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9:36:07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6 09:36:07     小编:JQ文豪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这些教案不仅涵盖了各个年级和学科的内容,还包括了不同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一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二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边讲边实验.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化学教案-一氧化碳。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化学教案《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同时,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该反应中做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无难略小2.b3.c。

4.蓝放出热量5.还原还原6.c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必修i》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是这一节的第三课时。这节课内容的设计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该案例从缺铁性贫血,医生开了一张1硫酸亚铁和vc的处方导入,预测含有不同价态铁元素的各种物质哪些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或即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然后提出问题,怎么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并引导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设计验证方案。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确定含有不同价态铁元素物质具有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最后根据结论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单质铁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这为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提供了基础。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加强。在情感层面,由于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也对其用途有较多的关注,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从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是学生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熟练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能够说出其氧化性、还原性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fe、fe、fe之间的相互转化。3.学会运用fe、fe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难点:探究铁及化合物氧化性或还原性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比较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订正学案“自主学习”答案,教师重点讲解错的多的知识点。

【教师活动】由“缺铁性贫血”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指出重难点。

【学生活动】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探究一的物质进行预测,进而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探究一。【教师活动】组内指导答疑。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讲解。

3+。

2+。

3+【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点评,进行补充,并对探究一和探究二进行小结。【教师活动】ppt展示迁移应用,并进行讲解。【教师活动】ppt展示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对前面学的内容进行知识回顾。【教师活动】针对交流讨论,进行方法总结。

【教师活动】对课前提出的“为什么硫酸亚铁要和vc配合使用”问题进行解答,前后呼应。

【教师活动】ppt展示“当堂检测”,检测教学效果,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二、不同价态铁之间的转化。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

新课进行: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五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化学教案-一氧化碳。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六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七

(1)能准确表述接触法制硫酸的三个重要阶段、反应原理及主要设备的名称、构造和作用。

(2)能说明黄铁矿锻烧前粉碎的原因,通入强大空气流的目的、炉气净化的原因和方法。

(3)能说明热交换器怎样进行热交换,吸收塔怎样吸收三氧化硫的。

(4)能解释和说明加快和充分吸收三氧化硫的措施。

(5)能说出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危害、酸雨的成因及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6)能说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强环境意识作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行动者。

(7)能通过本节的学习,说明工业生产中加快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8)掌握多步反应计算题的简单解法即关系式法。

【教学重点】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主要设备的构造和物料流动的方式、有关的化工生产原理。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

同学们,我们初中学习过硫酸的知识,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国防建设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硫酸可以用来制化肥,如磷肥、氮肥等。可以在金属加工和金属制品电镀以前,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膜,可以制取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硫酸盐,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还可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硫酸有那么多用途,工业上是如何生产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过的硫及其氧化物知识,讨论生产硫酸的原理。

许多同学想到用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这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根据我国资源情况,实际生产中通常用燃烧黄铁矿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在接触室内进行的,因此,称为接触法制硫酸。

课题、标题及原理。

接触法制硫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第二阶段是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第三阶段是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我们看到一阶段。

第一阶段及反应原理。

分析讲述黄铁矿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交代配平方法(奇偶法)。

讲解沸腾炉的构造。

沸腾炉内物料进出方式。

思考讨论。

2.为什么通入接触室的混全气体必须净化?怎样净化?净化后气体成分是什么?

黄铁矿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故燃烧的黄铁矿不需要多加燃料,扩大反应物的接触面,通入强大的空气流可以加快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这种方法常用于工业生产中。

被净化后的炉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氧气和氮气,常温下较难转化为三氧化硫,加热到400~50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较快地转化为三氧化硫,请写出反应方程式,说明反应特点。

第二阶段及有关反应原理。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说明书写方程式,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反应的特点,说明高温和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缩短生产时间,提高效率。

气体流向。

填空。

热交换气中冷热气体的流向是相反的,冷的气体(so2、o2、n2)被预热,而热的气体(so3、so2、o2、n2)被冷却,这种方式能够节约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

二氧化硫与氧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从接触室出来的气体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

从接触室内出来的混合气体,通入吸收塔内,三氧化硫被吸收转化为硫酸,该阶段称为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

第三阶段及反应原理。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用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易形成酸雾,酸雾的形成不利于气体三氧化硫被进一步吸收,吸收速度慢,且吸收不完全,98.3%的浓硫酸从塔顶淋下,气体由下往上,流向相反,充分接触,吸收更完全,由此看来工业生产上特别重视生产的速度及原料的利用率。

