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闻驳论文章 新闻学论文提纲(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3:18:06
2023年新闻驳论文章 新闻学论文提纲(大全13篇)
时间:2023-11-16 03:18:06     小编:纸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驳论文章篇一

题目: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二次伤害”概念界定

第四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时异势殊: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

第一节新媒体为新闻二次伤害提供“平台”

一新传播者:传受一体,主体多元

二新传播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计数

三新传播渠道:开放共享,扩大影响

四新受众细分:匿名虚拟,促进舆论

五新传播效果:即时互动,满足需求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二次伤害的方式

一轰炸式采访

二透明化报道

三加工性传播

四网络暴力式反馈

第三节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影响

一对新闻当事人的伤害

二损害媒体公信力

三对受众的伤害

四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第三章过犹不及:“姚贝娜事件”中的二次伤害

第一节姚贝娜事件发展始末

第二节姚贝娜事件中“二次伤害”现象探析

一新闻媒体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第三节姚贝娜事件相关结论

一新闻采访时媒体应遵循伦理道德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

第四章追根溯源:新媒体二次伤害成因

第一节媒体原因

一采写过程中新闻伦理意识淡薄

二信息把关弱化

三新闻生产流程简化

四传播过程异化

第二节社会原因

一经济利益下的“新闻大战”

二大众文化对媒体的消费

三新媒体技术上为“二次伤害”提供条件

四新媒介素养教育缺乏

第三节受众原因

一受众新闻生产过程非理性化

二阅听兴趣偏猎奇

第四节当事人原因

一过于依赖媒体

二缺乏维权意识

第五章因事制宜:减少二次伤害现象

第一节传媒制度的“他律”

一加强新闻立法及网络管理

二加强学术研究

三制订相关传媒内部职业规范细则

四提高公民新媒介素养

第二节新闻从业者的“自律”

一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加大监督力度

三理性对待受众需求

四坚持正面引导

第三节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自律”

一辨别媒介信息

二理性看待各类突发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新闻驳论文章篇二

重建电视新闻传播时空体系,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电视在传播新闻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时间上,强调迅速及时,随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而采制、播报新闻,力求电视新闻报道更加接近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甚至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同步(如直播);在空间上,强调借助传播技术手段和平台(如互联网)广泛覆盖,追求电视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可以使电视新闻传播更为丰富、更加广泛,让受众在立体化的新闻报道中,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认识新闻事件及其本质,从而力求新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达到最佳状态,相得益彰,实现电视新闻传播的最佳预期,增强其有效性,影响受众的言行,发挥“有力引导”的作用。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了时长为15分钟的《新闻联播》。1984年后,中央电视台相继开办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新闻节目播出频次由4次增加到13次,全天新闻节目播出时间由过去的65分钟增加到165分钟,并提出“把任何一次新闻节目播出时间,都作为新闻的首发窗口,以最快速度把刚刚收到的消息传送出去”。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一些新闻节目划转(或并机直播)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早晨6点到晚上24点,这一时段有《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晚间新闻》、《午夜新闻》、《24小时》,还有《东方时空》、《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法治在线》等19档新闻节目,实现了“您就可以随时浏览世界风云,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新闻”。在构筑全天候播出新闻及节目大格局的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注重重要新闻联播和直播。其中就有两档节目引人注目,一是有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节目《朝闻天下》,二是穿插于固定时段播出节目之间的直播节目《新闻直播间》。《新闻直播间》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傍晚17点55分,随时在各固定时间段播出新闻节目之间播出(或直播)。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时所言“无论凌晨还是午夜,每天24小时,只要您打开电视机,选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您就可以看到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听到最权威的评论,触摸到这个世界跳动不息的脉搏”。这也就是电视新闻联播、直播所追求的“同步看见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实时看着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目标。虽说我国电视新闻频道出现迟于国外电视新闻频道19年之久,但是,有专家还是欣喜地给予了高度评价:“既中国新闻改革是阶段性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体改革下一步动向的风向标。应该说不仅对各类媒体影响巨大,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总结这一发展过程,笔者发现有这样一些特点:

1.从《新闻联播》一开始仅有15分钟播出时间

后又增加到30分钟,再到各类新闻节目24小时全天候的播出时间,新闻节目传播时空是随着新闻节目增加而不断扩展。电视新闻节目时空扩展,是满足新闻节目增加需要的必然选择。

2.电视新闻节目由固定长度编排

固定时段播出,到高频率、大时段的播出或直播,电视新闻节目摆脱了“固定长度编排、固定时段播出”的桎梏,新闻节目的内容、形态更为丰富和多元。这是一个可喜的变革!让我们明白“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今天来说,探讨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膨胀的原因已经不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跟上这种需求,满足这种需求”。

