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闻稿(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50:09
专访新闻稿(优质14篇)
时间:2023-11-12 12:50:09     小编:MJ笔神

尊重他人的观点是促进和谐共处的基础。怎样进行心理总结?有没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总结?在写总结之前,先参考一下以下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专访新闻稿篇一

(一)篇幅短小,叙事单一。

以精练的语言截取新闻人物最具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断,展开报道。它主要报道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发明了什么。它也要求反映人的精神境界,但需要通过人物的活动、成果来展示,而且只要求突出其中最富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不必面面俱到。人物新闻一般五六百字一篇。

(二)时效性强。

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或刚刚完成的,否则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20xx年7月秘鲁总统藤森宣誓就职,开始他第三个任期。几个月后,由于涉嫌参与他的顾问、情报局总管蒙特西诺斯政治贿赂丑闻,被迫下台,避难日本。以后又被秘鲁政府通缉,要求引渡;再后又宣布要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新闻人物的言行、活动总是在变化之中,人物消息强调的就是及时把他们的动向、变化报道出来。这一点是它与人物专稿的显著不同之处。

(三)根据人物的需要安排材料。

人物消息要求“因人写事”,“人因事显”,所用材料都要求根据描写人物的需要而安排。这是它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的区别所在。事件性新闻一般以写事为主,间接地写人。所谓“因人写事”,通常是写公众人物。这些人最近出了什么状况,发表了新作还是演了什么新角色,度假去了还是住了医院。

如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昏倒,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不算什么新闻,而发生在一国领导人身上就会引起很大反响。而“人因事显”则为,消息中的人物,往往原先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做了某事或因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而成为新闻人物。

如2003年9月,90岁的美国老人盖伊。格林斯基从2965米高空跳伞庆生日,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跳伞者。他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法新社为此发了人物消息。

(四)有一定的故事性,能够吸引读者。

人物消息一般都需要选择适当的情节与人物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因而故事性较强,读来较有趣味,如:

【新华社东京9月3日电】据日本媒体报道,小泉首相酷爱音乐,相当喜欢瓦格纳的作品,而在流行音乐中则钟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日前在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面后对这位日本领导人的歌喉赞不绝口。“他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歌手,我们一起唱了埃尔维斯(猫王)的歌曲。”汤姆·克鲁斯在首相官邸和小泉会面后对记者说。

汤姆·克鲁斯此次前往日本是为了推广新片《最后的武士》。他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在19世纪被日本政府雇佣的美国军官,帮助训练日本士兵使用现代武器。汤姆·克鲁斯称,他已经邀请小泉参加影片的首映式。

专访新闻稿篇二

20xx年2月16日,古寨中学正式开学。古中学生很快适应了学习生活,并在新学期体现出了应有的新气象。2月16日,分别了一个寒假的古中学生们步入校园,在教室中畅谈起来。同学们很快就投入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古寨中学的上空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2月17日,即开学第二天。学校德育处组织了学生会纪检部全体成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仪容仪表全面的检查。在学生会同学的督促下,整理了发型、服装,恢复了学生的状态。并在各班班会上,班主任组织了“新学期,新目标”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确定了恰当的目标,并下决心为之全力奋斗。老师们也专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又呈现出了繁忙充实的努力景象。

新闻的写作特点。

一、新闻的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种类:

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

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专访新闻稿篇三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专访新闻稿篇四

(1)何事:事件。

(2)何人:新闻的主角。

(3)何时:时间。

(4)何地:发生的地方。

(5)为什么:原因。

(6)怎么样:怎么发生在人物身上的。

(7)为了什么:通常用来拓展内容的信息,明确阅读目的。

注意:前五个问题是基础性的。

专访新闻稿篇五

2012年10月13、14号,嘉兴学院第十二届社团文化节开幕式暨校级学生社团招新工作分别在越秀、梁林两个校区展开。我们嘉兴学院书画协会也参与到此次招新工作中。期间,我们展出了许多名家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习作。此外,在招新现场我们的理事会成员还现场写作毛笔书法,吸引了很多书法爱好的同学。

