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调研报告(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6:04:02
教学调研报告(精选19篇)
时间:2023-11-14 16:04:02     小编:飞雪

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事物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的一种书面形式。在报告中,可以对问题进行逐步分析和解决,从而让读者能够理解我们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出高质量的报告。%20报告是对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或者向同事、客户等展示成果和数据。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个令人满意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然后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结合条理清晰的结构进行展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出高质量的报告。

教学调研报告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想象力特别丰富。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特从20*年*月至20*年*月期间在所任的一、二年级(4)班进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专题探索。在学校领导和级组同志的帮助和关怀下,两年来,专题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对于这个专题,我满腔热情,全情投入,因为我深深地认识到,能承担本项专题探索任务,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重视,也是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我不满足自己现有的大专学历,刻苦自学,20*年参加成人高考,经广东教育学院录取,攻读汉语言文学本科,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研读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专著和丁有宽的教学理论,还有杂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教学书籍,吸取书本知识,借鉴他们的成功教学经验,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和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题实施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根据实验课题,我认真设计每一节阅读课,不断尝试、小结新教法,探索一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路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上探索、创造,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搭配,选拔小组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不断修改、综合意见,学会交流。

2、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扎扎实实让学生练好听说读背书的基本功。注重指导学生“读”,通过“读”而有所启发,使学生在稳中谋发展,在实中求创新。

3、尊重学生和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主动探究,自我成长。

刚接手这个班时,同学们普遍回答问题声音小,未够大胆响亮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谈心,亲近他们,乐于听他们的心里话。在课堂上学生说得不好的就耐心引导、启发;说得一般的就鼓励他说得更好一些。“你的想法真奇妙,请大胆地说一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说得太棒了!”“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请说出来。”“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请大家讨论一下他提出的问题。”这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话语。经过我的努力,同学们上课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小宇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小宇同学十分内向胆小,一说话就脸红、结巴,同学们的讥笑,令他更抬不起头。由于少开口说话、读书,成绩在七八十分之间徘徊。我和他谈心、交朋友,发现他思维能力强、记忆力不错,他也乐于亲近我,对我说说心里话,在交谈中我还发现他吐字清楚,我鼓励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我主动提问他,耐心引导他,有微小的进步就大力表扬,并让他带同学们早读,当学习小组的组长。渐渐地,小宇同学说话流利了,脸上笑容多了,增强了自信心,小宇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和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参加课本剧的表演,十分出色,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达到了99分。

我在工作中勤教勤学,多方取经,每次外出听课学习后,我都乐于上移植示范课。两年来,我先后为校、片上了两节阅读示范课,得到听课者的好评,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第一学年期末,我结合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写下了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荣获台城镇二等奖。第二学年期末,教学论文《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探》荣获中国小语会江门市二等奖。

自专题探索实践以来,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的多了、回家后主动看书看报的多了、敢说会说的多了。学生思维活跃,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各种兴趣活动:自编故事比赛、想象画创作、诗歌朗诵、诗配画展览、编谜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黄嘉琪同学创作的故事连环画荣获中华杯少儿绘画金奖。黄菁雯同学的想象作文《雨天随想》和李逸诚同学的实践作文《学煎荷包蛋》入选第十届全国儿童书画写作大赛优秀作文选。

教学调研报告篇二

主要表现: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部分一年级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主要表现: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提前到岗不到位。

3.部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课堂组织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五、建议意见。

1.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教学参考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

2.积极主动参加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面对新学校、新的教育对象、新的社会要求,主动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融入团队,吸取团队智慧,丰富自我,提高自我。

5.增强责任心,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学上,多进行教学反思。

6.送培教师,开阔眼界。

7.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专业发展。

六、改进要求。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5.在限时改进期限后,任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将进行戒面谈话,直至建议学校换岗。

教学调研报告篇三

朝阳市双塔区下辖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职教师219人,在校学生2184人,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等业务干部共9人。

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研训员一行2人,在xx年9月下旬,深入上述4所学校,展开教学管理专题调研。调研形式是:先听1节课,通过听课来看教学管理;然后同领导干部交流座谈。共听课4节,其中语文3节、历史1节。共培训干部16人。其中一所学校领导班子6人全员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4人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3人参加,一所学校业务干部3人参加。

调研内容,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展开——。

具体点说,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教师如何上课、学生如何预习),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专用教室和设备),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

主要解决二个方面六大问题:即教师想教、会教、教好;学生想学、会学、学好。

从人的角度:教师与学生两大团队。

从事的角度:教与学两大方面。教是指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等五大环节。学是指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应试等五大环节。

3、教学管理的重点:

从人的角度:是人的发展,这里是指师生的共同发展。

从事的角度: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连接点、交汇处,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学校这部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保障。

同时教学管理也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靠教学管理来完成的。没有精细化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就没有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荣辱兴衰的`起搏器,是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的集中体现。有质量就能招进学生,七年级招生容易;有质量就能留住学生,不至于使学生流失。

在现实生活中,中考成绩、升学率还有一定的市场:家长看分数,学生总分和单科分数在全区考生中的名次;学生看是否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高中就等于考入比较像样的大学;学生考入重点高中还能为家长节省一万五千元的学费,换句话说给家长挣一万五千元钱,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等等。这些仍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领导与教师均为中考成绩而终日奔波,这是可以理解的。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等七科加班加点,周六周日不休息或少休息,早晚适当加课。班主任与其他六科科任教师共同为考学有希望的学生侧重提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家背景中,政府强势推进素质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素质教育之路还很漫长,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上下而求索。

在这种现实与理想还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管理,是十分现实的实践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第一大途径:加强对“人”的管理与培训(培养)。

加强对“师生”的管理与培训(培养),概括点说,仍然是“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即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为两条主线。

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教师的发展,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会推进教师的发展。这就充分印证了一句古话,也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教学相长”。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教学调研报告篇四

2、调研时间:20xx年12月4-5日。

3、调研内容:领导的管理理念以及师生的教、学状态。

4、调研形式:观课评课、反馈交流。

(一)主要工作与经验。

1、校园文化建设。

(1)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洁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营造了学校民主平等的气氛,以诚恳、透明和信誉,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

(2)纯朴热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中学纯正健康,校长平易近人,教师虚心好学,学生天真淳朴。

(3)勤学、善思、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校本研修工作。

(1)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机构、制订规划、形成制度,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学习计划,并把教师的学习纳入新型师德考核内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台。学校领导确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实行导师制和指导教师制,坚持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分调动旗、校两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校园网信息专栏,为教师建立学习、交流、研讨的研修平台。由点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课堂,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确立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互相观课评课,人人撰写“实践反思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

教研组活动,规范、扎实、有序。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带头上实践课,活动资料积累齐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每堂课都有语言设计训练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字词教学扎实有效,不仅方法多样,而且有选择,有侧重,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步骤清楚,操作性强,朗读有指导,效果好。数量适合,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字词检测大部分同学组词能力较强。

教师已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有经常性的、具有真实感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重构意识,多数老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确,撰写的教学随笔颇有质量。学生作业规范清楚,正确率高,教师批改认真及时,作业量适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较好,计算既正确又熟练。

英语学科。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计划比较详细、具体,教研组活动比较规范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单词教学扎实,讲解透彻。作业批改及时、规范,能做到面批。测试情况良好,特别是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

4、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制订了班集体评比细则,通过进行“优秀班集体”、“合格班集体”验收、召开学生座谈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之间和学科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还比较传统,在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欠缺;语、数、外学科的教研组普遍重视“校本研究”活动,在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认真开展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但是有些学科教研组只开了一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和论坛活动,教研活动不够扎实,教研质量不高。

语文学科。

识字教学,正音训练不够到位;阅读教学,忽视整体性阅读,操作步骤不够清楚;思维训练缺少点拨,学生的思维表现出零碎、无序;少数作业字迹不够端正,课堂上的语言、思维训练在作业中没能体现,题型单一;作文两极分化严重,班与班之间不平衡;备课缺乏针对性和反思重构,网上下载痕迹明显。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作业缺少分层练习,拓展不够。

英语学科。

教研组活动,缺乏总结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缺乏针对性,问题设计缺乏适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学生书写习惯不够好;学生的口头回答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综合学科。

1、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网,为教师搭建自主进修、互动研讨、反思内化的平台,并以此作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议设立校本研修的专项基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把校本研修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2、加强备课研修,通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行为,提倡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落实学情分析与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专题研究。

4、加强学生训练的层次性设计研究,适量延伸拓展相关内容。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5、进一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关注其业务水平的持续发展、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学技巧的逐步构建。

6、低年级课程应安排专职或基本功较扎实的教师担任,加强基础培养。

7、进一步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8、加强综合学科的日常测试和评价研究,使测试的题型、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教学调研报告篇五

1、调研学校:西乌二中。

2、调研时间:20xx年12月4-5日。

3、调研内容:领导的管理理念以及师生的教、学状态。

4、研形式:观课评课、反馈交流。

(一)主要工作与经验。

1、校园文化建设。

(1)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洁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营造了学校民主平等的气氛,以诚恳、透明和信誉,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

(2)纯朴热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中学纯正健康,校长平易近人,教师虚心好学,学生天真淳朴。

(3)勤学、善思、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校本研修工作。

(1)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机构、制订规划、形成制度,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学习计划,并把教师的学习纳入新型师德考核内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台。学校领导确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实行导师制和指导教师制,坚持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分调动旗、校两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校园网信息专栏,为教师建立学习、交流、研讨的研修平台。由点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课堂,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确立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互相观课评课,人人撰写“实践反思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

教研组活动,规范、扎实、有序。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带头上实践课,活动资料积累齐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每堂课都有语言设计训练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字词教学扎实有效,不仅方法多样,而且有选择,有侧重,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步骤清楚,操作性强,朗读有指导,效果好。数量适合,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字词检测大部分同学组词能力较强。

教师已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有经常性的、具有真实感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重构意识,多数老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确,撰写的教学随笔颇有质量。学生作业规范清楚,正确率高,教师批改认真及时,作业量适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较好,计算既正确又熟练。

英语学科。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计划比较详细、具体,教研组活动比较规范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单词教学扎实,讲解透彻。作业批改及时、规范,能做到面批。测试情况良好,特别是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

4、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制订了班集体评比细则,通过进行“优秀班集体”、“合格班集体”验收、召开学生座谈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之间和学科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还比较传统,在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欠缺;语、数、外学科的教研组普遍重视“校本研究”活动,在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认真开展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但是有些学科教研组只开了一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和论坛活动,教研活动不够扎实,教研质量不高。

语文学科。

识字教学,正音训练不够到位;阅读教学,忽视整体性阅读,操作步骤不够清楚;思维训练缺少点拨,学生的思维表现出零碎、无序;少数作业字迹不够端正,课堂上的语言、思维训练在作业中没能体现,题型单一;作文两极分化严重,班与班之间不平衡;备课缺乏针对性和反思重构,网上下载痕迹明显。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作业缺少分层练习,拓展不够。

英语学科。

教研组活动,缺乏总结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缺乏针对性,问题设计缺乏适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学生书写习惯不够好;学生的口头回答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综合学科。

1、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网,为教师搭建自主进修、互动研讨、反思内化的平台,并以此作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议设立校本研修的专项基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把校本研修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2、加强备课研修,通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行为,提倡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落实学情分析与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专题研究。

4、加强学生训练的层次性设计研究,适量延伸拓展相关内容。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5、进一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关注其业务水平的持续发展、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学技巧的逐步构建。

6、低年级课程应安排专职或基本功较扎实的教师担任,加强基础培养。

7、进一步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8、加强综合学科的日常测试和评价研究,使测试的题型、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教学调研报告篇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模型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对模型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掌握模型的基本规律后,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模块,利用一个一个这样的模块,就可以构建复杂的物理问题,反之,复杂的物理问题也可以由此得解。因此,无论问题情景多么新颖多变、或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熟悉的物理模型。比如:运动员的跳水问题是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人体心脏收缩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可简化为一个“做功”的模型等等。由于物理模型是同类通性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长期以来,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一直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随着形势的发展,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其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实施新课程理念,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化知识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在新课程视野下,物理模型的教学的内容和功能也应有相应的的调整,它不能仅仅是一个传授物理知识的简单过程,更应该是一个贯穿物理思想方法的过程,教材中蕴涵的丰富的模型依然是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教育合适的载体,我们要重新审视物理模型的功能,开发物理模型新的功能及在新课程中的应用。