3.电视新闻节目直播量的增加或常态化

不仅可以让受众在时间维度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有利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态的丰富与多元,为电视新闻传播创造了良好空间。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晰地得出这样一种观点:以电视新闻传播时空拓展为基点进行的探索创新,新闻频道经历了“新闻联播化—联播频道化—频道直播化”三个阶段。新闻联播化:为满足受众收视需求,重要新闻、突发新闻在不同时段新闻节目重复播报、跟踪或深度报道。如此联播方式,促使新闻节目增加;联播频道化:新闻节目增加,特别是整点新闻节目的增加,整个频道逐渐成为新闻节目播出平台。频道直播化: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人追求的终极目标。随着新闻直播常态化,频道24小时的时空可让受众更多地“同步看见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实时看着新闻事件发展过程”。“新闻联播化、联播频道化、频道直播化”,可以说就是电视新闻传播时空重建的三大要素。电视新闻传播时空重建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也是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坚持遵循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并以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为努力目标。二是要打破现有的电视新闻节目设置架构,建立因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而动,随时可以播发新闻的电视新闻节目框架。

1)增加整点新闻节目播出频次,以作为重大新闻、突发新闻等新闻播发的守候平台和首发窗口。

2)以整点新闻节目为串联点,打造全天候播发新闻的通道,为新闻联播化创造有利条件。

3)因时(早、中、晚)制宜、分门别类培育、塑造品牌新闻节目,使其成为能够支撑频道的骨架,防止新闻联播频道化过程中“断档”、“停车”。三是建立以新闻“进口”为重点的新闻采编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或管理机制。新闻的采集是随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动的。客观上要求新闻制作、播出要与新闻采集相适应,形成前后期相衔接,保障新闻能够及时制作、播出的平台或通道。这就需要新闻采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新闻“进口”,而不是围绕某些重点新闻节目或固定新闻节目建立的管理机构,各自为战。新闻采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新闻“进口”不仅仅是电视新闻采制播工作“关口”的前移,而是电视新闻采制播工作重点的科学有效的掌控,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统筹电视新闻采制播工作,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走向,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同时,以新闻“进口”为重点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拓展新闻报道视野、丰富新闻节目内容,有利于为新闻直播常态化搭建平台。“新闻直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只在新闻合成和演播室播报这两个环节上实现直播;还有一种是新闻事件的发生于播出之间的直播。它是以新闻现场为主体,综合背景资料、演播室串联、评述、现场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交流为一体的系统化传播方式。”只有建立新闻“进口”为重点的管理机制,才能满足直播的种种需求。随着电视新闻传播时空重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将会大大增强,与因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融合的优势也会愈加凸显,最终的结果就是电视新闻与其紧密结合形成超强的新闻媒体。中央电视台等其他电视媒体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新闻驳论文章篇三

在如今信息时代,每天的信息量瞬息万变,且更新速度快。新闻反映的是生活百态,是人们生活的缩影展示。新闻采编工作是对新闻播报活动的具体设计,新闻采编对新闻传播有重要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对于作为新闻采编一切来源的新闻资料而言,新闻资料工作人员需要时时刻刻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转换新闻资料。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新闻资料的重视,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新闻。

(一)新闻采编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新闻采编工作的形式仍比较单一,采编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所以这对新闻效果的影响极为不利。我国当前的采编形式主要以单一采访式为主。这种采访形式获取的信息量有限,信息内容也不够完整,并且与新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明显不成正比。但是,在时代发展的情况下,新闻采编为了适应发展需求,就必须改变采编形式,使采编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新闻采编工作的不断进步。

(二)新闻资料质量参差不齐,深度不够

新闻采编工作需要对新闻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新闻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是反映新闻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但是,根据目前我国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来看,新闻资料来源广泛,质量良莠不齐,这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另外,新闻的内容过于浅显,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自然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三)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新闻资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视角。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提高资料质量的前提保障。纵观目前我国新闻采编事业的发展,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促进新闻采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新闻发展做出贡献。

(一)新闻资料工作是新闻采编的重要环节

新闻资料工作主要是通过对新闻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加工处理,进而为新闻采编提供重要的事实依据。新闻资料工作有两方面特点,即静态性和动态性,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能够提升新闻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收集好的新闻资料,可以弥补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缺陷,为新闻采编提供更深层次的内容,挖掘更具有可读性的新闻,提升新闻自身价值,提高社会群众关注度。

(二)新闻资料的收集与汇总可以确保新闻采编的完整性、知识性

新闻资料工作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将所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可以提高新闻采编的完整性和知识性。在实际的新闻资料工作中,主要是把大量的资料录入、编排、统计,以此来提高新闻采编检索的效率。与此同时,通过从新闻资料汇总的背景资料可以提高新闻采编信息的完整性。另外,新闻资料收集与汇总资料可以提高新闻资料的时效性与新颖性,进而提升新闻采编的知识含量,提升新闻采编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新闻报道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三)新闻资料工作为实现新闻采编工作数字化提供便利

我们都知道,新闻工作人员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和信息打交道,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信息化加工,实现所搜集的新闻资料工作流程有序化与数字化管理。工作流程数字化是指在工作中具备一套完整无误的数字信息系统体系,这套数字信息系统涵盖了整个新闻资料工作过程。例如,录入资料、整理分析处理与管理资料、检索资料等环节。工作流程数字化较传统的电子版稿件收存而言,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能为新闻采编工作数字化提供便利。除此之外,通过新闻资料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将所有的资料(旧资料和新资料)进行妥善保存,还可以保护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对实现新闻采编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训新闻采编人员,提升专业素质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新闻采编工作是所有新闻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度要求的行业。新闻采编人员要用敏感的视角观察社会事件,搜索新闻资料;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整理能力,对新闻资料进行加工整合。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为新闻采编工作贡献力量。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采编人员成长。