13号早上7点30分,工作人员就在越秀校区美食城门口开始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我们将办公室取来的字画展览悬挂在大本营四周,笔墨纸砚的气息愈发浓郁。9点,招新工作正式开始。随着新生们陆续到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人群中派发宣传单,将书画协会介绍给更多的书画爱好者。同时,在招新大本营我们开展的现场写作吸引了大批书画爱好者,其中不乏一些写作书画的人才。在招新过程中,我们也请到了指导书画习作的老师,理事会成员与他们热情的交流,分享书画学习的心得。随后,我们在会长方浣思的带领下,登台展览了我们的优秀作品。会长详细地向观众们介绍了书画协会的发展历史,历年的活动和成绩,以及开班设置和今年的活动计划。

14号的招新工作在梁林校区新食堂门口开展。与前一天相比,我们增加了一项新的活动,赠送给报名学生一副现场写作的毛笔字。反响相当不错,在招新快结束的时候,还有三、四位同学在填写报名表格。

在两天的招新工作中,共有100多位书画爱好者加入到我们协会当中。在新的学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完善的平台。

同学们在咨询相关的课程安排。同学们在参观现场写作。

指导老师与同学们在交流书画心得。

会长带领成员们在台上介绍书画协会,并展出作品。

优秀的毛笔爱好者在写作。同学在填写报名表格。

专访新闻稿篇六

九月九日,星期天,下午三点,xx学院学生会教室j3-107在展了新学期招新工作的初试。

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招新现场依旧气氛火爆,等待区座无虚席、人头攒动,百余名同学上交了报名表,期望能成为学生会的一份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少参加面试的同学时的侃侃而谈,回答提问时的游刃有余,给面试官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当然,学生中亦不乏怀揣梦想的初生牛犊,他们同样用自身的实力和强烈的愿望,征服了挑剔的面试官。

面对这样特殊的“考题”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够沉着冷静、见招拆招,在面试中自然地表现最好的自己。

九月十四号,星期五,晚上六点半,xx师范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办的为期五天的社团招新宣传周活动已经接近尾声。

据统计,共有近100个社团参与了本次宣传周的活动。

学校南北校区宣传栏摆满各个社团的服务台,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各个社团也充分展现其特色,cosplay表演,舞双节棍,等,尽显社团风采。

校社团联合会也设立服务台为社团及黄师学子提供咨询服务,坚持站好每一次岗。

穿着绿色服的学弟学妹簇拥在社团服务台前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社团作为一个因共同而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讲,是一个既充满新鲜感又无比亲切的地方,作为我校优秀校园的一部分,我校社团将本着为社员谋福利的宗旨,配合校团委和校社团联的领导和管理,创造更好的未来。

校园记者对各个社团负责人进行了采访,自由漫步动漫社的社团负责人表示,此次社团宣传周活动对于社团宣传起到了预热的效果,让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感受到了丰富的大学校园文化,同时也为后面的社团招新工作起到很大帮助。

play5社团负责人表示此次宣传平台既让我们多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让学弟学妹们对自己社团有了初步了解。

与此同时,9月27日的社团缤纷秀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着,届时,全校100多个社团均会在南区场进行统一的招新活动,如果想更加具体的了解校园社团和社团联合会,就在27日—30日来南区足球场参与由校社团联合会携手全校社团共同带来的的社团缤纷秀吧!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专访新闻稿篇七

本报讯(记者xxx)9月17日到18日。

学校54个社团的招新活动在校园内火热进行。为了能吸引到更多新生的关注和加入,各个社团更是做足噱头:歌舞、表演、乐器,在精彩的文艺表演中,招新活动热闹开幕。这些社团在丹桂、三堂、四堂等地摆摊设点,拿出看家本领各展奇招,使出浑身解数“招兵买马”,招新现场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校园里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e+热舞社的社员在现场随着音乐,尽情起舞,把现场的气氛弄得沸沸扬扬,吸引了不少12级新生的眼球。而笛子协会的会员则在现场集体演奏笛子,悠扬的笛声在现场缓缓地飘荡,使正在行走的新生停下了脚步,细心聆听。这些文娱类社团是以娱乐为主,为更好地发展爱好,展现一技之长,加入的都是一些对音乐、舞蹈有兴趣的新生。

像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心协会这些公益类社团,主要是进行一些为公众服务的活动。“奉献”是他们的准则,他们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这类社团对于那些热心追求为社会奉献的新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实践类的社团同样也引起了不少的新生的关注,像摄影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等。他们则在现场展示活动器材和作品,对于喜欢汽车、旅游、摄影等实践活动的新生,这类活动则是他们的最好去处。追求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兴趣,也有利于了解社会,获得真知。

社团,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可以让相同爱好的人相聚在一起。大学里的社团,各式各类,选择最终还是归于自己兴趣和志向。

