用的土地最多地区,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资源。要把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集约高效发展,统筹规划利用好后备土地资源,依托和对接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重化工业、现代加工制造业、临港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努力建设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二是加快沿莱州湾、沿胶州湾、沿荣成湾综合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沿莱州湾地区要加快发展养殖业和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并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重化工业,沿胶州湾地区要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旅游业和生态健康养殖业,沿荣成湾地区要重点发展船舶制造业、现代渔业、海洋生物产业和旅游业,努力把沿三湾经济区打造成为我省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版块。三是加快建设四大临港经济区。要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港口为依托,紧密结合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半岛港口群的优势和邻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临港现代制造业和临港物流业,加快培植一批高素质的主导产业、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要以青岛保税区为基础,积极推进区港联动,建设保税港区,辐射日照和潍坊,积极争取建设国际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对内联合相结合,四大港区发展要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区乃至沿黄中下游地区的合作。四是高度重视开发海岛经济。要在不影响军事需要、确保国防安全的前提下,抓紧修订完善全省海岛开发总体规划。要重点发展海岛旅游业和海珍品养殖业,有条件的岛屿可以加强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开发。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有序开发岛屿资源。没有条件开发或暂时没有规划好的以保护原生态为原则,不要轻举妄动,不要给后人留下遗憾。日照前三岛的开发,要本着顾大局、识大体,着眼于鲁苏两地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原则,和谐开发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要抓住薄弱环节,突出建设重点,加快构筑快捷通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和保障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一是突出港口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提升港口吞吐能力,着力打造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三个亿吨大港。要顺应现代航运船型发展趋势和运量需求,加快建设大型专用码头,形成集装箱、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四大运输体系。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统筹规划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和中转港,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结构,着力构建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和烟台港为两翼,半岛港口群为主体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二是加快推进立体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围绕强化区域内部联系和拓展港口腹地,加快铁路、公路、海路和航空建设,着力构建海陆空一体的立体疏港交通体系。铁路建设要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为重点,加快干线铁路和港口支线、专用铁路建设,加快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三纵三横”铁路网。加强航空空港建设,重点抓好青岛机场扩建工程,提高沿海地区航空运输能力。公路建设要重点完善“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三是加强港口腹地建设。我省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港口优势大,但腹地窄。要加快通往港口的几条主要高速公路、干线铁路与周边省份、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大西北、大西南地区的联网,把济南、菏泽等陆路口岸建设好,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济南铁路局、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要把已经规划好的线路尽快开工,还没有规划的要加快与外省地联系,做好规划。四是加强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新型能源建设。要把发展海水利用作为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措施,依托海阳核电站、大型电厂集中实施一批海水淡化项目。积极开展海水直接利用工作,不断扩大临海工业和城乡生活直接利用海水的范围。要大力推广鲁北化工、寿光海洋化工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经验,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能、潮汐能发电,完善沿海地区电网,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五是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加快各级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病害防治中心建设,抓好省级海洋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加强海洋气象工作,健全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完善沿海防潮工程和海上应急救助体系,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四)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扎实推进“科技兴海”战略,大力建设海洋科技强省。一是加快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海洋科技资源,组建跨行政区域、跨所有制形式的各类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形成海洋科技发展的整体合力。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以各种方式与科研机构进行联合与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海洋教学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快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研究所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建设,争取科学考察船深潜基地等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项目在山东实施。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引进和自主研发紧密结合,强化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夯实海洋技术创新基础。要集中力量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底资源勘探技术等进行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全面提高海洋经济产业的科技素质,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三是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化。要立足优势领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切实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健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平台,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海洋科技队伍和海洋产业技工队伍,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加大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牢固树立生态海洋、和谐海洋发展理念,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加强海洋污染防治。认真组织实施碧海行动计划,严格执行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放制度,在重点海域推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要实行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切实控制好入海河流的水质。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治污力度,坚决关停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企业,杜绝沿海地区新上重污染项目。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海区污染防治与沿海陆域环境整治相结合,搞好污染区域防治。推广科学养殖方式,切实降低海洋养殖面源污染。提高船舶、港口、海上石油平台防污设备的配备率,控制海上污染源排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相结合,逐步实现自动监测。二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海洋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巩固和发展海防林,修复和保护近岸湿地,重点搞好莱州湾、胶州湾、黄河口等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治理,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维护海洋物种多样性。建立近海主要渔业资源捕捞总量控制制度,保护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黄河入海口,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岸线资源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加强岸线资源的调查摸底,制定全省岸线资源开发保护规划。岸线开发与利用要坚持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有选择、有重点,既要鼓励各地发展临港产业,又要防止乱占乱建、浪费资源,做到统筹推进、高效利用,绝不能造成海域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一项事关全局、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协调,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政府将成立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强化对全省海洋经济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各有关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涉海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海洋经济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检查监督,狠抓工作落实。要把发展海洋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发展海洋经济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推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动力和活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动员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投资开发海洋。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投资方向,重点用于重大科技攻关、渔港建设、良种繁育、质量检测、灾害防治、资源探测、环保治理等公益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海域产权改革,依法规范海域使用权的出租、入股、转让和抵押,提高海域利用效率。加快改革政府投资的渔港等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海洋领域的对外合作,着力搞好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金投向我省海洋产业。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在我省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

(三)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协调,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强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对尚未开工的项目,要落实领导责任,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定位、早立项、早开工;要继续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的好项目。对事关海洋生态与环保的重大项目,要认真进行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建设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四)实施依法治海,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目前省里已经制定和下发了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岸带规划,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在开展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建立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权属管理和有偿使用三项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实施海域资源的集约有序利用。加强涉海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执法队伍管理体制,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加强海洋信息服务,整合海洋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海洋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加强和规范海洋经济统计工作,改善海洋经济统计手段,建立海洋经济信息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保证国防建设用海需要,保护好海上军事设施。

同志们,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xx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十

海洋经济是指以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为依托,以海洋产业为主导,以海运和海洋服务业为支撑,形成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岛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体系。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逐渐认识和开发利用能力的提高,海洋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新重点。在我国,海洋经济也迅速崛起,海洋产业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海洋经济有着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海洋经济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首先,海洋经济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产品、海洋能源以及海洋旅游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其次,海洋经济涉及多个行业,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海洋产业链的延伸,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此外,海洋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段:海洋经济的挑战和问题。

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非常重要。过度的资源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需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其次,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在海洋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强和完善。此外,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才能提高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和策略。首先,要加强海洋资源的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确保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其次,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三,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海洋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海洋经济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第五段:总结。

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力,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开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就能够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的海洋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十一

同志们:

这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是海南建省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专门研究发展海洋经济的会议。刚才,泽林副省长就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报告,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我都同意,各市、县政府和省直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实际的工作中贯彻落实。几个县市和企业的代表还作了典型发言,大家都谈得很好。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强对海洋经济的认识,研究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在“”期间有较大的发展。下面,我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类对陆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深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沿海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海洋,积极地开发公海资源和近海资源,保护本土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沿海各国和地区抢占经济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来,我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党的xx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占全国海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既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赋予海南的宝贵资源。海南不仅要利用海洋资源富民强省,而且要为建设海洋强国发挥重大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海洋经济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性。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的海洋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状况不能令人满意。20xx年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12841亿元,而海南只有285.83亿元,只占全国份额的2.2%,且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广东、浙江、山东、福建、上海、辽宁等省市管辖的海域面积和拥有的海洋资源远远不如海南,但海洋经济总产值20xx年都超过了1000亿元,其中广东、浙江、山东等省超过了20xx亿元,远高于我省。我省海洋经济小省、弱省的现状与海洋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与沿海先进省市差距拉大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