(二)对新闻资料进行整理核对,保证新闻资料的真实性

目前新闻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人在看到新闻报道后,也会通过相关的途径来查找与新闻相关的信息内容,从而来求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新闻报道的说服力,新闻工作者在采编的过程中就要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及时的核实,其中可以通过从新闻参与者那获得的新闻资料来进行核实,或者在进行新闻资料选取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较为权威的新闻资料内容作为新闻报道的内容,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审查来进一步的发表一些相对客观的新闻内容,在确定了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同时,及时的为新闻内容进行不断的充实,以便更好的让人们接受和阅读。

(三)确保新闻资料和新闻主题的联系

新闻采编人员收集整理新闻资料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而做的,一般情况下,一则新闻报道都会有相应的主题,而新闻资料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实新闻主题的,让广大的观众对新闻的信息能够更加的熟悉,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新闻的价值。

总而言之,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新闻行业的腾飞。其中,新闻资料不仅是新闻采编的重要环节,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并且为新闻采编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因此,要充分发挥新闻资料工作的作用,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价值性。

新闻驳论文章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面对庞大的新闻信息,要想在其中实现新闻宣传的良好效果,就需要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新闻采访的选题策划虽然是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是每个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这项工作对后期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闻采访;选题;策划

前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有效信息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这也对新闻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信息的宣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多的信息可以为人们所接受,但是面对繁杂的信息网络,新闻工作所能传播的信息仍然有限,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对新闻采访工作做好选题策划,明确新闻价值,保障新闻的传播效果。

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简介

1.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概念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指在新闻工作开展前期,通过对社会时事的敏锐判断,确立新闻选题和采访对象,设计预期的采访形式、采访内容和采访效果,并根据客观事实策划预期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最佳效果等一系列内容的探讨和商定,最终落实于文字的新闻规划。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是各项新闻活动开展的依据。

1.2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内容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一般可以分为新闻选题策划和新闻采访策划两个方面。新闻选题即为对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题材和采访视角的确定是此项新闻报道的首要,同时也是在新闻的采访者(记者)以及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联系,是采访活动展开的.基础。围绕选题进行采访以达到获取新闻线索的目的,对线索进行判断、分析和整合,对新闻报道的预期价值进行判断等均是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1.3探究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必要性的意义

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旨在让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当今社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以及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新闻媒体只有充分认识和肯定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价值,才能让其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顺应新闻工作的特点,满足社会的要求,做好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指导工作,[1]才能让新闻信息最大程度的发挥价值,才能让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时代所淘汰。

2.现代社会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要求

2.1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

所谓新闻,是指将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情,通过特定的文体记录而成的信息。新闻工作就是将这些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平台进行推送报道的过程。新闻工作的行业特征决定了新闻真实性、简明性、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无论社会风向如何变动、新闻手段如何创新,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不做刻意捏造、脱离事实的空想或为利益左右的对事实的扭曲,避免主观意愿的干扰。

2.2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新闻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搬运,同时还承担着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作为连接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新闻媒体在进行前期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新闻的宣传思想要切合国家政策和思想,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政务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语言的斟酌必须格外谨慎,以国家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对涉及冲突等事件进行报道时要慎重合理,强化新闻在宣传、引导以及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

2.3满足各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在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渗入,传统新闻媒体在面对发展挑战,适应各方变化而进行转变的同时,现代化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的传播途径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新闻采访宣传策划在为日常新闻进行报道规划的同时,也为商家扩展了新的宣传平台,对新产业、新产品的适度报道,可以促进多方经济收益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自身传媒、商家、用户多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3.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

3.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提高媒体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从信息独享到大众传媒的演变使得新闻媒体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新闻行业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从事新闻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要着重培养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整体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其在新闻工作中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在对行业发展和新闻媒体对社会发展进行适应性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在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上下功夫,了解用户的新闻需求,调整报道内容结构,转变报道视角,提高新闻灵敏程度,顺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

3.2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注重新闻工作的前期规划,新闻的价值在于新闻被宣传对象的需求程度,也是宣传效果的重要体现方面。对同一客观发生的事实进行不同视角的报道,会展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在一项新闻工作开始之前对整个新闻工作进行合理规划,这对于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具有最可行的实现可能。[3]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前期对新闻选材的判断以及对新闻线索的收集,并且根据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人员对于新闻观测点的敏锐洞察力,对新闻工作进行前期规划,使得新闻事件的报道向更能贴近于新闻受众,引发较强的新闻共鸣,达到传递事实、宣传观点的新闻效果,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3.3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实现

创新是一个行业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于时代的紧迫感和行业发展的压力,新观念和新思路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创新措施的效果仍然需要实践去证明和检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整个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实施之前进行,这就使得所有的创新举措都可以在这项策划工作中得到体现,同时耗费较小的成本。通过论证、推演等方式可以将这些创新想法向实际举措上进行演变,增大了创新意识实现的可能,降低创新难度,同时能够促进媒体人创新意识的提高,从而良心循环,促进行业的进步。

4.结语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前期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新闻选题方向与新闻预期效果的重要工作,是新闻媒体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同时也是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方面。新闻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到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应当积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反应灵敏度,保障新闻的及时性,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李刚.信息来源与新闻从业人员价值观[j]新闻界,(10):124.

