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 社会体育学论文(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37:06
2023年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 社会体育学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1-12 18:37:06     小编:琴心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方法贵精,养成终身爱好。

关键词:现代社会;高校体育

步入21世纪,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步伐,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才。人的现代化也是一个过程,而一个健康的社会公民则是现代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健康离不开体育,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的基础。现代体育教育既重视增强体质的实际效益,又必须着眼于将来学生对“享受”和“发展”的需求,力求在满足个人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打下良好的技能和理论基础,以适应当代社会对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把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源于公元1000年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词汇,其含义是安全的、完美的、结实的。传统的健康观念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辞海》中将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各种生理和心理指标来衡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完全突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从而对健康的评价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的范畴,而且扩大到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领域。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_年,该组织又对这一说法作了补充,即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加上了道德健康,认为只有这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一健康概念,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上阐明了健康的科学内涵,是迄今为止对健康概念较完整、准确的表述。

(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

1.强健的体魄。表现为体质良好、体能全面、生长发育良好、有连续的工作能力和较快的恢复能力。

2.高超的智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对人的智能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了应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学习、创新能力、观测能力、动手能力及竞争能力。良好的创新和学习能力都是建立在高超的智能上的。

3.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的世纪,人们对心理健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社会调整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需要加强协作。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谁也离不开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人正确交往、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增进人们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人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4.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社会人,其人生态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等是最基本的并为全世界认可的,其中尤以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最为重要,是人们取得所必备的思想品质,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使专业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协同攻关要求越来越强烈。现代的科学实践、经济贸易已趋全球化,协作精神已成为科技人才的重要素质。

二、高校体育的任务

(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体育教育功能的正确反映[1]()。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生长发育日趋完善和稳定,重量机能 和适应能力均发展到较高水平,也是生命活动能力最旺盛,身心发展最迅速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辞去的良好习惯,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使他们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一是要对体育的意义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二是要掌握的运动技能,这需要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坚持锻炼;三是在生理上形成正常、科学的生物规律。这需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早操、课外体育锻炼等,并要长年坚持,形成条件反射,这是结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体育自身的固有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最活泼的形式之一。高新体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由于许多活动都是以集体形式或是以竞赛形式进行的,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增强组织纪律性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勇于奉献、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体育比赛有规则,对形成文明行为和品德的规范化,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也能伸进自信心、自制力和开拓精神的形成,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充分挖掘潜力,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有利条件和大学生体能和智能上的优势,重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部分体育基础好,有一定专项运动才能的大学生坚持科学系统地训练,不断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这样既能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国际 上许多奥运金牌获得者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我国高校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解决好大、中、小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衔接问题,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三、高校体育的未来展望

《_中央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校体育应遵循这一指导方针,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通过高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并为发展和加强课余体育训练开辟新的途径,探索新的经验,培养体育优秀人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中心

20世纪90年代后,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且成为世界体育的一大潮流。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的大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一法两纲”成为中国面向21世纪的体育策略,改变了竞技运动在学校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耐力素质和呼吸机能明显下降。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应立足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这是高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未来的社会,不单是科学、文化、经济、技术等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健康体能的竞争。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作和生活。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高校体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中心,真正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二)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体育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员,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更主要的是强化高校体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健康是对社会的责任,只有终身健身,才能终身受益,也才能以健康的体魄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健身的积极意义和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及长期性[2]()。大学生人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共接受体育教育14年,但大学二年级体育课结束后,仍有不少人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意识淡薄,不懂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且年级越高体育健身意识越淡薄。所以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一、二年级时与年级成正比,三、四年级时与年级成反比,充分说明高校体育给学生的体质带来的只是短期效益。面对新的形势,对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必须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以适应高校培养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让体育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在走向小康,根据中国的发展速度,到21世纪中叶,中国可达到世界中等发达程度。当前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实行了5天工作制以来,一年有120多天的休息日,余暇时间增多,因此,在多方面需求增加的基础上,追求健康便成了人们的第一需求。为适应这种形势,高校体育应培养学生终身会健身、会娱乐、会休息的终身体育观,并将余暇体育作为小康生活中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花钱“买健康”已成为21世纪中国人小康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

(四)发挥体育科技功能,促进高校体育科研

当今世界,竞技运动水平和国民体质健康水平角逐的背后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能争体育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夺得胜利。而高校体育在体育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又处于决定胜负的战略地位。高校体育具有发展体育科学技术的能力,这种功能又以新的体育科学技术为背景,新的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同步的。高校具有创新和更新科学技术的能力 。高校体育人才荟萃、设备先进、资料齐全,能够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条件。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由技术型向科研型、创建型、复合型发展,更新知识,具有超前意识,这样才能争得体育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杨留锁,肖丰.试论体育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j].体 育科学,2003,(1).

