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制定要考虑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一个成功的方案应该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和专长。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广州改革方案篇一
根据《市政府关于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实施意见》(连政发[2004]153号)及其配套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制订改制转企实施方案如下:
1、自然状况。**单位成立于年,为自收自支(或全额、差额拨款)全民(或集体)事业单位,隶属于,历史演变情况;主要从事,资质或特许经营权情况;注册资本(或开办费用)万元,法定代表人,有无企业法人登记。
2、资产负债情况。经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评估,截止年月日,该改制单位资产总额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万元,流动资产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其中银行贷款万元,拖欠社会保险费用万元,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集资等万元;净资产万元。
该改制单位经文件批准共核销不良资产万元,其中呆帐坏帐万元。有无或有负债、法律纠纷,或有负债、法律纠纷的基本情况。
3、土地房屋状况。经事务所评估,截止年月日,该改制单位共有国有划拨土地平方米,价值万元,出让土地平方米,价值万元;拥有自有房屋栋(间)平方米,价值万元,主管部门无偿提供的办公用房栋(间)平方米,价值万元。
房产、土地是否抵押,抵押土地面积为平方米,价值万元,抵押房产面积为平方米,价值万元,抵押债权数额万元,偿债情况。
4、经营状况。近三年经营情况概述(有无实行工效挂钩及工效挂钩的有关情况)。
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
年份 营业收入 实现利润 上缴税收 职工年均工资 财政拨款的
数额和用途
5、人员状况。改制单位共核定事业编制名(或为放开编制事业单位),截止年月日,共有离休干部人,退休人,在编在册职工人,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人,享受遗属补贴的人。编制外人员人。
6、下属单位及对外投资企业情况。依上述1-5分别进行说明(其中,下属企业的人员情况需说明离休、退休、在职职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的人员情况),下属企业为公司制的,要说明各出资方、出资额及所占的股权比例。
二、改制的基本原则及拟改制形式
**单位改制按照市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制的有关政策和程序规定,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妥善安置单位职工、理顺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保证社会稳定。
按照规范操作、公正公开的原则,**单位改制拟采取整体出让、公开竞价(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由受让者组建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或因原因拟保留%的国有股,改制后由**单位或企业持有,其余部分公开对外招投标或竞价拍卖),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公告信息和征集受让者。
三、资产及负债处置方式
**单位改制的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按有关规定在市事改办委托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以经评估核准后的单位净资产(含出让土地亩,价值万元)(或以资产总额)为基础,合理确定转让底价。该单位国有划拨土地亩,价值万元,处置意见:。
该单位改制后,由受让者承继原单位的债权债务(如单独处理资产的,需说明债务处置方式),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该单位资产变现收益,首先用于支付本单位职工安置费用、资产审计评估费用、产权转让费用以及其他改制时必须支出的费用。如有不足,在本单位主管部门系统内统筹解决。
改制单位的资产变现情况分析:。
四、职工安置方案
经测算,**单位改制共需支付职工安置费用万元,其中,离休人员万元,退休人员万元,提前退休(或离岗退养)人员万元(或万元-万元),自谋职业人员万元,进入改制后企业的职工万元,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万元,遗属补助万元;改制前拖欠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共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万元,需在改制时计提。
该单位改制前拖欠的职工工资、集资款等其他费用万元,处理意见:。
以上各项详见《****(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安置方案》。
五、改制后企业的发展设想
(略)
六、改制准备情况及进度安排
根据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的工作部署,主管部门于年月日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所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改制转企工作。年月日,召开了**单位改制转企动员大会,宣传了改革的政策精神。年月日,主管部门上报了《**单位改制转企预案》,市事改办以号行文批复该单位改制立项并相继委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对**单位进行了审计和评估。按照《连云港市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一般规程》(连事改办[2004]8号)及有关规定,我单位于年月日对申报核销的不良资产及审计、评估结果进行为期天的公示,市国资办以号行文核准,市国土资源局以号文行文备案。
根据资产审计、评估的结果及该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事改办、指导组的指导下,多方征询意见后,形成了该单位改制转企的实施方案,并于年月日提交了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其中的职工安置方案于年月日在改制单位内部进行了为期天的公示,已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改制的步骤、时间及进度安排:。
七、需要说明或协调解决的问题
(略)
附件:
政府关于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实施意见》(连政发[2004]153号)、《连云港市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提留项目及计算标准》连事改办[2004]20号文件精神及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有关政策规定,制订结合改制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制订**单位职工安置方案如下:
改制单位共核定事业编制名(或为放开编制事业单位),截止年月日,共有离休干部人,退休人,在编在册职工人,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人,享受遗属补贴的人。编制外人员人。
一、人员安置及费用发放
1、离退休人员的安置。离休人,需计提离休费、医疗统筹金、七项非统筹费用共计万元;改制前已退休(到2004年12月31日)人,需计提待遇差、住房补贴、取暖费、社会化管理费共计万元,撤销单位医疗费用万元。改制后,已离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由发放,离退休金及其他有关费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
2、提前退休(离岗退养)人员的安置。符合连政发[2004]153号文件中提前退休条件并申请提前退休的共有人,需计提的至法定退休年龄前的退休费、养老、医疗保险费、社会化管理费用万元。改制后提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由社会保障部门发放。
如改制单位资产变现后不足支付本单位职工安置成本,经改制单位主管部门系统内调剂仍不足的,此类职工应按规定办理离岗退养,离岗退养期间根据本单位的资产变现情况,由按月发给不低于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经测算共需万元)的生活费,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由为其到社会保障部门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3、自谋职业人员的安置。该单位改制时申请自谋职业人,需计提经济补偿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补贴共计万元。改制时与改制单位解除用人关系,为其办理劳动人事关系转移手续。
4、进入改制后企业职工的安置。改制后企业原则上接收全部在职职工,改制时自愿进入改制后企业的职工人,需计提职工安置备付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补贴共计万元。单位改制时职工与原单位的用人关系自动解除,改制后企业与职工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重新签订不少于三年的劳动合同。单位改制时,需计算每位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数额并与其签订经济补偿协议,今后改制后企业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其在原改制单位工作的年限可按协议约定的内容到原改制单位主管部门领取经济补偿金。
5、其他需安置人员。人数、标准及所需费用,改制后的管理等。
二、有关问题的处理
1、单位改制前拖欠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共万元,改制时需补足,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2、单位改制前拖欠的职工工资、集资款等其他费用万元,处理意见。
附件2:
****(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持人姓名:职务:
会议人数:实际到会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查看)占职工总数的%。
会议内容:
1、讨论审议《****(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实施方案》
2、对《****(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安置方案》
进行审议表决。
会议过程:(简述)
对《****(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安置方案》表决情况:
在经过大会讨论后,职工(代表)们对《****(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安置方案》进行了表决,赞成的人,占与会人员的%,表决结果有效。通过《****(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职工安置方案》。
监票人签名:
与会职工(代表)签名:
年月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我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9年6月要基本上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为确保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目标,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打造“文化三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二)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壮大新闻事业发展实力。
(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公司制改造,处理好分流人员,安置好下岗人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壮大发展实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改革的任务和措施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全面铺开”的工作方针,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和《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琼发〔2006〕19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琼府〔2007〕25号)的规定,根据《三亚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各文化单位的性质、职能和工作实际,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措施,增强文化事业单位活力,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改革,进一步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一)改革文化管理体制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市委宣传部负责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抓好宏观管理,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
2、切实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要转变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转变,由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转变,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转到依法行政上来。整合相关业务机构,调整人员编制,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
3、探索改革文化事业单位投入方式和拨款制度,实行不同的经费核拨方式,逐步由拨款改为借、贷、投,由对文化事业的一般投入转变为对文化项目的投入,实现由“养人”到“养事”的转变。
(二)转换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
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动、改善服务”原则,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含新闻媒体)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三项内部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坚持面向市场不断激发自身活力,努力形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良、引导有力的文化事业主体。
改革的方式和内容是:
第一、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明确设岗范围、职能、职责,划分各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系列和档次。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要求,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
第二、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指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下属单位)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选聘,中层以下干部实行竞争上岗。
第三、调整人员编制,发展壮大文化事业队伍。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调整文化事业、新闻媒体单位人员编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第四、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建立“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明确岗位绩酬,突出绩效,拉开差距,实行二次分配。
第五、继续实行工资统发制度。文化事业单位(不含新闻媒体单位)在编人员的工资由单位工资报账员每个月根据单位绩效考核结果报下个月工资,仍通过财政统发至个人工资帐户。
第六、新闻媒体单位实行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做大做强新闻事业,拓展搞活经营产业。在编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逐步实施广播电视非时政类节目制播分离,广告、发行、印刷等部门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改为经营单位,实行公司化运作,经营收入主要用于新闻媒体单位事业发展,不足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的原在编在职人员保留事业身份,退休按档案工资办理,新录用的人员按企业办理。
第七、截止2008年12月31日,文化事业单位(含新闻媒体单位)在编人员凡工作年限满30年或工作年限满20年且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界定为“老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经本人申请,主管部门批准,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定,可以办理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单位和个人按事业单位的办法计算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事业身份办理退休手续;已办理提前离岗的人员不占单位人员编制;三亚晨报社、三亚广播电视台办理提前离岗的人员至法定退休前的工资福利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均由财政统一支付,不占用单位经费。
(三)实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对三亚市电影公司实行转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下岗安置人员要给予优惠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市电影公司改革的方式和内容是:
1、转企改制的界定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即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的界定时间)。
2、规范操作转企改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由市国资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依法对市电影公司的财务收入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认真做好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按照有关政策组织实施三亚市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工作,重新组建“三亚市电影公司”,作为国有独资文化企业。
3、截止2008年12月31日,在职职工凡工作年限满28年或工作年限满20年且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7年的,界定为“老人”,其余的界定为“新人”。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区别对待。对“老人”实行“留壳过渡、转制运行”的办法,即对“老人”在档案中保留其事业身份,退休时享受事业单位待遇;对“新人”实行竞争上岗或下岗安置。
4、拖欠在职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和经批准办理提前退休的“老人”距法定退休年龄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资以及下岗安置人员所需的资金,经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市地方税务社会保险费征稽局等相关部门核定,从单位国有资产变现收入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在市国资委设立专户管理,由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负责监管。
5、以2008年12月31日为止点,把在职职工拖欠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由个人缴纳),一次性缴纳到市地方税务社会保险费征稽局。
7、被界定为“老人”的职工,在规定时间内,经本人申请,主管部门批准,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定后,按事业单位办理提前退休。经批准提前退休的“老人”按规定应正常晋升的薪级工资一次性晋升完毕,作为计发提前退休费的基数。按照截止办理提前退休时的工作年限计发退休金比例,计发提前退休费,由市国资委按月足额拨付。提前退休费不参加已退休人员退休费调整,但可按规定参照在职人员的办法调整标准,所增加部分按规定的退休费计发比例打折后计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程序办理退休手续,并确定退休费标准。
8、转企改制前已办理退休的人员,原按国家和我省规定标准核定的退休待遇不变(即按事业单位办理),今后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按企业执行,所需经费从基本养老统筹基金中支付。自转企改制基准日起,凡因国家统一出台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政策而产生的“事企差”(即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少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市电影公司视经济情况自筹资金解决,所需资金税前列支。
9、转企改制前已离休的人员,原离休待遇保持不变,按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规定执行。离休人员医药保障待遇,继续执行现行办法。
10、转企改制时,“新人”在规定时间内自愿申请解除劳动关系的,由本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批准,双方协商一致,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手续,按规定一次性计发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补贴;对超过规定时间申请办理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职工或竞岗落岗而被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只计发经济补偿金,不再发经济补贴。
11、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补贴计算标准为:(1)经济补偿金:按解除劳动合同基准日前12个月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确定,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不足一年按一年计,即月平均工资×工作年限。(2)经济补贴:经济补偿金×80%的总数。
12、转企改制前已离退休人员,转企改制后办理退休人员的党组织及人事关系,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琼办发〔2003〕17号)规定,移交当地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
