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4:36:18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热门16篇)
时间:2023-11-15 04:36:18     小编:雁落霞

教案需要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和不同教学环境的需求。通过教案的编写和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希望这些教案的范文能够帮助到你,祝你教学顺利!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一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掌握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方法。

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复习引入。

1、口算。

分别出示卡片:5+1=5—3=。

师: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想数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等。)。

学生开火车口算6以内的加、减法。

2、7的组成。

学生边打手势边说7的组成。(6和1组成7,5和2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师: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旧知识来学习有关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马图1):左边有6匹白马,右边有1匹黑马、

师: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集体交流: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板书:6+1=7。

1+6=7。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知道两个部分求整体,所以用加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是一样的。)。

问:如果不看图,怎么算这两道题?还有别的想法吗?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想7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由学过的算式进行推想等。)。

(2)出示例题图(马图2)。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先说一说题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板书:7—1=6。

7—6=1。

问:不看图怎样计算这两道减法题?(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减法等。)。

(3)比较例题中的两组算式。

6+1=77—1=6。

1+6=77—6=1。

师: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你试着说一说6、1和7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整体7,从整体7里面去掉1这部分就是6那部分,从整体7里面去掉6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摆一摆。

(1)学生摆小棒、说题意、列算式。

(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5+2=7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还剩几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还剩几根?7—5=2)。

摆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5+2=77—2=5。

2+5=77—5=2。

让学生看小棒图说一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7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摆一摆,边说题意边列式。

(左边摆4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

摆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4+3=77—3=4。

3+4=77—4=3。

师: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还能说出有关7的加、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7+0=77—0=7。

0+7=77—7=0。

学生齐读黑板上7的加、减法算式。

3、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7的加、减法,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学们能够用多种方法计算加、减法,今后计算的时候,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35页的做一做。

6+1=□5+2=□4+3=□。

1+6=□2+5=□3+4=□。

7—1=□7—2=□7—3=□。

7—6=□7—5=□7—4=□。

订正时问: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可能用数的组成,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还可能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上面的算式写下面的得数。)。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37页的第3题(出示蝴蝶图和树图)。

3、游戏:找朋友。

发给一组同学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其他的同学每人一张算式卡片,拿数字卡片的同学依次到前面来举起卡片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算式的同学到他面前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学生手里的算式是7以内的加、减法)。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二

1、理解“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可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a2±2ab+b2=?

2、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3)2-5=0。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二)创设情境。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三)探究新知。

1、利用“复习引入”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得知:反过来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就可用前面所学的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

2、怎样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呢?让学生完成课本p.10的“做一做”并引导学生归纳: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只要在二次项和一次项之后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这种做法叫作配方.将方程一边化为0,另一边配方后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了,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

(四)讲解例题。

例1(课本p.11,例5)。

[解](1)x2+2x-3(观察二次项系数是否为“l”)。

=(x+1)2-4。(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用同样的方法讲解(2),让学生熟悉上述过程,进一步明确“配方”的意义。

例2引导学生完成p.11~p.12例6的填空。

(五)应用新知。

1、课本p.12,练习。

2、学生相互交流解题经验。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七)思考与拓展。

解方程:(1)x2-6x+10=0;(2)x2+x+=0;(3)x2-x-1=0。

说一说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

[解](1)将方程的左边配方,得(x-3)2+1=0,移项,得(x-3)2=-1,所以原方程无解。

(2)用配方法可解得x1=x2=-。

(3)用配方法可解得x1=,x2=。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有三种:无实数解,如方程(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如方程(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如方程(3)。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

教学后记: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三

1.同学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几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下你们能从中发现怎样的数学信息,并且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第二板块:新授。

7.同学们,让我们动手探究一下,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脑思考,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

3.同学们,现在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第一关,开火车。。第二关,青蛙过河。。第三关,勇攀高峰。。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

第五板块:板书。

一定要记得写板书哦,在黑板中间偏左一点的位置进行板书的书写,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结束后记得檫黑板哦最后预祝大家顺利通过面试!!