[2]韩健.21世纪社会的变化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j].上 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潘绍伟.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二

现在开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并没有真正领会“阳光体育运动”的精髓,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和体育锻炼(体育课的素质练习、各类运动会比赛)。“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针对这一要求的系列体育活动则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红寺堡(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回中)2.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电脑搜索文献、查阅相关资料、翻看有关书籍等途径收集信息,为本次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搜集,最终整理出吴忠市红寺堡区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共发出300份,每所学校6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为290份,回收率为96.6%,这将成为我们研究的事实依据。(3)数理统计法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获得“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前后的变化趋势,最终得到的统计值就是这次评价结果。

二、“阳光体育运动”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各初中的开展现状

首先从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由调查结果可知,红寺堡区各初中对“阳光体育运动”宣传不到位,有0.7%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没有任何认知,它意味着这些学生压根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这个名字。在调查中也有63.7%的学生只是听说过“阳光体育运动”这个名字,而不知道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说明对“阳光体育运动”这个知识概念的宣传普及还不到位。据调查,只有3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他们是有必要的,而有23%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没有必要。由此可见,我们要认真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有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表3中我们看到44%的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课业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有13.7%的学生没有兴趣,有42.3%是因为没有适合的场地。数据发现现在制约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更多的是外因。

三、结论

红寺堡区各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在大多数学校得到了基本落实,但是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体育经费不足,加之学生学业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等因素影响,并未真正达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提出的有关目标和要求。

四、对策

1.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度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阳光体育运动”。其次,要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个长期持久的工作来抓,不能走形式,应付检查,在学校日常工作教育中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考核管理,促进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参加教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以社团活动带动课外体育活动首先,体育教师为导师,建立社团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其次,每周三下午第六、七节课为社团的活动课,导师组织指导:最后,改变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被占用的情况,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参考文献:

徐勤荣.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三

1研究目的

19高校开始扩招,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众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如何实现中国梦。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要了解当今就业形势,有助于全面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能让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职业摸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激发他们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和20分别开设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个专业。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届毕业生,研究对象总数为126人,其中男102人,女24人,男女比例为17∶4。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查阅历年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

2.2.2访谈法

走访相关领导,就业工作指导老师及本地就业工作的毕业生,电话访谈或qq联系外地毕业生了解就业情况。

2.2.3数据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类研究。

2.2.4逻辑分析法

对资料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比较。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分析

3.1.1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是评价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反映着专业办学质量的好坏,同时毕业生就业率还直接决定招生和办学规模。表1显示(来自体育学院学生就业资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进一步访问得知,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毕业生不得不改变之前传统的就业观念,现在本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形成“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就业理念。说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新很快,贴近社会进程的发展现状。

3.1.2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由表2可以看出,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选择留在本省及生源地,离家比较近,不愿独自走出去闯。还有很多选择了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大中城市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逐渐改变,他们更愿意“走出来”,远离父母的庇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3.1.3社会体育专业女生就业情况

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7、2008、2009届毕业生共126人,其中男102人,女生24人,男女比例17∶4。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天生的自身缺陷,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女生未来工作几年会结婚、生育哺乳等一系列假期,而选择不招聘,性别歧视一直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原因。据调查统计得知,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7~2009届女毕业生共24人,升学率为16.7%,一次性就业率为83.3%。可见社体专业女毕业生就业积极性高,就业概率大。

3.2影响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3.2.1外部因素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载体,要依据社会体育专业自身的条件和优越,要结合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社会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所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和一专多能的人才既有共性,又具个性,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科相应的课程比例,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课程设置比例,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等,优化课程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3.2.2自身因素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也随之改变。拓展就业领域,一专多能,强化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择业理念,加强学生的就业规划和指导。同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要不断拓宽知识面,用知识武装自己,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自我定位,确定正确的择业目标,树立良好的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

4对策建议

4.1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目前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总体形势看,存在着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的供需错位问题。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忽视课程设置,对社会体育领域工作不积极,改行易业现象普遍。高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专业设置、招生、培养、投入等与就业挂钩。

4.2高校的就业工作指导与就业教育

由于编制原因大多数高校没有专职就业干事,就业工作人员均不是相关专业出身,欠缺就业理论知识。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创新不够对就业工作的投入有欠缺,无论是在人力、设备、经费上的投入都明显不足,所以高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4.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缺少社会经验,缺乏职业素质,不了解就业环境,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所以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用知识武装自己,拓宽知识面,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找到自己立足点和发展点,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4.4多方合作,提高就业率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及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学校应该多方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信息指导以及系统管理的工作,促使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好的平台。学校应长期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保持联系,并系统、完善的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和市场的反馈来调整学校的招生和培养模式,始终保持招生、就业和专业动态平衡。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四

在高校各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理论教学成分大于实践操作教学成分,其中唯一例外的就是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所采取的形式通常为课外教学模式,进行课外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教学的进展课时偏少,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以及学生对于各种锻炼的实际作用以及正确动作的掌握极少,学生对于各种锻炼的进展时间没有确实的把握,其导致的问题就是锻炼的作用无效化,进而导致学生由于长期无法得到身体方面的提升或者提升缓慢而产生体育课没有锻炼作用的错误认识。由此可见,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对于体育课的整体教学而言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其有发展研究的价值。