我省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港口、渔业、旅游、油气等四大资源得天独厚,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海岸线总长1928公里,海岸线系数位居全国第二;环本岛港湾84个,可开发的就至少有68个,拥有洋浦、海口、清澜、龙湾、三亚、八所等一批深水良港;我省周围海域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总资源达到300亿吨油当量,居全国各海区之首;本岛近海渔业资源600多种,西、南、中沙海域鱼类1000多种,渔业资源之密集全国少有;全省共有风景名胜资源241处,现已开发123处,发展热带滨海和海岛度假休闲旅游潜力巨大;滨海砂矿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钛铁矿、锆英石储量分别占全国同类矿产储量的1/4和1/3以上,等等。如此丰厚的海洋资源,为我们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基础,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海洋经济搞上去。

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目前海南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已经来临。中国政府已经与东盟签署了协议,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的宣言。这为我省加快开发南海,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国家为鼓励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打破了石油开发陆上、海上的界限,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将与中海油一起进军南中国海,这为我省加快开发油气资源带来了机遇。我国与越南签署的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已经生效,北部湾海域划界问题已经解决,这为我省海洋渔业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随着海南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我省发展远洋捕捞、滨海旅游、油气资源开发等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这些都是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倍加珍惜,充分利用,趁势而上。

二、力争“”期间海洋经济获得较大突破,使之成为海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十五”期间,我省坚持“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胜地初具规模。海洋经济是我省“”期间经济发展的希望,是极具潜力的增长点。要研究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争取海洋经济在“”期间获得较大突破,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基地,把海洋经济培育成我省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期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取得突破:

(一)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期间,南海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海南优越的油气资源优势和地处南海的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支持并促成他们在海南建设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中石油已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正进行选址,不管选在哪里,我省各地各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

(二)发展壮大远海远洋渔业生产。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要研究政策,采取措施,鼓励企业、渔民造大船、闯深海,重点培育若干个辐射带动能力强、创汇水平高的渔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现代化的远海远洋捕捞船队、远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充分开发远海远洋渔业资源。

(三)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海水养殖基地。积极扶持推进科技含量较高的海水养殖项目,逐步淘汰效益不高、污染环境的落后的养殖项目。深圳石油实业有限公司在我省陵水、临高等地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项目获得了成功,这个项目与高位池养殖相比具有不占耕地、不污染环境、抗风浪、不怕台风的优点。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支持这个项目,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先进技术,引导更多的企业、渔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

(四)政府主导,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加快建设滨海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抓住当前一大批高端投资者积极进入海南旅游房地产业的机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把三亚至文昌沿海一线建成各具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滨海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同时还要促成西沙旅游开放。

(五)充分利用优越的港航资源,把海南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海南不可多得的稀缺的深水良港资源,发挥海南地处南海联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主航道中心线的优势,抓住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良好商贸机遇,利用中远等国内外大公司进入海南港航业的契机,大力发展港航事业,把海南建成东南亚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要利用洋浦深水良港的优势,探索在洋浦开发区建立物流园区;促成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商业石油储备项目落户海南;在海口、三亚建成国际邮轮停靠地;完善中心渔港功能,把海南建成我国渔船的南中国海停靠栖息地。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做活海洋盐业,加快推进石英砂与其他矿产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切实采取措施,支持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一)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规划是关键。规划做不好、不落实,就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对环境造成破坏。《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是省政府指导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和认真实施好这部规划,尽快制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海洋医药业及其他海洋产业等各大门类规划,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岛开发、海岸线开发、沿海小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在细化制定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时,一是要研究各门类海洋产业发展的前景、方向、目标、政策和措施,把这些制定得更清楚、更具体,更具前瞻性、更具可操作性,并细化分解为年度计划,使之变成真正的生产总值、真正的增加值、海南人民真正的财富。二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我省海洋资源的优势,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离开生产力水平实际而盲目追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规模,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资源一定不要急于开发,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三是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海洋经济各项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一定要有相关的企业参加,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大公司,要多吸纳他们的意见,共同把规划制定得更有针对性。但同时,政府要把握全局,发挥主导作用,既要管好环境,又要搞好服务。

(二)创新海洋管理体制。目前我省的海洋管理体制面临着管理分散、部门各自为政、执法力量不足、职责不清等问题。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克服多头管海等弊端。一是加快海洋立法工作,抓紧制定《海南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海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具有海南特区特色的海洋法规体系,把海洋的开发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二是逐步理顺海洋管理体制,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各市、县海洋与渔业局是海洋经济的主管部门,其他涉海部门要从发展大局出发,加强配合、协调,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整合海监和渔监执法队伍,强化海上执法管理,维护良好的海上生产和治安秩序。三是积极推动涉海国有企业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解放生产力。通过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优化重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现有已建成投产的海洋基础设施,要探索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通过经营权出让的方式收回建设资金,用于新项目的投资建设。

(三)多渠道加大投入。海洋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投入不足,一直是阻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大海洋投入,光靠政府不行,要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海洋经济投入机制。一是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合作信用平台。省政府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搭建了开发性金融合作信用平台,以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基础申请开发银行授信,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省海洋与渔业厅要牵头与省发展与改革厅、省财政厅、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单位,围绕扩大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域、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拿出一个支持海洋产业投入的具体办法。二是推广部分市、县解决海洋经济投入难的好办法。近几年来,我省一些市、县在扩大海洋经济投入上进行了创新。三亚市政府从20xx年起实施百艘百吨渔船建造项目,指定市国资公司为借款人,向国家开发银行借款订购百吨级渔船,渔民只要交渔船总造价的30%作为保证金,就可以向市国资公司租赁渔船开展捕捞作业。这有效地解决了渔民没有资金造大船闯深海的问题。临高县渔民在政府的引导下运用民间融资模式,即渔民入股、合伙、渔货经纪人集资、海上劳力配股等,解决了融资难,一部分渔民筹集到资金造大船,推动了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这两种扩大投入的方式,要好好地总结推广。三是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开发海洋产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海洋产业项目的投资开发。

(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是海洋经济的动力。没有一个创新型的海洋科技体系,海洋经济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要狠抓几项工作,着力提高海洋科技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一是整合我省现有的海洋科技力量,研究组建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支持建立一批海洋水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海南大学海洋学科建设,为我省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海南最缺的是人才。要引进急需的海洋科技人才,特别是技术开发型的海洋科技人才,以改变我省海洋科技人才匮乏的局面。要使用好现有的海洋科技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培养好未来的海洋科技人才,建立一支海洋科技人才梯队。三是加强科技与海洋产业的紧密结合与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科技厅要牵头组织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目前困扰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难题,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是“”期间海南发展的重点,也是海南发展的希望所在。各市县政府、省直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各涉海部门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抓好海洋经济的强大合力。要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营造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只要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狠抓落实,奋发图强,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十二

内容摘要:增长极的聚集功能使生产要素高度汇集,并能产生规模效益、外部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以及推动城市化和主导产业的形成,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介绍了江西赣州的增长极选择基准及培育方法,最后得出了江西赣州经济增长的路径。

关键词:增长极选择基准培育。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认为,中国增长极问题不仅仅决定着4.6亿城市居民的福祉,更是决定着几亿农民最终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衡量一个国家先进与否,增长极是一个重要的标尺。据统计,我国工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80%都来自城市(增长极),这说明增长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是中国的城市化(增长极)进程。这进一步说明,增长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曾说,增长极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

增长极的具体作用。

增长极是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地域单元经济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并行发展,必然带来全球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和交流、合作与竞争。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将通过城市(增长极)地域单元体现出来。因为只有大城市才具备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基础设施;只有大城市群才拥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间竞争。