目前,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虽已重视了物理模型的教学作用,但许多教师还只停留在单纯地利用物理模型进行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层面上,典型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先由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些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并辅以大量机械性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只会识别已接触过的模型,不会辨别未遇到过的情景,更不会自己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造成了学生不重视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更多的是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只记住物理模型的静态结论,生搬硬套。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现实意义就是:改变物理模型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程要求的状况,把物理模型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由学生感知、体验模型的建立过程,使物理模型在课堂中灵动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物理规律并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模型教学”是本课题组成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教学式样,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典型物理模型的引入、构建、应用串联高中物理主要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打破了原先以书本知识单一线索发展的学习模式,在“物理模型”的平台上有机地综合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引导探索掌握”、“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综合,使物理教学凸现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了物理学习中应有的体验与感悟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模型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会众多像“简谐运动”这样简单、和谐、统一、对称的,充满美的物理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内涵的领悟。

1、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建构主义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认知主义中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又吸收了人本主义的一些要素,成为后现代思潮中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的指导性理论,物理“模型教学”正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基于建构主义的“模型教学”对教和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一是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二是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三是要求教学过程使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物理模型;后者则是注重模型建立的过程,强调模型的立体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掌握物理学主要思想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有关物理模型的研究范畴和着眼点更多地局限于单一知识板块,如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上的论文“子弹打击木块的模型及其应用”、“两个模型同一规律”、“汽车启动两个模型刍议”等等,这类研究已涉及到众多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许多一线物理教师用来整合学科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各物理模型呈现出无序状态,没有形成系统,学生只是照着老师的模型去简单套用,以致出现条件一旦有所变化时无法识别模型。在总结与对比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确立了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一种扬长避短的模式——物理“模型教学”,努力做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典型的物理模型串联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研究目标。

1、在已结题的20xx年市重点规划课题“用物理模型链接物理知识、规律和能力”研究基础上,构建串联整个高中物理的系列典型模型。

2、寻求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运用物理“模型教学”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具有较强建模能力、创新能力、物理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

3、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和科研的机会,培养提高年青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4、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高中物理模型素材、实验研究报告等。

(二)研究的内容。

1、收集大量有关的素材,为模型教学设计基本能覆盖高中物理课本的课堂教学案例。选取20xx级高一年级的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模型贯穿于课堂教学。做好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积累实验过程的各种资料及总结。

2、构建“建立基本模型—重组模型—创新模型”三个教学层次,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践体系。

物理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加强对常规模型的分析、探讨和挖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而创造性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迁移和应用,不断激发灵感、探索方法,是创新能力的特质;升华、建立新的模型是“模型教学”的最高目标指向。当然,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受学生知识和能力、身心发展的限制,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前两个层次进行,对于第三个层次“创新模型”,我们会安排充足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加以实践。

3、挖掘物理模型的综合功能。

物理“模型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物理思想和方法,通过实践开发以物理模型为平台的探索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新的学习及体验方式,为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例如:在“单摆”的教学中,教师先用“引导探索总结”方式引导学生对影响单摆物理过程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单摆的结构特征、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能量特征,建立起常用的基本模型。这个过程要组织学生对基本模型所涉及到的物理量、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物理方法深入讨论,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及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再次应用了圆周运动的模型。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辨别单摆模型在各种情景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对此模型建立起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头脑中的物理模型不断进行修正和建构,使这一模型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当然,对学生这种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模型教学”正是把这种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物理模型”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让学生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自洽。

4、利用物理模型开发课程的隐性功能。

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美和善的追求,所以物理课程也就有一定的拓展功能。利用物理模型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美育与德育。物理之美非常抽象,当我们在构建物理模型的时候,就使学生在头脑里构画了美丽的物理图景,而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将物理模型描绘得更加直观这些图形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将这些物理之美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热爱美、追求美。

1、学习法。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来临,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主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

2、调查法。

调查研究学生的完成初中学业后,对物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数学方法)掌握到何种程度,评估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情况及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3、实验法。

本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验法为主,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

1、准备阶段(20xx年7月—9月)。

(1)召开相关教师座谈会,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2)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各种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请专家论证本课题的可行性,起草本课题的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1)按计划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边调整。

(2)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学习、取经,请专家指导,使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定期开设观摩研讨课,推广总结本课题的经验及反思。

(4)积累相关素材及资料,包括典型教学设计、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3、总结阶段(年7月—10月)。

(1)整理归类相关资料。

(3)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4、人员分工:

丁萍: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校长助理兼教科室主任负责实验班实验任务。

王莉红:中学物理二级教师承担物理模型的整理和完善工作负责物理模型课件制作。

王慧萍:中学物理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1、初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负责人于年进行了市重点教育规划课题“用物理模型链接知识、规律和能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年顺利结题并获奖。在此课题中我们已调查、积累和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易错处,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知识背景建立一系列对应的物理模型,在课题组主要成员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编写出物理模型讲义一册,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由于用物理模型贯穿高中物理教学全过程,链接各知识点、规律及能力,将物理知识及能力形成了一个网络,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学习象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解题策略,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本课题成员是“用物理模型链接知识、规律和能力”课题的原班人马,使得本课题研究能顺利与前期研究对接,使课题研究迅速进入正轨。

3、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为省、市立项教科研课题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

教学调研报告篇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通过一些专家深入一线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并发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直接导致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厌学、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学习的责任感、导致辍学的直接因素。”(摘自《“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

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本次教育改革是否能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但在这方面却没有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具体和有效的帮助,教师不能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这是当前课堂上学生浅表学习的根本原因。教师只有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我们才看到自己的教学有某种程度的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千差万别,究竟哪些教学行为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我们展开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为便于研究的深入,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卷,期望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来获得对当前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认识,以便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

1、问卷的编制、试测与修订。

我们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到一线课堂,获得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整体印象,然后把收集到的教学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同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座谈,最终通过讨论、分析,同时参照国内外有关问卷,将初步满意的70道题目以选择试题形式组合了一个预备测试问卷。为了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和答卷的认真程度,我们还设计了说谎题目,(其用途是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以及检验题(或称相依题,用于检验被试回答问卷的认真程度)。

我们将初步编制好的问卷进行预试,对试测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后根据学科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表述不清和所测角度有重复的题目进行修改、更换,删除了一些鉴别力较低、影响问卷结构效度的题项,再次审视了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题目是否相互独立等因素,并根据题型特点重新排列了题目,增加了测试说明。修正后的问卷(见附录)缩减为40道题目。修改后的问卷再次经过骨干教师和学科专家的分析、评定,他们一致认为,该问卷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问卷题目能反应当前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状况,问卷题目提供的情境与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联系密切,符合测试的目标。因此,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2、问卷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观念(包括1、5、8、18、28、31),学生深度学习状态(包括2、22、40),教师的主教行为【包括对话行为(3、6、7、24、27、29),呈示行为(10、20、21、37),指导行为(4、、12、13、15、23、25、32)】,教师的管理行为(17、19、33、35、38),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性行为(包括9、11、30、34、36、39),营造积极课堂文化的教学行为(包括14、16、26)。

3、调查目的。

4、调查方法。

将调查问卷以考试卷形式发放给调查对象,对参与调查的教师说明调查的目的,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解释,然后组织调查。不要求署名,20分钟后收回。各学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况,填写了《课堂教学行为调查表》(见本文后附录)。

5、调查结果。

共发放86份问卷,收回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无效问卷13份。

我们课题组核心人员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逐项统计,进行了结果分析。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行为由正确的课程理念引领,能把热爱学习设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能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创伤性学习,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疏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并较注重教师的讲授,尚未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引领下,学生尚未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非乐于学习,学习并未给予他们热切与振奋的感觉,教学中学生只有偶尔能主动获取知识,课后还不能主动追求课程以外的知识,学生不具备深入学习的动力。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大都能做到课堂问题的措词清晰、明确,能用鼓励性语言去提问,并留一定侯答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也不立刻评论,并让学生补充、完善回答。但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尚未注意到课堂问题的难度,浅表性的问题居多,让学生感到难度但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居少,另外课堂中封闭性问题较多,而开放性问题偏少。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自己的呈示行为最为自信和满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语言、文字、声像、动作等手段呈现知识和演示技能,且课堂教授语言大部分能做到准确、清晰、流畅,且自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注重板书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但教师课堂语言还未能做到幽默,富有激情。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基本能明确规定讨论主题,并通过提示支持鼓励学生参与,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围绕主题和目标,但同时在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还不多,在指导小组学习时未让每个学生分担工作量和不同角色,对学生其他的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还不能一一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有时太多或太少介入学生的讨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课堂管理中,大多教师能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用课堂规则维持课堂秩序,教师在课堂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大部分老师也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行为上,但教师在课堂上还不习惯用建设性的批评替代严厉批评,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创伤学习。

7、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性行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能用奖惩、竞争等方法促使学生热爱学习,会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作用,但尚不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实际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激活学生前期知识以建立实现新知识与学生背景知识的链接上尚在探索,如何使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有意义,合乎学生的需求上需要教师须加强研究。

8、教师营造积极课堂文化的行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各种方法在努力创建安全、鼓舞、积极地课堂教学环境,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期许还不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积极。

从总体上看,新课程背景下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得到了持续更新,并能深入课堂实践进行探索。教师在课堂中授课语言清晰、准确、富有激情,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板书进行辅助教学,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还是比较注重于“教”,忽视学生的“学”。过于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课堂问题过于浅表化,封闭性,“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的现象在我校同样大量存在。

1、建构积极的课堂文化。

学生需要微妙的情绪来顺利进行学习。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有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欲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努力建构一个安全、忙碌的课堂环境,建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积极关系,推动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在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深切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2、设计有意义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教师应该从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着手,针对知识的内聚学习顺序和轻松记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学生感觉有意义的教学。学习就是将习得的新知识联结到学生已有的神经网状结构上,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新观念进行同化,使新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因此,要实现深度学习,避免浅表性学习,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

3、关注学生的学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试图用建设性批评替代严厉批评,用在教学过程中用奖惩、竞争的方法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并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的合理正确指导,使学生多掌握一些学习本身的规律。另外还应指导学生从本人的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摸索并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引导学生经常总结、交流、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元认知水平。

教学调研报告篇八

本文目录。

寒假调研报告: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xx县教育局《意见》安排,我校在初一、二、三年级全面推广学案教学工作。本学期,针对“学案教学”方面突显的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推行学案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备课环节的转变课如果备得好,教起来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需求,创设和学生比较贴近﹑协调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还在突出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生物必修1中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备课时除了要突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相关内容,还应注重对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的训练和帮助学生认同科学探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文化氛围。改革之初,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板报、标语、宣传材料等形式,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教学改革氛围。具体做法是:更换了校园的多处标语,换成以宣传学生是课堂主人,合作学习是众望所归,学案改革势在必行为内容的标语,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上;拆除了教学楼道、各班教室内的标语,换成带有师生个性特色的凡人。

名言。

激励师生尽快改革之决心;更新了教学区板报内容换成学案式教改操作方法和流程使学案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划分了教室黑板配上小组名称个性宣言变讲堂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学生主人的地位彰显出来。以上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为我校的学案式教学改革扫清障碍铺平了道路。

3、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了。

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受支配的对象。教师常用讲授法机械地将课本里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地位在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在转变,课改以来教师已经逐步把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逐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量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动口,主动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不再单纯地使用讲授法,而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变成绩评价为多元评价。以往传统教学,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尺码。学案式教学开展后,我们丰富了评价模式和办法。成绩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将纪律、卫生、课堂表现以及各项活动纳入评价项目,量化计分。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一表彰。元旦我们除了表彰三好学生,模范学生,优秀班干部外,同时表彰了优秀学习小组及组员,进步最大小组及组员。还奖励了在书画、演讲、跳绳、舞蹈、歌咏等单项比赛中的优胜者,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案式教学改革的顺利稳步推进。

3、课堂效率显著提高了。

课堂效率的提高,得益于老师课前的努力,精心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即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得益于教师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教师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需要探讨的问题。

1、课堂形式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传统呈现形式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预判和预设。教学过程只是“陈述知识点”或是“对知识点展开解释或陈述规律结论”;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哪些活动、如何活动,涉及很少。而“学案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是要把学生学的过程(甚至方式、方法和步骤)呈现给其它听课(或观摩检查评估)的教师,彻底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形式能不能同时存在,或者将两种方式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我觉得简单的否定其中一种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

