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精品教案,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一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为后面的面积单位做好铺垫。
(二)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认识面积,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个面大呢?
引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
看一看1元硬币与1角硬币的大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抽象出面积)。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也就是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出示课件:缺角的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的面积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二)进一步认识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戏。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小组成员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课件出示)游戏的秘密。
原来是智慧老人,为我们带来一个宝盒,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学生猜。
打开看看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谈谈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吧?
2.课本第50页“练一练”第5题(2)。
“面积”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面积”概念。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二
1课时。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数学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苹果的图片,5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如计算苹果总数(6+6+6+6+6=6×5)。接下来,教师提问从第一个篮子里拿出一个苹果,相当于拿出了这个篮子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如果从每个篮子里各拿出一个苹果,一共拿出了几分之几?给大家讨论的时间,适当提示学生,相当于拿出了几个1/6,列分数加法式(1/6+1/6+1/6+1/6+1/6)。
得出结果,询问大家的`计算方法,然后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并启发学生列式×5。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2、让学生尝试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教师把×5改为5×,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3、把苹果放回篮子,重新取出,每个篮子各取2个,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2/6×5),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应该约分。(有的会在算前约分,有的在算后约分)让同学讨论,哪个更简便。这时可以出一些题,让同学竞赛计算,体会算前约分的重要性。(7/30×10)。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课本中试一试的习题,4/5×3=?,5×1/3=?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1、分数乘整数的算法;。
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数学。
五、布置作业。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1、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5/6。
2/6×5=10/6=5/3=1/3×5。
15/30×10=?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准确地实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准确使用运算顺序实行计算,并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实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实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使用计算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四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过程与方法】。
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扩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平均分1块月饼的结果。(2)教师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认识1/2(1)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平均分1块月饼,让学生观察分的过程。
(2)教师指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3)指导学生读、写1/2。
(4)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2.认识几分之一。
2、1/。
3、1/。
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5)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课堂练习。
想一想: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4。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1.课后找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试着涂出纸上的1/4;2.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以及课后“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五
首先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体育、音乐、物理、化学课程,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方法可以用,比如多媒体,实验,课外活动……所以对很多考生而言,他们觉得想把数学讲的出彩很难,又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很简单,随便一讲。然后很多考生都会犯的错误就出现了,上来试讲就像上课一样,从前教到尾,把每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特别细致,甚至包括练习题都详细到每一个单位。整堂课都在以一个灌输的方式在讲,他认为他讲的很清楚了,但是却错了,整个环节丝毫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教师引导性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还有的考生就是另一类极端,比如认识分数这一课,上来就搬出一个分数,告诉学生这是分数,上面的是分子,下面的是分母,这个横线要画直就完事了。整堂课要求试讲15分钟,他只用了5分钟就讲完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讲。更多教师资格面试资料可访问中公师说论坛。
对于上一段中的这两种情况,我先做一下解答。首先,考生们要清楚数学课程的评分重点,第一点对于新知识的引导性,知识点讲解清楚,比如刚才的分数一课,不是真的要认识分数,而是要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什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那么无论在讲解还是设计习题的时候,都能针对如何理解去衍生出更多的与实际相关的习题,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一堆分数让学生去认识,。第二点就是讲授要有引导性,这就是数学难于其他学科的原因,因为我们所接受的都是灌输式的学习,又比如小数乘以整数,让你列竖式你就列竖式,让算就算,都是机械式的记忆,但是为了迎合新课标,你一定要用一定的方式让考官感觉到,学生是在你的引导下自觉的通过思考找到的列竖式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说学生通过预习,或者是学生通过整数乘法的迁移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了列竖式的方法,然后接下来的讲解,你只需要点名小数点的问题,其他的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方式自行的进行练习。这样既减少了语言性的讲解,又突出了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学习。
老师喊口号大家站队。最后就是作业环节,一般都是开阔性的题目,或者出一些分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去做。尽管是试讲的最后一步也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草草的课后第几题。一般应用型的比如面积体积,可以设计表面积少了一面比如蓄水池,让学生去计算,或者能够引出下一课的习题。
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试讲技巧已经能够基本了解了,当然听理论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多加练习,对前后知识点的脉络掌握清楚,才能把握每一节的位置。然后就是掌握试讲的各种技巧,对于每一课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万能的模版,万能就是无能,每个人都一样那你就会被埋没。加油吧,广大考生!
