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
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实践能力。
1.课标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计的观念日趋重要。《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学段要求的是“有所体验”。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体验中,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活动过程的体验,来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的好处。
2.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统计数据的增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这是重点;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3.学情认识
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应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汲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要经历的过程中重点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合作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学法点拨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研究,选择喜欢的统计方法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处用情景引入,激起学生兴趣。从要求学生帮忙,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所以,陈老师要在我们班进行调查。你们说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
1.你觉得你们在进行小组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先思考后行动的行为习惯。】
2.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样又快又好的开展小组调查?给每个小朋友一分钟时间。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面的讨论做基础。】
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选一种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调查。我们将评选最佳合作奖与最佳创意奖。在进行调查之前先把相关的表格介绍一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二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36—37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材简析:
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中安排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等。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本课时教学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新知。先引导学生讨论统计的方法,意识到男女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会不同,应分开呈现。让学生自主根据已有经验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数据。将重点放在寻找“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思考怎样将两个表合成一个表,自主探索,经历过程。突破表头的构成这一难点时,让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带着同学们“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从表格内容、三栏构成、填写文字这三点重点突破。学生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后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能正确填写表格,并能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进一步体会统计表的意义,能正确的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难点:理解表头的意义及构成。
七、教学准备:
两张空白单式统计表、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钟)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师: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限说一种)
生1: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画画。
生2: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跳绳。
师:哇,大家的课余活动真丰富!老师在课前收集了6个同学们课余时间比较喜欢的活动,快来一起认一认吧!
出示例1情景图。
生:看书、看电视、踢足球、打游戏、画画、跳绳。
师:这6项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和同桌说一说。
生生之间相互交流。
师:我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我们可以调查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那我们通过调查来统计人数,再把人数整理到统计表里。
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问“课余时间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猜一猜男、女生喜欢的活动一样吗?”引出本节课内容——统计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男女生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会不同,应该分开调查统计。)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5—20分钟)
1、复习与统计
(1)确定统计表中的内容
师:想一想,统计表里应该都写些什么呢?
生:应该有这6项活动。
出示统计表。
师:(手指6个项目)实际上这6个项目的顺序是可以调整调换的。
(2)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统计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生1: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生2: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来调查。
生3:还可以起立。
师:今天我们就采用起立这种简捷、快速的方式,分别对男、女生进行调查。
(3)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师:先来统计男生最喜欢的活动,请一个女助手来帮忙统计。男生先考虑10秒,想好了就点点头。
学生思考,点头示意。
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女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统计完后,还应该把人数加一加。
(如果出现数据错误,从小数据查起较快速。)
男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请一名男生小帮手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4)分析数据
师: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们的猜测得到验证了吗?
师:从这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还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发现共同点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必要时老师用手指一指给出提示)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统计表的统计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出示两张统计表并排放置,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女生喜欢看书的人数和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学生回答。
师:你们觉得统计表这样放置比较起来方便吗?(最好让学生提出这一想法)
生:两张统计表这样放置,数据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要是能放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像这样调查内容相同的两张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表,那怎么样把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合成”统计表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将女生的表格第一行隐藏到男生的表格下面,并对齐,相同的项目只用写一次,将“人数”改为男生和女生。
生2;表的名称应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合好了吗?还有需要调整的吗?(用手指一指表头)
生:左上角的格子应该分三栏。
师:这个格子叫“表头”,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到讲台上来,并用手分别指出项目、人数、性别。
师:一起跟着他圈一圈。
学生一起用手圈,并说这里是活动、人数、性别。
师:那表头还能不能只写活动?
学生齐声回答,应该分三栏。
师:怎么分配,分别应该写什么?猜一猜。
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并说出,老师写。
师:像这样合起来的表叫做“复式统计表”,分开的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
3、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出示数学书第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师:一起用手指一指,这个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学生指并回答,活动、人数、性别三项内容。
师:思考这三个问题,选择你愿意的来回答。
学生思考,积极回答。(回答“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男生这一行。)
师:还有一个问题谁能解答?喜欢画画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学生说出“竖着看”画画这一列。
小结:看来,这张复式统计表不仅能看出男、女生最喜欢活动的情况,还能对喜欢同一项目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已经会看统计表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4、拓展延伸,体会变换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三年级各班最喜欢的活动,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调整?