(四)加强文化市场和扫黄打非工作的建设与管理
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深化文化市场管理的改革,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立体监管体系。切实抓好“扫黄打非”工作,设立“扫黄打非”工作常设机构,履行部署、指导、协调、督办的职能,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三亚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建设,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促进文化市场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目标,坚持诚信、创新、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弘扬“极力争取”的城市精神,通过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活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行为,逐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策略,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大政府投入,发挥社会力量,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根据三亚市“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发展计划,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加大投融资力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整合文化资源,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三亚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公司要加快运转,尽快启动落笔洞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整合国有文化资源,盘活国有文化资产,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管理职责和经营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培育成为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三)成立文化旅游产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成立行业协会等社会管理机构,建立文化管理社会化的有效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覆盖面,为文化市场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服务环境。
(四)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培育和壮大文化市场。市财政每年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我市特色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可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予以资助。有关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细则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
(五)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的路子。把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三下乡”等公益文化项目纳入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体系,进行市场运作,发展适合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的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娱乐项目。
(六)发挥基层文化站的组织指导作用,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各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配备专业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目标,把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作为培育文化市场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激活经营,增强实力,推进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多元化”,文化队伍建设“社会化”,文化娱乐发展“市场化”和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化”,丰富活跃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五、组织领导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搞好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改革与发展取得实效。
(一)调整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充实“三亚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 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常务副组长:李柏青(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徐国良(市人大常委、市文旅委副主任)
宁光荣(市委副秘书长)
林贻秀(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钟 声(市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
刘关山(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王永敏(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
黄淑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亚晨报社总编)
莫英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廖民生(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局长)
周 雄(三亚广播电视台负责人)
潘国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周高明(市财政局局长)
邓 忠(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关进敏(市国资委主任)
李洪海(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
温孝廉(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
刘洪良(市地方税务社会保险费征稽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莫英俊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市宣传文化系统等单位抽调组成。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三亚晨报社、三亚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二)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政策体系。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取得成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加强改革政策宣传,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和改革单位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保证改革任务的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切实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解难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让广大职工享受改革成果,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组织实施,确保成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今年上半年将对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评估改革成效。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广州改革方案篇二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粤发〔20xx〕6号)精神,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加强政府对社会参与公益事业的引导,强化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社会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应以社会功能为依据,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的类别,坚持统筹协调。具体的实施原则有:
(一)明确职能定位。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对现有事业单位职能进行清理,依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定性,不受现有的机构名称、经费来源和人员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
(二)发展公益事业。加强政府举办公益事业的主导地位和责任,加大政府投入,改进投入机制。优先发展、重点保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公益服务,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益服务水平的差距。拓展公益服务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优化公益事业资源配置。
(三)创新管理监督。按照事业单位内在发展规律,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发展资质和依法运行的监管。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责任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规范其行为规则和服务标准。
(四)稳妥推进原则。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社会功能重构过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必须与政府机构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等相互衔接,统筹进行,必须坚持先易后难、稳妥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确定类别,实施分类改革。
按照现有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经费来源及发展方向,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该类单位的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整体转为行政机构。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定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
改革后,公益类事业单位保留事业性质不变。其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控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要根据其工作任务科学设置机构,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其机构编制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核定。事业单位的设立按法定程序审批并进行法人登记。
3.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改革方向是转为企业。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为企业;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该类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和撤销工作,由其主(代)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予以指导。转为国有企业的,其国有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行管理。鼓励非国有单位、个人参与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4.暂不分类的事业单位。
(1)目前使用事业编制的社团组织、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证、认证等机构,不进行分类。今后,此类机构逐步转为民间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并核销事业编制,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须及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2)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主要按标准进行管理,考虑中央和省正在制定或修订相关机构编制标准,结合我市实际,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暂不分类,其机构性质、人员编制等维持现状。
(二)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推进机构调整。清理整顿现有事业单位,对工作任务相同、相近或在一个区域内重复设置的,要打破条块、部门界限进行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但仍有社会需求的,要予以合并;对产出效益差的,要予以撤销;对公益服务任务萎缩,工作量严重不饱和或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要予以整合或撤销;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进行资源重组,增强竞争力,提高整体服务效益和服务水平;整合技术设备、技术手段相同或相近的检测、检验机构,以及同在一地、任务不饱满的同类检测、检验机构。根据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事业单位机构类别及其编制,不断优化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
二是转变管理模式。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创新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落实事业单位在用人、财务、业务运营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现代事业单位运行模式。行政主管部门要下放事业单位具体事务管理权限,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是制定行为规则、确定绩效目标和服务标准、管理事业单位决策层、监管国有资产和服务质量。事业单位依法自主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是建立法人制度。在条件具备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架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理事会、董事会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由举办者、出资者、管理者、服务对象和有关社会人士等组成,负责本单位业务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方案、重要负责人任免或任免提名等重大事项。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领导的管理层作为事业单位的执行机构,执行理事会、董事会的决议,向理事会、董事会负责,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不宜组建理事会、董事会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探索其他有效的法人治理方式。
四是拓宽投入渠道。在坚持公益事业发展由政府主导的原则下,探索公共服务组织的多样化。在供给与生产可分离的领域积极推行公开招标、委托运营和政府采购等公共服务提供形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除必须由国家举办的公益事业外,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或个人直接举办公益类事业,或通过捐助等形式参与公益服务,逐步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界限,形成社会公共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五是加强服务监管。探索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绩效评价制度,结合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探索运用评估结果调整机构编制,逐步建立事业单位的退出机制。加大政府和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健全事业单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公益服务供给的优质高效和公平公正。
(三)规范机构设置,强化监督管理。
重新规范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机构规格、职责任务、机构类别、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和经费形式等。
1.机构名称。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含挂牌机构)应规范表述为全称,一般称院、校、馆、所、室、台、站、社、中心等,有地域划分的应加冠地域名。除行政类事业单位外,不再称处、办、局,名称不含“管理”字样;报刊、杂志等编辑、出版机构在名称上不使用书名号。其内设机构一般称“部、室、所”,不称“处、科”。尽量减少机构加挂牌子,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对外联系和开展工作确有必要加挂牌子外,原则上不加挂牌子。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的登记名称以分类改革方案中确定的名称为准,此前已登记的名称与此不一致的,可通过变更登记的形式予以理顺。
2.机构调整。对撤并或整合重组或设立新的机构,尽量将其中一个更名,其余撤销,以减少撤销登记的成本。
3.职责任务。事业单位主要任务的表述既要具体、准确;又要简明、扼要,力求职责明确、任务清晰。
4.机构规格。本次改革原则上不调整事业单位机构规格;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
5.经费形式。分类后,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统一表述为:行政类事业单位,经费比照行政机关有关标准拨付;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按财政补助一类拨付;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经费按财政补助二类拨付;公益三类和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经费自理。
6.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本次改革,除医疗卫生、教育等有机构编制标准的、提供特殊保障公共服务及中央有明确要求的以外,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原则上维持不变。
分类改革期间,事业机构编制原则上只减不增,确因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需新增机构或编制的,采取机构有撤有设、编制有减有增的办法,实行部门或区域、行业、系统内调剂,动态管理。有明确规定必须增设机构的,严格按“撤一建一、总量控制”的原则办理。除医疗卫生、教育等有机构编制标准的、提供特殊保障公共服务及中央有明确要求的以外,其他原则上不增加编制。确需新增财政补助事业编制的,要根据“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原则在经费管理类型相同的机构之间内部调剂解决;任务取消、下放和转移的,编制相应核减;已经实施改革的(如转企)科研、文化、水管工程等事业单位,不能走“回头路”。
四、组织实施。
(一)审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梳理本单位或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任务,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规定,研究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初步方案,20xx年3月1日前报市编办。各申报单位在上报本单位或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方案同时需提供相关材料,主要包括:方案的说明、改革前后机构编制情况对比表、改革涉及的相关政策文件和上级规定。市机构编制部门汇总后,根据有关规定和原则提出审核意见报市编委领导审批。
(二)审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各单位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由主管部门拟订。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机构名称、机构规格、职责任务、机构类别、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经费形式等。市机构编制部门对上报的机构编制方案初审后,按程序报批,以编委名义印发方案。
五、工作要求。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是一项事关发展和稳定大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力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审慎实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底,负责开展改革工作。
(二)严肃改革纪律。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明确组织纪律,不得利用改革之机突击提职、调动和评聘职称;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严禁隐瞒、侵占公共资产。
(三)抓好工作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改革工作的开展,确保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广州改革方案篇三