1、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内容基本一致,其的特点就是几乎涵盖所有基本运动的基本动作教学、技术要点以及比赛规则等,其的内容还包括体育的基本要点的阐释、体育锻炼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不得当的锻炼方式会造成的后果等,其对于体育方面的知识描述的较为全面有学习的价值以及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参考书籍,是学生进行锻炼的指导书籍,其能够确保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行高校体育锻炼的基本作用就是使得体育教学的方式以及体育教学的方向科学化以及全面化,使得学生能够自由的进行锻炼,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自我的体格,逐渐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进展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以及理论知识涉及的方向过多导致教师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段中无法进行科学的取舍以及无法进行内容轻重的设计,导致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作用无法体现,导致各高校对于其的重视程度降低。而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进行其理论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进而得出相应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改进措施对策。

2、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以及问题的确定需要通过对各高校的实际体育理论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同一问题以及影响体育理论教学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和归纳,进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搜寻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因素,为其的教学改进以及教学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根据实际的例子分析得出其存在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就是高校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的认识不合理,教材内容的选择不科学,教学形式方法的使用较为单一固定,没有较为系统正式的考核方式以及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等。

2.1、学校的安排问题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导致其无法进展顺利以及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校的安排问题,包括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上的安排、考核上的安排以及比例占据的安排。具体的体现就是普通高校对于体育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安排通常安排在期末阶段,进行2-3节课进行所有知识的概述教学,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理论的知识连一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形成,使得理论教学的发展进一步受到阻碍;理论考核一般采取的就是固定题目的考察,其考核的形式一般选取开卷形式,导致其考核的意义完全失去;理论教学以及理论考核在体育教学中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几乎能够忽略不计。这些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理论教学的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体育锻炼的效果无法体现以及体育教学的发展也相应的受到限制。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各高校对于高中体育理论的重视程度以及认识不足。

2.2、教师的教学问题

教师在体育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其本身对体育理论的学习以及内容的了解不足,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进行科学全面的传授,加之其认为体育理论教学的作用犹如鸡肋,没有教学的必要。其进一步导致的就是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没有投入相应的精力,导致教学的设计缺乏,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于不应用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以及不进行课件的准备,导致课堂的教学极为随意。其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于出现各种概念上的错误。

2.3、学生的学习问题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以及教学态度随意,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于对于教师的上课模式反感,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体育概念就是其只属于课外教学,体育活动是其教学过程中的全部,认为体育理论教学只是浪费时间的一种体现,其导致的现象就是学生对于体育理论教学出现排斥意识。导致体育理论教学无法继续进展,导致其的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降低。

3、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对策

3.1、改变教师的观念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的作用认识,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是传授该知识的主体对象,其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其的概念的主要方式就是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及相应的例子说明,主要就是由于体育理论知识的储备量不足导致的受伤现象以及无法及时对受伤的情况进行处理导致问题的进一步的严重化,进而使得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的认识以及作用具体化,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重视起来,而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计以及投入精力,使得教师的方式以及模式得到确实的改变。

3.2、发展学校对于体育理论的重视

学校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认识能够直接影响体育理论知识的发展,因此,对此进行改进和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其主要采取对策就是进行宣传,使得学校对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安排进一步发展,其宣传的主要作用就是体育理论教学的进展能够直接影响体育的教学成效。学校在真正重视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使得体育理论的教学进展快速化。

3.3、改善先进的体育理论教学构造

体育理论教学的构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单一固定,导致其的作用以及教学进展无法得到发展。其的具体改进措施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锻炼教学有机的结合,使得其的教学结构合理化,使得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效果,进而使得体育理论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主要采取的具体对策就是在体育课外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基本热身运动,在进行此节课锻炼的项目的基本说明以及注意事项的说明,进行具体动作的标准化讲解,进而使得学生在实际的锻炼过程将此进行实际的运用,使得锻炼的成效显著,并且使得其对于该运动的认识深刻化。

4、结束语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价值在于其能够减少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以及合理发展体育教学,进一步培养多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明智,曾吉,李智伟等.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5).

[2]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18(5).

[3]李浩智,黄静.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10).

[4]薛英.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c].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体育教育研究会第十九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12.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五

就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现状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我国在进行社会体育人才资源时并没有认识到个体和群体的特殊性,导致人才群体结构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影响了社会体育人才资源的整体效益。个体资源是整体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社会体育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人们必须要求认识到人才结构调整的.问题,以此彰显和发挥人力资源的群体价值及功能[2]。但是我国在开发过程中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影响了社会体育人才资源开发的结果;另一方面,社会体育人才资源开发的指导员结构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包括培训课程的设置、培养方法的选择以及质量和数量的控制等,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六

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参与社会体育的热情不够高涨

有调查表明,在20~59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的成年人群体各有53.63%和63.96%的人不能达到每周进行一次体育活动。其主要原因分为:

(1)工作占用时间较多。

(2)没有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60~69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群体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分为:

1)没有形成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受家务劳作影响。但就现实情况而论,我国目前16岁以上人口的空闲时间已经是1900小时/年,显而易见,因工作忙或家务忙造成没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是不成立的。主要造成人们不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不了解参与的意义和对参与体育活动没有热情。

2.年龄结构分布不均

我国目前参与体育人群就年龄结构来看属于凹形结构。即青少年和老年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热情比较高,而中年人的参与情况较差。青少年还处在学校教育阶段,直接接受学校的体育教育对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年人的余暇时间比较丰富。另外,延年益寿、丰富晚年生活的需要,使他们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热情也比较高;而中年人的工作、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沉重的生活压力迫使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他们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率偏低。

3.场馆的现状不适合

人们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需要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小,公共体育场馆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的体育场馆也仅仅是集中在一少部分的学校里,街道、公园、社区中的体育场馆寥寥无几,这给人们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学因素

1.参与者对社会体育的态度

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包括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积极参与的态度。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直接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积极的态度可以促进人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消极的态度则直接阻碍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其中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是人们能够排除困难、持之以恒地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2.参与者余暇时间

目前,实行了一周5天工作日后,我国群众的余暇时间有逐步延长的趋势。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部分的时间也都被用于做家务、学习等上,参与社会体育的时间几乎没有,这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体育场地设施

体育场所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直接原因,其中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学校对外开放的场馆设施、街道的健身器材,公园内的活动场所以及森林公园等。但就我国目前的体育场馆设施来看,很难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情况不容乐观。相对于体育较发达的广州而言,其室内人均活动面积仅为0.0025平方米,室外0.0112平方米,面积数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相差甚远。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的“到世纪末,城市公用体育用地1~2平方米,小学2.3平方米,中学3.3平方米”的标准也远远不能达到。

三、结语

总之,就国内、外近年来社会体育发展的普遍性和群众参与性来看,总体成上升趋势,群众基础雄厚。我们要充分汲取国外社会体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形态进行探索。虽然在局部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在群众的健身意识中培养,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指导者的培训、体育管理水平及其法制法规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加强,这些都影响到群众参与社会体育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云南体育人才资源的现状,利用swot分析法,得出当前云南省体育人才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体育发展战略,力求对当前体育人才资源研究提供一点思路,为云南省体育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意见。

[关键词]云南省体育人才swot分析

一、体育人才资源的定义

人才资源指一国、一地区具有较强管理、研究、创造及专门技术能力的人的总称,是人力资源中较突出、较优秀的部分。从当前理论对于人才的定义来看,虽然内涵一致,但在人才标准、涵盖范围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尺度。中国人事部门对人才的定义是“经过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类大学的培养,在德、智、体诸方面具备一定素质,毕业后能初步适应某种工作的人”。中国人才预测部门的定义是指“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这两种定义显然出于对人才统计、预测的易操作化考虑,但在界定标准的完善程度与尺度上,是否符合目前形势和应用要求,还存在疑问。除此以外,在我国人才学研究中存在一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强调了人才的创造性和贡献大小,但在量化标准方面却不够明晰,在实际操作中较难界定。

由此本文认为体育人才应该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学识水平或者技能,能在体育领域中做出贡献的人。这样尽管在量化尺度上不设具体标准,但并不影响研究的效果,而更有利于人才开发战略的探索。

二、云南省体育人才资源swot分析

swot是表示影响战略实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构的'英文单词首写字母,它们分别是:th(优势);s;unity(机会);(威胁)。以云南省体育发展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分析当前我省体育人才资源现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从而实现对体育人才资源的科学、高效管理与开发。

(一)云南省体育人才资源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管理结构完整,层级明确;管理人才系列中,拥有着相当数量的具有知识、经验、素质和技能的体育、管理、经济等专业人员,对于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体育事业建设和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体育教练员资源,教练员专业化程度很高,在传统优势项目如竞走、中长跑等耐力项目上我省部分教练员也是国家队的教练,对于我省提高和巩固竞技实力有重要的作用。

3.有较为完善的竞技支持体系所需要的相关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系列总体结构完整,专业体系设置比较全面。在应对大型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以及全面促进体育发展过程中,完整的专业结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4.具有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竞技运动员队伍,潜力巨大。在传统优势项目上既有达到国家甚至国际水平的老队员,又有潜力巨大的年轻运动员,结构合理,基础较好。对于我省保持原有优势项目地位、不断冲击竞技新高度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5.拥有较大规模的体育裁判员队伍,其中包括高等级裁判员资源,对于提高本省体育竞技水平、组织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完善、充足,对于提高社会体育普及率、扩展体育群众基础具有很大优势和潜力。(二)云南省体育人才资源的劣势分析(weakness)

1.人才资源整体数量仍显不足、结构不够合理

我省体育人才资源总体虽具有一定数量规模,但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四类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上尚无法满足我省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以教练员为例,全省当前拥有高级教练员不足百人,其他初、中级教练除去兼任行政职务和担任省级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人才,平均每个县和市区担任业余训练任务的教练员不足6、7人,基层业训教练员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同样,现有优秀运动员、高水平裁判员的人才数量与实现08奥运目标和体育全面发展目标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个“十五”期间,共培养国际级健将8人,国家级健将41人,国际级裁判6人,国家级裁判38人。