教资面试真题命中汇总 全国各省教资面试名家辅导课程
首先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体育、音乐、物理、化学课程,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方法可以用,比如多媒体,实验,课外活动……所以对很多考生而言,他们觉得想把数学讲的出彩很难,又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很简单,随便一讲。然后很多考生都会犯的错误就出现了,上来试讲就像上课一样,从前教到尾,把每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特别细致,甚至包括练习题都详细到每一个单位。整堂课都在以一个灌输的方式在讲,他认为他讲的很清楚了,但是却错了,整个环节丝毫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教师引导性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还有的考生就是另一类极端,比如认识分数这一课,上来就搬出一个分数,告诉学生这是分数,上面的是分子,下面的是分母,这个横线要画直就完事了。整堂课要求试讲15分钟,他只用了5分钟就讲完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讲。
对于上一段中的这两种情况,我先做一下解答。首先,考生们要清楚数学课程的评分重点,第一点对于新知识的引导性,知识点讲解清楚,比如刚才的分数一课,不是真的要认识分数,而是要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什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那么无论在讲解还是设计习题的时候,都能针对如何理解去衍生出更多的与实际相关的习题,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一堆分数让学生去认识,。第二点就是讲授要有引导性,这就是数学难于其他学科的原因,因为我们所接受的都是灌输式的学习,又比如小数乘以整数,让你列竖式你就列竖式,让算就算,都是机械式的记忆,但是为了迎合新课标,你一定要用一定的方式让考官感觉到,学生是在你的引导下自觉的通过思考找到的列竖式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说学生通过预习,或者是学生通过整数乘法的迁移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了列竖式的方法,然后接下来的讲解,你只需要点名小数点的问题,其他的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方式自行的进行练习。这样既减少了语言性的讲解,又突出了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学习。
的课后第几题。一般应用型的比如面积体积,可以设计表面积少了一面比如蓄水池,让学生去计算,或者能够引出下一课的习题。
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试讲技巧已经能够基本了解了,当然听理论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多加练习,对前后知识点的脉络掌握清楚,才能把握每一节的位置。然后就是掌握试讲的各种技巧,对于每一课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万能的模版,万能就是无能,每个人都一样那你就会被埋没。加油吧,广大考生!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正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即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如:《小数乘整数》的导入,某教师想借助生活情境导入,提出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学生回答喜欢;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郊游都做些什么?同学们可能会给出很多答案:野炊、钓鱼、爬山、放风筝等等。接着教师又提出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学生说喜欢,教师再问同学们买过风筝吗?有的学生说买过有的说没有买过,教师说接着说xx同学要买3个3.5元的风筝,同学们帮助他算一下要付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最终导入小数乘整数的运算,但是这一导入过程过于冗长,且多是无效提问,即耗时又显得目的不够明确,尤其在面试考试中,考生可能只有10~15分钟时间要讲清楚某一节内容或知识点,那么花费在导入环节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分钟以内,通过简单几个提问让考官迅速明白你要讲的知识点。
问题二: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 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 谁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就能迅速答出;对于拓展性问题,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要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既能开拓思路又能组织语言,不然起不到提问的作用;针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新课标中着重强调的,即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新知。 问题四: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倾听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同时发现教师自身存在的盲点及局限处,从而改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对这方面有欠缺的考试有所帮助。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全国各地区教师招聘的市场需求极大,其中小学数学老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在辛苦通过了笔试选拔之后进军面试关卡,如愿的入编小学数学老师的队伍,是我潜心研究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中公教育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将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以试讲(或试教)为面试形式的小学数学专科的面试技巧。
首先,认识整理好教材非常重要。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材多以当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主,多数选择3至6年级的篇目(但也出现过本地区是北师大版本教材,面试却使用人教版篇目的情况,次数相对较少)。考生在面试前需要或借或买这8本教材(总价值不到50元),翻看这些教材,整理好前后知识点的承接关系。建议考生可以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这三类按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排序,在每节课的小标题后标注主要内容,如北师大版-数与代数-四年级下-小数除法-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竖式除法)。这样可以很好的整理思路,知道先学了什么可以为这节课打下基础,哪些知识是不能当已知的内容在试讲中讲出来。如果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导入或者讲解,就会给考官很直观的这个考生根本不熟悉教材的印象,因为三角形面积额的求法是在讲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图形剪切转换之后得出的。因此,花时间熟悉教材整理知识点非常重要。
四川中公教育
有价值的导入,并化成自己的语言投入的演示出来,对照镜子多练习,务必大方自然,且符合小学学情。看多了练习好了,慢慢就可以熟悉这种形式,并打造自己的风格,对于各类课程,想到关联物,就可以整合到故事中呈现出来。
其次,课程内容组织和环节设计永远都是重点。考生在应试的时候切不可抱着自己讲的内容只有教小学数学的老师懂行,其他考官是外行的心态,因为其他考官即使在考前没有关注篇目,他们也能看懂重难点,能凭经验感知合适的课堂节奏,应有的环节设计,况且跟其他考生前后对比就能直接见真章。小学数学一节课教材不超过两页,内容较少,但是因为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能想当然的觉得内容太简单,随便讲讲学生就能懂。新课的讲授需要注重环节的设置,调动学生的感官和积极性,知识点的讲解要注意由浅入深,内容要有层次感。比如讲数与代数中的运算定律,就需要精心的去铺垫:可以先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计算,由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得到相同的成立,这种环节能让学生感知这一类的算式都是成立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类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归纳得出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最后让学生做一个练习,感受这种运算定律能使运算结果更简便。