专访新闻稿篇八

今年59岁的徐席林是八里湖新区市容环卫局的一名垃圾清运工,从事环卫工作3年的他,从未喊过苦、喊过累,只是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地为大家创造干净明亮的环境。

徐席林的工作便是每天清理垃圾,为了将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徐席林经常用手捡小孩的尿不湿以及卫生巾等,天气炎热的时候,臭味很大,但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他只能咬紧牙关,把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有一次,在把垃圾搬上车时,因为油管爆裂,徐席林的脚被弹出的钢板扎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可他依然坚持把垃圾清理干净。

直到垃圾清理完毕,徐席林才到医院进行简单包扎,可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一出医院大门又跑去上班了。

徐席林告诉浔阳晚报记者,“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做,既然我选择了环卫保洁工作,就要干得比别人好,看着街道整洁、干净,我的心也舒坦了。

我们保洁人员是平凡的,不被人看重,然而,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环卫人员,每天用自己的一身脏,换来了万家净。

我们甘愿吃苦,忘我的劳动,为新区增新貌,才有这清新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勇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净化着社会空气,播种着精神文明。

作为一名环卫人员365天一天都不能停,我要一直坚持干下去,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得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它干好。

宁愿我一人脏,换来万家幸福!”

56岁的李火枝是九江县悦馨老年公寓的院长,2010年这家公寓开起来的时候,有120张床位,但只住了一半还不到。

一年后这里的入住老人把公寓挤得满满当当。

有人说,老年公寓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因为这里会有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有患老年痴呆的人,洗护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各种排泄物的气味、沾染杂物床单的气味……混杂到一起,简直让人没法进门。

可是李火枝这里四处干干净净,仔细闻闻,空气也和外面操场上的一样干爽。

二、三十位老人坐在一楼的大厅打麻将、看电视、低声交谈。

每个人的头发都整齐干净,衣服熨帖,看上去就神清气爽。

2000年的时候,李火枝正式开始护工之路。

那时候她还不到40岁,长发烫着大波浪,穿一身洋气的套装,踩着高跟鞋,漂亮得很。

第一天去福利院上班,一个70多岁的婆婆就嫌弃说:这哪是来做事的,这是大小姐!

第二天,李火枝就把头发剪了,拖地洗衣,按摩喂饭。

谁都没有她麻利,谁都没有她做得好,不到一个月,那个原本嫌弃她的婆婆就改了口:她还真能做事!哪个都没有她好!

现在公寓里有30来个工作人员,能够把老人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但是李火枝还是每天都要到各个房里走一趟。

“娘啊,你今天觉得怎么样呐?”李火枝俯下身去摸摸老人的头发,望着她的眼睛,“能看见我吗?知道我是谁吗?”这是一个轻微老年痴呆的婆婆,眼睛不好,腿脚也不好,几乎整天躺在床上。

“是院长来了吗?”老人一把攥住李火枝的手,“我怎么好久都没看见你了,我在等你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婆婆记性很差,刚刚见过的人,转头就忘了,但是她却牢牢记得李火枝。

“不要以为老人心里不清楚,哪个对她好她就对哪个亲。

一次有位老人大便失禁,弄了一身,刚来的护工慌了神,问李火枝怎么办。

“怎么办?我教你怎么办!如果她是你娘,你怎么办,那你现在就怎么办。

在这里每一个婆婆都是李火枝的“娘”,每一个公公都是李火枝的“父亲”。

李火枝每进一个房间都能准确地说出老人的名字、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你要每天都下床动一下,就这样扶着动动腿也是好的。

