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教案设计(模板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0:33:04
统计的教案设计(模板24篇)
时间:2023-11-13 10:33:04     小编:纸韵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编写教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中的教案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值得学习借鉴。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教学回顾: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二

1、使学生通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地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参与意识。

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具体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课件、我们班部分小朋友二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作业纸

1、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这不,几个星期前我们刚刚体检过一次是吧?其中一项就是称体重。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部分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和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我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记录表和统计表。单位:千克)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人)210873

2、仔细观察,你能马上说出这些小朋友中体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朋友有几个么?

3、你怎么看出来的?(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4、恩,你真会观察,为什么不在上面这张记录表中找呢?

5、下面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就是根据上面的记录表中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统计出来后,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出这些小朋友一年级时总体的体重情况。

6、仔细观察第二张统计表,你能来说说它的组成么?

7、师小结:引导大家再说一遍:第一横栏是体重的各挡分类,第二横栏是各挡体重的人数。

1、学生分组完成单式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都二年级了,我们的体重会有什么变化呢?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小朋友现在的体重记录表,(出示同学们现在的具体体重记录表)

对了,让我们利用统计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出示单式统计表)

体重(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人)

要求: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大家回忆一下,我们 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有哪些呀?恩,统计一个划去一个或是做上记号,可以帮助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做到比重复不遗漏。)

2、统计完后,小组内指派一人记录统计结果。

3、填完后,再仔细地检查一遍。(有什么好的检查方法么?)

你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学生分组填写统计表,师巡视一遍后参与较弱的一组学生的活动中。)

汇报交流,反馈自己统计的方法,比较得出既简单又不容易错的方法(渗透符号的思想),校对。

哪一组愿意来汇报一下自己的统计结果?

2、师生研讨完成一份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看着我们完成的统计表,现在你能清楚地说出这些同学们二年级总体的体重情况么?请说说。(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师:比较一年级时的体重情况和二年级的体重情况有什么变化?(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

体重

(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2101186

体重

(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011478

师: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么?

(第一横栏都是表示体重,分成的每一档体重也是一样的。第二栏都是表示人数,但是各档体重的人数是不同的。)

能把它们合并成一张统计表么?

(能,把两张统计表相同的这一栏重合在一起(课件演示),把第二张的剩下的人数这一栏放在第一张人数一栏的下面。)

师小结:我们把这样的表称为“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板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而之前的两张统计表就是单式统计表,只对统计内容的一组数据进行统计。

师:(1)比起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么?

(2)可是如果把这张复式统计表拿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他们能看得懂么?怎么修改呢?(把两个人数改成一年级时和二年级时)

(3)为了能让复试统计表中的每一块内容更清楚,我们还应该在左上角的位置注明体重人数和年级。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边引导边课件演示边引导学生改成最合理的复式统计表:

人数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一年级时2101186

二年级时011478

3、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横栏是统计的内容,如表中的体重。右下方是填写数据,如表中的人数。竖栏是统计的对象,如表中的年级。(边说边课件演示)

(2)学生独立填写课本p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3)完成表下面的问题。

(4)你还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刚才我们统计的是人数,接下来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天气情况。

某地区三月份和五月份天气情况统计。( 课件出示某市三、五月份的天气记录表,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看了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算式来表示一下。

如果我们出去旅游,你认为选择哪个月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2、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吃什么蔬菜呢?接下来就由各组组长组织

统计自己大组小朋友喜欢吃的蔬菜情况,并把统计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第( )组喜欢吃的蔬菜人数统计表

蔬菜名称茄子西红柿黄瓜青菜 其它

人数(人)

小组完成后全班汇总

我们班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

蔬菜名称

人数(人)

组别茄

子西

柿黄

瓜青

其 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么?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课本p108页做一做。

师:为了丰富小朋友的课余生活,学校想在下学期开设几个兴趣小组,不知道小朋友们喜欢什么,课后请小朋友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项目,完成课本p108页的做一做。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三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奥运、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唤起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之情。教学目的教师准备《北京申奥专题片》、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单及补充阅读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7月1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再一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天安门广场欢庆的场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