小学生作业负担重一直是家长及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问题之一。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认识“作业”的内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将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纳入作业改革的范畴和视野。
我们学校是新建小学,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能力,在创建绿色作业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家庭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不但喜欢做,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会牢固,也使得孩子作图、绘画、审美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学校的部分绿色作业设计情况:
先以数学作业为例,介绍六种作业形式:
1、游戏式作业:游戏式作业是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例如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马兰花”的游戏感受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视频)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培养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低年级的游戏形式有很多:对口令、节奏律动等。
2、情境式作业:生动的情境式作业,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后,设计情境活动,让孩子根据情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学生将体育课的场景运用到数学课中,画出了同学们活动的情景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将枯燥的加减法计算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易于理解并提高了兴趣感。(图片)。
3、绘画式作业:“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结合。
教学。
内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不仅能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如在二年级上期,我们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更好帮助孩子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加乘减”的知识,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你设计一幅图案,能够体现乘法的意义,并在下面列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读作。像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间,统计的作业,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4、制作式作业:在学完《认识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实践操作拼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剪贴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等,使学生真正了解图形的特征,感悟图形的特性。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用对称图形设计一幅有色彩、有内容的情境图,将数学知识表现在美丽的画卷中。
5、整合式作业: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逐步学会自己进行“单元知识的整合”。他们可以针对所学单元知识点,制作数学知识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展现本单元数学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课本上的重难点进行整合,也可以选择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题进行整合。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找规律,学生创编自己喜欢的规律,数字、文字、图案都可以,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等单元也可以设计整合式作业。
在复习阶段,我们还给孩子布置了《解决问题》、计算(口算、列式计算、看图列式、比较大小等)的知识整理,孩子将本学期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类型一一列举,进行有效整理的同时,也养成了归类整理的好习惯。我校语文教学也积极建设绿色作业,把优秀的单元作文装订成班级期刊,互相阅览学习。
思维的思辨型训练题和拓展延伸训练题。在思维训练中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降低难度,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可以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先把题目弄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一题多变,拓展延伸。(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或同桌、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份作业。教师要挑选出好的作业,讲评好的地方,让大家学习,并建立“作业超市”张贴作业,供他人学习观赏。结合班上评比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挑战奖”。
我校除在平时作业上采取新形式进行作业变革外,还考虑到设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寒暑假作业新形式,语文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给出推荐书目,写出读后感,找出美文美句,以手抄报形式呈现;以小练笔和摄影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假期见闻。例如寒假期间我校三年级语文作业,让学生搜集过年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制作手抄报,突出“年味”;以“孝”为主题设置实践作业,比如“给长辈洗脚”、分担家务,进行“情味”的感恩教育。学生根据推荐书目《爱的教育》以及学生自选书目《女生日记》等写出读后感,让学生品味浓浓的书香。三四年级数学作业结合下学期教材以“年货采购”、“数学环保知识”为主题,让学生调查记录购买年货的重量和价格,感受综合实践作业的魅力。一年级的趣味数学、身边的数学,二年级的数学乐园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四年级英语开展“我是小小设计家”的英汉词典制作大赛,把学过的英语单词进行归类整理。
以上是我校进行绿色作业研究的点滴收获。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知识掌握牢固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再接再厉,不断改变创新,使学生不但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也能从课业负担中充分解脱出来。
广州改革方案篇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推动我省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5号),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分类推进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公益事业,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胆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整体配套衔接,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xx年前,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具有江苏特点的公益服务体系,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前。
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是:20xx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按照社会功能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在前期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明确事业单位分类范围,规范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严格事业单位分类程序。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
(二)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完全或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依据。
对已认定为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其他职责剥离后,在规范和调整其行政职能、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改革中涉及行政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依照现行机构编制、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按照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的改革方向和管理要求,今后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三定"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时,原则上不再授权或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
(三)积极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1.加快推进转企改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周密制定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鼓励事业单位转企的同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依法组建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转企改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2.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为平稳推进转企改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企改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方面,转企改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和省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转企改制前参加工作、转企改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企改制前已退休人员,转企改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企改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深化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公益事业的统筹规划,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重大社会公益项目立项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对接,为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事业留下足够空间。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整合职责功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提升公益服务能力。优化事业单位层级分布,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省级主要举办承担全省性、示范性或者跨区域、跨流域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2.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
3.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贯彻落实《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用好用活现有编制资源。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等综合约束机制。加快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公益性职责履行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探索对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
4.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管理。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照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根据改革进程,不断探索完善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类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和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7.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研究并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8.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9.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五)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1.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益服务需求。
2.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公益服务,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把公益服务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公益服务。
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国(境)外资本,以出资创办、入股联办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兴办公益事业,或通过捐赠等形式参与公益服务。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采用政府购买、合同外包、特许经营、投资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疗、科技、教育、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公益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六)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对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优先保障。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财务收支状况等,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3.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三、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
(一)健全领导机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方向,加强组织领导。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审议改革政策,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改革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编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改革负总责,要抓紧建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办法,并抓好组织落实。
(二)加强协作配合。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机构编制、组织、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所属事业单位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实施。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按照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注重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平稳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严格遵守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和财经纪律,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加强新闻宣传,把好宣传口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广州改革方案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少先队改革方案》要求,结合于村小学少先队工作实际,制定本改革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基本要求,以坚持党的领导牢记队的使命、服务队员成长、打牢基层基础、积极继承创新、体现首善标准为基本原则,使少先队作为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特点更加鲜明,让少先队员更喜欢少先队,让辅导员更热爱少先队,让学校更重视少先队,让家庭和社会更支持少先队。增强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全面做好《少先队改革方案》的学习宣传并结合于村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按照少工委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深入学习改革方案的目标任务和路径要求,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和主要内容,督促少工委做好少先队改革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加强工作统筹协调。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制度。
1.完善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每学年召开1次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学校少代会代表以少先队员代表为主体。
2.完善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制度。(二)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3.全面加强学校少先队工作。建立少先队组织,发挥少先队组织在班级管理、校园管理中的骨干带动作用。加强学校少先队标准化建设,规范队前教育和入队程序,探索开展分批入队,做到全童入队。
(三)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
7.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发挥少先队思想育人作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打下“三爱三节”基础,听党的话、跟党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开展“中国梦”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贯穿少先队教育全过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运用好红色教育资源,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创新丰富少先队光荣感教育的项目体系,努力打造首都少年先锋岗、少先队鼓号队等少先队活动品牌,在校内外创新开展“小小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
8.强化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推动少先队活动课全面落实,保证平均每周1课时,与班队会或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或在地方、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突出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特色。以中队活动为基本形式常态开展,也可以大队集中开展,或以小队、红领市小社团等形式灵活开展。充分发挥少先队教研员作用,加强教研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课。
9.加强少先队仪式教育。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中小学“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队礼”仪式,增强少年儿童的国家意识。每年“五四”、“六一”和“10·13”少先队建队日,集中开展小学新队员入队仪式。离队建团仪式,激发少先队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0.加强红领巾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红领巾通讯社的思想引领作用,加强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队报队刊、宣传栏等校园媒体建设。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正确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深入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加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动漫、桌游、绘本、视频等优秀文化作品研发。办好红通社微信公众号。深化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合理使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间,绿色上网。