不要多,两条腿都动个十来次。

“我给你拍拍枕头,中间都睡塌了,搞好了你舒服一点。

很多老人来的时候身上有褥疮,李火枝给清洗按摩,现在整个公寓就没有一个老人有褥疮。

“这些不能动的老人,除了给他们翻身,还要时不时给他们移枕头,抬抬手抬抬脚。

他们整天这样躺着,哪怕是动一下也是好受的。

因为服务好,老人生活质量高。

李火枝的公寓越来越满,满到她自己这个院长都没有住的地方。

“原来我是有一个单间的,现在就只能住在这里了。

”李火枝的“房间”是一楼的一个阳台,长3.5米,宽1.5米。

除了一张床就是地上有个箱子,所有的衣物都只能堆在床上,这就是一天工作后,李火枝的栖息地,不到四个平方她住了整整三年。

“我家里房子大得很。

我四个孩子都成家有孩子了,哪怕他们都回来,也能住得下。

不过我没时间住,这里离不开我。

这里离不开李火枝,李火枝也的确没有离开过老年公寓。

一年365天,除了要出去学习交流,每一个夜晚她都是在这里度过。

即使是大年三十,也是全家人到老年公寓来和李火枝团圆。

现在李火枝的媳妇也成了她的好帮手。

“原本她是要考公务员的,我说孩子啊,这照顾老人的事情比什么工作都有意义。

2010年老年公寓刚开业,媳妇也临近预产期。

李火枝不说在家照顾,反而带着媳妇给公寓忙里忙外。

二十多天后媳妇生了,她也只在医院照看了一天就回来照顾老人了。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让老人过得好,我个人辛苦一点算什么呢?这是值得的。

专访新闻稿篇九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专访新闻稿篇十

1 扎实的采访前准备 我有幸见到过易立竞老师准备一个采访,对方是一个曾经非常有名但已经过气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关于这个女明星的文字资料,包括1本在淘宝上买来的破破烂烂的关于她的旧书,发行于90年代中期。

因为这个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关于她的文字资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师还是认真地读了所有。这只是她的工作常态。

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要采访a(a是一个我非常了解的人)我会问什么问题?如果我的问题不够好,那肯定是因为我对我的采访对象不如我对a了解的多。

2 充实的采访 艾未未说困困采访他,时长一个多月,他疑惑:这个姑娘采访我的内容都够写一本书了,我除了上厕所,去哪她都跟着。

困困写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觉得相当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2小时对话能呈现出的人物采访丰富度。

那篇文章我印象相当相当相当深刻。

3 如果水不够多,说明井不够深 我曾经想要报道一个被很多人报道过的名人,但随后我觉得我再不可能想出来更好的报道角度,于是我放弃了。

但后来,我看到了让我惊喜的关于他的报道,我很后悔。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壁垒。

在本刊,我最想学习的人是彭苏老师,而这句话是她教会我的。

4 一个良好的业务讨论氛围 和蒋老师、杨潇的每次讨论都让我受益无穷。

我觉得,做人物报道时,对这个人做出的判断常常会囿于经验、知识和观点限制,此时,良师益友会帮助你做出判断和建立逻辑。

5 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这会让文章成文时文笔通顺、结构圆融。

也许我写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稿子拿到80分。 其实归结起来上面这么多就俩字:勤奋。

其他诸如天赋才华灵光神来之笔的词儿,都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有幸拥有的。 这些当然重要,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的,是这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64些。

专访新闻稿篇十一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专访新闻稿篇十二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

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

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

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

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

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

专访新闻稿篇十三

20xx年11月13日,在历经一个多月的小组赛后,体育学院篮球迎新杯迎来了本赛季的决战时刻。本赛季争夺冠军的有女队:12体育教育班vs14体育教育班、男队是13体育教育班vs14社会体育指导班。

本次冠军争夺赛于当日下午14:00时整由女子队的对决正式拉开序幕,在经历两小时的激烈对抗后,最终由14体育教育班不敌12体育教育班以17:28落败。接下来在当日下午16:20时分13体育教育vs14社会体育指导的男子决赛也相继拉开帷幕。灵活的过人技巧、空接、盖帽、花式运球、等一流技术被双方毫不遗留的展示出来,精彩的对决不时引发在场观众的欢呼声。最终比赛在激烈的竞争下14社会体育指导以65:52的大比分赢得本赛季男子组冠军。

比赛结束后,于当日18:00时在体育学院团委书记杜治芬老师的主持下举行颁奖仪式、出席本次颁奖活动现场的嘉宾有来自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成勋、体育学院副院长陈强、体育教育系主任田萍、体育教育部部长刘继鑫、体育实验中心主任赵波、社会体育系主任刘柳、体育学院教学秘书钟多等老师一同出席了本次的颁奖典礼。活动中由周成勋副书记为本次获得冠军的队伍颁奖并向他们致以祝贺。随后书记发表讲话提出“我们要把发展体育事业放在今后体育学院发展宏图之中。要高度重视学校、学院的体育赛事,力争办好每一次赛事。”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同时鼓励在本次比赛中失利的队伍不要灰心,争取在下一赛季取得更好的成绩。

专访新闻稿篇十四

人物访谈怎么写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 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2115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