2.导入:(板书课题)是啊,多少年的追求,多少年的渴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感到激动和自豪。作为――名曾亲临奥运赛场,采访过奥运明星的体育记者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练习将课文渎正确、读流利。

3.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准备与同学交流。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组内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体育精神与奥运的魅力。

四、指导书写难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书讨论,感悟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

1.再―次认真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向往奥运会的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向往体育魅力,使举办城市和人民变得美好;向往竞技体育所体现的公平与公正;向往采访奥运明星等。)。

2.在作者的向往之中,哪―点也是你最向往的,反复渎相关段落,然后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汇报交流。

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适当点拨,出示相关场面,深人体会奥运精神。

(如:我和作者一样,向往奥运会使举办城市和人民变得更美好。就拿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来说吧,“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定会使北京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加快城市的发展建设。很多北京人正在积极学习英语,准备为奥运会服务。到时,世界各国都将领略到北京人民的纯朴与热情。)。

(教师相机播放张艺谋拍摄的们匕京申奥专题片)。)。

(如:我和作者一样向往奥运会所体现的公平、公正。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在横行,美国仍在推行强权政治,充当“国际警察”;巴以因种族纠纷燃起的.战火还未熄灭;金钱可以使一切畅通无阻。在奥运赛场上,不同种族、国家、地区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通过真工正的实力较量,决出胜负,是难得的公正与公平。这是抗争,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

(教师相机出示―份奥运会比赛成绩单。)。

(如:我最向往采访奥运明星。这些体育明星是真正的世界第一。那么多选手,只有他们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成为国家的英雄,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在奥运会上,我希望采访新老奥运明星,将会感受到青春、进步与发展。)。

(教师相机播放奥运会颁奖场面。)。

二、深入体会作者的感受。

1.补充阅读《中国与奥运》。

2.再谈淡你对“―个国家,―座城市,能够举办―次奥运会,该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师总结。

是的,屈辱的历史―去不复返了。中国由“东亚病夫”成为体育强国,她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北京,能够举办20奥运会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奥运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四、随文积累。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下来。

五、布置作业。

1.你喜欢哪些奥运明星?选择其中的一位,与班里的体育爱好者就年奥运会搞一次模拟采访。

2.收集有关奥运会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知道统计图中的一个单位长代表几。

2、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统计图中的一个单位长代表几。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看看统计还能在哪些地方应用。

二、新授。

1、出示统计表:

北京市国庆节期间大型活动统计表。

项目展销展览嘉年华文艺演出书市体育比赛其他数量(场)451414767。

(1)观察统计表,知道各活动的场次。

(2)独立补充统计图。

2、出示统计图:

(1)观察,一个单位长代表几场?(理解1个单位长代表几。)。

(2)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

(3)观察统计图,国庆节期间,哪项活动的场次最多?

(4)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与作用。自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3、巩固练习。

(1)试一试,根据统计表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说一说,回答问题。

三、课后反思。

学生在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时候,在老师的知道下知道统计图中的一个单位长代表几,并能灵活应用。还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作业。

数学一日一练。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五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手拿一大摞荣誉证书)像这样获得荣誉的同学有很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荣获第一、二、三名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师:那我们现在来统计一下。

分别请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起立,学生收集数据,并得出统计结果。

生:可以用统计表。

生:可以用统计图。

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报纸,寻找各种统计图表。

师: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找到长沙市二手房信息表等统计图表,并进行交流。

生:我们这张报纸上超多。

出示报刊上的统计图、统计表的图片(图略)。

师:如果是你认识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就请你说出来。

师:它和前面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都有两个直条,上一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只有一个直条。

师:对了。像这种每项有两个直条的条形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指一扇形统计图)这个又是什么统计图呢?

生:圆形统计图。

师:这叫扇形统计图。我们在以后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它。

师:(指一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认识吗?叫什么好呢?