生1:表的名称应改为“三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生2:表头中的“性别”应改成“年级”,“男、女生”应改为“三(1)班、三(2)班、三(3)班……”。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全校各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经历收集、记录、整理以及分析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引出“合”的思想,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共同探究“合”的方法以及需要调整的地方。在突破“表头”这一难点时,让已经会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通过“指”、“圈”、“说”,深刻体会表格由三项内容组成。最后拓展思维,不仅可以统计不同的性别,还可以统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等等。)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5—10分钟)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全班记录数据。
(2)选择喜欢的问题回答、交流。
2、观察与比较。
师:观察37页上下两个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调查项目不同。
小结:复式统计表今天统计的是最喜欢的活动,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图书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复习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发散思维,复式统计表不仅可以统计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
(四)回顾所学,课堂小结(2—3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谈自己收获的同时,也是在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不仅需要学会看复式统计表,更重要的是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先制成两个单式统计表,再根据两个单式统计表的观察与对比,将其“合”成复式统计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同桌交流、组内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了解统计的方法,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掌握表头的构成与意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三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相关挂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淅教版数学第五册
教材说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实际场景图,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时,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动手统计,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是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二、展开新课:
1、初步认识统计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适时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
2、尝试统计鲜花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整理,粘贴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并统计出鲜花的数量,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贴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三、巩固拓展:
1、统计水果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来感谢你们了
大象: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买些水果给你们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呀?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小组统计的方法。
师提出活动要求: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选水果并统计。)
师:小朋友还为大象准备了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表演给大象听好吗?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大象,你下次还愿意来我们一(3)班过生日吗?
2、统计各小组得的智慧星的数量。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颁发的智慧星,为自己的小组争得了荣誉,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小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每组有几颗智慧星。)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星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3、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统计的情况,好吗?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需要的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创设情境,从有趣的生活场景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自己产生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学习探索,经历“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逐步理解“统计”的含义,再将“统计”的方法应用于探究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课始,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设计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向大象赠送生日礼物——五颜六色的鲜花,使学生又一次充满激情,从而自觉地投入统计鲜花的自主活动中;课末,设计大象买水果感谢小朋友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帮大象统计水果种类和愿望的需要,使课堂比较自然流畅。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动手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啊、贴一贴、数一数的操作活动到动脑筋思考怎样帮大象统计客人、水果及自己准备的鲜花的思维活动,都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和体验了学习统计的过程。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环节还不能面向全体,如展示小动物、鲜花整理统计的过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进行交流。还有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巧妙地点拨,语言的简洁精练这些方面都要不断的努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分析1、让学生能体会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2、增强学生的感知操作经验,使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象形统计图。
课时划分
2课时
题 目最喜欢的水果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教学难点: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体验调查、收集、整理及展示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思考、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记录的南宁市九、十月份天气记录情况表。(在教师带领、指导下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把属鸡、属狗的同学数涂上颜色。