11.健全少先队激励机制。深化“美德少年”等群众性推荐活动,大力树立宣传新时期少年儿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少年儿童。加大对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选树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榜样带动作用。
(四)切实推动少先队工作专业化发展。
12.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职称“双线晋升”,将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范围,推动落实辅导员职称单列政策。加强推荐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入党工作,推荐优秀大队辅导员列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养序列。
13.开展“导师制”骨干辅导员培养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导师制形式推出少先队辅导员骨干培养计划,加大优秀辅导员培养力度。
15.纳入党政制度安排。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少先队的领导和指导,明确各学校党组织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职责,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
16.加强全团带队工作。各级团组织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具体领导,履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工作发展等“全团带队”的职责,每学期至少听取1次少先队工作汇报,积极调动团内资源支持和帮助少先队组织开展课外、校外、户外教育。保证少工委必要的工作经费。
17.完善团教协作机制。
将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计划,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
三、组织实施。
少先队改革任务到2018年底完成,改革任务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和教育部门考核内容。
广州改革方案篇六
导读:9月20日,教育部召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公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具体细节。广州教育部门表示,将按照上级部署,积极推进,制定方案。具体内容请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根据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以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两考合一”,并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地区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对分数实行“等级”呈现。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也就是说,现在的初中生不受影响。
针对“唯分数”“机械记忆”“加分项目不合理”等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表现突出的问题,教育部2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在试点地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意见》明确,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上高中不仅看学业成绩,还要看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全面考查,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考试内容上,强调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郑富芝说。
在成绩表达上,《意见》要求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重申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的要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录取计分科目构成、关注个体差异、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的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增加学生负担。除此之外,还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意见》还提出,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也就是说,可以选择除语、数、外、体之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不仅“要学”、“要考”,还要达到合格。
《意见》强调,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据了解,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确定由各地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试点地区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之外的其他地区,可以继续按照现行的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
记者从广州教育部门获悉,目前广州正制定中考改革方案,或将在年底出台,按照以往惯例将设置三年过渡期,不会影响到今年考生。
根据《意见》,教育部将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称“中考改革”)。中考改革到底改什么?其中,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据了解,广州中考早已实现“两考合一”,多年以来只考一次中考,便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选拔,考生不需要考两次。
教育部称,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
据了解,广州初中阶段学习包含九门科目,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文化考试一直是考六门:语数英,物理、思想品德和化学科目。生物、历史和地理这三门科目不含在其中。业内人士透露,按照《意见》,今后广州中考有可能选考历史、生物、计算机等科目,至于采取怎样的考试形式,还有待研究。
教育部称,中考改革将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同时,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
那么广州会如何改呢? 据了解,早在2006年广州中考率先在全国“试水”等级制,只公布全市的总排名,不公布分数,但该办法实行了一年就被废除,恢复了按原始分数录取的方法。业内人士解释,原因是家长不习惯这种方式,还是习惯看到实实在在的分数,这样他们会觉得更加公平。
中考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
据了解,目前广州中考录取并不看综合素质评价。不过,有学校比较赞同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做法。“比如学生考的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但综合素质评价是最低等级的c,即使分数达到了录取分数线,学校可向招考部门提出退档。另外,一些民办高中在对优秀中考生颁发奖学金时,也会提出综合素质评价要达到a或者b。许多公办高中的实验班,也要对综合素质评价有一定要求。”一所民办学校校长表示。
教育部称,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据了解,广州中考招生录取在稳定的基础上历年都在往更“公平”的方向调整,包括省市属名校招生范围调整,制定异地中考、指标到校新政等。从广州目前中考的实施来看,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近年来已经大幅减少。
至于自主招生,比如华师附中的大学先修班、广东实验中学的南山班都有自主招生的名额,同时也有26所普通高中特色学校能在独立批提前招生。据透露,随着广州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的逐年增多,今后独立批特色课程的招生人数也会不断增加。
教育部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记者从广州教育部门获悉,广州中考方案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台,按照惯例将设置3年过渡期,最早将在2019年中考的学生当中实施,不会影响到今年的学生。
广州改革方案篇七
小学课堂教学整体改革规划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有效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
一、基本理念。
通过学习、培训,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下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清”。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教学相长”。
4、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思考、理解、练习、纠错。
5、“伏案三小时,方能备好一节课”。
课前教师要深钻教参和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精心准备教具和课件,反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那些方面教师应重点引导”等问题。
6、“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从“细”和“实”上下工夫,不断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二、改革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以下目标:
1、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3、摸索出一套“切合自身实际、适应学生特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轻负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实施策略。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手段,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效益。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组长:杨玉慧。
副组长:孙静。
成员:满爱侠杨莉盛玉珍。
2、成立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实施。组长:孙静。
成员:满爱侠杨莉盛玉珍。
3、抓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1)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学习课改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引领,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深入系统的学习“导学案”
4、抓研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
(2)坚持“自修+反思”式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过“问题――研讨――实践――反思”案例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今后,全体教师围绕“五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一看”思想观念的转变——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二看”教学模式的突破——“轻负高效”模式;“三看”手段方法的运用——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四看”教学效益的提高——做到“当堂清”;“五看”面向全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学校将以“五看”为标准评价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
5、制度建设,重新构建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管理制度、校本研训制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6、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外地经验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校实际,选择部分实验年级和实验学科积极开展实验,然后以点带面,实行滚动推进。
7、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
8、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全体教师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通过集体备课、小组研讨、总结成果、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
四、2009—2010学年度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0月)。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制订实施方案。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仪式。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
1、实验年级和教师按实施方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2、其他年级和青年教师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3、邀请乡教研员跟踪听课,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
4、全体教师完成学洋思体会和反思式教研论文。
5、十一月份,组织第二轮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总结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三)第三阶段:总结交流推广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1、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并在学校全面推开。
2、指导面上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3、召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引导广大教师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4、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表彰课改先进个人。
广州改革方案篇八
体育改革后,中长跑想拿满分,学生只有从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20%。下面一起来看看广州市2017年中考体育改革的最新解读吧!
初二学生家长如果选择游泳作为中考必考项,可从自由泳或蛙泳中选择一项进行训练。初二学生家长如果选择游泳作为中考必考项,可从自由泳或蛙泳中选择一项进行训练。
国庆前夕,广州中考体育改革方案尘埃落定,2016年广州体育考试维持不变,而2017年则稍作调整:游泳成为必考项目,学生可以在游泳、中长跑二选一,但长跑标准调整为执行省教育厅规定的评分标准,难度增大。
体育在广州中考占60分,一直是许多学生拿满分的科目,但2017年改革之后,随着难度的增大,不确定性随之增加,考生如何拿满分,成为初二学生家长面临的问题。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的安排,2016年体育考试办法与2014、2015年保持不变,考试内容和成绩评定标准、考试时间等仍然按照《2014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执行。
目前广州中考体育考试的成绩,分统一考试40分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共计60分,计入学业总分。统一考试项目包括必考及选考项目。必考项目:800米(女)、1000米(男)。选考项目五选一: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统一考试计分方法:普通中考考生要参加必考项目及选考项目,成绩取2个项目的平均分,再乘以0.4。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包括三部分考核,分别为体育课成绩10分,初一、初二体育课各满分5分;体育运动技能成绩6分,8选2测试(注:体育运动技能项目八选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跳绳),每项合格3分,不合格0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计分。
2017年中考体育考试将做以下调整:一是将女子800米跑、男子1000米跑的现行标准,调整为执行省教育厅规定的`评分标准;二是增加游泳为必考项目。学生可在游泳、中长跑两个必考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考试。调整后的中考体育考试办法,于2017年度正式实施,也就是说,初二学生面临着本次体育改革。
由于中长跑难度增加,部分学生为了拿满分或较高的分数,可能会寻求校外的体育培训,这将带来中考体育培训的需求。另外,大量的中考游泳培训项目也可能涌现。记者了解到,明师教育计划寒假开始增设体育科目。
如果中考体育必考项目选择“中长跑”,那么要拿满分,面临的挑战是难度增加。之前是按广州市的评分标准,而2017年是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评分标准,市标准的难度只有省的80%,即以前中考男子1000米跑345拿100分,但现在要跑321才能拿100分;以前中考女子800米跑330可以拿100分,但现在要跑306才能拿100分。
资深老师建议,中考体育中长跑可以通过分段训练来进行,具体而言,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这学期开始一直到寒假。这一阶段,学生要按照计划进行体能训练,每天都坚持慢跑,不要求速度,也不用计时间,只是提高自己的体力和体能。
第二阶段,从下学期开始,学生主要进行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学生可以把考试要求的长跑距离分成若干段来进行训练。比如女生可将800米跑分成2段,每段 400米。学生自己计时间,第一段一般要求在1分40秒到1分50秒的时间跑完,然后休息3分钟,再继续按照相同的时间把剩下的一段路程跑完。通过这样的分段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跑步速度。
第三阶段,就是在考试前,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计时模拟测试。
如果中考体育必考项目选择“游泳”,那么怎么拿满分呢?
游泳考试的具体实施,可以从珠三角其他城市看出一些趋势。以珠海为例,游泳考试不限泳姿,但需从蛙泳、自由泳(即爬泳)、仰泳、蝶泳四种泳姿中选择一种,每位考生仅有一次考试机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游泳考试有六种犯规作零分处理:游进和转身时脚踩池底;游进和转身时扒扶池壁或水线;游进中途停顿;游进中改变已选择的泳姿;游进中,考生借助设备(如手蹼、脚蹼、泳圈等)辅助前进;越过水线或妨碍他人。
而根据《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评分标准》,游泳项目提供了自由泳和蛙泳的评分标准。所以,初二学生家长如果选择游泳作为中考必考项,可以从自由泳或蛙泳中选择一项进行训练。
中考体育考试,除了必考项,还有选考项目五选一: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中考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项目,只要搭配得当,平均分仍旧有提高空间。专业人士建议,对于爆发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可选择立定跳远;对于上肢及腰腹力量较好的学生适合选择实心球和铅球项目;而三级蛙跳主要考核腿部力量和爆发力,所以腿部力量强的男生更占优势;若灵敏度和协调性较好,可选择跳绳项目。
广州改革方案篇九
导读:自今年9月开学至今,针对2017年广州中考的新政不断推出。从异地中考政策实施,到教育部招生改革意见提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广州中考在2016年可谓进入“5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的征程,具体内容请看如下信息。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即将深受改革影响的初中在读学生和家长,以及现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家庭,对新一轮中考变革的疑惑颇多,亟待解答。据近期新快报与立尚教育联合针对近5000名初中学生的社群调查结果显示,有八大热点话题是学生家长最关心、提问频率最高的,而这些问题,也是深入了解广州中考最基础的问题。
在针对12个中考社群近5000名初中生的调查中发现,对最基本的“招生批次”仍然分不清楚的家长约占57%。这其中,最易混淆的是提前批、指标批以及独立批。
简答:首先,广州市中考录取一共分为6个批次,按照志愿优先,分数从高到低分批次投档录取的规则。这6个批次依次为:独立批、指标批、提前统招批、第一批、第二批及中职批。
如果说独立批与提前批有一定关系的话,立尚教育市场总监李珍认为有三点关系:
一、独立批招生在提前批招生之前,是中考录取中最先投档录取的批次。所以填报中考志愿时,如果发现独立批没有合适的学校,也不建议随意填写学校。万一孩子被独立批的学校录取,便不能参加后面批次的投档录取了。
二、独立批招生的学校,大部分是提前批42所示范性高中(含多个校区学校)的特色班。比如五中在独立批招生的有张衡班,广大附中独立批招生的有国防班,真光中学则是香梅班等,而这些中学的非特色班,即普通班,则是在提前批招生。
关于独立批签约的话题,是社群讨论的大热点。大部分家长的疑问都集中在“签约的条件是什么?”“签约可得到的承诺及有效性如何?”“学校会在什么时候签约”等。
简答:从2015年开始,广州市的高中普遍开始重视学校的品牌宣传及招生工作,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针对初三学生的宣讲会。
所谓提前“签约”,实际上是各高中名校为提前摸底调查意向学生情况,或考察学生是否符合学校独立批招生资格而设置的测试。该测试通常包含文化课的考查,以及综合素养的面谈等。
从2016年中考招生情况来看,几乎所有高中的特色班招生都有提前摸底调查学生的动作,也有要求学生进行意向签约。对于考生家长来说,要充分了解一所学校的招生要求,最好参加该校的招生说明会,至于是否签约,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中考升学意愿决定。
值得提醒的是,提前签约并无法律约束效力,只是考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一个意向约定。
2016年广州中考实施指标到校政策,进入名校又有了一条“新捷径”。而最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就是指标生志愿的填报技巧。有位爸爸的疑问可以代表这部分群体的共同问题:“我家孩子是指标生,填报了指标生志愿,那其他批次的录取会受到影响吗?”