2、学案编写上的问题。

我们在改革中遇到重重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首先学案备写难。现在班级急剧减少,科目多为一人所代,学案备写难。其次课时学案难备。有的课文需要两个课时甚至三个课时,无法一一备写。学生有时会感受疲惫,如何始终保持一颗求知的旺盛心,是目前困扰我们的又一难题。我们愿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给与帮助。

3、学案应用上的问题:

刚开始我们规定必须按照“学案式”的模式进行,在具体实施教学环节中,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解读上,一旦进行问题引领、质疑和探究活动,到最后两节课也完不成一个学案。还有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地套用教学环节,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为每周根据学科情况使用学案,但是不少低于2个,出台了《简学案》,教师可以对每节课写简案,这样灵活的使用了学案。

4、学生的适应问题:

刚开始老师反映学生基础差,不能够适应学案教学,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跟着老师走,听老师讲,自己记笔记。说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上还有问题,需要老师注意培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于推进“学案教学”的备课,要加强指导、定期交流,让教师在设计“学案”中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大教师的培训和外出学习,积极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好的推进“学案式”教学的深入。

3、制定出切实可行的。

规章制度。

推进“学案教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既要我们引导,又需要有一定制度保障如在推进“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肯定有教师投入多些、有些教师投入少些,有些教师表面应付,甚至有些教师会有抵触情绪,我们如何引导,如何要求,如何管理,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自觉进行课改实践。

xx年12月。

返回目录。

专题课是县级党校主体班教学的主要形式,党校专题课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理论及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分析综合、提炼加工后,通过理性思维形成理论联系实际、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内容体系。

专题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教学对象的针对性都比较强,并且科研含量高,讲授难度大。上好专题课是提高县级党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科学选题。

选题能力也是教师要强化的基本功之一,精心选择有意义的专题题目是能否上好专题课的先决条件。

(一)选题要注重实践性。实践性是专题课最显著的特点,脱离实际对社会实践不具有指导作用的专题课没有任何价值。所选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把握县级党校教学对象是乡科级领导干部,遵循服务现实,增强指导意义这一原则。首先,选题要突出两大主题:一是突出重大理论问题,二是突出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实现三个结合:教师选题必须把对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我市集体经济问题。

(二)选题要有新意。专题课时效性较强,所选题目内容要新,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国家的发展形势,了解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和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从干部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选题目,如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等。既便是老问题如党性修养等也要求要独到,从不同的角度讲出新意。

(三)选题要找准切入点。教师要关注中央会议精神,了解国家各项改革方针政策的颁布及贯彻落实到基层后的效果和产生的相关问题,着重从县(市)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中选择题目。如税费改革后化解乡村两级问题债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健全和完善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问题等。

(四)选题要有比较优势。教师要选择有研究基础、专业教学特长、以前讲过的对自己来说较为得心应手的熟悉的内容,使其转化为教学专题,最好是把自己的科研课题转化为教学专题。

(五)选题不宜过大。县级党校专题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题范围过大,内容空洞,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选题要专,题目不宜过大,切忌宽泛和空洞。范围过大,面面俱到,由此会造成一则时间不容许,二则重点不突出。

二、精心备课。

备课是讲课的先决条件,课堂讲授的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备课是否充分,对讲授效果影响极大,要讲好课必须充分准备,无论是新课、老课、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备课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专题的目的、熟悉内容、把握政策。明确目的:就是教师每个专题通过讲授,需要给学员传授那些知识,理论上要掌握那些知识,联系实际要解决哪些问题,培养什么能力,达到什目的。熟悉内容:要求教师全面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尤其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必须了解省情、区情以及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了解最新的相关的学术新思潮和新观点。如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专题,教师必须了解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熟悉xx届三中全会及其以来的有关三农问题的相关会议精神,了解我区农村改革发展的现状。把握政策:县级党校主体班学员来自地第一线工作岗位,是党的方针、政策在最基层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及精神实质,并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执行的思路和对策。

(二)了解学员教育者要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必须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对象的需求来设计专题的内容以便因材施教,这是进行专题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以人为本与按需施教相结合也是县级党校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按需施教就是要了解不同班次学员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实践经验、能力需求,把握各类学员认识发展的不同规律,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及学习需求,了解学员想听什么,想知道什么,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三)搞好调研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专题课的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可操作性强,且教学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科研含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专题内容进行理性思考,“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县级党校专题课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科研积累作基础和支撑,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把基本理论与当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尤其研究学员普遍存在的认识问题和来自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基本理论、相关政策、各种不同理论观点、典型事例、数据。收集的材料经过加工做到:新、全、精、准。

(四)归纳观点专题课要突出理论性和思想性,必须要有理论做支撑突出鲜明的理论观点,一节成功的专题课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至少有一到两个有一定科研含量的闪光点,这也正是学员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养成探索、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深刻挖掘专题有关问题的思想内涵,提出新问题、总结新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这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需要从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中科学提炼主旨,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形成一系列有真知灼见的鲜明的观点和结论。概括出的观点和结论。首先,观点要正确,不能有杂音。其次,观点要新,具有时代特征,能够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再次,提出的观点要有理论高度和理论深度所谓理论高度就是提出的观点要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所谓理论深度就是要揭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五)编写。

教案。

撰写教案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应在调研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按一定逻辑顺序,将材料、观点组织起来,形成系统教案。教案要求:围绕主题、突出重点、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围绕主题:专题课随意性大,所讲的问题不能离题,避免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突出重点:突出理论当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突出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突出学员关注的、在本职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疑点问题。结构合理:一节专题课时间有限,所讲的问题不能多,能用一个标题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再列第二个标题,一般专题课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分析问题要具体要透彻;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把握好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详略得当。逻辑严谨:做到标题层次之间逻辑严密、每个问题和观点都要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

三、课堂讲授。

讲授是专题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讲好专题课的关键。专题课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门高度的艺术,有的教师理论功底很深,知识面也很广,但不重视教学中的某些具体环节,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降低了教学的艺术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联系实际,处理好学习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关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又一原则。要求县级党校整个教学面向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和学员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从教学方法上讲就是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学和用的关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学员的认识过程经历两次飞跃,而第二次飞跃是形成理性认识并能动的指导实践,其意义更为重大。专题教学要针对学员普遍关心的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抓住带有倾向性的本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理论剖析,用高度的理论来分析活生生的现实。教师应促使学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掌握知识,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员用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当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其它课程和社会实践中去,经过尝试,我校在乡科班和中青班开设。

的写作课程,并由组织部门牵头,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周时间组织学员走出去,充分发挥学员的科研优势,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写出有一定分量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在班级交流,并选出优秀的调查报告编辑成一期《学员论坛》。

(二)讲授系统,处理系统讲授与重点讲授的关系。县级党校学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要求教师在专题教学过程中注重所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必须处理好系统讲授与重点讲授的关系。就是在系统讲授中突出重点,用重点讲授支撑系统内容。所谓系统讲授通俗讲就是针对专题中某一问题,理清楚它的发展脉络,即“拉一条线”;所谓重点讲授,通俗讲就是对专题中重点问题,即理论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全面分析即“铺一个面”。例如讲授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必须理一条“线”,理清毛泽东思想、等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把重要思想作为一个“面”进行重点讲授,使其从理论的内涵上有连贯性。

(三)讲求艺术,把握好教学语言和教学环节课堂讲授的艺术性首先表现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语言精练、高度概括、生动形象。教师在语言表述中注意要讲“短句”,句子冗长学员听起来费劲且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讲授某一概念或原理,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应将这段话高度概括抽出其“筋骨”,分解成一个个“短句”,再按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完整的概念或原理。生动形象,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课堂讲授的艺术性还表现在教学环节组织的高度的计划性。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问题和一个个环节组成,每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每个环节如何过渡;什么时候启发学员思考,什么时候展示板书和图表,都应提前设计好,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这都是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四)板书新颖,讲究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随着党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了传统的粉笔板书,已普遍进入县级党校课堂,各种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融知识、趣味于一体,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的鲜活生动的气氛。但在讲究形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下工夫不够,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过分追求形式,造成华而不实。要讲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板书要做到:规范、文简练、层次分明。充分运用文、图表、历史图片、音响、动画综合再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且突出实用性。

四、组织讨论。

县级党校教学改革的中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是深化县级党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县级党校应立足现实,从本地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既要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又要对国民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借鉴其有效成分,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以致用是增强县级党校主体班专题教学的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在专题课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学员讲坛”,教师讲授两小时,组织学员半小时讨论,讨论是解决学员在理论上的某些分歧和疑惑、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困惑问题,通过讨论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工作。首先要求教师拟订讨论提纲,把拟订讨论提纲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讨论的主题主要根据专题内容,将理论的重点与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相结合,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着重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其次,教师要有总结性的观点,对讨论中学员可能提到的问题作出充分的估计,有针对性地准备,总结的观点要使学员满意。实践证明,专题课有计划的组织学员讨论,能够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同时党校的讲台向学员开放,使教师和学员各自发挥理论和实践优势,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总之,上好专题课是县级党校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要求教师准确把握专题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研究和探索专题课的教学方法,提高专题课教学的质量。

返回目录。

一、薄弱学科建设。

初中教育是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我校数学学科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为避免学科建设中的“短板现象”,尽快提升薄弱学科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均衡发展,结合我校学科教学现状,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薄弱班级学科的指导和研究。

1.领导重视,找准症结,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为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实施,成立薄弱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的监控、督导。

2.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薄弱学科的教师统一教案进行教学。

3.探索小组学案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改革备课方式,提高薄弱教师备课的质量。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第三,要求教师写反思。第四,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2)以小组建设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4)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追踪成绩分析,检测薄弱学科发展状况。

5.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引领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薄弱学科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和引领是薄弱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

6.发挥骨干教师的效应,与骨干教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教学方法研究,确保活动规范、实效,有特点。

总之,本学期学校督察指导,教导处组织,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各科的学习得到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二、以课改为中心,加大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今年我校继续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组学案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1.抓实校本研修,提升教学理念。本年度我校继续深入落实开发区教育局会议精神,继续完善我校校本教研模式,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组学案教学模式。(1)深入开展《小组学案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理论体系和学科模式。(2)继续完善我校校本教研模式,落实有效教研。(3)强化教研组的教学管理功能,提高工作质量。(4)加强年级组教研活动。

2.规范教师教学常规,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各教师要认真学习《深河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优化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

3.抓实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内容进行校本培训。(2)教研组以《小组学案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为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探索学科教学模式。(3)年级组开展小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班级小组管理模式。(4)以博客为平台撰写教学反思随笔。(5)进行课改成果评比。(6)建立教学跟踪制度,为小组建设打下基础,为提高课改提供实践经验。(7)全面开展书法教育,构建学校特色书法教育体系。

年我校进一步整合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课例研讨、听评课、集体备课、常规教研、校本培训等多种教研形式。以课改作为内容,以集体备课、听课、主题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用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教研组教研活动,逐步向教育科研校本化,校本教研科研化,教研组活动科研化的方向迈进。

三、扎实开展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安排专职书法教师实现书法教育进课堂、进课表、进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书法教育活动,以活动促进书法教育的普及,提高学生对坐姿和书写姿势的重视程度。

3.树立榜样,多鼓励。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

4.家长配合。老师、家长、齐抓共管,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把书法教育纳入考试内容。每次考试对坐姿、书写姿势书法水平作为考试内容计入总分。

6.书法教育纳入班级考核内容。

返回目录。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这一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小组合作学习因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老师由台上走入台下,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得以形成,评价机制更注重了学生自身的改变等一系列特点,已被广大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经过这段时期对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结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觉得自己对小组合作的理解过于肤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合作学习过于表面化,效率不高。

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讨论与合作。基础好的学生还能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基础差的同学只是充当旁听生。合作学习并不深入,学生并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心理学大辞典》中强调:“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通过学习,学生应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后发表意见的往往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或个性比较开朗的学生。

2、关注结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更注重于结果的形成,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情感与学习技能的形成,致使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有效地参与进来,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忽略了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

3、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分组不科学。

合作教学与传统教学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采用何种教学形式,要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定,两者并不矛盾。但在教学中,自己只是片面追求分组合作,学生的分组只局限于同桌与前后邻桌。任务分下来后,教室嘈杂混乱,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参与,任务是什么。导致的结果是部分同学经常发言,而部分同学则很少发言。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同学发表完意见就算完事。

