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教案的编写需要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学习和借鉴,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编写教案,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吧!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一
学生在学习《年 月 日》之前,已经学过了时、分、秒的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单位的观念。本课是第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每月的天数,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可以把12个月分为4个季度,了解有关地球公转和年的关系。
填”是填写20xx年和20xx年各月和全年的天数,从而发现每月有大月和小月,二月和全年的天数不一样,从而介绍平年和闰年。在此基础上,再来研究二月,教材安排了让学生把1997―20xx年历中2月的天数记录在表中,引导孩子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已有经验,组织他们回顾和整理已有的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一些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过时、分、秒的基本知识,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的一个困难是在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面。我们在孩子自由想办法的基础上多介绍集中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闰年、平年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困难。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充分的小组活动交流,利用孩子的互动来强化判断的方法。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3、知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并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1、经历判断平年、闰年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增加自主研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二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算式怎么列?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指名回答。
要求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
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误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选两题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2、想想做做2。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要求: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谈话: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想想做做3、4。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三
1.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像能力。重点难点。
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3-3=0表示什么意思?(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现在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引导:
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一一板书:4+0=4(4)想一想:5-0=0+0=先说算式的含义,再说得数。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0,知道0表示什么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并且学会了0的正确写法。还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将教材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0的含义。
2.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四
2.学习二十以内分与合。
学习十以内的相邻数,二十以内的分与合。
1.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课程的必要性。
2.让孩子能掌算数的基本能力。
两个面具(喜洋洋,懒洋洋);儿童币,礼品小橡皮擦,铅笔,橡皮。
师:(教师带着面具走进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谁啊?
幼:喜洋洋。
师:喔噢,小朋友真聪明,想不想跟我进羊村看看啊?
幼:想。
师:去羊村的路很遥远,我们需要乘着火车去哦!敢不敢啊?(不敢的小朋友就站在后面)。
幼:敢。
师:羊村到啦!(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三栋房子)小朋友你们会说哈喽吗?
幼:会。
师:等下老师的手开始斗得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说哈喽喽喽。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啦。
师:开始了哦。
幼:哈喽喽喽喽(图片翻开给他们看)。
幼:一二。
师:好了,小宝贝们看看图片上面有什么啊?
幼:房子。
师:宝贝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房子吗。
幼:不知道。
师:它们分别是喜洋洋,懒洋洋,美羊羊的家,它们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
幼: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数字和数字之间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们来看看1的邻居是谁啊?(举手回答老师哦)(答对了就给一个神秘礼物)。
幼:二。
师:这位小朋友真棒,大家给他鼓个掌吧!(一二)。
师:那2的邻居有谁啊?(动作示意他们要举手)。
幼:1和3。
师:一二。
师:这么难的都没有难到你们,哼,邓老师太不甘心啦,老师这次要考你们一个难的。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学会了。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五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数学:学习8的第一、二组加减
2和3的加减??中班减法教学
小班数学 制作大小.形状标记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中、小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四则
识字:象形字“象”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六
有一次,我问小朋友想玩什么游戏,小朋友都说喜欢玩捉迷藏,根据幼儿的爱好,结合《幼儿指导纲要》大班小朋友的数学方向目标,刚好可以结合设计一节情境教学活动。
1、通过情境活动,让小朋友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
2、通过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活动准备:
黑板、ppt、活动操作学具每一人套、
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随下来到森林里,感受愉快的心情。
1、情境延续,让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玩游戏,从而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播放ppt)。
2、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1、让孩子感知天黑了就要回家,以免家长担心。
2、请小朋友记清小动物住的地主。
小狗住在河马的上面;
小兔住在小猪的下面;
老虎住在小兔的左边;
狮子住在绵羊的右边;
袋鼠住在犀牛的右边。
3、活动操作(通过操作,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方向思维)。
1)讲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教师巡逻指导。
3)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贴在黑板上,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
1、让小朋友说出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2、听音乐退场。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用情境贯穿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清晰明了,目标明确,气氛活跃,教态语言适合孩子的年龄,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重点、难点没有突破,在活动过程中,我忽略了空间关系比较抽像,而且也有相当的难度,而我对于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没有讲解透彻,加上在讲解小动物的家在哪里时,还没让小朋友记得他们在哪一个小动物的哪一边,就开始操作了,导致孩子在方位的认识不够全面,使孩子操作时增添了难度。最后,在结束语时,时间比较紧迫,讲解得太仓促,草草了事,小朋友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使我认识自己在教学方面有很多不足,经过教师们的反馈建议,我从中领悟了一节好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分析周祥,备好了教师,还要更好的备好小朋友,从每个环节当中分析他的利敝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会续前继往,不断反思,让我在幼教事业中不断提升自己。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七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课件等。
(一)以旧引新
1.看图列加减算式。
2.听写口算。
4+3=2+5=3+3=7-6=6-3=
1+5=7-3=6-4=1+6=7-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列出“一图四式。”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础练习
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6?并说一说算式。
预设:2+4=6,4+2=6;3+3=6;1+5=6,5+1=6。
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7?并写出算式。
预设:1+6=7,6+1=7;2+5=7,5+2=7;3+4=7,4+3=7。
3.做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学生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三)活学活用
1.完成教材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
(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
2.独立完成45页第11题。
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3.合作完成44页第9题。
抽卡片说减法算式。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2和7,说出减法算式7-2=5。
4.完成45页第10题。
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6、7的分解、组成,并优化算法,为学生进行6和7的口算练习做准备。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熟练掌握1~7的加减法计算。
(四)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45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
2.在全班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学习6和7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归纳梳理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有关6和7相关的加减法知识,在看图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吗?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八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转载于: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十
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1.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分别出示:教材36页的兔子图和青蛙图(不加“括号”和“?只”).。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4+3=77-2=5。
3+4=7。
第2题为什么用减法?(因为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减法.)。
师: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合并”还是需要“去掉”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目意思更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板书课题:图画应用题)。
1.教学例1。
老师在兔子图的下面画括号,在括号的下面加写“?只”.。
问: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边指图边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板书:4+3=7(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就要把4只和3只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只”.。
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7只和?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问: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出现“括号、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几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原来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还剩几只?)。
问: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7-2=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
(第1题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第2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页做一做的金鱼图。
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两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投影出示36页做一做的小鸟图。
问: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7只)飞走了几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5.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出示教材39页第5题的苹果图和兔子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39页的思考题: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个萝卜,还缺2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十一
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
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其中(单位:)为行李的重量、
试给出计算费用(单位: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二、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解算法为:
输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那么,
否则;
输出行李的重量和运费、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为:
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10页图1―2―6、
在上述计费过程中,第二步进行了判断、
三、建构数学
1、选择结构的概念:
(1)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
(2)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2、说明:
(4)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两个退出点、
3、思考:教材第7页图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
数学前前后后教案篇十二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勇于探索,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想品质.。
数形结合,利用函数图象分析相关问题.。
在运动中对函数图象的分析.。
启发式、探究式.。
已知函数,.。
问题一:
(1)当x=2时f(x)取得极值,求a的值;
(2)。
小结:
(3)在(1)的条件下,求函数f(x)的递增区间;
(4)。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问为下列问题做铺垫提高解题能力。
(5)若在(1)的条件下,函数f(x)在上递增,求b的取值范围;
(6)。
小结: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导数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若函数f(x)在r上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8)。
(9)若函数f(x)在上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10)。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6)若函数f(x)在上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23410.html】