最后,用良好的教姿教态贯穿整个过程。无论是哪个学科学段的试讲,都需要体现与之匹配的教资教态,小学也需要分中年级、高年级,学段越小可以愈加亲切、活泼,就是让自己整个人幼稚一点,更像是哥哥姐姐而不是老师。相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人展现出来可能效果能立马分出上下,起极大作用的就是考生在试讲过程中是否有流利且语速适当的言语表达,是否能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是否能投入感情将自身融入到这个虚拟的课堂···只有考生享受这个过程,才能让考官欣赏你的试讲。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学科,面试形式为试讲的一些分享,广大考生可以多琢磨如何才能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勤加练习,掌握技巧以不变应万变,终会有所成效。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六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教师板书: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教师板书: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七
1、理解“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可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a2±2ab+b2=?
2、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3)2-5=0。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二)创设情境。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三)探究新知。
1、利用“复习引入”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得知:反过来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就可用前面所学的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
2、怎样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呢?让学生完成课本p.10的“做一做”并引导学生归纳: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只要在二次项和一次项之后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这种做法叫作配方.将方程一边化为0,另一边配方后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了,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
(四)讲解例题。
例1(课本p.11,例5)。
[解](1)x2+2x-3(观察二次项系数是否为“l”)。
=(x+1)2-4。(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用同样的方法讲解(2),让学生熟悉上述过程,进一步明确“配方”的意义。
例2引导学生完成p.11~p.12例6的填空。
(五)应用新知。
1、课本p.12,练习。
2、学生相互交流解题经验。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七)思考与拓展。
解方程:(1)x2-6x+10=0;(2)x2+x+=0;(3)x2-x-1=0。
说一说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
[解](1)将方程的左边配方,得(x-3)2+1=0,移项,得(x-3)2=-1,所以原方程无解。
(2)用配方法可解得x1=x2=-。
(3)用配方法可解得x1=,x2=。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有三种:无实数解,如方程(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如方程(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如方程(3)。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
教学后记: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八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1)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乘法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的基础参差不齐,也许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但是对于乘法的意义,他们是不理解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乘法是一无所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的难度。(一)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
“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
法算式。
3.在学习活动中认识乘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本节课的特色:
1.通过快速地听算,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为新知制造一定的障碍,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去探索。
2.一个教案两手准备。站在学生的起点,充分地预设,追求精彩地生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从听算入手(因为我觉得摆图形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几个几连加”这句话表示加法算式的说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10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时,就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促使学生去动脑筋、去探索新的表示方法,接着更深一步学习并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把p44页的主题图作为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物体吗?说一说你会用小棒摆什么物体?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座“通往数学王国的智慧桥”,引出复习题。
二、谈话导入: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他们分三人一小组进行合作,瞧,他们多团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先请学生估算:三盒彩笔大约是多少枝?)。
4、师小结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除了估算之外,还要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三、探究新知。
1、计算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应该怎样列式?
2、想一想: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4、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
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5、学生汇报算法,可能出现:(课件出示以下两种可能)。
(1)用加法:12+12+12=36(枝)。
6、比较算法:第一种用加法计算,现在是3个12,加起来比较少,很快就能算出来,如果加的个数多了,就比较麻烦,比如8个12,9个12,甚至更多,这样计算起来就很慢了。第二种算法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后,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运用了前面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出来。只是在计算的时候要进行三步计算才能算出来。两种方法比较,显然是第二种比较方便。
7、提出疑问,引出乘法竖式计算:那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加简便或计算更快的方法呢?