增长极是人口密集较高的国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产生有效需求的有效途径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为了追求发展的效率并容纳较多的就业人口,往往选择以大城市(增长极)为核心的城市化模式。因为增长极不仅产业集聚和要素集聚程度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高,经济增长速度快,而且潜力大,能够为流动人口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且辐射扩散能力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大,有利于实现城乡互动和融合发展。以流动人口为例,2000年,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城市吸纳的流动人口分别高达387.11万、237万和195.9万人。在广东省534.6万外省劳动力中,珠江三角洲容纳的流动人口493.1万人,约占全省的92.2%。增长极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有效需求。学者赵燕青先生曾指出,增长极是高效率集体消费的空间组织,城市消费是消费增长的主力,也是潜在消费转变为现实消费的关键,增长极建设还是我国少有的几个能同时拉动投资和需求的重要经济部门。

增长极的发展是网络化发展的重要空间整合形式以大城市(增长极)为中心、大中小城市(较低层次的增长极)有机结合而成的一体化发展区域,是增长极扩散作用的空间形态。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之间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资金网络等紧密联系,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网络体系,通过机制创新、利益协调、政策联动和制度建设一体化、实现社会关系融洽、总体效益最佳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目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增长极将成为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模式和组织形态,这正是增长极理论以点带面、利用不平衡发展原理的核心所在,增长极就是依托城市或城市群,利用集聚和扩散效应,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增长极的选择基准。

法国社会学家阿朗索•佩鲁认为,增长极是指能快速汇聚经济要素、获得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增长极的经济形态就是区域主导产业,增长极的选择本质上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

区位商基准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为:y=127.8+5.01χ。

由此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脐橙的产值显著影响了赣州市农业总产值,每增加1单位脐橙产出,能够使农业总产出增加约5.01个单位。因此赣州市选择脐橙产业为增长极是可行的,况且赣州市拥有脐橙种植的天然优势,赣南的土地富含矿产,生长出来的脐橙品质优良,可食量14%以上,比美国脐橙高出1—2个百分点,比日本脐橙高出1—3个百分点,国家农业部已把赣南脐橙列为我国加入wto后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因此,确定脐橙为赣南主导产业不仅符合数量基准的判断,同时也具备了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客家”、“红色”旅游业的选择基准。

本文以瑞金市为例,众所周知,瑞金市是故都,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01年瑞金市旅游人数3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45万元,同年第三产业总值为7.9187亿元。由此可知区位商为:

qij=eij/ei=6745/79187=8.5%。

这一比例说明,瑞金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5%,尚有发展潜力,因为瑞金市的人均旅游收入只有190元左右,距离国家旅游局测算的人均旅游消费标准500元有较大差距,只要精心打造红色品牌,今后的旅游业将会有较大发展。另外,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瑞金、于都、兴国、宁都、会昌等县(市)保留有大量遗址,共同构成红色品牌,具备了浓厚的历史文化优势。2002年,赣州市旅游总收入为28亿元,占第三产业的25%,列全省设区市第二名。所以发展“红色”、“客家”旅游既有比较优势,又符合数量标准。

赣州市增长极的培育方法。

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创造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增长极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良好机制和体制,是顺利对接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前提。创新的目标和要求是以市场为主导,以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全面对接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先进发达地区,这种创新要做到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较,以融入全球化为取向,创造促进大发展的软环境。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尽快做大以工业园建设吸引珠三角转移企业和输出资本,为培育增长极集聚生产要素。产业运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产业的梯度转移并不是单纯按空间距离的远近,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平等移动和平行辐射的,而是首先以中心城市为承接平台,转移和辐射到不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因为只有中心城市才有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法律秩序、人文条件、行政效率、协作体系等必要条件,所以加强城市化建设,壮大赣州市的城市功能,是赣州市成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平台。200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人口49.92万,城市化率仅为24.4%,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7.8个百分点。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一个城市的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其人口规模不少于10万;一个城市要达到自我增长,其人口规模最低点是50万人;要成为具有辐射周边城市影响力的中心主导城市,必须具备100万人口规模。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就是要探索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强力助推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工业方面扬优成势,培养和最终形成以稀土和钨为主的矿产加工业增长极。赣州市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赣县、龙南、定南等县应立足于该资源的绝对优势,发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有熟练产业技术工人的有利条件,在调整工业经济结构中把以稀土和钨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作为这些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塔尖”产业来培育,而把粮食、轻纺、机械加工等产业作为塔中和塔底产业来培育,力争3-5年时间把赣州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矿产品加工聚集基地。

农业方面,立足地理、气候优势,做大做强赣南脐橙产业。把赣州市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脐橙主产区,使果业成为解决赣南“三农”问题的增长极。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长期的政策扶持,赣南果业已初具规模,脐橙种植面积达5.35万公顷,年产量13.6万吨。脐橙业已形成果业开发、果园管理、技术培训、果品加工、产品展销等较为完善的体系。赣南脐橙是赣州市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品牌。农业部已将其列入全国十一大优势产业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江西省政府也将“赣南脐橙”列为全省20个重点扶持品牌之首。

在新的“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环境下,要打造赣南脐橙这个增长极,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就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具体要做到:抓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进程,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合作,打造“红色”、“客家”两大品牌,促进赣州市旅游发展。从资源的稀缺程度分析,赣州市山水虽好,但比不过桂林;赣州市的宋城虽古,但名气不如开封。红色旅游资源虽然全国很多,但故都只有赣州市一个。客家居住地全国虽然不少,但客家摇篮只有一处,而且赣州市是全国最大的客属聚居地。因此打好“红色”、“客家”品牌是发展赣州市旅游业的关键。当前,应强化区域合作,发展“三边”、“两线”、“两区”、“三圈”旅游。“三边”即发展闽赣边、粤赣边、湘赣边际旅游,“两线”即饮水思源线和客家探源线,“两区”指赣州、韶关、郴州红三角旅游区和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三圈”就是对接长珠闽经济圈。

总之,赣州市增长极的培育必须融入长珠闽经济圈。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培植特色产业,并加强城镇化和工业园的建设,做好体制、观念的对接,在工业上打造矿产品加工业,在农业上打造赣南脐橙品牌,打造“红色”、“客家”品牌,以壮大旅游业。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十三

海洋经济是指通过开发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作为一个拥有广袤海域的国家,海洋经济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近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海洋经济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要想发展海洋经济,就必须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和生态链。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就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存。因此,我国必须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巡查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水污染等行为,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我认为,要想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持和推动。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才能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海洋开发装备和技术,提高海洋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科技创新还能提供更多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推动海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团队合作,加强与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海洋科技成果,提升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我认为,要想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智慧。海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的内涵,通过海洋文化的弘扬,激发人们对于海洋经济的热情和参与度。

最后,我认为,要想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海洋经济是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经济形式,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我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力度,共同开展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共享海洋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推动全球海洋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我国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的规则制定和国际海洋事务的管理,发挥我国在全球海洋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海洋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应该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十四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海洋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促进全省海洋经济再上新台阶。刚才,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孙局长的讲话,从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我省海洋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对于推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李书记还要作重要指示,对加快发展我省海洋经济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海洋经济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度、海域面积等资源条件都位居沿海省市前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海上山东”建设的领导不断加强,措施不断强化,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20xx年达到138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20xx年以来年均增长19.5%,高于全省经济增长率6个百分点。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20xx年达到19:38:43。海洋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一)海洋渔业持续稳定发展。我省水产品总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指标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首位。20xx年,全省海洋渔业产量达到640万吨,总产值达到1260亿元;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73.5万吨,远洋渔业产量达到20万吨,水产品出口达到32.4亿美元,占全省农业出口的40%。