第1篇: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高中数学教案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第一篇《函数的单调性》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四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教师板书: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教师板书: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五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加法计算)。

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一、导入阶段。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早晨7时48分出门;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是求时刻。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的问题。(出示课题)。

二、中心阶段。

1、请学生试着计算。

2、汇报。

(1)画图。

(2)竖式算。

注意: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4、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六

一.出题方向。

初高中历史类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二.试讲课题。

初中。

1.鸦片战争。

高中。

1.中华民国的成立2.洋务运动3.辛亥革命。

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可以出示相关歌曲,诗词,历史图片,新闻内容或者播放几分钟的视频,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入到本节课中来。

以《鸦片战争》为例:可以给学生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眼球。也可以以谈话的方式用“罂粟花”的别名来导入。2.新授课程(政治、经济、文化,6分钟)。

(1)政治事件—讲清楚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时间、过程、结果、影响(当时与后续影响)。

比如《鸦片战争》,要讲清楚鸦片战争的时代、爆发的原因、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是重点要讲的内容。考生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重点。

(2)经济事件——讲清楚一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背景。

比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3)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内容,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出现考题的几率是很小的)。

比如:《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3.

总结。

提高(1分钟)。

带领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言简意赅。4.布置作业(1分钟)。

可以多布置一些比较开放性的作业,比如针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写一篇日记,或者课下推荐学生看一个相关的电影,大家一起讨论预习一下新的一章节的内容。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加深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击即可)。

课程名称:

专业年级:

试讲考生:

教材名称:

—1—。

2015—2016学年第1期。

—2——3—。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七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回答)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

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

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请部分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

三、巩固延伸,实践运用。

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2、画一画。

师:小朋友的动手能力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较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

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师:刚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

生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择办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

(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巡视)。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八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1、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7÷11=8÷11=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2题。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部分万分位是o,其余的数都是9的那个倍数。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四)小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五)作业布置。

一、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2÷7=。

3÷7=4÷7=。

5÷7=6÷7=。

二、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九

基本要求: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基本标准。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课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策略等多样有效。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

4、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直观。

5、展现真实的教学过程。

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合理。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习题设计。

包括题目素材、案例、例题、应用性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课后巩固性作业、预习题目等。题目要适量、典型、有层次性,要按照a类基础巩固题,b类中等难度题,c类较高难度题准备上述各类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七、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十

快乐高效课堂模式(新景航)。

号考生年级科目课型。

标题:

教学。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了解…、学会…、理解…、掌握…、会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高…能力。

体会…;激发…;培养…;养成…。

【教学重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1)在教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考试中的重点和常考点。?

【教学难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由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或该知识点比较抽象等原因,学生难以学会和掌握。

【教学方法】(又称教学手段)。

讲授法、自学(阅读)法、交流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强化训练法、互动展示法等。【教学准备】(又称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目的:凝神、起兴、点题。2、预习定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合作达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4、师生交流达标:老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5、课堂小结强化: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强化重点、难点。6、强化训练,反馈矫正:精选题目,检验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查找知识盲点。

【板书设计】?

模式:要点式;表格式;行文线索式;绘图式;对比式等。

【作业布置】?

(1)第几页,第…题。(2)要求。

【教学反思】?

总结。

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十一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一、激趣导入。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6、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十二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十三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了小学圆形的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精选小学数学圆形教案优秀范文一设计意图: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主要用圆来描绘物体,以及针对班级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动笔后构思;事先构思和随意图画穿插;绘画内容转移;一形多义;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设计了美术教育活动《圆形变变变》。通过充分让幼儿感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的物品,如:西瓜、太阳、苹果、饼干、球等,启发幼儿想象,大胆的创作和大胆的表现。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里外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3、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活动重点:大胆地在圆形里、外进行添画,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活动难点:能自主、创造性地联想和添画。核心要素:想象、创造、活动准备:

经验积累:观察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丰富感知经验。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小熊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小朋友你想变圆的魔术吗?你见过哪些圆形的东西?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鼓励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引导幼儿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都说出来。教师可启发幼儿说一说吃的、玩的、教室里、马路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

四、创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师:刚才,小熊又吹了许多圆泡泡,小朋友也来做一个小魔术师,把你想变的圆圆的东西都变出来吧。

(2)教师指导幼儿在圆形里边、外边添画。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可用范例加以启发引。

(3)对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更多的圆泡泡鼓励其创造。师: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给它变一变吧。

五、交流讲评。

(1)幼儿围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师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谁变的东西和大家的不一样?(2)老师讲评: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圆圆的可爱的东西,小熊夸我们真能干!看,小熊奖励给我们许多吹泡泡玩具,我们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游戏吧。

延伸活动建议:

1、观赏活动:引导幼儿观赏生活中各种圆、方、三角形的物品,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2、活动区活动:教师将画有三角形、方形的作业纸放在美工角,让幼儿自由添画,并把作品陈列在作品角。引导幼儿互相观赏添画好的作品。

1.对圆形变化感兴趣。

2.学习朗诵儿歌,乐意参与表演。活动准备。

一、认识圆形,联想所见的物体。

1.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猜一猜这个小圆形像什么东西?2.幼儿联系已有的经验,初步想象圆形物体。(如:皮球、蛋糕)二、观察圆形会变,初步熟悉儿歌内容1.小圆形可会变戏法了,你们想看吗?老师这里有跟魔术棒,我是魔术师,只要把这个魔术棒对着小圆形,嘴里说:"小圆形,变变变",他就会变东西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和幼儿一起变戏法。

拿出红太阳问:变什么了?(变太阳),变出来的太阳什么颜色的?(红红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名字来说"红彤彤"。变太阳,红彤彤。

2.小圆形又要变了,我要请小朋友来做魔术师,让小圆形来听你的话,我们一起来让他变,幼儿一起说"小圆形变变变。变什么了?(气球)气球飞到哪儿去了?(天上去了)对!变气球,飞上天。

3.小圆形说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很乖,他还想变个东西给小朋友看看,你们想看吗?再请个幼儿上来做魔术师。

1.小圆形真能干,变出了好多东西老师把会变的小圆形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老师朗诵。

2.全体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四、幼儿做游戏幼儿边朗诵边模仿动作。

五、初步仿编儿歌,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1、启发幼儿在规定的图形上添画成不同的物体。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3、对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活动准备:彩笔画纸投影仪圆形教具(特制)(两个圆形虚线处缝合,再在圆形的面上绘图。教师演示时要快,像是变魔术,幼儿会很感兴趣。)活动过程:

1、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以手形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2、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激发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想象出于圆形相象的物体。

3、通过幼儿书空添画和投影添画,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进行其它几何图形变通思维,构画出与其相象的物体,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4、与孙悟空比本领的形式,进行绘画作业。5、讲评,展示优秀作品。

结束部分:我们带着自己的作品与孙悟空去比赛。活动延伸:

利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组合添画。详细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好!听说你们上午学了一个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你们还会跳吗?我们一起跳起来好吗?(进入活动室)2、小朋友跳的真好,洋娃娃和小熊跳的室什么舞啊?(圆圈舞)来,我们也来围成圆圈坐下来玩个手指游戏好吗?手指游戏:教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儿:(拍拍拍拍拍)我的小手碰一碰,(碰碰碰碰碰)我的小手握一握,(握握握握握)我的小手敲一敲,(敲敲敲敲敲)我的小手做三角,(做做做三角)我的小手做个圆,(做做做个圆)3、小朋友,谁的小手做的圆好啊,比一比谁的圆?(幼儿相互比手)看,我的圆好吗?(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具)4、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圆形,它可是一个宝圆啊,知道是谁送给我的吗?告诉你们吧!昨天晚上我梦到孙悟空,孙悟空的本领可大啦,他七十二变,还教了我几招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啊?大家跟我一起喊123,这个圆就会变的,准备好!(齐)123,(教师翻动教具)这是什么?(是西瓜),你们怎么看出来是西瓜的?(有瓜纹啊,绿绿的)(齐)123变,又变成什么了?(小娃娃),在圆形的图面上添上眼嘴头发就变成了娃娃头,真有趣啊!(齐)123变,这是大家最喜欢的足球,这也是圆形变的,上面有黑白格子,成为大家喜欢的足球!5、我只跟孙悟空学了这几招变法,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圆形还能变出什么物体来呢?幼儿想象,回答。示范绘画,在投影仪上展示。

6、刚才小朋友在圆形上添画了几笔就变出了不同的物体形象,真是有趣,我发现小朋友很聪明,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除了圆形可以变,还有什么几何图形可以变呢?(长方形可以变成……三角形可以变成……梯形可以变成……)。

7、小朋友说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可以变出好多的物体形象来,真棒!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我相信大家团结起来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出不同的物体形象,肯定会超过孙悟空的本领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和孙悟空进行一次比赛啊?8、每个小朋友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吧!(放轻音乐作画)幼儿画完一幅,交一幅,教师巡回指导。

9、作品展示:大家快来啊,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在投影机上,投放幼儿的作品)10、总结:小朋友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几笔就变出了不同的物体形象了,真棒,而且种类多多,我看到小朋友这些作品肯定能超过孙悟空的本领!(播放汽车的声音)听,是旅游车来了,我们坐上旅游车去花果山与孙悟空比本领去喽!(随着音乐下场)。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十四