[2]韩玉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13).

[3]孙振.电视系列报道的传播策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5.

新闻驳论文章篇五

三年的大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大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此刻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主角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在年毕业之际,在此对自己作个鉴定如下:

在专业学习方面,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在三年的学习中,我在声乐方面有所提高,在钢琴方面也掌握了很多,总之在这三年当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潜质方面,我用心递交入党申请书,怀着极大的热情向党靠拢,学习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用心配合班级活动,配合老师班干的工作。

大学三年里,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发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作为用心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正因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的未来目标。且我坚信:用心必须能赢得精彩!

新闻驳论文章篇六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摆脱传播渠道单一局面,利用多种媒体和载体来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此外,注重受众体验新媒体,实现受众与媒体、受众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使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成为信息主动传播者。这使得新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巨大优势,不仅仅是这次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利用新媒体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所以要想在信息爆炸时代掌握传播主动权,就必须了解新媒介特性和受众特性,才能在传播信息时占据主动地位。

柴静雾霾调查事件也为在自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新思路,新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追求时效和效率,但是也存在转载报道、虚假报道等问题,其权威性要远远低于传统媒体,而柴静作为知名媒体人选择在新媒体上发声,她利用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性,与新媒体报道事件优势完美结合,在吸引受众关注同时也增加了受众信任度,可谓一举两得,所以说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对于新媒体自身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新闻驳论文章篇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传媒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同时电视新闻行业也成为了我国媒介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的产业,电视新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能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如今的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这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同时传播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笔者以电视新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传播

走向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互联网金融和电子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电视新闻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现在电视新闻行业已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由此可见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前景是很美好的。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我国的传媒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电视新闻传播的媒介变得越来越多,媒介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来,对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是有着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作用的,能够为我国的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媒介融合概述

以信息时代为生活背景,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多元化媒介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和大力推广。在当今社会,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好,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着,信息技术慢慢的隐形代替了传统报刊和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在社会大众心中的位置,慢慢的实现了媒介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信息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的,传统的新闻传播大多都是以纸质媒介和电视机为主要传播媒介,而现在的新闻传播大多都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传播。媒介融合将多种媒体进行整合,并且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传播给社会大众带来的正面影响,并且从根本上带动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媒介融合在电视新闻发展中的特点表现

1.信息量比较大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群有很多资源的数据库,一些用户可以通过引擎搜索来获取一些自己想要的资源和信息,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所有的需求,能够给用户带来很独特的资源体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电视新闻行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依托互联网技术,新闻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传播的资源更加丰富,使社会大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很快速的获取大量的资源。

2.电视新闻发展多元化

电视新闻发展多元化,大多都是表现在新闻的视角和新闻的传播方式上,在多种媒介进行融合后,我国电视新闻发展越来越朝着多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即使是对同一个新闻事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关注的视角,作为从事新闻行业的媒体人就应该紧紧的抓住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多元化的关注视角,丰富新闻传播消息的内容,使新闻传播的方式越来越朝着多元化发展。

3.电视新闻发展采编一体化

电视新闻消息传播工作本来就是一道工序比较复杂的工作,电视新闻消息传播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在传播消息的时候需要对一些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编辑,然后要做出一定的传播计划,还要对一些数据信息进行图像的配用和文字的设计,要经过很多个环节才能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在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1]如果使用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的方法来进行电视新闻工作,那对于电视新闻的传播工作是有着一定的阻碍的,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对新闻信息进行采编,能够实现电视新闻信息采编一体化,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进行分析

1.树立创新意识,打造新闻精品栏目

对于一名优秀的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在进行新闻消息传播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改变自己的观念,多角度的去发掘新闻信息,积极的创新新闻消息的传播方式。那个单位应该积极的打造新闻栏目精品节目,打造具有独特色彩的新闻节目,丰富节目资源的内容,创新节目的表现方式,激发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增强新闻节目的社会感染力。

2.提升记者素质,提高服务新闻行业水平

对于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来说,记者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是整个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新闻记者应该学会很好的掌握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新闻的传播。[2]记者应该有个崇高的职业道德,始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端正正确的工作态度,为社会大众传播良好的新闻信息。

3.利用媒介平台,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多媒体的使用率,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依赖于一些网络系统。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早已不使用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来观看新闻了,网络新闻被社会大众普遍青睐,将新闻在网络上发布是新闻传播手段的一种创新方式。

四、结语

生活在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全新的技术,同时科学合理的使用这些高新技术能对新闻媒介进行正确的融合,媒介融合是当今新闻行业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能够很好的提高我国电视新闻的传播效率,促进我国电信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国凯.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6(23):208.