4、缺乏必要的评价制度。

教学中,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小组成员没有必要的评价反馈。小组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成员之间表现好坏无所谓,唯一的评价就是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和同学之间的认可。学生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综合以上各点,在本次课题研究中,自己将要以此作为重点,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期取了良好效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教学调研报告篇九

2、调研时间:20xx年12月4-5日。

3、调研内容:领导的管理理念以及师生的教、学状态。

4、研形式:观课评课、反馈交流。

(一)主要工作与经验。

1、校园文化建设。

(1)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洁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营造了学校民主平等的气氛,以诚恳、透明和信誉,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

(2)纯朴热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中学纯正健康,校长平易近人,教师虚心好学,学生天真淳朴。

(3)勤学、善思、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校本研修工作。

(1)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机构、制订规划、形成制度,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学习计划,并把教师的学习纳入新型师德考核内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台。学校领导确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实行导师制和指导教师制,坚持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分调动旗、校两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校园网信息专栏,为教师建立学习、交流、研讨的研修平台。由点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课堂,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确立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互相观课评课,人人撰写“实践反思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

教研组活动,规范、扎实、有序。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带头上实践课,活动资料积累齐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每堂课都有语言设计训练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字词教学扎实有效,不仅方法多样,而且有选择,有侧重,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步骤清楚,操作性强,朗读有指导,效果好。数量适合,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字词检测大部分同学组词能力较强。

教师已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有经常性的、具有真实感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重构意识,多数老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确,撰写的教学随笔颇有质量。学生作业规范清楚,正确率高,教师批改认真及时,作业量适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较好,计算既正确又熟练。

英语学科。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计划比较详细、具体,教研组活动比较规范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单词教学扎实,讲解透彻。作业批改及时、规范,能做到面批。测试情况良好,特别是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

4、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制订了班集体评比细则,通过进行“优秀班集体”、“合格班集体”验收、召开学生座谈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之间和学科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还比较传统,在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欠缺;语、数、外学科的教研组普遍重视“校本研究”活动,在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认真开展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但是有些学科教研组只开了一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和论坛活动,教研活动不够扎实,教研质量不高。

语文学科。

识字教学,正音训练不够到位;阅读教学,忽视整体性阅读,操作步骤不够清楚;思维训练缺少点拨,学生的思维表现出零碎、无序;少数作业字迹不够端正,课堂上的语言、思维训练在作业中没能体现,题型单一;作文两极分化严重,班与班之间不平衡;备课缺乏针对性和反思重构,网上下载痕迹明显。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作业缺少分层练习,拓展不够。

英语学科。

教研组活动,缺乏总结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缺乏针对性,问题设计缺乏适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学生书写习惯不够好;学生的口头回答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1、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网,为教师搭建自主进修、互动研讨、反思内化的平台,并以此作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议设立校本研修的专项基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把校本研修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2、加强备课研修,通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行为,提倡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落实学情分析与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专题研究。

4、加强学生训练的层次性设计研究,适量延伸拓展相关内容。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5、进一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关注其业务水平的持续发展、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学技巧的逐步构建。

6、低年级课程应安排专职或基本功较扎实的教师担任,加强基础培养。

7、进一步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8、加强综合学科的日常测试和评价研究,使测试的题型、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

电教媒体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新型教育手段,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种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加美术课程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促进美术教学形象化以及直观化,也让美术课程显现出更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要认清电教媒体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灵活引入电教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直观品味美术艺术的特色和魅力,增强学生的审美素质。

电教媒体;普通高中;美术课;优化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关注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更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把电教媒体应用到美术课堂实践中,真正让美术知识与技巧交融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之下提升创作水平以及美术素养。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要达成美术教育目标,在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层次,就必须在改革传统教育方案的背景下,灵活引入电教媒体手段,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美术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当中完善技巧,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1]。

教育现代化的落实与现代科技的普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电教媒体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拥有传统教育手段不具备的优势,把电教媒体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当然也获得了非常突出的作用[2]。电教媒体和美术课堂教学整合的作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普通高中生美术学习动力。电教媒体不同于学生以往接触的教学手段,实现了图文声像等多元要素的结合,能够利用更加立体全面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美术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促使学生品味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第二,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课外的美术资源是学生美术素质得以发展的保障,特别是网络平台上的美术资源,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可以带给学生无限享受,也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弥补学生美术学习中的不足。第三,活跃美术课堂氛围。在积极推动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引入新型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电教媒体的引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活跃宽松的学习环境,建构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创造力,在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上实现创新发展。

电教媒体是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和手段,是打破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给美术课堂带来新活力的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当中的功能优势得到了验证,但是如果教师对电教媒体手段运用的方法把握不当,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美术教育的长效发展[3]。美术教师在电教媒体的应用当中应该积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适时原则。电教媒体手段的运用应该把握好时机,而不是不顾场合和学生内在需求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电教媒体手段,否则会影响教学手段作用的发挥,也会影响美术教学科学性。如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习、设计美术课堂导入、进行美术教学归纳等时间点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轻松解决美术学习难题。二是适度原则。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当中应用的频率应该进行有效把握,并不是运用的越多越好,而是充分考量美术教学要求,坚持适度运用,如果一味用电教媒体替代对学生的知识技巧指导,很容易让美术教学流于形式,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互动原则。教师在用电教媒体辅助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和同伴以及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踊跃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累积更多的成功学习经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互动教学的优势。

3.1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程导入。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师特别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科学导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够让课堂教学顺利开场,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当中。虽然课堂导入在一节课当中并没有占用很多时间,但是却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成效。所以教师往往会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积极思考科学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学习实效。对于美术教学来说,电教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优化美术教学导入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引入学习资料,并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呈现,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顺利完成新课导入。例如,在教学“什么是美术作品”时,教师就可以课前收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在课程导入阶段,用电教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比方说现代雕塑作品、《最后的晚餐》《八骏图》、剪纸作品等。在给学生呈现出这些作品之后,学生自然会对美术作品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可以在直观分析以及归纳总结当中把握美术作品的共性,在顺利完成导入任务的同时,启迪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思想。3.2利用电教媒体启发想象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想象力是人在大脑当中加工已有表象进而创造新形象的一个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远比知识重要,原因是知识有限,想象力却是无限的囊括世界上的所有,也为知识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泉。想象能力培养是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达成美术素质教育目标的任务。电教媒体在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挖掘电教媒体当中的多种活跃因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一是利用音乐形象培养想象力。音乐和美术是姊妹艺术,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常常能够让人生成联想与想象。于是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播放多种不同类别的音乐作品,比如《金蛇狂舞》《命运》《小夜曲》《野蜂飞舞》等,然后要求学生结合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抽象的点线面以及色彩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富有变化的画面。二是运用画面形象激发想象力。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表象信息,而电教媒体就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表象材料,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以及实际积累,为学生创作出优质的美术作品提供保障。3.3利用电教媒体创新鉴赏教学。审美鉴赏能力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为了让学生的欣赏水平以及审美素养得到有效发展,教师需要对传统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重点侧重激发学生的审美追求,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把欣赏作品以及从作品当中获得营养作为美术学习的重中之重。电教媒体是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创新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欣赏课程实践当中可以利用幻灯片投影展示名家作品,利用更富吸引力的方法展现名家美术作品的精华和独特性,确保鉴赏教学有效性。比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时,就可以用幻灯片呈现作品,把学生带入到富有真实感的审美世界当中,让学生如同真正是看到了日出时海边的美景有朝霞有朦胧的雾气,还有闪耀光芒的天光水色,这些都不禁让人赞叹。等到给学生呈现了这些作品之后,教师还可以就作品时代背景、思想艺术内涵、风格等进行说明,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综合提升。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让计算机逐步走入课堂,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已然成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美术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手段能够体现出极强的辅助作用,给教育教学提供创新模式与广阔空间,拓宽学生的眼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教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理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创作灵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当中获得更精彩的发挥。普通高中美术教师在运用先进技术优化美术教学时,应该秉持适度、适当以及适时运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辅助功能,让先进的教育手段为美术教学服务,真正做到锦上添花。

[3]张黎红.浅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j].教师,20xx(18):103.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一

1、主管教学领导业务能力不过硬,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不得力,不能用实力赢得教师的.认可,同时工作安于现状,对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落实不到位。缺乏创新,特别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的办法不实,举措不多。

2、制度不全面或者不切合学校实际,执行起来操作性不强、方向性不明。同时有的制度订的比较全面,但在落实上流于形式不够扎实,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主管领导不能或不敢直面教师,人情化严重,影响教师的成长及发展。

3、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只注重管,忽视理,同时领导自身不注重学习,只忙于事务,欠缺对教师思想上的引领及方法上的指导。

4、欠缺工作领导艺术,不注意在工作中形成正导向。领导工作大多停留在布置的多督促检查的少,更谈不上总结反馈了,因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扼杀了教师工作中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争好、争优、向优秀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奖惩分明,从而让教师把心思全部集中到工作上。

5、教师队伍从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一少的局面:即接班民办转正教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多、中师生拔高使用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基本没有)且因地方偏僻,教师流动比较大,每当通过多年培养,能做为教学骨干使用的时候就从学区调离了,近几年来先后就有20多人从学区调离,然而上级又不能及时的补充或者调走的及退体的人多而补充的人少,导致教师数量紧张,有的学校没有音体美信专职教师,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体美信课不能保证,且导致所有人员工作量大,因此投入学习进行能力提高的时间及空间明显不足且中老年教师人数偏多,特别是小学,老龄化严重,跟不上现代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快节奏、新要求。另外就这一部分教师从思想上分析,家在城里的多为年轻教师,大部分教师不能一门心思扎根农村搞教学,而是削尖了脑袋,托人情想办法要进城。家在本地农村的多为年龄大的老师,这些人又大多得过且过,吃老本,不思进取,不谋发展。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已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育理念、驾驭课堂及从事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新技能。

6、教师自身素质欠缺,课堂上没有激情,职业倦怠感明显,对学生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在课堂上观念落后,课堂教学能力缺少强有力的理论依托,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

7、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的不明确。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更好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履行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职责,常常居高临下,总以一个讲师的姿态,用单一的问答方式讲解知识,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抹杀,丧失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教学质量不高。

8、不注重学习,为完成任务迎接检查而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备课时对课标的要求不明确,吃不透教材,没有很好的思考钻研如何使用巧妙、多变、实用的教法和学法而让学生学会、会学,而更多采用的是备课抄教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呆板、落后、单一,违背新教材的要求。同时上课图省事,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应付着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单一,现有的多媒体设备不会、不能充分利用,使学生听课没有新鲜感,经常产生厌烦的心理,学习无兴趣,学习动机得不到激活。

9、课堂无激励或激励评价功能运用不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一个样,不能很好的运用教学评价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是鼓励和引导,而是一味的批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很累。

10、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只是常规性的听听课评评课,甚至还有只有听听课而已的,教学工作缺少主动反思及实心真意的交流,课题研究等一系专家型教研工作,缺乏长久有力的指导,老虎吃天无法下手。

11、优秀生源大量流失、留守儿童日益渐多,爷奶辈只管吃穿,不管学习。在家的家长忙于生计或者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生学习不闻不问等现象极其严重,导致农村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抓学生教育的孤军作战现象也是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a、专业不精型。

原因:

(1)专业不对口。所学专业没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是因学校工作需要改教了其他学科。

(2)教学经验少。教学时间短,对教材不熟悉,教材理解不透彻,重难点抓不准,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驾驭课堂能力不强,不能随机应变,预设有余,生成不足。

(3)专业底子不足。由于多数教师是普通班出身,业务知识不精,底子薄,缺乏过硬的教学本领,自身所拥有的一桶水的容量本身就少,给予学生的一杯水就微乎其微了。

(4)适应不了新课改。部分老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持质疑态度,不肯接收新的教育理念,不愿及时充电学习。素质教育倡导至今依然我行我素,因而形成了业不精新群体。

b、素质欠缺型。

原因:

(1)先天因素。有些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某些问题,如:语言啰嗦。语速过快或过慢。动作慢,反应慢,工作效率低。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考虑问题不全面,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走哪儿歇哪儿,无目标,方向性不强。

(2)后天因素。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没有把学生当成大人那样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面向全体,特别是后进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不能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教师形象。

c、安于现状型。

原因:

(1)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工作不积极主动,不求上进,能拖则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真正以校为家,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缺乏责任感,只是为糊口而工作。

(2)前途无望。觉着岁数大了,上不了优质课、公开课等,学校评优选先于自己无缘,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只凭老本混日子。