简答:关于填报指标生志愿,李珍表示,由于指标批没有高分保护线,高中通常在第一志愿录满之后便不再检索第二志愿。这样很容易导致考生分数明明高于提前批分数线,却因为指标批第一志愿落榜,而直接被该批次第二、第三志愿录取,进不了提前批的学校,即“高分低录”。可见指标批第一志愿的'填报必须非常慎重。
落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考生在自己学校内部填报同一所意向学校的同学中的排名。
因此,填报志愿时,指标生为避免“高分低录”,需根据自己的成绩合理定位,指标批三个志愿学校不要与提前批志愿学校差别太大,万一分数考高了,则只能眼睁睁被指标批录走。
简答:理论上来说,每所学校的招生是统一进行的,除了独立批设有特色班外,其他都是普通班招生。但有些学校开学后,也会进行分班考或摸底考,以初中内容为主,涉及一些难度较大的高一内容,根据学生表现再选出各种类型的特色班。
经过三年的过渡期,2017年中考将全面实行异地中考。也就是说,非户籍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能通过“异地中考”的途径就读广州公办学校。但其中涉及的资格限制,许多家长仍有疑惑。
简答:李珍指出,此政策对于符合标准的非户籍生来说,第一大利好就是不用交择校费,第二大利好就是享有与学籍所在区的户籍生同等的报考范围,但是要受8%的招生计划限制。报考志愿时,这部分学生可参考过往三年过渡期的分数线,建议可冲刺提前批与独立批学校,因为分差比较小。
此外,异地中考的实施,其实提高了非户籍生在广州报考公办高中的门槛。不符合“四个三”标准的学生,如想在广州读书,只能报读民办高中和中职学校。
简答:学籍和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考生,可自主选择按学籍还是按户籍所在区升学。如果选择回户籍所在区升学,需要在中考报名时提出跨区申请并要通过审核;不申请跨区的,则默认在学籍所在地升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标分配时,“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视为三个独立的招生区域,而在普通高中其余计划招生时,“老三区”则同属一个招生区域。
有部分家长关心,在指标到校政策之下,跨区生的选择是不是少了?
简答:跨区生可报考学籍学校分得的指标计划,也可报考户籍所在高中的统招计划,其实选择更多。但跨区报考也有风险,会受15%招生计划限制,也会存在一定的分差(3-8分)。因此志愿填报得合理、有梯度。
无论政策如何变,成绩好是硬道理。家长最直接最实际的关注点最终都会落到各名校的分数线上。询问孩子水平是否够格争取目标学校,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简答:在目前的中考体系内,语、数、英是基础,理、化、政要平衡。李珍给出了各中考学科备考分数与目标学校的大致对应,仅供参考:
目标一:720+(华附、省实、广雅、执信、二中)
语125数135英140理95化95政85(总735)
目标二:700+(高保线、广大附中、铁一)
语120数130英140理90化90政85(总715)
目标三:645+(提前批最低录取分数线)
语110数110英120理85化85政85(总655)
提醒:确保体育满分,预算分数时需比实际多预备15分。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
教育部公布了20xx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建立校车制度。
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
教育部20xx年年度工作要点称,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积极推动并指导各地和学校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建立校车制度,积极配合做好《校车安全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卫生安全,严防发生食物中毒。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学生食堂工作。
今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
教育部提出,今年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目前自主招生、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异地高考、分省命题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教育部表示,要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开展高职教育入学考试由省份组织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规模。指导高中新课程省份探索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高校要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教育部提出,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探索完善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去年,有关贫困地区或农村户籍学生进名校难的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另外,要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还要优化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结构,普通本专科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中西部地区高校、民办高校和高职学校倾斜。
要点。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一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是多样的,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正如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所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的评价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学评价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使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三维目标上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以“评教”为主转移到以“评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以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应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要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们,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怕改进,并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主体价值。也可以让家长参加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避免教育中的“真空”,使学生在校内外做到表里如一,从而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以“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体,因为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最能够适应课程标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这正好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们应当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出发,从不同方面、分时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查。从学生个体而言,可以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从而走向成功;从学生群体而言,可以建立班级学生整体成长记录档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同伴的优点,激发其上进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是有差别的,人们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能够获得与别人一样的发展,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比别人强。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量化方法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法国前教育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特说:“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保护和‘启发’小学生的人性潜能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因而无法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但是可以把它描述出来,给出一个“质性”的鉴定并且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不具有选拔性和甄别性,因而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在于此。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往往还会出现单调、重复、低效的现象,在教学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的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
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本中的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进步”,都是让学生激励好长时间,更不要说一句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了。例如,今天的作业突然有了进步,我就会在本子上写上这么几句话:今天你的作业做得真棒,相信以后的你做作业都会这么棒;如果学生今天的作业有退步的话,我就会这样生疏:昨天怎么了,你赶时间吗?作业除了要做得快还要做得好,你同意我的说法吗?这样一来,我相信我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学生的作业会有所提高的。
由于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注意语言的运用,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并不是表扬也应注意语言的委婉。如作业中常出现的字迹马虎,作文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昼避免出现“字迹马虎”,“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等语言,而应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得更漂亮”,“如果内容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相信只要认真修改,你的语言可以写得更优美”。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反思。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只要教师按新的理念来评价学生,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有生机的,我们的学生会发展得更好。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二
20xx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xx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近日,山东省召开20xx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新闻发布会,提出20xx年起,山东夏季高考将合并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
至此记者统计发现,全国已有22个省市已公布实施合并录取批次,其中浙江采用了“新高考招生录取方案”,即根据当年高考的实际人数的一定比例,按照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加分),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
改革多省份实施高考合并录取批次。
20xx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xx〕35号)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xx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并选择上海和浙江“一市一省”率先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据了解,20xx年,全国已有浙江、四川、湖北、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将二三本批次进行合并录取。上海则是直接取消了所有本科录取批次划分,实行本科普通批次统一录取。
20xx年以来,北京、河南、江苏、安徽相继公布实施“合并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录取”;近日,山东、海南公布20xx年高考招生录取方案,将合并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录取,形成本科统一录取批次。
此外,记者还发现,浙江新高考招生录取方案“与众不同”,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20xx年浙江高考招生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即根据高考总分,分别按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分三段,第一段考生先填报志愿,随即投档录取,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志愿,再投档录取,依此类推。
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据教育部相关介绍,合并高考招生录取批次的出发点有三个:
一是拓展学生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考生填报高校志愿、专业志愿的数量不变,志愿填报的空间并未减少。有助于进一步引导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填报志愿。在此意义上,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实在的获得感。
二是促进素质教育,拓宽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空间。合并高考招生录取批次,有利于高中学校破除盲目追求“一本率”,缓解学校的升学率压力,减轻师生不合理教学负担;有利于高中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好地立足校情,明确定位,创建校本特色。
三是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拓宽专业发展空间。解决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问题,促进高校从基于分数的分层招生,逐步走向基于专业兴趣的分类招生,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实际,自主发展,办出特色。
影响批次调整增加考生选择空间。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全国共有3个省份合并本科一二批,18个省份合并本科二三批录取批次。
批次调整后,志愿填报难度是否增加?对此,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高考改革招生录取批次的合并只是录取过程中减少了一个录取环节,各省参与这一分数段高招录取高校的总数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不同的是以往本二院校和本三院校是分开录取,这次合并后将集中在一个批次录取,也就是说这次的高招改革是录取方式的改革,批次合并实际上就是将一部分学校和另一部分学校合在一个批次招生,与往年的招生录取并无实质的区别。
此外,虽然批次合并后,本科二批分数线会降低,但考生的位次不会发生变化。平行志愿的投档是按照考生的排名先后顺序,因此,考生填报志愿仍然可以参照往年的录取数据。
事实上,由于院校志愿数量的增加,考生可选择填报的院校空间更大了。建议考生可根据自身的排名(分数)情况多选择一些排名前后比较靠近的院校,并保持一定的志愿梯度,可以有效提高志愿满足率。
对于办学特色鲜明的大学是一个利好。