生:因为它的线看上去一波一折的。

生:统计表里只有数,不好看。

师:不好看?你是说它不漂亮?

生:统计图可以根据数据画成条形,也可以画成折线,好看一些。

师:这个好看是不是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更直观、形象的意思?

生:是的。

师:正因为统计图更形象、更直观,我们刚才在报纸上看到了“超多”的统计图。

二、 分析、理解数据的合理性。

1.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生:它们都有标题、时间、横轴和纵轴。

生:条形统计图画的是直条,折线统计图画的是线段。

2. 读懂数据。

师:谁来说一说图(1)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那图(2)呢?

生:图(2)是吐鲁番。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生:变化趋势。

小结:(略)。

三、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学生会利用方格图画统计图。

1.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屏幕出示两张统计表: 。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看法。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5个同学的身高,用条形画出来,谁高谁矮很明显。

生:不合适。

师:第二张统计表呢?

生: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

生:折线统计图。(在“折线统计图”下板书:同一事物不同时间)。

师:老师这里有三张统计表,你认为分别选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

学生根据表格逐一作出判断。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方格纸上画出折线统计图,你想画哪个就画哪个。

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互相评价并改正。

生:在30℃下面一点点就是29℃。

师:这样画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能不能找到一个画得准确的办法呢?

四、 学习内容梳理(略)。

五、 课外延伸。

生:好!

向学生介绍powerpoint软件的图表制作功能,展示用软件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统计图,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如此,在最初的教学预设中,我们打算让学生在微机房中,人手一台电脑,收集大量数据,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选择合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owerpoint中强大的制图功能来绘制统计图。后来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设施可能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且有教师提出,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制图练习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全舍弃画图,会使整个教学任务过于简单,不好把握,遂修改了教学方案。但是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学生会坐在电脑前,用键盘和鼠标完成统计图的制作,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七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八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2、让幼儿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得不同之处,知道要尊重他们的习惯。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教学挂图《少数民族》,《新疆舞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国家。

1、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几十个民族,由于他们人口较少,所以我们一般称他们为少数民族。

二、认识少数民族的特征。

1、出示图片:这些人们打扮的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服饰,这个是维吾尔族的,他们喜欢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对襟长袍。维吾尔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肉,哈密瓜、葡萄干等食品。

2、引导幼儿观察蒙古族人的服饰:蒙古人喜欢扎头巾,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许多蒙古族人住在蒙古包里,在草原上牧羊、牧马,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还喜欢摔跤、骑马。

3、帮助幼儿了解内蒙古的一些特产。内蒙古出产羊毛,用羊毛可制成衣服、围巾,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三、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新疆舞曲》高兴地跳舞。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九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多媒体课件。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xx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

带着学生去光盘播放室上完了复式统计图,谈谈一下几点感受: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它的优越性。

所以在教学一开始,为了照顾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分别出示了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降水量统计图,然后让这些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说说两个统计图中的数据,并问你获得了哪些数据?基本上钱皖、王波能说出图中的信息。

接着出示问题:你能看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思考,我下去巡视,这时我看出有的学生把昆明市的每月降水量写在青岛市的统计图每月的下面;有的学生则观察两个表中的每个月,然后记下他们每月的差;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思路,青岛市统计图看一下,昆明市统计图看一下,找起来很困难。

这时我让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结果,然后追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看两个统计图,你觉得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要细心、仔细,有的预习同学则说:看起来不方便,可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直观方便。水到渠成,自然引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但这是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追问:如果你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你会怎样合起来?这是学生引出了两条折线不能一样,可以用实线和虚线区别开来,然后我在追问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什么,改变吗?学生很清楚地回答后,我觉得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个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时我再出示统计图。学生很快判断出前两个问题。效果还不错,特别在第三个问题,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更是积极。朱详甚至把这个月的降水量是另一个月降水量的几倍给找出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但出现了不足:一是整节课的容量不大,在照顾后进生复习以前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多了,还有在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时,很多学生想说,花的时间稍多了。二是本节课我只是局限于让学生产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以及去认识和分析统计图,没有意识到学生统计观念的情感培养,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很把统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一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多媒体。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1、做一做: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水:250×87%=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认知:1.认识简单的条行统计图与统计表,数学教案-小统计。