(二)海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全省海洋工业产值达到1020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产值502亿元,盐及盐化工产值197亿元,海洋油气产值68亿元,海洋船舶修造产值108亿元。原盐、纯碱、烧碱、溴素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海洋资源精深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精细化工、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新兴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三)滨海旅游开发力度加大。沿海各市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新的旅游景区,景区管理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和档次明显提高,海滨4a级旅游景区(点)达到9家、3a级12家、2a级24家,有7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初步形成了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为主体的“黄金海岸”旅游线。20xx年全省滨海旅游业收入达到718.5亿元,其中外汇收入8.4亿美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xx年,全省沿海港口达到24个,深水泊位136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7亿吨,海运客运量1417万人次。陆海交通网络建设进程加快,九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烟大跨海轮渡投入运营,德龙烟铁路正在建设。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海上救援体系、防潮堤建设得到加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科技兴海”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我省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多年来,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一直是我国海洋教学和研究的中心。农业部黄海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都设在我省,是海洋研究的重要力量。目前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研究所又正式落户烟台,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正在筹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已正式进入审批程序。我省已经拥有涉海独立科技机构56家,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驻鲁海洋界两院院士16人,占全国的一半。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973”计划和“863”计划等海洋科技项目60多项。1998年以来全省共取得海洋重大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有28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海洋科技贡献率达到60%。

(六)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省里通过了《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和《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海域开发秩序显著改善,海洋综合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全省共选划海洋自然保护区31处,建立了2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沿海各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40余座,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力开展海上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海上走私,加强了海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抢险救助工作,维护了我省海洋权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对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认识远远不够。偏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物流、海洋调查、海洋教育、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海洋信息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够配套。二是对海洋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认识远远不够。科技兴海意识不强,靠科技创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资源、培育海洋资源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海洋科研、成果开发、产业化生产都存在很大差距。三是对海岸线资源有序开发、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认识远远不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完善,海洋研究开发设施、陆海一体交通设施、港口设施及腹地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加强。四是对近海海域生态面临的环境威胁认识远远不够。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形势比较严峻。渤海海域近十多年来,多次发生赤潮和原油污染,我省境内几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非常不稳定,部分近海海域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海洋可持续发展压力很大。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承载着人类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希望。纵观当前国内外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海洋科技飞速发展。海洋科技的发展正在从单纯注重单项技术的研发向重大技术集成转变,从单纯注重海洋传统产业向海洋新兴产业转变,从单纯注重资源利用向与陆海统筹、综合开发并重转变。海洋生物、海水深度利用、深海探测等一大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催生了一批海洋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了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海洋经济开发的深度、广度和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海洋正更多地成为人类未来经济的载体、交流的通道、资源的宝库,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关专家预测,到20xx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到4.5万亿美元,20xx年将达到10万亿美元。二是临港经济迅速崛起。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表明,港口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不仅能够为沿海城市带来大量的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还以其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带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银行、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以及旅游、商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使港口与沿海城市及其周边城市群之间形成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据业内人士初步测算,我国沿海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和20xx人的就业机会。环视我省周边,港口建设呈现出大型化、集群化、信息化和集装箱化的趋势。韩国、日本高度重视港口建设,韩国规划要把釜山港建成“21世纪环太平洋中心港”,日本也明确提出要把神户港建成“亚洲母港”。国内竞争更为激烈,拿环渤海湾地区来说,天津港、大连港都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加大了投入,加快了建设速度,与我省形成竞争之势。三是海洋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人们对海洋的态度,正在从单纯的开发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海洋观,转变为生态文明的“蓝色家园”观。建设和谐海洋,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存,保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四是海洋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为取得海洋开发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海洋经济政策。美国提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疆域”,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制定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制定了《加拿大海洋战略》;英国则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新世纪的一次革命。我国周边国家也在加快海洋开发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韩国建立了一体化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提出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日本确定了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的措施;东南亚各国也都加快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步伐。在国内,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等沿海省份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目标。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谁对海洋经济认识深刻,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谁就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领先机,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实力。强调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科学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努力实现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转变。

二、积极创新思路,推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牢固树立海洋经济既是水体经济又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观念,努力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相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构筑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努力把我省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扩大,三个增强”:

一是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海洋经济增长高于全省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xx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

二是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海洋经济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到20xx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海洋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海洋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5%。三是区域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局面基本形成,经济关联更加紧密。到20xx年,全省海港吞吐能力达到6亿吨,成为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重要物资集散基地和产业承接与聚集基地。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和谐海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到20xx年,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初步修复,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关系更为协调。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海洋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渔业是我省重要的优势产业之一,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得益于改革开放,也得益于海洋渔业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十多年来“海上山东”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科技含量高、产业素质强、生态环境好的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要加快修复近海资源,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大力发展海珍品健康养殖,培育名牌、宣传名牌,在提高价值、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对野生的优质海产品,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捕捞的关系,同时要积极研究人工繁育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更多海洋生物产品,实现海洋产品多次增值。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山东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壮大远洋捕捞加工船队,积极探索到国外发展海水养殖,增强我省海洋渔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二是突出发展临港物流业。要充分发挥港口作为现代物流核心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主要环节的作用,把发展临港物流业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布局。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集中培育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临港物流中心,培植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现代海洋运输体系,努力建成国际性集装箱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矿石进口转运基地、原油装卸与储备基地以及煤炭出口基地,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三是加快发展船舶工业。“”期间胶东半岛制造业要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加快造船产业发展,积极承接日韩等国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强技术引进吸收与集成创新,提高独立设计、独立制造现代化船舶的能力,着力发展现代化总装造船,大力发展船舶零部件制造业,突出搞好青岛、烟台、威海三大修造船基地建设,努力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修造船基地。青岛港与我国北方、南方几个大港相比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要大力支持中船重工在青岛的发展,同时引进国际造船以及相关零部件企业,努力扩大集装箱的生产。四是优化发展海洋石油和盐化工业。要以大型化、集约化、基地化、精细化为方向,以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发油气和盐卤资源及其深度加工产品。积极推进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两大产业链有机结合,形成可循环、高效益的发展新格局,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青岛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全心全意支持中石化大炼油项目建设,争取一期工程结束后尽快上马二期工程。沿海有条件的市都要积极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开展广泛合作。五是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要按照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突出特点、错位发展的思路,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半岛地区“无障碍滨海旅游区”建设,集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海洋旅游精品工程,努力打造“黄金海岸”和“旅游度假胜地”两大品牌。