对高校而言,原二本与原三本合并录取批次后,公办和民办院校同等对待、同等权利、平等竞争。
批次合并,对于办学特色鲜明的大学是一个利好,由于学校在高考录取时被分在不同批次,使得社会普遍关注一本批次院校,也就造成了一些学校无法获得平等的招生发展机会。
一些高校为了“上档次”,会发展雷同的热门专业。而原二本、三本招生批次合并后,有利于高校间错位竞争,强化优势专业建设,避免了高等教育的资源浪费。
此外,对于参与本批次录取的院校都是一个激励。合并原二本、三本招生批次,要求各高校用办学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吸引生源,原来的二本高校不能高枕无忧,有特色的原三本院校则有希望借势崛起。
各省今年高招二本和三本合并录取,取消原来的第三批次录取,是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也必将提高这一阶段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
据各地高考改革方案,记者统计发现,至20xx年,已有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八地启动高考改革方案。
在高考改革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总分合计750分,记者注意到,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三
导读: 自今年9月开学至今,针对2017年广州中考的新政不断推出。从异地中考政策实施,到教育部招生改革意见提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广州中考在2016年可谓进入“5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的征程,具体请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即将深受改革影响的初中在读学生和家长,以及现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家庭,对新一轮中考变革的疑惑颇多,亟待解答。据近期新快报与立尚教育联合针对近5000名初中学生的社群调查结果显示,有八大热点话题是学生家长最关心、提问频率最高的,而这些问题,也是深入了解广州中考最基础的问题。以下是八大最受关注的中考话题,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深入解读。
在针对12个中考社群近5000名初中生的调查中发现,对最基本的“招生批次”仍然分不清楚的家长约占57%。这其中,最易混淆的是提前批、指标批以及独立批。
简答:首先,广州市中考录取一共分为6个批次,按照志愿优先,分数从高到低分批次投档录取的规则。这6个批次依次为:独立批、指标批、提前统招批、第一批、第二批及中职批。
如果说独立批与提前批有一定关系的话,立尚教育市场总监李珍认为有三点关系:
一、独立批招生在提前批招生之前,是中考录取中最先投档录取的批次。所以填报中考志愿时,如果发现独立批没有合适的学校,也不建议随意填写学校。万一孩子被独立批的学校录取,便不能参加后面批次的投档录取了。
二、独立批招生的学校,大部分是提前批42所示范性高中(含多个校区学校)的特色班。比如五中在独立批招生的有张衡班,广大附中独立批招生的有国防班,真光中学则是香梅班等,而这些中学的非特色班,即普通班,则是在提前批招生。
关于独立批签约的话题,是社群讨论的大热点。大部分家长的疑问都集中在“签约的条件是什么?”“签约可得到的承诺及有效性如何?”“学校会在什么时候签约”等。
简答:从2015年开始,广州市的高中普遍开始重视学校的品牌宣传及招生工作,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针对初三学生的宣讲会。
所谓提前“签约”,实际上是各高中名校为提前摸底调查意向学生情况,或考察学生是否符合学校独立批招生资格而设置的测试。该测试通常包含文化课的考查,以及综合素养的面谈等。
从2016年中考招生情况来看,几乎所有高中的特色班招生都有提前摸底调查学生的动作,也有要求学生进行意向签约。对于考生家长来说,要充分了解一所学校的招生要求,最好参加该校的招生说明会,至于是否签约,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中考升学意愿决定。
值得提醒的是,提前签约并无法律约束效力,只是考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一个意向约定。
2016年广州中考实施指标到校政策,进入名校又有了一条“新捷径”。而最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就是指标生志愿的填报技巧。有位爸爸的疑问可以代表这部分群体的共同问题:“我家孩子是指标生,填报了指标生志愿,那其他批次的'录取会受到影响吗?”
简答:关于填报指标生志愿,李珍表示,由于指标批没有高分保护线,高中通常在第一志愿录满之后便不再检索第二志愿。这样很容易导致考生分数明明高于提前批分数线,却因为指标批第一志愿落榜,而直接被该批次第二、第三志愿录取,进不了提前批的学校,即“高分低录”。可见指标批第一志愿的填报必须非常慎重。
落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考生在自己学校内部填报同一所意向学校的同学中的排名。
因此,填报志愿时,指标生为避免“高分低录”,需根据自己的成绩合理定位,指标批三个志愿学校不要与提前批志愿学校差别太大,万一分数考高了,则只能眼睁睁被指标批录走。
简答:理论上来说,每所学校的招生是统一进行的,除了独立批设有特色班外,其他都是普通班招生。但有些学校开学后,也会进行分班考或摸底考,以初中内容为主,涉及一些难度较大的高一内容,根据学生表现再选出各种类型的特色班。
经过三年的过渡期,2017年中考将全面实行异地中考。也就是说,非户籍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能通过“异地中考”的途径就读广州公办学校。但其中涉及的资格限制,许多家长仍有疑惑。
简答:李珍指出,此政策对于符合标准的非户籍生来说,第一大利好就是不用交择校费,第二大利好就是享有与学籍所在区的户籍生同等的报考范围,但是要受8%的招生计划限制。报考志愿时,这部分学生可参考过往三年过渡期的分数线,建议可冲刺提前批与独立批学校,因为分差比较小。
此外,异地中考的实施,其实提高了非户籍生在广州报考公办高中的门槛。不符合“四个三”标准的学生,如想在广州读书,只能报读民办高中和中职学校。
简答:学籍和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考生,可自主选择按学籍还是按户籍所在区升学。如果选择回户籍所在区升学,需要在中考报名时提出跨区申请并要通过审核;不申请跨区的,则默认在学籍所在地升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标分配时,“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视为三个独立的招生区域,而在普通高中其余计划招生时,“老三区”则同属一个招生区域。
有部分家长关心,在指标到校政策之下,跨区生的选择是不是少了?
简答:跨区生可报考学籍学校分得的指标计划,也可报考户籍所在高中的统招计划,其实选择更多。但跨区报考也有风险,会受15%招生计划限制,也会存在一定的分差(3-8分)。因此志愿填报得合理、有梯度。
无论政策如何变,成绩好是硬道理。家长最直接最实际的关注点最终都会落到各名校的分数线上。询问孩子水平是否够格争取目标学校,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简答:在目前的中考体系内,语、数、英是基础,理、化、政要平衡。李珍给出了各中考学科备考分数与目标学校的大致对应,仅供参考:
目标一:720+(华附、省实、 广雅、执信、二中)
语125 数135 英140 理95 化95 政85 (总735)
目标二:700+(高保线、广大附中、铁一)
语120 数130 英140 理90 化90 政85 (总715)
目标三:645+(提前批最低录取分数线)
语110 数110 英120 理85 化85 政85 (总655)
提醒:确保体育满分,预算分数时需比实际多预备15分。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四
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的可操作性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也探讨和论证,既有肯定也有疑问,并且也说出了自己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来不断完善它,为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指导作用,使得学生身体、心理和谐发展,从而做到“健康第一”。
体育要确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以达到健康为目的的课程。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而健康的获得离不开身心的基础。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不仅强化了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也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新课程确立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思想,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在教学与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1身心健康和谐统一。
心理卫生学研究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心理健康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跨栏跑练习时,除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跨栏的节奏感的同时,还可以用刘翔奥运夺金这一感人事迹,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创设生动的组织形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1.2发展全体、兼顾个体。
“健康第一”要求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健康水平和身体情况,有针对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全体学生在体育中不仅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更要使他们得到健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发展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确立终生体育观念。
学校体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创造性,体育教学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于学生摆脱陈规旧习。允许学生相互交谈、议论、提示和鼓励,游戏和竞赛中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叫喊等。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充分夫人空间,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提倡学生要有创造精神,勇于质疑,以表现自我和潜能发挥,来展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1.3学生主体、主动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而是应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的过程,领悟学习的知识技能。有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放开一点,可以让学生自主组织形式和自行安排内容,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安排内容,并自行组织练习。允许各种进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如不同人数的篮球赛、足球赛等,使学生会判断,会选择。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理解、探究与创新,并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反思。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使学生的学习从强迫性转化为自主性,进而培养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创造性,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1优化整合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单单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不能与现在的教学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并加以整合和优化,现今的教学模式很多,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分层递进”、“合作式”教学模式等。为此,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些模式,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是体育教师们应该较好地掌握的。笔者认为,要想较好地掌握和合理的运用这些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模式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要分析其优缺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其运用的价值有多少,是否值得运用和借鉴;其次,要对模式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的需要从这些教学模式中选择出适合教材内容的操作性强的、实用的、价值高的、效果好的,还可从各种教学模式中选择出各自的精华部分再进行整合,进行创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符合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不断修正,逐步完善,做到选择模式、优化模式、整合模式、创造模式。
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单一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体育丧失了兴趣。《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强调的是从多方位和多角度来进行评价的,也就是评价的多元化,应多激励学生,评价的功能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应以学生的进步为标准来实施评价。对一个学生实施评价时,不仅重视学生的体能和技能的进步,更应重视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健康第一”的宗旨。正确地评价学生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方法应该是科学的、多样的,做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定量和定性、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过程和结果等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应从原来的“达标”发展到向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多方位多角度评价转化,使体育教学评价真正转移到“发展学生智力,调节学生心态,健全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最重要的目标上来。从而真正体现体育的“健康”职能。
4.1选项学习的可行性。
打破班级的界限,实行选项分组学习无疑有利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利与提高某些运动项目的水平提高,有利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当然在城市里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条件好,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到位,学生选项上课有较好的场地设施和比较充裕的教师配备,上课的效果肯定也很不错,学生也能真正学好体育,运动技能也能很好的提高。可是在农村学校由于场地设施和师资条件的限制,开展选项学习就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不高,教师往往是顾着这组就顾不了那组,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就会有影响。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着手,从学生中挑选出各类体育的尖子。在分组学习时,可以起到教师的作用,做好教师的小助手。这样教师就不会顾此失彼,学生也可以很好的学习各选项。同时也可以选用有一定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来进行兼职、客串体育教师做某些选项的指导教师。农村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自身的特点和当地开展比较多的体育活动来进行定项,不需要一成不变的照搬教条,应因地制宜的开展体育新课改的进程。
4.2如何进行体育评价。