新闻驳论文章篇八

据报道,在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出现的全国牙防组,在北京和上海两地遭遇两名法律工作者的“打假”。3月21日,全国牙防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教研室主任张博学做出回应称,牙防组成立于《认证认可条例》之前,牙防组给企业产品提供的“认证”,与《条例》中规定的“认证”不是一回事,而且在国家实施《认证认可条例》以后,牙防组就停止接受新的认证申请,因此“全国牙防组的认证工作不属于违法”。

直评

为何能非法认证

公众对牙防组这样的回应显然不会满意。

还有,全国牙防组与牙防基金会“孪生同体”,一边进行非法认证,一边接受企业赞助,既不符合认证法规的要求,也不符合国家关于基金会的规范要求,违背《基金会管理条例》。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产品质量认证是必须在国家强制认可的前提下才是合法的,才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一个没有法定资格的组织,即使它事实上是世界最有权威的组织,鉴定程序也十分严格负责,但它仍然是非法的,应予取缔。

“牙防组事件”暴露出的还是政府监管问题,是多方面的监管漏洞给牙防组留下了生存空间。

摘编自《济南时报》3月23日文/李克杰

求是

“认证**”警示诚信危机

全国牙防组作为一家未被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列入下属认证机构目录的组织,长期从事为企业产品提供认证的活动,其行为究竟是否违法,恐怕已经不是“有关领导的意见”所能判定的了。

在此次有消费者对牙防组的“认证”提出质疑并提起诉讼之前,提供认证的牙防组和获得产品认证的企业,谁也没有明确告诉消费者“此认证非彼认证”,所以消费者没有理由不相信,牙防组的认证就是《认证认可条例》中的认证。

显然,全国牙防组已经陷入了一个深刻的悖论:一方面,如果他们否认自己是认证机构,否认自己的认证是《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认证,那么,他们为企业产品提供的认证就是毫无意义的,并且有故意隐瞒事实、欺诈企业和消费者之嫌疑,在《认证认可条例》正式实施之后,他们的“无资格认证”行为更是与“无证驾驶”、“无照经营”一样,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如果他们默认或承认自己是认证机构,由于他们没有依法取得认证资格,那么,他们的行为同样对企业、政府监督机关和消费者构成了欺诈。

无认证资格而从事认证活动,全国牙防组在诚信上的严重缺失,不啻为当前不少中介组织面临诚信危机的一个缩影。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企业、公民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监督、协调、规范、代理、咨询、法律服务、认证认可等服务的社会机构。中介组织不诚信的后果尤为严重。比如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共谋造假,不但可能影响股市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损害整个国家的诚信形象。

全国牙防组遭遇的“认证**”警示我们,为加强中介组织的诚信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中介组织和人员相关行为准则的法律、法规;设立中介组织和中介人员诚信档案;健全行业协会的职能,加强行业协会的管理力度,赋予行业协会对业内中介组织诚信信息的管理权限;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中介组织、中介人员违法违规的成本。只有让违反诚信原则的中介组织或“伪中介组织”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警戒,类似“认证**”那样的中介失范现象才可望越来越少。

摘编自《东方早报》3月23日文/潘洪其

新闻驳论文章篇九

2、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中国大学网《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驳论文章篇十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在传播新闻信息,形成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助推“柴静雾霾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所表现出巨大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元化传播渠道;互动性

20xx年xx月xx日从央视离职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人民网和优酷网播出她自费拍摄有关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之后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迅速跟进,截至到3月1日,《穹顶之下》在几大视频网站点击播放量达到1。7亿次,微博上#“柴静雾霾调查”#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微信朋友圈中与之相关话题更是频频被刷屏,随着时间持续,热度依旧不减。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特点以及新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具有特点这三个方面浅析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方面巨大优势。

新闻驳论文章篇十一

论文关键词:阿毛效应;审美疲劳;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

论文摘要:灾难性信息由于其重大性、突发性、紧迫性特点,对民众生活影响很大,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阿毛效应”现象。不论是激励性信息、伤悲性信息还是警示性信息,如果传播策略失当,强度、角度、频度不能进行准确把握和调整。则会适得其反,降低正向传播效果。因而,在信息本身的真实可信前提下。媒体体应分析受众心理,转变报道思路。提高报道技巧,避免无休止重复传播而产生“阿毛效应”现象。

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经受了重大考验。灾情发生后,媒体能迅速反应,透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透过第一时间信息权威发布,消除民众对信息的不确定性,阻止了谣言传播;不回避问题,对灾情的严重程度予以客观、真实、及时报道,呼吁和感谢社会各界的鼎力援助,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宏扬社会正气和民族精神,将大灾面前良好的国民形象向全球传播,赢得了世界的肯定和赞扬。在民族灾难面前,正是媒体的快速反应、有职责感的权威报道,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信息传播要到达良好效果,要有—个量的积累过程,同时要营造出有利的舆论氛围,从这一方面来看,几次灾难性事件报道做得较为到位。但是,从受众对信息的理解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灾难性信息传播的强度、角度、频度就应进行准确把握和调整,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正向传播效果,出现“阿毛效应”现象。

一、“阿毛效应”概念界定

“阿毛效应”的说法,来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在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吃掉以后,使她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撑,到处向别人诉说。刚开始,还能得到人们同情的眼泪和安慰,她的心灵也得到抚慰,慢慢地,人们厌烦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之后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厌烦的头痛。”读者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同时对鲁镇人的麻木冷酷感到痛心。看起来,祥林嫂的痛苦经历已经成为人们的笑资,同情被消解,自己的苦楚在别人看来是寡味无聊而且一文不值。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就会有一些新的发现。鲁镇的人一开始并不是麻木的。“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男人们听到那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人们的厌烦是由于故事重复得太多,人们已经失去新颖感。“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当她一开口:“我真傻,真的。”他们便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这种现象可称之为“阿毛效应”。