(3)自以为是。尽管自己的教育教学存在着问题,却不肯正视,甚至误解领导、老师、学生的意见、建议,自认为无论我怎样,学校都不能把我怎么样,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d、忙于应付型。

原因:教师身兼数职,临时性的工作多,影响了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很多教师疲于应付检查,缺乏个性的做法,也缺乏深入思考的时间,成天盲目、被动地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身心疲惫,影响了工作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及建议:

(1)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在多才能优中选优。其次,拟定并出台《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让所有的教师知道自己在这个地方应最少服务多少年、怎样做可以到什么地方,如此以来才能心稳,才能一门心思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2)加强培训。针对所有领导及教师专业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全员培训、学科培训、专题培训、专项培训等方式,实施持证合格上岗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开放课堂。课堂随时开放,学生家长、领导推门听课。教师才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的紧迫感与动力,才会在舆论与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心教研组赛教采用限时备课讲课的方式,以常态化教学水平论高低。倡导教师间相互观课,每学期不少于25节,要求有全面的听课记录,学期末写出听课报告,从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两个层面总结反思,共同改进,实现双赢。

(4)加强学习交流。埋头苦干,不如高人指路。用耳朵听一千次,不如用眼看、真实感受一次。进一步加强与名师及名校的交流力度,开展系列活动,寻找学校间的差异,将找到差异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加大对交流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其积极上进的一面,学年末评出优秀交流教师。

(5)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师课堂讲授限时规定,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

(6)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先以学校为单位,之后以学区为单位,最后实现学区全覆盖。

(7)在教育均衡的大前提下,解决优质生源不外流的现象。然而对于农村学生放学学习无人管的实际,建议在农村及城区之间实施差异化管理,鼓励农村学校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从而缓解学生不完成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等。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二

最近流传的xx年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总体制度中,外语改革尤其突出,也最引人注目,同时引起了广泛议论,无论是外语教师,即将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的学生,还是已经经历过现有高考制度的学生,他们对高考英语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想法。针对这一情况,xx实践队成员于7月26日到8月5日对石家庄、邢台、保定涞源、张家口张北等地中学的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详细询问了他们对高考外语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对于中国的每一位学生和家庭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几乎都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xx年10月21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英语改革方案,高考英语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现有消息,不难看出目前高考英语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不再考英语,如英语考试将在江苏省退出高考舞台;二是仍保留英语考试且分值不变,只对考试题型进行调整,如英语听力测试将在山东省高考中销声匿迹;三是降低英语分值,如在北京高考中,英语考试总分将自20xx年被调低,由150分下降到100分。

在河北省即将推出的关于高考外语改革具体内容为:20xx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在20xx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xx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xx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彩虹堂实践队的成员在不同的地区针对高考外语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影响进行调研,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大家集中讨论了活动进行的形式及内容,7月26日至7月29日,大家通过讨论确定了访谈内容和问卷调查表,大家制定的问卷调查表主要是围绕以下问题:1、英语在教师、同学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2、高考英语改革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高考英语如果取消听力会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4、高考英语分数降低对英语教学会产生哪些影响。5、教师对现在英语教学模式的看法。6、xx省高考英语改革的必要性。7、教师及同学对此次英语改革的看法及意见,建议。8、其他科目的教师对于此次高考英语改革的想法。我们还针对在问卷调查及访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家调研的学校不同,教师及同学情况不同,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调研方式及访谈问题和问卷调查。7月30日到8月5日,xx成员在各自所在的家乡,对当地学校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对不同地区的教师同学们的访谈及问卷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在采访交流中大多数老师认为高考英语改革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英语降低分值,英语课时肯定会减少,而且听力比重增加,肯定会在英语总课时中增加听力课程,也有可能是专门的听力课。对于此次中高考英语改革,老师们都觉得肯定会对英语目前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冲击,我们现在一堂英语课,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基本都包含了。高考英语改革后,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会相应的做出改变。高考改革,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并不是意味着不用学英语了,而是要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基本要求就是要会应用,会表达,改变一下“学习十几年张不开嘴”的弊端。社会化考试不代表不考试,英语学习就是来应用的,以后不上学,去工作,英语也是必备的。社会用人单位依然会要那些英语能力好的人,英语的优势还是在日益凸显;英语的应用在日后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老师也表示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要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从发展趋势看,将来英语科目更适合小班化的走班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分层次教学。许多英语老师也希望能专门负责听说读的各个分项。

我们有些学生英语能力强、平时考试分数高的,可能就会减少英语学习的时间,一些学生高一考取了高分,可能高二高三就不学英语了,所以英语课学生规模会逐渐缩小,我们英语老师可能就会富余,大家就要面临转岗、下岗,接受再培训等问题。英语中高考的调整,虽然不至于淘汰多少英语老师,但大家会面临到的是转岗,要有心理准备,寻找自己适合的岗位。

但并不是每个英语老师都适合转岗,有些英语老师可能不适合转岗。但思路还是很广,一是学校组织老师培训,将一些教师转到后勤工作。二是自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将来转岗的心理调适是有难度的,后期有些工作要跟得上才行。此外,有些年纪稍长的英语教师在应对此次变革时,可能会有劣势,年长些的教师,在语言上和年轻人相比,可能会有劣势。年轻人接受媒体信息多,语言表述能力、词汇量等各方面都比年长的教师强,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年长的教师也会有自己的优势。将来如果转岗,他们对于教学管理或行政管理也是擅长的。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表示,自己很是担忧这次改革。因为如果只看一次比较好的成绩,有些孩子们考出自己满意成绩后,也许会不再努力学习,不再努力去继续后面的英语学习。进而不断减少对英语的关注,而是继续关注其他科目,比如数学、语文等等。英语又不是母语,长时间不接触就会生疏,那么前面学的就容易忘记,也就前功尽弃了!还有,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就会频繁的刷成绩,直到刷到高分,有的直接刷到毕业。多数的孩子们会有这种心态,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次考试,确保万无一失,即使是这样,英语退出高考,也不能有更好的改变!

根据此次的中高考改革方向,可以看出英语科目将注重功能教学,重视方向由读的语言输入变为写和说的语言输出,这样完形填空题会被弱化。英语听力考试增大比重,听力课时量肯定要增加,一线教师也会给学生调高听的力度和难度,会增加更多主观听力题的训练。以往英语听力的客观选择题比较应试,主观题则更注重实际应用,能真正检验听的能力,未来也真正应用得到。同时,改革将强调应用性,高考英语在出题方法和方式上都要发生变化,分值、考试时间、试题数量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能以简单的分值分配来推断。

高考英语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有两面性的:比如对于语言能力好的同学,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损失,对于学习英语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他会很庆幸。走出个人的方面,我认为高考中取消英语考试极可能意味着很多学生失去了认识更广阔世界的一个窗口。在万人齐过独木桥的高考选拔压力下,不考英语基本就意味着大批学校不再教英语、大批学生不再学英语,因此,通过英语这扇窗来开阔视野、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世界几乎就成了空谈。现在教育普遍有些功利性,尤其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高考英语改革一定会引起大家对英语学科态度的变化。现在高校里学英语的,未来考虑走上教师岗的大学生们怎么办?如果过于功利,大家在中学阶段渐渐疏忽了英语,没有打好基础,以后进了大学还是要面临很高规格的英语考验。将来英语四、六级怎么办?如果做科研,对外语要求就更高了,又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令人担忧。但是英语对于大多数不出国,不做科研的学生来讲,即便进入大学,真正运用英语的时候也比较少,所以英语变得不那么必要,这样会减轻学生高考的压力。对于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的学生群体,我们将初中刚刚毕业即将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作为采访对象,若按高考改革制度来说,他们将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经了解,这些学生中,一部分对高考外语改革还不甚了解,大部分知道有这回事,但只简单的认为外语会退出高考范畴,还有一少部分知道的比较具体。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改革表示赞同,因为这样貌似对外语学科的学习可以轻松一些,少部分学生表示不赞同,因为这样可能削弱自己的学科优势,另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见,觉得改革和以前公平程度相当。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的同学而言,由于已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更多的是感慨,有的可惜自己没有赶上改革,有的说幸亏没有碰到改革,不过,他们有着一致的观点,就是学弟学妹们还是应该好好学习英语,一方面只有努力才会取得好成绩,获得最后的成功,另一方面,现在英语应用广泛,学习英语能够提高自身能力,没有坏处。英语在高考中占得比重减小,并不是对英语的忽视,只是在高中阶段降低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将来进入大学阶段,再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对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在高中阶段的压力可以减少一些,高中生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了,高中生在高考上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对高中生来说,考进一所理想的大学不再那么困难了。对大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学生就不会在大学阶段觉得闲了,也不会觉得上了大学之后英语成绩一跌再跌!毕竟,英语在世界交流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语是沟通国家与国家的桥梁!高考英语改革,大学英语成绩必须一提再提,让大学生有紧迫感,大学生才会更努力的学习,混日子的人数会大减的。

老师还告诉我们有很多人认为高中英语越来越不重要,不再好好学习英语,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高中英语虽说在高考中占得比例小了,但是高中学习英语学习的英语基础是不能被忽视的,它对将来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老师是不会对自己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降低一点的!这也是大多数英语老师对待高考英语改革的态度。

当老师们谈完高考改革对大学生的影响后,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说一说我们的感受。我想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了解是太深了吧!上了大学,老师对我们的督促少了,靠自己自觉能力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平时上课英语老师不再像高中那样督促着我们背英语单词了,不再给我们讲英语语法了。不再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放英语听力了。总之,不再像高中英语老师那样严肃的上课,总是幽默的给我们讲课。给我们介绍英语名著、让我们欣赏英语歌曲、诗歌等。我们的英语课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但是,课下的我们却很茫然,不知该干些什么,所以我们也就开始忽略它,成绩是一跌再跌。英语本来就是一门需要背的功课,需要不断的多、写、听的。这样一来就需要学生们有毅力。对大学生的提高自我的素养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大学阶段的英语任务加重后,对培养大学生的素养是很有用的。高中英语改革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未来英语小班化班级制度肯定是个趋势,英语老师的责任也会跟着加重,除了英语教学,还要担起小班的班主任,压力很大。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首先,高中的教学中,英语教学与初中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做好牵线搭桥的作用。其次,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一切为了分数”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注重词汇、语法已经对学生的严格训练,题海战术,这些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反感,应该趁此降分的改革机会改变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更加新颖。英语在高考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突然传出要改革的消息,肯定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但高考英语改革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谁也无法断定,只有通过时间的检验才知道这一改革是否有意义。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抱着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毕竟,我们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以后的工作与日常生活。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三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关注当前,放眼未来,为了践行我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深入分析学情、师情和学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推敲、论证,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出了"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即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和归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学习、自习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缩短了,这也是所有国办中学面临的同样问题。这种变化,使得不少教师感到教学的压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何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贯彻力度远远不够,常态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为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我校规定了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听课后将于相关教师进行评课,每周行政例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干部汇报交流本周的听课评课情况。我们认为,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干部经常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困惑和困难,以及课改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的落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了解学校管理的运行现状,有利于学校工作上下一致,形成合力。

我校的两位特聘教学顾问陈一新局长、范广泽科长提前布置研讨课题,每两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最后由两位顾问进行点评至今,本学期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已先后进行了三次,研讨的主题包括"减负提效形式下教学管理的举措"、"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挖掘我校教学中高效的典型案例"等通过此类活动,有效地将教学管理干部的关注点引导到研究和破解实际问题的轨道上来。

我校与天津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创办了市内六区首个"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我们主动邀请师大的专家、教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学,通过定期参加学科组活动和不定期推门听课、评课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也可以借助师大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充实自我。

我们先后邀请到了陈一新副局长、韩锋主任、邢真研究员、王勤研究员、张明琪教授、靳莹教授等一批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重点围绕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老师们解疑释惑,进而引发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更深入地思考,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

学科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也是管理干部赖以领导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教学管理干部只有亲自深入学科组参与活动,以自身关注学科组活动的热情来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影响力,对教师起到以身示范的教育作用,这是加强教学领导力的关键所在。本学期,教务处在《学科组长工作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学科组工作的要求,设置了学科组建设专题档案柜,积累学科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展示、点评。

我们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富于创新精神的专业型的教师队伍。基于此,今年5月份,我校启动了首届首席、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这不仅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六十六中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我校广大教师更是投入了极大地热情参与此次活动,全校共有57位教师报名。经过说课、做课、民主评议、教学过程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的评比,最终遴选出了我校首届首席教师8人、骨干教师19人。首批首席、骨干教师与学校签订了工作协议。他们不仅仅是享受首席、骨干教师的待遇,同时还要履行作为一名首席、骨干教师的相应义务,他们将在未来学校的学科建设、校本研修、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我校出台的《首席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的规定,我校的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不搞终身制,每届任期两年,两年后自动终止资格,重新申报。任期内每年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继续留任,考核不合格者将被自动终止资格。首席骨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学校阶段教学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近期随着我校"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学校要求每位首席骨干教师率先实践课题教学模式,每人完成一节示范课,学校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听评课活动,同时作课教师还要进行说课,整个过程全程进行录像。这样,就使得每一节公开示范课成为了一次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大拓展了教学研究的空间。

目前,初高中各科导学案的编写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正在请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下一步是将相对成熟的导学案应用于课堂教学,要把编写导学案、使用导学案变成教师进行常态课教学的规定动作。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训练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年5月,我校组织学科组长到大港二中参观思维导图的运用成果展示,对思维导图有了感性认识。今年11月,天津师大的靳莹教授为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有关思维导图的专题讲座,从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论基础,到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使广大教师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理性思考。下一步是在一些学科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使用过程中教务处随时监控,根据使用效果把握推广的进度、节奏,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四

从20xx年5月9日到20xx年6月10日期间,我在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的古丽巴哈尔老师推荐在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实习,我的指导老师是坎吉老师。他代高一(7)班,高一(8)的数学课,是高一(8)班的班主任。我跟着他学到了许多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这一个多月是我大学期间最充实的时间,使我受益匪浅!