2.现有人才资源素质结构尚有欠缺

各类别人才资源中均存在能级层次和学历等级偏低的现象,基层人才队伍素质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数据显示:所有人才中,拥有博士学历者、硕士学历者为零,本科学历者占比不到20%。其次,大多数教练是运动员专业而来,尽管有着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与专业技能,但是文化素质较低,这样制约了教练员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进而影响队员素质的提高。

3.部分核心人才资源紧缺

优秀运动员队伍偏小,顶尖水平的竞技运动员数量明显不足,“十五”期间,国际级运动健将仅9人。从数量上可看出,云南省体育教练员队伍中缺乏高、精、尖教练员人才,没有形成一个稳定且数量充足的拔尖人才群体,人才梯队的建设有待完善,在一些潜优势项目(如自行车、游泳、摔跤)上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三、云南省体育人才资源开发机会分析(opportunity)

云南省有些项目,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在体育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储备和体育人口规模上都具有一定基础,而且由于天时、地利的优势,成为国内著名的训练基地。应该说在历史积累、现实基础上,都具有较好的条件可供利用,未来随着我省经济的腾飞,社会建设的加快发展,将获得更为有力的后盾以推动体育事业的进步。除此以外,在国内外众多的训练队甚至国家队的到来为云南省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北京奥运会也为云南人才资源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四、云南省体育人才资源开发的制约条件分析(threat)

(一)较低人才素质水平制约了云南省体育竞争力的提高

体育竞争力不仅指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且包括体育与其它国民行业或产业在经济利益、社会效应等各个方面的竞争。一方面,低下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必然造成体育组织效率不高、发展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吸引新的高水平人才资源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省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

尽管云南训练基地全国知名,而且传统优势项目如竞走等在国内外也有相当的知名度。云南省体科所也取得过不菲的成绩。但是体工队与体科所配合很少,大多时候是他们各自为战,不能将双方的优势互补。这样造成人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人事匹配不足,导致对人才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例失调,人力资本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

(三)竞技运动人才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云南省体育教练员队伍缺乏高学历的知识型教练和高等级的尖子教练,复合型的高端教练员人才更为紧缺。竞技体育领域竞争激烈,教练员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的主要力量,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任一点缺陷都可能造成竞争弱势。另外,我省运动员的学历知识水平与其他省份类似都普遍低下,这严重制约了运动员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制约了运动员队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宝利嘉顾问.最新人力资源精要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8.

[2]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7.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八

姓名:大学生年龄:21户口所在:梅州民族:汉族身高:168cm体重:54kg求职意向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应聘职位:证券/金融/投资,贸易,物流/仓储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一个星期月薪要求:2500~4499元希望工作地区:广州,深圳,佛山工作经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起止年月:-10~至今公司性质:其它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担任职位:信息录入员工作描述:主要的工作是录入信息。在实习期间,我们需要去各个交易团办公室收取录入卡,录入卡是填写每天进出口的'交易量,然后根据卡里的信息录入数据,并保存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与各个交易团的负责人沟通,沟通好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离职原因:实习到期启航教育有限公司起止年月:-04~2014-05公司性质:其它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担任职位:超市工作人员工作描述:在实习期间,我们需要去两个部门实习,一是仓储部,主要工作是把关出货入货,如何点货,货物入仓储库,还需要把数据填入系统中。二是采购部,主要工作是采购商品。离职原因:实习到期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最高学历:大专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16-06专业一:国际经济与贸易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语言能力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良好其它外语能力:国语水平:优秀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全国pocib外贸技能大赛,并荣获了全国个人三等奖,团体荣获了团体特等奖,参加比赛之后,熟悉外贸跟单的程序等。在英语水平方面,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方面,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考试。在专业方面,通过了,外贸跟单员考试。爱好:平时空闲会看看书,打打羽毛球等。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九

回顾自1978年至今30年间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和发展,我们可以欣喜地说,由于广大社会政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社会政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许这一领域的成就不能与经济成就相比,但它的变化无疑是历史性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种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正在中国形成。笔者试图从结构、主题、功能、品格和地位等方面,描绘它的主要特征。