笔者认为,“阿毛效应”是指同一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传播次数的增加而传播效果逐渐降低的现象。即使高信度的信源和信息,经过单一形式的高频度传播,也会使正效果下降,甚至带来负效果。着名传播学者霍夫兰等人透过实验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一种较有力的解释是人脑的忘却机制在起作用。根据艾宾豪斯的忘却曲线原理,人脑对信息的记忆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而忘却是从信息的次要属性开始的。也就是说,由高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的信任,其说服效果最初可能会大于信息资料本身的说服力,而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怀有不信任感,其说服效果最初可能会小于资料本身的说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资料联系的记忆逐渐淡漠下去,由信源居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不见,资料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完全地发挥出来。但资料本身如果是对受众感性刺激的话,这种刺激也会随频度的增强而效果下降。

二、灾难性信息传播产生“阿毛效应”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激励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会减弱激励性。同样,伤悲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也会减弱伤悲性。激励是透过正面引导,促使受众感情的瞬间进发,对诉求现象产生良好感受,进而向其靠拢,诸如在战争年代,大战之前先放映一些凸显英雄形象的影片,使士兵在很短时间内构成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敌人的仇恨,使其在即将应对的战争中奋勇杀敌,增强其爆发力。众所周知,能量是守恒的,爆发力越强,持续时问越短。就如同抗震救灾宣传一样,刚开始,民众会从民族大义出发,出现一系列用心反应,比如争当志愿者、捐款捐物。但当热情过后,就会出现身体与心理的疲惫,而对持续不断的激励性信息反应迟钝,甚至抵触和抱怨。伤悲性信息也一样,刚开始,出于人的善良本性和人道主义舆论环境,会表现同情和不安,但久而久之,伤悲会削减,出现对“阿毛事件”一样的态度。

同样的道理,警示性信息,传播次数过频,也会降低警示效果,甚至出现娱乐化倾向。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必须方向变化,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首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资料的接触;其次,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透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必须的心理不适;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要寻找产生“阿毛效应”的原因,务必从美学、传播学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分析和探讨,如“审美疲劳”、“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等。

构成交互穿梭的过程。“眼睛耳朵和口语的复杂的穿梭关系一旦参与这一场芭蕾,那就必然要重塑整个的摄取生活,包括内心和外在的生恬。就要创造那种当代艺术重新发现的‘意识流’,但是同时它必然要产生感知和回忆活动的多重障碍”。“人体的感官”毕竟不同于“技术的感官”,人类在单位时间内对信息的理解量是有限的,即便不会像电脑那样当信息量增大时会“死机”,但也会因“应接不暇”而疲劳!

地震发生后出现的“范跑跑事件”,在凤凰卫视讨论和网上调查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赞同的声音。这就说明,舆论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少数人的“沉默”会从另外的方向爆发出来,产生非正向的效果。

出现大难面前无人伸手的尴尬。

三、防止灾难性信息传播中“阿毛效应”产生的推荐

最后,分析受众心理,转变报道思路,提高报道技巧。前文提到,激励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会减弱激励性;伤悲性信息,如多次传播,会减弱伤悲性;警示性信息。传播次数过频,会降低警示效果,甚至出现娱乐化倾向。周作人说过,人毕竟是人,人只有人的力量。如果过分宣传英雄,会拉远普通人与英雄之间的距离,感觉这仅仅是一部分人能做到。跟自己关系不大,显得遥不可及;如果伤悲被消解,会使民众失去同情心,感觉见怪不怪了;更为可怕的是警示被消解,会减低民众的警惕意识,“狼来了”心理作祟,防范意识不见,灾难来临时会措手不及,人为增强灾难的破坏性。就应打破一味说教的传统思路,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比如对话讨论、文艺作品再现真实存在,增强新颖性和可读性。

总之,正确应对灾难,最大程度减少灾难损失,持续保护民众关注灾难,同情弱者,共同伸出援助之手,展现社会正义,众志成城共度难关,需要全社会努力,更要求主流媒体树立公信力,提升传播水平,避免产生“阿毛效应”。

新闻驳论文章篇十二

求职者在编写个人简历的过程,也是对自身优势的总结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个人简历就是个人求职的广告。

个人信息

性别:女

民族:汉族年龄:保密

婚姻状况:未婚专业名称:新闻传播学

主修专业:管理类政治面貌:党员

毕业院校:福建农林大学毕业时间:7月

最高学历:本科电脑水平:良好

工作经验:四年以上身高:162cm体重:48公斤

现所在地:新罗区户籍:新罗区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职业:会计期望薪水:-3000

期望工作地区:新罗区期望工作性质:全/兼职

最快到岗时间:随时到岗需提供住房:不需要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培训经历:

培训机构:龙岩惠生会计(7月-209月)

课程名称:会计实操证书: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龙岩卓学教育(1月-1月)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科研·院校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初高中数学老师