李将来,准考证号为:a1115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

1、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教学难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纪律,学习绘画艺术。

二、【引入新课】。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画,这也是人们通常对美术的理解,虽然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绘画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从今天开始,大家将一起在绘画艺术的海洋里面去感受和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独特的艺术享受。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强调:在平面上创造图象,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象,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2、绘画的分类:

(1)、按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不同分类:

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丙烯画、镶嵌画、磨漆画、拼贴画等。

(2)、按描绘的对象的不同分类:

人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军事画、肖像画、风俗画、人体画等)、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中国画则习惯按传统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3)、按照绘画的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分类:

壁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年画、漫画、宣传画等。

3、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1)、在二维空间上创造三维空间。

现实世界是一个运动着的三维空间,绘画如何能在二维空间既平面上,将现实的世界的物象的立体性、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出来,并给人以真实感受呢?这主要靠人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和知觉经验来创造图像和构成画面。

物体立体感的创造,主要利用物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变化(三大面五大调)表现物体的凹凸,造成有距离的立体幻象。

表现物体间的距离和深远空间,主要利用以下五个因素:

*物象的大小。

*遮挡关系。

*透视变化规律。

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thelastsupper)》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色彩变化(空间透视现象)。

明度——近处明度对比强,远处明度对比弱,色相——近处色相纯,远处物体的色相向冷色变化,倾向蓝灰色,色度——随着物体渐远,色彩的明度、纯度逐渐降低,近处色彩纯度对比强,远处色彩纯度对比弱,色彩逐渐趋同。

*虚实变化(近实远虚)如:《开国大典》董希文,油画家。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过草地》。

请同学们分析《拾穗》中,运用了哪些空间处理方法?《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了描写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

在照相术发明之前,绘画是唯一能在平面上再现形态的手段,这也就决定了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不同画种,由于工具材料、制作方法、艺术技巧等的独特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趣味和形式美感。如:

构图成功与否,对作者来说,关系到能否表达构思和构成形式美感;对观赏者来说,能否受到绘画的感染和打动,也首先来看构图的形式和总体形象。把握、分析构图的能力,是体现鉴赏水平的重要方面。从欣赏角度应从四个方面理解和分析构图:

*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绘画作品上艺术形象的主次,误谓之宾主。画面应围绕主要形象形成构图中心,以使表现内容明确,令人一目了然。如在人物画中,以人物为主,肖像画中,以五官为主。

如《开国大典》,*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构图结构形式,一是指画幅形状,二是指画中形象组织布局的形式。

*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色彩往往胜于形状。色彩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颜料的色彩,具有引起人不同的感觉的联想作用,从而能引起人的不同情感的产生。如:红色使人感觉到火热、兴奋、热情,产生紧张的情感;蓝色使人产生冰冷深远感,引起冷静、沉着的情感;黄色使人产生明快、光亮、活跃的情感;绿色使人感到舒畅、平和,但有时也使人产生伤感等。

*构图符合形式美法则。

绘画艺术语言合规律的构成,符合审美需要的外部形式结构,才能给人以形式美感。

法则:变化统。

一、对比调和、均衡稳定、节奏韵律等。总结:

本节课让大家对绘画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重新的认识,重点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作了分析,希望大家能在经且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把握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感,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由于中西方文化、地域的不同所产生的绘画作品也各有不同的艺术特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给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2012年6月30日。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十五

首先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体育、音乐、物理、化学课程,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方法可以用,比如多媒体,实验,课外活动……所以对很多考生而言,他们觉得想把数学讲的出彩很难,又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很简单,随便一讲。然后很多考生都会犯的错误就出现了,上来试讲就像上课一样,从前教到尾,把每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特别细致,甚至包括练习题都详细到每一个单位。整堂课都在以一个灌输的方式在讲,他认为他讲的很清楚了,但是却错了,整个环节丝毫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教师引导性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还有的考生就是另一类极端,比如认识分数这一课,上来就搬出一个分数,告诉学生这是分数,上面的是分子,下面的是分母,这个横线要画直就完事了。整堂课要求试讲15分钟,他只用了5分钟就讲完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讲。更多教师资格面试资料可访问中公师说论坛。