(二)优化区域布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地区要根据各自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开发潜力,科学进行功能区划,立足优势,错位竞争,加快发展,努力构建功能定位明晰、产业优势突出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是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渤海湾乃至沿海地区中未利用的土地最多地区,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资源。要把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集约高效发展,统筹规划利用好后备土地资源,依托和对接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重化工业、现代加工制造业、临港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努力建设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二是加快沿莱州湾、沿胶州湾、沿荣成湾综合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沿莱州湾地区要加快发展养殖业和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并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重化工业,沿胶州湾地区要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旅游业和生态健康养殖业,沿荣成湾地区要重点发展船舶制造业、现代渔业、海洋生物产业和旅游业,努力把沿三湾经济区打造成为我省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版块。三是加快建设四大临港经济区。要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港口为依托,紧密结合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半岛港口群的优势和邻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临港现代制造业和临港物流业,加快培植一批高素质的主导产业、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要以青岛保税区为基础,积极推进区港联动,建设保税港区,辐射日照和潍坊,积极争取建设国际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对内联合相结合,四大港区发展要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区乃至沿黄中下游地区的合作。四是高度重视开发海岛经济。要在不影响军事需要、确保国防安全的前提下,抓紧修订完善全省海岛开发总体规划。要重点发展海岛旅游业和海珍品养殖业,有条件的岛屿可以加强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开发。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有序开发岛屿资源。没有条件开发或暂时没有规划好的以保护原生态为原则,不要轻举妄动,不要给后人留下遗憾。日照前三岛的开发,要本着顾大局、识大体,着眼于鲁苏两地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原则,和谐开发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要抓住薄弱环节,突出建设重点,加快构筑快捷通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和保障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一是突出港口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提升港口吞吐能力,着力打造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三个亿吨大港。要顺应现代航运船型发展趋势和运量需求,加快建设大型专用码头,形成集装箱、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四大运输体系。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统筹规划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和中转港,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结构,着力构建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和烟台港为两翼,半岛港口群为主体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二是加快推进立体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围绕强化区域内部联系和拓展港口腹地,加快铁路、公路、海路和航空建设,着力构建海陆空一体的立体疏港交通体系。铁路建设要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为重点,加快干线铁路和港口支线、专用铁路建设,加快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三纵三横”铁路网。加强航空空港建设,重点抓好青岛机场扩建工程,提高沿海地区航空运输能力。公路建设要重点完善“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三是加强港口腹地建设。我省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港口优势大,但腹地窄。要加快通往港口的几条主要高速公路、干线铁路与周边省份、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大西北、大西南地区的联网,把济南、菏泽等陆路口岸建设好,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济南铁路局、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要把已经规划好的线路尽快开工,还没有规划的要加快与外省地联系,做好规划。四是加强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新型能源建设。要把发展海水利用作为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措施,依托海阳核电站、大型电厂集中实施一批海水淡化项目。积极开展海水直接利用工作,不断扩大临海工业和城乡生活直接利用海水的范围。要大力推广鲁北化工、寿光海洋化工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经验,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能、潮汐能发电,完善沿海地区电网,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五是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加快各级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病害防治中心建设,抓好省级海洋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加强海洋气象工作,健全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完善沿海防潮工程和海上应急救助体系,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四)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扎实推进“科技兴海”战略,大力建设海洋科技强省。一是加快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海洋科技资源,组建跨行政区域、跨所有制形式的各类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形成海洋科技发展的整体合力。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以各种方式与科研机构进行联合与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海洋教学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快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研究所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建设,争取科学考察船深潜基地等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项目在山东实施。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引进和自主研发紧密结合,强化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夯实海洋技术创新基础。要集中力量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底资源勘探技术等进行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全面提高海洋经济产业的科技素质,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三是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化。要立足优势领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切实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健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平台,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海洋科技队伍和海洋产业技工队伍,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加大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牢固树立生态海洋、和谐海洋发展理念,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加强海洋污染防治。认真组织实施碧海行动计划,严格执行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放制度,在重点海域推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要实行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切实控制好入海河流的水质。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治污力度,坚决关停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企业,杜绝沿海地区新上重污染项目。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海区污染防治与沿海陆域环境整治相结合,搞好污染区域防治。推广科学养殖方式,切实降低海洋养殖面源污染。提高船舶、港口、海上石油平台防污设备的配备率,控制海上污染源排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相结合,逐步实现自动监测。二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海洋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巩固和发展海防林,修复和保护近岸湿地,重点搞好莱州湾、胶州湾、黄河口等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治理,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维护海洋物种多样性。建立近海主要渔业资源捕捞总量控制制度,保护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黄河入海口,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岸线资源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加强岸线资源的调查摸底,制定全省岸线资源开发保护规划。岸线开发与利用要坚持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有选择、有重点,既要鼓励各地发展临港产业,又要防止乱占乱建、浪费资源,做到统筹推进、高效利用,绝不能造成海域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一项事关全局、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协调,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政府将成立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强化对全省海洋经济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各有关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涉海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海洋经济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检查监督,狠抓工作落实。要把发展海洋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发展海洋经济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推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动力和活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动员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投资开发海洋。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投资方向,重点用于重大科技攻关、渔港建设、良种繁育、质量检测、灾害防治、资源探测、环保治理等公益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海域产权改革,依法规范海域使用权的出租、入股、转让和抵押,提高海域利用效率。加快改革政府投资的渔港等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海洋领域的对外合作,着力搞好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金投向我省海洋产业。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在我省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

(三)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协调,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强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对尚未开工的项目,要落实领导责任,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定位、早立项、早开工;要继续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的好项目。对事关海洋生态与环保的重大项目,要认真进行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建设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四)实施依法治海,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目前省里已经制定和下发了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岸带规划,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在开展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建立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权属管理和有偿使用三项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实施海域资源的集约有序利用。加强涉海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执法队伍管理体制,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加强海洋信息服务,整合海洋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海洋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加强和规范海洋经济统计工作,改善海洋经济统计手段,建立海洋经济信息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保证国防建设用海需要,保护好海上军事设施。

同志们,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xx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同志们: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日照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生态海洋、和谐海洋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海、可持续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立足我区临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突出发展粮油、浆纸、船舶工业、水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加快发展临港物流等海洋服务业,全区海洋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区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26%,占gdp的比重达到69%。

一是临港工业呈现集群效应。日照市因港而立,日照开发区临港而建。近年来,港口的迅猛发展,为我区实施区港联动、发展临港大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构筑了很好的平台。为此,我们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引进临港大工业和加工贸易项目,培育形成了以森博浆纸、华能电厂、新良油脂、邦基三维油脂、凌云海制糖五大企业为龙头的临港工业集群,产值已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

二是特色渔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渔民增收为目的,科学筹划,不断调整优化渔业结构,促进了渔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已建有蔡家滩、夹仓两个大型水产工厂化养殖园区,养殖户176家,养殖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工厂化养参40余户,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贻贝、牡蛎为主的浅海养殖已达1.9余万亩,年浅海养殖产量可达2.5万吨,实现产值6000万元。

三是临海服务业有了新突破。始终把发展以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作为提升经济增长内涵的重要举措来抓。目前,在建拟建物流项目12个,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新引进物流企业100余家。总投资1.2亿元的我市第一家以临港商务为主题的西岸工社项目,已基本建成,近期将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有35家包括粮油、煤炭、矿石、集装箱、货代、船代等物流企业入驻。总投资2.4亿元的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港口物流园、国泰物流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德兴国贸、山东汇安物流园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虽然,我区海洋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海洋经济产业层次不高,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水产品加工业以初加工为主,精加工、深加工不够;海洋产业增加值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临港物流等产业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和环境问题开始显现,等等。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全省实施“一体两翼”、加快鲁南临海产业发展的机遇,以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为目标,实施科技兴海、可持续发展和区港联动战略,发挥和放大我区港路、产业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以能源、粮油、浆纸、海上装备为主体的临港大工业,繁荣发展以临港物流业为主体的海洋服务业,稳定发展以产业化养殖为主体的海洋渔业,开创全区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经过三五年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临港大工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今年确保完成海洋经济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26%,占gdp的60%。到20xx年达到13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0%左右。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大和发挥港路优势,加快发展临港大工业和先进制造业。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以大项目为龙头,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浆纸制造、能源、粮油加工、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和海上装备“五大临港基地”。能源基地:以华能电厂二、三期扩建为契机,以煤电二次能源转化为重点,按照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力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努力降低供电煤耗。确保华能二期2×68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于20xx年底实现双机双投,年发电量74亿千瓦时;明年上马扩建三期2×680mw级燃煤机组,到20xx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左右,逐步将开发区打造成鲁南乃至山东省重要的电源基地。制浆造纸与关联产业基地:以亚太森博为依托,积极发展木浆造纸和高档高强纸、高档文化纸等产品,加快发展白卡纸、牛皮箱板纸等,支持发展进口替代产品,着力延伸造纸产业链,形成大型造纸及原料产业集群。力争到20xx年,形成200万吨浆和200万吨纸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造纸基地。发动机及汽车配件产业基地:以韩国威亚汽车发动机项目为依托,在一期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的基础上,加快第二三条生产线的建设,努力打造鲁南发动机制造业基地。以配件工业园为载体,加大发动机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的招引和建设,到20xx年,争取配件企业达到30家,总投资6亿美元以上,超过主体项目的投资,形成山东省较大的发动机配件生产基地。粮油产业及深加工基地:加快推进投资1亿美元的中纺粮油、投资7亿元的中储粮油项目,促其二、三期跟进;推动棕榈油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力争到20xx年,粮油产业园加工、中转大豆能力突破500万吨,销售收入过200亿元,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集粮油加工、仓储、中转为一体的粮油产业基地。海上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港口、电力、钢铁、环境四大优势,加快规划建设海上装备制造产业园,突出抓好“填海造地、项目招引、市场运作”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推进造船、钻井平台、港口机械等项目建设,经过3—5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较大规模的海上装备制造基地。