讲解吸收塔构造。

三氧化硫的吸收过程。

设备流程、生产流程。

同学们,我们通过接触法制硫酸的学习,了解了工业制硫酸的原理,但这还是不够的,工业生产中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例如,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何加快反应的进程,如何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如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本题考查化学运算技能,同学们常用的'方法是分步计算法,根据方程式先求出二氧化亚铁的质量,再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最后求出硫酸的质量,但这种方法要求的量太多、太麻烦,题目中只要求求出硫酸的质量,因此可以直接找到起始物质与最终产物硫酸的关系式求解。

解析:由工业生产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可得下列关系式:

设:能生成98%的硫酸x吨。

fes2→2so2→2so3→2h2so4。

120&。

nbsp;2×98。

1t×90%×(1-1.5%)xt×98%。

x=1.478。

这种计算方法叫关系式法,即根据多个有联系的方程式计算时,可以依据方程式式找到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式,直接计算求解。

从吸收塔出来的气体叫尾气,其成分是什么?能否直接排入大气?另外,黄铁矿燃烧后的矿渣能否弃置,这是我们研究的另一重点内容,即环境保护。

矿渣弃置堆放既占地又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矿渣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可以用来炼铁,变废为宝,吸收塔出来的气体是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环境污染,必需净化处理,通常用碱液吸收。

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

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

大气。

水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土壤农药、化肥及生活用品。

&nbs。

p;食品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

录音资料1:环境污染的危害。

录音资料2:环境政策。

录音资料3:环境的治理及保护。

录像资料1:环境污染的危害。

录像资料2:环境的治理及保护。

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做环境的坚定保护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注意环境保护的宣传,坚信,环境问题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人类有效的解决,那时,祖国的天空会更蓝,河流会更清。

书面作业:1.教材78页数题。

2.教材87页3题。

课外作业: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状况。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八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放法。

2、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

2、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

一、案例导入新课:

1、一氧化碳中毒考研女生挣扎打开一扇门救了三条命。

桌上动不了;小李则用虚弱的声音问是不是煤气中毒了,刚说完,她也瘫倒在地。但小李并没放弃希望,她慢慢往门边爬去,两米不到的距离,爬了很久。她终于站了起来,门被打开了,一股新鲜空气进来。“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打开门大家都要完蛋。”小李说。约过了10分钟,小李体力有所恢复,打电话叫来同学,她们被送往校医院。事后发现,因当时刮大风将窗户关死,并将炉火吹熄,造成屋中3人中毒。

(1)、小组讨论,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现象?

(2)、假如这种现象发生在你身上,你怎么处理?

2、结合我县近两年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什么叫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也称作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2、日常生活中,预防煤气中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发生煤气中毒的原因。

a、预设:(烧煮过程中无人看管;离开时忘了关闭煤气;淋浴器和煤气没有分房安装;睡在装有煤气设施的屋内……)。

b、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3、煤气中毒急救的措施:

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健康教育课让你学到了什么?

2、学习《安全使用煤气歌》。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九

教一年级时带着孩子们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礼旭细讲弟子规》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作者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总之,读了《细讲弟子规》一书,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

劝谏兄弟或朋友,最重要是自己要先做好榜样,自然而然就能够去感化他人。

如:1、汉朝郑均去做仆人,并把用整整一年劳力赚的钱全部奉献给他的哥哥,并劝谏哥哥:“我们缺的东西,只要靠我们的劳力,然后赚到了钱就买得到;但是人的名誉只要丧失了,一辈子等于都完蛋了”。他哥哥很惭愧,就开始改变他的态度,变得很清廉。

2、卢叔叔对待十七年的朋友:卢叔叔认识这个朋友时,他朋友正如日中天,生意做得很大,资产很多很多,但是那个时候已经看出来,他很有可能往后财富会保不住。因为当一个人在很有钱的时候,奢靡之气一沾染,再多的钱财也会败尽。而且不止沾染了奢侈之气,很有可能傲慢,不可一世的那种坏习惯都会在这个过程养成。当一个人傲慢的时候,他就会轻率,就很有可能下错一些判断,再多的钱都会耗掉。后来确实事业也荡下来,还负了点债。当他在负债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不见了。就在他最低潮的时候,卢叔叔每个礼拜坐好几个小时的车,来帮他解决财务问题。不只不收他钱,都自己掏腰包来来回回帮他处理很多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建立了更深的.信任、情谊。所以就等到十七年后,因缘成熟了。一个人真正要把人生走圆满,绝对不是有多少钱、有多少权势,而是有多少智慧才行。