对于上一段中的这两种情况,我先做一下解答。首先,考生们要清楚数学课程的评分重点,第一点对于新知识的引导性,知识点讲解清楚,比如刚才的分数一课,不是真的要认识分数,而是要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什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那么无论在讲解还是设计习题的时候,都能针对如何理解去衍生出更多的与实际相关的习题,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一堆分数让学生去认识,。第二点就是讲授要有引导性,这就是数学难于其他学科的原因,因为我们所接受的都是灌输式的学习,又比如小数乘以整数,让你列竖式你就列竖式,让算就算,都是机械式的记忆,但是为了迎合新课标,你一定要用一定的方式让考官感觉到,学生是在你的引导下自觉的通过思考找到的列竖式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说学生通过预习,或者是学生通过整数乘法的迁移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了列竖式的方法,然后接下来的讲解,你只需要点名小数点的问题,其他的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方式自行的进行练习。这样既减少了语言性的讲解,又突出了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学习。

老师喊口号大家站队。最后就是作业环节,一般都是开阔性的题目,或者出一些分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去做。尽管是试讲的最后一步也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草草的课后第几题。一般应用型的比如面积体积,可以设计表面积少了一面比如蓄水池,让学生去计算,或者能够引出下一课的习题。

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试讲技巧已经能够基本了解了,当然听理论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多加练习,对前后知识点的脉络掌握清楚,才能把握每一节的位置。然后就是掌握试讲的各种技巧,对于每一课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万能的模版,万能就是无能,每个人都一样那你就会被埋没。加油吧,广大考生!

教资面试真题命中汇总 全国各省教资面试名家辅导课程

首先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体育、音乐、物理、化学课程,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方法可以用,比如多媒体,实验,课外活动……所以对很多考生而言,他们觉得想把数学讲的出彩很难,又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很简单,随便一讲。然后很多考生都会犯的错误就出现了,上来试讲就像上课一样,从前教到尾,把每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特别细致,甚至包括练习题都详细到每一个单位。整堂课都在以一个灌输的方式在讲,他认为他讲的很清楚了,但是却错了,整个环节丝毫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教师引导性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还有的考生就是另一类极端,比如认识分数这一课,上来就搬出一个分数,告诉学生这是分数,上面的是分子,下面的是分母,这个横线要画直就完事了。整堂课要求试讲15分钟,他只用了5分钟就讲完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讲。

对于上一段中的这两种情况,我先做一下解答。首先,考生们要清楚数学课程的评分重点,第一点对于新知识的引导性,知识点讲解清楚,比如刚才的分数一课,不是真的要认识分数,而是要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什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那么无论在讲解还是设计习题的时候,都能针对如何理解去衍生出更多的与实际相关的习题,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一堆分数让学生去认识,。第二点就是讲授要有引导性,这就是数学难于其他学科的原因,因为我们所接受的都是灌输式的学习,又比如小数乘以整数,让你列竖式你就列竖式,让算就算,都是机械式的记忆,但是为了迎合新课标,你一定要用一定的方式让考官感觉到,学生是在你的引导下自觉的通过思考找到的列竖式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说学生通过预习,或者是学生通过整数乘法的迁移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了列竖式的方法,然后接下来的讲解,你只需要点名小数点的问题,其他的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方式自行的进行练习。这样既减少了语言性的讲解,又突出了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学习。

的课后第几题。一般应用型的比如面积体积,可以设计表面积少了一面比如蓄水池,让学生去计算,或者能够引出下一课的习题。

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试讲技巧已经能够基本了解了,当然听理论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多加练习,对前后知识点的脉络掌握清楚,才能把握每一节的位置。然后就是掌握试讲的各种技巧,对于每一课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万能的模版,万能就是无能,每个人都一样那你就会被埋没。加油吧,广大考生!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正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即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如:《小数乘整数》的导入,某教师想借助生活情境导入,提出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学生回答喜欢;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郊游都做些什么?同学们可能会给出很多答案:野炊、钓鱼、爬山、放风筝等等。接着教师又提出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学生说喜欢,教师再问同学们买过风筝吗?有的学生说买过有的说没有买过,教师说接着说xx同学要买3个3.5元的风筝,同学们帮助他算一下要付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最终导入小数乘整数的运算,但是这一导入过程过于冗长,且多是无效提问,即耗时又显得目的不够明确,尤其在面试考试中,考生可能只有10~15分钟时间要讲清楚某一节内容或知识点,那么花费在导入环节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分钟以内,通过简单几个提问让考官迅速明白你要讲的知识点。