社会政策的结构:从实践性社会政策与

学科性社会政策的失衡走向协调

这里所说的结构,首先是指社会政策的构成。当我们要考察中国的社会政策并研究它的结构时,确定我们的视野范围是首要的。正像中国自古以来并没有“社会”一词,但却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社会,而且在很多时候还治理得很好一样;中国作为学科的社会政策也起步较晚并且一度发展不顺利,但是实践性社会政策却一直存在,并且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都看到,例如,中国每年都能安排新增的1000多万人就业,其规模相当于有些发达国家的总人口,而失业问题就是在那些拥有完善的就业政策的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每年都有1.5亿人在流动就业,人口迁移规模既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又长期保持了基本稳定。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从社会政策的角度讲,很多问题是在学科性社会政策还没有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就基本获得解决的。很多时候实践性社会政策走在了学科性社会政策的前头。我们且不忙评论这种现象,先要承认这个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由迫切的现实问题直接引发的社会政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尤其是那些主要依靠行政和财政手段的社会政策,例如计划生育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扶贫政策等。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在回顾社会政策的发展过程时,我们的视野不能局限于学科性社会政策,应涵盖实践性社会政策与学科性社会政策两个方面;另外,要特别重视实践性社会政策与学科性社会政策二者的关系。

一个好的社会政策结构体系,应该是科学、公开、开放的体系。如何能够形成这样的结构体系呢?基础就在于实践性社会政策与学科性社会政策的均衡和结合。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是实践性社会政策与学科性社会政策从不均衡走向均衡、从分离走向结合的过程。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社会政策出台比较频繁的时期,数量空前之多,范围空前之广。另外,在政府的重要文献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社会政策的内容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势下,社会政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大增加。为了回应实践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成立了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此后,社会政策教学与研究机构在世纪之交以“井喷式”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大学设立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系或专业就达211家,教学和研究人员3000多人,在校本科和研究生4万人左右,分别超过已经恢复和重建30年的社会学学科的2倍以上。如果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的社会政策研究机构,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社会政策研究和教学队伍。

这支学科性社会政策专业队伍虽然很年轻,但它的出现立即改变了中国社会政策的面貌:从政策的形成来说,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设立了专家委员会等咨询机构;重大政策出台之前,一般会组织课题进行必要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如对医疗体制的改革就有若干研究机构独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以及开展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如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和完善。

我们知道,社会政策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开放性直接相关。公开性、开放性不仅表现在非政府部门参与社会政策的形成过程,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民间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调查机构和网站,形成了可以影响政策形成的民意表达渠道和机制;不仅表现在中国社会政策重视参照、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且更直接地表现在中国加入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比如,中国先后加入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中国在社会政策方面的这种开放态势是史无前例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政策发展的新阶段,实践性社会政策与学科性社会政策如何均衡、如何发展的问题是新阶段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十

个人信息:

姓名:xxx

目前所在:天河区年龄:21

户口所在:天河区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68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美容/健身/体育:体育方向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兼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真实故事》摄影助理

工作描述:担任职位:奥体中心田径竞赛主任助理志愿者

工作描述:担任职位:奥体中心田径技术官员服务志愿者

工作描述: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获得学位:毕业日期:-07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十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刚刚开始发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文章就试图来总结二、三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文章以期为城市文化产业研究者或者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问题;建议

1二、三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1产业规模与影响力还不够

我国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地区目前仍集中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规模仍然有限。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数量有限,规模不大,对老百姓的影响力不足。在二、三线城市中,仍然是以传统的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模式,或是以资源为主的,或是以制造业等为主的。在二、三线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综合类实体书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考试书店。在这些城市中也不会有太多的或者有绝对统治力的媒体企业,往往只是体制内的电视台和报社,没有形成对当地文化产业有引导作用的企业。

1.2产业品牌开发有限

产业品牌开发有限,这是几乎所有二、三线城市文化产业的通病。很多地方政府品牌意识不强,坐拥很多文化资源却不懂尽力开发利用。有的城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参观和欣赏。但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却没有品牌意识,去把当地文化产业做成品牌,而是靠着口口相传的传统传播模式去宣传。有的城市有着诸多知名的小吃,却不懂开发利用和注册品牌,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因商标和品牌而诉诸法律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城市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优势,把产业做成规模、做成品牌。但是,更多的城市看到的只是当前的利益,能够消化一部分劳动力和增加一些财务的税收。

1.3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因此,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将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创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很多发达国家,许多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资本的快速融资,吸引众多的企业对文化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实现文化企业产业化。目前,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但是,文化产业往往产出效益就慢,各地方政府对此的扶持力度有限,尤其是在资金上。在大城市中,文化产业的收益较快,也较容易受到投资方的关注,资金的需求也较易满足。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中,文化产业吸引资金的能力有限,投资人不愿意把资金投在这种回收速度慢的项目上,政府资金又十分有限。

1.4文化产业缺乏创意

创意是对文化产品的价值进行转化和增值的过程,它有利于文化产业的产业化,是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一个城市一般都具备多样化的文化基础。而多样化的文化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创意。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好的文化创意项目可以给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活力。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往往缺乏创意,一味地模仿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项目。有的城市甚至连模仿都不会,每年都是在不断地重复。再好的资源,再好的项目,没有创意的话,就会失去它的活力,就会影响它的生命力。例如,有的城市的车展就是纯粹的模仿一线城市的车展,也试图把车和车模作为噱头,却不会把当地的特色引入车展中。有的城市纷纷上马文化产业园,却不考虑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应该把这个产业园做多大。于是,很多文化产业园上马得快,下马得也快,往往造成了资源浪费、资金浪费。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十二