二、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发展临港物流业。主动顺应现代港口从“运输中心”经“配送中心”向着“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尽快形成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物流中心为集散点的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物流网络。围绕港口综合运输和贸易服务,以煤炭、矿石、粮油、液化品、木材、建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为重点,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上海路工业走廊物流园、奎山货运站物流园、奎山南大型综合物流园、大连路物流园五个重点物流园区,以此为载体,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引进产业基地型和专业市场型的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产业群体,努力建设区域物流总部基地、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基地和鲁南地区物流中转配送基地。加快保税区的申请设立,启动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尽快发挥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区港联动,促进港口及腹地外向型经济和现代国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粮油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港口粮食年吞吐量近千万吨的优势,打造全省大型粮油物流配送基地。依托龙鼎花生、凌非华商交割库、新良油脂期货交割库等载体,逐步扩大交易品种,增加交易量,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以矿石、煤炭、粮油、糖业、浆纸等为主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

三、立足推动区港一体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一是全方位加强与港口合作。充分发挥日照瑞盛造船公司的作用,加快造船基地填海工程建设,为建设大型造船基地、发展海上装备产业搭建良好平台。严格保护开发区16公里海岸线,按照日照港未来吞吐能力6亿吨的要求,像保护深海岸线一样保护近港陆域,严禁滥占港口陆域,保障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承载临海产业发展的能力。按照“奋战三年,冲破基础设施制约瓶颈”的目标,力争三年投入25亿元,加快推进“搭建框架、完善配套、精细管理、改善生态”四大重点,确保全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都能达到“今天项目能签约,明天项目就落地”的标准。同时,抓住薄弱环节,加快构筑快捷通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体系,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下坚实的平台。三是加快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整合日照港、开发区、临港产业区乃至鲁南经济带区域各城市的经济、科技、社会、环境、港口、海洋等信息资源,构建以地理信息环境、资源环境及社会和人文环境为背景的基础信息平台,打造“数字开发区”。广泛应用mis、edi等技术,实现与银行、保险、税务、海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有关信息共享和电子报文交换尽加快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根据开发区部分村居依赖渔业生产增收的实际,继续稳定发展海洋渔业。稳定现有的海捕渔船队伍,加快旧船淘汰再建步伐,发展大马力渔船,推动远海捕捞业的发展。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搞好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浅海养殖业,继续做好海区规划、海上管护和养殖服务工作,巩固发展以贻贝、牡蛎为主的浅海养殖业,保持浅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

这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是海南建省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专门研究发展海洋经济的会议。刚才,泽林副省长就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报告,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我都同意,各市、县政府和省直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实际的工作中贯彻落实。几个县市和企业的代表还作了典型发言,大家都谈得很好。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强对海洋经济的认识,研究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在“”期间有较大的发展。下面,我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类对陆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深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沿海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海洋,积极地开发公海资源和近海资源,保护本土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沿海各国和地区抢占经济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来,我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党的xx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占全国海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既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赋予海南的宝贵资源。海南不仅要利用海洋资源富民强省,而且要为建设海洋强国发挥重大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海洋经济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性。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的海洋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状况不能令人满意。20xx年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12841亿元,而海南只有285.83亿元,只占全国份额的2.2%,且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广东、浙江、山东、福建、上海、辽宁等省市管辖的海域面积和拥有的海洋资源远远不如海南,但海洋经济总产值20xx年都超过了1000亿元,其中广东、浙江、山东等省超过了20xx亿元,远高于我省。我省海洋经济小省、弱省的现状与海洋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与沿海先进省市差距拉大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

我省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港口、渔业、旅游、油气等四大资源得天独厚,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海岸线总长1928公里,海岸线系数位居全国第二;环本岛港湾84个,可开发的就至少有68个,拥有洋浦、海口、清澜、龙湾、三亚、八所等一批深水良港;我省周围海域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总资源达到300亿吨油当量,居全国各海区之首;本岛近海渔业资源600多种,西、南、中沙海域鱼类1000多种,渔业资源之密集全国少有;全省共有风景名胜资源241处,现已开发123处,发展热带滨海和海岛度假休闲旅游潜力巨大;滨海砂矿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钛铁矿、锆英石储量分别占全国同类矿产储量的1/4和1/3以上,等等。如此丰厚的海洋资源,为我们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基础,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海洋经济搞上去。

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目前海南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已经来临。中国政府已经与东盟签署了协议,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的宣言。这为我省加快开发南海,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国家为鼓励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打破了石油开发陆上、海上的界限,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将与中海油一起进军南中国海,这为我省加快开发油气资源带来了机遇。我国与越南签署的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已经生效,北部湾海域划界问题已经解决,这为我省海洋渔业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随着海南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我省发展远洋捕捞、滨海旅游、油气资源开发等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这些都是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倍加珍惜,充分利用,趁势而上。

二、力争“”期间海洋经济获得较大突破,使之成为海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十五”期间,我省坚持“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胜地初具规模。海洋经济是我省“”期间经济发展的希望,是极具潜力的增长点。要研究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争取海洋经济在“”期间获得较大突破,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基地,把海洋经济培育成我省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期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取得突破:

(一)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期间,南海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海南优越的油气资源优势和地处南海的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支持并促成他们在海南建设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中石油已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正进行选址,不管选在哪里,我省各地各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

(二)发展壮大远海远洋渔业生产。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要研究政策,采取措施,鼓励企业、渔民造大船、闯深海,重点培育若干个辐射带动能力强、创汇水平高的渔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现代化的远海远洋捕捞船队、远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充分开发远海远洋渔业资源。

(三)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海水养殖基地。积极扶持推进科技含量较高的海水养殖项目,逐步淘汰效益不高、污染环境的落后的养殖项目。深圳石油实业有限公司在我省陵水、临高等地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项目获得了成功,这个项目与高位池养殖相比具有不占耕地、不污染环境、抗风浪、不怕台风的优点。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支持这个项目,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先进技术,引导更多的企业、渔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

(四)政府主导,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加快建设滨海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抓住当前一大批高端投资者积极进入海南旅游房地产业的机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把三亚至文昌沿海一线建成各具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滨海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同时还要促成西沙旅游开放。

(五)充分利用优越的港航资源,把海南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海南不可多得的稀缺的深水良港资源,发挥海南地处南海联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主航道中心线的优势,抓住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良好商贸机遇,利用中远等国内外大公司进入海南港航业的契机,大力发展港航事业,把海南建成东南亚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要利用洋浦深水良港的优势,探索在洋浦开发区建立物流园区;促成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商业石油储备项目落户海南;在海口、三亚建成国际邮轮停靠地;完善中心渔港功能,把海南建成我国渔船的南中国海停靠栖息地。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做活海洋盐业,加快推进石英砂与其他矿产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切实采取措施,支持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一)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规划是关键。规划做不好、不落实,就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对环境造成破坏。《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是省政府指导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和认真实施好这部规划,尽快制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海洋医药业及其他海洋产业等各大门类规划,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岛开发、海岸线开发、沿海小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在细化制定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时,一是要研究各门类海洋产业发展的前景、方向、目标、政策和措施,把这些制定得更清楚、更具体,更具前瞻性、更具可操作性,并细化分解为年度计划,使之变成真正的生产总值、真正的增加值、海南人民真正的财富。二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我省海洋资源的优势,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离开生产力水平实际而盲目追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规模,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资源一定不要急于开发,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三是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海洋经济各项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一定要有相关的企业参加,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大公司,要多吸纳他们的意见,共同把规划制定得更有针对性。但同时,政府要把握全局,发挥主导作用,既要管好环境,又要搞好服务。