问题二: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 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 谁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就能迅速答出;对于拓展性问题,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要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既能开拓思路又能组织语言,不然起不到提问的作用;针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新课标中着重强调的,即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新知。 问题四: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倾听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同时发现教师自身存在的盲点及局限处,从而改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对这方面有欠缺的考试有所帮助。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全国各地区教师招聘的市场需求极大,其中小学数学老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在辛苦通过了笔试选拔之后进军面试关卡,如愿的入编小学数学老师的队伍,是我潜心研究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中公教育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将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以试讲(或试教)为面试形式的小学数学专科的面试技巧。

首先,认识整理好教材非常重要。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材多以当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主,多数选择3至6年级的篇目(但也出现过本地区是北师大版本教材,面试却使用人教版篇目的情况,次数相对较少)。考生在面试前需要或借或买这8本教材(总价值不到50元),翻看这些教材,整理好前后知识点的承接关系。建议考生可以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这三类按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排序,在每节课的小标题后标注主要内容,如北师大版-数与代数-四年级下-小数除法-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竖式除法)。这样可以很好的整理思路,知道先学了什么可以为这节课打下基础,哪些知识是不能当已知的内容在试讲中讲出来。如果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导入或者讲解,就会给考官很直观的这个考生根本不熟悉教材的印象,因为三角形面积额的求法是在讲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图形剪切转换之后得出的。因此,花时间熟悉教材整理知识点非常重要。

四川中公教育

有价值的导入,并化成自己的语言投入的演示出来,对照镜子多练习,务必大方自然,且符合小学学情。看多了练习好了,慢慢就可以熟悉这种形式,并打造自己的风格,对于各类课程,想到关联物,就可以整合到故事中呈现出来。

其次,课程内容组织和环节设计永远都是重点。考生在应试的时候切不可抱着自己讲的内容只有教小学数学的老师懂行,其他考官是外行的心态,因为其他考官即使在考前没有关注篇目,他们也能看懂重难点,能凭经验感知合适的课堂节奏,应有的环节设计,况且跟其他考生前后对比就能直接见真章。小学数学一节课教材不超过两页,内容较少,但是因为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能想当然的觉得内容太简单,随便讲讲学生就能懂。新课的讲授需要注重环节的设置,调动学生的感官和积极性,知识点的讲解要注意由浅入深,内容要有层次感。比如讲数与代数中的运算定律,就需要精心的去铺垫:可以先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计算,由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得到相同的成立,这种环节能让学生感知这一类的算式都是成立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类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归纳得出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最后让学生做一个练习,感受这种运算定律能使运算结果更简便。

最后,用良好的教姿教态贯穿整个过程。无论是哪个学科学段的试讲,都需要体现与之匹配的教资教态,小学也需要分中年级、高年级,学段越小可以愈加亲切、活泼,就是让自己整个人幼稚一点,更像是哥哥姐姐而不是老师。相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人展现出来可能效果能立马分出上下,起极大作用的就是考生在试讲过程中是否有流利且语速适当的言语表达,是否能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是否能投入感情将自身融入到这个虚拟的课堂···只有考生享受这个过程,才能让考官欣赏你的试讲。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学科,面试形式为试讲的一些分享,广大考生可以多琢磨如何才能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勤加练习,掌握技巧以不变应万变,终会有所成效。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万能篇十六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上节课我们对文章结构进行了梳理,了解了本文按作者的行踪和心情双重展开的圆形结构。

首先请你们回忆一下:作者的行踪怎样?请这位学生回答,嗯,他说得对,全文是遵循了“家——荷塘——回家”的圆形结构。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你们能在文中找到原文吗?这位同学找到了:“颇不宁静——暂时宁静,淡淡喜悦——失去宁静,难以遣怀。”大家回答得都很好,由此看来,作者的情绪随景物的转化在发生着改变,情景相融,物我为一。今天再让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去欣赏淡淡的景,去品味淡淡的情。

4、5自然段,再走近一些,看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请大家拿起笔来,边读边在文中标示出来。在读的过程中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写荷塘和月色的?我环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大家都找得非常准确。在第4段中描写了:荷叶、荷花、微风、荷香、流水等景物;在第5段中描写了塘中景物、月光与光影组合。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宛在其中,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技巧呢?请大家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和语言风格方面进行赏析。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4自然段,再请他的同座说说本段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这位同学很喜欢这句话“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荷叶比作舞裙。还有没有同学想分享一下?嗯,这位同学选择了这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你能说说为什么很喜欢这句话吗?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荷花的情态都写活了。