现在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现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时的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异样性,评价学生的体能还有一定的标准,可评价学生的技能时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有统一的尺度,评价的结果多为教师的主观判断力。学习水平段的划分和学生掌握学习水平也全凭体育教师的主观的判断,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技能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更好的研究和论证。
4.3学生体质能否得到真正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学生的体质有下降的趋势,直到20世纪末,发现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身高现在普遍低于日本人!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为了有效的改变现在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选项学习以后,学生的运动量是否够。我们现在的新课改是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出发的,也就是快乐的学习体育。日本的体育讲究的也是快乐体育,可日本将“快乐”定义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而我们的快乐思想却不是这样的,我们是在嘻嘻哈哈中上好体育课。我们的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否只是一味的快乐,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现在学生的意志品质普遍较差,经过学生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的学生喜欢选一些趣味较浓,运动量不是很大的运动项目,较苦较累的项目选的人寥寥无几,其中田径项目几乎无人选。在我们所谓的快乐教育中,学生的体质是否会真正得到提高,需不需要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它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基础上,更重视体育对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作用上。如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锻炼的能力等等。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主要重要职责。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围绕“健康第一”的宗旨,教育出“健康”的,高素质的人。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来不断完善它。使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日本文部省中学体育学习指导纲要,1999年。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五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提交教育部备案,还在等待审核批准。昨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网上接访时表示,广东随迁子女数量为全国最大,放开“异地高考”将会大大增加广东考生的竞争压力。他透露,广东高考改革方案正在教育部审核,审核通过才能公布。目前广东高考一本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罗伟其呼吁以各省考生人数作为基数确定高校招生计划。
教育部备案批准公布方案。
广东高考方案何时出台备受各界关注?今年7月份,罗伟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省已经起草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并同意,已报教育部备案,待教育部备案批准后,会向社会公布。
昨天,罗伟其告诉记者,根据工作安排,是各个省报告方案给教育部审核,按照之前教育部的工作进程,应该在年底会逐步审核、批出。“广东会放在哪个批次批出,目前还不清楚。”罗伟其说,因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通过了这个方案。
异地高考正进行资格审核。
“异地高考”进展情况也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对此,罗伟其回应,“异地高考”报名已经结束,目前正对非广东户籍考生明年在粤高考报名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考生,明年将会放开其考试资格。“到目前为止,资格审查整体情况顺利。”
但是,罗伟其也坦言,放开“异地高考”,将会增大广东高考考生的竞争压力。他说,20xx年原本是广东高考报名开始下降的拐点,但随着“异地高考”的实行,作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最多的省份,广东高考考生数量依旧庞大。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六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xx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
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试分值仍然为150分。
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七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快推进我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严肃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转变公务出行观念,改变公务出行方式,把中央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合理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降低公务交通运行成本,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努力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安徽省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从严从紧,应改尽改。严格核定保留车辆编制,能取消的公务用车,按规定一律予以取消;公务出行能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保障的,一律交给社会和市场。厉行节约,保障出行。将节支率作为制定实施方案的底线,确保改革后的公务交通支出低于改革前公车运行成本。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保证必要公务出行不受影响,严禁出现“既坐车、又拿钱”的现象。统一部署,分级负责。省级在抓好对全省公车改革指导、协调的同时,重点抓好省直党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的改革,省辖市负责市本级及所属县(市、区)、乡镇公车改革工作。规范透明,接受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规范操作程序,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2015年6月底前完成省直公务用车改革,9月底前完成省辖市本级改革,12月底前完成县(市、区)、乡镇改革。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适时推进。
二、参改范围。
(一)机构范围。
各级党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参公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机关)。事业单位、省属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待中央部署后再适时启动。
(二)人员范围。
在编在岗的厅局级及以下公务员、参公单位管理人员和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鼓励省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其他岗位人员,按照总量控制、严格管理的原则,在中央核定的岗位范围内,由省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确定,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三)车辆范围。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四)其他。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地税)和省经信委、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检察院下设机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与驻在地统一标准,由省级主管部门负责与所在地同步推进,所需经费按原渠道供给。省直管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所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执行。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
1.合理确定保留公车数量。全省党政机关保留公务用车,严格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根据主要职责、工作性质、人员编制、内设机构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核定机关保留公务用车编制。
省直机关各单位原则上保留1辆机要通信和4辆以内的应急用车。省属参公事业单位与其主管部门不在同一城市办公的,可保留1辆应急车辆;与主管部门在同一城市办公的,原则上不保留应急车辆,人员编制数纳入主管部门一并核定应急车辆编制。在确保节支率的前提下,省辖市、县(市、区)可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确定保留一定数量的公务用车,改革后保留的公务用车,原则上不再配备到部门,要建立跨部门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用于部门机要和应急保障。在社会化交通方式提供不足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也可用于保障各部门跨区域出差、下乡等公务出行需要。
2.合理确定执法执勤车数量。按照中央规定,我省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的部门(系统)仅限于:法院、检察院、公安、纪委(监察)、司法(含监狱)、农业、地税、工商(市场监督管理)、林业(含森林公安)、食品药品监管。本着改革与保障并重、改革后实现节支的原则,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比例,按现有编制数(扣除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原则上省级不超过30%,市级不超过5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60%。原有车辆配备管理严格、基数小或先期已进行车改压缩了车辆及交通条件复杂、统算节支率高、建立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平台并承诺在两年内到位的地方可按省辖市不超过6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70%标准执行,超过90%的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为保证改革后执法执勤公务不受影响,各参改执法执勤部门保留车辆具体比例可根据自身情况分别研究确定,不搞“一刀切”。既要防止出现“既拿钱、又坐车”的问题,又要避免为了足额拿到补贴、盲目压减车辆影响执法执勤公务的现象。省属驻肥以外单位执法执勤用车保留比例按照当地同级保留比例执行。
除中央确定的17个执法执勤部门外,对确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其他部门,按照低于执法执勤用车保留比例核定留用车辆,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建立跨部门的综合执法车辆管理服务平台。
3.改革普通公务出行方式。改革后,行政区域(城区或规定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省直机关交通补贴使用范围为合肥市城区(不含四县一市),省辖市、县(市、区)要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距离等条件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避免出现补贴标准与保障范围不相适应的现象。超出保障区域进行公务活动的,按照差旅费相关规定执行。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差旅费管理相关规定,做好交通补贴范围与差旅费保障范围的衔接工作。
在公共交通服务薄弱的地区允许地方党委和政府适当保留少量调研和接待用车,保留比例按照不超过现有车辆数的35%保留,保留车辆以中巴车型为主,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
4.保障特殊情况公务用车。各地跨部门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和综合执法用车平台车辆,可用于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突发事件等不可预测事项,具体由各级政府应急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在应急预案中另行制定特殊情况下公务用车保障办法。
(二)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1.交通补贴标准的确定。按照节约成本、保障公务、便于操作的要求,综合考虑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因素,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省直机关和各省辖市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总额,省直和各省辖市整体节支率均不得低于7%。节支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区,要相应降低补贴标准。
我省执行不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交通补贴130%的标准。各省辖市之间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省直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层级按照正厅、副厅、正处、副处、科级及以下(含行政编制工勤人员)五档划分。具体标准在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公务交通补贴层级划分及标准,可不与省直机关相对应,由各市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2.交通补贴的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统一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
为解决单位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平衡问题,允许各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不超过本单位补贴总额的10%作为统筹资金使用。采取统筹的单位应制定统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公开透明。
(三)妥善安置司勤人员。
1.安置原则。按照“以人为本、依法合规、各司其责”的原则,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多途径、最大限度地安置司勤人员,不得将司勤人员简单推向社会,特别要做好工作年限长、年龄较大的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确保安置工作平稳顺利。
2.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各参改单位应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对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通过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未能竞聘上岗的,通过内部转岗、提前离岗、自谋职业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不能满足保留公务用车需要时,应在其他司勤人员中择优选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做好未聘用司勤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妥善处理其人事劳动关系,维护其合法权益。