“教师”是我小时侯就向往的职业,我不知道自己在日后的某一天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这一个多月让我实现了埋藏心中许久的愿望,切身感受到了老师教学的辛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实习结束了,现将我这一个多月的工作总结如下:我的实习报告分四部分:一,“序言”;二,“基本情况”;三,“教学实习经历”;四,“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五,“教学实习总结”。其中“教学实习经历”,我又分三个方面去描述“准备工作”,“讲课”,“课后辅导”。

昨天对今天来说已经是历史,报告中的每一次总结都是在一定时期写出来的,因此一些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衷心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于5月9日来到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6月10日实习结束。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二十份,试讲次数为两次上课节数为两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八场,自习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参加班会四次,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篮球比赛一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五人次。

3.1准备工作。

在还没有去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之前,古丽巴哈尔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中学老师的工作状况,中学老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与素质,使我们这些即将踏上教学工作的大学生们深受鼓舞。摆在大家面前怎样对待学生,怎样才能保证更好的心理状态,更好的形象等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答复。从着装服饰到言谈举止,从与老师的交流到与学生的相处,使我们这些还没有上过讲台的实习生们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定下了标准!我带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去接这次实习。

3.2讲课。

前两周主要以听课为主,听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后感觉到认真备课是上课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在班上创意性地落实拟订的计划。讲课,不仅要学识丰富,其它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

还记得第一次讲课那天,一上讲台,看到四十多双眼睛都看着我,我心跳加速。但心里想“宝贵的四十分钟时间在我的手里,我得讲一节让学生满意的数学课”。讲新课之前,让学生回顾了上一节的内容。同学们个个都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我开始投入课堂了,轻松了许多。引题,发问,评语,小结,练习直到作业,一个个环节漫漫展开,在后排听课的老师也露出会心的笑容。讲完课后,我认真听了坎吉老师的点评,他说:“可以说是成功的一节课,尤其是引题,语言的专业性,讲课时的姿态等方面很好,还有你让学生多思考,让他们自己总结这节课的内容,这是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后讲课注意声音要洪亮一点”。就这样,我漫漫吸收,改进,讲了四节课,每一次讲完课我的指导老师都给了宝贵的意见。讲完第四节课自己觉得成熟了许多,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如果说备课辛苦,那么讲课是更辛苦的,讲课需要你有更都敏捷的思维,能应付每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再学生的眼里,老师是不能犯错误的!

3.3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有良好的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有良好的开,不受阻挠,做到师生共讲。

我曾问过指导老师“我是和学生成为朋友好吗?还是让他们对我敬而远之好呢?”。坎吉老师的回答,至今我还记忆着。“作为一名老师,与学生相处,你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过于亲密,他们会不尊重你,你的教学无法展开过于严厉,你的学生会对你封锁一切消息,得不到信息反馈,你的教学同样无从下手,怎样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就由你在日后的实习中细细揣摩了?.”今天,实习结束了,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度”把握的如何,是否达到了它应该有的水准。但我感觉到,高一(8)班的学生已经接纳了我,课堂上的积极发言与课下毫无顾忌的交谈正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仍然存在一些还未克服的困难,课堂上还不能像有经验的老师那样旁征博引,同时有些同学的问题我还不能对答如流。还有一点就是,我的板书,我的字体还需要练习。我的声音不够洪亮,这一点也需要多注意。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时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

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他们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等等。虽然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我也没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觉得我的身份毕竟与他们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觉得我与学生年纪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样与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沟,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应当加以利用。所以,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我渐渐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风格,又吸收了原有宝贵经验的行事方法,而且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我和我们班上一位同学谈心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读初中时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第一名,数学成绩犹为突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侯学数学简直就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整体成绩直线下降,就连自己的强项数学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当我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她告诉我,由于中考的失误,进入高中以后她就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高中的课程本身就比初中的要难,使她的成绩更加后退了,以至于现在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想一心从事自己的爱好去学声乐算了。而这些她都没有和原班主任说过,原因是班主任“太凶了”。我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反对她的观点,而是从客观条件、学习条件以及以后的前途等方面和她分析了她的这种想法,使她明白了学习和爱好之间谁轻谁重,并引导她自觉得把心思放到了学习上来。

下面我就主要丛数学教学方面讲一下我的认识,我认为在数学上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1)不断深化,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去分析,判断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2)培养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使学生超前掌握知识,克服有限的学习时空与无限的知识这一矛盾。

(3)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人们接触,认识和研究事物。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回首往事,一幕幕如同在昨天,第一次上讲台的我是紧张的,可是现在走出高级中学的我在讲台上虽然说不上是“滔滔不觉”,可是已经可以做到“镇定自苦”了,下课已经能与他们打成一片。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五

本学期的9月17日——10月15日我们一行5人先后进入二小、无定河小学、河南学校、高级中学进行课堂教学视导。10月24日——11月8日参加全旗教学能手大赛的课堂教学和说课活动。11月26日——11月28日听全旗新教师转正定级课。三次共听课74节。通过听课发现了我旗教师的一些优点与不足,现进行总结和提升,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动并促进我旗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1、老师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一小的杨靖艳老师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组织学生动手摆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向更高一层的抽象思维,二小的王丽萍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言时、思维活跃。康铁梅老师的有余数除法教学,以老木匠与小木匠的故事导入,充满童趣,让操作性活动有序展开。在游戏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时间、空间,独立学习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增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且有效,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陈文慧老师的《对印版画》通过游戏在两幅画中找不同(大同小异)调起学生的味口,再让学生探究大同小异的两幅画的制作步骤,然后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对印版画。情境生动、贴近学生。

3、师生角色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也能诚恳的接受并改正。如二小刘锦兰老师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课件出现了错误地方,学生指出后老师诚恳接受并表扬了学生,课堂气氛非常和谐。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设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河南学校王正英老师的《分数混合运算》注重方法的指导,采用小组争优、个人争星(智慧花、创意星、笑脸)的激励办法,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反复混合运算的方法的过程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风朴实、扎实。让好多学生板演,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标》学习还需加强,加强对十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从理念认识的层面也好,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也好,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亟待关注。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校明显,校际间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满足工作教学的需要。

2、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读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调研中我们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吃得不够透,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部分教师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考达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新知识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现,分散出现的不少。很多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与创新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思考、认识与理清。

3、情境的理解与创设有待于提高认识。

情境教学被教师们所钟爱。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表现在:情境与数学内容关联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情境含有数学思考,但老师们对于它的使用不当,挖掘不够深刻。缺少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教师评语说:“错了”,我们应该先肯定这样的学生很聪明,善于应用已有知识(根据加减法的竖式写法)解决问题,但用竖式计算除法有一个统一的写法。这样一来,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关注。

5、作业。教师都能及时、认真批改。还可有所创新与突破,教给学生科学的作业方法;比如:可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簿”,将错题原原本本的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标注,然后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类似的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也可尝试学生编题,互评、互批等。开放性作业与评语、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设等,我们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努力。

6、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语言是数学思维活动体现的重要的一部分。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外显,如何让学生把思考表达清楚?教师的重视与培养是关键。

三、下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教师的自觉认识与自觉行动很重要。教师应该有成长自我的认识,加强读书学习。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认识与行动,是需要被认可。当领导的,做我们教研员的都要给老师们以积极的关注与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这块的阵地,加强集体备课。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现在,乃至今后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关键是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的老师们注重具体操作层面内容的研究和专业引领,扎扎实实地去研究。

3、专题研究,扎实实验

课改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老师们的心中,进一步把课改的实验进行优化。比如: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空间与图形部分有效地经历过程性学习,包括概念性教学的突破,计算教学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等等,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有效性,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我们要上下结合,齐心共进,扎实实验。

4、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普通老师快速成长起来。

5、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

《杭州师范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督导组本学期继续对各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调研,共听课694节(人均46节),组织调研等督导活动76次,记录调查问卷572份。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教学方法调研的依据

教师的课堂教学究竟有效、无效还是高效?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世界范围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国外教育界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前,側重课堂教学有效性与优秀教师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课堂教学的成效完全取决于教师素质。60年代后,由于解释学哲学与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接受与学习心理过程研究的卓越成果,新教育理念随之产生,学生(接受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与学生课堂交流的双边活动,被看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四方面因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并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于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1世纪世界范围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培养创新人才。在21世纪的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家提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6个维度:(1)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度;(2)师生课堂思想交流的亲和度;(3)学生整体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度;(4)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自由度;(5)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技能的训练度;(6)学生有效运用知识技能的延展度与创新度。

“教师重点难点讲解的清晰度”、“激情和感染力”、“问题设计的质量”、“组织教材的方式”、“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程度”、“师生沟通交流的程度”及“多媒体运用效果”等等——对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调研(各类型课程的调研问卷见附录)。

二、重点难点讲解的清晰度

教材重点难点的清晰讲解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此项调查共收回问卷390份,其中,重点难点讲解十分清晰者109位,占27%;较为清晰者207位,占53%;无重点平铺直叙者65位,占17%;东拉西扯讲解不清者10位,占3%。

调研数据表明,80%的老师能够脱离讲稿,十分清晰或较为清晰地讲明重点难点,备课认真,熟悉教材,全盘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经验丰富。不少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已经形成卓有成效的讲课风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评估成绩长期名列前茅。

16%重点难点交代不清者,相当部分属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学历高,热情高,备课认真,上课语速快,恨不得将所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但教学不得法,往往事倍功半。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最常犯的弊病就是讲课不看对象,不讲究方法,自言自语,平铺直叙满堂灌。如何采取得力措施,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自我完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材化学院的李万梅老师(浙大博士),虽然任教不到一年,但虚心求教,认真反思,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讲解清晰,重点突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有机化学》课上得有声有色。

三、激情与感染力

教育部的课堂教学评估指标,将“激情和感染力”放在第一位。现代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根据大量数据,归纳出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的三大特征:(1)“讲课富有激情,而非冷漠地对待教育对象”;(2)“课堂教学富有组织效率,而非散漫僵化”;(3)“方法多样又富有想象,而非墨守成规,单调乏味”。由此可见,教师讲课是否具有激情感染力,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教师上课时心目中到底有无学生,能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尺度。此项目调查的390份问卷中,上课有激情和感染力者165位,占42%;上课认真但无激情者206位,占53%;上课不认真、无激情、敷衍了事者19位,占5%。

卫生管理理学院的梁立老师,主编主讲《护士人文修养》,上课激情投入,讲解精辟,深入浅出。自创多媒体课件,革新教学手段,利用绘画、诗歌、音乐,将历史人物有关人类爱心方面的感人事迹和医学护理工作的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加强人文修养。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成效十分显著。梁立老师课堂教学的激情和感染力,来自教师对所授学科知识的执著追求,来自对所从事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心,来自对所教学生的真诚关爱。