其实啊,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还运用了一种很特别的修辞方法,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语言之美。这种修辞方法就是“通感”,所谓“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是指把人们的各种感觉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又可称作“移觉”。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说:“她笑得很甜”。这里就是把视觉转化为味觉。文中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请大家一起帮着老师找找?同学们都找得很不错,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将嗅觉上的感受与听觉上的感受相贯通,非常形象生动,将我们的各种器官和想象力都调动了起来,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纯净柔美、清新优雅的画面。

接着再看看作者的写景角度有何变化?大家可以从远近、高低、动静、虚实、视听、声色等方面入手。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棒,他认为文章写景角度是高与低的结合,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结合。那么大家请进一步思考这样写景角度的转换有何作用?看来大家都了解了,这种写景角度的转换,将荷塘最突出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样。

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代散文名家,除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之外,在语言用词上也很有特点。那么请大家想想:这段中用词有什么特点?大家都找到了,这段运用了很多的叠词,那么我如果把这些叠词去掉或更换掉,行吗?大家都说不行,那么你能告诉我这样叠词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吗?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看法,但似乎不太全面,其实叠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的韵律和谐,更富有音乐的美感,也给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最后我请大家自主学习文章的第5自然段,试试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和语言特点方面去领略朱自清散文的魅力。

曾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故乡的桂花雨》。

人的一生会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喜怒哀乐等等。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故乡的桂花雨》,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去感受体会台湾作者琦君丰富美好的情感。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地阅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桂花很香,还有——摇桂花很快乐。好的,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具体是怎么描写桂花香的。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读的时候呢要慢慢地细细地,带着感情去朗读,争取读出桂花的香味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好,同学们都已经读完了。那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呢?请最后一排红色衣服的男生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同学们说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呢,嗯,还不错,要是能再多投入点感情,增加点抑扬顿挫就更好了。好的,请坐。这位同学找到了四句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一是: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二是: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实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第三句是: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那么除了这四句还有其他的句子吗?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补充?好的,这位女同学还有。——嗯,很好,请坐。这位同学阅读很仔细,她在第一段中又找到了一句: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还有倒数第二段的:那股子淡雅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好的,刚才这两位同学一共找出了六句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很全面,说明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在刚才两位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呢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很细心,边听边用笔把这些句子圈画出来了,这种习惯很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呢,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阅读时随手标注、做笔记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有能加强记忆,还能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

好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一看这六句对桂花香是如何描写的。

第二段中这一句意思很简单,作者说桂花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我想很多同学都吃过桂花做的东西吧,比如桂花糕等等。后面三句也不难,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分析下好不好。下面前后两排为一组,一起讨论一下这三句的描写有什么妙处。——好了,大家都讨论差不多了。请右边第二小组派代表来分析下第三段这两句。——不错,这一组同学的感受能力很强,他们抓住了“浸”和“沉浸”两个词,说明桂花香的香味之浓和弥漫之广,也说明了人们的陶醉。那么,还有别的妙处吗?我们请左边第一小组补充下。——哎,很好,“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全,整个,都这三个词都强调了香气传播的广,而且“全年”和“整个村庄”两个词语都用逗号断成句,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下面我们继续看最后一句,请左边最后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的分析。——哦~他们觉得这一句中的“即使”句型用的很好,即使不放桂花也很清香,因为生在桂花中的栗子早已染上了桂花香。栗子的清香足以说明桂花香味之浓。是不是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强调啊,哦,对了,正是这样。好的,今天我们对课文中桂花香的描写作了描写,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桂花的诗文呢?希望课后同学们搜集下,认真地读一读。

我今天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直接导入有多种方式:

(1)交代新课学习内容导入。

(2)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如一位教师上课伊始便单刀直入地向学生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题是„英国工业革命”。(板书课题)“学好这一课,可以帮助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点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加深理解。所以学好这节课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这样导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增强了学习这堂课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直接解题导入。教师可以直接解释题目,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如历史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课时可先就该标题简要点明什么是“贞观”,什么是“开元”;什么是“贞观之治”,什么是“开元盛世”。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但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在高中使用尚好。这种导入法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例案如下:

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和《龟兔第二次赛跑》,其中有一个同样的小动物是——”生:“乌龟。”师:“谁记得乌龟长的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背上背着个壳,会游泳……”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乌龟的一位亲戚——(出示投影)你们看,它的形状跟乌龟像不像?”生:“像。”

师:“但和乌龟有什么区别?”