3、卢叔叔善巧方便劝诫身旁的朋友:卢叔叔在澳洲学习时同寝室有八、九个人,桌上有很多垃圾,显得比较杂乱。卢叔叔一句话也没有讲,总是在朋友聊完以后,默默的把寝室、浴室或者是洗手台的脏东西捡起来,把流理台擦得很干净,然后才去睡觉。日复一日就这样做了差不多四、五天,突然有位朋友就站出来说:你们还这样乱扔,你没看到人家每天给你们整理的这么干净,你们不会觉得太过分了吗?所有的人都很惭愧,都低下头来。从此以后寝室干净多了!所以卢叔叔不以言教而以身教,就让所有的人都警觉到自己应该维护这个环境的整洁。

4、蔡老师搽桌椅、倒垃圾:蔡老师念师范院校时,第一天上课去的较早,看到教室有灰尘,就找了一块抹布搽桌椅,上课后同学进来也都坐得很安稳。当有这一念为他人心的时候,就已经在跟身旁的人沟通,所以蔡老师跟班上每一个同学都相处的很好。蔡老师还主动每天丢教室的垃圾,结果丢没有多久,同学就跑过来对蔡老师说:你别丢了,我们来就好。所以确确实实朋友之间,一定是要先自己用心去付出,我们这颗心就能唤醒每个人向善之心,互相体谅之心。

2.如何教导孩子将“亲有疾药先尝”的精神落实到现代生活?

“亲有疾,药先尝”: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是儿女先尝尝看这个药的热度会不会太烫,不会太烫才端给父母吃。这也代表孝子面对父母生病的时候,他都是随侧在旁的照料。

在现代生活中,父母生病,端白开水时要考虑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当父母生病或有紧急状况时,为人子女应该懂得危机处理,如:妈妈刚好有高血压突然倒下去,应该知道救急的药物在哪里。急救的电话要打119、110。还有其它最亲的亲戚的电话,这些都要让孩子随时知道,让他在遇到的时候懂得处理。甚至于是当父母卧病在床,都要让孩子晓得,甚至于让他有做的机会。他在做的过程中能够做事愈来愈细心,愈能体谅到病患的痛苦在哪里,或者他的需要在哪里。所以,这是“亲有疾,药先尝”。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一

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ppm(5分钟)。工业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可由焦炭氧气法等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产甲醇和光气以及有机合成等。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一氧化碳分子是不饱和的亚稳态分子,在化学上就分解而言是稳定的。常温下,一氧化碳不与酸、碱等反应,但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因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被氧化成4价,具有还原性;且能被还原为低价态,具有氧化性。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二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中性气体,熔点-205.1℃,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1.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三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同时,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该反应中做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无难略小2.b3.c。

4.蓝放出热量5.还原还原6.c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电子、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cuo+h2cu+h2o。

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

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联系起来。

2na+cl22naclh2+cl22hcl。

小结上述讨论后,得出: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

1.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

以钠跟氯气反应为例,讲清钠原子为什么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为什么获得1个电子以及得失电子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后,再举铁跟稀硫酸、铁跟氯气、氯化亚铁跟氯气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小结如下:

把电子得失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以及化合价升降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联系起来。

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作业略。)。

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复习初中已有的得氧、失氧角度出发,通过化合价的升降过渡到从电子得失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讲解另一种电子转移即电子对偏移(这样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反应等概念的辨析及联系。第三课时是习题课,通过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巩固上两课时内容,能较熟练地判断氧化剂和氧化反应等。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五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水)。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快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填表记录。

学生:回忆已有的co2知识、观察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对话、填表、对比co2认识co。

co2。

co。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可燃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可燃。

氧化性还原性。

弱氧化性。

还原性。

与碱液反应。

可反应。

不反应。

特性。

有毒。

展开:

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co的化学性质?