约有53%的教师上课虽认真,但缺乏激情,这个现象值得重视。教学无激情直接与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相关。一部分老教师对所授课程讲过不止十遍八遍,产生“职业懈惰”:上课照老习惯,教案少有改动,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接受情况也不做调查了解,轻车熟路,得过且过。虽然讲解较清晰,重点难点也未曾忽略,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思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问题设计的质量

问题设计是启发式教学的必备环节。高校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不同于中小学,应尽量避免毫无学术含金量的、不动脑筋的肤浅化问题;特别是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课,更需重视问题设计的`质量。无问题,由何启发?无启发,何来创新?课堂问题设计的水平直接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高质量的问题设计,才有高质量的启发式教学。

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角度划分,课堂教学方法无非分为无效或失效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法和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法两种。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给予现代启发式教学有力的科学论证。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过程,而是学生基于原有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通过知识的“发现”、“内化”、“生成”,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他特别强调课堂教学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而产生的学科知识结构的“生成性”与“开放性”。学生智力发展过程是“知识内化”与“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机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日益强烈的兴趣,开发其潜能,打开其思路,养成其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发现学习法”的具体步骤是:

(1)教师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水平有目标地进行问题设计;(2)教师通过课堂

讲解或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诱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3)通过师生课堂交流,教师有目标地引导学生的逻辑思路,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动脑筋发现解决问题关键,自己得出结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的成效与问题设计的质量密切相关。

对于“史论型”和“实用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问题设计应有不同要求。“实用型”课程直接与专业实用问题紧密联系,问题设计自然构成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而“史论型”课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是宏观的、间接性的,加上此类课程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宽广深厚,学生所知甚浅,教师主讲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设计对于“史论型”课程无关紧要。教师主讲,更需要有少而精、高质量的问题设计,方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次“问题设计质量”项目调研的范围,限于“知识—史论型”课程。所收回的390份问卷中,问题设计质量较高者86位,占22%;问题浅显一般化者95位,占24%;教师自问自答者105位,占28%;无问题满堂灌者104位,占26%。

调研数据表明,问题设计是我校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最薄弱的环节。约有3/4的教师,看来尚未意识到问题设计在启发式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未能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求知水平的需要,有意识地预先设计出富有学术含金量的高质量问题。其中,1/4的教师在课堂自问自答中,虽然时而有高质量的前沿性问题出现,但往往随机而发,没有深入追问,而是一带而过,不能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启发效果不够明县。另外1/4的教师,课堂提问浅显而一般化,绝大多数属于直接从教材中提取的、记忆性、常识性问题,学生拿起书本或课堂笔记照唸一遍,就祘了结。还有1/4的教师,干脆整堂课无问题、无激情、无交流,满堂灌。

五、组织教材的方式

近年新专业开设的新课程,多数属于“知识—实用型”课程。此类课程的教材一般不够成熟,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相对薄弱。那种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百分之百会失败。针对“实用型”课程偏重培养学生专业实用能力的特点,我们将“组织教材方式”和“知识内化为能力”作为两项重点调研内容。

“知识—实用型”课程共收回问卷119份。“组织教材方式”项目调查的结果是:以案例为中心组织教材者45位,占38%;以实际问题组织教材者38位,占32%;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组织教材者26位,占20%;照本宣科者11位,占10%。

调研数据说明,在全校课堂教学改革形势的推动下,90%的教师能够根据实用型课程特定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材,结合案例和实际问题,不断更新、充实教材内容,讲明教材的重点难点。如基础医学部柴东桥老师的《人体解剖课》,紧密结合临床外科的典型案例,围绕典型案例组织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步步深入,稳扎稳打,激情投入,讲解生动活泼,师生之间自然交流,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为学生今后重要的《外科手术》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然而, 我校“知识—实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周边浙江工商大学同类课程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由于新建专业的迫切需要,我校相当部分“实用型”课程的任课教师是由“史论型”课程改行而来,虽然他们在教材处理方面,能够结合实际案例或问题,讲清重点难点,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专业实践操作经验,在问题设计的含金量、案例分析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学生能力培训的难度与强度以及练习的严格要求方面,极待进一步提高。

六、知识内化为能力

恰当处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实用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是“知识—实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的难点。完成课堂教学高质量的能力培训,比单纯知识传授困难得多。

此项调查的119份问卷中,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方面成效显著者42位,占35%;教师虽缺少实践经验,但知识与能力转化有方者34位,占28%;知识传授尚准确,但能力转化无方者41位,占34%;知识传授不准确,能力转化无方者2位,占3%。

案,将知识传授步骤与学生能力培养步骤密切配合起来,达到“实用型”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仍然是我校“知识—实用型”课程的软肋。

教育学院叶哲铭老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在培养学生教师基本功方面取得优异成果。他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现实需要与学生专业能力之间的差距有深刻理解,在教育实习前,特设此门课程,按学科的培养目标和现实需求,精细分解教师基本功必备的条件,设计切实可行的能力培养计划,配合典型事例,自编训练材料,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能力培训。他的课堂教学鲜明特色是:通过师生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如“语体语汇加工训练”一课,教师课前每人发一篇《什么是计算机病毒》183字的短文,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将长句改为简明易懂的短句,并作出分段讲解。学生分组训练,分组准备,组与组之间自然形成竞争态势。上课时,各组学生争相上台演示(限定时间),每位学生演示完毕,师生共同评点,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得益非浅。

七、师生课堂沟通交流情况

此项调研共收回问卷509份,其中,师生自然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者169位,占33%;师生偶而交流,有所启发,但课堂气氛较沉闷者265位,占52%;学生活动过多、放任自流者31位,占6%;自言自语无交流者44位,占9%。

高等学校的课堂交流活动,需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无问题、无交流,教师一讲到底,讲完就走,师生关系疏远,课堂气氛沉闷;另一个极端是教师放任自流,指点不到位,学生活动频繁,课堂气氛貌似活跃,实际收效甚差。调研数据表明,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以上两种极端皆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虽然后者数量较少,只占9%,但其趋向性值得十分重视。例如,我们听过的一节专业理论课,同样一个浅近的问题,教师不厌其烦地接连问了6位学生,用去20分钟,接着,教师在屏幕显示两篇短文,让学生阅读后发表感想,又用去12分钟。一堂课,教师仅仅讲了8分钟,草草了事。这样的“交流”,效果可想而知。

解为课堂教学完全“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活动越多越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与教师本身的激情感染力、问题设计的质量、教师评点的准确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重点难点讲解的清晰性等等要素,密切相关。

本学期的政治课,破除教师“一言堂”,认真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的双边活动,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或组织课堂辩论;或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上台讲解;或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寝室为单位、进行“小课练习”;课堂教学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政治课教师普遍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课堂所提出的论题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网上收集资料,认真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部分学生的登台讲解相当成功。

八、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此项调研收回问卷509份。其中,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者208位,占40%;有文有图,信息量大,但无重点者109位,占20%;有文缺图,尚清晰简明者103位,占20%;教材搬家并浅薄化者50位,占10%;无课件者59位,占10%。 调研数据表明,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已在我校普及,90%的课堂教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经过长期课程建设,我校重点课程自创的课件相当出色、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重点突出,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例如人文学院的刘克敌老师,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评析力,自创多媒体课件,将短篇小说各段范文的精彩语句,特意用黄色字体标示,每一精彩段落后面,又特意穿插教师巧妙设计的问题,短短一篇作品共设计了8个“问题情境”。针对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争相发言,共同探索作品的语言技巧、写作手法与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切磋琢磨,渐入佳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较暗(拉上窗帘),白底黑字映成一片灰色,后排学生根本看不清,反而败坏教学效果。更有10%的课件,依旧是教材搬家,教师看着电脑屏幕唸讲稿,多媒体课件变质,变成照本宣科的工具。

九、“知识—技艺型”课程的教学方法

艺体组共听课130节(人均43节),其中,“知识—史论型”课69节,“知识—技艺型”课(“术课”)61节。“术课”共收回问卷51份,具体设四项调研指标:(1)教师基本功与教态教风;(2)课堂技能训练步骤安排;(3)教师课堂指导状况;(4)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各项指标的调研结果是:(1)教师基本功强、能严格要求者34位,占66%;教师能严格要求,但基本功一般者14位,占27%;教师基本功尚可,但要求不严者3位,占7%。(2)课堂技能训练安排恰到好处者32位,占63%;安排一般化者17位,占33%;安排混乱者2位,占4%。(3)教师技能指点到位,富有成效者29位,占57%;一般化指点者17位,占33%;教师指点不到位者1位,占10%。(4)教师布置练习,学生积极参与者40位,占78%;学生参与性不足者11位,占22%。

艺体类的“术课”教学具有两方面显著特点:一方面,音乐、体育、美术所属形形色色技艺本身已经历史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训练方法;另一方面,报考艺体类专业的学生本身已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和要求参与训练提高的主动性。因此,“技艺型”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基本功过硬的老师的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之间的配合程度。调研数据表明,我校“术课”教学,2/3以上的教师基本功过硬,教学得法,课堂指点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技能训练,教学卓有成果。

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因材施教方面。艺体类各专业技能课,班级人数不宜过多;小班上课,因材施教方能得心应手。然而扩招以后,学生数量成倍增长,尖子生日益难求,功底较差的学生大量增加,教师顾此失彼,因材施教大打折扣。调研数据表明,约有1/3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做到一般化指点,课堂训练的安排也不够严格紧凑,影响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我校的术课教学如何在因材施教方面办出特色,值得认真研究。

十、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教学督导组建议:

(1)重视教学方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尽快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引向纵深发展。

(2)教务处教学简报和校刊学报,开辟有关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专栏,系统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文摘。

(3)学校集中力量,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推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卓越效果的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

(4)教务处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指导性规范化条例——包括银屏投影最小字体的规格(以教室最后一排学生看清为准,要求教师上课前临场检验)、字体色彩与背景的对比度(黄色字体与天蓝色背景之间色彩对比最醒目,应推广应用)、录像短片插播的限定时间、问题情境设计的具体方法等,——保证多媒体课件质量的普遍提高。

(5)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重新修订我校课堂教学的评估体系,将“讲课的激情和感染力”、“课堂受启发的程度”、“知识得益的程度”、“能力提高的程度”、“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等,纳入课堂教学的评估项目(每一项目可设计五类不同等级的评价指标)。学生评教的指标,应适当从简,便于学生操作,便于明确显示课堂教学的实际差别。建议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在校园网上开展“一句话评教活动”,归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作为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成绩的重要参考值。

杭州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

2015年8月16日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六

转眼间,xxxx年春季忙碌而又紧张的教学工作已结束。面对薄薄的一纸成绩统计表,教师们有骄傲也有惭愧,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收获也有失意,有信心也有迷惘。眼前的结果即将成为过去,明天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关注的,因此,教导处特根据本次调研考试情况作简要的质量分析,以积累教学经验,指导教师们更好地致力于教学。

本次小学毕业会考和期末调研考试,本辖区严格按上级通知精神组织,落实“四统一”,确保了考试公正公平,成绩客观真实。特别是本次期末考试阅卷前,宣布实行阅卷完教师签名然后把试卷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复查的做法,这样就刹住了阅卷马虎得不到学生真实成绩的不良风气。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毕业会考成绩较理想,本校总均分超过全镇生平均分26.3分,全镇百名排名占了58人,可以说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培养了拔尖生,为学生在中学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校其它各年级语文均分都达到了75分以上,数学基本在70分以上,思品、劳动、自然试卷中思品要考得理想些,劳动要稍差一点。

从本次考试各年级试题来看,每科试题在选题上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内容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语文试题既注重了平时的积累,还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数学既注重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注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今后教育的走向问题。

从学生答题得分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各科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高年级语文的字词基本过关,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满分,书中要求记的名言佳句大多牢记在心;数学试题大多数同学能进行熟练地计算,准确率也较高,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同学能把拔高题做出来;思品、劳动、自然试题考的知识点大多数同学能记得。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了基础知识掌握的训练,注重了积累。从失分情况来看,暴露出的不足也不少。从语文方面来看,很多教师还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一遇到稍灵活点的题就只能望洋兴叹;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或者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的.习惯,理解不了短文的意思;作文水平很不均衡,高年级有部分同学还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象,低年级有的写话还动不了笔。从数学方面来看,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很多同学把简单的计算题做错了;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许多同学知道了应用题应该列什么算式,却无法说出为何要这样解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严重;部分同学概念模糊不清,做题时有些张冠李戴。从思品、劳动、自然来看,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差,有些题目知道意思却不能适当地阐述;书写马虎,卷面不整洁;不审题,不按题目要求做。除此之外,还有最大的一个不足,那就是辖区内各科很不均衡,有些村小相应科目基础太差,还有动不了笔试或者乱写一气现象。