3.精心组织实施。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安置工作组,负责指导参改单位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工作。各单位要制定预案,周密部署,对涉改的司勤人员逐一宣传和解释有关政策,保证其知情权和参与权。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解除、经济补偿发放等工作。安置司勤人员所需必要支出,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四)公开处置取消的公务用车。
对取消的公务用车,先调剂使用、后统一处置,由公车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向社会统一公开处置。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取消的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本级国库。处置后收回的公务用车号牌,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规定处理。
对暂时未能处置的车辆,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过渡期原则上为三年)或社会化车辆租赁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提供有偿出行服务,司勤人员优先从这次改革未聘用的司勤人员中公开、择优选用。各级政府不得变相为车辆服务中心等提供财政性补贴,不得借此成立新的公车服务管理机构,不得长期闲置车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管理保障。
(一)加强留用车辆管理。
各级党政机关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确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留用车辆从本单位现有车辆或同级其他单位取消的公务用车中选取,不得另行购置。配置更新时,用于机要通信、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国管节能〔2014〕293号)要求,确保全年购买新能源汽车达到一定比例。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机要通信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保留的公务用车实行标识化管理,执法执勤用车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省公务用车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修订《安徽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二)健全财务制度管理。
要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完善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配套的财务制度。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在编在岗人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量,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人员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三)完善公务出行保障体系。
各省辖市、县(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城镇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出租车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积极发展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通定制服务,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确保改革后公务出行得到有效保障。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并推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省直机关和省辖市改革方案,组织实施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直各参改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车改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各省辖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审批市直机关及县(市、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实施市本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进行细致统计测算,周密制定改革方案,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舆论引导,凝聚共识。要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典型经验和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凝聚改革共识,使广大公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努力为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监督检查。任何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或固定个人使用执法执勤、应急、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审计部门要把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及政务公开范围。对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已先行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要按本方案进行规范。
“车补我们从8月底开始就领到了,每个月550元。”省直机关某厅局公务员汪永(化名)昨天告诉说,他已经领了几个月的公务交通补贴。我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直机关首批取消车辆昨天网上开拍,引起广泛关注。但早在8月底,我省省直机关车改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记者从省车改办了解到,目前我省省级以下车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8个省辖市车改方案已获批复。
[车改进展]省直机关车改基本完成。
6月29日,《安徽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获得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审批,我省成为继广东、陕西之后,全国第二批(共4省)获批省份之一。7月8日,全省车改动员大会召开,我省车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省车改办了解到,目前,我省省直机关8月底之前已基本完成车改任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以下车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省车改办透露,截至11月中旬,我省16个省辖市中除宿州市外,其他15个省辖市的车改实施方案已上报,并根据省车改办初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省车改领导小组已批复淮南、蚌埠、宣城、池州、六安、芜湖、安庆、黄山8市的车改实施方案。合肥、滁州、铜陵、阜阳的车改方案正在会签中。亳州、淮北、马鞍山3市正在修改送审稿。
[车改以后]正科级每月领车补550元。
省直机关某厅局公务员汪永2005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单位,目前是正科级,按照我省车改方案,从8月底开始,他每个月可以领到550元公务交通补贴。汪永告诉记者,车改对普通公务员影响不大。“我们处室的工作性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合肥,大家平时其实用到公务车的机会也不多,上下班都是公交或者自己开车。”
张林(化名)在省直机关某厅级单位担任处长。“我们单位的车补也是8月开始发的,我正处级,每个月1000元,跟其他处长都一样。这个都是公开的。”
出差多的单位尚处适应期。
汪永说,以前领导出门开会是单位派车,最近已经好几次看到处长开自己的车去开会了。现在大家在市内办事、送材料,也都是开自己的车或者打车。“出去人多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开一辆车。”
张林透露,车改之前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公务车,基本都是谁用谁申请,并没有配到处长个人。自己平时出门、上下班也都是开自己的车。车改后,单位保留了几辆车,感觉确实节约了成本。不过张林也认为,不同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对于经常出差的单位来说,刚开始确实还需要适应。张林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处室常年需要跑下面单位。“不光要跑市县,还要跑乡镇,到村里,如果不开车,一天跑几个点,确实不方便。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八
近期新快报与立尚教育联合针对近5000名初中学生的社群调查结果显示,有八大热点话题是学生家长最关心、提问频率最高的,而这些问题,也是深入了解广州中考最基础的问题。
本期呈现的八大最受关注的中考话题,近期新快报还将连续进行深入解读,为学生家长解惑并提供报考建议。
“我的孩子能报哪个批次?”
近六成家长不清楚
在针对12个中考社群近5000名初中生的调查中发现,对最基本的“招生批次”仍然分不清楚的家长约占57%。这其中,最易混淆的是提前批、指标批以及独立批。
简答:首先,广州市中考录取一共分为6个批次,按照志愿优先,分数从高到低分批次投档录取的规则。这6个批次依次为:独立批、指标批、提前统招批、第一批、第二批及中职批。
如果说独立批与提前批有一定关系的话,立尚教育市场总监李珍认为有三点关系:
一、独立批招生在提前批招生之前,是中考录取中最先投档录取的批次。所以填报中考志愿时,如果发现独立批没有合适的学校,也不建议随意填写学校。万一孩子被独立批的学校录取,便不能参加后面批次的投档录取了。
二、独立批招生的学校,大部分是提前批42所示范性高中(含多个校区学校)的特色班。比如五中在独立批招生的有张衡班,广大附中独立批招生的有国防班,真光中学则是香梅班等,而这些中学的非特色班,即普通班,则是在提前批招生。
关于独立批签约的话题,是社群讨论的大热点。大部分家长的疑问都集中在“签约的条件是什么?”“签约可得到的承诺及有效性如何?”“学校会在什么时候签约”等。
简答:从2015年开始,广州市的高中普遍开始重视学校的品牌宣传及招生工作,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针对初三学生的宣讲会。
所谓提前“签约”,实际上是各高中名校为提前摸底调查意向学生情况,或考察学生是否符合学校独立批招生资格而设置的测试。该测试通常包含文化课的考查,以及综合素养的面谈等。
从2016年中考招生情况来看,几乎所有高中的特色班招生都有提前摸底调查学生的动作,也有要求学生进行意向签约。对于考生家长来说,要充分了解一所学校的招生要求,最好参加该校的招生说明会,至于是否签约,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中考升学意愿决定。
值得提醒的是,提前签约并无法律约束效力,只是考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一个意向约定。
2016年广州中考实施指标到校政策,进入名校又有了一条“新捷径”。而最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就是指标生志愿的填报技巧。有位爸爸的疑问可以代表这部分群体的'共同问题:“我家孩子是指标生,填报了指标生志愿,那其他批次的录取会受到影响吗?”
简答:关于填报指标生志愿,李珍表示,由于指标批没有高分保护线,高中通常在第一志愿录满之后便不再检索第二志愿。这样很容易导致考生分数明明高于提前批分数线,却因为指标批第一志愿落榜,而直接被该批次第二、第三志愿录取,进不了提前批的学校,即“高分低录”。可见指标批第一志愿的填报必须非常慎重。
落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考生在自己学校内部填报同一所意向学校的同学中的排名。
因此,填报志愿时,指标生为避免“高分低录”,需根据自己的成绩合理定位,指标批三个志愿学校不要与提前批志愿学校差别太大,万一分数考高了,则只能眼睁睁被指标批录走。
简答:理论上来说,每所学校的招生是统一进行的,除了独立批设有特色班外,其他都是普通班招生。但有些学校开学后,也会进行分班考或摸底考,以初中内容为主,涉及一些难度较大的高一内容,根据学生表现再选出各种类型的特色班。
符合“四个三”标准
非户籍生也要受8%招生计划限制
经过三年的过渡期,2017年中考将全面实行异地中考。也就是说,非户籍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能通过“异地中考”的途径就读广州公办学校。但其中涉及的资格限制,许多家长仍有疑惑。
简答:李珍指出,此政策对于符合标准的非户籍生来说,第一大利好就是不用交择校费,第二大利好就是享有与学籍所在区的户籍生同等的报考范围,但是要受8%的招生计划限制。报考志愿时,这部分学生可参考过往三年过渡期的分数线,建议可冲刺提前批与独立批学校,因为分差比较小。
此外,异地中考的实施,其实提高了非户籍生在广州报考公办高中的门槛。不符合“四个三”标准的学生,如想在广州读书,只能报读民办高中和中职学校。
报考要不要跨区?
机会与风险并存
简答:学籍和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考生,可自主选择按学籍还是按户籍所在区升学。如果选择回户籍所在区升学,需要在中考报名时提出跨区申请并要通过审核;不申请跨区的,则默认在学籍所在地升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标分配时,“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视为三个独立的招生区域,而在普通高中其余计划招生时,“老三区”则同属一个招生区域。
有部分家长关心,在指标到校政策之下,跨区生的选择是不是少了?
简答:跨区生可报考学籍学校分得的指标计划,也可报考户籍所在高中的统招计划,其实选择更多。但跨区报考也有风险,会受15%招生计划限制,也会存在一定的分差(3-8分)。因此志愿填报得合理、有梯度。
备考水平要比
目标学校分数线多预15分
无论政策如何变,成绩好是硬道理。家长最直接最实际的关注点最终都会落到各名校的分数线上。询问孩子水平是否够格争取目标学校,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简答:在目前的中考体系内,语、数、英是基础,理、化、政要平衡。李珍给出了各中考学科备考分数与目标学校的大致对应,仅供参考:
目标一:720+(华附、省实、 广雅、执信、二中)
语125 数135 英140 理95 化95 政85 (总735)
目标二:700+(高保线、广大附中、铁一)
语120 数130 英140 理90 化90 政85 (总715)
目标三:645+(提前批最低录取分数线)
语110 数110 英120 理85 化85 政85 (总655)
提醒:确保体育满分,预算分数时需比实际多预备15分。
广州改革方案篇十九
天津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20xx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从20xx年起,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方案明确,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实行全科设置、全科开考,学生根据要求在每学年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等级性考试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从20xx年开始,统一高考录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广州改革方案篇二十
历史计入总分,道德与法治实行全闭卷模式。
1.新增考核科目。
历史学科将纳入中考计分科目,计分科目从之前的7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体育)变为现在的8科。对学生而言,多考核一科无疑是增大了压力,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各科的学习时间,变得尤其重要。
2.新的考查方式。
物理和化学两科从“笔试100分”的形式,变更为“笔试90分+实验操作10分”的新形式。
道德与法治将实行全闭卷模式。不过全闭卷并不代表难度会大大增加,毕竟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涉及方面极广的科目,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都不会考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结果,对学生而言,需努力克服“开卷就是抄书”“闭卷就是背书”的错误认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58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