(评析:复习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统计知识,为新知做好铺垫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二(3)班属狗的同学有13人,属鸡的同学有27人。
生2:属鸡的人数比属狗的同学多。
师:这句话还可怎么说、
生:属狗的人数比属鸡的同学少。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属鸡的比属狗的同学多几个、属狗的比属鸡的同学少几个、
生2:属狗的和属鸡的共有多少人、
2、课件出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情景在符号上定格
(用图形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统计天气情况。
(板书:统计。)
二、新授知识
1、课中出示第92页九、十月份天气记录情况表。
生:(无人回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九月30天,十月31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一年里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教师带领学生填出九月晴天的天气天数。(16)
师:九月的阴天有多少天、
生:8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九月的雨天有多少天、
生:6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你们能像刚才一样把十月每种天气的数据填入表格吗、有困难的可请同学帮助,也可请我帮助完成。
(有大部分的同学能独立完成,有些是同桌一起完成)
师:你们知道“合计”的意思吗、举例说一说。
生:就是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如:把晴天的16和10加起来是26,填在第一格。
(评析:学生准确说出了合计数的表示意思,为“你还能提什么问题”作好了准备,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
师:你能告诉我26表示什么吗、
生:26表示九、十月晴天共有26天。
师:谁来说其他的数表示什么、
生:22表示九、十月份的阴天天数,九、十月的雨天共有13天。
师:书上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读第92页上的两个问题,同桌互相交流)
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小老师游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
生1:九月的晴天比十月的多还是少、
生2:十月的雨天比九月雨天多几天、
生3:九月、十月共有多少天晴天、
生4:这两个月晴天、阴天、雨天共有多少天、
……
师:谁能在2秒内说出哪个月的晴天多,哪个月的雨天多,九、十月的晴天、雨天、阴天各有多少天、(学生很快回答完毕)
(评析:让学生充分体会统计表的好处,感受成功的喜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
三、巩固与发展
1、课件出示学生记录的南宁市九、十月份天气情况表。
(1)哪个月的晴天少、
(2)哪个月的阴天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学习与交流活动。
师:请把你看懂的、发现的,说给同学听,也可以互相提问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九、十月天气情况统计表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七
课题
9、统计(1)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画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 放)
1.提问:这些小动物在干吗?(参加运动会)
2.他们各有几只?(不知道,没数清楚,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了。)(播放)
3.你都数出来了吗?(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
4.看来光靠数是不行的,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下。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统计方法。
2.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画正字,涂格子,写数字等)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再次播放)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每划一笔(格),表示数量多少?
5.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6.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出示统计表,提问: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到这个表中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展示,集体订正。
7.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现在我们来做个口算热身好吗?(学生开始做口算,计时半分钟).
2.我想让一位小朋友帮我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口算,好吗?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统计。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张日历的表格。找出xx年的3月份有几个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八
小统计
1.认识简单的条行统计图与统计表。
2.知道一格可以代表数量几。
1.会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比较。
使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1、电脑课件。
2、苹果小树。
蜡笔
金色的10月,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过完了她51岁的生日,那你的生日是几月呢?
谈话
引出课题
2、谁想立即把手中的纸条,贴在你出生的月份上?(奖励苹果)
3、谁想和他一样?注意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一格一格对整齐。
4、刚才我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二(4)班小朋友出生月份人数统计图。
(奖励苹果)
学生动手操作
制作统计图;并对“一小格表示一”这个难点埋下伏笔。
5、同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讲的有道理)
6、7月至9月出生的小朋友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每小格表示1人”)
7、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人?请你任选一个数数看。(板书)
学生讨论
会看统计图
8、我们已经会看统计图了,让我们来看图填表。
9、想一想怎样填?先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填写手中的表格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完成表格)
10、和他一样的小朋友贴个苹果,表扬一下自己。
我们完成的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会将统计图和通计表对照起来看。
1、下面我带你们到停车场去,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种车辆最多?哪种车辆最少?
2、自行车有几辆?数数看。数不清,我来给你们想个办法。(电脑演示)
现在每小格表示几辆?
3、谁能很快的告诉我自行车有几辆?(出示)
4、其它车的数辆呢?(出示)
学生观察电脑演示
让学生明白每小格表示5的含义,并学会应用。
5、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手势)
小小马儿快起来,找找你的好伙伴。
学生自由互说
6、好,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小伙伴或各位老师听,如果你说对了,就可以得到
一个小苹果。
学会比较数据与用数据求和。
小小马儿快回来,对的贴上小苹果。
1、现在通过了小朋友的努力,小树上接满了苹果,数一数你们得到了几个苹果?(生汇报)汇报一下。
学生自主活动
2、现在我们要看表做一张各小组苹果个数统计图。
根据你们得苹果的多少,给格子涂上颜色,每小格表示1个。然后把多余的格子剪去,贴在自己的组号上,最后写上数字。
会不会?请组长分配一下,谁涂、谁剪、谁贴!