8、揭示课题:今天,数学王国的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设计意图: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介绍乘法竖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4页,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数学王国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给乘法算式列竖式的。(学生试着自学,并交流讨论乘法竖式的算理,教师巡视指导,遇到疑难时,可以给予引导)。
4、小结: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说算理,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五、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74页“做一做”3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黑板。
板演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75页练习十六的1到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共同交流、讲评。
(1)说一说用乘法计算的理由是什么?
(2)要求用竖式计算后,同桌交换检查,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向老师。
提出,同时向学生调查,全部正确的人数。
(3)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有几种解答方法。
(4)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六、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另外再次强调了笔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记得更牢固。)。
七、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12??因数36??积。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九
教学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要求教师灵活应变,因材施教。但是教案的撰写,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下面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网的小编将对这一部分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希望对各位面试有所帮助!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
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等等。
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度相结合。
十、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十
教学。
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教学重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5、理清层次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第二段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第三段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6、师。
总结。
: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地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四、布置作业1、出示生字。2、讲解生字要领。3、学生描红。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十一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是评价教师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能否适应教学环境的一种考核方式。在参与数学面试试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困难与挑战,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准备阶段。
参与数学面试试讲前,我首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仔细研究了试讲的教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了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和板书展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我还准备了多种教学辅助材料,如双色球、教具等。
第三段:沟通交流。
在试讲过程中,我了解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用生动的事例和趣味的讲解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此外,我还多次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教学方法。
在试讲中,我还尽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引入新知识时,我通过提问和示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在巩固知识点时,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助来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段: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面试试讲,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我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流程的合理安排,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主次分明。其次,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巩固和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最后,我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一名理论扎实且能够运用灵活的数学教师。
总结:
数学面试试讲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和锻炼机会,通过这次试讲,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一定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十二
快乐高效课堂模式(新景航)。
号考生年级科目课型。
标题:
【
教学。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了解…、学会…、理解…、掌握…、会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高…能力。
体会…;激发…;培养…;养成…。
【教学重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1)在教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考试中的重点和常考点。?
【教学难点】。
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由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或该知识点比较抽象等原因,学生难以学会和掌握。
【教学方法】(又称教学手段)。
讲授法、自学(阅读)法、交流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强化训练法、互动展示法等。【教学准备】(又称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目的:凝神、起兴、点题。2、预习定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合作达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4、师生交流达标:老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5、课堂小结强化: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强化重点、难点。6、强化训练,反馈矫正:精选题目,检验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查找知识盲点。
【板书设计】?
模式:要点式;表格式;行文线索式;绘图式;对比式等。
【作业布置】?
(1)第几页,第…题。(2)要求。
【教学反思】?
总结。
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
2、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画什么?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6个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健康,寻食,哭泣,操场)。
齐读词语,小老师领读(读错了不要跟着读),指名读。
2、词语会读了,现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还有信心读会吗?播放课件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看看谁最勇敢?带拼音读,齐读。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不想读?后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字良,缩,遥,寻可组词说话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4、同学们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如果他们回到了诗歌中,你还认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诗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马良的这枝神笔画了些什么?用横线标出,听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领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板书(小树,太阳,小鸟,谷粒,西西,好腿)。
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播放课件:三个问题)。
(组内讨论)。
1、学习第一小节。
(1)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说。
为什么小树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长?(寒冷的北风,怕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很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好像在说……。
(2)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你冷吗?为什么?如果你没穿棉袄,会有怎样的动作?
(师生同做缩着头,双手抱紧身体,浑身哆嗦,皱着眉头,体会"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练读这三个词语。即课件上红色的词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老师采访采访你们。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随机提问)。
看到小树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长,小女孩的心里真(开心),我们的心里真(开心)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师范读,练读(注意红色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这个愿望的迫切性)。
2、学习第二小节。
(1)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给小鸟会许多好吃的谷粒呢?
它在等谁呢?
这时候的小鸟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
引导读课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体会小鸟的心情读。
引导读红色词语“苦苦等待,饿的哭泣”。
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样理解“遥远”?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
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时,小鸟会怎样?
(2)怎样才能把这一小节读好?指名说一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西西为什么是不幸的?
小朋友如果你的双腿不能活动,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可怜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扰着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
(说话训练:我想对西西说:“。”)。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引导体会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2、师生配合读,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身体,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我们学完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吗?(生齐读前三小节)。
2、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从哪里看出来?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学习条件都有限,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播放课件:贫苦图片)。
(播放课件:写话格式: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找几个写的不错的孩子,放音乐一个一个读。
同学们和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所以这只是假如。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假如都变成具体的行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板书用心形包起来)。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十四
【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三)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四)应用原理。
(五)课堂小结。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十六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一、激趣导入。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6、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47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