工作描述:辅导小学、初中、高中数学,一对一或一对二数学教学

公司名称:龙岩市新罗区永净保洁有限公司(年1月-201月)

所属行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会计

工作描述:1、日常做帐、财务核算、会计凭证、出纳、税务工作审核

2、负责对帐册、单据及有关资料的管理和每月结账后凭单的装订存档工作

3、报税、工商年检等等工作

公司名称:龙岩市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1月-年1月)

所属行业:批发·零售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后勤管理部资深科员

工作描述:职责:

处理办公室日常的各项工作和事务

部门各类文件的收、发,档案等资料的管理

负责卖场库存结构及商品价格管理,配合及协调各营运部门物流管理工作。

稽核卖场商品缺货、到货、滞销、畅销等等异常情况

与厂商、供应商联系,负责催单、下单等工作

公司名称:龙岩异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202月-年9月)

所属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规模:10人以下工作地点:

职位名称:行政部组长

工作描述:职责:

处理行政部门各项日常工作和事务

文件的收、发资料档案的管理

公司各项规章制度、通知的草拟,协助领导监督执行情况

各类办公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勤奋好学,不爱跳槽,有会计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有5年的大卖场行政后勤管理经验,两年的财务经验,三年的数学培训经验。

语言能力

语种名称掌握程度

英语良好

普通话精通

拓展阅读:对要点的掌握是编写个人简历的关键

鉴于个人简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重视个人简历的效果,很多人也开始追求高质量的个人简历。当然,在求职中能够写出优秀的个人简历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在编写个人简历中还需要掌握其要点部分。在写简历之前,相关工作经历的写作技巧、语言文字的使用技巧、教育背景写作技巧等等都需要先了解清楚。

在不同的项目中,个人简历的写作要点也是有所不同。

一,工作经历的写作要点

工作经历在个人简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写作要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经历选择上,你所曾经可能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写在你个人简历上的应该是非常具有含金量的工作,并且对求职的目标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就是在写作的数量上,要知道凡事过犹不及,工作经历不是说你写的次数多,则工作经验就丰富。有时候你所写的工作经历过多,反而会暴露自己的弱点。

二,教育背景的写作要点

教育背景的要点上需要注意的是其时序,如果你在教育上的时间正好具有很高的连续性,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而如果你教育的时间上有间隔,那么,就可以选择性的来写,在时间上的漏洞很容易一起怀疑。此外,在教育背景上,如果专业以及学历比较突出,也可以以标重点的方式来显示。

此外,在语言的使用上,还有个人简历的编写格式上,也有相应的要点,要想写好简历则就需要掌握好这些要点。

新闻驳论文章篇十三

一、引言

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

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

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

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

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

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

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

2.媒体权力营私

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

(1)商业广告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

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

(2)虚假新闻不断

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

3.人文关怀失位

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

新闻学毕业论文篇二

一、网络环境的特点

网络环境更为的开放性,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搜索便捷、舆论导向不受控制、互动性强,整体环境上显现出一个较为自由开放的媒体环境。这种相对与传统媒体的环境的自由也给网络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大量负面信息、恶俗、炒作内容横行,受众成了相关信息推手的吸引关注度的棋子,信息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其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复杂,甚至引发社会恶性事件等。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聚集了大多数的社会群体通过该媒介来获取信息,提升生活的便捷性,甚至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因为网络环境的出现而改变。人们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信息的阅读量提升,人们的知识逐步的丰富化,对于当下流行问题得到了快速的知晓,同时知晓度能够得到较大范围的扩展。人们在网络信息的搜索上相对传统媒体更为便捷,能够快速搜集到自身想要了解的内容,但是同时网络环境的监督力度不严格,因此也有大量的虚假信息。

人们自身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形成自媒体,经过专业的运作也可以达到自身的品牌性,有效的分解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让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放归到大众手中。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收集者、发布者、评论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加强了人们之间信息的互动。甚至这种信息获得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人员生活习惯的影响。当下的手机和电脑媒介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与其产生紧密联系,甚至很多人无法离开相关的网络环境。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精神需要还是生活物质层面的需要,网络通过其便捷性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二、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新闻传播更迅速

当下网络媒体高速发展,让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迅速。过去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时效性都无法比拟网络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速。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可以在一天甚至1小时内得到全国范围的传播。人们通过手机朋友圈、微博或者其他转发渠道,或者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能够让新闻内容得到快速的接收,只要受众具有网络媒体工具,信息接收可以即时到达,不需要有延迟性。这比过去人们等一天的时间或者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取一个节目时间、一份报纸或者一份期刊的时间更为迅速,这种迅速性也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去等待新闻传播的长时间耗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谁能第一时间掌握最先最新的报道就可以能占领新闻传播的高低,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同时提升媒体的品牌地位。因此,当下的网络媒体占据了相对的优势。例如腾讯新闻会对新闻进行即时性的网络传播,让受众先于电视和报纸媒体更快的了解到新闻事件。由于速度快速,迫使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更注重新闻传播的品质,注重新闻的深度、权威,而网络环境由于讲求时效性因此无法在新闻传播中得到有效的深度挖掘。