2.知道一格可以代表数量几。

技能:1.会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比较。

情感:使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1、电脑课件。

2、苹果小树。

学具准备:蜡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方式。

练习设计。

目的意图。

一、引入:

金色的10月,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过完了她51岁的生日,那你的生日是几月呢?

谈话。

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小朋友的生日都在不同的月份,我把一年12个月分成4个部分,看!我是怎样分的?

2、谁想立即把手中的纸条,贴在你出生的月份上?(奖励苹果)。

3、谁想和他一样?注意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一格一格对整齐。

4、刚才我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二(4)班小朋友出生月份人数统计图。

(奖励苹果)。

学生动手操作。

制作统计图;并对“一小格表示一”这个难点埋下伏笔。

5、同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讲的有道理)。

6、7月至9月出生的小朋友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每小格表示1人”)。

7、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人?请你任选一个数数看。(板书)。

学生讨论。

会看统计图。

8、我们已经会看统计图了,让我们来看图填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小统计》。

9、想一想怎样填?先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填写手中的表格。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完成表格)。

10、和他一样的小朋友贴个苹果,表扬一下自己。

我们完成的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会将统计图和通计表对照起来看。

(二)教学例2。

1、下面我带你们到停车场去,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种车辆最多?哪种车辆最少?

2、自行车有几辆?数数看。数不清,我来给你们想个办法。(电脑演示)。

现在每小格表示几辆?

3、谁能很快的告诉我自行车有几辆?(出示)。

4、其它车的数辆呢?(出示)。

学生观察电脑演示。

让学生明白每小格表示5的含义,并学会应用。

5、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手势)。

小小马儿快起来,找找你的好伙伴。

学生自由互说。

6、好,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小伙伴或各位老师听,如果你说对了,就可以得到。

一个小苹果。

学会比较数据与用数据求和。

(三)结合实际进行统计。

小小马儿快回来,对的贴上小苹果。

1、现在通过了小朋友的努力,小树上接满了苹果,数一数你们得到了几个苹果?(生汇报)汇报一下。

学生自主活动。

2、现在我们要看表做一张各小组苹果个数统计图。

根据你们得苹果的多少,给格子涂上颜色,每小格表示1个。然后把多余的格子剪去,贴在自己的组号上,最后写上数字。

会不会?请组长分配一下,谁涂、谁剪、谁贴!

3、统计图完成了,看哪个小组苹果最多?(你们真棒!其它小组也不错!)。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表,还会看图和进行简单的比较,小朋友学的很用心。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三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创设情境。

1、下面是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你能在当中发现什么吗?

四年(1)班小组学习成绩统计图。

2、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图表数据。

2、讨论,汇报。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探究作准备。

5分钟。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总结;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3、计论并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4、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6、全班汇报交流。分析: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学生独立分析,说一说分析的过程。

2、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3、独立完成后汇报。

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对比中归纳出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20分钟。

10分钟。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2书本第102页练习十九第1题作为测试及反馈。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四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出示表示天气符号图片)。

2、问题导入。

二、探究新知。

1、整理数据。

如何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1)、小组交流统计的方法。

(2)、小组合作进行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画“正”字法统计,比较简便。)。

2、表示数据。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统计的数据表示出来呢?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表格、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利用投影展示)。

(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那种表示更清楚?(小组进行讨论)。

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说明理由。

通过两方面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是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5、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特点:

(1)统计方格纸上画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这里应注明统计的项目名称。

(3)在纵轴上,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表示数量。

(4)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三、巩固与提高。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