(二)创新海洋管理体制。目前我省的海洋管理体制面临着管理分散、部门各自为政、执法力量不足、职责不清等问题。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克服多头管海等弊端。一是加快海洋立法工作,抓紧制定《海南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海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具有海南特区特色的海洋法规体系,把海洋的开发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二是逐步理顺海洋管理体制,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各市、县海洋与渔业局是海洋经济的主管部门,其他涉海部门要从发展大局出发,加强配合、协调,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整合海监和渔监执法队伍,强化海上执法管理,维护良好的海上生产和治安秩序。三是积极推动涉海国有企业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解放生产力。通过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优化重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现有已建成投产的海洋基础设施,要探索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通过经营权出让的方式收回建设资金,用于新项目的投资建设。

(三)多渠道加大投入。海洋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投入不足,一直是阻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大海洋投入,光靠政府不行,要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海洋经济投入机制。一是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合作信用平台。省政府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搭建了开发性金融合作信用平台,以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基础申请开发银行授信,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省海洋与渔业厅要牵头与省发展与改革厅、省财政厅、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单位,围绕扩大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域、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拿出一个支持海洋产业投入的具体办法。二是推广部分市、县解决海洋经济投入难的好办法。近几年来,我省一些市、县在扩大海洋经济投入上进行了创新。三亚市政府从20xx年起实施百艘百吨渔船建造项目,指定市国资公司为借款人,向国家开发银行借款订购百吨级渔船,渔民只要交渔船总造价的30%作为保证金,就可以向市国资公司租赁渔船开展捕捞作业。这有效地解决了渔民没有资金造大船闯深海的问题。临高县渔民在政府的引导下运用民间融资模式,即渔民入股、合伙、渔货经纪人集资、海上劳力配股等,解决了融资难,一部分渔民筹集到资金造大船,推动了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这两种扩大投入的方式,要好好地总结推广。三是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开发海洋产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海洋产业项目的投资开发。

(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是海洋经济的动力。没有一个创新型的海洋科技体系,海洋经济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要狠抓几项工作,着力提高海洋科技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一是整合我省现有的海洋科技力量,研究组建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支持建立一批海洋水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海南大学海洋学科建设,为我省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海南最缺的是人才。要引进急需的海洋科技人才,特别是技术开发型的海洋科技人才,以改变我省海洋科技人才匮乏的局面。要使用好现有的海洋科技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培养好未来的海洋科技人才,建立一支海洋科技人才梯队。三是加强科技与海洋产业的紧密结合与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科技厅要牵头组织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目前困扰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难题,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是“”期间海南发展的重点,也是海南发展的希望所在。各市县政府、省直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各涉海部门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抓好海洋经济的强大合力。要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营造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只要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狠抓落实,奋发图强,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十五

海洋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焦点。首先,海洋经济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洋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很多领域,如渔业、旅游、能源开发等,可以为国家带来持续、高效的经济增长。其次,海洋经济可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不同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最后,海洋经济还能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高科技、高端领域发展,为国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段: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海洋经济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在于海洋经济的前景广阔,由于海洋资源的丰富,海上旅游、海洋科技、海洋能源等领域都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挑战在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同时,海洋经济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法律法规等多重压力,这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推动海洋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段: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经验。

在参观海洋经济发达地区时,我发现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首先,这些地区注重发展多元化的海洋经济产业,通过发展旅游、渔业、能源等多个领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经济风险。其次,这些地区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最后,这些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措施,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第四段:发展我国的海洋经济。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领域的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应该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其次,我国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后,我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我对海洋经济的参观和了解,使我深刻认识到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潜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我相信,在国家政策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海洋经济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了更好地发展海洋经济,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共同开拓海洋经济的新局面。

海洋经济工作总结篇十六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地委、行署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交流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表彰奖励全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区)局、乡(镇)场、非公有制经济10强企业、优秀企业家,认真分析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地委、行署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重点,并做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突破口。推动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预计完成22.2亿元,比20xx年的9.0亿元增长146.7;20xx年实缴税金预计完成7100万元,比20xx年的3066万元增长131.6。非公有制经济的税金由20xx年占税金总额的18,提高到20xx年的29,提高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由20xx年的19837户增加到20xx年的35000户,增长76.4;从业人员由20xx年的47639人,增加到20xx的86000人,增长80.5。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我区经济增长中最具有活力的增长点,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区gdp的,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区经济增长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比上年增长6.8,来自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达4.9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大户拉动作用明显。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仅为600户,仅占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的2,却集中了从业人员24920人,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从业人员的28.9;产值实现80400万元,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的36.2,税收实现3400万元;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税收的47.8。

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木材减产、林区下岗职工不断增多,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xx年全区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已达86000人,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独木支撑的林区经济向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原始的木材粗加工企业已被新兴起的绿色食品开发、北药加工、特色养殖、生态旅游、木材精深加工等产业所取代,形成各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20xx年,在全区600户非公有制企业中,木材加工企业仅为132户、占22,由“十五”初期的75下降53个百分点,非林非木产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购买、兼并、参股、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xx年全区有户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注入资金亿元,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亿元,安置下岗职工达人。

4、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十五”初期,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为零,20xx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达到48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80以上,仅松岭一木雪条棒厂20xx年出口创汇就高达150万美元。

5、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一些发展好的县(区)局已占到重要位置,如:加格达奇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县域经济gdp的比重超过30,税收占加区税收的46.2;漠河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达到?,税收占全县税收的?。在加区、漠河县有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经成为立县、立区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

6、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产品不断上档次、上水平。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依托科技,坚持产学研结合,走“校企联姻”之路,先后与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已开发出29项新产品并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均填补了国内和省内空白。仅20xx年新开发了11项新产品,如:大山科工贸大豆多肽9种功能食品、绿源蜂业芪蜂胶囊、富林公司珍宝胶囊、兴安有机食品公司黑尔康源软胶囊,还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创办了3所非公有制企业科研机构。

7、积极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营造了政策环境,在20xx年颁发《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减轻企业负担力度,为了避免“三乱”发生,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还向企业印发了《非公有制企业收费明白册》,对19个部门145项收费标准向企业公开,加大了扶持力度。积极开展了银企对接活动。各经济部门积极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十五”期间为非公有制企业协调各类资金近1亿元;还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全国和全省人才招聘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仅20xx年非公有制企业招聘各类人才就达近100人。

8、加大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力度。推行了《地级领导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大户制度》。地委出台颁发了《地级领导干部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大户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全区有20多名地级领导与26户非公有制企业结成包扶对子,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人大地工委主任张进运同志多次深入到被包扶企业筑安集团,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帮助谋划开发新产品。政协地工委主任禇凤同志深入到盛业粉煤灰科技开发公司帮助企业协调建厂选址的问题。行署副专员李廷祥同志帮助被包扶企业松岭一木雪条棒厂,解决了出口退税问题。管局副局长徐守乐同志深入被包扶企业大山科工贸公司帮助解决新上项目的难题,从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非公有制企业家们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地委、行署向这次会议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尽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成绩取得是在基数低的情况下获得的,但必须看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目前,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化、机制性的障碍依然存在,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融资渠道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个别部门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有相当一些人办理非公有制事务远不如办理国有企业事务那样理直气壮,坦然从容,而是冷淡消极,缩手缩脚,必须尽量躲着点,防着点。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和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政策,但在一些县(区)和部门中仍然存在着对这些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一些政策够用不管用,流于形式,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玻璃门”,看着是打开的,实际进不去。三是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主要体现在创业的门槛高,新设立企业程序复杂;其次是创业税收扶持力度小;再就是自主创业缺乏信贷支持力度,还有相当一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还存在着重国企轻民企的思想和求安稳怕风险的保守观念。四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主要是缺乏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员工培训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我区有相当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五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仅20xx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足5000万元,实际缺口达3—5亿元,融资难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按照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抓好政策的落实;唤起全民发展热情、不断加快规模扩张;健全和完善服务化体系、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实现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性的新跨越。