(明确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设计、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设计思路。

分组讨论、可用三个独立实验来验证,也可用一个实验全解决。

l三个实验分别考虑时,可参考h2、co2的性质实验,但要考虑co的毒性改造装置,通过改造形成初步设计。

可燃性:改h2燃烧装置,倒扣烧杯内壁涂石灰水。

还原性:改h2还原cuo的装置。

1.普通试管改成双通试管。

2.加尾气中co2的检验、除去装置(石灰水洗气瓶)。

3.加尾气中co的处理装置(酒精灯点燃)。

不与石灰水反应:改co2与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在盛石灰水的试管口加双孔塞,加一尖嘴导管点燃co。

l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时,实验顺序为:先检验不与石灰水反应装置、干燥co装置、还原cuo装置、2装置、最后点燃co并检验co2的生成装置。

组织交流:强调co的毒性,讨论防毒的几种办法,强化环保意识。特别是检验还原性、与碱液反应情况时要考虑co的吸收和处理。

l每个小组选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l其他同学质疑。

l充分讨论后组内再修改方案。

co尾气处理的主要方法:

1.点燃(无co2)。

2.回收。

实施方案:

l首先组织同学讨论实验步骤(一个实验组),再次强化防毒意识,确保实验成功;

l然后协助代表组实验;

l提醒其他组记录实验现象。

l选出一组代表(设计一个实验的小组代表)。

l讨论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

3.装药品(装)。

4.通co气体(通),立即点燃尾气(点)。

5.加热氧化铜(点)。

6.先停止加热(灭)、再停止通气,停止点燃尾气(停)。

l在教师监控下、在毒气柜内实验。

l其他小组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

l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知识,明确物质的化学性质源于化学实验。

l同时第三次强。

调在实验室使用co时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自愿发言。

l总结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不与石灰水等碱液反应。

l总结毒性。

在实验室使用co时注意通风、尾气吸收或处理、操作要得当,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讨论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产生、应用、尾气处理等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题,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co的产生、防毒与中毒处理、用途,形成对co全面、辩证的认识。

思考、讨论、发言、答题。

l讨论课上思考题。

2.冬天,在已发动但未行驶的小轿车中取暖,引起汽车尾气中毒,如何处理?。

l形成认识:

1.co有毒。利用其性质考虑处理co,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确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会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了解身边的化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六

说课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实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特点,不少地方都已将化学说课列为“化学教学能手”大赛的内容之一。就其发展而言,化学说课其实早已有之,以往学校化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就有说课的成分在其中。在化学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后的座谈中,执教者首先阐述自己的设想和体会,其中也包含了“说课”的成分。近些年来说课更以正式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身份活跃于化学教学研究的舞台上,从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来讲,有其必然性。

1.就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师队伍而言,教育理论水平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化学教师普遍沉迷于“题课”,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更谈不上主动地、自觉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由于化学教学理论水平的制约,有些所谓的“化学教学改革”长期在浅层次上徘徊,或墨守成规,或简单模仿,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教育改革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化学教师队伍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使之短期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2.在常规教学层面上,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举步维艰,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特别是有些学校过于强化年级组的作用而使教研组形同虚设,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气氛。

3.近年来,在化学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们创造的先进化学教学经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毋庸讳言,以教育改革家的个人素质为前提条件的教改经验是很难推广的,生搬硬套的引进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由于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先进的教改经验只可以给我们的化学教学以启示和引导,不能给我们以固定不变的模式。化学教学中只有立足于教师自身的实际,确定自己的起跑线,才能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化学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管理的落后,教学检查评估的刻板,对教学工作起着负面的影响,甚至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方法,用陈旧的观念去看待问题,会把许多革新了的教学方法视为离经叛道、轻举妄为。教学管理、教学检查作为一种行政手段和奖惩机制,一旦违背教育规律,其危害将更加严重。

上述几种状况的存在困扰着化学教学改革,阻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使教学与教研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和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研活动形式,来适应广大化学教师的实际水平和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说课便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一种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化学说课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首先,说课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备课情况所作的简明的总结汇报。但并不是对备课活动的简单罗列,而是对教学方案作出的理性剖析;其次,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既不是一般的教学活动,也不等同于一般的备课;再次,在通常情况下,说课活动表现为化学教研组内部或同行之间的一种交流和切磋,能够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最后,说课侧重于“说”,口头表达是它的基本表现形式。

二、说课的形式和内容。

说课按时间顺序划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课前说课,主要说构想,具有预定性;课后说课主要说反思,具有总结性。目前的化学说课大多采用课前说课。针对不同的目的,说课还可分为教研型、汇报型、示范型、竞赛型等四种。就其本身而言,这四种类型的说课,其目的都在于进行教学研究,只是由于组织者有着不同的目的,希望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才有四种说课类型之分。教研型说课是指备课时教研组内部的小范围说课,形式比较自由,内容比较广泛,气氛也比较轻松,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切磋;汇报型说课是向前来听课的领导和同行进行说课的实际操作,展示说课活动开展的状况和水平,求得批评和指导;示范型说课则是由操作者做出榜样,供大家研究、学习;竞赛型说课则用于选拔优秀,所要说的教材内容往往由当场抽签决定,对“备说”和“说课”的时间均有严格限制。