3、统计图完成了,看哪个小组苹果最多?(你们真棒!其它小组也不错!)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表,还会看图和进行简单的比较,小朋友学的很用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准备:小红花、大象卡通图、果树。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
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2、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5、集体探讨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比梨多个。
(2)苹果比香蕉少个。
(3)全班最喜欢吃的同学最多。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师:出示(课本第101页的图)有计算机、电脑、算盘、铅笔的图片。
1、从图中,不好看出一共有几种物品,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类,排一排、比一比找你喜欢的东西。
2、 小组合作把物品整理在准备的卡纸上,指名板演。
3、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4、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计算机有两个。
生2:我知道电脑有五台
生3:我知道算盘有三把。
生4:我知道铅笔有三枝。
5、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电脑比计算机多三台。
生2:我知道了算盘、铅笔比电脑少二台。
6、小结。
四、统计图形应用联系
师:看102页练一练第一题。
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看大家能不能找出相同的图形把这个统计图画完整,回答所给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快最好,看谁是最棒的。
1、小组自己讨论试着做,然后集体纠正。
2、择优录取,选出最优秀的学生。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七、作业
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的2-4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十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4、尽力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上有那些课,各有几节吗?
2、出示课程表,学生观察。看右边统计图中是否有?
3、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
4、学生说方法:有一定的顺序数,横着或竖着数。数一节就划一横线,表示已统计。
5、填统计图时,数一节划一节,用一格表示一节。。
6、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麽?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7、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115页2题
先让学生看调查的是什麽事情?要调查那些项目?再让学生分组调查,填统计图。
第1,2问小组交流
第3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篇十一
单元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格代表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他们上课是的精力时候集中,随时提醒他们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感兴趣与生活有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同时在课堂中设立互帮互助的原则,同时对于新课的知识及时采用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对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识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练习的 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尽量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形式。
课时的划分
统计 3课时
综合应用:数据告诉我 1课时
课时进度
2课时
统计(栽蒜苗)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2.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具)准备
课前在家或(学校)栽一盘蒜苗,定期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记录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讨论数据的收集方法
2.讨论数据的描述方法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每6个人为一组),每个同学记录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填入表格内。
---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统计表
姓名
蒜苗高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填表的情况
指导学生回答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12x8的方格纸,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反映蒜苗的生长情况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学生感兴趣种蒜苗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观察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
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课时进度
2课时
栽蒜苗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教学(具)准备
课前准备蒜苗生长情况记录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
意 图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出示如下记录表
(2)教师介绍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2.分析与预测
生: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可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
学生回答
新课标第一网
生:第9天至第12天蒜苗生长的比较快。
生:看图中第9天和第12天的线比其他线更长
学生根据讨论得到合理的范围(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学生根据讨论得到合理的范围(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自己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从中我们发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师:如果要知道蒜苗生长趋势能用什么方法呢?
师:关于单式折线统计图,你想知道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笑笑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如下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教师设问:根据笑笑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怎样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呢?
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师:(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师: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依据?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预测蒜苗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情况在附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学生画完以后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统计图,并组织学生评析、交流。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8页至99页练一练板书设计 栽蒜苗(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
数据告诉我们
课型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完全掌握旧知,并能灵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
2.调查自家的家电产品、通讯器材的拥有量及购买时间并制成统计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新课1.交流获取信息的办法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点明课题
二、组织讨论、交流
生1:利用计算机,上网查
生2:在报纸上查一查
生3:到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的书
生4:去问爸爸、妈妈
。。。。。。。。
(1) 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的数据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找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实用价值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交流体会
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我国交通业的飞速发展,感受到现在到外地去旅游方便多了。
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了解祖国的巨大变化呢?
师:我们要善于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讨论、交流“数据告诉我”中的第1、2、3、4题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如下两题:
(1) 了解一下你家乡到北京的路程,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2) 算一算五年中我国的高速公路上的投资约是多少亿元?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要节约用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3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