发展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发展的贡献目标:“”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由占全区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7,提高到52;实现税收额占全区地方财政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就业人员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目标:出口创汇额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目标:年营业收入(产值)1亿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增加到3户;非公有制企业的省内知名品牌由目前的个增加到个;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要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个以上,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xx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税收实现7455万元,同比增长5;从业人员达到9.1万人,同比增长2.5;非公有制企业户数户,增长2。根据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要举全区之力,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体规模,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1、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企业队伍。我区要抢抓国家省出台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有力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乘势而上,要在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企业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好生态保护、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基层服务和配套的非公有制规模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林区自然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精深加工企业;要利用好漠河口岸开通,以及建设中俄黑龙江大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施跨国经营;要坚持“校企联姻”科技兴企的好做法,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非公有制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激发全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热情。动员和引导民间储蓄用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一次性投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政府将给予20的项目匹配资金支持。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过程中允许非公有制企业优先进入.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尤其是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科技人员领办、创办非公有制科技企业,政府部门要为其保留工职5年;要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退伍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林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增加就业人员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地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对确定为地区非公有制工业园区的要加大投入,给予资金支持。“”期间全区要在加区、塔河、漠河建立3个工业园区,以资源为纽带,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我区还有37户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没有退出竞争性领域,要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将其尽快地改造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我区将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方案》制定政策,明确步骤,强力推进。我区在国企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通过改制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有大山科贸有限公司,原由一户不足500万元资产的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成为6000多万资产的大豆精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即可生产,达产达效后可形成年加工5万吨大豆的能力,实现产值1亿元,利税20xx万元。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促其尽快转制,即可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又可以形成一批新的培植财源建设的非公有制企业。

3、要采取以商招商的形式,努力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区的丰富的林上林下资源优势,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积极引进省内省外先进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带动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哈尔滨盛兴集团等非公有制企业已经落户我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壮大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4、积极扶强、扶壮非公有制“龙头”企业。要积极引导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产权多元化集团。我区将组织制定《全区非公有制龙头(骨干)企业考评方案》,重点评选那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吸纳就业多的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对评为龙头(骨干)企业的实施挂牌保护,并重点给企业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促使企业进一步壮大实力。对年产值(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地区中小企业局将其载入网站,分别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开通服务直通车,实行服务跟踪服务。

(二)迅速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实现理念、科技、制度、营销创新。

要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就要坚持“四个创新”。

1、坚持理念创新。由于我区从计划经济圈子走出来比较晚,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影响很深,所以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念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必将决定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

2、坚持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分额,要继续坚持走产学研之路。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实施“校企联姻”,要把大兴安岭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北药开发等产业做强做大,要积极引导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进军,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不断促进现有产品升级换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要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在哈尔滨人才资源聚集地建立科研中心。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可设立科研机构使之形成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3、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区非公有制企业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名义上改成了有限公司,但内部组织结构未变,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投资者与管理者合一,一个人说了算,家族式管理盛行。所以非公有制企业要改革其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完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大力推进股份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制度创新之路。

4、坚持营销创新。我区有相当一些产品是很受市场青睐,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营手段和宣传力度,导致一些好产品走不出山门。所以不断创新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拓展市场空间对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借鉴和学习省内外市场营销经验,通过中小企业网站开拓全国市场,建立市场营销快速反映网络体系,完善市场营销战略。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省政府决定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我区也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三)迅速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力,打造和培育产业集群。

目前,我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还存在着缺乏专业特色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少,产业带动效应和积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分散缺乏集群效应。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坚持“四个集聚”。

1、以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全力营造产业化骨干企业发展集聚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服务,综合运用金融,财税、土地政策措施推进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聚。

2、以大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建立完善大项目储备库和组织实施机制。加强产业集群项目的调研,按照市场缺什么项目补充完善什么项目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一批产业配套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整合产业集聚的配套项目体系。对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尽可能给予贷款保证,各级担保机构应优先为各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担保。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在我区落户。

3、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建立和完善加格达奇区、漠河县、塔河县3个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配套水平,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入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地直各部门为园区服务意识,计划、土地、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对产业集群项目主项审批资金补助要优先办理,把工作重点落实到入驻园区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服务上来。

4、以人力资源促进产业集聚。要积极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要采取“校企联姻”等方式,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做到用创业精神鼓励人才,用事业发展激励人才,用物质奖励吸引人才,大力开展熟练技工的培训,培养一支综合技能较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对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要进行表彰奖励。

(四)迅速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要使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提高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这也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1、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对非公有制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通过中央党校、省、地、县四级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企业经营者到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和招商活动;还要组织优秀企业家到南方优势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尽快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2、要正确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积极为企业员工交纳社会保险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起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光荣,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可耻的良好风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质量、财会、金融、劳动保护、统计等方面的规定,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正确的引导,使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

3、要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以德治企的理念,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不断提高企业信用等级。鼓励企业打造诚信品牌,对信用等级高的非公有制企业,政府各部门在融资担保、技术改造、立项、招投标、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4、要积极倡导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凝聚力量鼓舞人心。通过企业文化的感召力来影响企业职工爱岗敬业,发扬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漠河北极木业总经理郑光林坚持用企业文化鼓舞人、教育人,在企业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其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地委、行署号召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区人民,切实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要确保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在落实当中,还存在着“中梗阻”现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着不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这次国务院新出台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省委、省政府也相应出台了26条实施意见,我区也出台了实施意见。一定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将这些政策和意见认真落实到位。一是加强政府服务,促进政策落实。要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解决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推进政策落实。各级督办部门要把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省政府已对各市(地)下达了督办要点,所以我们更要督办力度,组织专项检查,督促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和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加强民主评议,强化政策落实。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一至两次对政府职能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和管理、服务情况的民主评议,将评议意见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政策的落实。

(二)要积极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资金不足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增强银企间的互信合作。要积极为银企之间牵线搭桥。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对接合作机制,推进银企互信合作。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同时还要督促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自觉强化信用意识,避免逃废债务的发生。二是不断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进一步完善地、县两级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的信用担保体系,简化担保程序,开展担保贷款等业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财务部门要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基金。20xx年计划安排300万元,还将继续逐年增加投入。积极建立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要对那些信誉很好、经营稳定、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内的非公有制企业,经担保公司审核,实行即保即贷。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资金注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针对性地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具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学习南方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组建互助性金融组织。要千方百计吸纳民资,充分利用我区的高额民间储蓄资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三)要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在行政监管中出现的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利益问题,应该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管行为。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依法监管,不得违反行政执法的标准、程序、权限,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严格控制各类专项检查,限制重复检查,对“三乱”等违法违纪行为,对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等行为,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二是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名誉、人身等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机制,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受理中心。开通投诉热线电话。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一旦受到侵害,要及时受理,公正处理。各级司法部门在受理非公有制企业案件中要依法秉公办理,杜绝久拖不决、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四)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要调动全区人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激发全民自主创业的热情。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那种敢担风险和勇于拼搏的自主创业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者和从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依法生产和经营的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履行纳税人义务的奉献者。努力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要对发展速度快、交税数额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奖励,对其中的突出者要实行重奖,增加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企业家的比例;邀请非公有制企业家代表参加各级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政府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为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提供地级医疗服务待遇等等,真正使非公有制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

同志们,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使命光荣,任务繁重。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群众中蕴藏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努力开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0693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