1、统计本班同学出生月份(收集数据时,除教材呈现的表格列举外,引导学生举手数数、画正字法,让学生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2、试着完成下面统计图。展示评价。(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六、作业。

练习十九第1、第2题。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五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解释。

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培养数据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谈话:小明家准备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出发前,小明查阅了很多资料,还把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制成了统计图。

出示:北京和桂林各个季度平均气温统计图。

提问: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谈话:爸爸看了小明制作的这两幅统计图,夸奖小明很爱动脑筋,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是爸爸又说,像这样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画在两幅统计图上,不便于比较。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能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画在一幅统计图上,就便于比较了。)

谈话:这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能不能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画在一幅统计图上呢?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如图1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直接合并在一起。

(2)如图2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但没有用颜色进行区分。

(3)如图3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但没有标明图例。

按上面的顺序指名汇报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和制图过程。其他同学可以对所展示的统计图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质疑。

明确:图1虽然合并了两幅统计图,但实际上还是两幅统计图,且横轴上的项目重复,比较的时候也比较麻烦;图2虽然把表示北京和桂林两个城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的直条合并在了一起,但颜色相同,不容易区分;图3虽然用不同颜色区分了表示北京和桂林的平均气温,但没有说明哪种颜色表示的是北京市的平均气温,哪种颜色表示的是桂林市的平均气温。

讨论: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北京和桂林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呢?(在图上标清楚哪种颜色表示北京市的平均气温,哪种颜色表示桂林市的平均气温)

讲述:在图3上标明每种颜色或条纹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像这样的标识叫做图例。

谈话:观察这幅新的统计图(图3),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述:像这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会制作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课件演示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四、分析数据,感受特点

分别提出教科书书第110页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

提问: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反映两组数据的多少,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五、经历过程,深化认识

1.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

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再问:你怎样评价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情况?

2.奥运奖牌。

谈话: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主办了第29届奥运会。这是小冬收集的第23~28届奥运会上我国和美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统计。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六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材说明

1. 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 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 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 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1. 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 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 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彩笔、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小辩论,学生们言词犀利,我眉开眼笑。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八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十九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1)小组活动。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二十

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4题。

1、第1题。提问:这一道题是用什么来表示李明每天的作息时间?

圆中的每一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

你从这幅扇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第2题。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从这一幅扇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你是陈东家的管家,你觉得这样安排每一项的开支合理吗?为什么?

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3、第3题。这一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4、第4题。通过对三个统计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针对数据特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统计表可选用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1.通过再次学习统计,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再次认识统计表,获得统计的结果。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师:学校读书节你读了那么书,要知道同学们最喜欢那些书,我们怎么办?

生:统计……

师:具体方法?

生答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怎么整理?

生说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哪种方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再熟知方法。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是“分类理一理”。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你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航模组各多少人,怎么整理制表?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师:请同学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生答

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同组老师要上《统计》这一课,结合本周的教育沙龙主题写下不成熟的设计,要在讨论后得以成熟。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和认数的经验,这些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想想做做”。

例题呈现的是“大象过生日”的童话场景,图中显示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或快乐地玩耍,或手捧鲜花向大象表示祝贺。教材以此吸引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接着,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初步产生统计的需要,要通过适当提示,启发学生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着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利用例题场景中小动物给大象送花的情节,引导学生把附页上的花分类整理出每种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使学生认识。

“想想做做”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统计喜欢的水果的人数,整理出象形统计图,并填写统计表。进一步巩固例题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整理信息,获得数据,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统计活动有所感悟。所有我在设计“统计”一课时,重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强调经历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体验;重视让学生初步学会对结论进行分析,认识统计的意义。数学不是听懂,也不是教会,而是感悟的。感悟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过程。因此,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操作中体验、在活动中经历、在交流中感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客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哪些客人?

(看到的小猴,小猪……)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站得乱乱的,都挤在一起一下子看不出小猴来了几只,小猪来了几只,小狗来了几只。大象也犯糊涂了,它说:“客人这么多,谁能帮我忙?”