生:“比乌龟大。”

师:“它比乌龟大很多,身长可达1米多,轻的三四百斤,重的则有七八百斤,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称作海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龟下蛋》这篇课文。学习后,相信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

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使学生回顾旧知识,获取新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旧知识不一定是指前一节课的知识,而是指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回顾旧知识应简明扼要,不应占用太多时间,并且教师切勿喧宾夺主,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三)活动导入。

小学生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一上课就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掌握新知识,这是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到轻松、愉快的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的游戏,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总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尽快指导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就是先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布满疑团的故事。

教师:“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受过一次骗。”

(悬念已成。)学生:“上的什么当?他还会受骗吗?”

教师:“这个骗他上当的就是汪伦。”(同学们面面相觑,悬念更悬。)教师:“汪伦是安徽泾县的一位隐者,他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崇拜李白的为人,知道李白爱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还了解李白„三山五岳寻芳遍,一生爱把名山游”于是写信给李白,信中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师将“桃花”和“万”字写在黑板上。)教师:“李白和汪伦素不相识,接信后,连忙赶到汪伦那里,汪伦解释道:

„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一万家酒店。”

教师在黑板上“桃花”后加一“潭”字,在“万”前加一“姓”字,这里就反转突变了。

教师:“后来,李白与汪伦谈论得很投机,李白离开时,汪伦送了马和布,还同村里人一同送行,李白很受感动,就写了这首诗。诗末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要是不上当,就没有这首好诗了。”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故事听懂了,诗也记得了。

创设悬念要恰当适度,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不悬则无念可思,太悬则望而不思。只有巧妙而适度的创设悬念,才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五)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地导入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案例如下:

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老师: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疼,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手发热,暖和。

老师: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六)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老师演示一系列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实验人手,向本章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尽量挖掘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电、味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在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这样在某些章节学习开始时,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就会使学习明确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

(七)歌曲导入。

在课堂开头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或童谣,颇受学生喜爱。它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该课教学重点所在,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教birthday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听唱唱“happybirthdaytoyou”,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

(八)故事导入。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教学案例如下:

讲授《不求甚解》时,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

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客人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

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

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得好。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好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而应该“不求甚解”(即把握大意和梗概)。下面就来学习课文《不求甚解》。

(九)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十)直观导入。

包括两类:实物导入与电教媒体导入。

利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分析,引出新知识的导入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例如,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及其侧面展开图,进而引导学生导出计算公式。

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既有声又有像,形象、直观、生动、新颖、有趣,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录音机教学,先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既能节约时间,又形象直观,并且还有动态功能。

(十一)问题导入。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问题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学生提问;可以单刀直人,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从侧面提问设置悬疑;可以由直接问句形式来呈现,也可以由“谜语”等形式来呈现。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学生: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惊奇地问道。)教师: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一定律。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暂时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并且要以疑激思,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

1.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考答案】: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参考答案】: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张道真。我之所以崇拜他,原因有三。

第一高尚的人格魅力。76岁高龄的张道真教授,在国内外英语教育界享有盛誉。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身于教育并研究教育,正是他带领着我们走着英语教育改革的每一个步伐!第二科学、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态。而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严谨治学的思想前瞻性。张教授提倡考试要改革,听说与读写,二者并举,甚至听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思想深邃的张道真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征服了我,我要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创造英语教学的辉煌,是我学习的榜样!3.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参考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4.为什么学生会偏科?【参考答案】: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第二环境,第三老师。如果具体分析,第一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第三老师,部分学生因为某科老师而出现偏科现象。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回答完毕。

5.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参考答案】: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6.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7、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参考答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这些常见问题如果考生在考前没有经过准备,面试时难免会有疏漏,目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机会的宝贵自不必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生在备考阶段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是确保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好方法。

8、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参考答案】:以小学生为例,一般而言,凡是引起小学生强烈情绪体验,易于理解的事物记忆较快而且记忆保持时间也较长。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一般来说,小学生回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外在线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老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是采用动机诱发的方法,动机诱导法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基础;第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授课通常使用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好的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第三具体知识记忆方法的指导,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善于摸索、总结具体知识记忆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关键。以上是三种方法的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课辅导招生程。

【统考】2015年教师资格证辅导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587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