1、引言

20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改革以前的过分追求竞技体育的金牌效应,而回归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提高全民族体质与健康的轨道上。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也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纵深发展而蓬勃兴起,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就有众多民办高校相继开办社会体育专业。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快速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暴露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民办高校社体专业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分析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2、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2.1、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民办高校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基本都是按照或鉴借公办院校的体育院系造就而成,所以其生存状态处于体育学科(专业)生态群落的最边缘,受到众多圈层的挤压,明显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各种优质资源全部流向重点体育院校和重点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民办高校的体育系(部)直接从社会上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造成生源质量差、招生人数少、规模效益差,很难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专业(或方向),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需要一段时间。这种边缘化的弱势地位使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难以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2.2、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体系不成熟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办学整体思路的集中体现,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的,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同公办院校一样正走向专业设置趋同与自身特色缺失之间的尴尬境地,基本围绕《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进行设置,突出表现在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亮点缺乏,造就出来的人才是“千人一面”同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偏离了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向。在缺乏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也缺乏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监控。由于培养目标不清晰,给民办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带来了困难,各院校基本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合符民办高校特点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如果以本专业的体育休闲娱乐指导方向为例,就需要开设诸如户外拓展、攀岩、高尔夫等课程,这种场地设施要求高,经费投入大的课程,民办高校很难搞好课程的配套建设,到最后还是采用和体育教育专业以及运动训练专业相似的课程设置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专业的培养规格,最终也没有市场竞争力。又如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方向,大量开设社会体育方面理论课程而无相应的实践课程,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虽然定位在体育产业领域,却很少有机会去公司实习。同时,由于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即使有了明确的专业定位,却因为课程体系不完善而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但转向学校体育教学时又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好,因此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2.3、专业教师队伍薄弱,办学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民办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专业定位不清晰和课程设置不完善,直到今天师资队伍建设依旧是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中最大的薄弱环节。首先,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多,不注重内部培养教学团队与科研骨干队伍;其次,是大部分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出身,很难打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去开拓新专业需要新知识体系,一方面是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狭窄;再次,和其他专业联合培养的效果也不佳,因为其他专业的教师对自身专业精通而对体育领域知识理解不够深透,很难做到跨专业的融合和指导实践。再次,民办高校引进的师资多以教学型为主,缺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师资的质与量之间的矛盾不仅影响了民办高校社体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专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潜伏性的隐患。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民办院校的体育系(部)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民办高校学生所交的学费部分,政府对民办高校只限于在办学中的政策支持,而无实际财政投入。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抓手的民办高校并不会投入足够人、财、物来支持本专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系部自身也很难从社会中筹措所需的办学经费。现阶段开办的社会体育专业的众多的民办高校能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文件中所规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是少数。少投入、多收益是各民办高校秉持的传统,所以,民办高校体育系(部)的场地设施、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都不能满足或基本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2.4、学生就业压力大

社会体育专业目前的就业的严峻形势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低的新闻报道是屡见不鲜。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国家并没有设置固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编制岗位,无法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那样,在各级各类学校有固定的体育教师编制岗位,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到社会上自谋职业,寻求聘用。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仅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与社会体育工作,更多的是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现阶段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还没真正形成。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就越显堪忧。

3、对策分析

3.1、准确把脉市场需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由于缺少体力活动而引起的“文明病”的日益增多。于是各种缓解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的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康体会所健身、户外拓展、登山野营、极限运动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这些活动的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入行门槛较高,尤其是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紧扣住体育休闲产业人才的缺口,开设具有显著专业特色的专业、专项课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如:如外聘有实际经验的校外专家进行现场授课、把课堂搬到校外的实践场所、增加课堂案例教学,增加学生顶岗实习机会等,使学生不但掌握一套运动技术和指导方法,而且要具备运动休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自身对职业的规划设计,社会体育专业的方向可以细分为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运动康复与医疗等小班,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根据市场转型和社会改革的实际及时做出调整。

3.2、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完善场(馆)、实习基地的建设

师资素质建设是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深入体育产业部门和社区、企业及重点体育院系进行、考察、学习、交流或短期培训,以尽快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聘请行业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教练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专业的队伍,使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民办高校体育硬件设施匾乏,用于教学和实践的现代社会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实习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必须扩建一批适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运动场馆、是实验设备。充分发挥校内场馆(器材)、实验设备的功能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同时把校内实习基地建成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实训基地;其次,把各大知名体育俱乐部(高级体育健身会所)作为开拓实践基地的龙头,健身场馆和娱乐场地作为补充,搞好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3.3、坚持订单培养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

针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过剩的现状,发挥民办高校就业主动、灵活的特点,可以采用主动寻找就业市场信息,提前获得相关体育产业经营公司的用人需求数量和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信息,并和相关用人单位达成一定协议,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和人才的培养规格,校方采用订单模式培养,针对性的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对选择自主择业的学生,安排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对该部分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做学生自主创业的领航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十三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电脑技能wps系列操作员级