在化学说课的诸多环节中,内容应是说课的中心环节。化学说课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说教材。

1.阐述本课题的教学背景,即说清本课题内容在本节、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有时也可以说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等);要说清本课题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能力点和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和区别;说清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本课题教材内容中的体现;说清本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

2.展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要增加哪些知识、提高何种能力、开发什么智力、启迪什么思维),说出教学目标中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说出体现这些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思想教育点,并说出确立本教学目标的依据。

3.确定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即根据教学目标说清本课题内容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人格因素等实际情况说出本课题内容的难点。

4.讲述课题内容在教材中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本课题教材所作的删减、增加、修改以及顺序的调整,并讲述这样处理的理由、依据。

(二)说方法。

1.要说出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理论和实际的依据。

2.要说出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会有哪些思维结果,以及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

3.要说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侧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4.要说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保证学生进行高效而有趣的学习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即如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5.要说出所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

(三)说策略。

教学策略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包括:教学程序、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及教学组织形式等。

1.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为强化能力的培养,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不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景以及有关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由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如“硫酸的工业制法”课题,可由学生先从硫酸工厂、环保局、图书资料中收集材料,然后以专题探讨式进行课堂教学。

2.关于教与学的两种活动的设计。要说出如何将教和学有机结合的安排和构想及其理论依据,如何做到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

3.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应说出上课形式、典型环节、范例的设计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等。

教学效益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策略设计的优化,而这又直接取决于说课者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1)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教与学活动的统一;(3)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4)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说程序。

1.要说清本课题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例如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2.要说清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以及学情依据。

(五)说板书。

说出板书设计的主体内容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三、说课的评价和价值。

说课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既然说给其他人听了,说课的人就希望听到别人的意见,听说课的人也应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达到交流、切磋的目的,如果只说不评,那就失去了教学研究的价值。对于说课的评价应掌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实践第一的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备课、说课到讲课的完整系统。说课的好差,即教学方案设计的优劣,不能仅靠对说课本身的评价来得出结论。说课从本质上看是理论的,是“纸上谈兵”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其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因此,对说课的评价应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在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中,说课只宜占一个适当的权重,因为它毕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较小的环节。

2.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笼统地说,评价说课是要看该说的说清楚了没有,说得是否有道理。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全面衡量,从中心内容、理论含量、条理逻辑、口头表达等四个方面去进行综合考查。

3.常规要求与个人风格相统一的原则。化学教学管理上的常规要求是必要的,但这些要求和标准只能反映一般的最基本的规范,很难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作出评判,越是细致的条款越难做到这一点。教学要有常规、模式,更要有创造、发展,教师的个人风格应该受到重视。唯其如此,才会出能手,出人才。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开展说课活动,具有其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说课具有营造加强理论学习氛围的价值。说课是现实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体。要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有关因素出发,进一步实现最优化,使教学更加科学化、艺术化、情感化,这就需要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提高化学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系统科学的理论素养,增强他们运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实践的自觉性。

2.说课具有提高教师素质的价值。说课必然促使教师更注重教学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熟悉大纲,研读教材,而且教学技能、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品质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

3.说课活动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那种重形式、轻效果的“背靠背”检查教案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化学教研活动以说课为切入点,丰富了教学研究的活动内容,创造出了一种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教研气氛,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并促使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从盲目走向自觉、从粗放走向集约、从被动走向积极进取。

说课作为一项易于推广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处于教育科研的初级阶段,它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因此不能对说课寄予过高的科研期望值。说课当然要进行研究,但一般不属于学术争论的范畴。说课可以引导教师以教育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自觉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对说课寄予过高的科研期望值,将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把说课等同于教育科研,降低了教育科研的水准和要求;二是对说课的理论阐述部分设定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大多数教师望而却步,干扰化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基于以上思考,不难发现,要说好课,平时就必须做到“脑中有理论,眼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材,手中有特色”。说课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这也是化学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七

1、查看方式。

2)选择第一个“缩略图”,可以看到图片文件的缩小内容;

3)选择第二个“平铺”,将以大图标的形式排列;

4)选择“图标”,将以小图标的形式排列;

5)选择“列表”,将以多行排列;

6)选择“详细信息”,可以看到文件的日期、大小、类型等信息;

本节学习了在查看文件的各种方式,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下一课内容;

浓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八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新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生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探究活动三:探究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探究活动四: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三、小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内容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18页习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3888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