你能帮忙想个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数一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来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大象爷爷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的社会画面,具有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图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但考虑到学生很大可能通过数一数直接说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让学生先用自己已有的方法帮大象伯伯解决问题,同时提出“还要学习一个新本领来解决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能说到让小动物分开来站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分别有小猴、小猪和小狗。(板书:分一分)

(2)学生没能说到让小动物分开站

提问:我们刚才看到一共来了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分别是小猴、小猪和小狗。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动物分一分。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2个学生上台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报出名字,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师:其他小朋友睁大你美丽的小眼睛,观察指的小朋友有没有漏指,再看贴的小朋友贴得怎么样,如果你上去贴你想怎么贴。

(1)若学生横着贴

先强调横着排一般要从左往右贴,一个一个对齐排,这样比较清楚美观。

再问还可以怎么排?(引导学生说竖着排并在黑板上排一排)

(2)若学生竖着贴

(从这条线开始排起,我们可以给它取得名字叫它“开始线”)

师:竖着排一般要从下往上贴,要做到一个一个对齐排,这样比较清楚美观。

再问还可以怎么排,出示横着排的情况。

【思考】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希望让每个学生手脑并用都参与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过程亲自感受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但现实往往是不容乐观的,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老师经过两次试教后我还是觉得让每个孩子各自经历分一分,排一排后容易“散开来”,可是无法“聚起来”。而且统计这一知识,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我们老师“手把手扶着走一段”。明确指出“蓝线表示开始的地方”,要求学生从下往上贴,暗示了制作统计图必须自下而上的方法,为以后的统计教学埋下了伏笔。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我们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大家在书上填一填。(板书:数一数,填一填)

指名回答小动物的只数并板书。

师:最后请你看着黑板上排的小动物和填的数来说一说。(板书:说一说)(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像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思考】我们强调统计的过程,但千万不能放弃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尽管是在小学低年级段。统计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对统计意义的理解,会用统计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空。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操作活动:拿出准备好的花,想一想怎样进行统计,得分几个步骤?先按什么分一分?(按照颜色)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你准备先排什么颜色的花?(建议小朋友们看一下下面的表,最好顺序和表中一样。)请大家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并填完整表格。

巡视指导,选择不同的统计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作业情况。

有没有发现多了一列(行)怎么办?(空着)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看表,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统计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是“重视经历,强调体验”,具体说来都要求学生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师千遍万遍的强调,抵不上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在经过老师扶持走了一段路后我们也应该适当放手了,所以统计花朵这一过程让学生自主经历过程,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创设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活动氛围,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

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自由答)

师:但这些结论都只能代表你一个人的想法,要知道我们班的整体情况就得用上统计的知识。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鼓掌!

师:老师考虑到20以上的数我们还没学习,现在我们就先分小组来统计,其它方法课后再进行统计。

操作要求:因为是选你们最喜欢的水果,所以只能选其中的一种水果,把最喜欢的水果图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在白纸上排一排,排好后,数一数,填表;小组内说一说,看图和表知道了什么。看哪一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听清楚要求了吗?带上你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和你的数学书和笔集合到小组长身边完成这一活动。

出示几张小组统计表,让学生说说从这张表上看出什么?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统计的过程很多活动都要与同学分工合作,各施其责。为了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最后一个统计活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将全班同学适当进行分组,对组内各位同学初步大概的分工,确立好小组长,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四、全课总结

1.师生共同小结。

师: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新本领?(统计)

对呀,我们可以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好方法进行统计。

师;你还想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统计些什么?

师:看来,统计的作用可大了!课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与同学相互交流进行一次统计。

【思考】“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统计”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二十三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民族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统计的教案设计篇二十四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图表、课件

(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收集、整理数据。

(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

(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

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

2、探求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 (生说,师涂)

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

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

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

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

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

(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5)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

(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2 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

4、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

5、总结。

(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

(生提问题,并回答)

(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

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

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5198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