可到岗日期面谈

详细个人自传

人对工作认真负责,容易上手,有团结合作精神,耐吃苦,遇到困难不畏惧,均虚心请教学习从而达到工作目标,处事冷静,稳重。性格开朗,活泼,对待事物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希望可以得到这次机会,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为贵公司效劳。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十四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包括初级培训和升级培训。初级培训是指导员的岗前培训。本调查所指的培训主要是指升级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人民大众对指导员的指导工作更是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地参加培训工作就很重要。我国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所持态度由调查可知,在调查的60人中,有52人认为有必要,占86.7%,6人认为没有必要占总数的10.0%,选择其他的2人,占3.3%。数据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持非常支持的态度,有必要进行培训,取得高级技术等级,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培训支付费用的情况

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调查中,有76.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参加培训是体育主管部门支付培训费用,说明我国体育主管部门贯彻执行了义务培训的要求,承担起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培训的职责。

三、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作了具体的要求。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各个内容的比例及学时有所不同。内容都包括工作规范、基本知识、健身指导、组织管理自设教材内容。其中工作规范、基本知识、组织管理均为理论培训的内容。健身指导中含有一定学时的技能培训内容。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以大纲的要求及目前辽西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现状,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中,有34.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纲规定的各部分培训内容比例合理,增加理论学时数的0人,有65.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增加技能学习的学时数。可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分析原因,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四、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的态度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的看法,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合适的20人,比较合适的29人,一般7人,三者共占93.3%。表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仅有4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合适,主要是因为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自己工作的时间互相冲突,单位又无相关的支持政策,单位领导不给假,参加集中培训受到限制。

五、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考核内容的看法

为了解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内容情况,以“你参加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内容情况”为题,对60名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61.7%的调查者回答的是考核的理论知识,选择考核理论和技能的只有38.3%。表明对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内容单一,多为理论考核。应考虑体育项目学习示范性的特点,将技能的学习情况作为培训评价的内容之一。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把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调查表明,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均为理论考核,考核中无技能考核。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项目,其运动环境比较特殊,决定了游泳学习中技能示范的重要性,只有游泳的动作方法理论而无动作示范,很难学会。在培训的过程中,集中面授的理论知识太多,学时较短,学员未能充分地领会,为了应付考试只能被迫学习,学习成效不高。

六、结论

1.我国城市社区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受培训经费的限制,培训效果较差。

2.从各个内容的比例来看,各个技术等级的培训内容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培训学时所占的比例较小。

3.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技能培训要求比较强烈。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二级和三级的比例较大,青年人居多,都想在技能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晋级和高质量指导需求人群的需要。

4.培训考核内容单一,培训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社会体育学论文题目篇十五

摘要】为了全面认识和发展新时期农村体育,本文针对农村体育发展中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基础上,阐明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述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1.发展农村体育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5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为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的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和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体育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存在许多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即农村体育在资金、基础设施、体育人才、体育信息、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农村体育开展不力,农民体质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也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1农村体育人口偏低,青壮年流动频繁,主体力量削弱。体育人口是一个反映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人口参与体育的比率很低。而且农村人口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呈下降趋势。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2亿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身体素质要高于一般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理应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长年漂泊在外,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农村体育,这无形中削弱了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从而导致农村的体育人口偏少。

2.2农民体质状况较差。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较差,医疗保健体系不完善,所以长期以来农民的体质状况不如城镇人口。农民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等人群,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2.3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组织、指导农民进行科学体育健身,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骨干力量,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机构缺失、社会体育指导员匾乏的现象较为突出。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2.4农村体育资金的筹措渠道单一。经费困难是农村体育工作的共性,落后的体育意识阻碍了人们去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社会体育消费水平还很低。广大农民还不具备从事社会体育的物质条件。体育消费能力的薄弱是体育筹资不足的主要内在因素。

2.5农村体育资源匮乏。体育资源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对农村体育的投入不足,使农村的体育资源严重匮乏。城市体育设施由国家拨款投资,而农村则由县、乡财政负责,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享有体育资源的不均衡。

2.6农村体育法制建设落后、体育普法宣传力度不够。我国现行体育法是在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尽管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在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3.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2健全农民体质监测体系。健立健全国民体质检测体系,可以为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要为农民进行免费体质测定。同时应组织义务开展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

3.3加强农民工和流动人员的体育管理。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条件以及教育、卫生等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把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纳人到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的规划中,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民工体育发展规划。

3.4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应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口,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第一,加大政府体育资金投人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第二,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引导,刺激农民体育消费。第三,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人新体育文化建设。第四,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发展新体育文化。

3.5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培训。借鉴国外大众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建立和发展农村体育职业教育、成人体育教育体系,是有效地开展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途径。

3.6完善我国新时期农村体育法制建设。努力完善我国新农村体育法律法规体系。1995年我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体育立法,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形势。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体育文化导刊,2003,8

2.赵晓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上海体院学报,2007,9

3.我国农村体育公平研究.2008

4.基于国内外比较分析的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327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