总之,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我辖区平常的教学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还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客观地看待自身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七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本质性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我们镇各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感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旧,与新课程相对应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一)学校现状。

农村小学校舍吃紧,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硬件建设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向前发展。

(二)教师现状。

当前农村教师有下面几种类型:

1、自甘平庸型。这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占多数,以男教师居多且接近退休。他们认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稳稳地领到工资,而且到这个年龄阶段,再折腾升迁的希望也不大,所以面对教学改革、教育科研都摆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样。

2、牢骚满腹型。这种类型较多存在于女教师身上。她们对学校的管理不满,对青年教师的行为不满,对现行的教育机制不满。很多的不满郁闷心头,只能以“刻薄的语言”、“牢骚的行为”来缓解心中的压力。

3、知足常乐型。这类教师对学校、对工作、对教育失去了曾经炽烈的热情,仅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

4、积极进取型。这种类型的教师虽然在农村教师中比较少,但他们充满朝气,乐意和各种新理念、新思想。能够主动和青年教师探讨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注重增强自身实力,注重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起来。

(三)学生现状。

1、缺乏自信心。

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

(1)胆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缺少主见,屈从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寻求帮助。

(3)求知欲不强,口算慢,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

(4)不愿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胆子小、声音小。

(5)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有错题被批评。

(6)不敢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预料失败。

(7)见到老师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

(8)成绩不如意有厌学倾向,甚至想到辍学。

2、不良学习习惯。

农村孩子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马虎了事。在缺乏严肃认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养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上课分神,不注意听讲;作业字迹马虎,错误率高;不能认真进行预习、复习等。

(2)依赖懒惰。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办代替促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作业抄袭;作业依赖同学或父母完成;作业怕做、不做等。

(3)厌烦畏惧。在单调乏味的教学情况下,在屡遭失败而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而缺乏兴趣甚至丧失信心。具体表现为:厌恶上学,逃学;害怕老师;害怕测试等。

1、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缺乏真正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过程,启发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2]有部分小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及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够,导致在教学中走过场,许多目标无法真正落实。

也有的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一定理解,教学目标定位相对准确,在课堂上也有体现,但从目标的达成来看,显得不成熟。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无目标现象,他们教学无要求、无方向,走进课堂就是讲,就是灌,讲什么?随意性很大,一下讲这儿,一下讲那儿,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从上课一开始,除了几个成绩较好的外,其他都在雾里看花,不知本节课要学些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新课标、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占主导。

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学生在已有旧知识、旧经验等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层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加入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简便;讲解、练习加作业,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应试”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有的老师教学方法有些变化,但因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而走了极端。如: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等。

3、课堂缺少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近年来虽越来越爱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情况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教师虽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但往往由于活动目标不明,只限于一些纯操作的活动。

(2)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只从知识内容的需要出发,而没有考虑采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方式进行。

(3)活动的目的简单、狭隘,局限于一种知识的习得活动,而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一)教师现状形成的原因。

1、师资队伍老年化。我们镇7个村级小学一共12个数学老师,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10人。年龄结构老化。从而导致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师资质量、数学教学水平等因素显得薄弱。

2、考核、评价制度与新理念不相符。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唯教学实绩是举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尽其所有本领,尽其所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而对新课程新教学望而却步,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在这样情况下,数学新课程的推进就受到影响。

3、新教材“难度大”。数学新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较之以前,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间,许多老年的数学教师常感觉课本中只有那么几幅画,没什么东西好教,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很难把握。相比较之下,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当然一些教师就适应不了新教材。另外,新教材中有些内容信息含量新,个性特点明显,有时更切合城市里或网络普及率高的地区孩子,与目前一部分边沿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有一定差距。

4、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无动于衷、漠然置之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无动于衷、漠然置之,拿的是新教材,走进课堂,如何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用新的学习方法茫然不知所措,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形成。

(二)学生现状形成的原因。

1、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既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更与他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家庭条件和教育引导有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卑心理较强是妨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心理原因。

(2)数学能力和水平不强。

(3)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不当。

(4)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2、不良学习习惯成因。

(1)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形成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自身认识与自身知识水平,其次就是农村学生的自身水平,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见识少,一节课全靠老师组织引导。

以上便是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数学教师如何去做。而数学教师想要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以下几个建议还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

(一)如何提高自身认识水平,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二)如何正确使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如何构建有活力的课堂,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八

学生负担过重历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顽症。针对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近年来“减负”工作虽然在持续开展。然而,从中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和书包内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不难看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其轻松愉快、身心健康地成长?如何将课堂教学改革和减轻学生负担有机融合、共同推进?针对这一问题,近期,在市教育局及相关学校的配合下,走访了x所学校,对x所小学的1—6年级、x个班级的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抽样分析,与x名学生、60名家长、60名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采用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就我市“深化小学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材料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xx市教育教学质星提升工程三年实施规划》,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理念引领,强化“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的推进措施,聚焦课堂教学,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在“深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凝聚成xx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连年荣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果一名师”比赛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市总结出一些经验,具体去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教学特色,完善教学模式。

各校在课堂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做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了“xx市课堂教学改革模块”,如英语学校情智共生、情智交融的“四有四动”情智课堂;xx小学的“简约互动课堂”;xx小学的“精彩课堂”;xx的“生长力课堂”,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形成“主题教学”“话题再构”特色课堂等等。这些创新做法凸显了我市课堂教学的改革显著成效。

(二)突出项目引领,打造品牌学科。

市教育局分别签约北大语文研究所、上海博雅教育研究所,着力打造优秀语文、数学骨干教师队伍和品牌学科。在语文研修项目上,分学期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单篇阅读教学”等研讨工作;在数学研修项目上,正在进行“数与代数”等方面研讨活动,数学工作坊“数立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多种研修方式的有机结合,对老师教学理念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突出课程开发,实现全面育人。

根据“德行天下”教育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德行教育活动。“德行合一”课堂教学比赛和德育活动精彩纷呈。如:组织开展了“日行一善·我们在行动”学生征文比赛、“颂德行·倡新风”师生现场书法比赛、“同书文明语·同做文明人”校园书法比赛;英语学校“鹰文化”五大类课程;xx小学“礼文化”“校园六艺”课程;xx小学“正文化”书法特色课程;xx小学“全人教育”温润课程;xx小学“和谐文化”;xx小学《与经典同行》;xx小学的《少年诗社》等。全市各具特色的德育活动先后被国家《基础教育论坛》杂志、省电视台等进行宣传报道。

(四)突出严格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实行一张课表管理。统一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任何班级和个人均不准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严格执行作业时间的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以灵活留口头、实践性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留书面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如:xx小学将每门最后一周周末作为“无作业日”;xx小学、xx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推行“免试生制”。这些做法均实现了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1、教师工作量繁重,教学研究时间少。主学科教师工作量大,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事务繁杂、任务重,因此投入到教学研究上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2、教材钻研不透彻。个别教师课前对于教材研究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目标、意义、内容不够明确,以致课堂目标完成低效。

3、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一些老师对完成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教学设计简单,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4、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基础上,认为要让学生学得牢、考得好,就要多背、多写、多练。教学方法也还是过去不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满堂灌”“填鸭式”,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更无法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成效。

(二)学生课业负担方面。

1、练习作业偏多,作业时间过长。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教育局要求学校严格执行作业时间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存在作业偏多的现象。一、二年级基本不留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家庭作业多是语数英学科,完成作业时间在1~1.5小时。双休日作业,学生需0.5~1小时完成。50%的家长希望子女能有个好成绩,都额外为学生购买了练习题来做。学生为了完成这些课外作业,不得不挤占休息时间。

2、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强。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方面的能力欠缺,致力于研究学生“学”的较少,忽视对学生“学”的能力培养,以作业代“学”,作业设计简单以练习册替代,缺少针对性。

3、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家长对孩子要求普遍很高,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生下午课后与双休日参加校外培训班、辅导班较多。在问卷调查中,120人参加各种以艺术类兴趣班为主的辅导班,占77.4%;半数参加2~4个辅导班:有10%的学生甚至参加5~6个辅导班,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孩子精力和时间有限,上课外补习班的孩子压力过大,睡眠时间相对不足,进而影响学习。

4、家长及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学习、升学、择业无不牵动着家长的心。在这种状况下,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不是怕多了,而是怕少了,甚至很多家长又额外布置作业、购买辅导书、聘请家庭教师,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一)必须充分认识“深化小学课堂教学”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间的关系。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消耗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学习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被动的苦差事,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认识到,在大环境及社会大机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减负”是当前摆在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正是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之一。和谐是一种境界,昭示着关系的融洽;高效是一种速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所以,和谐高效是一种至高的课堂生活境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特别要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下功夫,即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素质教育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必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就是要从尊重、关心、信任为出发点,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以造就人、成就人人和发展人为宗旨,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工作;学生为本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基础。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必要的角色转换。一是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所以,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好教材,要备好整个的课堂设计,还要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把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用心来准备每一节课,做到不备好课不上课,上有准备的课,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二是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心情,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发挥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创设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把知识强行灌入学生大脑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由演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自学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三是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马芯兰,把小学数学多个概念绘制成“小学数学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学会由一根线,抽出千条丝,轻松理解和掌握全部概念。就学生来说,不能仅仅是被动接受,要主动探究合作,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积极地理解新知识,主动地学习新技能,科学掌握学习方法。四是科学地分散学习内容。例如,一节语文课,一般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这三步。在教学时,可以分散这三个环节,强调预习时间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有什么感受和以前的知识联系怎样?对写作有什么帮助等等。预习了,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课堂自然效率就高,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除熟读课文外,还要求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读会写,做到学生能自学的教师课堂不教。在课堂上,注重对课文的分析,在文中理解词义,便于课后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这样家庭作业就不用再留了,教师、学生功夫用在前面,自然可以给家庭作业减负。五是及时进行课后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认真真复习一遍,做到每天学的知识当天会,然后再做作业,根据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归类训练,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六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唱主角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赞赏,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必须精心设计作业模式。

大量的作业是中小学生最重的负担。因此要从改革作业模式入手,精心设计弹性作业,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自主设计,相互交换。只有学生自己对待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以积极地态度去认真做好。可以尝试把家庭作业没计的权利教给学生,计他们以个体、小组的形式设计作业题,轮流布置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血作业,二至六年级作业不超1小时。二是尊重差异,分层布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机械性的重复在所难免。作业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开放视野,提高针对性。作业题的设计,一部分是有指导学习方法的练习,一部分是指导巩固性的练习,一部分是指导发散性的练习。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业要从能力方而入手,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四是精减作业,提高质量。按学生学习程度好、中、一般的层次,分层设计作业。一部分是三者共同完成的必做的基础性作业;一部分是照顾优等生“吃得好”的提高性作业;一部分是照顾中等生“吃得饱”可以消化、加以巩固、发散思维的作业;一部分是照顾差等牛“吃得了”的打基础、补漏补差的作业。让学生亲临其境,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精心设计弹性作业,既解决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发挥了学生潜能,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维,同时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四)必须大力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一点就要积极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作业评价、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忤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以自评为上,还有互评和他评,有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还有家长、社会人员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用纸笔测验,还有行为展示、成果展示;不仅有量表衡量,还有档案袋评价等。评价过程多元化,能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既看到了我市教育的诸多亮点,比如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和常规管理,在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付出了辛勤努力和探索,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这些举措,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对减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让学生减负之路还很长,我们要正确认识学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让减负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领老师们做善思善壮的教育智者。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减负理念,营造减负的良好生态,使减负工作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延续。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快乐自由地成长!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九

1.新入职的大学生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较高。

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教学设计有条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公招教师中,有一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表现出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新颖,教育理念新,有课改意识。

3.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改革意识。

在课改大趋势下,大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课改意识。部分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如电子白板、录音机等。教学设计上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一定的课改意识。

4.学生基本素质有所提高。

本届新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基本素质较高。新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好,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较好。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例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课堂举手积极等。

(一)学生课堂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课堂常规训练不到位。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课堂学习随意性强。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七年级新生: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对教师的课堂要求理解较差,自我管束差。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新进教师对教室内的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够。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候课习惯没有养成。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组织相对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部分教师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能及时调控课堂秩序,维护课堂教学的纪律。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为: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为: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113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