(二)新闻传播剽窃化、失实化

由于新闻传播快速化,导致网络环境中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剽窃性更加广泛。网络媒体更多的没有自身的新闻记者群体,因此更多的是通过受众和其他媒体的新闻素材提供来进行编辑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新闻内容剽窃之风。更多的网络媒体并不注重自身新闻的独创性,大部分内容都源于在网络环境中的捕风捉影,甚至导致新闻内容的失实报道,导致新闻传播的错误化引导。

网络环境的编辑群体是坐在办公室内的缺乏对外界真实情况采集的人员,同时由于信息量巨大,没有专业的审核团队对海量信息进行审核,大部分的新闻报道内容需要依靠编辑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去把关。甚至大量的信息都是传统媒体记者采集的内容,自身媒体成为新闻内容的传播媒介。

(三)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网络环境受众群体广泛,遍布全世界,因此一旦有重大新闻事件或者新闻报道,其内容如果受到关注将会提升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远远高于传统电视和报刊媒体。受众群体从小学生到老年群体全面覆盖,虽然主要是青年和中年群体,但是其覆盖面积远远高于传统媒体,是史无前例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在如此大的传播影响力下,对于新闻传播的审核需求应该更为严格,否则失实或者错误导向的内容将会给社会安定等方面造成更为严重性的重创。传统媒体影响力小,传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力相对较小,传播影响力更大的网络环境,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力也更大。

当下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负面、消极、反动等言论,对整个社会人心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导致人们对生活失去积极的心态与动力,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特别是受众自身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对于信息有过于偏听偏信的情况,无法有效的对信息好坏、对错进行鉴别,从而进行盲目的转发、传播,从而导致不良信息内容的影响性逐步扩大。

(四)人人都是自媒体

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转换为自媒体身份进行即时的信息传播,对于媒体人来说这些自媒体的信息成为了一定信息资料的来源,有利于新闻媒体人进行热点问题的即时发现、采集和发布。但是需要新闻媒体人做好信息的把关,做好新闻内容的审核,确定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避免对社会造成恶性的影响性。这需要媒体人自身在新闻传播中充当把关人角色,做好信息的审核、筛选,选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受到受众关注的话题。

各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传播内容肩负着对整个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因此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不可任意妄为的做过激煽动性的新闻传播。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环境中受众的自律性,严厉打击反动、虚假等信息,对于新闻传播人自身的不规范性进行打击,做到群体人员规范参与网络新闻传播的自律性。这种新闻传播的管控需要媒体和政府部门进行联合监督管理,同时也要提升民众相关新闻传播的规范意识,提升到法律层面可以有效的对民众进行一定约束。同时对于不良新闻的源头传播单位要有较好的追踪,从源头上进行大力惩罚,避免不良新闻传播源头的发起。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民众无意识的传播难以对所有民众进行惩罚和管制,因此主要还是以大型媒体管制和新闻源头发布单位进行管理,同时进行恶意大规模煽动和传播的单位进行相关管制。像近年来发生的秦火火等新闻炒作个人,对于其恶性的炒作行为需要进行管制,避免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五)新闻传播的方式改变

过去新闻传播主要停留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刊基础之上,而由于网络的兴盛,人们接受信息和新闻传播的较大影响主要转向了网络媒体,这是一种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仍旧存在,并且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但是一部分的受众仍然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转向了网络或者增加了个人从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这种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各媒体已经开始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甚至在传统媒体中合并网络媒体的运用。

例如在电视新闻播放过程中进行网络互动平台的开放,让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对新闻进行意见参与,这样也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出现了多媒体联合的方式。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的开拓网络媒体发展领域或者网络媒体的联合运用,如建立媒体网站、媒体网络互动或者新闻发布平台,建立栏目微博、微信发布渠道等。甚至很多报纸或者电视栏目以报纸或者栏目名进行公众微信或者微博的开展。而网络媒体自身也在求新求变,创作出更多新闻传播方式与效果,力求赢得更高的受众满意度。特别是在受众体验度上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时间、频次上都进行一定研究,新闻传播的品质在不断的进行提升。新闻传播的文字、画面等效果更加讲求质量。

(六)新闻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

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上逐步的多元化,趣味性、深度化、实用性、独特性的特点逐步的展现,甚至在新闻传播的文字上逐步的加入美文、娱乐化等元素的运用。新闻传播不再是以往刻板内容的展现,内容和形式都逐步的提升了受众认可度,满足了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视觉效果和内容可读性更强,吸引力更高,从而导致新闻传播的转发率更高。新闻传播中需要借助不同元素的加入让新闻传播更加的生动形象,产生更多的认可和共鸣,从而促使新闻传播扩展其广度,提升新闻内容的知名度,建立新闻媒体的自身传播品牌。对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内容要进行不断深度、独特性的优化,从新闻传播内容的品质上需要加深功夫,从而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赢得一席之地,避免同质化内容或者片面化缺乏生动、呆板内容让受众产生疲劳感,甚至很多信息没有办法吸引眼球就淹没在大量信息中。

参考文献

[1]李硕。试析新媒体发展对电视新闻的影响[j].学术论坛,(18).

[2]葛明驹,何志武。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目标与路径[j].中州学刊,(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634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